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现象讲义

光现象讲义
光现象讲义

第二模块 光现象

旧城镇初级中学 段光龙

2.1光的产生和传播

2.1.1内容和分析

(一)内容

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为:

根据近几年学业水平考试分析,这部分主要考察的内容有: 考点问题一:根据所给图片、情景,区别各种光现象的形成原因; 考点问题二:作光的反射相关的光路图和简单的光的折射光路图; 考点问题三: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步骤、实验细节和注意事项;

考点问题四: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 (二)解析

考点问题一: 根据所给图片、情景,区别各种光现象的形成原因; 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

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乙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C.图丙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

D.图丁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解:C

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

考点问题二:作光的反射相关的光路图和简单的光的折射光路图; 作图题(请保留作图痕迹):

(1)如图所示,一束光沿AO 方向斜射到平面镜上,画出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大小. (2)根据平面镜成像持点在图中作出物体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解:略

本题考查的知识:光的反射规律以及作光路图的方法和步骤: 光的反射规律

光的折射规律

考点问题三: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步骤、实验细节和注意事项;

如图7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装置。

(1)光线_______(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完成较好,

实验时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与甲蜡烛相同的乙蜡烛恰好与甲蜡烛所成的像

完全重合,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

观察每组数据可知:L1比L2____________,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1)较暗垂直

(2)蜡烛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蜡烛大小相等

(3)大0.2cm 测量时未注意玻璃板的厚度

本题考查的知识: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步骤、实验细节和注意事项,相关问题还有:

1、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的原因?

答: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同时又能观察到另一支蜡烛。

2、实验环境处于较暗环境的原因?

答:便于清晰观察到蜡烛的像。

3、薄的玻璃比厚的玻璃好的原因?

答:会成二次像,玻璃较厚,两像对实验观察影响较大。

4、选取两根相同蜡烛的原因?

答: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

5、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

答:为了比较像与物到镜的距离是否相等。

6、像与物不重合的原因?

答:物、玻璃、像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7、为什么一支蜡烛点燃,另一支蜡烛不点燃?

答:一是比较像与物的关系;二是为了便于观察像。

考点问题四:光的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

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离水面4m时,小鸟在湖面上的“倒影”是________(选

填“实”或“虚”)像,该“倒影”距离小鸟________m。

解:镜面漫

虚8

本题考查的知识:漫反射是指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的都有,一般都是表面不光滑的物体. 镜面反

射是指反射光线都朝同一方向,一般是对面光滑的物体,如镜子,玻璃等. 不论是漫反射还是镜面反射,

它们的反射都是遵循反射定律的.漫反射使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物体。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且像距等于物距。

2. 1. 2 复习目标

考点问题一目标:

(1)说出三种光现象;

(2)知道三种光现象的条件;

(3)能举出和区分三种光现象产生的一些自然现象;

(4)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考点问题二目标:

(1)能区分各种光现象形成的原因;

(2)熟记和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规律和光的折射定律;

(3)光路图的画法和步骤。

考点问题三目标:

(1)知道并理解探究光的反射实验的步骤、实验细节和注意事项

(2)知道并理解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步骤、实验细节和注意事项

(3)熟记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规律和光的折射定律;

考点问题四目标:

(1)能区分各种光现象形成的原因:折射和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能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规律和光的折射定律;

(3)知道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规律和光的折射定律所成像的特点和虚实;

2. 1. 3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面临的主要困难时对学过的知识已经遗忘,教师在复习过程中,首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借助笔记本、课本等回忆学过的知识,对于光现象的理解,要多举例,用生活的例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三种光现象的表述要让学生自己说,让学生知道三种光现象的条件;光现象有两个必考的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和“探究平面镜成像”,可借助视频直观的让学生知道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2. 复习过程中,对于关键点,学生抓不住,教师要设计好关键点、衔接点,帮助学生将知识串起来,便于记忆、理解、应用。用光的三种传播方式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并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规律和光的折射定律所成像的特点解决生活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多举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是解决这种问题最好的办法。

2. 1. 4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导学生区分三种光现象及产生的自然现象: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又返回到原来介质中的传播现象.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

光现象的区分:1、水面的倒影;

2、日食、月食;

3、笔在水里被“折断”;

4、水滴下的叶脉

5、影子;

6、光的色散;

7、笔在水里被“折断”;

8、镜中的像;

9、海市蜃楼;

10、树荫下的光斑;

11、彩虹;

12、水滴下的叶脉

13、列队“向右看齐”;

14、放大镜下的字;

15、凸面镜、凹面镜;

设计意图:通过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的复习,让学生区分各种自然现象是由

于光的哪种传播方式形成的;了解学生对光的传播的认识情况;

师生活动:

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发现学生的问题,设计并解决相应知识点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以上问题。

二、引导学生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折射规律和平面镜成像规律: 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a .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_____;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________________; 3)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 4)光路是_______的;

b .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其中AB 是一个可折转的光屏。

(1)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a. b. (2)实验时,光屏应如何放?

