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的专家共识》(2020)要点

合集下载

点刺试验操作

点刺试验操作
;+++)
1
结果
结果及意义
较弱则相应标为(++)及(+)
1
(10)
(5分)
与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相同为(-)
1
解释意义(5分)
5
人文关怀(5)
5
无菌观念(5)
5
总分
100
考官签名
5
准备(55)
了解患者是否为妊娠期
5
口述点刺试验的适应证
3
口述点刺试验的注意事项
3
常规取坐位,面向检查者
5
清洁消毒受试部位
5
受试部位选择
5
消毒后待2分钟使皮肤血流恢复正常
5
滴试液
5
设置阳性对照(组胺液)
5
操作程序
设置阴性对照(生理盐水)
5
(25)
点刺
5
受试时间
5
皮肤反应强度与组胺(阳性对照)相似为阳性(+++)
点刺试验评分标准
姓名:__________ 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项目(分)
具体内容和评分细则
满分
得分
备注
(分)
(分)
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3
跟患者沟通:介绍自己及将要进行的检查,取得合作
3
查看患者皮损
3
测定受试者皮肤有无皮肤划痕症
5
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性休克史
5
询问患者2天前是否使用抗组胺类药物

2020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护理实践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护理实践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护理实践专家共识(完整版)据WHO统计,35%的人群有过敏性疾病,其中儿童占80%左右。

WHO已经把过敏性疾病列为重点防治疾病。

皮肤点刺试验(SPT)被广泛用于过敏性疾病的病因诊断中,但我国尚无统一的皮肤点刺试验操作和评估标准。

为推动我国皮肤点刺试验操作的规范化,提高护士操作的准确性,由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科护理联盟小儿呼吸(哮喘)学组组织,在全国选取具有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断、护理及皮肤点刺试验经验的专家组成专家组,编写《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护理实践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旨在为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临床实践的规范开展提供参考。

适用范围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适用于0~18岁人群,婴幼儿以食入性变应原过敏较为常见,但吸入性变应原过敏在婴幼儿早期也较常见,因此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也可以应用于婴幼儿。

适用科室为呼吸科、皮肤科、耳鼻喉科、儿童保健科等。

适应证怀疑儿童对某种或几种变应原过敏,即可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

疾病包括哮喘过敏性鼻炎、特异性皮炎、变应性结膜炎、湿疹、食物过敏、丘疹性荨麻疹等。

禁忌证1.皮肤存在皮疹或皮肤划痕症阳性;2.哮喘急性发作期,病情未得到控制;3.既往曾因暴露于所检测的变应原中而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4.因潜在疾病、心理原因等不能配合或不耐受者;5.试验前曾服用过有抑制作用的药物且停药时间较短者,常见药物对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的影响见表1。

操作步骤由于不同年龄儿童的皮肤面积不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可在单侧或双侧前臂进行。

1.操作前(1)用物准备:①过敏反应抢救用物(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注射器等)。

②常规用物:75%乙醇溶液、生理盐水、棉签、点刺液、点刺针、划痕笔、刻度尺、锐器盒、计时器、签字笔、报告表。

(2)被检测者准备:①询问被检测者用药情况。

②确认被检测者是否伴皮肤划痕症:采用划痕笔在试验部位检测是否出现划痕症,如果是,则不宜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

《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的专家共识》(2020)要点

《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的专家共识》(2020)要点

《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的专家共识》(2020)要点预计2050年全球大约40亿人口将患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和特应性皮炎,过敏性疾病已成为全球第6大慢性疾病,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过敏性疾病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皮肤点刺试验(SPT)是过敏原在体(体内)检测方法。

因简单方便、快速灵敏、价格便宜等特点,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过敏原检测方法。

从长远考虑,SPT仍将是中国临床最常用的过敏原检测方法。

但有关SPT的问题,如过敏原种类和浓度、阳性对照液的浓度、SPT位置、观察时间长短、观察方法(风团及红晕伪足大小)、结果判读和解释等,各医院之间缺乏统一的标准及可比性。

一、SPT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一)适应证1. 临床怀疑I型过敏性疾病时可行SPT:适用年龄涵盖婴幼儿到老年人:过敏性鼻炎、鼻窦炎。

过敏性结膜炎。

哮喘。

特应性皮炎(怀疑由IgE介导)。

慢性荨麻疹(仅怀疑由IgE介导时)。

食物过敏(口腔过敏综合征、怀疑由食物诱发的急性荨麻疹或皮疹加重、严重过敏反应等)。

药物过敏。

昆虫毒液过敏。

发病机制中部分由IgE参与的少见疾病,如嗜酸粒细胞性食管炎、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或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

职业过敏原诱发过敏反应等其他IgE介导的过敏性疾病。

2. 在出生队列研究中采用SPT筛选特应性体质个体:在流行病学研究中采用SPT以了解不同地区人群致敏率、过敏原变化趋势,有助于优化区域性过敏原组合、标准化过敏原提取液。

