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案例思考题
城市地理学复习思考题
![城市地理学复习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bbe63c2bccbff121dd368355.png)
《城市地理学》复习思考第一章绪论:什么是城市?它包括哪几方面的含义?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二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从城市的发生上看,分哪几个基本类型?各自有什么特点?什么是城市地域?分哪几种城市地域?不同历史时期城市有什么特点?第三章城市化原理什么是城市化?它的演进过程是怎样的?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差异?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什么?与哪些因素关联密切?城市化有哪些类型?如何测度城市化?第四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当代世界城市化有什么特征。
什么是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中国当代的城市化过程分哪几个阶段?(阶段划分图)第五章城市经济基础理论什么是城市的基本与非基本经济活动?基本非基本经济活动的划分对理解城市发展有什么意义?影响B/N比率的因素有哪些?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划分方法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什么是城市的职能?城市职能和城市性质有什么区别联系?如何进行城市职能的分类?城市职能分类研究可以应用到哪些方面?第七章城市规模分布什么是城市的首位分布和位序—规模分布?什么是城市规模的金字塔结构?如何判断分析城市规模分布的变化?城市规模分布有哪些类型?我国城市规模分布与变化有什么特点?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空间相互作用分类及其产生条件空间扩散的三个基本类型是什么?什么是中心地理论?中心地是什么?什么是均衡与非均衡增长理论?什么是增长级理论?生长级?核心-边缘之间有什么关系?第九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何谓城镇体系?城镇体系有哪些特征?进行城镇体系规划有什么意义?编制城镇体系规划的一般流程是什么?第十、十一章城市内部地域与土地利用城市空间结构的两个基本特性是什么?什么是结节地域与均值地域?什么是城市的同心圆结构理论、扇形理论与多核心理论?什么是CBD?商业区、工厂区、居住区的区位分布如何(趋向哪些地段布局)?城市新区布局的有什么特点?什么是经济地租理论?城市土地的经济地租分布如何?第十二章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市场空间的研究内容?市场空间的几个流派分别是?邻里、社区,社会去的含义,认知地图或感应空间第十三章城市问题试题:城市地理学主要从城市内部结构和城市体系两个层面进行城市研究()广州市建成区指的是广州市功能地域()下列关于城市产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汇总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64187f2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b1.png)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汇总《城市地理学》(第二版)课后思考题最全汇总第一章绪论1、谈谈你对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
2、结合我国实际,你认为城市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3、如何理解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其他相邻学科的关系?4、简述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简史。
5、如何评价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6、你为什么要学习城市地理学?如何才能学好城市地理学?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1、你认为应该如何定义城镇及城镇人口的标准?2、简述城市地域的概念。
3、如何理解和评价各种城市功能地域的概念?4、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城镇人口统计发生过什么变化?了解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5、如何评价市带县的体制?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1、如何理解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城市产生与发展的主要区域基础是什么?3、评述地理位置对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影响,并以实例说明。
4、试举例分析不同类型的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动力是什么?5、如何评价信息革命对世界城市体系的影响?6、以你家乡所在的城市(或者是你所了解的城市)为例,简述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动力及未来发展趋势。
第四章城市化原理1、如何完整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2、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3、如何用资本三次循环来解释城市化的过程?4、如何用乡—城人口的“推—拉”假说来解释我国的城市化?5、举例说明不同类型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6、试评价我国现行的城市化指标及测度方法。
7、举例分析城市化近域推进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8、从西方再城市化、郊区化的经验,分析我国旧城改造与郊区化的实践。
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1、简述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2、当今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3、简述1949年以前中国各历史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
4、评述当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5、评析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6、对比分析中国东、中、西三个地带城市化的差异及其主要对策。
