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望诊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望诊知识点总结

中医基础望诊知识点总结

中医基础望诊知识点总结中医望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外在表现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中医望诊包括望色、望舌、望脉、望面、望态等多个方面,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望诊信息,可以为中医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下面将就中医望诊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

1. 望色望色是指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唇色、舌色等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在中医看来,面色鲜明红润、气血充足的人属于健康状态,而面色苍白、唇色苍白、舌色苍白则可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此外,面色发黄可能与湿热内郁有关,而面色发青可能与寒邪内盛有关。

2. 望舌望舌是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质、舌苔、舌体等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中医认为,舌体胖大柔软者,表气虚体肥;舌体瘦长者,表气虚体瘦;舌体红肥者,表气热;舌体淡瘦者,表气虚;舌体无力者,表气虚无力;舌体胖大泛胀者,表肥胖症等。

舌苔薄白者,表正气不振;舌苔厚腻者,表内有痰湿;舌苔黄者,表肝胆有热;舌苔白腻者,表肺有痰等。

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质、舌苔等情况,可以初步判断出患者的体质和疾病的性质。

3. 望脉望脉是通过观察患者的脉搏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中医将脉象分为浮脉、沉脉、数脉、缓脉、弦脉、散脉、滑脉等多种类型,通过观察脉象的变化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例如,浮脉多见于表证、外感病;沉脉多见于实证、内伤病;数脉多见于实证、阳病;缓脉多见于虚证、阳亏;弦脉多见于实证、肝郁等。

通过观察脉象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类型和疾病的性质。

4. 望面望面是通过观察患者面部的表情、眼神、皮肤状态等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中医认为,面部表情活泼、眼神明亮、皮肤润泽者,体内气血充足,体质健康;面部表情呆滞、眼神无神、皮肤干燥者,体内气血不足,体质虚弱。

此外,面部出现痤疮、黄褐斑、皱纹等情况,也可以反映体内的气血状态和疾病情况。

5. 望态望态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站、坐、行、卧等情况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中医认为,体态端正、行走自如、坐卧舒适、精神饱满者,属健康状态;体态不端、行走困难、坐卧不安、精神呆滞者,属病态状态。

中医望诊

中医望诊

中医望诊定义:望诊是医生运用自己的视觉,观察全身和局部情况,以获得与疾病有关的资料,作为分析内脏病变的依据。

包括精神、气色、形态的望诊、舌的望诊及排出物的望诊。

一、望精神1.病人神志不乱,两眼灵活,明亮有神,语言清楚,声音洪亮,为“有神”或“得神”,表示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疾病轻浅,预后好,多属实证、热症阳证。

2.病人精神萎靡,目光晦暗,反应迟钝,语言无力,声音低微,表示正气已伤,病势较重,多属虚证、寒证、阴证。

见于重病及慢性病。

3.神志昏迷、谵语、手足躁动,虽表现为阳证、热证、实证,但正气已伤,邪气过盛,病邪深入,预后不良。

二、望气色1.正常人面色微黄,红润而有光泽。

2.面色红:为热证。

如满面通红,多是实热;若两颧绯红,多为阴虚火旺之虚热。

3.面色白:为虚寒证或失血。

4.面色黄:多为脾虚而水湿不化,或皮肤缺少气血之充养。

若面目鲜黄为阳黄,多属湿热;面目暗黄为阴黄,多属寒湿;面色淡黄、枯槁无泽为萎黄,多为脾胃虚弱,营血不足;面色黄胖多为气血虚而内有湿。

5.面色黑:属寒证;虚证,常为久病、重病、阳气虚。

多见于肾虚及血瘀证。

6.面色青:多为寒证、痛证和肝病。

为气血不通,脉络阻滞所致。

三、望形态1.体形结实,肌肉充实,皮肤润泽,表示体格强壮,正气充盛;形体瘦弱,肌肉瘦削,皮肤枯燥,表示衰弱,正气不足。

2.形体肥胖,气短无力,多为脾虚有痰湿。

3.形体消瘦,多为阴虚有火。

4.手足屈伸困难或肿胀,多为风寒湿痹。

5.抽搐、痉挛、多是肝风。

6.足膝软弱无力,行动不灵,多为痿证。

7.一侧手足举动不遂,多为中风偏瘫。

四、舌诊舌诊主要观察舌质和舌苔,其中舌质的变化主要反映脏腑的虚实和气血的盛衰;而舌苔的变化主要用来判断外邪入侵的深浅、轻重,以及胃气的盛衰。

1.舌质:是指舌的本体,正常舌质为色泽淡红。

(1)舌色①淡舌:舌色较正常浅淡,主虚证、寒证,多见于血虚,为阳气衰弱、气血不足象。

色淡而胖嫩为虚寒;胖嫩而边有齿痕为气虚、阳虚。

中医望诊完整ppt课件

中医望诊完整ppt课件

.
望诊
中医
诊断
案例-2:狂躁型精神 分裂证
表现:自言自语,喜 笑怒骂,有如讲演, 比比划划,口若悬河, 滔滔不绝。不分时间
场合,丧失理智。 意义:神乱,痰火扰 心--狂证。气郁化火,
痰火扰心神乱
.
望诊
中医
诊断
案例-3:痴呆(先天 智能发育不全,愚鲁 型) 表现:两眼发直,内 眥距宽,眼裂开大, 呈倒八字型。面色粉 白(因反射强光而有 失真),头发作穗 意义:神志痴呆,肾 气不足,心神失养-神志异常,痴呆
假神 假色 假食
.
望诊
中医
诊断
②临床意义: 精衰已极,阴不敛阳,虚阳外越, 阴阳即将离绝所致,是临终预兆。
古人喻为: “回光返照” “残灯复明” “烛尽焰高”
.
望诊
中医
诊断
案例:臌胀。癥积日久, 精气衰竭,虚阳浮越。 (肝硬变并发肝癌)
表现:面色苍白沉浊, 忽然微有红润;周身大 肉已脱,腹大青筋气喘, 突然目光有神,言语响 亮。鼻出血血迹未干
.
望诊
中医
诊断
举例:主色 白
无论男女老 幼,其色皆 含蓄不露, 荣润明朗, 目光炯炯有

