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的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个体行为动机研究的八个基本理论

个体行为动机研究的八个基本理论

四、认知学派归因论
归因论最早是由海德(1957)在研究社会知觉中提出的,海德认为个 体的任何行为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原因,是内外两方面共同起作用的结 果,但在某一时刻,总有其中某一种原因起主要作用。关键是弄清其行为 的原因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才能有效控制个体行为
五、成就动机论
成就动机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麦克莱克和阿特金森于20 世纪40-50年代 提出的理论模式
成就目标理论认为在成就情景下有两种主要的目标取向起作用,一般 称作任务目标和自我目标,这两种目标取向与人们如何判断自身的能力水 平及如何主观定义成功有关
目标倾向理论较注重于任务定向,认为个体通过这种以自我为参照系 统的任务定向可以获得更多的乐趣,从而保持并增强内部动机
八、逆转论
逆转论提出元动机这个概念。它认为元动机就是个体的基础的心理需 要,而且这种心理需要总是以对立的形式出现的,也就是说,对每一种心 理需要来说,总有一个与之对立的需要
该理论认为,个体在投入成就情境时会产生两种心理倾向,即追求成 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成就动机对长期目标的实现是极为重要的。成就动机可以作为未来成 功指标之一
六、认知评价论
认知评价论是由德西和莱恩(Deci&Ryan)提出的,又称为自我决定论。 该理论从人的内部动机出发,强调人的兴趣感、能力感、控制感和主动感 在个体行为中的重要性。根据该理论,外部事件对个体而言是一个刺激, 个体会对这些事件进行认知评价
逆转论认为人类行为从根本上是不一致的。它把人类动机过程的元动 机种类加以概念化形成人类动机活动过程的基础,这些元动机种类是指人 的一些心理状态和某个阶段某种特殊心理状态的出现频率
心理学领域对动机的研究从关注个体的本能到关注社会因素,从关注外 部因素(诱因)到关注内部因素(需要、认知评价,归因方式)到自我主体 (自我效能、自我决定)等,同时动机的研究从机械观逐步过渡到理性观, 构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动机理论是当前动机研究的热点

动机理论概述

动机理论概述

动机理论概述一、本能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从本能出发解释人的行为动机。

他认为,人有两种本能:一是生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利比多”,它代表着爱和建设的力量,指向于生命的生长和增进。

二是死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达那多斯”,它代表恨和破坏的力量,表现为求死的欲望。

死的本能有内向与外向之分。

当冲动指向内部的时候,人们就会限制自己的力量,惩罚折磨自己,变成受虐狂,并在极端的时候毁灭自己;当冲动指向外部的时候,人们就会表现出破坏、损害、征服和侵犯他人的行为。

二、驱力理论所谓驱力理论,指的是当有机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在有机体的内部产生所谓的内驱力刺激,这种内驱力的刺激引起反应,而反应的最终结果则使需要得到满足。

例如,进食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便会产生内驱力刺激,推动有机体采取最终使食物摄入体内的行为。

一旦需要满足之后,也就使内驱力刺激平息。

所以驱力理论时常又被称之为驱力还原论或需要满足论。

这种理论观点认定:当有机体的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驱使有机体采取有意的行为去纠正这些身体的缺失或障碍。

可以认为,使驱力降低是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

三、需要层次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坚持反对一切人类动机都可以用剥夺、驱力和强化来解释的观点。

他致力于对人的动机研究,认为人有5种基本的需要,按其满足的先后依次排列成一个层次。

在这一层次中,最基础的生理方面的需要,即对食物、水、空气等的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便出现安全或保护的需要;随后出现对爱、感情、归属的需要;接着出现对尊重、价值或自尊的需要;在上述这些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最后剩下的便是对自我实现的需要。

所谓自我实现,就是使自己更完备、更完美,能够更充分地使用自己具有的能力和技能。

马斯洛认为,人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旨在实现最基本的但又尚未满足的需要上,当这些需要或多或少得以实现后,人才能越来越注意到更高层次的需要。

他认为,在这些需要中,前四种是缺失性需要,它们对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是很重要的,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一旦得到满足时,由此而产生的动机就失消失。

心理学中八种关于动机的理论

心理学中八种关于动机的理论

心理学中八种关于动机的理论1、成就动机指个体在追求目标时所表现出的积极性和努力程度。

2、XXX:成就动机是人类需要层次中的一种,是指个体追求自我实现和发挥潜能的渴望。

3、XXX:成就动机是由于个体对于成功的需要和对于失败的恐惧而产生的。

4、成就动机的激发:4.1目标的明确性和挑战性,目标越明确和越具有挑战性,激发成就动机的可能性就越大。

4.2反馈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个体需要得到及时和准确的反馈,以便调整自身的行为。

4.3自主性和控制感,个体需要感到自己对于结果的控制权和决定权,才能更好地激发成就动机。

5、成就动机的应用:5.1制定明确和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同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反馈。

