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六年级数学比和比例应用题练习1
(完整)六年级数学比和比的应用题
一、比的意义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例如 15 :10 = 15÷10= 23(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3、比可以表示两个相同量的关系,即倍数关系。
也可以表示两个不同量的比,得到一个新量。
例:路程÷速度=时间。
4、 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二、比的基本性质1、根据比、除法、分数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时(0除外),分数值不变。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三、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1、 求比值 (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比值。
比值是一个数) 方法:整数比或者小数比求比值,可以把它写成分数形式(后项前项),再把它约分,约成最简分数或整数。
这个结果就是比值。
练习:14:35 120:30 0.25:2 1.8:2.4 方法:分数比,可以把它看成分数除法来做,求得的结果就是比值。
58 ∶56 14:7152、 化简比 (最后结果是一个比,且是前项和后项只有公因数1,而不是一个数)方法:可以采用求比值的方法,先求比值,再把比值转化为最简整数比。
(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这样的比就是最简整数比。
)练习: 14:35 120:30 0.25:2 1.8:2.4 58 ∶56练习一1、两个数( )又叫做两个数的( )。
2、 如果A ∶B=C ,那么A 是比的( ),B 是比的( ),C 是比的( )。
3、4÷5=( )∶( )=()()4、从A 地到B 地共180千米,客车要行2小时,货车要行3小时。
客车所行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是( ),比值是( );客车所用的时间与货车所用的时间比是( ),比值是( );货车与客车的速度比是( ),比值是( );客车与货车所行的路程比是( ),比值是( )。
6年级比例应用题
6年级比例应用题一、简单比例关系应用题(1 10题)1. 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解析:首先根据速度 = 路程÷时间,求出汽车的速度。
汽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速度为公式千米/小时。
然后根据路程 = 速度×时间,5小时行驶的路程为公式千米。
设5小时行驶公式千米,根据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可得公式,解得公式。
2. 配制一种农药,药粉和水的比是1:500,现有水6000千克,配制这种农药需要药粉多少千克?解析:药粉和水的比是公式,即水是药粉的500倍。
现有水6000千克,那么药粉的重量为公式千克。
设需要药粉公式千克,根据比例关系公式,解得公式。
3. 学校图书馆科技书与故事书的比是3:5,科技书有180本,故事书有多少本?解析:因为科技书与故事书的比是公式,设故事书有公式本,则公式,交叉相乘得公式,公式本。
思路是根据两种书数量的比例关系列方程求解。
4. 一块长方形菜地长和宽的比是5:3,长是40米,宽是多少米?解析:设宽是公式米,因为长和宽的比是公式,所以公式,交叉相乘得公式,公式米。
利用长和宽的比例关系来建立方程求解宽的长度。
5. 某工厂男职工与女职工的人数比是4:3,男职工有320人,女职工有多少人?解析:设女职工有公式人,根据男职工与女职工人数比是公式,可得公式,交叉相乘得公式,公式人。
依据给定的人数比例关系列方程求解女职工人数。
6. 一种混凝土是由水泥、沙子和石子按2:3:5配制而成的。
现在要配制150吨这种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吨?解析:水泥、沙子和石子的比例为公式,总份数为公式份。
水泥占公式,沙子占公式,石子占公式。
水泥的重量为公式吨,沙子的重量为公式吨,石子的重量为公式吨。
先求出各成分占总量的比例,再根据总量求出各成分的量。
7. 小明和小红的零花钱之比是7:5,如果小明有56元零花钱,小红有多少元零花钱?解析:设小红有公式元零花钱,因为小明和小红零花钱之比是公式,所以公式,交叉相乘得公式,公式元。
比的应用基础练习练习题复习(9份).doc
习题精品 文 档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练习题(一)一、填空1、甲数是16,乙数是20。
乙与甲的比是( ),甲与乙的比是( )。
2、甲是乙的53,甲与乙的比是( ),乙与甲的比是( )。
3、甲比乙多31,甲与乙的比是( ),乙与甲的比是( )。
4、乙比甲少81,甲与乙的比是( ),乙与甲的比是( )。
二、应用题:1、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2:2。
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各是多少度?按角分是什么三角形?按边分是什么三角形?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0厘米,它长与宽的比是3:2。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3、果园里梨树与桃树的比是2:3,梨树与苹果树的比是5:9。
已知这三种树共有129棵。
桃树、苹果树、梨树各有多少棵?4、果园里梨树与桃树的比是3:5,已知梨树比桃树少204棵。
梨树与桃树各有多少棵?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练习题(二)一、填空1、甲与乙的比是2:3,甲是乙的( ),乙是甲的( )。
2、甲与乙的比是2:3,甲比乙少( ),乙比甲多( )。
3、一杯水,盐占盐水的101,盐和水的比是( )。
4、45分:35小时的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5、某班男女人数比是8:5,若男生有40人,女生就有( )人。
二、应用题:1、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60分米,长、宽、高的比是3:1:1。
这个纸盒的体积是多少?2、六年级三个班共有95人。
六(1)班有33人,六(2)班和六(3)班人数的比是16:15。
六(2)班和六(3)班各有多少人?3、六年级三个班共有86人,一班与二班人数的比是5:4,二班与三班人数的比是3:4。
三个班各有多少人?4、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146,甲与乙的比是2:5,乙与丙的比是4:9。
求甲、乙、丙各是多少?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练习题(三)一、填空题:1、六(1)班有男生20人,女生30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男生与总人数的比是()。
2、一辆汽车6小时行了360千米,这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比值是(),比值表示(),这辆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的比是(),比值是(),比值表示()。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应用题特训~比和比例(专项训练)【含答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应用题特训:比和比例(专项训练)1.在比例尺是1∶500的一幅地图上,量得一块长方形菜地的周长是28厘米,已知这块菜地的长和(1)第一天和第二天行驶的路程分别与时间的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如能组成比例,请写出来.(2)两天行驶路程的比和两天行驶时间的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如能,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9.按要求完成问题.比例尺1:20000(1)如果要从小区修一条通向学校和医院之间的公路的小路,怎样修才能使小路最短?请在途中用线段画出来.(2)医院大约在学校的()方向,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约是()米.10.甲、乙、丙三人进行200米的赛跑,甲跑到终点时,乙还剩20米未跑完,丙还剩25米未跑完.问,当乙跑到终点时,丙还剩多少米未跑完?11.在1:1800000的地图上一段6cm长的公路,在另外一幅地图上同样的这条公路长8cm,求另外这幅地图的比例尺.12.张老师到京东文具店买28支同样的钢笔,要付448元.照这样计算,如果陈老师想再多买同样的钢笔30支,他一共带了900元,够吗?13.在比例尺是1∶25000000的地图上标出甲、乙两地.已知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4500千米,图上两地相距多少厘米?14.把左边的长方形按比放大后得到右边的长方形,请写出比例,并求出x的值。
(单位:cm)15.淘气和笑笑收集的邮票张数的比是3∶5,淘气收集了36张邮票,笑笑收集了多少张邮票?【用比例解】16.学校图书馆科技书本数与故事书本数的比是3∶2,故事书有180本,科技书有多少本?(用比例方法解)17.在标有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9厘米.一参考答案:9.(1);(2)18【详解】圆内正方形图上对角线表示6cm,则实际长度为6m,实际面积为18m2.19.2.5小时【详解】略20.12天【详解】解:设x天可以完成任务.10x=8×15解得x=12答:12天可以修完.。
六年级数学比应用题
六年级数学比应用题一、简单的比的计算应用题(1 - 5题)1. 已知甲、乙两数的比是3:5,甲数是12,求乙数。
- 解析:- 因为甲、乙两数的比是3:5,设乙数为x,则(甲)/(乙)=(3)/(5)。
- 已知甲数是12,即(12)/(x)=(3)/(5)。
- 根据比例的性质,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可得3x = 12×5。
- 解得x=(12×5)/(3)=20。
2. 某班男、女生人数比是4:3,男生有24人,女生有多少人?- 解析:- 设女生有x人,因为男、女生人数比是4:3,所以(24)/(x)=(4)/(3)。
- 由比例性质可得4x = 24×3。
- 解得x=(24×3)/(4)=18人。
3. 一种药水是把药粉和水按照1:100的比配成的。
要配制这种药水4040克,需要药粉多少克?- 解析:- 药粉和水的比是1:100,那么药水就是1 + 100=101份。
- 这种药水共4040克,那么一份就是4040÷101 = 40克。
- 药粉占1份,所以需要药粉40克。
4. 学校图书馆里科技书和故事书的比是3:4,科技书有180本,故事书有多少本?- 解析:- 设故事书有x本,因为科技书和故事书的比是3:4,所以(180)/(x)=(3)/(4)。
- 根据比例性质3x=180×4。
- 解得x=(180×4)/(3)=240本。
5. 甲、乙两个数的比是5:6,它们的和是66,求甲、乙两数。
- 解析:- 甲、乙两个数的比是5:6,设甲数是5x,乙数是6x。
- 它们的和是66,则5x + 6x=66。
- 即11x = 66,解得x = 6。
- 所以甲数5x = 5×6 = 30,乙数6x=6×6 = 36。
二、比在几何中的应用题(6 - 10题)6. 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比是5:3,长是25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解析:- 设宽是x厘米,因为长和宽的比是5:3,所以(25)/(x)=(5)/(3)。
比例的应用题六年级
比例的应用题六年级一、按比例分配问题。
1. 学校把栽7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6人,二班有44人,三班有50人。
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解析:首先求出三个班的总人数:46 + 44+50=140(人)。
然后计算各班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一班:(46)/(140),二班:(44)/(140),三班:(50)/(140)。
最后用树的总数乘以各班所占比例得到各班应栽树的棵数。
- 一班应栽树:70×(46)/(140) = 23(棵);- 二班应栽树:70×(44)/(140)=22(棵);- 三班应栽树:70×(50)/(140)=25(棵)。
2. 一种混凝土是由水泥、沙子和石子按2:3:5的比例混合而成的。
如果要配制20吨这种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吨?- 解析:首先求出总份数:2 + 3+5 = 10份。
然后计算每份的重量:20÷10 = 2吨。
最后根据各自的份数求出水泥、沙子和石子的重量。
- 水泥:2×2 = 4吨;- 沙子:2×3 = 6吨;- 石子:2×5 = 10吨。
3. 某工厂有三个车间,第一车间、第二车间、第三车间的人数比是8:12:21,第一车间比第二车间少80人,三个车间共有多少人?- 解析:设第一车间有8x人,第二车间有12x人。
根据第一车间比第二车间少80人,可列方程12x-8x = 80,解得x = 20。
