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与团队管理

合集下载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
三、制定班级管理规定定认真贯彻执行
四、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形成良好班风
问题
如何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要想组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 要明确班集体奋斗目标。有没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因此班主任组织培养班集体首先要明确奋斗目标。提出班集体奋斗目标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全面性与重点性相统一(2)一致性与灵活性相统一(3)集体性与个体性相统一(4)先进性和可行性相统一2、 选拔培养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形成班集体核心。班干部是班级管理队伍的核心,是实现集体目标的骨干力量。班主任应重视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让他们在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
如何对待问题行为学生
(一)尊重、理解问题行为学生(二)帮助问题行为学生提高思想认识(三)与社会、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四)经常与班级其他任课老师沟通
新时期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
1、摆正学生管理工作的位置
2、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体制
3、 建立学生管理团队
4、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
5、更新管理理念、创新工作模式、拓展工作途径、丰富工作载体
学生常规管理的依据
国家制定的《中学生常规》《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颁布的各项制度和条例
问题行为学生的管理
问题学生:学习问题学生、品行问题学生、品学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的特点及形成原因(一)问题学生的心理特点:自卑感强,有强烈的逆反心理(二)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自身原因,家庭原因 ,社会原因 ,学校管理问题
(1)
3、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形成良好的班风。班风,是指一个班集体的精神风貌。健康的班风是是形成和发展班集体凝聚力的重要途径,是巩固和发展班集体的必要条件,是班集体形成的综合标志。营造一个互助友爱、民主和谐、健康向上的班级舆论,加强良好班风的建设,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和教育的重要内容。4、健全班级规章制度。班级规章制度是班集体为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制定的规则、法规。一个班集体为了管理的需要、教育的需要、形成良好班风的需要,必须从本班的实际出发,结合校规校纪,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并要求学生严格遵照执行。 (2)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AA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AA
性;程序性;有效性;社会协调性 ❖ 6.学生管理的任务: ❖ (1)制定合理的学生概括目标
❖ (2)建立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 ❖ (3)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管理 ❖ 7.学生管理的内容: ❖ 学籍管理;常规管理;德育管理;学习管理; ❖ 8.对学生学习进行管理的基本要求: ❖ (1)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 (2)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3)对学生学习做出积极的评价 ❖ 9.班级管理的方法: ❖ 说服教育;榜样法;活动教育法;情境陶冶法;实践锻炼法
第二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 1.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 行政组织。通常由老师、学生构成。
❖ 2.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的教育家: 艾拉斯莫斯
❖ 3.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班级授课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 和论证,并在其《大教学论》一书中提出自己的假设:“一 个教师同时教很多学生是有可能的”
❖ 4. 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产生了班级授课制的最早 雏形。
❖ 5. 1901年的“废科举,兴学堂”,开启了班级授课制为基 本形式的现代教育。
❖ 6.班级管理的构成要素: ❖ 教育者;受教育者;班级活动环境;班级教育与管理的内容;
班级规范 ❖ 7.班级管理的特点: ❖ 目的的教育性;内容的广泛性;对象的不成熟性 ❖ 8.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原则: ❖ (1)既要保持一致性又要体现针对性 ❖ (2)既要包含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 (3)既要难度适宜又要易于评价
化(核心) ❖ 23.班级文化的营造和建设: ❖ (1)重视环境建设,营造和谐向上的物质文化氛围
❖ (2)强化制度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班级制度文化 ❖ (3)塑造班级精神,打造努力进取的精神文化 ❖ 24.班主任产生于班级授课制。 ❖ 25.班主任是学习办学思想的贯彻着,班级的直接建设者,

学生管理工作总结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管理工作总结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管理工作总结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生管理工作总结——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是一项重要任务。

促进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不仅有助于解决学生个体之间的矛盾,还可以提高整个班级的凝聚力和协作效率。

本文将总结学生管理工作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方法与经验。

一、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良好的班级氛围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基础。

作为管理者,我们应该创造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感受到相互信任和支持。

首先,可以通过定期组织班级集体活动,如班级聚餐、运动会等,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

其次,鼓励学生参与班级建设和管理,让他们有决策权和责任感,培养团队合作的观念。

二、注重团队合作技巧的培养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必须注重学生团队合作技巧的培养。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拓展课外活动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如社团活动、校外实践等等。

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从小组中感受到合作所带来的成就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合作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合作积极性对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至关重要。

一方面,可以通过班级竞赛、游戏等形式增加学生对于合作的热情和兴趣,让他们通过合作实现个人和集体的目标。

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身优势,互相学习和帮助,让他们在合作中体验到自己的价值,激发积极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机制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关键。

作为管理者,我们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同时,鼓励学生与老师进行多方面的互动,如课后交流、答疑等,提高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效果。

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对于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团队合作的观念和意识。

五、引导学生从合作中获得成长与进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要让学生从合作中获得成长与进步。

团队学生管理工作计划

团队学生管理工作计划

一、前言为了更好地开展团队学生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造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特制定以下团队学生管理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2. 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校和社会输送优秀人才。

三、工作内容1. 组织建设(1)建立健全团队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

(2)加强团队内部沟通,提高团队凝聚力。

(3)定期开展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2. 德育工作(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

(2)开展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3)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学业辅导(1)开展学业辅导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2)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拓宽知识面。

4. 活动策划与组织(1)策划并组织各类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2)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3)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安全管理(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定期检查学生宿舍,确保学生生活安全。

(3)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学生的自救互救能力。

6. 考核与评价(1)建立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2)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奖励,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3)对存在问题学生进行辅导,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四、工作措施1.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成立团队学生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2. 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团队学生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3. 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定期组织团队成员参加培训,提高团队整体素质。

4. 营造氛围,激发活力。

积极开展各类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

5. 加强沟通,形成合力。

加强与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与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五、工作期限本计划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一年。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

