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理综试题(全国卷1)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理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必修+选修Ⅱ)理科数学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B P A P B A P +=+ 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B P A P B A P =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 )2,1,0()1()(1n k p p C k P k n kn,⋯=-=- 球的表面积公式 24R S π=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球的体积公式334R V π=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一、选择题(1)a 是第四象限角,=-=ααsin ,125tan 则 (A )51 (B )51-(C )135 (D )135-(2)设a 是实数,且211ii a +++是实数,则a = (A )21(B )1(C )23 (D )2(3)已知向量a =(-5,6),b =(6,5),则a 与b(A )垂直(B )不垂直也不平行 (C )平行且同向(D )平行且反向(4)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2,焦点是(-4,0),(4,0),则双曲线方程为(A )112422=-y x(B )141222=-y x (C )161022=-y x(D )110622=-y x(5)设R ,∈b a ,集合{}=-⎭⎬⎫⎩⎨⎧=+a b b a b a b a 则,,,0,,1(1)1(B )-1(C )2(D )-2(6)下面给出的四个点中,到直线01=+-y x =0的距离为22,且位于⎩⎨⎧>+-<-+0101y x y x 表示的平面区域内的点是(A )(1,1)(B )(-1,1)(C )(-1,-1) (D )(1,-1)(7)如图,正四棱柱1111D C B A ABCD -中,AB AA 21=,则异面直线11AD B A 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 )51(B )52(C )53(D )54(8)设1>a ,函数x x f a log )(=在区间[]a a 2,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21,则=a(A )2(B )2(C )22(D )4(9))(),(x g x f 是定义在R 上的函数,)()()(x g x f x h +=,则“)(),(x g x f 均为偶函数”是“)(x h 为偶函数”的 (A )充要条件(B )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C )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条件(10)nxx )1(2-的展开式中,常数项为15,则n =(A )3(B )4(C )5(D )6(11)抛物线x y 42=的焦点为F ,准线为l ,经过F 且斜率为3的直线与抛物线在x 轴上方的部分相交于点A ,,l AK ⊥垂足为K ,且△AKF 的面积是(A)4(B)33(C)43(D)8(12)函数2cos2cos )(22xx x f -=的一个单调增区间是(A )(3π2,3π) (B )(2,6ππ) (C )(3π,0) (D )(-6π,6π)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5分)二、填空题:本大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横线上.(13)从班委会5名成员中选出3名,分别担任班级学习委员、文娱委员与体育委员,其中甲、乙二人不能担任文娱委员,则不同的选法共有 种.(用数字作答)(14)函数)(x f y =的图像与函数)0(log 3>=x x y 的图像关于直线x y =对称,则)(x f = _ . (15)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已知3213,2,S S S 成等差数列,则{a n }的公比为 . (16)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在正三棱柱的三条侧棱上.已知正三棱柱的底面边长为2,则该三角形的斜边长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设锐角三角形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c b a A b a sin 2=(Ⅰ)求B 的大小;(Ⅱ)求C A sin cos +的取值范围. (18) (本小题满分12分)某商场经销某商品,根据以往资料统计,顾客采用的付款期为ζ的分布列为商场经销一件该商品,采用1期付款,基利润为200元;分2期或3期付款,基利润为250元;分4期或5期付款,其利润为300元.η表示经销一件该商品的利润.(Ⅰ)求事件A :“购买该商品的3位顾客中,至少有1位采用1期付款”的概率P (A ); (Ⅱ)求η的分布列及期Eη.(19)(本小题满分12分)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侧面SBC ⊥底面ABCD .已知∠ABC =45°,AB =2,BC =22,SA =SB =3.(Ⅰ)证明:SA ⊥BC ;(Ⅱ)求直线SD 与平面SAB 所成角的大小. (20)(本小题满分12分)设函数f (x )=e x -e- x.(Ⅰ)证明:f (x )的导数f '(x )≥2;(Ⅱ)若对所有0=x 都有f (x )≥ax ,求a 的取值范围. (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椭圆12322=+y x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过F 1的直线交椭圆于B 、D 两点,过F 2的直线交椭圆于A 、C 两点,且AC ⊥BD ,垂足为P .(Ⅰ)设P 点的坐标为(x 0,y 0),证明:123220<y x +; (Ⅱ)求四过形ABCD 的面积的最小值. (22)(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数列{a n }中a 1=2,a n +1=(12-)(a n +2),n =1,2,3…. (Ⅰ)求{a n }的通项公式; (Ⅱ)若数列{b n }中b 1=2,b n +1=3243++n n b b ,n =1,2,3,…,证明:,,,=,32 1234n a b n n -≤<….。
2007高考全国卷I---理综(生物)
2007高考全国卷I---理综(生物)(江西、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河北、河南、山西、陕西、辽宁)1、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得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C2、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B、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4、通过发酵罐发酵可大规模生产谷氨酸,生产中常用的菌种是好氧的谷氨酸棒状杆菌。
下面有关谷氨酸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氧充足时,发酵液中有乳酸的积累B、发酵液中碳源和氮源比例的变化不影响谷氨酸的产量C、菌体中谷氨酸的排出,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产量的提高D、发酵液PH值呈碱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乙酰谷氨酰胺5、下图表示用3H—亮氨酸标记细胞内的分泌蛋白,追踪不同时间具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颗粒在细胞内分布情况和运输过程。
其中正确的是 C2007高考全国卷Ⅱ---理综(生物)(黑龙江、吉林、广西、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西藏)1、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
