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街道社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社区管理模式

合集下载

推行“四位一体”社区治理模式建设和谐文明新社区

推行“四位一体”社区治理模式建设和谐文明新社区

推⾏“四位⼀体”社区治理模式建设和谐⽂明新社区2019-04-06摘要:推进城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和谐⽂明的社区作保障。

⽂章在调研基础上分析了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四位⼀体”的社区治理模式和推⾏“四位⼀体”社区治理模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四位⼀体”;社区治理;和谐⽂明推进城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和谐⽂明的社区作保障,社区管理是整个社会管理体系的基础。

镇溪街道地处吉⾸市区中⼼位置,区域总⾯积23.73平⽅公⾥,下设雅溪、科技园、沙⼦坳、胡⿇井、马坡岭、商业城、⽯家冲、吉新、荣昌坪共9个社区和坪⼭坡、寨垄2个⾏政村。

辖区总⼈⼝14.12万,2012年全年实现⽣产总值261140万元。

辖区内驻有州委、州政府、州⼈⼤、州政协、吉⾸军分区等省、州、市直⾏政企事业单位201个,是吉⾸市⼈⼝最多,经济最繁荣的街道,也是吉⾸市的政治、经济和⽂化中⼼。

⼀、当前社区社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社区社会管理主体单⼀⽬前,社区社会管理的主体局限于街道党委政府和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业主委员会等管理机构和组织缺失。

如商业城社区地处市中⼼,辖区内商铺林⽴,娱乐场所众多,流动⼈⼝庞⼤,还有各类⾏政企事业单位40多家,暂住⼈⼝6000多⼈,社区管理难度⾮常⼤。

⽽社区内协助管理的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会都没有,社区⼤⼤⼩⼩繁杂的事务基本上由社区居委会包揽,只有在遇到居委会解决不了的问题或需要上⼀级部门出⾯决定的事务才直接向街道政府汇报,居委会⼯作⼈员普遍感到⼯作任务繁重,⼼⼒交瘁。

(⼆)社区社会管理内容不健全在社区管理中,对于社区的维稳⼯作⼗分重视,但是对协调社区关系、规范社区⾏为、激发社区活⼒的重视程度与⽼百姓的期望还存在差距。

笔者通过对⽯家冲社区部分居民的⾛访发现,不同年龄层次、不同⾏业的民众对社区服务有着不同的需求,⼀些⼩孩家长希望居住的社区能为孩⼦提供包括体育锻炼、教育学习、幼⼉托管等⽅⾯的服务;⽼年⼈则希望能够在需要各类帮助的时候能够得到⽅便及时的帮助等。

关于深化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

关于深化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

关于深化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深化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推动乡镇(街道)管理体制向现代化方向转变,提高基层管理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为了进一步明确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完善乡镇(街道)管理体制1. 强化乡镇(街道)行政职能,明确职责分工和权责关系,促进乡镇(街道)发挥更大作用。

2. 推进乡镇(街道)社会组织多元化,支持发展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自治组织,增强基层自治能力。

3. 加强乡镇(街道)干部队伍建设,注重选拔有能力、经验丰富的乡镇(街道)干部,提供培训和晋升机会,增强基层管理水平。

二、拓宽乡镇(街道)经济来源1. 鼓励乡镇(街道)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提高乡镇(街道)自主发展能力。

2. 加大对乡镇(街道)经济的支持力度,提供贷款、税收减免等政策优惠,激发乡镇(街道)经济发展的活力。

3. 推动农民工创业就业,促进乡镇(街道)产业升级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三、推进乡镇(街道)基础设施建设1. 加大对乡镇(街道)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乡镇(街道)发展环境。

2. 支持乡镇(街道)开展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设学校、医院、文化活动场所等,提高基层公共服务水平。

3.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推动乡镇(街道)生态环境改善,营造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

四、加强乡镇(街道)治理能力建设1. 建立健全乡镇(街道)综合执法体系,推动各部门协同合作,加强对乡镇(街道)的综合治理与服务。

2. 提高基层社区治理能力,加强社区矛盾纠纷的化解,建立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

