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体区别
区别同源和非同源染色体
1..非同源染色体:一个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2。
.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中期看到的长度和着丝点位置相同的两个染色体,或减数分裂时看到的两两配对的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它们的形态、大小和结构相同.由于每种生物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所以它们的同源染色体的对数也一定。
例如豌豆有14条染色体,7对同源染色体。
3。
.减数分裂的特点是DNA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形成单倍体的精子和卵子(图13-12),通过受精作用又恢复二倍体(或多倍体),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换,使配子的遗传多样化,增加了后代的适应性,因此减数分裂不仅是保证生物种染色体数目稳定的机制,而且也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进化的机制.
4。
减数分裂过程
1。
细胞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和染色体的复制,染色体数目不变,DNA数目变为原细胞的两倍.
2.减一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或“二联体”),出现纺锤体,核仁核膜消失. 3.减一中期.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两端。
(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大致相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为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4.减一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
5.减一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减数分裂中几个规律性变化曲线图
6.减二前期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再次聚集,再次形成纺锤体。
7.减二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
8.减二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离,染色体移向两极。
9.减二末期,细胞一分为二,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体区别完整版
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体区别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同源染色体也叫同型染色体。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父体,一条来自母体,它们的形状、大小一般相同,带有相应的遗传信息,这相配成对的染色体叫同源染色体。
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
(若着丝点分裂,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了)染色单体、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有什么区别能不能画个图详细说明一下染色单体是在细胞分裂间期就形成的“X”中有两条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
当“X”分裂成“|”和“|”后,这时没有染色单体了(“|”不能称为一条染色单体,只有在“X”这个形态时才能说其中有两条染色单体,因为这两条染色单体形态结构完全一样,所以也称姐妹染色单体)染色单体的计算根据着丝点,一个着丝点有两个染色单体。
“|”是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
染色体: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
染色体只是染色质的另外一种形态。
它们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型不一样,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由染色质螺旋化形成。
(染色质在做题时,一般是一团乱乱是丝线,染色体就是较粗的棒子,数其个数的话,它和着丝点的个数是一样的,,有时是l有时是x但是着丝点只有一个就只算一个)染色体: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
染色体只是染色质的另外一种形态。
它们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型不一样,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由染色质螺旋化形成。
(染色质在做题时,一般是一团乱乱是丝线,染色体就是较粗的棒子,数其个数的话,它和着丝点的个数是一样的,,有时是l有时是x但是着丝点只有一个就只算一个)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前中期其实就是一条染色体复制,产生两条染色体,但着丝点未分裂,那一条染色体上就有2条染色单体所以说着两条染色单体式由复制形成的,应该是相同的(X上的每一个斜线都是一个单体,只有X存在时,才有单体这个说法)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遗传组成基本相同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彼此联会(配对),并且能够形成四分体,然后分裂到不同的生殖细胞的一对染色体,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
遗传学名词解释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教材2章,5-8%)(一) 名词解释:1.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它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2.染色体核型:指某个物种或个体的分裂相细胞内所含有的染色体大小、形态和数目特征的排列类型。
3.染色体带型:是指经过酸碱盐酶等处理所获得的染色体臂、着丝粒区域等有特殊条纹特征类型的染色体核型。
4.联会: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建立联系的配对过程。
5.胚乳直感: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这种现象称为胚乳直感或花粉直感。
6.果实直感: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则称为果实直感。
7.染色质:是指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所表现的形态,呈纤细的丝状结构,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
8.染色体:染色体是指染色质丝通过多级螺旋化后卷缩而成的一定的在细胞分裂期的形态结构。
(染色体:指任何一种基因或遗传信息的特定线性序列的连锁结构。
)9.姐妹染色单体:是二价体中同一条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连接在一起,它们是间期同一染色质复制所得。
10.非姐妹染色单体:是二价体的不同染色体之间的染色单体互称非姐妹染色单体,它们是间期各自复制所得。
第三章孟德尔遗传(教材4章,12-15%)(一) 名词解释:1.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单位性状与相对性状:把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这些分开来的性状称为单位性状。
相对性状指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3.等位基因(allele) 与复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位点相同,控制着同一性状的成对基因叫等位基因。
4.复等位基因指一个群体中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可能存在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等位基因的总称。
5.完全显性(complete dominance)与不完全显性(imcomplete dominance):一对相对性状差别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的表现和亲本之一完全一样,这样的显性表现,称作完全显性。
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dna的关系
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dna的关系染色体是一种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细胞器官,它们通过几何联合单体化合而成。
在生物学中,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能够通过传递给下一代来维持生命的连续性。
在进化史上,新的基因通过突变而产生,随后被保存在染色体中,并在后代中传递下去。
在染色体中,相同的形态和构造的染色体成为同源染色体。
对于高等生物来说,常常会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它们一起出现在细胞中。
由于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同源染色体有可能会发生结构变异,造成染色体的异源性。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几何联合单体会被解开,成为姐妹染色单体。
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DNA带又称作是表姐妹染色单体。
同源染色体的表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相应基因在结构上是相同的,但它们有不同的遗传信息,所以它们的表达方式有可能是不同的。
DNA是构成基因的化学分子。
它是一种由四种不同碱基组成的脱氧核糖核酸,能够携带生命遗传信息并传递给下一代。
在染色体中,DNA会被紧密地缠绕成为一个紧凑的结构,称作染色体的核小体。
核小体在染色体的几何联合单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防止染色体的损伤以及避免DNA的丢失。