(二)禁忌证(相对禁忌证)1. 临床中病史和症状体征不支持由IgE介导的过敏性疾病时,不推荐进行SPT:食物不耐受(如肠易激综合征等)。

慢性荨麻疹(非IgE介导)。

食物诱发的非特异性症状(如防腐剂/添加剂/色素等)。

评估过敏原免疫治疗(AIT)的有效性(昆虫毒液AIT除外)。

由刺激物引起的非特异性呼吸道症状(如香烟、香水、洗涤剂、消毒剂及其他化学制品等)。

慢性湿疹、慢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缺乏IgE介导机制的慢性皮肤病。

《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的专家共识》要点

《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的专家共识》要点

《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的专家共识》要点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是目前诊断和监测过敏反应的最常用、最敏感的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过敏性疾病的不断增多,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一些过敏学专家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研究,并达成了以下专家共识。

1.适应症: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适用于疑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的患者。

对于对其中一种过敏原具有高度怀疑的患者,也可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

2.过敏原的选择:选择过敏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一般建议选择与患者症状相关的过敏原进行测试。

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宠物皮屑、霉菌等。

3.试验方法: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一般在患者的前臂或背部进行。

先将皮肤消毒,然后用专用棍子轻轻点刺过敏原溶液或粉末在皮肤表层。

一般每个过敏原点刺一次,同时也会设置一个阴性对照和一个阳性对照。

4. 结果的解读:通常在15分钟内观察反应。

阳性的反应为皮肤发红、水肿、起疹或瘙痒等,直径大于3mm。

阴性反应为皮肤无明显变化。

阳性对照呈现红斑,以确保患者对试验有反应。

5.风险和注意事项: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手段,但仍然存在一定风险。

最常见的风险是皮肤刺激和过敏反应。

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需注意消毒和使用合适的过敏原浓度。

同时,应备有急救器材和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6.结合病史和其他检测: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的结果应该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测结果进行解读。

单凭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做出诊断是不够的,还需要综合分析。

7.儿童和孕妇的特殊情况:儿童和孕妇也可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但需特别注意安全性和操作方式。

在儿童中,由于皮肤反应可能较弱,结果需要谨慎解读。

孕妇则需遵循安全操作原则,并在医生的监护下进行。

8.监测疗效和预测预后: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不仅可用于过敏疾病的诊断,还可用于监测疗效和预测预后。

过敏原皮肤点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过敏原皮肤点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过敏原皮肤点刺实验步调及留意事项皮肤点刺实验是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致敏原液体滴于患者前臂.再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如患者对该过敏原过敏,则会于十五分钟内涵点刺部位消失相似蚊虫叮咬的红肿块,消失痒的反响,或者色彩上有转变.根本上就可以或许肯定过敏性疾病的消失.皮肤点剌实验现为欧洲国度及美国公认最便利.经济.安然.有用的过敏原诊断办法,其长处为安然性及敏锐度均高,患者无苦楚,就如被蚊叮一样,并且可以连忙知道磨练成果.道理是点刺液含有的变应原,与病人皮肤中致敏肥大细胞的变应原特异性Ig E产生反响.形成变应原抗体反响,导致肥大细胞Fcε受体交联,引诱预成介质组胺等活性物资释放,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大(红斑),毛细血管通透性加强(水肿.风团),阳性者暗示对该抗原过敏,可确以为IgE介导过敏反响病,属于速发型过敏反响.该办法采取组胺作阳性对比,以盘算相对的反响强度,是一种有用测定过敏性皮肤病的特应性(对一种或多种变应原迟钝)的办法.实行办法及步调点刺对象采取一次性点刺针.试剂变应原点刺液包含:(1)组胺(阳性对比液);(2)心理盐水(阴性对比液);(3)屋尘螨;(4)粉尘螨;(5)甲由;(6)花生;(7) 羊肉;(8)牛肉; (9)小虾;(9)蟹肉;(10)红辣椒;(11)鸡蛋;(12)牛奶.等操纵步调 (1)选择前臂掌侧皮肤进行点刺.(2)用记号笔在前臂中部标识表记标帜所用点刺液名称,两种点刺液间的距离不小于3cm,以防止反响红晕融会;消毒皮肤.(3)自下而上滴各类点刺液1小滴(比针尖大即可).(4)用一次性消毒点刺针垂直点在每一液滴中,轻压刺破皮肤(以不出血为度,仅用食指顶住针尾,向下轻压刺破皮肤 .留意不成用力过猛,以防出血而影响皮肤反响的成果.),1秒后提起弃去,23分钟后将全体液滴擦去(檫液时宜向旁边檫,切勿向其它点刺点偏向檫,以免过敏原点刺液混杂,造成假阳性成果),1520分钟后不雅察并记载皮肤反响.(5)为防止假阴性和假阳性,必须同时在变应原液滴上方3cm处作一个阴性对比(N)和变应原下方3cm处作一个阳性对比(H).阴性对比用心理盐水,阳性对比一般用组胺,如同时做多种变应原测试,阴性和阳性对比可以共用,不必一一对比.(组胺反响岑岭在810分钟,往后消退较快.此时宣先作记载).(6)成果评定尺度(以组胺为尺度)组胺引起的皮丘不管大小定为+++,比组胺大的皮丘为++++,与组胺一样大的皮丘为+++,比组胺小的皮丘为++,甚至+,阴性为Ø.(7)SPT反响表示为风团和红晕,如用计量法测定,可用直尺分离量风团和红晕的最长径及与其垂直的横径,两者相加后平均,称谓平均直径[D=(a+b)/2] .原则上以风团反响为准,红晕反响仅作参考.(8)为记载反响形态,可用圆珠笔依风团和红晕的外缘绘两个圈,内圈绘风团用实线,外圈绘红晕用虚线.然后用透明胶带贴平在风团和红晕上,使圈色粘到胶带上,揭下后转贴到盘算纸上作为记载.此不但便利盘算平均直径,还可以反响面积.留意事项1)显著伤害全身症状的疾病.实验部位一皮肤病的病人不宜进行.2)孕期点刺实验可能引起过敏反响,故应尽量防止.3)一般原则是,点刺实验应在疾病无症状或根本上无临床症状时才进行.4)抗组胺药物.皮质类固醇和伴随抗组胺感化的药物,会引起假阴性成果,是以,点刺实验前尽可能在此类药品临盆厂门风称的药物感化时光内部运用上述药物.(一般为3天)5)尽可能不要吐露与自然变应原.6)没丰年纪限制,但原则上大于2岁,有表达才能者为宜.过敏反响的处理1)高敏病人,可能会产生较强烈的局部反响.须要时可局部运用含类固醇乳膏或口服抗组胺药物.2)个体病人会消失集中性副感化甚至轻微的全身反响(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可产生在赐与变应原后几秒至几分钟,往往在局部反响前消失,其典范警醒症状是舌头高低.咽部.特殊是手心和脚底瘙痒刺激和热感,进而呼吸艰苦(呼吸道堵塞症状),面色惨白,冒汗,头晕,濒危感,皮肤花斑等.消失全身过敏症状时最快抗过敏药物为盐酸肾上腺素,0.010.03mg/kg(12岁1/8支,25岁1/6支,510岁1/4支,10~岁1/31/2支)皮下打针(切莫定要静注),30分钟后可反复运用.运用肾上腺素后再快速开通静脉通道,赐与扩容及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3)病人在进行点刺实验后,至少接收监护30分钟,随后由医务人员作出评价.4)变应原运用后几小时,还可能消失副感化;在疑似情形下,特殊是消失全身反响时,病人应连忙向医务人员咨询,并至比来医疗机构诊治.。