教师资格考试:学生与团队管理课本总结76题第一章:学生管理概述1、学生管理定义:学校管理者通过学校各种组织和方式,有目的地对学生的各种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学生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2、管理的基本要素: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3、学生管理的特点:复杂性,全面性、教育性、周期性、沟通性4、学生管理的目的:以“育人”为目的,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5、学生管理的任务:制定合理的学生管理目标,建立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管理为什么说学生管理具有复杂性 1管理者和管理的对象都是人,且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2学生管理要受到校内教育条件和学生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制约.它具有牵涉面广,制约因素多以及对学生管理的质量难以用量化进行评估等特性.7、为什么说学生管理具有教育性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具有很强的教育性,突出其培养人的管理特性,学校是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其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所以对于学生的管理目标、过程、原则和方法等,都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和措施手段来实施,这些规章制度和措施手段都应该把培养人放在管理的第一位,离开这一点,学生的管理工作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效用.8、学生管理的作用:稳定性作用、导向作用9、学生管理的内容:学生学籍管理、学生的常规管理、学生的德育管理、学生学习的管理10、学生管理的基本要求: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积极的评价11、团队的内涵: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12、团队的特点1团队以完成共同目标为主要任务即具有一定的目标2团队以成员的相互依存为重要保障3沟通协调是团队运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4团队成员共同担负团队的责任13、团队的核心要素:一般来讲,一个成熟团队都有五个基本要素,简称“5P”.即目标purpose、人员people、定位Place、职权Power和计划P1an.14、团队的定位团队的定位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团队中整体的定位,包括团队在组织中处于什么位置,由谁选择和决定团队成员,团队最终应该对谁负责,团队采取什么方式激励下属等;二是团队中个体的定位,包括成员在团队中扮演什么角色,是指导成员制定计划,还是帮助其具体实施或评估等.15、团队的职权所谓职权是指团队负有的职权和相应的权限.团队的职权问题会随着团队的类型、团队的目标和定位的不同而不同.16、团队的组织形式:1问题解决型团队2自我管理型团队3 多功能型团队4虚拟型团队17、团队的构建1共同愿景2共同的目标3合理配制成员4培养良好的团队文化18、高效团队的打造与管理1强化共同愿景建设,提高团队凝聚力2加强沟通,建立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3营造团队文化,增强成员的归属感第二章:班级管理工作与班主任工作1、班级的含义:班级是学校里班和级的总称,是以“班”或“级”为人员单位,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基层教学群体,即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大致相同,并且人数固定.2、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1有利于教学获得巨大的效率2有得老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有计划地组织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3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由于学生是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水平接近,交流更加方便、顺畅但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3、班级管理的构成要素1教育者:即班主任、任课教师、学校领导、团队工作者等2受教育者:各级年龄相近、知识层次和能力相同的学生3班级活动环境4班级教育与管理的内容5班级规范4、班集体的标志:四个共同 1共同的目的2共同的活动3共同的领导机构4共同的舆论4、班级管理的目标目标制定的依据:基本依据——社会对教育的总要求;学校的总体要求理论依据——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管理科学理论和社会学理论等实践依据——学生的具体实际5、目标制定的步骤:分析现状、研究信息、把握理论、体察民心、确立目标6、目标制定的方法:师生共商法:即班级管理者和班干部或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并提出目标.它适合用在发展良好的班级中,其优越性在于可以集思广益、满足学生情感需要、沟通师生情感、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教育能力.班主任定夺法:即由班级管理者做出决定,向班级提出要求.它适合用于班级初步建设或相对乱、差的班级中,其优越性为可以有效地解决班级成员之间的相互不了解等问题,并且可以避免差、乱班级不良因素的干扰,但它不利于调动班级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7、目标制定的原则:保持一致性和体现针对性、包含全面和突出重点、难度适宜和易于评价8、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德育管理、班级学习管理、班级文体活动管理、班级常规管理9、班级管理的特点1目的的教育性:其内容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最终的教育目标为核心的.因此,它的起点、过程和归宿都以教育为宗旨,体现教育目的的要求.2内容的广泛性: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要含括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班级管理也相应地会涉及到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因此,它具有涉及面广,内容多的特点,如班级计划的制定和落实、后勤卫生的实施和检查、课内外、校内外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等等均是班级管理的内容.3对象的不成熟性:中小学生一般都是处于6~18岁的未成年阶段.他们正处在身体发育逐步成熟,知识积累不断增多和渐渐学会做人的时期.他们还不够成熟,没有足够丰富的生活经验,需要教育者的教育、引导和帮助.10.班级管理的意义:1班级管理是学校工作的基础学校的管理工作是由班级管理工作开始起步的,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都归属于一定的班级成员.2班级管理是教育活动的保证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往的重要场所,也是管理者和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3班级管理是班集体建设的必要条件4班级管理是营造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11.班级管理的过程与方法过程: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进行总结方法:1了解学生的方法:观察法;书面材料分析法、谈话法、调查法.2 说理法3自我管理法4其他方法:情感激励法、实践锻炼法、创新管理法.12. 构建班级文化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可以为学生树立典型化的人格榜样3有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13.班级文化的内涵广义的班级文化:是指班级生活中一切文化要素.狭义的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全体成员创造出来的独特的文化.14.班级文化的分类一般来讲,班级文化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15.班级文化的特点:教育性、凝聚性、制约性、自主性16、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1班级物质文化2班级行为文化3班级制度文化4班级精神文化17.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与管理:1精心装点教室,营造积极向上的物质文化氛围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构建班级制度文化3打造班级精神,形成班级精神文化4开展多种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18、建设良好的班集体,班主任须做到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选拔、培养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2对全班同学提出班级建设目标 3制定班规并认真地贯彻执行4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19.