(3)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上表所示。由此可得: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

(4)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 沿EO 射到O 点,若将纸板B 向前或向后折,此时,在纸板B 上

“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填“仍是”或“不是”)在同一平面内。

(5)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 沿FO 射到O 点,光将沿图中的 方向射出,说明 。

C .

光的反射分为_________与_________ 。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 ;漫反射使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清物体。 问题:为什么我们的黑板要涂上一层粗糙的磨砂?

设计意图:

(1)了解学生是否知道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步骤及实验的注意事项; (2)了解学生对光的反射定律的记忆情况; (3)了解学生对光的反射的分类及其应用的理解。

2、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a .平面镜成像规律

1)像和物大小 ; 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 。 3)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成____________像

b.(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找到像的______。

(2)准备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3)实验中准备刻度尺的目的是便于比较物与像到________________关系。

(4)移动后面的蜡烛,并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接收到烛焰的像,说明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

设计意图:

(1)了解学生是否知道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步骤及实验的注意事项;

(2)了解学生对平面镜成像规律的记忆情况;

3、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a.折射定律: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角_____入射角;

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折射角_____入射角;

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随入射角的减小而______;

5)当光垂直分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______;

6)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的

设计意图:

(1)了解学生对光的折射的理解情况;

(2)了解学生对折射定律的记忆情况;

针对练习:

1、当入射光与镜面的夹角为20 o时,入射光与反射光夹角为,入射光与反射光夹角为120o时,入射角为。

2、色光的三原色是红、_______、蓝;验钞机发出的________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__________,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等。

3、小丽身高1.5 m站在高1m的穿衣镜前2 m处,她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___m,她在镜中的像高___m,当他以0.4m/s的速度靠近镜子1.2m后,人与像的距离为____m,她靠近时相对于镜中的像的速度为_____m/s

4、下列哪个情景中的“影”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

A.立竿见影B.毕业合影 C.湖光倒影D.树影婆娑

5、四位同学画出小丑玩偶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如图所示。四幅图画中的物、像关系符合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是( )

6、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所示,让被测者面对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 )

A. 3m

B. 4m

C. 5m

D. 6m

7、作图

(1) 如下图(a ),一束光沿AO 方向斜射到平面镜上,画出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大小;

(2)作出下图(b )中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3)如下图(c)所示,一束光与水面夹45°从水中射向空气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8、如图所示是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装置。 (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把纸板ENF 放在平面镜上。

(2)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0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i 减小,这时∠r 跟着减小,使∠i 增大,∠r 跟着增大,∠r 总是 等于等于∠i ,说明 。

(3)如图乙,把半面纸板NOF 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 上 (选填“能”或“不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反射光线,说明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 (4)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 射到O 点,光将沿图中的 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5)小明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时,三次改变入射角i 的大小(如图乙),实验所测数据如下表,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小明实验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 。

9

、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直尺上,再取两段完

全相同的蜡烛A

和B ,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

A ,小心地移动蜡烛

B ,直到与蜡烛A 的像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_________ (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 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___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_________ 关系; (3)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 _________ 关系;

(4)移去蜡烛B ,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_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 烛焰的像,这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_________ 像(填“虚”或“实”);

(5)如果使蜡烛A 离玻璃板远一些,则它所成像的大小 _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实验中如果把平面镜放置向蜡烛A 方向倾斜了,那么实验 _________ 成功?(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_________ .

图a

图b

图c

光现象(讲义及答案)

专题一光现象(讲义) 一、考点分析 考点一: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 1.光的直线传播 (1)条件:_________________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 (3)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的反射 (1)反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射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原理:___________。 2.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_______,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_______,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 面_______,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像。 3.平面镜成像作图 (1)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 (2)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线好像是像点发出的) 考点三:光的折射与色散 1.光的折射 (1)条件:光从一种介质_____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折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的色散 (1)光的三原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体的颜色: ①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 ②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3)红外线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紫外线的应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四:透镜及其应用 1.透镜的分类及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作用。 2.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3.凸透镜成像规律:

