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方法总结

合集下载

电化学基础知识讲解及总结

电化学基础知识讲解及总结

电化学基础知识讲解及总结电化学是研究电与化学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主要研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或者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以下是电化学的基础知识讲解及总结:1. 电化学基本概念:电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电解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其中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起到重要的作用。

电池是电化学的主要应用之一,它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 电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可以分为两类,即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称为氧化,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称为还原。

非氧化还原反应是指不涉及电子转移的反应,如酸碱中的中和反应。

3. 电解和电解质:电解是指在电场作用下,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被电解的过程。

电解质是指能在溶液中形成离子的化合物,如盐、酸、碱等。

4.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其中的离子浓度有关,离子浓度越高,导电性越强。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也受温度和溶质的物质性质影响。

5. 电极和电位:在电化学反应中,电极是电子转移的场所。

电极可以分为阳极和阴极,阳极是氧化反应发生的地方,阴极是还原反应发生的地方。

电位是指电极上的电势差,它与电化学反应的进行有关。

6. 电池和电动势: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由两个或多个电解质溶液和电极组成。

电动势是指电池中电势差的大小,它与电化学反应的进行有关。

7. 法拉第定律:法拉第定律是描述电化学反应速率的定律,它表明电流的大小与反应物的浓度和电化学当量之间存在关系。

8. 电解质溶液的pH值:pH值是衡量溶液酸碱性的指标,它与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有关。

pH值越低,溶液越酸性;pH值越高,溶液越碱性。

总结:电化学是研究电与化学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主要研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或者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其中包括电化学反应、电解和电解质、电极和电位、电池和电动势等基本概念。

掌握电化学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电化学反应和电池的工作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电化学知识规律总结

电化学知识规律总结

电化学知识规律总结电化学是研究电子在化学过程中的转移和反应的学科,它涉及到电解质溶液、电极、电池、电解等诸多内容。

在长期的研究中,人们发现了一些重要的电化学知识规律。

下面我将对其中的一些规律进行总结,以展示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1. 法拉第定律法拉第定律是电化学研究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揭示了电流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

根据法拉第定律,电流的大小与化学反应物的物质转化的量之间存在着定量关系,即电流的大小正比于物质转化的量。

这个比例关系由法拉第定律所描述,即I = nF/t,其中I是电流的大小,n是反应物转化的物质量的摩尔数,F是法拉第常数,t是时间。

2. 纳诺电化学随着纳米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的发展,纳米电化学成为了电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纳米电化学研究主要关注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反应中的性质和应用。

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特殊的电子结构,可以显著影响电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

纳米电化学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开发高效的电化学催化剂、能量转化和储存材料等。

3. 活性电极电势在电化学中,活性电极电势是指该电极与参比电极之间的电势差。

根据电化学中的基本定理,活性电极电势可以反映电极上化学反应的平衡性质和反应的方向。

活性电极电势与物质的化学活性有关,通常用标准电极电势来表示。

标准电极电势是指在标准条件下,电极反应的电势差。

通过测量和比较不同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可以确定不同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性能和反应机理。

4. 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是电化学研究中的重要对象之一。

它是指溶解了电离物质的溶液,如酸、碱、盐等。

在电解质溶液中,电离物质会发生电离反应,释放出离子。

通过控制电极间的电势差,可以实现在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输运和电化学反应。

电解质溶液的浓度、温度和溶剂等因素都会对电化学反应产生影响,这些因素被广泛应用于制备新材料和开发新技术。

5. 电池电池是通过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在电解质溶液中,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子能量。

电化学方法的总结

电化学方法的总结

循环伏安法1 定义: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以等腰三角形的脉冲电压加在工作电极上,控制电极电势以不同的速率,随时间以三角波形一次或多次反复扫描,使电极上能交替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记录电流-电势曲线。

单圈扫描:电位在初始电位维持一段平衡(静置)时间后,开始匀速变化(扫描速度为v=dE/dt ),扫描到第1个换向电位后,某些仪器可维持在第1个换向电位一段时间,然后电位反向扫描到第2个换向电位,某些仪器也可维持在第2个换向电位一段时间,然后再扫描到最终电位)。

多圈扫描:在初始电位起扫后,在第1、2个换向电位之间循环扫描多圈,最后扫描到最终电位。

2 特点:Ⅰ:激励信号:施加的电压为三角波电压,双向扫描,分为氧化过程和还原过程,氧化态电势高,还原态电势低。

Ⅱ:参数设置:两个可调参数为电位范围和扫描速度。

设置电位范围时需根据溶液的初始条件设置起始电位,起始电位不应破坏溶液的初始条件;若起始电位与溶液初始条件不一致,则在静置几秒内所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未被记录。

Ⅲ:实验条件:进行循环伏安扫描时体系应处于静止状态,若搅拌则记录的图中不会出现峰,相反呈S型。

3 所得信息:Ⅰ:判断电极反应的可逆程度,依据为峰电流比及峰电势差,对于可逆体系:i pa/i pc≈1;E pa/E pc≈2.3RT/nF。

Ⅱ:判断电极表面的修饰情况,峰电流大说明电极传递电子能力较强。

但这只能定性判断,实际循环伏安图中,存在充电电流的影响,因此CV峰电流测量不太容易精确。

Ⅲ:判断其控制步骤和反应机理,若i p∝v,则此过程为表面控制,发生在电极表面;若i p∝v1/2,则此过程为扩散控制,发生在溶液中。

循环伏安法可作用于可逆的电极过程,也可作用于不可逆或准可逆的电极过程以及各种伴随航行反应的过程,不同的电极过程分别阳极峰电势E pa和阴极峰电势E pc,并给出峰电位差△E p和峰电流之比。

对于可逆波,E pc=E1/2-1.109RT/nFE pa=E1/2+1.109RT/nF△Ep=2.219RT/nF=58/n mV(25℃)4.应用:循环伏安法最为重要的应用是定性表征伴随氧化还原反应的前行或后行化学反应。

