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分析
《窦娥冤》关汉卿分析
![《窦娥冤》关汉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1f65779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1.png)
2.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这些矛 盾冲突表现了什么?
明确:窦娥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有: ① 张驴儿误把自己的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
• 戏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通常 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说明,内容 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 的交代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 场的提示等等;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对话 (对唱)、独白(独唱)、旁白(旁唱)等。
戏剧的要素和特点:
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6.《滚绣球》表达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
窦娥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也相信“青天大老爷”能 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 来了,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 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 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 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女主人公 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 抗精神。表达了主人公悲极、愤极、怨极、怒极、无 奈之极的思想感情。
善良的窦娥
1、张驴儿父子逼婚,窦娥处境孤立,她的表现如何?
2、张驴儿进而要挟窦娥,她又是怎样应对的?
3、对簿公堂,窦娥被打得皮开肉绽,昏死三次, 她是用什么的行为来回敬张驴儿的?
——以上表现了窦娥有主见、刚强 但支撑其意志的是封建天命观和 “一女不嫁二夫”的封建戒律。
窦娥人物性格小结:
知书达礼,善良孝顺,谨守节 操,威武不屈。
在现实生活中,这三桩誓愿都不可能实现。
这是作者运用积极浪漫主义手法,显示了正义抗 争的强大力量,并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 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这也是本剧最成功的地方, 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使悲剧气氛更浓 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 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着奇异的浪漫色 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
元曲《窦娥冤》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
![元曲《窦娥冤》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97cf145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6d.png)
元曲《窦娥冤》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元曲《窦娥冤》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戏曲作品,由著名才子关汉卿创作。
该剧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了明代宦官蔡京陷害窦娥的故事。
在创作之际,关汉卿处于怎样的时代背景下?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政治风气、文化形态都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下面我们将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元曲《窦娥冤》的创作时代背景。
一、社会环境关汉卿创作《窦娥冤》时正值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明朝时期。
明朝是由朱元璋所建立,朱元璋统治下的社会环境呈现出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明代的社会秩序和传统道德规范得到了普遍的尊重和遵守,社会关系相对和谐。
由于朱元璋实行了"一统天下"的政策,加之腐败的宦官集团和权臣当道,使得社会风气开始逐渐腐败,国家逐渐走向衰亡。
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是相对封建专制、权力集中的社会,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二、政治风气明代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末期,在这一时期,朱元璋虽然强调“铲除胡虏”,但实际上为了维护他个人的政治统治,对宦官集团采取了较为宽容的政策。
宦官在这一时期开始日益掌握了朝政的实权,他们肆意纵欲,欺压百姓,甚至有些宦官以权谋私,贪赃枉法。
蔡京正是明代时期的一位恶名昭彰的宦官,因为他的阴险狡诈,毫不顾忌地以权谋私,甚至冤枉好人。
假使他手下无窦娥之辈,务请他个白活哥大小姐也总带些鬼祟。
可怜于熙珠,自喜亲封贵族,背地就只好一死为地,实在是拖累了她如此好运的父亲。
以上就是元曲《窦娥冤》创作时代背景的基本分析,在这个时代的社会风气、政治风气、文化形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关汉卿创作了《窦娥冤》这一不朽的戏曲作品。
这部剧让我们看到了明代封建社会的黑暗一面,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关汉卿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怀。
元曲《窦娥冤》不仅是一部经典的艺术作品,更是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面镜子,让我们反思过去、寻求启示,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窦娥冤赏析
![窦娥冤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8333ca58fb770bf68a55b9.png)
分析人物形象
窦娥
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的充 满对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他善良勤 劳、孝顺贤惠,安分守己。同时又刚毅顽 强有主见,敢于与恶势力拼斗到底,富有 对抗精神。她生于严酷的腐败的封建统治 之下,注定要走向悲剧的结局。
张驴儿:
泼皮、无赖,品行恶劣,社会黑暗势力的代表。他救 人纯属巧合,救人后立即乘人之危占人廉价,而后有生杀 人之心;误杀自己父亲后,又把责任推给窦娥,品质恶劣 至极。
B.元杂剧中的说白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用以展开剧 情和揭示人物性格冲突。白,有散文,也有韵文。科是戏剧 动作的总称,包括一般的舞台程式和武打、舞蹈。
C.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 称正旦;此外还有净、丑、杂等。
D.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杂剧规定,每一拆戏, 唱词一套曲子,每支曲子用一个宫调。
蔡婆婆:
善良、逆来顺受、怯懦、动摇。面对张驴儿父子的 强娶动摇目叫做?窦娥冤?,为什么不写窦娥怎样受冤而写她的 善良呢? 突出社会的黑暗,善良的人遭受冤屈,更能表现社会的不公。
2.写窦娥的对抗性格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突出她的冤,这样的人要进行对抗,要发下誓愿惩罚世道 是因其蒙冤的深重。 3.这样善良的窦娥却落得个身首异处的命运是谁造成的呢?
窦娥的至死不屈的对抗精神与坚强的性格产生了惊天地动鬼神的超自然力量使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在地动鬼神的超自然力量使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在舞台上得以应验伸张人间正义表达了广阔人民群众昭雪舞台上得以应验伸张人间正义表达了广阔人民群众昭雪冤情惩恶扬善的美好愿望
窦娥冤 关汉卿
?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是元杂剧中悲剧的 典范,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1、第三折可以划分为几个场面,在这三个场面中各 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性格?流露了她什么样的情绪?
