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e37d91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b0.png)
和匈奴和亲,缓和与匈奴关系
汉初统治者为什么不直接攻打匈奴?
汉初经济逐渐 得以恢复和发 展,社会局势 稳定下来
三、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盛世的创立者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 邦第四子,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96年,汉高 祖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 保持低调。
二年,就免去天下田租的一半,十三年后,完(2全)废减除轻了徭田役租和。赋税
三 、 文 景 之 治 汉文帝汉景帝推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内容
汉文帝:废除连坐,废除肉刑。把割鼻子改为打三百板子,把斩去左脚 改为打五百板子。
汉景帝:一是减少笞数;二是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和行刑程序。刑 具笞杖用竹板做成,须削平竹节;笞打的部分是臀部;笞打过程中不得换人。
3.11西汉建立和“文景 之治”
学习目标
1.了解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 会残破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2.通过文字和图片资料,分析汉朝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3.对比秦汉两朝的政策,体会并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重要 性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两次战争对比
1.思考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并完成下表。(从战争目的、 代表阶级、战争性质三方面思考。)
战争目的
代表阶级
战争性质
秦末农 反抗秦的暴政 民起义
农民阶级
农民战争
楚汉 之争
帝位之争
封建地主阶级
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 斗争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西汉建立
2.根据课本,自主归纳西汉建立概况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基础知识背记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基础知识背记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https://img.taocdn.com/s3/m/fc7f9db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9b.png)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1 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1. 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楚汉之争 双方西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 目的争夺国家统治权 结果经过垓下之战,刘邦取得最终胜利 西汉建立 公元前202 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2. 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目的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措施 劳动力 下令让部分士兵还乡务农;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措施 农业生产 实施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把田租定为十五税一,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民族关系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易误警示1. 秦始皇统治时期实践的是法家韩非提出的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主张; 西汉初期统治者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实践的是道家学派提倡的“无为而治”。
2. 秦亡前,刘、项所领导的战争属于农民起义,是为了推翻秦朝的残暴统治;秦亡后,楚汉之争属于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国家统治权的斗争。
3.“文景之治”政策 休养生息(汉文帝和汉景帝)楚汉 之争 刘邦 建汉休养 生息 文景 之治 经济困难 高祖 文帝、景帝 赋税和徭役措施 农业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与民休息 赋税把田租降到三十税一 社会生活开放皇家专有的山林池泽,保障民众温饱;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影响手工业纺织、漆器等手工业有较大发展 商业 一些商人依靠经营煮盐、冶铁等,成为富商大贾;汉景帝时,西汉与匈奴开通边境贸易,各族往来更加频繁局面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人民生活安定, 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它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知识拓展 秦亡汉兴的原因及启示(1)秦亡原因:由于统治者实施暴政,刑罚残酷,激起人民反抗;滥用民力,生产遭到破坏,社会矛盾尖锐。
(2)汉兴原因: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刑罚;休养生息,都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提倡节俭,促使社会安定。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https://img.taocdn.com/s3/m/40ca37d2da38376baf1faecc.png)
一、西汉的建立 原因 西汉(公元前202年—9年)是中国唯一一个跨公元前后的朝代。 1、西汉建立 P55《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 饿。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 相或乘牛车。” 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批的田地 荒芜。 2、西汉初年社会境况?原因? 秦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 秦的暴政 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 假如你是汉高祖,你首先要做的事应该是什么呢? 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汉高祖面对西汉初年的残破荒凉景象,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巩固政权,采取了什么政策?