化学检验工常见电化学分析方法

化学检验工常见电化学分析方法

化学检验工常见电化学分析方法电化学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分析方法,利用电化学原理和电化学仪器设备对物质进行分析和检测。

在化学检验工作中,电化学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医药检测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电化学分析方法。

一、直接电流法直接电流法是最常用的电化学分析方法之一。

它通过测量电化学电流的强度来分析物质的数量。

常见的直接电流法包括阳极极谱法、阴极极谱法和电沉积法。

阳极极谱法通过浸泡样品在阳极上并测量其阳极电流,通过电流的变化可以确定样品中的某种成分。

阴极极谱法与阳极极谱法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样品浸泡在阴极上。

通过测量阴极电流的强度,可以分析样品中的某种成分。

电沉积法是一种通过在电极上电沉积物质来分析其成分和含量的方法。

电流的强度和时间可以确定沉积物质的质量,从而进行分析。

二、电势滴定法电势滴定法是一种基于测量电势变化的电化学分析方法。

它通常用于测量溶液中的物质浓度。

常见的电势滴定方法包括极化电势滴定法和恒电位滴定法。

极化电势滴定法通过在电极表面施加一定的电势,测量电势的变化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分析硝酸盐、硫酸盐等物质。

恒电位滴定法是一种通过维持电极电位恒定来进行滴定的方法。

在滴定过程中,滴定剂会自动添加到溶液中,直到电势达到预定的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测量氯离子、溴离子等物质的浓度。

三、交流电势法交流电势法是一种利用电极在交变电场中的电势响应来分析物质的方法。

它通常用于测量溶液中的电导率和电极过程的动力学特性。

常见的交流电势法包括电阻抗谱法和循环伏安法。

电阻抗谱法通过测量电极在不同频率下的交流电阻来研究电极过程的特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分析液体中的离子浓度、阻抗和电荷传递反应。

循环伏安法是一种通过在电极上施加交变电压并测量电流的变化来研究电极反应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测定电极的催化活性、电极的稳定性以及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

总结:电化学分析方法在化学检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电化学知识点总结

电化学知识点总结

电化学知识点总结电化学是研究电能和化学能之间相互转化及转化过程中有关规律的科学。

它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以及科学研究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们来对电化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原电池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1、构成条件(1)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其中一个相对较活泼,另一个相对较不活泼。

(2)电解质溶液。

(3)形成闭合回路。

(4)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工作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在稀硫酸溶液中,锌比铜活泼,锌失去电子成为锌离子进入溶液,电子通过导线流向铜电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在铜电极上得到电子生成氢气。

在这个过程中,锌电极发生氧化反应,是负极;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是正极。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 2e⁻= Zn²⁺;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 2e⁻= H₂↑。

3、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1)根据电极材料:较活泼的金属为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子流动方向: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电子流入的一极为正极。

(3)根据电流方向:电流流出的一极为正极,电流流入的一极为负极。

(4)根据离子移动方向:阴离子移向的一极为负极,阳离子移向的一极为正极。

(5)根据电极反应类型: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为正极。

二、电解池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1、构成条件(1)直流电源。

(2)两个电极(惰性电极或活性电极)。

(3)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

(4)形成闭合回路。

2、工作原理以电解氯化铜溶液为例,连接电源正极的电极称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氯离子在阳极失去电子生成氯气;连接电源负极的电极称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铜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生成铜单质。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 2e⁻= Cl₂↑;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²⁺+ 2e⁻= Cu。

3、电解池的阴阳极判断(1)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为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为阴极。

21电化学分析法1-总结

21电化学分析法1-总结
➢ 离子选择性电极 ISE 离子选择性电极又称膜电极 ,是由固体膜或液 体膜为传感体以指示溶液中某种离子活度的电极。
三. 电极性能评价
➢ 选择性系数
应用
➢ 直接电位法 ➢ 电位滴定法
二. 各类电极及其电位产生原理
参比电极
氢电极:测量基准,电位值为零(任何温度)。
甘汞电极:电极内溶液的Cl-活度一定,甘汞电 极电位固定。
银-氯化银电极:银丝镀上一层AgCl沉淀,浸在 一定浓度的KCl溶液中即构成 了银-氯化银电极。
二. 各类电极及其电位产生原理
指示电极
➢ 第一类电极──金属-金属离子电极 金属与该金属离子平衡,只包括一个相界面。
➢ 第二类电极──金属-金属难溶盐电极 金属与该金属难溶盐溶液平衡,包括二个相界面。
➢ 第三类电极──汞电极 金属汞(或汞齐丝)浸入含有少量Hg2+-EDTA配合
物及被测金属离子的溶液中所组成。
二. 各类电极及其电位产生原理
指示电极
➢ 零类电极──惰性金属电极 电极本身不参与反应,但其晶格间的自由电子可 与溶液进行交换。故惰性金属电极可作为溶液中 氧化态和还原态获得电子或释放电子的场所。
第九章 电分析化学小结
(一)电位分析法
知识点
➢ 电位分析法的原理 ➢ 各类电极及其电位产生原理 ➢ 电极性能评价体系 ➢ 应用
一.电位分析法的原理
电极电位与电极活性物质的活度之间的关系可以 Nernst方程表示:
RT ln aO
nF aR
利用此关系建立了一类通过测量电极电位来测定 某物质含量的方法,称为电位分析法。

高中电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 电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中电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 电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中电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电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以下是高中电化学基础知识点的归纳总结:1. 电化学基础概念:- 电化学:研究电能与化学能之间的转化关系的科学领域。

- 电解质:能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物质。

- 电极:用来与电解质接触并引出电流的物体。

- 电解:通过外加电流使化学反应发生的过程。

- 电池:利用化学反应自行产生电流的装置。

2. 电解质溶液:- 强电解质溶液:完全电离,生成众多离子的溶液(如NaCl、HCl等)。

- 弱电解质溶液:部分电离,生成少量离子的溶液(如CH3COOH、NH3等)。

3. 电解反应:- 阳极反应:发生在阳极上的氧化反应。

- 阴极反应:发生在阴极上的还原反应。

- 电解液:溶解有电解质的溶液,其阳离子和阴离子将分别参与到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中。

