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德川幕府社会结构中的分离思想
德川幕府的难题
![德川幕府的难题](https://img.taocdn.com/s3/m/0768c21eb7360b4c2e3f649b.png)
日本运用科学方法来管理森林时来已久,但很少为欧洲人和美国人所知。许多森林专家认为今日广为人知的森林管理技术最先是在16世纪的德国发展形成,随后在18、19世纪传到欧洲的其他地方。其结果是,欧洲的森林总面积虽在9000年前不断减少,但从19世纪开始渐渐增加。1959年我第一次去德国时以为会看到一个人口稠密、都市化程度高的工业国家,但实际上我见到的却是一大片繁盛茂密、整齐规划的森林。
1570年至1650年间是日本建筑热潮的鼎盛时期,也是滥伐森林最猖獗的时期。其后由于木材渐缺,建筑热潮也慢慢降下温来。起初砍伐树木只要得到将军或大名的命令即可,如果农民需要用木,也可以上山自行砍伐。到1660年,私人企业的伐木量已远超过官府。例如,江户发生另一场大火时,一个远近闻名的私人木材商纪伊国屋文左卫门预料到木材需求会大涨,于是大火尚未扑灭,他就已经启程前往购买大量木材,准备回江户大发一笔横财。
另一个成功的案例发生在与蒂科皮亚岛一样人口密集的孤岛社会,该岛很少进口重要的经济物资,长久以来一直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但两岛的相似点仅此而已。这个岛上的人口比蒂科皮亚岛多100000倍,拥有势力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是第一世界的工业经济大国,社会等级分明、贫富悬殊,位居最高层的是有钱有势的精英贵族,在“由上而下”解决生态环境危机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个案例就是1868年以前的日本。
德川幕府时期的日本格局
![德川幕府时期的日本格局](https://img.taocdn.com/s3/m/842cb671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56.png)
德川幕府时期的日本格局德川幕府时期的日本格局在江户时代的日本,全体居民都被严格的等级制度分为四个阶层:武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在德川时期之前,这些阶层之间曾经有过一些流动,但是,德川将军为了维护他们的势力和特权,限制了这些流动。
特别是,他们试图保护武士阶层,使得农民阶层不可能成为武士。
1586年,丰臣秀吉颁布法令,农民必须在他们的土地上耕作。
1587年,他颁布只有武士才可以佩带长剑,之后,这一条成了武士阶层的定义。
如同经济状况的变化那样,在维护不同阶层的严格界限上,将军也不是那么成功。
武士武士就是战士阶层。
最顶端的就是将军本身。
在他的下面,是大名,控制着大量土地的地主。
大名手下是他们自己聚集的武士,可以在很多方面为他们服务。
其中一些是指导教师,一些守卫他的城堡,还有一些组成了他的私人军队。
另外,在江户那种大城市里,武士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幕府中的,或者警官。
最后,还有浪人,就是没有主人的武士。
他们不用报答主人,同样也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
浪人可能会定居在特殊的地方,教授技能或进行其他的工作。
不过许多浪人会在乡下流浪并寻找有酬劳的工作。
一些人也会像雇佣兵一样受雇于出价最高的大名。
德川时期日本一共有3000万人,其中大约200万是武士。
农民大米是粘合社会各阶层的胶水,理所当然是由农民生产的。
大米的量度标准是石,大约相当于5蒲式耳。
一石能供一个人吃一年。
在这个时期,日本大米年产量估计是2500万石。
将军负责分配整个国家的收成。
他自己拿了20%,另外把绝大多数都分给了地主和大名。
据Charles J. Dunn所说,最强大的大名(日本北部的加贺)能收到130万石。
在德川日本,超过270个大名能收到至少一万石。
那为农民留下了什么?这取决于天气。
通常,农民上缴一半以上的大米收成。
年成不好的时候,将军和大名并没有减少他们的需求,因此农民被迫要用更少的粮食生活。
在这个时期,农村的饥荒并不罕见。
这样,虽然农民在社会中是握有特权的——地位仅在武士之下,但他们的生活通常十分艰难。
日本江户时代的社会结构与制度
![日本江户时代的社会结构与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dff9a0d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c.png)
日本江户时代的社会结构与制度日本江户时代是指1603年至1868年的时期,这一时期命名自江户幕府,由德川家族所建立。
在这个时期,日本社会的结构与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对于现代日本社会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江户时代的社会结构和制度,并分析其对日本社会历史的重要意义。
一、武士阶层江户时代的日本社会以武士阶层为核心。
武士是拥有土地并服务于领主的军人阶层,他们通过武力来维护领地的安全和稳定。
武士享有特权和高地位,并以“武士道”作为道德准则,追求忠诚、勇敢和荣誉。
武士阶层内部分为不同的等级和阶层,例如大名、藩士和家臣等。
1. 大名大名是武士阶层的最高等级,持有一定规模的领地,并享有世袭权。
大名们在领地内拥有绝对的权力,可以自主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
他们与幕府保持一定的关系,有时需要向幕府交纳一定的赋税或效忠于幕府的决策。
2. 藩士藩士是供职于大名领地内的武士。
他们服从于大名的命令,负责领地的管理和防御。
藩士通过绩效评定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和待遇,同时也受到了大名的保护和赏识。
3. 家臣家臣是效力于大名或藩士的武士,他们负责执行各种任务,包括政治和军事等。
家臣的地位相对较低,但是通过表现出色可以获得提升的机会。
武士阶层内部的社会地位是固定的,血统和家族的背景决定了一个人的地位。
封建制度的存在使得社会流动性非常有限,个人的社会地位很难发生改变。
二、农民阶层在江户时代,农民是日本社会的主要劳动力和生产者。
农民阶层的地位相对较低,他们受到了严格的统治和限制。
农民必须服从领主的命令,奉行领主的土地和支付相应的赋税。
农民阶层也被分为不同的等级和身份,其中有富农、佃农和雇农等。
富农拥有自己的土地和一定的经济实力,而佃农则是租佃大名或藩士的土地进行耕作,雇农则是为富裕农民或领主提供劳动力。
作为社会的基层,农民的地位相对较低,他们面临着生存压力和经济困境。
然而,正是农民的辛勤劳动和生产活动,维持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运转。
日本幕府时期的社会结构与经济发展
![日本幕府时期的社会结构与经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9384528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38.png)
日本幕府时期的社会结构与经济发展数百年前的日本,正处于幕府时期。
这个时期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对日本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日本幕府时期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并分析其对日本历史的重要性。
一、幕府时期的社会结构幕府时期的社会结构可以大致分为武士、农民、商人和文人士族等几个阶层。
武士阶层是幕府的主要执政力量,武士们掌握了大部分的权力和土地资源,他们通过奉行(将武士阶级的人与农民、艺人等身分分开)政策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在武士阶层内部,又有不同的等级划分,高级武士享有更多特权和地位。
农民是幕府时期最底层的社会阶层,生活在封建社会中,受到武士的支配和剥削。
农民们被分配到土地上,必须支付一定的租金与税收。