班主任的素质:1 思想品德素质2知识和能力素质3身体和心理素质第三章少先队工作1、少先队的历史概述第一阶段,1924年到1927年北伐战争时期的劳动童子军;第二阶段,1927年到1936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共产主义儿童团;第三阶段,1937年到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儿童团;第四阶段,1946年到1949年建立的少年先锋队;第五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组织中国少年儿童队,后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2、少先队的性质: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凡是7周岁到14周岁的少年儿童,愿意参加少先队,愿意遵守队章,向中队委员会提出申请,经中队委员会批准,就可以成为队员.超过14周岁的队员应该离队,由大队举行离队仪式.性质:革命性、教育性、儿童性、群众性、自主性.3、少先队的任务根本任务:学习做共产主义接班人,准备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呼号新时期任务:1 团结和教育全体少年儿童2组织少年儿童参与社会活3维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4、少先队组织教育的具体内容1队与党、团组织关系的教育;2队的性质、任务的教育;3队的历史的教育;4队的基本知识的教育;5队的组织制度的教育;6队的组织纪律的教育;7队员的权利及义务的教育5、少先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1精心挑选合格的队干部2实行队干部轮换制3做好队干部的培训:实行队干部例会制,加强工作方法的指导、实行队会观摩制,加强组织能力的培养、实行监督考评制,加强自治能力的培养6、少先队文化内容: 1组织管理文化2活动文化3礼仪文化4辅导文化5理论文化7、少先队辅导员的职责五个方面:引领者、组织者、服务者、保护者和氛围的营造者.8、少先队辅导员的任务:抓基础建设、抓礼仪建设、抓阵地建设.9、少先队辅导员工作方法三抓:抓典型发现、培养、宣传、保护、抓骨干教育、培训、引导、抓关系典型与一般的关系、骨干和群众的关系、抓各种矛盾的关系.第四章:共青团工作1、共青团的性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2、共青团的成立: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中国青年团组织的正式成立.共青团的组织原则:1团员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组织2团的全国领导机关是团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设立的中央委员会.3团体各级领导机关,由选举产生4团体各级领导机关应当经常听取并认真处理下级组织和团员的意见5团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3、共青团的基本职能:三个方面:1党的后备军2国家政权的支柱3联系群众的纽带4、入团与离团:年龄在十四周岁以上,二十八周岁以下的中国青年,承认团的章程,愿意参加团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团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团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年满二十八周岁,没有担任团内职务,应该办理离团手续.团员加入共产党员以后仍保留团籍,年满二十八周岁,没有在团内担任职务,不再保留团籍.5、享有的权利1参加团的有关会议和团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接受团组织的教育和培训.2在团内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3在团的会议和团的报刊上,参加团的工作和青年关心的问题的讨论,对团的工作提出建议,监督、批评团的领导机关和团的工作人员.4对团的决议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保留,并且可以向团的上级组织提出.5参加团组织讨论对自己处分的会议,并且可以申辩,其他团员可以为其作证和辩护.6向团的任何一级组织直至中央委员会提出请求、申诉和控告,并要求有关组织给以负责的答复.6、团章的基本内容:现行团章共包括两大部分:总则和条文.其中条文部分共九章三十九条,分为八章.7、团章的产生和修改程序:现行团章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于1982年12月24日通过.团章必须经过团的全国代表大会通过而生效8、团旗的象征意义:团旗为长方形,它的长与高之比是3:2,通用的尺度三种:1长288厘米,高192厘米2长192厘米,高128厘米3长96厘米,高64厘米9、团歌:2003年7月22日:共青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把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定为团歌. 胡宏伟词、雷雨声曲10、学校团组织的机构设置一级团组织为校团委、二级团组织为年级的团总支、三级团组织为班级的团支部第五章学生会组织1、学生会的含义:是在校党委、团委指导下,以“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为目的、谋求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学生群众团体.2、学生会职责:1组织开展学生各项活动2积极参与学生的管理工作3组织学生深入社会4沟通与联系各项组织关系3、学生会的作用:桥梁纽带作用、榜样带头作用4、学生会的工作思路:1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管理理念2建立引导型的工作方式3拓宽活动的领域和内容4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准5、学生会的工作要求:1建立健全学生会组织2明确学生会的基本任3明确学生会内部职责6、学生会的制度建设1建立汇报工作制度2建立会议制度3建立检查考核制度4建立评比表彰和奖惩制度7、学生会的干部队伍建设1选拔贤能,加强学生会形象建设2奖惩结合,充分调动学生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3因势利导,提高学生会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第六章同辈群体的认识与管理1、群体的含义: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 一般来讲,群体通常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2、正式群体的特点:1有着共同的目标指向:如少先队有少先队的目标,共青团有共青团的目标2制度化的人际关系:如班集体,有班主任,有学生干部,还有一般的学生.班干部中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文体委员等.3稳定的组织机构:比如,共青团,校团委、年级团总支,班团支部.4较为固定的角色定位:老师、学生3、非正式群体:是以个体的志趣、爱好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松散的群体关系.没有行政的外力,出于自愿.如:第六章的同辈群体.很多学者认为,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尤为关键,在许多时候甚至超过教师了和父母.4、同辈群体的含义:同辈群体又称同侪chai群体、同龄群体或伙伴群体.它是指年龄层次相同,地位相近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一是“同辈”, 决定了群体的年龄层次,强调的是年龄的相近性;二是“意愿” 决定了同辈群体选择的自愿性,体现的是个体在自愿选择,自由结合的基础上自发组成的群体.5、同辈群体的分类1娱乐型群体2学习型群体3违规型群体6、同辈群体的特征1交往的自愿性2关系的平等性3群体的凝聚性4价值的趋同性7、同辈群体对学生发展的积极性影响有哪些1为学生的心理沟通构筑了平台2为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体验3为学生的举发展创造了机会4为学生的交往互动提供了场所5为学生的文化融合营造了环境8、青少年犯罪的理论阐释1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学解释.如:心理缺陷说”:该理论认为,学生的行为越轨或犯罪是由学生的“心理缺陷”引起的.“挫折—侵犯说”:该学说认为,越轨是一种由挫折产生的针对他人和社会的侵犯形式.侵犯的强度与挫折的强度有关.2学生犯罪的社会学解释“差异交往说”:一个人通过与越轨的群体交往学到了对越轨行为的理解、态度和技能.“控制缺乏说”:群体成员资格和社会生活环境决定个人行为.并认为越轨和犯罪是由于社会内外部的控制削弱和受到破坏引起的.“亚文化理论”:犯罪的根源是亚文化群和与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及行为倾向相抵触、相背离.“标签理论”:越轨行为的标签或身份使个人成为“圈外人”.被迫承担与遵从“越轨者”的角色并表现在行为上.启示:第一,从心理上讲,学生的犯罪与其心理的满足度密切相关,当其心理受到严重挫折又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时,往往会产生心理的偏差,走向犯罪的道路.第二,从社会交往上讲,学生的犯罪与他受到的社会影响,特别是同辈亚文化的影响密切相关.当学生交友不慎或处在一种不良的亚文化中时,往往会受“哥们义气”的感染,无心学习,为所欲为,最终走向犯罪的导论.9、同辈群体对学生发展的消极性影响有哪些1同辈群体亚文化的消极影响2重要他人的消极影响3哥们义气或同伴排斥的消极影响10、网络环境下同辈群体的特征1群体交往的开放性2群体交往的超时空性3群体交往的匿名性11、虚拟同辈群体的积极影响1有利于青少年的信息的共享2有利于青少年交往范围的扩展3有利于青少年情感的表达和释放4有利于青少年个性的张扬和不同自我的认同12、虚拟同辈群体的消极影响1信息混乱2网络成瘾3群体极化13、青少年同辈群体的引导与管理1、以“教育引导”取代“强制管理”:同辈群体管理“宜疏不宜堵”、同辈群体管理应灵活多样,分类管理、同辈群体管理应发挥不同类型群体的积极作用2、利用“参照群体”,发挥个体的“领头羊”效应“参照群体”是一个群体心理学常用概念,指个体在实现其社会行为时,将某一或某些群体的规范、定向和目标作为他个人的行为动机.3、加强教育互动,形成教育合力首先,要积极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其次,要不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再次,要重视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