4. 电池相关概念:- 极性:电池中正极和负极的区分。

- 电动势: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能力。

- 标准电动势:在标准状态下测得的电池的电动势。

- 密度:电池导电材料的质量和体积之比。

5. 电解、电池中的电荷转移:- 电子转移:电子在外部电路中从阴极流向阳极。

- 离子转移: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由电场力推动进行迁移。

6. 电池的分类:- 电化学电池:使用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如原电池和干电池。

- 电解池:通过外加电流引发化学反应的装置。

7. 稀液溶液的导电性:- 强弱电解质的电导性差异:由于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较高,故电导性较弱电解质溶液强。

- 稀液导电原理:离子移动时产生的扩散电流和迁移电流导致了整体电流。

以上是电化学基础知识点的简要总结,涉及到了电化学基础概念、电解质溶液、电解反应、电池相关概念、电解与电池中的电荷转移以及电池分类等内容。

电化学测量方法期末总结

电化学测量方法期末总结

第三章电化学测量实验的基本知识3-2三电极两回路体系三电极体系:可同时测定和控制通过电极的电流和电位,并且有足够的测量精度。

使用超微电极作为研究电极时,可采用两电极体系。

三个电极:WE:研究电极or工作电极,该电极上所发生的电极过程是我们的研究对象。

RE:参比电极(两电极体系没有RE)用来测量研究电极电位CE:辅助电极or对电极,只用来通过电流,实现研究电极极化两个回路:极化回路(左侧),包括P,m A,CE,WE。

电位测量回路(右侧),包括V,RE,WE。

极化回路中有极化电流通过,因此极化电流大小的控制和测量在此电路中进行。

电位测量回路中对研究电极的电位进行测量和控制,回路中几乎没有电流通过。

极化时电极电势测量和控制的主要误差来源溶液欧姆压降:i R u=jl/κ降低溶液欧姆压降:加入支持电解质,使用鲁金(L u gg in)毛细管(最佳组合是小的球形电极和细的鲁金毛细管接近电极表面,距离为毛细管外径的两倍)(桥式补偿电路,运算补偿电路,断电流法)3-4参比电极参比电极的一般性要求:(1)电极可逆性好。

(2)不易极化。

(3)具有良好的恢复特性(温度系数小)(4)电位稳定。

(5)电位重现性好。

(6)低电阻。

(7)若电极式金属的盐或氧化物,则要求其溶解度很小。

(8)考虑使用的溶液体系的影响。

常见的水溶液体系参比电极:1)可逆氢电极,P t,H2∣H+将铂片与铂丝焊接,将铂丝严密的封入玻璃管中,再在铂片上镀上铂黑。

氢电极中毒的三种情况:•溶液中含有氧化性物•溶液中含有易被还原的金属离子•铂黑强烈的吸附能力2)甘汞电极,Hg∣Hg2C l2(s)∣C l-3)银-氯化银电极,Ag∣AgC l∣C l-准参比电极含义:采用与电池负极相同材质的金属电极直接插入电池溶液中作为参比电极使用,特点:1.无需测准确电极电势,只需知极化值。

2.无液接电势和溶液污染问题。

3.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好,响应速率较快。

4.可逆性好3-5盐桥盐桥的作用:1.减小液接界电势2。

高中电化学做题技巧

高中电化学做题技巧

高中电化学做题技巧
高中电化学做题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熟悉基本概念:掌握电解质、电离、离子浓度、电势、电动势、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分类归纳题型:将电化学题目按照考点和题型进行分类,总结每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3. 分析题目给出的信息:仔细阅读题目,提取关键信息,如电解质类型、电极材料、电流方向等。

4. 构建电化学反应方程式: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构建电化学反应方程式,注意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5. 计算电势和电流:根据反应方程式和已知条件,计算电势差和电流强度。

6. 判断阴阳极:根据电流方向和电势差,判断阴阳极上的反应类型(氧化或还原)。

7. 注意守恒思想:在解题过程中,应用能量守恒、电荷守恒、物质守恒等原则,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8. 练习与总结:多做电化学题目,总结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总之,高中电化学做题技巧在于扎实掌握基本概念,分类归纳题型,分析题目信息,构建反应方程式,注意守恒思想,以及多做练习。

电化学总结

电化学总结

电化学总结电化学是研究电化学反应中电荷转移和能量转化的学科。

它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涉及到许多重要的领域,如电池技术、电解质、腐蚀、电镀等。

本文将对电化学进行总结,包括其基本概念、电化学反应、电的传导、电极反应和电化学分析等内容。

电化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电极、电解质和电势。

电极是导电体,通常是金属或半导体,用来从电源中接收或释放电荷。

电解质是在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物质,通常是水溶液中的电解质盐。

电势是电化学反应的推动力,是电荷移动的动力源。

电化学反应是指在外加电势的作用下,发生电子和离子之间的转移。

电化学反应可以分为两类,即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电子的转移过程,其中一种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另一种物质获得电子(被还原)。

非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电解质溶液中,离子之间的转移。

电的传导是电化学反应必不可少的过程。

电的传导方式有两种,即电子传导和离子传导。

电子传导是在导电体中电子的流动,通常发生在金属中。

离子传导则是在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流动,离子能够在溶液中迁移。

电极反应是电化学反应中的关键步骤。

在电解质溶液中,电极表面的电化学反应会导致离子的转移和电子的流动。

电极反应通常分为两个半反应,即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

阳极上的反应通常涉及氧化过程,而阴极上的反应通常涉及还原过程。

电化学分析是利用电化学方法来测定化学物质的含量或其它相关性质的科学。

常见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包括电位滴定、电位法、极谱法和交流阻抗法等。

这些方法利用电化学反应的特性来测定样品的浓度、纯度和动力学参数。

总的来说,电化学是研究电化学反应和电荷转移的学科,涉及到许多重要的领域和应用。

通过对电化学反应、电的传导和电极反应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理解电化学的原理和机制,并应用于电池技术、电解质、腐蚀、电镀等领域。

