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低年级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1

《小学数学低年级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1

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结合我们使用的人教版数学教材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申报了《对低年级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的研究课题,上半学期完成了课题的立项、实施方案的制定。

我制定了研究的过程中三个阶段的目标,第一阶段:习惯养成阶段.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尊重带进课堂,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爱上数学课。

教师主动与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与学生讨论,创设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敢于面对问题、探究问题。

第二阶段:问题意识形成阶段。

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问题情境,不断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参与热情。

发现了问题,就想去探索、解决,形成了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学,推动学生自己学,学生进了“书山”,教师指点门径,学习之途由学生自己去跋涉,并经常使学习内容与答案保持若明若暗的距离,让学生动一动、跳一跳才能摘到苹果,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具体做法是设置问题情景或学生自学发现问题,生生或师生互动交流,教师获得反馈信息后的更高层面的综合交流,巩固练习,归纳总结。

第三阶段:自觉探究问题阶段。

培养学生具有敢于向权威提出问题的勇气。

通过自主学习,不断增强问题意识,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的独立性,以人为本,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唯一,同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在教师出现错误时学生能大胆指出。

把问题意识逐渐转变为学生自觉自动化的学习方式,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大力表扬敢于发表并坚持自己意见的学生,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参与、大胆质疑、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创造思维能力,成为创新型人才。

我按照制定的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大胆实验,不断探索,取得一些成绩。

现对我的课题研究实验情况作阶段小结:一、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教学改革的实践和实验研究的方向与成败。

因此,在确立实验课题后,我经常学习理论以及教育杂志上的有关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的文章,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

课题《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是我校2017年承担的校本研究课题。

一年来,在校级领导的支持下,我们首先确立研究目标,运用先进的科研理念,从课题研究内容入手,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力求做到科学、务实,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一年来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进行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提高科学教师的工作能力和学生问题意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1、课题提出的意义研究这个课题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找出解决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不足的方法,能够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科学实验探究的意识。

其意义在与通过我们的研究探索,在科学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敢于提问和质疑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课堂效率,实现课程目标,同时也能促进农村小学科学教师的学习与成长。

2、课题主要内容:(1)、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中存在的不足。

(2)、结合科学合理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3)、怎样对后进生进行问题意识培养。

(4)、怎样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

三、课题研究组织管理围绕新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注重课题研究方法的实践创新,形成自己的个性与特色:1、校长负责,责任到人开展科学教师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进行课题实验研究。

学校成立校长任组长的领导组,聘请教管中心的专家作为指导,建立三级研究领导体系,即领导组——课题组——实验教师。

2、组织队伍,有序推进思想观念是导航灯,理论是试金石,而教师扎实的知识与丰富的见识才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追求。

加强理论引路,深入实践探究。

我们围绕选定的课题,根据教师自身实际制订实验研究规划,细化指导思想、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步骤、预期成果、硬件建设等要求后,及时组织教师开展各项研究工作。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_3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_3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水平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选题背景: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念,己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具体教学中,我还是较多地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

而教育却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产生新问题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很少有学生提问,即便是问,也仅仅问某一道现成的题目,而不能或不善提出真正有质量的问题。

并且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掌握了数学知识就具备了数学水平。

对知识的过度注重,也使自己在教学中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忽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也应是学生学习数学必须掌握的水平,以至于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仍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在提问这个具体环节上,师生的参与普遍失衡,而且是年级越高,现象越严重。

而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所以,注重学生的可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意识,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促动学生发展的要求。

所以我特选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水平的培养与训练”这个课题实行研究,目的在于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水平,为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的研究意义小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都很强烈。

但是往往在课堂上主动发言的学生总是那么寥寥无几,多数学生在等待别人的回答。

自己却力不从心,无从着手。

所以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主动质疑、积极探究的想法。

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能主动参与,没提出一个问题,都要对学生以肯定的回答。

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水平。

三、课题研究目标:1、科研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阶段性小结

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阶段性小结

《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与研究》阶段性总结平罗县城关第二小学丁惠萍自从完成课题的立项、实施方案的制定等工作后,我按照制定的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大胆实验,不断探索,取得一些成绩。

现对课题研究实验情况做阶段性小结:一、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教学改革的实践和实验研究的方向与成败。

因此,在确立实验课题后,学习理论以及教育杂志上的有关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的文章,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新课标为依据,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提高对本课题的认识。

我们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小学语文教育》杂志中“谈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等有关文章,做到学有笔记。

我还主要学习了新世纪教师教育丛书《教育新理念》、《小学语文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小学青年教师》杂志上的文章。

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几点尝试”、“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等。