《窦娥冤》阅读指导分析有答案
![《窦娥冤》阅读指导分析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f6dfa684868762caaed5bb.png)
《窦娥冤》阅读指导分析(有答案)(3) 《窦娥冤》阅读指导分析(有答案)(3)文章来自:合作学习:初读课文,感知文意1、快速浏览课文,为窦娥制作一张简要的年谱,包括发生的主要事件和生活状况(不幸遭遇)三岁:七岁:17岁:约18岁:20岁:小结:由此可见,窦娥的一生,是的一生。
明确:1.三岁丧母;2、父女分离;3、与夫成亲;4、丧夫打击;5、流氓欺压,贪官污吏的毒刑和判决。
悲惨的一生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窦娥在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其中运用的四个典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均限四字语回答。
)这四个典故所涉及的四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浏览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楔子部分的情节:书生窦天章因连本带利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被迫把七岁的女儿抵给她做童养媳,然后进京赶考去了。
(序幕)第一折的情节:庸医赛卢医欠蔡婆十两银子,心生歹意要勒死蔡婆却被张驴儿父子俩撞破,张驴儿乘机逼蔡婆婆媳俩分别嫁给他们父子俩,蔡婆无奈之下答应了,回家后遭到生性刚烈的窦娥的责骂与反对,只好先让张驴儿父子在家中住下。
(开端)第二折的情节:张驴儿为达目的心生恶意,找赛卢医讨了毒药欲毒死蔡婆,阴差阳错被他父亲喝了,张驴儿顺势栽赃窦娥,逼她私了,嫁与自己为妻,被刚烈的窦娥断然拒绝,于是,两人对簿公堂,却不料碰上桃杌这个昏官,偏听张驴儿一面之词,窦娥为保蔡婆被屈打成招判了死刑。
(发展)第三折的情节:在被押往法场的路上,窦娥激愤之下指天骂地,并在行刑前许下三桩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以示冤屈,窦娥死后誓愿一一应验。
(高潮)五、教师补充第四折的情节:窦天章考取进士,官至肃政廉访使,到山阴考察吏治。
窦娥的鬼魂向她父亲诉冤,窦天章查明事实,为窦娥昭雪了冤案。
窦娥冤分析
![窦娥冤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2505e5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f0.png)
4、窦娥的控诉难道只是对天地的一种简单的斥骂?
明确:
不是,这里的“天” “地”应该封建统治 者,所以窦娥的控诉应该是对整个社会秩序的 怀疑,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的激烈控诉。是窦娥 承受深重冤屈后的觉醒,体现了窦娥的反抗精 神。
5、思考: 这一场景表现了窦娥的什么性格特点?
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帮助?
性格: 善良、孝顺
1、这折戏可分为几个场面?
三个场面,即:
押赴刑场——婆媳诀别——三桩誓愿
2、本文篇名“窦娥冤”,其冤在何处,又 是如何造成的?
冤,即无辜受屈。窦娥怕连累婆婆而屈招,可恨的 是官府竟偏听偏信,毫不作调查研究,更不作情理剖析, 严刑逼供,草草结案。
造成窦娥冤案的是官府的昏庸和残暴、社会的黑暗 和腐败。
3、曲词中,除了叙述窦娥的冤情外,还表露出了窦 娥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具体曲词进行分析。
这支曲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哪些句式?
明确:这段唱词运用了呼告、对比、对偶、 反复等修辞格,使用了对偶句、反问句、感 叹句等句式,直抒胸臆,感情激昂,酣畅淋 漓地宣泄了主人公满腔的冤屈怨恨,富于文 采和抒情性,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小结:
这两个曲牌,十分准确而深刻 地概括了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草 菅人命、残酷压迫的反动本质。又 由于这两个曲牌的唱腔高亢激越, 音乐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和谐统 一,自有一种强烈的感人力量。为 此,这两个曲牌,就已把剧情推向 了高潮。
第二部分中,以宾白为主,通过婆媳对话,交代了窦娥孤苦无 依的身世和她屈招的无奈,实在令人悲从中来。 〔快活三〕 〔鲍 老儿〕二曲,一字一泪,泪中含血。即使如此,她还劝婆婆不要烦 恼哭啼,则更令人悲不自胜。
第三部分中,窦娥把斗争矛头直指反动统治者。一个心地善良 的妇女却喊出了“着这楚州亢旱三年”的呼声,并直斥“官吏每无 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的腐败吏治,若不是“恨”到了极点, 又如何能发出如此誓言?
宋代杂剧《窦娥冤》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地位分析
![宋代杂剧《窦娥冤》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地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25bda7d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0b.png)
宋代杂剧《窦娥冤》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地位分析引言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杂剧作为当时戏曲艺术的一种流派,对于揭示当时社会风貌、人际关系以及对女性地位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宋代杂剧《窦娥冤》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和反映当时女性社会地位的内涵。
1. 女性角色塑造1.1 窦娥窦娥作为主角,是一个坚贞不屈、善良纯洁的女子形象。
她被错误判罪入狱并遭受酷刑,但始终保持着对爱情和正义的追求。
她身上展现了强烈的母爱之情和家庭责任感。
1.2 其他女性角色除了窦娥,该剧还塑造了许多其他女性角色。
其中包括丫鬟、母亲、姐妹等不同身份背景的人物。
这些角色在揭示宋代社会多元面貌的同时,也呈现了女性在不同社会层面的生活状态。
2. 女性角色形象的意义2.1 表达女性真挚情感《窦娥冤》通过窦娥和其他角色的表演,展示了女性内心真实的情感世界。
她们的爱情、亲情以及对正义的渴望与追求被生动地呈现出来,使观众对宋代女性深入体验与共鸣。
2.2 反映了世俗束缚与压迫该剧通过窦娥被错判牢狱之灾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世俗束缚与压迫问题。
女性在家庭、法律等方面受到制约和限制,缺乏独立地位和权力。
2.3 引发对社会变革的思考窦娥这一形象也引发了对社会改革和正义价值观的反思。
她勇敢地为自己辩护,并坚持自身真理,催人思考社会公平、人权尊重等话题。
3. 女性社会地位分析3.1 家庭地位宋代女性在家庭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如妻子、母亲、姐妹等。
她们对家庭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3.2 社会地位然而在宋代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
她们受到男性主导的家族制度、封建礼教等方面的压制和限制。
女性难以通过自身能力获得社会上更高的地位和权力。
结论通过分析宋代杂剧《窦娥冤》中女性形象以及反映出来的社会地位,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女性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同时,该剧也通过描绘窦娥这一坚强勇敢的形象,呼唤社会变革与人权意识提升。
这对于我们理解宋代社会风貌、探索历史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并对当今社会中女性平等、人权保护等议题产生深远影响。
元曲《窦娥冤》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
