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优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五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五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选文,了解孔子涉及学习的思想。

2、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1、了解孔子的学习态度、方法、内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使学生通过了解孔子的思想、通过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孔子关于“教”的思想,我们常说“教学相长”,教与学是紧密不可分的,这节课,我们再来对于孔子关于学习的思想做一个了解。

二、孔子的学习态度。

既然能够成为万世师表,孔子是一个博学的人,因此,孔子认为学习就应该广泛的了解,广闻博见。

孔子博学到什么程度呢?《论语·子罕》中有这样一则记载:【原文】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说是有一个高官(太宰)曾惊异于孔子的学问,就去问他的一个学生:你们老师只怕是圣人吧,怎么会有这样多的才能?这个学生马上就回应说,当然啦,老天爷原本就要我们先生当圣人,又让他多才多艺嘛!然而孔子听说却不以为然。

他说,太宰这些人能了解我吗(太宰知我乎)?我的童年是很苦的,很卑贱的(吾少也贱),所以会干许多脏活、累活、苦活、下贱活(故多能鄙事)。

一个“君子”,能有这么多本事吗?不能吧(君子多乎哉?不多也)!什么叫“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这里说的“君子”,并非道德意义上的,而是阶级意义上的,指的是那些出身高贵、生活优越的贵族子弟。

这也是“君子”一词的本来意义──“君之子”或“上等人”。

这些人,用不着亲自干活,哪会“多能”?穷人的孩子倒是早当家。

因此,孔子的话就可以这样翻译:太宰这些人真能了解我吗?我的童年是很苦、很卑贱的,所以会干许多下贱活。

那些养尊处优的上等人,能有这么多本事吗?不能吧!许多人只知道孔子是大圣人,不知道他小时候是苦孩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7课《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优秀教学设计(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7课《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优秀教学设计(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7课《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优秀教学设计(4页)《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诵读选文,掌握重点文言释义和选文基本内容。

2.了解孔子的学习态度和孔子的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

3.通过对比,联系实际,体悟孔子关于“学”的特殊意义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重点:了解孔子的学习态度和孔子的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

难点:通过对比了解孔子“学”的内涵,以及这一特殊意义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走进课堂韦编三绝[wéi biān sān jué][释义]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

比喻读书勤奋。

选文3: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论语·公冶长》二、了解学习目标1.诵读选文,掌握重点文言释义和选文基本内容。

2.了解孔子的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

3.通过对比,联系实际,体悟孔子关于“学”的特殊意义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检测巩固释词并翻译:1、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2、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3、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

4、贤贤易色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四、读《论语》了解学的原因和内涵【选文】11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选文】10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7课《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7课《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7 课《好仁不勤学,其蔽也愚》教课方案《好仁不勤学,其蔽也愚》教课方案主备人:朱海鸥【教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1)掌握困、古、敏、言、荡、绞、贤、色、就、正、贰、等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累积成语: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等。

(2)能依据文言特别句式的特色,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

2、过程与方法:(1)自主阅读,疏导文意;(2)疏导文意,领悟孔子所说的“学”与“勤学”的基本内涵。

(3)合作研究孔子“学”内涵,以及其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学习的重要性,理解孔子对道德涵养的极端重视。

二、教课重难点1、累积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意会孔子“学”内涵,以及其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教课方法启迪、议论、研究四、教课课时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设计古代好多人家的大门上贴着这样一副春联:“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耕读人家”。

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又有着热爱学习的传统。

儒家学派向来重视念书,重申念书与做人并重,“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孔子说他不是“生而知之者”,又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勤学也。

”战国期间的荀子就以前写过《劝学》就劝勉人们学习。

我们看一下孔子主张怎么学习,都学些什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7 课《好仁不勤学,其蔽也愚》教课方案二、初读入境1.初读课文( 5 分钟):自由朗诵 5 分钟,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正确断句,疏导意;2.再读课文要求:划出存在难点的字、词、句子,同学间自行解答,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3、阅读选文,思虑:每则的主要话题是什么,并思虑哪几则是同类话题?明确:学习的原由:(1)第 1 则:智力差别(2)第 2、 3 则:充分自我(3)第 4 则:学可去蔽(填补不足)学的基本内涵:(1)第 4 则:六言六蔽(2)第 5 则:学礼(3)第 6 则:修身(4)第 10 则:学“文”勤学的表现: 7、8学习的意义:(1)第 9 则:提升学问涵养(2)第 11 则:说话有水平,立足社会三、品读悟理小组合作请任选一话题,联合详细案例请谈谈自己的领会。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