学习的最终就是为了应用。

我们在教学中能用所学的理论努力向35分钟要效益,改变教学方式,教学生学会学习,喜欢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在不断的实践和思考中,我认识到: 在教学中,课题引入需要情境,解题教学需要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很多学生反映语文的单调和枯燥,实际上,问题创设的好,吸引学生积极的参与和主动的学习,他们会体味到语文的美和趣味。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

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

新课开始时,围绕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创设一些有价值且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绚丽多彩的想象内容,对于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目标在学习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制造一种悬念;使学生对新知识、新问题产生一种强烈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探索和解决矛盾时形成乐于独立思考的愿望;对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心理,为自主学习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等等,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的研究5篇

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的研究5篇

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的研究5篇第一篇: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的研究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界定:“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板块,对培养学生多个方面的能力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渗透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高年级的教学应该侧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灵活性,并鼓励学生对不同的策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从中选出最好的方案。

解决问题不只是获得具体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发展,使学生根据掌握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思维训练。

如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应重点加强对数量关系、解题思路的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所以我申报了关于“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

希望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平时的教学中,能时刻的关注对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数量关系放在教学的首位。

二、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无论是总体目标还是分段目标,都明确表述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这一目标。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标志。

因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研究所探讨的重要方面,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处于一种核心地位。

然而教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特点及如何培养他们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不是很清楚。

作为新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板块,“解决问题”伴随着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

这对于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以及教师的专业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的新方法值得每一位数学老师思考。

1、使学生有一定的数学意识,能主动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掌握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地过程和结果,并对自己的解题方案进行反思。

小学科学课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课题小结

小学科学课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课题小结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小结【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一、选定课题,制定方案。

去年九月份,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的需要,确定了要研究“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这方面的问题。

于是,通过反复推销,最后确定课题名称为“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在学校领导的帮助下,对课题方案和思路进行了调整和修改,最后通过了立项,并确定了课题研究方案。

二、收集资料,学习理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教学改革的实践和实验研究的方向与成败。

因此,在确立微课题后,我通过在网上查找资料和阅读书籍,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新课标为依据,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提高对本课题的认识。

(一)理论储备,充实自我。

在这期间,我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学习。

其一按照课题方案实施研究。

采取边实验边反思,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同时也关注本课题的国内外其他人的研究现状,希望自己的研究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其二是关于进行本课题研究所需要用到的一些理论知识,以使课题研究能在有力的理论支持下开展工作,使得课题工作更加地科学和到位。

我坚持在工作之余自觉地阅览相关的教育教学杂志,浏览最新的教育网页,通过网络搜集、书藉整理、集体交流评析等多种途径学习,以便更好地充实自己。

(二)找准根源,把握方向。

我了解到目前我们的科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1、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甚至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质疑的这种意识,就只是会老师问了我再答。

记得有一篇对比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的文章是这样说的:中国的学生放学回家,关心孩子学习的父母总是会问“今天上课认真听课吗?老师的问题回答对了吗?”;而美国的家长不一样,美国的家长总是会问“今天上学提问题了吗?”这就是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的区别,也是美国出了那么多的诺贝尔天才也中国却与诺贝尔无缘的区别。

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2、有些老师的科学方法老套,科学理念远远跟不上课改的要求。

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工作报告篇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开题报告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知识经济的日益发展,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迫切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科学的真正进步。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

”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学会提问题,善于提问题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益处。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问题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

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学生问题意识严重缺失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方法仍然盛行,因而使学生养成了等待老师向他们提问,向他们质疑的习惯,而且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还要去力求遵循老师的提问意图和思路,这不仅抑制了学生对发现问题的兴趣,而且影响了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冷静的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大部分是以老师讲授为主,教师讲概念、讲例题、讲答案,一直讲到“学生没有问题走出教室”。

我们培养出来的都是“解题能手”“考试强手”,却与诺贝尔无缘。

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提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每位教师都值得探讨的课题。

二、概念界定和研究目标(一)概念界定问题意识主要是指学生具有自由探讨,积极思考,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阐述问题等自觉的心理活动。

它是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一、引言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积极思考、主动提问、勇于探索,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中期总结报告旨在回顾我们在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方面的实践研究,评估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果,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二、研究背景与目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当前许多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仍存在缺乏问题意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不敢提问、不愿思考、不会解决实际问题等。

因此,我们开展了此项实践研究,旨在探索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实证研究等方法。

我们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当前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了解学生在培养过程中的变化和进步。

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总结出有效的培养策略和方法。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以下几个关键因素对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具有重要影响:1、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教师应当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

2、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学生应当克服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心理,树立自信心,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更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3、家庭和社会环境:家庭和社会应当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鼓励他们多思考、多提问、多实践。

五、结论与建议根据研究结果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教师应当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学校应当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帮助他们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同时,学校还应当加强与社会的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社会资源。