变应原点刺试验法操作技术

变应原点刺试验法操作技术

变应原点刺试验法操作技术一、目的用变应原点刺试验法检测致敏物,有助于指导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二、适应证变态反应性疾病。

三、禁忌证(1)有过敏性休克史者严禁做变应原点刺试验。

(2)变态反应性疾病急性期、孕妇、4周岁以下儿童。

四、操作前准备(一)评估患者并解释(1)患者的病情、用药史、过敏史、心理状态、合作程度。

(2)实施点刺部位的皮肤状况。

(3)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变应原点刺试验法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二)患者准备了解变应原点刺试验法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局部皮肤清洁。

(三)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四)用物准备治疗盘、无菌棉签、无菌生理盐水、变应原点刺液、次性点刺针数个、记号笔;备好抢救用品及药物。

(五)环境准备温湿度适宜、关闭门窗,需要时用屏风或围帘遮挡患者。

五、操作步骤六、注意事项(I)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原则,用物一人一用一更换,防止交叉感染。

(2)试验前3d停用抗组胺药,前7d停用糖皮质激素药物。

(3)试验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0min后观察结果,嘱患者勿离开诊室,若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4)结果为阴性者,应继续观察3~4d,必要时3〜4周后重复试验。

(5)告知患者或其家属斑贴试验结果,并记录在病历上,禁止再次接触阳性结果的致敏物。

(6)向患者说明局部皮肤可出现轻度瘙痒、刺痛等症状;若有其他不适,如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胸闷等过敏性休克反应,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采取急救措施。

3.点刺试验当日,局部皮肤保持清洁、干燥,勿蘸水,防止感染。

皮肤点刺试验原理

皮肤点刺试验原理

皮肤点刺试验原理
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 SPT)是一种用于诊断过敏性疾病的体外诊断方法。

它主要用于检测特定过敏原是否引起个体的即时(I型)超敏反应。

该试验基于以下原理:
1. 过敏原暴露:在受试者的前臂内侧或背部皮肤上,使用一次性点刺针将小量疑似过敏原液体放置于皮肤表面,然后轻轻刺入表皮层,但不触及真皮层,目的是让过敏原与皮肤接触。

2. 抗原-抗体反应:如果受试者对某过敏原敏感,其体内的IgE抗体会特异性地结合到该过敏原上。

这些IgE抗体主要分布在皮肤、黏膜和血液中的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表面。

3. 细胞激活与脱颗粒:点刺后,过敏原与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表面的IgE结合,导致这些细胞活化。

细胞内的颗粒(含有组胺和其他炎症介质)随后释放到周围组织中。

4. 炎症反应:组胺和其他炎症介质引起的局部血管扩张和增加血管通透性,导致红肿、发痒等炎症反应。

这些反应通常在点刺后大约15到20分钟内出现。

5. 结果判定:通过观察点刺部位是否出现红肿隆起(风团)以及风团的大小,医生可以判断受试者是否对测
试的过敏原过敏。

风团直径大于一定标准(通常为3毫米)时,被认为是阳性反应,表明存在过敏性。

皮肤点刺试验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快速且成本较低,但它也有局限性,例如可能会因测试操作不当或受试者皮肤状况不佳而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此外,对于有严重湿疹或皮肤感染的患者,该试验可能不适用。