二、休养生息政策(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 原因:① ② (一)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 1、内容:①解甲归田 ②释奴为民 ③轻徭薄赋 2、作用: (二)汉文帝和汉景帝休养生息政策 1、内容(文景之治的原因): 2、作用: 3)人足(富足)。——《资治通鉴》 都鄙(城市、乡村)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汉书·食货志》 城市和乡村的库存的粮食都满了,库存的铜钱非常充盈。 西汉初年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饿。凡米石五千, 人相食,死者过半 。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批的田地荒芜。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共36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共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8cec5e426fff705cd170a24.png)
“休养生息”的结果是 “治世” 局面的出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1课-西汉建立 和“文 景之治 ”(共36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1课-西汉建立 和“文 景之治 ”(共36张PPT)
三、文景之治
汉文帝刘恒(前203年—
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 四子,汉惠帝刘盈之弟,西 汉第五位皇帝。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1课-西汉建立 和“文 景之治 ”(共36张PPT)
汉景帝刘启是汉文帝
刘恒中子,庶出长子, 西汉第六位皇帝 。
“文景之治”内容: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共36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1课-西汉建立 和“文 景之治 ”(共36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1课-西汉建立 和“文 景之治 ”(共36张PPT)
自学指导
利用8分钟阅读课文54—56面,并找到 以下问题,8分钟后进行提问
1、西汉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首要问 题? 2、造成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荒凉景 象的原因、表现? 3、汉初为什么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措施、 作用是什么? 4、“文景之治”的时期、措施、表现、 (意义)是什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1课-西汉建立 和“文 景之治 ”(共36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1课-西汉建立 和“文 景之治 ”(共36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1课-西汉建立 和“文 景之治 ”(共36张PPT)
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 不能具醇驷, 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人吃人,死者过半。皇帝的马车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15e6a55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3f.png)
C.实施了严刑苛法
D.继续推行修养生息的政策
5.(东营中考)汉文帝采纳大臣贾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的建议,
提倡( )
A.以农为本
B.勤俭治国
C.以德化民
D.轻徭薄赋
6.(绵阳中考)西汉文景时期,废除了肉刑等严刑峻法,同时提倡勤俭治
国。这反映了当时( )
A.摒弃秦朝政治制度
B.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C.王国问题得到解决
皇帝梦,最终唱着“大风起兮云飞扬”衣锦还乡。刘邦建立的朝代,史
称( )
A. 西汉
B. 东周 C. 东汉 D.西周
2.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中,既提高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增加了农业劳动
力,又缓和了社会矛盾的措施是( )
A.士兵还乡务农 B.轻徭薄赋 C.释放奴婢为平民 D.提倡节俭
3.(聊城中考)汉文帝时,在王国的政治架构上“众建诸侯”,王国增
至22个,王国四百石以上的官史“皆朝廷为置,不得自置”。汉文帝这
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政府收入 B.加强中央集权
C.缓和阶级矛盾 D.反击匈奴袭扰
4.(贺州中考)汉文帝二年九月,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
生也。……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期此可知,汉文帝( )
A.加紧对农民控制
B.加重了农民的赋税和徭役
材料一: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古代盛 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汉书·文帝纪第四》
材料二: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
三、“文景之治”
出现原因
②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七年级历史上侧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PPT课件
![七年级历史上侧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6950a8e2af90242a995e53a.png)
刘邦 公元前207年,率军 起义:入咸阳,秦灭亡。
秦 朝 灭 亡
(公元 前221 年—— 公元前 207年)
一 西汉的建立 1 背景: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
2 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 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邦就是汉高祖。
阅读材料
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 一种怎样的经济形势?
2)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 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 有效贯彻。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 基本方法: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是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 劳动力的投入等; ②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 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 ③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 与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 ④是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五是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
萧条原因:秦的暴政、秦末连年的战争 采取措施:修生养息、轻徭薄赋、发展
农业
汉文帝
采取措施:劝诫农桑、以身作则、 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汉景帝
结果:社会安定、百姓富裕、 文景之治
事例: 1、仓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 堆到仓外 2、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串钱的绳子烂 了,散钱多的无法计算
二 休养生息政策
别面临了哪些问题呢?
又是怎样解决的呢?