电化学分析方法则提供了一种准确、敏感和可靠的手段来测定化学物质的浓度和性质。

电化学的研究和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我们对电化学现象的理解和探索。

电化学基础 知识总结

电化学基础 知识总结

电化学基础知识总结电化学是研究化学变化伴随着电流流动的科学,是化学和物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

在电化学中主要研究电解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如何与电流相关联的互相制约和互相作用。

本文将对电化学基础知识进行总结。

1. 电致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是指在电解质溶液中,电子在电极之间移动导致的物质转化过程。

在电化学反应中,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在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且伴随着电流的流动。

电化学反应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电解和电池。

- 电解:电解是指在外加电压下,化学反应势超过标准电压时发生的非自发反应。

通过外加电压,电解质溶液中的正离子被迅速氧化到阳极,负离子被迅速还原到阴极,形成新的化合物。

- 电池:电池是指两种或多种电解质在不同的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子转移产生电流流经外部电路。

电池可分为原电池和电解池两种形式。

2.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指能够溶解在水或其他溶剂中,形成带电离子的物质。

根据电解质的溶解程度,可将其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种类型。

- 强电解质:完全离解的电解质,溶解后产生的离子数量多,如盐酸(HCl)溶液和硫酸(H2SO4)溶液。

- 弱电解质:未完全离解的电解质,溶解后产生的离子数量少,比如乙酸(CH3COOH)溶液和水合氨(NH4OH)溶液。

非电解质是指不能在溶液中形成离子的物质,例如葡萄糖和乙醇。

3. 电极与电解槽电极是指被导通电流的物体或物质,在电化学反应中起到提供或接收电子的作用。

电解槽是电化学实验中用来装置电极和电解质溶液的容器。

常用的电极材料包括铂、金、银和铜。

- 阳极:在电解质溶液中,电流从阳极进入。

通常,氧化反应发生在阳极,阳极是电子的来源。

- 阴极:在电解质溶液中,电流从阴极流出。

还原反应通常发生在阴极,阴极是电子的接收者。

4. 电解液与电动势电解液是指溶解了电解质的溶液。

电解液的电动势(E)是指通过电解液导通电流时,在电解槽中产生的电势差。

电动势是电化学反应能产生的电能。

电化学方法总结

电化学方法总结

循环伏安法1 定义: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以等腰三角形的脉冲电压加在工作电极上,控制电极电势以不同的速率,随时间以三角波形一次或多次反复扫描,使电极上能交替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记录电流-电势曲线。

单圈扫描:电位在初始电位维持一段平衡(静置)时间后,开始匀速变化(扫描速度为v=dE/dt),扫描到第1个换向电位后,某些仪器可维持在第1个换向电位一段时间,然后电位反向扫描到第2个换向电位,某些仪器也可维持在第2个换向电位一段时间,然后再扫描到最终电位)。

多圈扫描:在初始电位起扫后,在第1、2个换向电位之间循环扫描多圈,最后扫描到最终电位。

初始电位、换向电位、扫描速度等是非常重要的实验设计参数。

一般要求扫3圈(首圈效应+ 2、3圈的重现性检查)。

2 特点:Ⅰ:激励信号:施加的电压为三角波电压,双向扫描,分为氧化过程和还原过程,氧化态电势高,还原态电势低。

Ⅱ:参数设置:两个可调参数为电位范围和扫描速度。

设置电位范围时需根据溶液的初始条件设置起始电位,起始电位不应破坏溶液的初始条件;若起始电位与溶液初始条件不一致,则在静置几秒内所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未被记录。

Ⅲ:实验条件:进行循环伏安扫描时体系应处于静止状态,若搅拌则记录的图中不会出现峰,相反呈S型。

3 所得信息:Ⅰ:判断电极反应的可逆程度,依据为峰电流比及峰电势差,对于可逆体系:i pa/i pc1;E pa/E pc2.3RT/nF。

Ⅱ:判断电极表面的修饰情况,峰电流大说明电极传递电子能力较强。

但这只能定性判断,实际循环伏安图中,存在充电电流的影响,因此CV峰电流测量不太容易精确。

Ⅲ:判断其控制步骤和反应机理,若i p∝v,则此过程为表面控制,发生在电极表面;若i p∝v1/2,则此过程为扩散控制,发生在溶液中。

循环伏安法可作用于可逆的电极过程,也可作用于不可逆或准可逆的电极过程以及各种伴随航行反应的过程,不同的电极过程分别阳极峰电势E pa和阴极峰电势E pc,并给出峰电位差△E p和峰电流之比。

电化学分析法的类别

电化学分析法的类别

电导增量法
总结词
电导增量法是通过比较反应前后溶液电导率 的变化来确定反应进程的方法。
详细描述
电导增量法利用了化学反应过程中离子浓度 的变化会导致电导率变化的原理,通过比较 反应前后溶液的电导率,可以了解反应进程
和反应速率。
电导滴定法
总结词
电导滴定法是一种通过滴定操作来测定物质浓度的电 导法。
详细描述
应用范围
常规极谱法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生物分析、药物研究等领域,可检测 多种金属离子、有机物和生物分子等。
脉冲极谱法
定义
脉冲极谱法是一种改进的极谱法,通过施加短暂的脉冲电压来减小充电电流的影响,提高 检测灵敏度和分辨率。
工作原理
在脉冲极谱法中,施加一个短暂的脉冲电压,使待测物质在电极上还原或氧化,产生电流 响应。由于脉冲电压的持续时间较短,可以减小充电电流的影响,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分 辨率。
总结词
控制电位电解法是一种通过控制电极电位,使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在电极上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的方 法。
详细描述
控制电位电解法主要用于研究电极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和机理,以及测定电极反应的速率常数、活化能 等参数。该方法对于研究电极过程和电化学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恒电量放电法
总结词
恒电量放电法是一种通过控制放电电量 的大小和时间,使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 在电极上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的方法。
电化学分析法的类别
目录
• 伏安法 • 电位法 • 电解法 • 电导法 • 极谱法
01
伏安法
线性扫描伏安法
总结词
线性扫描伏安法是一种常用的电化学分析方法,通过在电极 上施加线性电压扫描,测量电流响应来研究电化学反应过程 。
详细描述

