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9课《三峡》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语文三峡知识点

八年级上语文三峡知识点

八年级上语文三峡知识点
本文主要介绍八年级上语文课程中的三峡知识点,包括三峡的
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以及社会发展。

三峡是我国的重要旅游景点,也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区域。

通过深入了解三峡,可以让
学生了解我国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提高他们的爱国意识和文化素养。

一、三峡的自然景观
三峡位于我国长江中游,是长江三峡中的最长、最具代表性的
一峡,也是全球著名的自然风景区之一。

三峡的主要景观有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等,其中最著名的是瞿塘峡。

瞿塘峡是长江上
游最长的一峡,全长193公里,其壮丽的峡谷、奇特的地貌、独
特的自然生态被誉为“山水之间的天堂”。

二、三峡的历史文化
三峡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区,这里有许多著名的文化景点。


峡文化的代表性景点有大足石刻、白帝城、张飞庙等。

其中最著
名的是白帝城,白帝城位于长江北岸,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重
要军事据点。

这里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刘备讲演神仙故事、诸葛亮祈禳风雨等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游览。

三、三峡的社会发展
三峡也是我国的重要经济发展区域。

三峡大坝的建设是我国改善长江水运能力和发展清洁能源的一项重要工程。

它是一个基础设施综合项目,包括船闸、水电站、移民安置等多个方面。

三峡大坝的建设带动了三峡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

总之,通过八年级上语文课程中对三峡的介绍,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提高他们的地理和历史知识,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爱国意识。

希望广大中小学生都能有机会去亲身感受三峡的美丽和伟大!。

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2017)第三单元第9课《三峡》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2017)第三单元第9课《三峡》教案
(1)第一段:总起全文,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第二段:具体描绘三峡的自然风光,展现其壮美。
(3)第三段:介绍三峡的历史文化,抒发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4)第四段:总结全文,表达对三峡的热爱和怀念。
5.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表达技巧。
(2)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
(5)让学生了解三峡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6)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培养家国情怀。
4.审美鉴赏与创造:
(7)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8)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表达对自然景观的感受和赞美。
5.价值观念与塑造:
b.生字词学习: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的生字词包括悬、壁、凄、壑等,这些词汇在课文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理解全文有直接影响。
c.修辞手法的运用:课文《三峡》中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如“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等,这些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重点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峡》的内容、结构、修辞手法及其文学价值。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三峡美景和文章表达技巧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合作探究,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审美情趣。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9课郦道元《三峡》:壮美豪情、秀美雅趣、凄美悲凉的三重奏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9课郦道元《三峡》:壮美豪情、秀美雅趣、凄美悲凉的三重奏

郦道元《三峡》:壮美豪情、秀美雅趣、凄美悲凉的三重奏郦道元的《三峡》是一篇经典性的散文,已经有了不少关于它的赏析文章,但是很少令人满意的。

原因在于,此类文字,-味限于赞赏。

试举- -例: 先从大处着笔,本百里三峡....正面描写,巧用夸饰,极山高,再状夏日江流,以日行千里的江舟作侧面描写,对比衬托,春水大流急,令人惊心动魄。

仰视高山,俯瞰急流,体物妙笔,将巫峡山水描写得生动過真。

好上例并不是此类所谓赏析风上可以说具有普遍的代表性。

通篇文章可以说完全是废话,没有一点具体分析。

原因是作者的观念僵化,文章的观点落实在“体物”“逼真”上,与三峡》文本的精彩根本不沾边。

其实.《三峽》描绘的景观并不以逼真取胜。

首先,“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享午夜分,不见曦月”就不能算是逼真的。

到过三峡的人都知道.三峡两岸并非七百里都是同样高度的悬崖绝壁,高低起伏是山之所以为山的特点,不可能是“略无阙处”。

中午才能见到太阳、午夜才能见到月亮,也只是部分航程如此。

其次,“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也不是写实的。

一般情况下行舟是很慢的。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就写到三峡的黄牛滩: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日“黄牛滩”。

两(四库本作“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完焉。

此岩既高,加以江端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

故行者谣日:“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幕,黄牛如故。

”言水路纤深,回望如一实。

舟行三峡不但是很慢的.而且是很凶险的。

当年三峡有礁石,尤其留塘峽.那里的礁石相当可怕。

文献记载很多。

杜甫晚年的《秋兴》有云:“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白牢关。

”作者论定郦道元此文写得“逼真”,隐含着一个潜在的前提:郦氏亲临其境。

其实是糊徐的想象。

当时南北朝分治,郦道元在北朝为官.蓦然到南朝辖治下的三峡旅游,肯定要当俘虏。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9《三峡》知识点一、1、文学常识:①本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②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中心: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