3. 推进信息化管理,建立乡镇(街道)信息化平台,提高信息化水平,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总之,深化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完善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拓宽经济来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治理能力,可以实现乡镇(街道)的现代化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社工部加强社区管理创新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社工部加强社区管理创新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社工部加强社区管理创新工作开展情况汇报近年来,某区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市有关部署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完善社会治理机制、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全面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综治协调、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工作格局。

我区社会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两个中心”运行、网格化管理等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社会各界和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认可,中央媒体采访团及《某日报》、《共产党人》杂志等多次对我区社会治理做法和经验进行刊载和宣传,某某某某年、某某某某年我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经验和和谐社区建设经验在自治区进行交流。

现将社会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主要做法(一)强化领导,整体推进,奠定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基础为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工作,按照市委部署要求,我区于某某某某年某月份,成立了某区委社会工作部。

某某某某年某月份,相继成立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委书记兼任,进一步加强了社会治理工作组织领导。

先后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某区网格服务人员管理办法》、《某区关于进一步规范镇、街道“两个中心”运行改进服务水平的意见》、《某区清理规范社区(村)各类评比达标创建和出具各类证明的实施意见》、《某区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权力清单》和《某区某某某某某社会治理综合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深入推进镇、街道综治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为加强我区社会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建设街道“两个中心”,搭建服务群众平台。

自某某某某年,我区投入资金某某某某多万元,率先在星海镇和某某个街道建设了民生服务中心和综治服务中心。

将政府职能部门相关权力、职责下放,工作重心下移,民生服务中心实行“前台接待受理,当场综合办理,后台协同处理”的“一站式”服务机制,让群众少进一道门、少走一道程序。

综治服务中心建立了公检法司等部门联动服务机制,推进基层群众诉求“一站式接待、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

市民政局群众民生新诉求材料

市民政局群众民生新诉求材料

关注民生诉求解决民生难题巴彦淖尔市民政局近年来,民生问题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前所未有的关注。

我市各级民政部门围绕弱势群体的生活难、就医难、就学难等问题以及城乡居民的社会化养老、社区服务等一系列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更多的民生问题受到人民群众的关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亟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重视,得到解决。

一、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加快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老有所养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和应尽责任。

巴彦淖尔市作为自治区西部一个经济欠发达地级市,较之东部沿海地区乃至周边包头、鄂尔多斯等兄弟盟市,养老服务事业相对薄弱,特别是落后的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已经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福利服务需求。

(一)我市当前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现状目前,全市有20万老年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2%。

其中城镇7.2万人,占老年人的36%;农村牧区老年人12.8万人,占老年人的64%。

而且全市每年约有1.4万人进入老年行列。

可以说,巴彦淖尔市与全国的情况一样,提前进入了老龄社会。

据2009年问卷调查显示,全市有80.3%的老年人希望进入老年公寓等福利机构养老,而且年龄越大愿望越强烈。

我市现有养老机构40家,其中公办城镇福利机构8家,投入使用的床位有1348张;民办老年福利机构8家,共有床位1736张。

城乡所有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总数是5477张,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以临河区为例,现在有许多老年人报名排队等待入住,有的原本容纳两张床位的老人房间已经加床到3张甚至4张,许多临河地区的老年人不得不去杭后住老年公寓。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养老服务事业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责任,同时又是一项暖人心顺民意的德政事业,事关社会稳定和群众利益,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而社会对此关注不够。

特别是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社会上许多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都看好社会养老这个大有作为的市场,有投资老年公寓的愿望。

城市基层党建——山东曲阜市:“四力驱动”筑基强体赋能城市社区治理

城市基层党建——山东曲阜市:“四力驱动”筑基强体赋能城市社区治理

山东曲阜市:“四力驱动”筑基强体赋能城市社区治理近年来,山东省曲阜市坚持系统思维、问题导向,聚焦破解社区治理难题,开展城市党建“筑基工程”,完善四项机制,实施“四力驱动”,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居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一、背景起因曲阜地处山东省西南部,是鲁国故都、孔子故里、儒家文化发源地、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主城区居住人口约18万人,原辖26个城中村,管理服务老户居民3.2万人及其集体资产14.22亿元。