引导学生思考仁与学之间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引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话题。

解释“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

1.3 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师通过讲解来阐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仁与学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仁与学的关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仁与学之间的密切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仁与学。

2.2 教学内容讲解仁与学的关系。

举例说明仁与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3 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师通过讲解来阐述仁与学的关系。

实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实例中的仁与学。

第三章:好仁不好学的表现让学生了解好仁不好学的具体表现。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是否存在好仁不好学的情况。

3.2 教学内容列举好仁不好学的表现。

分析好仁不好学的危害。

3.3 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师通过讲解来阐述好仁不好学的表现及危害。

自我反思法:学生自我反思是否存在好仁不好学的情况。

第四章:如何克服好仁不好学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克服好仁不好学的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改进自己,更好地实践仁与学。

4.2 教学内容讲解克服好仁不好学的方法。

提供实际操作的建议。

4.3 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师通过讲解来阐述克服好仁不好学的方法。

实际操作法: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建议进行实际操作。

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加深对“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实践仁与学。

回顾本章所学内容。

5.3 教学方法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实践仁与学。

第六章:案例分析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内涵。

6.2 教学内容提供几个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相关的案例。

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因为好仁不好学而陷入困境。

6.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理解其中的教训。

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的含义。

引导学生思考仁德与学问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引出“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的主题。

解释仁德的重要性。

强调学问与智慧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提问导入:询问学生对仁德的看法,引导学生思考仁德在生活中的应用。

讲解:老师讲解仁德与学问的关系,解释“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的含义。

第二章:仁德的重要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仁德在社会和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讲解仁德的定义和内涵。

举例说明仁德在个人和社会中的作用。

2.3 教学方法:讲解:老师通过讲解仁德的定义和内涵,引导学生理解仁德的重要性。

举例:老师通过举例说明仁德在个人和社会中的作用,加深学生对仁德重要性的理解。

第三章:学问与智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关系,以及好学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讲解学问与智慧的概念。

强调好学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3.3 教学方法:讲解:老师通过讲解学问与智慧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好学的重要性。

互动:学生分享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互相交流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第四章:仁德与学问的结合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仁德与学问的关系,以及如何将仁德与学问结合起来。

4.2 教学内容:讲解仁德与学问的相互促进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仁德与学问结合起来。

4.3 教学方法:讲解:老师通过讲解仁德与学问的相互促进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仁德与学问结合起来。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仁德与学问结合起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第五章:案例分析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的含义。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和仁德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5.2 教学内容:提供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因为好仁不好学而陷入困境。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和仁德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5.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老师提供相关案例,学生分组进行分析,讨论案例中人物的困境和原因。

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的含义。

引导学生思考仁与学之间的关系。

激发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引入“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这一主题。

解释“仁”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仁的内涵。

分析“不好学”的弊端,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仁的概念和不好学的弊端。

利用例证法,提供相关的例子来阐述观点。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二章:仁的内涵与价值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仁的内涵和价值。

引导学生思考仁在个人和社会中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讲解仁的内涵,包括仁的爱、仁的善良、仁的宽容等。

强调仁的价值,如仁在个人修养、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中的作用。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仁的内涵和价值。

利用例证法,提供相关的例子来阐述仁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对仁的理解和体会。

第三章:不好学的弊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不好学的弊端。

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意义。

3.2 教学内容分析不好学的弊端,如停滞不前、缺乏竞争力、无法适应社会变化等。

强调学习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不好学的弊端和学习的重要性。

利用例证法,提供相关的例子来阐述不好学的弊端。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对学习的看法和经验。

第四章:仁与学的平衡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仁与学的平衡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践中兼顾仁与学。

4.2 教学内容讲解仁与学的平衡重要性,如在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

提供相关的例子,展示如何在实践中兼顾仁与学。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仁与学的平衡重要性。

