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第九课辛亥革命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精品教案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中华民国的成立等史实,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探究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
难点: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以及辛亥革命有何局限性。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通过PPT播放视频《走向共和》。
导入实录:同学们,刚才老师播放的视频片段来自于电视剧《走向共和》,是革命军队和满清军队激战的画面,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视频里战斗双方阵营中出现了哪些旗帜?教师进一步引导:国旗变化是由于政权更替的关系,满清政府是怎么被推翻的?教师总结:看来大家的预习工作做的很好!没错,正是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满清王朝。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来学习今天的课程——《辛亥革命》。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孙中山筹备革命 1.革命的时代背景教师展示史料:大家请看PPT上的几则史料。
一是满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二是洋务运动后,全国各地创办企业,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三是满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实际上是糊弄人民的政治把戏。
教师提问:大家已经阅读了史料,如此卖国的满清政府还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吗?教师总结:人民的不满越来越强烈。
洋务运动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他们的思想更加开放,也渐渐对腐败透顶的清政府丧失了信心,加入了革命的浪潮。
教师提问:岌岌可危的满清政府也在积极自救,他们提出了哪些改革措施?教师总结:这些改革措施客观上也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使得革命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学说为武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基础。
小组讨论:现在请大家开展小组讨论。
大家分成三组,一组负责归纳辛亥革命的政治背景,二组负责归纳辛亥革命的思想背景,三组负责归纳辛亥革命的经济背景,时间为五分钟,讨论完后,请每组推荐一名汇报讨论的结果。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教材分析中华民族在20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又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是20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
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可以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看做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看做是它最终结出的硕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2、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2、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电脑、投影仪;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一、导入新课师:南京又称金陵,自古被誉为虎踞龙盘的帝王之地,有诗为证:“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课件展示中山陵巍峨的全貌),在中山陵中葬着的就是被称为“中华民国国父”的孙中山先生,孙先生做过什么事呢?有什么功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二、新课讲授(一)革命志士的奋斗从同盟会成立到辛亥革命爆发前,革命派在国内联合会党和新军发动了十多次武装起义,规模较大的有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1907至1908年的潮州黄岗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州廉防城之役,镇南关起义、钦州马笃山起义和云南河口之役,1907年的浙皖起义,1910年的。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优质教案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出自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九课,在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中。
本课共有两目,分别是:“革命志士的奋斗”和“武昌起义”。
它们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在孙中山的领导下,革命党愈挫愈奋,最终爆发了武昌起义,继而中华民国才得以成立。
回顾中国二十世纪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一次就是辛亥革命,它也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本课与前面学到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后面要学的《新文化运动》贯穿起来,形成近代化探索的一条重要历史主线,所以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了解革命志士的奋斗,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内容属于运用层次。
本课教材安排了革命志士的奋斗和武昌起义两个子目的内容。
两项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与递进的关系,在掌握辛亥革命基本史实的基础上,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革命志士的奋斗,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了解武昌起义的情况,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制作大事年表,了解革命志士的奋斗;通过看图及视频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巧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究活动,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革命,了解早期革命者为了赢得革命胜利的牺牲精神,培养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以及为民族的独立和发展做贡献的精神。
【重点与难度】1、重点:武昌起义。
2、难点:武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在通过前段历史的学习,已知道了在近代化探索的道路上,各个阶级的改革变法运动都已失败。
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知道了国人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不能救中国的历史,都带着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责任感思考如何才能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半封建的深渊。
2022年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签订教学设计
2022年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签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022年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主要讲述了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从而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和影响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辛亥革命,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辛亥革命的历史氛围。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辛亥革命的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备课,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辛亥革命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辛亥革命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总结出辛亥革命的主要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讨论辛亥革命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辛亥革命。