而后成立8个城市社区管理服务新增加的14.8万人。

在工作中,曲阜市26个城中村和8个城市社区对居民的管理服务两条线并行,新成立的城市社区建制规模大、管理人口多、服务权限少。

另外,受制于历史文化名城相关条件限制,主城区老旧小区众多且呈现“散、小、乱”特点,城市发展进程加快的同时,老旧小区治理已经成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难点和堵点,也是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鉴于此,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曲阜市系统谋划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开展城中村改社区工作,突破社区治理体制机制障碍;采取街道领办“红色物业”的模式,成立公益物业服务企业,推行物业服务“110”,兜底管理老旧小区的物业服务,走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党建引领老旧小区治理之路;建立“拉呱说事、说事必回”民意诉求表达平台,优化为民服务质效,为打造有温度高品质的宜居城市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主要做法(一)完善工作机制聚合力统筹协调推进。

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作为市委书记突破项目,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每年至少专题研究1次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先后印发《关于开展城市基层党建“筑基工程”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建立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议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城市基层治理重点难点问题。

构建五级架构。

按照资产改制、规模调整、规范运行“三步走”的工作思路,坚持依法依规、程序规范、群众认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原8个城市社区、26个城中村优化整合为26个城市社区,成立26个城市社区居委会,实体化运作26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合理划分182个网格,创新推行“城市社区+经济合作社+网格(1+1+1)”全覆盖工作模式,构建起“一网统筹、多网融合”的网格化治理新体系。

社区管理(当代中国社区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社区管理(当代中国社区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社区自治
社区自治是社区居民自我决定社区公共事务的权 利以及权利行使的方式。社区自治是依靠社区 内的自治性组织来实现的。 根据自组织理论 ,社区自组织是指社区成员通过 面对面协商而自主走向有序化的过程 ;社区自 组织包括五个基本要素 :独立的权利主体、被 集体确认的公共利益、面对面协商机制、人际 关系网络、自我约束秩序 。
中国特色社区管理体制的构建
四、体制构建:行政与自治双中心互动体 制 区政府:政治控制职能、行政管理职能、 公共服务职能; 街道:统筹协调职能; 社区:自治职能。
中国特色社区管理体制的构建
1、行政:掌舵 政府依据管辖区域的大小,选择性地 在区、街道、社区三个层面建立起职能 部门独立承担行政职能,使社区摆脱繁 重的行政事务。政府对社区负有掌掌舵 的功能,即支持、指导和协助社区建设 的责任,承担社区公共产品生产的部分 费用,培育社会自治组织。
社区参与
社区参与是公民参与的重要内容,是构建 公民社会的基础。 社区参与是改造社区、建设社区的主要动 力,是促进政府民主管理和社区自主管 理的重要途径,有利于社区意识的提高 和社区认同感的增强,有利于社区问题 的解决和社区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
社区参与
社区参与的理论基础: 公民资格理论:“公民”是一个政治人或 社会人,社区参与是公民运用权利、履 行义务的一种形式,是建立在公民资格 理论基础上的公民实践。 社区主义理论:倡导集体权利,认为普遍 的“善”就是公共利益(公益),公共 利益优先于个人权利。
社区参与
社区参与的形式: 制度性参与(社区成员在既定制度规范内 的参与活动,常见的形式有选举、表决、 执行、管理、决策、监督、观察等); 非制度性参与(社区成员超越既定制度规 范的参与活动,常见的形式有议论、投 诉、抗议等)。

民政部 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意见民发〔2013〕178号

民政部 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意见民发〔2013〕178号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意见民发〔2013〕17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财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财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财务局: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发〔2010〕6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4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0〕2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办发〔2011〕61号)和《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组发〔2011〕25号)要求,切实加强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发展社区社会工作服务,进一步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现就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制定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开展服务的主要平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带来社会结构、组织形式、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社区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各种社会矛盾的聚焦点、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论文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论文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探索与思考摘要:社会管理不是一个新的课题,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后,就面临着对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任务。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探索思考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这标志着我国从“十二五”起进入了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时期。

