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的评估

合集下载

室性早搏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定位诊断

1. 室间隔早搏发源于室间隔的早搏激动通过一小段普通心室肌之后,就可迅速到达左右束支,引起两侧心室几乎同步除极。

整个心室除极程序和时间与窦性激动在室内的传导情况大致相同,故室间隔早搏畸形不明显。

若基本心律呈现束支传导阻滞或伴预激综合征时,下传的QRS—T波形宽大畸形;而发自室间隔的早搏可迅速引起左、右束支几乎同步除极,而产生波形“正常化”的室性早搏。

早搏起自室间隔上、中、下部,位置越高QRS形态越接近室上性QRS波群。

室间隔早搏的发生率较低,仅占室性早搏的1.12%。

此型室性早搏见于冠心病、心肌炎等。

室间隔早搏对心功能的影响较小,即使是频发的也多无明显症状。

2. 右束支性早搏右束支发出的早搏激动,具有双向传导性能:一方面循右束支下传,最先引起右束支及右室除极,起始QRS向量向右向前;另一方面逆行上传至希氏束再沿左束支下传引起左室除极,因左束支除极较晚,最大QRS向量指向后方,整个QRS环投影在V1、V2导联负侧形成以S波为主的rS及QS型,QRS环全部投影在V5、V6导联轴正侧,形成单向宽大R波形,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右束支性早搏发生率占21.54%。

此型早搏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也可见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3. 右室流出道早搏右室早搏激动沿普通心室肌自右向左、自上而下缓慢传导至左室,最大QRS向量环指向下后方,II、III、aVF向上。

右胸导联以S波为主;V5、V6导联出现高大R波。

右室早搏激动沿普通心室肌自右向左、自上而下缓慢传导至左室,最大QRS向量环指向下后方,II、III、aVF向上。

右胸导联以S波为主;V5、V6导联出现高大R波。

在各种类型的室性早搏中,以右室流出道早搏最多见(占33.85%)。

此型室性早搏在各年龄组中均有发生。

4. 左束支主干早搏室性早搏呈右束支阻滞图形:①V1呈rsRˊ型;②I、aVL、V5、V6的S波宽钝;③额面QRS 电轴正常;④室性早搏时间≤120ms(激动起自左束支主干近端)或>120ms(激动起自左束支远段),左、右束支除极时间差别大于40ms。

重新认识和评价室性早搏

重新认识和评价室性早搏
2 . 室性早 搏 的 “ 量 ”和 “ 质”
其次 ,要分析 室性早搏本身 的具体特征 。室早本 身的评 估 包括 室早 “ 量 ”和 “ 质 ”的分析 。 室早的 “ 量”指室早发 生的频率 , 如是偶发还是频发? 关于 室早的数量 问题 ,有一 “ 室早负荷”的概 念。室早 负荷 通 常指 2 4小 时动态心 电图中室性早搏 占所 记录 总心搏的百
2 0 1 5 年3 月第 2 2 卷第 5 期

心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临床 热点 漫谈 ・
重新认识和评价室性早搏
薛松 维 心内 科主任医 师
室胜过早搏动简称室早 , 又称室性早搏、室 陛期前收缩。 室早是最 常见的心律失 常之一 ,特别是 2 4小时动态心 电图 技术在基层广泛使用后 ,发现室性早搏 的几率越来越 多。目 前临床 现状是 ,基层 医疗机 构的 医生对 室性 早搏 治疗 的态 度过于 “ 积极 ” ,治疗 过度 现象 比较普遍 。因此 ,正确 认识
和 处 理 室 性 早 搏 是 非 常 现 实 的 问题 。
了 《 室 性 心律 失 常 专 家 共 识 。 上述这 些文件为重新认识室性早搏勾 画了基本框架 , 为 正确 处理 室性早 搏指 出了现代 治疗 的正确 途径 。


室性早搏 的综合 评估
治疗 前首 先要对 室性早 搏进行综 合评估 。评 估的 目的 是明确 室早 的定位定性 ,即回答室早 是功 能性还是器质性? 是 良性 的还 是潜在 恶性 的? 对 室性 早搏 的评估 及定位 定性 可采取 以下方法 :大多 数 病例 可通过常规 心 电图 、动态心 电图及 心脏超 声等检查
将 室性 早 搏 分 为 无器 质 性 心 脏 病 的 室 性 早 搏 与 合 并器 质 性 心 脏病 的 室性 早 搏两 大 类 ,分类 不 同 ,处 理 原 则亦