![元曲《窦娥冤》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3fbff1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8e.png)
元曲《窦娥冤》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摘要】元曲《窦娥冤》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其创作背景深受元代社会政治、文化与社会风气的影响。
元代是一个政治动荡的时期,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而采取残酷的手段,社会风气也日益腐败。
元曲在当时的地位与影响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窦娥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通过对时代特征的真实反映,凸显了社会的黑暗与不公。
这种时代背景对《窦娥冤》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其成为一部永恒的经典之作。
对于后世的启示是,在任何时代,文学作品都应当反映社会现实,关注人民的疾苦,唤起人们的良知与正义感,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元曲《窦娥冤》, 创作时代背景, 元代社会政治, 元代文化与社会风气, 元曲地位与影响, 窦娥冤创作背景, 窦娥冤反映的时代特征, 影响与启示。
1. 引言1.1 元曲《窦娥冤》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元曲《窦娥冤》是中国元代著名文学家关汉卿所创作的一部戏剧作品,被称为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作品在中国戏曲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在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要深入理解《窦娥冤》这部作品,首先需要了解其创作的时代背景。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又多变的朝代,其社会政治环境、文化风气对《窦娥冤》的创作和影响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下文中,将对元代社会政治背景、文化与社会风气、元曲地位与影响、《窦娥冤》的创作背景以及该作品反映的时代特征进行深入探讨,以揭示《窦娥冤》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
2. 正文2.1 元代社会政治背景元代社会政治背景主要包括对当时政治体制、统治者及国家状况的描述。
元代政治体制以中央集权为主导,由皇帝掌握实权,设立行政机构、地方官署严密。
统治者为蒙古族的忽必烈,其统治下实行宽泛的文治政策和依法治国原则。
国家状况呈现繁荣的景象,海内外贸易频繁,社会阶层分化严重,文化艺术呈现多元化趋势。
元代社会政治背景对元曲《窦娥冤》的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剧情中抒发了人民的愤怒和不满,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黑暗的一面。
《窦娥冤》的窦娥形象和三个誓愿分析
![《窦娥冤》的窦娥形象和三个誓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8cea8dd6137ee06eff918d9.png)
《窦娥冤》是中国元杂剧中的代表作,其作者关汉卿也是我国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窦娥冤》这部作品有力地鞭挞了罪恶的封建制度、黑暗腐败的封建政府以及封建官吏的贪鄙和昏庸,同时也塑造了窦娥这样一个敢于反抗封建压迫、坚强不屈的光辉女子形象。
窦娥的性格基本上具有如下的特点:善良、有原则、多愁善感、坚韧、聪明有心计和勇于反抗封建势力。
当然,正如每部封建社会的进步作品都有瑕疵一样,窦娥的性格中还是有和封建社会妥协的特点,那就是屈从于封建社会的三从四德,这点可以在她誓死不嫁张驴儿和跟她父亲窦天章的对话中得以体现:“遇时辰我替你忧,拜家堂我替你愁;梳着个霜雪般白髻,怎将这云霞般锦帕兜?怪不的女大不中留。你如今六旬左右,可不道到中年万事休!旧恩爱一笔勾,新夫妻两意投,枉教人笑破口。”“好马不备双鞍,烈女不更二夫,我至死不与你做媳妇,我请愿和你见官去。”
从剧本中还可以看出,窦娥是一个聪明有心计的女子。这点在她死后,她的父亲到楚州视察,她去申冤的时候可以体现。就是她的父亲窦天章翻看案卷的时候,数次想翻过她的案件不看,她却在一旁弄灯,使窦天章不得不去剔灯,而她趁机把案卷又翻到自己的案件上来,如此几次,使父亲窦天章终于注意到自己,而上前申冤,终使沉冤昭雪。
窦娥性格的最突出的特点,也是作者关汉卿强调的特点,还应该是她勇于反抗封建势力的性格特点。这点在剧本中有突出体现,最能反映这个特点的是她在刑场时的一系列道白和唱腔,尤其是三桩誓愿,突出地表现了窦娥感天动地的沉冤和她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既是被压迫者负屈含冤的痛苦呼喊,也是对黑暗社会的血泪控诉和抗议。能突出表现她勇于反抗的言语有:“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窦娥告监斩大人,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得六出冰花滚似锦,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大人,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些言语尤其是“滚绣球”的那一段唱腔,表面上指责天地,实际上表现了窦娥敢于控诉黑暗的封建势力的勇于反抗斗争的精神。还有在窦天章审案的过程中,窦娥勇于当面对质,也表现了她敢于反抗的性格。
《窦娥冤》赏析解析
![《窦娥冤》赏析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49e978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62.png)
《窦娥冤》赏析解析在元代文学中,杂剧的异军突起标志着中国戏剧的成熟。
元杂剧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各种体裁形式中,堪称能够最生动、最直接也最大胆地反映广大社会下层人民的喜怒哀乐、表达出对不合理社会现实的无情批判。
元杂剧被人们与唐诗、宋词并举而作为一代文学最具特色的代表,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中有:“明以后,传奇无非喜剧,而元则有悲剧在其中。
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
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
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关汉卿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笔者通过对关汉卿的代表作品《窦娥冤》创作时代背景及其主要艺术特点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对元代杂剧的理解,亦希望通过拙文为喜爱《窦娥冤》的朋友做一点抛砖引玉的工作。
一、《窦娥冤》主要内容及创作背景《窦娥冤》杂剧剧本,元代剧作家关汉卿著。
贫寒秀才窦天章上京求取功名,向寡妇蔡婆借贷盘缠。
蔡婆早就看上了他的女儿瑞云,乘机提出索要瑞云做童养媳。
端云3岁丧母,7岁便到蔡婆家,改名窦娥。
17岁时窦娥与蔡婆儿子成婚,一年后丈夫病故,婆媳相依为命。
一天,蔡婆去向赛卢医索讨银钱,赛卢医赚她到僻静处,想勒死她,幸亏张驴儿父子把她救下。
因这救命之恩,张驴儿父子想霸占婆媳二人。
窦娥执意不从。
张驴儿在羊肚汤里放了毒药,想害死蔡婆,强占窦娥。
不料其父喝下了那碗羊肚汤,呜呼身亡。
张驴儿反诬窦娥毒死公公,并威胁窦娥窦娥嫁给他为妻,不然要去公堂告发。
窦娥问心无愧,与张驴儿去见官评理。
太守桃杌是一个昏官,严刑逼供,窦娥坚不屈从。
桃杌转对蔡婆用刑,窦娥为救婆婆,含冤承招,被判死罪。
临刑时窦娥满腔悲愤,呼天抢地:“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宝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窦娥死前发出三桩誓愿:若是屈死,死后血飞白练,六月降雪,大旱三年,果然一一灵验。
