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分别源于人类对自然和人世的认识前者以物为尺度追求真实推崇理性后者以人为中心追求美好推崇情感它们一起构成人类精神文化的精髓是完善人的心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思想理念。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教育的偏差导致了人文教育的失落加上中国传统中缺乏现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致使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缺失。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人的发展不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应把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作为最主要的目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的各项素质的基础因此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应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加强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的历史必然性从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

不论方还是西方都一向重视人文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所谓人文教育主要是指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为主的教育是把“自然的人”变为“社会的人”的教育也是一种人性教育它以人的心性完善为最高目标。古代教育基本上是人文教育。在西方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一直是教育的基本目标。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著名的“博雅教育”的概念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发展理性使人的心灵得到解放与和谐发展。中世纪欧洲大

学的“七艺”教育虽然渗透着宗教精神但仍是以博雅教育为主。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冲破了宗教的束缚要求以人类所创造的文化遗产来铸造人文精神完善人格发展个性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可以说从古希腊到19世纪中叶西方的高等教育一直被博雅教育的思想和办学模式所统治大学为学生提供的是“心智训练”培养的是能够从事任何职业的“有教养的人”。我国古代的教育也以人教育为主。以儒家教育文化为代表强调通过“正心、诚意、修身”以加强道德修养通过“格物、致知”以把握真理和规律通学习“六艺”以求得全面发展从而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19世纪中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传统的人文教育逐渐被科学主义和实用主义引向专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这次从人文教育向科学技术教育的变革首先肇始于英国为了适

应工业革命的需要英国皇家委员会提出教育应以升学和培养实用人才为目的。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是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斯宾塞的教育思想。斯宾塞认为过去的教育只重虚饰不重实用他主张教育的目的应从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出发切合实际需要。他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科学知识主张重视科学教育削弱人文教育。斯宾塞的教育思想反映了19世纪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要有进步意义。但是也暴露了他对科学的狭隘实用主义态度和过分的功利主义思想。斯宾塞的教育思想对英国教育乃至对世界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影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巨大威力推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强化了人们对科学教育价值的推崇昔日辉煌的人文教育受到贬抑和冷落。20世纪中叶以后这种忽视人自自素质培养的专业技术教育所产生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化品位日益下降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些学者曾发出警告如果大学一味重视职业教育忽视和轻视人文教育就“必然导致整个民族精神水平的下降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庸俗化”。由此世界各国普遍开始注意加强人文和宽广知识的教育力争培养更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人类教育在经历了“漫长的古典人文教育、独领风骚的现代科学教育之后开始走向更加成熟的现代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并重的时代”。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统一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一个现代人应该既有高尚的人文精神又有精深的科学素养。这种人应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整合培养出来的现代意义上完整的人。因而我们的大学教育不仅应继续加强科学教育而且应特别强调人文教育当前针对时弊尤其要注意加强人文素质教育。198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教育研究和革新中心曾经提出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必须有三张“教育通行证”一张是学术性的一张是职业性的第三张是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1989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中明确指出“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由此可见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是人类教育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二、加强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一重建教育理想注重大学生素

质培养大学不仅有发展科学文化的科学追求更有着“人文化成”的人文理想为使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造福人类服务应注重将人培养成人才而不是“工具”。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的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但由于大学过分注重科学教育轻视人文教育重专业技能训练轻综合素质培养导致了人的片面发展形成了眼界狭隘、志趣低俗、重利轻义、“有技术没文化”的单面人。单

纯的科学追求还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精神危机、道德滑坡等一系列的全球性“社会病”。为此迫切要求改变重科技、轻人文的教育观念改变那种片面按照市场的需要塑造现代大学教育的观念把追求自由、追求科学、追求创新精神作为现代大学的精神把人格的培养和人自身的完善作为现代大学的教育目标树立起全面的素质教育观念培养和谐的、全面发展的人。二改革教育体制重视通识教育教育体制既包括基础教育体制也包括高等教育体制。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阶段过早实行文理分科到了大学阶段又过分强调专业教育文理交叉少专业内容窄。学生没有自由选课的权利和机会这都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识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文理学科的相互渗透和结合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健全人格。当今时代科学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并已成为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为适应科学发展的这种趋势高等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必须实行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方式把大学生培养成既有本专业的深厚知识又具有广博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分专门化的学科分科有计划地组织院系调整和合并拓宽专业口径扩充专业内涵并打破文理分家、理工分校的状况建立具有理、工、农、文科的综合性大学或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专业性大学。同时所有专业都要向人文教育拓宽即在所有专业中提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彻底改变重理工轻人文的状况使受教育者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多地进行人文学科的学习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素质。完善教学体系优化课程设置人文教育的落实要通过教学来实现没有教学体系的完善教育体

制的改革是难以落实、难以实现的。现在世界各国教育界的有知之士都在呼吁大学应当要求学生选修一定的人文学科课程。如美国人文学术研究基金会的《美国高等教育人文教学研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