.
望诊
中医
诊断
举例主色:黑
无论男女老 幼,其色皆 含蓄不露, 荣润明朗, 目光炯炯有

.
望诊
中医
诊断
客色:非疾病因素引起。
提问:哪些是非疾病因素? 各举例说明之!
.
望诊
中医
诊断
举例:刚刚服过 药酒
客色:赤 满面通红,浮 露而散,明亮润 泽。(左颧白色 是反射强光之故)
.
望诊
中医
诊断

中医诊断学(望诊-全身望诊)

中医诊断学(望诊-全身望诊)

失神
▪ 又称“无神”。是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的重病表现,可见 于久病虚证和邪实病人。
▪ 精亏神衰而失神:临床表现为两目晦暗,目无光彩,面色 无华,晦暗暴露,精神萎靡,意识模糊,反应迟钝,手撒 尿遗,骨枯肉脱,形体羸瘦。提示精气大伤,机能衰减, 多见于慢性久病重病之人,预后不良。
▪ 邪盛神乱而失神:临床表现为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撮空 理线;或卒倒神昏,两手握固,牙关紧急。提示邪气亢盛, 热扰神明,邪陷心包;或肝风夹痰蒙蔽清窍,阻闭经络。 皆属机体功能严重障碍,气血津液失调,多见于急性病人, 亦属病重。
中医诊断学
望诊
望诊是指医生运用视觉对人体外部情况如 神、色、形、态、五官、舌象等进行有目的观 察,以了解健康状况,测知病情的方法。中医 理论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外部, 特别是面部、舌体等与脏腑的关系最密切,局 部的病变可以影响到全身,而体内的气血、脏 腑、经络等的病理变化,必然会在其体表相应 的部位反映出来。因此,观察神、色、形、态 的变化,不仅可以了解人体的整体情况,而且 可作为分析气血、脏腑等生理病理状况的依据 之一。
望诊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 光线充足,避免干扰。 ▪ 充分暴露,排除假象。 ▪ 熟悉生理,以常衡变。 ▪ 四诊合参,综合判断。
望诊的内容
▪ 全身望诊:神、色、形态 ▪ 局部望诊:头颈、五官、皮肤、二阴 ▪ 望舌:舌体、舌苔 ▪ 望排出物:痰涎涕唾、呕吐物、大便、小
便 ▪ 望小儿指纹
第一节 全身望诊
▪ 原理:1、色泽是脏腑气血之外荣

2、面部与脏腑有内在联系
▪ 意义:了解脏腑气血盛衰及病邪的性质

色泽正常——脏腑气血未伤,预后较好

色泽失常——脏腑气血耗伤,预后较差

中医诊断学 - 第一章 望诊 - 第一节 全身望诊

中医诊断学 - 第一章 望诊 - 第一节 全身望诊
机理:假神的出现是由于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虚阳 无所依附而外越,残精无所固摄而外泄,暴露出一时"好转"的 假象。这是阴阳即将离绝的危侯。 古人比做「残灯复明」,「回光返照」。
假神例图→
望神——神乱
神乱:即精神错乱,神志异常,见于癫、狂、痫病人。
癫-----表情淡漠,沉默寡言,郁闷不乐,神志痴呆,喃喃 自语,哭笑无常。多由痰气郁结,阻蔽神明;或心脾两虚, 神不守舍。(阴证)
四、望姿态
望姿态:是观察病人的姿势和动态来诊察病情的方 法。 (一)原理:
阳、热、实------躁动不安;阴、寒、虚-----喜静 懒动。 (二)望姿态的内容 1.动静姿态 (1)动静姿态诊病的要点 动、强、仰、伸:多属阳、热、实证。 静、弱、俯、屈:多属阴、寒、虚证。
(2)动静姿态的主要表现和意义
淡白:
面色淡白 无华,唇 舌色淡。
主:血虚 证或失血 证。
已主面 有虚色 好损淡 转。白 )气, 虚准 证头 ,明 逐润 渐, 康口 复唇 (淡 贫红 血。
白光 肾 络 面 阳, 睑 白: 虚 口 虚 主: 。 唇 浮 阳虚, 独 , 红隐 或阳 。 约 虚水 主 可 泛。 水 见
肿红 。色 脾浮
胖瘦:过胖或过瘦都可能是病理状态。
胖而能食,为形盛有余,脾胃健旺;
胖而食少,为形盛气虚,脾虚有痰。 瘦而能食,为中焦有火; 瘦而食少,为中气虚弱。
3、体质类型
1)阴脏人 特点:偏寒、抑郁、多静。 表现:形体偏胖,容易疲劳,面色偏白。 多见阴盛、阳虚证。 2)阳证人 特点:偏热、亢奋、多动。 表现:形体偏瘦,面色偏红,畏热喜冷。 多为实证、热证。 3)平脏人 表现:胖瘦适中,寒热中和。
戴阳证:症见久病重病,

中医望诊知识点总结

中医望诊知识点总结

中医望诊知识点总结一、中医望诊的基本原理1. 望诊的基本原理中医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貌特征、眼神、语言、舌苔等来获取疾病的信息的一种诊断方法。

通过望诊可以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面色、饮食、排便、睡眠等方面的情况,以及疾病对人体的影响,如病程、发展趋势等。

望诊的基本原理是“形色”,即通过观察形体和面色来了解患者的病情。

2. 望诊的基本内容中医望诊主要包括面色、舌苔、眼神、口唇、气息等方面。

其中,面色是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通过面色来判断患者的气血状况、疾病的性质和病情的轻重。

舌苔是中医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可以通过舌苔的颜色、形态、湿润度等来判断患者的脏腑功能情况。

眼神、口唇、气息等也都可以通过望诊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二、中医望诊的常见病症表现1. 面色(1)面色苍白:表示气血不足,常见于贫血、失血等病症。