元曲《窦娥冤》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
![元曲《窦娥冤》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c4e444c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8d.png)
元曲《窦娥冤》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元曲《窦娥冤》是元代著名剧作家关汉卿创作的一部戏剧作品,创作于元代末年至明代初年,是元曲中的代表作之一。
该剧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黑暗现象的强烈警示和对人性的关怀。
元曲创作的时代背景具有独特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充满了动荡和变革。
该时期是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后的前几十年,随着统一政权的建立,国家逐渐走向繁荣的轨道。
元代统治者实行汉族统治、蒙古控制的民族政策,这种民族融合的背景特色使得元曲呈现出合璧的艺术特点。
元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中,社会风气多变,繁华照临,但同时也隐藏着各种问题。
元朝中期以后,矛盾激化,社会动荡,社会道德也日益沦丧。
物质文明的发展带来了阶级分化、贫富差距扩大等社会问题。
贫富悬殊和社会不公成为元朝社会繁荣的阴影,形成了社会风俗堕落的矛盾,也为元曲题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元曲《窦娥冤》的创作背景更是充满了独特的时代氛围。
詹文逢和女儿窦娥的悲剧故事真实地反映了元代末年地位低下的仕女的辛酸命运与社会之不公。
作品通过展现唐末五代到宋金时期的活动,以及元朝统治的一些社会现象,揭示了一个残酷、波折、黑暗的领地上周围人民的不幸。
窦娥原是贫苦家庭出身的女子,被人贩子纠缠后被卖为妾室,与富翁有染。
但后来,富翁变卦并将她出卖给皇室宦官,致使窦娥被迫沦为宫女。
整个故事情节展示了封建社会黑暗现象,对社会的残酷和不公正态度进行了有力的批评。
关汉卿在创作《窦娥冤》时,不仅表达了对社会黑暗现象的关注,还表达了他对人性本质的思考和对人道主义的关怀。
作品悲情而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现实和人性的矛盾,突出了作品人性主题的重要地位。
关汉卿通过塑造窦娥、唐文逢等角色,表达了他对人性的关切和对社会现实的强烈谴责。
作品中人物形象丰满,思想价值鲜明,情节变化多样,突出了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和艺术表现的多样性。
元曲《窦娥冤》创作的时代背景是元代社会风气多变的时期,表现了社会黑暗现象和人性层面的矛盾。
分析窦娥冤戏剧冲突
![分析窦娥冤戏剧冲突](https://img.taocdn.com/s3/m/00c18c5d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69.png)
分析《窦娥冤》的戏剧冲突一、《窦娥冤》的题材渊源于西汉刘向《说苑》所记的《东海孝妇》。
但《窦娥冤》是由元代作家关汉卿所著, 是以元朝当代的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作为叙事的背景和内涵。
首先, 高利贷如羊羔儿息的经济剥削, 地痞流氓如张驴儿的社会恶势力, 糊涂官吏如州官桃杌的政治压迫。
这些是造成窦娥冤案的社会原因、外在机缘。
《窦娥冤》的戏剧冲突有三个依次递进的层面, 即社会冲突、道德冲突和意志冲突。
二、社会冲突封建经济的剥削。
从《窦娥冤》的时代背景看, 当时社会局面一片混乱。
“流落异乡的穷秀才窦天章为了维持生计, 欠下蔡婆婆的高利贷无力偿还, 于是他迫不得已把小女儿送到蔡婆婆家做童养媳抵息。
这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元代的高利贷经济。
通过这高利贷的巧妙地将窦娥和蔡婆婆联系到一起。
三、封建恶势力的威胁。
窦娥是一位善良但是命途多舛的女性。
三岁丧母, 十七岁丧夫以后一直和蔡婆婆相依为命。
剧中封建恶势力的代表有赛卢医和张驴儿。
一面是对蔡婆婆生存与死亡有威胁的赛卢医, 一面是为了占有窦娥想尽一切办法的张驴儿。
四、糊涂官吏的政治压迫。
当时是处于元朝, 是由少数名族的统治者建立的统一政权。
元朝奉行民族压迫政策, 国民等级分明。
对于汉族人是很不公平的。
在元朝末期, 贪官污吏众多, 吏治腐败, 强权对人们的压迫造成了不少的冤案。
《窦娥冤》就是对当时生活的真实反映。
窦娥在公堂上被随意用刑, 屈打成招, 造成了一桩冤案。
五、道德冲突六、在蔡婆婆命悬一线的时候, 张驴儿父子救下了她。
在了解蔡婆婆家的情况后, 父子俩见机胁迫蔡婆婆。
使得蔡婆婆同意招赘张父, 并且同意将窦娥许配给张驴儿。
在这里蔡婆婆不仅自己改嫁, 还要劝窦娥也改嫁。
这是与当时封建道德不相符合, 在当时女子死了丈夫后就该终身守寡, 这里就产生了道德冲突。
面对婆婆的劝嫁, 一向孝顺的窦娥为了保持名节不惜嘲讽自己的婆婆。
这里又是与封建孝道相冲突的。
七、张驴儿逼婚。
张驴儿和父亲巧合救下蔡婆婆后, 乘人之危, 以死相要挟, 强行入赘蔡家。
元曲鉴赏:关汉卿的《窦娥冤》分析
![元曲鉴赏:关汉卿的《窦娥冤》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1e3dac1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73.png)
元曲鉴赏:关汉卿的《窦娥冤》分析引言中国元曲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颗明珠,代表了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高峰。
其中,关汉卿是元曲中最著名的戏曲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窦娥冤》被认为是元曲中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关汉卿的《窦娥冤》进行分析和鉴赏,探讨其艺术特点和思想内涵。
关汉卿与《窦娥冤》的创作背景关汉卿的生平关汉卿是元代的一位著名戏曲作家和演员,他活动在13世纪的中国北方。
尽管关汉卿的具体生平不详,但从后世流传下来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元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汉卿以其深厚的戏剧修养和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而被后人所称道。
《窦娥冤》的创作背景《窦娥冤》是关汉卿创作的一部早期元曲作品,成书年代约在元朝初年。
此剧以唐代传奇故事《窦娥冤》为基础,讲述了窦娥因为误入僧院而被僧人强奸,并遭到冤枉致死的故事。
这部作品在元代戏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人称为元曲中的经典之作。
剧情设置《窦娥冤》的剧情结构严谨,情节跌宕起伏。
剧中描绘了窦娥冤枉致死的经过,将人物关系、时间和空间的表达紧密结合。
通过窦娥的遭遇和她的心路历程,触发了观众的同情和共鸣。
同时,剧中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复杂,展现了对冤屈和不公的思考。
语言表达关汉卿在《窦娥冤》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语言表达手法,既有对白,也有唱词。
他巧妙地使用了韵律和押韵,使得台词和唱词在节奏上更加生动有力,同时也增加了音乐性。
关汉卿又灵活运用口语化的演绎风格,使对话更富生活气息,更容易被观众理解和接受。
角色塑造关汉卿对于角色塑造也非常出色,他能够刻画出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
在《窦娥冤》中,他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细致入微的动作表演,使得每个角色都栩栩如生。
窦娥这个角色尤为耐人寻味,她同时承受了社会的冷漠和悲惨的命运,使人们对社会的冷酷和人性的丑陋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对人性的思考在《窦娥冤》中,关汉卿对人性的思考是非常深刻的。