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学生管理与团队合作

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学生管理与团队合作

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学生管理与团队合作一、学生管理的重要性学生管理是班主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良好的学生管理可以使班级氛围积极向上,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同时,学生管理也需要与同事和家长进行有效的团队合作,共同关心和培养学生。

二、建立良好的学生关系作为班主任,首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这需要我们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给予他们真诚的关心和理解。

通过积极参与课堂和社交活动,我们可以与学生建立深入的沟通和互动,促进友谊和信任的建立。

三、灵活的管理方式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需求和问题也各不相同。

班主任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管理方式。

有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支持,有的则需要更多的自由和探索。

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给予他们适当的管理措施。

四、课堂纪律的管理课堂纪律的管理是学生管理的一部分。

班主任需要与教师密切合作,确保课堂秩序井然有序。

与此同时,班主任也要关注学生课堂参与的问题,积极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五、团队合作与家长互动学生管理不仅需要班主任的付出,还需要与同事和家长的紧密合作。

班主任要与教师携手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与家长的沟通也至关重要,班主任应主动与家长保持联系,共同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六、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学生社团活动是班级学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不同类型的社团活动,如文艺展示、运动竞赛等。

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七、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学生心理健康是学生管理不可忽视的方面。

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

与此同时,班主任可以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和活动,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应对压力和情绪的方法。

八、制定个别学生发展计划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

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别学生发展计划,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

学生与团队管理知识要点1

学生与团队管理知识要点1

老师资格考试:学生与团队管理课本总结第一章学生管理和团队管理1.管理的基本要素:管理者, 管理手段, 管理对象2.学生管理定义:学校管理者通过学校各种组织和方式,有目的地对学生的各种活动进行安排, 组织, 协调和限制以实现学生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

特点:困难性, 全面性, 教化性, 周期性, 沟通性。

内容:学生学籍管理, 学生的常规管理, 学生的德育管理, 学生学习的管理。

目的:以“育人”为目的,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任务:制定合理的学生管理目标, 建立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定, 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管理。

3.对学生学习进行管理的基本要求: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增加学生的自信念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学生学习做出主动地评价。

4.团队的内涵:团队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以达到共同目标。

特点:团队以完成共同目标为主要任务, 团队以成员的相互依存为重要保障, 沟通协调是团队运作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团队成员共同担负团队的责任。

核心要素:目标, 人员, 定位, 职权, 安排。

组织形式:问题解决型团队, 自我管理型团队, 多功能型团队, 虚拟型团队。

团队构建的要求:共同愿景, 共同的目标, 合理配置成员, 培育良好的团队文化5.打造高效团队的要求:强化共同愿景建设,提高团队凝合力;加强沟通,建立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营造团队文化,增加成员的归属感第二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1.班级的概念:班级是以“班”或“级”为单位,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变成固定的基层教学群体,即在同一个班级里,学生的年龄和受教化程度大致相同,学生人数固定。

2.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有利于教学获得巨大的效率;有利于老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有安排地组织教学活动,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启发。

局限性在于它特殊强调统一,齐步走,缺乏敏捷性,因此难以照看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学生团队管理与协作方案

学生团队管理与协作方案

学生团队管理与协作方案一、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学生团队管理和协作能力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任务。

合理有效地管理团队,发挥团队成员的专长,实现团队目标,是学生团队管理与协作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学生团队管理与协作方案,为学生团队提供有效的管理指导和协作策略。

二、共同目标一个团队的成功必须建立在共同的目标基础上。

因此,在学生团队管理与协作的方案中,首要考虑的是确定团队的共同目标。

通过与团队成员交流和协商,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并确保每个成员理解并接受该目标。

三、明确角色明确团队成员的角色对于团队的高效管理和协作至关重要。

在开始团队工作之前,需要明确规定每个成员的职责和工作任务,并确保每个成员理解并接受自己的角色。

同时,也要鼓励每个成员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实现协作共赢。

四、有效沟通沟通是学生团队管理与协作的基石。

学生团队管理者应鼓励团队成员之间进行频繁、及时、有效的沟通,以确保信息畅通和任务顺利完成。

通过开展团队会议、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等,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效果。

五、培养合作意识合作是学生团队管理和协作的核心。

学生团队管理者应该注重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

通过组织团队合作活动、激励团队成员分享经验和创新想法,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激励团队成员激励是学生团队管理与协作的重要手段。

学生团队管理者应积极激励团队成员,给予他们适当的奖励和肯定,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同时,也要注意关心团队成员的需求和情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七、解决冲突学生团队管理与协作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冲突。

学生团队管理者应及时发现和解决冲突,保持团队的和谐和凝聚力。

通过开展团队建设活动、开展冲突处理培训等,提高团队成员处理冲突的能力和素质。

八、资源调配学生团队管理与协作需要合理并有效地调配资源。

学生团队管理者需要根据团队成员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求,合理分配和利用各类资源。

同时,也要鼓励团队成员主动分享资源和经验,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协同效应。

重点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团队管理能力

重点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团队管理能力

重点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团队管理能力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团队管理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都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管理团队并达成共同目标。

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团队管理能力,并为他们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

一、培养沟通技巧团队管理的首要能力之一是良好的沟通技巧。

学生需要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同时也要倾听他人的观点和建议。

帮助学生培养沟通技巧可以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活动中入手。

鼓励学生参与辩论、演讲、团队项目等活动,锻炼他们在公开场合和小组讨论中的表达能力。

二、激发领导潜能团队管理需要有一位能够有效领导并带领团队前进的人。

帮助学生激发领导潜能可以从课堂和课外活动中着手。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担任小组长、项目负责人等角色,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

此外,学生可以参加学生会、社团组织等活动,锻炼自己的团队领导能力。

三、培养合作意识学生在团队管理中,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努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可以通过团队项目和合作性学习活动来实现。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团队竞赛或者组织团队项目,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团队管理的技巧。

同时,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中设置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有机会锻炼合作能力。