《光现象》基础知识复习.doc

姓名:_________ 1、光源:自身能够的物体叫光源。分为:和0 2、一束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它会分解成___ 、_____ 、____ 、____ 、 ____ 、 ____ 、 ___ 依次排列的 彩色光带。这个实验显示的现象叫做,第一个研究这一现象的物理学家是。 3、光的三原色:(如电视机的荧光屏),将它们按等比例混合后就得到____________ 色;颜料的三原 色:,将它们按等比例混合后就得到色。 4、红外线最显著特征:—效应,应用:取暧、摇控、探测、夜视等,太阳热主要以形式传到地球。 5、紫外线最显著特征:能使o应用:等,适量照射紫外线有利于身体健康。 工人焊接时要戴面罩,防1上紫外线。大气中臭氧可以减少紫外线(氟利昂或氟氯破化物形成臭氧空洞)。 6、光的直线传播:光在中是沿传播。如:、、 等。光在真空中(或空气中)传播速度是m/so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8、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的光我们的眼睛。 9、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上;反射光 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在法线两侧,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 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 10、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2)像到镜面的距离 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4) 平面镜成的是像。物体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是平面镜成像,像是、、O 11、平面镜的应用:(1)可以(2)。应用:照镜了、潜望镜、扩大视野等。 12、红光照在上身白衣服、下身蓝裤子时,上身呈、下身;白色物体能反射,黑色物体 吸收;有色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色光,其他光被吸收。有色透明物体透过 色光,其他色光被吸收。 13、小孔成像的原理是:,所成的像、、(放大、缩小、等大)。 (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倒立的实像,一定是圆的,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基本练习 1、下列四句词语所描述的光现象中,光源的事() A.红光满面 B.金光闪闪 C.波光粼粼 D.火光冲天 2、透过蓝色玻璃看周围的物体,正确的事() A.观察红色物体,可以看到黑色 B.观察黄色物体,可以看到绿色 C.观察绿色物体,可以看到蓝色 3、能够不停的向外辐射红外线的是 A.只有发红光的物体才能辐射 B. C.只要是发光体都向外辐射0.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外线是红色的,紫外线是紫色的 C.所有的光人眼都能看到 D.观察任何颜色物体,看到的都是蓝色 《光现象》基础知识复

光现象总复习-知识点例题习题全

分析: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 红光和绿光混合是黄色,红光和蓝光混合是品红色,绿光和蓝光混合是黄色;三种色光混合是白色.解答:解:转盘上红色部分反射出红光,黄色部分反射出黄光,红光和黄光混合是白色. 故选D. 例3 五一佳节,在常州紫荆公园月季花展上,小明将红色滤色镜(即红色玻璃)挡在照相机镜头前给一株绿叶黄花的月季拍照,照片上该花卉的颜色是() A、绿叶黄花 B、黑叶红花 C、黑叶黑花 D、红叶红花 考点:. 专题:. 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其它色光照在它上面时全部被吸收;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光色决定; 解答:解:月季的绿叶只能反射绿光,黄花只反射黄光,而红色玻璃只允许红光通过,所以月季的绿叶黄花所反射的绿光和黄光照到红色玻璃上时,绿光和黄光都不会通过红色玻璃,没有光线进入照相机,于是拍摄的照片是黑叶黑花,选项C正确; 故选C. 例4 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 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例5 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A、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B、上衣、裙子都呈红色 C、上衣呈白色,裙子呈蓝色 D、上衣、裙子都呈黑色 考点:. 专题:. 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反射什么色光就是什么颜色;单色物体只反射与本身相同的色光,其它色光不反射. 解答:解:白上衣能反射所有的色光,红光照上就反射红光,呈现红颜色;蓝裙子只能反射蓝光,红光照上不反射,呈现为黑色,所以现象A正确. 故选A. 例6 如果一个不透明的物体是红色的,是因为它只;如果一个透明的物体是蓝色的,是因为它只. 考点:. 专题:. 分析:(1)彩色不透明的物体只能反射和它本身相同的色光,白色不透明物体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不透明物体吸收所有的色光. (2)无色透明的物体能透过所有的色光,彩色透明物体只能透过和它本身相同的色光. 解答:解:(1)红色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红光. (2)蓝色透明物体只能透过蓝光.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光现象 知识点一:光源 1、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是光源。 知识点二:光的直线传播 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①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如果介质是不同种或不均匀的,光线将会发生弯曲。例如: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到了它,就是因为大气层不均匀,靠近地面附近大气稠密,越到高空越稀薄,不均匀的大气层使光线变弯了,如图所示。 ②能传播光的介质必须是透明的,如水、玻璃、空气等。 2、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是理想化物理模型,非真实存在) 3、光的直线传播的有关现象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只跟物体的形状相似,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a.小孔成像的条件:孔的大小必须远远小于孔到发光的距离及孔到光屏的距离。 b.像的大小与发光体到孔的距离和像到孔的距离有关,发光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离小孔,实像增大;光屏靠近小孔,实像减小;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发光体远离小孔,实像减小;发光体靠近小孔,实像增大。 △当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大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时,成缩小的像。

△当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小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时,成放大的像。 △当物体到小也孔的距离等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时,成等大的像。 (2)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4)影子的形成:影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阴暗区域即影子)。;日食(太阳—月球—地球)、月食(月球—太阳—地球)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影子小孔成像 不同点“影子”是光不能到达的地方,形成的“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 1 2 3