汉高祖
我建立西汉后面临萧条 的经济形势,这种形式 是怎样造成的?为恢复 国力我和景帝、文帝又 采取了哪些措施?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https://img.taocdn.com/s3/m/5a26e28c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0.png)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设计说明本课主要讲述的是西汉初期的历史。
西汉建立之初,经济凋敝,物价飞涨,社会动荡不安。
为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生产,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为西汉的逐步强盛和后来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教师应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对汉朝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1.了解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
2.分析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3.体会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恭俭的作风。
重点难点重难点:休养生息政策。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料研读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汉书》(书目)。
2.影视资源:《中国通史》(纪录片)。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在反秦浪潮中,由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在斗争中逐渐壮大。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刘邦趁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秦朝灭亡。
秦朝灭亡后,项羽与刘邦为争夺国家统治权展开争战。
最终,谁取得了胜利?新王朝的统治者又是如何治理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的?二、预习检查1.说说西汉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2.西汉初期,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三、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从“汉服”“汉字”“汉语”“汉学”引出历史上辉煌灿烂的王朝——汉朝,介绍汉朝的建立,并以记者采访的方式,引导学生模拟记者采访汉朝建立者刘邦的情境。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习任务二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1.楚汉之争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63页的内容,梳理楚汉之争的相关知识。
学生回答:(1)背景: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分封诸侯,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
历史七年级上册上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共21张PPT)部编版
![历史七年级上册上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共21张PPT)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e802ccb658fb770bf78a55db.png)
历史七年级上册上第11课西汉建立和 “文景 之治”( 共21张 PPT)部 编版
解读以下材料,将材料与右边的相关词语连接起来:
1.“兵皆罢归家。”
2.“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 者,皆免为庶人。”
3.“农,天下之本也。……今 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
4.“减田租,复十五税一。”
历史七年级上册上第11课西汉建立和 “文景 之治”( 共21张 PPT)部 编版
历史七年级上册上第11课西汉建立和 “文景 之治”( 共21张 PPT)部 编版
历史七年级上册上第11课西汉建立和 “文景 之治”( 共21张 PPT)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版
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
《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接秦之敝 (同弊)……,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 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chún sì,四匹马的毛色 一样),而将相或乘牛车。”
文 帝
文帝在位23年,车—骑—服《御汉之书物·都没文有帝增纪添第;四屡》次
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尝宝欲;作平露时穿台戴,都召是匠用计粗之,直百金。 糙的黑丝绸做的衣服上。曰中:国“历百代金帝王,中中,民汉十文家帝之产也,吾奉 是一生都注重简朴为先世帝人宫称室道,的常皇帝恐。羞之,何以台为?”
为发展农业生产,汉景帝进一步减轻农 民负担,在位的第一年,虽然复收田租,坚 持三十税一。他即位的第二年,就免去天下 田租的一半,十三年后,完全废除了田租。
历史七年级上册上第11课西汉建立和 “文景 之治”( 共21张 PPT)部 编版
历史七年级上册上第11课西汉建立和 “文景 之治”( 共21张 PPT)部 编版
历史七年级上册上第11课西汉建立和 “文景 之治”( 共21张 PPT)部 编版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重点及解析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重点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a8be8d54028915f804dc2cc.png)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重点及重点解析
内容要点: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重点解析:楚汉之争中刘邦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建立了西汉王朝,但是面临着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
秦朝暴政、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之争对社会生产的破坏,使汉初统治者面临着恢复生产,稳定社会秩序的第一要务,这也关系着西汉王朝能否顺利稳定自己的统治。
所以汉初实施了休养生息政策,减轻人民负担。
主观上汉高祖刘邦及汉初开国功臣都是从社会底层走出来的英雄人物,了解人民疾苦,出于形势需要做出了正确的决策。
文帝与景帝时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人民负担,是社会经济从凋敝走向恢复和发展的历史,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社会的封建经济奠定了基础。
在上课过程中,应该注重设置情境,让学生从彼时彼景出发,体会到治国政策确立的主客观因素。