室性早搏诊断要点

室性早搏诊断要点

室性早搏诊断要点1.提早出现的QRS波群呈宽大畸形,时限成人>0.12秒,小儿>0.10秒,T波与QRS波群的2.早搏之前无与其相关的P波;3.逆行性P'波可能位于QRS波群之后,RP’>0.20秒;4.早搏的QRS波群形态在同一导联相同,且配对时间相等,为单源性室性早搏;如早搏的QRS波群形态为固定的2~3种类型,且配对时间不等,则属于多源性室性早搏,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5.代偿期呈完全性室性早搏起源点判断1.起源于右心室早搏:QRS波主波方向在V5及Ⅰ导联向上,在V1导联向下,即类似左束支传导阻滞波形2.起源于左心室早搏:QRS波主波方向在V1导联向上,在V5及Ⅰ导联向下,即类似右束支传导阻滞波形3.起源于间隔部的室性早搏:Ⅰ导联QRS波呈双相波;4.起源于心尖部的室性早搏:Ⅱ、Ⅲ、aVF导联QRS波主波向下,aVL及aVR导联主波向上(若起源于右心室心尖部,aVR导联主波向下);5.起源于心底部的室性早搏:Ⅱ、Ⅲ、aVF导联QRS波主波向上,aVL及aVR导联主波向下6.起源于心室前壁的室性早搏:V1~V5导联QRS波主波均向下;7.起源于心室后壁的室性期前收缩:V1~V5导联QRS波主波均向上;室早的多少是次要的,主要要看室早的来源和形态。

多源性、联跳比单源性危险。

来源于左右室流出道的室早且没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多为特发性,可以通过消融根治。

长期药物控制的副作用大,有致心律失常作用。

室性期前收缩的Lown分级:(主要对于急性心肌缺血的室性早搏的危险分层)0级:无室性期前收缩;Ⅰ级:偶发,每小时少于30次或每分钟少于1次。

Ⅱ级:频发,每小时多于30 次或每分钟多于6次。

Ⅲ级: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ⅣA级:成对的室性期前收缩,反复出现。

ⅣB级:成串的室性期前收缩(三或三个以上室性早搏)反复出现。

Ⅴ级:期前收缩的R波落在前一个窦性激动的T波上。

室性早搏的治疗原则室性早搏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室性早搏再评价范文

室性早搏再评价范文

室性早搏再评价范文室性早搏是指心脏的室壁肌肉组织在心电激动开始前提前兴奋,并在心电激动过程中触发室性心搏。

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一般情况下对患者的健康影响较小,但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心血管疾病。

室性早搏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心肌缺血、心脏病变、电解质紊乱等。

心肌缺血是引起室性早搏最常见的原因,因为缺血部分的心肌组织容易异常兴奋。

此外,心脏病变如心肌病、心脏肥厚等也会导致室性早搏的发生。

电解质紊乱如血钾水平异常升高或降低,同样会引发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的临床表现是心跳不齐或心悸感,并伴有胸闷、疲劳、头晕等症状。

在心电图上,室性早搏表现为室性早搏复合波出现在窦性搏动之前,复合波形态与窦性搏动不同且QRS波宽大于0.12秒。

当室性早搏的频率超过100次/分钟时,可能会导致室速心律失常或室颤,这时就需要及时处理。

室性早搏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在日常的临床实践中,可进一步进行Holter监测或运动负荷试验以评估患者的心电变化情况。

对于室性早搏的治疗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变生活习惯如避免过度劳累、减少咖啡因、戒烟和控制情绪等,同时还可以通过心理疗法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胺碘酮等来控制早搏发作的频率和减少症状。

对于一些病因特定的室性早搏,如心肌缺血、心脏病变等,还需要针对原发病的治疗。

总体来说,室性早搏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患者的健康影响较小,不需要过多的治疗措施。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室性早搏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引起其他心血管疾病,需要及时处理。

因此,如果患者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以减轻症状并降低可能的风险。

因此,要全面评价室性早搏的重要性,仍需通过长期、大样本的研究来进一步了解其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血管健康水平。

室早分级诊断标准

室早分级诊断标准

室早分级诊断标准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电信号,导致心脏提前收缩。

为了对室早进行诊断和评估,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级:
1.室早数量
根据室早的数量,可以分为少量、中量和大量三个等级。

少量是指室早数量少于10个/分钟,中等数量是指室早数量在10-20个/分钟之间,大量则是指室早数量超过20个/分钟。

2.室早形态
室早的形态也可以作为分级的一个标准。

通常,室早的形态应该是畸形且宽大,但如果是正常的QRS波形态,则可能是由于噪音或其他因素导致的误报。

3.室早联律间期
室早联律间期是指连续两个室早之间的时间间隔。

根据室早联律间期的长短,可以初步判断室早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一般来说,短联律间期表示病情较重。

4.室早发作频率
根据室早发作的频率,可以分为偶发性和频发性两类。

偶发性是指室早偶尔发作,而频发性则是指室早频繁发作。

频发性室早可能提示存在心脏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

5.室早伴随症状
室早可能伴随一些症状,如心悸、胸闷、头晕等。

根据伴随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种类,可以对室早进行一定的分级。

6.心电图其他指标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心电图的其他指标如P波、ST段和T波等也可以提供一些线索,帮助医生对室早进行准确的分级和诊断。

总的来说,对室早的分级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室早的数量、形态、联律间期、发作频率以及伴随症状等。

同时,心电图的其它指标也可以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室性早搏诊断详述

室性早搏诊断详述

室性早搏诊断详述*导读:室性早搏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一、诊断:1、临床表现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早搏及原发疾病两方面。