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A、甲状腺素B、雌激素C、促甲状腺素D、促性腺激素2、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A、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B、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C、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D、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3、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化反应,其中有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其酸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4、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内切酶的描术,错误的是 A 、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B 、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C 、限制性内切酶能别和切割RNA D 、限制性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5、右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
2007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及答案-全国1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共13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选择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O 16 Ne 20Cu 64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2.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裂解,从而病菌抗原白细胞介素消灭B.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4.通过发酵到大规模生产谷氨酸,生产中常用的菌种是溶氧的氨酸棒状杆菌。
下面在有关谷氨酸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氧充足时,发酵液中有乳酸的累积B.发酵液中碳源和氮源比例的变化不影响谷氨酸的产量C.菌体中谷氨酸的排出,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产量的提高D.发酵液pH呈碱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乙酰谷氨酰胺5.下图表示用3H-亮氨酸标记细胞内的分泌蛋白,追踪不同时间具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颗粒在细胞内分布情况和运输过程。
2007年高考试题(全国卷1理综)
①调整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
②使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
③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这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请填写步骤代号)。
(3)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时,如何使量筒内外液面的高度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实验中得到氧气体积是Cl(25℃、1.01×105Pa)。水蒸气的影响忽略不计,氧气的摩尔质量的计算式为(含a、b、c不必化简):M(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道题同时考查了化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操作步骤。
实验的关键都在于准确测定气体的体积。而气体的体积都取决于温度和压强。
6739
生物
人教版
第9页
16
16.对基因工程中两种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限制性内切酶主要存在于微生物体内,识别位点具有特异性
B.限制性内切酶因其本身带有特定的碱基序列,所以能识别特定的位点
C.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的碱基序列越短,DNA分子被切割的可能性就越大
D.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效果与DNA连接酶相反
(1)粒子经过C点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磁感应强度的大小B。
6725
物理
北师大版
第4页
例6
例6.如图所示,在y>0的空间中存在匀强电场,场强沿y轴负方向;在y<0的空间中,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xy平面(纸面)向外。一电量为q、质量为m的带正电的运动粒子,经过y轴上y=h处的点P1时速率为v0,方向沿x轴正方向;然后,经过x轴上x=2h处的P2点进入磁场,并经过y轴上y=-2h处的P3点。不计粒子重力。求
2007年高考物理全国卷1全解全析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物理部分全解全析)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据报道,最近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6.4倍,一个在地球表面重量为600N 的人在这个行星表面的重量将变为960N 。
由此可推知,该行星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约为 ( )A .0.5B .2C .3.2D .414.【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设“宜居”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行星的半径为r ,质量为M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0,地球的半径为R ,质量为M 0。
设人的质量为m ,由已知条件,该人在地球表面的重力mg 0=600N ,在“宜居”行星表面的重力mg =960N ,可以得到g =1.6g 0。
星球表面物体的重力等于星球对他的万有引力,则有:2Mm G mg r =,002M m G mg R=。
解得:r =2R ,B 正确。
【高考考点】万有引力,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易错提醒】在中学阶段无特别说明,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
【学科网备考提示】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万有引力在天文学上的应用等是高考常考的内容。
15.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波速为v =4m/s 。
已知坐标原点(x =0)处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a ),在下列4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t =0.15s 时波形的图是 ( ) 15.【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由振动图象知,坐标原点处的质点在t =0.15s 时在y 正半轴向下运动。
已知波沿x 轴负向传播,根据质点的振动方向、波的传播方向与波形的关系,只有A 正确。
【高考考点】波的图象【易错提醒】根据振动图象推测波的图象须注意对应的时刻。
【学科网备考提示】振动和波是高考的一个考点,波的图象出现的概率较大。