也感受到中华文明发展绵延不断的历程。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ppt课件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0917aa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ac.png)
课堂小结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课堂练习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1.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被称为
中国古代第一个治世的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据史书记载,汉文帝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 受,并下诏表明不接受献礼。他修建自己陵墓,要求不许 用金、银、铜等装饰。该材料说明了汉文帝( )
得民心者得天下 被封为为汉王
项羽虽有谋士范增而不能用,独断专行,大肆烧杀,越来越孤
立。垓下之围,最终乌江自刎。
刘邦注意联合反对项羽的势力,并有关中作为稳定的后方,兵力粮 食能不断补给,势力渐强。重用萧何、韩信等人才。取得胜利。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任务: 请快速阅读课本,找出关于西汉王朝建立的“三要素”
2/3 1/15 1/30 1/30
免除
徭 秦朝 役 文景时期
17岁始,一年数次 20岁始,三年一次
②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景帝元年
1/30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汉文帝视频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汉文帝霸陵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相关史事 汉文帝在历史上以节俭著称。 他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官 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 有人进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 还下诏宣布不接受献礼。修建 陵墓时汉文帝要求不许用金、 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
形势很严峻啊!怎么 办好呢?
七年级初中历史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七年级初中历史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https://img.taocdn.com/s3/m/c46b102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d8.png)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01知识管理知识点1西汉的建立建立:公元前202年,________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_,史称西汉,刘邦就是________。
社会状况: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田地荒芜。
如何恢复和发展________,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知识点2休养生息政策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政策:________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________的政策。
措施:让________还乡务农,将________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________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作用:使汉初的________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知识点3“文景之治”措施: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实行________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________。
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________”,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提倡________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影响: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
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________”。
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是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在经济政策中的体现,不是儒家思想。
02基础过关知识点1西汉的建立1.“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诗句中的“汉祖”是()A.嬴政B.项羽C.刘邦D.李斯2.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知识点2休养生息政策3.汉初统治者比较节俭,体恤民情,与民休息,且都很注重生产,其客观原因是()A.秦亡教训B.居安思危C.经济萧条D.文治天下4.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A.力倡节俭B.大兴文治C.休养生息D.平抑物价5.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①士兵还乡务农②提倡勤俭治国③奴婢释放为平民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知识点3“文景之治”6.史书记载:汉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放弃)以利民”。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https://img.taocdn.com/s3/m/2adcf154caaedd3383c4d394.png)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1.西汉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前202年刘邦长安)2.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目的、措施、意义?背景: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
措施:让士兵还乡务农;将奴婢释放为平民;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意义:使汉初的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3.“文景之治”的局面是怎么形成的(措施)?有何表现?措施:注重农业生产,包括以农为本、要求官吏关系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动奢侈浮华。