利用例证法,提供相关的例子来阐述如何在实践中兼顾仁与学。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对仁与学的平衡理解的体会。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加深对“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的理解。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篇1
1.掌握困、古、敏、言、荡、绞、贤、色、就、正、贰、等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并积累成语: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等。
2 .能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
3.领悟孔子“学”内涵,以及其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4.分析、评价孔子“不如丘之好学也”、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 贤贤易色”观点。
《赏析1】:显然,孔子承认每个人从出生起,他们的智力是有差别的。当然, 这是客观事实。那么,我们将如何缩小,甚至是消除这种差别呢?只有一条路可走 ,那就是学习。也就是说,我们学习的第一个原因就是缩小或消除智力差异。
《原文2】 子曰:“我非文2】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有学问的,只是个喜欢读书、勤奋敏捷地追 求知识的人。”
《原文3】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3】 像他这样忠厚诚信的人,一个十户人家的地方就会有,却都“不如丘之好学也”。
《赏析2、3】:孔子以自己的求学经历为例,向弟子说明一个道理:渊博的知 识,高尚的品德,都是通过自己不断努力学习而得来的。也就是说,只有不断努力 学习,才能够在知识品德等方面充实自我。这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个原因。可见孔子 对“好学”的看重。这两个字的评价,除了他用来表扬自己之外,他只给过一个学 生,那就是颜回。
一味的喜好“仁” 、“智” 、“信” 、“直” 、“勇” 、“刚”,都有各自的缺点和不足,君子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使其完美而不出 现偏差。也就是说,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去掉偏好它们的弊端,补充其不足。学可去 蔽,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三个原因。
原因有三:1.、智力差异; 2.、充实自我; 3、学可去蔽。
1、语段4:其实孔子在此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品质是要通过努力学习去完善的,如 果不加强学习,不善于运用,即使你有仁,智,信,直,勇,刚这样的美德,也照样会出现 大的弊病。学习应该放在首位,学习能弥补人的不足。学习起到了一个方向性的作用 。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是一篇关于儒家思想的教案,以孔子的一句名言为切入点,探讨仁与学的关系,分析仁爱之心与勤奋好学之间的相互作用。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仁与学的内在联系,认识到仁爱之心与勤奋好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学术素养。

第二章:仁与学的内涵2.1 仁的内涵介绍仁的概念,解释仁爱、仁慈、仁心等含义,阐述仁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

2.2 学的内涵解释学的概念,阐述学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性,分析勤奋好学、求知若渴、谦虚好问等品质。

第三章:仁与学的相互关系3.1 仁与学的互动探讨仁爱之心与勤奋好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仁爱之心对学术追求的影响,以及学术成就对仁爱之心的促进作用。

3.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历史人物和现实生活中的案例,阐述仁与学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仁与学的重要性。

第四章:好仁不好学的弊端4.1 好仁不好学的表现分析现实生活中好仁不好学的行为表现,如过分关注人际关系,忽视学术追求等。

4.2 好仁不好学的弊端阐述好仁不好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视野狭窄、停滞不前等,引导学生认识到好仁不好学的危害。

第五章:如何做到好仁好学5.1 培养仁爱之心介绍培养仁爱之心的方法,如关爱他人、宽容待人等,强调仁爱之心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中的作用。

5.2 勤奋好学5.3 仁学结合分析如何将仁与学相结合,实现个人品质和学术成就的提升,引导学生追求仁学兼备的人生目标。

第六章:仁学的实践路径6.1 仁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仁学思想,如在与他人交往中展现关爱与尊重,以及在处理冲突时体现仁慈与宽容。

6.2 社会公益活动介绍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方式,强调通过实际行动践行仁学,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第七章:个人修养的提升7.1 道德修养阐述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介绍提升道德修养的方法,如自我反省、遵循社会公德等。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和故事背景2. 分析“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学习态度教学重点:1. 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这句话的内涵2. 分析“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3.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学习态度教学难点:1. 将“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2.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学习态度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故事或者图片引入“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这句话,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二、讲解1. 讲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这句话的含义和故事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和哲学思想。