2007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2007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2007-06-08 13:28:37来源: 天星教育网网友评论1062 条进入论坛图片版试卷文件较大,打开速度有些慢,请耐心等待。
查看更多2007高考试卷及答案提示:答案在第十四页点击查看2007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2007-06-08 13:28:37来源: 天星教育网网友评论1062 条进入论坛007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2007-06-08 13:28:37来源: 天星教育网网友评论1062 条进入论坛2007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2007-06-08 13:28:37来源: 天星教育网网友评论1062 条进入论坛2007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2007-06-08 13:28:37来源: 天星教育网网友评论1062 条进入论坛2007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2007-06-08 13:28:37来源: 天星教育网网友评论1062 条进入论坛2007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2007-06-08 13:28:37来源: 天星教育网网友评论1062 条进入论坛2007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2007-06-08 13:28:37来源: 天星教育网网友评论1062 条进入论坛2007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2007-06-08 13:28:37来源: 天星教育网网友评论1062 条进入论坛2007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2007-06-08 13:28:37来源: 天星教育网网友评论1062 条进入论坛2007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2007-06-08 13:28:37来源: 天星教育网网友评论1062 条进入论坛2007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2007-06-08 13:28:37来源: 天星教育网网友评论1062 条进入论坛2007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2007-06-08 13:28:37来源: 天星教育网网友评论1062 条进入论坛2007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2007-06-08 13:28:37来源: 天星教育网网友评论1062 条进入论坛2007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2007-06-08 13:28:37来源: 天星教育网网友评论1062 条进入论坛2007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2007-06-08 13:28:37来源: 天星教育网网友评论1062 条进入论坛2007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2007-06-08 13:28:37来源: 天星教育网网友评论1062 条进入论坛2007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2007-06-08 13:28:37来源: 天星教育网网友评论1062 条进入论坛2007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2007-06-08 13:28:37来源: 天星教育网网友评论1062 条进入论坛。
2007年高考理综试题及详细答案_新课标
种群 数 量 %( )准考证号________姓名_________ 绝密 启用前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要求的。
1. 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 A .血浆CO 2浓度升高 B 、血浆乳酸浓度升高 C .血浆渗透压升高 D 、血糖浓度升高2. 下列有关正常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间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分裂间期发生DNA 复制 B 、分裂间期有蛋白质合成 C .分裂间期有RNA 合成 D 、分裂间期有逆转录发生3析,正确的是A .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完全相同B .物种甲与物种乙为竞争关第C .物种丙与物种甲为捕食关系D .能量流动方向由甲经乙到丙 4.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 .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 .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D .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5.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 A .物种进化 B 、外来物种入侵 C .群落演替 D 、垂直结构6.某种抗癌药可以抑制DNA 的复制,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据此判断短期内使用这种药物对机体产生最明显的副作用是A .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抑制神经系统的兴奋B .影响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造成糖代谢紊乱C .影响血细胞生成,使机体白细胞数量减少D .影响脂肪的合成,减少脂肪的贮存7.根据下表中烃的分子式排列规律,判断空格中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A.3 B.4 C.5 D.68.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③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2007年高考理综真题(全国卷1)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 页,总分300 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指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 毫米的黑以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5.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或在其它题的答题区域内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6.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试卷共21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126 分。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一、选择题(本题共13 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i.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