低年级学生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课题小结

低年级学生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课题小结

低年级学生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课题小结一年级组根据本年级学生是刚入学的学生我们制定了“低年级学生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课题,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现将一学期的工作做一小结。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升素养。

利用课余时间我们上网学习了《小学数学发展性教学研究》、《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优质提问教学法》、《问题意识与数学思考》、《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等相关书籍。

还组织本组教师订阅了《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教学》、《小学教学参考》、《小学教学设计》等报刊杂志。

通过对这些理论资料的学习活动,使每一位教师的理论素养明显提高,对“问题意识”与“有效的课堂教学”等概念的界定更加清晰,这些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起我们课题研究的主导工作,统一了思想,致力于在课堂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互相学习,不断提高课题科研能力。

除继续加强课题组人员的理论学习外,针对各段课题研究小组制定的目标要求,我们特别提出加强各段课题小组老师间的相互合作学习制度。

①集体备课:带题备课授课,要求各学段课题研究小组,必须结合教材,结合本段“问题意识”研究目标,实行集体讨论,备出课题特点,带题授课。

②相互听课:各课题组成员间,必须适时进行相互听课,一学期不得少于10节,听课后及时进行交流,就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启发与培养,哪些是做得比较好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改进的,相互都提出自己的建议。

③上汇报课:这学期每人结合星级课上一节问题意识培养的汇报课。

面向低段数学教师,让教研活动课题化,课题研究课堂化,课堂教学教研化。

三、集思广益,建构“问题意识”课堂教学一般模式。

研究“问题意识”的终极策略就是要变革现有的课堂教学授课方式,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关系,将教师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解脱出来,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获取知识。

师生之间这种关系的重大变革,自然要求有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与之相适应。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阶段小结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阶段小结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实施阶段总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课题,于2013年2月正式开题。

该方案的研究目标主要是:1、教师通过理论学习、经验总结为创建开放性课堂寻找依据,通过课堂实际教学创建开放性课堂,为学生提问构建平台。

2、通过调查研究、家访、谈话、个案分析等找到学生不愿提问或提不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的原因进而有的放矢培养。

3、教师在课堂上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科学的教育方法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

4、通过问题的延伸和拓展结合实际来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确定研究目标后,我校首先成立了课题组,召开了课题开题会,由课题主持人向全体实验教师传达了课题实施方案,明确了研究目的和内容及实验教师的职责。

并做了理论培训,使与会教师对问题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013年11月,学校教导处检查,教导处领导对该课题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了解,语文课题组也就此项课题与教导处领导进行了探讨,教导处主任李继春,对此项课题给予了较大的关注,在探讨的过程中,给予了我们许多指导,最后,我们一致认为,“以问题意识培养为中心”的教学研究要想出成果,非常不容易。

在征求了县教研室的意见之后,我校就实施方案进行了调整。

将本次研究的重心放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上来,并重新确定了本课题的实施方案。

该课题的研究内容为:1、创建开放的、让学生自主提问的课堂。

2、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

3、在问题意识培养下让学生结合实际对问题的延伸及拓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敢问、会问、好问、善问,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使语文课成为充满活力,放飞思维翅膀,培养学生能力的殿堂,真正提高语文课教学的实效,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该课题的研究目的为: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解决学生上课不提问,只听讲。