他通过描绘窦娥遭遇的不幸和她的坚强品质,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冷酷。
元曲《窦娥冤》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
![元曲《窦娥冤》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c192b1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50.png)
元曲《窦娥冤》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
元曲《窦娥冤》是元代剧作家关汉卿创作的历史名剧,被誉为是中国古代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剧于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创作,在元代元成宗时演出,此后流传至今。
1.社会背景:该剧创作的时代正值元代末年,由于外族政权的统治,社会上充满了腐败、黑暗和流血。
在大都城内,贵族、官吏权势滔滔,欺压百姓。
而在窦氏一家被冤枉的故事中,则表现了普通平民的无辜受冤以及权贵官员背离公平正义的现象。
这种社会背景是《窦娥冤》得以产生和被广泛传唱的重要原因之一。
2.历史事件:《窦娥冤》的故事背景源于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时期,窦氏一家受到冤屈的事件。
根据传说,窦氏是南宋末年抗元名将窦宋的后代,窦氏夫妇因忠于民族利益而被元朝官员陷害,最终双双冤死。
这一历史事件成为了关汉卿创作《窦娥冤》的重要素材,也为他揭示了社会现实中权力腐败和人性的黑暗等主题提供了切实的案例。
3.文艺复兴:《窦娥冤》的创作时代正是元代末年,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艺复兴的时期。
元代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带来了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开展了各种文化活动。
元曲作为元代古代戏曲的代表形式,对话曲、合奏曲、东路词、西路词等元代古代戏曲的剧种进行了整合创新,其中《窦娥冤》作为优秀的元曲代表之一,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和传颂。
元曲《窦娥冤》作为关汉卿在元代的代表作品之一,创作的时代背景是元代末年蒙古族政权统治的特殊社会背景、历史事件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环境。
这些背景因素使得《窦娥冤》得以成为一部具有时代特色和深刻社会意义的戏曲作品,对当时社会现实中的不公正与冤屈进行了真实而深刻的揭示。
元曲《窦娥冤》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
![元曲《窦娥冤》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9c261e3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00.png)
元曲《窦娥冤》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窦娥冤》是元代剧作家关汉卿创作的一部揭露社会黑暗和封建统治残酷的著名杂剧,创作于元代至正十三年(1353年)。
元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蒙元政权,结束了南宋时期的封建统治。
元代社会背景庞杂复杂,通过对《窦娥冤》的创作背景分析,可以了解元代社会的特点和时代背景。
元代社会政治背景:元代是蒙古人统治中国的时期,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蒙元政权,并将首都定为大都(今北京)。
元代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用来巩固其统治地位。
首先是对蒙古族和汉族的边界划定和民族融合的政策,以保持统治者的威信;其次是实行控制人民思想的策略,限制文化的传播和学术的发展,形成了以“保卫国家”为主旨的文化和思想环境;再次是实行封建官僚制度,以保证统治者的权威和国家的稳定。
元代社会经济背景:元代初期,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农民是社会的基础。
元代实行了一系列限制农民流动的措施,加强农村的封建化管理,导致农民生活困苦。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和手工业者逐渐崛起,城市逐渐繁荣发展。
元代在经济上采取了多项措施,以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包括实行市场经济、实行低利贷和高价收购政策等。
元代社会文化背景:元代文化受到严格的限制,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限制文化发展的政策。
蒙古统治者对汉族文化持有排斥态度,将蒙古族文化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元代的文化艰苦朴素,娱乐活动受到限制。
尽管如此,元代的剧场和曲乐文化却兴盛起来。
元杂剧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诞生的,它是一种多种元素融合的新型剧种,加入了音乐、舞蹈、说唱等元素。
《窦娥冤》的创作背景:《窦娥冤》创作于元代时期,正值忽必烈建立元朝后的初期。
在这一时期,元代社会各个方面存在着深重的黑暗面和封建统治的残酷,这些因素促使了关汉卿以《窦娥冤》这样一部反映社会黑暗和封建统治的悲剧。
《窦娥冤》揭示了元代社会黑暗的一面。
元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和控制,社会阶级和地位的差距大,社会动荡不安。
元曲《窦娥冤》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
![元曲《窦娥冤》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3ec4f53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7c.png)
元曲《窦娥冤》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元曲《窦娥冤》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戏曲作品,其创作时代背景也是非常丰富和深远的。
本文将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分析元曲《窦娥冤》的创作时代背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著名戏曲作品。
我们需要了解元曲《窦娥冤》的创作时代是在元朝。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是由蒙古族建立的一个大一统王朝。
在元朝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较为繁荣,但同时也存在着蒙古族和汉族的矛盾,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较多。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元曲《窦娥冤》创作出现了一定的历史背景。
在政治方面,元朝时期是一个由外族统治中国的时期。
蒙古族作为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措施,以加强对汉族的控制和统治。
也因为蒙古族和汉族之间的差异,导致了一些政治冲突和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存在。
元曲《窦娥冤》正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它通过对窦娥冤案的讲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不公正现象和官场的黑暗。
这种政治背景下的不满情绪也通过《窦娥冤》得以宣泄和表达。
在社会方面,元朝时期的社会秩序相对较为混乱,社会矛盾和冲突层出不穷。
封建统治阶级对下层人民的掠夺和压迫也日益加重。