(2)面色黄褐:表示湿热内蕴,常见于黄疸、疟疾等病症。

(3)面色红润:表示气血旺盛,常见于发热、热病等病症。

(4)面色青紫:表示气滞血瘀,常见于郁闷、瘀血等病症。

2. 舌苔(1)舌苔色白:表示表虚,常见于感冒、风热、外感等病症。

(2)舌苔色黄:表示湿热内蕴,常见于湿热病症。

(3)舌苔色黑:表示寒湿内蕴,常见于寒湿病症。

(4)舌苔色紫:表示气滞血瘀,常见于郁闷、瘀血等病症。

3. 眼神(1)目光炯炯有神:表示精神饱满,常见于健康状态较好的人。

(2)目光无神:表示精神不振,常见于气血不足、病后虚脱等病症。

(3)目光呆滞:表示中风、昏迷等重病症。

4. 口唇(1)口唇红润:表示健康状态较好。

(2)口唇苍白:表示气血不足。

(3)口唇青紫:表示气滞血瘀。

5. 气息(1)气息清爽:表示健康状态良好。

(2)气息浑浊:表示寒湿内蕴、湿热内盛等重病症。

三、中医望诊的误区和注意事项1. 误区在进行中医望诊时,有些医生或患者容易出现以下误区:(1)单一误区:只看面色、舌苔等其中一项,而忽略其他表现。

(2)片面误区:过分注重其中一项,而忽略其他表现。

中医学望诊的名词解释

中医学望诊的名词解释

中医学望诊的名词解释
中医学望诊是中医诊断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貌、体态、面色、舌苔、舌脉等特征,以及听诊、闻诊等方法,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及病机。

下面是一些涉及到望诊的名词解释:
1. 脉诊:中医中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来判断患者的脏腑状况、气血运行及病情变化等。

2. 面色:观察患者的面部肤色,如红色、苍白、黄色等,以及局部的色斑、斑点、黄疸等,以判断患者的气血状况和疾病表现。

3. 舌相:观察患者的舌象,如舌色、舌形、舌苔的颜色、形态及厚薄等,以获取有关患者的病机、病理变化以及脏腑功能情况的信息。

4. 口唇色泽:观察患者的唇色,如红润、苍白、发青等,以及口唇的湿润度,可了解到患者的气血、体液等方面的情况。

5. 目诊:通过观察患者的眼神、眼球、巩膜、晶状体等部位的变化,如发黄、充血、眼底出血等,来判断患者的肝经、心经、肾经等脏腑的功能和病变情况。

望诊作为中医学中重要的四诊之一,有助于中医医生对患者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进而进行针对性的中医治疗。

中医诊断学(望诊-局部望诊)

中医诊断学(望诊-局部望诊)

望面部
▪ 面肿 整个面部浮肿,多见于水肿病,常兼全身水肿,而 无红赤疼痛等。 阳水(眼睑颜面先肿,皮薄光亮,肿势较肢体部为 甚,发病较速)──外感风邪,肺失宣降 阴水(面色晄白,腰以下水肿明显,最后波及头面, 发病缓慢)──脾肾阳衰,水湿泛溢
▪ 腮肿 痄腮(一侧或两侧腮部以耳垂为中心肿起,边缘不 清,红热,按之柔软或压痛,面赤)──外感温毒 之邪所致。(小儿多见)
望耳
▪ 虚、寒证 耳轮青黑──阴寒内盛、剧痛 耳轮红肿──肝经湿热 耳轮干枯焦黑──肾精亏虚,精不上荣──温病晚期耗伤肾
阴,肾虚下消 小儿耳背红络,耳根发凉──麻疹先兆 ▪ 耳内的病变 脓耳 初起、极期──肝胆湿热熏蒸(中耳炎等)
后期──肾阴不足,虚火上炎
望牙龈
▪ 可诊察肾、胃的病变及津液的盈亏。 ▪ 齿龈淡白──血虚或失血 ▪ 齿龈红肿疼痛──胃火亢盛,循经上炎 ▪ 齿龈肿痛不红──虚火上炎 ▪ 齿衄(牙龈出血)
兼红肿疼痛──胃火上炎,伤及龈络 不红不痛微肿──肾阴亏虚,虚火上炎伤络
望咽喉
▪ 可以诊察肺、胃、肾的病变 ▪ 正常:色淡红润泽,不肿不痛,呼吸通利,发音正
望目
▪ 目形 目胞浮肿──水肿,健康人低枕睡眠后一时性目胞 微肿 眼窝凹陷──伤津耗液(吐泻、高热),脏腑精气 衰竭(久病重病,病危) 眼球突出: 双侧 兼咳满上气──肺胀(痰浊阻肺,肺气不宣, 呼吸不利) 兼颈前肿块突起,急躁易怒──瘿病(肝郁化 火,痰气壅结) 单侧 眼部或前颅内肿瘤;外伤
望目
▪ 目色 目赤肿痛──实热证 白睛发红──肺火或外感风热 两眦赤痛──心火 眼胞红肿湿烂──脾经湿热上攻 全目肿赤──肝经风热上攻,诸经热盛 黄疸(白睛黄染均匀,无隆起,眼球周围明显,近黑睛部稍 浅)───湿热或寒湿内蕴,肝胆疏泄失常,胆汁外溢 鉴别:中老年人球结膜脂肪沉着:稍隆起的淡黄斑块,睑裂 部明显 目眦淡白,兼见面、唇,舌淡白无华──血虚、失血,血少不 能上荣 目胞黑而晦暗──肾虚,肾精亏虚或命门火衰,水寒内盛

中医诊断学_第一章_望诊..

中医诊断学_第一章_望诊..