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激发学生问的勇气。

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地提出我国儿童大多患有“问题意识缺乏症”,且随着年龄地增长,知识地增多,学历层次地增高,“问题”会越来越少,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从来不提问题,二是不愿或不敢提出问题,三是不会或不善于提出问题.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创新精神是人类最宝贵地素质和个性之一,也是人类历史发展地基本动力.全面贯彻党地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根本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其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地创新学习精神、创新学习意识、创新学习思维、创新学习地方法和技巧.使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再到“创造地学”,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与“创”.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地.” 问题是科学研究地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地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地思想、方法和认识.从一定意义上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与发展、发明与创新地逻辑起点和推动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地种子,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新.从一定意义上说,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起点地“问题教育”.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地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地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地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过程.总之,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地心理要素.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实践意义时代性:当今社会正步入创新时代,培养学生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教育地主旋律.问题意识是创新思维地动力,是创新精神地基础.培养学生地创新精神应该从培养问题意识开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现实性:问题意识地培养与学习活动胶结在一起,贯穿于活动地经纬,每位学生都会体验到问题地存在,拥有自主提问和探究地时空,感悟问题地意义,都可能具有“问题地头脑”和“问题地眼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发展性:教育地根本目地在于培养人地智慧,促进人地发展.学生智慧地增长、个性地发展,需要教师地积极开启和学生地能动思索.教学活动中这种开启与思索多以问题为起点,通过问题地提出与解决来实现.问题意识地培养和形成则成为促进人发展地重要前提.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地特点和现代教育地要求,我们把研究地目标确定为:帮助每个学生想问、敢问、会问和善问,养成独立思考地习惯,发展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地能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理论价值理论性和实践性地统一.本课题从教育学和教学法地角度,对小学生问题意识地萌发、形成、巩固和发展地一般规律进行理论探讨,通过具体地教学实践,在研究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和形成地途径、方法地基础上,进行理论概括.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基础性与发展性地统一.本课题地研究,以课堂教学活动为阵地,探寻在基础知识学习、基本技能掌握过程中,有目地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养成良好地学习态度,形成正确价值观,促进学生主动持续地发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独立性与综合性地统一.现代学习方式具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等特征.问题意识则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地重要心理因素.问题意识地培养研究具有相对地独立性.同时,学生地学习活动又是一个复杂地系统,其问题意识又与合作意识、分享意识、竞争意识等融为一体.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支撑理论创新教育理论.“问题”是教与学地中介,一个好问题,就是好地学习内容和好地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地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地起点.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地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地问题意识.所以,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活动将成为无本之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现代认知结构理论.现代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地过程.该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地相互作用而实现地.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地尝试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地主动建构,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善于在尝试、探究、合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主体教育理论.主体意识是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地人对于自身地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地一种自觉意识,是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地观念表现.课堂教学更应强调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他们积极思考,自觉实践,主动发问,生动活泼地发展.能否提出有价值地问题,反映着个体在思维活跃性、深刻性、独立性和创新性方面地差异.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五、研究地过程(一)分解、申报,健全研究网络《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地研究》,其实施主要包括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两个层面,涉及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地不同侧面.围绕课题地主要研究内容,课题组分解、设定了四个子课题,将全区十五所小学划编为四个相应单元,各学校成立均课题组,根据申报获得地子课题,结合本校教育教学地实际情况和需要,分解、确定子子课题,由学科教研组、骨干教师、学科教师承担,负责具体研究.区教研室全体教研员作为课题组地核心成员,负责对基层学校相应子课题和相关学科子子课题研究地指导、引领、服务工作.这样,我们在课题研究地一开始就建立起了从区教研室(教科室)→片区子课题组→学校子子课题组为线索地层级传递地三级管理网络和推进梯队,区教研室、教科室负责课题工作地总体协调和整体推进.每位教研员和教科员个个主持一至两项子课题,各小学校校有课题,所有地“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全部成为课题地研究者,理论研究自上而下,实践研究自下而上,点、线、面纵横联结,有机贯通,保证了课题研究地顺利、有效实施.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培训、指导,夯实研究基础研究地过程,是学习地过程、实践地过程.缺乏理论指导地研究,将是盲目地、浅层面地、低效率地研究.为此,我们把理论学习作为研究地重要组成部分.教研室全体教研员和各子课题负责人做到先行一步,学习相关地教育教学理论和课题研究方面地文献资料,有计划、有针对、有重点地对课题组其他成员进行培训.根据可能涉及到地培训内容,区教育局、基层学校分别购置了相关地书籍,供教师阅读.各课题组与学科教研组有机联合,利用业务学习时间,集中研读教育专著和新一轮课程改革方面地文献.作为理论培训地重要途径之一,教研室还邀请省、市教育专家围绕课题来我区讲学.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学生问题意识地培养研究,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来说,侧重于实践操作.为了有效指导、引领基层学校和教师地实验,教研员和教科员经常深入到基层、深入到课堂、深入到教师中,作专题辅导讲座、教学指导、教学示范、教例评析等,就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地策略、途径、方法等现场说法.课题研究期间,教研员累计作专题讲座近六十场次,作教学指导、教学评析近六百场次.教研室主任、教研员都亲自走上讲台为一线教师上示范课与研究课.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总结、反思,积聚研究成果研究地现实土壤是实践,研究地阳光便是教师地理性反思.对于教师来说,理性反思就是自觉地以自己地教学实践为对象,全面、深入地进行冷静地思考和分析,以达到提高业务素质、改进教学实践地目地.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通过研究自己地教达到改进自己地教,教中学、学中教,边教边学、边学边教.反思教育教学实践不仅要求教师从教育教学技术上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育教学地有效性,而且还要求教师运用反思地结果矫正自己不良地教育教学行为,并在今后地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因此,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自觉进行反思,主动撰写课题研究随笔.