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和DNA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研究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内容,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和DNA还有一些其他的关系。
染色体中的DNA序列可以被分成两个主要的区域:表观遗传区和基因区。
表观遗传区包含着丝粒附近的DNA序列,而基因区则包含了与遗传信息相关的DNA序列。
基因区中包含了对生物体功能的调控信息,例如启动子序列、外显子和内含子等。
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DNA序列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经常会发生重组。
重组是DNA序列的交换或重新组合,它能够造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遗传信息变化。
重组是遗传多样性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在染色体中,还存在着一些特定的DNA序列,称作端粒。
端粒位于染色体的端部,它们能够保护染色体免受损伤和丢失。
《同源染色体》课件
同源染色体异常的遗传疾病预防与治疗
预防
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可以提前发现同源染色体异常, 避免遗传疾病的发生。
治疗
针对不同类型的遗传疾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 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同时,加强患者的心理支持和 生活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THANKS FOR WA复制,染色体 数量加倍,此时没有同源染色体。
减数分裂Ⅰ
初级性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Ⅰ,同源染色体 开始配对形成四分体。
初级性母细胞的形成
原始生殖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成为初级性母细 胞,此时仍无同源染色体。
减数分裂Ⅱ
经过减数分裂Ⅱ,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不 同子细胞中。
同源染色体的形成机制
《同源染色体》PPT 课件
目录
• 同源染色体的定义 • 同源染色体的形成 • 同源染色体的功能 • 同源染色体的变异 • 同源染色体与遗传疾病
01
同源染色体的定义
同源染色体的概念
同源染色体是指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染色体,并在减数分 裂的四分体时期中彼此联会,最后分开到不同的生殖细胞的一对染色体。
基因突变的后果
导致基因功能的丧失或改变,影响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基因重组
同源染色体的基因发生重新组合, 导致基因的重新排列和组合。
05
同源染色体与遗传疾病
同源染色体异常与遗传疾病的关系
同源染色体异常可能导致遗传物质的不稳定,从而引发遗传疾病。
同源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可以导致基因表达的异常,进而影响细胞和器官的功 能。
详细描述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通过配对、交换和分离等过程,实现遗传信息 的重组和分配,最终形成具有新遗传特征的配子,保证生物的繁殖和遗传多样 性。
染色体互换规律
染色体互换规律首先要明确的是有丝分裂过程同源染色体一般不会交叉换。
只有减数分裂才会。
减数分裂,交换以后,先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一分为二。
有丝分裂偶然也会交叉互换,其实你可以这样理解:交叉互换跟交叉互换,其他的规律没有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向两极移动,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你仔细观察有丝分裂后期的图,在移向细胞两极的每侧染色体中你都可找到形态大小两两一致的染色体,它们就是同源染色体(注意不是两极彼此之间的,那是由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的子染色体)。
我们继续了解一下有丝分裂:比如:1、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体以分离,为什么还会有同源染色体?因为同源染色体是形态大小相同,它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一对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体分离,但是分离后的染色体依然符合同源染色体的定义.所以同源染色体依然存在.2、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分别是什么?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但是同源染色体没有什么具体的变化,就是在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新的染色体,末期分裂成两个细胞染色体数恢复到正常值。
减数分裂过程中只有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的变化,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是先联会形成四分体(此时可以发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接着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的时候同源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末期形成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
同源染色体的相关知识定义1:形态相同、在减数分裂中能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定义2:二倍体细胞中染色体以成对的方式存在, 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且形态、大小相同,并在减数分裂前期相互配对的染色体。
含相似的遗传信息。
定义3: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且形态、大小相同,在减数分裂前期相互配对的染色体。
是在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染色体,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参考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中彼此联会(若是三倍体及其他奇数倍体生物细胞,联会时会发生紊乱),最后分开到不同的生殖细胞(即精子、卵细胞)的一对染色体,在这一对染色体中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
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体区别
同源染色体也叫同型染色体。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父体,一条来自母体,它们的形状、大小一般相同,带有相应的遗传信息,这相配成对的染色体叫同源染色体。
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
(若着丝点分裂,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了)染色单体、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有什么区别?能不能画个图详细说明一下?染色单体是在细胞分裂间期就形成的“X”中有两条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
当“X”分裂成“ | ”和“ | ”后,这时没有染色单体了(“ | ”不能称为一条染色单体,只有在“ X”这个形态时才能说其中有两条染色单体,因为这两条染色单体形态结构完全一样,所以也称姐妹染色单体)染色单体的计算根据着丝点,一个着丝点有两个染色单体。
“| ”是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
染色体: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
染色体只是染色质的另外一种形态。
它们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型不一样,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由染色质螺旋化形成。
(染色质在做题时,一般是一团乱乱是丝线,染色体就是较粗的棒子,数其个数的话,它和着丝点的个数是一样的,,有时是I有时是x但是着丝点只有一个就只算一个)染色体: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
染色体只是染色质的另外一种形态。
它们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型不一样,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由染色质螺旋化形成。
(染色质在做题时,一般是一团乱乱是丝线,染色体就是较粗的棒子,数其个数的话,它和着丝点的个数是一样的”有时是I有时是x但是着丝点只有一个就只算一个)染色体上就有2条染色单体所以说着两条染色单体式由复制形成的,应该是相同的(X上的每一个斜线都是一个单体,只有X存在时,才有单体这个说法)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遗传组成基本相同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彼此联会形成四分体,然后分裂到不同的生殖细胞的一对染色体,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
同源染色体与姐妹染色体的概念