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解答疑问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理解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历史上第九课辛亥革命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第九课辛亥革命教案(新课标人教版)辛亥革命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革命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和武昌起义;掌握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影响。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革命党人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革命史实,树立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和与时俱进、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技能目标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识图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难点:对辛亥革命意义的理解三、教学法指导表格归纳、材料分析、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辛亥革命博物馆图片讲述:辛亥革命博物馆,是武汉市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首义广场南侧,北临彭刘杨路,南抵张之洞路,东邻楚善街,西靠体育街,是首义文化区的核心建筑,与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孙中山铜像、黄兴拜将台纪念碑、烈士祠牌坊等同处一条轴线。
这堂课就来看看辛亥革命是怎样发生的。
[讲授新课]一、革命志士的奋斗1、列表归纳武装起义的史实起义名称时间领导人结果或意义萍浏醴起义1906年冬刘道一、蔡绍南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安庆起义1907年夏徐锡麟徐锡麟死难,秋瑾被捕遇难广西起义1907年孙中山、黄兴夺取镇南关,最后失败黄花山岗起义1910年黄兴等人虽然失败,但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2、黄花岗起义(1)学生讲述黄花岗起义的概况(2)出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3)出示材料: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9课辛亥革命【精品】
第9课辛亥革命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广州起义、武昌起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展现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
作为国家级的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时期。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革命志士的奋斗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学生回答:时间领导者起义1906 刘道一、蔡绍南萍浏醴起义1907 徐锡麟、秋瑾安庆起义1907 孙中山、黄兴广西起义2.教师强调: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起义虽然失败,但极大提高了同盟会的声望。
3.教师展示图片:《黄兴绝命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提问:上述两幅图片展现了什么精神?与哪一次革命起义有关?学生回答:展现了革命党人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精神。
与黄花岗起义有关。
4.教师讲述:1911年4月,黄兴等发动起义,攻占两广总督衙门。
革命党人同清军展开激烈巷战,最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
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目标导学二:武昌起义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问题:①武昌起义成功的有利条件?②武昌起义的简要过程?学生回答:①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得到了同盟会的帮助;湖北新军倾向革命。
②简要过程:发动起义——夺取军械所——进攻总督衙门——武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成立。
2.教师展示图片:《湖北军政府》《黎元洪》1911年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请谈谈你对革命党人推举黎元洪为都督的看法?学生回答:说明革命潜伏者危机。
3.教师讲述: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展示《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示意图》4.教师强调: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教案设计
提问:上述两幅图片展现了什么精神?展现了革命党人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精神。
讲述: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领120名敢死队直扑两广总督衙门。
发动起义,其中有72人的遗骸葬于红花岗,后改名黄花岗,因此这次起义成为黄花岗起义。
追问: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呢?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这就是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革命志士掀起的一次又一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
二:武昌起义1、阅读课文第二框内容,回答问题:问题:1、概述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革命主力、经过和结果。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有哪些?1911年10月10日晚、湖北武昌、湖北新军;经过:发动起义——夺取军械所——进攻总督衙门——武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成立。
结果: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补充:由于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结合课文及插图,找生讲述武昌起义成功后,全国形势如何?讲述:一夜之间,武昌城被起义军占领。
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武昌起义取得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它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十几年来不断奋斗的结果。
武昌起义是出乎意料的爆发,也是出乎意料的取得成功,有偶然性,但是,武昌起义后不久,全国一半以上的省份纷纷独立,就是一种必然,这是对清政府腐朽的、愚昧无知的反动统治的一种唾弃,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到11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9课辛亥革命
第9课 辛亥革命 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武昌起义;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通过历史史料的解读与分析,培养学生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全面的认识和看待历史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革命烈士英雄人物事迹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为民族独立、解放而不屈努力的奋斗精神,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点难点】重点:广州起义、武昌起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展现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
作为国家级的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时期。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革命志士的奋斗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学生回答:时间领导者起义1906 刘道一、蔡绍南萍浏醴起义1907 徐锡麟、秋瑾安庆起义1907 孙中山、黄兴广西起义2.教师强调: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起义虽然失败,但极大提高了同盟会的声望。
3.教师展示图片:《黄兴绝命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提问:上述两幅图片展现了什么精神?与哪一次革命起义有关?学生回答:展现了革命党人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精神。
与黄花岗起义有关。
4.教师讲述:1911年4月,黄兴等发动起义,攻占两广总督衙门。
革命党人同清军展开激烈巷战,最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