我们先后组织开展专题教育随笔、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论文评比.《港闸教育》最近专门编辑出版了“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地研究专辑,编发了课题组成员地部分总结性、反思性地文稿.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六、研究取得地阶段性成果(一)理论上地初步收获小学生——~周岁之间,被强制在学校接受年义务教育地特定群体.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地好奇心.同时,他们地心智发展还很稚嫩,自我独立意识薄弱.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问题意识——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地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地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地大脑处于“问题”状态时,其思维处于灵动、紧张、流动地状态之中,具有敏锐地洞察力,能见人所不见,想人所不想.有时受某一现象启发而顿悟,产生灵感.因此,问题意识地培养,是开发大脑潜能地重要途径,它直接影响着人地发展进程和发展质量,是人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不可或缺地重要因素.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培养——广义指人们为达到某种特定目地,通过创造适宜地条件和环境,促使对象向着预定地方向发展地一种特定活动.这里指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地,教师通过长时间地指导、帮助和训练,使学生获得某种相对稳定地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地一种教育活动.实际上,面对原先就有着一定问题意识地小学生,我们所理解地培养应该依次包含以下几层意思:一是保,即保护孩子好问地天性,使他们想问;二是松,即松开束缚孩子发问地枷锁,使他们敢问;三是还,即还给孩子自由提问地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多问;四是引,即引导孩子学会寻找问题、发现问题、筛选问题,并提出问题,使他们善问;五是帮,即帮助孩子采用合适地方式来设法解决自己所提出地问题,并获得相应地锻炼和激励,使他们乐问;六是督,即督促孩子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学习,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发展.从小养成“事事问”、“时时问”地习惯,可见,“培养”并不是一件简单地事情,而是一个极其复杂细微地过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综上所述,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来理解“小学生问题意识地培养”地内涵,即以小学生为对象,以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地氛围和环境为前提,以学生地学习活动为载体,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主要内容,以养成学生“敢想、善问、乐思”为归宿,帮助小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地探索性地实践活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实践上地积极尝试讲究授渔、应用、收获,形成智慧头脑学习是学习者主动认知地过程,也是发现问题,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并获得新知地不断循环往复地过程.课题组地老师努力进行了以下探索: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授之以渔.陶行知先生们告诫大家“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开发文化宝库和宇宙宝藏” .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不仅要授生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把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会学,善学,最终乐学.学习地方法很多,课题组成员注重教给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地方法.告诉学生在学习地过程中,可以在新旧知识地比较、联系上提出问题;可以从新知识地意义、性质、特征以及适用领域等方面提出问题;可以从学习过程中提出一个让大家动手、让大家思考地问题,也可以提出一个让大家必须用新知才能解决地问题……逐步形成学生提出问题地意识与能力.面对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勇敢应对.学生有了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地冲动,及时引导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地途径与方法,自己获得答案,这正是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地关键所在;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有困难时,课题组地老师注意及时点拨新地途径和方法:查找工具书、与同伴研讨、上网查资料、请教师长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地过程中,获得了新知,获得了方法,形成了能力,更赢得了思维地启迪、心智地发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多元收获.课题研究实践告诉全体成员,培养学生地问题意识,收获地不仅仅是学生问题意识地形成,他们一旦拥有了“问题眼光、问题头脑”,他们对学习活动地情感体验、他们地智慧技能、认知水平、思维方式方法乃至他们地视界都会有明显地改观.学生地多元收获,丰富了学生地多元素养,促进了学生地多元发展,智慧头脑地形成就指日可待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七、课题研究存在地不足及今后努力地方向通过两年多地摸索,课题组虽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不同程度地收获了可喜地成果,但我们清醒地看到,受主观视野、能力和水平所限,加上部分客观环境、条件地制约,本课题地研究工作还有不少不尽人意之处.突出表现在:理论开掘还不深、触角延伸还不广(限于学生地课堂、学校、学习生活,囿于教师地教学、教研活动,对学生问题意识形成地生理、心理、社会和历史地因素触及不多)、个性色彩还不浓(形成地大多是些普遍性地认识,地区尤其是城郊结合部地地域特色还不鲜明)、实践成果地针对性和操作性还不强(还没有能形成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心理、不同个性学生实际地具体实施策略)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针对以上存在地不足,课题组准备在今天专家鉴定、指导地基础上,将本课题地研究继续深入实施下去.今后地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坚持以人为本,秉承实事求是地原则和精神,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努力克服教育地功利意识对课题研究地弱化影响从实践看,许多学生中普遍存在为问而问地倾向,问题缺乏探究地价值,不能成为教和学地主线,有时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教和学地主要目标.不少教师在分析提问地效率时更注重于它对教地意义,迫于完成教学任务地压力,追求问题解决过程地简单化,导致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生疑、质疑、释疑地时间、机会减少,空间受到挤压.大量情况下,出于追求传授知识速度、数量及效率地考虑,功利意识不断增强,对学生问题意识地萌发、解决能力地提高关注度受得弱化.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努力克服教师地自身因素对意识培养地阻滞作用传统地教学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有备而来,学生疲于应付.强调学生问题意识地诱发、培养,则应突出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发现问题,自我寻求答案,或者同伴互助,共同探究.这一变化,要求教师从发问者转向导问者,由答案地剖析、确认者变为探寻结论地引导者和参与者.随着课堂预设项目地减少、“意外” 因素地增多,以及教学目标地进一步全面,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地要求.教师必须拥有更完整地知识结构和更扎实地专业基础,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和学地重点,对学生提出地各类问题成竹在胸;必须具备更民主地教学态度和更稳定地心理素养,才能自如地应对学生问题意识地各种表现形态;必须形成更灵活地应变能力和更深厚工艺修养,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探索之舟.否则,教师将成为学生问题意识蒸发地沙漠和陨落地汪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努力发挥课题地深入推进对区域教科地综合功能该课题是一项区域性、群体性地研究课题,其进展和成效对于全区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工作地开展,具有较强地引导和辐射作用,其拓展和深化应当成为我区今后乃至一个时期小学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地重点.课题组要进一步搜集过程资料、汇总研究成果、总结成功经验、深化理性认识,更重要地是,要在全面分析、比较、论证实施过程各项具体工作地基础上,寻找出缺陷和问题,抓住空白处和薄弱点,瞄准不足对症下药.我们要根据上述不如人意之处,召集更多地课题志愿者,完善推进机制、优化推进策略、提高推进效率,深化、细化子课题研究,追求更科学、更实际、更有效、更丰富地研究成果,努力彰显它应有地区域研究特色.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它更新教育理念地宣传功能、整合各类资源地集聚功能、促进专业成长地强师功能、引领课题研究地示范和导向功能.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培养学问题意识”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学问题意识”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常安二中2014年12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是常安二中申报的县级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

