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几评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一年级第五单元《6和7的认识》评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第五单元《6和7的认识》评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第五单元《6和7的认识》评课稿听了老师执教的《6和7的认识》,我感触很深。

整节课体现了数学学科的生活化教学,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常规教学口算是为学生进行“双基”训练,打好基础。

然后,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理念。

一、老师利用的一个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面来展开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和谐氛围后,再进入主题,数出图中物品的数量。

在关注学生数学知识获取的同时,也注重生活传递给我们的情感体验。

二、数学学习需要活动,让活动进入课堂。

本节课老师安排了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想一想、填一填五个活动,这五个活动贯穿于课的始终,且层层深入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了数的概念,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三、重视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老师通过小组之间的比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次使用“你真棒”,“你说的真不错”,“你的想法很好”,“你观察的真仔细”这些赞赏的话语,让一个个小家伙儿得意地做下去,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四、序数和基数的认识是本节课的难点,老师设计一个游戏环节,利用班级现成的资源——“座位”。

让同学站成一排,前4名起立,第4名起立等活动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序数和基数的意义,重难点基本突破了。

在这里我给老师提一个需要整改的意见:教学环节中如果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6根或7根小棒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图形,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从生活直观中抽象出数,帮助学生发现6和7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年级数学上《6和7认识》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上《6和7认识》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上《6和7认识》评课稿一年级数学上《6和7认识》评课稿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评课稿准备工作,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评课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6和7认识》评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数学上《6和7认识》评课稿 1今天,听了李老师执教《6和7的认识》我感触很深,这已经是我听的第三节课了。

李老师上课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课堂上老师的自如,学生的踊跃发言,值得我反思,许多地方是值得我学习的。

1.创设贴近学生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节课自始自终围绕着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通过复习旧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教学理念。

老师利用了一个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面“师生打扫教室”来开展学习,这虽是一个普通的情景。

但蕴涵着浓烈的师生之情,以及讲卫生、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齐心协力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教师先让学生体会这种和谐的氛围,再进入主题,数出图中人、物的数量。

在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的同时,也注重生活传递给我们的情感体验。

2.数学学习需要活动,让活动进入课堂。

本节课李老师安排了数一数、摆一摆、写一写、比一比、填一填五个活动,这五个活动贯穿于课的始终,且层层深入,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3.重视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

李老师通过小组之间夺星比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李老师多次使用这样的语句:“你真棒!”“你说得真不错”“你的想法很好!”“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些赞赏的话语,让一个个小家伙得意地坐下去,体会成功的喜悦。

两点个人看法:1.教学环节还要重组,有关6和7的人物图、点子图、摆小棒、数等内容应该有序的安排。

数字6和7应该在摆小棒后直接引出,这样有利于学生从图中抽象出数,还有利于学生发现6和7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的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的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的评课稿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的评课稿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教材第七单元的内容,具体内容包括:数11至20各数、读数和写数、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

同时一年级的小朋友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

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1.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

课一开始,通过猜小棒的游戏,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最后在综合应用中创设“小小运动员”这一情境,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 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不仅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同时,设置问题如“每次都这样一根一根数,感觉怎么样?”“看这些运动员上场,感觉怎么样?”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了教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3.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

”根据这一理念,教师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例如数的组成,教师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如何机械地记忆,而让学生在重复猜小棒的游戏中感悟,在动手摆小棒中体会,使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的过程。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精选21篇)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精选21篇)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精选21篇)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评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篇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有效。

在新课的导入阶段,出示学生喜闻乐见,喜欢的六一节日的装扮主题图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十分亲切自然,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接着,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逐一出示彩旗、彩花和灯笼,男女生的排队跳舞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用自己的话表述规律和猜测接下去物体的排列规律。

在教学课件中用了圈一圈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体的摆放都是以两个或三个为一组的,看起来更加一目了然。

学生在观察、探究、猜测中发现规律。

练习多样,层次分明,巩固有效。

在练习中,屠老师通过涂一涂,说一说等不同形式,不同梯度的练习,由易到难。

从认识规律、发现规律,应用规律到创造规律、欣赏规律,让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

每个练习都精心设计,有明显的针对性,巩固性,实现了练习的实效性。

给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很好地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习惯培养,始终如一。