电化学研究方法总结及案例

电化学研究方法总结及案例

电化学研究方法总结及案例目录1.交流阻抗法1.1交流阻抗法概述1.2电化学极化下的交流阻抗13浓差极化卞的交流阻抗1.4复杂体系的交流阻抗2.电化学暂态测试方法2.1电化学暂态测试方法概述2.2电化学极化卞的恒电流暂态方法2.3浓差极化下的恒电流暂态方法2.4电化学极化卞的恒电位暂态方法2.5浓差极化卞的恒电位暂态方法2.6动电位打描法3.原位(insitu)电化学研究方法4.案例参考文献1 •交流阻抗法1.1交流阻抗法概述交流阻抗法是指小幅度对称正弦波交流阻抗法。

就是控制电极交流电位(或控制电极的交流电流)按小幅度(一般小于10毫伏)正弦波规律变化,然后测量电极的交流阻抗,进而计算电极的电化学参数。

由于使用小幅度对称交流电对电极极化,当频率足够高时,以致每半周期所持续的时间很短,不致引起严重的浓差极化及表面状态变化。

而且在电极上交替地出现阳极过程的阴极过程,即使测量讯号长时间作用于电解池,也不会导致极化现阶段彖的积累性发展。

因此这种方法具有暂态法的某些特点,常称为“暂稳态法”。

“暂态”是指每半周期内有暂态过程的特点,“稳态”是指电极过程老是进行稳定的周期性的变化。

交流阻抗法适于研究快速电极过程,双电层结构及吸附等,在金属腐蚀和电结晶等电化学研究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研究电化学体系的阻抗图谱,获得电极反应体系的控制步骤和动力学参数、反应机理以及各因素的影响规律,方法有两种:1)等效电路方法理论:建立各种典型电化学体系在不同控制步骤下的等效电路,理论推导出其阻抗图谱。

测试方法:由阻抗图谱对照理论画出对应的等效电路。

优缺点:此法直观,但一个等效电路可能对应不止1个等效电路。

2)数据模型方法理论:建立各种典型电化学体系在不同控制步骤下的理论数据模型,理论计算出其阻抗图谱。

测试方法:由阻抗图谱对照理论获得数据模型。

优缺点:此法准确,但实际电化学体系复杂模型难以建立,正在发展中。

阻抗、导纳与复数平面图1)阻抗:Z=E/I而如正弦交流电压E = Emsincot等,E、I、Z均为角频率co (=2nf)或频率f的函数。

高三化学 电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三化学 电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电化学分析方法1、电化学分析法也称电分析化学法,是基于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基础上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由德国化学家C.温克勒尔在19世纪首先引入分析领域,仪器分析法始于1922年捷克化学家 J.海洛夫斯基建立极谱法。

通常将试液作为化学电池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该电池的某种电参数(如电阻、电导、电位、电流、电量或电流-电压曲线等)与被测物质的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而进行测定的方法。

2、电分析化学是利用物质的电学和电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和测量的科学,它是电化学和分析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它学科,如物理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以及生物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电分析化学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电分析化学既是现代分析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又是一门表面科学,在研究表面现象和相界面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电化学分析法是应用电化学原理和技术,利用化学电池内被分析溶液的组成及含量与其电化学性质的关系而建立起来的一类分析方法,其操作方便。

许多电化学分析法既可定性,又可定量;既能分析有机物,又能分析无机物,并且许多方法便于自动化,在生产等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高中电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原电池原电池:1、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组成条件: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成闭合回路3、电子流向:外电路:负极——导线——正极内电路:盐桥中阴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阳离子移向正极的电解质溶液。

4、电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负极:氧化反应:Zn-2e=Zn2+(较活泼金属)正极:还原反应:2H++2e=H2↑(较不活泼金属)总反应式:Zn+2H+=Zn2++H2↑5、正、负极的判断:(1)从电极材料:一般较活泼金属为负极;或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从电子的流动方向负极流入正极(3)从电流方向正极流入负极(4)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移动方向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

电化学总结

电化学总结

电化学一、原电池(必修2)〖定义〗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

实质为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的电子通过导线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形成条件〗两极一线一液(1)两极:原电池的两极分别叫正极、负极。

电极由两种不同的金属或由金属与其他导电的材料(非金属或某些氧化物等)构成。

一般情况下,较活泼金属做负极(2)一线:两电极之间有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

(3)一液:两电极必须直接与电解质溶液相接触。

〖工作原理〗1、原电池将一个能自发进行的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分为两个半反应。

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的;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2、电子流向:负极正极电流方向:正极负极离子迁移:阳离子正极,阴离子负极实例:以Cu-Zn原电池(酸性介质)为例,锌做负极,铜作正极,负极反应为;正极反应为;电池反应:3.原电池中的盐桥(选修4)〖概念〗盐桥是插入两种溶液之间以代替原来的两种溶液的直接接触,使整个装置形成通路的装置。

盐桥里的物质一般是强电解质而且不与电解质溶液反应。

〖作用〗(1)提高电池效率。

无盐桥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和热能;若有盐桥,化学能几乎全部转化为电能(2)盐桥中有电解质溶液,由于其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中和两极上的电荷,从而保持两边溶液电中性而保证电流的稳定。

