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等价类划分法

合集下载

软件测试技术基础教程5.用例设计方法-等价类

软件测试技术基础教程5.用例设计方法-等价类

等价类设计用途
等价类设计法可用于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安全性测试等方面。一般带有输入 性需求的被测对象都可以采用等价类设计法,但等价类设计法是以效率换取效果的,考虑得 越细致,设计的用例可能就越多,同时,输入与输入之间的约束考虑较少,可能产生一些逻 辑错误,不同的思考角度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用例设计角度及产生的用例数量。在实际使用过 程中,需根据测试的投入确定测试风险及优先级,从而保证该方法的使用效果。
细化后的等价类有效用例如下表所示
用例编号 测试项 测试标题 用例属性 重要级别 预置条件 测试输入 操作步骤
预期结果 实际结果
EMAIL-ST-用户注册-001 用户注册邮箱功能测试 验证正确的用户注册信息注册实现情况 功能测试 高 无 用户名:zhangsan,密码:zhangsan,确认密码:zhangsan 在注册页面输入测试数据; 单击“提交注册”按钮 系统页面显示zhangsan注册成功,3s后成功跳转入zhangsan个人信息配置页面
用例设计方法-等价类
实际软件测试活动中,保证被测对象测试充分性的最好方法即是使用穷举法完全覆盖、完全 组合。但显而易见的是这种思路不可取,软件项目实施受时间、成本、范围、风险等多个因 素限制。故而,使用一种高度归纳概括的用例设计方法将会大量减少穷举法带来的大量用例, 在保证测试效果的同时提高测试效率。等价类划分正是这样的一种非常常用的用例设计方法, 该方法依据用户需求规格说明书,细分用户期望,设计用例。
测试项测试点需求规格有效等价类编号无效等价类编号用户名名长度需求618位618a01空b0116b0218b03组成需求字母数字下画线字母a02特殊符号b04字母数字下画线a03汉字b05格式需求以字母开头以字母开头a04数字开头b06以下画线开头b07以字母或数字结尾以字母结尾a05以下画线结尾b08以数字结尾a06密码非空要求不能为空非空a07空b09确认密码一致性要求与密码一致一致a08不一致b10采用等价类设计的3条原则可抽取有效测试用例如下

测试用例的设计技术有哪些内容

测试用例的设计技术有哪些内容

测试用例的设计技术有哪些内容测试用例的设计技术是软件测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测试的覆盖率和测试效果。

在测试用例的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和技术,以确保测试用例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

1. 等价类划分法等价类划分法是一种常用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它将输入域划分为多个等价类,并从每个等价类中选取一个典型值作为测试用例。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同时覆盖到不同的等价类。

2. 边界值分析法边界值分析法是一种基于输入域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它主要关注输入域的边界值。

通过选取输入域的边界值作为测试用例,可以更好地发现输入域的异常情况。

3. 判定表方法判定表方法是一种基于决策表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它将软件的决策规则表示为一个判定表,并根据判定表来生成测试用例。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覆盖到不同的决策路径,提高测试的效果。

4. 状态转换法状态转换法是一种基于状态机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它将软件系统的状态和状态之间的转换关系表示为一个状态转换图,并从图中选取测试用例。

这种方法可以覆盖到不同的状态和状态转换路径。

5. 错误推测法错误推测法是一种基于错误假设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它假设软件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并据此设计测试用例。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测试人员主动发现软件系统中的潜在问题。

6. 场景法场景法是一种基于用户场景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它以用户的使用场景为基础,设计测试用例。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模拟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提高测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7. 成对测试法成对测试法是一种基于组合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它将可能的输入值组合成不同的测试用例,并进行测试。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发现输入值之间的交互问题。

8. 正交试验法正交试验法是一种基于正交表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它根据测试目标和测试需求,选取合适的正交表,并从表中选取测试用例。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同时覆盖到不同的测试需求。

等价类划分法测试用例

等价类划分法测试用例

等价类划分法测试用例等价类划分法是一种常用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它将输入数据分成若干等价类,每个等价类中的数据在被测试程序中的处理是一样的。

通过设计测试用例覆盖不同的等价类,可以最大程度地覆盖被测程序的各种情况,提高测试效率。

在设计测试用例时,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有效等价类:每个有效等价类包含被测试程序能够接受的有效输入数据。

例如,对于一个需要输入年龄的程序,可以将年龄从0到150划分为一个有效等价类,因为这个范围内的年龄都是可接受的有效输入。

2.无效等价类:每个无效等价类包含被测试程序不能接受的输入数据。

例如,对于一个需要输入性别的程序,将性别划分为男和女两个有效等价类,其他任何值都可以认为是一个无效等价类。

3.边界等价类:边界等价类是指等价类的边界情况,通常会包含边界值以及边界值的前后一个值。

例如,对于一个需要输入年龄的程序,边界等价类可以是(-1, 0, 1),(149, 150, 151),这样可以覆盖到边界情况。

下面我将以一个简单的登录系统为例,来详细介绍等价类划分法的测试用例设计。

假设登录系统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验证登录是否成功。

1.有效等价类:-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有效的:例如,用户名为"admin",密码为"123456"。

-用户名是有效的,但密码是无效的:例如,用户名为"admin",密码为"abcde"。

-用户名是无效的,但密码是有效的:例如,用户名为"guest",密码为"123456"。

2.无效等价类:-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无效的:例如,用户名为"abcde",密码为"abcde"。