2. 分析“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明白这句话对他们的启示和警示。

三、讨论1. 分组讨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每组呈现自己的讨论成果并展开交流。

2. 引导学生总结讨论成果,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四、拓展1.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章或故事,深入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内涵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如何做一个“好仁”并且努力学习,避免成为“蔽也愚”。

五、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强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对学生的启示和警示。

2. 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注重品德修养和学习态度的培养,做一个“好仁”。

六、作业1.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启示和警示的作文,或者分享一个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反思:1.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学习态度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观。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这一课题,教师可以推荐以下拓展阅读材料:
-《论语》中与仁德和学习相关的内容,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
3.文化理解核心素养:通过学习《先秦诸子选读》这一单元,学生能够了解并领悟先秦诸子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4.自主学习核心素养:学生能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情分析主要从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习习惯和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综合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知识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辅导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对于能力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通过举例和演练等方式来培养他们的论证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激励和督促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思维特点不同的学生,可以通过启发和挑战的方式来促进他们的思考和理解。同时,教师需要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人教版选修教学设计)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人教版选修教学设计)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人教版选修教学设计)这学期我们选修了先秦诸子散文,这些经典离我们很遥远,而且批量学习有时乏味。

我在教学的时候尝试“让学生动起来”,读说写结合学经典。

这里以《论语》的《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为例,展示一下我们的学习过程。

(一)导入激趣用古代的一副门联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古代很多人家的大门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耕读人家”。

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又有着酷爱学习的传统。

儒家学派历来重视读书,强调读书与做人并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说他不是“生而知之者”,又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战国时期的荀子就曾经写过《劝学》就劝勉人们学习。

我们看一下孔子主张怎么学习,都学些什么。

(二)初读入境(1)学生诵读选文,创造文言环境。

(2)同学结合注释扫清我脑子障碍、理解文本,有问题的提出。

同学们争取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师生共同商量。

(三)师范品读我品读第4则,希望能抛砖引玉,引来同学们更精彩的品读。

我先朗读,接着翻译。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一个人的品质要通过努力学习去完善,如果不加强学习,不善于运用,即使有“仁”“智”等美德也会害人害己。

如寓言故事“东郭先生与狼”“农夫与蛇”中给主人公,就因为没明辨是非而带来麻烦甚至送了命。

历史上的确有如此之“弊”,春秋时期,宋楚在弘大战,楚军正在渡河,宋有大将建议趁此消灭楚军。

宋襄公为了表示“仁”,等楚军渡河再战。

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也因伤了腿而送命。

(四)分组品读同学们自由结合分组品读,要求读出思想,读出精神,对出对现实人生有指导意义、有参考价值的内容。

展示品读要求:(五)成果展示同学们把品读的成果展示出来。

学生积极展示自己,郇超、魏亚慧等人的发言赢得了阵阵掌声。

(六)总结深化人皆向往优雅的气质,而气质的变化,来自于勤向圣贤的学习与熏陶。

古云“好学近乎知”,智慧与美德的结合是最美丽的气质。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一单元七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教案4 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一单元七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教案4 Word版含解析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困、古、敏、言、荡、绞、贤、色、就、正、贰、等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积累成语: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等。

2 .能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

3.领悟孔子“学”内涵,以及其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4.分析、评价孔子“不如丘之好学也”、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贤贤易色”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孔子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

2、重点领悟孔子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贤贤易色”等原则和方法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3、结合孔子的理念倾向,深入分析“学”的内涵。

【课时建议】二课时【课时过程】教学步骤一:整体感知文本1.初读感知【问题1】你认为孔子所说的“学”有哪些内涵?对你有什么启发?【问题2】本课所选录的10章中包含了孔子“学”内涵的哪几个方面?2.诵读感知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本课所选的“语录”共有10章,为克服篇数多、教学组织容易松散的缺陷,可把全文切分成:为什么要学(第1、2、3章)什么是学的基本内涵(第4、5、6章)什么是好学(第7、8章)学什么(第4、5、11、10、章)重点研读:学的基本内涵教学步骤二:文本研读1、串讲词句,进行文言知识梳理。