《窦娥冤》的创作时代背景正是处在这样一个社会动荡的时期。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怒也通过这部戏曲得以表现和抒发。
在文化方面,元朝时期是中国文化的繁荣期。
元曲作为元代的重要文学形式,集中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精神面貌。
元曲《窦娥冤》作为元代著名的悲剧戏曲之一,突出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在文化上,《窦娥冤》的创作受到了当时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其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元朝时期的文化特点。
元曲《窦娥冤》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
![元曲《窦娥冤》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a985b32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fe.png)
元曲《窦娥冤》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元曲《窦娥冤》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元代,时代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元代政治背景元代政权的建立是在1206年,由成吉思汗之子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后改称元。
元代设立行省、路、州、县,实行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
1271年,忽必烈在上都(今北京)建立大都(即元朝的首都),正式称帝,国号元。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蒙古族政权的鼎盛时期,统治者是蒙古人。
元代的政局相对稳定,社会有序。
由于成吉思汗的统一战争与侵略战争发展到中国,大部分的中央文书官员、地方官员都是外族人,周边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关系相对疏远。
元代开始实行举人科举制度,但举人文凭只能在元朝国内有限范围内运用,且对汉族贵族及士人不信任。
元朝的官僚阶层由蒙、回、汉等族组成,但其官员享受的待遇比明代官员较为低下。
元代的土地制度采用了九岁一屯、十岁二屯的一员制。
贫苦百姓普遍税负重,生活困苦。
元代政治矛盾和社会矛盾是元曲《窦娥冤》的创作背景之一,这些矛盾主要体现在元代政权的政策限制下,汉族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的困境,尤其是对汉族妇女的歧视和压迫。
二、元代文化背景元和元曲是元代的主要文艺形式,是以元宫廷为中心兴起的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
元曲的形成和发展与元代巨大的文化交流和交融密不可分,融合了蒙古、回、汉等多民族文化因素。
元和元曲的演出场所主要有青楼和春台两类,其中青楼设在京城、各地州县之所在,是元和元曲的主要演出场所;春台则是元曲戏曲集锦,多在节庆或皇家寿筵上演出。
元曲《窦娥冤》也是宫廷戏中的代表之一,它融合了宫廷生活、汉传文化和蒙古文化等多种元素,既有蒙古文化的豪迈和雄浑,又有汉族文化的细腻和温情。
这种文化背景给了关汉卿创造窦娥这一形象以及故事情节的良好创作空间。
三、社会背景元朝是由外族政权建立的,统治者与统治对象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元代社会存在着严重的阶级分化和贫富差距,贵族、官僚、富商等占有大量资源而生活奢侈,底层百姓、农民和手工业者却生活贫困。
元曲《窦娥冤》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
![元曲《窦娥冤》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eb6371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be.png)
元曲《窦娥冤》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元曲《窦娥冤》是中国元代剧作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冷酷,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下面将对该剧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元曲《窦娥冤》创作的时代背景,主要是元代的中国社会环境与政治制度。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王朝,统治中国约100多年。
元朝建立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改革,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社会制度的特点元朝推行了特殊的政治体制,即“行省制”。
全国分设四大行省,重要地区设行都。
这种制度使得地方行省的官员权力相对独立,不受朝廷直接约束,同时也使得朝廷的统治难以全面展开。
这种行省制度下,地方官员贪污腐败、逼奸百姓成为常态。
二、政治环境的冲突元代的统治者是蒙古族,对于汉族文化有着较大的排斥和压迫。
元代文化政策对汉族文化进行了打压,限制了汉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然而,汉族文化作为主要的文化形态,仍旧在社会中存在并发展着。
元朝统治下,汉人的生活也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和压迫。
三、社会底层人民的遭遇元代的社会阶层分化比较严重,社会底层人民生活贫困凋敝。
窦娥在剧中被逼成娼妓,就是因为家道中落,被人误会丈夫在战场上战死,只能求助于朝廷官员,无奈之下被迫卖身为娼。
这一描写显示了社会底层无助的生活境遇。
四、官员丑恶行径的揭示《窦娥冤》通过描写窦娥被迫卖身,被逼入官妓行列,受尽欺辱与凌辱,进一步揭示了官员的丑恶行径。
窦娥本是一个受害者,但最后被判罪名,沉入水中而亡。
这样的故事凸显了官府的腐败和不作为,凸显了社会地位和权势对民众的虐待。
综上所述,元曲《窦娥冤》的创作时代背景反映了元代社会的黑暗与冷酷,揭示了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与官员的丑恶行径。
该剧通过窦娥的遭遇,揭示出元代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以及社会底层人民的无助与苦难。
这种时代背景的呈现使得《窦娥冤》成为一部批判社会黑暗的杰作,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曲《窦娥冤》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
![元曲《窦娥冤》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823b2eb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30.png)
元曲《窦娥冤》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元曲《窦娥冤》是元代文学史上的名篇之一,出自元代戴应博之手。
该剧在剧情设置、人物塑造和艺术手法等方面都有着独特之处,其中也蕴含着元代社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特点。
元曲《窦娥冤》创作于元代中期,正值元代社会进入政治、经济文化鼎盛时期。
当时的元朝政权已经稳定,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对外贸易也得以发展。
在社会经济方面,元代实行了一种以中央集权和州县制为基础的政治体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元代的农业和手工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加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当时的社会结构比较复杂,社会各个层面的矛盾与冲突也比较突出。