实例:用铜、锌片和硫酸铜溶液组成原电池。

锌为负极,失电子产生锌离子使锌片周围溶液带正电,而铜离子在铜片(正极)上得电子析出,导致铜片附近硫酸根增多而带负电。

当反应进行到一定时间后,负极的正电荷增多而导致电子(负电荷)难以流出,正极负电荷增多也会导致电子流入困难。

从而电池电流减弱。

加了盐桥后(假设为含KCl饱和溶液的琼脂),当发生上述情况时,带负电离子()会流到锌片处,带正电离子()流到铜片,中和两极上的电荷。

从而保持两边溶液电中性而保证电流的稳定。

4.银锌纽扣电池(选修4)电极分别为和Zn,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后生成Ag和电池反应:负极:正极:5.碱性锌锰干电池(选修4)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锌片,电解质:KOH电极反应方程式:负极:正极:总反应:锌锰干电池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干电池。

电化学方法总结

电化学方法总结

循环伏安法1 定义: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以等腰三角形的脉冲电压加在工作电极上,控制电极电势以不同的速率,随时间以三角波形一次或多次反复扫描,使电极上能交替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记录电流-电势曲线。

单圈扫描:电位在初始电位维持一段平衡(静置)时间后,开始匀速变化(扫描速度为v=dE/dt ),扫描到第1个换向电位后,某些仪器可维持在第1个换向电位一段时间,然后电位反向扫描到第2个换向电位,某些仪器也可维持在第2个换向电位一段时间,然后再扫描到最终电位)。

多圈扫描:在初始电位起扫后,在第1、2个换向电位之间循环扫描多圈,最后扫描到最终电位。

2 特点:Ⅰ:激励信号:施加的电压为三角波电压,双向扫描,分为氧化过程和还原过程,氧化态电势高,还原态电势低。

Ⅱ:参数设置:两个可调参数为电位范围和扫描速度。

设置电位范围时需根据溶液的初始条件设置起始电位,起始电位不应破坏溶液的初始条件;若起始电位与溶液初始条件不一致,则在静置几秒内所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未被记录。

Ⅲ:实验条件:进行循环伏安扫描时体系应处于静止状态,若搅拌则记录的图中不会出现峰,相反呈S型。

3 所得信息:Ⅰ:判断电极反应的可逆程度,依据为峰电流比及峰电势差,对于可逆体系:i pa/i pc≈1;E pa/E pc≈2.3RT/nF。

Ⅱ:判断电极表面的修饰情况,峰电流大说明电极传递电子能力较强。

但这只能定性判断,实际循环伏安图中,存在充电电流的影响,因此CV峰电流测量不太容易精确。

Ⅲ:判断其控制步骤和反应机理,若i p∝v,则此过程为表面控制,发生在电极表面;若i p∝v1/2,则此过程为扩散控制,发生在溶液中。

循环伏安法可作用于可逆的电极过程,也可作用于不可逆或准可逆的电极过程以及各种伴随航行反应的过程,不同的电极过程分别阳极峰电势Epa 和阴极峰电势Epc,并给出峰电位差△Ep和峰电流之比。

对于可逆波,Epc =E1/2-1.109RT/nFE pa =E1/2+1.109RT/nF△Ep=2.219RT/nF=58/n mV(25℃)4.应用:循环伏安法最为重要的应用是定性表征伴随氧化还原反应的前行或后行化学反应。

电化学知识归纳总结

电化学知识归纳总结

电化学知识归纳总结一、电解原理1、电解(1)电解的概念: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电解。

电解质在电流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电解反应是非自发的。

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2)电解池的概念: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叫电解池或电解槽。

其中根直流电源或原电池的负极相连的电极是电解池的阴极;反之,跟直流电源或原电池的正极相连的电极是电解池的阳极。

构成电解池的条件是:①直流电源;②两个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电极叫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叫阴极;③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电解质。

2、电解原理和规律(1)电极分为惰性电极和活泼电极两种。

惰性电极在电解过程中只导电,电极本身不发生任何化学变化,电极材料为石墨、铂、金等;活泼电极是指除石墨、铂、金以外的导电材料做阳极时,金属原子失去电子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电极。

(2)放电顺序①阳离子在阴极的放电顺序:(H+)、Zn2+、Fe2+、Sn2+、Pb2+、(H+)、Cu2+、Fe3+、Hg2+、Ag+从左到右放电能力依次增强(越排在后面越容易先得电子)注意:a金属离子在阴极放电与否,既跟金属的活泼性有关,又跟离子浓度有关。

例如在一般盐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很小,放电顺序在Zn2+前,而在相同浓度或浓度相差不大时,放电顺序在Pb2+后。

b Al3+、Mg2+、Na+、Ca2+、K+在水中不放电,只在熔融时放电。

②阴离子在阳极(惰性电极)放电顺序:OH-、Cl-、Br-、I-、S2-放电能力依次增强(越排在后面越容易失去电子)注意:a阳极若为活泼电极,则是活泼电极自身溶解放电,此时不考虑阴离子的放电。

b F-及含氧酸根在水溶液中不放电。

3、电解精炼电解精炼是利用电解原理提纯金属。

如电解精炼铜时,要把粗铜挂在电解槽的阳极,用硫酸铜溶液做电解液,阴极挂纯铜。

电解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Cu 失去电子变为Cu2+进入溶液,比铜活泼的金属也失去电子进入溶液;不如铜活泼的金属杂质不能失去电子而变成“阳极泥”被除去。

电化学方法和原理

电化学方法和原理

电化学方法和原理电化学方法和原理是研究电化学现象及其应用的科学方法。

电化学方法指的是利用电化学的原理和技术手段来研究物质的电化学性质、反应机理和电化学能量转换过程的方法。

下面将从电化学方法的分类及其原理进行介绍。

1. 电化学分析方法电化学分析方法是利用电化学原理来确定物质化学组成和实现定量分析的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电位滴定法和电位测量法。

电位滴定法通过测量电位变化来确定化学物质的浓度或测定滴定终点,其中常用的方法有电位滴定法和电位滴定法。

电位测量法通过测量电位变化来确定物质浓度的变化或观察物质的电位变化。

2. 电化学合成方法电化学合成方法是利用电流对物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化学反应来合成化合物的方法。