-用户名是无效的,密码是有效的:例如,用户名为"abcde",密码为"123456"。

-用户名是有效的,密码是无效的:例如,用户名为"admin",密码为"abcde"。

测试用例的几种常用设计方法

测试用例的几种常用设计方法

测试用例的几种常用设计方法测试用例是软件测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于确保软件质量至关重要。

在设计测试用例时,可以采用多种不同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等价类划分法(Equivalent Partitioning)等价类划分法是一种基于输入数据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它将输入数据划分为若干等价类,每个等价类中的数据具有相同的功能和处理方式。

在设计测试用例时,只需要选择每个等价类中的一个或几个代表性的测试数据进行测试即可。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同时保证测试覆盖面。

2. 边界值分析法(Boundary Value Analysis)边界值分析法是一种基于输入数据边界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它关注输入数据的边界条件,通常在输入数据的最小值、最大值和边界附近选择测试用例。

这是因为在边界处发生的错误往往比在其他地方发生的错误更容易被发现。

通过边界值分析法设计的测试用例可以提高测试效率和覆盖度。

3. 错误推测法(Error Guessing)错误推测法是一种基于经验和直觉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它假设测试人员能够猜测到软件中潜在的错误,并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来验证这些错误。

这种方法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测试技术或规则,而是基于测试人员的经验和洞察力。

错误推测法可以应用于各种测试阶段,并且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软件。

4. 决策表法(Decision Table)决策表法是一种基于规则和条件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它使用表格来表示系统的决策条件和相应的动作结果。

在设计测试用例时,可以根据表格中的各种条件组合来选择相应的测试用例。

决策表法对复杂的业务逻辑和条件约束非常有效,可以提高测试覆盖范围和准确性。

5. 状态转换法(State Transition)状态转换法是一种基于系统状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它将系统的不同状态和状态之间的转换关系进行建模,并选择相应的测试用例来验证系统在不同状态下的行为。

状态转换法适用于具有明确状态转换关系的系统,例如有限状态机。

用等价类划分方法为该程序进行测试用例设计

用等价类划分方法为该程序进行测试用例设计

用等价类划分方法为该程序进行测试用例设计在软件测试中,测试用例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等价类划分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它可以帮助测试人员快速有效地设计测试用例,同时提高测试覆盖率和测试效率。

等价类划分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输入和输出的数据分为若干个
等价类,每个等价类中的数据具有相同的性质和功能。

在测试用例设计中,我们只需要选择每个等价类中的一个代表性数据进行测试,就可以覆盖整个等价类的测试需求。

例如,在一个登录系统中,用户名和密码都是输入数据。

我们可以将用户名和密码的输入数据分为三个等价类:有效输入、无效输入和边界输入。

有效输入是指符合要求的用户名和密码,无效输入是指不符合要求的用户名和密码,边界输入是指用户名和密码的输入达到最小和最大范围的情况。

根据等价类划分方法,我们可以选择代表性数据进行测试。

例如,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有效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测试,一个无效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测试,一个边界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测试,这样就可以覆盖所有的测试需求。

总之,等价类划分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它可以帮助测试人员快速高效地设计测试用例,提高测试覆盖率和测试效率。

在实际的软件测试中,测试人员应该根据需求和输入输出特点,合理运用等价类划分方法进行测试用例设计。

- 1 -。

等价类划分法设计测试用例

等价类划分法设计测试用例

等价类划分法设计测试⽤例等价类划分法是⼀种典型的⿊盒测试⽤例设计⽅法。

采⽤等价类划分法时,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设计测试⽤例的唯⼀依据是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等价类所谓等价类,是输⼊条件的⼀个⼦集合,该输⼊集合中的数据对于揭⽰程序中的错误是等价的。

等价类⼜分为有效等价类和⽆效等价类。

有效等价类代表对程序有效的输⼊,⽽⽆效等价类则是其他任何可能的输⼊(即不正确的输⼊值)。

有效等价类和⽆效等价类都是使⽤等价类划分法设计⽤例时所必须的,因为被测程序若是正确的,就应该既能接受有效的输⼊,也能接受⽆效输⼊的考验。

划分等价类的标准:1.完备测试、避免冗余;2.划分等价类重要的是:集合的划分,划分为互不相交的⼀组⼦集,⽽⼦集的并是整个集合;3.并是整个集合:完备性;4.⼦集互不相交:保证⼀种形式的⽆冗余性;5.同⼀类中标识(选择)⼀个测试⽤例,同⼀等价类中,往往处理相同,相同处理映射到"相同的执⾏路径"。

等价类划分的⽅法:1.如果输⼊条件规定了⼀个取值范围,那么就应该确定⼀个有效等价类以及两个⽆效等价类。

如⽉份取值在1~12之间,由此可确定⼀个有效等价类即⽉份在1~12之间,和两个⽆效等价类,即⽉份取值⼩于1及⽉份取值⼤于12.2.规定了输⼊条件必须如何的情况下可以确定⼀个有效等价类和⼀个⽆效等价类。

如输⼊值必须⼤于0,则有效等价类为输⼊值⼤于0 ,⽆效等价类为输⼊值⼩于或者等于0.3.在输⼊数据是⼀个bool常量的情况下,可以确定⼀个有效等价类和⼀个⽆效等价类。