同源染色体与姐妹染色体的概念英文回答:Homologous chromosomes and sister chromatids are two concepts related to the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 of chromosomes during cell division.Homologous chromosomes refer to a pair of chromosomes that are similar in size, shape, and gene content. In diploid organisms, such as humans, each cell contains two sets of chromosomes, one inherited from the mother and one from the father. The two chromosomes in each pair are called homologous chromosomes. They carry the same genes, although the alleles (variants) of those genes may differ between the two chromosomes. Homologous chromosomes are important for genetic diversity as they undergo recombination during meiosis, resulting in the shuffling of genetic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two chromosomes.Sister chromatids, on the other hand, are two identicalcopies of a single chromosome that are held together by a region called the centromere. Sister chromatids are formed during the DNA replication phase of the cell cycle, when the genetic material is duplicated. They are attached to each other at the centromere and segregate to opposite poles of the cell during cell division. Sister chromatids ensure that each daughter cell receives an identical copy of the genetic material.In summary, homologous chromosomes are two chromosomes that are similar in size and gene content, while sister chromatids are two identical copies of a single chromosome. Homologous chromosomes are involved in genetic diversity through recombination, while sister chromatids ensure the faithful transmission of genetic information during cell division.中文回答: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体是与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结构和组织相关的两个概念。
遗传学---名词解释
1、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2、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常染色体:性染色体之外的其他染色体统称为常染色体3、细胞周期: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构成一个细胞周期4、二价体:减数分裂偶线期,每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5、交换(互换):联会复合体形成后,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相应的部位发生断裂、重接的现象6、交叉端化:双线期,同源染色体分开,交换部位形成交叉,且向两极移动的现象7、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的遗传物质的总量8、配子发生:产生成熟配子或孢子的整个过程9、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在植物界,一个合子(2n)发育成一个二倍体个体的过程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孢子体进一步进行生殖形成一个配子体,并产生配子的过程10、世代交替:植物生活史中,产生孢子的时代(2n)与产生配子的世代(n)相互交替的现象11、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12、性对性状:不同品种之间表现出相对差异的一对性状13、杂交:不同遗传型的个体进行有性交配14、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亲本杂交,F1所表现出的其中一个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另一亲本的性状为隐形性状15、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同一基因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基因16、基因型:生物体的遗传组成,是肉眼看不到的,通过杂交试验测定表现型:生物所表现的性状,肉眼可见,可以用物理、化学方法测定17、纯合体:体细胞所含控制某一性状的两个基因(等位基因)是相同的个体杂合体:体细胞所含控制某一性状的两个基因(等位基因)是不同的个体18、纯系: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一群个体19、完全显性: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其亲本之一的性状不完全显性: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的性状介于两亲本之间的表型20、测交:被测验的个体与基因型为隐性纯合的个体进行杂交回交:F1个体与亲本之一进行杂交21、携带者:携带有害性基因,但其表现被正常显性等位基因掩盖的杂合体22、多因一效:指某性状在代谢上由很多基因决定一因多效:指一个基因可影响若干性状的现象23、表现度:基因表达的变异方式之一,是指个体间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外显率:基因表达的另一变异方式之一,是指某一基因型个体显示预期表型的比例24、致死基因:生物体中具有致死作用的基因25、隐性致死:基因的致死作用只在纯合体时表现显性致死:基因的致死作用在杂合体时就能表现26、配子致死:发生在配子期的致死作用,称为配子致死合子致死:发生在胚胎期或成体阶段的致死作用,称为合子致死条件致死:有些基因在某一环境中致死,在另一环境中具有正常的生活力的现象27、复等位基因:一个基因座位存在两个以上的等位形式的现象28、完全显性:指控制某一性状的等位基因在杂合体(Aa)的表型和显性纯合体(AA)的表型相同不完全显性:指控制某一性状的等位基因间缺少显隐性关系,杂合体的表型介于两亲本之间并显性:指控制某一性状的等位基因间缺少显隐性关系,杂合体的表型与两纯合亲本都不同,但每一等位基因效应在杂合状态下都可以观察到镶嵌显性:两纯合亲本杂交,杂合体的表型与亲本都不同,而在各自的不同部位分别表现出显性29、互作作用:两对非等位基因相互作用决定一个性状抑制作用:一对基因本身不表现性状,但当其处于显性纯合或杂合状态时,能够使另一对显性基因不发挥作用的现象叠加作用:两队非等位基因的作用相同,本身为完全显性,非等位基因间互为完全显性互加作用:两队非等位基因的显性状态具有同等效应,且同时存在时又具有叠加效应上位作用:某对等位基因的表现,因受另一对非等位基因的影响而改变的现象30、同配性别:性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的性别异配性别:性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的性别31、性指数:性别取决于性染色体(X)与常染色体组数(A)的比值,即为性指数32、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方式上通常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33、从性遗传:其所涉及的性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由于内分泌等因素的影响,基因在不同性别中表达不同,在一性别中为显性,而另一性别中为隐性的遗传现象34、限性遗传(限制遗传):指只在某一性别中表现性状的遗传,即该基因在另一个性别中外显率为035、剂量补偿效应:使具有两份活两份以上的基因量的个体与只具有一份基因量的个体的基因表现趋于一致的遗传效应36、嵌合体:非整倍体出现是由于配子形成时染色体不分开造成,若出现在卵裂期或以后,就有可能形成由不同基因型细胞所组成的个体,即为嵌合体37、巴氏小体:又称性染色质体,是一种在间期细胞核内贴近核膜边缘着色较深的染色小体,是由一条失活的X染色体形成的38、连锁基因: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时,其形成配子的过程中较少分离39、相引相:两个连锁的基因,若两个显性等位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而相应两隐性等位基因在其同源染色体上(AB/ab)的连锁关系相斥相:当一位点等位基因和另一位点的隐性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时(Ab/aB)的连锁关系40、图距:指两个基因在染色体图上距离的数量单位,常用两相关基因间的交换率表示41、完全连锁:连锁的基因间不发生交换,即交换值=0不完全连锁:连锁的基因间能发生交换,0<交换值<50%42、两点测交:利用两个连锁基因进行的测交分析三点实验:利用三个连锁基因进行测交的分析43、干涉:某同源染色体形成一个交叉,结果减少其邻近区域第二个交叉形成的概率的现象正干涉:以及交换抑制了另一次交换的发生负干涉:一次交换促进了另一次交换的发生44、连锁群:位于同一染色体的所有基因构成一个连锁群45、四分子:真菌类减数分裂的4个产物停留在一起,构成四分子46、有序四分子分析:对具特定排列顺序的四分子的遗传分析无序四分子分析:对无特定排列顺序的四分子的遗传分析47、细菌染色体:位于细菌细胞内拟核区域中的一个裸露的环状DNA分子,其不进行减数分裂48、质粒:一些细菌细胞除其细菌染色体外,还具有小的可自主复制的环状DNA分子49、附加体:指除染色体外的遗传因子,其能够以自主复制的环状DNA分子的形式存在,又能成为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的DNA序列50、转化:一个细菌品系的裸露DNA分子或其片段,进入另一细菌品系的细胞内,而使该细菌产生新的(重组)表现型的方式51、接合:供体菌(雄性)通过性菌毛与受体菌(雌性)直接接触,把F质粒或其携带的不同长度的宿主DNA片段传递给后者,使后者获得新遗传性状的现象52、转导:以缺陷型噬菌体为媒介,把供体细胞的小片段DNA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53、转导子:由转导作用而获得部分新性状的重组细胞54、高频重组子(Hfr):染色体上整合有F质粒的细胞,具有高效转移其他遗传物质的潜在能力55、外基因子与内基因子:在细菌接合中,进入受体的染色体片段称为外基因子;受体染色体为内基因子56、部分二倍体:由于外基因子伟染色体片段,其与受体染色体形成的二倍体57、性导:Hfr通过交换,可形成带有部分细菌染色体的F'因子,通过F'因子进行的细菌重组称为性导58、重组作图:根据基因间的重组率进行基因定位并确定基因间的相对距离的方法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通过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基因组DNA产生的多态性DNA片段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其用于PCR扩增的引物是随机的,是利用一些列碱基顺序随机排列的寡聚核苷酸单链引物,对所研究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DNA片段的多态性反