自从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以来,我们国家在社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

1.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面临繁重任务和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1.1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发生变化,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1)社会管理组织不适应。

原有单位管理功能弱化,新的社区管理功能不完善,社会成员的组织化程度越来越低,社会管理缺乏组织依托。

(2)社会管理职能不适应。

大部分经济组织、企事业单位的社会管理职能相继剥离并让渡给社会,而社会支持系统尚未建立,社会问题自上而下的解决遇到了“断裂层”。

(3)社会管理体制不适应。

从“单位制”到“社区制”的转变,既是社会管理单元从工作场所向居住场所的转变,也是社会管理网络从工作场所到居住场所的转移,为适应社会流动加快趋势,必须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1.2随着社会结构剧烈变动,不同群体的管理难度显著增加,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1)阶层结构变动带来社会整合难。

社会分层体系1走向复杂化、多样化,不同的社会主体力量内部出现了具有相对独立利益的不同阶层,具有不同的价值追求、利益诉求和服务需求。

(2)城乡结构的变动带来社会管理难。

城市化快速推进,带来了城市人口的高集中度和高流动性。

(3)人口结构变动带来社会服务难。

“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大量出现,搞好就业服务面临新课题。

1.3随着利益格局调整重塑,利益主体的矛盾冲突越来越多,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创新城市社区社会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创新城市社区社会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创新城市社区社会管理的对策及建议摘要:面对社会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和完善城市社区治理,应加强各类民间组织的管理,提高公众自我管理能力。

加强和创新城市社会管理,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保护,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加强城乡社区建设管理,完善网络舆论导向机制等。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创新城市社区社会管理的紧迫性,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社区;社会管理;措施对策引言:目前,为强化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

在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基础上,健全法制体系,有效地整合社会治理资源,为民间组织、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参与社会管理搭建平台和渠道,从而在制度上保障社会管理大格局中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目标得以实现。

1、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的紧迫性1.1社会转型导致新的社会事务大量产生随着改革开放和新世纪的到来,开放的经济迅速发展,国企的改制和非公有制的发展迅速,各种类型的所有制结构不断涌现。

与此同时,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协会、商会等新兴的社会团体也纷纷涌现。

“两新”组织的产生与发展,促使了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分裂与重组,包括董事长与股东、职业经理人、经纪人、各类自由职业者、农民工等。

利益的差异,需求的差异,势必会引起各方的矛盾。

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公司劳动争议、城镇拆迁、土地征收、就业、环境污染等新问题[1]。

1.2社区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当前以某市为例,社会管理体系是“一级政府、二级管理、三级网络”(即指区一级政府、区街道三级管理、区、街道三级网络)。

但是,由于政府职能的不合理,致使街道等部门的角色和功能发生了脱节,出现了事责分离,权责分离,事事分离现象,其城市委员会所承担的责任过大,存在着行政管理的突出趋势,以及缺乏完善的社区民主体制,这在某种意义上限制了社区居民的自治功能,这就是所谓的“行政两难”与“社区两难”[2]。

2、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着力点2.1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化”同步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四化”同步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四化”同步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作者:中共南京市建邺区委政法委来源:《唯实》2020年第11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

这为新时代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

建邺区作为南京市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下辖6个街道、65个社区,总人口70多万,社会结构多元复杂,基层治理面广、线长、点多。

近年来,该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充分发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优势,坚持“四化”同步,汇聚社会力量,突出法治保障,运用智慧手段,加强队伍建设,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以创新机制引导社会治理社会化社会化就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组织和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做到共建共治共享。

近年来,建邺区深化基层群众自治实践,发挥社区居民、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交出了优异的成绩单。

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

健全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和基层党建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多方联动提升基层公共服务覆盖面。