则三个车间总人数为(8 +12+21)×20=41×20 = 820人。
二、比例尺问题。
4. 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的距离是5厘米。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A地开往B地,需要多少小时?- 解析:根据比例尺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所以A、B两地的实际距离为5÷(1)/(6000000)=5×6000000 = 30000000厘米=300千米。
六年级关于比例的应用题
六年级关于比例的应用题一、比例应用题。
1. 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行驶300千米需要几小时?- 解析:首先根据速度 = 路程÷时间,求出汽车的速度。
已知汽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那么速度为180÷3 = 60(千米/小时)。
设行驶300千米需要x小时,因为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所以可列出比例式180:3 = 300:x,即180x=300×3,180x = 900,解得x = 5小时。
2. 用同样的方砖铺地,铺20平方米要320块,如果铺42平方米,要用多少块方砖?- 解析:因为每块方砖的面积是一定的,所以方砖的块数和铺地的面积成正比例。
设铺42平方米要用x块方砖。
可列出比例式20:320 = 42:x,20x=320×42,20x = 13440,解得x = 672块。
3. 配制一种农药,药粉和水的比是1:500。
- 现有水6000千克,配制这种农药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解析:药粉和水的比是1:500,设需要药粉x千克,可列出比例式1:500=x:6000,500x = 6000,解得x = 12千克。
- 现有药粉3.6千克,配制这种农药需要水多少千克?- 解析:设需要水y千克,根据比例1:500 = 3.6:y,y=3.6×500 = 1800千克。
4. 学校操场长120米,宽80米,画在比例尺为1:4000的图纸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 解析:因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所以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比例尺。
操场长120米=12000厘米,宽80米=8000厘米。
长应画12000×(1)/(4000)=3厘米,宽应画8000×(1)/(4000) = 2厘米。
5. 一个机器零件长5毫米,画在图纸上是4厘米,求这幅图纸的比例尺。
- 解析:首先统一单位,4厘米= 40毫米。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40:5 = 8:1。
六年级数学比和比例试题
六年级数学比和比例试题1.(1分)(2012•富源县)“一只青蛙四条腿,两只眼睛,一张嘴;两只青蛙八条腿,四只眼睛,两张嘴,三只青蛙…那么青蛙的只数与腿的条数成正比例关系”.(判断对错)【答案】正确【解析】判断两种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否是①相关联;②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变化方向相同或相反;③对应的比值或乘积一定;如果这两种量相关联的量都是变量,且对应的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两种量相关联的量都是变量,且对应的乘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如果是其它的量一定或乘积、比值不一定,就不成比例.解:因为青蛙的腿的条数:只数=4:1=8:2=4(一定),是青蛙的腿的条数与只数对应的比值一定,所以青蛙的只数与腿的条数成正比例关系;故判断为:正确.点评:此题属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辨识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否都是变量,且对应的比值一定,或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出判断.2.在下面各比中,能与:组成比例的是()。
A.4:3B.3:4C.:3D.:【答案】A【解析】像这种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题目,可以用求比值的方法,先把:化简,然后再看看四个选项中哪个比值和它相等。
也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分别假设四个选项都可以和它组成比例,看看内项积是不是等于外项积。
通过计算可知,正确答案为A。
3.下图中,A城到C城的实际距离是180千米,量一量,算一算,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根据这个比例尺你能算出A城到B城的实际距离吗?【答案】1:9000000,270千米【解析】先测量A城到C城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根据比例尺的定义,图上距离:图上距离=2厘米:180千米=1:9000000,再测量AB两城之间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3×9000000=27000000(厘米),换算之后得到270千米。
4.聪聪在同一时刻测量了直立在太阳下的四根竹竿的影长,结果如下:(1)竹竿的高度与影长之间成()关系。
六年级 比与比例练习(8套)
比和比例(一)一、 精学精用1、 填空(1)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 );( )叫做比值。
(2)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 ),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 )。
(3) 比的前项和比的后项同时( ),( )不变,这就是比的基本性质。
(4) 把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通常叫做( )。
(5) 填写下面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表:(6) 甲正方体的棱长是5分米,乙正方体的棱长是甲正方体的4倍:① 甲乙两个正方体的棱长的比是( ); ② 甲乙两个正方体底面周长的比是( ); ③ 甲乙两个正方体的底面积的比是( ); ④ 甲乙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比是( ); ⑤ 甲乙两个正方体的体积的比是( )。
2、求下列各比的比值105:35 2.4:8 70:0.5 12:48 105:51:二、 活学活用1、 求比的未知项X:18.4=141 1255:x=0.26 x:531212= 158542=X :2、 化简下列各比 8:0.5 69232.5:23.1:18.6 51:173、 求下列各比的比值3:45 18:4 0.25:12 6:61 3192:4、 配制一种糖水,在150克的水中,放了25克的糖。
(1)写出糖和水的质量的比,并化简。
(2)写出糖和糖水的质量的比,并化简。
(3)写出水喝糖水的质量的比,并化简。
比和比例(二)3、精学精练(3)填空 (1)()211530÷==( )÷( )=()35(2) 一辆汽车3小时行了195千米,汽车所行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的比是( )。
(3) 某班有男生18人,女生22人,男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4) 甲数是乙数的1.5倍,甲数和乙数的比是( )。
(5)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比是2:3,它的两个锐角分别是( )度和( )度。
(6) 男生占全班人数的60%,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7) 大圆与小圆的半径的比是2:1,小圆与大圆的面积的比是( )。
六年级比和比的应用练习题1
比和比的应用练习题一、填空题:1、六(1)班有男生20人,女生30人,男生及女生人数的比是(),男生及总人数的比是()。
2、一辆汽车6小时行了360千米,这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比值是(),比值表示(),这辆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的比是(),比值是(),比值表示()。
3、3:8=()÷24=24÷()=()%4、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60。
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3∶2∶1。
甲、乙、丙三个数分别是()、()、()。
5、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2∶1,这两个锐角分别是()度,()度。
6、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0.35,甲乙两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7、两个连续的偶数的和是74,这两个偶数的最简比是()。
4,甲数及乙数的比是()。
8、甲数是乙数的55,看了的及没看的比是()。
9、一本书,看了1710、五角人民币及贰角人民币的张数比为12∶35,那么伍角及贰角的总钱数比为()。
11、甲、乙、丙三个人的速度的比为:甲∶乙=4∶5,乙∶丙=6∶7。
从A地到B地,甲走了20分钟,丙要走()分钟。
12、大、小两瓶油共重2.7千克,大瓶的油用去0.2千克后,剩下的油及小瓶内油的重量比是3∶2。
求大、小瓶里分别装油()千克,()千克。
二、求比值(12分)24∶32 56∶1.4 0.15∶2.5 15∶25 0.8 ∶41三、化简比(12分)128∶34 0.54∶2.7 0.4米∶60厘米83∶65 1.42∶7125 四、判断(10分)1、50米:5米=10米……………………………………………… ( )2、4:3的后项加上6,要想比值不变,前项也要加上6。
………… ( )3、六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24人,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24∶25( )4、如果甲数及乙数的比是1∶2 ,那么乙数∶甲数=5∶2………… ( )5、一杯盐水,盐占盐水的91 ,盐和水的比是1∶9……………… ( )6、比的后项不能是0………………………………………………… ( )五、解决问题 (35分)1、沙、石共36吨,沙及石的比是1∶8,沙、石各是多少吨?2、一个长方形周长是88cm,长及宽的比是4∶7。
(完整版)六年级奥数题:比和比例一
比例问题一、 填空题1.4:( )=2016=( )÷10=( )% 2.在3:5里,如果前项加上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 .3.12:1的图纸上,精密零件的长度为6厘米,它的实际长度是 毫米.4.某生产队有一块正方形菜地,边长120米,在总面积中种植西红柿、南瓜、茄子面积的比是25:1:21,三种蔬菜各种了 亩.5.买甲、乙两种铅笔共210支,甲种铅笔每支价值3分,乙种铅笔每支价值4分,两种铅笔用去的钱相同,甲种铅笔买了 支.6.车库中停放若干辆双轮摩托车和四轮小卧车,车的辆数与车的轮子数的比是2:5.问:摩托车的辆数与小卧车的辆数的比是 .7.自然数A 、B 满足182111=-B A ,且A :B =7:13.那么,A +B = . 8.光明小学有三个年级,一年级学生占全校学生人数的25%,二年级与三年级学生人数的比是3:4,已知一年级比三年级学生少40人,一年级有学生 人.9.水泥、石子、黄砂各有5吨,用水泥、石子、黄砂按5:3:2拌制某种混凝土,若用完石子,水泥缺 吨.黄砂多 吨.10.甲、乙两人步行的速度比是13:11.如果甲、乙分别由A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0.5小时后相遇,如果它们同向而行,那么甲追上乙需要 小时.11.已知甲、乙两数的比为5:3,并且它们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和是1040,那么甲数是多少,乙数是多少.12.有一块铜锌合金,其中铜与锌的比是2:3.现在加入锌6克,共得新合金36克,求在新合金内铜与锌的比.13.一段路程分成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长之比依次是1:2:3.某人走各段路所用时间之比依次是4:5:6.已知他上坡时速度为每小时3千米.路程全长50千米.问:此人走完全程用了多少时间?14.一个圆柱体的容器中,放有一个长方形铁块.现在打开一个水龙头往容器中注水,3分钟时,水恰好没过长方体的顶面,又过了18分钟,水灌满容器.已知容器的高度是50厘米.长方体的高度是20厘米,那么长方体底面积:容器底面面积等于多少?练习题1 有一个长方体,长与宽的比是2:1,宽与高的比是3:2,已知这个长方体的全部棱长之和是220cm。
小学数学 比例应用题(一).教师版
工,若干天后,甲完成的工作量是乙未完成的工作量的二分之一,乙完成的工作量是丙未完成
的工作量的三分之一,丙完成的工作量等于甲未完成的工作量,则甲、乙、丙队的工作效率的
比是多少?
