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ppt课件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ppt课件

8
预防及处理
• 二氧化碳麻醉 1 对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存着,应低流量、低浓度
持续给氧。 2 加强病情观察及健康宣教 3 动态监测用氧效果 4 一旦发生,应调低氧流量至1-2K/min,应用呼吸兴
奋剂,保持呼吸道通畅。 5 经上述处理无效者建立人工气道。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9
预防及处理
• 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1 对新生儿,避免长时间、高浓度的吸氧 2 出现视力障碍的患儿,定期眼底检查 3 已发生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者,应早日行手术治疗。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6
预防及处理
• 鼻衄 1 规范鼻导管使用流程 2 选择合适的吸氧管 3 加强气道湿化 4 如出现鼻衄,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局部止血处理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预防及处理
• 过敏反应 1 询问过敏史,选择合适的吸氧材料 2 发生过敏时,去除过敏源,给予对症处理。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3
预防及处理
• 气道粘膜干燥 1 保证气道湿化 2 调节适当氧流量 3 加强气道湿化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4
预防及处理
• 氧中毒 1 严格掌握吸氧指正 2 严格控制吸氧浓度 3 做好健康宣教 4 动态观察氧疗效果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5
预防及处理
• 感染 1 定期更换消毒氧气湿化装置 2 保持口腔清洁 3 如有感染症,给予抗生素治疗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海印泌尿外科9F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1
常见并发症
• 无效吸氧 • 气道粘膜干燥 • 氧中毒 • 感染 • 鼻衄 • 过敏反应 • 二氧化碳麻醉 • 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氧气吸入PPT课件

氧气吸入PPT课件

痉挛,减轻症状。
肺炎
03
氧气吸入有助于提高肺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促进肺部炎症吸
收。
手术前后辅助治疗作用
术前准备
氧气吸入可改善患者的氧合状况 ,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
术后恢复
手术后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呼 吸功能受损,氧气吸入有助于促进 呼吸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疼痛缓解
氧气吸入可减轻手术后的疼痛感受 ,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心理干预在改善患者情绪中作用
评估患者情绪状态
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其情绪状 态,如焦虑、恐惧等,并制定相
应的心理干预计划。
提供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关心、安慰和鼓励,帮 助其缓解不良情绪,增强治疗信
心。
实施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认知重构和行为疗法等方法 ,帮助患者纠正错误认知,建立
积极心态,促进康复。
家属参与在促进康复中重要性
家属教育
向家属介绍氧气吸入治疗的相关知识,提高其对该治疗的认识和 理解。
家属参与护理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护理工作,如协助患者进行氧气吸入操作、 观察病情变化等。
家属心理支持
给予家属心理支持,帮助其缓解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增强家 庭凝聚力,共同促进患者康复。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02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 的吸氧方式及设备。
03
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及血 氧饱和度变化,及时调 整氧流量。
04
做好记录及交接班工作 。
03
临床应用与效果评估
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01
氧气吸入可缓解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改善生活质量。
支气管哮喘