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1、简述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理论。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可编辑)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可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0a29716c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1c.png)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城市地理学》复习思考题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简要说明城市的概念和城市的基本特征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P1城市的特征*属于历史的范畴*区域性●*综合性简述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任务和主要内容●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P2●研究任务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P2●主要内容城市的形成发展条件城市的生长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人的行为等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住宅城市贫困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化区域城市体系城市分类3简述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1地理学的三级学科属于人文地理学的分支2在我国城市地理学属于自然科学中的社会科学在发达国家城市地理学归为社会科学3综述城市地理学是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地理科学是一门特殊的社会科学4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学科性质上的区别城市地理学地理科学城市规划学技术科学★研究方向上的区别城市地理学研究区域中的城市和城市中的区域理论性较强城市规划学从事单个城市内部的平面设计偏重工程组织和设计工程性较强联系★具有渗透关系的相互独立的学科书上还有这里没空补充p8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特点注重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2注重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3注重城市化研究4注重城市地理新领域与新方法的拓展和应用6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研究有何特点此题答案不具体详细请看课件或课本一1920年以前工业革命城市发展----聚落地理学----城市区位城市内部形态城市地理学成为专门学科之前的阶段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去研究聚落二1920-1950年帕克沃斯伯吉斯20年代----住宅区中心商业区工业区----土地利用模式克里斯塔勒1933年----《南德的中心地》----中心地等级体系初步奠定研究重点阶段从社会学科角度来研究城市三1950-1970年1 数量革命-克里斯塔勒2城市系统与城市空间分析空间学派兴起和城市地理学独立阶段从社会学科角度来研究城市四1970以来年人文学派行为学派激进学派的产生和城市地理学的多元化发展阶段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1名词解释都市区 Metropolitan area 它是国外最重要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P23-24大都市带 Megalopolis 由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城市化地区城市化地区就是美国为了确定城市的实体界线以便较好地区分较大城市附近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目的而提出来的一种城市地域概念大体相当于我们常用的城市建成区的概念 P22城市建成区城市的实体地域即城市建成区p22都市连绵区是以都市区为基本组成单元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边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地区城市群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据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这个集合体就称为城市群 P272举例说明定义城镇的标准有哪些1单纯用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为标准如省级2单纯以城镇特征为标准如公共设施等3单纯以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为标准如5000人4用居民点的下限人口数量和密度指标为标准5用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两个指标为标准6用人口规模和从业构成两个指标作标准 7取两个以上指标作为标准人口规模人口密度职业构成8其它标准城市与乡村的区别有哪些未找到为何要构建大都市区构建大都市区的意义何在5大都市带的地域组织特征有哪些多核心●交通走廊●密集的交互作用规模特别庞大国家的核心区域简述世界上最早形成的6个大都市带美国东北部都市带五大湖沿岸都市带日本太平洋沿岸都市带英格兰都市带西北欧都市带沪宁杭都市带7简述大都市带的特征1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中纬地带平原地带2门户位置沿海沿大江大河重要铁路线国际性大都市或国际港口城市3枢纽功能在本国经济中的中枢作用在国际经济中的重要影响4带状的空间结构和密集的网络结构沿长轴呈带状发展产业和城市密集分布的走廊发达的交通通信网络5大规模高密度人口指标人口2500万人以上人口密度250人km26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简述大都市带的特征8简述都市连绵区的形成条件1具有两个以上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作为发展极2有对外口岸3发展极和口岸之间有便利的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走廊4交通走廊及其两侧人口稠密有较多的中小城市5经济发达城乡间有密切的经济联系9以第四次人口普查为例谈谈城乡人口划分的标准评价以市带县的利弊11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城镇人口统计发生过些什么变化了解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答案不全11955年市镇建制标准P29 市聚居人口≥10万的城镇镇县级或以上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或常住人口≥2000非农业人口≥50的居民区21963年市镇建制标准P29 市标准未变但标准从严掌握农业人口<20镇聚居人口≥3000非农业人口≥70或聚居人口2500-3000非农业人口≥ 85 31984年市镇建制标准P29 镇乡人口<20000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2000 乡人口≥20000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1041986年市镇建制标准 P29 市非农业人口≥6万年GNP ≥2亿元的地方中心镇总人口<50万的县县政府驻地所在镇非农业人≥10万农业人口<40年GNP ≥3亿元总人口≥50万的县县政府所在镇非农业人口≥12万年GNP ≥4亿元51993年市镇建制标准采取了分类指导的原则和增加了考察的指标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1名词解释中心位置城市位于某一区域的中央城市与其以外各个方向的联系距离都比较近中心位置既便于四面八方的交通线向中心会聚也有利于从中心向外开辟新的交通线因而促使城市的发展重心位置如西安杭州南昌乌鲁木齐等省会城市均不在各省的中心位置却都接近于省域的重心位置城市邻接位置城市区位追求邻接于决定其发展的区域不必要或不可能在本区域的中央渔港要求邻近渔场如广西的北海矿业城市要求邻接矿区如煤城淮北鸡西耗能工业要求接近廉价电源地等城市门户位置一种特殊的邻接位置可叫门户位置或出入口位置当一个地理区的对外联系集中在某一方向上时这个区域的中心城市常常不在本区中央而明显偏于主要联系方向一端河口港是最典型的门户位置简述城市产生的根本动力城市兴起和成长的一般前提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力三次社会大分工农牧分离产生了固定居民点即聚落出现了固定交换商品的场所市集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城市雏形形成商业与手工业分离城市出现以及城市规模的扩大如何理解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城市根据其所在的区域地形可以分为哪些类型just