在《窦娥冤》中,作者通过描写窦娥和宋五儿的遭遇,展示了当时社会地位低下妇女们所面临的苦难和不公。
窦娥和宋五儿的悲惨命运,体现了封建社会对于妇女的束缚和不公。
窦娥因被逼嫁人而拒绝,最终被杀害;宋五儿作为窦娥的侍女,也遭受了千夫所指的侮辱和虐待。
这种对女性的不公和压迫,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对于女性地位的限制和对妇女的剥削。
与此元曲《窦娥冤》也揭示了元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贪官污吏现象。
剧中的县令陆罢恶心狠,无恶不作,还有许多奸佞小人在权力背后操控着一切。
这种揭示官员丑恶行径的情节,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官员腐败、贪污横行的现象,元曲通过吐露社会秽恶,表达了对官场腐败的不满与反抗。
《窦娥冤》还展现了元曲独特的艺术手法和风格特点。
剧中凝练的语言、简练的对白、结构塔峰、情节连贯的才智,以及对传统戏曲的吸收和创新等元素,都体现了元曲作品鲜明的艺术特点。
元曲以强烈的舞台表现力和独特的音韵格律,使之成为戏曲的精品,并影响了后世文学艺术的发展。
元曲《窦娥冤》创作于元朝社会稳定繁荣的时期,作品既折射出当时社会各种矛盾与冲突,又展示了元曲独特的艺术特点。
它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也为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提供了发声的平台。
《窦娥冤》的创作与演出,不仅代表了元代戏曲罕见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元代社会政治、社会与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元曲《窦娥冤》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
![元曲《窦娥冤》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933d6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66.png)
元曲《窦娥冤》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元曲《窦娥冤》是元代剧作家关汉卿创作的一部著名悲剧,揭示了封建社会官员作恶无法无天的黑暗现实。
本文将分析《窦娥冤》创作的时代背景。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着独特特点的时代。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在统治中国之前,蒙古人是北方游牧民族。
元朝的领导层中,有不少来自蒙古族和外族成员,这使得元朝社会的民族融合程度较高,给戏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元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具有强烈的专制和官僚主义色彩。
元朝设置了三省六部制度,形成了庞大的官僚机构。
这些官员大多出身于世家,被赋予了极大的权力,不少官员腐败贪污,欺压百姓。
关汉卿以《窦娥冤》为例,通过描写主人公窦娥和她的父亲窦懿,受到官员的不公正冤屈而身陷囹圄的悲惨遭遇,抨击了当时官员的黑暗行为,激发了人们的公愤。
元代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繁荣的阶段。
元朝实施了统一的货币制度和统一的税收制度,加强了对商业和手工业的管理,并且陆续开通了一些贸易通道,如丝绸之路等。
这些政策和措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得贸易繁荣,手工业发展迅速,文化艺术得以繁荣。
元曲在这种背景下得到了繁荣和发展,表现了社会繁华与百姓命运的矛盾。
元代社会的文化和思想多元丰富。
元代统治者曾大力推行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严酷与权力的集中,同时也吸收了许多其他思想流派的成果,如儒家、佛教、道家等。
这种多元的思想背景为元曲的创作提供了广泛的思想资源和表现形式,使得元曲的题材丰富多样,形式多样化。
元曲在表现形式上具有鲜明特点,如多声部演唱,合奏合唱,舞蹈和动作表演等。
这些形式的采用使元曲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剧情,增强了戏剧的力度和张力。
《窦娥冤》创作的时代背景是元代社会的官僚主义严重、社会经济相对繁荣、文化思想多元丰富。
这些背景使得关汉卿能够通过戏曲揭示出社会的黑暗现实,揭露官员的罪恶行径,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元代社会的相对繁荣和文化思想的多元化也为元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使得元曲在表现形式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元曲《窦娥冤》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
![元曲《窦娥冤》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6565e57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d6.png)
元曲《窦娥冤》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元曲《窦娥冤》是中国元代剧作家关汉卿所创作的一部著名悲剧,是中国古代戏剧史上最早将现实题材搬上舞台的一部作品之一。
它以窦娥被冤杀、鬼魂出现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社会黑暗、人性扭曲的一面,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对《窦娥冤》的创作时代背景进行详细分析。
元曲《窦娥冤》的创作时代背景是元代(公元1271年-1368年)。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一个朝代,全称是大元大藏寺万岁大圣大教主中兴古达力克国。
元朝统治者以蒙古族中央政权为核心,推行宽松的各族融合政策,使得各个民族文化在元代得到了相互交流和融合的机会。
元代政权为了巩固统治地位,主张“统一思想,统一教义”,对文化艺术有着严格的控制和限制,因此创作元曲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官方标准。
元曲《窦娥冤》的创作时代背景还包括社会、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变化。
元代的社会结构相对稳定,社会分为四等:士、农、工、商。
元代实行科举制度,提倡士人文化,这给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和创作题材。
元朝的政治制度比较宽松,文人有相对较多的言论空间,这也为元曲的创作提供了条件。
在经济方面,元代的手工业和商业相对繁荣,城市数据大大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为元曲中市井生活的描写提供了素材。
元曲《窦娥冤》的创作时代背景还包括儒道思想和佛教文化的影响。
元代是宗教多元化的时期,儒道、佛教相互融合。
儒道思想对于元曲创作具有重要影响,儒家思想主张以爱人为本,强调孝悌忠信等传统礼义观念,这在《窦娥冤》中得到了体现。
佛教文化则强调因果报应和轮回转世,这与剧中窦娥冤魂的出现有一定的联系。
元曲《窦娥冤》的创作时代背景还包括文化艺术层面的特点。
元曲兼收并蓄,吸收了唐宋时期戏曲元素,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形式。
《窦娥冤》是元曲中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它通过对现实社会残酷和黑暗的描绘,揭示出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不公正。
元曲还注重对音乐和舞蹈的运用,丰富了戏剧的表现形式,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具有感染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个场面,即:
押赴刑场——婆媳诀别——三桩誓愿
2、本文篇名“窦娥冤”,其冤在何处,又 是如何造成的?