部分偶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无明显不适或仅有原发疾病的症状。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则多有心悸、心跳停顿、咽喉牵拉不适等。

此外,长期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可引起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即所谓的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如活动性胸闷憋气,腹胀及双下肢水肿等。

心脏听诊可闻及提前出现的心搏,第一心音增强,并伴以长间歇。

室性期前收缩引起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2、辅助检查根据症状和心脏听诊可拟诊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表现是确诊依据。

其体表心电图的典型特征为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多超过0.12秒,其前没有相关的P波,ST段和T波常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代偿间歇完全(图1)。

部分偶发或间断发作的室性期前收缩,需记录动态心电图以协助诊断。

动态心电图可客观评价室性期前收缩的数量、表现形式,是否触发心动过速,以及与患者临床症状的关系。

必要时可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排除心脏的其他病变。

3、鉴别诊断典型的室性期前收缩诊断不难,但需与以下两种宽QRS心律失常进行鉴别(1)、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其宽大畸形的QRS 波前有异位房性P波, PR间期应大于0.12s;而室性期前收缩与P波无关,P波在其QRS波之前、之后或重叠在QRS-T波群中均可。

此外,室性期前收缩代偿间歇常为完全性,而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代偿间歇则多为不完全性。

(2)、房室交界区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房室交界区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时,如逆行至心房产生P波:PR间期0.12s则可确诊;而室性期前收缩无此特点。

若未逆传到心房则畸形宽大的QRS波前无逆行P波,此时鉴别有一定困难。

二、预防对室性期前收缩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对原发病因进行积极干预及治疗,如积极改善心肌缺血,纠正器质性心脏病的异常结构,纠正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等。

室早Lown分级法

室早Lown分级法

室性早搏的危险度分层室性早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它可继发于任何类型的心脏疾病,也可以见于健康人,由于在不同的情况下,它对人体的影响也有很大差别,轻者可以无任何影响,重者可以引起诸如室速、室颤、等致命性心律失常。

所以,人们试图根据室性早搏的心电图表现以及其它相关因素,将其区分为单纯性和病理性,以确定是否需要积极治疗并判定预后等。

下面笔者将就室性早搏危险度分层这一问题进行介绍。

1. Lown分级法①这是最具代表性的分级方法。

1971年,美国医生Lown和Wolf总结了室早和冠心病猝死的关系,通过22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电监测资料,按“危险性”对伴发的室早进行分级,进而推测不同级别的室早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

后来,这一方案称为室早的lown分级法,该方案简单直观,很快得到临床广泛应用,以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其分级的依据是室性心律失常的频发和/或复杂程度。

室早级别越高,其危险因素越大。

具体如下:Lown和Wolf室早的分级法(1971)○级无Ⅰ级≤30次/hⅡ级>30次/hⅢ级多形性Ⅳ-A级成对Ⅳ-B级3个或更多,形成短阵室速Ⅴ级早期发生的(R on T)一般认为,Ⅲ级以上的室性早搏危险程度较高,赵祥文等②将严重心律失常按危险程度分为三类:即致死性心律失常、严重警告性心律失常、警告性心律失常。

LownⅢ级被列为警告性心律失常,Ⅳ、Ⅴ级均被列为严重警告性心律失常。

田瑞雪③观察分析了lownⅣ、Ⅴ级室早与QT离散度的关系,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了其具有较高的危险性。

Myebury等④也认为Ⅲ、Ⅳ级是高频率室性早搏,需要干预性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Lown 分级方案源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Lown 曾多次强调该方案只适用于急性心肌缺血的患者。

目前认为Lown 分级方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室早的危险分层有实用价值;对扩张型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早的危险分层虽有研究,但尚缺乏共识;对正常人的室早没有预测价值。

【文章】如何判断室性早搏的危险级别

【文章】如何判断室性早搏的危险级别

【文章】如何判断室性早搏的危险级别
一般的室性早搏是没有生命危险的,但如果是频发的室性早搏那么就需要引起重视了,情况严重的会引起猝死。

我们都知道几乎所有人都会有患早搏的可能,而且会随着年龄增长早搏的次数也会随之增加。

对于室性早搏,Lown′s将其分为若干级别,级别越高猝死的危险性越大,特别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以下的分级和判断标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美国Lown的分级如下:0级:无室性早搏。

Ⅰ级:室性早搏<30次/小时。

Ⅱ级:室性早搏>30次/小时。

Ⅲ级:多形性室性早搏。

Ⅳa级:成对(成联律)早搏。

Ⅳb级:室性心动过速。

Ⅴ级:R波落在T波上(RonT)的室性早搏。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判断室性早搏危险性,主要依据以下几点:
(1)基础心脏病变,如严重的心肌梗塞,严重的缺血,心肌炎或室壁瘤等;
(2)心功能状态;
(3)电解质是否紊乱。