初二物理光现象试题及答案

光现象B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站在河边的人常常会见到岸边的树木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此倒影实际上是树木的像,则( ) A.该像是倒立的实像B.该像是正立的虚像 C.该像是正立的实像D.该像是倒立的虚像 2.下列各组色光能复合成白光的是( ) A.红、绿、蓝B.红、绿、紫C.红、蓝、橙D.红、黄、蓝 3.一束光线与镜面成30°角,若让其反射光线偏转10°,则平面镜应偏转( ) A.15°B.10°C.5°D.25° 4.以下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暗室中,为能在平面镜中看见自己的面部,应该将手电筒的光照在平面镜上 B.平面镜上蒙上一层水珠后,就无法看清物体在镜中的像,这是因为镜面反射变成了漫反射 C.汽车在夜间行驶,廊该把汽车内的灯打开 D.以上说法均正确 5.如图所示,两平面镜相对竖直放置,相距L,发光点S在两平面 镜中所成的像S l和S2之间的距离为L l,当S在两平面镜中左 右移动时,它所成的两个像S1、S2之间的距离L1将( )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 6.下列各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晴天,茂密的树林里,地面上有许多很亮的圆光斑 B.影子的形成C.彩虹的形成D.小孔成像 7.通常情况下,我们能够看到红色不透明物体,这是因为( ) A.红色物体能够吸收红光B.红色物体只反射红光 C.红色物体能够吸收白光D.红色物体能够反射白光 8.下列事例中,和紫外线无关的是( ) A.电焊工人在焊接时戴上防护罩 B.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呼吁拯救臭氧层,禁止使用氟氯碳化物 C.利用B超检查病人身体 D.常在阳光下照射,皮肤会变黑 9.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平面镜成像的是( ) A.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观察和矫正自己的姿势 B.家庭装修中,常利用平面镜来扩大视野空间 C.夜问行驶时,车内的灯必须关闭 D.牙医借助平面镜看清牙齿的背面 10.如图所示,一束光沿AO射向水面,方向保持不变,反射 光线在水平光屏EF上形成光点Q.打开水阀K,水流

光现象讲义

第二模块 光现象 旧城镇初级中学 段光龙 2.1光的产生和传播 2.1.1内容和分析 (一)内容 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为: 根据近几年学业水平考试分析,这部分主要考察的内容有: 考点问题一:根据所给图片、情景,区别各种光现象的形成原因; 考点问题二:作光的反射相关的光路图和简单的光的折射光路图; 考点问题三: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步骤、实验细节和注意事项; 考点问题四: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 (二)解析 考点问题一: 根据所给图片、情景,区别各种光现象的形成原因; 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 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乙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C.图丙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 D.图丁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解:C 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 考点问题二:作光的反射相关的光路图和简单的光的折射光路图; 作图题(请保留作图痕迹): (1)如图所示,一束光沿AO 方向斜射到平面镜上,画出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大小. (2)根据平面镜成像持点在图中作出物体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解:略 本题考查的知识:光的反射规律以及作光路图的方法和步骤: 光的反射规律 光的折射规律 考点问题三: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步骤、实验细节和注意事项; 如图7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装置。 (1)光线_______(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完成较好, 实验时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与甲蜡烛相同的乙蜡烛恰好与甲蜡烛所成的像 完全重合,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 观察每组数据可知:L1比L2____________,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1)较暗垂直 (2)蜡烛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蜡烛大小相等 (3)大0.2cm 测量时未注意玻璃板的厚度 本题考查的知识: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步骤、实验细节和注意事项,相关问题还有: 1、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的原因? 答: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同时又能观察到另一支蜡烛。 2、实验环境处于较暗环境的原因? 答:便于清晰观察到蜡烛的像。 3、薄的玻璃比厚的玻璃好的原因? 答:会成二次像,玻璃较厚,两像对实验观察影响较大。 4、选取两根相同蜡烛的原因? 答: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 5、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 答:为了比较像与物到镜的距离是否相等。 6、像与物不重合的原因? 答:物、玻璃、像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7、为什么一支蜡烛点燃,另一支蜡烛不点燃? 答:一是比较像与物的关系;二是为了便于观察像。 考点问题四:光的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 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离水面4m时,小鸟在湖面上的“倒影”是________(选 填“实”或“虚”)像,该“倒影”距离小鸟________m。 解:镜面漫 虚8 本题考查的知识:漫反射是指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的都有,一般都是表面不光滑的物体. 镜面反 射是指反射光线都朝同一方向,一般是对面光滑的物体,如镜子,玻璃等. 不论是漫反射还是镜面反射,

(完整版)光现象知识点总结(全)