四、学习解决冲突在团队管理中,冲突是难以避免的。

学生需要学会妥善处理和解决冲突,并保持团队的和谐。

为了帮助学生学习解决冲突的能力,可以进行角色扮演练习或者开展团队讨论。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积极沟通和寻求解决方案。

五、激励与赞赏在团队管理中,激励与赞赏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在做出贡献并取得成绩时,应受到认可和奖励。

教师可以采用激励机制,例如表扬、奖励小礼品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团队活动。

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更加投入,并提高他们的团队管理能力。

六、实践与反思团队管理能力需要通过实践来提高。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项目,例如社区服务、义工活动等,提供学生锻炼团队管理能力的机会。

学生与团队管理班级管理

学生与团队管理班级管理
43
真题分析—多选题(分值2分)
中学共青团活动的特点是(2005) (A)鲜明性。 (B)灵活性。 (C)时代性 (D)创新性。 (E)严肃性
44
真题分析—多选题(分值2分)
6
2、班级管理工作与班主任工作
班级:以班和级为单位。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
班级管理:班级管理者按照一定的要求、运用适当 的方法,为了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和实现共同目标而 进行的综合性活动。
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荷兰著名教育家艾拉斯莫斯。
班级管理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班级活动环境
7
2、班级管理工作与班主任工作
(3)哥们义气或同伴排斥的消极影响
24
5、同辈群体的认识与管理
网络环境下同辈群体的特征
(1)群体交往的开放性 (2)群体交往的超时空性 (3)群体交往的匿名性
25
5、同辈群体的认识与管理
青少年同辈群体引导:
(1)以“教育引导”取代“强制管理” ( 2 )利用“参照群体”,发挥个体的“领头羊”效 应 (3)加强教育互动,形成教育合力。
(1)同辈群体亚文化的消极影响 ,(亚文化又称小文 化、集体文化或副文化,它并非代表社会期望的主流 文化;而且群体趋向于提供反权威的支持,引导与众 不同的行为方式,甚至~行为,如结伴酗酒、抽烟、
打架等 )
23
5、同辈群体的认识与管理
同辈群体对学生发展的消极性影响:
( 2 )重要他人的消极影响(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 物,重要他人可能是一个人的父母长辈、兄弟姐妹, 也可能是老师、同学,甚至是萍水相逢的路人或不认 识的人。 )
41
真题分析—多选题(分值2分)
教师采取民主的态度,学生的发展将会表现出(2004(B))

学生与团队管理

学生与团队管理

二、学生管理的任务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学生发展的特点,认真 学习管理工作的规律,提高学生管 理的科学性、有效性。
(二)健全学生组织管理系统、明 确职责,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
团委 — 团支部 — 团员 少先队 — 联队 — 中队 — 小队 — 队员 — 班委 — 课代表 — 组长 — 组员 学习部 纪律部 学生会 — 卫生部 体育部 艺术 社团 — 兴趣小组 — 体育 文理 班委 — 课代表 — 组长 — 组员
• 首先,动之以情,
• 其次晓之以理。 • 第三,科学地处理好“情”与“理”的辩 证关系。
• (五)平等管理原则。 • ①要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 ②要善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 ③要加强个别教育。
• (六)协调一致的原则。 • 要求: • 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 • 2)要做好团队和班委会的协调工作。 • 3)要争取家庭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
• 制订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 1. 充分发扬民族,学生参与制订。 • 2. 制度要明确具体,宽严恰当,具有可行 性和可操作性。 • 3. 制度多从积极方面鼓励,避免消极限制 防范,不能简单地或“禁令”、“处罚” 划等号。 • 4. 一经制订坚决执行,不能随意放松要求 遵纪、依法。
• (四)情通理达原则。
二、学生会
• • • •
是学校全体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 管理自己的群众组织学校每位学生均 是会员,是在学校党、政领导下选举 产生的组织机构,其任务是:
• (一)配合教导处、共青团、少先队作为 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 (二)在学校领导下,依靠各个班集体团 结全校学生,开展全校性活动,培养学生 自治、自理能力。 • (三)引导学生认真学习,遵守纪律,努 力完成学习任务。 • (四)关心学生集体生活,维护全体同学 的正当权益。

教师招聘考试:学生与团队管理(必备考点)

教师招聘考试:学生与团队管理(必备考点)

教师招聘考试:学生与团队管理(必备考点)第一章学生管理与团队管理1. 学生管理的三要素:管理主体;实现管理的平台(被管理的客体管理者的方式和方法)。

2. 学生管理的特点:复杂性;全面性;教育性;周期性;沟通性。

3. 学生管理的内容:学生学籍的管理;学生的常规管理;学生的德育管理;学生学习的管理。

4. 对学生学习进行管理的基本要求: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学生学习做出积极的评价;5. 学生管理的方法:班级管理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活动教育法、情境陶冶法实践锻炼法】;自我管理法;思想教育法;行政管理法;制度管理法。

6. 制度制定的基本要求:教育性;科学性;政策性;透明性。

7. 学生管理的目的:是以“育人“为目的的活动;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8. 学生管理的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激励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规范性原则;程序性原则;社会协调性原则;有效性原则。

9. 学生管理的任务:制定合理的学生管理目标;建立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管理;10. 学生管理的作用:稳定性作用;导向性作用。

11. 团队管理的特点:团队以完成共同目标为主要任务;团队以成员的相互依存为重要保障;沟通协调是团队运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团队成员共同担负团队的责任。

12. 团队的核心要素:目标;人员;定为;职权;计划。

【合成“5P”】13. 团队的组织形式:问题解决型团队;自我管理型团队;多功能型团队;模拟型团队。

14. 团队的构建:共同愿景;共同的目标;合理配置成员;培养良好的团队文化。

15. 团队构建的意义:团队能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使成员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团队构建可以促使建立共同的长期目标;团队可以激发成员的创新能力。

16. 高效团队的打造与管理:强化共同愿景建设,提高团队凝聚力;加强沟通,建立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营造团队文化,增强成员的归属感;第二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1. 班级管理的特点:目的的教育性;内容的广泛性;对象的不成熟性;2. 班级管理的意义与作用:是学校工作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保证;是班集体建设的必要条件;是营造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学生与团队管理

学生与团队管理

学生与团队管理1、学生管理的目的:①学生管理是以育人为目的的活动,②学生管理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3、学生管理的内容:①学生学籍的管理,②学生的常规管理;③学生的德育管理,④学生学习的管理。