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示例:1. 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 D )A.吸取秦亡教训B.减轻人民负担 C.发展生产 D.巩固封建统治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材料二:《史记·平准书》记载,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1)根据材料一二,说一说,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2)结合历史知识分析,造成这种社会现状的原因有哪些?(3)针对这样的社会境况,汉高祖及其后人均采取了什么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有哪些?与秦朝统治者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答案:(1)境况:西汉刚建立时,人民流离失所,土地荒芜,饥荒不断,人口锐减,经济萧条,一片残破荒凉的景象。
(2)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政策:休养生息政策。
措施:让士兵还乡务农;将奴婢释放为平民;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意义:使汉初的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PPT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PPT](https://img.taocdn.com/s3/m/054336ab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f3.png)
初中历史(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
栏目索引
本课内容概述 西汉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文化、思想全面发 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西汉建立之初,由于秦末以来的长期战乱,经济 凋敝,社会动荡不安。汉高祖刘邦为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生产,改善人民 生活,实施了休养生息政策,将新建的王朝稳定下来。汉文帝和汉景帝 统治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人民负担,使社会经济由恢复进 入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更加安定,史称“文景之治”。汉初70年的历史, 是社会经济从凋敝走向恢复和发展的历史,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 础。
栏目索引
4.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下列哪一 措施与之无关 ( ) A.减免徭役及兵役 B.下令“兵皆罢归家” C.将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 D.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 答案 D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 他下令“兵皆罢归家”,将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 减免徭役及兵役。D项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的措施,故选D。
栏目索引
1.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 序是 ( ) A.秦朝——西汉 B.西汉——东汉 C.东汉——三国 D.三国——东晋 答案 A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 “秦”“汉”,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正确。
栏目索引
(2)材料二、三体现了汉文帝、汉景帝具有怎样的相同思想?他们在位 时期出现的繁荣景象史称什么? (3)举例说明汉代实践这种思想的措施。并分析这种思想对社会经济的 发展有何影响。 (4)通过分析以上材料,我们能从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https://img.taocdn.com/s3/m/4ea48f14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46.png)
过渡语:汉初面临着社会状况惨烈的局面,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此后汉初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安定,局势稳定,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请看自学指导三。
自学指导三:文景之治
1.文景之治的背景
(二)课件展示自学指导答案,老师点拨重难点,西汉建立的背景以及首要任务。
过渡语:同学们,有关西汉建立的知识点有问题的请举手?
(三)高效记忆。
(四)学生默写,老师出示答案,对子互批,评定对错,比谁能得满分,针对刚才的错题再次高效记忆
过渡语在秦残暴统治和秦末战乱的影响下,汉初流离失所、人口锐减、田地荒芜、物价飞涨,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汉朝会采取怎样的政策来应对呢?请看自学指导二。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认真答题,核对答案,讲评易错题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认真答题,核对答案,讲评易错题。
要求:
1、独立完成
2、依据答案自主纠错
时间、都城、开国之君
西汉的建立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让士兵还乡务农
背景
内容
释放奴婢为民
休养生息政策
重视农业
影响
表现Leabharlann 措施文景之治学情反馈
2.文景之治的内容
3.文景之治的表现
三分钟后,看谁找的又快又准确。老师巡视,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地学习。
(二)课件展示自学指导答案,老师点拨重难点
1、文景之治的内容
2、文景之治的表现
过渡语:同学们,有关文景之治的知识点还有问题的请举手?
(三)高效记忆
(四)学生默写,老师出示答案,对子互批,评定对错,比谁能得满分,针对刚才的错题再次高效记忆。
七年级-统编版-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七年级-统编版-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https://img.taocdn.com/s3/m/023c5df1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f.png)
材料一 文帝二年(前156年)、文帝十二年(前166年),文帝两次 下诏“赐农民今年租税之半”;十三年六月,又“除田之租税”;公元前 156年5月,景帝“令田半租”,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 秦朝 一年数次;服徭役 年龄从17岁开始
文景时期 三年一次;服徭役 年龄从20岁开始
时间:公元前202年 西汉的建立
定都:长安
西汉建立和 休养生息 “文景之治” 政策
背景:汉初经济凋敝,社会动荡不安;秦亡教训 内容:“兵皆罢归家”;鼓励耕织;轻徭薄赋等 结果:经济逐步恢复,社会局势稳定
内容:进一步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文景之治”
影响: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材料体现了汉文帝的什么治国措施? 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二)影响
材料一 文、景之际,建元之始,民朴而归本,吏廉而自重,殷殷屯屯, 人衍而家富。
——[西汉]桓宽《盐铁论·国疾》 材料二 西汉初年,“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到了文景之世, “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 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汉文帝、汉景帝的治国成效如何呢?