心脏功能状态良好,无器质性心脏病病人的室性早搏一般属于良性的心律失常。

有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明显受损的病人,如室早≥Ⅲ级,则认为是危险性高,有猝死可能的心律失常。

以上就是对室性早搏的危险性的级别判定标准,希望您了解之后会有所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注意观察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老年人尤其应当注意。

如有更多想要了解的请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他们会为您更全面的解答。

室性早搏评估课件

室性早搏评估课件
03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普罗帕酮等,可抑制心律失常,减轻室性早搏
04
抗焦虑药物:如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可减轻焦虑,减轻室性早搏
非药物治疗
预后及预防
预后:室性早搏患者预后良好,但需注意预防复发
01
预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
02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室性早搏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心脏疾病、药物、电解质紊乱等
室性早搏分类
单形性室性早搏:单个室性早搏,无规律性
多形性室性早搏:多个室性早搏,有规律性
非持续性室性早搏:室性早搏持续时间较短,不超过30秒
持续性室性早搏:室性早搏持续时间较长,超过30秒
室性早搏病因
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瓣膜病等
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等
心脏电生理检查:通过心脏电生理检查,可以评估室性早搏的起源和传导途径,为治疗提供依据。
评估指标
心电图检查:观察室性早搏的形态、频率和持续时间
心电生理检查:评估室性早搏的起源和传导途径
心脏超声检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排除其他心脏病变
血液检查:检测心肌酶、电解质等指标,评估心肌损伤程度
评估结果分析
室性早搏评估课件
演讲人
01.
02.
03.
04.
目录
室性早搏概述
室性早搏评估
室性早搏治疗
室性早搏案例分析
室性早搏概述
室性早搏定义
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指心室在正常节律之外提前发生的收缩
03
室性早搏可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
室性早搏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等
药物因素: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抗高血压药物等

室性早搏诊治需把握的三个关键问题

室性早搏诊治需把握的三个关键问题

室性早搏诊治需把握的三个关键问题频繁的室性早搏(PVC)可能导致可逆的心肌病,也可能是存在结构性心脏病的标志。

当患者存在频繁PVC时,要考虑上述两种情况;需要量化PVC负担和主要PVC形态。

这就需要进行12导联48小时Holter监测。

此外还需要超声评估左心室功能和大小。

以下三个问题有助于指导频繁PVC的治疗:1.是否有潜在的结构性心脏病?首先要解决潜在的心脏疾病,因为PVC可能是不良预后的标志。

2.有左心室功能障碍或扩大的证据吗?如果存在左心室功能障碍或扩大,应通过药物或消融抑制PVC。

高PVC负担(>24%)强烈预示存在PVC相关的心肌病,但PVC负担可能仅有10%或更低。

当疑诊PVC相关的心肌病时,我会首选消融治疗。

特别是单灶性PVC,消融比药物治疗更有效。

对于结构性心脏病患者,频繁的PVC可能导致左心室功能进一步恶化,通过成功的消融治疗可以终止PVC。

心脏MRI在确定病灶数量和位置方面非常有用,可以帮助我们评估PVC消融后左心室功能恢复的概率。

心脏MRI还可以帮助识别PVC的起源,以引导导管消融。

在没有主要PVC病灶,特别是多形态PVC最好给予药物治疗。

3.患者有症状吗?如果患者有症状,在排除可避免的触发因素后还应该抑制PVC的发生。

一般来说,我不会限定不考虑消融治疗的PVC负担下限值;但要记住,由于无法确定PVC起源以进行充分的标测,极低的PVC负担可能导致消融失败。

PVC 负担>5%通常足够进行精确标测了。

如果首选药物治疗,无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最初可给予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随后可给予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IC类);存在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可给予β受体阻滞剂索他洛尔或首选胺碘酮治疗。

对于无症状、频繁发生PVC且左心室功能正常的患者,何为最佳治疗方法仍存在争议。

如果决定进行系列Holter和超声心动图监测,必需确保患者不失访,因为这些患者由于没有症状依从性可能更差,更容易患心肌病。

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室性早搏(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VPB),又称室性期前收缩(ventricular ex trasystole)、室性过早收缩(ventir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VPC)等,然而,室性早搏一词则是广为通用的术语。

起源于希氏束部位以下过早发生的单个或成对、无保护机制的心搏,称为室性早搏。

希氏束电图示V前无H波,为肌性室性早搏;V前有H波,H-V间期缩短者,为分支性室性早搏。

根据起源部位不同而分类:(1)、室间隔早搏(2)、右室肌性早搏:右室流出道早搏,右室心尖部早搏等。

(3)、右束支性早搏(4)、左束支性早搏(5)、左前分支性早搏(6)、左后分支性阻搏(7)、左室肌性早搏(8)、心室前壁早搏(9)、心室后壁早搏(见表—1)表—1 室性早搏定位诊断: ———————————————————————————————————————I、aVL II、III、aVF V1 V5 心电图表现———————————————————————————————————————右室上部上下上类似RBBB下部下下上类似LBBB右束支上上下上呈L BBB左束支主干上上上上呈RBBB左前分支上下上上RBBB+LPH左左后分支下上上上RBBB+LAH前壁下下室后壁上上侧壁上下室间隔与窦性QRS—T波形XX小异———————————————————————————————————————注:上:指QRS主波向上下:指QRS主波向下现将发自心室不同部位早搏的心电图特征、产生原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介绍如下:一、室间隔早搏早搏起自室间隔上、中、下部,位置越高QRS形态越接近室上性QRS波群。