【考点】比例应用题
【难度】4 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2007 年,华杯赛,总决赛
【解析】根据题意,如果把 A 工程的工作量看作1,则 B 工程的工作量就是 2 , C 工程的工作量就是 3 .
【例 9】 一项公路的修建工程被平均分成两份承包给甲、乙个工程队建设,两个工程队建设了相同多的
一段时间后,分别剩下 60% 、 40% 的任务没有完成,已知两个工程队的工作效率(建设速度)
之比 3 :1 ,求这两个工程队原先承包的修建公路长度之比.
【考点】比例应用题
【难度】3 星
【题型】解答
【解析】 (法一)甲工程队以 3 倍乙工程队建设速度,仅完成了 40% 的承包任务,而乙工程队完成了 60% ,
一、比和比例的性质
性质 1:若 a: b=c:d,则(a + c):(b + d)= a:b=c:d; 性质 2:若 a: b=c:d,则(a - c):(b - d)= a:b=c:d; 性质 3:若 a: b=c:d,则(a +x c):(b +x d)=a:b=c:d;(x 为常数) 性质 4:若 a: b=c:d,则 a×d = b×c;(即外项积等于内项积) 正比例:如果 a÷b=k(k 为常数),则称 a、b 成正比; 反比例:如果 a×b=k(k 为常数),则称 a、b 成反比.
9 50
;所以,丙组中男、女会员人数之比为
1 10
:
9 50
5:9
.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例部分经典习题(二套)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例部分经典习题(二套)目录:六年级数学上册比例部分经典习题一六年级数学上册比和比的应用练习题二六年级数学上册比例部分经典习题一1、平均数的概念.例: 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0.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3︰2︰1.甲、乙、丙三个数分别是()、()、().2、求比值与化简比的区别,比值与比分别用哪些形式表示.例:求比值 24∶32 56∶1.4 0.15∶2.5 0.8 ∶1.2化简比 128︰34 0.54︰2.7 0.4米︰60厘米3、找准应用题中的单位一,是求部分还是求整体,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求解.4、只要是牵扯到求比值的问题,就将其化作最简比(如果题目不做特殊要求的话)例:把0.85吨∶170千克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5、两个带有单位的数相比,比值一定不会带有单位的.例:判对错50米:5米=10米()6、分数除法以及分数乘法的意义分别是什么.(写在下面)比例部分检测题一、填空题(共12小题,认真书写)1、甲数是乙数的4/5,甲数与乙数的比是().2、2/7÷3/5的意义是( ),7/11⨯5/6的意义是().3、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0.75,甲乙两数的最简整数比是().4、3:9=()÷27=24÷()=().5、一辆汽车6小时行了360千米,这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比值是(),比值表示(单位时间所走过的路程),这辆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的比是(),比值是(),比值表示().6、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2︰1,这两个锐角分别是()度,()度.7、行同一段路,甲用12分钟,乙用18分钟,甲用的时间与乙用的时间的最简比是( ),甲的速度与乙的速度的比是( ∶ ).8、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8天完成,乙队单独做12天完成,甲乙两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的时间比是():(),每天完成的工作量的比是():().(要化成最简比)9、甲数是8/5 ,乙数是2.5,甲数与乙数的比值是( ),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 );数A是数B的3.5倍,数B与数A的比值是( ),数B与数A的最简比是( ).10、用72厘米铁丝围成长与宽的比是5∶4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11、两个相同的瓶子都装满了酒精溶液,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3 :1,另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4 :1.如果把这两个瓶中酒精溶液混合,混合溶液中酒精和水的比是().12、五角人民币与贰角人民币的张数比为12 :35,那么伍角与贰角的总钱数比为().二、求比值(共4小题,不能直接写结果)48∶32 5∶1.4 0.15∶2.5 2/3:4/5三、化简比(共3小题,不能直接写结果)128︰64 0.54︰2.7 4米︰60厘米四、判断(共10小题,有理有据)1、50米:5米=10米…………………………………………………()2、一杯盐水,盐占盐水的1/10 ,盐和盐水的比是1∶9…………………()3、4:3的后项加上6,要想比值不变,前项也要加上8.…………()4、2/5既可以看作比值,也可以看作比.………………………………()5、一场足球比赛的比分是2:0,因此,比的后项可以是0.………()6、0.8:0.4化简比的结果是2:1.…………………………………………()7、六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24人,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24∶25()8、苹果和梨的质量比是8:5,苹果的质量是梨的8/5.……………()9、六(1)班男生是女生的1.2倍,男生和女生的比是5:6.().10、小强身高1m,爸爸身高170cm,爸爸和小强身高的比是17:10.()五、解决问题(共10小题,务必写解写答)1、男工与女工的比是5︰7,女比男多4人,男、女各多少人?2、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度数的比是2︰1︰1,按角分这是个什么三角形?3、一个长方形周长是120cm,长与宽的比是1︰4.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4、小明和小华存钱数的比是3:7,如果小明再存入400元,就和小华的存钱一样多.小明原来存了多少钱?5、粮店有大米125袋,共重5125千克.求每袋大米的重量及大米的总重量与大米的袋数的比.6、大、小两瓶油共重2.7千克,大瓶的油用去0.2千克后,剩下的油与小瓶内油的重量比是3 :2.求大、小瓶里各装油多少千克?7、一瓶盐水,盐和水的重量比是1 :23,如果再放入60克水,这时盐与水的重量比是1 :27,原来瓶内盐重多少千克?8、盒子里有三种颜色的球,黄球个数与红球个数的比是2 :3,红球个数与白球个数的比是4 :5.已知三种颜色的球共175个,红、黄、白球分别有多少个?9、小明读一本书,已读的和末读的页数比是1 :5.如果再读30页,则已读的和末读的页数之比为3 :5.这本书共有多少页?10、运输队要运一批货物,已经运走的和剩下的比是1 :4.如果再运走4吨,那么运走的和剩下的比为3 :7.这批货物共多少吨?六年级数学上册比和比的应用练习题二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基本训练】一、填一填.1、3:5 = ()÷()= 18:()=6÷()2、一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1∶2,则这两个锐角分别是()和()度.3、女生人数占男生人数的56,则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男生占总人数的().4、一个比的后项是8,比值是34 ,这个比的前项是().5、一段路,甲车用6小时走完,乙车用4小时走完,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6、把20克糖放入100克水中,糖与糖水的比是().7、一箱苹果,吃了23,已吃了的和剩下的比是(),比值是().8、同一个圆半径与直径比是(),比值是().9、李明与王华身高的比是6:5,李明比王华高();王华比李明矮( ).10、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1:2,如果按角分它是一个()三角形.11、同一个圆中,其周长与直径的比是(),比值是().12、大正方形和小正形边长的比是3:2,那么大正方形和小正方形面积的比是().13、同一个圆中半径与其周长比是(),比值是().二、解决问题.1、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而行,它们的速度比是5:4.相遇时两车各行驶了多少千米?2、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56,甲与乙的比是4:3,甲、乙各是多少?3、甲乙两个工程队共修路360米,甲乙两队所修的长度比是5 :4,甲队比乙队多修了多少米?4、有两堆货物.甲堆比乙堆多18吨.甲堆与乙堆重量的比是9:5,两堆货物各有多少吨?5、配制一种消毒药,药液和水的比是1:50,要配制这种消毒药300千克,需要药液和水各多少千克?6、配制一种消毒药,药液和水的比是1:50,现有药液300千克,需要加水多少千克?7、配制一种消毒药,药液和水的比是1:50,现有水300千克,需要加药液多少千克?8、甲乙两地相距45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而行,3小时后相遇,它们的速度比是2:3.客车和货车速度各是多少千米?9、一个长方形周长是96cm,长与宽的比是5:7.长方形面积是多少?10. 用120厘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体积是多少?。
六年级数学比和比例试题答案及解析
六年级数学比和比例试题答案及解析1.甲、乙、丙三人分一箱苹果.若按3:2:5或1:2:3分配,两种分法()分得一样多.A.甲 B.乙 C.丙【答案】C【解析】根据两种分配方法,分别求出两种方案中甲、乙、丙各分得总数的几分之几,分数值相同的及时分得糖果相同的.解答:解:第一种:3+2+5=10甲占:乙占:=丙占:=第二种:1+2+3=6甲占:乙占:=丙占:=所以两次丙分得的一样多.故选:C.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求出两次甲、乙、丙各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2.:==80%=÷40=折=小数.【答案】4,5,50,32,八,0.8【解析】分析:80%可以化成,根据分数的性质,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10可化成;用的分子4做比的前项,分母5做比的后项也可转化成比为4:5;用的分子4做被除数,分母5做除数可转化成除法算式为4÷5,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8可化成32÷40;80%也就是八折;把80%的百分号去掉,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可化成0.8;由此进行转化并填空.解答:解:4:5==80%=32÷40=八折=0.8.故答案为:4,5,50,32,八,0.8.点评:此题考查小数、分数、比、除法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和转化,也考查了分数的性质和商不变性质的运用.3.用一根长120米的钢筋,围成一个长方体的房间框架,已知长、宽、高的比是3:2:1,房间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若粉刷屋顶和四面墙壁,除去门窗20平方米,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答案】房间的长是15米、宽是10米、高是5米,粉刷的面积是480平方米.【解析】用一根长120米的钢筋,围成一个长方体的房间框架,已知长、宽、高的比是3:2:1,首先求得一条长、宽、高的和:120÷4=30厘米,进而求出长、宽、高的总份数,再求得长、宽、高所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得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列式解答即可;粉刷的是四面墙壁和顶棚,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求出这5个面的总面积减去门窗和黑板面积即可.据此解答.解答:解:长:120÷4×=30×=15(米)宽:120÷4×=30×=10(米)高:120÷4×=30×=5(米)15×10+(15×5+10×5)×2﹣20=150+(75+50)×2﹣20=150+250﹣20=400﹣20=480(平方米)答:房间的长是15米、宽是10米、高是5米,粉刷的面积是480平方米.点评:此题解答的关键字在于求出长、宽、高的和,再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还要搞清粉刷的是哪几个面,然后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4. 4:3的后项加上12,要使比值不变,前项应加上.【答案】16.