映出基因组相应区域的DNA多态性59、缺失:染色体丢失了某一区段顶端缺失:指缺失的区段为某臂的外端中间缺失:指缺失的区段为某臂的内段60、缺失杂合体:某个体的体细胞内有正常染色体及其缺失染色体缺失纯合体:某个体的缺失染色体是成对的61、重复:指细胞的染色体组中,存在两段或两段以上相同的染色体片段,即染色体多了自己的某一区段62、顺接重复:某区段按照自己在染色体上正常直线顺序重复反接重复:某区段在重复时颠倒了自己在染色体上正常直线顺序63、剂量效应:指细胞内某基因出现的次数越多,表型效应就越显著64、位置效应:重复基因所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其表现型效应也不同65、倒位:指染色体某一区段的正常直线顺序颠倒66、臂内倒位:即一侧倒位,倒位区段在染色体的某一个臂的范围内臂间倒位:即两侧倒位,倒位区段内有着丝粒,亦即倒位区段涉及染色体的两个臂67、易位:指非同源染色体间发生节段转移的现象,即某染色体的一个区段移接在非同源的另一条染色体上68、相互易位:两条非同源染色体都折断,而且这两条折断的染色体及其片段交换重接,较为常见简单易位(转移):某染色体的一个臂内区段,嵌入非同源染色体的一个臂内,较为少见69、四重体:相互易位杂合体的两对同源染色体由于发生节段互换不能正常联会成两个二价体,而是4条染色体联会成一个配对的构型70、罗伯逊易位:一种涉及两条近端着丝粒或端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的易位类型71、平衡易位:凡发生罗伯逊易位后,主要遗传物质没有丢失,个体表现仍是正常的类型不平衡易位:易位后,个体遗传物质的缺失影响个体的发育的易位类型72、C1B测定:利用C1B//X雌蝇测定X染色体上基因的隐性突变频率73、染色体组:二倍体生物中配子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74、整倍体:染色体数在正常染色体数2n的基础上,以染色体组的染色体基数为单位成倍性增加或减少,形成的变异个体的染色体数目是基数的整数倍非整倍体:染色体数在正常个体染色体数2n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一条至数条的个体75、单倍体:含有性细胞的染色体数的个体76、同源多倍体:指所有染色体由同一个物种的染色体组加倍而成的多倍体异源多倍体: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物种,一般由不同种、属的杂交种染色体加倍形成77、同源异源多倍体:指体细胞中有不同的染色体组,且至少有一类染色体组的数目在3个或3个以上的变异类型节段异源多倍体:指异源多倍体中不同染色体组间具有同源性的变异类型78、基因突变:是染色体上一个座位内的遗传物质的变化,使一个基因突变为它的等位基因79、形态突变型:突变主要影响生物外型的突变型,外观可见,故又称为可见突变生化突变型:突变主要影响生物的代谢过程,导致一个特定的生化功能的改变或丧失致死突变型:突变主要影响生活力,造成个体死亡或生活力明显下降⑴显性致死:杂合态即有致死效应⑵隐性致死:纯合态时才有致死效应80、条件致死突变型:某些条件下能成活,另一些条件下是致死的突变81、碱基替换(碱基置换):因碱基被替换所引起的突变,一个碱基对被另一个碱基对代替,分颠换和转换82、移码突变: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碱基造成的突变,造成编码框的移动83、同义突变:碱基发生变化后,编码的氨基酸未发生变化错义突变:碱基发生变化后,编码的氨基酸发生了变化无义突变:碱基发生变化后,导致了蛋白质合成的终止(终止密码子的出现)抑制突变:由于tRNA基因突变引起了反密码子的改变,当它参与进行转译某些无义突变或错义突变的改变了的信息时,有时却“以错就错”地转译出某种氨基酸,表现出抑制突变的效应84、启动子上升突变:基因突变位点存在于负责基因调控的DNA序列中时,如启动子区域中,能够增强启动子对于转录的发动作用的突变类型启动子下降突变:启动子区域中,能够降低启动子对于转录的效能的突变类型85、组成性突变:若突变位点在操纵基因,其位点不能被阻遏蛋白所识别,或由于调节基因发生突变,不能产生阻遏蛋白,使结构基因失去了负向控制,产生不依赖于需要而在细胞中产生固定数量的蛋白质的基因突变86、突变的重演性:同种生物种同一基因突变可在不同个体间重复出现的性质87、突变的平行性: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因遗传基础比较近似,往往发生相似基因突变88、自发突变:生物体在无人工干预下自然发生的低频率突变诱发突变:指通过人为的方法,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显著提高基因自发突变频率的手段89、照射强度(剂量率):指被照射物质在单位时间内接受射线能量的多少90、增变基因:某些基因的唯一效应是增加其他基因的突变频率,具有这种效应的基因称增变基因91、母性影响:个体的表型受其母亲的核基因组中基因控制的现象92、核外遗传(细胞质遗传):染色体外的遗传因子所决定的遗传现象93、三套遗传系统:即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遗传系统94、核不育型:由核内染色体上基因所决定的雄性不育类型95、核-质互作不育:由细胞质和细胞核基因共同控制的不育类型96、细胞质雄性不育(CMS):受到质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97、异胞质体:菌丝体接合导致两个有区别的胞质系统混合98、异核体:细胞含有来自两亲本的细胞核99、二倍体菌株:少数细胞单倍体细胞核融合成为二倍体细胞核,含有这样细胞核的菌株100、分离子:是重组体和非整倍体或单倍体的总称101、单倍体化:产生非整倍体或单倍体的过程102、体细胞交换: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间发生染色体交换产生重组体的过程103、培养细胞突变型的建立:利用体外培养单个哺乳动物细胞的技术,在体外培养和克隆特定的突变型细胞,保证细胞在遗传背景上的均一性,为进一步在体外对这些动物细胞进行体细胞杂交、基因定位等遗传学研究奠定基础104、正向选择:利用HGPRT与嘌呤类似物之间的特殊关系,通过嘌呤类似物来筛选HGPRT-细胞的选择方法105、染色体定位:将某个基因定位于某一条染色体上106、区域定位:将某个基因定位于某一染色体的具体位置上107、同线分析:连锁分析的原理用于体细胞杂种染色体分析的方法108、最小重叠区(SRO):将有关基因区域定位的资料汇集起来,得出一个定位一致的区域109、动物克隆技术(核移植技术):将动物早起胚胎或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受精卵中,重新构建新的胚胎,使重构胚发育为与供核细胞基因型相同的后代的技术过程110、连续细胞核移植:早期胚胎细胞为核供体,经核移植获得的早期胚胎再作为供核体进行多代克隆111、胚胎分割:通过对胚胎的显微操作,人工制造同卵双胞胎或多胞胎的技术112、细胞克隆:指由单个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无性繁殖)形成的一个细胞群体113、克隆化:分离单一细胞并使其繁殖成为细胞群体的方法114、单克隆抗体技术:是通过克隆单个分泌抗体的B淋巴细胞,使之分泌大量的均一抗体115、单克隆抗体:是单一的B淋巴细胞的产物,是由一群同样的抗体分子组成的,每个抗体分子带116、“级联”反应:指一些基因的产物可激活另一些基因的活性,这些被激活的基因的产物,又调控另外一些基因的表达的反应117、基因的差异表达: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或是在不同的组织或细胞中发生的不同基因按时间、空间进行有序的表达方式118、细胞全能性:指个体的体细胞中都含有该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即具有一套完整的基因组119、巴氏小体:根据Lyon假说,在女人的体细胞中,成对的X染色体中有一个是失活的,此失活的X染色体因固缩而可被染深,在非分裂细胞核内缘被辨认出来的结构120、质量性状:在相对性状间具有界限分明的差异,呈非连续变异状态,能进行分类的性状121、数量性状:许多性状的表现为连续的变异,界限不分明的性状122、微效基因:控制数量性状作用微小的基因123、有效基因(A):控制同一数量性状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效应相等,而等位基因之间的效应不同,故把作用大的称为有效基因124、无效基因(a):相对,把作用小的基因或无作用的称为无效基因125、方差:变数与平均数的偏差的平均平方和,其意义在于反映某一群体的离散程度,值越大,离散程度越大126、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127、标准误:平均数方差的平方根,表示平均数可能的变异范围128、变异系数(CV):标准差除以平均数所得到的与测量单位无关的数值129、遗传率(遗传力):遗传方差在总的表型方差中所占的比例,是遗传方差与总方差(表型方差)的比值130、显性方差(V D):由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造成的方差(不完全显性或有部分显性)131、加性方差(V A):群体里不同个体所含有有效基因多少不同而造成的方差132、互作方差(V I):非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造成的不同个体表现不同所造成的方差133、近交(近亲繁殖):有亲缘关系的个体之间相互交配、繁殖后代,其结果会增加纯合体的比例134、近交系数(F):指一个个体从某一祖先得到一对纯合的、而且遗传上等同的基因的概率135、同合子:在一近交个体中某位点有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其可能在血缘上是相同的,即它们是由一祖先的单个等位基因复制出来的,这时的近交个体为同合子136、异合子:两个等位基因也能能在血缘上是不相同的,即它们不是一个等位基因的复制品,这时的近交个体为异合子137、回交:指后代与某一亲本交配138、轮回亲本:用于回交的亲本称为轮回亲本,另一亲本则称非轮回亲本139、基因代换:通过连续回交,其后代细胞核内基因将逐渐被轮回亲本的核内基因所取代,后代性状的表现将趋于轮回亲本140、定向纯合:在回交中,后代基因的纯合是定向的,逐渐趋于轮回亲本的基因型141、杂种优势:广义的杂种优势定义为杂交产生的后代在抗逆性、繁殖力、生长势等方面优于纯种亲本的现象,同时也指近交系间杂交时,因近交导致的适合度和生活力的丧失可因杂交而得到恢复的现象142、正杂种优势:杂种优势超过亲本均值143、负杂种优势:杂种优势低于亲本均值144、“显性学说”:杂种优势是由于双亲的显性基因集中在杂种中所引起的互补作用145、“超显性学说”:杂合性本身是产生杂种优势的原因146、尽余值:不含有有效基因个体的表现值147、累进值:一个有效基因的效应值148、群体:指彼此有交配可能的有性繁殖个体群,特称为孟德尔式群体149、基因库:指在一定时间内,群体中能进行有性繁殖个体内全部基因的总和150、等位基因频率:指给定群体内某种等位基因占该位点全部等位基因数量的比例151、基因型频率:指群体中某基因型个体数占全部个体数的比例152、随机交配:指在一有性繁殖群体中,某一性别个体同异性任何个体有相等的交配的机会153、遗传平衡定律:用于描述随机交配群体中,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之间的定量关系154、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法则:以亲代基因库的配子(等位基因)频率表达子代的基因型频率期望值155、适合度(适应度):某种基因型的相对成活率,用ω表示156、选择系数(s):某基因型的相对淘汰率,是淘汰强度的量度157、遗传漂变:由于抽样误差引起等位基因频率随机波动的现象158、迁移(基因流动):一个物种若不是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群体,一般可分为几个隔离的群体,隔离不完全时,一个物种的个体从一群体进入另一个群体导致等位基因频率的改变的现象159、迁移率(m):从乙群体迁移到甲群体的个体占新构成的甲群体的比例160、作图:人类基因组计划(HGP)把基因组分成易于操作的小的结构区域的过程161、cSNP:当SNP(单个碱基多态性)位于基因的编码序列中,即称为cSNP162、基因工程:把来自不同生物的外源DNA插入到载体分子上,形成“杂种”分子,然后将之引入宿主细胞,实现目的基因的表达163、限制性内切核酸酶(限制酶):一类能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特异核苷酸序列并由此切割DNA双。