屠老师针对低段学生学习培养的特点,采取课堂中教师的提醒,学生的互相学习,口号提醒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

这节课值得商榷的问题是:一节课下来,学生都会找规律了。

问题是:当学生找到规律后,是否要求他们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将找到的规律表示出来,又该要求学生的表述达到怎样的程度?还是只要学生感悟到规律,会摆,会画就行了?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篇2《认识人民币》一课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个难点内容。

听王忠强老师上这一课主要是为诊断其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课堂教学设计比较合理,内容比较全面,课件和学具比较有趣味性,学生兴趣较高。

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通用15篇)评课是教研员和很多教师的必备技能,如何评课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听评课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篇1今天,听了易敏老师的课,下面是我听课后的一些感受:1、本节课上易敏老师先出示口算题,以作复习。

使学生通过复习,唤起对已有知识的记忆,为促进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作铺垫。

2、在课上,易敏老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算理,揭示算法,为学生很好的明确算理、掌握算法提供了保障。

第二部分加强难度不演示小棒,学生练习加强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非常及时必要。

3、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的时间,使学生独立探索,独立思考。

4、练习的设计,我觉得钟老师设计的这几个练习从形式上、内容上、层次上都是很好的,不但使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还使学生在口算、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上有了提升,且有梯度,数量上有保证。

5、本节课易敏老师使用的表扬性语言比较少,准备的小奖品如果使用起来的话,效果会更好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篇2本次校本教研的主题是《同课异构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我的观课点是教师对学生是如何让评价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为了正确地评价每一位学生,我认为应该做到:重视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建立开放、和谐、宽松的评价氛围,评价方式多样化,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需求。

纵观本堂课来看,牛老师的评价方式多样化,有教师对对学生的评价,包括语言性评价和物质性评价,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有学生自己的评价,教师对集体的评价,其中教师对学生的语言性评价有23次,物质性评价评价有两次,生对生的评价有5次,师对集体的评价有2次,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有1次,教师采用“变现真棒”“很仔细”“第一名”“第二名”“速度快”“最棒”“眼力真好”的语言性评价,本节课还有一个教师对学生心理上的激励性评价,在本节课中,教师让学生上台数数时,用了“表现不错,方法独特”的语言性评价和物质性评价,以及在学生数数时说“数的非常认真,声音再大点”的心理上的激励性评价,及在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用“嘿嘿,我真棒”,是本节课的亮点,这几处牛老师的评价很到位,总之,在本节课中牛老师的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很到位。

人教新课标版一年级数学上全册评课稿(含教材目录)

人教新课标版一年级数学上全册评课稿(含教材目录)

人教新课标版一年级数学上全册评课稿教材目录1、准备课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数一数6和7比多少8和92、位置10上、下、前、后连加连减左、右加减混合3、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1~20各数的认识1~5的认识数字乐园比大小7、认识钟表第几8、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分与合9加几加法8、7、6加几减法5、4、3、2加几09、总复习整理和复习4、认识图形(一)1、准备课数一数评课稿《数一数》这堂课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节非常简单的课,大部分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时候都已经会数数了,难不倒他们,但还是有一小部分的孩子会因为粗心而导致错误。

下面我就谈谈对周老师这节课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吧。

周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1、主题中的各种数量分别有多少,由学生自己找,找到什么就说什么,但要求一定要表述完整,比如:周老师发现有1面国旗。

(这里又发现一个问题,孩子数倒是没问题,但是量词不会用,都乱用的,比如一个国旗、5个房子等都会说,虽然一一纠正了,但是还是担心,因为这和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平时在家半土半洋的和孩子交流,孩子的普通话也就这么半土半洋,而且经常有方言的谐音。

)2、在数生活中的物品数量时,可以适时点拨。

事实上,6班的孩子还是很会选择的,而且自己延伸地也比较好。

比如周老师请孩子们数一数自己小组有几个女孩,有几个男孩。

当学生汇报完毕后,马上有孩子(严郡涵)补充:老师,我还知道我们班有15个女生和15个男生。

调皮蛋汪杭波马上补充道:我们教室有张凳子。

我还知道我们教室有张椅子。

又有孩子说道。

虽然这和数一数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他们用到了数学知识一一对应。

课堂上完成相应的任务是我们的职责,但是我们决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应该为了拓展孩子的思维而教。