农民群体在社会中地位较低,生活贫困,但他们是实际生产的主力军,对于国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商人阶层在幕府时期逐渐壮大,虽然社会地位不如武士,但是商人通过交易和经商积累了财富,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由于幕府对商业活动有所限制,商人阶层在政治上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文人士族则是日本幕府时期中的一群特殊社会阶层,他们主要从事文化、教育和行政等工作,是幕府政权的重要支持者。
他们对于日本的文化积淀和思想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幕府时期的经济发展幕府时期的日本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为基础,同时也有一定的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农业是幕府时期经济的主导产业,大部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为国家提供食物和稳定的经济基础。
幕府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农业政策,如农田整备、水利工程等,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也是幕府时期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尤其是纺织业和陶瓷业。
纺织业以生产丝绸为主,成为国内外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
陶瓷业则以瓷器生产为主,以质量优良而闻名于世。
与此同时,商业也在幕府时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虽然幕府对商业有所限制,但随着城市的兴起和交通的发达,商业活动逐渐繁荣起来。
许多城市成为商业中心,商人们通过交易和贸易积累了财富。
德川幕府名词解释
![德川幕府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3efad52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97.png)
德川幕府名词解释德川幕府指的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年-1868年)期间,统治者为德川将军家族的政权。
以下是对德川幕府相关名词的解释:1.德川家康:德川幕府的创立者,被尊称为幕府的开国将军。
他在关原之战胜利后,成功统一全国,并于1603年获得了将军的称号。
2.幕府(Bakufu):意为“幕府之家”的日语词汇,是指德川将军家族的政权和行政机构。
德川幕府采取了封建主义的组织结构,将国家划分为若干个领地,由大名(大规模领主)统治,而幕府则拥有最高权力。
3.大名(daimyo):指日本封建社会中的大规模领主,他们控制着各自的领地,并负责管理和维持秩序,以换取继续享有自身的特权和地位。
德川幕府通过授予大名特权和利益的方式来稳定统治,同时对其进行严格控制以防止其威胁到幕府权威。
4.老中制度(roju seido):指德川幕府的高级行政机构,由数名大名组成。
他们负责管理国内事务、决策政策和监督大名的行为。
老中制度在整个幕府时期起到了关键作用,帮助德川幕府维持政权和实施政策。
5.长州藩(Choshu han)和佐幕运动:长州藩是江户时代时期的一个重要藩,他们积极参与推翻幕府的佐幕运动。
佐幕运动指的是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和起义,试图恢复天皇的权威并推翻幕府的统治。
6.长崎(Nagasaki)和对外贸易:德川幕府对外贸易实行了高度的限制政策,只允许外国商人通过长崎进行贸易。
这种对外贸易政策被称为“锁国”政策,目的是保护国内经济、封锁外国文化和思想的渗透。
7.幕府军(Bakufu Gun):指德川幕府所组织的军队,用以维护统治和平。
幕府军主要由武士阶层组成,分为几个等级和类别。
德川幕府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他们的政权稳定。
总的来说,德川幕府是日本江户时代的一种政治体制,由德川将军家族统治。
幕府通过控制大名和限制对外贸易等手段来巩固自身统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幕府面临了内部长久无法解决的问题,加上许多政治和经济不平等的因素,最终导致了幕府的崩溃和明治维新的发生。
德川幕府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德川幕府对日本社会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0145531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74.png)
德川幕府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德川幕府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对于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川幕府的成立标志着日本的统一,为日本带来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和平与稳定。
然而,德川幕府对日本社会的影响远不止于此。
首先,德川幕府实行了世袭制度,将权力固定在特定的家族之中。
这不仅确保了政权的稳定,也使得社会结构固定化。
武士成为了统治阶级,地位得以巩固,而农民则沦为低下阶层。
这种社会结构的固定对于日本的发展带来了一定限制,同时也凝聚了武士阶级的力量,使之成为日本历史上的主要力量之一。
其次,德川幕府实行了齐平政策,通过将武士们治理于各自的领地,削弱了他们的武装力量,使其不能成为威胁幕府的力量。
这样一来,武士们不再是军事力量,而是更加关注于文化和品位的提升。
武士们开始追求武道精神的修炼,并形成了独特的武士道精神。
这种精神对于日本的文化传统有着深远影响,形成了日本独特的战士精神和礼仪观念。
此外,德川幕府还实行了严格的庶民隔离政策,在日本的社会结构中形成了“武士―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的等级制度。
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但同时也为不同阶层的人提供了清晰的身份认同。
农民在耕作中感受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而手工业者和商人也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
德川幕府在经济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他们采取了劝商政策,鼓励商业的发展。
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商业活动的繁荣,日本的经济逐渐发展起来。
同时,德川幕府实行了农田整理政策,提高了农田的使用效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这些措施使得日本的经济从农业社会向商业社会转型,并为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奠定了基础。
然而,德川幕府对日本社会的影响不仅仅是积极的。
在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封闭政策下,日本与外界发展出了一种相对孤立的态势。
虽然德川幕府实行了严格的海禁政策,但仍然无法完全阻止外来文化的渗透。
在这个过程中,日本社会也受到了一些外来思想和文化的冲击,同时也发展出了一些独特的文化特点。
总之,德川幕府对日本社会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
江户时代
![江户时代](https://img.taocdn.com/s3/m/3ae95e3c0722192e4436f61f.png)
江户时代——德川幕府的政治统治一、幕藩体制幕藩体制是将军集权和大名分权的统治体制,即中央政权是幕府,地方分为近270个半独立的藩。
1、经济基础:对原有的战国大名进行大洗牌,对支持敌军的大名进行经济上的剥夺与削弱。
幕府建立后,进一步对诸大名进行改易或减封,进而扩大幕府的直辖领地,400万石直辖领地,300万石家臣旗本封地,全国共3000万石,幕府占其四分之一。
重要的矿山纳为幕府直辖,垄断金银开采和货币铸造权。