4、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

6、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管理,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科学性。

7、对学生学习进行管理要求: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③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

8、一个好的班集体的主要特征,在于它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共同的活动纲领。

9、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10、班干部是班集体的组织核心,担负着整个班级的日常事务与领导工作,是组织、团结和凝聚全班同学的重要力量。

10、在班集体中,良好的班风是评价一个班级好坏的重要依据,而班风则是靠舆论和习惯保证的整体作风。

11、问题行为学生的管理:问题行为学生分为学习问题生,品行问题生和学习和品行都有问题三类学生。

它们共同的特点表现为:第一,自卑感强,第二,逆反心理较强。

问题行为学生的形成,一是自身原因,二是家庭原因,三是社会的影响,四是学校管理的问题。

①尊重、理解问题行为学生;②帮助问题行为学生提高思想认识;③与社会、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

12、新时期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①摆正学生管理工作的位置;②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体制;③建立学生管理团队;④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13、自我教育能激发和发展人的自主性,使人能主动地去追求完善,所以在学生管理活动中要注意激发学生产生自我教育的需要,主动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和完善自我,由此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和调控能力。

14、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艾拉斯莫斯。

15、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班级授课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并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假设即:一个教师同时教很多学生是可能的,以后经过赫尔巴特等教育家的研究和补充,使它在理论上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学校学生团队管理制度

学校学生团队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校学生团队管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所有学生团队,包括但不限于社团、学生会、志愿者团队等。

第三条学生团队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2. 坚持民主集中制;3. 注重团队建设,培养团队精神;4.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潜能;5. 实施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四条学生团队设立队长一名,副队长若干名,负责团队的日常管理和活动组织。

第五条学生团队设立指导老师一名,负责团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指导。

第六条学生团队设立顾问团,由校领导、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负责对团队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第三章职责分工第七条队长职责:1. 负责团队的全面工作,确保团队工作顺利进行;2. 组织制定团队工作计划,协调各部门工作;3. 定期召开团队会议,听取成员意见和建议;4. 加强与指导老师、顾问团的沟通,汇报团队工作情况;5. 选拔、培养团队骨干,提高团队整体素质。

第八条副队长职责:1. 协助队长开展工作,完成队长交办的任务;2. 负责分管部门的日常工作;3. 组织开展部门活动,提高部门成员能力;4. 协调部门间工作,确保团队工作高效运行。

第九条指导老师职责:1. 对团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 指导团队开展业务活动,提高团队综合素质;3. 定期检查团队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4. 协助团队解决实际问题,为团队提供必要的支持。

第十条顾问团职责:1. 监督团队工作,确保团队工作符合学校要求;2. 对团队工作进行指导,提出改进意见;3. 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团队工作汇报;4. 协助团队解决重大问题。

第四章活动管理第十一条学生团队活动应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服从学校整体安排。

第十二条学生团队活动应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的、内容、时间、地点、人员安排等。

学生管理工作总结促进学生合作与团队精神

学生管理工作总结促进学生合作与团队精神

学生管理工作总结促进学生合作与团队精神学生管理工作总结:促进学生合作与团队精神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和学生需求的变化,学生管理工作在教育实践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学校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协作。

本文将总结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些有效策略,并探讨如何在学生中培养团队精神。

一、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培养团队精神的基础。

校园文化应鼓励学生合作、分享和互助,让学生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相互学习和成长。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团队建设活动,如拓展训练、团队比赛等,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设立合作学习机制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手段之一。

学校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共同完成任务。

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角色分配、协商决策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建立学生干部制度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学生干部制度来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干部担任一定职责和义务,需要与他人合作,协调各方利益。

这种制度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责任感。

四、鼓励参与团队活动学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团体活动,如社团、俱乐部等。

这些活动不仅提供了学生展示自己、锻炼实践能力的机会,也为学生提供了与他人合作的平台。

通过参与团队活动,学生能够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倾听他人、尊重他人,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五、展开班级合作项目班级是学生最直接的集体,开展班级合作项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比如,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作业,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在班级管理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班级活动,共同制定规章制度等。

通过这些合作项目,学生可以学习到合作与沟通的重要性,培养出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六、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是学生成长的另一重要环境,加强家校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学校可以定期邀请家长参观学校、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增进家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学生团队合作管理

学生团队合作管理

学生团队合作管理团队合作是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经常面临的挑战。

为了促进良好的团队合作,学生们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管理技巧。

本文将讨论学生团队合作管理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建议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团队合作。

一、团队合作管理的重要性团队合作管理对学习和工作的成功起着关键作用。

以下是团队合作管理的几个重要方面:1. 目标设定与分工:团队成员需要明确共同的目标,并根据各自的特长和优势进行分工。

这有助于确保团队的工作高效有序。

2. 沟通与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协调是成功合作的关键。

沟通可以帮助成员理解彼此的观点和需求,协调可以保持团队工作的整体进展。

3. 任务分配与监督:合理分配任务和监督团队成员的工作进度对于团队的成功至关重要。

每个成员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在团队领导者的监督下完成任务。

4. 冲突管理:团队合作中难免会出现冲突,但如何妥善处理冲突对于团队的凝聚力和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成员应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并避免过度个人化的情绪。

5. 团队文化的建设:团队合作需要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来支持。

这包括相互尊重、信任、合作和分享资源的精神。

二、学生团队合作管理的建议下面是一些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团队合作的实用建议:1. 有效的沟通:团队成员之间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如团队会议、在线讨论群等。

及时沟通可以帮助解决问题、协调任务并传达信息。

2. 灵活的角色分工:学生团队应根据成员的技能和兴趣合理分工,让每个人发挥自己的优势。

同时,团队成员应具备一定灵活性,根据需要调整角色。

3. 目标明确:团队成员应共同制定明确的目标,并确保每个成员了解和承担自己的责任。

这有助于团队成员保持高度的问题意识和责任感。

4. 共享资源:团队成员应搭建共享资源的平台,如共享文件夹、云端存储等。

这样可以方便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5. 及时反馈和评价:每个成员都应积极提供反馈和评价,以改进团队合作的效果。

及时的反馈可以让团队成员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淮安市第三中学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管理规定

淮安市第三中学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管理规定

淮安市第三中学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管理规定一、引言淮安市第三中学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此,制定本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管理规定,旨在规范学生的团队活动,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