3、在可能的情况下,将课堂作业讲解完。

实践下来,目标基本完成,但是由于时间仓促,画图时没有具体强调,好多小朋友画的圈一个大,一个小,也没有一一对应,甚至连自己多画或少画都不知道。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评课稿8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评课稿8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评课稿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评课稿8篇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评课稿1《认识钟表》这节课是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让学生从小建立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陈老师的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教学过程,主要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拨一拨、做一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课堂中通过形象、生动的积极主动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来学习知识。

在这节课中,以下这几个方面做得很好,值得我们学习。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陈老师在这节课上,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选择教法,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根据这些特点,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突出知识点。

例如:在欣赏各种各样的钟面时,老师用准备很多漂亮、形状不一的钟面,激发学生的兴趣,难怪全班学生都想和这些钟面交朋友。

再如:当学生观察了钟面后,在他们的汇报交流中认识又粗又短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分针后,又通过把时针、分针分别进行闪烁,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在教学钟面上有12大格时都把一大格一大格做了处理,使学生看了一目了然。

二、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陈老师在这节课上,注意创设了很多轻松愉悦的情节。

如:老师创设了“老师是早上7时起床,你是什么时候起床的?”这个情景,展开教学,学生兴趣很浓。

在认识了钟面以后,让学生动手拨一拨,因为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所以学生注意力很集中,一下子就拨出了这些时刻,正确率很高,教学效果很好。

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来获取知识陈老师在这节课上,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

如: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自己观察上的钟面,说说有什么发现,进而认识钟面。

认识整时,准确地读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教学时老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有基础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认识钟表的,再出示3个钟面:7时、8时、3时,互相说一说:“钟面上的时刻各是多少?它们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并且比较三个钟面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经过比较,学生完全理解了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一年级数学《10认识》评课稿三篇

一年级数学《10认识》评课稿三篇

一年级数学《10认识》评课稿三篇一年级数学《10认识》评课稿1第一次听冯老师的课,感觉虽然是新老师,但无论从教材的挖掘还是课堂的组织方面都像是很有经验似的。

个人素质还是很高的。

1.游戏导入,师生一起拍手说10的组成,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在动脑动口的同时,手也没让闲着,很快将学生注意力收到课堂上来,复习了旧知,又为本节内容作了铺垫。

2.教师摆圆片,让学生说图的意思,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让学生在直观的图形中感受算式的意义。

在学生说出四个算式后,又利用盖住的数,问学生没有图形该怎么算,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方法,设计巧妙,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3.由扶到放一步步引导学生总结出10的加减法算式。

4.在探究新知识环节,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教师适时参与、师生互动等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自主探究出10的加减法的所有算式,效果较好;5.练习设计有层次、有坡度。

6.全课小结采取由学生自己回顾总结的`方式,重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需要改善的是: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需要培养。

一年级数学《10认识》评课稿2叶老师在传统教学风格的基础上,添加了很多新的元素。

重视加强知识点的训练,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同时又重视和学生间的平等对话,通过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和深高的教学素养把整节课演绎的十分精彩。

叶老师在10的认识教学中,通过认识10.数序、比较大小、数的组成和写数几个环节向我们呈现了一节优秀的常规课。

先不说课本身的好坏,就看班级六十多孩子在课上的表现,就可以看出老师对孩子训练有素。

即使是后排的孩子离老师比较远也能把小手放好不乱动,真的很不容易。

因为刚刚带完一年级知道在开学两个月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帮助孩子养成这么好的习惯的确很难做到。

再说说教学中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盯着每一个孩子,观察他们的听课状态,并及时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专心听课。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评课稿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评课稿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评课稿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数的顺序、比较大小》自评稿原州区第十一小学吴涛一、教材分析:今天我执教的《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探究百数图中隐含的诸多规律,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能直接比较数的大小,掌握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重点:1、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2、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能直接比较数的大小难点:探究百数图中隐含的诸多规律二、教学设想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两观察两利用”。