3、写作特点:(1)结构严谨,布局巧妙。

采用先合后分的方法,先总写三峡总体形势,后分写三峡四季不同景色,层次分明。

(2)善于通过具体事物来描写三峡特点,着墨不多而境界全出。

(3)语言精炼准确,清新优美。

4、重点字词:1、[略无]毫无。

略,几乎。

2、[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亭午]正午,中午。

亭,正当。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

这里指太阳。

3、[嶂(zhàng)]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4、[襄(xiāng)]漫上。

5、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6、[或]有时。

[宣]传达。

7、[虽]即使。

[御]驾,乘。

[疾]快。

8、[素]白色。

[湍]:急流或急流的水。

[回]回旋。

9、[巘(yǎn)] 险峻的山峰。

10、[漱(shù)]冲刷。

11、清[荣]茂盛。

[峻]高而陡峭。

[良多]很多。

良,很。

12、[属(zhǔ)引]连续不断。

属,连续。

引,延长。

13 、[曦]阳光或日光。

14、[旦]早晨。

[肃]寂静。

15、[哀]悲哀。

[转(zhuǎn)]婉转。

16:[沾]沾湿。

三声:[三]表示概数。

5、通假字:阙;同“缺”,空缺。

6、一词多义:绝①沿溯阻绝(隔绝)②哀转久绝(消失)③绝巘多生怪柏(极)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在)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属①属引凄异(连续)②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以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认为)②能以径寸之木(用)阙①略无阙处(“阙”通“缺” 空缺)②不知天上宫阙(宫殿)或①或王命急宣(有时)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清①回清倒影清(清波)②清荣峻茂(水清)7.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飞奔的马。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三单元第9课 三峡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三单元第9课  三峡

文段内容理解:第1自然段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问题:语句展现了三峡什么特点? 提示:描写三峡山势连绵不断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翻译: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住天光日影 问题:语句描绘出了三峡山势什么特点? 提示:运用夸张修辞手法,正面描写三峡山势高陡险峻
重点语句翻译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翻译: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 都被阻隔断了
文言文节奏划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 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重点语句翻译 文言文语句翻译题型考察语句类型 1、运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语句 2、运用特殊句式的语句 3、景物、人物描写的经典名句 4、运用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语句 5、揭示或者深化、隐喻暗示文章主旨的语句 6、名人经典传世的警世名言
特殊句式 一、省略句式 1、省略主语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三峡)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省略介词 有时朝发白帝:有时(于)朝发白帝,相当于“从” 二、倒装句式 飞溯其间:状语后置,语序应为:其间飞溯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言文》复习资料考点梳理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言文》复习资料考点梳理

第9课《三峡》1.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一词多义: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沿溯阻绝(动词,断绝)哀转久绝(动词,消失)绝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3.重点字词:(1)略无阙处:完全没有(2)夏水襄陵:冲上、漫上(3)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4)素湍绿潭:急流(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茂盛甚、很(6)林寒涧肃:肃杀、凄寒(7)属引凄异:连接延长(7)空谷传响:回声4.翻译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2.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五.用原文回答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使我们想到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7.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清荣峻茂8.《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然后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9课《三峡》课文解析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9课《三峡》课文解析

《三峡》课文解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三峡的七百里当中,两岸山峰相连,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

)[自:这里有“于”“在”的意思。

略:无,毫无。

阙(quē):通“缺”,豁口。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重重的悬崖、叠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嶂(zhànɡ):像屏障似的高山。

自:如果。

亭午:正午,夜分:夜半。

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①作者写山,抓住了山的什么特点?)【段析】第一段为第一部分:总写三峡山的特点。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交代三峡之长,说明两岸山的特点在于“连”。

“隐天蔽日”“不见曦月”,说明山高、山密,只能正午见日,夜半见月。

“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衬托山高峡窄,水流急。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断隔绝了。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有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快马驾着清风也没有这么快呀。