强化综合保障,下沉到基层的公共服务资源都以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

依托党建平台推动街道社区与属地企业多层次、宽领域结对共建,按照社区地理位置、党员结构、经济发展等要素,实行差异化服务,实现辖区共驻共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月安社区创新推广“红色物业·同心共治”模式,让物业服务与社区治理同频共振,实现城市社区“共治·共享”,增强居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南苑街道以国泰民安社区为试点,在服务架构上突出“党建+”,在服务力量上突出“公益+”。

社区党组织统领区域化党建,组建由物业公司、驻区单位、居民党员组成的各类公益服务队,定期走访空巢老人、生活困难户和“六必访”党员,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和公益行动,满足群众多层次服务需求,受到社区群众普遍欢迎。

扶持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通过政府购买、定向签约、公益創投等形式,培育公益性社会组织。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

工作研I究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湖北省民政厅2020年以来,湖北省深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基层党建和基层社会治理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 示精神,围绕“党建引领、做强街道、夯实社区、建 强三支队伍、完善双报到”总体思路,以改革创新精 神推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着力构建党建引领的 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 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为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奠定坚实 基础。

一、强化政治意识,把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 理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谋划推进(_)系统谋划,一体统筹。

省委坚持一盘棋统筹,召开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把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 理与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进省域治理现代 化、推动疫后高质量发展一体谋划、一体部署,出台了 《关于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意见》等系列文件。

各地通过召开全委会会议、常委会会议、深改委会议等,围绕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城市社区 工作者队伍建设、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 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小区网格治理、“红色物 业”等,制定出台本地实施方案。

(二) 强化领导,高位推进。

省委主要负责同志经 常督导工作进展,多次专题听取情况汇报,既对重点改革加强调度指导,又对整体工作因时因势部署安排。

省委组织部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领导、全程指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重难点问题现场调研督办。

省委组织部先后采取视频会、推进会、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全面动员、重点部署和指导推进。

省民政厅把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作为“一把手”工程,多次召开党组会、厅务会进行专题研究,主要负责同志坚持每周调度,直接督导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进展缓慢的市(州)政府和民政部门。

(三) 畅通延伸组织体系。

坚持党的组织体系与 治理体系一体推进,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互融互促。

全面构建“街道党工委一社区党组织一小区网格党支部一楼栋党小组一居民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以下沉党员为主体,组建1.75万个功能型党组织,实现了党组织的“末端神经”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形成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

推进我市社会管理服务改革开展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推进我市社会管理服务改革开展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推进我市社会管理服务改革开展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一、前言近年来,我市社会管理服务存在着服务能力不足、服务项目单一、服务效果不佳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社会发展的瓶颈。

为了推动社会管理服务,进一步提升城市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我市决定开展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通过建设综合服务中心,整合资源,提高服务能力和效果,为市民提供更加全面、便捷、高效的社会管理服务。

下面将就推进该工作的方案进行说明。

二、目标与任务目标:建设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推动社会管理服务,提升城市社会管理服务水平。

任务:1.明确综合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建设服务功能齐全、服务项目多样化的综合服务中心,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整合资源,依托街道社区及相关机构,提供全面、便捷、高效的服务项目。

3.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4.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推动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工作的有效运行,确保实现预期目标。

三、建设步骤1.方案制定阶段(1)明确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各种服务需求而设立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将聚焦于提供社区居民所需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需求。

(2)确定服务项目:综合服务中心将整合各个领域的服务资源,提供居民服务、就业创业服务、健康服务、法律援助、教育培训等多样化服务项目,确保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

(3)制定建设方案:根据综合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和服务项目要求,制定建设方案,包括场地选址、设施装备、组织架构等。

2.资源整合阶段(1)整合社区资源: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的作用,协调社区各个机构和组织的资源,确保综合服务中心能够提供全面的服务项目。

(2)整合相关机构资源:与相关政府部门、社会组织、非营利组织等合作,整合其资源,提高综合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

3.人员培训阶段(1)培训计划制定:根据综合服务中心的功能需求,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包括岗位培训、专业技能培训、服务态度培训等。