“两观察”的第一次观察是没有填完整的数目表,我以“仔细观察,想一想表里这些数的排列有哪些特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数去观察。

让他们去看、去想、去讨论后,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来发现这些已知数的规律和排列顺序,调动起全体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

有了这种愿望,学生就产生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在这种意识的指导下,学生积极思考,在兴奋活跃的气氛中完成表格的填写。

第二次观察是在学生填好数目表后,再完整地分析数目表,通过对百数表横、竖、斜各方位的观察,使学生对100以内数的顺序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了解每个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与相邻数的关系,对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也是通过对此表的观察,从中发现一些有趣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两利用”是在“两观察”之后进行的。

一是利用数目表找数,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知道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几》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几》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几》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第几》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推理等活动,认识并理解“第几”这一数学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用到“第几”这样的序数词来描述事物的位置或顺序,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准确地区分和表达序数和基数,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第几”的含义,能够正确使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排列顺序。

-能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和推理等活动,找出物体的排列位置。

2.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比较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第几”的含义,掌握使用“第几”来描述物体排列顺序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区分“第几”和“几个”的概念,避免混淆。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不久,对于数学概念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起步阶段。

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还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系统的学习和训练。

同时,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情境导入:展示一个排队买冰淇淋的动画或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小动物们在排队买冰淇淋,谁是第一个买到冰淇淋的?”-激发兴趣: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引导学生说出“第一个”或“第二个”等词汇,自然引出“第几”的概念。

2.新课探究-定义“第几”:讲解“第几”的概念,强调是从前往后数的顺序。

-实例演示:使用实物道具(如动物玩偶)模拟排队场景,让学生指出某个玩偶排在第几位。

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精选8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精选8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精选8篇《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71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地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0个1是一个十、2个十是20.3、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教学难点:建立记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师:小朋友们,今天茄子老师又来到了我们数学课中,他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演示课件:出示茄子老师和20个排列整齐的五角星)。

茄子老师带来这么多的五角星有什么用呢?我们一起来听听茄子老师是怎样说的。

茄子老师:我知道一(1)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又爱动脑筋。

今天我带来的这些五角星叫做智慧星,是用来奖励学习认真的小朋友的。

在这些智慧星里还藏着一些秘密呢,你们想知道吗?(五角星上出现1-10各数)师:原来这些智慧星里还藏着数呢,这些数可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请小朋友们一起读一读。

猜一猜,其他智慧星里藏着哪些数呢?(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师:小朋友们猜得很对,在后面的这些星里藏着比10大的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11-20的数小朋友们都认识吗?我们一起来认一认、读一读。

(依次出现11、12、13、15、18各数,让学生读一读,并说出其他星上是哪些数,认一认、读一读。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一)建立记数单位十地概念师:茄子老师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智慧星,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数学问题请小朋友们解决,你们愿意吗?听一听,茄子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茄子老师:请小朋友们数出12根小棒,在桌子上排成一排。

一年级下册数一数评课稿

一年级下册数一数评课稿

一年级下册数一数评课稿一年级下册数一数评课稿一、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从1到100的数数规则,能够识别和写出1-100的数字,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数数的基本规则,包括个位数、十位数、百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数字的大小比较。

三、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从1到100的数数规则和数字的读写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字大小比较。

四、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课堂讲解和互动问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流程1.引入。

通过展示数字卡片,让学生了解从1到10的数字规律,并自主数数。

2.讲解。

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掌握从1到100的数数规律和数字的大小比较。

3.练习。

让学生进行数字的写作练习和大小比较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互动问答。

设计一系列与数数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锻炼思维能力。

5.拓展活动。

通过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拓展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互动问答和拓展活动等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数数能力。

教学评价方式包括课堂练习与作业,以及针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和思考能力的评价。

八、教学建议1.增设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应用所学知识。

2.加强对学生的诊断与反馈,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辅导。

3.引导学生在掌握数数规律的同时,积极探索数字的奥妙,培养创新思维。

九、教学总结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从1到100的数数规律,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完整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几评课稿