have a look我国不同地形类型与城市 10种类型 P401滨海城市多依托优良港湾或便利的海运条件而形成发展2三角洲平原城市与滨海城市的差异在于周围平原广阔水网稠密土肥人众农产资源丰富是城市形成发展的主要优势以南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密集城市群最典型3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城市在我国北方分布十分广泛尤以华北平原外侧沿着燕山南麓太行山东麓淮阳丘陵北麓鲁中南丘陵山地外缘的一连串城市数量最多4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最典型的是镇江以上长江中下游平原边缘的城市5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这类城市在江南丘陵区数量最多最典型6平原中腹的城市城市位于广阔的平原面上不临海不背山面坡小地势低平甚至低洼在古代这种区域的城市发展条件相对较差7高平原上的城市数量很少都分布在开阔平坦海拔在1000m上下的蒙古高原面上8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的城市在我国地形二级阶梯的高原上绝大多数城市均集中在相对低平的山间盆地或谷地并滨临河流如位于云贵高原坝子和谷地中的城市9中山谷地城市在海拔5003000m的中山地区相对高差较大城市一般位于狭窄的河谷平原如南平十堰攀枝花10高山谷地城市在3000m以上的高山地区城市极少必定在河谷之中如拉萨5城市形成的区域经济基础包括哪些1城市要从区域获取发展所需要的食物原料燃料和劳动力又要为区域提供产品。
城市地理思考题
![城市地理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03b7b98c02d276a200292e97.png)
思考题一.绪论1、城市地理学与主要与那些相关学科有关?答:1、城市经济学2、城市社会学3、城市规划学4、城市生态学二.城乡规划与城市地域1、谈谈你对城市地域概念的理解。
答:亦称城市圈,与农村地域相对称。
广义上指从事非农业活动的地域,狭义上则指城市化的地域,也就是市街地化的地域。
有许多农村地域由于城市化的结果逐渐转向城市地域,各国在划定城市地域时以与既成的市街地的通勤关系为指标,确定“城市地域”,日本将大城市周围地域的“人口增加率在0.1%以上,通勤依赖率在2.0%以上的连续范围”都划定为城市地域。
我国通常是以行政区划定城市地域,即市区所属范围都是城市地域。
2、比较美国的UA和MA。
答:UA即为城市化地区,是美国为了确定城市的实体界线以便较好的区分较大城市附近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目的而提出来的一种城市地域概念,大体相当于我们常用的城市建成区的概念。
按照1990年普查的最新规定,一个城市化地区由中心地方和外围密集居住区两部分组成,二者合起来至少有5万人。
MA即为大都市区,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表示MA的定量方法是大都市统计区。
大都市区的性质是功能地域。
以非农业活动占绝对优势的中心县和外围县之间劳动力联系的规模和联系的密切程度,更多地反映了就业机会集中(需要劳动力)和人口集中(供应劳动力)的县的组合。
3、什么是大都市带?大都市带必备的条件是什么?世界有哪些大都市带?答:意义:大都市带是由连成一体的许多都市区组成,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活动上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的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
必备条件:1)多核心2)交通走廊3)密集交互的作用4)规模特别庞大5)国家的核心区域世界都市带:从波士顿经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到华盛顿的美国东北部大都市带,简称波士华。
②从芝加哥向东经底特律、克利夫兰到匹兹堡的大湖沿岸都市带,简称芝匹兹。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AB)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AB)](https://img.taocdn.com/s3/m/da38fd4f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9e.png)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AB)1、城市地理学1)对象和任务研究再不同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和组合,分布的科学。
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的规律性。
2)发展城市地理学的完全独立和大规模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3)研究内容城市形成发展条件,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问题等。
2、城市概念: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的居民集居地.性质:密集性,经济性,社会性(密集性、高效性、多元性、动态性、系统性)3、空间分析学派1)背景50.60年代,西方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进入黄金时代,迫切的需要一套理论支持空间资源的管理政策。
2)内容地理学在方法上和哲学上发生的革命性改变:①由求异改为求同,求规律性;②由文字描述改为数据处理,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③明确要求研究结果有预测能力,帮助决策。
为此,借用数学,自然科学,经济学— 1 —的理论方法建立空间模式。
3)评价把人类行为过分简单话,忽略其复杂多样的本质;④空间模式不能完全真正反应地理现象的本质。
4、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涵义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逐渐增多,乡村居民点和乡村人口相应减少,城市形成和分布,由相对独立的状况改为相互联系的状况;人们生活方式逐步城市化。
3)衡量指标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
中国城市化率为52.57%5,卫星城1)概念指在大城市管辖区范围内或与市中心相距不到100km的范围内,在生产,生活等方面与市区有着密切的联系,人口规模在数万人以上的城镇。
2)功能吸收母城的部分人口,接纳母城的扩散企业,分担母城的某些功能。
3)发展本世纪初,西方许多国家为控制大城市膨胀采取了发展卫星城这种分散对策,从本世纪初70年代中期,西方国家兴建了三代卫星城。
— 2 —6、郊区化1)概念50年代以来在特大城市郊区出现的地域变化的新形式,特大城市的人口和各项职能活动纷纷向郊区迁移,使郊区变成一个多项市区功能的地域综合体。
城市地理学思考题
![城市地理学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bf19a6c828ea81c758f578bf.png)
1、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具有哪些特点?你认为今后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还应涉及哪些主要方面?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②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70年代末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①研究领域日益拓宽,研究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②注重研究课题的实践意义和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③城市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交叉渗透愈益明显;④从事城市地理研究的队伍日益扩大,主要研究机构正在形成各自的研究特色和风格。