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目标导学二:武昌起义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问题:①武昌起义成功的有利条件?②武昌起义的简要过程?学生回答:①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得到了同盟会的帮助;湖北新军倾向革命。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初二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 (3)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初二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3)教学目的:1.了解同盟会成立及辛亥革命等相关的基础知识,了解孙中山的妥协里程,了解袁世凯的阴谋多端。
2.培育先生的自主学习才干以及独立思索、搜集资料、总结历史知识的归结概括才干,培育先生辨证地看待历史事情的才干。
3.经过对孙中山及革命党人妥协里程的探求,激起先生为理想而妥协的爱国主义肉体,培育先生对革命先烈的尊崇和敬仰之情。
教学重点:三民主义及辛亥革命教学难点:如何评价辛亥革命?教学进程:一、导入:设问:有一团体被称为:〔1〕中国国民党国父;〔2〕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3〕20世纪中国三大巨人之一。
你知道他是谁吗?教员指出:孙中山指导了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这节课我们一同来了解一下辛亥革命的有关内容。
二、新授:1.辛亥革命的出现缘由:面对轰轰烈烈的四川保路运动,清政府惊慌万状,急忙调动湖北新军入川对立,这就形成湖北守备空虚,为湖北革命党人提供了发起起义的绝好时机。
湖北地域,革命基础较雄厚。
外地16000多名湖北新军中,参与革命组织的占2/5。
这为革命党人发起起义积存了力气。
1911年9月底,他们在武昌设立起义总部,布署起义。
10月9日,因革命党人不慎,起义方案泄露;次日,起义总部又被破坏,军警四处搜捕革命党人。
在失掉指挥机关的紧急状况下,革命党人自行联络,自发起义了。
经过一夜激战,起义军占领了武昌。
接着,驻汉阳、汉口的新军也先后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成功。
由于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故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2.政治纲领〔三民主义〕:〔1〕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2〕民权:创立民国;〔3〕民生:平均地权。
3.同盟会的性质:由资产阶级指导的、规模庞大的,是一个全国规模的一致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人物引见:秋瑾〔1875—1907〕,称鉴湖女侠。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1904年留学日本。
次年参与同盟会。
回国倡议女权,宣传革命。
【部编】2018-2019学年度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革命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和武昌起义;掌握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影响。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革命党人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革命史实,树立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和与时俱进、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历史识记能力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
难点:对辛亥革命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法指导
表格归纳、材料分析、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纪念辛亥革命的沙画。
师提问:如果我问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历史上共有多少个皇帝?出现过多少个王朝?恐怕没有人能回答。
如果我问,中国皇帝制度的结束与近代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同学们能回答吧?这堂课就来看看辛亥革命是怎样发生的。
[讲授新课]
【革命志士的奋斗】。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9课辛亥革命1.知道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及影响。
了解武昌起义的过程,分析归纳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中辛亥革命线索,整合教材内容,从“义旗高举,辛亥革命前奏”、“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材料解析,辛亥革命意义”、“追忆英雄,革命精神永存”四个篇章展开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和分析材料,从中获得有效历史信息,学会全面认识、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3.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展现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
作为国家级的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时期。
知识点1 革命志士的奋斗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学生回答:时间领导者起义1906 刘道一、蔡绍南萍浏醴起义1907 徐锡麟、秋瑾安庆起义1907 孙中山、黄兴广西起义2.教师强调: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起义虽然失败,但极大提高了同盟会的声望。
(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以后,中国南方爆发的一次范围较大的反清革命斗争,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因而成为辛亥革命的一次重大预演。
安庆绍兴起义区别于同时代的革命起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皖浙两省的联合起义。
广西起义的指挥机关设在越南河内。
)(徐锡麟,浙江绍兴人,光复会会员,1907年夏,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刺杀安徽巡抚恩明,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
秋瑾,革命党人,曾在日本留学,在日本期间,她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她与革命党人徐锡麟约定,分头在浙江、安徽两省同时起义反清,1907年因起义事泄露被捕,秋瑾从容就义。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精品教案
导入: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武昌起义》的浮雕,作为国家级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今天就让我们学习第九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时期。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归纳起义
时间
领导者
起义名称
1906
刘道一、蔡绍南
萍浏醴起义
1907
徐锡麟、秋瑾
安庆、绍兴起义
↓↓↓
萍浏醴起义武汉三镇光复推翻帝制
安庆、绍兴起义全国响应民主共和
广西起义
黄花岗起义
课后反思
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如此武汉作为孙中山先生革命活动的重要场地,留下许多革命的遗迹,应从这些革命的遗迹切入,这样做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到伟人就在我们身边,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
2.武昌起义的简要过程
发动起义——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武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成立。
教师展示《湖北军政府》和黎元洪图片
1911年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展示《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总结巩固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最终辛亥革命的一声炮响,结束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因此,辛亥革命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的转折点,他对于封建统治冲击、社会生产力的推动、进步意识的弘扬、风俗习惯的更新都是空前的。
板书设计
第九课辛亥革命
革命志士的奋斗→武昌起义→历史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认识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缔造共和的伟大历史意义。
2020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第9课辛亥革命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
了解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分析归纳其历史意义。
