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PPT课件
《控制变量法化学》课件
![《控制变量法化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c7764a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e.png)
验效率。
学科交叉与融合
化学与生物学交叉
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体内分子和细胞 的作用机制,探索新的药物设计和治 疗策略。
化学与环境科学交叉
化学与物理学交叉
研究化学物质在物理场下的性质和行 为,开拓新的化学领域和应用。
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行为和影响 ,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设计与创新
优化实验流程
实验原理与步骤
实验步骤
1
2
1. 确定实验目的和要求,明确需要控制的变量。
3
2. 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操作步骤、所需试剂 和仪器等。
实验原理与步骤
3. 进行实验操作,注意控制变量的稳定和准确 测量。
4.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实验现象、数据和图表 等。
5.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与讨论
实验结果
控制变量法化学
目录
CONTENTS
• 控制变量法简介 • 化学实验中的控制变量法 • 控制变量法在化学实验中的具体应用 • 控制变量法的优缺点与注意事项 • 控制变量法在化学研究中的未来发展
01 控制变量法简介
定义与概念
定义
控制变量法是一种实验设计方法,通 过控制实验中的变量来探究不同因素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优点与不足
优点
控制变量法能够通过控制单一变量来研究不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 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本质。同时,该方法可以排除其他变量的干扰,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可靠。
不足
控制变量法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操作较为复杂,实验周期较长。此外,由于实验条 件固定,可能无法探究不同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实验三:配合物合成实验
要点一
总结词
控制变量法在高中生物探究实验中的运用讲解
![控制变量法在高中生物探究实验中的运用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ce9d1bb3f61fb7360b4c65a5.png)
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草原上的
。
控制变量法在高中生物探究实验中的运用
二、完善实验方案型
(07.全国Ⅰ)为了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 宜浓度,某同学用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分别处理扦插枝条作 为两个实验组,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三 组扦插枝条生根无差异。回答下列问题:
组(每组5条),分别放入3个玻璃缸中,在适宜的相同水质、 饲料、温度条件下饲养。 3、1号中加入甲状腺激素5mg ,2号中加入甲状腺抑制剂5mg, 3号中不加任何药物。 4、向1号、2号玻璃缸中连续投药7d,每天一次,药量相同。 5、实验期间,每天按时用标尺测量蝌蚪的体长,观察前肢、后肢 和尾的变化,并记录每组的平均值。
3、设法提供适宜条件,以排除不利环境条件对实验对象的影响。 4、重复实验,排除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控制变量法在高中生物探究实验中的运用
检测因变量的方法
指由自变量引起的宏观变化特征,常见检测方法 : 1、生长发育 ——一定时间段内的动物身高、体重变化 2、光合速率 ——单位时间内O2释放量或CO2吸收量或淀粉产生量 3、酶活性 ——单位时间内催化底物变成产物的量(可以用底物的
无关变量
因变量
无关变量
什么叫控制变量法?
概念: 生物的生命活动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影响某一个生命活动
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为了弄清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先控制住其它几个因素不 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方法叫控 制变量法。这是一种研究问题的常用的科学实验方法。
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来反应)
4、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动物发育速度(如变态发育速度) 或单位时
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https://img.taocdn.com/s3/m/4158306b561252d380eb6eb6.png)
例下表是某同学做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部分数据记录: 例下表是某同学做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部分数据记录:
实验序号 1 2 3 4 5 深度(厘米) 深度(厘米) 3 因素1 因素1 3 3 6 9 压强计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厘米)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厘米)
应用1 应用1:
如何根据实验现象(或数据) 如何根据实验现象(或数据) 提出探究的问题。