今后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还应涉及以下主要方面:①城市化研究;②城市发展方针的研究;③城市体系研究;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
1、“城市”在你心目中是什么概念?“城市”有哪些显著特征?2、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城市?有哪些内容值得我们研究?3、从研究内容来看,城市地理学与哪些学科关系密切?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镇)的形成、发展、空间结构和分布规律的学科。
城市地理曾经是聚落地理学的一部分,城市地理学与这些学科有密切联系,它着重从空间观点研究个别城市或区域城镇体系的功能结构、层次结构和地域结构。
城市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社会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等关系密切,这些学科与城市地理学互为补充。
城市是一种包含复杂物质要素、社会关系和活动内容的客体,对城市进行地理学研究始于19世纪。
1.目前,很多专家和学者提出“中国经济的发展今后要努力实现由行政区经济向都市圈经济的转变”,你赞同这个观点吗?都市圈是在城市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形成的以中心城市为主导、以城市等级体系为依托、以紧密经济联系为特征的经济社会高度一体化的经济体。
都市圈是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形成的,它突破了行政区域的限制,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的重要增长极。
在开放竞争的条件下,都市圈广泛地参与国际经济分工,成为国际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都市圈经济以自身独特的经济理念,破解了粗放型经济增长中存在的诸多难题,从“中观经济”视角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了思路。
城市地理学课后题答案
![城市地理学课后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f7e7b3dd88d0d233d46a46.png)
城市地理学课后题答案【篇一: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ab)2008】ss=txt>(2008年1月16日)姓名学号分数《中山大学授予学士学位工作细则》第六条:“考试作弊不授予学士学位。
”一、名词解释(任选4个,每题5分,共20分)1、新城市主义2、城镇体系 3.、邻里4.基本经济活动5.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二、简答题(任选2题,每题15分,共30分)1、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2、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的异同;3、美国郊区化的发生与发展的机制三、论述题(50分,每题25分)1、结合案例,说明分析cbd的演变过程与发展机制;2、论述西方国家内城衰退的原因与市区重建的措施,并说明中国城市是否会出现内城衰退并解释原因?2005级《城市地理学》试题(a卷)(2008年1月16日)答案分,共20分)1、新城市主义针对北美传统的城市蔓延所出现的问题:低密度的居住郊区化、超宽的道路、建筑红线和大型的地块、依赖小汽车的交通、社会的单一、经济的隔离、非持续的环境等,新城市主义提出在城市区域层面上应发展大运量的公共交通,通过交通节点来组织社区,减少人们对小汽车的依赖,控制城市蔓延;在居住区层面上应以密度合理的邻里社区作为基本单元,在社区内部综合各种服务功能,构建适合步行的空间尺度,形成生活氛围浓厚的邻里关系;应该完善街道、公共空间和私人场所的设计,创造富于特色的城市景观效果。
2、城镇体系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
3.、邻里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相同社会特征的人群的汇集。
个人交往的大部分内容在邻里内进行,这种交往只需要步行即可完成,比需要交通工具才能完成的交往要频繁得多,其形式以面对面接触为主。
4.基本经济活动为外地服务的部分,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所创造收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导致城市展的主要动力。
离心型的基本活动:城市生产的工业产品或城市发行的书刊报纸运到城市以外销售;向心型的基本活动:例如,外地人到这个城市来旅游、购物、求学或接受医疗等。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dd2d00763231126edb111e.png)
1..城市性质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
2.城市更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城市更新改造运动。
在不同的时期,其称谓也有所不同,如从最初的城市重建(urban contribution)、城市振兴(urban revitalization)到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城市再开发(urban redevelopment)等。
“城市更新”运动的最初目的是为恢复战争中遭到破坏的城市,特别是解决住宅匮乏的问题。
1950~1960年代,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是强化位于城市良好区位的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利用,通过吸引诸如金融保险业、大型商业设施、高级写字楼等高营业额和高税收的产业来使土地增值。
1970年代以来,随着郊区化的深入,人口、产业的不断外流造成市中心出现衰退,因此这一时期城市更新更多地表现为西方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改造内城,以重新恢复和振兴市中心。
3. 城镇体系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
4.智能图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印象,包括:结点、路径、边界、区域、标志二、简答题(40分,每题10分)1、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部分有哪些方法。
普查法、残差法、区位商、正常城市、最小需要量法2.分析城市化的含义与基本内容,说明用城市人口比重指标衡量城市化水平的利弊。
城市化一词有四个含义:①是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②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③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每个集中点的扩大;④是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
城市化Ⅰ:包括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观转化为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城市化Ⅱ包括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
人文地理研究思考题
![人文地理研究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4e4e2f72680203d8cf2f24a1.png)
师大 2013 级研期末《人文地理研究》思虑题1、近来几年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向及展望。
2、全世界化进度中城市系统的发展与规划动向。
3、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及区分主体功能区的意义。