4.在规定了输⼊数据由n个值构成的情况下,并要求定其中的每个值进⾏测试时,可以确定n个有效等价类和⼀个⽆效等价类。

如交通⼯具类型为公共汽车、卡车、出租车、⽕车或者摩托车,那么就应该为每⼀个输⼊值确定⼀个有效等价类和⼀个⽆效等价类例如拖车。

5.在规定了输⼊数据冰箱最受的规则的情况下,可以确定⼀个有效等价类和若⼲个⽆效等价类(从不同⾓度违反规则)。

等价类划分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等价类划分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等价类划分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等价类划分法是软件测试中常用的一种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将输入条件或输出结果分成若干个等价类,每个等价类中的数据具有相同的功能和性质。

然后,从每个等价类中选择一些典型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以验证系统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具体来说,等价类划分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如下:
1. 确定输入条件和输出结果:首先要明确被测试的系统的输入
条件和输出结果,包括数据类型、取值范围、格式等信息。

2. 划分等价类:将每个输入条件和输出结果划分成若干个等价类,每个等价类中的数据具有相同的功能和性质。

划分的依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比如数据的取值范围、数据类型、特殊字符等。

3. 选择典型数据:从每个等价类中选择一些典型的数据作为测
试用例,以验证系统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选择的数据应该能够充分覆盖每个等价类的特征,并且能够引发系统可能存在的错误或异常情况。

4. 编写测试用例:根据选定的典型数据,编写相应的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应该包括输入数据、预期输出结果和实际输出结果等信息,以便进行测试结果的比对和分析。

5. 执行测试用例:依据设计的测试用例,对系统进行测试,记
录测试结果和相应的问题,以便进行问题的排查和修复。

等价类划分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能够提高测试用例的覆盖率和效率,减少测试工作的时间和成本。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测试效果。

等价类划分法测试用例

等价类划分法测试用例

等价类划分法测试用例
等价类划分法是一种常用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用于确定测试用例的输入域的子集。

这种方法主要基于对输入条件的分类,将所有可能的输入条件划分为若干个等价类,然后从每个等价类中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值进行测试。

以下是等价类划分法的测试用例设计步骤:
1.确定输入条件:首先需要明确测试对象的功能和输入条件,确定测试用例的输入范围和类型。

2.确定等价类:根据输入条件的约束和取值范围,将所有可能的输入划分为若干个等价类。

等价类是指具有相同测试意义的输入条件,它们在测试中具有相同的效果。

3.编写等价类表:列出所有的等价类,包括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有效等价类是指符合程序规格说明要求的输入条件,而无效等价类则是指不符合规格说明要求的输入条件。

4.设计测试用例:针对每个等价类,设计一个或多个测试用例,使得每个测试用例都能覆盖该等价类的所有输入条件。

对于有效等价类,需要设计合理的输入数据来验证程序的正常工作情况;对于无效等价类,需要设计异常的输入数据来验证程序的容错性和错误处理能力。

5.执行测试:按照设计的测试用例进行测试,记录测试结果并进行分析。

如果测试结果与预期不符,需要对程序进行修改和优化。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等价类划分法设计测试用例时,需要遵循完备性、互斥性和代表性的原则。

完备性是指测试用例覆盖了所有可能的输入条件;互斥性是指每个等价类中的输入条件是唯一的;代表性是指每个等价类的代表值具有相似的测试意义。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1——等价类边界值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1——等价类边界值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1——等价类边界值1、等价类划分等价类划分是黑盒测试最常用的方法,使用等价类划分的方法是将输入域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并从中选择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进行测试,这样可以避免使用大量的测试数据,也避免了盲目性。

等价类划分针对程序的输入部分,常用的设计方法是:找出输入条件,划分等价类,并进行用例的设计。

等价类分为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所谓有效等价类是指用户输入的有效数据,并得到预期的或正常的结果;另一种是无效等价类,无效等价类是指异常的或不符合规定的输入,相应的也会得到异常的输出或提示信息。

因此在划分等价类的时候又从有效和无效两方面去考虑。

一般在设计测试用例时,要是一条用例尽量多的覆盖有效等价类,而无效等价类则要求一对一的覆盖。

2、边界值边界值同样是一种经典的黑盒测试方法,他常常作为等价类的一种补充,与等价类方法一起使用。

在进行程序设计时,大量的错误容易发生在输入数据或输出数据的边界上,因此使用边界值的方法可以经常检测出错误。

当一个输入明确的规定了一个值的取值范围时或输入条件是一组有序的集合时,就可以使用边界值的方法来设计测试用例。

关于边界值得上点、内点、离点的概念,可以参见下图。

由于等价类和边界值经常配合使用,因此两者可以合并为一个用例设计方法,下面总结一下使用等价类边界值设计测试用例的思路和方法。

1、分析需求,挖掘隐式条件,确认边界值,划分等价类2、将划分出的等价类填入表格,进行编号3、对有效等价类,用一条用例尽量多的覆盖4、对于无效等价类,一对一的覆盖,最终得到测试用例下面以最经典的三角形问题来说明如何使用等价类边界值方法设计测试用例:输入3个数,判定是否构成三角型,并判定什么时候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时候是等边三角形。

分析输入条件:1、3个整数2、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遍3、满足1、2,且只有两个边相等4、满足1,三遍全部相等由上面的条件得到表格:获得等价类的划分后可以轻松的得到测试用例:至此,一个完整的测试用例就完成了。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哪些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哪些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哪些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以下几种:1. 等价类划分法(Equivalence Partitioning):根据输入数据的特征,将输入数据集划分成若干个等价类,从每个等价类中选取一个代表作为测试用例。