氧气吸入疗法及并发症的处理 (1)PPT课件

氧气吸入疗法及并发症的处理 (1)PPT课件

• 因为这类病人的呼吸中枢对CO2刺激的敏感 性降低,甚至已处于抑制状态,其兴奋性 主要依靠缺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 用,当吸入氧浓度过高,随缺氧的短暂改 善而解除其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结果 使呼吸受抑制, CO2潴留加剧,甚至诱发 肺心脑病。
氧流量与氧浓度的换算
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三、二氧化碳麻醉
发生原因:
1.慢性缺氧病人高浓度给氧。 2.吸氧过程中,病人或家属擅自加大氧气流量 。
临床表现:
神志模糊,嗜睡,面色潮红,呼吸浅、慢、弱,皮肤湿润, 情绪不稳,行为异常。
二氧化碳麻醉的预防及处理:
1.对缺氧并二氧化碳潴留者,应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 氧为宜。 2.对慢性呼衰病人氧流量控制在1-3L/min 。 3.加强对病情观察,将慢性呼衰病人用氧情况列为床旁 交班内容。加强对病人和家属说明低流量吸氧的特点和 重要性,避免病人和家属擅自调大氧气吸入流量。 4.血气分析动态监测下调整用氧浓度。
氧气吸入疗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 一、无 效 吸 氧
发生原因:
1.中心供氧或氧气瓶气压低,吸氧装置连接不紧密。 2.吸氧管扭曲、堵塞、脱落。 3.吸氧流量未达病情要求。 4.气道内分泌物过多。 5.气管切开病人采用鼻导管吸氧。
临床表现:
• 病人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 躁、不能平卧、呼吸急促、缺氧症状无改 善、口唇及指(趾)甲床紫绀、鼻翼煽动 等。
氧气吸入法 操作并发症L/O/G/O
概念
通过供给病호민人관氧클럽气의,취지提高其肺泡内 氧分压,纠正호민缺관氧클럽状의态역할,과维의미持机体生命 活动的一种治疗方 法。
호민관클럽의 활동개요
一、吸 氧 适 应 症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14
15
一.无效吸氧
【临床表现】 1.患者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 2.胸闷、呼吸急促、缺氧症状无改善、氧分压下降、唇及指(趾) 甲床发绀、鼻翼扇动等。 3.呼吸频率、节律及深浅度均发生改变。
1
【预防措施】
1.检查供氧装置、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是否漏气,发现问题及时处 理。 2.吸氧前检查吸氧管的通畅性,将吸管放入冷开水中,了解气泡溢 出情况。妥善固定吸氧管,避免脱落、移位。吸氧过程中随时检查 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是对使用鼻导管吸氧者,鼻导管容易被分 泌物堵塞,影响吸氧效果。 3.遵医嘱或根据患者病情调节吸氧流量。 4.对气管切开的患者,采用气管内套管供给氧气。 5.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畅通。 6.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并定时监测血氧 饱和度。
8
【处理措施】
1.调整氧流量,加强呼吸道管理,促进二氧化碳排出。 2.经上述处理无效者,报告医师,建立人工气道者烦躁,腹胀明显,腹壁张力大,呼吸急促、表浅,胸式呼吸减 弱,口唇发绀,脉搏细速,严重者危及生命。 【预防措施】 1.正确掌握鼻导管的使用方法 插管不易过深,成人使用单鼻孔吸 氧时,鼻导管插入深度以25cm为宜。新生儿鼻导管吸氧时,须准 确测量长度,注意插入方法,插入鼻导管时可将患儿头部稍向后仰, 避免导管进入食道,不可过深。 2.用鼻塞吸氧、面罩吸氧能有效避免此并发症的发生。 【处理措施】 如发生急性腹胀,及时行肠胃减压、肛管排气。
6
【预防措施】
1.严格掌握吸氧指征、停氧指征,选择恰当给氧方式。 2.严格控制吸氧浓度,一般吸氧浓度不超过45%。根据氧疗情况, 及时调整吸氧流量、浓度和时间,避免长时间搞流量吸氧。 3.吸氧过程中,经常行血气分析,动态观察氧疗效果。 【处理措施】 1.立即降低吸氧流量。 2.报告医师,对症处理。

氧气吸入疗法及并发症的处理 PPT

氧气吸入疗法及并发症的处理 PPT
• 氧浓度与流量换算: 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 1.低浓度氧疗法【1—2 L/分】(25-29%) • 2.中浓度氧疗法 【2--4 L/分】(29-37%) • 3.高度氧疗法【4—6 L/分】(37-45%)
选择合适的氧流量
• 1.低浓度氧疗法: 【1—2 L/分】(25-29%) 适用于缺氧伴CO2潴留。
发生原因: 在没有调节氧流量的情况下,直接与鼻导管连接进行吸氧,导致大量高压、高流量氧气在短时间 内冲入肺组织所致。 临床表现: 呛咳、咳嗽、严重者产生气胸。 预防及处理: 1.在调节氧流量后,供氧管方可与鼻导管连接给病人使用。 2.原面罩吸氧病人在改用鼻导管吸氧时,要及时将氧流量减低。
八、过敏反应
氧气吸入疗法及并发症的处理
• 氧疗的概念 • 氧疗的适应症 • 缺氧程度的判断 • 吸氧的好处 • 氧疗方式、流量的选择 • 氧疗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氧疗的概念
通过供给病人氧气,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 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血氧含量,纠正各种缺 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 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 。
六、鼻 衄
发生原因: 1.鼻导管过粗或质地差,插鼻导管动作过猛或反复操作。 2.部分患者鼻中隔畸形,而操作者按常规方法插管,使鼻黏膜损伤,引起鼻衄。 3.长时间吸氧者,鼻导管与鼻咽部分泌物粘连、干涸,在更换鼻导管时,鼻咽部的黏膜被外力扯 破导致出血。 4.长时间较高浓度吸氧,且湿化不足,导致鼻黏膜过度干燥、破裂 临床表现: 黏膜干燥、出血,血液自鼻腔流出。 预防及处理:
氧疗的概念
• 氧气(oxygen ,O2 ) 无色无味的气体,在空 气中氧气约占21% 。
• 用于医疗方面的主要为 了改善缺氧、低氧或无 氧环境。

