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油气藏形成的时间确定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储层有机岩石学分析法 结合储层的埋藏受热史,可确定流体
包裹体形成时储层经受的温度,以及相应
的埋深和地质时代等,从而判断油气充注 的时间。
利用储集岩成岩矿物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确定东营凹陷油气充注藏期。
10
ý ö Ê ¸
8 6 4 2 0 90-100 100-110 110-120 120-130 ù Ò ¾ » » ¯ Î Â ¶ È Ç ø ¼ ä 150-160
油气运聚过程中,气呈溶解状态饱含在油中, 油藏的饱和压力与地层压力相等,地层压力与 埋深有关。


与饱和压力相当的地层埋藏深度所对应的地 质时代,即为油藏的形成时间。
• 若A层油藏的饱和压 力Pb = 20MPa, Pb与 油藏当初形成时的地 层压力Pd相等: • Pb = Pd =ρw g H 相当 的地层埋藏深度(设ρw =1×103 kg/m3 , g = 9.8m/s2) : H = Pb / ρw g =20 ×106 / 103 ×9.8 = 2040m
第四节 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
传统地质分析方法主要根据油气成藏形成需要 的油气源、圈闭等条件的形成时间以及油气藏形成 后的饱和压力。
流体历史分析方法依靠油气成藏过程中遗留下
来的一些可观察到的地质记录,借助地球化学和有
机岩石学的技术手段,获得成藏期定量数据,配合
传统成藏期分析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确定油气藏 的形成期。
第四节
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
一、传统地质分析方法 烃源岩主要生、排烃期分析法 圈闭发育史分析法 油藏饱和压力法 二、 流体历史分析法 储层流体包裹体法 自生伊利石测年法
一、传统地质分析方法 (一)烃源岩主要生、排烃期分析法 --- 油气藏形成的最早时间(下限)
油气藏的形成是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结果 ——油气藏的形成时期不会早于烃源岩的主要排烃 期。 烃源岩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达到主要生油期 的时间有差别。 在沉降幅度大、地温梯度高的地区,有机质达 到主要生油期的时间较短;反之较长。
二、流体历史分析方法

化石记录:储层成岩矿物及其中流体包裹体直接 记录了沉积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和过程,作为化石记 录用于重塑油气藏形成和演化史。

自生伊利石测年法(成岩矿物同位素年代学分
析法)
储层流体包裹体法(储层有机岩石学分析法)
(一)储层有机岩石学分析法

流体包裹体:胶结物和矿物形成时捕获介质中的 成分,在矿物晶格缺陷中形成包裹体;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任课人:逄 雯 山东胜利职业学院
第五章
油气聚集与油气藏的形成
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概述 第二节 油气聚集机理
第三节 油气藏的形成、破坏与保存
第四节 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
第五节 地温场、地压场和应力场与油气藏
形成的关系 第六节 凝析气藏的形成
第七节 非常规气藏的形成特征
第八节 气藏与油藏形成及保存条件的差异

捕获成分:液体、气体 常见包裹体:盐水溶液包裹体、含烃有机包裹体 流体包裹体纪录了原始流体的性质、组分、理化 条件等。
石英次生加大
烃包裹体
盐 水 包 裹 体
碎屑颗粒
金红石
(一)储层有机岩石学分析法 包裹体形成时大多呈单一液相,储层样 品采到地面后由于温度、压力的降低,溶于 液相的气体分离出来形成气-液两相的包裹 体,在实验室将包裹体置于冷热台上加热至 气相消失,再恢复成均一液相时的温度称为 均一温度,该温度代表了包裹体形成时的温 度。
气 液 两 相 包 裹 体
气 液 两 相 包 裹 体
包裹体测主要成藏期
样品数
10 8 6 7
9
9
河 31-79(2301.6m,Es2,500X,裂 缝 )
6 梁 8-3-8(2937m,Es3,500X,胶 结 物 ) 4 2 0 Ed Ng下 Ng上 Nm下 Nm中 4
(二)圈闭发育史分析法 圈闭形成的时间---油气藏形成的最早时间
油气藏的形成是油气在圈闭中聚集的结果, 只有形成了圈闭,油气才能在圈闭中聚集。油气
藏形成时间不会早于圈闭的形成时间,即圈闭形
成的时间限定了油气藏形成的最早时间。 通过地层层序关系、古构造演化等方面的分 析,做出圈闭形成和演化的平面和剖面分析图, 可有效地分析圈闭的形成史。
一、传统地质分析方法 (一)烃源岩主要生、排烃期分析法 --- 油气藏形成的最早时间(下限)
确定生油窗 主要生排烃期基本 代表了油气藏形成的 主要时期;
多套烃源岩,多 个排烃期,多个成藏 期。
图2-16 地质模型上的等TTI曲线
从志留纪到石炭 纪,埋藏深度一直很浅; 二叠纪末盆地上升, 不具备大量生油条件。 直到中生代以后,盆 地才开始发生强烈沉 降,到白垩纪末期, 埋藏深度达3700m,达 到主要生油期 ,排出 的油聚集在被三叠系 膏盐层所封闭的不整 合面下的剥蚀构造中, 形成了储量丰富的哈 西-迈萨乌德油田 哈西—迈萨乌德油田地区志留系生 油岩埋藏历史和烃类生成随地质时代的变化
2
3
4
5、 6、 7
圈闭形成的相对时间
1~7-圈闭的编号,a~e-地层时代序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形成次序:1
2
3
4
5、 6、 7
圈闭形成的相对时间
1~7-圈闭的编号,a~e-地层时代序号
形成次序:1
2
3
4
5、 6、 7
圈闭形成的相对时间
1~7-圈闭的编号,a~e-地层时代序号
(三)油藏饱和压力

饱和压力——地层条件下,气体开始析 离液体时的压力
沉积时A点为隆起区, B点为生油区。A点 聚油有利。 若后来由于地壳的 差异升降,B点的隆 起幅度超过了A点; 但由于a期的沉积物 中的油气已在构造A 中聚集,因而在构 造B之a层中,往往 没有油气聚集
构造发育史与油气聚集关系示意图
A圈闭形成时间晚,位置低—无效
构造形成时间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形成次序:1
• 从油藏顶面上推 2040m到B层,即A层 油藏是在B层开始沉 积时形成的。
2040m
计算油藏形成时间示意图
油藏饱和压力法的假设条件严格,具有一 定局限性,其影响因素:
(1) 原生气体:油气藏
油藏,油藏过饱和:
饱和压力大于原始状态,计算的油藏形成时间
比实际时间晚。油藏欠饱和:计算的油藏形成
时间比实际时间早。 (2) 地壳运动:油气藏形成后,若上覆地层遭受 剥蚀,或埋深加大,引起油气藏内的温压条件 变化,饱和压力随之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