(一)心电图特征1、窦性心律窦性节律、房性节律或交界性节律下传QRS—T波形、振幅与时间均正常,而伴发的早搏形状与室上性QRS—T波形XX小异,QRS时间小于110ms。

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室性早搏(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VPB),又称室性期前收缩(ventricular extr asystole)、室性过早收缩(ventir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VPC)等,然而,室性早搏一词则是广为通用的术语。

起源于希氏束部位以下过早发生的单个或成对、无保护机制的心搏,称为室性早搏。

希氏束电图示V前无H波,为肌性室性早搏;V前有H波,H-V间期缩短者,为分支性室性早搏。

根据起源部位不同而分类:(1)、室间隔早搏(2)、右室肌性早搏:右室流出道早搏,右室心尖部早搏等。

(3)、右束支性早搏(4)、左束支性早搏(5)、左前分支性早搏(6)、左后分支性阻搏(7)、左室肌性早搏(8)、心室前壁早搏(9)、心室后壁早搏(见表—1)表—1 室性早搏定位诊断: ———————————————————————————————————————I、aVL II、III、aVF V1 V5 心电图表现———————————————————————————————————————右室上部上下上类似 RBBB下部下下上类似 LBBB右束支上上下上呈 L BBB左束支主干上上上上呈 RBBB左前分支上下上上 RBBB+LPH左左后分支下上上上 RBBB+LAH 前壁下下室后壁上上侧壁上下室间隔与窦性QRS—T波形大同小异———————————————————————————————————————注:上:指QRS主波向上下:指QRS主波向下现将发自心室不同部位早搏的心电图特征、产生原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介绍如下:一、室间隔早搏早搏起自室间隔上、中、下部,位置越高QRS形态越接近室上性QRS波群。

(一)心电图特征1、窦性心律窦性节律、房性节律或交界性节律下传QRS—T波形、振幅及时间均正常,而伴发的早搏形状与室上性QRS—T波形大同小异,QRS时间小于110ms。

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精选文档】

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精选文档】

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室性早搏(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VPB),又称室性期前收缩(ventricular extrasystol e)、室性过早收缩(ventir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VPC)等,然而,室性早搏一词则是广为通用的术语。

起源于希氏束部位以下过早发生的单个或成对、无保护机制的心搏,称为室性早搏。

希氏束电图示V前无H波,为肌性室性早搏;V前有H波,H-V间期缩短者,为分支性室性早搏。

根据起源部位不同而分类:(1)、室间隔早搏(2)、右室肌性早搏:右室流出道早搏,右室心尖部早搏等。

(3)、右束支性早搏(4)、左束支性早搏(5)、左前分支性早搏(6)、左后分支性阻搏(7)、左室肌性早搏(8)、心室前壁早搏(9)、心室后壁早搏(见表—1)表-1 室性早搏定位诊断:-———-—-—-—-—-—————-——————--——-——————-——I、aVL II、III、aVF V1 V5 心电图表现——--—--————-———————---—-——----—-——————-右室上部上下上类似RBBB下部下下上类似LBBB右束支上上下上呈L BBB左束支主干上上上上呈RBBB左前分支上下上上RBBB+LPH左左后分支下上上上RBBB+LAH前壁下下室后壁上上侧壁上下室间隔与窦性QRS-T波形大同小异-——-———-——-———-——-———-—————--————-——-—-注:上:指QRS主波向上下:指QRS主波向下现将发自心室不同部位早搏的心电图特征、产生原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介绍如下:一、室间隔早搏早搏起自室间隔上、中、下部,位置越高QRS形态越接近室上性QRS波群。

(一)心电图特征1、窦性心律窦性节律、房性节律或交界性节律下传QRS—T波形、振幅及时间均正常,而伴发的早搏形状与室上性QRS—T波形大同小异,QRS时间小于110ms.2、基本心律有室内传导异常(如束支阻滞、预激综合征、室性心律等),并发的室性早搏波形反呈“正常化”.(二)发生机制发源于室间隔的早搏激动通过一小段普通心室肌之后,就可迅速到达左右束支,引起两侧心室几乎同步除极。

