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鉴赏 PPT

合集下载

高考复习咏物言志诗PPT (共52张PPT)

高考复习咏物言志诗PPT (共52张PPT)

陈毅《青松》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咏物诗常以所咏之物为题,可以从题目看 出所咏之物。 咏青松,题目即为《青松》;咏梅花,题为 《梅花》;咏石灰,题为《石灰吟》…… 二、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 即形象分析。 如,写青松的“挺”“直”,这是形态描写; 写梅花像雪一样洁白,这是色泽描写;写“大 雪压”“凌寒”“出深山”“烈火焚烧”,这 些都是外部环境描写。阅读其他咏物诗,会发 现,基本上每一首咏物诗都有这一特点。
直写物象,表达作者的喜好和情趣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对春天的
喜爱之情
托物寓意,表达作者的志向和节操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 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 “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 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表明了自 己的志向。
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
传统意象※事物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王昌龄《长信秋词》 金井梧桐秋叶黄, 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 卧听南宫清漏长。 温庭筠《更漏子》 一叶叶,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声声慢》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徐再思《双调水仙 子· 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 一点芭蕉一点愁, 三更归梦三更后。
对比、衬托:为了更加突出物本身的特征,
常把所咏之物跟其他物进行对比,或者用其 他物来衬托所咏之物。“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王冕《白梅》),把梅 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之高洁守志。

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草一木总关情《咏物诗》ppt课件

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草一木总关情《咏物诗》ppt课件

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梅花这一意象有哪些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感情?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物象特点:耐寒、洁白清高、芳香四溢、报春。 所言之志: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
污的思想感情。 手法分析: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衬托,以冰雪
元和无年二人遇赦同赴 江陵待命。诗人在旅途
感情:表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
中写下此诗与朋友共勉。 人援引的心情。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牡丹:姿容最美,既不过于 妖艳,也不过于俗气。
感情:喜爱、赞美牡丹。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1、侧面烘托 2、拟人、比喻
花开时节动京城。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借松写人 时人不识凌云木, 托物讽喻 直待凌云始道高。
衬梅之坚毅耐寒;对比,用桃李对比以 显示梅之高洁守志。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1)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 (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表 达方式、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2分)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李诗中的“逐”字和曾 诗中的“倚”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4分)
花鸟草虫皆有品, 一草一木总关情
咏物诗
题目特点: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形似——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所处环境等
[曲尽其妙] 神似——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质。

高考复习一枝一叶总关情:咏物诗鉴赏PPT (共23张PPT)

高考复习一枝一叶总关情:咏物诗鉴赏PPT (共23张PPT)

千回不厌痴--欣赏咏物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 注 ] 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 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 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 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柳 李商隐
(1)试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 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 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 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 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 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一枝一叶总关情
咏物诗鉴赏
青灯有味似儿时
--我熟悉的咏物诗
掀起你的盖头来
--认识咏物诗
概念:
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 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特点:
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 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 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 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知人论世)
病 牛
李纲
此诗是诗人贬谪武昌 后所作,他官居宰相, 反对媾和,力主抗,终 被投降派所排挤,为相 仅70天。
耕犁千亩实千箱, 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
不辞羸病卧残阳。
3、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修辞方法:拟人、比喻等 表现手法:烘托、对比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虚实结合等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高考诗歌一轮复习咏物诗鉴赏教学课件

高考诗歌一轮复习咏物诗鉴赏教学课件
《小松》 杜荀鹤
•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 注: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 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 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
• 分析诗中小松形象,说说它寄寓了诗人怎 样的情志,说明什么道理?
高考诗歌一轮复习咏物诗鉴赏教学课 件
高考诗歌一轮复习咏物诗鉴赏教学课 件
由于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对 小松的描写精练传神,描写和议论,抒情和 哲理,达到了有机统一。
高考诗歌一轮复习咏物诗鉴赏教学课 件
高考诗歌一轮复习咏物诗鉴赏教学课 件
时人对松是怎样的看法? 两个“凌云”各有何含义?
时人不识凌云木
时人忽略 了小松。
未长成的小松 必将凌驾云端。
直待凌云始道高。
高耸入云 后才称赞。 长成后的松树高高 凌驾云端的姿态。