4、城市化进度中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和我国当前存在的问题。
5、水资源承载力 / 土地资源承载力 / 资源承载力 / 生态承载力的科学内涵和实践意义。
6、我国城中村空间散布特点及其形成体制。
7、柔弱性剖析方法及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Weason第一题:近来几年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向及展望。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散布和空间构造变化规律的科学,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构成部分。
近来几年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既侧重秉承“理论—假定—检证—理论”的研究范式,重申科学识题和科学价值的实现,又致力于解决当地问题的“适用研究”,基本立场是“洋为顶用”,重申外国理论和方法“引进—消化—汲取—应用—创新”的适用研究方法[3]3.3 研究发展趋向(1)多尺度的研究。
近来几年来,城市地理学重视尺度问题的研究,从不同尺度研究城市空间过程、现象及空间构造,传统的研究尺度——城市,还是重要的研究尺度;但另一方面,因为全世界化与地区化的交融与发展,城市内部构造因素的重组,城市地理需要既从更宏观的尺度,对城市进行研究,也需要从微观层面进行研究。
一是全世界范围内的城市系统——全球城市系统的研究;二是全世界城市地区的研究( 巨型城市地区的研究) ;三是全世界城市的研究。
既重视城市发展的 [16] 全世界背景,又关注城市发展的地区背景。
从较微观层面的研究关注城市平时生活空间行为场所的微区位,特别关注对营业性场所的微区位研究,以及城市社区地理的研究。
2)认识路径的综合化与多元化。
传统的城地理学派正在发生一系列的转型,近来的城市地理学派更为重视城市在物质空间之上的非物质空间的研究,把物质与非物质空间交融起来研究,如:城市政治经济学派的研究;表征的方法如把符号学、体验、象征、历史等介入城市的真切空间,追求一种综合的城市解读;从城市文化追求对城市发展及空间的解读;城市地理的精神剖析的超自然转向则是成立在心智地图基础上,关注非意识对人们行为及城市的影响 [16,47,49-55] 。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026477b614791711cd791713.png)
《城市地理学》复习思考题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简要说明城市的概念与城市的基本特征城市就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就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P1)城市的特征﹡属于历史的范畴﹡区域性(●) ﹡综合性2、简述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任务与主要内容。
●研究对象: 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与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
(P2)●研究任务:揭示与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P2) ●主要内容:城市的形成发展条件、城市的生长、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人的行为等。
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住宅、城市贫困。
新方法、新技术应用与新领域的研究、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化、区域城市体系、城市分类。
3、简述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1、地理学的三级学科,属于人文地理学的分支2、在我国,城市地理学属于自然科学中的社会科学;在发达国家,城市地理学归为社会科学、3、综述,城市地理学就是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地理科学,就是一门特殊的社会科学。
4、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学科性质上的区别:城市地理学:地理科学;城市规划学:技术科学★研究方向上的区别:城市地理学研究区域中的城市与城市中的区域,理论性较强;城市规划学从事单个城市内部的平面设计,偏重工程组织与设计,工程性较强。
联系★具有渗透关系的相互独立的学科。
书上还有这里没空补充p85、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1、注重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2、注重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3、注重城市化研究;4、注重城市地理新领域与新方法的拓展与应用。
6、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研究有何特点?(此题答案不具体,详细请瞧课件或课本)一、1920年以前工业革命、城市发展----聚落地理学----城市区位、城市内部形态城市地理学成为专门学科之前的阶段,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去研究聚落二、1920-1950年帕克、沃斯、伯吉斯(20年代)----住宅区、中心商业区、工业区----土地利用模式克里斯塔勒(1933年)----《南德的中心地》----中心地等级体系初步奠定研究重点阶段,从社会学科角度来研究城市。
城市地理学课后答案城市地理学讲义
![城市地理学课后答案城市地理学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b3e31aa0c281e53a5902ff75.png)
城市地理学课后答案城市地理学讲义图中是在已发现的古城中,最有意义的是近年来获重大考古发现的山西**陶寺遗址公元前2000年前,我国进入传说中的夏朝。
出现很多城市遗址。
二、封建社会城市的发展自春秋开始,我国奴隶制逐渐走向解体。
公元前221年,秦兼并流过,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汉承秦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以首都、郡府、县城三级行政中心城市为主体的城市体系。
东汉末年,北方军阀混战,黄河流域遭到极大破坏。
从三国后,南方成为我国主要的城市发展地区。
说到这,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我的发现,大家可以打开书100页,正数第十行小字,有一个错误,秦应该是公元前221年,不是公元221年。
我们现在直接可以跳到唐朝,唐代行政区划有重要变革,即在郡之上设道,全国分为15道,这样形成了以首都、道治、郡府、县城四级行政中心为主体的城市体系。
而北宋,大家都认为北宋是一个积贫积弱的超套,但是它却统一了当时中国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东部地区,使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水平超过了唐代。
人们甚至认为北宋时期产生了一次“城市革命”,主要表现为:(1)城市商业空前发展,传统的坊市制被打破。
唐代晚期,在**、**等商业发达的城市中开始出现夜市。
北宋中期,封闭的街坊开始瓦解。
(2)新兴的城市型聚落——镇、市开始显现:我国的镇和草市均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著名的有港口镇**镇为今日上**的前身。
(3)大中城市继续发展,首次出现了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如北宋时,首都**市内的人口有近10万户,约50万人。
从元开始,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就再也没分裂过。
元明清三代的统一局势,造就了我国城市发展史上最为雄伟、辉煌的都市——北京。
明清时期城市发展中最显著的特征是一些商品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
大中城市也有一定的发展,除北京外,还有30多个大中城市例如**、**、**、**、**等。