冤,即无辜受屈。窦娥怕连累婆婆而屈招,可恨的 是官府竟偏听偏信,毫不作调查研究,更不作情理剖析, 严刑逼供,草草结案。
造成窦娥冤案的是官府的昏庸和残暴、社会的黑暗 和腐败。
3、曲词中,除了叙述窦娥的冤情外,还表露出了窦 娥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具体曲词进行分析。
套数:即套曲,由同一宫调的至 少两个曲牌联成的组曲。
我国元代兴起的一种将歌曲、宾 白、舞蹈诸要素结合起来的戏曲 形式,它有自身的的特点和较严 格的体制 ,并形成了韵散结合的、 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结构——四折一楔子
元
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分别是开端、
杂 发展、高潮和结局。之外可以加一到两个
剧 楔子。
的 剧本构成——曲词,宾白,科介
体
裁
曲词:剧中人物的唱词 对白、旁白 独白、带白
特
宾白:剧中人物的说白 散白、韵白
点
科介:关于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
舞台指示。
音乐
元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
杂 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
剧 不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
的 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
故事情节:
第二折:
张驴儿为达目的,心生恶意,找赛卢医讨了 毒药欲毒死蔡婆,却阴差阳错被他父亲喝了, 张驴儿顺势栽赃窦娥,逼她私了,嫁与自己为 妻,被刚烈的窦娥断然拒绝。于是,两人对簿 公堂,却不料碰上桃杌这个昏官,偏听张驴儿一 面之词,窦娥为保蔡婆被屈打成招判了死刑。
故事情节:
第三折:
在被押往刑场的路上,窦娥激愤之下指天骂 地,并在行刑前许下三桩誓愿 血溅白练、六 月飞雪、亢旱三年,以示冤屈,窦娥死后誓言 一一应验。
代表作品
关汉卿最杰出的杂剧首推《窦娥冤》,其 他代表代表作《救风尘》《望江亭》《单刀 会》《西蜀梦》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评价
❖ “六月飞雪”的神奇想象:惊天动地, 惊世骇俗。
❖ 仅此一项就可以列在世界十大悲剧中而 不失颜色。
❖ 美学大师王国维:曲尽人情,字字本色。
元曲
散曲 元曲
杂剧
小令:独立的只曲,相当于单调 的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 思》。
体 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就好比词有词牌子。
裁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
特 他角色有白无唱),分别称为“末本”或
点 “旦本”。
元曲四大家(一)
❖ 关汉卿 代表作《窦娥冤》 ❖ 马致远 代表作《汉宫秋》 ❖ 白朴 代表作《墙头马上》
《梧桐雨》 ❖ 郑光祖 代表作《倩女离魂》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
第二部分中,以宾白为主,通过婆媳对话,交代了窦娥孤苦无 依的身世和她屈招的无奈,实在令人悲从中来。 〔快活三〕 〔鲍 老儿〕二曲,一字一泪,泪中含血。即使如此,她还劝婆婆不要烦 恼哭啼,则更令人悲不自胜。
这部剧共有四折,课文节选了前 三折,请大家简要概括每一折的故事 情节。
故事情节:
楔子:
书生窦天章因连本带利欠蔡婆四十两 银子被迫把七岁的女儿抵她做童养媳,然 后进京赶考去了。
故事情节:
第一折:
庸医赛卢医欠蔡婆本利二十两银子, 心生
歹意要勒死蔡婆却被张驴儿父子俩搭救,张驴 儿乘机逼蔡婆婆媳俩分别嫁给他们父子俩,蔡 婆无奈之下答应了, 回家后遭到生性刚烈的 窦娥的责怪与反对, 只好先让张驴儿父子在 家中住下。
《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是 元杂剧中悲剧的典范,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序 幕),第一折为故事的开端,第二折是故事 的发展,第三折是情节的高潮,第四折是故 事的结局。
本文选的是前三折。第三折是戏剧矛盾 冲突的高潮,也是窦娥性格发展到顶点的部 分。
整体感知课文
❖ 《窦娥冤》--关汉卿 ❖ 《汉宫秋》--马致远 ❖ 《梧桐雨》--白朴 ❖ 《赵氏孤儿》--纪君祥
元杂剧的角色
元
元杂剧角色大致可分为末、旦、净、杂四类。
杂
末是男角,男主角叫正末,还有副末、冲末、大末、
剧 二末等。
的
旦是女角,女主角叫正旦,还有贴旦、花旦、老旦、
小旦等。
体
净多扮刚勇人物或喜剧角色,有净、副净、二净之别。
曲词中除了“冤”贯穿全篇外,还有“怨”、“悲”、“恨” 的思想感情。
第一部分中,尤其是 〔滚绣球〕一曲,指斥天地、怒斥鬼神, 是她绝望中的呼号,是她用生命换来的对现实的清醒认识,是对 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现实社会的控诉、抗议,是对封建法制、封建 秩序的否定,是对人世间不公 的揭露。可以说,在这一曲中,窦 娥的冤是由“怨”来体现的。
每折戏得内容概要
❖ 楔 子:父将窦娥来抵债
❖ 第一折:蔡婆讨债赛卢医、恶人赖债害人命
❖
张驴父子救蔡婆、父子逼人成婚配
❖ 第二折:张驴设计害蔡婆、张父食毒归西天
❖
张驴逼婚挟窦娥、张驴诬陷告州官、
❖
昏官不察定死罪
❖ 第三折:窦娥刑场发誓愿、三桩誓愿皆应验
❖ 第四折:窦天章考中做官、窦娥有价值的东西毁灭 给人看。
——鲁迅
窦 娥 冤
作者简介
关汉卿,号一斋,老年又号已斋叟, 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杂剧代表作家, “元曲四大家”之首,生活于1210左 右--1300左右年间, 我国最早的也是古 代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 被誉为“梨园领袖”、“杂剧班头”, 还被称为是“中国的莎士比亚”。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他精通音律,会 吟诗,会吹箫、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关汉卿不满当时的社会现实,一生“不屑仕进”。他一生主要从 事戏剧活动,不仅写剧本,而且登台演唱,借助元杂剧艺术来揭 露现实黑暗,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裁
杂是杂角,如孤(官员)、祗从(侍从)、孛老(老
特 头)、卜儿(老妇)、徕儿(小孩)、细酸(书生)、邦 老(盗贼流氓)等。
点
时代背景
❖
❖ 元王朝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把全国人民划分为 四个等级: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叫色目人,也 就是西域各族和西夏人;第三等叫汉人,就是原来 在金朝统治下的汉人、契丹、女真等族人;第四等 叫南人,汉人和南人受到百般歧视。在残酷的阶级 压迫和民族压迫下,各族劳动人民都过着悲惨的日 子。贪污横行,冤案多得数也数不清。元世祖死后, 元成宗时期,这种贪赃枉法的情况越来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