【解析】比的后项加上12,扩大了5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前项也应扩大5倍,即乘上5,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3+12=15,15÷3=5比的后项变成15,扩大了5倍,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前项也应扩大5倍;即比的前项应乘上5,或加上4×5﹣4=16.故答案为:1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比的基本性质的灵活应用.5. 1.2:化成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答案】2:1,2.【解析】化简比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除以一个相同的不为0的数,使比的前项和后项变成互质数.求比值是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小数化成分数进行计算,结果最好用分数表示.解答:解:化成最简整数比是:1.2:=:=:=():()=6:3=(6÷3):(3÷3)=2:1比值是:1.2:=:===2.故填:2:1,2.点评:化简比是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的形式,求比值是求出比的值的大小.6.画一个周长是24厘米,长与宽的比是3:1的长方形.【答案】24÷2=12(厘米)12×=9(厘米)12×=3(厘米)据此画图如下:【解析】解:24÷2=12(厘米)12×=9(厘米)12×=3(厘米)据此画图如下:【点评】依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分别计算出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值,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 10克药溶解在100克水中,药和药水的比是()A.1:10 B.1:9 C.1:11【答案】C【解析】将10克药放入100克水中,即可配制成10+100=110克药水,那么药和药水的比是10:110,然后化简即可.解:10:(10+100)=10:110=1:11答:药和药水的比是1:11.故选:C.【点评】此题解题的关键是看所求的问题是谁与谁比,然后根据题意进行解答,继而得出结论.8.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是6:5,男生比女生多()A. B. C.【答案】C【解析】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6:5,把男生人数看作6份,则女生人数就是5份,就是求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占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用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除以女生人数即可解答.解:(6﹣5)÷5=1÷5=;故选:C.【点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用这两数之差除以另一个数.9.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是,一个内项是3,另一个内项是.【答案】.【解析】根据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内项的积等于两外项的积”,先确定出两个內项的积也是,进而根据一个内项是3,用除法计算即可求得另一个內项的数值.解: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是根据比例的性质,可知两个内项的积也是,其中一个内项是3,则另一个内项为÷3=.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比例性质的运用:在比例里,两内项的积等于两外项的积.10.a=b则a:b= :.【答案】16,15.【解析】逆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内项的积等于外项的积.解:因为a=b,所以a:b=:==16:15;故答案为:16,15.【点评】本题主要是灵活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11.先化简比,再求比值.:0.9:0.36吨:375千克.【解析】(1)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进而把比化成最简比;(2)用最简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即得比值.解:(1):=(×):(×)=9:2;:=÷=;(2)0.9:0.36=(0.9÷0.18):(0.36÷0.18)=5:2;0.9:0.36="0.9÷0.36"=2.5;(3)吨:375千克=(×1000千克):375千克=250千克:375千克=(250÷125):(375÷125)=2:3;吨:375千克=(×1000千克):375千克=250千克:375千克=250÷375=.【点评】此题考查化简比和求比值的方法,要注意区分:化简比的结果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而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12.某繁华街道上,停着小轿车、小客车、公共汽车共200辆,这三种车的辆数比是2:3:5,每种车各有多少辆?【答案】小轿车有40辆,小客车有60辆,公共汽车有100辆.【解析】首先求得小轿车、小客车、公共汽车的总份数,再求得三种汽车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得各自的辆数,列式解答即可.解:小轿车:200×=40(辆);小客车:200×=60(辆);公共汽车:200×=100(辆).答:小轿车有40辆,小客车有60辆,公共汽车有100辆.【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点:已知两个数的比(三个数的比),两个数的和(三个数的和),求这两个数(三个数),用按比例分配解答.13.学校合唱队人数在40至60人之间,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是7:6,合唱队共有人.【答案】52.【解析】由“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是7:6”可知,总人数相当于7+6=13份,也就是说总人数是13的倍数,那么在“40﹣60”之间只有52符合题意,由此可知总人数就是52.解:由男女生人数的比是7:6可知:总人数是7+6=13(份),即总人数是13的倍数;又因为合唱队人数在40至60人之间,那么合唱队的人数就应是52;故答案为:52.【点评】此题是考查比的应用,要把比理解为几份和几份的比.14.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24:16=0.45:0.3=0.375:=:=【答案】3:2;3:2;3:1;1:5.【解析】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进而把比化成最简比.解:24:16=(24÷8):(16÷8)=3:2;0.45:0.3=(0.45÷0.15):(0.3÷0.15)=3:2;0.375:=(0.375×8):(×8)=3:1;:=(×6):(×6)=1:5.故答案为:3:2;3:2;3:1;1:5.【点评】此题考查化简比的方法,注意化简比的结果仍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15.﹦0.6﹦ ÷40﹦12:﹦:15.【答案】3,24,20,9.【解析】把0.6化成分数并化简是;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3÷5,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除数都乘8就是24÷40;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3:5,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后项都乘3就是9:15;都乘4就是12:20.解:=0.6=24÷40=12:20=9:15.故答案为:3,24,20,9.【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除法、小数、分数、比之间的关系及转化.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16. 3: =24 :8=0.5.【答案】,4.【解析】根据比值的含义: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可知:比的后项=比的前项÷比值,比的前项=比的后项×比值;据此解答.解:①3÷24=,所以应填;②0.5×8=4,所以应填4;故答案为:,4.【点评】根据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17.从学校走到电影院,小明用8分钟,小红用10分钟,小明和小红的速度之比是4:5 .(判断对错)【答案】×【解析】把从学校走到电影院的路程看作单位“1”,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分别求出小明和小红的速度,进而根据题意求比即可判断.解:(1÷8):(1÷10),=:,=(×40):(×40),=5:4;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此题用到的知识点:(1)比的意义;(2)路程、时间和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18.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8:12=0.25:0.45==【答案】2:3,5:9,2:1.【解析】(1)根据比的性质:把8:12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4即可化成最简整数比;(2)根据比的性质:把0.25:0.45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20即可化成最简整数比;(3)根据比的性质:把: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8即可化成最简整数比;据此进行化简并计算.解:(1)8:12=(8÷4):(12÷4)=2:3;(2)0.25:0.45=(0.25×20):(0.45×20)=5:9;(3):=(×8):(×8)=2:1.故答案为:2:3,5:9,2:1.【点评】此题考查化简比的方法,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的,最简比是指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的比;要注意区分:化简比的结果仍是一个比;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可以是小数、分数和整数.19.当0.3a=5b(a、b均不为0)时,则b:a= :.【答案】3、50.【解析】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即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即可进行解答.解:因为0.3a=5b,则b:a=0.3:5=3:50;故答案为:3、5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灵活应用.20.=15÷20= :24== (填小数).【答案】3,18,36,0.75.【解析】解答此题的突破口是15÷20,根据分数与除法的有关系15÷20=,将分数化简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都乘9就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3:4,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后项都乘6就是18:24;15÷20=0.75,解:=15÷20=18:24==0.75.故答案为:3,18,36,0.75.【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除法、小数、分数、比之间的关系及转化.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21.一个最简整数比的比值是0.15,这个最简比是(:)【答案】3,20.【解析】根据比的意义和比值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可得:假设比的后项是1,则比的前项为0.15×1=0.15,则比为0.15:1,化成最简整数比即可.解:0.15:1=(0.15×20):(1×20)=3:20;故答案为:3,20.【点评】此题应根据比的意义和比的性质进行解答.22. 3.2:0.24的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答案】40:3,.