)[襄:冲上。

陵:山陵。

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或:有时。

急宣:急速传达。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御:驾。

]【段析】第二段以下为第二部分:写三峡水的特点。

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交通阻断,淹没山陵。

真可谓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之势。

这里属于侧面描写,烘托三峡夏水水流之快。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春冬的季节,则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奇特的柏树,悬泉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湍(tuān):急流的水。

绝:极。

(yǎn):山峰。

飞漱:飞流冲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三峡》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三峡》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三峡》是部编版⼋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材,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是新课标推荐的古诗⽂背诵篇⽬。

全⽂仅150余字,然⽽作者却以凝练⽣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

在这极短的篇幅之内,⽤⾳乐美感的语⾔,浓缩了万千⽓象,展现了壮丽风光。

下⾯是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九课《三峡》教案 教学⽬标: 1、培养学⽣阅读浅显⽂⾔⽂的能⼒,并熟读成诵。

2、学习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法。

3、欣赏三峡的壮丽风光,培养学⽣热爱祖国⼤好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导⼊ 1、钱币被称为“国家的名⽚”,钱币上的风景往往都是⼀个国家最值得去的地⽅,你们有没有留意过⼈民币背⾯的风景? 有谁知道⼗元⼈民币背⾯选的是哪个地⽅? ——的瞿塘峡。

瞿塘峡,两岸如削,岩壁⾼耸,⼤江在悬崖绝壁中汹涌奔流,郭沫若过此发出了“若⾔风景异,三峡此为魁”的赞叹。

你们知道,“三峡”指哪三峡吗? 2、欣赏三峡风光,带着问题:“峡”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长江在这⼀段要称为“峡”呢? 明:⼤家看这个“峡”字是“⼭”和“夹”相合⽽成。

看这⼏幅由⾼空拍摄的三峡照⽚,两⼭相夹,⼀⽔流过,形象地给我们说明了“峡”的含义。

(⼆⼭夹⼀⽔称之为“峡”) 3、三峡⼭⾼峡窄,⽔深流急,真可谓“万⼭磅礴⼀⽔通,惊涛轰鸣⽓势雄”。

我们虽然不能亲⾃到三峡⼀游,但读郦道元的《三峡》⼀⽂,定能领略三峡壮丽的⾃然风光,发出“江⼭如此多娇”由衷赞叹! ⼆、简介作者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经注》,名为注释《⽔经》,实则以《⽔经》为纲,⼴泛补充发展,⾃成巨著。

三、朗读课⽂,疏通⽂章⼤意 1、⽣⾃由朗读课⽂,结合书下注释注意字词的读⾳和句⼦的停顿。

2、四⽣朗读课⽂,师强调⽣字词的读⾳,齐读每⼀层。

3、⾃由读、互读,注意字⾳和句⼦的停顿。

4、齐读课⽂。

5、结合书下注释和字典,合作疏通⽂章⼤意。

(⽬标:通过讨论,⼤致读懂⽂意。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三峡》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三峡》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三峡》知识点三峡XXX人物介绍】XXX(约470-527)字善长。

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

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

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

全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XXX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XXX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XXX,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XXX三声泪沾裳!”翻译】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在炎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克不及通航。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XXX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高处的XXX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阅读婉转,很久很久才消逝。

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XXX三声泪沾裳!”重点注释】1、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2、夏水襄陵襄:上3、乘奔御风奔:这里指快跑的马4、素湍绿潭湍:急流5、不见XXX:阳光,这里指太阳6、霜旦下霜的早晨7、飞漱其间飞漱:冲刷8、属引凄异属:连接;引:延长9、或XXX或:有时10、虽乘奔御风虽:即使11、良多趣味真,真实12、绝巘多生怪柏绝巘:极高的山岳13、略无阙处略:无、毫无;阙:通“缺”,断开、缺口14、自非亭半夜分亭午:正午;夜分:半夜15、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言文知识点整理第9课《三峡》【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字词】[字音]阙处(quē)襄陵(xiāng)绝巘(yǎn)属引(zhǔ)沿溯(sù)飞漱(shù)御风(yù)猿鸣(yuán)曦月(xī)素湍(tuān)长啸(xiào)郦道元(lì)林寒涧(jiàn)肃重岩叠嶂(zhàng)[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2)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1)自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2)绝沿溯阻绝动词,断绝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衷转久绝动词,消失[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特殊句式]省略句:(1)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2)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重点问题】(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9课《三峡》文化积累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9课《三峡》文化积累