在进行皮肤点刺试验之前,通常需要停用抗组胺药和其他可能影响测试结果的药物。

皮肤点刺试验名词解释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皮肤点刺试验名词解释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皮肤点刺试验名词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皮肤点刺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过敏原检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

它通过在皮肤表面进行小型针刺,将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直接注入皮肤层,并观察患者对这些物质的反应程度,以评估患者对特定过敏原的敏感性。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对皮肤点刺试验进行深入解释和探讨。

首先,会对皮肤点刺试验的定义进行详细阐述,并介绍其常见的过程和方法。

接着,会探讨皮肤点刺试验在医学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过敏原检测方法的比较。

同时,还会提及与该试验相关的注意事项和风险评估内容。

最后,将重点解读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并分析不同类型过敏原进行相应解释。

此外,在文章结尾部分将总结强调该试验的重要性及其优缺点,并展望未来可能存在的改进空间。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和解释皮肤点刺试验这一重要的过敏原检测方法,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该试验的定义、过程和方法,以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范围和意义。

同时,本文还将提供相关的注意事项和风险评估内容,以及如何根据试验结果制定相应治疗方案的解释。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获得对皮肤点刺试验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并能够更好地在临床实践中合理应用该试验。

2. 皮肤点刺试验名词解释:2.1 皮肤点刺试验的定义皮肤点刺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过敏原检测方法,用于确定个体对某种特定物质存在过敏反应的可能性。

该测试通过在患者的皮肤上进行微小刺激,观察和评估皮肤对不同过敏原的反应程度,以便帮助诊断和治疗各种过敏症状。

2.2 皮肤点刺试验的过程和方法在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时,医生会选择一系列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宠物毛发、食物、药物等,并将这些物质以液滴或提取液的形式直接滴于患者手臂或背部的一小块健康皮肤上。

随后,医生会使用细针或微量注射器将每种过敏原进行微小地点刺入患者的表皮层中。

通常情况下,这些点刺距离较近,并且按照一定顺序排列。

每个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区域通常需要大约15分钟进行观察,医生将在此期间留意患者皮肤的反应。

2020年皮肤病流行病学研究专家共识

2020年皮肤病流行病学研究专家共识

皮肤病流行病学研究专家共识【摘要】皮肤病流行病学是研究皮肤疾病分布、影响因素、预后及自然病程的主要方法。

科学严谨的调查设计和标准化的测量方法有利于提高研究质量和数据的外部真实性。

本共识对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的设计、现场诊断与评估、影响因素和疾病负担的测量进行说明和示例,旨在为开展高质量的皮肤病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参考。

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生理防线和最大的器官,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功能,而皮肤疾病复杂多样。

据估计,中国人皮肤疾病患病率高达40% ~ 70%,所致健康寿命损失在所有疾病中位列第四[1]。

从婴幼儿到老龄人口,湿疹、痤疮、荨麻疹、银屑病、皮肤肿瘤等皮肤疾病对全生命周期造成不同程度的疾病负担[2]。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我国的卫生政策将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防病为中心转变。

因此,皮肤健康促进和疾病防治具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

皮肤病流行病学(dermato - epidemiology)是将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应用于皮肤病学,描述各种皮肤病在人群和时空中的分布规律并阐明其影响因素,为皮肤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和策略。

皮肤病流行病学的研究和实践范畴包括⑶:①测量人群皮肤疾病的患病率、发病率与疾病负担;②识别皮肤疾病的病因或危险因素;③描述皮肤病的自然史(复发或疾病活动变化)、预后及共病;④评估皮肤科治疗或卫生服务的效果;⑤为循证皮肤病学实践提供基本的方法学框架;⑥为皮肤病临床研究的设计和结果解读提供方法学支持。

本共识将依次从研究方法、疾病诊断、影响因素、疾病负担等方面系统阐述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和内容,旨在为设计和实施科学严谨的调查研究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一)研究目的、设计、对象开展调查前,须明确研究目的,并选择合适的研究设计和调查对象。

常用的研究设计包括观察性研究、干预研究和诊断试验,其中,观察性研究又可分为生态学研究、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Meta分析⑷。

若研究目的是估算某皮肤病的患病率等人群健康测量指标,则研究对象须选择自然人群(来自社区或学校、工厂等功能性社区)。

皮肤点刺实验(SPT)及脱敏治疗

皮肤点刺实验(SPT)及脱敏治疗

1 皮肤点刺实验SPT及脱敏治疗一、什么叫导性皮肤试验就是用特异性抗原在皮肤上进行试验的方法它常被用来诊断Ⅰ型和Ⅳ型变态反应病的致敏物。

二、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简称SPT是一种既简便而又具有较高特异性的试验方法为近年国际变态反应学界广泛采用的诊断方法。

三、STP原理皮肤点刺试验是用特制的点刺针将皮肤刺破使测试浸液直接与皮肤内的致敏肥大细胞接触而引起反应使受试部位皮肤产生风团及红晕反应借以测定患者是否对某项物质过敏的方法。

四、适应症1、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荨麻疹等2、对比检测过敏状态的变化及脱敏治疗的疗效。