【解析】(1)根据比的基本性质作答,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2)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即可.解:(1)3.2:0.24,=(3.2×100):(0.24×100),=320:24,=(320÷8):(24÷8),=40:3;(2)3.2:0.24,=3.2÷0.24,=,故答案为:40: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化简比和求比值的方法,另外还要注意化简比的结果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而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商,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23. 1.8: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比值是.【答案】6:1,6.【解析】(1)化简整数比时,应根据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进行化简.(2)求比值时,应根据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叫做两个数的比”去算,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得出答案.解:1.8:=(1.8×10):(×10)=18:3=6:1;1.8:=1.8÷=1.8×=6;故答案为:6:1,6.【点评】化简整数比最后的答案是一个比,而求比值最后的答案是一个比值,它可以表示为一个整数、分数或小数.24.一条公路长120千米,其中上坡路、下坡路和平路的比是2:3:5,上坡路、下坡路和平路各是多少千米?【答案】上坡路是24千米,下坡路是36千米,平路是60千米.【解析】分别把上坡路、下坡路和平路的长度看作2份、3份和5份,则总份数为2+3+5=10份,利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即可求解.解:120×=24(千米),120×=36(千米),120×=60(千米);答:上坡路是24千米,下坡路是36千米,平路是60千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按比例分配的方法的灵活应用.25.男生人数的等于女生人数的,则男、女生人数的比是()A.4:5 B.5:4 C.:【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男生人数×=女生人数×,于是即可逆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即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即可求出它们的比.解:因为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则男生人数:女生人数=:=5:4;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灵活应用.26.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比是3:4:5,则此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答案】A【解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按照比例计算出角的度数,再判断.解:180°÷(3+4+5)=15°,则15°×3=45°;15°×4=60°;15°×5=75°;三个角都是锐角,所以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故选:A.【点评】解答此题应明确三角形的内角度数的和是180°,求出三个角的度数,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分类判定类型.27.大小两个圆,大圆周长与直径的比,等于小圆周长与直径的比..【答案】对【解析】根据圆周率的含义可知:任何一个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的比值都是一个常数,通常用π来表示.解:任何一个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的比值都是一个常数,通常用π来表示,所以大小两个圆,大圆周长与直径的比,等于小圆周长与直径的比.答:大小两个圆,大圆周长与直径的比,等于小圆周长与直径的比.故填:对.【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圆周率含义的应用.28. 0.2:0.8化成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答案】1:4,0.25【解析】(1)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进而把比化成最简比;(2)用最简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即得比值.解:(1)0.2:0.8=(0.2×10):(0.8×10)=2:8=(2÷2):(8÷2)=1:4;(2)0.2:0.8=0.2÷0.8=2÷8=1÷4=0.25;故答案为:1:4,0.25.【点评】此题考查化简比和求比值的方法,要注意区分:化简比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的,结果仍是一个比;求比值是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结果是一个数.29.解方程.x:1.2=3:4; 3.2x﹣4×3=52; x+x=.【答案】(1)0.9;(2)20;(3).【解析】(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原式化成4x=1.2×3,再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4求解;(2)先化简方程,再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12,再两边同时除以3.2求解;(3)先化简方程,再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求解.解:(1)x:1.2=3:44x=1.2×34x÷4=3.6÷4x=0.9;(2)3.2x﹣4×3=523.2x﹣12=523.2x﹣12+12=52+123.2x=643.2x÷3.2=64÷3.2x=20;(3)x+x=x=x=x=.【点评】解答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同时应注意“=”号上下要对齐.30.甲、乙两地相距600千米,卡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练习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练习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练习一些关于比的数学题目。
比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下面是一些练习题,希望你们能够认真完成。
练习题一:求比值1. 求比值 4:8。
2. 求比值 3:0.5。
3. 求比值 2.5:1.25。
练习题二:化简比1. 将比 20:40 化简。
2. 将比 36:18 化简。
3. 将比 1.2:0.6 化简。
练习题三:按比例分配1. 一个班级有60名学生,如果按照男女生比例3:2来分配,那么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2.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4倍,如果宽是5厘米,那么长是多少厘米?练习题四:比的应用1. 一个工厂生产了两种颜色的球,红色球和蓝色球的比例是5:3。
如果工厂生产了120个红色球,那么蓝色球有多少个?2. 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3:2。
如果班级中增加了5名男生,那么男生和女生的比例变成了多少?练习题五:比的逆运算1. 如果一个比的前项是24,后项是3,求这个比的比值。
2. 如果一个比的比值是2.5,后项是10,求这个比的前项。
练习题六:比的混合运算1. 已知比 a:b = 3:4,比 c:d = 2:5,求比 (a+c):(b+d)。
2. 已知比 a:b = 2:3,比 b:c = 4:5,求比 a:c。
同学们,完成这些题目后,你们会对比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
记得检查你们的答案,确保每个步骤都是正确的。
如果有任何疑问,可以随时向老师提问。
现在,让我们开始练习吧!祝你们学习愉快!同学们,以上就是我们今天的练习题。
通过这些练习,你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比的概念和应用。
希望你们能够认真思考,仔细解答。
如果遇到困难,不要气馁,多尝试不同的方法,或者和同学们一起讨论。
记住,数学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和思考的学科。
加油,我相信你们都能做得很好!。
小学数学比例练习题六年级
小学数学比例练习题六年级在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习中,比例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练习比例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给出一些适合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比例练习题。
练习题一:果汁配料比例某商店准备生产一种新的果汁,需要调配苹果汁、橙汁和葡萄汁。
根据市场调研,市场对苹果汁、橙汁和葡萄汁的需求比例为3比4比5。
现在要生产300升的果汁,请计算需要调配多少升的苹果汁、橙汁和葡萄汁。
解答:根据需求比例,我们可以得到苹果汁:橙汁:葡萄汁的比例为3:4:5。
将总升数300升按照比例进行分配,得到:苹果汁 = 300 × (3/12) = 75升橙汁 = 300 × (4/12) = 100升葡萄汁 = 300 × (5/12) = 125升因此,调配果汁时,需要用75升苹果汁、100升橙汁和125升葡萄汁。
练习题二:食物中的营养比例下面是某种食物中的营养含量表。
营养成分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蛋白质 15克脂肪 10克碳水化合物 30克纤维素 5克请计算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在这种食物中的比例。
解答: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的比例。
蛋白质比例 = 15 / (15 + 10 + 30 + 5) × 100% = 30%脂肪比例 = 10 / (15 + 10 + 30 + 5) × 100% = 20%碳水化合物比例 = 30 / (15 + 10 + 30 + 5) × 100% = 60%纤维素比例 = 5 / (15 + 10 + 30 + 5) × 100% = 10%因此,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在这种食物中的比例分别为30%、20%、60%和10%。
练习题三:图书馆读者男女比例某图书馆对读者的男女比例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男性读者占总读者数的40%,女性读者占总读者数的60%。
六年级数学比和比例试题
六年级数学比和比例试题1.(6分)求未知数x4.2+0.5x=5.6:=:x=.【答案】x=2.8;x=;x=6【解析】①依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减去4.2,再同除以0.5求解;②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原式转化为x=×,然后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两边同时乘4求解;③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原式转化为0.6x=4×0.9,然后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0.6求解.解:①4.2+0.5x=5.64.2+0.5x﹣4.2=5.6﹣4.20.5x÷0.5=1.4÷0.5x=2.8②:=:xx=×x×4=××4x=③=0.6x=4×0.90.6x÷0.6=3.6÷0.6x=6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和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能力,注意等号对齐.2.比例尺是()。
A.一把尺B.一个比例C.一个比D.一个分数【答案】C【解析】根据概念可知:比例尺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它是一个比,所以选C。