第二章光的传播 一、光的传播 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①小孔成像的条件:孔的大小必须远远小于孔到发光的距离及孔到光屏的距离。 ②像的大小与发光体到孔的距离和像到孔的距离有关,发光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离小孔,实像 增大;光凭靠近小孔,实像减小; 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发光体远离小孔,实像减小;发光体靠近小孔,实像增大。 (2)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 日食:太阳月球地球;月食:月球太阳地球 常见的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 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是理想化物理模型,非真实存在) 4、所有的光路都是可逆的,包括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5、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3×108m/s=3×105 m/s; 6、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跑100m时,声音传播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时间可忽略不计)。 二、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是错误的)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虚线)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实线) (3)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实线) (4)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入射角增大反射角随之增大。 (5)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相等都等于0度。 4、光路图(要求会作): (1)、确定入(反)射点: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反射)点 (2)、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 (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5、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光线向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 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光污染也是镜面反射) 6、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光的反射。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①正立的虚像, ②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③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轴对称图形) ④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距离相等; ⑤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像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物体远离或靠近镜面像的大小

初二物理光现象总结

初二物理光现象总结 4.光的反射 (1)光线射到物体表面时,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改变方向后的光线返回原介质继续传播,这就是光的反射现象. (2)如图1所示,AO是入射光线,OB是反射光线, ON是法线;入射光线AO与法线ON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即∠AON为入射角;反射光线OB与法线ON的夹角叫反射角,即∠BON叫反射角. (3)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一束平行光线射到光滑平整的镜面时,反射光线仍然是平行光束.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当平行光束照射到凹凸不平的反射面时,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向着不同的方向无规则散开的光束,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我们平时能从各个不同的方向看到一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由于这些物体表面发生的是漫反射的缘故.黑板反光是由于光射到比较光滑的黑板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5.平面镜 1)平面镜成像规律: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虚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此规律可理解成:平面镜所成的虚像与物体以镜面对称,根据此特点可以画出物体经平面镜所成的虚象。 (2)平面镜的应用,可用来成像,还可用来改变光线传播的方向. 其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 6.球面镜 (1)凹镜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做凹镜.凹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它有一个实焦点.太阳灶、太阳炉、汽车头灯及探照灯的反射面都是凹镜的重要应用. (2)凸镜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做凸镜.凸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它有一个虚焦点.汽车上的观后镜:及马路交叉路口处安装的都是凸镜,可用来扩大视野. 7.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射击入另一种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处,光的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2)如图2所示,AO是由空气中射向水面的入射光线,MMˊ是水面,NNˊ是法线,OB即为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与AO相比,OB的传播方向已发生了改变.AO与的ON夹角叫入射角,折射光线OB与法线ONˊ的夹角叫折射角. (3)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其他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 或玻璃等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人在水面外斜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此虚像比原物体靠近水面(现得比较浅);人在水中斜看水面外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此虚像比物体的实际位置高.这都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8.透镜 (1)折射面是两个球面,或者一个是球面,另一个是平面的透明体,即为透镜. (2)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它有两个实焦点.

2020年中考物理基础知识点:光现象

2020年中考物理基础知识点:光现象 1、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c=3108m/s 。在水中约为真空中的3/4,玻璃为真空的2/3 。 4、光年是长度单位,指光在1 年中的传播距离。 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 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原理:光的反射现象。所成的是虚像。 7、球面镜的利用:凸面镜:汽车观后镜凹面镜: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装置 8、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 9、光的折射定律: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中折射入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介质中折射入空气时,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10、光发生反射与折射时,都遵循光路可逆原理。 11、色散:复色光被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称为色散。 12、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 1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14、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15、不透明的物体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16、当白色光(日光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被物体吸收,另一部分被物体反射,这就是反射光,我们看到的就是反射光,不反射任何光的物体的颜色就是黑色。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点归纳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点归纳 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恒星、萤火虫;人造光源:电灯,蜡烛等(月亮,钻石不是光源) 2、光的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可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物体的颜色:我们看到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我们看到的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 5、太阳能电池板:光能转化为电能植物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太阳能热水器:光能转化为内能 6、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红外微波炉)。 7、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机)、灭菌(医用紫外线灯) 9、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应用:小孔成像影子日食月食 日食:月亮运行到了太阳和地球的中间 月食:地球运行到了太阳和月亮中间 小孔成像:①形成原因: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②成像的性质:倒立的实像; ③小孔成像的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光屏和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光屏位置不变,物到孔的距离越近(远)像越小(大),物位置不变,光屏到孔的距离越远(近)像越大(小)】(简记:像定物远像变大;物定像远像变大)。④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而与孔的形状无关。(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10、用带有箭头的直线来分别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路径。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它只是一种模型,光是真实存在的。这种方法叫建立模型法。 11、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①选择茶色玻璃板,在较暗的地方做实验的原因: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②选用两个一样的棋子: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③用薄点的玻璃板原因:防止成两个像 ④无论怎么移动物体,都不能与像重合原因: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 ⑤成像特点:成正立的虚像物和像大小相等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 ⑥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路比如潜望镜、反光镜、后视镜、水中倒影等