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A 甲状腺激素B 雌激素C 促甲状腺激素D 促性腺激素ii.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A 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B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C 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D 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iii.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A 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B 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C 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 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iv.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性内切酶的描述,错误的是A 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B 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C 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和切割RNAD 限制性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v.右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
2007年高考试题——理综(全国卷Ⅰ)
绝密★启用前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共13页,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或黑色墨水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选择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O 16 Ne 20 Cu 64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2.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细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B.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细菌抗原被抗体消灭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4.通过发酵罐发酵可大规模生产谷氨酸,生产中常用的菌种是好氧的谷氨酸棒状杆菌。
下面有关谷氨酸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氧充足时,发酵液中有乳酸的累积B.发酵液中碳源和氮源比例的变化不影响谷氨酸的产量C.菌体中谷氨酸的排出,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产量的提高D.发酵液pH呈碱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乙酰谷氨酰胺5.下图表示用H—亮氨酸标记细胞内分泌蛋白,追踪不同时间具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颗粒在细胞内分布情况和运输过程。
2007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Ⅰ)及解析.docx
200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试题答案二、选择题(本题共8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0 分)14、据报道,最近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 6.4 倍,一个在地球表面重量为600 N 的人在这个行星表面的重量将变为960 N ,由此可推知该行星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约为A .0.5B . 2.C. 3.2 D . 415、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波速 v=4 m/s,已知坐标原点(x= 0)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 a 所示,在下列 4 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t =0.15 s 时波形的图是y/m y/m0.10.1-0.800.81.6x/m- 0.800.8 1.6x/my/m A By/m0.10.1- 0.800.8 1.6x/m- 0.800.8 1.6 x/mC D16、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气缸内,活塞与气缸之间无摩擦, a 态是气缸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气体达到的平衡状态,b 态是气缸从容器中移出后,在室温( 27℃)中达到的平衡状态,气体从 a 态变化到 b 态的过程中大气压强保持不变。
若忽略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与 b 态相比, a 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撞击活塞的个数较多B .与 a 态相比, b 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活塞的冲量较大C.在相同时间内,a、b 两态的气体分子对活塞的冲量相等D .从 a 态到 b 态,气体的内能增加,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向外界释放了热量17、从桌面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有一半径为 r 的圆柱形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圆锥的底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
2007年全国卷Ⅰ理综(生物部分)(解析)
2007年全国卷I理综(生物部分)1.【标准答案】1.C【试题分析】此题以刺激点神经纤维膜内外电荷变化为切入点,考查膜内外电荷变化、局部电流方向与神经冲动传导的情况。
神经纤维在静息时,膜上电荷分布是“外正内负”(膜外是正电荷,膜内为负电荷),当受到刺激时,就变成“外负内正”(膜外为负电荷,膜内为正电荷)。
在膜外,兴奋点与未兴奋点间,由于兴奋点是负电荷,未兴奋点是正电荷,电子就会由向正电荷方向移动,于是电子的流动方向是由兴奋点移动到未兴奋点,而电流方向是电子流动的反方向,即是由未兴奋点到兴奋点是膜外局部电流方向。
而膜内正好相反。
兴奋的传导方向正好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故答案应选C。
【高考考点】此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易错提醒】1题要注意膜内外局部电流方向的判断,及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神经传导方向间的关系。
【备考提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是生命活动调节的重点内容,理解机制与原理是做好此类题目的关键,复习时要给以重视。
【解析】在神经纤维上,如果刺激中间一点(S),兴奋可以由S点分别向两个方向传导,故A、D错误。
在细胞膜外,兴奋处为负电荷,未兴奋处为正电荷,兴奋向两侧传递过程中,表现为负电荷向两侧移动,此时,兴奋的传导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在细胞膜内,兴奋处为正电荷,未兴奋处为负电荷,兴奋向两侧传递过程中,表现为正电荷向两侧移动,此时,兴奋的传导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
故C正确。
【答案】C2.【答案】D【标准答案】2.D【试题分析】此题以侵入人体的胞内寄生菌为背景,考查机体对此类的免疫过程。
依据题干,是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的情况,对于胞内寄生菌,主要是细胞免疫。
而细胞免疫应该是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变化,最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即侵入到细胞内的病菌,抗原与相应抗体是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消灭抗原胞内寄生菌。