5.2提高个体的自主性和控制感,让他们感到自己对于结果有一定的掌控能力。

5.3鼓励个体追求自我实现和发挥潜能的渴望,提高其对于成功的需要和对于失败的恐惧的认识。

五)期望理论1、期望理论指个体在决策时会考虑到行动的结果和可能性,并根据这些来选择最优的行动方案。

2、期望值的计算:2.1期望值=行动结果的价值×实现的可能性2.2价值和可能性的评估需要考虑到个体的主观感受和经验。

3、期望理论的应用:3.1提高个体对于目标实现的期望值,可以通过提高目标的价值或增加实现的可能性来实现。

3.2降低个体对于目标实现的期望值,可以通过降低目标的价值或减少实现的可能性来实现。

3.3激励个体采取最优的行动方案,需要提高个体对于行动结果和可能性的评估准确性,并提供适当的激励措施。

六)自我决定理论1、自我决定理论指个体在行动时需要感到自己对于行动的选择和结果有一定的掌控和决定权。

2、自我决定理论的三种基本需求:2.1自主性,个体需要感到自己对于行动的选择和结果有一定的掌控和决定权。

2.2能力,个体需要感到自己具有完成行动所需的能力和技能。

2.3关系,个体需要感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是积极的和有意义的。

3、自我决定理论的应用:3.1提高个体的自主性,可以通过提供选择权和决策权等方式来实现。

社会心理学对动机的解释

社会心理学对动机的解释

社会心理学对动机的解释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内心活动与社会行为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广泛,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是研究人类的动机和决策。

人类的动机是指驱使我们行动的欲望和需要,社会心理学通过研究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为我们解释动机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需求层次理论动机是一种心理状态,可以被描述为一个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望或需求。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最出名的动机理论之一。

他认为,人类有五个基本需求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这些需求被分成一个金字塔的形式,每一层需求需要满足后才会迈向更高层次的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下可能有不同的需求,也可能不会满足同一等级的需求就往更高层次追求。

比如,在一个战争的时期,人们可能放弃了自我实现的需求,而转而满足更基本的安全需求。

因此,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必须在特定的背景下加以理解。

二、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是心理学中的另一种动机理论,强调人们寻求对自我行为的自主控制和掌握。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动机可以被分成三个基本类型: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自我调节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人们对完成某项任务所感到的兴趣和愉悦,而不是为了外在奖励而行动。

外在动机则是指人们为了获得某种外在奖励而进行的行为,比如道德感和金钱激励。

自我调节动机是指人们通过追求自我实现、自我成长和自我生产力而寻求行动自主性。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越是使人们感到内在动力的行为,越容易使人产生长期的情感投入和持续的行为。

这种动机使人们感到有责任感和自我满足感,而不是简单的被奖励激励。

而外在动机和自我调节动机如果被过度强化,会导致人们对行为的动机失去兴趣和意义。

三、认知评估理论认知评估理论是另一个社会心理学研究动机的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人类的动机是基于他们的期望和感受来产生的。

如果他们认为一项任务能够给他们带来愉悦和成功感,他们就会更容易地参与该项任务。

认知评估理论指出,人们经常评估周围环境中的刺激和任务,以决定它们对自己的意义和可行性。

心理学——动机

心理学——动机

心理学——动机动机在心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指驱使个体行动的力量和动力,是实现目标的内在激励机制。

动机作为一个广泛而复杂的主题,不仅涉及到个人内部的心理过程,还与环境因素、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以及动机对个人行为和成就的影响。

一、动机的概念与分类动机是指推动个体行动的内在力量和动力。

它是人类行为的基础,促使个体朝着特定目标努力。

根据动机的来源可以将其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源于个体内部的需求和愿望,如获得成就感、满足好奇心等;外在动机则指个体为了获得外部奖励或避免惩罚而行动,如追求奖金、避免批评等。

此外,动机还可以根据其强度和持久性进行分类,分为本能性动机和学习性动机。

二、动机理论的发展与应用在心理学中,有许多著名的动机理论被提出并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动机-卫生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等。

首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个体会按照这个层次的顺序来满足需求。

这一理论提出了人类心理需求的层次结构,对人类行为的动机动力进行了深入研究。

其次,赫兹伯格提出的动机-卫生理论将动机分为成就动机和激励动机两种。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为了获得成就感、展现自己的能力而进行行动;激励动机则是个体为了外部奖励或避免惩罚而行动。

这一理论对个体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进行了清晰的划分和描述。

最后,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个体对自身行为的自主性和自我决定性的重要性。

根据该理论,个体追求满足三种根本的基本需求:对于能力和能力的满足感的需求、人际关系的需求以及自主性和自主性的需求。

只有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时,个体的动机水平才会最高。

这些理论为心理学者研究和理解个体动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指导,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理解和满足个体的动机需求,可以提高个体的积极性和工作/学习效果。

三、动机对个人行为和成就的影响动机对个体行为和成就具有重要影响。

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理论

(1)强化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用刺激-强化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任务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

人们的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这种行为和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

(2)自我效能论班杜拉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理论,他认为,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的,人的认知变量如期待、注意和评价等在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中期待是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强化效果存在于期待奖赏或惩罚之中,是一种期待强化。

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果期待。

结果期待是对行为结果的估计,效果期待是对自己能否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即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决定个体某种活动时的动机水平。

其影响因素有: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情绪唤起。

自我效能感具有四种功能:①决定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

②影响人们在困难前的态度。

③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已获得行为的表现。

③影响个体在活动中的情绪状态。

(3)需要层次论该理论强调人类的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组成的,各种需要之间又有先后顺序和高低层次之分。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前四种需要称为缺失性需要,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一旦满足动机就会消失。