室性早搏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定位诊断
(二)发生机制
右束支发出的早搏激动,具有双向传导性能:一方面循右束支下传,最先引起右束支及右室除极,起始QRS向 量向右向前;另一方面逆行上传至希氏束再沿左束支下传引起左室除极,因左束支除极较晚,最大QRS向量指 向后方,整个QRS环投影在V1、V2导联负侧形成以S波为主的rS及QS型,QRS环全部投影在V5、V6导联轴正 侧,形成单向宽大R波形,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三)心电图诊断
诊断依据:①室性早搏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②额面QRS电轴正常或左偏。
(四)临床意义
右束支性早搏发生率占21.54%。此型早搏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也可见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三、右室流出道早搏
(一)心电图特征: 室性早搏类似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额面室性早搏电轴正常或右偏。II、 III、aVF导联高大R波,V5、V6呈R型。室性早搏的时间≥120ms。 (二)发生机制 右室早搏激动沿普通心室肌自右向左、自上而下缓慢传导至左室,最大 QRS向量环指向下后方,II、III、aVF向上。右胸导联以S波为主;V5、 V6导联出现高大R波。 (三)心电图诊断 主要根据:①胸前导联类似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②额面室性早 搏电轴右偏或正常。
2、肢体导联呈左前分支阻滞图形 即I、aVL呈qRs型,II、III、aVF呈rS型;电轴在-45°以上。
(二)发生机制
起源于左后分支的早搏所发出的激动:一方面循左后分支下传优先激动室下部;另一方面逆行上传沿左 前分支激动左室上部,右束支及左前分支除极较晚,室性早搏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加左前分支阻滞图形。
(三)心电图诊断
目前心电图学专著中制定的室性早搏诊断标准,不 适合于室间隔早搏的诊断。主要诊断依据: ①基本心律室内传导正常时,室性早搏波形与同导 联室上型QRS—T波形基本相同。 ②基本心律有室内传导异常时,下传QRS宽大畸形, 而室性早搏波形接近正常。 ③过早发生的QRS之前无相关的心房波。

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1)室间隔早搏:基本心律室内传导正常,室性早搏波形与同导联上室上型QRS—T波形基本相同,基本心律室内传导异常,下传QRS宽大畸形,而室性早搏波形接近正常。

2)右束支性早搏:室性早搏呈典型的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但与真正的左束支阻滞不同,V1导联室性早搏的r波较窦性r波小。

3)右室肌性早搏:室性早搏类似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形,但与左束支阻滞不同:①V1导联室性r波〉窦性r波。

②窦性早搏电轴在+900左右,而左束支阻滞时多正常或左偏。

4)左前分支性早搏:室性早搏QRS—T波群呈右束支+左后分支阻滞图形。

5)左后分支性早搏:室性早搏QRS—T波群呈右束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图形。

6)左束支性早搏:室性早搏呈右束支阻滞图形。

7)左室性早搏:室性早搏类似右束支阻滞图形与右束支阻滞不同点在于:①V1的R波通常较大,或呈单向R波。

②V5导联的S波较深,呈RS或rs型。

8)心室前壁早搏:室性早搏的QRS主波方向在V1~V6导联上朝向下方。

9)心尖部早搏:室性早搏的QRS主波方向在Ⅱ、Ⅲ、avF朝下。

10)心底部早搏:Ⅱ、Ⅲ、avF主波向上。

功能性室早和器质性室早的判断1.器质性室性早搏多起源于左室,功能性室性早搏多起源于右室,尤其是右室流出道,其次是心尖部。

2.器质性心脏病组提示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和失衡,存在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和副交感神经张力降低,也可能器质性心脏病加重了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损害;无心脏病组提示副交感神经张力降低。

室性早搏(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VPB),又称室性期前收缩(ventricular extrasystole)、室性过早收缩(ventir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VPC)等,然而,室性早搏一词则是广为通用的术语。

起源于希氏束部位以下过早发生的单个或成对、无保护机制的心搏,称为室性早搏。

希氏束电图示V前无H波,为肌性室性早搏;V前有H波,H-V间期缩短者,为分支性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的分级

室性早搏的分级

室性早搏的分级室性早搏(Ventritular premature beats)是心律失常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老年人多见。

心脏病患者和正常人均可发生。

有人统计约60%的成年男性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中有室性早搏出现。

最常见的病因为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及高血压心脏病。

药物洋地黄、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等也可引起室性早搏。

其他如电解质紊乱、低血钾及在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中导管的机械性刺激,也可导致室性早搏的发生。

室性早搏的分级对患者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1971年国外学者Lown首先根据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对室性早搏进行了分级,即著名的Lown氏分级:0级,无早搏;Ⅰ级,偶发室性早搏,每小时少于30次,或每分钟少于6次;Ⅱ级,频发室性早搏,每小时大于30次,或每分钟大于6次;Ⅲ级,多源、多形性室性早搏;ⅣA级,成对的室性早搏,反复出现;ⅣB级.成串的室性早搏(3个或3个以上室性早搏)反复出现;Ⅴ级,RonT现象。

由于大多数学者对RonR现象特有的危险性持有异议,并认为RonP比RonT危险性意义更大,所以1975年Lown对室性早期进行了修正,将分级中的第Ⅴ级删除。

近年有人按照修正后的Lown氏分级法,把室性早搏分成3类:①简单型室性早搏(<Lown3级);②复杂型室性早搏(>Lown3级);③短阵室速。

一船认为:①类恶程度较低,而②③类恶性程度较高,特别是③级可致猝死发生。

室性早搏QRS形态与病情有密切关系,一般认为:①QRS时限越宽,室性早搏的危险性越大;②QRS电压越低,危险性越大;③QRS 波群曲线有切迹,不光滑,亦表示危险程度大;④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危险程度大;⑤成对出现的多源、多形性、RonT等亦提示危险程度高。