3.小新、小志、小刚三人拥有的藏书数量之比为,三人一共藏书本,求他们三人各自的藏书数量.【答案】24【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他们三人各自的藏书数量分别占三人藏书总量的、、,所以小新拥有的藏书数量为本,小志拥有的藏书数量为本,小刚拥有的藏书数量为本.4.(越城区)加工一批零件,甲需要10天完成,乙需要12天完成,甲与乙的工作效率比是5:6..【答案】错误【解析】把这批零件的总数看做单位“1”,则甲的工作效率是,乙的工作效率是,由此即可得出甲与乙的工作效率之比是::=6:5,由此即可判断.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甲的工作效率是,乙的工作效率是,所以甲与乙的工作效率之比是::=6:5,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此题也可以这样分析: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总量一定时,工作时间与工作效率成反比例,工作时间之比是:10:12=5:6,则工作效率之比就是6:5,由此判断原题说法错误.5.(平阳县)有一块菜地共600平方米,用它的种西红柿,其余的种黄瓜和茄子,已知黄瓜和茄子的种植面积的比是2:3.三种蔬菜的种植面积各是多少平方米?【答案】三种蔬菜面积分别是240平方米、144平方米、216平方米【解析】把菜地的总面积600平方米看作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求种西红柿的面积就是求600的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再用总面积减去种西红柿的面积就是剩下的面积,把剩下的按2:3的面积比种黄瓜和茄子,再把剩下的面积看作单位“1”,先求出总份数2+3=5份,也就是黄瓜、茄子分别各占剩下面积的和,剩下面积已求出,就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解答:解:种西红柿的面积:600×=240(平方米),剩下的面积:600﹣240=360(平方米),总份数:2+3=5份,种黄瓜的面积:360×=144(平方米),种茄子的面积:360×=216(平方米);答:三种蔬菜面积分别是240平方米、144平方米、216平方米.点评:本题要先求出种黄瓜的面积,然后求出剩下的面积,再把剩下的面积按照2:3的比例分配求出即可.6.(2012•陕西)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上海到杭州的距离是3.4厘米.计算一下,上海到杭州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答案】上海到杭州的实际距离大约是170千米【解析】图上距离和比例尺已知,依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即可求出上海到杭州的实际距离.解答:解:3.4÷=17000000(厘米),17000000厘米=170千米;答:上海到杭州的实际距离大约是170千米.点评:此题主要依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的关系解决问题.7.水是由氢和氧按1:8的质量比化合成的.5.4千克的水含氢和氧各多少?【答案】5.4千克的水含氢0.6千克,氧4.8千克【解析】由水是由氢和氧按1:8的质量比化合成,可知:氢与水的比为1:9,氧与水的比为8:9,用5.4千克的水乘以氢和氧的比率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5.4×=5.4×=0.6(千克),5.4×=5.4×=4.8(千克),答:5.4千克的水含氢0.6千克,氧4.8千克.点评:此题在解答时要先分别求出氢与水的比及氧与水的比,再分别列式解答即可.8.有一种手表零件长5毫米,在设计图纸上的长度是10厘米,图纸的比例尺是()A.1:20B.20:1C.2:1D.1:2【答案】B【解析】比例尺=图纸上距离:手表零件实际长度,根据题意代入数据可直接得出这张图纸的比例尺.解答:解:10厘米=100毫米,比例尺=100:5=20: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比例尺的概念,注意单位要统一.9.如果,那么a:b=.【答案】1:6【解析】由可得6a=b,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6和a当做比例的外项,把b和1当做比例的内项,写出比例即可.解答:解:因为,所以6a=b,a:b=1:6.故答案为:1:6.点评:变化式子,然后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10.走一段路,甲用4小时,乙用3小时,甲和乙行走的速度的最简比是.【答案】3:4【解析】把这段路看成单位“1”,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是,由此做出比,然后再化简即可.解答:解:甲的速度:乙的速度=:=3:4.答:甲和乙行走的速度的最简比是3:4.故答案为:3:4.点评:本题也可以根据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进行求解.11.比的前项乘以,比的后项除以2,比值缩小4倍..(判断对错)【答案】×【解析】比的前项乘以,比的后项除以2,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2,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可知这个比的比值不变.解: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乘以,比的后项除以2,这个比的比值不变.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比的基本性质.12.求未知数x的值:(1):x=15%:0.18(2)x﹣x﹣5=18【答案】(1)x=1.8(2)x=69【解析】(1)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内项的积等于两外项的积,把方程转化为15%x=0.18×,再依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除以15%求解;(2)先化简方程得x﹣5=18,再依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加上5再同乘上3求解.解答:解:(1):x=15%:0.1815%x=0.18×15%x=0.2715%x÷15%=0.27÷15%x=1.8;(2)x﹣x﹣5=18x﹣5=18x﹣5+5=18+5x=23x×3=23×3x=69.13. a与b的比是1:4,b就是a的4倍. ()【答案】正确【解析】a:b=1:4,则b:a=4:1,4÷1=4,得出结论.解答:a:b=1:4,则b:a=4:1,4÷1=4,故答案为:√.14.圆的面积和半径成正比例..(判断对错)【答案】错误.【解析】判断圆的面积和半径是否成正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否是对应的比值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不是比值一定或比值不一定,就不成正比例.解答:解:因为圆的面积S=πr2,所以S:r2=π(一定),即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平方的比值一定,但圆的面积与半径的比值不是一定的,不符合正比例的意义,所以圆的面积和半径不成正比例;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此题属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辨识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否是对应的比值一定,再做出判断.15. 3x=5y,那么x与y与正比例..(判断对错)【答案】×.【解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解答:解:3x=5y,若x和y都不为0,则x:y=,是比值一定,x与y与正比例;但题干没有确定x和y是否不为0,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判断.16.真相大白.①x﹣x=②x:1.2=.【答案】x=3;x=1.5.【解析】(1)先算x﹣x,再在等号的两边同时除以(1﹣)的值即可求出x的值;(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作答,即在比例里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在等号的两边同时除以4,即可求出x的值;解答:解:(1)x﹣x=,x=,x÷=,x=3;(2)x:1.2=,4x=1.2×5,x=,x=1.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解方程的方法,即利用等式的性质,在等号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号的左右两边仍然相等;解比例的方法,即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再根据等式的性质作答.17.解比例的依据是.【答案】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析】在解比例时,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即:比例的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解答:解:解比例的依据是比例的基本性质.故答案为:比例的基本性质.点评:此题考查了解比例的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18.下列各句中的两个量,()不成比例.A.单价一定,总价与数量B.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C.圆面积与半径的平方D.直径一定,圆周长与圆周率【答案】D【解析】解:A、因为总价÷数量=单价(一定),即商一定,所以数量和总价成正比例;B、因为速度×时间=路程(一定)即乘积一定,所以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C、圆的面积÷半径的平方=π(一定),是比值一定,圆的面积和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D、因为圆的周长C=πd,在此题中圆的直径一定,圆周率也是一定的,所以周长也是一定的,即三个量都是一定的,不存在变量问题,所以圆的周长和圆周率不成比例;故选:D.19.下列各数中,()不能与2、8、10组成比例.A.B.C.D.40【答案】A【解析】解:A、因为在、2、8、10这四个数中,任何两个数的积都不等于其它两个数的积,所以不能组成比例;B、因为×10=2×8,所以、2、8、10四个数能组成比例;C、因为×8=2×10,所以、2、8、10四个数能组成比例;D、因为8×10=2×40,所以40、2、8、10四个数能组成比例.故选:A.20.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城出发,甲车在超过中点20千米的地方与乙车相遇,已知甲车所走的路程与乙车所行路程的比是7:6,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答案】520【解析】解:设东西两城相距为x千米,由题意得,x+20=x,x﹣x=20,x=20,x=520;答:东西两城相距为520千米.21.在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0.6,另一个外项是.【答案】【解析】解:根据比例的性质可知两个内项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外项也互为倒数,0.6的倒数是:1÷0.6=1÷=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比例性质的运用: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也考查了倒数的意义.22.将日:12时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比值是.【答案】4:3;.【解析】解:日:12时=16时:12时=(16÷4):(12÷4)=4:3日:12时=16时:12时=16÷12=故答案为:4: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化简比和求比值的方法,另外还要注意化简比的结果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而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商,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23.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2:3,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A.锐角 B.直角 C.钝角【答案】B【解析】解:因为1+2+3=6180°×=90°因为这个三角形里最大的角是直角,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根据角对三角形分类的方法:三个角都是锐角,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4.