物理光现象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光现象练习题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光现象 1.对下列几种光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湖光映彩霞”——光的反射现象 B. “潭清凝水浅”—光的折射现象 C. “风吹草低见牛羊”—光的直线传播 D. “皮影“——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答案】 D 【解析】【解答】A. “湖光映彩霞”是光的反射现象,A不符合题意; B.“潭清凝水浅”是光的折射现象,B不符合题意; C.“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光的直线传播 C不符合题意; D.“皮影“是光的直线传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要分清光的反射:倒影;折射现象:水中物体变浅;光的直线传播:皮影。 2.小明用棋子和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问题. ①他将一个棋子A作为物体放在平面镜前5cm处,看到这个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用大小不同的棋子放在棋子A像的位置,发现只有当把与棋子A大小相同的B棋子放在棋子A像的位置时,棋子B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②他将棋子A放在平面镜前10cm处,看到这个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用大小不同的棋子放在棋子A像的位置,发现仍然是只有当把与棋子A大小相同的B棋子放在棋子A像的位置时,棋子B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③仿照步骤②再做四次实验.均发现棋子B与棋子A 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知,小明探究的问题是() A. 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 B. 像的大小与物距的关系 C. 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D. 像距与物体大小的关系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小明将一个棋子A作为物体放在平面镜前5cm处,看到这个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用大小不同的棋子放在棋子A像的位置,发现只有当把与棋子A大小相同的B棋子放在棋子A像的位置时,棋B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据此可知小明探究的问题是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故选:A. 【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当物像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说明物像大小相等,据此分析即可解答. 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主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光现象(一)讲义

紧密联系实际,物理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物理 第五讲光现象(一) 一、光的直线传播 基础知识 1.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例如: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常用激光准直;光在真空中的光速最大,是3×108m/s。雷声和闪电同时同地发生,但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因为光速比声速快。“光年”是长度的单位。 3.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自我评估 1.在电灯、月亮、蜡烛、太阳4个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______。 2.(2011年广东省广州市第2题)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 A.倒立的B.放大的C.等大的D.缩小的 3.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现象是( ) A.立竿见影 B.小孔成像 C.皮影戏 D.雨后彩虹 4.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笛声,说明光速比 声速 (大/小);真空中的光速为 m/s. 5、图中漫画说的是一个成语,你知道这个成语是,这个 成语说明了一个物理原理,是 6.一个人沿马路行走时,经过一盏路灯,在路灯的照射下人的影子长短会发生变化,其发生的情况应该是( ) A.逐渐变长B.逐渐变短C.先变长,再变短D.先变短,再变长 二、光的反射 基础知识 1、光的反射现象: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遇到障碍物时,光在障碍物的表面发生反射,改变传播方向。一般说来,各种物体的表面都能反射光,我们能够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如:倒影、平面镜成像。 2、反射定律:光在反射时遵守一定的规律 (1)规律内容 ①反射光线OB、入射光线AO、法线ON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③反射角γ(即∠BON)等于入射角i(即∠AON). (2)注意理解 (1)光的反射定律可概括为十二个字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2)反射定律的第三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后有反射;入射在前,反射在后;入射是因,反射是果. (3)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光线垂直镜面入射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重合 3、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光现象基础知识点总复习讲义

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星星、萤火虫、灯笼鱼等。 人造光源:火把、电灯、蜡烛等。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小孔成像等) 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排队、射击、激光准直等 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我们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10 m/sC=3×10。,计算中取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3)(水中88 m/sC=2.99792 是真空的3/4,玻璃中是真空的12 km 光年=9.4608×101年内传播的距离。(距离单位)光在1光年:二、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光射到介质的表面,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 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定律: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两种反射: 1、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其他方向没有反射光。(如: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平面镜) 2、漫反射:由于物体的表面凸凹不平,凸凹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的表面发生漫反射)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三、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的作用:(1)成像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只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2(. 探究平面镜成像: 1.将玻璃板和桌面垂直放置(若不垂直,蜡烛的像没有成在桌面上,会造成放到B位置的蜡烛和A蜡烛成的像无法重合) 2.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A),观察蜡烛成的像(B)(正立、等大、虚像) 3*.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无像,因为成的是虚像) 4.将另一支完全一样的蜡烛点燃放到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大小相等) 5.用直尺测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距离相等) 6、改变蜡烛A的位置再重做2次(多次实验,排除实验的偶然性) 注:(1)实验中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 (2)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大小的关系; (3)实验时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5)左右相反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中考物理光现象重要考点练习卷