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测试用例的数量,同时保证覆盖了不同输入数据的情况。

2. 边界值分析法(Boundary Value Analysis):在等价类中,选取边界值进行测试,因为通常边界值处更容易出现错误。

对于输入数据,选取它的最小值、最大值和边界值的前后一个值作为测试用例。

3. 错误推测法(Error Guessing):根据过去的经验和直觉,识别潜在的错误和缺陷,并设计测试用例来验证这些错误和缺陷。

这种方法主要依赖测试人员的经验和判断力。

4. 因果图法(Cause-Effect Graphing):根据系统或软件的功能和逻辑关系绘制因果图,然后从中选择特定的情况进行测试。

这种方法可以确保覆盖到所有可能的输入和条件组合。

5. 决策表测试法(Decision Table Testing):根据系统的规则和条件,建立一个决策表,表中包含各种可能的输入和对应的输出。

然后选择不同的条件组合进行测试,确保覆盖了所有的规则。

6. 认知测试方法(Cognitive Testing):根据用户使用软件的心理逻辑和思维方式,设计测试用例。

测试人员需要理解用户的需求和预期行为,从而设计出符合用户思维方式的测试用例。

7. 数据驱动测试方法(Data-Driven Testing):根据系统或软件的逻辑关系和各种输入数据,设计测试用例。

可以使用测试数据生成工具来生成测试用例,或者利用现有的数据进行测试。

8. 状态迁移法(State Transition Testing):适用于测试涉及状态转换的系统或软件。

根据系统的状态图或状态转换图,设计测试用例来覆盖不同的状态转换路径。

9. 随机测试方法(Random Testing):随机选择输入数据进行测试,以发现可能被疏忽的错误和缺陷。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等价类划分法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等价类划分法

测试⽤例设计⽅法——等价类划分法等价类划分法
等价类的定义:输⼊具有代表性的数据⼦集。

等价类分为:
有效等价类:满⾜需求的
⽆效等价类:不满⾜需求的
等价类设计步骤
1. 明确需求
2. 确定有效和⽆效等价类
有效等价类就是题⽬条件(两端的极值(边界值)要判断、中间随意⼀个值也要判断)
⽆效等价类先划分与条件相反的情况,再找到特殊情况(中⽂、英⽂、符号、空格、空)
编写测试⽤例:对于所有的⽆效等价类,测试⽤例要尽量全覆盖,⼀条测试⽤例尽可能的覆盖所有有效等价类
等价类划分法案例1
QQ账号: 6---10位⾃然数
等价类划分法案例2
某城市电话号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
地区码:空⽩或是3位数字
前缀:⾮‘0’且⾮‘1’开头的三位数字
后缀:4位数字
例⼦:1232341234
等价类划分法案例3 -⽤户名(昵称)长度为 3-19:以字母开头-登录名称:⾮空
-密码:⾮空
-确认密码:值和密码相同
适⽤范围
适⽤范围:只要存在输⼊的功能。

测试用例的8种方法

测试用例的8种方法

测试用例的8种方法一、等价类划分法。

这就像是把东西分类啦。

比如说,测试一个输入框能输入数字,那我们就可以把数字分成好多类,像正整数、负整数、零这些。

这样,我们从每个类里挑一个代表来测试,就不用把每个数字都试一遍啦,多省事呀。

就好像一群小动物,我们按种类挑几只看看情况就大概知道整个群体的情况了,是不是很机智呢?二、边界值分析法。

这个方法可有趣啦。

它就专门盯着边界的地方。

还是说输入数字的例子,如果规定只能输入1到100的数字,那1和100就是边界值呀。

往往这些边界的地方最容易出问题呢。

就像住在房子边缘的人可能会遇到一些独特的情况,比如靠近路边可能会吵一点。

在测试的时候,边界值可不能放过,它们就像调皮的小鬼,最容易捣乱啦。

三、决策表法。

这就像是做选择题的一个大表格。

有很多条件,每个条件又有不同的选项,组合起来就像一个超级大的菜单。

比如说,要测试一个购物系统,根据用户是否是会员、购买金额多少、是否是促销商品这些条件,来决定最后的折扣或者赠品。

我们就把这些条件和结果都列在决策表里,然后按照表格一个一个测试,就像按照菜单点菜一样,明明白白的。

四、因果图法。

这个有点像找因果关系呢。

比如说,输入某个值会导致某个结果,那我们就把这个因果关系画出来。

如果输入错误密码会导致登录失败,那错误密码就是因,登录失败就是果。

把这些因果关系都整理好,就像在整理一个故事的情节一样,这样能更好地发现问题,就像把故事里不合理的情节找出来一样好玩。

五、正交试验法。

这是一种很高效的方法哦。

就像是从很多因素里挑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组合来测试。

假如有好几个变量影响一个结果,像颜色、大小、材质影响一个产品的受欢迎程度。

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组合都试一遍,那就用正交试验法,挑出一些关键的组合,就像从很多宝藏里挑出最有价值的那几颗宝石一样。

六、场景法。

想象一下一个完整的场景哦。

比如测试一个在线旅游系统,从用户开始搜索旅游目的地,到选择酒店、预订机票,再到最后的旅行体验。

软件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软件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软件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软件测试是确保软件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而测试用例是软件测试的核心。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则是指定测试用例的过程和技术。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软件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一、黑盒测试黑盒测试是一种功能性测试方法,它主要关注软件的输入和输出,而不考虑软件的实现细节。

