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观察到攻击行为……做出攻击行为
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报告【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报告【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一.个案简介张某某,男性,5岁,由青年心理学家邀请参加一项有关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调查。
来访前,张某某一直生活在家里,直到去年初他进入该区的一所幼儿园。
他的母亲在他报名该幼儿园时,做了一些观察记录表示,自从张某某进入幼儿园后,有时会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打人、叫嚣。
二.个案观察1. 张某某在幼儿园期间的攻击性行为张某某有时会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打人、叫嚣等。
下午托管时,他有时会攻击其他孩子,肢体接触或叫骂他们。
他喜欢使用比较大的力量来凌虐别的孩子,例如拉住他们的头发,抓取或扔东西,等等。
另外,他也会开玩笑,但是他的玩笑会引起老师和其他孩子的不悦,因为他的玩笑是随意而且伤害他人的。
2. 动机从对张某某的观察中,可以发现他的攻击性行为有一定的动机,如抢夺某个孩子的游戏、在玩耍时不受自己想要的注意等。
有时,他也会因感到沮丧或被排挤而发作。
而且,有些时候,他的行为的发生似乎没有特定的原因可以指出。
三.干预建议1. 调整张某某的心态要改变张某某的攻击性行为,必须首先调整他的心态。
必须使他了解攻击性行为是不可以接受的,并引导他学习它也是不友好的。
此外,要让他明白攻击行为是错误的,他不应该发生这样的行为,也要增强他的自信心,让他更加自信。
2. 教导张某某表达自己的感受当张某某感到愤怒或沮丧时,应立即予以引导,教他开口表达自己的情感或需求,以及拒绝时如何更新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通过教育,张某某可以明白一些情绪管理技巧,以及如何在情绪不好的情况下更加温柔应对他人,也为他之后的社交交往做好准备。
四.结论对张某某的观察表明,他出现攻击性行为归因于心理因素,如自我价值感低沉、情绪不稳定以及无法适当表达自己的情感等。
为解决张某某的问题,应该根据他的具体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如调整心态、加强情绪管理等,以帮助他形成正确的沟通习惯和行为,从而实现他的社交能力的正常发展。
班杜拉的著名实验
班杜拉的著名实验----波波玩偶实验原文作者:肯德拉谢丽儿童在电视上、电影里和游戏里看到的暴力,会不会导致他们形成攻击性行为?这是当今一个热门话题,就是在50年前也是热门话题。
那时候,有一位心理学家做了一项实验,以确定孩子们是如何通过观看暴力影像而学会攻击的。
攻击性根源于很多社会问题,比如从人与人之间的暴力行为到战争,难怪这一话题会成为心理学最热门的研究。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际互动和集体行为的一个分支领域,在这一领域工作的科学家提供了大量人类攻击性行为的证据。
有一个著名的,也是最有影响的实验,叫做“波波玩偶实验”。
阿尔伯特.班杜拉和他的同事成功地演示了儿童是如何学会攻击性的方式的。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提出,学习是在观察和与其他人交往之中形成的。
班杜拉预言班杜拉的实验是将儿童置于两组不同的成人模特当中,一组是具有攻击性的模特,另一组是非攻击性的模特。
在观察了成人的行为之后,让他们进入一个没有模特的房间,观察他们是否会模仿先前所见到的模特的行为。
班杜拉事前就预言会有几件事情发生:1、他预言,观察到成人模型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即便没有成人模特在场,也会出现攻击性行为2、观察到非攻击性行为模特的儿童比要比另一组少得多,观察非攻击性模特的一组也要比对照组的攻击性行为少得多。
3、儿童模仿同性行为比模仿异性行为要多得多。
4、男孩的攻击性要比女孩强。
试验方法在斯坦福大学幼儿园参与实验的是36位男孩和36位女孩,年龄3—6岁,平均年龄是4岁零4个月。
这些孩子被分为8个实验组。
在这些参与实验的孩子中,24位被安排在实验对照组,其他的被分为两组,每组24人。
其中的一组去观察攻击性行为成人模特,另外24位儿童观察非攻击性成人模特。
最后这些孩子又被分为男孩和女孩两个组,在每一组中有一半是观察过同性成人模特的,另一半是观察过异性成人模特的。
在试验之前班杜拉对孩子们的攻击性做了评估,每个组参与实验孩子的攻击性平均是大体相等的。
实验过程每个儿童在实验过程中都保证不会受到其他儿童的影响。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 learning):也称为替代学习,即 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来进行学习的过程。
行为主义的经典学习理论
• 华生: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学习是S—R的联接。 • 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学习是因为行为结果受到强化。 • 托尔曼:潜伏学习,学习在没有强化的情况下仍然存在的,强化
攻击行为——宝宝玩偶实验
检测对攻击行为的模仿