自我实现的需要也称为成长性需要,具有永不满足性,虽然不是必需的,但是对适应社会很重要。

缺失需要使我们得以生存,成长需要使我们能过更好地生活。

一般而言,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尊重的需要。

如果学生不能感受到这些就不能实现更高成长需要。

通过外部动机激发学习行为,让学生将这种行为转换为内部动机,是学习成为一种稳定的内部动机。

根据需要层次理论,家长和教师应注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

(4)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的概念源于默里,指在成就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第三章工作动机

第三章工作动机

第三章 工作动机第一节 动机理论一、什么是动机?Motivation1.动机: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个人需要的满足)的过程。

动机:个体为了实现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强度、方向和坚持性。

努力强度:个体试图付出多大的努力;方向:指向组织目标并与组织目标一致;坚持性:个体的努力可以维持多长的时间;2.动机的来源(1)内在需要:个人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

个人缺乏这些东西,就会身心失去平衡,产生紧张状态,感到不舒服。

(2)外在条件:个人身外的刺激,如食物的香味、电视广告、优厚的报酬。

二、动机理论动机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内容型激励理论,一种是过程型激励理论。

前者着眼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内容,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ERG 理论、Y 理论、双因素理论等;一种着重研究从动机的产生到人们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如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等。

1.需要层次论 hierarchy of needs(1)每个人有5种需要胜利需要:食物、水、栖身、性和其它身体需要安全需要:保护自己免受心理和生理伤害的需要社会需要:爱、归属、接纳和友谊尊重需要:自尊、自主和成就感;地位、认可和关注自我实现需要:使个体成为他可以成为的人的内驱力,包括成长、开发自我潜能和自我实现。

需要 动机刺激 行为 目标(2)当任何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后,下一层需要就会成为主导需要。

评论:①直观逻辑性和易于理解;②缺乏实证材料。

2.ERG理论 ERG theory耶鲁大学的克莱顿〃奥尔德弗修改了需求层次论,提出了ERG理论。

(1)存在三类核心需求:存在需求Existence:关注于满足基本的物质存在要求,包括需求层次论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

关系需求Relatedness:维持人际关系的愿望,包括需求层次论的社会需要以及尊重需要中的外在部分。

成长需求Growth:对于个人发展的内在愿望,包括需求层次论的自我实现需要和尊重需要的内在部分。

(2)多种需要可以并存;(3)如果高层次的需要受到抑制而未能得到满足,那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的愿望会更强烈。

普通心理学动机(一)

普通心理学动机(一)

普通心理学动机(一)引言概述:普通心理学动机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研究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和驱动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普通心理学动机的相关概念、理论以及应用。

正文内容:一、动机的概念1. 动机的定义和重要性2. 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3. 动机的分类: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4. 动机与心理需求的联系二、驱动力的理论1. 激励理论:驱动力来自于内外部的奖赏和惩罚2. 自我决定理论:驱动力源于满足自我需求和实现个人目标3. 成就动机理论:驱动力来自于个体对于成就的渴望和追求4. 社会认知理论:驱动力建立在个体对于自己和他人评估的基础上三、普通心理学动机的影响因素1. 个体因素:天性、性格特点和基因遗传2. 环境因素:文化、社会环境和教育水平3. 心理因素:自我观念、情绪和认知风格4. 外部因素:奖励系统、竞争环境和社会期望四、普通心理学动机的应用1. 教育领域中的动机激发和激励机制2. 工作场所中的激励和绩效管理3. 运动和健身领域中的动机研究和激励策略4. 心理治疗和康复中的动机增强和改变技术五、普通心理学动机的未来发展1. 多元理论整合:将不同理论进行综合,促进全面理解2. 应用领域的拓展:在不同领域中推动普通心理学动机的应用3. 研究方法的创新:利用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深入探索普通心理学动机的机制4. 小组和团队动机的研究:研究多人共同的动机和群体动机的影响总结:普通心理学动机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研究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和驱动力的原因和机制。

通过对动机的概念、驱动力的理论、影响因素、应用和未来发展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普通心理学动机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这对于提升个体的学习动力、工作动力、运动激励和心理治疗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333教育综合 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

333教育综合 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

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由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他们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用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联结主义心里学家用s-r的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某种报偿。

因此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评分,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相应的学习行为。

2:需要层次理论,由没国人本主义心里学家马斯洛提出,认为人的基本需求有五种,他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自我的实现,,因此,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

3:自由学习动机,人本主义心里学家罗杰斯提出的自由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并非教师一填鸭式严格压迫学生无助地,顺从地学习枯燥乏味,琐碎呆板,现学现忘的教材,而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吸收任何他自觉和有趣和需要的知识。

罗杰斯人为,学生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琪学习方式也主要有两种:有意义学习和无意义学习,琪区分表准就在于学生是否对学习内容感兴趣。

4:成就动机理论认为在在学习动机方面成就动机对人的影响最大,个人的学习动机可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如果一个人对获得成功的需要大于避免失败的需要,他就敢于冒险,在这一过程中,一定量的失败,芳儿会提高他们的去解决问题的愿望,另一方面如果太容易成功,反而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动机。

5:归因理论,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做出的解释和评价,最早提出者是海德,他曾指出人们会把行为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即行为者本身的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因素,韦纳接受了前人提出的观点,并把行为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稳定原因和不稳定原因。

6:自我效能理论,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认为,人的学习行为不仅受到强化,结果期望的影响还受到效能期望的影响,效能期望是指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在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或判断,他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的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