氧气吸入技术ppt课件

氧气吸入技术ppt课件
、咳痰等症状。
氧中毒
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气,可引起 氧中毒,表现为胸骨后疼痛、咳
嗽、呼吸困难等。
肺组织损伤
吸入氧气时,若操作不当或设备 故障,可能导致肺泡破裂、肺组
织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预防措施与建议
控制氧气流量
01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合理控制氧气流量,避免流量过大导致
呼吸道黏膜干燥。
加强湿化
02
使用湿化瓶或湿化器等设备,对吸入的氧气进行充分湿化,保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氧气吸入技术适用于多种疾病和症状,如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炎等)、心血管 疾病(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脑血管疾病(如脑缺血、脑出血等)、高原反应、一氧化碳中毒等。
禁忌症
虽然氧气吸入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使用。一般来说,对于无明显缺氧症状的患者, 不建议预防性使用氧气吸入。此外,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如未经治疗的气胸、巨大肺大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 者等,也应谨慎使用氧气吸入,以免加重病情。
操作后处理与记录
01
关闭氧气瓶阀门,断开 吸氧管或面罩连接。
02
清洁和消毒吸氧管和面 罩,晾干后备用。
03
记录患者吸氧时间、氧 流量、氧饱和度等关键 信息。
04
定期评估患者吸氧效果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4
CATALOGUE
氧气吸入技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类型及原因
呼吸道黏膜干燥
由于氧气流量过大或湿化不足, 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出现咳嗽
氧气吸入技术 ppt课件
目 录
• 氧气吸入技术概述 • 氧气吸入设备介绍 •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规范 • 氧气吸入技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氧气吸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 氧气吸入技术最新研究进展及展望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共10张PPT)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共10张PPT)
对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存着,应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 对新生儿,避免长时间、高浓度的吸氧
遵医嘱或根据病人情况调节氧流量 4 询问过敏史,选择合适的吸氧材料
对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存着,应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
氧氧气气吸 吸入入操操5作作并并立发发症症即预预防防查及及处处找理理 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发生过敏时,去除过敏源,给予对症处理。 遵医嘱或根据病人情况调节氧流量 询问过敏史,选择合适的吸氧材料 加强病情观察及健康宣教 对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存着,应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经上述处理无效者建立人工气道。 一旦发生,应调低氧流量至1-2K/min,应用呼吸兴奋剂,保持呼吸道通畅。
第5页,共10页。
预防及处理
感染
1 定期更换消毒氧气湿化装置 2 保持口腔清洁 3 如有感染症,给予抗生素治疗
第6页,共10页。
预防及处理
鼻衄 1 规范鼻导管使用流程 2 选择合适的吸氧管 3 加强气道湿化
4 如出现鼻衄,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局部止血处理
第7页,共10页。Leabharlann 预防及处理过敏反应
1 询问过敏史,选择合适的吸氧材料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第1页,共10页。
常见并发症
无效吸氧
气道粘膜干燥
氧中毒 感染
鼻衄
过敏反应
二氧化碳麻醉 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第2页,共10页。
预防及处理
无效吸氧
1 确保供氧压力及氧气装置的密闭性 保持吸氧管通畅,妥善固定 2 遵医嘱或根据病人情况调节氧流量
定期更换消毒氧气湿化装置
3 保持气道通畅 如出现鼻衄,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局部止血处理
第3页,共10页。