为了确保手工业生产和掌控国内外贸易,还控制重要城市和港湾如京都、大阪、长崎等。
幕府控制了全国大部分重要财源,由此奠定了凌驾于诸大名之上的幕府权力的经济基础。
2、军事实力:能晋见将军、有封地的旗本5200人,每千石出兵23人,可构成八万规模的军队,不能晋见将军、领取俸禄御家人1万7千多人。
拥有大名无法抗衡的军事实力。
3、藩制的建立:幕府为削弱地方而强大中央,依据与德川幕府将军关系的亲疏,把270个藩分为亲藩、谱代、外样三种,等级严明,不得僭越。
二、幕府的大名统治政策1、制定法律:颁布‘武家诸法度’作为武士行为的基本准则。
如有违反,则要受到惩处。
2、大名改易:在制定法律约束的同时,对奉公有疏的大名的具体惩罚措施。
3、参觐交代:是幕府控制控制大名、强化将军权威的实际措施。
4、摊派军役:幕府将军役制度化,以此提高幕府权威,抑制大名势力。
作用:在以上各种高压政策下,大名们不仅消耗了财力,也磨平了扩张的意志,再也无力挑战幕府与将军的权威。
幕府的大名统治政策奠定了江户时代奠定了江户时代天下太平的统治基础。
三、幕府统治的支柱——身份制度德川幕府延续了丰臣秀吉时代的‘身份统制令’的措施,明确士农工商的区别,兵农分离的政策被继承下来。
在武家内部建立严格的等级制度,通过‘家格’来对臣下、武士进行规范。
评价:身份等级制度造成社会不平等,但有效的维护了幕府的统治,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财富的过度集中,抑制了社会上层腐败的发生,从而保证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
日本江户时代(德川幕府,1603-1867)
![日本江户时代(德川幕府,1603-1867)](https://img.taocdn.com/s3/m/6dd117e9998fcc22bcd10df3.png)
江户时代江户时代是德川幕府统治日本的年代,时间由1603年创立到1867年的大政奉还。
是日本封建统治的最后一个时代。
江户城目录一、历史综述二、社会结构三、经济发展四、海外贸易发展五、教育发展六、文化发展七、艺术发展一、历史综述1603年,德川家康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在江户设幕府,至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时,幕府机构大体完备。
幕府领地约占全国土地1/4,其余由大名(诸侯)领有,称藩国。
将军是全国最高统治者,下设老中,决定政策,统辖政务,负责控制朝廷、大名与外交;大名是各藩国的统治者,下设家老、年寄等,直接统治人民,拥有领地的行政、司法和年贡征收权等。
幕府设巡见使及被称为目付的监察官监督各藩国,并采取大名参觐交代和大名改易等办法控制大名,但各藩国仍具有相对独立性。
因此形成在德川将军控制下的各藩国分割统治的政治体制。
17世纪末,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幕藩体制出现危机,表现为幕藩财政困难,农民起义频繁。
为应付危机,幕府在18 世纪中叶~19世纪40年代实行改革,但并未奏效。
1854年日本开国后,民族危机又加剧了封建制危机。
萨摩、长州等西南强藩,在改革派下级武士推动下,逐渐采取与幕府不同的政策,殖民兴业,抵抗外敌。
在幕末农民起义和萨长等西南强藩为中心的倒幕运动压力下,第十五代将军德川庆喜于1867 年末被迫宣布奉还大政。
1867 年12 月9日倒幕派发动王政复古政变,宣布废除幕府制度。
新成立的明治天皇政府经1868 ~1869年的戊辰战争,彻底打倒幕府势力。
至此,日本的封建幕府政治结束。
二、社会结构综述在德川日本,全体居民都被严格的等级制度分为四个阶层:武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在德川时期之前,这些阶层之间曾经有过一些流动,但是,德川将军为了维护他们的势力和特权,限制了这些流动。
特别是,他们试图保护武士阶层,使得农民阶层不可能成为武士。
1586年,丰臣秀吉颁布法令,农民必须在他们的土地上耕作。
1587年,他颁布只有武士才可以佩带长剑,之后,佩带长剑成了武士阶层的象征。
高中历史第八章日本明治维新第一节明治维新前的日本社会学案北师大选修1
![高中历史第八章日本明治维新第一节明治维新前的日本社会学案北师大选修1](https://img.taocdn.com/s3/m/6c7c2e48a58da0116c1749e0.png)
第一节明治维新前的日本社会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了解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日本社会危机的表现。
理解佩里扣关事件的影响及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给日本社会带来的影响。
认识明治维新改革的必要性。
一、德川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1.幕藩体制(1)德川幕府的建立:1603年德川家康将军在江户建立幕府,开始了德川幕府在日本的统治。
(2)统治结构: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幕府大将军德川家康是全国实际最高统治者,掌握着国家大权;幕府下设藩,藩主叫大名,要效忠将军,在藩内拥有大权;将军和大名都豢养武士,是世袭的职业军人。
2.等级制度(1)日本社会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
“士”包括将军、大名、公卿和武士;“农”即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工”即手工业者;“商”即商人,统称为“町人”,社会地位很低;此外还有贱民,是社会的最底层。
(2)日本的等级制度十分森严,不同等级之间禁止通婚,各个等级都是世袭的。
二、资本主义萌芽及部分下级武士的转化1.资本主义萌芽(1)条件:18世纪,日本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农民开始种植经济作物并进行加工。
(2)产生:家庭手工业尤其是棉纺织业发展迅速,商人购买纺织机、建房屋、招雇“织机下女”,进行商品生产,发给工人工资,日本出现了大量的手工工场;一些大城市的商人还取得对某些商品的专营特权,发展成为兼营矿场并放高利贷的豪商。
最著名的有三井、鸿池、小野、岛田、住友等,其财富远远超过了幕府将军。
(3)影响:冲击了幕藩统治者,将军和大名向豪商借债。
2.下级武士的转化(1)原因:将军和大名因财政支绌,减少或发不出武士的禄米,使武士的生活陷于困境,成为“浪人”。
(2)表现:一部分浪人被迫从事当时被认为卑贱的手工业和商业活动,一部分浪人放弃武士身份,去做教师、医生、作家等。
下级武士的沦落和向资产阶级的转化,为明治维新准备了领导者。
三、西南强藩的改革1.原因(1)在幕府的残酷剥削下,农民生活十分悲惨,不断反抗。
日本幕府与封建社会的特点
![日本幕府与封建社会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1fd7f86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81.png)
日本幕府与封建社会的特点在日本历史上,幕府可以说是扮演了重要角色。
幕府是一种特殊的政权形式,它的特点体现在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
本文将探讨日本幕府与封建社会的特点,以及它们对日本历史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日本幕府的政治特点。
幕府制度起源于12世纪末的日本,而最著名的幕府则是德川幕府。
幕府时期,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幕府将军,他们通过将军府掌控全国事务。
幕府将军的权力是继承而来的,这使得政权的传承相对稳定。
而幕府的统治地位则是通过武力和地方领主的支持来确立的。
其次,日本幕府的社会特点也值得我们关注。
在封建社会中,日本的社会结构严格按照等级来组织。
在顶端是将军和幕府,其下是大名和武士,然后是农民和手工业者,最底层则是下级士兵和奴隶。
这种极具等级性的社会结构形成了严格的社会秩序和权力分配。
而幕府还通过实行士辈忠诚度的制度来确保将领们服从幕府的命令。
此外,日本幕府还具有重要的经济特点。
幕府时期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也有一些手工业和贸易活动。
