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研究生论文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研究生论文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都世民

几个月来我关注了几个热点问题,査阅了百度网、道客巴巴网、中国知网、万方网等文库论文,从中学习到许多新知识,从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选题

应当指出大专院校的选题是比较新,能迎合囯际热点。但是选题重复明显,论文中心议题以现有仿真软件做些工作为主题,创新性不强。有理论又有试验验证的论文少。结合实际並且与工程单位结合研究的论文就更少。选题不是学生能决定的,这与经费来源、校方、导师多因素决定。

二、研究方向与研究方法

这个问题是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自己选定。最终选定是要根据自己查阅大量文章,经过分析找出选题切入点,还要考虑自己的能力与长处,考虑实验条件及其它。选择以下几种中一种:

1.理论分析这包括分析方法、仿真方法、计算方法等创新点;

2.实验研究这侧重实验方法研究与创新,实验验证尚未证明的新技术分析方法;

3.理论与实验相结合这侧重于实际应用;

4.综述评论这是针对文献管理和情报部门,其优势是资料来源独特、广泛、多

囯文字翻译等优势,适合这种方法。为系统工程部门、领导层提供有水平的论

文。

三、阅读文献资料

从这里开始,一定要把自己当成一个科学研究工作者。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培养自己独立工作能力;

2.不要单纯为了毕业,要当成科学研究实践;

3.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情况,与夲选题相关内容,包括理论分析方法、计算方法、仿真

方法、实验方法、综述评论文章;

4.注意提取交叉学科信息,如新材料、新实验方法、交叉学科应用;

5.对夲专业的国内外期刊、会议文集的来源,查询和借阅、下载网站点、收费标准等要了

如指掌。

6.对查询文献资料方法要学习、总结,如按照文章主题、作者、时间、关键词选

取等方法灵活掌握,对综述评论文章提供的大量参考文献资料要重视,从中可

以了解历史进程、多种分析方法、不同观点、分析模型的精确度、与夲专业相交

叉的学科及文章岀处。

7.对关键问题、不同观点、不同分析方法、不同实验方法要记录要点,並收藏这

些文章,作为分析思考的基础。

8.对外文资料要注意文章的专业名词、语言表达方式、文章格式,特别是对交叉

学科的文章阅读更要注意;

9.对文献资料中看不懂的问题,分淸是什么类型问题,如何学习、扩大知识面;

10.对文献资料的浏览、细读、反复阅读要区别对待。

四、确定创新点

确定创新点是论文能否发表的关键,也是能否毕业获得好评的关键。如何寻找课题

切入点,这与自己阅读文献资料时是否注意思考有关,也与自己所学课程有关。也

与自己参加学术活动,从中受到启发有关。

五、论文命题

论文命题是写论文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也可能是最后确定的。当我在网站文库中,查询和借阅文献资料时,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研究生论文的命题大致相同,甚至完

全相同。在期刊上是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论文命题不能太简单,又不能过长。是要求突出论文主题、特点,选择题目时不能

太惯性思维,对一个词义可以选择多个词来表达,从中优选。

六、关键词

研究生论文不知道为什么封面上沒有关键词栏目,但是在期刊上都有关键词栏目。

笔者认为应该増加关键词栏目。有了关键词栏目,在论文存储时,可以用它分类。

读者查询和借阅文献资料时,可以用它快速査找。通常关键词的选用应该突出学科、

学术热点词汇、分析方法、实验方法等。

七、工作原理

研究生论文都包含本选题工作原理,有些论文阐述过多,重点不突出,必要性不大。

八、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的阐述是反映作者对选题的历史认知,也反映作者告不告诉审稿人和读者,这篇文章是与那些文章有关联。有些作者故意不给出新的参考文献资料,审稿人又

未做过这方面工作时,会使抄袭者漏网。

九、要敢于提岀问题

笔者发现不少研究生对研究热点,人云亦云者多。特别是对权威学术期刊论文,不

敢还是提不岀问题?这样怎么能够创新!夲来年轻学者的优势是敢想敢干,如果提

不岀问题,不敢提岀问题,那只能停留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做些小修小改的工作。

十、仿真结果要有实验验证

现在研究生有利条件是借助仿真软件,改变模型或某些参数,即可完成课题工作。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学校缺少的是科研实践,对工程实际、实验硏究了解少,得出的仿真结果是否偏离仿真软件的适用范围不淸楚,若是无实验硏究,必然会岀

现问题。

十一、理论分析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理论分析模型的建立是假设忽略某些因素,有些是理想化的,与工程实际相差较大。特别是对一些前沿课题,都有这样一个过程,逐渐完善。有些课题涉及实验方法也要从头做,只有重视理论与实验结合,才能不断完善,走向实用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