在最后的实验房间内,有各种攻击性和非攻击性的玩具。攻击性玩具 包括波比娃娃、一个木槌、两支掷镖枪和一个上面有人脸的绳球。非 攻击性玩具包括一套茶具、各种蜡笔和纸、一个球、两个娃娃、小汽 车和小卡车以及塑料动物。允许每个被试在这个房间里玩 20 分钟, 在这期间,评定者在单向玻璃后依据多条指标对每个被试行为的攻击 性进行评定。
结合前面实验,儿童通过观察示范榜样就学会了攻击行为 (学习),但是否表现出攻击行为(行为表现),既受到 实际强化鼓励的影响,又受到替代强化的影响(替代强化 是认知中的自我强化的一种表现,属于认知因素,如对行 为结果的预期)。
后续实验3
有研究者指出,儿童对芭比娃娃的攻击行为不同于对人的 攻击,并且儿童知道这两者的区别。亦即是说,对榜样暴 力行为的观察学习并不真正形成对人的攻击行为。
后续实验2
考察问题:儿童在给予鼓励时是否会作出更多的攻击行为。
后续实验2
实验结果:
数据表明,在有鼓励条件下比在无鼓励条件下,三组儿童都表现出来 更多的攻击行为。
结论:
儿童通过观察已经学习到或习得了许多攻击行为,但这些行为在无强 化物鼓励的条件下不表现出来,在鼓励强化下才表现出来。
儿童攻击行为的成因及处理方法
儿童攻击行为的成因及处理方法儿童攻击行为指的是儿童在与他人互动时表现出的攻击性行为,例如打、推、咬等。
这种行为常常令家长和教育者困惑不解,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儿童攻击行为,本文将探讨其成因,并提供有效的处理方法。
一、成因1. 情绪调节困难:儿童在情绪调节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攻击行为。
例如,他们可能无法克制自己的愤怒、焦虑或失望情绪,从而转化为攻击行为。
2. 建立自我认同:儿童攻击行为可能是建立自我认同的一种方式。
他们通过攻击他人来获得一种支配感或满足感,以显示自己的存在和力量。
3. 模仿行为:儿童往往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一些攻击行为,例如电视、电子游戏中的暴力场景,导致他们模仿并表现出攻击行为。
4. 过度补贴或溺爱:过度补贴和溺爱容易使儿童变得自私、缺乏尊重他人或处理冲突的能力,从而导致攻击行为的出现。
二、处理方法1. 建立积极的家庭环境:提供稳定、和谐和支持性的家庭环境对儿童的行为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和爱,同时建立明确的规则和边界,帮助儿童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2. 提供情绪管理技能:家长和教育者应帮助儿童学会适当地表达和处理情绪,例如通过语言表达、绘画或身体活动来释放负面情绪。
3. 培养社交技能:教育者可以组织各种合作游戏和活动,鼓励儿童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和情感智力。
4. 提供正面榜样:身为家长和教育者的成年人应成为儿童的正面榜样,通过积极正向的行为和言语影响儿童。
同时,引导儿童选择积极、友善和合作的行为模式。
5. 约束和后果:对于攻击行为,家长和教育者需要果断地进行适当的约束,并明确告知儿童攻击行为的后果。
例如,在家庭和学校中,制定明确的规则,并给予相应的奖惩机制。
6.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儿童的攻击行为呈现严重或持续性的趋势,家长和教育者应及时寻求心理专业人员的帮助,以便得到更专业的指导和干预。
结束语理解儿童攻击行为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能够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行为模式。
观察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作文
观察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作文
什么叫攻击性行为呢?攻击性行为是指主体的需要受挫折时出于敌意对客体实施的伤害性行为。
是幼儿最常见的行为问题,通常表现为:身体攻击:推人、咬人、拽人。
言语攻击:骂人。
有攻击性的幼儿不但给他人和整个班级带来不好的影响,而且也影响到幼儿自身的发展。
攻击性行为较多的孩子一般与同伴的关系就较差,得不到同伴的接纳和认可,也成为教师眼中不受欢迎的人。
如果幼儿长期生活在这样一种消极的环境中,其身心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根据有关调查报告及教学实践表明,目前有90%以上的幼儿有行为攻击的倾向,但多数父母认为这是孩子间的小打小闹,并不加以足够重视。
而作为教育组织者,却视为这是教育过程中最繁琐而又最难以解决的一项不良行为问题。
儿童攻击行为的自我认知训练
儿童攻击行为的自我认知训练攻击行为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常见的行为问题之一。
许多儿童在面对挫折和冲突时,可能会表现出攻击性的行为,包括肢体攻击、言语攻击等。
这种行为对儿童自身和他人都带来了不良影响。
因此,进行儿童攻击行为的自我认知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儿童攻击行为的特点、原因以及自我认知训练的方法和效果。
一、儿童攻击行为的特点儿童攻击行为具有以下几个典型特点:1. 冲动性:儿童在面对挫折和冲突时,常常缺乏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容易冲动地进行攻击。
2. 自我保护:攻击行为有时是儿童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侵害而采取的一种防御措施。
3. 情绪表达:有些儿童攻击行为是因为他们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绪,通过攻击来释放内心的不满和愤怒。