北京市民政局、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开展社区减负工作的意见

北京市民政局、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开展社区减负工作的意见

北京市民政局、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开展社区减负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民政局,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公布日期】2016.03.07•【字号】京民基发〔2016〕105号•【施行日期】2016.03.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正文北京市民政局、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开展社区减负工作的意见京民基发〔2016〕105号各区民政局、区委组织部、社区建设工作管理部门: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关于深化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根据民政部、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开展社区减负工作的通知》要求,为减轻社区行政负担,切实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实现基层治理创新,推动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就我市进一步开展社区减负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开展社区减负工作的重要意义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

减轻社区负担,是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社区自治功能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减负工作,指导基层开展了一系列社区减负增效的改革探索,提升了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

随着首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区承担的公共事务和行政事务日益增多,行政负担较重,评比考核、挂牌台账任务较多,盖章证明事项繁杂无序等问题更加凸显,影响了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的发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居委会组织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按照中央、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依法明确社区职责任务,制定社区工作事项清单,是构建新型社区管理体制、完善社区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减轻基层负担,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有利于转变社区工作作风,密切与居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发展基层民主,强化社区自治功能;有利于完善社区治理体系,推进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三严三实”要求,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围绕深化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社区减负增效,着力解决影响城乡和谐社区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社区治理科学化水平,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奠定坚实基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公布日期】2021.04.28•【文号】•【施行日期】2021.04.28•【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制度其他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2021年4月28日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夯实国家治理根基,现就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关键,以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重点,以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能力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推动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二)工作原则。

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

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实施,向基层放权赋能,减轻基层负担。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三)主要目标。

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建立起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健全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治理机制,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全面完善,基层政权坚强有力,基层群众自治充满活力,基层公共服务精准高效,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坚实,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赋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赋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赋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应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

关键词: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五个关系前言:社会治理是指以政府为主体组织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行为,其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

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新时代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上第二个百年目标的题中之义。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应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

一、前提:正确处理好人与物的关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也开启了人所主导并支配的社会发展过程。

发展不是一种纯客观的发展,而是同人的发展及其价值实现直接相关的社会发展。

因此,社会治理之“本”是“人”而不是“物”,必须要改变单纯以GDP来论成败,以财富来衡量幸福指数等“见物不见人”的倾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真正按照人的需要来组织社会治理,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服务人民、管好社会。

要树立“一切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管理工作都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过程”的理念,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视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群众需要为第一选择,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群众利益得到充分保障,群众意愿得到充分尊重,群众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创新社会管理举措 打造社区特色品牌

创新社会管理举措  打造社区特色品牌

创新社会管理举措打造社区特色品牌海陵区城西街道党工委书记吴松柳城西街道地处海陵区主城区西部,总人口约10万人,总面积27.12平方公里,下辖16个社区和4个村。

面对纯社区、涉农社区、城郊村并存的特殊街情,城西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与省市区战略部署,秉承社区“创佳争先达标升级”,不仅要得牌子,更要得民心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与创新方面进行了全新的思考与有益的探索。

一、创新社会管理,时代要求是原动力当前,我街道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创新社会管理势在必行。

1、优化社区功能的必然选择。

前期,我街道“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撤村建居”两项工作,率先在全市整街推进到位。

同时,遵循“城乡一体、界限分明、条块划分、布局合理”原则,以主要道路、河流为界,对所辖社区实施了区划调整。

新社区的建立、新辖区的划分,对社区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

2、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和谐的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社区的发展进步,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前提与保障。

以创建星级社区、开展“创佳争先达标升级”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社区服务管理创新,是把社区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整洁、治安良好、舒适宜居、邻里和睦、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必由之路。

3、维护发展大局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成绩举世瞩目,同时,由企业改制、工程建设、旧城改造、权力寻租等引发的利益不公,导致部分群众心理失衡。

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就必须进一步加强社会服务与管理,积聚人气,凝聚人心,为科学发展营造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二、创新社会管理,培植品牌是支撑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以打造特色品牌为突破口,以百花齐放迎来满园春色。