注意事项1、在做此项试验前3天停服抗组织胺药如非那根、朴尔敏等以及某些含有抗组织胺药成分的药物如复合抗感冒药等以免出现假阴性结果。

2、在做此项试验前1周停服皮质类固醇药物。

具体操作方法1、点刺针。

按国际通行标准要求设计的为一次性使用的消毒针。

针刺的深度受针尖的限制。

2、点刺部位选用前臂屈侧婴幼儿亦可用背部。

3、变应原浸液如屋尘螨、灰尘、四季花粉、多价真菌、多价兽毛如猫毛、狗毛、香烟、多价昆虫、棉絮等阴性对照液0.9生理盐水阳性对照液组胺0.01mg/ml。

4、方法是在患者前臂曲侧面消毒的皮肤上自上而下滴阴性对照 2 液、变应原浸液和阳性对照液各一小滴比针头大即可每两滴间距离不小于3㎝以防止两相邻反应的红晕互相融合用一次性消毒变应原点刺针垂直点在每滴液中轻压点刺针尾部使针尖刺破皮肤立即将针提起弃去23分钟后将留在皮肤上的全部液滴擦干在810分钟先观察组胺反应和记录1520分钟后观察各变应原和阴性对照液的皮肤反应。

结果及临床意义结果判定2030分钟观察结果。

1、-阴性与对照试验相同。

2、±可疑点刺部位稍隆起红晕不明显。

3、阳性点刺部位稍隆起周围并绕以轻度红晕。

4、中阳性隆起面积直径0.3㎝以上并绕以较大面积的红晕但无伪足。

5、强阳性隆起部有伪足并绕以极明显的红晕区。

皮肤点刺过敏试验原理

皮肤点刺过敏试验原理

皮肤点刺过敏试验原理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皮肤点刺过敏试验的原理,这可老有趣啦。

咱先得知道啥是过敏。

过敏就像是身体里的一场小战争。

咱们身体呢,有一套防御系统,本来是用来对付那些坏家伙,像病菌啥的。

可有时候啊,这个防御系统就有点太敏感啦,把一些本来无害的东西,比如花粉啊、小毛毛啊,当成了超级大坏蛋。

然后呢,身体就开始启动各种反应,这就出现了过敏症状,像打喷嚏、起疹子,可难受了呢。

那这个皮肤点刺过敏试验啊,就像是给身体的防御系统来个小小的测试。

医生会在咱的皮肤上啊,轻轻地做点小手脚。

他们会把那些可能引起过敏的东西,弄成小提取液,就像一小滴魔法药水一样。

然后呢,把这小滴魔法药水点刺在咱的皮肤上。

这时候啊,皮肤就像一个小战场啦。

如果咱身体对这个东西过敏呢,身体里那些负责防御的小细胞,就像一群小卫士,立马就会察觉到这个外来的“可疑分子”。

这些小卫士啊,叫做免疫细胞,它们就开始行动起来啦。

免疫细胞会释放出一些特殊的东西,就像小信号弹一样。

这些小信号弹会让周围的皮肤组织发生变化。

你可别小看这个小小的皮肤点刺试验哦。

它就像是一个小小的侦探,能帮我们找出那些隐藏在身边的过敏“真凶”。

比如说啊,有些人老是莫名其妙地打喷嚏、流鼻涕,不知道是啥原因。

做了这个试验呢,可能就会发现原来是对家里的小宠物的毛过敏,或者是对某种花的花粉过敏。

这样呢,咱们就可以想办法避开这些东西啦,就像躲猫猫一样,不让这些过敏原来找咱们的麻烦。

而且啊,这个试验还挺安全的呢。

就那么轻轻一点刺,就像小蚂蚁咬了一口似的,一般不会对咱们造成啥大的伤害。

不像有些检查,又要抽血,又要做这个做那个的,可吓人了。

这个皮肤点刺过敏试验啊,就像是一个温柔的小测试,在不怎么打扰咱们身体的情况下,就能把过敏的情况摸得清清楚楚。

不过呢,宝子们,做这个试验的时候也得乖乖听医生的话哦。

医生会告诉我们一些注意事项,比如说试验前不要吃某些药啦,不然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呢。

就像咱们要参加一场比赛,得遵守比赛规则一样。

过敏实验法你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过敏实验法你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过敏实验法你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首先,了解过敏反应的机制。

过敏反应是机体对其中一种外界物质产生异常免疫反应的结果,分为I型至IV型过敏反应。

I型过敏反应是最常见的过敏反应,也是过敏实验法常用的目标。

它是由IgE介导的即时型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等症状。

其次,了解过敏原的分类。

过敏原可以是食物、空气中的花粉、尘螨等环境因子,也可以是药物、化学物质等。

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猫狗等动物皮屑、细菌、真菌、食物蛋白等。

然后,掌握过敏实验的常用方法。

常用的过敏实验方法包括皮肤试验和血清学试验。

皮肤试验是将过敏原直接接触皮肤,观察是否产生过敏反应。

它分为划痕试验、喷雾试验、贴片试验和皮下试验等。

血清学试验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定免疫分子的水平来评估过敏反应。

常用的血清学试验包括特异IgE抗体测定和变态反应介质测定。

此外,了解过敏实验的操作要点。

过敏实验需要保证实验环境的洁净和无菌,避免额外的过敏原暴露。

在进行皮肤试验时,需要选择适当的皮肤部位和工具,确保测试的准确性。

在进行血清学试验时,需要采集足够的血液样本,并妥善保存和处理样本。

最后,了解过敏实验的应用和局限性。

过敏实验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过敏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指导针对过敏原的免疫治疗。