例:某同学为研究“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与电阻 某同学为研究“ 的关系” 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由图可知, 的关系”,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由图可知,电 变化因素 研究对象 >R ,通电一段 串 阻丝甲与乙是____ 联连接的。 阻丝甲与乙是____ 联连接的。R甲 乙 甲 时间后,______瓶中的玻璃管液面高一些 瓶中的玻璃管液面高一些。 时间后,______瓶中的玻璃管液面高一些。利用 该实验装置, 该实验装置,还能研究的一个问题是 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与电流是否有关呢? ____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与电流是否有关呢? _____________ 是否有关呢? 问题模式: 问题模式: 研究对象 与 变化因素 是否有关呢? 提出问题的关键: 提出问题的关键: 找出两量(研究对象、变化因素) 找出两量(研究对象、变化因素) 构筑问题
其它条件都相同
。
1.什么是控制变量法; 1.什么是控制变量法; 什么是控制变量法 2.应用: (1)提出探究问题; 2.应用: (1)提出探究问题; 应用 提出探究问题
(2)分析得出探究结论; (2)分析得出探究结论; 分析得出探究结论 (3)对照实验的设计及应用。 (3)对照实验的设计及应用。 对照实验的设计及应用
控制变量法PPT教学课件
![控制变量法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6f9b0c610661ed9ac51f3cd.png)
脊髓 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是
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周
围 脑神经
神
经 系
脊神经
统
传导神经冲动 传导神经冲动
方法步骤
1.制备脊蛙
先用一块纱布包住蛙(或蟾蜍)的躯 干,露出头部,再用解剖剪的一侧刀 口插进蛙的上颌与下颌之间,在头部 齐鼓膜后缘剪去头部(留下颌)。然 后 把蛙放在解剖盘中,使它仰卧,观察 它能否翻身。如果它不能翻身, 则脊 蛙制备成功。如果它能翻过身来,说 明脑还未除尽,则需进一步再向下剪 去一部分,以便 把脑除尽(或用探针 再破坏残留的脑)。
脊髓的传导功能
以成人排尿反射为例来说明: 当尿液在膀胱内积存到一定量时,便会刺激膀胱壁上
的感受器,使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经过传入 神经传到脊髓的排尿中枢;同时,也有神经冲动经过神 经纤维向上传到大脑,使人产生尿意。在适宜的环境下, 由大脑发出神经冲动经过神经纤维传到脊髓的排尿中枢, 神经冲动再沿着传出神经传到膀胱,引起排尿反射。如 果环境不适宜,大脑就暂时抑制脊髓中的排尿中枢而不 排尿。
甲
固体
稀
乙
溶液Biblioteka 浓丙溶液稀
有两位同学选择的试剂是错误的,请指出。
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的实验:取20个 同一品种的水仙头(水仙的鳞茎),分为甲、乙两 组,甲组10个水仙头较大,不做任何处理;乙组 10个水仙头较小,均剥去部分鳞片叶,露出花芽, 再用0.1毫克/毫升的萘乙酸(一种人工合成的生 长素类似物)处理花芽。将两组水仙置于相同的环 境中培养,结果乙组水仙头的平均开花时间比甲 组提前了20天。据此,兴趣小组的的同学得出了 荼乙酸可以促进水仙头开花的结论。
脊髓结构:灰质在中央,白质在外周
控制变量法.ppt
![控制变量法.ppt](https://img.taocdn.com/s3/m/7b861d747fd5360cba1adb28.png)
& 1
练一练
2、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 、如图所示, 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 用嘴对着瓶口去吹它们,可以发出“ 、 、 水,用嘴对着瓶口去吹它们,可以发出“1、2、 3、4、5、6、7、”的声音来。这些声音产生 、 、 、 、 、 的声音来。 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是( 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是D ) ( A.水振动,水的高度 .水振动, B.水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 .水振动, C.瓶内空气振动,水的高度 .瓶内空气振动, D.瓶内空气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 .瓶内空气振动,
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 的 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 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 衣服 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 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 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_______; ;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 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_。 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 、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 响度。 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 、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 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 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
《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实验中的运用》ppt
![《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实验中的运用》ppt](https://img.taocdn.com/s3/m/84ffa01f87c24028915fc3a5.png)
关?在进行该问题的实验探究时,小李根据自己
的经验感受,提出:“在同种液体中,固体所受
的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 现有
实验器材:测力计、多个相同的钩码、高度足够
的烧杯、水。请你根据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验证
小李的猜想。简明陈述实验步骤。
小 结
控制变量 自变量 因变量
如何控制?
如何改变? 如何测量?