在黑盒测试中,测试人员不需要了解软件的内部结构和代码,只需根据软件的规格说明书设计测试用例。

常见的黑盒测试方法包括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和决策表等。

1. 等价类划分法等价类划分法是一种常用的黑盒测试设计方法。

在等价类划分法中,将输入数据分为不同的等价类,从每个等价类中选择一个有效值和一个无效值作为测试用例。

例如,对于一个要求输入年龄的软件,可以将输入数据划分为小于0、0到200和大于200三个等价类,从每个等价类中选择一个测试用例进行测试。

2. 边界值分析法边界值分析法也是一种常用的黑盒测试设计方法。

它关注的是软件的边界条件。

在边界值分析法中,将输入数据的边界情况作为测试用例。

例如,对于一个要求输入1到100之间的数字的软件,可以选择1、100和2个边界值进行测试。

3. 决策表决策表是一种用于描述输入条件、输出条件和规则的表格。

它可以帮助测试人员全面地设计测试用例。

在使用决策表设计测试用例时,可以先列出所有可能的条件和规则,并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测试用例进行测试。

二、白盒测试白盒测试是一种结构性测试方法,它需要测试人员了解软件的内部结构和代码。

在白盒测试中,测试人员会根据软件的内部逻辑结构设计测试用例。

常见的白盒测试方法包括语句覆盖、路径覆盖和判定覆盖等。

1. 语句覆盖语句覆盖是一种简单直观的白盒测试设计方法。

它要求测试用例能够覆盖软件中的每一个语句。

测试人员需要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每一个语句都至少执行一次。

2. 路径覆盖路径覆盖是一种更为复杂的白盒测试设计方法。

它要求测试用例能够覆盖软件中的每一条路径。

测试人员需要了解软件的控制流图和程序逻辑,设计能够覆盖所有路径的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之等价类划分法

测试用例之等价类划分法

测试⽤例之等价类划分法测试⽤例之等价类划分⼀、关于测试⽤例的知识1、测试⽤例的基本概念:测试⽤例(案例):test case / test instance是在测试执⾏之前,由测试⼈员进⾏编写的指导测试过程的重要⽂档,主要包括:⽤例编号,测试⽬的,测试步骤(⽤例描述),预期结果(期待结果)等(不同公司模板不同,但是⼤同⼩异)2、测试⽤例常⽤的⽅法(7种)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因果图法判定表法正交排列法测试⼤纲法:安装,删除程序场景法:业务逻辑、业务过程最常⽤的:等价划分,边界值,场景法次之:因果图法,判定表法,正交排列法3、编写测试⽤例需要参考什么?A、需求⽂档B、参考已开发出来的程序C、开发的核⼼⽂档(有可能没有)D、与开发、需求分析⼈员或者客户进⾏沟通。

⼆、等价类划分1、应⽤场合:在程序界⾯中有数据输⼊的地⽅,就可以使⽤等价类划分法。

挑选少量的代表数据进⾏测试。

2、测试思想:“穷举测试”:把所有可能的数据全部测试⼀遍,理论上是最全⾯的测试,但在实践中通常不能采⽤(测试时间太长,严重影响测试效率)采⽤的测试思想:就是想使⽤最少的测试数据达到最⼤的测试效果,但是毕竟没有做“穷举测试”是有可能会遗漏缺陷的。

所以,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再适当的补充⽤例测试。

3、“等价类划分法”的基本测试思想:从⼤量数据中划分范围(等价类),然后从每个范围中挑选代表数据,这些代表数据要能反应这个范围内数据的测试结果4、两个基本概念1)有效等价类:对程序来说有意义的、合理的输⼊数据集合2)⽆效等价类:对程序来说⽆意义的、不合理的输⼊数据集合软件的基本特征:1)功能实现—有效等价类2)很强的异常处理能⼒(健壮性)--⽆效等价类三、案例:有⼀个注册的程序,内含姓名输⼊框、年龄输⼊框(⾃⼰写的需求,有可能不是那么完善):1、姓名输⼊框:可以输⼊1-20个字符(不包含数字、不可为空)2、年龄输⼊框:可以输⼊18-60之间的整数(不可为空)等价类表如下:然后根据等价类表去编写测试⽤例,愿各位初学者有所收获。

11种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1种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1种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测试用例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合理设计测试用例,可以全面覆盖软件的各种功能和场景,有效提高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11种常用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帮助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更好地进行测试工作。

一、等价类划分法等价类划分法是一种基于等价类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它将输入域划分为多个等价类,每个等价类代表了一组具有相同功能和特性的输入。

测试用例应该从每个等价类中选择一个合适的输入进行测试,以覆盖不同的情况和可能的错误。

二、边界值分析法边界值分析法是一种基于边界值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它将输入域的边界值作为测试用例,包括最小值、最大值以及接近边界的值。

通过测试这些边界值,可以检测到因边界条件引起的错误和异常。

三、错误推测法错误推测法是一种基于开发人员或测试人员经验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通过预测可能出现的错误和异常情况,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来验证这些情况。

这需要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对软件系统的深入了解。

四、因果图法因果图法是一种基于因果关系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通过分析系统的功能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因果关系,构建因果图,找出潜在的错误和异常情况,并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进行验证。

五、决策表法决策表法是一种基于决策规则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通过将系统的各种可能的输入和条件组合列成表格,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来验证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和输出。

六、状态转换法状态转换法是一种基于系统状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通过分析系统在不同状态下的行为和转换条件,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来验证系统在状态转换时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七、路径覆盖法路径覆盖法是一种基于程序执行路径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通过分析程序的控制流图,选择一组测试用例,能够覆盖程序中的每个执行路径,从而验证程序的各种场景和可能的错误。