然而,过敏实验结果并不是绝对可靠的,可能存在假阴性或假阳性的情况。

此外,过敏实验结果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和症状综合判断。

综上所述,要掌握过敏实验法需要了解过敏反应的机制、过敏原的分类、过敏实验的常用方法和操作要点,以及过敏实验的应用和局限性。

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过敏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过敏试验知识点总结

过敏试验知识点总结

过敏试验知识点总结一、过敏试验的基本原理过敏试验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机体的免疫反应来检测对特定过敏原的敏感程度,常用的过敏试验方法包括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IgE抗体测定、皮肤接触试验等。

在这些试验中,医生会在患者的皮肤上添加过敏原物质,然后观察或测定其引起的过敏反应,从而确定患者对该过敏源的敏感程度。

1. 皮肤点刺试验皮肤点刺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过敏试验方法,通过在患者的皮肤上刺入微量的过敏原物质,观察刺激后是否引发皮肤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来判断患者对该过敏原的敏感程度。

通常情况下,医生会在患者的前臂或背部等部位进行试验,用专用的试验针将过敏原物质刺入皮肤表面,然后观察刺激后是否产生明显的过敏反应。

皮肤点刺试验简单、快速,是一种常用的过敏试验方法。

2. 血清特异IgE抗体测定血清特异IgE抗体测定是一种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水平来确定对特定过敏原的敏感程度的方法。

特异IgE抗体是一种与特定过敏原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当机体对某种过敏原产生过敏反应时,体内就会产生相应的特异IgE抗体。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IgE抗体的水平,可以确定其对特定过敏原的敏感程度。

血清特异IgE抗体测定方法简单、敏感性高,但需要在实验室进行检测,通常需要数天时间才能得到结果。

3. 皮肤接触试验皮肤接触试验是一种通过将过敏原物质直接涂抹或贴在患者的皮肤上,观察或测定是否出现过敏反应来判断对该过敏原的敏感程度的方法。

通常情况下,医生会在患者的皮肤上涂抹一层过敏原物质,然后观察或测定是否在接触后产生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

皮肤接触试验操作简单、结果直观,也是一种常用的过敏试验方法。

二、常见的过敏试验方法1. 食物过敏试验食物过敏试验是一种用于检测患者对食物过敏原敏感程度的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IgE抗体测定等。

通过食物过敏试验,医生可以确定患者对特定食物的过敏程度,进而针对性地进行饮食调整或治疗。

2. 药物过敏试验药物过敏试验是一种用于检测患者对药物过敏原敏感程度的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IgE抗体测定等。

皮肤试验诊断和脱敏治疗的注意事项

皮肤试验诊断和脱敏治疗的注意事项

谢谢!
• 局部不良反应
• • 1、速发(﹤3min) 2、迟发(≥3min)
• 全身性不良反应
• 1、非特异性反应(非IgE介导):不适、恶心、头痛、乏力、 关 节痛 • 2、轻度全身反应:轻度鼻炎/哮踹(PEFR﹥60%),β2激动剂/抗 组胺药有效 • 3、非致命性全身反应:荨麻疹、血管性水肿、严重哮踹 (
• 注射操作时:
注意事项
• 在注射当天,患者应该避免体育运动、热水淋浴和饮酒 • 还需要考虑的因素:
• 1、如果患者对症抗过敏治疗药物有变化,对免疫治疗的耐受水平 也可能受影响。 2、对前一次注射出现的任何过敏反应(指迟发反应)应引起注意 并进行评估 3、儿童维持剂量(建议14岁以下的孩子每3周注射0.5ml维持剂量 )
食物组:点刺试验 浓度:原液
部位:前臂内侧
顺序:上→下,左→右
皮内试验判断标准
过敏原皮试结果判定
分级 + ++ +++ ++++ 风团直径(MM) 红晕直径(MM) ﹤5 ﹤5 ≥5 ,﹤ 10 ≥10 ,﹤ 20 ≥10 ,﹤ 15 ≥20 ,﹤ 30 ≥15 ≥30 ≥20 ≥30 伴发全身反应,如 周身红斑、皮疹、皮 痒、胸闷等
皮肤试验诊断方法和特异性免疫治 疗的注意事项及不良事件的应对
过敏反应科
田静
皮肤试验分类:
皮内试验 (吸入性过敏原) 点刺试验 (食物,新鲜水果)
斑贴试验 (染发剂、洗发剂和化妆品)
核实测试过敏原
组别、名称、浓度、有效期和顺序 变应原的治疗单和顺序位置相符,同类变应原交叉排列 吸入组:皮内试验 浓度 :常规1:100 高敏感变应原:1:1000 花粉季节:1:10000 部位:上臂外侧,肩头下肘上 ;背部:脊柱两侧 顺序:上→下,左→右

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方法及护理干预

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方法及护理干预

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方法及护理干预陈源莹;陈惠文;黄桂群;刘彩青【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3(3)17【摘要】目的通过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查找过敏原并有效回避。

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2312例年龄2个月~14岁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过敏性症状的患者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

结果检测2312例患儿,其中只有356例呈阴性反应,阳性率高达84%;其中粉尘螨阳性1641例,阳性率达71%;蟑螂阳性809例,阳性率达35%;真菌阳性210例,阳性率达9%。