2、师生互动,组织重点问题探讨。

例:(1)对照章节文字,概括孔子所说“学”的基本内涵。

孔子及其弟子所说的“学”,根本意义不是现在常说的学习知识和技能等。

他所说的“好学”主要是从人格修养、道德实践的意义上说。

(2)你最欣赏或最有感触的是哪一点?请说说自己的体会(小组讨论交流)。

3、自主学习,课文其他问题研读。

例:对孔子的“贤贤易色”,你怎么看?4、拓展提升,深入理解文化内涵。

例:“不迁怒、不贰过”、六言六蔽、“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见附文)的认识。

附文:①孔子日: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②子日:“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

1.2 教学内容:介绍“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这句话的背景和含义。

讨论学习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及背景。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学习的重要性。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引用“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话,引发学生思考。

1.4.2 讲解:详细讲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及背景。

1.4.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学习的重要性。

1.4.4 分享: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第二章: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

引导学生思考仁与学的关系。

2.2 教学内容:深入讲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

探讨仁与学的关系,分析不好学的原因。

2.3 教学方法:讲解法:深入讲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仁与学的关系。

2.4 教学步骤:2.4.1 复习: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理解。

2.4.2 讲解:深入讲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仁与学的关系。

2.4.3 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不好学的原因,并进行小组讨论。

2.4.4 分享: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的分析成果。

第三章:学习的重要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动力。

3.2 教学内容:讨论学习的重要性,包括个人成长、知识积累和解决问题等方面。

分析学习的目标和动力,以及如何保持学习的热情。

3.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学习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互动讨论,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动力。

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引用一些成功人士的名言,引发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思考。

3.4.2 讲解:讲解学习的重要性,包括个人成长、知识积累和解决问题等方面。

人教选修《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第2课时

人教选修《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第2课时

人教选修《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文本内容,分析文本中的观点和论据。

2.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教学重点:1.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难点:1.文言文阅读障碍的克服。

2.对文本观点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基本观点。

2.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那么请问什么是“好仁不好学”呢?二、文本解析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本内容。

2.分析文本中的观点: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3.讨论文本中的论据:列举实例,分析为什么好仁不好学会导致愚昧。

4.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认为好仁不好学会导致愚昧?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讨论:a.好仁不好学的表现和危害。

b.如何避免好仁不好学的情况。

c.对文本观点的认同与批判。

四、案例分析1.出示案例:一个善良的人,因为缺乏学习,导致在处理问题时出现失误。

2.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3.教师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汲取教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五、课堂小结2.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六、课后作业1.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感悟文章。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做好课前准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文本内容,让学生深刻理解了好仁不好学的危害,以及如何避免这种情况。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

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提出解决方法,体现了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文言文阅读和批判性思考方面加强训练。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分析文本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我们来看看这句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大家觉得这里的‘仁’指的是什么?是不是就是做好事的意思呢?‘不好学’又是什么意思?这里的‘愚’又是指什么?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想看,如果一个人只是单纯地做好事,但是不学习,会出现什么问题?”2.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张同学,你刚刚说你认为好仁不好学并不会导致愚昧,你能具体说说你的理由吗?李同学,你对张同学的观点有什么看法?你认为好仁不好学一定会导致愚昧吗?我们来讨论一下。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案 人教课标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案 人教课标版
.试译第则选文。这则选文凸显了古人一种怎样的教育思想?
译文:孔子说:“有德者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勤勉于做事而谨慎于言谈,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答:这则选文记载的是孔子的语录。这可以说是对“什么是好学”这一问题的一种回答,包括四个方面,前两个方面说的是不要做什么,后两个方面说的是要做什么。孔子说能够做到这四点就是好学,凸显了古人以完善道德品质为基本点的教育思想。
陈亢回去,高兴地说:“问一件事情,知道了三件事:听说了学习《诗》的意义,听说了学习《礼》的意义,又听说了君子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答:《诗》就是《诗三百》,经过孔子等人的阐释和传授,先秦时候它就已经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了。孔子非常看重《礼》,视之为政治教化伦理道德的根本。需要注意的是,孔子拿《诗》《礼》等典籍教育后进,落脚点显然是在立身处世方面。
闻:子亦有异闻乎?(名词,教导) 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即使 )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动词,听说)
偷: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刻薄,不厚道 )
善为国者,仓禀虽满,不偷于农(苟且,得过且过 )
楚有善为偷者( 偷窃 )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女”通”汝”) 好知不好学(“知”通“智”)
今也则亡(“亡”通“无” ) 出则弟(“弟”通“悌”)
答:不一样。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是站在穷人的立场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均无贫”则是站在贵族统治者的立场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均贫富”是要劫富济贫,而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是不可能有这种思想的。孔子要人们严守礼制,各得与名分相应规格的财富,安于等级名分,不可互相侵夺,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
葸(ǐ ) 悌( ì ) 笃( ǔ) 贰(è )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明白仁爱和教育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尊敬师长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增强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