护理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护理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护理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氧气吸入技术是指通过供给患者氧气,提高其肺泡内氧分压,促进代谢,纠正缺氧状态,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

通过氧气吸入,达到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的目的。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包括:无效吸氧、气道黏膜干燥、氧中毒、二氧化碳麻醉、腹胀、感染、鼻出血、肺组织损伤、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一、无效吸氧发生原因1.吸氧装置因素:氧源压力低,吸氧管道连接不紧密,吸氧管不通,吸氧浓度不能满足病情需要。

2.患者因素:气道内分泌物过多,堵塞气道;患者躁动,导致吸氧管道脱出。

临床表现患者吸氧后仍不能缓解临床缺氧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烦躁不安、不能平卧等。

呼吸频率、节律及深浅度与吸氧前均无改变。

预防及处理1.用氧前仔细检查吸氧装置是否完好,保证氧源压力正常、吸氧管道连接严密不漏气。

连接患者的吸氧管妥善固定,避免脱落和移位并保持通畅。

2.遵医嘱或根据患者病情调节氧流量。

对气管切开的患者,采用气管内套管供给氧气。

吸氧过程中,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患者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并定时监测血氧饱和度。

3.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避免分泌物结痂堵塞吸氧管。

4.一旦发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明原因,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尽快恢复有效氧气供给。

二、气道黏膜干燥发生原因1.病室内干燥,氧气湿化瓶内湿化液不足,吸入的氧气不能充分湿化。

2.过度通气或吸氧流量过大,氧浓度大于60%。

3.长期吸氧。

临床表现患者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刺激性干咳,无痰或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口咽干燥不适,部分患者有鼻出血或痰中带血。

预防及处理1.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及时补充湿化瓶内的灭菌水,保证吸入的氧气受到充分湿化。

2.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吸氧浓度一般控制在45%以下(氧流量适当控制在6L/min以下)。

3.过度通气的患者要多补充水分,张口呼吸的患者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

4.对于气道黏膜干燥者,可给予超声雾化吸入。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_课件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_课件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_课件一、内容概要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主题是关于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我们都知道,氧气吸入是一个看似简单但极为重要的医疗操作,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如何预防这些并发症,以及万一出现并发症该如何处理。

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每一个需要氧疗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接下来我们就进入正题吧!首先我们要了解哪些因素可能导致氧气吸入技术操作的并发症。

这里面既有操作者的经验问题,也有设备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涉及到一些氧气吸入操作的基本原则,比如说吸入的氧浓度是否适当,患者的舒适度和耐受度如何等。

只有对这些因素有了全面的了解,我们才能做到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接下来我们会详细讲解这些要点。

然后我们会介绍如何预防氧气吸入技术操作的并发症,预防是第一道防线,重中之重在于教育操作人员和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及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正确的操作方法不仅包括开启氧气的正确步骤,还包括如何调整氧流量、如何妥善放置吸氧管等细节问题。

此外我们还会介绍一些预防措施,比如定期检查设备是否完好、保持环境清洁等。

这些内容都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所在。

我们会讲解一旦出现并发症该如何处理,这部分的内容也十分重要,毕竟我们不能预测所有事情都能避免发生。

处理并发症的原则是及时、准确、有效。

我们会讲解各种常见并发症的症状和处理方法,比如氧中毒如何处理、氧气管道脱落如何处理等突发情况的处理技巧等。

这样一旦出现问题我们能迅速采取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大家能掌握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更加从容地面对各种挑战。

1. 阐述氧气吸入技术的重要性氧气吸入技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不太常接触,但在医疗领域却极其重要的一个技术。

每一个需要呼吸的生命都离不开氧气,氧气吸入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无论是在医院、急救中心还是其他医疗场所,它都是拯救生命的关键手段之一。