本组无一例发生全身反应,大部分患儿在点刺局部有瘙痒感。

结论皮肤点刺试验因其结果可靠,临床相关性好,安全性高,痛苦小,患儿易于接受,是国际变态反应学会推荐的首选的过敏原检测方法。

%Objective To detect allergens and avoid allergens effectively by skin prick test(SPT) of allergen. Methods 2312 children aged from 2 months to 14 years old with allergic symptom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0 to January 2012 were performed skin prick test(SPT) of allergen. Results In 2312 children,only 356 cases were negative,the positive rate was as high as 84%,and of which 1641 cases were positive to dust mites,the positive rate was 71%,and 809 cases were positive to cockroaches, the positive rate was 35%,and 210 cases were positive to fungus,the positive rate was 9%.None of them had systemic reactions,most of them had itching feeling at tested site. Conclusion Skin prick test is preferred allergen detection method recommended by the internationalsociety for allergy,because of its reliable result, good clinical relevance,high safety,little pain, and easily accepted by patients.【总页数】3页(P200-201,203)【作者】陈源莹;陈惠文;黄桂群;刘彩青【作者单位】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广西南宁530001;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广西南宁530001;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广西南宁530001;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广西南宁5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2【相关文献】1.改良式多孔测量尺在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中的应用 [J], 赵迎春;朱彩虹2.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213例分析 [J], 张前明;吴瑕;李劲松3.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在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J], 卢旭;冯海荣;赵禧4.兰州地区438例哮喘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J], 那飞扬;王金萍;郭丽;杨辉;王雁南;徐燕;李桂荣;梁譞;张蓉芳5.Multi-Test Ⅱ点刺器在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中的应用评价 [J], 王亚如;关辉;王燕;苗青;向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的专家共识》(2020)要点
预计2050年全球大约40亿人口将患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和特应性皮炎,过敏性疾病已成为全球第6大慢性疾病,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过敏性疾病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皮肤点刺试验(SPT)是过敏原在体(体内)检测方法。

因简单方便、快速灵敏、价格便宜等特点,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过敏原检测方法。

从长远考虑,SPT仍将是中国临床最常用的过敏原检测方法。

但有关SPT的问题,如过敏原种类和浓度、阳性对照液的浓度、SPT位置、观察时间长短、观察方法(风团及红晕伪足大小)、结果判读和解释等,各医院之间缺乏统一的标准及可比性。

一、SPT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
1. 临床怀疑I型过敏性疾病时可行SPT:适用年龄涵盖婴幼儿到老年人:过敏性鼻炎、鼻窦炎。

过敏性结膜炎。

哮喘。

特应性皮炎(怀疑由IgE介导)。

慢性荨麻疹(仅怀疑由IgE介导时)。

食物过敏(口腔过敏综合征、怀疑由食物诱发的急性荨麻疹或皮疹加重、严重过敏反应等)。

药物过敏。

昆虫毒液过敏。

发病机制中部分由IgE参与的少见疾病,如嗜酸粒细胞性食管炎、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或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

职业过敏原诱发过敏反应等其他IgE介导的过敏性疾病。

2. 在出生队列研究中采用SPT筛选特应性体质个体:在流行病学研究中采用SPT以了解不同地区人群致敏率、过敏原变化趋势,有助于优化区域性过
敏原组合、标准化过敏原提取液。

(二)禁忌证(相对禁忌证)
1. 临床中病史和症状体征不支持由IgE介导的过敏性疾病时,不推荐进行SPT
:食物不耐受(如肠易激综合征等)。

慢性荨麻疹(非IgE介导)。

食物诱发的非特异性症状(如防腐剂/添加剂/色素等)。

评估过敏原免疫治疗(AIT)的有效性(昆虫毒液AIT除外)。

由刺激物引起的非特异性呼吸道症状(如香烟、香水、洗涤剂、消毒剂及其他化学制品等)。

慢性湿疹、慢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缺乏IgE介导机制的慢性皮肤病。

偏头痛或慢性疲劳综合征(极个别对激素过敏者除外)。

无临床症状的筛查性检查(如仅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

其他由非IgE机制介导的疾病。

2. 不宜进行SPT的情形或SPT相对禁忌证:严重过敏反应发作期或既往曾发作严重过敏反应不宜常规进行SPT,如临床医师判断有必要进行,则应在具备抢救设施和医疗人员的场所进行。

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期或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span>预计值70%不宜进行SPT,如临床医师判断有必要进行,则应在具备抢救设施和医疗人员的场所进行。

泛发性荨麻疹或湿疹(特应性皮炎)在皮损区不宜进行SPT。

感染性疾病患者(如麻风等)可引起假阴性结果不宜进行SPT。

除非确有必要(例如在牛奶过敏婴儿临床管理监测中),否则<2岁的婴幼儿不宜进行SPT。

皮肤局部过度松弛、萎缩的老年患者进行SPT可能影响结果判读。

SPT部位因色素沉着、瘢痕、手术切口等原因影响结果判读。

妊娠期或哺乳期应谨慎进行SPT。

正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者应谨慎进行SPT。

二、SPT点刺液和点刺针
(一)SPT点刺液
1. 点刺液的标准化:过敏原提取物的标准化是指生产商精准提取并与已批准的参考制剂进行体外效价一致性验证、由监管部门批准的过程。