久病脏腑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 阳上越(假神)。 脾胃气虚 脾胃湿盛 湿热,属阳黄 寒湿,属阴黄 血虚证或失血 阳虚 阳虚水泛 阳气暴脱或阴寒内盛 阳虚火衰,水寒不化,血失温煦, 属肾阳虚 肾精久耗,虚火灼阴,属肾阴虚 肾虚水泛、痰饮或寒湿带下


虚证寒 证脱血 夺气 肾虚寒 证水饮 血瘀
气虚血少,阳衰寒盛, 气血不能上充于面部脉 络。 肾阳虚衰,水寒内盛, 血失温养,脉络拘急, 血行不畅。
动作反应
饮食
9/24/2018
5.神乱的表现和主病
(1) 焦虑恐惧——多属虚证,见于卑谍、脏躁等病。
(2) 狂躁不安——多属阳证,见于狂病、外感热病等。 (3) 淡漠痴呆——多属阴证,见于癫病、痴呆等。 (4)卒然昏倒——四肢抽搐,口吐涎沫,醒后如常,见于痫病。 神乱的特点:反复发作而缓解期不出现神志异常。其神志异常的 表现只能作为诊病依据而不据有“失神”的临床意义。
恶色
即面色枯槁晦暗,说明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于面。称为“气 不至”。属久病、重病、阴证,难治,预后差。
9/24/2018
(四)五色主病 五种病理面色的主要表现和主病:Δ 1.面白: 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 (1)面色淡白无华——血虚证、失血证。(2)面色昧白虚浮一一阳虚水泛。 (3)面色苍白——阳气暴脱或阴寒内盛。 2.面黄 主脾虚、湿证。 (1)面色萎黄——脾胃气虚。 (2)面黄虚浮——脾虚湿蕴。 (3)面目一身俱黄——黄疸病。面黄鲜明如橘皮色属阳黄(肝胆湿 热); 面黄晦暗如烟熏属阴黄(寒湿困脾)。 3.面赤: 主热证,亦可见于戴阳证。 (1)满面通红——实热证。 (2)午后两颧潮红——阴虚证。 (3)久病重病面色苍白而两颧泛红如妆——戴阳证。 4.面青: 主寒证、痛症、气滞、血瘀、惊风。 (1)面色淡青或青黑——寒盛、痛剧。 (2)面色与口唇青紫——多属 心气心阳虚衰、血行瘀阻。 (3)面色青黄——肝郁脾虚。 (4)小儿眉间、鼻柱、唇周发青——惊风。 5.面黑: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 (1)面黑暗淡——多属肾阳虚。 (2)面黑焦干——多属肾阴虚。 (3)眼眶周围发黑——肾虚水饮内停,或寒湿带下。 (4)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血瘀日久。

中医望诊名词解释

中医望诊名词解释

中医望诊名词解释
中医望诊是中医诊断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貌、舌苔、舌质、脉象等来获取相关的病情信息。

以下是常见的中医望诊名词解释:
1. 外貌观察:外貌观察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精神状态、体态等来推测患者的病情。

例如,面色苍白可能表示气血不足,面色红润可能表示火热等。

2. 舌苔:舌苔是指舌面上的一层白色或黄色的物质,通过观察舌苔的颜色、厚薄、湿润程度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例如,黄色的舌苔可能表示热病,白色的舌苔可能表示寒病。

3. 舌质:舌质是指舌的形状和质地,通过观察舌的形态、颜色、光泽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例如,舌红可能表示热病,舌淡白可能表示气虚等。

4. 脉象:脉象是指通过触摸患者脉搏的感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中医将脉象分为浮、沉、缓、数、细、滑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对应不同的病情。

例如,浮脉可能表示表面的病变,沉脉可能表示内脏的病变。

5. 症候:中医望诊还可以根据观察到的外貌、舌苔、舌质、脉象等病征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一个症候。

症候是指患者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和,对应着特定的中医疾病诊断。

例如,面色苍白、舌淡白、脉虚弱可能表示气虚血虚
的症候。

总之,中医望诊是中医诊断中重要的一环,通过观察外貌、舌苔、舌质、脉象等来了解患者的病情,进而判断病因、辨别病证,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中医四诊――望诊

中医四诊――望诊

中医四诊――望诊简单来说,望诊包括一般望诊和舌诊两部分内容,一般望诊又包括望神察色,望形态、望五官等,舌诊包括望舌质望舌苔。

望诊首先是望神,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如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反应灵敏,称为有神,是健康或病情轻浅的表现。

如精神萎糜,表情淡漠,目光晦暗,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称为无神,表示病情较重。

通过望神可以对病人的病情和预後,做一个估计,做到心中有数。

察色主要观察面部的颜色和光泽,根据不同的色泽可以看出气血盛衰和疾病发展变化。

正常中国人面色微黄,红润光泽,若出现异常色泽称为病色,常见的有白色,主虚主寒主失血;黄色,主虚主湿;青色,主寒主瘀主痛,主小儿惊风;红色,主热;黑色,主肾虚。

望形态是指望形体和动态,如形肥食少为脾虚有痰。

形瘦善饥,为胃中有火。

踯卧喜静,多属寒证。

烦躁喜动,多属热症。

张口抬肩,喘息不能平卧是喘症,项背强急,角弓反张是痉病;久病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是危重证候。

中医经验认为五脏开窍於五官,五官内应於五脏,通过望五官可以了解一定的内脏病变,如目赤红肿,多为肝火或风热,两目上窜,直视或斜视为肝风内动,耳轮干枯焦黑为肾精亏耗,鼻翼煽动为邪热蕴肺,牙龈肿或兼出血属胃热亢盛。

望舌诊病是中医长期实践积累的独特察病手段,主要观察舌质和舌苔,舌质是舌的肌肉部分,舌苔是舌面附着的苔状物,舌质可以反映五脏的虚实,舌苔可以察外邪侵入人体的深浅,正常人是淡红舌,薄白苔。

若舌质淡白主虚,主寒,舌质红主热,紫舌主瘀血,白苔主表证寒证,黄苔主黑证热证,黄而厚腻是湿热或痰热,苔薄病情轻,苔厚病情重,舌苔由薄增厚,表示病进,由厚变薄表示病退。

临床上通常把舌质和舌苔变化联系起来,综合判断,中医经验,一般是急性病重舌,慢性病重脉,因为舌象能比较准确及时反映机体生理病理状况。

熟练运用望诊,对疾病的诊断既快又准,所以中医说“望而知之谓之神”。

中医四诊 标准

中医四诊 标准

中医四诊标准
中医四诊包括望、闻、问、切四个部分。

1. 望诊:望诊是中医四诊的第一步,也是最为直观和重要的步骤。

望诊主要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神态、面色、舌苔、排出物等方面来判断病情。

例如,如果一个患者面色发黄、枯槁无光,那么中医大夫可能会判断这个患者脾虚失运,气血不足。

2. 闻诊: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

听声音是指诊察患者的呼吸、咳嗽、呕吐、喷嚏、肠鸣等各种声响。

嗅气味则是指通过嗅觉来观察患者身体散发的气味,例如是否有口臭、体臭等。

3. 问诊:问诊是中医大夫通过询问患者或家属来了解患者的病情、症状、既往病史等信息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医大夫会询问患者的不适症状、持续时间、程度等,以及是否有家族病史、饮食偏好等。