2. 掌握儒家思想中关于仁爱和教育的重要性的论述。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深层含义。

2. 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儒家思想中仁爱和教育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分析儒家思想中关于仁爱和教育的重要性的论述。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体会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危害,以及仁爱和教育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仁爱和教育的重要性,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内容:1. 第一节:讲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分析儒家思想中关于仁爱和教育的重要性的论述。

2. 第二节: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体会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危害,以及仁爱和教育的重要性。

3. 第三节:讲解仁爱的内涵,分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仁爱。

4. 第四节:讲解教育的重要性,分析尊敬师长的意义。

5. 第五节: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仁爱和教育的重要性,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仁爱和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讲解仁爱的内涵,分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仁爱。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体会到仁爱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仁爱,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经验。

5.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仁爱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七、教学重点:1. 理解仁爱的内涵。

2.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仁爱。

八、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仁爱的真正含义。

2. 如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仁爱。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907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907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涉及学习的思想2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教学重点】1主要是讲授第4则、第6则、第7则、第11则选文。

2引导学生鉴赏第11则选文【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掌握孔子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2通过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教学方法】1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1努力展示孔子思想的高度、深度及其现代价值。

2努力挖掘语料在写作方面可以赏鉴的那些要素。

3尽量联系学生的现实人生问题。

2 引导、朗读、讨论、点拨一、导有关孔子的简介视频作为导入“我们都知道,孔子三岁而孤,十七岁丧母,出身高贵却不显贵,那么,是什么品质促使其达到了如此高度呢?对,就是勤勉好学(板书)!可以说,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自学成才的典范和楷模,那么本节课,我们就通过十一则选文一起来感受孔子的好学。

”二、读译析解(解析示例)提问:诵读前三个章节,思考孔子孔子所说的“好学”有哪些内涵?明确:孔子把人从高到低分为四等,即(学生一起回答)生而知之者、学而知之者,困而学之者以及困而不学者。

从比较可靠的文献来看,孔子评论过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从来没有说过有哪一个是生而知之者,这等于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也就是没有人能生而知之,所以每个人都要主动学习。

第二章:结合上一章的内容来看,即使博学如孔子,也不认为自己是生而知之者,而是因为爱好古文化,勤勉地追求知识,也就是学习。

第三章: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它不但坦言自己是个普通人,也认为自己的忠厚诚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因为在只有10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

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学,表明他承认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学来的。

总结:结合前三章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所说的主动学习、勤勉学习和爱好学习,都是从学习态度的角度而言的三、研通过对前三章的学习,我们对孔子的好学精神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分小组研读剩余章节,讨论孔子所说的好学基本内容是什么?明确任务:每个小组确定分工,6分钟后每组选出一到两位代表进行发言,内容按照前三章的学习步骤进行,即读、译和析四、评第四章:言必行,行必果固然是一种美德,但要看具体的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优秀教学设计孔子明确将学习划分为学、思、习、行等四个阶段。

前两个阶段是学习知识的过程,后两个阶段则是知识外化的过程——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要“躬行践履”。

【教学目标】1.掌握困、古、敏、言、荡、绞、贤、色、就、正、贰、等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积累成语: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等。

2 .能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

3.领悟孔子“学”内涵,以及其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4.分析、评价孔子“不如丘之好学也”、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贤贤易色”观点。

【文化内涵】1、理解孔子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

2、重点领悟孔子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贤贤易色”等原则和方法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3、结合孔子的理念倾向,深入分析“学”的内涵。