二、儿童攻击行为的原因儿童攻击行为的产生通常与以下几个原因密切相关:1. 家庭环境:儿童在家庭中观察和学习到的家庭冲突和暴力行为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模式,增加攻击行为的可能性。
2. 自我调适困难:有些儿童由于自身的特殊原因,如认知能力不足或情绪调控困难,导致他们无法有效地处理挫折和冲突,从而表现出攻击行为。
3. 社交技能匮乏:一些儿童缺乏适当的社交技能,无法有效地与他人交流和解决问题,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采取攻击行为。
三、儿童攻击行为的自我认知训练方法针对儿童攻击行为,自我认知训练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和理解自己的行为,从而有效地控制和调适自己。
1. 情绪认知训练:通过情绪认知训练,儿童可以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并了解情绪与行为的关系。
例如,当儿童感到愤怒或沮丧时,他们可以学会通过适当的方式来表达情绪,而不是采取攻击的方式。
2. 行为替代训练:这种训练方法帮助儿童学会将攻击行为替代为积极、合理的行为方式。
例如,儿童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学习使用言语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而不是使用暴力或攻击。
3. 自我反思:儿童需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并思考行为的后果。
通过引导他们回顾和分析攻击行为的原因和结果,帮助他们意识到攻击行为的负面影响,并鼓励他们主动寻找替代的解决方式。
(完整)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案例分析及处理策略分析
(完整)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案例分析及处理策略分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案例分析及处理策略分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案例分析及处理策略分析的全部内容。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案例分析与处理策略攻击性行为指对他人的财产或人身进行直接破坏或攻击的行为,包括殴打、伤人、破坏物品、虐待他人或动物、抢劫等行为。
在4-6岁时可表现为咬人、咬物、打人等,是儿童、青少年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社会行为,它既影响儿童人格和品德的发展,又是衡量个体社会化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儿童攻击行为和将来犯罪行为的关系上,有关研究认为:习惯性的攻击行为可用来解释和预测犯罪行为;年龄越小就具有攻击行为的幼童,未来发展成反社会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可能性越高;在各种情境中都出现攻击行为的儿童比在特定情境之中出现攻击行为的儿童将来更可能发展成为发社会行为和行为偏差.虽然儿童和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一般没有成人那样残暴,比较容易受到忽视。
但是随着社会中某些不良因素的发展和电视等宣传媒介的不良影响,社会中的暴力和其他形式的攻击现象正在以各种形式和途径逐渐向幼儿园、学校中渗透。
再加上幼儿园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某些局限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和行为的特点,现在的儿童、青少年正在受到攻击现象的侵蚀,尤其是暴力行为正在逐年增加.据《中国青年报》1997年6月25日报道,北方某大城市的一项调查表明,在校学生中,有50%以上的学生有过被校内同学或外校学生敲诈、勒索、抢劫、欺侮和其他滋扰的经历。
成都的调查也表明,有三成以上的同学曾受到过同校学生不同程度的骚扰,五分之一的学校存在学生勒索钱财等恶性事件。
中班观察记录用爱转变幼儿的攻击行为
中班观察记录用爱转变幼儿的攻击行为观察日期:XX年XX月XX日观察地点:XX幼儿园中班观察时间:上午9点-11点观察目的:本次观察的主要目的是记录中班幼儿在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攻击行为,并通过爱的引导和帮助,转变其攻击行为,促进其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绪的健康发展。
观察内容:1.10点-10点30分:自由活动时间在自由活动时间中,我注意到一位幼儿小明对于其他幼儿的玩具表现出攻击行为。
当小明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被其他幼儿拿走时,他会用力地抓取并尝试夺回,甚至有时候会推搡其他幼儿。
这种攻击行为导致其他幼儿感到惊恐和伤害。
2.10点30分-11点:集体活动时间在集体活动时间中,我观察到小明对其他幼儿的攻击行为更加明显。
当整个班级坐在一起参加老师的音乐活动时,小明经常会主动走到其他幼儿身边进行推搡,并且对于其他幼儿的抱怨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