1、品牌是城市的风景、社区的名片。

过去,我们注重强调整齐划一,忽视了个性的张扬,导致多数社区“一副面孔”。

现在,我们充分认识到,社区建设只有彰显特色、形象鲜明,才能争奇斗艳、各领风骚,才能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才能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

街道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街道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街道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一、改革背景与目标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街道作为基层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提高街道管理水平和效能,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

本方案旨在明确改革目标、任务和措施,推动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1.改革背景(1)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街道管理职能不断拓展。

(2)街道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程度的弊端,如职责不清、机构设置不合理等。

(3)国家层面明确提出要深化基层政权改革,提升街道管理水平。

2.改革目标(1)构建权责清晰、管理有序的街道管理体制。

(2)提升街道公共服务和社区治理能力。

(3)增强街道与社区居民的互动,提高居民满意度。

二、改革任务1.优化街道职能配置(1)明确街道职责,强化公共服务和社区治理职能。

(2)整合街道内部资源,提高管理效能。

(3)加强与社区居民的沟通互动,了解居民需求。

2.调整街道机构设置(1)撤销或合并部分职能重叠的部门,优化机构设置。

(2)增设社区治理、公共服务等相关部门,提升服务能力。

(3)加强街道与上级部门的衔接,确保政策落实。

3.完善街道管理体制(1)建立权责清晰的街道管理体制,明确各级职责。

(2)制定街道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

(3)加强街道党风廉政建设,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

4.提升街道干部素质(1)加强干部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2)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3)加强街道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三、改革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街道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的组织实施和协调推进。

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改革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2.制定实施方案结合街道实际,制定具体的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改革任务、时间节点和责任主体。

3.加强宣传引导4.稳步推进改革按照实施方案,分阶段、分步骤推进改革,确保改革平稳过渡。

6.加强监督考核对改革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监督考核,确保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街道办主任个人工作总结7篇

街道办主任个人工作总结7篇

街道办主任个人工作总结7篇篇1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今年,我作为街道办主任,带领团队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在此,我对自己一年的工作进行认真总结。

一、总体工作回顾本年度,我们街道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以党建为引领,以民生保障为重点,以城市精细化管理为抓手,积极推进各项工作。

我们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具体工作内容及成效1. 党建引领,加强队伍建设今年我们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高了全体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责任意识。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和规章制度。

强化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了各类培训活动,提高了街道办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2. 民生保障,落实惠民政策我们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工作,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

加大扶贫帮困力度,关心关爱弱势群体。

加强劳动保障工作,提高就业率。

同时,积极协调解决居民反映的各类问题,确保民生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3. 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质我们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优化街道环境,加强绿化、亮化、美化工作。

加强交通管理,规范交通秩序。

积极开展违法建设治理,维护城市形象。

同时,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4. 基层治理,强化社区建设我们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区治理创新。

积极开展社区党建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加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促进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同时,加强与物业公司的沟通协调,共同维护社区和谐稳定。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在工作中,我们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如部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工作纪律不够严明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

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四、心得体会一年来,我深刻认识到街道办工作的重要性。

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从推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入手,健全社区组织,理顺社区关系,完善社区功能,整合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努力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要求相适应的管理科学、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文明社区。

”并且强调,今明两年是为全面推进社区建设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

根据市委市政府对这一时期社区建设的目标要求,加强社区党的建设总的工作思路是:以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为指导,继续深入贯彻中办发〔2000〕23号文件和市第三次城市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立新型社区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建立健全组织、明确职责作用、创新工作机制、转变领导方式和方法为重点,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党建在社区建设中的龙头作用,为推进社区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按照这一工作思路,从现在起到明年,需要着重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围绕建立社区体制,建立健全社区党的组织体系建立新型社区体制,是推进社区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建立新型社区体制的重点是建立社区组织,而社区党组织又是社区内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各区委和街道党工委一定要把建立健全社区党的组织体系,作为建立社区体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好。

市第三次城管会后,一些区已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各区在不同的工作层面上有一些新的探索和创新,从各方面反映的情况看,建立健全社区党的组织体系,需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四点:一是要因地制宜设置社区党组织。