例如,电解法可以通过对金属离子进行还原反应来制备金属材料。

另外,电沉积法可以通过电流沉积金属或合金在电极表面上形成膜层,实现合成薄膜材料的方法。

3. 电化学传感器方法电化学传感器方法是利用电化学原理和技术来实现对化学物质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

电化学传感器通常由电极和转换器件组成,电极用于接触样品,转换器件用于将电化学信号转化为可测量的信号。

例如,pH电极可以通过观察样品的电位变化来确定pH值,电导率传感器可以通过测量电导率来确定样品中离子的浓度。

4. 电化学储能方法电化学储能方法是利用电化学原理和技术来实现电能的储存和释放的方法。

常见的电化学储能方法包括电池和超级电容器。

电池通过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来实现储能,超级电容器通过电荷的吸附和释放来实现储能。

总之,电化学方法和原理是研究物质电化学性质和应用的重要手段。

不同的电化学方法可以应用于分析、合成、传感和储能等领域,为我们的科学研究和生活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工具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化学方法总结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循环伏安法1 定义: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以等腰三角形的脉冲电压加在工作电极上,控制电极电势以不同的速率,随时间以三角波形一次或多次反复扫描,使电极上能交替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记录电流-电势曲线。

单圈扫描:电位在初始电位维持一段平衡(静置)时间后,开始匀速变化(扫描速度为v=dE/dt),扫描到第1个换向电位后,某些仪器可维持在第1个换向电位一段时间,然后电位反向扫描到第2个换向电位,某些仪器也可维持在第2个换向电位一段时间,然后再扫描到最终电位)。

多圈扫描:在初始电位起扫后,在第1、2个换向电位之间循环扫描多圈,最后扫描到最终电位。

Initial potentialVertex 1 potentialVertex 2 potentialFinal potentialDelayPotentialTime 初始电位、换向电位、扫描速度等是非常重要的实验设2 特点:Ⅰ:激励信号:施加的电压为三角波电压,双向扫描,分为氧化过程和还原过程,氧化态电势高,还原态电势低。

Ⅱ:参数设置:两个可调参数为电位范围和扫描速度。

设置电位范围时需根据溶液的初始条件设置起始电位,起始电位不应破坏溶液的初始条件;若起始电位与溶液初始条件不一致,则在静置几秒内所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未被记录。

Ⅲ:实验条件:进行循环伏安扫描时体系应处于静止状态,若搅拌则记录的图中不会出现峰,相反呈S型。

3 所得信息:Ⅰ:判断电极反应的可逆程度,依据为峰电流比及峰电势差,对于可逆体系:i pa/i pc1;E pa/E pc nF。

Ⅱ:判断电极表面的修饰情况,峰电流大说明电极传递电子能力较强。

但这只能定性判断,实际循环伏安图中,存在充电电流的影响,因此CV峰电流测量不太容易精确。

Ⅲ:判断其控制步骤和反应机理,若i p∝v,则此过程为表面控制,发生在电极表面;若i p∝v1/2,则此过程为扩散控制,发生在溶液中。

循环伏安法可作用于可逆的电极过程,也可作用于不可逆或准可逆的电极过程以及各种伴随航行反应的过程,不同的电极过程分别阳极峰电势E pa和阴极峰电势E pc,并给出峰电位差△E p和峰电流之比。

对于可逆波,E pc=E1/nFE pa=E1/2+nF△Ep=nF=58/n mV(25℃)4.应用:循环伏安法最为重要的应用是定性表征伴随氧化还原反应的前行或后行化学反应。

这些化学反应的发生直接影响了电活性组分的表面浓度,出现在许多重要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氧化还原过程中。

循环伏安法也能够用于评价电活性化合物的界面行为。

基于峰电流的测定,循环伏安法也可应用于定量分析,需要适当的方法确定基线。

扣除背景的循环伏安可用于测定较低浓度的物质。

计时电流法1 定义:计时电流法(chronoamperometry)是在静止的电极上和未搅拌的溶液中,在工作电极上施加一个电位跃,从一个无法拉第反应发生的电位跃至电活性组分的表面浓度有效地趋于零的电位,记录电流随时间的变化。

由于在此条件下,传质过程只有扩散,电流-时间曲线反映了在靠近电极表面附近浓度梯度的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进,与反应物的消耗相应的扩散层逐渐扩展,浓度梯度减小,于是,电流随时间衰减,并由Cottrell方程描述。

2 特点:Ⅰ激励信号:电位阶跃,电位突然变化至物质传递极限控制区。

Ⅱ实验中i-t行为的实际观测,一定要注意仪器和实验上的限制:①.恒电势仪的限制②.记录设备的限制③.未补偿电阻Ru和双电层电容Cd的限制,电势阶跃时,有非法拉第电流通过,这种电流随电解池时间常数作指数RuCd衰减。

④.对流的限制,在长时间的实验中,浓度梯度和偶尔的振动会对扩散层造成对流扰动。

Ⅲ适用于微电极,此时的物质传递只考虑扩散。

康泰尔方程:①1/21/21/2 ()()O OdnFAD C i t i ttπ* ==②1/21/21/22O O dnFAD C t Qπ*=浓度分布:③1/2 (,)[]2() o ooxC x t C erfD t*=A:几何面积(投影面积)D O:原料的扩散系数O C*:原料的初始浓度前提:平板微电极;半无限条件康泰尔方程的时间窗口:20μs ~ 200s3 所得信息:Ⅰ利用i或it1/2与C0成正比的关系,可用于定量分析。

Ⅱ适用于研究遇合化学反应的电极过程,特别是有机电化学的反应机理。

4 应用:计时电流法常用来测定电活性组分的扩散系数或测定工作电极的表面积。

在分析方面主要是在工作电极上施加固定时间间隔内的反复脉冲电位。

也能用于研究电极过程的机理,其中特别有吸引力的是反向双电位跃实验。

交流阻抗技术1 定义:交流阻抗技术(EIS)是一种小幅度交流电压或电流对电极扰动,进行电化学测试,从而获得交流阻抗数据,双电层等效为电容,电化学反应的阻抗等效(电化学反应要消耗电子)为电阻,根据不同模型来确定等效电路,然后用电脑拟合计算相应的电极反应参数。