观察记录:根据对小明的观察,我注意到他的攻击行为主要是因为他无法适应与其他幼儿共享资源的情况。
他对于个人玩具的控制欲过于强烈,缺乏对他人权益的尊重和理解。
除此之外,小明的攻击行为可能也与他内在的情绪无法得到有效的表达有关。
幼儿教师的介入和引导:在观察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方法来引导和帮助小明转变他的攻击行为。
1.倾听和沟通:我主动与小明进行对话,聆听他的感受和需求,帮助他理解他人的感受。
我鼓励他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通过攻击行为来表现。
2.模仿和角色扮演:我与小明一起模仿冲突场景,通过角色扮演来展示适当的解决方法。
例如,当他想要与其他幼儿分享玩具时,我们一起演示如何请求并等待一段时间才能获得回应。
3.多元化资源:为了减少冲突和攻击的可能性,我增加了班级中的资源多样性。
通过提供足够的玩具和材料,尽量避免幼儿之间的争夺。
观察结果:经过几次观察和引导,我注意到,在与小明的沟通和引导中,他的攻击行为出现了显著的改善。
他更多地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尝试与其他幼儿进行合作并分享资源。
攻击行为
首先是攻击行为(aggressive behavior)的意图与结果问题。究竟是应该根据行为的意图,还是行为结果 来判断它是否属于攻击行为?这个问题一直是研究者争论的焦点。巴斯(,19 61)认为,攻击指任何伤害他人的 行为,不管其是否有伤害的目的或动机。还有研究者( D. Zillmann,1979)只重视伤害的动机,认为攻击是对 他人造成身体或心理伤害的企图。如果只考虑结果,显然会把许多没有攻击意图的行为也纳入攻击行为的待列。 体育课上,一个学生接别人传过来的篮球时不小心伤了手指,那也被视为遭到了攻击,这种看法显然不妥当。因 此,是否有伤害他人的意图,应该被视为界定攻击行为的重要前提。虽然强调动机和意图的重要性是必要的,但 是在实际操作中却有一定困难,因为人们不能轻易确定行为者头脑里是否有攻击的动机,或者仅仅是过失。这就 好像在足球场上,一个球员和对方球员的冲撞究竟是违规的,还是合理的,或者是过失,裁判有时也很难判定。 人们一般通过行为发生的社会情境、行为者的社会角色、行为发生前的有关线索和行为者的身份特征等方面,来 推断行为者是否具有攻击意图。
第三,进行不至于产生伤害的攻击。在这种实验中,让被试有机会对某个不还击的受害者(一般是主试的同 伙)进行攻击,攻击的工具通常是玩具枪。为了引发被试的攻击行为,可以通过让同谋者故意在被试完成一项任 务时,制造出巨大的噪声来干扰他们。然而,这种方法有太强的游戏性质和人为因素,缺乏真实性。
观察到攻击行为
这些一共持续10分钟,在这之后实验者 回来进入房间,对榜样说再见,然后带 孩子去另一个游戏房间。 4、在无攻击性情境下,榜样只是简简单 单安静地玩着修补玩具玩了10分钟,完 全忽视波波娃娃。 (班杜拉和他的助手小心翼翼地保证所 有实验因素完全一致除了被研究的攻击 性情境因素和榜样的性别因素。)
6、在最后一个实验房间里,同时充满着攻击 性玩具和没有攻击性的玩具。攻击性玩具包括: 波波娃娃、木棍、两把飞镖枪和一个印着人脸 的绳球。非攻击性的玩具有:茶具、蜡笔和纸, 一个球、两个娃娃、车子和卡车,还有塑料制 的农场动物。每一个被试被允许在这个房间里 玩20分钟,在这个时候评分人员多在单面镜后 面为每一个孩子的行为评定分数。
程序
每个小孩接触到不同的实验过程 1、实验者带小孩去游戏室,在路上他们会遇 到成人榜样刚刚被实验者邀请到游戏室说“来 玩游戏吧”。小孩在游戏室的一角桌子旁坐下, 桌上有土豆印章、色彩鲜艳的动物和花朵贴纸。 接着,成人榜样被带到房间另一个角落的桌旁, 那个角落里有一个修补玩具、一根木棍、一个 膨胀的5英寸高的波波娃娃。 实验者解释说,这些玩具是让榜样来玩的然后 就离开了房间。
仪器材料
土豆印章、色彩鲜艳的动物和花朵贴纸 一个修补玩具、一根木棍、一个膨胀的5 英寸高的波波娃娃 消防车、喷气式战斗机、一个完整的娃娃 系列,包括全部服装、娃娃马车等等 波波娃娃、木棍、两把飞镖枪和一个印着 人脸的绳球 茶具、蜡笔和纸,一个球、两个娃娃、车 子和卡车,还有塑料制的农场动物
观察到攻击行为…… 做出攻击行为
研究问题及问题由来
人类攻击行为的来源是? 为什么人们表现攻击行为? 天生在生理上被设计成具有攻击性的 情境因素 攻击是被习得的 班杜拉于1961年在斯坦福大学里完成的 “社会学习理论”:他相信学习是人格发 展中最为主要的因素,学习发生于和他人 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
观察攻击行为反思报告
观察攻击行为反思报告1. 引言网络攻击行为是当前信息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其给个人、组织和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和财产损失。
针对攻击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攻击者的思维方式和攻击手段,从而加强防御能力,保护网络安全。
本报告通过观察一起实际网络攻击行为,对攻击者的手段和动机进行反思和总结。
2. 背景本次观察的攻击行为发生在一家中小型企业的内部网络中。
攻击者通过网络漏洞,成功进入该企业的服务器系统,并进行了数据窃取和恶意软件的植入。
企业的网络安全人员在及时发现并控制住攻击后,对攻击行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3. 攻击行为的手段和特征3.1 攻击手段攻击者通过利用系统网络漏洞的方式成功入侵了企业的服务器系统。
他利用了已知的漏洞,可以推测攻击者非常熟悉目标系统。
攻击者采用了常见的钓鱼邮件和网络钓鱼网页的手段对企业员工进行社交工程攻击,诱使他们点击链接并提供账户信息。
通过获取了员工账户信息,攻击者获得了合法权限登录系统。