凡已划定社区的地方,无论辖区规模进行了调整,还是未做调整,都要根据《党章》规定,按照社区党员的人数和分布情况,着眼于新的发展和需要,合理设置社区党组织。

原则上,党员人数在100人以上的,要建立社区党委;党员人数在50人以上,不足100人的,要建立社区党总支,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建立社区党委(如辖区规模较大,社会单位较多或非公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较多的社区);党员人数不足50人的要建立社区党的支部委员会,也可根据工作需要建立社区党总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推进街道社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建议
元宝山街道工委书记白书强
为进一步深化我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现就深化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街道社区社会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是街道办事处职能定位模糊。

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的派出机关,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权利下放等原因,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职能超载、负担较重。

街道办事处工作职能与社区重复,同时承担行政管理和服务居民的职能,由于缺少完成任务的职权、条件和经费,造成了街道权责不统一,看得见、管不了现象突出。

二是社区行政化现象明显。

区职能部门过多地向街道下达工作任务,街道只能将工作延伸到社区,导致社区偏重行政职能,使社区成为了各部门的综合“下设机构”,无限小的权力承担着无限大的责任,过重的行政化负担,削弱了社区自治服务职能。

三是社区“两委两会”服务职能弱化。

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由于缺少专业人才,能够融入社区的正式组织少,导致社区居民活动形式单一,多以文体活动为主,缺少扶危济困、捐资助学、生态环保等公益慈善类服务组织和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幼教、老年健康、美体健身等社会领域类服务组织。

同时,各社会组织均为纯民间社会组织,由于缺乏资源和获取资源的能力,只能通过社区经费投入,社区帮建单位支持开展活动。

社区共建理事会受调协机制、激励机制、督考机制不完善,以及各成员单位参与热情参差不齐等因素影响,组织开展活动不多,对居民需求了解不全面、不深入,一些合理诉求解决进展缓慢。

特别是一些属于区级职能部门应该承担的责任,直接转嫁给社区负责,使社区成为责任的集中地、矛盾的聚集地,也降低了群众的认可度。

二、街道社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建议
针对现有街道社区社会管理体制出现的问题,建议通过精简街道机构、分流工作人员、下沉服务职能,将更多的人、财、物等资源投入到社区,着力构建起基层组织建设和社区管理新体系。

一是明确街道办事处、社区职能。

将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下沉到社区,街道主要行使统筹规划、资源协调、监督管理、指导服务和综合治理的职能。

对社区承担的社会管理事务、开具相关证明等事项进行全面梳理,按照“法无授权即废止、主责部门承担主业”原则,规范基层重要事务运转,切实为社区减负,向社区还权。

对于因工作需要确需由社区参与的活动,由社区帮建主管区级领导审批同意,方可按程序进入,主责部门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

对于依法开展的行政执法检查,必须由主责单位牵头,社区配合,发动群众参与监督。

二是整合优化街道组织机构。

减少街道领导职数,将班子成员下沉到社区担任第一书记,每个社区都有一名副科级领导干部。

将街道年纪轻、学历高、素质强的部分机关干部分流充实下沉到各社区任副职(原编制、职级和工资待遇不变),配强社区工作力量。

街道各科室归并相近职能,综合设置党群工作、城市综合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服务管理机构和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立扁平化的政务服务运行机制,为居民和驻区单位提供便捷服务。

三是完善社区“两委两会”职能。

设立专门机构或明确1个部门专门管理社会组织,加大扶持培育公益类社区社会组织的力度。

建议成立“社会组织管理科”,加强对社区社会组织的管理和指导。

出台社区办公用房使用管理标准。

对于社区办公用房出租给社会组织的,租金收入上缴区财政后,按比例返还至社区,调动社区管理国有资产的积极性。

对于社区办公用房免费提供社会组织使用的,允许社会组织通过为居民开展各项免费的公益活动等方式反哺社区。

深化社区“网格化”管理制度,按职责权限,将区直部门纳入网格,设置联络员,定岗明责,分担社区行政管理事务,切实发挥社区共建理事会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