【课时建议】二课时教学步骤一:整体感知文本1.初读感知【问题1】你认为孔子所说的“学”有哪些内涵?对你有什么启发?【问题2】本课所选录的10章中包含了孔子“学”内涵的哪几个方面?2.诵读感知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本课所选的“语录”共有10章,为克服篇数多、教学组织容易松散的缺陷,可把全文切分成:为什么要学(第1、2、3章)什么是学的基本内涵(第4、5、6章)什么是好学(第7、8章)学什么(第4、5、11、10、章)重点研读:学的基本内涵教学步骤二:文本研读1、串讲词句,进行文言知识梳理。

2、师生互动,组织重点问题探讨。

例:(1)对照章节文字,概括孔子所说“学”的基本内涵。

孔子及其弟子所说的“学”,根本意义不是现在常说的学习知识和技能等。

他所说的“好学”主要是从人格修养、道德实践的意义上说。

(2)你最欣赏或最有感触的是哪一点?请说说自己的体会(小组讨论交流)。

3、自主学习,课文其他问题研读。

例:对孔子的“贤贤易色”,你怎么看?4、拓展提升,深入理解文化内涵。

例:“不迁怒、不贰过”、六言六蔽、“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见附文)的认识。

附文:①孔子日: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②子日:“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③子日: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④子日:“由也!女闻六言六蔽乎?”对日:“未也。

”“居!吾与女。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其实孔子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品质是要通过努力学习去完善的,如果不加强学习,不善于运用,即使你有仁、智、信、直、勇、刚这样的美德,也照样会出现大的弊病。

学习应该放在首位,学习能弥补人的不足。

本章谈“仁之度”。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学”后省一“礼”字,“礼”即“度”。

好仁若无礼度,则愚仁。

孔子对“仁、知、信、直、勇、刚”等美好的品德都要求要有“礼”有“度”,如孔子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仁而无礼度则愚;智而无礼度则荡;信而无礼度则贼;直而无礼度则绞(伤人);勇而无礼度则乱;刚而无礼度则狂。

在施恩方面也有一个尺度。

⑤子日:“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蒽,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讲礼的重要性,任何人情、为政、做人、都“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礼是各种执政行事的准则,同时也是个体为人做事的尺度,否则就会疲劳、伤人、懦弱、动乱。

⑥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末句“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讲学贵实行,更是说学问有益。

实行不错,实行前最好还是弄通道理。

不然,自以为是做好事,未必做得都那么合适,有人觉得这句话讲得不好,“其流之弊,将或至于废学。

”其实是他没认真揣摩子夏的语气,不懂这里边有知行合一的意思。

⑦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

”孔子说:“君子不追求饮食,居住不追求安逸,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多接触有品德的人来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称得上好学了。

”宋代名臣王曾考科举连中三元,道贺的人说:“士子连登三元,一生吃着不尽。

”意思说你考出来了,一生不愁吃不愁穿了,王曾正色回答:“曾生平志不在温饱。

”做官固然是一种职业,但绝不能仅仅把它看作一种谋生的手段,因而庸庸碌碌,甚至为非作歹。

这一章里,孔子提出敏事慎言即好学,这就意味着,言行也是学问。

毛主席说:“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再有《红楼梦》里那副名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可以说,书斋里是一种学问,书斋外又是一种学问,两种学问做通了,才是大学问。

⑧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翻译】哀公问说:“你的弟子中谁最好学呢?”孔子回答说:“颜回最好学,他从不迁延怒气,不犯同样的过失。

不幸短命死了。

现在再没有了,我还没听说谁是好学的。

”【解读】孔子回答哀公问“孰为好学”,孔子可以从方法、态度、时间上去回答好学的提问。

颜子“闻一以知十《公冶长》。

”善于联想和推导。

态度上,“语之终日而不惰。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为政》。

”时间上,“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子罕》。

”但孔子没有从以上几个方面去回答,而是直接从道德修养角度去回答,“不迁怒”,“不贰过。

”朱熹说:“怒于甲者,不移于乙,过于前者,不移于后。

”“不迁怒”常人十分难以做到,如在上级那里受了气,挨了批评,迁转给下级,在父母那里受了气,在自己子女身上发泄,在外窝了火,对内发泄,在内蒙屈,对外发泄。

总之,怒于左者,移于右,怒于上者,泄于下,怒于强者,移于弱,怒于甲者,移于乙。

“己所不欲,强施于人”,这类人生活中比比皆是,凡怒而欲发,思颜子“不迁怒”,三字,真可谓一剂良药。

“不贰过”,需经过三个阶段:①自知其过,“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程子语)。

②自改其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③自讼其过,“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公冶长》。