《三峡》文化积累1.作者作品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

平东将军郦范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地理学家。

郦道元出生在河北省涿县一个官宦世家,少年时代就博览奇书,喜爱游览,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

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

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虽然记载了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但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

郦道元于是给《水经》作注,写成名垂青史的著作《水经注》。

《水经注》共四十卷,三十多万字,是当时一部空前的地理学巨著。

它名义上是注释《水经》,实际上是在《水经》基础上的再创作。

全书记述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比原著增加了近千条,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内容比《水经》原著要丰富得多(《水经》记录河流137条,而《水经注》则记录河流1252条。

《水经》只有1.5万字,而《水经注》竟达30万字)。

此书开创了我国古代“写实地理学”的历史,是我国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水经注》也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2.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

散文的定义: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我们考试中所使用的散文概念是狭义的散文,即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散文的分类: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9课《三峡》知识梳理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9课《三峡》知识梳理

三峡【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至于夏水襄(xiāng)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

”【字音】绝巘(yǎn)属(zhǔ)【注释】略无:毫无,完全没有。

阙:通“缺”,缺口,空隙。

自非:如果不是。

襄陵:水漫上山陵。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宣:宣布,传达。

不以疾:没有那么快。

素湍:白色的急流。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绝:极。

巘:高峰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

飞漱:飞速向下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属引:连续不断。

属(zhǔ):连接。

引:延长。

绝:消失,停止。

转:通“啭”鸣叫。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中,两岸都是连绵的山,丝毫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

有时候帝王有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早晨(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可到江陵,这中间相隔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那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很是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寒凉肃杀,经常有爬上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有三峡,最属巫峡长,猿猴叫三声,泪水湿衣裳。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9课《三峡》知识点汇总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9课《三峡》知识点汇总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9课《三峡》知识点汇总一、作者简介郦道元(469或472-527),字善长,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一生好学,博览群书,著述严谨,以《水经注》最著名。

二、故事背景《水经注》因注释《水经》而得名,它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三、理解词义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注释连山:连绵的高山。

略无:毫无。

阙:通缺,空缺。

嶂:屏障似的高峻山峰。

夜分:半夜。

自:如果。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译文: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注释襄:上。

沿:顺流而下。

或:有时。

宣:宣布,传达。

虽:即使。

奔:飞奔的马。

疾:快。

译文: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注释素湍:白色的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

悬泉:瀑布。

飞漱:急流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良:实在,的确。

译文: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两岸上的山色,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趣味。

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语文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9课《三峡》教案

语文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9课《三峡》教案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成语和句式进行了详细讲解,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并运用。但从学生的反应来看,对于一些古文句式的理解仍然存在困难。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通过更多生动的实例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文句式。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各抒己见。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较为被动,发言不够积极。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更多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课文中描绘自然景观的方法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美景的赞叹,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情感。
-课文提到的白帝城、刘备托孤等历史文化,教师可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三峡》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壮丽的自然景观?”(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三峡的奥秘。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b.运用比较、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三峡》预习指导(课本原文+考点详解)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三峡》预习指导(课本原文+考点详解)

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预习指导一、课本原文三峡①郦道元自②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③。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④亭午⑤夜分⑥,不见曦月⑦。

至于夏水襄陵⑧,沿溯阻绝⑨。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⑩,暮到江陵⑪,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⑫御风,不以疾⑬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⑭绿潭,回清⑮倒影,绝巘⑯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①其间,清荣峻茂②,良③多趣味。

每至晴初④霜旦⑤,林寒涧肃⑥,常有高猿长啸,属引⑦凄异⑧,空谷传响⑨,哀转⑩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⑪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①节选自《水经注校证》卷三十四(中华书局2007 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三峡,瞿(qú)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郦道元(约 470—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由于当时南北分裂,此书记北方河流,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与作者实地考察的成果;涉及南方江河,则博采他人记述,精心选择,细致加工,融汇成文。

②〔自〕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

③〔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完全没有。

阙,同“缺”,空隙、缺口。

④〔自非〕如果不是。

⑤〔亭午〕正午。

⑥〔夜分〕半夜。

⑦〔曦(xī)月〕日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⑧〔襄(xiāng)陵〕水漫上山陵。

襄,冲上、漫上。

陵,山陵。

⑨〔沿溯(sù)阻绝〕意思是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⑩〔白帝〕古城名,故址在今重庆奉节东瞿塘峡口。