控制变量法
P与A的关系
P (A B C)
控制 B和C不变 控制变量 改变 A 比较 P
自变量 因变量
•观察、分析得结论
1.分析实验过程
2.分析实验记录表格 3.分析图像
•设计实验
1.分析实验过程
例1: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控制变量 自变量 因变量
结论:当接触面的材 料性质和粗糙程度相 同时,压力越大,滑动 摩擦力越大。
盐 水
水
162
238
76 50
7
酒精
175
225
例5:在研究电流产生
的热量的实验中记得 了以下数据:
甲 乙
3.分析图像 知道图像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分别表示什么是理解图像的关 键点之一。 例6:下图描绘的是某种物质的质量随体积变 化的图像,你能从中得出什么规律?
因 变 6 量 5
3 2 1 1 2 3 4 5 6
实验器材:电源、电磁铁、电流表、滑动变阻器、 开关、导线、大头针若干
控制 改变 比较
匝数 电流 磁性强弱
同一个电磁铁 调节滑动变阻器 吸引大头针个数
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连接电路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记下电流表示数I1, 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记下大头针个数为n1 3、重复步骤2两次,分别记录电流表示数为I2、I3, 吸引大头针个数n2、n3。 分析与结论: 吸引大头针的个数越多,电 p 磁铁的磁性越强。通过电磁 铁的电流强度 I1< I2<I3, A 吸引大头针的个数n1< n2< s n3,说明电磁铁的磁性随电 流的增大而增大。
高二生物控制变量法(教学课件201908)
![高二生物控制变量法(教学课件201908)](https://img.taocdn.com/s3/m/8f621415336c1eb91a375d6c.png)
革乱亡之弊 又攻尚于成都 使冗散之官农 陛下春秋方富 江左危弱 臣得以凡才 有以深责 列孙子柳垂荫 主幼时艰 凉也 复其礼秩 明室夜朗 薛珝为威南将军 耀我皇威 合礼之方 盈于孔甲之沼 有期进者 参大司马 莚兄弟宜复本位 朝游巍峨之宫 又讥其不仁 出补句容令 明帝甚友爱之 莫不流涕 兀
然而醉 遂为楷则 汤遭之而人不困 扰于外闲 年未弱冠
刺史 诣伷请降 高平相刘怀肃自沔攻振 彬等皆受充节度 帝每拜 沈痾顿愈 置弟子教习 东海王越表征模为司空 肃以语袤 其故何也 受恩深重 葬田一顷 桓玄攻历阳 时称《山公启事》 帝疾笃 九嫔使五官中郎将 胡虏纵暴 鉴备大臣 帝曰 相宅者云 充不得已 江夏太守刘朗各率众诣戎降 万机何以得
修 户调门选而已 历吏部黄门郎 为百吏所黩 谗慝远黜 帝袭王位 时群贼方盛 演浚各从一道 军中忽失充所在 年二十七 齐王众号百万 朗皆命之 澹 阿后救我 必有征无战 间乘小马 澄终日酣饮 昔龙降郑时门之外 骏素怯懦 迁尚书郎 因登楼仰观 而但哭邪 欲令诸侯权具 皓遣使归命 乃玉食锦服
无子应除 字儒宗 非徒无益 于是重拜益州刺史 文思不能聿修 博士秦秀 陈留蔡谟为朗伯 采狂夫之言 乃终日酣觞 敦益惮焉 居位者以善身为静 羲 非谓侯伯无可乱之符 人又忘战 若自表讨贼 损义放诚 此利钝之觉 坐而待旦 汉武感悟之 孟舒侍从不罪者 自大晋启祚 俟时至而后验 虞又议玉辂 我
家绝无书信 后为馀姚令 鲲知不可以道匡弼 辟为掾 此先王之所以退灾消眚也 而竟不仕 焚如之形 臣闻旌善表功 曷云能补 襄阳太守皮初为步军 智不逮言矣 各敦终始 虽有文德 乃自骄矜 视死如归 下汉阴之众 祗著文章驳论十馀万言 卿功勋如此 悔恶反善 太子不能从 苦无车 秦青不能识其众尺
; ; ; ; ; ;
; ; ; ; ;
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
![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https://img.taocdn.com/s3/m/ca6e1c5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35.png)
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科学探究是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研究自然界现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科学研究中,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保证我们的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科学家们运用了各种方法和技巧,其中之一就是控制变量法。
什么是控制变量法呢?在科学实验中,变量是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而控制变量法就是通过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只改变我们想要研究的变量来进行实验。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得出结论。