通过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识读《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示意图》和研讨历史资料,从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学会全面认识、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认识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缔造共和的伟大历史意义。
重点:武昌起义。
难点: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的内在含义。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图片]作为国家级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
【内容探究】一、革命志士的奋斗师:阅读课文,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生:师: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起义虽然失败,但极大提高了同盟会的声望。
[多媒体展示《黄兴绝命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图片]师:上述两幅图片展现了什么精神?与哪一次革命起义有关?生:展现了革命党人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精神。
与黄花岗起义有关。
师:1911年4月,黄兴等在准备尚未就绪的情况下,临时提前举事,攻占两广总督衙门。
革命党人同清军展开激烈巷战,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
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二、武昌起义师:阅读教材回答:武昌起义成功的有利条件?简述武昌起义的简要过程?生:有利条件: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得到了同盟会的帮助;湖北新军倾向革命。
过程:发动起义——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武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成立。
[多媒体展示《湖北军政府》《黎元洪》图片]师:1911年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内容了解革命党人的一系列起义的情况,知道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的经过和内容,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的大致情况。
2.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72烈士的英雄事迹。
3.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知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影像、图片等资料,带领学生直观感受英雄人物的事迹,了解起义经过;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积极主动地整理材料、分析材料,培养学生解读历史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才能体会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3.通过对革命烈士人物事迹的叙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解放而不屈努力的奋斗精神,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广州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的情况。
教学难点: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四、教材分析中国近代化的过程是学习中国近代史的一条重要线索,作为20世纪中国三大历史剧变之一,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辛亥革命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
因而在整个近代史中,辛亥革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同时,从历史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来看,让学生深入了解辛亥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从中体会中国革命的艰辛以及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对旧版教材而言,新教材中增加了革命志士的奋斗一幕的内容,更加直观和严谨的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呈现出来,也让学生更加感慨,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继而更加理解和崇敬辛亥精神。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赛课教学设计_0
《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中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
本节课设置了两个子目:革命志士的奋斗和武昌起义。
两目之间是递进关系,武昌起义之前,革命党人已经进行了多次武装起义,但均以失败而告终,但这些却为武昌首义的成功创造了条件。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初二历史的上册的一节课,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的意识增强,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一些基本的知识,能够对史料进行基本的阅读和总结概括。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和广州起义的史实。
了解武昌起义的史实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以及独立思考、搜集资料和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教学重点: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孙中山的图片。
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说出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活动并简要进行评价。
继续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武昌起义的浮雕。
教师导入: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展现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
作为国家级的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时期。
二、讲授新课1、革命志士的奋斗(1)教师提问: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产生了什么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由黄兴领导的武装起义。
在这次起义中,喻培伦、林觉民等80多人英勇牺牲。
后来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今天我们去认识他们其中的一位——林觉民。
八年级历史上第九课辛亥革命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第九课辛亥革命导学案(新
课标人教版)
辛亥革命
一、预习与质疑(课前学习区)
(一)预习内容:P42-P45
(二)预习时间:10(三)预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革命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2、掌握黄花岗起义的意义。
3、理解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意义
(四)预习检测:
1、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领导了哪些武装起义?
2、黄花岗起义的结果是怎样的?有什么历史意义?
3、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课内学习区)
探究1革命党人有什么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
探究2辛亥革命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三、课后互助区
1.学案整理:整理“课中学习区”后,交给学习小组内的同学互检。
2.构建知识网络
四、互帮互助:
“我”认真阅读了你的学案,“我”有如下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签名: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
1、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山岗起义。
2、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合作探究:
1、追求真理、百折不挠,前赴后继、浴血奋斗
2、(1)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2)革命有着正确的指导思想。
(3)革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4)革命党人坚持不懈的努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 教案设计
2、了解武昌起义的过程和伟大意义。
【教学
难点】
1、领悟黄花岗起义的意义。
2、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
方法】
材料分析法线索整理法
知识归纳法
【学情