⑪〔江陵〕古城名,在今湖北荆州。

⑫〔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⑬〔不以疾〕没有这么快。

⑭〔素湍(tuān)〕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9课《三峡》文本解读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9课《三峡》文本解读

《三峡》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郦道元(约472—527),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出生在范阳郡一个官宦世家,世袭永宁侯。

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

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

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注》,虽然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缺乏准确记载,但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

郦道元于是亲自给《水经》作注,写下了其中著名的《水经注》,其中记录了上百条大小河流,包括三峡。

2.文题诠释本文题目《三峡》直接点明了作者写作的对象:三峡。

三峡,即长江三峡又名峡江或大三峡,地处中国的腹地,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千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三峡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奇绝,两岸陡峭连绵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

江面最狭处有100米左右;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

三峡旅游区优美景区众多,其中最著名的丰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宏伟的三峡工程,大宁河小三峡等。

3.主旨《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三峡山高岭连的地貌和不同季节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奇丽、无限壮观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内容解读《三峡》是《水经》中的“(江水)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的一条注。

作者抓住了三峡景物的特点,描写三峡的形势和景色,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

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

写山,突出山的连绵不断、奇险高峻、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水势凶猛,船行速度飞快。

“春冬之时”,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

第10课《三峡》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0课《三峡》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三峡》考点清单一、课文基础知识原文参考译文段层精解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第一部分(第1段):总体描绘三峡的形势,是概貌性描写,写出了三峡峡长山高的雄伟气象,为下文具体描绘景物提供了大背景。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y 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有时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激起白第二部分(第2~4段):抓住季节特点具体描绘,分别写出三峡夏天、春冬之时和秋天各个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象。

第2段描写了三峡夏季的水流之急。

第3段描写了三二、考点清单1.通假字两岸连山,略无阙.处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1)自.三峡七百里中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自己;由(2)或.王命急宣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或者(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好(4)属.引凄异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属于3.词类活用(1)动词用作名词虽乘奔.御风原意为:奔跑,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2)形容词用作名词回清.倒影原意为:纯净,透明,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3)名词用作动词每至晴初霜.旦原意为:白色冰晶,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4.一词多义(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十二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能自.反也(《虽有嘉肴》) _____________________(2)绝沿溯阻绝.____________________ 绝.多生怪柏____________________ 哀转久绝.____________________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____________________(3)素则素.湍绿潭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调素.琴(《陋室铭》)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缟素.(《唐雎不辱使命》)____________________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____________________ (4)属属.引凄异__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____________________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____________________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周亚夫军细柳》) 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____________________ 5.其他重点实词阙处略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略无..曦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见曦月..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至于夏水襄陵..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沿溯阻绝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或.王命急宣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则素湍绿潭素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回清倒影回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绝..多生怪柏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飞漱其间飞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清荣.峻茂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良.多趣味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晴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每至晴初霜旦....霜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林寒涧肃.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属引凄异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凄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空谷传响.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久绝哀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哀转..6.虚词意义及用法(1)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虽.乘奔御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以.疾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4)春冬之.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则.素湍绿潭______________________(6)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7.特殊句式辨析(1)两岸连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9课《三峡》知识点整理《三峡》重点知识点一、原文注释和翻译原文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注释;①自:在②略无:完全没有.略,完全,全部③阙:同”缺”,中断翻译: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原文2:重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注释;①嶂,直立像屏障一样的山峰②隐,蔽:遮盖③自:如果④亭午,正午。

⑤夜分,半夜⑥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翻译: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原文:3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

注释;①至于:到了②襄陵:上,漫上;丘陵③沿:顺流而下;④溯:逆流而上⑤绝:断翻译: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只都阻隔断了.原文 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注释;①或:有②其:这,从白帝城到江陵的距离③虽:即使④乘奔御风: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

奔,奔驰的快马。

⑤不以:不如;以,认为,如⑥疾:快翻译: (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原文 5: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

注释;①之时:的时节;时,季节,时节②素湍:白色的急流③回清:回旋着清波翻译: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影子。

1 / 5原文 6: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注释;①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绝,极;巘,山峰②飞。

飞泻③漱(shù)冲荡④其,它们,指怪柏⑤清荣峻茂:水清,树茂,山高,草盛⑥良:实在,的确翻译: 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

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原文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注释;①晴初霜旦: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

②肃:寂静③属:连续不断;引:延长④响:回声⑤转:同”啭”,声音曲折⑥绝:消失翻译: 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