华锋水泥厂往某大型建筑工地运送水泥,第一次从仓库里运走,第二次又运走了33吨,这时运出的和剩下的比是2:3,华峰水泥厂仓库原有水泥多少吨?【答案】220【解析】解:33÷()=33÷()=33÷=220(吨),答:华峰水泥厂仓库原有水泥220吨.【点评】本题考查了分数四则复合应用题,首先根据运了两次后,已运的与未运的比求出运走的占总数的分率是完成本题的关键.25.下列各式中(a、b均不为0),a和b成反比例的是()A.a×8=B.9a=6b C.a×﹣1÷b=0D.=b【答案】C【解析】要想判定a和b成什么比例关系,必须根据式子,进行推导.然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分析数量关系,找出一定的量,然后看那两个变量是比值一定还是乘积一定,从而判定哪一个选项a与b成反例关系.解:A选项:a×8=,所以b:a=40(一定),a与b成正比例;B选项:因为9a=6b,所以a:b=(一定),a与b成正比例;C选项:因为a×﹣1÷b=0,所以a×b=3(一定),a与b成反比例;D选项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故选:C【点评】此题重点考查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26.小林的身高是160厘米,表弟的身高是1米,小林和表弟身高的比是160:1.(判断对错)【答案】×【解析】先把小林身高1m化成100cm,进而写出小林和表弟身高的比并化简比.解:1m=100cm小林身高:表弟身高=160cm:100cm=8:5.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比的意义,要注意把单位名称化统一后再写比.27.解方程.45:x=0.3:2.4x+80%=1.4.【答案】50;0.25【解析】(1)首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得0.3x=45×,然后根据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除以0.3即可.(2)首先根据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减去0.8,然后两边再同时除以2.4即可.解:(1)45:x=0.3:0.3x=45×0.3x=150.3x÷0.3=15÷0.3x=50(2)2.4x+80%=1.42.4x+0.8﹣0.8=1.4﹣0.82.4x=0.62.4x÷2.4=0.6÷2.4x=0.25【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了解比例的方法,要熟练掌握,注意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2)此题还考查了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能力,即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同时减去、同时乘以或同时除以一个数(0除外),两边仍相等.28.圆的周长与半径成正比例..(判断对错)【答案】√【解析】圆的周长与半径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圆的周长÷半径=2π,2π一定,也就是这两种量的比值一定,所以成正比例,解:圆的周长÷半径=2π,2π一定,也就是这两种量的比值一定,所以成正比例;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辨识成正比例的量,只要两种相关联的量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29. 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同时5X﹣7Y=0,X和Y成正比例..(判断对错)【答案】√【解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解: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同时5X﹣7Y=0,则5X=7Y,即Y:X=5:7=(一定),所以Y和X成正比例;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判断.30.甲乙丙三人共同植树360棵,他们植树棵数的比是4:3:2.每个人植树多少棵?【答案】甲植了160棵、乙植了120棵、丙植了80棵.【解析】解:4+3+2=9(份),360×=160(棵),360×=120(棵),360×=80(棵),答:甲植了160棵、乙植了120棵、丙植了80棵.31.下列各式中,a和b成反比例的是()A.a+b=8 B.a×b=12 C.a:b=3【答案】B【解析】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据此逐项分析后再选择.解:A、a+b=10,是和一定,所以a和b不成比例;B、a×b=12,是a和b的乘积一定,所以a和b成反比例;C、a:b=3,是a、b的比值一定,所以a和b成正比例.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关系的方法.32.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和圆,边长与半径的比是:,面积之比是:.【答案】π:2,π:4.【解析】周长公式可得:周长C相等时,正方形边长=,圆的半径=由此即可解决.解:边长与半径之比为:÷=×=,面积的比为:÷【π×】=÷【π×】=÷=×=,答:边长与半径的比是π:2,面积之比是π:4.故答案为:π:2,π:4.【点评】此题考查了圆与正方形面积公式的灵活应用.33.在一幅比例尺为1:5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间长方形教室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求这间教室的实际面积.【答案】150【解析】图上距离和比例尺已知,依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代入数据即可求出这间教室的实际的长和宽,然后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实际的面积.解:长:3÷,=1500(厘米),=15(米);宽:2÷,=1000(厘米),=10(米);面积:15×10=150(平方米);答:这间教室的实际面积是150平方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的关系,关键是求出实际的长和宽,解答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34.出租车司机叔叔从甲地到乙地,前3个小时行了15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再行5小时到达乙地,甲乙两地相距多远?(用比例解)【答案】400千米【解析】照这样的速度,也就是速度一定,根据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由此列出比例解决问题.解:设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150:3=x:(5+3)3x=150×(5+3)3x=1200x=400;答:甲乙两地相距400千米.【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判断哪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何比例,即两个量的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两个量的比值一定则成正比例;再列出比例解答即可.35.程或比例3.2x﹣4×3=52x:1=5:313﹣4x=5.【答案】20;2;2.【解析】(1)先计算4×3=12,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12,然后等式两边同时除以3.2;(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原式化为3x=1×5,然后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3;(3)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4x,把原式化为4x+5=13,等式两边同时减去5,然后等式两边同时除以4.解:(1)3.2x﹣4×3=523.2x﹣12=523.2x﹣12+12=52+123.2x=643.2x÷3.2=64÷3.2x=20;(2)x:1=5:33x=1×53x÷3=1×5÷3x=2;(3)13﹣4x=513﹣4x+4x=5+4x4x+5=134x+5﹣5=13﹣54x=84x÷4=8÷4x=2.【点评】解方程是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即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等式的两边仍然相等;等式的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仍然相等;解比例是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即比例的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36.圆的面积和半径成正比例..(判断对错)【答案】×【解析】判断圆的面积和半径是否成正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否是对应的比值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不是比值一定或比值不一定,就不成正比例.解:因为圆的面积S=πr2,所以S:r2=π(一定),即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平方的比值一定,但圆的面积与半径的比值不是一定的,不符合正比例的意义,所以圆的面积和半径不成正比例;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属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辨识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否是对应的比值一定,再做出判断.37.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时间和行驶的路程成反比例..(判断对错)【答案】×【解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解:因为:汽车行驶的路程÷行驶的时间=速度(一定),是比值一定,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时间和行驶的路程成正比例.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判断.38.把3:8的前项加上12,要使比的比值不变,后项应()A.乘4 B.增加40 C.增加32【答案】C【解析】根据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首先观察前项的变化,由3变成3+12=15,前项扩大了5倍,所以后项也应该扩大5倍.解:前项由3变成3+12=15,前项扩大了5倍,所以后项也应该扩大5倍.即8×5=40,40=8+32,答:后项应增加32.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比的性质及应用.39.写出两个比值是3的比,再组成比例是.【答案】6:2=12:4.【解析】任意写出比值是3的两个比,再组成比例即可.解:因为6:2=3;12:4=3;所以可得比例式:6:2=12:4.故答案为:6:2=12:4.【点评】此题考查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解决此题只要任意写出两个比值为3的比,即可组成比例.40. 4:5的后项增加10,要使比值不变,前项应增加()A.10B.15C.8D.12【答案】C【解析】比的性质是指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据此分析解答.解:4:5的后项增加10,可知比的后项由5变成15,相当于后项乘3;要使比值不变,前项也应该乘3,由4变成12,也可以认为是前项增加:12﹣4=8.故选:C.【点评】此题也可以这样解答:根据4:5的后项增加10,是后项增加了后项的2倍,要使比值不变,前项也应增加前项的2倍,即增加4×2=8.41.把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答案】1:4000000【解析】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已知,依据“比例尺=”即可将线段比例尺改为数值比例尺;解答即可.解: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是40千米,又因40千米=4000000厘米,则改成数值比例尺为1厘米:4000000厘米=1:4000000;故答案为:1:400000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比例尺的意义,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42.已知两个比值是0.8,它们组成的比例的两个外项是1.2和5,这个比例是.