4. 切诊:切诊是中医四诊的最后一步,也是最为独特和神奇的一步。

切诊主要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体质。

通过切脉,中医大夫可以判断出患者的寒热虚实、气血阴阳等情况,进而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以上就是中医四诊的标准步骤,通过这四个步骤的观察和分析,中医大夫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从而制定出更为准确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中医学基础诊法望诊

中医学基础诊法望诊

糖尿病的望诊要点
症状表现
糖尿病患者通常面色黄胖,舌质红降,舌苔黄腻或干燥无苔。观察患者的眼睛,可以发 现其可能存在瞳孔缩小、眼球干涩的情况。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多饮、多尿、多食等
症状。
注意事项
糖尿病的望诊需结合患者饮食习惯、家族史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同时,糖尿病可导致 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等,因此对患者全身情况的观察也是望诊的重要
内容之一。
05 现代医学对望诊的研究与 展望
现代医学对望诊的研究
01
望诊与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结合
现代医学在诊断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如影像学、实验室检测等,
这些技术可以辅助望诊,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2
望诊与生物信息学的结合
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为望诊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可以通过分析面部特征
、肤色等生物信息,揭示身体健康状况和潜在疾病风险。
注意观察排泄物的颜色、质地、气味 等特征,以及量的多少,以辅助诊断 。
03 望诊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望神
01
02
03
04
望神是望诊中的重要内容,通 过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眼神
来判断病情。
正常的神态应该是双目明亮、 神采奕奕,精神饱满,思维清
晰。
如果患者出现精神萎靡、眼神 呆滞、思维迟钝等症状,可能 表示病情较重或正气虚弱。
02 望诊的方法与技巧
整体望诊
观察患者的整体状态:包括精神 状态、面色、形体、姿态等,以 判断患者的体质、病情和预后。
注意患者全身皮肤颜色、光泽、 弹性等变化,以及斑疹、痣等异
常表现。
观察患者的眼神、眼睑、眼球等 眼部情况,以及眉毛、口唇、牙 齿等面部特征,以判断脏腑功能

中医诊断学——第二章 望诊

中医诊断学——第二章  望诊

第二章 望 诊〔概说〕1.何谓望诊: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局部表现、舌象、分泌物和排泄物色质的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2.望诊的原理3、望诊的注意事项(1)避开有色光线;(2)诊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5-20℃之间;(3)充分暴露受检部位;(4)比较生病理状态,发现病理异常状态;(5)动态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6)四诊合参。

第一节 全身望诊一、望神(一)定义:望神是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表现判断病情的方法。

观察人体 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 广义之神生命活动 精神意识状态 ——判断病情(二)望神的原理和临床意义神旺——脏腑功能正常 后天之精(水谷之精) 生神 —精气充足,体健神旺 气血 旺盛充足 神不足——脏腑功能减退—精气亏虚,体弱神衰精、气、神三者盛则同盛、衰则同衰。

《内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人体为有机的整体 有诸内者 必形诸外 神色形态 脏腑功能 活动(三)望神的主要内容:1.两目神藏于心,外候于目,目之活动受心神支配; 为望神的重点 五脏六腑的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反映心肝肾与 肝开窍于目五脏精气 目系上通于脑,脑为髓之海,髓之精为瞳子2.神情:精神意识、面部表情反映心神和脏腑 心神正常——精神思维有序,表情爽朗,反应灵敏。

精气盛衰 心神失常—— 神识昏蒙,表情淡漠,思维混乱,反应迟纯3.色泽:皮肤体表、组织色泽,观察色泽荣润或枯槁。

反映脏腑 《灵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 精气盛衰 走空窍”——脏腑精气循经上荣于面;《医门法律》:“色者,神之旗也,神旺则色旺,神衰则色衰,神藏则色藏,神露则色露”。

4.体态:形态与动态。

反映五脏精气 有神——形体丰满、行动自如。

无神——形体瘦削(或肥胖松弛),动作艰难。

(四)神的病变临床类型:神的表现按神的旺、衰和病情的轻、重可分为:5.神乱:临床表现:(1)焦虑恐惧:常见于卑谍(指自怯畏惧之状,宜养血补心,定志安神,用天王补心汤,人参养营汤)、脏躁等病人,多属虚证,由心胆气虚,心神失养所致。

中医望诊(说课稿)

中医望诊(说课稿)

中医望诊(说课稿)中医望诊(说课稿)引言概述:中医望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外部表现来判断疾病的病情和病因。

中医望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判断疾病的性质、病情的轻重、预后的好坏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面色1.1 面色的判断中医望诊中,面色是非常重要的观察对象之一。

中医认为,面色可以反映人体的气血状况,以及脏腑功能的变化。

面色的判断主要包括面色的红润、苍白、发黄、发黑等情况。

1.2 面色的变化中医望诊中,面色的变化可以反映疾病的发展和变化。

比如,面色的红润可能代表气血充盛,而苍白可能代表气血不足。

面色的变化需要结合其他观察对象来综合判断。

1.3 面色与脏腑中医认为,不同的面色可以反映不同的脏腑功能状态。

比如,面色的发黄可能与肝脏功能失调有关,面色的发黑可能与肾脏功能不全有关。

面色的变化需要结合脉象、舌苔等其他观察对象来进行判断。

二、舌苔2.1 舌苔的观察中医望诊中,舌苔是观察舌头表面的一层白色或黄色的物质,可以反映人体的消化吸收、气血运行等情况。

舌苔的观察主要包括舌苔的厚薄、颜色、湿润度等情况。

2.2 舌苔的变化舌苔的变化可以反映疾病的程度和性质。

比如,舌苔的厚薄可以反映脾胃功能的好坏,舌苔的颜色可以反映气血状况。

舌苔的变化需要结合其他观察对象来进行判断。

2.3 舌苔与脏腑舌苔的变化可以反映不同脏腑功能的状态。

比如,舌苔的黄色可能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舌苔的白色可能与肺脏功能不全有关。

舌苔的变化需要结合面色、脉象等其他观察对象来进行综合判断。

三、脉象3.1 脉象的观察中医望诊中,脉象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疾病的情况。

脉象的观察主要包括脉搏的速度、力度、节律等情况。

脉象的观察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准确判断。

3.2 脉象的变化脉象的变化可以反映疾病的发展和变化。

比如,脉搏的速度加快可能代表热毒内盛,脉搏的力度减弱可能代表气血不足。

脉象的变化需要结合其他观察对象来进行判断。

中医望诊

中医望诊

狂:为疯狂怒骂,打人毁物,妄行不休,少卧 不饥,甚则登高而歌。
痫:为突然昏倒,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
如常。
5