教育学中的动机心理学知识总结

教育学中的动机心理学知识总结

教育学中的动机心理学知识总结动机心理学是教育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它研究人们的行为和行动背后的动机。

了解动机心理学对于教育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动机和激励,从而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

动机的类型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个体内部的动力和兴趣,使其愿意进行某项活动。

外部动机则是外部因素导致的动力,如奖励和惩罚等。

动机的来源动机可以来自多种因素,其中一些重要的动机来源包括:1. 成就需求:个体追求成功和成就感的动机。

2. 利他主义:关注他人利益,帮助他人的动机。

3. 知识需求:个体对知识的渴望和获取的动机。

4. 困境需求:个体面临困境时寻求解决方案的动机。

动机心理学理论动机心理学有多种理论,其中一些常见的理论包括:1. 需求层次理论:由马斯洛提出,认为人的动机按照一定层次结构排列,从基本的生理需求到自我实现的需求。

2. 自我决定理论:由瑞恩和迪西提出,强调人们对自己行为的主导权和自主选择的重要性。

3. 成就动机理论:由麦克勒兰提出,认为个体追求成就和成功是动机的重要驱动力。

4. 目标导向理论:强调个体的目标设定对于动机和行为的影响。

动机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了解动机心理学对于教育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将动机心理学应用于教育实践的策略:1. 设定有挑战性的目标:给学生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以激发他们的内部动机和成就感。

2. 提供及时反馈: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以帮助他们评估自己的进展并调整研究策略。

3. 创造积极研究环境:创造积极、支持研究的环境,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4. 激发研究的兴趣:通过引入有趣和相关的研究内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机。

总之,动机心理学在教育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学生的动机和激励因素,进而设计出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动机理论

动机理论

强化动机理论
3.几个重要概念
强化:凡是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或刺激情 境据可称为强化。
正强化:给予一个好的刺激 负强化:去掉一个坏的刺激
4、理论观点
人们某种行为倾向之所以发生,完全取决于 先前的这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 固关系。
强化动机理论
5.理论的局限性 过分强调引起行为的外部力量,而忽视甚
归因理论
2.归因理论的应用
a.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 b.根据行为者当前的归因倾向预测他以后的动机。 c.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
首先,培养学生自觉的归因意向; 其次,重要的在于归因过程; 最后,培养学生正确而积极的归因。
归因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对成功失败归 因的倾向表明:人们总是宁愿获得成功的荣 誉,而把失败的埋怨推给外因;教师愿意对 学生的好成绩负责任,而总是把无长进的坏 成绩归罪于学生(此时教师指责学生懒惰、笨、 迟钝、不用心或认为他努力不够;而学生却 认为并非自己笨或不用功,只是功课太重、 老师讲课生硬呆板或者老师太差劲,但愿将 来我们之间不会作出类似的归因。
归因理论
3.重要概念
习得性无助感 a.提出者:美国学者塞利格曼
b.某些外部事件无法控制的经验会导致习 得性无助感。
c.表现:动机降低;
认知出现障碍; 情绪失调 。
小测试 2
1=很不同意 2=不同意 3=不太同意 4=基本同意 5=同意 6=很同意 1.我能否当上领导主要靠我的能力。………………………1 2 3 4 5 6 2.我是否出车祸主要是取决于我的驾驶技术。……………1 2 3 4 5 6 3.我在订计划时,我几乎肯定能实行它。…………………1 2 3 4 5 6 4.我拥有朋友的多少取决于我这个人怎么样。……………1 2 3 4 5 6 5.我完全能够主宰我的生活中的一切。……………………1 2 3 4 5 6 6.我一般能够保护我的利益。………………………………1 2 3 4 5 6 7.我得到了我想要的,通常是因为我为之勤奋努力过。…1 2 3 4 5 6 8.我的生活由我的行为所决定。……………………………1 2 3 4 5 6

动机与情绪理论知识点归纳

动机与情绪理论知识点归纳

动机与情绪理论知识点归纳动机与情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心理过程。

了解动机与情绪的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激发内在动机,并提高工作和生活的效果。

本文将对动机与情绪的相关理论进行归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

一、动机理论1. 来自生理需求的动机理论生理需求理论认为,人们解释和适应外界刺激的动机是由体内生理需求驱动的。

最著名的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它将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这个理论认为,人们的需求是有层次的,只有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2. 来自认知的动机理论认知动机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决策是基于他们对外界刺激的认知和预期结果的评估。

最知名的是期望理论,它认为人们的动机是基于期望效应的:动机等于期望的值乘以希望实现的结果的价值。

3. 来自成就的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人们的动机是通过对任务成就的需求和对能力的评估来驱动的。

最著名的是成就动机理论,它认为,人们在追求成就时会具备三个基本需求:成就预测、成就需求和成就评估。

二、情绪理论1. 来自生理反应的情绪理论生理反应理论认为,情绪是由特定的生理反应引起的,如心率变化、肌肉紧张和血压升高。

这个理论认为,情绪是自动激发的,并且在情绪发生之前会出现生理变化。

2. 来自认知评估的情绪理论认知评估理论认为,情绪是由个体对特定情境进行主观评估所引起的。

最著名的是拉扎鲁斯和福克斯的情绪理论,它认为情绪是基于个体对外界刺激的认知评估结果产生的。

这一理论强调个体对情境的解释和意义赋予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3. 来自社会文化的情绪理论社会文化情绪理论认为,情绪是社会和文化因素塑造的结果。