2007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附答案)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 )理综试卷(物理)理综试卷(物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分) 14.据报道,最近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6.4倍,一个在地球表面重量为600 N 的人在这个行星表面的重量将变为960 N ,由此可推知该行星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约为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约为 A .0.5 B2 C .3.2 D .4 15.一列简诸横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 =4 m/s ,已知坐标原点(x =0)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a 所示,在下列4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t =0.15s 时波形的图是时波形的图是图a 16.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气缸内,活塞与气缸壁之间无磨擦,a 态是气缸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气体达到的平衡状态,b 态是气缸从容器中移出后,在室温(27℃)℃)中达到的平衡状态,中达到的平衡状态,中达到的平衡状态,气体从气体从a 态变化到b 态的过程中大气压强保持不变。
若忽略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与b态相比,a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撞击活塞的个数较多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撞击活塞的个数较多B.与a态相比,b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活塞的冲量较大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活塞的冲量较大C.在相同时间内,a,b两态的气体分子对活塞的冲量相等两态的气体分子对活塞的冲量相等D.从a态到b态,气体的内能增加,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向外界释放了热量态,气体的内能增加,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向外界释放了热量17.从桌面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有一半径为r的圆柱形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圆锥的底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本试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或黑色墨水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2.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裂解,从而病菌抗原白细胞介素消灭B.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4.通过发酵到大规模生产谷氨酸,生产中常用的菌种是溶氧的氨酸棒状杆菌。
下面在有关谷氨酸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氧充足时,发酵液中有乳酸的累积B.发酵液中碳源和氮源比例的变化不影响谷氨酸的产量C.菌体中谷氨酸的排出,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产量的提高D.发酵液pH呈碱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乙酰谷氨酰胺5.下图表示用H-亮氨酸标记细胞内的分泌蛋白,追踪不同时间具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颗粒在细胞内分布情况和运输过程。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理综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C2.D3.D4.C5.C6.A7.C8.B9.D10.B11.A12.B13.C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B15.A16.AC17.C18.C19.AD20.B21.D三、填空及解答题22.(17分)(1)①竖直位移或↑↓衰减或衰减调节Y增益②扫描范围1k档位扫描微调③(2)①P 点是在实验中的第一步中小球1落点的平均位置M 点是小球1与小球2碰撞后小球1落点的平均位置N 点是小球2落点的平均位置②原理小球从槽口C 飞出后作平抛运动的时间相同,设为t ,则有OP=v 10tOM=v 1tON=v 2t小球2碰撞前静止,v 20=02110200v v ON OM ON OM e v v OP OP---===-- ③OP 与小球的质量无关,OM 和ON 与小球的质量有关。
23.(15分)(1)在甲发出口令后,甲乙达到共同速度所用时间为V t a= ① 设在这段时间内甲、乙的位移分别为S 1和S 2,则 2212S at =② S 1=V t ③S 1=S 2+S 0④联立①、②、③、④式解得22V a S = a=3m/s 2 ⑤(2)在这段时间内,乙在接力区的位移为222V S a= S 2=13.5m ⑥完成交接棒时,乙与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L -S 2=6.5m ⑦24.(18分)设在第n 次碰撞前绝缘球的速度为v n -1,碰撞后绝缘球、金属球的速度分别为v n 和V n 。
由于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碰撞前后动能相等,设速度向左为正,则M v n -1=MV n -M v n ①2221111222n n n mv MV mv -=+ ② 由①、②两式及M=19m 解得1910n n v v -= ③ 1110n n V v -=④ 第n 次碰撞后绝缘球的动能为 201(0.81)2n n n E mv E == ⑤ E 0为第1次碰撞前的动能,即初始能量。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试卷及答案-湖南卷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共13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或黑色墨水钢笔直接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选择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O 16 Ne 20Cu 64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2.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裂解,从而病菌抗原白细胞介素消灭B.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4.通过发酵到大规模生产谷氨酸,生产中常用的菌种是溶氧的氨酸棒状杆菌。
下面在有关谷氨酸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氧充足时,发酵液中有乳酸的累积B.发酵液中碳源和氮源比例的变化不影响谷氨酸的产量C.菌体中谷氨酸的排出,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产量的提高D.发酵液pH呈碱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乙酰谷氨酰胺5.下图表示用3H-亮氨酸标记细胞内的分泌蛋白,追踪不同时间具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颗粒在细胞内分布情况和运输过程。