”颜回之所以能“不贰过”,关键是做到了对待错误能“自知、自改、自讼”。

另外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以“不迁不贰回答,并攻哀公之性迁怒贰过故也。

因以问,则并以对之,兼以攻上之短,不犯其罚”。

(《论语集释》卷二引《别解》)。

⑨《论语》宪问篇第十四,子日:“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⑩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弟子一般两种意义,一是指年纪幼小之人,一是指学生,这里取第一种意义。

这一章是教人为学的。

为学要以躬行为本,躬行要以孝悌为先。

说行有余力,不是说做这几件事有余力而后学文,而是说要以这几者为本,以其余力来学文。

集注说,文就是六艺礼乐。

孔子认为父兄教弟子应该是这样,现在的父兄是怎样做的?有弟子而不教,不必说了;有教的,也大多从利禄起见。

你好好学,考不上大学没有饭吃;现在大学毕业也找不到好工作了,你得考研、出国。

希望子弟生活得好一些,这是人之常情,未尝不合圣人之心。

但是何妨再期望子弟做大圣大贤?说大圣大贤或许大而空了,那你何妨教他做个好人?古谚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正邪雅俗,大多是以小时候一念之差分开的。

我祖母告诉我,我父亲幼时,我祖母问他人生信条是什么,我父亲说:但做好事,莫问前程。

11、"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译文】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

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

’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

’我回去就学《诗》。

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

’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

’我回去就学礼。

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

”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伟哉,孔子的学习观!《论语》宪问篇第十四,子日:“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论语通译》(徐志刚译注)是这样解释的:“孔子说,古代学习的人,是为了充实提高自己,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装饰门面做样子给别人看。

”孔子对于学习的态度,对学习的认识理解果真如此肤浅,这般武断吗?显然不是。

孔子讲这番话,语义是深远的,他是立于中国文化、中国社会发展的角度给出了个人为学的发展史观,以及与其相对应的教育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必然归宿。

从行文看,“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孔子是以自己所处的时代为分隔,把两类学者的为学目的进行了阐明、判断。

“为已而学”与“为人而学”这种“一分为二”的划分看似不算高明,既然不甚高明,可孔子为什么还要这么做?个人认为这极可能是孔子对学者基于现实的认识而作出的一种趋势性的哲学思考和价值判断!这里,我们应首先弄清楚为什么“古之学者为已”?孔子所处的时代社会是封建社会,那时的经济形态以自然经济为主,自然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特征,偶有一些商品交换。

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仕、农、工、商的等级意识极为强烈。

唯有“仕”者才可以得到俸禄,吃到皇粮,也就是吃国家财政,收入丰厚,让你富甲一方。

而且只要一人得道,那么全家可以随同鸡犬一起升天。

在这巨大利益诱导下,寒门弟子要脱胎换骨,光宗耀祖,就必须顺应当时社会遴选人才的制度,以优学取“仕”,谋得一官半职去享受皇粮奉禄,参与国家的财政分配。

这一本(无本)万利的事情谁不愿意去做呢?所以“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借光”,“有人漏夜赶科举”、“孟母三迁”等等故事,感动和教育了几十代人,学习目的只有一个——“为已”。

“人不为已,天诛地灭。

”这不仅是人之本性,也符合那个时代社会的精神。

可我们知道,那个时代学者学的是什么呢?用现代的教育来比方,大都是文科的知识,说大了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

产生的功用是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利益既得者的权势和统治,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为官者没有也不需要什么科学技术含量,但必须懂得为官之道。

只要你勤奋、刻苦、孜孜以求以至博学,科考之时再弄出一篇上好文章,你就金榜题名,大功告成了,一辈子生活有了保障。

全家人跟着你出入车马,鸡鸭鱼肉,享清福了。

苦尽甘来,你的人生实现了!所以,在古代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能给自己利益得失带来巨大影响,同时惠及你的家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