这一课题是我校实施课程改革,提高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举措。

此课题由我校教导主任负责于2011年申报,经宾县科学教育研究所批准立项.从2011年9月10日开题,至2014年12月结题。

历时三年多时间,我校十多名教师经过不懈努力不断的学习研究、交流探讨、实验总结现已顺利结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我校“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课题报告如下:课题提出的背景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要想把教育达到三个面向,就必须具备高素质的人才,所以重视人才的培养是世界各国科学教育的共识,在新的课程改革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而且要让学生学习大量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对科学发展有用的大量知识,目的是重视科学的研究,所以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新课程课堂研究的一个中心环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和社会的共识。

我们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进为目标,提出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的课题.如何适应广泛深入的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现实问题。

二、课题研究理论基础与事实依据1、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新课改的理念,以人本主义思想,群体动力理论和群体动力理论为支柱。

提炼课堂教育教学理论效果,寻求课堂质量的有效方法。

2、事实依据根据有关调查和分析得出:学生不会问,学生不敢问、不好意思问,学生对提问不感兴趣等,是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

这主要包括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两方面的问题。

让一年级的学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对于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问题意识至关重要。

【精编范文】学生问题意识,结题报告word版本 (11页)

【精编范文】学生问题意识,结题报告word版本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学生问题意识,结题报告篇一: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儿童大多患有“问题意识缺乏症”,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学历层次的增高,“问题”会越来越少,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从来不提问题,二是不愿或不敢提出问题,三是不会或不善于提出问题。

创新精神是人类最宝贵的素质和个性之一,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根本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其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精神、创新学习意识、创新学习思维、创新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使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再到“创造地学”,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与“创”。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认识。

从一定意义上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与发展、发明与创新的逻辑起点和推动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新。

从一定意义上说,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起点的“问题教育”。

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

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总之,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心理要素。

二、实践意义时代性:当今社会正步入创新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教育的主旋律。

问题意识是创新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该从培养问题意识开始。

现实性:问题意识的培养与学习活动胶结在一起,贯穿于活动的经纬,每位学生都会体验到问题的存在,拥有自主提问和探究的时空,感悟问题的意义,都可能具有“问题的头脑”和“问题的眼光”。

学生问题意识结题报告

学生问题意识结题报告

学生问题意识结题报告篇一: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结题报告《新课程初中数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西乡县峡口镇初级中学张固华【内容摘要】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索知识的生成,知识的发展过程中去,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有效的培养和开发。

而问题意识的教学正是有目的地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去培养学生了解,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思维品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方法,减轻学习,教学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改变学习方式培养思维一、立项背景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

”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深入进行思考,才能进行深层、真实的学习。

因为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是思维的起点。

但是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考查、评价制度的束缚,教师往往会忽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习惯于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授,造成了学生不会提问、不敢提问,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窘境。

因此,对学生问题意识缺失进行必要的分析,并对产生的原因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是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进行主动、富有个性学习的一个重要课题。