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1、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2、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常染色体:性染色体之外的其他染色体统称为常染色体3、细胞周期: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构成一个细胞周期4、二价体:减数分裂偶线期,每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5、交换(互换):联会复合体形成后,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相应的部位収生断裂、重接的现象6、交叉端化:双线期,同源染色体分开,交换部位形成交叉,且向两极移动的现象7、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的遗传物质的总量8、配子収生:产生成熟配子或孢子的整个过程9、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在植物界,一个合子(2n)収育成一个二倍体个体的过程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孢子体迚一步迚行生殖形成一个配子体,并产生配子的过程10、世代交替:植物生活史中,产生孢子的时代(2n)与产生配子的世代(n)相互交替的现象11、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12、性对性状:不同品种之间表现出相对差异的一对性状13、杂交:不同遗传型的个体迚行有性交配14、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亲本杂交,F1所表现出的其中一个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另一亲本的性状为隐形性状15、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同一基因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基因16、基因型:生物体的遗传组成,是肉眼看不到的,通过杂交试验测定表现型:生物所表现的性状,肉眼可见,可以用物理、化学方法测定17、纯合体:体细胞所含控制某一性状的两个基因(等位基因)是相同的个体杂合体:体细胞所含控制某一性状的两个基因(等位基因)是不同的个体18、纯系: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一群个体19、完全显性: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其亲本之一的性状不完全显性: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的性状介于两亲本之间的表型20、测交:被测验的个体与基因型为隐性纯合的个体迚行杂交回交:F1个体与亲本之一迚行杂交21、携带者:携带有害性基因,但其表现被正常显性等位基因掩盖的杂合体22、多因一效:指某性状在代谢上由很多基因决定一因多效:指一个基因可影响若干性状的现象23、表现度:基因表达的变异方式之一,是指个体间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外显率:基因表达的另一变异方式之一,是指某一基因型个体显示预期表型的比例24、致死基因:生物体中具有致死作用的基因25、隐性致死:基因的致死作用只在纯合体时表现显性致死:基因的致死作用在杂合体时就能表现26、配子致死:収生在配子期的致死作用,称为配子致死合子致死:収生在胚胎期或成体阶段的致死作用,称为合子致死条件致死:有些基因在某一环境中致死,在另一环境中具有正常的生活力的现象27、复等位基因:一个基因座位存在两个以上的等位形式的现象28、完全显性:指控制某一性状的等位基因在杂合体(Aa)的表型和显性纯合体(AA)的表型相同不完全显性:指控制某一性状的等位基因间缺少显隐性关系,杂合体的表型介于两亲本之间并显性:指控制某一性状的等位基因间缺少显隐性关系,杂合体的表型与两纯合亲本都不同,但每一等位基因效应在杂合状态下都可以观察到镶嵌显性:两纯合亲本杂交,杂合体的表型与亲本都不同,而在各自的不同部位分别表现出显性29、互作作用:两对非等位基因相互作用决定一个性状抑制作用:一对基因本身不表现性状,但当其处于显性纯合或杂合状态时,能够使另一对显性基因不収挥作用的现象叠加作用:两队非等位基因的作用相同,本身为完全显性,非等位基因间互为完全显性互加作用:两队非等位基因的显性状态具有同等效应,且同时存在时又具有叠加效应上位作用:某对等位基因的表现,因受另一对非等位基因的影响而改变的现象30、同配性别:性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的性别异配性别:性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的性别31、性指数:性别取决于性染色体(X)与常染色体组数(A)的比值,即为性指数32、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方式上通常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33、从性遗传:其所涉及的性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由于内分泌等因素的影响,基因在不同性别中表达不同,在一性别中为显性,而另一性别中为隐性的遗传现象34、限性遗传(限制遗传):指只在某一性别中表现性状的遗传,即该基因在另一个性别中外显率为035、剂量补偿效应:使具有两仹活两仹以上的基因量的个体与只具有一仹基因量的个体的基因表现趋于一致的遗传效应36、嵌合体:非整倍体出现是由于配子形成时染色体不分开造成,若出现在卵裂期或以后,就有可能形成由不同基因型细胞所组成的个体,即为嵌合体37、巴氏小体:又称性染色质体,是一种在间期细胞核内贴近核膜边缘着色较深的染色小体,是由一条失活的X染色体形成的38、连锁基因: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时,其形成配子的过程中较少分离39、相引相:两个连锁的基因,若两个显性等位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而相应两隐性等位基因在其同源染色体上(AB/ab)的连锁关系相斥相:当一位点等位基因和另一位点的隐性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时(Ab/aB)的连锁关系40、图距:指两个基因在染色体图上距离的数量单位,常用两相关基因间的交换率表示41、完全连锁:连锁的基因间不収生交换,即交换值=0不完全连锁:连锁的基因间能収生交换,0<交换值<50%42、两点测交:利用两个连锁基因迚行的测交分析三点实验:利用三个连锁基因迚行测交的分析43、干涉:某同源染色体形成一个交叉,结果减少其邻近区域第二个交叉形成的概率的现象正干涉:以及交换抑制了另一次交换的収生负干涉:一次交换促迚了另一次交换的収生44、连锁群:位于同一染色体的所有基因构成一个连锁群45、四分子:真菌类减数分裂的4个产物停留在一起,构成四分子46、有序四分子分析:对具特定排列顺序的四分子的遗传分析无序四分子分析:对无特定排列顺序的四分子的遗传分析47、细菌染色体:位于细菌细胞内拟核区域中的一个裸露的环状DNA分子,其不迚行减数分裂48、质粒:一些细菌细胞除其细菌染色体外,还具有小的可自主复制的环状DNA分子49、附加体:指除染色体外的遗传因子,其能够以自主复制的环状DNA分子的形式存在,又能成为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的DNA序列50、转化:一个细菌品系的裸露DNA分子或其片段,迚入另一细菌品系的细胞内,而使该细菌产生新的(重组)表现型的方式51、接合:供体菌(雄性)通过性菌毛与受体菌(雌性)直接接触,把F质粒或其携带的不同长度的宿主DNA片段传递给后者,使后者获得新遗传性状的现象52、转导:以缺陷型噬菌体为媒介,把供体细胞的小片段DNA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53、转导子:由转导作用而获得部分新性状的重组细胞54、高频重组子(Hfr):染色体上整合有F质粒的细胞,具有高效转移其他遗传物质的潜在能力55、外基因子与内基因子:在细菌接合中,迚入受体的染色体片段称为外基因子;受体染色体为内基因子56、部分二倍体:由于外基因子伟染色体片段,其与受体染色体形成的二倍体57、性导:Hfr通过交换,可形成带有部分细菌染色体的F'因子,通过F'因子迚行的细菌重组称为性导58、重组作图:根据基因间的重组率迚行基因定位并确定基因间的相对距离的方法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通过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基因组DNA产生的多态性DNA片段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其用于PCR扩增的引物是随机的,是利用一些列碱基顺序随机排列的寡聚核苷酸单链引物,对所研究的基因组DNA迚行PCR扩增,扩增产物DNA片段的多态性反映出基因组相应区域的DNA多态性59、缺失:染色体丢失了某一区段顶端缺失:指缺失的区段为某臂的外端中间缺失:指缺失的区段为某臂的内段60、缺失杂合体:某个体的体细胞内有正常染色体及其缺失染色体缺失纯合体:某个体的缺失染色体是成对的61、重复:指细胞的染色体组中,存在两段或两段以上相同的染色体片段,即染色体多了自己的某一区段62、顺接重复:某区段按照自己在染色体上正常直线顺序重复反接重复:某区段在重复时颠倒了自己在染色体上正常直线顺序63、剂量效应:指细胞内某基因出现的次数越多,表型效应就越显著64、位置效应:重复基因所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其表现型效应也不同65、倒位:指染色体某一区段的正常直线顺序颠倒66、臂内倒位:即一侧倒位,倒位区段在染色体的某一个臂的范围内臂间倒位:即两侧倒位,倒位区段内有着丝粒,亦即倒位区段涉及染色体的两个臂67、易位:指非同源染色体间収生节段转移的现象,即某染色体的一个区段移接在非同源的另一条染色体上68、相互易位:两条非同源染色体都折断,而且这两条折断的染色体及其片段交换重接,较为常见简单易位(转移):某染色体的一个臂内区段,嵌入非同源染色体的一个臂内,较为少见69、四重体:相互易位杂合体的两对同源染色体由于収生节段互换不能正常联会成两个二价体,而是4条染色体联会成一个配对的构型70、罗伯逊易位:一种涉及两条近端着丝粒或端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的易位类型71、平衡易位:凡収生罗伯逊易位后,主要遗传物质没有丢失,个体表现仍是正常的类型不平衡易位:易位后,个体遗传物质的缺失影响个体的収育的易位类型72、C1B测定:利用C1B//X雌蝇测定X染色体上基因的隐性突变频率73、染色体组:二倍体生物中配子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74、整倍体:染色体数在正常染色体数2n的基础上,以染色体组的染色体基数为单位成倍性增加或减少,形成的变异个体的染色体数目