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

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原文8: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①故:所以②渔者:打渔的人③三声:几声.三,不表示确数翻译: 所以打渔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当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我的眼泪就沾湿了衣裳)二、常识作者简介:1.郦道元,字善长。

范阳涿鹿人,南北朝北魏时的地理学家,散文作家。

他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是《水经注》四十卷。

《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

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关于课文2.本文节选自《水经注·江水》。

《水经注》是注解《水经》的,但本身又是一部内容丰富、独具风格的著作。

它不但补充了我国水道情况,也记载了江河沿岸的地理古迹、景物、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等。

是研究我国地理的重要资料,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著作。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三、阅读理解1.概括每段段意。

第 1 段、总写三峡两岸山势的雄伟。

第 2 段、写三峡夏天江水之大,水流之急。

第3 段、写三峡春冬的奇丽景色。

第4 段、写三峡秋季的凄清景色。

2.三峡总特点:雄奇险拔,山高峡长,清幽秀丽,3.全文的写作顺序明确:全文从山、水两方面来写。

总写山,分写水,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景色。

各自特点为:山:连绵高峻、雄奇险拔——高峻美水:夏水:浩大湍急、迅猛凶险——奔放美春冬之景:清荣峻茂、清幽秀丽——清幽美秋景:林寒涧肃、凄清寂静——凄婉美4.本文先山后水的原因: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

山峡的水又是最具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

这里字字扣山、句句写峰,只字未提水,但明处写山,暗中却涵盖了水。

既写了山势的险峻,又写了江面的狭窄,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作铺垫。

5.文章写水为什么不按四时顺序来写?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是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

下面不按秋、冬、春的顺序来写,而是先春冬合写,后单写秋天,也是按水势的涨落安排。

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顺势而下,合情合理。

6.结尾引用民歌的作用:照应前文,突出了三峡秋天清幽寂静、山高峡长的特点;侧面渲染三峡秋天凄清哀伤的气氛,突出凄婉美;同时侧面表现了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7.长江三峡工程举世瞩目,请结合你对它的了解,说说这一工程竣工后,《三峡》中哪些内容将会改变?(举出两条即可)(1)不会再有“沿溯阻绝”的情况。

(2)水流趋缓,“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也不会再有。

8.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从文中也可找出两条理由。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1):水流急。

原句: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理由(2):落差大。

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9.昔日美丽的三峡,如今更加闻名,并吸引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

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各位游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

七百里三峡雄奇险峻,江流汹涌。

秋景凄寒,猿鸣哀转。

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三峡欢迎您!10.请写出你所积累的写长江的诗句。

(1)山随平里尽,江入大荒流。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6)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7)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四、语言品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答:通过侧面描写,渲染山峰的高峻、江面的狭窄。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答:运用比较的手法,突出地表现了夏日江水的迅疾。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答:这两句的意思是: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林木山石)的影子。

两句动静结合,以“回清”写“素湍”的动态,以“倒影”写“绿潭”的静态,极言江水这清澈;色彩鲜明,“素湍”见浪花之雪白;“绿潭”显潭水之清澈。

4.这样美的三峡,作者共用一百五十余字就描绘得如此出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令人称奇。

请你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

(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示例 1:三峡的水美,你看夏水素湍急,有时早上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呢。

示例 2:作者描写景物美,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

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

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

示例 3:课文的描写手法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

同时又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五、总结建构1.主题:本文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壮丽的风光。

2.写作特色:(1)布局:独具匠心。

(详见“课文分析”5)(2)全文描写注意动静结合,节奏有张有弛。

文中写山为静,写夏水为动,写春冬景色静中有动,从文中局部来看,也是动静结合。

(3)语言简练、生动,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六、理解性默写: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文中从正面写山高峻、挺拔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5.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全文描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6.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7.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的句子是“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8.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附:文言现象总结一、通假字1、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2、哀转久绝(“转”通“啭”,声音曲折)二、一词多义1、绝:①沿溯阻绝(断)②哀转久绝(消失)③绝巘多生怪柏(极,极高)2、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3、清:①回清倒影(清波)②清荣峻茂(水清澈)4、其:①其间千二百里(这,指白帝城到江陵的距离)②飞漱其间(它们,代古柏)三、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或:有;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2.虽乘奔御风(虽:古义:即使,表假设;今义:虽然,表转折)四、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2、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响:动词作名词,回声)3、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4、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5、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