(完整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几评课稿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完整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几评课稿《第几》评课稿本节课教材经过一幅旅游窗口购票图,让学生在数购票人次序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另一具含义——序数。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明白几和第几的别同,能准确表达几和第几的意思。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早已有了“第几”那个概念,在学校不管是站队,依然自个儿的学号,以及在课表中学生们都会接触到“第几”那个知识。

然而关于“几和第几”学生们并没有仔细区分过,本节课的重点算是让学生在深刻明白第几的基础上理解“几和第几”的区不。

1.本堂课一开始就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子实际,先请学生找找同桌身上能用数字1-5表示的东西,从中发觉咨询题,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个儿所见,所想,从而顺利地引出新课.如此,别仅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旁,激发学生从日子中找数学的浓厚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发觉咨询题,解决咨询题的能力.2.在教学中,应依照实际事情改进教材资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遇,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3.学生亲躯体验日子中事物的数量顺序,体味学数学的乐趣,在深化对“第几”的认识时,老师可组织相关活动,丰富学生对“几个”和“第几”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实现了数学教学日子化,别但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明白、运用了所学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服务意思。

关于这节课我也有一点别成熟的看法。

在说述排队咨询题时,能否渗透一些思想教育呢?首先请学生看各种排队图片,形象直观地感觉到排队是文明的行为,然后请学生讲讲为啥要排队,总结得出:假如别排队,大伙儿挤来挤去会非常乱,容易出惊险。

使学生理解:我们要遵守公共秩序,自觉排队。

如此水到渠成地对学生举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最终揭示学习主题:排队中的数学知识“几和第几”,如此就顺利地进入了新课。

第1页/共1页。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精选20篇)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精选20篇)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精选20篇)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评课稿,希望大家喜欢。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篇1一年级组教师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选择《观察物体》同课异构。

纵观一年级的这3节比武课,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倾听的习惯这两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现在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听课的感想。

一、学习材料的选择观察物体一课,教材编写者帮学生选择的学习材料是小朋友的存钱罐。

从该玩具的前后面与侧面观察到的样子不一样。

有的老师建议用规则的长方体的粉笔箱,这样就地取材,便于学生观察。

长方体有其特殊性,平视的时候,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观察到的结果,可能是相同的。

选用不同的学习材料,观察到的结论是不相同的。

那么作为老师,如何做到数学知识的科学准确呢?我们不妨这样小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方向平视观察(只观察一个面),看到的样子可能不一样。

二、学生能力的发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能力的发展与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需要所有科任教师通力合作。

不分年级,不分科目,朝夕努力。

倾听是低年级培养孩子的重要学习习惯之一,而本课的能力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今天我着重说说这两种能力的培养在本课中的体现。

首先说观察能力。

本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现在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观察的方法要做到如下四点:①观察的角度——平视。

视平线与物体的最高点保持一致,学生只能看到物体的一个面。

这样观察的目的是考虑到孩子年龄小的特点,尽量让观察结果简单可述。

一(1)班的李老师,把放学具的板凳托起来,与孩子的视线等高,这样保证观察方法的示范性。

②这节课应该让孩子在观察时,有意识的渗透有序观察。

在一(3)班的课堂中,当孩子观察本班同学的照片时,孩子观察到的结果是零零散散的。

老师应该引导孩子,我们学习方位前后左右,那么我们可以按方位有序观察,有序陈述。

③如何引导学生小结观察结论,可以用比较的方法。

把前面与后面观察到的结果比较有什么不同;左右面观察的结果又有什么区别?④观察物体的目的最终是发展学生的空间感。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评课稿(最新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评课稿(最新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评课稿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评课稿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评课稿篇一: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 - 32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说课稿位置教材分析《位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包括上、下,前、后,左、右和位置四个小节。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因此,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并描述物体的位置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及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对物体位置关系的探索,发展空间观念。

设计理念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学习者能否主动建构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取决于原有的认知结构里是否具有清晰、可同化新的知识的观念,以及这些观念的稳定情况,所以教师不仅应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而且应从纵向考虑新旧知识是如何沟通联系的。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学习过程要增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使其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完善对事物的理解,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

教师应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创设情境和组织学生合作与讨论,使学生认识事物的各个方面,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并描述物体的位置。