较为特别的是,土地制度在日本幕府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幕府通过土地赋予将领和大名治理地方,从而确保了政权的稳定。
另一方面,土地也是财富的象征,不仅用于农业生产,还用于奖赏和交换。
幕府对土地的控制有助于维持封建社会的稳定。
除了这些特点之外,日本幕府还对日本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幕府统治使得日本成为了相对封闭的国家,削弱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日本文化和传统。
另一方面,幕府的统治也导致了地方力量的强大,一些大名扩大了他们的领地和权力,从而威胁到幕府的统治。
这也为幕府衰落和日本进入近代化铺平了道路。
总的来说,日本幕府与封建社会有其独特的特点。
政治上,幕府将军统治全国,拥有稳定的权力传承机制。
社会上,日本幕府的社会结构极具等级性,形成了严格的社会秩序和权力分配。
经济上,土地制度是幕府时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保持政权稳定和财富的交换。
而幕府的统治也对日本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日本文化,并为日本的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日本江户时代的政治体制与社会文化
![日本江户时代的政治体制与社会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0d34af2e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a9.png)
日本江户时代的政治体制与社会文化江户时代是日本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时代,从1603年开始,一直延续到1868年。
这一时期的政治体制和社会文化对于日本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江户时代的政治体制和社会文化,并探讨它们对于当代日本社会的影响。
江户时代的政治体制以德川将军家为中心,实行幕府制度。
德川幕府以削弱大名(领主)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为目标,成功地实现了长期政权的稳定。
幕府设置了一套严密的等级制度,将日本封建社会分为不同的阶层,包括将领、大名、武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等。
这种严格的等级制度导致资源分配不均,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呈现明显的差距。
在江户时代,武士阶层的地位和权力显著提升。
武士成为幕府的核心力量,通过参与统治并担任地方行政职务来获得利益和地位的提升。
然而,正因为幕府强化了武士的权力,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文人士大名的现象,他们不参与政治,但注重文化艺术的追求和修养。
这种新兴阶层为江户时代带来了独特的社会文化氛围。
江户时代的社会文化以城市为中心,发展了独特的庶民文化。
在城市中,人们可以找到不同种类的娱乐活动,如歌舞伎剧,浮世绘等。
浮世绘是江户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它通过描绘不同主题的图画来传播艺术和文化,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方式。
江户时代的社会文化也深受儒家思想和禅宗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家庭和社会秩序,强调道德和礼节的重要性。
严谨的社会等级制度反映了儒家价值观的影响。
禅宗则强调内省和冥想,追求个人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这些思想观念深入人心,对于江户时代的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尽管江户时代的政治体制相对稳定,但也存在一些内外因素对其产生冲击。
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黑船事件,即美国船只进入日本领海的事件。
这次事件揭开了日本长期与外界隔绝的局面,并且对幕府政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约定促成了幕府的解体,同时也为明治维新的实施铺平了道路。
通过对江户时代政治体制和社会文化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对现代日本社会的影响。
日本幕末时期的政治改革与社会变革
![日本幕末时期的政治改革与社会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3d3dab03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7c.png)
日本幕末时期的政治改革与社会变革日本幕末时期指的是1868年前后,明治维新之前的那段时间。
在这个时期,日本经历了政治改革与社会变革的双重冲击。
一、政治改革幕末时期,日本政治体系处于大混乱之中。
幕府统治渐渐腐朽,贵族阶级掌握着大部分权力,而庶民则处于被压迫的地位。
为了避免外国列强的入侵,幕府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并试图进行政治改革。
在政治改革方面,日本先后进行了多次尝试。
最早的一次是天保改革,但由于受到保守势力的反对而失败。
之后,幕府实行了普莱士政策,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开设学校、设立交通站、禁止私刑等,但由于改革幅度不大,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
1853年,美国海军凭借火力优势强行开启了对日本的贸易,此后日本开始面临外国列强的威胁。
幕府为了寻求突破,开始进行彻底的政治改革。
1858年,日美修好条约签订,日本正式开放对外贸易,这被称为“开国之役”。
此后,幕府在外交、经济、法律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改革。
其中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是明治维新。
1868年,明治天皇登基,标志着幕府时代彻底终结。
明治政府废除了德川幕府的法律制度,将日本推向了新的时代。
此后,日本推行了一系列政治制度和法律的改革,包括颁布《国民初步教育令》、制定宪法、废除藩制、开设议会等,这些改革促进了日本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二、社会变革日本幕末时期同时也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推动了日本的经济、文化等其他领域的发展。
首先,庶民的地位得到了极大改善。
在幕府时期,日本社会的分化非常严重,贵族和士族掌握了大部分社会资源,而庶民则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
在幕末时期,庶民开始崛起,形成了新兴的中产阶级。
这一时期,庶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教育普及率大增,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其次,日本的经济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幕府时期,日本经济发展缓慢,产业结构单一化导致了经济的停滞。
在幕末时期,日本推行了地租改革,并大力发展农业和工业,在很短时间内迅速发展为亚洲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日本幕府时期的政治体制与社会形态
![日本幕府时期的政治体制与社会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7b51b87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b5.png)
日本幕府时期的政治体制与社会形态日本幕府时期是日本中世纪时期的一个阶段,始于1603年,终于1868年。