早 梅(齐 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诗人笔下的“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2 分不)畏严寒,傲然独立,幽香四溢,素艳芳洁
(2)简要说明第一联和第三联运用的艺术手法及 其表第一达联作用用对。比(手4法分,)以万木“冻欲折”来反衬早
• 分析诗中梅花形象:
高考诗歌一轮复习咏物诗鉴赏教学课 件
高考诗歌一轮复习咏物诗鉴赏教学课 件
• 1、环境特点: 断桥黄昏,风雨交加, • 2、自身特点: 苦寒荒凉。(环境烘托)
不与群芳争春,虽粉身碎骨而矢志不渝。(正写)
• 3、作者处境: 主战派,仕途坎坷,
屡屡受挫。
• 4、所言之志:
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 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及即使粉身碎骨 而矢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诗歌鉴赏咏物诗课件

诗歌鉴赏咏物诗课件

比喻与象征
比喻
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 以突出其相似之处或差异,使读者更 深刻地理解该事物的特点。
象征
通过使用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代表某 种抽象的概念或情感,引发读者的联 想和共鸣。
拟人化描写
• 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情感,使其形象更加生动、 立体,增强读者的感知和共鸣。
细节刻画
06 咏物诗的实践应用
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01
02
03
塑造人物形象
咏物诗通过描绘物品的特 点,可以用来塑造人物形 象,表现人物性格和内心 世界。
表达情感
咏物诗通过描绘物品的形 态、色彩、质地等特点, 可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 心境。
深化主题
在文学作品中,咏物诗可 以作为主题的延伸和深化, 通过描绘物品来表达更深 刻的思想和意义。
现代咏物诗
现代咏物诗在继承古代咏物诗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和表达手法,使诗 歌更加丰富多样。
现代咏物诗在描绘物象时更加注重表现其内在的精神和意义,通过象征、隐喻等手 法表达诗人对现代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现代咏物诗在形式上更加自由,不拘泥于传统的格律和韵脚,语言更加贴近现代人 的表达习惯。
当代咏物 诗
THANKS
在日常生活中引用
表达情感和心境
在日常交流中,人们可以通过引 用咏物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 境,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和深度。
装饰和美化环境
在家庭、办公室等环境中,人们可 以将咏物诗作为装饰和美化的元素, 提升环境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感。
启发思考和感悟
咏物诗所表达的思想和意义可以启 发人们的思考和感悟,引导人们深 入思考人生、自然、社会等方面的 问题。
当代咏物诗在继承现代咏物诗的基础 上,更加注重诗歌的创新和实验,呈 现出更加多样化的风格和特点。

一草一叶总关情——咏物诗鉴赏ppt

一草一叶总关情——咏物诗鉴赏ppt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 2分 )
• 颔联描绘了长于山野、色泽清淡、 香气浓郁;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 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的清高的 野菊形象。
•三、常见的题型
(一)物象型
问:诗中的物象具有什么特征 (品格)?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形 象?
•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卜算子· 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 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 香如故。
注:陆游生活在宋金交战的时代,他力主抗战,却遭到投 降派的排挤。
•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唐】骆宾王 《咏蝉》
• • • • • • • •
【元】王冕 《墨梅》 【明】于谦 《石灰吟》 【宋】王安石 《梅花》 【清】郑燮《竹石》 【唐】李贺 《马诗》 【唐】贺知章《咏柳》 【唐】骆宾王 《咏鹅》 【唐】杜甫 《严郑公宅同咏祝竹》
•二、题目的特点
• 1.直接以物象为题 • 2.咏(题、赞、惜等)+物象
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 •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 【注】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闲居江宁。此诗写 于他晚年闲居之时。陂,水池。 • 诗中的杏花是怎样的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诗中杏花是妖娆美丽,高洁坚贞的形象(步骤 一) 。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 “成尘 ”为喻,形成对比,用“纵被”和“绝胜”来 强调( 步骤二) ,深沉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宁愿为理 想而献 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步骤三) 。