二、团队成立与组织1. 学生团队的成立应符合以下条件:- 成员由淮安市第三中学在册学生组成;- 成员拥有相同或相关领域的兴趣和能力;- 提出明确的团队目标和计划。

2. 学生团队的组织形式可包括以下几种:- 研究小组:团队成员协同研究和探讨特定学科或领域的问题;- 社会实践团队:团队成员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创业团队:团队成员共同策划、实施创业项目,培养创新创业精神。

三、团队活动与任务1. 团队应定期组织活动,包括但不限于:- 小组讨论会:团队成员就特定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演讲与展示:团队成员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项目经验等;- 团队合作项目:团队成员合作完成指定任务或项目。

2. 团队活动的规划和任务分配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目标明确:明确团队活动的目标和预期成果;- 分工合理:根据成员的兴趣和能力,合理分配任务;- 时间安排:合理规划活动时间,确保任务按时完成;- 协作互助:团队成员应相互协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四、团队交流与合作1. 团队成员应保持积极的交流与合作态度,包括但不限于:- 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观点、意见和建议;- 公平公正:对待团队成员一视同仁,不偏袒或歧视;- 有效沟通: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他人的意思;- 接受批评:对于他人的批评和建议要虚心接受,不抱怨或争辩。

2. 若团队成员发生合作纠纷或意见不合时,应采取以下解决方式:- 协商解决:各方协商解决问题,争取达成共识;- 寻求帮助:遇到无法自行解决的问题,可向指导老师或学校相关部门寻求帮助;- 团队讨论:团队成员开展公正、理性的讨论,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连云港市第三中学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管理规定

连云港市第三中学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管理规定

连云港市第三中学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管理规定第一章概述连云港市第三中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以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成功。

为此,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管理规定,以规范学生的行为和提升团队效能。

本规定适用于学生之间的团队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课堂合作、学生社团与俱乐部活动、团队项目等。

第二章基本原则1.自愿参与与平等互助:学生的参与是自愿的,并应遵守基本的平等互助原则,尊重他人的观点和贡献。

2.团队协作与贡献奖励:学生团队成员应共同协作,促进团队的整体效能。

团队管理者将根据学生的贡献程度进行奖励,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沟通与冲突解决:学生应通过积极的沟通与合理的冲突解决方式,促进团队合作与交流效果的提升。

第三章团队合作规定1.明确团队目标:学生团队成员在启动团队活动前,应明确团队共同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

2.分工与负责:学生团队成员应根据个人的能力和兴趣分工,明确各人的工作职责。

3.合理利用资源:团队成员应合理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包括设备、图书馆和网络等,以提升团队合作效果。

4.共享与汇报成果:学生团队应定期与相关老师或班级分享团队成果,并向学校提交项目报告或总结。

第四章团队交流规定1.尊重他人观点:学生团队成员应尊重彼此的观点,不轻易批评他人,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专长和优势。

2.有效的沟通方式:学生团队成员应选择适当的沟通方式,包括面对面交流、在线讨论和电子邮件等,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

3.妥善处理冲突:如遇到团队内部冲突,学生团队成员应及时进行沟通并寻求解决方案,以保持团队的和谐与稳定。

4.培养团队交流技能:学校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团队交流技能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技巧。

第五章违规处理1.如发现有学生在团队合作交流中违反规定,应及时向班级或团队管理者报告,并由相关负责人进行调查和处理。

2.针对学生的违规行为,学校将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罚,包括但不限于口头警告、书面警告、罚款等。

加强团队管理与培养,提高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加强团队管理与培养,提高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加强团队管理与培养,提高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已经逐渐成为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因此,针对如何加强团队管理与培养,提高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我们应该大力推进针对学生的团队合作培训和实践,以促进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阐述这方面的内容。

提高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必要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是现代社会所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

相比单打独斗的个人竞争,团队合作更能体现出一群人的力量和创造力。

同学们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

团队合作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学生们在团队中一起工作、合作,互相学习借鉴对方的所长,互相尊重并相互配合,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这样的经验就有助于塑造他们的积极精神和判断力。

加强团队管理与培养的方法1. 建立学生社团学生社团是加强学生团队合作的一个有效途径,它能够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团队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学校应该多开展一些针对学生的课外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同学们有机会互相了解,相互信任,更能够友善地合作和交流。

学生社团的管理也需要加强,例如对学生社团的监管和指导,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计划和方案,并且建立学生社团联合会,加强不同学生社团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2. 实践教育团队合作与个人能力的提升是相辅相成的。

学校应该以实践教育为导向,开展各种形式的团队活动,例如校外拓展、活动策划等。

团队合作实践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能力和默契,同时也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个人优势,成就感和信心也会随之增加。

3. 微信、在线组队平台等工具的使用现在很多学生对于微信和在线组队平台已经非常熟悉。

学校可以通过这样的工具,建立一个信息互通系统,方便同学们在特定的时间与地点相遇。

在这个平台上,学生们可以随时查看小组成员的任务和文档,及时了解小组成员的工作进展情况,从而调整团队工作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团队管理
¥学生管理的特点:1 学生管理的复杂性 2 学生管理的全面性 3 学生管理的教育性
4 学生管理的周期性
5 学生管理的周期性
¥学生管理的内容:1 学生学籍的管理 2 学生的常规管理
3 学生的德育管理
4 学生学习的管理
¥对学生学习进行管理的基本要求:1 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2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 对学生学习作出积极的评价
¥学生管理的方法:1 班级管理法 2 自我管理法 3 思想教育法 4 行政管理法 5 制度管理¥班级管理方法的分类: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活动教育法情境陶冶法实践锻炼法¥学生管理的目的:1 学生管理是以“育人”为目的的活动
2 学生管理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学生管理的任务:1 制定合理的学生管理目标2 建立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
3 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管理
¥学生管理的作用:1稳定性作用2导向性作用
¥团队的特点:1团队以完成共同目标为主要任务2团队以成员的相互依存为重要保障3沟通协调是团队运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4团队成员共同担负团队的责任
¥团队的核心要素:目标人员定位职权计划
¥团队的组织形式:1 问题解决型团队 2 自我管理型团队 3 多功能型团队4 虚拟型团队
¥团队构建的内容:1 共同愿景 2 共同的目标 3 合理配制成员 4 培养良好的团队文化¥团队构建的意义:1团队能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使成员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2团队对构建可以促使建立共同的长期目标3团队可以激发成员的创新能力¥高效团队的打造与管理:1 强化共同愿景建设,提高团队凝聚力、
2 加强沟通,建立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
3 营造团队文化,增强成员的归属感
¥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1 有利于教学获得巨大的效率。