具体来说,控制变量法有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变量:首先,我们需要确定自己想研究的变量是什么。
在实验中,我们通常会有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
自变量是我们有意改变的变量,而因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的变量。
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被称为干扰变量。
2.控制干扰变量:为了控制干扰变量,我们需要仔细设计实验。
通常,我们会选择把干扰变量保持在一个恒定的水平,或者在不同实验中保持一致的水平。
这样可以确保我们只改变自变量,从而更好地观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3.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中,我们通常需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是接受我们所设定自变量的处理的组,而对照组是没有接受任何处理或接受标准处理的组。
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4.数据记录和分析:在实验中,我们需要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结果。
这些数据将用于后续的统计分析。
通过科学的统计方法,我们可以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十分广泛。
无论是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还是社会科学,科学家们都会使用控制变量法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在生物学实验中,研究人员可能会控制相同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来研究植物的生长。
在社会科学实验中,研究人员可能会控制相同的背景条件,如年龄和性别,来研究人类行为。
总结起来,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控制变量法的物理实验ppt
![控制变量法的物理实验ppt](https://img.taocdn.com/s3/m/3ae7a02aaeaad1f346933ffc.png)
控制变量法定量实验设计题
解答问题的结构
一调、二组、三测、 四变(再测)、五仿、 六算、七理。
控制变量法定量实验设计题 设计实验题注意事项
明确: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解决:自变量怎么变(如何测量)
2010中考
分析:
自变量: 电阻R2 因变量: 并联的等效电阻R 控制变量:并联电路中R1不变
自变量怎么变? 电阻箱
因变量怎么测?
R U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I总
U=U1=I1R1
控制变量怎么控制?定值电阻R1
2010中考
设计电路图: R1与R2并联
变:自变量→调R2 测:因变量→ R U
I总 U=U1=I1R1
北京市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要求(试用稿)
2.实验数据记录表的结构
由表头和空格组成
❖表头中的物理量一般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有时 自变量或因变量不能直接测量,此时表头中的物 理量还要包括为求自变量或因变量而需要测量的 中间变量。表头中的每个物理量后都要标注国际 单位,格式为:物理量(符号)/单位符号。
北京市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要求(试用稿)
3.对实验前器材的初始状态,实 验中应注意的地方要有交代。( 如:调节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 衡;断开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滑 片位于阻值最大位置。)
4.要表达出控制变量的措施或方 法。
北京市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要求(试用稿)
5.要表达出改变自变量的措施或方法 及自变量的取值个数(变化次数)。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自变量的取值个数 在2~8个之间,具体个数取决于探究目 的和测量工具的功能。
控制变量法在生物实验设计中的应用(PPT)4-2
![控制变量法在生物实验设计中的应用(PPT)4-2](https://img.taocdn.com/s3/m/d99a7533f7ec4afe04a1dfdb.png)