《咏物诗鉴赏》---(共64张)PPT课件

《咏物诗鉴赏》---(共64张)PPT课件

.
4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 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
形式标志
以物象为题,如《小松》、《子规》
咏(题、赠、赞)+物象,如《咏 梅》、《赏牡丹》
.
5
猜猜下面诗歌的所咏何物。
(一)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鹦鹉
(二)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注解等。
.
19
画 菊 郑思肖(南宋) 不第后赋菊 黄巢(唐)
花开不并百花丛,
待到秋来九月八,
独立疏篱趣未穷。
我花开后百花杀。
宁可枝头抱香死,
冲天香阵透长安,
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元兵南下,郑思肖 上疏直谏,痛陈抗敌 之策,被拒不纳。
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黄巢长于骑射,爱扶危救 急; 爱读书,参加进士考试, 不中。
【注】① 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 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1、形象特点: 栖高饮露、生性高洁、声音远播。
2、所言之志:
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3、手法: 托物言志 象征
借蝉声远传无需借秋风的特点,道出了立身品格高洁的 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 出对高洁自守品格的热情赞颂和对才华的高度自信。
.
17
物的 由小到大,不被人注意,但 特点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1、2句)
《小松》
以小松喻人,出 情与 身低微的士人不甘埋没,
自小刺头深草里,志 坚强不屈的精神,同时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咏物诗鉴赏PPT课件

咏物诗鉴赏PPT课件
4、特别提醒: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咏物诗浩如烟海,其中所寄托的感情不是这三种情感可以囊括的,很多还是得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㈣、咏物诗常常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2、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等。
3、描写方法: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㈤、咏物诗鉴赏步骤和方法
3、是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等的生活。 典型的有欧阳修的《画眉鸟》,曾巩的《咏 柳》 再如: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 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 更添波浪向人间。 白云泉何必奔冲山下去呢?山上才没有风浪险恶,自由自在。
答案:常以所咏之物为题,或者可以从题目看出所咏之物。 如贺知章的《咏柳》、黄巢的《题菊花》;或直接以所咏之物为题,如苏轼的《海棠》,如刘羽的《白鹭图》。
㈡、咏物诗常常描写什么内容(托物)?
答案:常常抓住所咏之物的某些特征(形状、色彩、环境、心理、动作等)着意描摹。 如,写柳的“乱条”“飞花”,这是形态描写;写白鹭“雪花公子”“ 白头”,这是色泽描写;写“芳草垂杨荫碧流”“ 山花红紫树高低”“ 锁向金笼”,这些都是外部环境描写。阅读其他咏物诗,会发现,基本上每一首咏物诗都有这一特点。
谢 谢 !
第四题: 瀑布联句 千岩万壑不辞劳, 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 终归大海作波涛。 [注]据《唐溪诗话》记载,此诗的前两句为黄檗禅师所出,后两句为唐宣宗李忱所对。
1、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形象。
答案: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身。
四、巩固训练
第一题: 白 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 散作乾坤万里春。

诗歌的形象鉴赏第三课——咏物诗.ppt

诗歌的形象鉴赏第三课——咏物诗.ppt

北陂杏花① 【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②。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③。
[注]:①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此前 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陂 (bēi):池塘,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 ②占春:占领春光,指包含浓郁春意。 ③碾作尘:意即备受践踏。
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安石遗情世外, 其悲壮即寓闲淡之中。”这种悲壮之情在诗 中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诗歌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一、二句 描绘了杏花临水照影之娇媚、美好;三、 四句用“作雪”和“成尘”作喻,形成 对比,再以“纵被”和“绝胜”加以强 调。诗人以花自喻,表达了诗人宁愿为 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
继续
答题策略
• 说明手法 ︳ • 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 ︳ • 思想感情
杨柳枝词 【唐】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此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一二句极写杨柳生机横溢,柔嫩多姿,秀色夺目 的美好;三四句写杨柳荒凉冷落的处境。前后形 成鲜明的对比。诗人以柳自况,托物言志,表达 了对包括自己在内的广大有才之士空有才情抱负, 却被埋没,不受重用的悲叹。
反思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② 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 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 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海眼:急流 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这山是 天地偶然留下来的中流砥柱,有此 山就可以挡住任何狂风巨澜。表达 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 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 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 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精品《一枝一叶总关情——咏物诗鉴赏》 课件PPT30页