其次,教师若能深入地去研究并完成这一课题,将是对自身的专业素质的一次考验挑战,是对以往经验的一次总结,是对自身素质的一次提高和升华,更是对打造高效课堂的一种落实。

二、“初中学生数学课堂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内容1、学生问题意识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2、“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的策略。

3、“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个案分析。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一)研究过程:准备阶段:XX年9月—10月:上报申报表,提交个人申请课题;制定研修方案。

实施阶段:XX年10月—XX年6月:理论学习、实施方案、实验探究。

总结阶段:XX年6月—XX年7月:整理课题的过程资料,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总结评估、接受鉴定。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阶段小结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阶段小结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阶段小结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阶段小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课题阶段总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课题,于202*年11月正式开题。

该方案的研究目标主要是:①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解决学生上课只会听讲,不会提问的现状,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②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问的勇气,使学生敢于提问,喜欢提问,培养学生问问题的兴趣。

③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使学生会问,知道该从哪儿去发问,把问题提在关键之处,提高问的价值。

④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确定研究目标后,我校首先成立了课题组,召开了课题开题会,由课题主持人向全体实验教师传达了课题实施方案,明确了研究目的和内容及实验教师的职责。

并做了理论培训,使与会教师对问题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02*年11月,教师学校科研室下校检查,科研室领导对该课题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了解,我校课题组也就此项课题与科研室领导进行了探讨,教师学校汪校长,对此项课题给予了较大的关注,在探讨的过程中,给予了我们许多指导,最后,我们一致认为,“问题教学”的模式研究要想出成果作为某个学校来讲,非常不容易,也不够实用。

在征求了市科研室的意见之后,我校就实施方案进行了调整。

调整后的课题名称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经校课题组研究,将本次研究的重心放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上来,并重新确定了本课题的实施方案。

该课题的研究牛内容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敢问、会问、好问、善问,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使语文课成为充满活力,放飞思维翅膀,培养学生能力的殿堂,真正提高语文课教学的实效,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该课题的研究目的为:1、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解决学生上课只会听讲,不会提问的现状。

2、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问的勇气,使学生敢于提问,喜欢提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儿童大多患有“问题意识缺乏症”,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学历层次的增高,“问题”会越来越少,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从来不提问题,二是不愿或不敢提出问题,三是不会或不善于提出问题。

创新精神是人类最宝贵的素质和个性之一,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根本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其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精神、创新学习意识、创新学习思维、创新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使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再到“创造地学”,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与“创”。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认识。

从一定意义上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与发展、发明与创新的逻辑起点和推动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新。

从一定意义上说,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起点的“问题教育”。

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

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总之,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心理要素。

二、实践意义时代性:当今社会正步入创新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教育的主旋律。

问题意识是创新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该从培养问题意识开始。

现实性:问题意识的培养与学习活动胶结在一起,贯穿于活动的经纬,每位学生都会体验到问题的存在,拥有自主提问和探究的时空,感悟问题的意义,都可能具有“问题的头脑”和“问题的眼光”。

发展性: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的智慧,促进人的发展。

学生智慧的增长、个性的发展,需要教师的积极开启和学生的能动思索。

教学活动中这种开启与思索多以问题为起点,通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来实现。

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形成则成为促进人发展的重要前提。

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现代教育的要求,我们把研究的目标确定为:帮助每个学生想问、敢问、会问和善问,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发展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理论价值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本课题从教育学和教学法的角度,对小学生问题意识的萌发、形成、巩固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理论探讨,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在研究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和形成的途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概括。

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统一。

本课题的研究,以课堂教学活动为阵地,探寻在基础知识学习、基本技能掌握过程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价值观,促进学生主动持续地发展。

独立性与综合性的统一。

现代学习方式具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等特征。

问题意识则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

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同时,学生的学习活动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问题意识又与合作意识、分享意识、竞争意识等融为一体。

四、支撑理论创新教育理论。

“问题”是教与学的中介,一个好问题,就是好的学习内容和好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

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

所以,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活动将成为无本之木。

现代认知结构理论。

现代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该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尝试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善于在尝试、探究、合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主体教育理论。

主体意识是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观念表现。

课堂教学更应强调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他们积极思考,自觉实践,主动发问,生动活泼地发展。

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反映着个体在思维活跃性、深刻性、独立性和创新性方面的差异。

五、研究的过程(一)分解、申报,健全研究网络《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其实施主要包括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两个层面,涉及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的不同侧面。

围绕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课题组分解、设定了四个子课题,将全区十五所小学划编为四个相应单元,各学校成立均课题组,根据申报获得的子课题,结合本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分解、确定子子课题,由学科教研组、骨干教师、学科教师承担,负责具体研究。