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个体可能对情绪有着不同的表达和解读方式。

情绪的表达和管理方式受到社会规范和文化期望的影响。

三、应用与实践了解动机与情绪理论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个人层面上,了解自己的动机和情绪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增强内在动机,激发更高的工作动力,并提高工作和生活的满意度和效果。

心理学中八种关于动机的理论

心理学中八种关于动机的理论

心理学中八种关于动机的理论一、动机的理论(一)动机的本能理论1、本能概念:个体生而具有的,程序化的行为模式或行为倾向。

2、弗洛伊德: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2.1生的本能:力比多(libido),弗洛伊德用力比多这个词来概括一系列行为和动机现象。

如饮食、性、自爱、他爱等个人所从事的任何愉快的活动。

2.2死的本能:萨那托斯(thanatos),像仇恨、侵犯和自杀等都是死的本能。

3、弗洛伊德把心理结构比作冰山,露出水面的小部分为意识领域,水面下的大部分为无意识领域。

这个无意识的大部分是冲动、被压抑的愿望和情感。

4、弗洛伊德采用自由联想、释梦等方法来揭示无意识的动机过程。

(二)动机的驱力理论驱力是指由机体的生理需要所唤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个体采取行动,恢复体内平衡。

1、1918年,伍德沃斯在《动力心理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内驱力概念。

1、赫尔:原始性内驱力和继发性内驱力。

2.1原始性内驱力,同生物需要状态相伴随,并与有机体的生存有密切的联系。

2.2继发性内驱力,指情景而言,后天社会性需要而产生的驱力。

(三)动机的强化理论1、斯金纳正强化、负强化。

1.1正强化,积极强化,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映概论增加。

1.2负强化,消极强化,当某种刺激在环境中减少或消失,使行为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负强化,是有机体力图避开的那种刺激。

2、强化的安排:2.1立即强化与延缓强化2.1.1立即强化,个体出现正确反应后,立即给予奖赏,其效果较佳。

2.1.2延缓强化,正确反应出现后,过一段时间再给奖赏,其效果较差。

2.2连续强化和部分强化2.2.1连续强化,只要个体做出正确反应,均给予强化,这种强化方式不仅不经济,而且一旦取消强化,其学到的行为很快消退。

2.2.2部分强化,只在部分正确反应之后给予强化,如果部分强化适度,就可以达到或超过连续强化的学习效果。

3、强化理论的应用。

3.1经过强化的行为趋向于重复发生。

3.2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3.3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规定和表述。

心理学中八种关于动机的理论

心理学中八种关于动机的理论

心理学中八种关于动机的理论一、动机的理论(一)动机的本能理论1、本能概念:个体生而具有的,程序化的行为模式或行为倾向。

2、弗洛伊德: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2.1生的本能:力比多(libido),弗洛伊德用力比多这个词来概括一系列行为和动机现象。

如饮食、性、自爱、他爱等个人所从事的任何愉快的活动。

2.2死的本能:萨那托斯(thanatos),像仇恨、侵犯和自杀等都是死的本能。

3、弗洛伊德把心理结构比作冰山,露出水面的小部分为意识领域,水面下的大部分为无意识领域。

这个无意识的大部分是冲动、被压抑的愿望和情感。

4、弗洛伊德采用自由联想、释梦等方法来揭示无意识的动机过程。

(二)动机的驱力理论驱力是指由机体的生理需要所唤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个体采取行动,恢复体内平衡。

1、1918年,伍德沃斯在《动力心理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内驱力概念。

1、赫尔:原始性内驱力和继发性内驱力。

2.1原始性内驱力,同生物需要状态相伴随,并与有机体的生存有密切的联系。

2.2继发性内驱力,指情景而言,后天社会性需要而产生的驱力。

(三)动机的强化理论1、斯金纳正强化、负强化。

1.1正强化,积极强化,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映概论增加。

1.2负强化,消极强化,当某种刺激在环境中减少或消失,使行为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负强化,是有机体力图避开的那种刺激。

2、强化的安排:2.1立即强化与延缓强化2.1.1立即强化,个体出现正确反应后,立即给予奖赏,其效果较佳。

2.1.2延缓强化,正确反应出现后,过一段时间再给奖赏,其效果较差。

2.2连续强化和部分强化2.2.1连续强化,只要个体做出正确反应,均给予强化,这种强化方式不仅不经济,而且一旦取消强化,其学到的行为很快消退。

2.2.2部分强化,只在部分正确反应之后给予强化,如果部分强化适度,就可以达到或超过连续强化的学习效果。

3、强化理论的应用。

3.1经过强化的行为趋向于重复发生。

3.2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3.3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规定和表述。

动机与情绪心理学主要知识点归纳

动机与情绪心理学主要知识点归纳

动机与情绪心理学主要知识点归纳动机与情绪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领域之一,研究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情绪因素。

本文将对动机与情绪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包括动机的类型、动机理论和情绪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调节机制。

一、动机的类型1. 生理动机:生理动机是由人体内部的生理需要引起的,如饥饿、口渴、疲劳等。

满足这些基本生理需求是人类行为的重要动机之一。

2. 知识动机:知识动机是由于求知欲望而产生的动机。

人们在追求新知识、解决问题和理解世界时会受到知识动机的驱使。

3. 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指人们追求个人成就和成功的动机。

追求成功、面对挑战和获得认可都会激发成就动机。

4. 社会动机:社会动机是指人们因为社会关系和他人的认同而产生的动机。

人们追求社会地位、友谊和群体认同感都会受到社会动机的影响。

二、动机理论1. 需求层次理论:由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动机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这一理论认为,只有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2. 自我决定理论:由理查德·瑞恩和爱德华·迪西发展而来的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动机是基于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