3.2 攻击特征在攻击行为中,攻击者表现出了极高的隐蔽性和持续性。
攻击过程中使用了加密通信,逃避了监控和检测系统。
攻击者还频繁更换攻击来源和IP地址,使得追踪定位变得困难。
此外,攻击者还使用了多层木马程序和代理服务器,加大了入侵的复杂性和混淆度。
通过这些手段,攻击者成功地保持了长期的攻击访问权限,并对系统数据进行了窃取和篡改。
4. 对攻击行为的反思和总结4.1 攻击者的思维方式通过观察攻击行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关于攻击者思维方式的反思和总结:- 攻击者具备高度的技术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全面了解目标系统的安全措施和漏洞。
- 攻击者重视隐蔽性和持续性,通过使用加密通信、更换IP地址等手段,来规避系统监测和检测。
- 攻击者熟练运用社交工程等手段进行钓鱼攻击,通过获得员工账户信息进一步渗透系统。
- 攻击者善于利用代理服务器和多层木马来隐藏攻击来源和真实目的。
4.2 防御措施的不足观察攻击行为的反思也揭示了企业在防御措施方面的不足:- 缺乏对系统漏洞的及时修复和更新,使得攻击者能够利用已知漏洞入侵系统。
中班观察记录用爱转变幼儿的攻击行为
中班观察记录用爱转变幼儿的攻击行为观察记录:日期:2024年10月10日时间:上午9点30分至下午3点30分地点:XX幼儿园中班教室观察目标:观察幼儿园中班儿童的攻击行为,并探索如何通过爱来转变这种行为。
观察过程及记录:上午9点30分:幼儿园中班儿童开始进入教室。
观察到有两名男孩(小明和小杰)之间发生了争执。
小明伸手推了小杰一下,并大声说:“你不要欺负我!”教师迅速介入,制止了他们的争执,并引导他们坐到一起进行沟通。
上午10点:小明在进行自由游戏时,观察到他试图抢夺小杰手里的玩具。
小杰不满地推开了小明,并对他大声喊道:“别抢我的玩具!”教师再次介入,帮助他们解决争端,并引导他们采取分享的方式玩耍。
上午11点30分:小明在午餐时间出现了攻击行为。
当他看到小杰拿着一块他喜欢的蛋糕时,他突然伸手抓向小杰的手,试图抢夺蛋糕。
小杰受到惊吓,并开始哭泣。
教师立即制止了小明的行为,并将他带到一旁进行了深入的谈话。
下午2点:在进行集体活动时,小明再次表现出攻击行为。
当小杰试图加入他和其他几个孩子的游戏时,小明突然推开了小杰,并用不友好的语言嘲笑他。
教师立即停止了活动,并带领全班幼儿进行了讨论,强调友善和互助的重要性。
下午3点30分:观察到小明在下午自由游戏时间中主动与小杰一起玩耍,并主动与他分享自己的玩具。
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似乎有所改善。
总结:通过观察,我发现小明在幼儿园中班中表现出一些攻击行为。
这些行为包括推搡、抢夺和使用不友好的语言。
然而,通过教师的及时介入和引导,这些攻击行为得到了控制,并且小明逐渐体验到了爱的力量,开始转变自己的行为。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通过制止攻击行为、引导沟通和分享,以及组织集体讨论等方式,帮助幼儿认识到攻击行为的不适当性,并引导他们学会友善与互助。
爱是转变幼儿攻击行为的关键。
通过教师的爱和关怀,幼儿能够感受到自己被重视和尊重的情感,从而减少攻击行为的出现。
同时,教师还应该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以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12. 观察到攻击行为……做出攻击行为
12 观察到攻击行为……做出攻击行为Bandura, A., Ross, D., & Ross, S. A. (1961). Transmission of aggression through imitation of aggressive models.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3, 575-582.攻击性行为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形式,是目前美国和世界面临的最大社会问题。
因此,它也是心理学时尚一个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多年以来,在行为科学家之中,一直处于这项研究最前列的是社会心理学家,他们研究的重心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社会心理学家的目标之一是给攻击行为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看起来这似乎很简单,但实际上给出这样的定义是很困难的。
比如,你觉得下面的哪些行为是攻击行为:一场拳击赛?猫咬死一只老鼠?士兵向敌人开枪?在地下室安放捕鼠夹?斗牛?我们还可以举出一系列这样的可能是或可能不是攻击性行为的例子。
因此,如果你请教10位不同的社会心理学家,你可能会得到攻击行为的10种不同的定义。
很多研究者已不再纠缠于给攻击行为下定义,而是转向考察人类攻击行为的来源这一更重要的方面。
他们提出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人们会做出攻击性行为。
纵观心理学的历史,人们已经提出很多理论假设来解释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些理论认为,人在生理上有一种预设的攻击性程序。
比如,长期形成的暴力冲突不断累积,最后终于爆发。
另一些理论强调情境因素,比如多次受挫是引起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决定因素。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攻击行为是习得的,这种理论被人们广泛接受。