在这个时段内,日本的政治体制与社会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成为了现代日本的基础。
本文将从幕府的成立、幕府的政治体制、社会形态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幕府的成立日本的幕府时期始于1603年,这一年,织田信长的将军世袭制崩溃,在战国时代的混乱局面下,德川家康发动了关原之战,并于此战中胜利,取代了织田信长和豊臣秀吉成为日本的最高统治者。
德川家康于同年被封为大将军,这也是幕府时期的开始。
幕府时期的日本由于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与外界的交往十分有限,因此在此期间,日本独立发展出了自己的政治体制与社会形态,而且这些东西仍影响到了现代日本。
二、幕府的政治体制1.幕府的组织幕府制度的核心是大将军,德川家康成为大将军后,便创立了幕府的体制组织,其层次结构为:中央行政机关,分为将军府和老中枢,领土依照领主支配,幕府设立了十多个直接支配的领地——日光山、江戶、大坂——并辖掌了“天下五位”等诸多职位,这些职位承担了宗教、财政、外交、军事等领域的责任。
除此之外,政府还设立了游击队、豪族、治安队等机构,以维护社会稳定。
2.幕府的理论支撑德川家康在成立幕府时,以“天下太平”为口号,并提出“武士分与商人、农民分与艺术家,各有其职责,各尽其责”的主张,也就是所谓的“江户时代的家谱分工理论”。
这一理念规定,一旦出现了农耕和工业的分工,那么社会应该以家庭,而不是自愿的集体为基础。
此外,幕府还提倡学问,强调了士农工商四民的教育重要性。
三、幕府时期的社会形态幕府时期的日本出现了士族、农民、商人与城市居民四类社会,不同社会之间依据职业差异而划分特定的生活方式,各自发挥出适应特定职务的功能。
这些社会被称为“四民”,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组织结构如下所示:1.士族士族指的是幕府的统治者和次一级别的贵族,后者又分为大名、藩主等级别。
在幕府时期,士族拥有特权,但同时也承载着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责任。
日本幕府时代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
![日本幕府时代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36579431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6.png)
日本幕府时代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日本幕府时代大约从1603年开始,结束于1867年。
这期间的300年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日本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基础。
本文将探讨日本幕府时代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
一、政治制度1. 将军制度日本幕府时代的政治制度以将军制度为核心。
将军是日本幕府最高统治者,他是由德川家康成为第一个将军,之后每一代的将军由德川家康的后代继承。
将军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军政合一的制度,将军被赋予了掌控全国军事和政治事务的权力。
2. 幕府制度除了将军制度外,日本幕府时代还出现了以幕府制度为核心的行政结构。
幕府是由将军任命的最高行政机关,其职责主要包括监管地方行政、处理军事和民事纠纷。
幕府下设有多个机构,包括侍从、议定、御府、御台等机构。
3. 藩制度在日本幕府时代,各地方都由藩来统治。
藩是由大名领导的政治单位,大名是指统治藩的领袖,相当于现代的省长或市长。
藩制度也是军政合一的制度,大名统治藩的同时也掌控其军事力量。
二、社会变革1. 开境政策在江户时期,日本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开境政策。
开境政策旨在加强日本经济的国际联系,扩大日本与世界的贸易,提高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水平。
开境政策的成功也加强了日本的国际地位。
2. 培育商人在幕府时代,商人地位得到极大的提升。
此前,日本的社会结构一直以武士阶级为主导,商人处在社会底层。
但在江户时期,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商人的地位大大提高。
幕府政府也鼓励商人创业,支持他们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力量。
3. 社会保障制度在江户时期,日本开始出现新的社会保障制度。
幕府政府成立了一系列机构,如天保学校、理学院,对穷人进行教育。
此外,也出现了一系列理事会,为穷人解决生活问题。
这些措施大大改善了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
三、结语在日本幕府时期,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是密不可分的。
随着政治制度的变化,日本的社会结构也不断发生着改变。
通过开境政策、培育商人和社会保障制度等系列措施,日本成功地实现了从封闭国家到现代国家的转型。
试析德川幕府时代的权力基础——主从关系
![试析德川幕府时代的权力基础——主从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d0f292aa700abb68a882fb42.png)
试析德川幕府时代的权力基础——主从关系作者:田红贺淑俊来源:《教育界·下旬》2015年第07期【摘要】统治时间长达265年的德川幕府是三个幕府中,统治时间最长久,统治制度最完善,统治秩序最稳定的,是幕府政治的极盛时代,封建割据与封建混战不再重演,既未发生过诸侯反抗中央和武士叛乱的政变,也未发生过地方之间的争斗等。
“直到它的末期,还在日本维持了武装和平,实施中央集权统治。
”这不得不归功于主从关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本文旨化探讨德川时代主从关系的新特点及历史影响。
【关键词】德川幕府 ; ;主从关系 ; ; 权力基础 ; ; ; 约束力一、德川幕府的权力基础——主从关系庆长八年(1603 年),德川家康受封为征夷大将军,同时还就任右大臣以及淳和院、奖学院两院的别当,成为公认的源氏长者,标志着德川幕府武家统治的确立。
与镰仓幕府一样,德川幕府的权力基础也是德川氏的家臣,与德川氏存在“御恩”与“奉公”基础上私人间的主从关系。
德川氏之所以取得成功,德川幕府之所以能保持250多年的武装和平,关键就在德川氏拥有一大批与德川氏有主从关系的家臣团——“三河时代的谱代家臣团的强固组织”。
德川幕府的权力基础,正是这些与德川氏有主从关系的谱代家臣团。
德川时代的260余个大名,按照他们与德川家关系的亲疏,通常分为以下三类:50万石以上 20万石以上 10万石以上 5万石以上 5万石以下合计亲藩 2 4 8 1 8 23谱代 0 2 16 33 94 145外样 5 9 8 12 64 98合计 7 15 32 46 166 266亲藩大名23个,其中,“御三家”是德川家康之子义直、赖宣和赖房,门第特殊、地位最高,准许姓德川,在将军无嗣时可以出继嗣。
“御家门”是其他将军家的分家和御三家的分家,以姓德川的“御三卿”为首,他们是源自八代将军吉宗之次子宗武的田安家、四子宗伊的一桥家,源自九代将军家重二子重好的清水家,将军无嗣时也可入继。
浅析德川幕府社会结构中的分离思想
![浅析德川幕府社会结构中的分离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3f945b2a0722192e4536f694.png)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析德川幕府时期社会结构中的分离思想及其影响学生:周治见学号: 200940410157 学院:社会发展学院专业:历史学1班入学时间: 2009 年 9 月 18 日指导教师:罗爱梅职称:副教授完成日期: 2013 年 5 月 10 日诚信承诺我谨在此承诺:本人所写的毕业论文《浅析德川幕府时期社会结构中的分离思想及其影响》均系本人独立完成,没有抄袭行为,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若有不实,后果由本人承担。
承诺人(签名):年月日浅析德川幕府社会结构中的分离思想及其影响摘要:德川幕府时期的社会结构中明显的体现了相互分离的思想。