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3.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接纳热爱劳动、助人为乐、遵守公共秩序的观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认识和加减…》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认识和加减…》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认识和加减…》评课稿1. 引言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数的认识和加减运算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

本评课稿将对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中关于~10的认识和加减运算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期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知识。

2.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10的认识教材通过数的图形呈现、手指数量、算木珠数量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10的数范围,培养学生对不同数目的感知能力。

2.2 10的加法和减法教材通过具体的实物和图形,引导学生进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并通过不同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加减法的掌握和运用。

2.3 直接数数和间接数数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物品的对应关系,理解直接数数和间接数数的不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3. 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内容,我们提出以下教学目标:3.1 认识~10以内的数目•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具和图形,培养学生对~10以内数目的感知能力•能够根据图像和实物,准确地认识并表示1-10的数目3.2 掌握~10的加减法•理解~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能够借助具体物品和图形,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3.3 发展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能够通过数的对应关系,灵活运用直接数数和间接数数的方法•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4. 教学重点和难点4.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10以内数目的感知能力•掌握~10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4.2 教学难点•如何提升学生的数目感知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5. 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5.1 视觉教学法通过展示具体的数学图形和物品,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数字和数目的关系,以提升学生的数目感知能力。

5.2 操作教学法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教具、计数物品等,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加减法的运算规则的掌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数学1至5的认识评课稿

数学1至5的认识评课稿

数学1至5的认识评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的能力。

4.使学生体验与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本节课的重点:使学生掌握1―5各数的写法。

突破方法:利用课件展示,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掌握1-5各数的写法。

本节课难点:使学生掌握1-5的基本含义。

突破方法:通过情景演示,使学生掌握1-5的基本含义。

二、说教法1.情景教学法新课开始,电脑出示课本第14、15的彩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4人一组充分说一说这些美丽画面上都有些什么,并有序的一一数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举例说明法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的含义以后,要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1―5中的任意一个数说一句话,通过学生举例说明,既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获得用数学的体验。

3.发现法学习1―5各数的时候,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些圆片,让学生自己摆一摆、比一比,通过摆圆片,让学生发现在1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2,在2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3,从而了解数的顺序,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三、说学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观察比较以及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实践操作法、观察比较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1.观察法观察主题图的画面及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一年级数学下册评课稿篇一: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生活情境是数学内容的载体,是情感的诱因,是数学活动的平台。

今天我听了一年级数学教师魏霞老师的课,感触颇深.魏霞老师在《认识人民币》一课中较好地诠释了这一标准,创设出一个和谐、互动的生活课堂。

一、童话故事的创设,和谐的课堂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而教师的任务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堂课中老师首先从课前板演一个简笔画——课堂储蓄罐入手,生动有趣,而且为后面课堂教学打下伏笔,接着通过猜谜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引入课堂,这样的交流促使学生从无意注意走向有意注意,为创设和谐课堂建立了一个基调,课中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使课堂一环紧扣一环,学生不自觉的在学习着新知,其中又穿插购物活动,颁奖嘉宾等,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从机械学习变成意义学习。

师生之间,整个课堂充满着和谐的氛围。

二、师生共同参与,互动的课堂课堂需要合作。

本课带领学生步入情境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相互介绍一下“你认识了哪些人民币?”在课中教师与学生互扮角色进行购物演示,在活动环节中更让学生直接购物,互动的过程是有效的,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当讲到到分的单位时,更播放《一分钱》的儿童歌曲,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了一次教育,不失为一举两得。

三、学习生活数学,生活的课堂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现代教育的要求。

该老师根据教材很好地设计了内容。

例如在认识一元时问:你是怎样知道的?从而明确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现由人民币上面的国徽阐述了爱护人民币的原因和方法,抵制了生活中的不良现象。

再如生活中购物的场景,朱老师移入了课堂,如何购物,要找对钱,要文明购物等等,这些生活经验的培养正是对学数学、用数学的最好标注。

生活是现实的.,课堂中的生活情景也应尊重事实,一本本子多少钱请学生猜一猜,再给出条件估一估,最后揭示“5角”,与学生生活的吻合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由此说明生活课堂的创设是成功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评课稿