2007年高考理综试题(全国卷1)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1)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据报道,最近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6.4倍,一个在地球表面重量为600N的人在这个行星表面的重量将变为960N。
由此可推知,该行星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约为()A、0.5B、2C、3.2D、415.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为v=4m/s。
已知坐标原点(x=0)处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a),在下列4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t=0.15s时波形的图是()1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气缸内,活塞与气缸之间无摩擦。
a态是气缸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气体达到的平衡状态,b态是气缸从容器中移出后,在室温(270C)中达到的平衡状态。
气体从a态变化到b态的过程中大气压强保持不变。
若忽略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与b态相比,a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撞击活塞的个数较多B、与a态相比,b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活塞的冲量较大C、在相同时间内,a、b两态的气体分子对活塞的冲量相等D、从a态到b态,气体的内能增加,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对外界释放了热量17.在桌面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
有一半径为r的圆柱形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圆锥的地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
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则光束在桌面上形成的光斑半径为()A、rB、1.5rC、2rD、2.5r18.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它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的作用。
力F可按图(a)、(b)(c)、(d)所示的四种方式随时间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与mg的比值,力沿斜面向上为正)。
【物理】2007年高考试题——理综(全国卷1)物理部分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部分本试卷共13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或黑色墨水钢笔直接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选择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O 16 Ne 20Cu 6414.据报道,最近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6.4倍,一个在地球表面重量为600 N的人在这个行星表面的重量将变为960 N,由此可推知该行星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约为A.0.5 B2. C.3.2 D.415.一列简诸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4 m/s,已知坐标原点(x=0)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a所示,在下列4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t=0.151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气缸内,活塞与气缸之间无磨擦,a 态是气缸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气体达到的平衡状态,b态是气缸从容器中移出后,在室温(27℃)中达到的平衡状态,气体从a态变化到b态的过程中大气压强保持不变。
若忽略气体分子之间的热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与b态相比,a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撞击活塞的个数较多B.与a态相比,b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活塞的冲量较在C.在相同时间内,a,b两态的气体分子对活塞的冲量相等D.从a态到b态,气体的内能增加,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向外界释放了热量17.从桌面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有一半径为r的圆柱形平行光速垂直入射到圆锥的底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
2007年河北省高考理综试卷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1)(适用省:河北、河南、山西、广西)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 e 20 C u 64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6分。
)1.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 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2.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A . 效应B 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B . 效应B 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C . 效应T 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D . 效应T 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 . 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 型B . 达到K 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 . 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 . 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4.通过发酵罐发酵可大规模生产谷氨酸,生产中常用的菌种是好氧的谷氨酸棒状杆菌。
下面有关谷氨酸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S ++++++++-----++++++++ --------+++++-------- --------+++++-------- ++++++++-----++++++++S++++++++-----++++++++ --------+++++----------------+++++--------++++++++-----++++++++ S ++++++++-----++++++++ --------+++++-------- --------+++++--------++++++++-----++++++++S放 射 性 颗 粒 数/%100A . 溶氧充足时,发酵液中有乳酸的累积B . 发酵液中碳源和氮源比例的变化不影响谷氨酸的产量C . 菌体中谷氨酸的排出,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产量的提高D . 发酵液PH 呈碱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乙酰谷氨酰胺5.下图表示用3H-亮氨酸标记细胞内的分泌蛋白,追踪不同时间具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颗料在细胞分布情况和运输过程。