室性早搏的风险评估和处理

室性早搏的风险评估和处理

室性早搏的风险评估和处理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人群广泛,临床症状差异颇大,患者的临床预后各不相同,正确的临床处理有赖于对室性早搏的危险性评估。

以下简要简绍几种室性早搏的风险评估。

1? Lown氏分级1971年由Lown提出,该分级法是针对心肌梗死,患者伴发室早的危险评估。

Ⅲ级以下:轻度室早;≥Ⅲ级:室早危险度高,有着较高的猝死预警意义,并应进行适当的干预性治疗。

Lown氏分级简明扼要,为临床医生认识和防治室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但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亦认识到Lown氏分级的局限,首先Lown 氏分级未结合临床情况判断预后, 而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对室早患者的预后是至关重要的;2.考虑基础电生理机制,而折返激动, 后除极与异位自律性增强所致室早的预后也不尽相同;3.过分夸大了R on T 室早的危险性;所以,不应把Lown 氏分级推广至AMI以外的情况, 特别是无器质性心脏病个体。

2? Schamaroth室早的分类??? 根据室早的QRS-ST-T形态,Schamaroth提出了功能性室早和病理性室早的心电图鉴别要点,其也适用于动态心电图。

3? 室早指数室性早搏指数(PI)是指室性早搏的联律间期与前次心律QT间期的比值,其计算公式如下:室性早搏指数(PI)=RR′(联律间期)/QT间期,室性早搏指数与室速和室颤的发生密切相关,当PI<0.85:容易引发室速或室颤,而PI>0.85:相对安全。

而同一患者同次或不同次心电图记录中,室性早搏指数可能不同,可从室性早搏的联律间期判断室性早搏的风险,室早的联律间期400ms,室早指数0.95;室早的联律间期350ms,室早指数0.83,该次室早诱发了室颤。

4? 心室的易颤指数有学者根据室早的联律间期计算心室的易颤指数,该指数=RR′×QT/RR,易颤指数>1.4的室早易引发室颤易颤指数为1.1-1.4的室早易引发室速。

5? R on T 室早R on T室早是最具潜在危险的室早,T波的峰顶是心室两种不应期的分界线,前为有效不应期,其后为相对不应期,在相对不应期,心室肌的兴奋性从零正在逐渐恢复到100%;T波峰顶前20~30ms为心室易颤期,落入此期的室早如同导火索,可引发室颤。

室早surawicz分级法

室早surawicz分级法

室早surawicz分级法室早Surawicz分级法是一种常用于心电图(ECG)解读的方法,用于评估心室内传导延迟和复极异常的程度。

它将心室内传导延迟分为三个等级,以及将复极异常分为两个等级。

本文将详细介绍室早Surawicz分级法的各个等级及其特点。

一、室早Surawicz分级法的基本原理室早Surawicz分级法是根据心电图上QRS波群和T波形态的特点来判断心室内传导延迟和复极异常的程度。

QRS波群代表心室的传导情况,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情况。

通过分析QRS波群和T波的形态,可以判断心室内传导延迟和复极异常的严重程度。

二、室早Surawicz分级法的等级及其特点1. QRS波群延迟等级a. 一度传导阻滞:QRS波群持续时间轻度延长,但形态正常;b. 二度传导阻滞:QRS波群持续时间明显延长,形态可有变异;c. 三度传导阻滞:QRS波群完全脱离窦性节律,形态不规则。

2. T波复极异常等级a. 早复极异常:T波顶峰提前出现,幅度增高;b. 晚复极异常:T波顶峰延迟出现,幅度降低。

三、室早Surawicz分级法的应用1. 通过室早Surawicz分级法可以对心室内传导延迟和复极异常进行定量评估,帮助医生判断心电图的异常情况。

2. 室早Surawicz分级法可以指导心律失常的治疗和预后评估。

不同等级的传导延迟和复极异常对心脏的影响程度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3. 室早Surawicz分级法对于预测心律失常的发展趋势和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等级的传导延迟和复极异常可能意味着心脏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四、室早Surawicz分级法的局限性1. 室早Surawicz分级法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不能替代临床医生的临床判断和诊断。

2. 室早Surawicz分级法只适用于心电图解读,对其他检查方法如心脏超声等无法提供评估。

3. 室早Surawicz分级法对于某些特殊情况的解读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心脏起搏器患者、心肌梗死患者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义:出现大量、频发室早后,可引起患者心脏扩大及心功能 下降,排除其他原因与类型心肌病后,则可诊断为室早性心肌 病。
发病情况:较多研究表明:频发室性早搏,与可逆性心肌病有 相关性,且导管消融后心肌病消失。可导致左室收缩功能受损 的24小时室早负荷通常在>15%~25%以上,尽管也可低至 10%。然而,对于特定患者,室早可为潜在心肌病的一种临床 结果,很难判断因果关系。最重要的是:绝大多数频发室早患 者不发生室早性心肌病,最近一项研究对239例无结构心脏病的 频发(>1000次/24h)室早的患者心脏彩超,MR随访5.6年, 结果发现无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无下降。