二 望面色

1、常色

【概念】生理时的面

部色泽
2、病色
(1)主色:是指人终生不改 【概念】是指人体在疾病状态 变的基本肤色、面色。 时的面部颜色与光泽,可以
(2)客色:人与自然环境相 认为除上述常色之外,其他
老 舌
29
舌诊
3.胀大舌 舌象:舌体宽大而厚。 主病:胖大舌多因水饮痰湿阻滞所致
肿胀舌多因热毒、酒毒所致,主热症 或中毒病症 4、齿痕舌:
表现:舌体边缘有牙齿压迫痕迹 意义:与胖嫩舌同见,主脾虚,湿盛
30
舌诊
5.瘦薄舌 舌象:舌体瘦小而薄
主病:气血两虚——舌淡白瘦小 阴虚火旺——舌红绛瘦小
舌舌 淡红 白绛 瘦瘦 小小
43
主病:薄苔主表证;厚苔主里证(痰饮水湿等)。
薄厚 苔苔
34
(2)润燥:津液存亡 舌象:舌苔干湿适中为润苔;
舌面水分过多,伸舌欲滴者为滑苔; 舌苔干燥无津者为燥苔。 主病:润苔见于正常人。 滑苔主阳虚、津液内停; 燥苔主津液大伤(热盛、吐泻等)。
舌诊
滑苔
燥苔
35
舌诊
(3)腐腻 舌象:苔质粒大疏松,揩之可去者为腐苔;
3、以胃脘分属诊舌部位
舌根 —— 下焦
舌尖 —— 上脘
舌中 —— 中脘
舌根 —— 下脘
22
(二)望舌的内容
1.望舌质:舌神、色、形、态。 2.望舌苔:苔质、苔色。
23
(二)望舌的内容 1.望舌质:舌神、色、形、态。 2.望舌苔:苔质、苔色。 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中医诊断学之望诊

中医诊断学之望诊

相同 夺气
肾虚



水饮
疼痛
血瘀
体强
形气有余、身体强壮
体弱
形气有余,身体衰弱
肥胖
胖而能食 胖而食少 形瘦食多
形气有余 形气不足 中焦火积
总结
胖人多气(阳)虚
肥人多痰湿、善病胸痹、中风
瘦人多阴虚
瘦人多(虚)火热、易患痨嗽、便秘
消瘦
形瘦食少
脾胃虚弱
中气虚弱
消瘦+五心烦热
阴虚内热
久病卧床不起、骨瘦如柴
脏腑精气衰竭(病危)
肝经湿热 热毒上攻
红肿
阴寒内盛 剧痛
清黑
小儿耳背红络,耳根发凉
色泽
肾气充足
形大
少阳之火上攻 肿大伴见色红 先天亏损、肾气不足 瘦小
肾气耗竭或肾精不足 瘦削而干焦
形态
耳(耳廓)
肾气竭绝
萎缩
久病血瘀
发作急骤、脓液黄稠、耳痛剧烈风热上扰 肝胆湿热

流脓日久、脓液清稀,耳痛较缓肾阴亏虚、虚火上炎 虚
邪热博结余耳窍
腮肿
阳明热毒上攻 发颐(托腮痈)
颐颌部肿胀疼痛、张口受限、伴有寒 热
面脱、失神
气血虚衰、脏腑精气耗竭
面削颧耸

面瘫
风邪如络 肝阳化风、风痰阻滞经络
口眼歪斜
狂犬病
面部呈现惊悚恐惧表现、常闻高声、 见水而 发
惊恐貌
破伤风
面部呈无可奈何的苦笑模样
感受时邪热毒
实热 +肿痛
肝经风热上扰 +全目赤肿
心火上炎 +两眦赤痛 风热袭肺、肺火炽盛 +白睛发红
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望诊面诊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网络人体脏腑肢节,沟通人体内外环境的通路。

人体全身有十二条正经,其中面部就经过了九条。

一.学习面诊的第一步,要学会查颜观色,观色看的则是整体面色。

面部的颜色在一般情况下会出现五种:1.黄:面色萎黄没有光泽,是脾胃功能失调,易消化不良,肚胀,一般患有胃病,或浅表性胃炎。

性情易思虑。

2.白:面色苍白没有血色(或肤色过白),是肺功能偏弱,面部皮肤毛孔易粗大,说话声音轻微,免疫力低下,容易感冒,易乏力,性情易忧伤。

3.红:面色偏红(或肤色易泛潮红色),是心脏功能偏弱,心火偏旺,性格易急躁,要注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4.黑:面色晦暗没有光泽,肾虚,睡眠质量不高,易牙疼,记忆力减退,易腰疼,而且容易受到惊吓。

5.青:面色泛青色,肝血功能失调,注意肝胆方面的疾病。

性情易郁闷,脾气易急躁。

二.区域性的个案诊断。

1.痘:长痘分为两种,一种是大而红的痘,是实火。

调理方法为:泻火。

一种是小而淡的痘,是虚火。

调理方法为:滋阴。

2.斑:长斑是虚症,凡是长斑的人心脏收缩功能低,中医上讲:心气不足。

额头区:额头长大痘:心肺火旺,易咽干,嗓子干,精神压力过大,心情容易急躁。

(或妇科有炎症。

)额头长小痘:肺气虚,体质弱,体弱的连痘都长不出来了。

额头长斑:气血不足,记忆力减退,易失眠多梦,头昏脑胀。

额头过早的出现皱纹:阳气不足,怕冷,手脚易冰凉,懒言少语,体质偏弱。

眼周区:眼袋:1.豉胀,大而饱满的眼袋:长这种眼袋的人一般红光满面,食欲很好,易患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