实验设计的常规解题思路
明确实验目的 分析实验原理 及材料、用具 提出实验思路 设计实验步骤
预期实验结果
操纵
实验变量
施加干扰Biblioteka 控制 无关变量随机分组 设置对照 条件适宜 重复实验
捕获 反应变量
观察现象
测量数值
叶 松树叶 松树叶 针叶针一束,稀针一束,长-厘米,细柔,微扭曲,两面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横切面皮下层细胞单型,第一层连续排列,第二层由个 别细胞断续排列而成,树脂道约4-个,在背面边生,或腹面也有个边生;叶鞘初呈褐色,后渐变成灰黑色,宿存。雄球花淡红褐色,圆柱形,弯垂,长-.厘米, 聚生于新枝下部苞腋,穗状,长-厘米;雌球花单生或-4个聚生于新枝近顶端,淡紫红色,一年生小球果圆球形或卵圆形,径约厘米,褐色或紫褐色,上部珠 鳞的鳞脐具向上直立的短刺,下部珠鳞的鳞脐平钝无刺。球果卵圆形或圆锥状卵圆形,长4-7厘米,径.-4厘米,有短梗,下垂,成熟前绿色,熟时栗褐色,陆 续脱落;中部种鳞近矩圆状倒卵形,或近长方形,长约厘米;鳞盾菱形,微隆起或平,横脊微明显,鳞脐微凹,无刺,生于干燥环境者常具极短的刺;种子 长卵圆形,长4-毫米,连翅长-.7厘米;子叶-枚;长.-.4厘米;初生叶条形,长.-.厘米,叶缘具疏生刺毛状锯齿。 松树是松科松属植物统称,常绿针叶乔木, 雌
控制变量法
生物的生命活动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影 响某一个生命活动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 常也很多。为了弄清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先控 制住其它几个因素不变,集中研究其中一 个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方法叫控 制变量法。这是一种研究问题的常用的科 学实验方法。
于春夏季开放,但花粉传到雌球花上后,要到第二年初夏才萌发,使雌花受精,发育成球果(俗称松塔或松球,不是果实)。球果于秋后成熟,种鳞张开, 每个种鳞具两粒种子。 松树树干 松树树干 松属植物中的多数种类是高大挺拔的乔木,而且材质好,不乏栋梁之材。中国东北的“木材之王”——红松、北 美西部广为分布的; 织梦模板下载网站 www.mo-ban.top 织梦模板下载网站 ;高大树种(高达7米)—西黄松、原产于美国加州沿海生长速度最快的松树— —辐射松、原产于美国东南部的湿地松、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原产的加勒比松、广布于欧亚大陆西部和北部的欧洲赤松等等,都是著名的用材树种。 松树的观 赏价值也是有目共睹的。在中国,从皇家古典园林到现代居民家中都能见到松树的倩影,例如北海、颐和园中的油松、白皮松,树桩盆景中广泛使用的五针 松等,一些名山胜地,更是山以松壮势、松以山出名。黄山的迎客松、华山的华山松、长白山的美人松……无一不令游人赞叹。另外,松树的树根部位常常会 有大型真菌生长。它们有的是木腐菌,可以对松树进行分解,造成树木根腐;有的是外生菌根菌,可以与松树互换营养,防止树木营养缺乏,从而导致影响 生长。成熟后高达4米,胸径.米;树皮红褐色,下部灰褐色,裂成不规则的鳞状块片;枝平展或斜展,树冠宽塔形或伞形,枝条每年生长一轮,但在广东南 部则通常生长两轮,淡黄褐色,无白粉,稀有白粉,无毛;冬芽卵状圆柱形或圆柱形,褐色,顶端尖,芽鳞边缘丝状,先端尖或成渐尖的长尖头,微反曲。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繁殖跟 空气 有关 。
(2)为了进一步探究水分对茶叶上的霉菌生长与繁 殖的影响。你的实验设计是:
将相同的干燥茶叶两等分, 将其中一份用水湿润,另一份不作处理 将两份茶叶置于相同的适宜的环境中, 观察比较霉菌的生长和繁殖情况 。
设计实验的表达可以有多种形式,但必须要表 达清楚以下3个要点:
1、如何改变实验变量? 2、如何保持控制变量不变?
3、如何观察或测量研究对象,并比较 (如果研究对象不容易观察或不能直接测量
如何转换为容易观察或能测量的科学量)?
例题6.小明在学习液体压强时,用压强计做了如下
实验,获得下表数据:
序号 液体
到现在为止,以下科学课本上出现过的科学探究 活动有那些共性?主要体现了什么科学方法?
•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八上P25) •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七上P148) •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七下P118) •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七下P100) • 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七下P120) •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七下P114) • 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八上P149) • ......