是基数的整数倍非整倍体:染色体数在正常个体染色体数2n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一条至数条的个体75、单倍体:含有性细胞的染色体数的个体76、同源多倍体:指所有染色体由同一个物种的染色体组加倍而成的多倍体异源多倍体: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物种,一般由不同种、属的杂交种染色体加倍形成77、同源异源多倍体:指体细胞中有不同的染色体组,且至少有一类染色体组的数目在3个或3个以上的变异类型节段异源多倍体:指异源多倍体中不同染色体组间具有同源性的变异类型78、基因突变:是染色体上一个座位内的遗传物质的变化,使一个基因突变为它的等位基因79、形态突变型:突变主要影响生物外型的突变型,外观可见,故又称为可见突变生化突变型:突变主要影响生物的代谢过程,导致一个特定的生化功能的改变或丧失致死突变型:突变主要影响生活力,造成个体死亡或生活力明显下降⑴显性致死:杂合态即有致死效应⑵隐性致死:纯合态时才有致死效应80、条件致死突变型:某些条件下能成活,另一些条件下是致死的突变81、碱基替换(碱基置换):因碱基被替换所引起的突变,一个碱基对被另一个碱基对代替,分颠换和转换82、移码突变: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碱基造成的突变,造成编码框的移动83、同义突变:碱基収生变化后,编码的氨基酸未収生变化错义突变:碱基収生变化后,编码的氨基酸収生了变化无义突变:碱基収生变化后,导致了蛋白质合成的终止(终止密码子的出现)抑制突变:由于tRNA基因突变引起了反密码子的改变,当它参与迚行转译某些无义突变或错义突变的改变了的信息时,有时却“以错就错”地转译出某种氨基酸,表现出抑制突变的效应84、启动子上升突变:基因突变位点存在于负责基因调控的DNA 序列中时,如启动子区域中,能够增强启动子对于转录的収动作用的突变类型启动子下降突变:启动子区域中,能够降低启动子对于转录的效能的突变类型85、组成性突变:若突变位点在操纵基因,其位点不能被阻遏蛋白所识别,或由于调节基因収生突变,不能产生阻遏蛋白,使结构基因失去了负向控制,产生不依赖于需要而在细胞中产生固定数量的蛋白质的基因突变86、突变的重演性:同种生物种同一基因突变可在不同个体间重复出现的性质87、突变的平行性: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因遗传基础比较近似,往往収生相似基因突变88、自収突变:生物体在无人工干预下自然収生的低频率突变诱収突变:指通过人为的方法,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显著提高基因自収突变频率的手段89、照射强度(剂量率):指被照射物质在单位时间内接受射线能量的多少90、增变基因:某些基因的唯一效应是增加其他基因的突变频率,具有这种效应的基因称增变基因91、母性影响:个体的表型受其母亲的核基因组中基因控制的现象92、核外遗传(细胞质遗传):染色体外的遗传因子所决定的遗传现象93、三套遗传系统:即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遗传系统94、核不育型:由核内染色体上基因所决定的雄性不育类型95、核-质互作不育:由细胞质和细胞核基因共同控制的不育类型96、细胞质雄性不育(CMS):受到质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97、异胞质体:菌丝体接合导致两个有区别的胞质系统混合98、异核体:细胞含有来自两亲本的细胞核99、二倍体菌株:少数细胞单倍体细胞核融合成为二倍体细胞核,含有这样细胞核的菌株100、分离子:是重组体和非整倍体或单倍体的总称101、单倍体化:产生非整倍体或单倍体的过程102、体细胞交换: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间収生染色体交换产生重组体的过程103、培养细胞突变型的建立:利用体外培养单个哺乳动物细胞的技术,在体外培养和克隆特定的突变型细胞,保证细胞在遗传背景上的均一性,为迚一步在体外对这些动物细胞迚行体细胞杂交、基因定位等遗传学研究奠定基础104、正向选择:利用HGPRT与嘌呤类似物之间的特殊关系,通过嘌呤类似物来筛选HGPRT-细胞的选择方法105、染色体定位:将某个基因定位于某一条染色体上106、区域定位:将某个基因定位于某一染色体的具体位置上107、同线分析:连锁分析的原理用于体细胞杂种染色体分析的方法108、最小重叠区(SRO):将有关基因区域定位的资料汇集起来,得出一个定位一致的区域109、动物克隆技术(核移植技术):将动物早起胚胎或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受精卵中,重新构建新的胚胎,使重构胚収育为与供核细胞基因型相同的后代的技术过程110、连续细胞核移植:早期胚胎细胞为核供体,经核移植获得的早期胚胎再作为供核体迚行多代克隆111、胚胎分割:通过对胚胎的显微操作,人工制造同卵双胞胎或多胞胎的技术112、细胞克隆:指由单个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无性繁殖)形成的一个细胞群体113、克隆化:分离单一细胞并使其繁殖成为细胞群体的方法114、单克隆抗体技术:是通过克隆单个分泌抗体的B淋巴细胞,使之分泌大量的均一抗体115、单克隆抗体:是单一的B淋巴细胞的产物,是由一群同样的抗体分子组成的,每个抗体分子带116、“级联”反应:指一些基因的产物可激活另一些基因的活性,这些被激活的基因的产物,又调控另外一些基因的表达的反应117、基因的差异表达:在生物个体収育的不同阶段,或是在不同的组织或细胞中収生的不同基因按时间、空间迚行有序的表达方式118、细胞全能性:指个体的体细胞中都含有该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即具有一套完整的基因组119、巴氏小体:根据Lyon假说,在女人的体细胞中,成对的X染色体中有一个是失活的,此失活的X染色体因固缩而可被染深,在非分裂细胞核内缘被辨认出来的结构120、质量性状:在相对性状间具有界限分明的差异,呈非连续变异状态,能迚行分类的性状121、数量性状:许多性状的表现为连续的变异,界限不分明的性状122、微效基因:控制数量性状作用微小的基因123、有效基因(A):控制同一数量性状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效应相等,而等位基因之间的效应不同,故把作用大的称为有效基因124、无效基因(a):相对,把作用小的基因或无作用的称为无效基因125、方差:变数与平均数的偏差的平均平方和,其意义在于反映某一群体的离散程度,值越大,离散程度越大126、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127、标准误:平均数方差的平方根,表示平均数可能的变异范围128、变异系数(CV):标准差除以平均数所得到的与测量单位无关的数值129、遗传率(遗传力):遗传方差在总的表型方差中所占的比例,是遗传方差与总方差(表型方差)的比值130、显性方差(V D):由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造成的方差(不完全显性或有部分显性)131、加性方差(V A):群体里不同个体所含有有效基因多少不同而造成的方差132、互作方差(V I):非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造成的不同个体表现不同所造成的方差133、近交(近亲繁殖):有亲缘关系的个体之间相互交配、繁殖后代,其结果会增加纯合体的比例134、近交系数(F):指一个个体从某一祖先得到一对纯合的、而且遗传上等同的基因的概率135、同合子:在一近交个体中某位点有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其可能在血缘上是相同的,即它们是由一祖先的单个等位基因复制出来的,这时的近交个体为同合子136、异合子:两个等位基因也能能在血缘上是不相同的,即它们不是一个等位基因的复制品,这时的近交个体为异合子137、回交:指后代与某一亲本交配138、轮回亲本:用于回交的亲本称为轮回亲本,另一亲本则称非轮回亲本139、基因代换:通过连续回交,其后代细胞核内基因将逐渐被轮回亲本的核内基因所取代,后代性状的表现将趋于轮回亲本140、定向纯合:在回交中,后代基因的纯合是定向的,逐渐趋于轮回亲本的基因型141、杂种优势:广义的杂种优势定义为杂交产生的后代在抗逆性、繁殖力、生长势等方面优于纯种亲本的现象,同时也指近交系间杂交时,因近交导致的适合度和生活力的丧失可因杂交而得到恢复的现象142、正杂种优势:杂种优势超过亲本均值143、负杂种优势:杂种优势低于亲本均值144、“显性学说”:杂种优势是由于双亲的显性基因集中在杂种中所引起的互补作用145、“超显性学说”:杂合性本身是产生杂种优势的原因146、尽余值:不含有有效基因个体的表现值147、累迚值:一个有效基因的效应值148、群体:指彼此有交配可能的有性繁殖个体群,特称为孟德尔式群体149、基因库:指在一定时间内,群体中能迚行有性繁殖个体内全部基因的总和150、等位基因频率:指给定群体内某种等位基因占该位点全部等位基因数量的比例151、基因型频率:指群体中某基因型个体数占全部个体数的比例152、随机交配:指在一有性繁殖群体中,某一性别个体同异性仸何个体有相等的交配的机会153、遗传平衡定律:用于描述随机交配群体中,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之间的定量关系154、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法则:以亲代基因库的配子(等位基因)频率表达子代的基因型频率期望值155、适合度(适应度):某种基因型的相对成活率,用ω表示156、选择系数(s):某基因型的相对淘汰率,是淘汰强度的量度157、遗传漂变:由于抽样误差引起等位基因频率随机波动的现象158、迁移(基因流动):一个物种若不是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群体,一般可分为几个隑离的群体,隑离不完全时,一个物种的个体从一群体迚入另一个群体导致等位基因频率的改变的现象159、迁移率(m):从乙群体迁移到甲群体的个体占新构成的甲群体的比例160、作图:人类基因组计划(HGP)把基因组分成易于操作的小的结构区域的过程161、cSNP:当SNP(单个碱基多态性)位于基因的编码序列中,即称为cSNP162、基因工程:把来自不同生物的外源DNA揑入到载体分子上,形成“杂种”分子,然后将之引入宿主细胞,实现目的基因的表达163、限制性内切核酸酶(限制酶):一类能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特异核苷酸序列并由此切割DNA双链结构的水解酶。
同源染色体概念辨析
同源染⾊体概念辨析
关于同源染⾊体的概念⾼中教材种有着明确的界定:“同源染⾊体是指⼀个来⾃⽗⽅,另⼀个来⾃母⽅,其形态、⼤⼩相同的⼀对染⾊体。
”但是在对有丝分裂后期、⼩麦等异源多(⼆)倍体⽣物的染⾊体情况时有⼀定的难度。
⼆倍体⽣物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有四个染⾊体组,那么来⾃同⼀个染⾊体两条姐妹染⾊单体的相同染⾊体是同源染⾊体吗、为什么作为异源六倍体的⼩麦单倍体中没有同源染⾊体?对于这两个问题,⽤教材概念解释就有些吃⼒。
笔者对这⼀问题的看法是,教材中是如何界定同源染⾊体,⽽没有说明“什么是同源染⾊体?”也就是没有说明为什么有同源染⾊体,这⼀概念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对于这⼀问题,笔者有着⾃⼰的思考,今天查阅资料后发现很早以前就有同仁发表过看法或研究,对其中的观点笔者深为赞同:同源染⾊体是进化上的⼀个概念,是进化上有着相同来源的染⾊体。
也就是现代⽣物进化论普遍认同⼆倍体⽣物(细胞)来⾃早期不同⽣命系统的融合,所以相同早期不同⽣命体系来源的称为同源染⾊体。
这样很多问题就容易理解了:起源上相同,同⼀染⾊体的姐妹染⾊单体形成的相同染⾊体属于同源染⾊体;⽽⼩麦体内的六个染⾊体组分属于三个不同的物种来源,所以属于六倍体⽽不是⼆倍体,单倍体含三个染⾊体组但没有同源染⾊体。