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想渐趋成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学生一方面有了一定知识水平,一方面又感觉历史是副科,从心理上不是很重视,所以教者既要让他们有兴趣,学习历史知识,又要突出重点,理清知识线索。对于本课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欲望都会很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求知、创新、合作精神。
主备人
辅备人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数
1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总课时数
13
【课题】
第9课辛亥革命
个性化设计
【课程
标准】
1、了解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志士的奋斗历程
2知道武昌起义的历史史实。3、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孙中山早期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武昌起义的历史影响等,正确理解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林觉民在《与妻书》
“此举如能成功,则吾虽死,亦瞑目于地下。盖祖国已强,吾同胞已能享文明之幸福。如事败身死,则吾之责已尽,而吾侄则有无穷之责任在。”
——方声洞给侄儿的绝笔
“此行成败不可知,任其事而怕死非丈夫也,余明知无济,只在实行革命宗旨,决以生命为牺牲。推倒满清,建设中华民国,事成则汉族光明,或败身殉,愿毋我念”。——李晚《与家兄诀别书》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的进程》优质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的进程》优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辛亥革命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进程;
2. 掌握辛亥革命中的革命主张和组织形式以及取得成果的原因;
3. 能较为全面地了解孙中山及其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辛亥革命的演变过程;
2. 孙中山及其思想。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以激发学生对该话题的兴趣。
2. 讲解(35分钟)
1. 讲述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2. 讲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主要组织形式、取得的成果;
3. 讲解孙中山的思想及其对辛亥革命的贡献。
3. 活动(20分钟)
利用图表、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展示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进程、主要参与人物等,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深化对该历史事件
的认识和理解。
4. 小结(5分钟)
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主要组织形式、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回顾这一历史事件,深刻理解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四、作业布置
布置查阅资料或上网查找有关辛亥革命的资料,撰写一份500字左右的研究笔记。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设计较为严谨,内容详尽,让学生对辛亥革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但在实施时,活动设计可以更精彩多样,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
下一次上课需要再注重这一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上第九课辛亥革命教案(新课
标人教版)
辛亥革命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革命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和武昌起义;掌握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影响。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革命党人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革命史实,树立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和与时俱进、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技能目标
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识图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
难点:对辛亥革命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法指导
表格归纳、材料分析、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辛亥革命博物馆图片
讲述:辛亥革命博物馆,是武汉市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首义广场南侧,北临彭刘杨路,南抵张之洞路,东邻楚善街,西靠体育街,是首义文化区的核心建筑,与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孙中山铜像、黄兴拜将台纪念碑、烈士祠牌坊等同处一条轴线。
这堂课就来看看辛亥革命是怎样发生的。
[讲授新课]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列表归纳武装起义的史实
起义名称时间领导人结果或意义
萍浏醴起义1906年冬刘道一、蔡绍南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安庆起义1907年夏
徐锡麟徐锡麟死难,秋瑾被捕遇难
广西起义1907年孙中山、黄兴夺取镇南关,最后失败
黄花山岗起义1910年黄兴等人虽然失败,但极大地
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2、黄花岗起义
(1)学生讲述黄花岗起义的概况
(2)出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3)出示材料: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思考:黄花岗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
(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
3、出示徐锡麟、秋瑾、黄兴等人的图片和林觉民的《与妻书》以及黄兴的绝命书。
思考:这些革命党人有什么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
(追求真理、百折不挠,前赴后继、浴血奋斗)
二、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的原因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2、起义的主力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3、起义前的形势
10月初,共进会负责人孙武等在汉口租界制造炸弹,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
清政府到处搜捕革命党人,形势非常紧迫。
展示“相关史事”
4、起义时间:1911年10月10日
5、起义过程
展示武昌起义示意图,出示起义过程:
武昌新军工程营起义(10月10日)→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占领武昌城→攻占汉口、汉阳→成立湖北军政府(10月11日),黎元洪为都督→各省纷纷响应,一半以上宣布独立
出示湖北军政府的图片和课本知识拓展
讲述辛亥革命的概念
思考:辛亥革命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1、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20世纪初,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朽没落,尤其是《辛丑条约》签订后,满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全国人民在斗争的失败中看到了革命是唯一的出路。
2、革命有着正确的指导思想。
旧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革命指导思想,其反帝、反封建的方针是
正确的(虽然有不彻底的成分)。
3、革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辛亥革命把革命的目标直指清王朝,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4、革命党人坚持不懈的努力。
以孙中山、黄兴、陆皓东、林觉民等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长期不懈的努力,为辛亥革命的胜利杀开了一条血路。
革命党人为国家、为民族不惜牺牲自己的大无畏精神鼓舞了全国人民。
5、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辛亥革命爆发之前,革命党人利用报纸、杂志等媒体鼓吹革命,再加上清政府连续失败,民主革命的思想深入人心。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五、巩固总结
同盟会员齐奋起,萍浏醴响第一枪。
安庆广西黄花岗,起义虽败鼓斗志。
一九一一双十晚,革命党人武昌占。
打响起义第一枪,全国多省独立现。
脱离清朝卷全
国,武昌起义辛亥年。
六、教学反思
七、板书设计
萍浏醴起义
安庆起义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广西起义
黄花岗起义
二、武昌起义
三、辛亥革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