其中,**作为明清实施禁海政策后的唯一对外开放城市,成为仅次于北京的全国第二大城市。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ab08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ab08](https://img.taocdn.com/s3/m/df45bb9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0.png)
城市地理学答案在解题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促进学习的反思和 改进。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在实践中的价值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城市地理学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
答案ab08的参考答案
城市地理学答案ab08 的题目是“简述城市地 理学的研究内容”。
城市地理学答案ab08的 答案是“城市地理学是 研究城市形成、发展、 区域特征和空间组织等 方面的学科,主要包括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城 市空间结构、城市经济 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内 容”。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 的关系
添加副标题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ab08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01 城市地理学概述
02 城市地理学试题
03 城市地理学答案 ab08
04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 答案的关系
05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 答案的实践应用
城市地理学概述
城市地理学的定义
城市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城市形成、发展、空间布局和分布的学科。
它涉及到城市的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多个方面。
城市地理学关注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以及城市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城市地理学对于了解城市发展规律、规划城市未来、解决城市问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 义。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地理条件
城市地域结构与功能分区
城市人口与文化特征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XX
试题与答案的相互影响
试题的难易程度影响答案的质量和评价标准 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反映试题的难度和出题水平 试题与答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试题与答案的相互影响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汇总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0ec8426dd3383c4ba4cd212.png)
《城市地理学》(第二版)课后思考题最全汇总第一章绪论1、谈谈你对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
2、结合我国实际,你认为城市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3、如何理解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其他相邻学科的关系?4、简述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简史。
5、如何评价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6、你为什么要学习城市地理学?如何才能学好城市地理学?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1、你认为应该如何定义城镇及城镇人口的标准?2、简述城市地域的概念。
3、如何理解和评价各种城市功能地域的概念?4、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城镇人口统计发生过什么变化?了解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5、如何评价市带县的体制?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1、如何理解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城市产生与发展的主要区域基础是什么?3、评述地理位置对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影响,并以实例说明。
4、试举例分析不同类型的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动力是什么?5、如何评价信息革命对世界城市体系的影响?6、以你家乡所在的城市(或者是你所了解的城市)为例,简述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动力及未来发展趋势。
第四章城市化原理1、如何完整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2、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3、如何用资本三次循环来解释城市化的过程?4、如何用乡—城人口的“推—拉”假说来解释我国的城市化?5、举例说明不同类型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6、试评价我国现行的城市化指标及测度方法。
7、举例分析城市化近域推进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8、从西方再城市化、郊区化的经验,分析我国旧城改造与郊区化的实践。
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1、简述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2、当今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3、简述1949年以前中国各历史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
4、评述当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5、评析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6、对比分析中国东、中、西三个地带城市化的差异及其主要对策。
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1、简述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理论。
2、用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理论来解释城市发展的机制。
最新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
![最新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a148410225c52cc58bd6bea4.png)
《城市地理学》复习思考题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简要说明城市的概念和城市的基本特征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P1)城市的特征﹡属于历史的范畴﹡区域性(●)﹡综合性2、简述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任务和主要内容。