2 特点Ⅰ激励信号:小幅度交流电压或电流。

Ⅱ几个重要的关系式阻抗 (impedance) = 电阻 (resistance) + 电抗 (reactance)导纳 (admittance) = 电导(conductance) + 电纳 (susceptance)导纳 = 1/阻抗Z = R + X Y = G + B Y = 1/ZⅢ BVD等效电路 i = if + ic3 所得信息Ⅰ对象导电情况,如研究电极的表面修饰Ⅱ由阻抗测量动力学参数Ⅲ典型的交流阻抗图在电化学阻抗中,一般max<20 mV4 应用:交流阻抗谱除了应用于基础的电化学研究外,对生物亲和反应得研究是非常有用的,如现代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及DNA生物传感器。

示差脉冲伏安法1 激励信号如下图所示:示差脉冲极谱实验几个汞滴的电势程序激励信号采用小幅度脉冲方式,灵敏度优于常规脉冲。

该方法与常规脉冲极谱有相似之处,但是有几点主要的差别:(a)在大部分汞滴寿命中施加的基底电势对于每一滴都不一样,而是以小增量不断地变化着。

(b)脉冲高度仅仅是10-100mV,并相对于基底电势来说保持在一恒定值。

(c)每个汞滴寿命中两次对电流采样,一次在时间,即脉冲前的瞬间,第二次采样在时间,即脉冲之后汞滴刚要敲掉之前。

(d)实验记录的是电流差i()—i()相对于基底电势的图。

示差脉冲极谱实验中,单个汞滴上的过程2 响应信号如下图所示:示差脉冲响应图差减测量得到的是峰状结果,而不是波状响应。

这是因为实验初期,基电势远正或负于Eθ,脉冲前没有法拉第电流通过,脉冲时电势变化也太小,不足以激发法拉第电流;实验后期,基电势移到极限扩散电流区,差减电流仍然很小,因此只有Eθ附近,才会有显着的差减电流。

3 基本方程(18)峰高为4应用特点示差方法的灵敏度比常规脉冲极谱的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这是因为该法减低了背景电流。

利用脉冲极谱法可以判断电极过程的可逆性。

示差脉冲极谱中,i p∝△E。

即当电极过程受扩散控制时,i p∝△E。

而在电极过程受吸附控制时,i p∝△E2。

如果是ip∝△E1~2,过程包含电极吸附和扩散两种过程。

EQCM1 质量效应石英晶体微天平(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QCM)是一种以质量变化为依据的生物传感器。

当交变激励电压施加于石英晶体两侧电极时,晶体会产生机械变形振荡,当交变激励电压的频率达到晶体的固有频率时,振幅加大,形成压电谐振。

在石英晶体表面施以质量负载时,晶体振荡频率发生相应的变化。

:质量改变所引起的频率改变(HZ):石英晶体的工作频率(HZ):晶片上质量变化(g):石英晶体电极的面积(cm2)基于石英晶体表面负载与振荡频率的变化可检测石英晶体表面所发生反应的过程,如利用此检测BSA在金电极上的吸附等等。

2 非质量效应基于非质量效应的传感理论研究,一般从三个不同角度出发,对研究体系的表面质量负载、表面性状、密度、粘度、电导率、介电常数等因素中的一个或几个考察建立相应理论模型和工具。

△F = - ×10-6nF3/2 (LL)1/2或△F = - F3/2(LL /qq)1/2,其中L:液体的密度(g/cm3);L:液体的粘度(g/cm-s);q:石英晶体的密度(g/cm3);q:接触液体的剪切模数(g/cm-s2);n:接触液体的晶体面数。

3 优缺点:QCM检测系统具有如下显着特点:(1)实时性,能够对生物大分子的反应动力过程进行监测;(2)高效性,般完成一个基本的测试用时在15min以内;(3)简便性,生物分子无需标记,设备简单;成本低,电极可以再生和反复使用。

溶出伏安法1.定义:溶出伏安法分为阳极溶出伏安法和阴极溶出伏安法。

伏安溶出过程由富集和电溶出组成,它把恒电势浓集过程和伏安法结合在一起在同一电极上进行。

阴极溶出伏安法的浓集过程是电氧化,溶出过程是电还原;而阳极溶出伏安法则相反。

2.阳极溶出伏安法的浓集过程所加电势往往是在极限电流i l处,浓集结束后需要在继续保持电压下静止一段时间以使汞内的分布达到均匀。

预电解时的电流可看成是不变的,在这种情况下,电极上析出金属的量大致为M=i l t e/nF因而它的浓度为 c =M/V=i l t e/nFV3.阳极溶出伏安法(ASV)是最为广泛使用的溶出分析形式。

金属被电沉积富集进入小体积的贡电极里。

沉积电位通常比E负~或更负的电位,以致更容易还原被测定的金属离子。

金属离子通过扩散或对流到达汞表面,在那里,金属离子被还原并富集成为汞齐:Mn++n e-+H g→M(Hg)4. 应用溶出伏安技术可非常有效地应用于环境、工业、临床样品、食品原材料、饮料、火药残余物、制药过程等多种痕量金属的分析。

可用于儿童血铅的跟踪性测定以及各种水样中砷的监测。

该技术也已经非常重要地用于监测金属污染,DNA 与蛋白质的生物亲和性检验等相关检测。

计时电位技术一:不同类型的控制电流技术二:Sand 方程 其中i/mA, /s, O2, 2 s -1三:对于可逆波满足下列关系式*85.52OC==0'0'/4(0,)ln (0,)ln ln2ln O R O R C t RT E E nF C t D RT RT E nF D nF RT E nF 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