2007高考全国卷I---理综(生物)
2007高考全国卷I---理综生物试题解析(使用地区:江西、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河北、河南、山西、陕西、辽宁)1、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得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C1.答案是C。
【解析】神经纤维上的S点受到刺激而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就发生电位变化,膜外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
在细胞膜的内外,兴奋部位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都形成了电位差,也有了电荷的流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该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故C项是正确的。
2、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B、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2.答案是D。
【解析】病菌进入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通过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导致靶细胞破裂,抗原被暴露出来,进而被相应的抗体消灭。
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3.答案是D。
【解析】A项中由于空间和资源的限制,自然界中的多数生物种群的数量增长都要达到最大值,因此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通常呈S型;对于S型曲线来说,种群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
然后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密度的上升而下降,当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 值)时,增长率降为0,所以B项的说法正确;种群数量的增加除受环境因素影响外,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斗争也会加剧,影响种群数量的增长,因此C项说法也是正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1)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6分。
)1.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 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 .2.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A . 效应B 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B . 效应B 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C . 效应T 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D . 效应T 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 . 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 型B . 达到K 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 . 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 . 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4.通过发酵罐发酵可大规模生产谷氨酸,生产中常用的菌种是好氧的谷氨酸棒状杆菌。
下面有关谷氨酸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 溶氧充足时,发酵液中有乳酸的累积B . 发酵液中碳源和氮源比例的变化不影响谷氨酸的产量C . 菌体中谷氨酸的排出,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产量的提高 ++++++++-----++++++++ --------+++++-------- --------+++++-------- ++++++++-----++++++++ S ++++++++-----++++++++ --------+++++-------- --------+++++-------- ++++++++-----++++++++S ++++++++-----++++++++ --------+++++-------- --------+++++-------- ++++++++-----++++++++ S ++++++++-----++++++++ --------+++++-------- --------+++++-------- ++++++++-----++++++++ S放 射 性 颗 粒 数/%D . 发酵液PH 呈碱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乙酰谷氨酰胺5.下图表示用3H-亮氨酸标记细胞内的分泌蛋白,追踪不同时间具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颗料在细胞分布情况和运输过程。
其中正确的是6.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 2的量B .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4℅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C .P H 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D .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7.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 一定小于7的是()A .PH =3的盐酸和PH =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B .PH =3的盐酸和PH =11的氢氧化钡等体积混合C .PH =3的醋酸和PH =11的氢氧化钡等体积混合D .PH =3的硫酸和PH =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8.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 4溶液。