心理学史上有一个非常著名、非常有影响的实验,它阐述了儿童是怎样习得攻击行为的。
这项研究是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和他的助手多萝西娅·罗斯(Sheila Ross)于1961年在斯坦福大学完成的。
观察到攻击行为-做出攻击行为
12 观察到攻击行为……做出攻击行为Bandura, A., Ross, D., & Ross, S. A. (1961). Transmission of aggression through imitation of aggressive models.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3, 575-582.攻击性行为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形式,是目前美国和世界面临的最大社会问题。
因此,它也是心理学时尚一个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多年以来,在行为科学家之中,一直处于这项研究最前列的是社会心理学家,他们研究的重心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社会心理学家的目标之一是给攻击行为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看起来这似乎很简单,但实际上给出这样的定义是很困难的。
比如,你觉得下面的哪些行为是攻击行为:一场拳击赛?猫咬死一只老鼠?士兵向敌人开枪?在地下室安放捕鼠夹?斗牛?我们还可以举出一系列这样的可能是或可能不是攻击性行为的例子。
因此,如果你请教10位不同的社会心理学家,你可能会得到攻击行为的10种不同的定义。
很多研究者已不再纠缠于给攻击行为下定义,而是转向考察人类攻击行为的来源这一更重要的方面。
他们提出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人们会做出攻击性行为。
纵观心理学的历史,人们已经提出很多理论假设来解释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些理论认为,人在生理上有一种预设的攻击性程序。
比如,长期形成的暴力冲突不断累积,最后终于爆发。
另一些理论强调情境因素,比如多次受挫是引起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决定因素。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攻击行为是习得的,这种理论被人们广泛接受。
心理学史上有一个非常著名、非常有影响的实验,它阐述了儿童是怎样习得攻击行为的。
这项研究是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和他的助手多萝西娅·罗斯(Sheila Ross)于1961年在斯坦福大学完成的。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生物学和人类行为1、一个脑还是两个脑?——脑割裂实验2、丰富的经验=更大的大脑?——大脑内各种酶和神经递质评估3、人的本性是天生的吗?——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研究4、小心视崖——婴儿视崖实验知觉和意识5、所见即所学——图形和背景关系研究6、睡眠,毫无疑问就会做梦——梦的剥夺实验7、梦,并不浪漫——梦中大脑电冲动测量8、行动,如同被催眠了一样——催眠实验学习和条件反射9、不只限于分泌唾液的狗——巴浦洛夫经典条件反射10、情绪化的小艾尔伯特——华生白鼠实验11、敲敲木头——斯金纳的鸽子实验12、观察到攻击行为——做出攻击行为——榜样对攻击行为影响的实验(班图拉)智力、认知和记忆13、期望导致结果——罗森塔尔实验14、给别人留个好印象——阿希的人的特征描述实验15、心中的地图——老鼠走迷宫实验16、感谢记忆——延时记忆实验人的发展17、爱的发现——猴子依恋实验18、看不见≠不存在——皮亚杰的儿童观察研究19、先出生的孩子更聪明吗?——营养不良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出生的孩子的智力影响20、让你愉快的控制力——阿登屋疗养院的实验情绪和动机21、性动机——人类的性反应实验22、我能读懂你的面部表情——南涪尔族的面部表情辨认实验23、生活,变化和应激——生活事件调查24、认知失调——认知失调实验人格25、你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吗——I-E量表26、你的品德如何——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故事27、和心脏赛跑——AB型性格格言28、个人和集体——跨文化差异研究心理病理学29、这儿,谁是疯子?——精神病诊断实验30、你再次获得防御——弗洛伊德防御理论31、习得性抑郁——梭箱电击狗的实验32、拥挤导致行为异常——高密度状态的耗子实验心理治疗33、对心理治疗师的选择——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效果的研究34、缓解你的恐惧心理——系统脱敏法的实验35、投射出真正的你——罗夏克墨迹测验36、编个故事吧!——主题统觉测验社会心理学37、言行一致——美国旅行及调查38、从众的力量——线条辨认的从众实验39、你会伸出援助之手吗?——责任扩散实验40、无条件服从——服从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观察到攻击行为……做出攻击行为Bandura, A., Ross, D., & Ross, S. A. (1961). Transmission of aggression through imitation of aggressive models.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3, 575-582.攻击性行为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形式,是目前美国和世界面临的最大社会问题。