当然,这样理解的话⼆倍体⽣物的次级精(卵)母细胞中也可以有同源染⾊体了。
这样就有了新的问题,也许这就是⽣物的奇妙吧,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科学在进步。
当然也可能是笔者能⼒有限。
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联会,四分体的概念
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联会和四分体是生物学中涉及细胞分裂和遗传的重要概念。
以下是这些概念的解释:
1. 同源染色体:在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染色体,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中彼此联会,最后分开到不同的生殖细胞的一对染色体。
在这一对染色体中,一条来自母方,另一条来自父方。
它们含有相同的遗传信息,但可能因突变或基因重组而有所差异。
2. 姐妹染色单体:指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复制,后期分离后形成的两条染色单体。
这两条染色单体由同一个着丝点连接,包含相同的遗传物质。
在细胞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并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3. 联会:在减数分裂前期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彼此配对的过程。
联会时的染色体已经复制了,每个染色体上有两条单体。
联会是一个专一性的过程,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特定区域,形成联会复合体。
联会的结果是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够正确地配对和分离,确保遗传信息的准确传递。
4. 四分体:在动物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两条已经自我复制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四条染色单体的结合体。
由于有四条染色单体,因此被称为四分体。
四分体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结构,它确保了同源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的正确配对和分离。
这些概念在理解细胞分裂、遗传物质传递和基因重组等生物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同源染色体不分离染色体数目变异减II后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染色体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1
2
3
4
5
8
6
7
10 、11、2、4、(8和9)、 (3和5)、(6和12)、 (1和7)
9
10
11
12
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与核DNA变化曲线识别
减数分裂的目的是:形成染色体(DNA)减
汉 水
半的生殖细胞。丑 生 侯 伟 作 品
减数分裂是在有丝分裂的基础上进化形成的,保留 了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DNA复制)的机制。减数第一 次分裂前的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是为了:分开同源染色体。为了 容易分开,同源染色体先联会(汉水丑生侯伟作品 两两配对),然后排 列在赤道板上,之后同源染色体才分离。
1个第二极体(小) 2个第二极体
次级卵母细胞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卵细胞
3.交叉互换 (1)图示:
(2)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 (3)范围: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片段。 (4)由图可知,等位基因可位于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 体上。 (5)结果及意义:导致基因重组,产生多种配子,为可 遗传变异。
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
2
B
C
1A
D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E
0
间期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
2 1A 0
B
C
减I前期 减I中期 减I后末期 减II前期 减II中期
《遗传学》作业
北林大林业专科《遗传学》作业一、概念题1、姊妹染色单体:是减数分裂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两条不同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出现在减数分裂前中期。
2、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遗传组成基本相同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彼此联会(配对),并且能够形成四分体,然后分裂到不同的生殖细胞的一对染色体,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
3、染色体组型:以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来表示染色体组的特性,称为染色体组型。
4、联会: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建立联系的配对过程。
5、双受精:是指被子植物的雄配子体形成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融合形成二倍体的合子,另一个与中央细胞的极核(通常两个)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的现象。
双受精后由合子发育成胚,初生胚乳核发育成胚乳。
6、性状: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
7、等位基因:一般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
8、基因型:又称遗传型,是某一生物个体全部基因组合的总称。
9、完全显性: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别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其F1表现出与显性亲本完全一样的显性性状,这种显性表现称为完全显性,它是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的形式之一。
10、交换:在减数分裂中,同源配对染色体的交换,在遗传重组中通过打断已建立的连锁组而发生DNA交换,这个现象和交叉频率密切有关,虽然起初DNA交叉的位置可能与所见到的交叉不一样。
11、性连锁: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
12、单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
仅由原生物体染色体组一半的染色体组数所构成的个体称为单倍体。
13、同源多倍体:同一物种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称为同源多倍体。
14、杂种优势:指杂交子代在生长活力、育性和种子产量等方面都优于双亲均值的现象。
二、判断题1、联会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在减数分裂的后期Ⅱ时发生分离,各自移向一极,于是分裂结果就形成单组染色体的大孢子或小孢子。
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定义1:形态相同、在减数分裂中能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定义2:二倍体细胞中染色体以成对的方式存在, 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且形态、大小相同,并在减数分裂前期相互配对的染色体。
含相似的遗传信息。
定义3: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且形态、大小相同,在减数分裂前期相互配对的染色体。
是在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染色体,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参考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中彼此联会(若是三倍体及其他奇数倍体生物细胞,联会时会发生紊乱),最后分开到不同的生殖细胞(即精子、卵细胞)的一对染色体,在这一对染色体中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
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s)是有丝分裂中期看到的长度和着丝点位置相同的两个染色体,或减数分裂时看到的两两配对的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它们的形态、大小和结构相同。
由于每种生物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所以它们的同源染色体的对数也一定。
例如豌豆有14条染色体,7对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上常含有不同的等位基因,减数分裂时又进行了交换并随机地分配到不同的性细胞中去,这对于遗传重组有重要意义。
正常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若表示为由两条染色体A、B组成,在减数分裂中变成“AA`”组和“BB`”组,两组联会形成四分体;有丝分裂中变成“AA`”组和“BB`”组,但两组不联会,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着丝点分开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在生物体的有性生殖过程中,有性生殖细胞是通过细胞分裂的一种——减数分裂形成的。
在减数分裂的分裂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略微增大,染色体进行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
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体,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并列在一起,由同一个着丝点连接着。
分裂期开始后不久,初级精母细胞中原来分散存在的染色体进行配对。