内在动机是指人们出于兴趣和满足感而从事某项活动,外在动机是指人们出于外在奖励和避免惩罚而从事某项活动。

三、情绪的基本概念1. 情绪:情绪是人们对特定事件或经历产生的主观体验,通常伴随着生理和行为上的变化。

情绪可以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种。

2. 情绪表达:情绪表达是指通过言语、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情绪状态。

情绪表达对于人际交流和沟通起着重要作用。

3. 情绪识别:情绪识别是指通过观察他人的面部表情、声音和肢体语言等来判断他们的情绪状态。

情绪识别对于理解他人和构建良好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四、情绪理论1. 六基情绪理论:由保罗·艾克曼和菲利普·汤普森提出的六基情绪理论认为,人类的情绪可以归纳为喜悦、惊恐、厌恶、愤怒、悲伤和惊讶六种基本情绪,这些情绪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适应反应。

动机理论

动机理论
给孩子一种神奇的力量吧,让他在大多 数情况下都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我 能行!”
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 在动力。(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 价值的事情,会努力去克服困难,尽力达成 目标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成就动机的结构 • 成就动机由哪些心理因素构成? • 阿特金森(J.W.Atkinson,1958,1964)认为成就动机
(一)频繁体验挫折 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态度不端正、基础差、方法不当等等。这 些因素就导致了成绩差的学生往往是各门功课都不好。这些学 生在各种考试中总是频繁地体验到挫折。由于他们成绩不好, 渐渐与各种“好事”,如评选优秀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和社会 活动等无缘,这样就更增添了他们的受挫感。 (二)产生消极认知 如果一个学生想改变自己成绩不好的状况,必然就要付出更多 的努力。但是,学生往往会发现,虽然在一段时间内,自己用 功了、努力了,但考试成绩还是不理想,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 老师的承认和肯定,依然要受惩罚、挨批评。于是他们渐渐对 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甚至认为自己对学习成绩是无法改变、 无力控制的。 (三)产生无助感 一旦学生认为自己的努力没有结果,自己对学习成绩无法控制, 就会体会到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此时,老师的批评、家长的 责骂、同学的轻视更加剧了学生的失控感的形成,是他们渐渐 产生了“习得性无助感”。
强化理论
基本观点:人类行为的动力来自于强化。当某种行 为发生后,若给予强化,就可以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 的可能性。
强化:凡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或刺激情境,均称为 强化(奖赏.鼓励.关注等)。
第一种:正强化,又称积极强化。当人们采取某种行 为时,能从他人那里得到某种令其感到愉快的结果,这种 结果反过来又成为推进人们趋向或重复此种行为的力量。

动机理论案例

动机理论案例
第六讲 动机理论
内容提要
一、几个重要的动机理论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几个重要的动机理论
1、强化动机理论 2、成就动机理论 3、期望理论 4、归因理论 5、自我效能感理论
强化动机理论
1.提出者 联结主义理论家
2.理论基础 联结理论: 刺激 反应 人类一切行为都是由刺激-反应构成的,中 间没有任何中间过程,只能从行为的外部寻找 行为的原因。
4.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
有效表扬的特征:
a.针对良性行为 b.明确表扬的具体行为 c.真诚 d.学生投入适当的努力就可以成功 e.学生受到表扬,是因为他们喜欢这项任务,并
想形成相关的能力。
5.科学利用竞争与合作
合作与竞争对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6.向学生表达明确可行的期待
个体对成功的价值以及对成功可能性的估 计决定了动机的强弱。
至否定人的学习行为自觉性与主动性。
成就动机理论
1.提出者
默瑞
1938年,成就需要
麦克兰德
1953年,成就动机研究
阿特金森
1963年,成就动机模型
成就动机理论
2.理论基础
成就需要
3.理论观点
动机强度=F(动机水平×期望× 诱因)
4.重要概念
力求成功
成就动机
避免失败
成就动机理论
5.理论应用 a.对于力求成功的人士,应该提供一个有一定难
自我效能感
4.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a.个体成败的经验
个体成败的亲身经验 个体成败的替代性经验
b.个体的归因方式
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1 设 置 合 理 目 标
2 利 用 反 馈 和 评 价

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与动力激励

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与动力激励

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与动力激励动机理论与动力激励是心理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们关注人类行为背后的内在驱动。

本文将详细探讨动机理论与动力激励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应用。

一、动机理论的概念1. 动机的定义:动机是指个体实现某种目标的内在驱动力。

它可以促使个体主动行动,并保持行动的持续性。

2. 动机理论的重要性:动机理论帮助我们理解人类行为的原因和动力,进而指导我们如何激励自己和他人提高工作效率和取得成功。

二、经典动机理论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生理需求:食物、水、空气等基本需求。

- 安全需求:保护、安全、稳定等需要。

- 社交需求:关系、友谊、社会认同等需要。

- 尊重需求:自尊、自信、成就等需要。

- 自我实现需求:追求个人潜力、自我发展等需要。

2.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动机因素:为了满足内在需求,如成就感、认可等。

- 卫生因素:为了避免失去满足基本需求所带来的不满,如薪酬、工作条件等。

三、现代动机理论1. 自我决定理论:人们会在满足三个基本需求(自主性、能力、关联)的情况下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2. 期望理论:人们会基于期望和价值判断预期行为的选择。