八、接口测试法接口测试法是一种专注于系统接口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通过分析和设计针对系统接口的测试用例,包括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外部接口等,验证不同接口之间的兼容性和一致性。

等价类划分法设计测试用例

等价类划分法设计测试用例

等价类划分法设计测试用例等价类划分法是一种常用的测试设计技术,旨在将测试对象的输入数据或初始状态划分为若干个等价类,然后从每个等价类中选取少量代表性的测试用例进行测试。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同时覆盖到各种不同的情况,提高测试效率。

以下是对等价类划分法的详细解释及其在测试用例设计中的应用。

1.输入数据或初始状态只有明显的差异才被划分到不同的等价类中。

2.对于多个输入条件的情况,需要将各个条件的取值组合到一起形成等价类。

3.对于无效数据或状态,也需要进行划分,以便了解系统的错误处理能力。

4.每个等价类都需要从其中选取一些代表性的测试用例进行测试。

1.数值范围:对于需要输入特定范围内数值的测试对象,可以将输入值的范围划分成多个等价类,例如对于年龄输入的范围是0~100岁,可以将数据划分为小于0岁、0~100岁和大于100岁的三个等价类。

2.枚举类型:对于需要在有限的选项中选择的测试对象,可以将各个选项划分为不同的等价类。

例如,对于性别的选择,可以将性别选项划分为男、女和其他三个等价类。

3.数据格式:4.边界值:对于需要判断输入数据的边界条件的测试对象,可以将边界条件作为等价类的划分依据。

例如,对于需要输入1~100之间的整数的测试对象,可以将小于1的整数、1~100之间的整数和大于100的整数划分为三个等价类。

通过以上的等价类划分,我们可以从每个等价类中选取少量代表性的测试用例进行测试,从而达到高效而全面的测试覆盖。

总结:等价类划分法是一种常用的测试设计方法,可以将测试对象的输入数据或初始状态划分为若干个等价类,通过选取少量代表性的测试用例进行测试。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同时覆盖到各种不同的情况,提高测试效率。

在使用等价类划分法时,需要注意划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以便更好地发现系统中的问题。

如何设计等价类划分法的测试用例

如何设计等价类划分法的测试用例

等价类划分法是软件测试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帮助测试人员更有效地设计测试用例,提高测试覆盖率和效率。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设计等价类划分法的测试用例,以及其在软件测试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1. 理解等价类划分法的基本概念在开始讨论如何设计等价类划分法的测试用例之前,首先需要理解等价类划分法的基本概念。

等价类划分法是一种黑盒测试设计技术,它将输入值划分为等价类,然后从每个等价类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代表值作为测试用例。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同时又能覆盖到所有可能的情况,从而提高测试效率。

2. 如何设计等价类划分法的测试用例在实际应用中,设计等价类划分法的测试用例需要以下几个步骤:2.1. 确定输入条件:需要明确软件系统的输入条件,包括有效的输入值、无效的输入值、边界条件等。

2.2. 划分等价类:根据输入条件,将输入值划分为若干个等价类。

每个等价类都应该具有相同的功能和行为,即在同一等价类中的输入值应该具有相同的作用,而不在同一等价类中的输入值则有不同的作用。

2.3. 选择代表值:从每个等价类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代表值作为测试用例。

代表值应该能够充分地代表该等价类的所有情况,既能覆盖正常情况,又能覆盖异常情况。

3. 重要性和应用等价类划分法在软件测试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3.1. 提高测试效率:通过等价类划分法设计的测试用例数量相对较少,但能够覆盖到各种情况,从而提高测试效率。

3.2. 提高测试覆盖率:等价类划分法能够覆盖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包括有效的输入值、无效的输入值、边界条件等,能够提高测试覆盖率。

3.3. 减少测试成本:相比于随意设计测试用例,等价类划分法能够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从而降低测试成本。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等价类划分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测试设计技术。

它能够帮助测试人员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测试用例,提高测试效率和覆盖率。

等价类划分法也能够帮助测试人员更好地理解被测试软件的输入条件和边界条件,从而更全面地进行测试。

测试用例设计(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

测试用例设计(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

题目:环境:B/S结构内容:后台,一个文本框,要求输入5-100个长度的任意格式的字符串;要求输入的字符可以在前台正确的显示。

请根据需求设计一组测试数据,根据这组测试数据的测试,可以完整把握功能的正常使用。

答案:长度分别为4,5,6的中文字符串——长度为4不通过,其他通过长度分别为50的中文字符串——通过长度分别为99,100,101的中文字符串——长度为101不通过,其他通过长度分别为4,5,6的英文字符串——长度为4不通过,其他通过长度分别为50的英文字符串——通过长度分别为99,100,101的英文字符串——长度为101不通过,其他通过字符串:<’”&&”’>——显示和编辑的时候正常显示字符串:99个空格+“中中中中中中”——通过字符串:“中中中中中中”+ 99个空格——通过另外,我觉得作为软件测试人员,应该打开思路,逆向思维,这样才可以发现更多缺陷。

作为一位功能测试人员,其主要的职能就是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并根据测试用例执行测试,通过全面的测试来验证产品的质量。

因此测试用例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测试人员的测试思路的严密和发散性,要做好功能测试,测试用例的重要性无法忽视。