因此,它也是心理学时尚一个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多年以来,在行为科学家之中,一直处于这项研究最前列的是社会心理学家,他们研究的重心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社会心理学家的目标之一是给攻击行为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看起来这似乎很简单,但实际上给出这样的定义是很困难的。
比如,你觉得下面的哪些行为是攻击行为:一场拳击赛?猫咬死一只老鼠?士兵向敌人开枪?在地下室安放捕鼠夹?斗牛?我们还可以举出一系列这样的可能是或可能不是攻击性行为的例子。
因此,如果你请教10位不同的社会心理学家,你可能会得到攻击行为的10种不同的定义。
很多研究者已不再纠缠于给攻击行为下定义,而是转向考察人类攻击行为的来源这一更重要的方面。
他们提出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人们会做出攻击性行为。
纵观心理学的历史,人们已经提出很多理论假设来解释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些理论认为,人在生理上有一种预设的攻击性程序。
比如,长期形成的暴力冲突不断累积,最后终于爆发。
另一些理论强调情境因素,比如多次受挫是引起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决定因素。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攻击行为是习得的,这种理论被人们广泛接受。
心理学史上有一个非常著名、非常有影响的实验,它阐述了儿童是怎样习得攻击行为的。
这项研究是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和他的助手多萝西娅·罗斯(Sheila Ross)于1961年在斯坦福大学完成的。
班杜拉被称为“社会学习理论”心理学派的奠基人之一。
社会学习理论家认为,学习是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且这种学习发生在与他人的相互作用之中,比如,在你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老师等重要人物强化某一行为而忽视或者惩罚其它行为。
班杜拉认为除直接的鼓励和惩罚之外,行为的塑造还有一种重要的方式,即可以通过简单观察、模仿(或以别人为榜样)其它人的行为而形成。
你可以从本项研究的题目可以看出,班杜拉、多萝西娅·罗斯以及希拉·罗斯已经证明了榜样对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这项广为人知的研究在心理学界被称为“波比娃娃”研究,稍后我们将展开对它的讨论。
文章在开头的参考文献中提到,早期研究结果证明儿童很容易模仿作为榜样的成人的行为。
在这项新研究中,班杜拉想探讨孩子是否会将这种模仿学习泛化到榜样不出现的情境中去。
理论假设研究者计划让儿童分别观察两名成人,一名表现出攻击行为,另一名不表现出攻击性行为,随后在没有榜样出现的新情境中对儿童进行测试,以了解儿童在多大程度上模仿他们观察到的成人攻击行为。
依照这种实验操作,班杜拉和他的助手们做出了四种预测:1.观察到攻击行为的被试不论榜样是否在场,都会模仿成人做出类似的攻击行为。
而且这种行为明显不同于观察到非攻击行为或根本没有榜样的被试。
2.对于观察到非攻击行为的儿童,他们的攻击性不仅比观察攻击行为的儿童低,而且也明显低于无榜样的控制组儿童。
换言之,非攻击性榜样能起到抑制攻击行为的作用。
3.因为儿童倾向于认同父母与自己同性别的其他成人,被试“模仿同性榜样的行为远远超过异性榜样的行为”(p.575)4.“由于在社会上,攻击行为主要是一种极典型的男性行为,男孩比女孩更倾向于与模仿攻击行为,尤其是在给被试呈现男性榜样时差异更明显”(p.575)。
方法这篇文章条理清晰地概括了实验中所用的方法。
本文作了适当的省略和简化,具体步骤如下:被试研究者得到了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的管理人员和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从而获得研究中所需要的被试。
参加这项研究的被试由36名男孩和36名女孩组成,他们的年龄在3至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岁零4个月。
实验条件24名儿童被安排在控制组,他们将不接触任何榜样;其余的48名被试先被分成两组,一组接触攻击性榜样,另一组接触非攻击性榜样,随后再按男女分组。
最后,各实验组分出一半被试接触同性榜样,另一半接触异性榜样。
这样最终得到8个实验组和1个控制组。
你可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某些儿童原先就比其他人更有攻击性怎么办?班杜拉通过事先获得每一个被试的攻击性评定等级来克服这种潜在的问题。
一名实验者和一名教师(都是对这些儿童非常了解的)这些儿童的身体攻击、语言攻击和对物体攻击行为进行评定。
这些评定结果使实验者可以依据平均攻击水平对各组被试进行匹配。
实验程序每个儿童分别单独接触不同的实验程序。
首先,实验者把一名儿童带入一间活动室。