《1~5的认识》评课稿今天听了朱老师的《1~5的认识》,真切地领略了她的风采。

对于刚加入教师队伍的我,受益很大。

《1~5的认识》非常重要,这是小学数学的数的认识的开始,同时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朱老师的教学主要分为四个环节:一、导入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三、教学写数字1——5四、巩固练习。

朱老师的教学紧紧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展开的。

在课堂教学中,她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摆小棒或铅笔)进行学习活动,促进独立思考以及在小组中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

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观摩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的体会:1.以学定教,培养学生的数感。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

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

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

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两位老师就抓住这个契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数的信息。

朱老师在讲到书上的草莓图时,先让学生在不数的情况下估计、猜想有多少草莓,再数出来。

这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策略,更是让学生通过想和猜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另外,朱老师在后面的练习中,设计了“给数字宝宝找家”这一活动,通过学生填数、读数,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学习数,知道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通过让学生把1~5各数连起来,学生既可以从大到小连,也可以从小到大连,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问,。

加深了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2.玩中求知,体验生活数学。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

一年级数学评课材料

一年级数学评课材料

一年级数学评课材料《第几》教学评析这节课较好的体现了课标精神,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灵活选择教学素材。

教师放弃了课本上的主题图---“买票”这样一个与刚入学不久的儿童距离较远的生活情景,而选择了富有儿童情趣的、与儿童生活接近的“帮动物买食品”这样一个具有故事情节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在饶有兴趣的、生动活泼的活动中体会如何用序数表示位置。

在练习环节中,教师又根据儿童喜欢动画片、喜欢卡通人物的特点,设计观看森林运动会、玩卡通玩具的活动情景,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对序数含义的扩展和延伸,巩固、强化了序数的运用。

2、改变学习方式。

做游戏、看动画、说一说、摆一摆成了主要的学习方式。

学生不再感觉数学课是枯燥的、抽象的,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相互交流,在丰富多彩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3、师生关系的转变。

师生关系平等、和谐,教师与学生共同表演、互相介绍家人、共同摆图片,教师成了孩子的大朋友,学生喜欢这样的老师。

一年级上册《认一认2》教学设计及评课评课题记:教师的交流令人启智,智慧的碰撞中进发出耀眼的光芒。

教师的交流也存在差异,差异蕴藏着巨大的财富。

这里没有标准答案,但留下了我们合作探索的足迹。

1.教师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创设一定的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很好地把握了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关系。

如:生字教学完后,能运用多种方法来更好地巩固,让学生动一动、玩一玩。

2.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把课外知识引入课堂,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我有一个想法是:现在学生知识面较广,有的字,他们已经认识,教学生字时,不要千篇一律都是老师教,可让个别学生来说一说,他认得的字,怎么认识的?这样,也可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3.大胆尝试合作式教学,培养学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创新,对学生能作出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

如:一个学生尽管读错了,但李老师还是给了他一个鼓励性的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几》评课稿
本节课教材通过一幅旅游窗口购票图,让学生在数购票人次序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另一个含义——序数。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能准确表达几和第几的意思。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早已有了“第几”这个概念,在学校无论是站队,还是自己的学号,以及在课表中学生们都会接触到“第几”这个知识。

但是对于“几和第几”学生们并没有认真区分过,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在深刻理解第几的基础上明白“几和第几”的区别。

1.本堂课一开始就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先请学生找找同桌身上能用数字1-5表示的东西,从中发现问题,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所见,所想,从而顺利地引出新课.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旁,激发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浓厚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改进教材资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3.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中事物的数量顺序,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在深化对“第几”的认识时,老师可组织相关活动,丰富学生对“几个”和“第几”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实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但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理解、运用了所学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服务意思。

对于这节课我也有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在讲述排队问题时,能否渗透一些思想教育呢?首先请学生看各种排队图片,形象直观地感受
到排队是文明的行为,然后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要排队,总结得出:如果不排队,大家挤来挤去会很乱,容易出危险。

使学生明白:我们要遵守公共秩序,自觉排队。

这样水到渠成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最后揭示学习主题:排队中的数学知识“几和第几”,这样就顺利地进入了新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