光现象 1.香水中含有易燃的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 A.B.C.D. 【答案】B 2.如图所示,是人眼看到斜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的情景,下列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光路是 【答案】D 3.晚上,小明在自己的家庭实验室探究“光的反射现象”,他把一小平面镜放在白纸上,用手电筒正对白纸和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他父亲在远离桌子的地方观察,下列对他父亲观察到的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白纸看上去很暗,因为电筒光在白纸上发生了漫反射 B.白纸看上去很亮,因为电筒光在白纸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C.镜子看上去很暗,因为电筒光在镜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D.镜子看上去很暗,因为电筒光在镜子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答案】D 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不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山在水中形成“倒影”B.景物在观后镜中成像 C.月食的形成D.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答案】CD 5.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利用了光的反射 B.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C.自行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 D.漫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D 6.“五?一”节期间,在南山公园平静的湖水中,小红看到了“鸟在水中飞,鱼在云中游”的美丽画面,她所观察到的“飞鸟”和“游鱼” A.都是折射而成的像B.分别是反射和折射而成的像 C.都是反射而成的像D.分别是折射和反射而成的像 【答案】B 7.如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近似眼成像和近视眼矫正后成像情况的分别是() A.乙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丙D.甲和丁 【答案】C 8.小明选用了茶色薄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A、B和白纸等,组成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2017届中考科学培优讲义专题集训第4讲光现象试题

第4讲光现象 知识梳理 1.光源与光的传播 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发光时伴随着能量转化,如点燃蜡烛发光时,蜡烛的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光从光源发出后无需介质即可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c=3×108m/s),在空气中传播比真空中稍慢,但近似于3×105km/s。 2.光的色散和物体的颜色 光的色散:白光属于复色光,透过三梭镜时可被分解成七色光,即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牛顿色散实验)。 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通过的色光决定,即透明物体只能通过与其颜色相同的色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的色光决定,即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其颜色相同的色光。 3.光的反射与平面镜成像 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都能发生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反射时所有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平面镜不仅可以改变光路,而且还能成像,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一个正立、等大、左右倒置的虚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凸面镜对平行光有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4.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透明物质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光的传播方向通常会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注意:当光线垂直射入另一种物质时,只反射而不折射。 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水等其他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线从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无论光的传播方向如何,折射角总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透镜与凸透镜成像规律 透镜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类,玻璃、塑料、水等透明材料都可以制成透镜。中央比边缘厚的透镜为凸透镜,中央比边缘薄的透镜为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完整版)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光线: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径迹。 光学 1 光的产生: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星星,萤火虫… 人造光源:蜡烛,电灯… 月亮不会发光所以不是光源 2 光的传播 光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 为3×108 m/s=3×105 km/s 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真空中慢 但可近似为3×108 m/s 光在固体中传播最慢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光由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质发生反射; 光的折射:光由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光进入另一种介质发生折射。 光的色散:光通过棱镜折射后会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2.1光的直线传播 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小孔成像(树荫下的光斑);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等。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排队看齐;射击瞄准;激光准直等。 实验:小孔成像: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结论:呈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决定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及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孔应该适当小) 2.2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潜望镜、光污染、晃眼、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汽车后视镜(凸面镜)、太阳灶做饭(凹面镜)、人能看到物体的颜色,一定是物体表面反射了这种色光进入了人眼 (晚上看到物体都是黑色的原因:没有光进入人眼)。

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实验器材:激光光源,可折叠硬纸板,量角器,尺子,笔等 当右半个硬纸板向后(或向前)折时会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反射光线和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一切光的反射光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行光(如太阳光)射到光滑平整的表面时,反射光也平行,且向着同一方向;这样的反射称为镜面反射(黑板反光) 平行光(如太阳光)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时,反射光不平行,且向着四面八方;这样的反射称为称为漫反射(能看到黑板上的字) 平面镜成像 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器材: 玻璃板、两只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刻度尺、光屏、火柴等 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 直;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是正立的虚像 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成像原理见图: 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用两根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及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玻璃板必须垂直于水平桌面放置的 目的: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4通过玻璃板会看到两个像的原因:两个表面两次反射成像。 5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 都无法与A 的像重合:玻璃板没有与水平面垂直。 6不用厚玻璃板的原因:两个表面使光反射成两个不重合的像。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光路图

1、补全图4-2各图的光线或作出像,使光路完整。 2.如图4-4所示,室内有一盏电灯正在发光,通过墙上的两个 小孔透出两条光线,请根据这两条光线,运用作图的方法找出电灯的位置。[1.5] 图 4-2 A A , B , B 图4-22 图4-23 图4-27 图4-28 图4-41