现将本人设计测试用例的流程和思路进行总结,也方便进行交流和探讨:1)首先要对测试用例的组织结构进行划分如果公司的测试流程还算规范完整的话,在进行需求评审的时候,测试人员就应该根据需求对测试用例的结构进行分类,如果是一个比较大型的管理系统,那么测试用例就可以根据功能模块来进行分类,比如:如果是游戏,就可以根据场景来进行划分,比如:对测试用例的组织结构进行划分的思路,主要根据需求文档的测试切入点来进行参考。

2)根据功能点细致地设计测试用例进行完需求评审后,开发人员会根据需求文档及自己所负责的工作提交自己的设计文档来进行评审,测试人员可以参考设计文档中的内容提取出各个功能模块中的功能点来设计测试用例,如果是管理模块,首先可以将增删查改功能作为第一层功能点,然后再根据必填项非空判断、输入格式验证来作为第二层功能点;如果是报表模块,就可以根据各种查询条件来提取功能点。

请采用等价类划分法设计测试用例。

请采用等价类划分法设计测试用例。

请采用等价类划分法设计测试用例。

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测试用例的设计更是软件测试的核心。

好的测试用例可以有效地发现软件中的缺陷及错误,保障软件的质量。

在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中,等价类划分法被广泛地应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等价类划分法,并以实例演示它在测试用例设计过程中的应用。

一、等价类划分法概述等价类划分法是一种基于输入域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将输入域划分成若干个等价类,使得每个等价类的输入具有相同的性质或产生相同的结果。

在测试用例设计中,只需要覆盖每个等价类的一个测试用例即可得到等价类中所有的测试用例。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并且保证了测试用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二、等价类划分法的原则1. 输入域应该被分为不同的等价类。

2. 每个等价类的输入应该具有相同的性质,如相同的格式、相同的类型、相同的范围等。

3. 选择输入域内最具有代表性的测试用例作为代表。

4. 测试用例要覆盖所有的等价类。

三、等价类划分法的步骤1. 根据需求和规格对输入域进行划分,将输入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等价类。

2. 对于每个等价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测试用例,覆盖所有的等价类。

3. 检查测试用例是否充分,每个等价类至少被覆盖一次。

4. 检查测试用例是否有效,测试用例能够发现潜在的错误和缺陷。

四、等价类划分法实例接下来,我们将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演示等价类划分法的应用:某软件中有一个功能模块,根据用户提供的年份计算该年是否为闰年。

闰年有两种定义,一种是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另一种是能被400整除。

设计一个测试用例框架,并采用等价类划分法设计测试用例。

1. 明确输入域:用户提供的年份。

2. 输入域划分:将输入域分为三个等价类:闰年、非闰年、非法年份(超出计算范围)。

3. 确定代表测试用例:a. 闰年:2004,2012,2020。

b. 非闰年:2003,2005,2007。

c. 非法年份:-1,0,100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有效等价类的定义恰巧相反。无效等价类指对程序的规格说明是不合理 的或无意义的输入数据所构成的集合。对于具体的问题,无效等价类至少应有 一个,也可能有多个。 设计测试用例时,要同时考虑这两种等价类。因为软件不仅要能接收合理的 数据,也要能经受意外的考验,这样的测试才能确保软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3
划分等价类的标准
-
测试目的
一般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a为小数时
用例 预期 3 4 5 6
7
8 9 10
整数
整数 小数 小数
小数
整数 小数 整数
整数
小数 整数 小数
-
b为小数时
c为小数时 a、b都为小数时 a、c都为小数时
15
实战演习-实例2
2、形成测试要素矩阵,设计测试用例 (续): 用例 编号 a
3、在输入条件是一个布尔量的情况下,可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 无效等价类。 4、在规定了输入数据的一组值(假定n个),并且程序要对每一个输 入值分别处理的情况下,可确立n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5、在规定了输入数据必须遵守的规则的情况下,可确立一个有效等价 类(符合规则)和若干个无效等价类(从不同角度违反规则); 6、在确知已划分的等价类中各元素在程序处理中的方式不同的情况 下,则应再将该等价类进一步的划分为更小的等价类 。
1990~2049 之间 -
00
大于12 -
月份不合法
月份不合法 日期类型错误 日期长度错误 日期长度错误 12
实战演习-实例2
实例二
描述:
某程序规定:“输入三个整数 a 、 b 、 c 分别作为三边的边长构成三角 形。通过程序判定所构成的三角形的类型,当此三角形为一般三角形、等 腰三角形及等边三角形时,分别作计算 … ”。用等价类划分方法为该程序 进行测试用例设计。
用例 预期 说明 结果
……
21
22 23 24 25 26
-
27
28 29 30
负数
整数 整数 负数
整数
负数 整数 负数
整数
整数 负数 整数
-
a为负数时
b为负数时 c为负数时 a、b都为负数时
17
实战演习-实例2
2、形成测试要素矩阵,设计测试用例 (续): 用例 编号 a
整数
负数 负数 整数 整数 整数
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取得
较好的测试结果。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 类和无效等价类。
2
划分等价类
1、有效等价类 是指对于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 利用有效等价类可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中所规定的功能和性能。
2、无效等价类
-
a、c都为0时
b、c都为0时 a、b、c都为0时 a为空时
16
实战演习-实例2
2、形成测试要素矩阵,设计测试用例 (续): 用例 编号 a
整数
整数 空 整数 空 空
b