谢!
MRI:尽管12导联心电图、心脏彩超能准确评估绝大部 分室早患者,但增强MR仍可对可疑结构性心脏疾病提供
额外的诊断与预后评估信息;尤其对心肌病(扩张型心 肌病、肥厚型心肌病、ARVC、心室致密化不全心肌
病)、结节病、心肌淀粉样变性等均有重要的诊断作用。 磁共振延迟增强扫描还能发现心肌瘢痕组织和室壁运动 异常。
共识强调,对短联律间期<300ms 的室早要格外小心,其提示患 者可能存在短QT 间期,容易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还须观察室 早是否伴短长短现象,是否存在室早代偿间期后的间歇
依赖性QT 间期延长、J 波幅度增高等。
心脏彩超:用以评估心脏形态、结构与功能、瓣膜情况、 肺动脉压等。检查结果对判断患者是否伴有器质性心脏 病与预后十分重要。
药物治疗:
1、症状严重而无法耐受时,可应用β受体阻滞剂或钙 拮抗剂,但疗效差,仅10%~15%患者能得到减少90%室 早的疗效,与安慰剂相似。两者相比,β受体阻滞剂作用 更优,且钙拮抗剂可能引起患者不适。
2、各类膜抑制剂药物治疗室早更加有效,但除盐酸 胺碘酮外,其他药物都可能升高患者死亡风险,使用时 须谨。
发病机制:室早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 因素有关。
①室早负荷:室早负荷越大发病概率越高。
②室早联律间期:室早联律间期较短者发病率明显高于室早 联律间期较长者。
③患者年龄:与成人相比,青少年更易发病。这与青少年活 动多、代谢率高、对心率较高更依赖、心脏代偿能力较低等 因素有关。
④缓慢性心律失常引起心脏代偿性扩大,心功能下降。
运动试验:运动试验可以用来确定室早是否由运动激发或
抑制,评估是否能诱发持续发作时间更长的室性心律失 常,特别是那些症状与运动有关的患者。运动试验还对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CPVT)的诊断有特殊价值,
运动可诱发室早恶化患者,需要进一步完善检查,因为 该类患者通常需要治疗。
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是否伴有严重症状是决定 治疗与否的重要指标。当医生已向患者解释室早属良性 的,给予安慰后却仍无法减轻症状时,则应进行治疗。 此外,室早已引发左室收缩功能障碍或左室容积增加时 也须治疗。
射频消融:导管消融能根除患者70%~100%的室早。
室早的起源部位是决定导管消融能否成功的关键,起 源于冠状窦和心外膜的室早导管消融疗效差,多形性 室早及术中不能诱发的室早疗效也较差。
故指南推荐:1、药物治疗失败、不能耐受或不接受药 物治疗且症状严重者;2、对能触发多形性室速或室颤
的室早,当其属于单形性或形态很少变化的室早时, 共识推荐有经验的医生可行射频消融治疗(Ⅱa,C)。
1、当室早性心肌病诊断明确时,则应积极进行室早的根除性治疗,共识 推荐射频消融治疗(Ⅱa,B)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Ⅱb,B)。心功能正常,共识不推荐对室早进行预防性消融治疗。
室早的处理: 一动,不如一静! 评估及基础病治疗才是关键!
2014EHRA/HRS/APHRS“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
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 高江宝
室早的诊断包括:室早的形态(是单形还是多形)、数 量(是多还是少)、起源部位(心室游离壁还是流出 道)、与运动的关系(增多还是减少)、伴有还是不伴 有器质性心脏病等。尤其是最后一点,因患者的预后往 往不取决于室早,而取决于心脏病本身。
对于24小时室早>10000次患者,随访时需要反复查 心脏彩超及动态心电图,对于室早较少的患者,症状进 一步加重时才需要进一步检查。
对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是否伴有严重症状也决定其 是否应进行治疗。研究表明:当MRI 检出患者有明显心 肌瘢痕且室早负荷>10%时,根除室早能改善患者的左 室功能。当频繁室早干扰同步化治疗时,射频消融可能 获益。
常规12导联心电图:有助于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的瘢痕(Q 波或碎 裂QRS 波)、心室肥厚或其他心脏病证据,有利于发现遗传性心律 失常伴有的心电图异常(例如异常J 波、QT间期延长、Brugada 波、 epsilon 波等),还能对室早起源部位进行定位。
动态心电图:能计算室早负荷,利于多源性、多形性室早的检出, 有时还能捕捉到室早诱发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心室颤动 (室颤)的心电图,为日后射频消融做准备,其还有助于判定患者 的症状是否与室早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