想象一下当一个人因为疾病、创伤或其他原因无法自主呼吸时,氧气吸入技术就像是给他们输送生命的通道。

医院患者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PPT

医院患者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PPT

06
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缺氧症 状有无改善,并定时监测患者的血
氧饱和度。
无效吸氧
处理流程
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恢复有效的氧气供 给。
04
氧中毒
氧中毒
A
原因
B
临床 表现
C
预防
D
处理 流程
氧中毒
原因
> 患者对氧过敏或耐力下降。
>
吸氧过程中,患者或家属擅自调节吸氧装置,加大氧气流量。
02
吸氧过程中,患者或家属擅自调节吸 氧装置,加大氧气流量。患者自主呼 吸减弱。
二氧化碳潴留
临床表现
神志模糊,嗜睡,脸色潮红,呼吸浅、慢、弱,皮肤湿润,情绪不稳,行 为异常。
二氧化碳潴留
预防
对长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存的患者,应低浓度、低流量持续给氧,氧流量控制在 1~2L/min。
注意监测血气分析结果,以纠正低氧血症。维持 PaO2在 60 mmHg,以不升高PaC02 为原则。
氧中毒
预防
01
严格掌握吸氧指征、停氧指征。 选择恰当给氧方式。
02
严格控制氧吸入的浓度和时间。 一般吸氧浓度不超过45%。 60%~80%的氧吸入时间不能超 过24 小时,100% 的氧吸入时 间不能超过12小时。根据氧疗情 况,及时调整吸氧流量、浓度和 时间,避免长时间高流量吸氧。
03
对氧疗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告诫 患者吸氧过程中勿自行随意调节 氧流量。
无效吸氧
预防
01
检查氧气装置、供氧压力、管道连
接是否漏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03
遵医嘱或根据患者的病情调节氧流
量。
05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草稿ppt课件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草稿ppt课件

3.长时间吸氧者,注意保持室内湿度 ,做好鼻腔湿化工作,防止鼻腔黏膜 干燥。拔除鼻导管前,如发现鼻导管 与鼻黏膜粘住,应先用湿棉签或液体 石蜡油湿润,再轻摇鼻导管,等结痂 物松脱后再拔管。
4.如发生鼻衄,及时报告医生,进行
伤,引起鼻衄。2鼻
局部止血处理。如使用血管收缩剂或 局部压迫止血,对鼻衄出血量多,上
2.吸氧的氧流量过
大,氧浓度大于 60%。
2.根据病人缺氧情况 ,调节氧流量,轻度 缺氧1-2L/min,中度
发生的原因:氧三治疗:氧临中床毒表现:氧中毒的
中发生氧中毒临床上 程度主要取决于吸入
极少见。一般认为在 氧气的氧分压和时间
安全“压力-时程”限内 。氧中毒的特点是肺
是不会发生氧中毒的 实质改变,如肺泡壁
已发生晶体后纤维
腹胀
发生原因:1:多见 预防及处理:正确 于新生儿,鼻导管 掌握鼻导管的使用 插入过深,应新生 方法,插管不宜过 儿上呼吸道相对较 深,承认在使用单 短,易误入食道。 鼻孔吸氧时插入的 2:全麻术后患者咽 深度以2cm为宜。 腔收缩,会厌活动 新生儿鼻导管时必 度,食道入口括约 须准确测量长度, 肌松弛,舌体后移 注意插入的方法, ,咽腔因插管而水 插入鼻导管时可将 肿,使气体排出不 患儿头部稍向后仰 畅,咽部成为一个
六:感染
预防及处理:1.每日
发生原因:1吸氧终 更换吸氧管,氧气
端装置污染:吸氧管 湿化瓶内湿化液,
道,氧气湿化瓶, 湿化瓶每日消毒。
湿化瓶内湿化液等 2.湿化瓶内液体为灭
容易发生细菌生长 菌处理冷开水,蒸 。2插管动作导致鼻 馏水。
腔粘膜破损,而病 3.每日口腔护理氧气
人机体免疫力下降 4.插管动作宜轻柔,以