一位教师同时向几十个学生教学,使得教育的普及成为可能。

2 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有计划地组织教学活动和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3 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

¥班级管理的特点:1 目的的教育性 2 内容的广泛性 3 对象的不成熟性
¥班级管理的意义与作用:1班级管理是学校工作的基础 2班级管理师教育活动的保证
3班级管理是班集体建设的必要条件 4班级管理师营造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班级目标制定的步骤与方法:分析现状研究信息把握理论体察民心确立目标
¥班级德育管理的意义:1班级德育管理有助于班级整体风貌的形成2班级德育管理有助于学生个体品德的发展3班级德育管理目标的实现是全体成员共同进步的结果
¥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方法:1 师生共商法 2 班级管理者定夺法
¥班级德育管理常用的方法:1 组织法 2 激励法 3 规章制度法
¥班级管理的内容:1 班级德育管理 2 班级学习管理 3 班级文体活动管理
4 班级常规工作管理
¥班级学习管理的内容:1 营造学习环境 2 制定学习计划 3 培养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
¥班级管理的过程:1 班级管理计划的制定 2 班级管理计划的实施
3 班级管理检查与指导
4 班级管理的总结
¥班级管理方法主要包括:了解学生的方法说理法自我管理法
¥了解学生的方法:观察法书面材料分析法谈话法调查法
¥班级文化: 广义:班级文化是指班级生活中一切文化要素。

狭义: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全体成员创造出来的独特的文化。

¥构建班级文化的意义:
1营造班级文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重视班级文化可以为学生树立典型化的人格榜样
3构建和谐班级文化有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
¥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
1 班级物质文化
2 班级行为文化
3 班级制度文化
4 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文化管理的策略与管理:
1 精心装点教室,营造积极向上的物质文化气氛
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构建班级制度文化
3 打造班级精神,构建班级精神文化
¥班主任工作职责主要包括:
1 组织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工作。

2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

3 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

4 组织和开展班会活动是班主任重要的日常工作
班集体不仅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而且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活动的基地和自我教育的课堂。

¥为了形成良好的班集体,班主任要做到:
1 选拔和培养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

2 对全班同学提出班级建设目标
3 制定班规并认真地贯彻执行
4 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
¥班主任的素质:(1)班主任的思想道德素质(2)班主任的知识和技能素质
(3)班主任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教学管理能力的内容:(1)设计教学环境的能力(2)选拔和培养班干部的能力(3)组织班级活动的能力(4)深刻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5)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能力(6)应变能力(7)广泛的交往协调能力(8)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
¥班主任的身体和心理素质:(1)强健的身体素质(2)良好的心理素质
¥班主任培养的途径:(1)开展全员培训(2)实施岗前培训(3)进行专项培训
¥班主任评价的依据:(1)班主任的职责和任务(2)班主任的素质
(3)优秀班主任的特点和条件(4)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的反馈¥少先队的标志:红领巾,队旗,队礼,呼号,鼓号,队会仪式
¥少年先锋队的任务:1团结和教育全体少年儿童2组织少年儿童参与社会活动
3维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
¥少先队的性质特点:革命性、教育性、儿童性、群众性、自主性
¥少先队基层组织的五有建设:有组织、有辅导员、有活动、有阵地、有制度
¥少先队文化的特征:(1)政治性和导向性(2)组织性和教育性(3)自主性和创新性
(4)实践性和社会性
¥少先队活动的原则:(1)全面性原则(2)教育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
(4)趣味性原则(5)自主性原则
¥少先队活动的途径:1开展第二课堂 2组织兴趣小组 3建立红领巾小社团
¥共青团的基本职能:(1)党的后备军(2)国家政权的支柱(3)联系群众的纽带¥中学学校团的组织系统一般分为三级:一级校团委、二级年级团总支、三级团支部
¥团的标志:团徽、团章、团旗、团歌
¥团干部的作用:(1)先锋作用(2)核心作用
¥共青团活动的内容:(1)教育类活动(2)生产类活动(3)科技类活动(4)公益类活动(5)组织类活动(6)文娱类活动(7)体育类活动
¥共青团活动的意义:1通过活动吸引、团结广大青年群体2通过活动增添团组织的活力
3通过活动教育广大团员4通过活动是团干部和团员受到锻炼
¥共青团活动的形式:(1)团日活动(2)具有特色的活动(3)各种文体活动
¥学生会的基本职责:1组织开展学生各项活动 2积极参与学生的管理工作
3组织学生深入社会 4沟通与联系各项组织关系
¥学生会的工作思路:1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管理理念 2建立引导型的工作方式
3拓宽活动的领域和内容 4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准
¥学生会的作用:(1)桥梁纽带作用(2)榜样示范作用
¥学生会的工作原则:(1)民主集中制原则(2)弹性结构原则(3)责权统一原则
(4)民主监督原则
¥学生会的制度建设:(1)建立汇报工作制度(2)建立会议制度(3)建立检查考核制度
(4)建立批比表彰和奖惩制度
¥同辈群体的分类:(1)娱乐型群体(2)学习型群体(3)违规型群体
¥同辈群体的特征:(1)交往的自愿性(2)关系的平等性(3)群体的凝聚性
(4)价值的趋同性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1)同辈群体为学生的心理沟通建筑了平台(2)同辈群体为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体验(3)同辈群体为学生的兴趣发展创造了机会(4)同辈群体为学生交往互动提供了场所(5)同辈群体为学生的文化融合营造了环境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1)同辈群体亚文化的消极影响
(2)“重要他人”的消极影响
¥网络群体下同辈群体的特征:(1)群体交往的开放性(2)群体交往的超时空性
(3)群体交往的匿名性
¥虚拟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1虚拟同辈群体的积极影响(1)有利于青少年信息的共享(2)有利于青少年交往范围的扩展(3)有利于青少年情感的表达和释放(4)有利于青少年个性的张扬和不同自我的认同2虚拟同辈群体的消极影响(1)信息混乱(2)网络成瘾群体极化
¥青少年同辈群体的引导与管理:1以“教育引导”取代“强制管理”(1)同辈群体管理“宜疏不宜堵”(2)同辈群体管理应灵活多样,分类管理(3)同辈群体管理应发挥不同类型群体的积极作用 2利用“参照群体”,发挥个体的“领头羊”效应 3加强教育互动,形成教育合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