天皇作为日本大和民族的精神领袖,享有最高精神权威,幕府作为天皇的执行者行使实际上的统治权,在军事、政治、文化等方面享有实际的最高权力。
在幕府内部,将军在政治上是中央的最高统治者,将军分封的各大名是各藩实际的最高统治者,幕府体制中有明显的分权思想。
“士农工商”四民之间也有明显的分离思想,主要体现为兵农分离、士商分离和农商分离。
这一时期社会结构中的分离思想对德川幕府长达260年统治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为日本社会向近代化转型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关键词:德川幕府;社会结构;分离思想;天皇;将军;二元体制On the thought of decentralization and influence in the social structure ofthe Tokugawa shogunateAbstract: During the period of Tokugawa Shogunate, the thought of separation was obviously reflected in the social structure.The emperor of Japan,as the Yamato's spiritual leader, has the supreme authority. In reality, as the executor of the emperor of Japan, the Shogunate exercises the sovereignty and enjoys the real supreme power in military, politics and culture.Politically speaking, inside the Shogunate, the General is the supreme ruler. The Daimios, which was appointed by the General, are the real supreme ruler of each dependent states. The thought of decentralization is obviously reflected in the system of Shogunate.Besides, the thought of decentralization also has a clear embodiment between the four classes, that is, scholar, farmer, artisan and merchant. It’s concretely reflected in the separation between soldiers class and peasantry strata, between scholar class and merchant class, and between peasantry strata and merchant class.The thought of decentralization has a far-reaching influence in the 260 years’ rule of the Tokugawa Shogunate, and it also provides a convenient condition for Japan’s social transformation at the end of the Tokugawa Shogunate period.Key words: the Tokugawa Shogunate;The social structure;The thought of decentralization;The Emperor of Japan; The General;The binary system目录一、引言 (1)二、德川幕府时期社会结构中的分离思想 (1)(一)天皇精神权威和幕府将军政治权利的分离 (1)(二)幕府权力和各藩权力中的分离思想 (1)(三)“士农工商”四民结构中的相互分离 (2)1. 兵农分离思想 (2)2. 士商分离思想 (3)3. 农商分离思想 (3)三、德川幕府时期社会结构中的分离思想的影响 (4)(一)天皇作为最高精神权威和将军作为实际最高统治者的分离的影响 (4)(二)幕府权力和藩政府权力中分离思想的影响 (5)(三)“士农工商”四民结构中的分离思想的影响 (5)四、结束语 (6)参考文献 (6)一、引言德川幕府时期,社会结构中明显的体现了相互分离的思想,天皇和将军之间、中央政府和各藩之间,“士农工商”中,农民和武士之间、武士和商人之间、商人和农民之间等等都明显的体现了相互分离的思想,同时,社会结构中的各阶层的身份被固化,它一方面有利于德川幕府长达260多年的统治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为明治维新时期打破原有的社会结构,向近代社会转型提供了条件。
日本历史之织田、丰臣、德川三人历史作用的评价
![日本历史之织田、丰臣、德川三人历史作用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02e1222bcfc789eb172dc8e6.png)
日本历史之织田、丰臣、德川三人历史作用的评价请注意,文中对此三人的历史作用的肯定,是局限在日本史和日本国内政治而言的,并非要将之抬到“国际著名政治家”的地位。
坂本先生的《日本史概说》中曾经评价丰臣秀吉终究不过是日本国内政治的风云人物,而不具有国际性的战略和政治眼光,俺对此话深有同感。
基本而言在日本这个过于狭小的舞台上诞生不了真正具有国际开阔视野的政治家,而最多只有丰臣秀吉这样昧于大势、夜郎自大而狂妄盲目的农民,他在日本国内的表现是精明的战略家,但到了国际舞台上就不过是个疯子。
1、安土、桃山政权捏造了江户幕府的形状,织田氏、丰臣氏两代耕耘之,而德川氏得其果,因此把江户三百年安定的功劳都算到家康头上也是不公平的。
信长做的破旧的工作是最多的,亦是开创新局的第一人,他死的时候,近代武家政权的模样已经大致有了,可以说日本从中世到近世的转化从各个领域而言的第一、第二步都是信长走的。
秀吉的功绩是使得这种转化终于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信长已经为他基本荡涤了最顽固的障碍,他的工作又彻底颠覆了旧的世界。
太阁检地的实际成就虽然并没有一般认为的那样辉煌,但确实是日本历史上少有的几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相对而言,家康面对的,只是刷刷墙灰的工作,西军数万之众固然是劲敌,外样大名固然是潜在威胁,但新的秩序已经牢固不可破,不需要他再做什么更多的工作了,他只要通过一系列立法将之制度化、法律化即可。
没有信长,没有秀吉,日本从中世到近世的过渡虽然仍然会有,但大概要缓慢的多、艰难的多、痛苦的多、漫长的多吧。
但在秀吉去世的1598年,新的世界已经脱胎而出,这时无论得胜的是德川、石田还是别的什么人,他们能做的事情都差不多,历史的进程也会差不多。
即使不是家康,换了别人也是大致一样的。
这就是德川与前二者的差别。
俺读日本战国史时,经常眩目于梦与幻般的安土桃山时代,那时的每一个事件,都让我们感受到那两个男人天才一样的构想力和永远不灭的进取心,让我们感受到日本在因此而转变、每个转变都清晰可见,当华丽的桃山时代落幕的时候,这一段绚丽的梦幻也随之落幕了,后面的关原、开幕、大阪,不过是历史剧豪奢的尾声而已。
德川幕府什么制度
![德川幕府什么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369cfd2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ab.png)
德川幕府什么制度幕藩体制是17世纪日本江户时代特有的一种封建统治形式,其中天皇与、与大名的关系,虽然与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类似,今天店铺给大家精心挑选了德川幕府什么制度,希望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
德川幕府制度是等级制德川幕府实行士、农、工、商四民等级制来巩固封建统治。
占人口10%的武士阶层是统治阶层。
从1639年实行锁国政策,由此限制大名们有利可图的对外贸易,限制自由贸易的盛行以保护农村的自然经济不遭破坏。
幕府的统治在初期是有效的,给日本带来了长达200多年的和平和繁荣。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德川幕府自18世纪中期起逐渐陷入危机之中。