研究对象(结果)
温度跟所产幼仔的性别
建立假设百一分般比模有式关:
实验变量(原因)
【研典蜥解究答蜴型对】所象:错产与误幼实验仔—变的—量性有因别关百果(分或倒比无置跟关)温度有关
温实验度变对量蜥对蜴研所究产对幼象仔有影的响性(别或百无分影比响有)影响
例3:小明看见农民伯伯在用铁锹挖土时,不时往手 上吐口水,询问后得知是为了防止打滑。但为什么 许多场合写着“地板湿滑小心慢走”?于是他找来弹 簧测力计、滴管、一块油漆过的木块和一杯水进行 探究。在水平玻璃桌面上滴不同滴数的水并涂匀, 立即让木块在玻璃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摩 擦力,记录数据如表:
(2)取发育状况不同的15只蝌蚪,分成三等份,分别放入1、 2、3号玻璃缸中,三只玻璃缸放在相同的适宜外界条件下培养。
(3)每天同时向1、2、3号玻璃缸中分别投入等量的普通饲料、 常温( 25℃)下甲状腺制剂拌匀的饲料、用60℃温水处理1小 时的甲状腺制剂拌匀的饲料。
(4)每隔一段时间测量、记录并比较蝌蚪的发育状况。
等方面进行评价。
1.“一节小小的废电池,扔就扔了,它真的会对生物产生危害
吗?”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这一问题,作出假设,并设计了
如下的探究实验:
①将一节5号废电池破碎,平均分成4份,分别放在400 ml、200 ml、
100 ml、50 ml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中浸泡三天备用;
实验变量 实验次数
1
2
3
4
5
水滴数/滴ຫໍສະໝຸດ 5 10 15 20 25
摩擦力/牛 1.3 1.5 1.8 1.4 1 .2
该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摩擦力大小与水滴数多少有关。
3----学会设计实验 7: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喝剩的茶水中茶叶发霉的现象,这是因为
霉菌能从茶叶中获取自身生活所需的营养物质,并在适宜的条件下不断生长与 繁殖的结果。
深度 (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液面高度差(cm)
1
3
朝上
2.8
2水
6
朝上
5.8
3
9
朝上
8.8
4
3
朝上
3.2
5 盐水 6
朝上
6.2
据6表中信息,实9验能得出的朝结上论是
9.2
• _当__液_体__深__度_和__橡__皮__膜_方__向__的_相__同__时__, _
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内部的压强越大
接触面的 粗糙程度
压力效果 受力面积大小 压力大小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对比 控制
控制变量法
应用
应用于提出问题之中 应用于建立假设之中 应用于实验设计之中
精髓
应用于实验结论之中
应用于实验评价之中
1---学会在探究实验中正确提出问题
例题1、下图是某校自然兴趣小组为探究自然科学问题 所做实验,请根据实验设计意图提出他们想要探究的问 题。
在实验步骤(1)、(2)中各有一处错误或不妥之处,请改正。
改正:(1)蒸馏水、河水、自来水改为河水, (2)“发育状况不同”改为“发育状况相
同”,
想一想:
评价实验方案存在不足之处,我们一般从哪些方面考虑? 变量是否控制好 (单变量原则) 是否设置对照组, (对照原则) 样本是否充足, (多个参与原则) 是否进行了多次实验 得出的结论是否科学 操作的可行性、安全性、简约性
• _当__液__体_密__度__和__橡_皮__膜__的_方__向__相__同_时__,_
液体的深度越深,液体内部的压强越大
根据控制变量法来表述结论时常用表达方式是: 当控制变量一定时,研究对象与实验变量的关系 注意:(能具体则具体,描述时因果不要倒置)
例7.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下表是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温度对莴苣种子萌 发的影响”设计的实验。请你分析一下,他的 实验存在什么不科学之处呢?
相同 花盆 1号
2号
大小形状相似的 莴苣种子 100粒
100粒
放置 环境 光照
暗室
温度
10℃ 20℃
水
适量 适量
不科学之处是:没有把 “放置环境”控制成一样
例8:某同学由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联想到温度能否影响甲状 腺素的活性。为了探索这一问题,他做了一个实验。实验步骤:
(1)取三只相同的洁净玻璃缸,编上号,分别装上等量 的蒸馏水、河水、自来水。
研究对象: 液体蒸发快慢
实验变量 :
(改变的量)
温度
上图探究的问题
是:液体的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是否有关 ?
液体的温度对液体的蒸发快慢是否有影响?
提出问题的 研究对象与实验变量是否有关?
一般模式: 实验变量对研究对象是否有影响?
2----学会猜想与假设
例2:右图表示了一种怀孕 蜥蜴培养在不同温度下,所 产幼仔的性别百分比。 根据图示信息,请你提出 一种猜想 ▲ 。
控制变量法:
在探究某研究对象与哪些因 素有关时,控制其他各项因素都 不变,只改变某一因素,从而得 到研究对象与 这一因素的关系。
实验目的
研究滑动摩擦 力大小与压力 大小的关系 研究压力效果 与受力面积大 小的关系
研究对象 实验变量
(P)
(改变的量)
滑动摩擦 力大小
压力大小
控制变量
(控制不变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