“文景之治”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比较“秦亡与汉兴”
朝代
赋税
徭役
徭役繁重,每年 秦朝 赋税沉重,农民要将三分 服役的成年男子
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不下300万人
刑罚
严刑峻法,死 刑有十多种, 还有族诛、连 坐等
西汉 减轻赋税,文帝、景帝把 让士兵还乡务农, 废除了一些严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2024版)第三单元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PPT课件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2024版)第三单元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c59f737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2f.png)
当堂训练
问题思考 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 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何好处?
秦朝 ①徭役、兵役繁重 ②赋税沉重 ③刑法严苛 ④秦二世统治更加残暴
西汉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②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 ③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为农民的生产生活创造了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 使得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促使“文景之治”局面 出现,巩固了西汉的统治,也为汉武帝时期鼎盛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
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
①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为当时社会之根本,农业收入是国家主要财源。 ②有利于保障人民基本生存,维持社会安定。
学习任务三
“文景之治”
(2)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汉文帝以身作则,在位 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 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
学习任务一
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思考1:项羽死前叹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 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结合材料,小组讨论,说说你的理由。
项 羽
刚愎(bì)自用 指范十增分受到固项执羽自猜信忌,,
刘 人邦杰善说,用张自人良己才不、如萧他何们、,韩但信“吾都能是
不辞考官虑归别家人。的意见。 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汉文帝陵墓
学习任务三
“文景之治”
汉文帝
汉景帝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历史 上称为“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为后来汉武帝时期的 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选择题:
1.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指出:“中国人至今仍然称自己为‘汉人’,他们因为是汉代首次确立的典型中国文化和帝国伟大传统的继承者而甚感骄傲。
”西汉建立于( )
A.公元前209年 B.公元前207年 C.公元前202年 D.公元202年
2.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3.下面不属于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是( )
A.秦末战乱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B.汉初分封了一些诸侯王
C.吸取秦朝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D.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的需要
4.以下三个皇帝的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汉高祖②汉景帝③汉文帝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5.西汉初年,由于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以德化民”的政策,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应运而生,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之治
6.《汉书·食货志》中记载汉高祖时期曾经大量减轻民众的田税,汉文帝甚至
一度取消了田税。
汉初统治者这样做的原因是( )
A.励精图治,主张改革
B.重视“以德化民”
C.吸取秦亡的教训
D.皇帝勤俭节约
7.以下是四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片段,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农民张三把收成的1/30交给国家
B.县官王平因关心农桑受到汉景帝提拔
C.汉文帝的夫人因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汉文帝命人修建豪华的宫室以供享乐
8.“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稳定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9.“文景之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D.调整政策,推动生产力发展
10. 汉初的几位皇帝都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 吸取秦亡的教训
B. 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
C. 发展农业生产
D. 巩固汉朝的统治
二、非选择题
11.汉初萧条原因?采取的措施?
12.休养生息政策实行的原因?汉高祖的措施?影响?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选出)醇驷(颜色相同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初年怎样的社会状况?史料中的哪句话典型地反映了这种社会状况?
材料二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
——班固
(2)材料二中的“与民休息”指的是西汉时期推行的什么政策?列举三位推行这种政策的统治者。
材料三(汉景帝)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玉珠,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
——《史记·平准书》
(3)材料三反映了文景时期的哪一措施?
材料四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
(4)材料四反映了“文景之治”什么样的局面?
(5)综合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谈一谈你的感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B
4.C
5.A
6.C
7.D
8.A 9.D 10. D
二、非选择题
11.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
采取措施:修生养息、轻徭薄赋、发展农业。
12.
原因:巩固政权、稳定社会局势
措施:“兵皆罢归家”——士兵返乡务农;
释放奴婢为平民【增加农业劳动力】
轻徭薄赋政策【稳定民心,鼓励农产
影响: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
13.
(1)经济萧条,国家贫弱。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2)政策:休养生息。
统治者: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
(3以农为本。
(4)人民富裕;国家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5)身为统治者要重视民生,关心农民的疾苦,要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这样才会得到人民的拥护,社会才会出现繁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