●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
(P2)●研究任务: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P2)●主要内容:城市的形成发展条件、城市的生长.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人的行为等。
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住宅、城市贫困。
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化、区域城市体系、城市分类。
3、简述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1、地理学的三级学科,属于人文地理学的分支2、在我国,城市地理学属于自然科学中的社会科学;在发达国家,城市地理学归为社会科学.3、综述,城市地理学是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地理科学,是一门特殊的社会科学。
4、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学科性质上的区别:城市地理学:地理科学;城市规划学:技术科学★研究方向上的区别:城市地理学研究区域中的城市和城市中的区域,理论性较强;城市规划学从事单个城市内部的平面设计,偏重工程组织和设计,工程性较强。
联系★具有渗透关系的相互独立的学科。
书上还有这里没空补充p85、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1、注重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2、注重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3、注重城市化研究;4、注重城市地理新领域与新方法的拓展和应用。
6、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研究有何特点?(此题答案不具体,详细请看课件或课本)一、1920年以前工业革命、城市发展----聚落地理学----城市区位、城市内部形态城市地理学成为专门学科之前的阶段,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去研究聚落二、1920-1950年帕克、沃斯、伯吉斯(20年代)----住宅区、中心商业区、工业区----土地利用模式克里斯塔勒(1933年)----《南德的中心地》----中心地等级体系初步奠定研究重点阶段,从社会学科角度来研究城市。
城市地理学课后习题整理
![城市地理学课后习题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8da17b1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00.png)
地理学课后习题整理目录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2)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3)第四章——城市化原理 (4)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10)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 (16)第七章——城市规模分布 (18)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19)第九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20)第十章——城市土地利用 (21)第十一章——城市内部地域结构 (21)第十二章——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 (22)第十三章——城市问题 (22)第一章——绪论1.谈谈你对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
2.结合我国实际,你认为城市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3.如何理解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其他相邻学科的关系?4.简述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简史。
5.如何评价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6.你为什么要学习城市地理学?如何才能学好城市地理学?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1.你认为应该如何定义城镇及城镇人口的标准?定义城镇:产业结构(非农产业为主);城镇人口集聚规模;城镇特征如:①职能(政治、经济、文化职能)、②物质形态(电灯、广场、街道、电话、影剧院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③文化价值观念等;行政地域划分(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定义城镇人口:从事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并且居住在城镇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2.简述城市地域的概念。
①城市地域是城市或城镇作为大型的居民点和各种经济社会要素的聚集区,从不同角度认识城市地域可以得到不同的城市地域概念。
②城市地域包括行政地域、实体地域和功能地域。
行政地域:按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在行政上分别设置市、镇和乡、村等建制,并确定他们的行政管理边界。
不同国家在空间尺度上标准不一。
实体地域:是城市功能的物质环境、设施等,是人口和各种非农活动高度密集的情况地域,即城市建成区。
功能地域:是城市或城镇组合的功能或部分功能实施所波及的地域范围。
主要有:都市区、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城市群、都市圈、城镇密集区等。
城市地理思考题集
![城市地理思考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f153d45e27d3240c8447ef67.png)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1.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
2.城市: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人口为主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政治、经济、科技、文教、信息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3.城市的本质特征:1.密集性------物质的和精神的密集2.高效性------高效率和高效益3.多元性------特征多样、类型多样4.非农性------非农人口、非农活动5.区域性------区域中心6.系统性------复杂的自然、社会复合系统二.问答题1.简述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研究任务: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2.简述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a)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b)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c)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d)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e)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3.简述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a)是地理学的三级学科,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b)在我国,城市地理学被认为是自然科学中的社会科学,在发达国家,则把城市地理学归为社会科学。