3.如图4-6是一个简易潜望镜的示意图,它里面有两块平面镜。 这样的潜望镜( )。[1.5] A .只能看到对方射来的光,看不到对方物体 B .能看到对方物体,但是倒着的 C .能看到对方物体,且是正立的 D .能看到对方物体,但是倾斜的 4.将筷子竖直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俯视图(图4-42中的P 点沿水平方向看 到的应该是图中的情形( )。[2.0] 5一盏探照灯装在看台上,灯光朝西斜向下射到没有水的游泳池的中央,在将水 池逐渐灌满水的过程中,池底的光斑将( )。 A .向东移动 B .向西移动 C .先向西移动,后向东移动 D .静止不动 6.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立竿见“影” B .毕业合“影” C .湖光倒“影” D .形“影”不离 7.下列关于不可见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靠近光谱中红光的不可见光是紫外线 B .紫外线可以诊断疾病 C .可以用红外线来遥控电视 D .红外线可以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 ,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 8.医院里用的紫外线看起来发出淡紫色的光,原因是( ) A .其实那盏灯并不是紫外线灯,因为紫外线本身是看不见的 B .灯管在发出紫外线的同时,还发出少量的蓝光和紫光 图 4-6 图4-42

物理光现象中考试题大全

专题2 光现象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理知识是“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 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 B.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C. 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 D.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 2.下列现象与彩虹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 B. C. D. 3.下列四幅图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4.在泸州市委党校大礼堂举办了学习“十九大”精神宣讲报告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看到主席台上鲜红的党旗,这是因为党旗吸收了白光中的红光 B. 会场中各个方向都能看到宣讲者,是由于光射到宣讲者身上时发生了漫反射 C. 进入会场后手机设为静音状态,这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宣讲者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音调 5.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岸边的人在水中所成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像越大 C. 使用投影仪可以在屏幕上形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光在屏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D.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6.学校大门旁竖直放置了一块平面镜,小张同学逐渐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张的像逐渐变大 B. 小张想通过平面镜看完自己的全身像,则平面镜的高度至少为整个身高的一半 C. 小张在平面镜中看见了小王,则小王在平面镜中看不见小张 D. 小张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 7.一束平行光从水中射入空气,OP是其中的一条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光线OP的光路图是() A. B. C. D.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 B. 夏天雨后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C.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 D. 汽车的后视镜是凹面镜,可以扩大视野 9.从物理学角度解释诗句,下列说法与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A. “潭清疑水浅”实际上是一种光的反射现象 B. “看山恰似走来迎”中描述的“山”在“走”,是以山为参照物 C. “花气袭人知骤暧”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D.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诗中磁针指向南方的一端是磁针的N极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

中考物理光现象复习课教案 (一) [设计意图] 本节课在引导学生复习关于光的一些基础知识,通过讨论人眼能够看到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物体的原因分析,体会到光现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如光的色彩与物体的颜色,了解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与紫外线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整理本章的知识框架,复习关于光现象的基础知识。 理解物理上的影和像的含义,理解实像与虚像的判断方法。 了解光的热效应,直到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基础知识,了解红外线与紫外线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梳理归纳本章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在复习交流的过程中达到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求。 在相互讨论与复习过程中,形成对光的一些基础知识的认识,并能加以辨别和运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的情境中, [教学重点和难点] 光现象的基础知识复习与运用 [教具和学具] 光源、投影仪、三棱镜、三色玻璃纸、硬纸板等 [课前准备] 请同学在课前把中考指导书上的知识框架整理好,能够自己整理归纳知识点。把“学法指导”部分的6个问题预习一下,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把不理解的部分整理出来, [教学过程] 教学阶 段与时 间分配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 复习整理知识框架(10分钟)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习情 况,整理本章的知识框架,说 一说,你知道光现象的哪些知 识点? 学生活动:利用实物投 影仪把学生的整理结 果展示出来。 学生相互之间 进行本章主要 知识点的归纳 和整理,没有 整理出来的, 引导学生相互 补充。

让学生的预习情况得到认可。 二、课堂教学(20分钟) 同学们关于光学的知识 作了很好的总结与归纳,在同 学们归纳的知识框架中的每 一个知识点还有很多基本知 识点。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光 的基础知识。 问题:我们为什么能够看 到生活中五颜六色的各种各 样的物体? 我们的生活是彩色的,但 太阳光是白色的,如何让我们 看到彩色的光呢? 实验:光的色散现象 介绍光的三原色。 通过实验演示复习色光 的混合。 问题:透明与不透明物体 的颜色是如何判断的? 问题:不透明的物体颜色 是丰富多彩的? 复习颜料的三原色和颜 料的混合 问题:光遇到不透明的物 体就会形成影子,但我们学过 光学元件还可以成像,那么影 和像的含义各是什么呢? 从科学意义上把影与像区分 开来.影通常是指不透光的物体 在光源的照射下,在物体后面留 下的一个暗区称为影,影的边缘 学生讨论与交流, 学生:通过光的色 散试验,再次认识太阳 光是复色光,是由其中 七种单色光组成的。 学生讨论与交流 学生复习:互问互 答互评。 实验演示 色光的混合可 以借助普通的 投影仪作为光 源和两块硬纸 板(中间开一 4cm×4cm的 孔)来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