预期行为的价值越高,动机越强烈。

3. 成就动机理论:个体在面临挑战和获得成就时产生内在动机。

四、动力激励的重要性1. 提高工作表现:动力激励可以增加个体的工作动力,提高工作表现和生产力。

2. 满足个体需求:通过激励措施满足个体的需求,如奖励制度、晋升机会等,可以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

3. 完成目标:动力激励可以督促个体朝着目标努力,克服困难,实现自身发展。

五、动力激励的应用1. 奖励制度:建立公正且有吸引力的奖励制度,以满足个体的成就需求,鼓励个体积极投入工作。

2. 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个体制定明确的目标,并提供发展机会和培训,使其能够在事业中获得成长和晋升的动力。

3. 创造支持性的工作环境:建立支持性的领导风格、良好的团队氛围以及合理的工作压力,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归属需要(need for affiliation)——建立友好和亲密的人际关系 的欲望。
16
权力需要是影响和控制其他人的欲望。具有高权力需要的人喜欢 承担责任,努力影响其他人,喜欢处于竞争性和重视地位的环 境。与有效的绩效相比,他们更关心威望和获得对其他人的影 响力。
麦克利兰提出的第三种需要是归属需要。研究者对这种需要的关 注最少。具有高归属需要的人努力寻求友爱,喜欢合作性的而 非竞争性的环境,渴望有高度相互理解的关系。
雇佣保证;劳保制度;退休金 制度
友谊(良好的人际关 系);团体的接纳;
组织认同
团体活动计划;互助金制度; 群众组织;利润分享计划;教
育培训制度
地位、名次 荣誉权力、责任; 与他人的收入比较
人事考核制度;晋升制度;表 彰制度;选拔进修制度;参与
制度;奖励制度
能发挥个体特长的环境; 决策参与制度;提案制度;革
发展动机 ❖ 自我实现需要:发挥自身潜能、实现自我理想的需要;
追求个人能力的极限。
8
需要层次
❖ 马斯洛理论的二个基本论点
❖ 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不能再起激励的作用; ❖ 人的需要具有层次性,只有前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上一层需要才显出
其激励作用。
自我 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社会需要
安全需要
15
如果你选择靶子C,你很可能是一个有较高成就需要的人。麦克 莱兰的需要理论(McClelland’s theory Of needs)主要关注三种需 要:成就、权力、归属。它们的定义如下:
1.成就需要(need for achievement)——追求卓越,争取成功,希 望做得最好的需要。
2.权力需要(need for power)——影响和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 的需要。
23
自我效能理论
也称社会认知理论或社会学习理论
指个体对自己能够完成某项任务的一种信念。 班杜拉提出了提高自我效能的四个方面
过去的成功经验 替代榜样 口头说服 唤醒
24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主要着眼于如何引导人的行为,使其朝着组织所希望的 方向进行。通过改变所处环境,保持和加强积极行为, 减少或消除消极行为 正强化,对正确的行为及时加以肯定或奖励,但奖励
17
几个动机理论的相互关系
需要层次论 生存 关系 成长理论
自我实现
成长
尊重
归属
关系
双因素理论
激励因素: 进步 成长 成就
成就激励理论
成就需要
权利需要
安全 生理
生存
保健因素: 工作安定 工资 工作条件
18
社交需要
当代动机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
❖这一理论指出,人们喜欢感觉到他们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因而任何事情,当它使自己以前享受的任务变得像是一 种义务而非自主选择的活动时,都会破坏动机。
❖ 激励力=效价(目标的期望价值) ×期望率(对目标实现可能性的
看法)
❖ 强调个体因素对激励效果的影响 ❖ 组织所提供的奖赏应该能够与个体的需要一致;奖赏的重点应放
2. 当代动机理论
➢ 自我决定理论 ➢ 目标设置理论 ➢ 自我效能理论 ➢ 强化理论 ➢ 公平理论/组织公平 ➢ 期望理论
3. 当代动机理论的整合
3
激励的过程
个体行为产生具有以下的一般规律:
激 励
需求
动机
行为
新的需求
4
需求 满足
动机概念
➢ 人之所以会采取某种特定的行为是由其动机所决定的 ➢ 一个人愿不愿意从事某项工作,干劲是大还是小,全取决于
21
如果能力和目标的可接受性这样的因素保持不变,我们 可以说,目标越困难,绩效水平越高。不过一旦员工接 受了一项艰巨的任务,他就会投入更多的努力,直到目 标实现、目标降低或放弃目标。 当人们获得了在朝向目标的过程中做得如何的反馈时, 人们会做得更好,因为反馈能帮助认清他们已做的和要 做的之间的差距,也就是说,反馈引导行为。但并不是 所有的反馈都同样有效。自我反馈——此时员工能控制 自己的进度——是比外部反馈更强有力的激励因素。
样令人满意”)。 5.选择另一个不同的参照对象(如“我可能不如我弟挣得钱多,
但我比我爸爸在我这个年龄时做得好的多”)。 6.离开工作场所(如辞职)。
29
期望理论
❖ 期望理论:员工只有在相信目标的价值并且可以看到如何才能有助于实
现这样的目标时,他们才会受到激励去采取行动达成这些目标。换言之, 只有当个体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自己带来既定结果,并且这一结果对自 己有吸引力时,才会采取该行为。