c)综述,城市地理学是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地理科学,是一门特殊的社会科学。
4.简述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关系区别:1.学科性质:城市地理学:地理科学;城市规划学:技术科学2.研究方向:城市地理学研究区域中的城市和城市中的区域,理论性较强;城市规划学从事单个城市内部的平面设计,偏重工程组织和设计,工程性较强。
联系:具有渗透关系的相互独立的学科。
5.简述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特点及研究领域a)注重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b)注重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c)注重城市化研究;d)注重城市地理新领域与新方法的拓展和应用。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城镇人口:也称驻地人口。
指占用城镇生活空间,并享受城镇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服务的人口群体。
高中地理案例分析练习题库及答案
![高中地理案例分析练习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b6735f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55.png)
高中地理案例分析练习题库及答案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经常需要通过案例分析来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并拓展思维,我特别准备了一套地理案例分析练习题库,并附上了详细的答案解析。
以下是题库中的一部分题目及其答案供参考。
题目一: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案例描述:某地区为了推动城市化进程,修建了一座新城,但在规划与建设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
请分析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答案: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资源破坏:城市建设需要大量土地,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可能会导致大面积的土地开垦和破坏,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
2. 水资源污染:城市人口密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难以有效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会导致水资源的污染和水生态系统的破坏。
3. 大气污染:城市中交通工具和工厂排放大量尾气和废气,空气质量下降,造成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问题。
解决方案:1. 加强规划:在城市化规划中,应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降低土地破坏程度,并保留生态脆弱区域。
2. 强化治水措施:加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建设污水处理厂,严禁直排,保护水资源和水生态系统。
3. 推广清洁能源: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减少尾气和废气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保护大气环境。
题目二: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案例描述: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频发,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请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农业适应措施。
答案: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干旱与洪涝:气候变暖导致干旱和洪涝现象加剧,破坏了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导致农业产量下降。
2. 病虫害增多:气候变化对病虫害传播起到促进作用,农作物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造成农业损失。
3. 植物适应困难:气候变化使得植物适应能力下降,难以适应极端温度和降水等条件,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城市地理学思考题答案
![城市地理学思考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4ab939c5da50e2524d7f46.png)
城市地理学思考题答案【篇一: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
2.城市更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城市更新改造运动。
在不同的时期,其称谓也有所不同,如从最初的城市重建(urban contribution)、城市振兴(urban revitalization)到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城市再开发(urban redevelopment)等。
“城市更新”运动的最初目的是为恢复战争中遭到破坏的城市,特别是解决住宅匮乏的问题。
1950~1960年代,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是强化位于城市良好区位的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利用,通过吸引诸如金融保险业、大型商业设施、高级写字楼等高营业额和高税收的产业来使土地增值。
1970年代以来,随着郊区化的深入,人口、产业的不断外流造成市中心出现衰退,因此这一时期城市更新更多地表现为西方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改造内城,以重新恢复和振兴市中心。
3. 城镇体系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
4.智能图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印象,包括:结点、路径、边界、区域、标志二、简答题(40分,每题10分)1、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部分有哪些方法。
普查法、残差法、区位商、正常城市、最小需要量法2.分析城市化的含义与基本内容,说明用城市人口比重指标衡量城市化水平的利弊。
城市化一词有四个含义:①是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②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③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每个集中点的扩大;④是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
城市化Ⅰ:包括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观转化为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城市化Ⅱ包括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