氧气吸入并发症 ppt课件

氧气吸入并发症 ppt课件
• 3、处理:正常掌握鼻导管使用方法;如 发生急促腹胀,及时进行胃肠减压和肛 管排气。
六、感染
• 1、原因:吸氧终端装置污染;插管动作 粗暴导致鼻粘膜破损,易发生感染。
• 2、表现:病人出现局部或全身感染症状, 如畏寒、发热、咳嗽、败血症等。
• 3、处理:每日更换吸氧管、氧气湿化瓶 及湿化液;湿化液为冷开水、蒸馏水; 每日口护;插管动作轻柔,避免发生破 损。
• 3、处理:检查氧气装置及连接是否紧密;吸 氧前检查吸氧管通畅性;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பைடு நூலகம்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二、气道粘膜干燥
• 1、原因:氧气湿化瓶内湿化液不足,氧 气湿化不充分;吸氧流量过大。
• 2、表现:刺激性干咳,无痰或痰液粘稠, 不易咳出。
• 3、处理:及时补充氧气湿化瓶内湿化液; 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加温加湿吸氧装 置能防止气道粘膜干燥。
三、氧中毒
• 2、表现:根据烧伤严重程度氛围Ⅰ 度、 浅Ⅱ度、深Ⅱ度、Ⅲ度。
• 3、处理:注意安全用氧,严禁烟火;妥善 固定吸氧装置,防止氧气外露;病人吸氧 时着棉质外衣;一旦发生火灾,及时关闭 氧气来源 。
九、过敏反应
• 1、原因:对吸氧管材料或胶布过敏;并发 急性肺水肿时,使用20%-30%酒精湿化, 而患者对酒精过敏。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
主讲人: 地点:护办室 2016年5月10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心病最常见者为慢性缺氧血性肺原性心脏病,又称阻塞性肺气肿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肺部胸廓或 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病。

肺心病是由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肺结核、支气管哮喘及尘肺等反复发作,进而引起右 心室肥大,以至发展成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因为此病发展缓慢,常常要数年或数十年才发展成为肺心病,所以, 多见于老年人。这是心肺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



• 肺心病是指慢性肺胸疾病或肺血管慢性病变,逐渐引起肺动脉 高压,进而造成右心室肥大,最后发生心力衰竭的一类心脏病。是 常见病,多发病。患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随年龄增长而患病率增 高。寒冷地区、高原地区、农村患病率高。其原发病以慢性支气管 炎、肺气肿最常见。急性发作以冬春季多见。常因呼吸道感染而诱 发肺、心功能不全。





• (一)支气管-肺疾病分为两类:①阻塞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扩张等所谓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现称慢性阻 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②限制性疾 病,如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肺结核、尘肺、接触有毒气体(如氯 、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等)、胸部放射治疗等致广泛性肺纤维化变 化、结节病、硬皮病、播散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特发性肺含铁 血黄素沉弯和其他胸廓畸形、胸廓改 形术后、胸膜纤维化、神经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质炎、肌营养不良 等)、过度肥胖伴肺泡通气障碍等。肺血管可能弯曲或扭转。





1、呼吸道原发症状:慢性气管炎和肺气肿是引起肺心病的主要原因。肺心病早期常以咳嗽、咳痰和气短三大症 状为主要表现。每逢寒冷季节,病情易出现急性发作,咳嗽加剧,痰量增多并转为黄色。急性发作控制后,转为 缓解期,则咳嗽减轻痰量减少,痰由黄转白、变稀。当病情继续进展,肺气肿程度加重,临床上逐渐出现气短症 状,开始仅是活动量大时感到气短,劳动时耐力下降,逐渐发展到日常起居轻微活动就出现气短症状;严重时, 甚至在静坐时或平卧时亦感气短。在严重呼吸困难时,病人被迫坐起,称为端坐呼吸。 2、呼吸衰竭症状:呼吸衰竭主要由严重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所引起,是肺功能不全的晚期表现。一般来说,肺 心病先有缺氧,后有二氧化碳潴留,二者症状常常互相交叉,最后两者合并出现。慢性缺氧症状主要表现为:气 短、胸闷、心悸、食欲低下和疲乏无力,并有紫绀;二氧化碳潴留早期多无症状,但当二氧化碳分压超过60毫米 汞柱时,大多先有头胀、头痛、多汗等征象,然后接着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往往夜间失眠,白天嗜睡,并有幻觉 、神志恍惚等肺性脑病前驱症状。 3、心力衰竭症状:主要表现为右心衰竭症状,早期表现为咳嗽、气短、心悸、下肢踝部轻度浮肿。当右心衰竭 加重时,逐渐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尿少、上腹胀痛以及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心率持续增快,紫 绀、肝脏肿大以及周身浮肿现象亦加重并可见腹水。