幕府财政日益困窘,农民和市民的起义此起彼伏,虽进行了享保改革、宽政改革和天保改革,也不见收效。
资本主义列强强迫日本开关所造成的民族危机,终于导致了全国规模的倒幕运动并引发戊辰战争。
1867年11月,末代德川庆喜被迫向天皇“ 大政奉还”。
至次年鸟羽伏见之战,幕府军终于被击溃,德川幕府彻底垮台。
德川幕府法律德川幕府颁发统治大名的基本法《武家诸法度》约束武士生活准则,颁发《一国一城令》限制各藩修建城堡,禁止结党,规定婚姻需经幕府批准,还定下了“参觐交代制”,令大名隔一年在江户和领地轮住,回领地时妻、子需留在江户为人质。
旅途和在江户生活的庞大开支,不断消耗了大名们的财力。
德川幕府三役职幕末时期社会动荡,幕府决定在1862年幕政改革时所设置的三役职,以稳定政局。
后见职:征夷大一职的继承人,由一桥家当主一桥庆喜担任政事总裁职:负责幕府政务,由福井藩主松平春岳担任京都守护职:因京都的倒幕运动盛行,幕府设立京都守护职,代替无法维持京都治安的京都所司代,负责京都警卫,由会津藩主松平容保担任。
日本“江户时代”的开创与社会发展
![日本“江户时代”的开创与社会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734434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61.png)
日本“江户时代”的开创与社会发展简析“江户时代”的历史进程与思想文化的近世意义王坤概要:百年来,我们与邻国日本有着太多太多的恩怨情仇。
这种复杂的状况也许还将继续下去。
然而仅仅通过感性的表达,是不能完全理解我们的这位邻居的。
正如研究日本史的汤重南先生说的“在现今国内外大潮下,既不作‘亲日派’,也不作‘仇日派’,而是做真正的‘知日派’。
”为此我们应该寻本追源,理性地去审视日本及日本人的特性。
而日本的最后一个封建时期,“江户时代”很能表现出日本的民族特性。
本文的重点在于展现日本“江户时代”的历史进程、当时的社会思想文化,及这个时代对于对日本近现代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江户时代、德川家康、幕藩体制、幕府一、引言今年3月日本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0级特大地震,造成的极大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以及严重的核泄漏等安全隐患令全世界震惊。
然而日本国内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各行各业的人们所表现出的纪律性着实令我们敬佩。
这些促使我开始思考日本在现代化之前的社会是什么样子。
我认为当今日本人的这种纪律性在很大程度上得自于日本“江户时代”的社会积累。
下面就让我们回到日本这个最后的封建时代。
二、“江户时代”的兴衰(一)武家势力的发展说起日本历史上的武家专断政治,还要上溯至公元12世纪末期源赖朝开创的“镰仓幕府时代”。
此后,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的殊荣。
历时近700年的“至尊的天皇和至强的将军”并存的二元政治结构,自此开始形成。
但由于武将政权本身就是通过武力手段推翻前任统治,而将军又缺乏有效的手段防止武装起义的发生,之后日本又经历了“室町幕府时代”和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
鲁斯·本尼迪克特的《菊花与刀》中“公元16世纪时,内乱成了流行病”一句足见当时日本国内武装冲突的异常频繁。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尾张国的小小领主织田信长在战国纷争中重新统一日本。
“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被杀害后,其府中的一名下级武士丰臣秀吉通过“山崎会战”击败叛军后,颁布限制农民与武士的“刀狩令”与“检地”政策。
德川幕府锁国所造成的影响
![德川幕府锁国所造成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45026f4647d27284a7351b2.png)
德川幕府锁国所造成的影响公元17世纪西欧殖民主义者东侵,印度、印尼、马来亚、菲律宾等国相继沦为殖民地。
东亚还保持独立的中日两国,国内商品货币经济都开始发达,阶级分化,反封建斗争逐渐高涨。
统治阶级一方面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商品经济,镇压人民斗争,同时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军事侵略和经济文化活动,特别是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结合,采取了严厉防范的方针。
对外贸易,一般都由政府独占,作为国家财源之一。
为此取缔国内外走私商人,形成了一套锁国政策。
中日两国所不同的是,明清两代统治者使官营贸易表现为传统的朝贡形式,其他往来一律禁绝。
日本的锁国则采取积极防止旧教国的侵略,禁绝天主教,取缔海盗和独占海外贸易。
两者都是封建集权国家为克服内外矛盾,维护统治而执行的闭关自守政策。
东亚国家沦为殖民地较晚,是由于坚持锁国,特别是日本因锁国而使幕府得以维持两个半世纪的独立统一的政权。
因长期的和平,多少给日本以封建生产力发达的条件。
正是由于中日两国的不同情况,才使出现了两种不同形式的锁国,也正是这样,两国的锁国就造成了不同的后果和影响。
中国的封建社会,从战国时代开始,已经经历了数千年,早在唐代的时候,已经达到了颠峰。
而日本却由于过长的奴隶社会,导致进入封建社会比较晚,现在关于日本究竟何时进入封建社会颇有争论,其中比较可信的应该是唐朝中期,而且,日本初期的封建社会发展十分缓慢,并且有很大的奴隶制遗留,到战国时代,可以说封建制度刚刚成熟,但是还不稳定,如果任由西方殖民势力发展,那么,日本必将沦落为完全意义上的殖民地。
对于日本幕藩统治阶级来说,锁国是历史的必然。
因为在当时日本国内外条件下,不锁国便很难维持封建自然经济的基础和不受殖民主义的侵略。
同时幕府由于严格控制对外贸易,还迫使国内商工业完全屈从于封建势力,加强对劳动人民的剥削,防止武士同农民结合起来进行反抗。
另外一个方面,由于幕府的锁国,日本自身的政治、文化体系也得以保留和进一步发展。
日本很多著名的文化体系,例如德川幕府统治中期的元禄文化,可以说实际上是因为幕府的锁国才得以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析德川幕府时期社会结构中的分离思想及其影响学生:周治见学号: 200940410157 学院:社会发展学院专业:历史学1班入学时间: 2009 年 9 月 18 日指导教师:罗爱梅职称:副教授完成日期: 2013 年 5 月 10 日诚信承诺我谨在此承诺:本人所写的毕业论文《浅析德川幕府时期社会结构中的分离思想及其影响》均系本人独立完成,没有抄袭行为,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若有不实,后果由本人承担。
承诺人(签名):年月日浅析德川幕府社会结构中的分离思想及其影响摘要:德川幕府时期的社会结构中明显的体现了相互分离的思想。
天皇作为日本大和民族的精神领袖,享有最高精神权威,幕府作为天皇的执行者行使实际上的统治权,在军事、政治、文化等方面享有实际的最高权力。
在幕府内部,将军在政治上是中央的最高统治者,将军分封的各大名是各藩实际的最高统治者,幕府体制中有明显的分权思想。
“士农工商”四民之间也有明显的分离思想,主要体现为兵农分离、士商分离和农商分离。