2.松弛的眼袋:脾虚,肾虚,易乏力,四肢无力,皮肤颜色黄没有光泽,思虑过多。

黑眼圈:1.发青色的眼圈:肝血不足,眼易干涩,迎风流泪,腿易抽筋。

2.发黑色的眼圈:肾虚,记忆力减退,易腰膝酸软,3.内眼角发黑:肾虚,易腰酸,腰疼。

眼周皱纹:1.上眼角皱纹:胆经,三焦经不通,睡眠质量差。

2.下眼角皱纹:思虑过多,胆小,胆怯,体质虚弱。

3.内眼角皱纹:肾虚,膀胱经不通,易患妇科疾病。

眼周长斑:1.下眼角长斑:颈肩斑,易颈椎,肩周不适。

2.外眼角长斑:肾虚,有妇科疾病,易腰疼。

3.眼皮上长斑:内分泌问题,卵巢萎缩,流产引起的内分泌失调。

面颊区:面颊长痘:小肠火旺,体内缺水,小便发黄,节段性的食欲旺盛,肠胃有火。

面颊长斑:小肠气虚,吸收功能差,形体偏瘦,易胸闷,心慌。

注意养心,养脾胃。

色斑青色是肝气瘀节,色斑为黄色,是脾虚型的黄褐斑。

鼻区:鼻中间发暗,长斑,无光泽,肝瘀气滞,爱生气,脾气易急躁。

鼻子长痘:脾胃有火,胃口好。

口唇区:口唇周围长斑:腰腿疼,月经不调,妇科有炎症,容易腰酸腰疼。

口唇周围长痘:便秘,大便不调,下焦有湿热,白带偏多,妇科有慢性炎症。

在月经期前后长痘,雄性激素分泌过旺。

下颌长痘:肾虚,多是妇科问题,或是月经期前后。

三.面诊全息口诀。

额头大脑咽与喉,肺和心脏眉眼间。

人中子宫外膀胱,鼻头脾胃鼻中肝。

颧下大肠外属肾,颧内小肠斜上胆。

两颊膝膑口旁股,下颌亦肾颧上肩。

四.面诊经络口诀。

晴明穴上膀胱经,胆经三焦走侧面。

阳明胃经U形循,太阳小肠走耳前。

大肠经脉绕口唇,肝经重合胃经线。

任脉督脉走中间,六腑阳经到达面。

面部经络九条线,循经刮拭美容颜上肢斑多长在眼睛下颧骨上的位置,是比较难消的斑,现在的生活环境(污染),生活习惯如穿露背装,吊带,穿高跟鞋时,全身重力压于脚掌,脚掌是人的全息穴区反映,诸多因素使上肢斑形成。