这一能力
12
(3)双因素理论
❖ 赫茨伯格的“激励-保健因素理论” 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任务的成败。
激励因素 (与工作内容有关)
成就 承认 工作本身 责任 晋升 成长
保健因素
(与工作环境有关)
监督 公司政策
工作条件
工资
同事关系
个人生活
与上、下属关系
地位
福利保障
极满意
对工作满意的原因
内在因素
20
60年代末,爱德温·洛克(Edwin Locke)提出,指向一个 目标的工作意向是工作激励的主要源泉。也就是说,目标 告诉员工需要做什么以及需要作出多大努力。事实有力地 支持了目标的价值。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这样说:明确的 目标能提高绩效;一旦我们接受了困难的目标,会比容易 的目标带来更高的绩效;反馈比无反馈带来更高的绩效。
具体的、困难的目标比笼统的目标“尽最大努力”效果 更好。目标的具体性本身就是一种内部激励因素。例如, 当一个公汽司机决定每天在固定线路上跑12次时,这种 愿望就给他设置了一个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我们可以说,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有具体目标的公汽司机比没有目标或 只有笼统目标“尽最大努力去做”的司机做得更好。
27
在当前组织中任期短的员工可能不太了解组织中其他人的信息, 所以他们依赖于自己的个人经历。但是,任期长的员工更多的 用同事作比较。高层次的员工——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员和专 业技术人员——可能具有更加全球化的态度,掌握更多的关于 其他组织中人们的信息。因此,这些类型的员工进行更多的别 人一外部比较。
13
极不满意 对工作不满意的原因
外部因素
双因素理论的基本观点
双因素理论属于内容性激励理论,主要观点是:满意 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 激励因素是以人对工作本身的要求为核心;只有激励 因素的满足,才能激发人的积极性。
14
(4)麦克莱兰的需求理论(成就激励理论 )
假设你的面前有1袋豆子和5个靶子。你的任务是要用豆子击中 靶子。靶子一个比一个远,因此一个比一个更难击中。靶子A很 易击中,只有一步之遥。你如果击中,会得到2美元。靶子B稍 远—些,约有80%的人能击中,报酬是4美元。靶子C报酬是8 美元,约有一半的人可以击中。很少有人可以击中靶子D,但如 果击中报酬是16美元。最后,如果击中靶子E,报酬为32美元, 但几乎没人能够做到。你会选择哪一个目标试一试?
早期动机理论 ➢ 需求层次理论 ➢ X理论和Y理论 ➢ 双因素理论 ➢ 麦克莱兰需求理论
7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 人性假设:正是由于人的这种不满足的状态或者说未被满足的 需求在激发人的行为。
❖ “驱动某人寻求爱情的最好办法就是否认他有爱情”
❖ 需求的层次性 ❖ 生理需要:“食、色性也” ❖ 安全需要:免受身体和情感伤害的需要 ❖ 社会/归属需要:归属或取得他人认可等需要 ❖ 尊重需要:内部尊重:自尊、自主、成就感;外部尊重: 地位、认可、瞩目等;
研究表明男女员工都倾向于同性别比较。这项研究还表明,从事类似的 工作,女性比男性的报酬低,并且对相同的工作,女性比男性的报酬 期望低。所以,一个女性以另一个女性为参照对象易于产生一个较低 的比较标准。因此我们可得出结论:从事没有性别区分工作的员工比 只有男性或女性工作的员工能够进行更多的跨性别比较。这还意味着, 如果说女性可以容忍较低的工资,这可能要归于她们使用的比较标准。
❖认知评价理论
❖假设外部的奖励会破坏人们对工作的内在兴趣。
❖自我一致性
19
目标设置理论
你自己会常听到:“尽最大努力去做。这是每个 人都可以做到的。”但是,“尽最大努力去做” 意味着什么?我们是否知道自己已实现了那个含糊 不清的目标?如果某个教练员给每一个选手一个明 确的目标,他们是否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如果你的 父母曾经对你说“在英语课上你应该努力争取比 85%以上的同学学得好”,而不是告诉你“尽最 大努力去做”,你是否会在英语课上表现得更好 呢?关于目标设置理论(goal-setting theory)的研 究回答了这个问题。
生理需要
9
较高级 的需要: 从内部 使人满足
较低级 的需要: 从外部 使人满足
针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采取的激励措施
需要的层次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追求的环境、 待遇、奖金;医疗保健制度;
各种福利
工作时间多少;住房等福利设

职业保障 意外事故的防止
必须是员工所喜欢的 负强化,通过人们不希望的结果的结束,而使行为得
到强化,使一些不良行为结束或消退 不强化,不采取任何措施,是消除不合理行为的策略 惩罚,对不良行为给予批评或处分,减少不良行为的
发生,弱化行为 综合策略
25
公平理论
史坦斯·亚当斯(J.Stancy Adams) 1965年提出该理论。这种理 论是在社会比较中探讨个人所作的贡献与他所得的报酬之间如 何平衡的一种理论。它侧重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 性对职工积极性的影响。
11
X-Y理论(2)
❖ Y理论假设
❖ 员工视工作如休息、娱乐一般自然 ❖ 如果员工对某项工作作出承诺,他就会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