在路上,实验者假装意外地遇到成人榜样,并邀请他过来“参加一个游戏”,儿童坐在房间一角,面前的桌子上有很多有趣的东西。
有土豆印章(实验是在1961年,你们这些生长在高科技时代的人可能没有见过,土豆印章就是把土豆从中间切开,在上面进行雕刻,就像橡皮图章,按过印泥可以复制出很多几何图形)和一些贴纸,这些贴纸颜色非常鲜艳,还印有动物和花卉,儿童可以把它们贴在一块贴板上。
随后,成人榜样被带到房间另一角落的一张桌子前,桌上有一套儿童拼图玩具,一根木槌和一个5英尺高的充气波比娃娃。
实验者解释说这些玩具是给成人榜样玩的,然后便离开房间。
无论攻击情境还是非攻击情境中,榜样一开始都先装配拼图玩具。
一分钟后,攻击性榜样便开始使用暴力击打波比娃娃。
对于在攻击条件下的所有被试,榜样攻击行为的顺序是完全一致的:榜样把波比娃娃放在地上,然后坐在它身上,并且反复击打它的鼻子。
随后榜样把波比娃娃竖起来,捡起木槌击打它的头部,然后猛地把它抛向空中,并在房间里踢来踢去。
这一攻击行为按以上顺序重复三次,中间伴有攻击的语言,比如“打他鼻子……,打倒他……,把他仍起来……,踢他……”,以及两句没有攻击性的话,“他还没受够”,“他真是个顽强的家伙”。
(p.576)这样的情况持续将近10分钟,然后实验者回到房间里,向榜样告别后,把孩子带到另一间活动室。
在无攻击行为的情境中,榜样只是认真地玩10分钟拼图玩具,完全不理波比娃娃。
班杜拉和他的同事们努力确保除要研究的因素——攻击榜样以及榜样性别——以外的所有实验因素对每名被试都是一样的。
愤怒或挫折感的激发10分钟后的游戏以后,在各种情境中的所有被试都被带到另一个房间,哪里有非常吸引人的玩具,如救火车模型、喷气式飞机模型、包括玩具木橱和玩具车在内的一整套玩具娃娃,等等。
研究者相信,为了测试被试的攻击性反应,使儿童变得愤怒或有挫折感会更容易产生这些行为。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实验者先让被试玩这些有吸引力的玩具,不久以后告诉他们这些玩具是为其它儿童准备的。
但是也告诉被试,他们可以到另一间房间去玩别的玩具。
检测对攻击行为的模仿在最后的实验房间内,有各种攻击性的玩具。
攻击性玩具包括波比娃娃(当然会有!)、一个木槌、两支掷镖枪和一个上面画有人脸的系绳球。
无攻击性玩具包括一套茶具、各种蜡笔和纸、一个球、两个玩具娃娃、小汽车和小卡车,以及塑料动物。
允许每个被试在这个房间里玩20分钟,在这期间,评定者在单向玻璃后依据多条指标对每个被试行为的攻击性进行评定。
攻击行为的评定指标总共评定被试行为中的8种不同的反应,为清楚起见,在此我们只概述4种最鲜明的反应。
首先,研究者记录所有对榜样的攻击的模仿,包括坐在波比娃娃身上,击打它的鼻子,用木槌击打它,用脚踢它,把它抛向空中。
第二,评定被试对攻击性语言的模仿,记录它重复“打他,打到他”等的次数。
第三,记录被试用木槌进行的其他攻击行为(也就是用木槌击打娃娃以外的其他东西)。
第四,用列表的方式列出成人榜样未做出而被试自发做出的身体或语言的攻击行为。
结果观察者把研究发现概括为表 1.如果你仔细查看此表,就会发现这些结果支持了班杜拉等人在实验前提出的四种假设中的三种。
若被试看到榜样的攻击行为,他们倾向于模仿这种行为,男性被试平均每人有38.2次、女性被试平均有12.7次模仿了榜样的身体攻击行为。
此外,男性被试平均每人17次、女性被试平均每人15.7次模仿了榜样的言语攻击行为。
这些特定的身体和言语攻击行为,在无攻击行为榜样组和控制组几乎没有发现。
回想一下,班杜拉和他的助手曾预测,无攻击行为的榜样能对儿童的攻击行为起到抑制作用。
为了支持这种假设,结果应该显示被试在无攻击条件下,攻击行为的平均数明显低于没有榜样的控制组。
在表1中,如果你对比一下非攻击性榜样组的数字和控制组的数字,你会发现结果是混杂的。
比如,在木槌攻击行为中,观察无攻击行为男性榜样的男孩和女孩表现出攻击行为明显低于控制组;而观察无攻击性行为女性榜样的男孩表现出无攻击性行为却远远高于控制组。
作者承认,这种矛盾结果不能说明无攻击榜样能对攻击行为产生意志作用。
实验假设中提到的性别差异却受到实验结果的明显支持。
很显然,男孩受有攻击性行为的男性榜样的影响明显超过同样条件的女性榜样。
观察男性榜样的攻击行为后,男孩平均每人表现出104次攻击行为,而观察女性榜样后,平均只有48.4次。
另一方面,女孩的行为虽然不太一致,但观察女性榜样的攻击行为后,平均每人出现57.7次攻击行为,而观察男性榜样后,只有36.3次表现出这种行为。
作者指出,在同性别模仿条件下,女孩更多地模仿言语攻击,而男孩更多地模仿身体攻击。
最后,几乎在所有条件下,男孩比女孩都更明显地表现出身体攻击的倾向。
如果把表1中的所有攻击行为的数据相加,男孩共表现出270次暴力行为,女孩则只有128.3次。
讨论班杜拉和他的助手宣称,他们已经证明特定行为--在这里是暴力行为--怎样通过观察和模仿而习得,即使其中不给榜样或观察者以任何强化物。
他们的结论是:成人的行为向儿童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即这种形式的暴力行为是允许的,这样便削弱了儿童对攻击行为的抑制。
他们指出,当儿童以后遇到挫折时,他们可能更容易表现出攻击行为。
表1儿童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攻击反应的平均数榜样类型攻击性无攻击性攻击性无攻击性攻击类型男性女性男性女性控制组模仿身体攻击男孩25.8 1.512.40.2 1.2女孩7.20.0 5.5 2.5 2.0模仿言语攻击男孩12.70.0 4.3 1.1 1.7女孩 2.00.013.70.30.7用木槌攻击男孩28.8 6.715.518.713.5女孩18.70.517.20.513.1自发攻击行为男孩36.722.316.226.124.6女孩8.4 1.421.37.2 6.1(引自p.579)研究者同时探讨了为什么攻击性的男性榜样对男孩的影响明显大于女性榜样对女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