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分子结构和特点-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1课时)
一、教学理念
本节内容的知识较为基础,又是分析讲解结构及特点,因此运用数学中常用的“点、线、面、体”的方法来逐步进入,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认识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学生能在此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最后在小组间的交流、比较和归纳中水到渠成地得出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再辅以物理模型的展示,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使学生对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的教授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核酸的元素组成等基础知识,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化学组成等相关知识,在上节课中也懂得了DNA是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些都为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学生在上节课学习了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之后,自然会产生类似“DNA凭什么可以成为遗传物质?”的疑问,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甚至学习生物的兴趣。
然而高二的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其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还不完善,因此需要教师正确适时地加以引导;其次,学生更容易接受形象直观的知识,其空间想象力不足,所以在学习本节内容是有必要通过直观的模型构建或辅以动画、视频来帮助学生理解。
群体特征:异质程度高,规模为一个班级,整体印象积极好表现。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浙科版高二《生物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内容包括DNA的分子结构、DNA分子的结构特点以及DNA的特性。本节课在学生学习了DNA是主
要的遗传物质之后,进一步阐述DNA分子作为主要的遗传物质到底如何携带遗传信息,引发学生对科学本质的探究。虽然学生对这一方面的知识没有过多接触,但知识结构较为清晰,具有一定逻辑性。同时,本节课的学习也为接下去了解DNA
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表达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对于学生的知识框架而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简述DNA的分子组成;概述DNA分子结构及其特点;举例说
出DNA的特性在生活中的运用;
2、能力目标:通过对DNA双螺旋模型建立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能够独立自主
地建立模型,提高观察、探索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养成看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到多学科合作探究的重要性,体会科学探索的艰辛,树立科
学的价值观。
五、重点与难点分析
1、教与学重点:概述DNA分子的结构及其特点;理解DNA双螺旋结构;
2、教与学难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分析;尝试解释DNA分子的特性。
六、教与学的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多媒体与物理模型辅助,小组讨论,独立思考,真题复习加深理解。
七、教学准备
收集与DNA相关的时事资料或生活实事,DNA双螺旋结构的物理模型,制作与课题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生活实事创设情境:李某向哺乳期妻子张某提出离婚,按照法律,丈夫不能向哺乳期妻子提出离婚,可是法院竟判张某赔偿李某14.5万元,因为李某发现孩子不是他亲生的。教师提出问题:李某是怎样发现的呢?(预设答案:DNA鉴定),我们之前学习到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因此DNA鉴定是一种好办法,教师进一步提问:DNA为什么能作为主要遗传物质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学习本节课内容: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
2、明确DNA的分子组成
请学生独立自主地阅读教材内容,简单认识DNA的分子组成,提问:①DNA 的基本组成元素有哪些?(预设答案:C、H、O、N、P)②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有哪些部分物质组成?(预设答案:脱氧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碱基组成)③脱氧核苷酸有几种?分别是?(预设答案:4种,A、T、G、C)。学生根据自身基础以及自学的知识很容易能回答上述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请全班学生大声读出每一种脱氧核苷酸的名称,并请同学们尝试画出DNA的基本单位,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脱氧核苷酸的结构。
3、探索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给学生分组后,教师引导学生从“点、线、面、体”学习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②点:请学生再次说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及时强化知识点,加深记忆;
②线:请小组合作探究刚才画出的一个脱氧核苷酸如何连成一条?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请几个画得具有代表性的小组去黑板上展示讨论结果,教师请全班同学检查是否有错误并作出正确图形与解释;
③面:请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把两条DNA单链连起来并尝试归纳其特点。请小
组代表回答后教师解释说明,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过程中养成合作探究、积极思考、勇于尝试的科学习惯;
④体:我们知道生物界很有名的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那
DNA是怎样从我们刚才说的两条链组成的平面图形变成立体的双螺旋结构的呢?
教师展示DNA双螺旋结构的物理模型:先与学生一起认识物理模型的各个组成部分,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行总结归纳DNA双螺旋结构的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模型归纳出DNA的3个特性。通过展示物理模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也锻炼的学生的观察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4、新知巩固,联系反馈
通过ppt上展示的一道关于DNA分子结构及其特点的练习题,请学生们一起回答,指出DNA分子的3个特点与3个特性。再通过3道真题加以巩固新知,从学生的回答中及时进行修正和弥补知识上的不足,完善整体知识体系的建构。
5、课堂小结
在时间许可的条件下,请学生总结本节内容体系。
6、课后练习反馈
布置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练习,获取反馈信息,及时做好补救教学。
九、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由于较为基础,因此使用了讲授法进行教学,知识点的讲解过程可能会有一些枯燥,因此需要教师及时地调动课堂气氛,在学生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在教师中游走,注意观察或参与各小组的讨论中。最后使用的DNA双螺旋结构的物理模型带给学生感性认识,体现了直观性的教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