精品《一枝一叶总关情——咏物诗鉴赏》 课件PPT30页
鉴赏》 课件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小刺头深草里
环境特点:生长于深草、蓬蒿出力蓬。蒿
自身特点:挺拔高耸,有凌云之志
时人对松是怎样的看法? 两个“凌云”各有何含义?
时人不识凌云木
时人忽略 了小松。
未长成的小松 必将凌驾云端。
直待凌云始道高。
高耸入云后才称赞。
长成后的松树高高 凌驾云端的姿态。
诗人经历
社会环境 诗人自身微寒,才 华山众,却报国无 门,一生潦倒
言志:以小松喻人,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 出身低微的士人不甘埋没,坚强不屈的精神,同时 也批评“时人”的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
“时人不识” 的小松
韩愈笔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 马
• 同一志可以用不同的物来托 • 同一物也可以托不同的志
一支先开,幽香素艳
希望他年应时而发, 在京城独占鳌头
4、写政治仕途及个人节操的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指囚徒 ③玄鬓,指蝉
高唱、难飞
高洁的品性、 政治上不得意
5、表达喜好和兴趣的。 菊花 元稹
特征(意象):松、竹、梅、菊、蝉、蜂等。
鉴赏步骤
• 三步到位: 第1步:概括事物的特征 第2步:指出作者寄寓的情志 第3步:分析表现手法
的情怀。
不第后赋菊 黄巢(唐) 1、事物特征:
待到秋来九月八, 在百花凋谢后,菊
我花开后百花杀。 花盛开,香透长安。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黄巢长于骑射,爱扶
2、所言之志:
抒发了自己的凌云
危救急; 爱读书,参加进 壮志,不甘为人下
士考试,不中。
的远大抱负。
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 梧桐:凄苦 猿啼:悲伤 风急天高猿啸哀 鹧鸪鸟: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 份地位的卑微 沙鸥:飘零、伤感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 的留恋追怀
比较阅读杜荀鹤《小松》和陈毅的《青松》

青松

陈毅
• 大雪压青松, 青松且挺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托 松言
不甘埋没的精神和批评 “时人”的以身取人,
目光短浅
坚强不屈的精神
1、表现时代和社会状况.
官仓鼠 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
官仓鼠体形大、胆子大
(1)咏物诗: 客观的“物”(山 特点 (形态、色彩
借描写 川河岳、草木虫鱼)的__或__其__所__处__的__环__境__)
表达 诗人理想_、__志__向__、__情__怀。
(2)主要的写作技巧 托物言志 。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本诗描写了小松哪些特点?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 号九华山人。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 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 以至屡试不中,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 才居要职。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物象特征
埋没于深草 有凌云之志 时人不识
物象内在品质
小松:不甘埋没、 坚强不屈
时人:目光短浅
花开不并百花丛,
待到秋来九月八,
独立疏篱趣未穷。
我花开后百花杀。
宁可枝头抱香死,
冲天香阵透长安,
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元兵南下,郑思肖 上疏直谏,痛陈抗敌 之策,被拒不纳。
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黄巢长于骑射,爱扶危救 急; 爱读书,参加进士考试, 不中。
1、这两首诗中的菊花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2、诗人托物言志,各表达什么情感?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花中最后凋谢
对菊花的喜爱
6、借事物讽喻的 金钱花 罗隐 占得佳名绕树芳, 依依相伴向秋光。 若教此物堪收贮, 应被豪门尽劚①将。
注:劚,zhú,掘、砍
形如铜钱,娇美可爱
戳穿了剥削者残 酷无情、贪得无 厌的本性
1、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 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
对贪官污吏搜刮百姓、 统治者坐视不管的谴责
2、抒发自身的愁情幽愤。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春柳繁盛、秋柳枯凋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3、表达志向的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画 菊 郑思肖(南宋) 1、事物特征: 花开不并百花丛, 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孤
独立疏篱趣未穷。 芳自赏。宁愿枯死枝头, 宁可枝头抱香死, 决不被北风吹落。
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元兵南下,郑思肖 上疏直谏,痛陈抗敌
2、所言之志:
之策,被拒不纳。 赞美菊花傲然不屈,清
高脱俗。表达自己凌然
的民族气节和忠贞爱国
3、作者处境: 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4、所言之志:
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 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5、手法分析: (1)托物言志,以物喻人。(2)环境烘托。
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 比喻、象征、对比、 烘托、拟人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
画 菊 郑思肖(南宋) 不第后赋菊 黄巢(唐)
咏物诗鉴赏
猪 耳大偏能容闲事,嘴长何妨无乱词。 平生高栏苦犹乐,老死天地不谋私。
泥佛 巧塑精雕泥为体,近观细察脸无皮。 善来不道一句好,恶来何曾一皱眉。
筷子 山珍海味只平常,苦辣酸甜亦饱尝。 不求门庭贫与富,只愿朝夕影双翔。
咏物感 怀诗
写景抒情诗 即事感怀诗 咏物言志诗
景事物是形 情怀志是神
概念理解:
2、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
3、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 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5、体会表达技巧。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诵读解意
2、形象分析
梅花: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环境烘托)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正面描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