【答案】1.2:1.5=4:5【解析】假设第一个外项为1.2,则第二个外项为5,则第一个内项为1.2÷0.8=1.5,则第二个内项为5×0.8=4;然后写出比例式即可.解:解:1.2÷0.8=1.5,5×0.8=4,比例式1.2:1.5=4:5,故答案为:1.2:1.5=4:5.【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运用比的知识及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做题时应认真分析,找出内、外项即比值的关系,进而得出结论.43.把2.4:1.5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这个比的比值是.【答案】8:5,1.6【解析】(1)根据比的基本性质作答,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2)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即可.解:2.4:1.5=(2.4×10÷3):(1.5×10÷3)=8:5;2.4:1.5=2.4÷1.5=1.6;故答案为:8:5,1.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化简比和求比值的方法,要注意化简比的结果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而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商,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44.如果7A=8B,那么A:B= .【答案】8:7.【解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据此解答即可.解:因为,7A=8B,所以,A:B=8:7,故答案为:8:7.【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应用.45.化简下面各比.0.07:0.21 ::8.【答案】1:3;4:3;1:10.【解析】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进而把比化成最简比.解:(1)0.07:0.21,=(0.07×100):(0.21×100),=7:21,=1:3;(2):,=(×16):(×16),=12:9,=4:3;(3):8,=(×5):(8×5),=4:40,=1:10.【点评】此题考查化简比的方法,注意化简比的结果仍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而求比值的结果才是一个数.46.解比例.56:X=7:8 :X=: 3.2:0.6=X:4.5.【答案】64;;24.【解析】(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把原式改写成7X=56×8,然后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7即可;(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把原式改写成X=×,然后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即可;(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把原式改写成0.6X=3.2×4.5,然后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0.6即可.解:根据题意可得:(1)56:X=7:8,7X=56×8,7X=448,7X÷7=448÷7,X=64;(2):X=:,X=×,X=,X÷=÷,X=;(3)3.2:0.6=X:4.5,0.6X=3.2×4.5,0.6X=14.4,0.6X÷0.6=14.4÷0.6,X=2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和等式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47.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比是1:1 : 2,这个三角形按角分是一个()三角形,按边分是一个()三角形。
小学数学比例应用题(共6篇)
小学数学比例应用题〔共6篇〕篇1:六年级数学比例应用题练习题六年级数学比例应用题练习题(1)水果店一天运进苹果、香蕉、梨共390千克,苹果的重量是梨的1.5倍,香蕉的重量是梨的3/4,三种水果各运进多少千克?(2)一缸水,用去1/2和5桶,还剩30%,这缸水有多少桶?(3)有一快棱长20厘米的正方体木料,刨成一个底面直径的圆柱体,刨去木料的体积是多少?(4)一根钢管长10米,第一次截去它的7/10,第二次又截去余下的1/3,还剩多少米?(5)两个小组装配收音机,甲组每天装配50台,第一天完成了总任务的10%,这时乙组才开场装配,每天装配40台,完成这批任务时,甲组做了多少天?(6)修筑一条公路,完成了全长的2/3后,离中点16。
5千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7)师徒两人合做一批零件,徒弟做了总数的2/7,比师傅少做21个,这批零件有多少个?(8)两队修一条公路,甲队每天修全长的1/5,乙队独做7.5天修好。
假如两队合修2天后,其余由乙队独修,还要几天完成?(9)仓库里有一批化肥,第一次取出总数的2/5,第二次取出总数的1/3少12袋,这时仓库里还剩24袋,两次共取出多少袋?(10)前轮在720米的间隔里比后轮多转40周,假如后轮的周长是2米,求前轮的周长。
11、为创立海华公司,张、王、李三人分别投资100万元、120万元和80万元。
在他们三人的共同努力下,到年末,公司共盈利60万元,你认为该如何合理分配这笔钱,每人分别得多少?12、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方案7小时行完全程,汽车的速度如下表,问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行完全程?(计算后简要说明)13、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间隔为4.5厘米,假如一辆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经过3小时相遇。
客车每小时行65千米,那么这辆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14、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城之间的间隔是2.4厘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比和比例应用题厘米,1、在比例尺是1:25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城市间的距离是8 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多少厘米?:8000000如画在比例尺是1拌:2吨,用水泥、石子、黄沙按5:32、水泥、石子、黄沙各有5 制成混凝土,若用完石子,水泥缺几吨?黄沙多几吨?,如:3、一个车间有两个小组,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人数的比是53人到第二小组时,第一小组与第二小组人数的比14果第一小组有,两个小组原来各有多少人?是1:2,长、宽、1,宽与高的比是2:、一块长方体砖,长与宽的比是42:1 厘米,这块砖的体积是多少?高共35克,共3。
现在加入锌6、有一块铜锌合金,其中铜与锌的比是52:得新合金36克,求在新合金内铜与锌的比。
43角,乙种铅笔每支支,甲种铅笔每支6、买甲、乙两种铅笔共210 角,两种铅笔用去的钱相同,问甲种铅笔买了几支?、第一小学六年级学生分三组参加植树,第一组和第二组人数的比7,已知第一组人数比二、是5:4,第二组和第三组人数的比是:23 三组人数总和少15人。
六年级参加植树的共多少人?18、车过河交过渡费3
元,马过河交过渡费2元,人过河交过渡费,,马和人数目的比为37::元。
某天过河的车和马数目的比是29 共收得过渡费945元,求这天过渡的车、马和人的数目各是多少?、有两个相同的瓶子装满酒精溶液,一个瓶子中酒精与水的体积之9 1,,而另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比是3:14:比是若把两瓶酒精溶液混合,混合液中酒精和水的体积之比是多少?
10、小明买了一件上衣和两条裤子,小华也买了一件上衣,但只买了。
已2:3一条裤子,结果他们用去的钱数之比是
知一件上衣的价钱是3.5元,那么一条裤子的价钱是多少元?克放入乙包1,如果从甲包取出10:11、甲、乙两包糖的重量比是4 :5,那么两包糖后,甲、乙两包糖的重量比为7 的重量总和是多少克?两地同时A、B712、甲、乙两人步行速度之比是:5,甲、乙分别由小时后相遇,如果他们同向而行,那么0.5出发,如果相向而行,甲追上乙需要多少时间?
比和比例应用题(二)
1、一个圆柱体的容器内,放有一个长方体铁块。
现在打开一个水龙头往容器中注水,3分钟时,水恰好没过长方体的
顶面,又过了18分钟,水灌满容器。
已知容器的高度是50厘米,长方体的高度是20厘米,那么,长方体底面积与容
器底面积的比是多少?
2、自然数A、B满足1/A─1/B=1/182,且A:B=7:13,那么,A+B=?
3、甲、乙两数的和是1.98,如果乙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两个数的比是1:1,原来甲数是几?乙数是几?
4、小军行走的路程比小红多1/4,而小红行走的时间却比小军多1/10,小军与小红速度比是多少?
5、这里有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
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都是8厘米,圆锥体的底面直径和高都是4厘米,求圆锥体和圆柱体体积的比是多少?
6、光明小学有三个年级,一年级学生人数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25%,二年级与三年级人数之比是3:4。
已知一年级学生比三年级学生少人,一年级有学生多少人?40.
7、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行完全程要6小时。
两人相遇时,所行距离之比是3:2,
这时,甲比乙
多行18千米,求乙的速度。
8、有一根圆柱形木材,它的底面半径是30厘米,高3米,按4:5:6将木材分锯成三段,其中最大的一段体积是多
少立方米?
9、一个比例式,两个外项的和是37,差是13,比值是二又五分之二,写出这个比例式。
10、加工一个零件,甲需3分钟,乙需3.5分钟,丙需4分钟。
现在有1825个零件要加工。
如果规定三人用同样的时
间完成任务,那么各应加工多少个零件?
11 王师傅制造一种机器零件,制每个零件的时间,由过去的9分钟减少到5分钟。
过去每天制造80个零件,现在每
天制造多少个机器零件?
12 某校原有跳绳40根,其中短绳根数与长绳根数的比是5:3,又买进一批跳绳,这时短绳的根数占总数的75%,买
进短跳绳多少根?
13 小明读一本书,已读页数和未读页数之比是1:5,如果再读30页,则已读页数和未读页数之比是
3:5,这本书共
有多少页?
14 甲、乙两厂今年总产值的比为5:7,已知甲厂的总产值比乙厂少480万元,求甲、乙两厂今年总产值各是多少万元?
15 五年级举行数学竞赛,一班占参加比赛总人数的1/3,二班与三班参加比赛人数的比是11:13,二班比三班少8人,
三个班各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16 一段路程分成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长之比依次是1:2:3,某人走各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依次是4:5:
6。
已知他上坡时速度为每小时3千米,路程全长50千米。
问此人走完全程用了多少时间?
17 生产一批零件,甲每小时做18个,乙单独做要12小时完成,现在甲、乙两人合做完成任务时,甲、乙生产零件数
量之比是3:5,甲一共生产了零件多少个?
18 A、B、C是三个互相咬合的齿轮,若A轮旋转7圈,C轮就旋转6圈,若B轮旋转7圈,C轮就旋转1圈。
如果A
轮有42个齿,则B轮就有多少个齿?
比和比例应用题(三)
1、三个分数的和是二又四分之一,它们的分母相同,分子的比为3:5:7,这三个最简分数是多少?
2、五年级甲、乙两班人数的比是5:4,在义务劳动中,如果从甲班调21人到乙班后,甲、乙两班人数的比是2:3,
甲、乙两班原来各有多少人?
3、一个长方体所有棱长和是108厘米,它的长、宽、高的比是3:4:5,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4、甲、乙两厂生产的产品数量相等,甲厂产品中正品的数量是乙厂次品数的3倍,乙厂正品的数量是甲厂次品数量的
4倍,那么,甲、乙两厂生产的正品的数量之比是多少?
5、甲、乙、丙三人共得奖金620元,乙所得的是甲的2/3,乙、丙二人所得的比是一又三分之一比五分之四,问三人
各得奖金多少元?
6、一个长方形与一个正方形周长之比是6:5,长方形的长是宽的一又五分之二倍,求这个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之比。
7、在编号为1、2、3的三个相同的杯子里,分别盛着半杯水。
一号杯中溶有100克糖,3号杯中溶有100克盐。
先将1号杯中液体的一半及3号杯中液体的四分之一倒入2号杯,然后搅匀,再从2号杯倒出所盛液体的2/7到1号杯,接着倒出所余液体的1/7到3号杯。
问:这时每个杯中含盐量与含糖量之比各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