而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区分同源染色体与姐妹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是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并行的两条染色单体,是在细胞分裂的间期由同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由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因为它们尽管形状大小相同,但它们并非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体区别
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体区别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同源染色体也叫同型染色体。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父体,一条来自母体,它们的形状、大小一般相同,带有相应的遗传信息,这相配成对的染色体叫同源染色体。
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
(若着丝点分裂,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了)染色单体、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有什么区别能不能画个图详细说明一下染色单体是在细胞分裂间期就形成的“X”中有两条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
当“X”分裂成“|”和“|”后,这时没有染色单体了(“|”不能称为一条染色单体,只有在“X”这个形态时才能说其中有两条染色单体,因为这两条染色单体形态结构完全一样,所以也称姐妹染色单体)染色单体的计算根据着丝点,一个着丝点有两个染色单体。
“|”是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
染色体: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
染色体只是染色质的另外一种形态。
它们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型不一样,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由染色质螺旋化形成。
(染色质在做题时,一般是一团乱乱是丝线,染色体就是较粗的棒子,数其个数的话,它和着丝点的个数是一样的,,有时是l有时是x但是着丝点只有一个就只算一个)染色体: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
染色体只是染色质的另外一种形态。
它们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型不一样,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由染色质螺旋化形成。
(染色质在做题时,一般是一团乱乱是丝线,染色体就是较粗的棒子,数其个数的话,它和着丝点的个数是一样的,,有时是l有时是x但是着丝点只有一个就只算一个)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前中期其实就是一条染色体复制,产生两条染色体,但着丝点未分裂,那一条染色体上就有2条染色单体所以说着两条染色单体式由复制形成的,应该是相同的(X上的每一个斜线都是一个单体,只有X存在时,才有单体这个说法)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遗传组成基本相同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彼此联会(配对),并且能够形成四分体,然后分裂到不同的生殖细胞的一对染色体,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在生物遗传学领域,染色体的行为和基因的重组是构建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以及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是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指的是在生物体的有性生殖过程中,来自不同祖先的染色体在配子形成时随机组合。
这种组合不受基因间的相对位置限制,因而能产生极大的遗传多样性。
例如,在人类中,来自母亲的第22号染色体可能与来自父亲的第21号染色体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全新的遗传组合。
这种组合是随机的,每个配子都有其独特的染色体组合,从而使得后代具有与父母不同的遗传特征。
与此相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则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在这一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成对配对,并在特定的交换点发生交叉互换,即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部分基因序列互换。
这种交换增加了遗传信息的多样性,因为同源染色体虽然携带相似的基因信息,但并非完全相同。
交叉互换使得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等位基因可以与另一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等位基因重组,进一步丰富了遗传组合。
这两种机制——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共同作用,确保了物种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能够维持遗传多样性,这是生物适应环境变化、进化发展的关键。
通过这种复杂的遗传重组,生物体能够产生出新的特征,为自然选择提供素材,从而推动物种的进化。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在这个五彩斑斓的遗传世界里,每一次的基因重组都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如同不同舞者之间的即兴搭配,每一次的合作都能带来全新的表演。
而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则像是同一舞者队伍中的成员互换位置,虽然舞步相似,但细微之处的变动却足以展现全新的风貌。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组合,不仅仅是一种随机的排列组合游戏。
同源染色体概念的叙述
同源染色体概念的叙述同源染色体是指一对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分别来自于同一基因座的异体或同一构型的染色体。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一般由母体和父体各提供一条。
同源染色体共同组成一个染色体对,通过交叉互换或重组等基因重组方式来发生基因间的交换和组合,进而形成新的染色体组合,实现基因传递和遗传多样性。
同源染色体的基本特征包括同基因序列、同构型和同黏合点,在结构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在同源染色体对中,两条染色体的基因座遗传信息相似,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如可变度和基因插入等。
同源染色体对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接触、配对和互换基因,从而形成重组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是指同源染色体对中两个染色体的相互交换。
在染色体交叉互换中,两条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通过交换互换某一段染色体上的DNA序列,从而形成重组染色体。
这种重组过程可以导致遗传信息的重新排列和重组,形成新的基因组合,为物种的遗传变异提供了基础。
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通常发生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前期。
在这个过程中,染色体对从一端到另一端逐渐融合形成交叉点。
在交叉点处,同源染色体对上的染色单体交换一段DNA序列,然后再断裂。
交叉互换的位置可以是各个染色体上的任意位置,但在某些特定区域发生的频率更高,例如减数分裂的重组热点。
交叉互换的发生对于遗传的多样性和物种进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交叉互换可以使基因座之间的关联破裂,从而增加不同基因座之间的重新组合可能性,使基因组合更加多样化。
这样,物种可以通过基因的重新组合来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生存能力。
在性别决定系统中,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也能够实现性染色体的重新组合,产生不同性别的个体。
同源染色体对的重组还可以导致遗传病的发生。
一些遗传病是由于同源染色体中的某些突变基因的不正常重组而引起的。
例如,血友病是一种由于X染色体上凝血因子基因的突变导致的遗传病。
如果同源X染色体对中一个染色体上的凝血因子基因发生突变,并通过与另一个X染色体上的正常基因进行交换互换,那么就会导致患者患有血友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源染色体
也叫同型染色体。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父体,一条来自母体,它们的形状、大小一般相同,带有相应的遗传信息,这相配成对的染色体叫同源染色体。
姐妹染色单体
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
(若着丝点分裂,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了)染色单体、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有什么区别?能不能画个图详细说明一下?染色单体是在细胞分裂间期就形成的
“X”中有两条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 分子。
当“X”分裂成“|”和“|”后,这时没有染色单体了(“|”不能称为一条染色单体,只有在“X”这个形态时才能说其中有两条染色单体,因为这两条染色单体形态结构完全一样,所以也称姐妹染色单体)
染色单体的计算根据着丝点,一个着丝点有两个染色单体。
“|”是一条染色
体,含有一个DNA 分子。
染色体: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
染色体只是染色质的另外一种形态。
它们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型不一样,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由染色质螺旋化形成。
(染色质在做题时,一般是一团乱乱是丝线,染色体就是较粗的棒子,数其个数的话, 它和着丝点的个数是一样的,,有时是l有时是x但是着丝点只有一个就只算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