若阳极上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100mol ,则阴极上析出Cu 的质量为( )A. 0.64gB. 1.28gC. 2.56gD.5.12g9.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 、H 2、O 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 )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 .P(Ne)>P(H 2)>P(O 2)B .P(O 2) >P(Ne)>P(H 2)放射 性 颗 粒 数/% 0 放 射性 颗 粒 数 /% 0 放 射 性 颗 粒 数 /% 0 C DC.P(H2)>P(O2)>P(Ne) D.P(H2)> P(Ne) >P(O2)10.已知氧化还原反应:2Cu(IO3)2+24KI+12H2SO4=2CuI↓+13I2+12K2SO4+12H2O其中1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A.10mol B.11mol C.12mol D.13mol11.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化合物在相应条件下完全分解后得到氧气最多的是()A.KClO3(加MnO2催化剂,加热)B.KMnO4(加热)C.H2O2(水溶液,加MnO2催化剂) D.HgO(加热)12.某有机化合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若已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则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最多为()A.4 B.5 C.6 D.713.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Ⅰ和平衡Ⅱ时浓度不相等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据报道,最近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6.4倍,一个在地球表面重量为600N的人在这个行星表面的重量将变为960N。
由此可推知,该行星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约为()A、0.5B、2C、3.2D、415.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为v=4m/s。
已知坐标原点(x=0)处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a),在下列4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t=0.15s时波形的图是()1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气缸内,活塞与气缸之间无摩擦。
a态是气缸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气体达到的平衡状态,b态是气缸从容器中移出后,在室温(270C)中达到的平衡状态。
气体从a态变化到b态的过程中大气压强保持不变。
若忽略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与b态相比,a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撞击活塞的个数较多B、与a态相比,b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活塞的冲量较大C、在相同时间内,a、b两态的气体分子对活塞的冲量相等D、从a态到b态,气体的内能增加,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对外界释放了热量17.在桌面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
有一半径为r的圆柱形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圆锥的地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
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则光束在桌面上形成的光斑半径为()A、rB、1.5rC、2rD、2.5r18.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它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的作用。
力F可按图(a)、(b)(c)、(d)所示的四种方式随时间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与mg的比值,力沿斜面向上为正)。
已知此物体在t=0时速度为零,若用v1、v2、v3、v4分别表示上述四种受力情况下物体在3秒末的速率,则这四个速率中最大的是()A、v1B、v2C、v3D、v419.用大量具有一定能力的电子轰击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观测到了一定数目的光谱线。
调高电子的能力在此进行观测,发现光谱线的数目比原来增加了5条。
用△n表示两侧观测中最高激发态的量子数n之差,E表示调高后电子的能量。
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可以判断,△n和E的可能值为()A、△n=1,13.22 eV <E<13.32 eVB、△n=2,13.22 eV <E<13.32 eVC、△n=1,12.75 eV <E<13.06 eVD、△n=2,12.75 eV <E<13.06 Ev20.a、b、c、d是匀强电场中的四个点,它们正好是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
电场线与矩形所在的平面平行。
已知a点的电势是20V,b点的电势是24V,d点的电势是4V,如图。
由此可知,c点的电势为()A、4VB、8VC、12VD、24V21.如图所示,LOO’L’为一折线,它所形成的两个角∠LOO’和∠OO’L‘均为450。
折线的右边有一匀强磁场,其方向垂直OO’的方向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在t=0时刻恰好位于图中所示的位置。
以逆时针方向为导线框中电流的正方向,在下面四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电流—时间(I—t)关系的是(时间以l/v为单位)()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小题,共174分22.(17分)实验题:(1)用示波器观察频率为900Hz的正弦电压信号。
把该信号接入示波器Y输入。
○1当屏幕上出现如图1所示的波形时,应调节钮。
如果正弦波的正负半周均超出了屏幕的范围,应调节钮或钮,或这两个钮配合使用,以使正弦波的整个波形出现在屏幕内。
○2如需要屏幕上正好出现一个完整的正弦波形,应将钮置于位置,然后调节钮。
(2)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其中v10和v20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v1和v2分别是碰撞后物体的速度。
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1,非弹性碰撞的e<1。
某同学借用验证动力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1和2(它们之间的碰撞可近似视为弹性碰撞),且小球1的质量大于小球2的质量。
实验步骤如下:安装好实验装置,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并记下重锤线所指的位置O。
第一步,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
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把小球2 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C点,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
重复多次,并使用与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上述实验中,○1P点是平均位置,M点是平均位置,N点是平均位置。
○2请写出本实验的原理,写出用测量量表示的恢复系数的表达式。
○3三个落地点距O点的距离OM、OP、ON与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是否有关系?。
23.(15分)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 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
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
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m处作了标记,并以V=9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
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
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
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