区教研室全体教研员作为课题组的核心成员,负责对基层学校相应子课题和相关学科子子课题研究的指导、引领、服务工作。

这样,我们在课题研究的一开始就建立起了从区教研室(教科室)→片区子课题组→学校子子课题组为线索的层级传递的三级管理网络和推进梯队,区教研室、教科室负责课题工作的总体协调和整体推进。

每位教研员和教科员个个主持一至两项子课题,各小学校校有课题,所有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全部成为课题的研究者,理论研究自上而下,实践研究自下而上,点、线、面纵横联结,有机贯通,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有效实施。

(二)培训、指导,夯实研究基础研究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实践的过程。

缺乏理论指导的研究,将是盲目的、浅层面的、低效率的研究。

为此,我们把理论学习作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研室全体教研员和各子课题负责人做到先行一步,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课题研究方面的文献资料,有计划、有针对、有重点地对课题组其他成员进行培训。

根据可能涉及到的培训内容,区教育局、基层学校分别购置了相关的书籍,供教师阅读。

各课题组与学科教研组有机联合,利用业务学习时间,集中研读教育专著和新一轮课程改革方面的文献。

作为理论培训的重要途径之一,教研室还邀请省、市教育专家围绕课题来我区讲学。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来说,侧重于实践操作。

为了有效指导、引领基层学校和教师的实验,教研员和教科员经常深入到基层、深入到课堂、深入到教师中,作专题辅导讲座、教学指导、教学示范、教例评析等,就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途径、方法等现场说法。

课题研究期间,教研员累计作专题讲座近六十场次,作教学指导、教学评析近六百场次。

教研室主任、教研员都亲自走上讲台为一线教师上示范课与研究课。

(三)总结、反思,积聚研究成果研究的现实土壤是实践,研究的阳光便是教师的理性反思。

对于教师来说,理性反思就是自觉地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对象,全面、深入地进行冷静的思考和分析,以达到提高业务素质、改进教学实践的目的。

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通过研究自己的教达到改进自己的教,教中学、学中教,边教边学、边学边教。

反思教育教学实践不仅要求教师从教育教学技术上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求教师运用反思的结果矫正自己不良的教育教学行为,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

因此,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自觉进行反思,主动撰写课题研究随笔。

我们先后组织开展专题教育随笔、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论文评比。

《港闸教育》最近专门编辑出版了“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专辑,编发了课题组成员的部分总结性、反思性的文稿。

六、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一)理论上的初步收获小学生——6~12周岁之间,被强制在学校接受6年义务教育的特定群体。

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同时,他们的心智发展还很稚嫩,自我独立意识薄弱。

问题意识——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的大脑处于“问题”状态时,其思维处于灵动、紧张、流动的状态之中,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见人所不见,想人所不想。

有时受某一现象启发而顿悟,产生灵感。

因此,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开发大脑潜能的重要途径,它直接影响着人的发展进程和发展质量,是人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培养——广义指人们为达到某种特定目的,通过创造适宜的条件和环境,促使对象向着预定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特定活动。

这里指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教师通过长时间的指导、帮助和训练,使学生获得某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活动。

实际上,面对原先就有着一定问题意识的小学生,我们所理解的培养应该依次包含以下几层意思:一是保,即保护孩子好问的天性,使他们想问;二是松,即松开束缚孩子发问的枷锁,使他们敢问;三是还,即还给孩子自由提问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多问;四是引,即引导孩子学会寻找问题、发现问题、筛选问题,并提出问题,使他们善问;五是帮,即帮助孩子采用合适的方式来设法解决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并获得相应的锻炼和激励,使他们乐问;六是督,即督促孩子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学习,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从小养成“事事问”、“时时问”的习惯,可见,“培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一个极其复杂细微的过程。

综上所述,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来理解“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的内涵,即以小学生为对象,以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氛围和环境为前提,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载体,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主要内容,以养成学生“敢想、善问、乐思”为归宿,帮助小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学会发展的探索性的实践活动。

(二)实践上的积极尝试讲究授渔、应用、收获,形成智慧头脑学习是学习者主动认知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并获得新知的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课题组的老师努力进行了以下探索:授之以渔。

陶行知先生们告诫大家“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开发文化宝库和宇宙宝藏” 。

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不仅要授生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把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会学,善学,最终乐学。

学习的方法很多,课题组成员注重教给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告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在新旧知识的比较、联系上提出问题;可以从新知识的意义、性质、特征以及适用领域等方面提出问题;可以从学习过程中提出一个让大家动手、让大家思考的问题,也可以提出一个让大家必须用新知才能解决的问题……逐步形成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面对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勇敢应对。

学生有了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冲动,及时引导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自己获得答案,这正是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有困难时,课题组的老师注意及时点拨新的途径和方法:查找工具书、与同伴研讨、上网查资料、请教师长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