4、并发症症状: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致胃肠道粘膜糜烂、坏死和渗血或因较长时间使用激素,诱发溃疡 ,可引起呕血、便血,肺性脑病的出现,往往是预后不良的征兆。由于严重感染或心力衰竭可出现休克、血压下 降。还可缘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而出现皮肤粘膜出血和其他部位出血。肾功能障碍可致原有少尿、浮肿进一步加 剧。酸碱失衡可致口渴、尿少、神经、消化症状,有的可出现心律紊乱。


• •



(一)血液检查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常增高,红细胞压积正常或偏高,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常增高,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血沉一般 偏快;动脉血氧饱和度常低于正常,二氧化碳分压高于正常,呼吸衰竭时更为显著。在心力衰竭期,可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浆尿素氮、肌酐、血及 尿β2微球蛋白(β2-M)、血浆肾素活性(PRA)、血浆血管紧张素Ⅱ等含量增高等肝肾功能受损表现。合并呼吸道感染时,可有白细胞计数增高。在呼吸衰竭 不同阶段可出现高钾、低钠、低钾或低氯、低钙、低镁等变化。 (二)痰细菌培养以甲型链球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奈瑟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等多见,近年来革兰阴性杆菌增多,如绿脓杆菌、大肠杆 菌等。 (三)X线检查①肺部变化:随病因而异,肺气肿最常见。②肺动脉高压表现:肺动脉总干弧突出,肺门部肺动脉扩大延长及肺动脉第一分支。一般认为 右肺动脉第一下分支横径≥15mm,或右下肺动脉横径与气管横径比值≥0.17,或动态观察较原右肺下动脉干增宽2mm以上,可认为有该支扩张。肺动脉 高压显著时,中心肺动脉扩张,搏动增强而外周动脉骤然变细呈截断或鼠尾状。③心脏变化:心脏呈垂直位,故早期心脏都不见增大。右心室流出道增 大时,表现为肺动脉圆锥部显著凸出。此后右心室流入道也肥厚增大,心尖上翘。有时还可见右心房扩大。心力衰竭时可有全心扩大,但在心力衰竭控 制后,心脏可恢复到原来大小。左心一般不大,偶见左心室增大。 (四)心向量图检查主要表现为右心室肥大和(或右心房增大,随右心室肥大的程度加重,QRS方位由正常的左下前或后逐渐演变为向后,再向下,最后 转向右前,但终末部仍在右后。QRS环自逆钟向运动或8字型发展至重度时之顺钟向运行。P环多狭窄,左侧面与前额面P环振幅增大,最大向量向前下、 左或右。一般来说,右心房肥大越明显,则P环向量越向右。 (五)肺功能检查在心肺功能衰竭期不宜进行本检查,症状缓解期中可考虑测定。病人均有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表现为时间肺活量及最大通气量减低 ,残气量增加。用四探头功能仪以及γ照相和静脉弹丸式注射法注入核素133氙测定两肺上下野半清除时间可反映局部通气功能,比一般肺功能的肺心病 检出率高。 (六)右心导管检查经静脉送入漂浮导管至肺动脉,直接测定肺动脉和右心室压力,可作为肺心病的早期诊断。
肺心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认清肺心病症状,可以及早确诊病情,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目前,临床上 推荐使用中医治疗肺心病。这是因为中医兼顾治疗与调理,疗程短,疗效好,治愈后无复发现象。 肺心病在中国是常见病,多发病。十年前据在中国调查了二千多万人,肺心病的平均患病率为0.4%。1992年在 北京、湖北、辽宁某些地区农民中普查了十万余人,肺心病的平均患病率为0.47%,基本与前相似。居住在高原( 如东北、华北、西北),日照不足又过于潮湿的西南地区及抽烟的人群患病率为高,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91.2%以上患者年龄在41岁以上。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 随职业的不同患病率依次为工人、农民及一般城市居民。患病率最高可达15.7%~49.8%。本病占住院心脏病的 构成比为46%~38.5%。多数地区占第3、4位,1980~1989年的构成比仅2.49%,占第8位,这与冠心病、心肌炎发 病率与收治率例数增高有关。在气候严寒的北方及潮湿的西南地区则为首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