所以上肢斑多难消除。

重要先容了看神、望色、望形、望态,气色以红、赤、青、白、黄、黑几种为主。

这里我们将形相与面诊基本知识表述如下:一、《何知此人歌诀》何知此人病在心,两眉锁皱山根细,气色青黑暗之阳,心痛心忧愁郁际。

何知此人病在肝,两眼睛红颈筋粗,气色干燥金伤木,定然束怒气嘈嘈。

何知此人病在脾,满面青黄瘦不支,神衰唇口难运食,或温或痰定必宜。

何知此人病在肺,颧红肺火颧黑寒,血咳吐血殊哮喘,寒热两关颧上看。

何知此人病在肾,耳黑额黑面乌暗,补水节火节欲心,眼睛阴暗房劳禁。

何知此人虫胀亡,山根低小面显黄。

纵有病人面略白,眼深鼻断相孤寒。

何知此人手足伤,山根一断气难扬。

肾亏筋弱殊火烁,跌扑伤病鼻骨殃。

何知此人夹色病,两眼昏暗神不清,两眉粗压眼蒙昧,夹色伤寒阳缩惊。

何知此人主长寒,面垢神昏色暗黄,黑是寒兼黄是热,有痰宜辨眼睛黄。

何知此人主狂癫,眼凸睛黄下白现,杀重性刚主狂癫,痰生肺炎胸中战。

何知此人遗精症,皮色青黄血不荣,有时红艳似抹脂,相火虚痰亦泄精。

何知此人痛心病,头低眉皱山根青,兼印多纹抑郁重,精舍暗黑痛难胜。

何知此人火烁金,颧红血壮发须少,逆行射精症状,露眼露骨齿牙颓,定知火势筋骨烧。

何知此人噎食症,须还困口不分清,面黑更防餐饭少,老来噎食定忧惊。

何知此人必吐血,山根露骨瘦且小,面青骨赤血必防,纵然不吐有疮血。

何知此人必痨症,面皮网鼓眼神急,人瘦气短性急噪,算剑背薄颐尖削。

何知此人失血来,面皮青黄色不荣,须红须赤发早脱,此是失血乃成形。

何知此人热呕血,额黑耳暗面皮焦,唇裂紫黑脸如此,面上无光定不调。

何知此人粪后红,年寿之间有暗乌,定然食躁则生血,痔血便血常作遭。

何知此人肾水亏,眼下阴阳有暗乌,必是少年多纵欲,眼深暗黑又干涸。

何知此人发哮喘,两颧暗黑多乌点,此是肺寒无疑问,唇黑兼之捡自宜。

何知此人多脓血,鼻梁火焰似火形,疮疾须防前后见,疡霉疔疥一齐成。

何知此人多盗汗,面白唇青发淡黄,皮弱肝虚神不壮,总管壮胃补脾方。

何知此人手足震,皆因手指屈难伸,血不荣筋方有此,老来气疾占其身。

何知此人痰必多,生殖医院,眼下浮肿白带黄,肉胀痰凝气不运,乃从此位认真妆。

何知此人气不足,面皮淡白无荣色,或浮或肿或瘦削,总是气弱为真的。

何知此人多热病,面红发焦火生燥,唇烂口疮亦多逢,皮肤血热或兼到。

何知此人阴份虚,面青面黑皮干涸,唇黑肉削眼阴暗,定是阴虚命必无。

何知此人生瘰疬,人瘦筋露面黑赤,发眉暗浊山根小,肝郁成形身病的。

何知此人阳不起,满面暗黑似烟蔽,三阳枯陷眼无光,总是阳缩肾病发。

何知此人身将逝世,两耳口鼻尽皆乌,两眼有视无转侧,应知不久即呜呼。

何知此人逝世回生,满身病重眼神清,观视玲珑一点照,三阳远透耳光彩。

何知此人身将病,山根乌暗身灾现,倘有乌气集天庭,鼻头暗黑命将遗。

何知此人经不调,眉头缭乱人共端,束热定然颧头赤,虚冷唇白面青凝。

何知妇人遗白带,黄白无光面似真,或成崩漏皆无肉,浮气虚劳则赢身,女性不孕。

何知小儿多惊险,耳筋青暗头筋现,两耳不垂失气形,无风波浪急如箭。

何知此人多疥疮,头骨过黑肉不称。

阳为头骨火必多,疥疮依然生列宿。

二、《相病看面歌诀》血不华色主还精,肉面浮光主痰饮。

面干皮燥主血热,额暗面燥主阴虚。

肉盛眼露主疲迷,面蓝肉宿生蔽胀。

面红色亮主遗泄,眼突筋露主癫狂。

眼深肉陷主心痛,口撮锁喉主噎食。

面上烟燥主肾亏,耳生沉垢主肾尽。

准红颧赤主肺火,面肉浮疏生中痰。

面黄色滞主湿病,山根折断伤四肢。

四库缺点生宿病。

山根断,面瘦黄,露筋骨,主宿病。

三、《综合观面歌诀》肾亏眼肚黑,肺热准头红,肝盛双眉赤,冷喘两颧乌,多风蓝眼白,痰湿眼中黄,多痰眼肚肿,胃冷口唇青,肾尽耳黑槁,湿盛面皮黄,肝燥毛皮燥,血热眼颧红,夹色眼阴暗,呆伤山根沉,失血乌年寿,遗泄面青黄,不育不孕专科医院,气虚面黄肿,多汗面唇青,痛病眉心皱,泻泄面黄白,腹痛白面唇,面黑蓝防虫,眼仰突防狂,人瘦面筋现,似鹤状成痨,面蓝青鬼昧,尽胃口门青,仰药色进口,鼻黑身将亡,气急瘦痨亡,年寿黑忧痔,须红下血症,面黄如染纸,伤寒及血崩,鼻上成三折,手足断宜惊,面红须又红,足防血多燥,火燥堂额乌,面黑山根青。

参考文献:《冰鉴》(曾国藩著)台湾有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在他的《论语别裁》一书中谈到:“有人说,清代复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传播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

实在不然,传播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这一部书。

”《清史稿?曾国藩传》载:“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

每对客,凝视移时不语,见者悚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

”曾国藩相术口诀: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势,富贵看精力,主张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第一神骨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

“山骞不崩,唯石为镇”。

骨之谓也。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

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文人论神,有清浊之辨。

清浊易辨,邪正难辨。

欲辨邪正,先观动静;静若含珠,动若木发;静若无人,动若赴的,此为澄清到底。

静若萤光,动若流水,尖巧而喜淫;静若半睡,动若鹿骇,别才而沉思。

一为败器,一为隐流,女性不孕症,均之托迹于清,不可不辨。

凡精力,振作处易见,断续处难见。

断者出处断,续者闭处续。

道家所谓“整理进门”之说,不了处看其脱略,做了处看其针线。

警惕者,从其做不了处看之,疏节阔目,若不经意,所谓脱略也。

勇敢者,从其做了处看之,稳重周到,无有苟且,所谓针线也。

二者实看向内处,稍移外便落情态矣,情态易见。

骨有九起:天庭骨隆起,枕骨强起,项骨平起,佐串骨角起,太阳骨线起,眉骨伏犀起,鼻骨芽起,颧骨若不得而起,顶骨平伏起。

在头,以天庭骨、枕骨、太阳骨为主;在面,以眉骨、颧骨为主。

五者备,柱石之器也;一,则不穷;二,则不贱;三,则动履稍胜;四,则贵矣。

骨有色,面以青为贵,“少年公卿半青面”是也。

紫次之,白斯下矣。

骨有质,头以联者为贵。

碎次之。

总之,头上无恶骨,面佳不如头佳。

然大而缺天庭,终是贱品;圆而无串骨,半是孤僧;鼻骨犯眉,堂上不寿。

颧骨与眼争,子嗣不立。

此中贵贱,有毫厘千里之辨。

第二刚柔既识神骨,当辨刚柔。

刚柔,则五行生克之数,名曰“先天种子”,不足用补,有余用泄。

新闻与命相通,此其较然易见者。

五行有正当,木合火,水合木,此顺而合。

顺者多富,即贵亦在浮沉之间。

金与火仇,有时合火,推之水土者皆然,此逆而合者,其贵非常。

然所谓逆合者,金形带火则然,火形带金,则三十逝世矣;土形带土则然,土形带水,则孤寡终老矣;木形带金则然,金形带木,则刀剑随身矣。

此外牵合,俱是杂格,不入文人正论。

五行动外刚柔,内刚柔,则喜怒、跳伏、深浅者是也。

喜高怒重,过目辄忘,近“粗”。

伏亦不伉,跳亦不扬,近“蠢”。

初念甚浅,转念甚深,近“奸”。

内奸者,功名可期。

粗合各半者,胜人以寿。

纯奸能开朗,其人终成。

纯粗无周到,中途必弃。

观人所忽,十有九八矣。

第三容貌容以七尺为期,貌合两仪而论。

胸腹手足,实接五行;线人口鼻,全通四气。

相顾相当,则福生;如背如凑,则林林总总,不足论也。

容贵“整”,“整”非整洁之谓。

短不豕蹲,长不茅立,肥不熊餐,瘦不鹊寒,所谓“整”也。

背宜圆厚,腹宜突坦,手直温软,曲若弯弓,足宜饱满,下宜躲蛋,所谓“整”也。

五短多贵,两大不扬,负重高官,鼠行好利,此为定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