这一时期社会结构中的分离思想对德川幕府长达260年统治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为日本社会向近代化转型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关键词:德川幕府;社会结构;分离思想;天皇;将军;二元体制On the thought of decentralization and influence in the social structure ofthe Tokugawa shogunateAbstract: During the period of Tokugawa Shogunate, the thought of separation was obviously reflected in the social structure.The emperor of Japan,as the Yamato's spiritual leader, has the supreme authority. In reality, as the executor of the emperor of Japan, the Shogunate exercises the sovereignty and enjoys the real supreme power in military, politics and culture.Politically speaking, inside the Shogunate, the General is the supreme ruler. The Daimios, which was appointed by the General, are the real supreme ruler of each dependent states. The thought of decentralization is obviously reflected in the system of Shogunate.Besides, the thought of decentralization also has a clear embodiment between the four classes, that is, scholar, farmer, artisan and merchant. It’s concretely reflected in the separation between soldiers class and peasantry strata, between scholar class and merchant class, and between peasantry strata and merchant class.The thought of decentralization has a far-reaching influence in the 260 years’ rule of the Tokugawa Shogunate, and it also provides a convenient condition for Japan’s social transformation at the end of the Tokugawa Shogunate period.Key words: the Tokugawa Shogunate;The social structure;The thought of decentralization;The Emperor of Japan; The General;The binary system目录一、引言 (1)二、德川幕府时期社会结构中的分离思想 (1)(一)天皇精神权威和幕府将军政治权利的分离 (1)(二)幕府权力和各藩权力中的分离思想 (1)(三)“士农工商”四民结构中的相互分离 (2)1. 兵农分离思想 (2)2. 士商分离思想 (3)3. 农商分离思想 (3)三、德川幕府时期社会结构中的分离思想的影响 (4)(一)天皇作为最高精神权威和将军作为实际最高统治者的分离的影响 (4)(二)幕府权力和藩政府权力中分离思想的影响 (5)(三)“士农工商”四民结构中的分离思想的影响 (5)四、结束语 (6)参考文献 (6)一、引言德川幕府时期,社会结构中明显的体现了相互分离的思想,天皇和将军之间、中央政府和各藩之间,“士农工商”中,农民和武士之间、武士和商人之间、商人和农民之间等等都明显的体现了相互分离的思想,同时,社会结构中的各阶层的身份被固化,它一方面有利于德川幕府长达260多年的统治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为明治维新时期打破原有的社会结构,向近代社会转型提供了条件。
二、德川幕府时期社会结构中的分离思想(一)天皇精神权威和幕府将军政治权利的分离日本天皇号称“万世一系”[1],“根据《日本书纪》、《古事纪》等古书的记载,天皇自神话时代就开始接受神谕而统治”[2]。
从自古以来就拥有崇高权威的日本天皇并没有实现把这种权威扩大到实际权力的转变。
一方面如本尼迪克特所言“在日本人看来,天皇对世俗事物的积极参与,并不是衡量其身份的尺度”[3],天皇作为日本万世一系的精神领袖,将全国的统治权交给将军,而自己则只是在形式上保持统治地位,这种做法似乎更能证明自己地位的崇高。
另一方面,在日本整个幕府时期,天皇也曾试图实现自己对全国的实际统治权,但从整个日本历史来看,天皇真正拥有强大权力的时间是比较短暂的。
镰仓幕府时期日本的权力中心就逐渐实现了权力和权威分离。
公武二元体制在德川幕府时期,天皇和幕府将军之间很好的体现了公武二元体制的思想,是社会结构分离思想中的一个重要体现。
德川幕府统治地位确立后,继承并强化了公武二元体制,1615年德川幕府颁布了《禁中及公家诸法度》,“该‘法度’将天皇和公卿贵族一并作为对象,在历史上第一次对天皇的行为进行约束”[4]。
不仅如此,德川家康还颁布了《武家诸法度》、《诸宗诸本山法度》对武家和僧侣的行为做了规定。
德川幕府强有力的颁布和实施这些法度表明:德川幕府时期,将军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实际上拥有最高权力,日本的权力中心在幕府将军。
(二)幕府权力和各藩权力中的分离思想。
在幕府体制下,将军以天皇“委任统治”的形式对全国进行统治。
亲藩大名是幕府对全国进行统治的第一道屏障,也是最重要的屏障,所以亲藩子嗣按其家格的高低先后享有继承将军位置的权利。
“所谓亲藩就是德川将军的近亲中成为大名的人”[5]。
将军是由亲藩子嗣继承的,按照他们“家格”①的高低有继承权的先是本宗,其次是亲藩中的“御三家”②、“御连枝”③、“御三卿”④。
“德川家康生前规定若是本宗将军家没有子嗣继承将军之位时,并从这三家选出下一任将军,并允许三家使用德川姓氏和德川家的三叶葵家徽”[6]。
德川家康把将军的继承权分离到各亲藩是其分离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德川家康还将全国的土地分封给谱代大名和外样大名。
德川家康以江户城为中心将他的亲属和手下分封到关东各地,形成一个遍布关东的势力网,这些大名就是组成的就是谱代大名。
在日本内战中反对德川家康的雄藩的藩主,直到被德川家康打败之后才愿意归附于他,战后德川家康封的这些诸侯组成的就是“外样大名”。
在德川幕府武家统治时代,大名对将军的忠诚对德川家族来讲十分重要,要想保证谱代大名的忠诚,把中央的部分权力分离给大名是个明智的选择。
无论是亲藩大名,还是谱代大名,或者是外样大名,在一定程度上受德川幕府中央政权的制约,但是,各大名在自己的藩国内有相当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权力,在自己的藩国内各大名享有最高统治权,就相当于一个半独立的王国。
在中央和地方权力分配上也体现了权力相互分离的思想。
(三)“士农工商”四民结构中的相互分离丰臣秀吉完成统一后,于1591年发布了身份统制令规定:“奉公人、侍、中、间、荒子等大名的家臣和武士,若有改做町人、百姓者,各地农民若有弃地不耕者或经商者、或外出务工等情况,无须呈报当地官衙即可予以惩罚”[7]。
这在武家历史上是第一次以法令形式固定了武士与百姓、町人的身份和职业,实现了兵农分离、农商分离和士商分离。
德川幕府时期,这种身份制度得到了延续和深化,整个社会被严格划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
各个阶层必须严格按照自己的身份世袭的从事固定的职业,在职业、衣、食、住、行、姓名、婚姻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范,不可逾越。
在长达260年的统治中,德川幕府实行了“世界上最严格并切实得到加强的世袭制度”[8]。
“士农工商”的思想源自中国,在中国,“士农工商”只是职业上的划分,四民之间可以自由流动,不受限制,并且不世袭。
而在日本这种制度有了明显的变化,它不仅是职业的划分,还是身份的区别,四民之间不可随意转化,身份世袭。
“四民”有着明显的区别,儒学者森芳洲有个精炼的叙述“人有四等,曰士农工商。
士以上劳心,士以下劳力。
劳心者在上,劳力者在下。
劳心者心广而志大而虑远,劳力者自保而已。
颠倒则天下小者不平,大者乱矣。
各种身份制度世袭传承,永远不可僭越,力图靠才能和努力去改变这种状况是不可能的”[9]。
这种各种身份相互分离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兵农分离、士商分离和农商分离。
1.兵农分离思想职业武士的产生是幕府统治的基础。
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对已经在城下居住的武士实行俸禄制度。
日本的武士和西方的骑士不同,他们没有领地和农奴,也没有参与经济活动的权利,有的只是在德川时代早期就已经依照其家格确定的俸禄。
根据日本学者的估计,“中下级武士处于与农民相当的经济水平”[10]。
武士在政治上是统治阶级,在经济上却并不富裕,在这种情况下,武士的地位也受到了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