整数 空 空 整数 空
c
整数
空 整数 空 空 空
P4
-
测试目的
b为空时
c为空时 a、b都为空时 b、c都为空时 a、c都为空时 a、b、c都为空时
13
实战演习-实例2
1、提取测试要素,归纳等价类 :
测试要素
L1 L2 L3 L4 L5 L6 L7 L8 L9 L10
a
整数 小数 0 空 负数
b
整数 小数 0 空 负数
c
整数 小数 0 空 负数
三边关系(整数)
a+b>c且a+c>b且b+c>a a=b且a+b>c a=c且a+c>b b=c且b+c>a a=b=c a+b<c a+b=c b+c<a b+c=a a+c<b
6位数字
6位数字 6位数字
年份
1990~2049 之间
小于1990 大于2049
月份
01~12之间
01~12之间 01~12之间
测试目的
合法日期
年份不合法 年份不合法
用例 预期 说明 结果
……
1
2 3
4
5 6 7 8
6位数字
6位数字 有非数字字符 少于6位数字 字符 多于6位数字 字符
1990~2049 之间
整数
小数 0 整数 整数 0
b
小数
小数 整数 0 整数 0
c
小数
小数 整数 整数 0 整数
P4
-
测试目的
b、c都为小数时
a、b、c都为小数时 a为0时 b为0时 c为0时 a、b都为0时
用例 预期 说明 结果
……
11
12 13 14 15 16
-
17
18 19 20
0
整数 0 空
整数
0 0 整数
0
0 0 整数
1、提取测试要素,归纳等价类 :
测试要素
L1 L2 L3 L4 L5
日期类型及长度
6位数字 有非数字字符 少于6位数字字符 多于6位数字字符
年份
1990~2049之间 小于1990 大于2049
月份
01~12之间 00 大于12
11
实战演习-实例1
2、形成测试要素矩阵,设计测试用例 : 用例 编号 日期类型 及长度
b
负数
整数 负数 整数 整数 整数
c
负数
负数 负数 整数 整数 整数
P4
-
测试目的
b、c都为负数时
a、c都为负数时 a、b、c都为负数时 不是三角形 不是三角形 不是三角形
用例 预期 说明 结果
……
31
32 33 34 35 36
a+b<c a+b=c a+c<b
37
38 39
整数
整数 整数
整数
整数 整数
L11
a+c=b
14
实战演习-实例2
2、形成测试要素矩阵,设计测试用例 : 用例 编号 a
整数
整数 整数 整数 整数 小数
b
整数
整数 整数 整数 整数 整数
c
整数
整数 整数 整数 整数 整数
P4
a+b>c且a+c>b且b+c>a
a=b且a+b>c a=c且a+c>b b=c且b+c>a a=b=c
1
2 3
4
5 6 7
9
实战演习-实例1
实例一
描述:
设有一个档案管理系统,要求用户输入以年月表示的日期。假设日期限定 在1990年1月~2049年12月,并规定日期由6位数字字符组成,前4位表 示年,后2位表示月。现用等价类划分法设计测试用例,来测试程序的"日
说明:案例摘自网络。
期检查功能"。
10
实战演习-实例1
整数
整数 整数
a+c=b
b+c<a b+c=a
不是三角形
不是三角形 不是三角形
18
实战演习-实例2
3、补充其他输入项,填写测试数据:
略。
19
20
测试要素 L1
P1
P2
P3
P4
P5
L2
L3
7
设计测试用例步骤
2、形成测试要素矩阵,设计测试用例 : 用例 编号 P1 P2 P3 P4 P5 测试 用例 目的 说明 检验 预期 项目 结果 实际 测试 备注 是否 结果 环境 通过
1
2 3
4
5 6 7
8
设计测试用例步骤
3、补充其他输入项,填写测试数据: 用例 编号 P1 P2 P3 P4 P5 测试 用例 目的 说明 检验 预期 项目 结果 实际 测试 备注 是否 结果 环境 通过
说明:案例摘自网络。
分析:
题目中给出和隐含的对输入条件的要求:
(1)整数 第三边 (2)三个数 (6)等腰 (3)非零数 (7)等边 (4)正数 (5)两边之和大于
如果 a 、 b 、 c 满足条件( 1 ) ~ ( 4 ),则输出下列四种情况之一: 1)如果不满足条件(5),则程序输出为 " 非三角形 " 。 2)如果三条边相等即满足条件(7),则程序输出为 " 等边三角形 " 。 3)如果只有两条边相等、即满足条件(6),则程序输出为 " 等腰三角形 " 。 4)如果三条边都不相等,则程序输出为 " 一般三角形 " 。
5
测试用例设计原则
1、设计一个新的测试用例,使其尽可能多地覆盖尚
未被覆盖地有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直到所有的有 效等价类都被覆盖为止 ; 2、设计一个新的测试用例,使其仅覆盖一个尚未被 覆盖的无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直到所有的无效等
价类都被覆盖为止。
6
设计测试用例步骤
1、通过对具体功能点的输入项分析,提取测试要素,归纳等价类 :
1、完备测试、避免冗余; 2、划分等价类重要的是:集合的划分,划分为互不相交的一组子集, 而子集的并是整个集合; 3、同一类中标识(选择)一个测试用例,同一等价类中,往往处理 相同,相同处理映射到"相同的执行路径"。
4
划分等价类的方法
1、在输入条件规定了取值范围或值的个数的情况下,则可以确立一个 有效等价类和两个无效等价类。如:输入值是学生成绩,范围是0~ 100; 2、在输入条件规定了输入值的集合或者规定了“必须如何”的条件 的情况下,可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