(1)过敏原的标准化:标准化程序分为3个阶段:筛选和建立作为参考标准的过敏原提取液。

可销售产品的常规制备、测试和释放。

保留必要的试剂以继续进行体外效价测试。

(2)过敏原提取物成分的测定:可采用两种不同方法,IgE法和非IgE法。

(3)不同批次过敏原试剂的标准化:各生产批次应按照既定的生产工艺生产,在分装前使用体外实验室技术将单个批次与IHRP进行比较,应在各方面进行匹配。

(4)稳定性和储存标准:制备过敏原提取物后,必须考虑所有与增强稳定性相关的标准,包括使用最佳防腐剂和稳定剂、温度和最佳储存条件。

2. SPT点刺液的种类
(1)过敏原试剂的选择: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不同过敏原暴露情况不同,但仍建议使用标准化的过敏原组合,各地可根据当地的情况适度增减过敏原试剂种类。

(2)我国过敏原试剂现状:我国经 NMPA 批准注册的过敏原点刺液只有屋尘螨和粉尘螨,一定程度制约了临床工作。

国内的过敏原制剂种类多样,但标准化尚未统一。

(二)阳性对照点刺液
组胺溶液是SPT常用的阳性对照物。

组胺溶液刺入皮肤后可导致毛细血管扩
张和通透性增加,诱发风团。

理想的阳性对照液诱发的平均风团直径(MWD)应>3mm。

建议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最好选取1mg/ml和10mg/ml两个浓度的盐酸组胺溶液同时作为阳性对照液,根据出现的两个风团的大小和组胺溶液浓度是否存在量效关系来判断阳性结果的准确性。

(三)SPT点刺针
采用合适的点刺针可使过敏原点刺结果的假阴性和假阳性值最小化,同时提高操作效率,使患者容易配合并且降低不适感。

点刺针材质有多种,如常用的金属针和塑料针。

针头有单头和多头之分。

三、SPT操作规范
(一)操作部位
SPT的位置通常是单侧或双侧的前臂内侧(掌侧),也可以选择除前臂之外的其他部位皮肤,如背部、小腿、腹部等。

(二)操作流程
1. 受试者准备:
2. 物品准备:
3. 操作方法:
(三)操作注意事项
四、SPT的影响因素
(一)药物对SPT的影响及停药指导
(二)皮肤划痕症阳性对SPT的影响
(三)年龄对SPT的影响
儿童对于SPT的反应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强,一直持续到成年期。

进入中老年期后,SPT反应性逐渐下降。

目前SPT结果的判定并未针对年龄进行区分,但总体上年越小,阳性结果(≥3mm)的意义(即阳性预测值)越大。

(四)严重过敏期间的SPT问题
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及指南,常规的SPT操作(除药物外)引起全身过敏反应非常罕见。

当患者处于过敏症状急性发作期,尤其是严重过敏反应发作期间,应暂缓进行SPT,避免加重病情,特别是有严重过敏反应病史、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期、严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作期等,应避免进行SPT。

五、SPT结果判定及解读
(一)SPT结果判定
目前我国临床应用相对普遍的SPT试剂多参照《北京协和医院变应原制剂应用指南》,其中对SPT结果判读指出以风团大小为判断标准,红晕的大小则作为参考。

(二)SPT的结果解读
过敏性疾病的诊断应依据临床症状、病史以及检查结果判断。

不能仅根据SPT、血清sIgE或过敏原激发试验的结果做出诊断。

SPT阳性仅能证实患者对某种过敏原致敏,而不能诊断对某种过敏原过敏。

SPT结果的解读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过敏原的回避及后续治疗,应由临床专业医师慎重解读。

1. SPT 阳性结果: SPT与临床症状的相关度≥60%。

(1)吸入性过敏原:吸入性过敏原SPT阳性具有较高的临床相关性。

(2)食物过敏原:食物过敏原SPT阳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不高。

(3)药物过敏原: SPT对药物过敏的诊断价值取决于被测药物。

(4)交叉反应:当SPT阳性时,应注意交叉过敏反应。

(5)SPT阳性不伴临床症状: SPT阳性而无临床症状者占人群的8%~30%。

2. SPT 阴性结果: SPT阴性的临床特异度高达90%,通常可排除对某种过敏原过敏的可能性,在食物过敏中尤为明显。

3. SPT 风团大小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SPT的风团大小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无明显关联性。

4. 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 SPT可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

六、SPT不良反应
SPT 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低于0.02%,特别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概率更低,但仍需特别重视。

七、SPT与其他过敏原检查方法的关系
(一)SPT、血清sIgE、激发试验等的选择
(二)SPT与血清sIgE检测的一致性
八、儿童SPT的特殊问题
儿童采用SPT检测可快速得到结果,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尤其是对吸入过敏原的阳性预测意义高,结果重复性好,对临床诊断价值高。

九、SPT在临床和研究中的其他应用
(一)SPT复查时间
(二)应用SPT评价抗组胺药物疗效
(三)免疫治疗前后SPT的变化
(四)药物过敏的SPT问题
(五)新型过敏原(如新鲜蔬菜水果等)的SPT
(六)重组过敏原的SPT
十、SPT的场地、设备、管理制度、人员培训
十一、未来研究前景及展望
目前普遍认为型过敏反应的核心诊断技术是SPT,SPT仍然是过敏性疾病必不可少的诊断工具。

近年来过敏原提取物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许多过敏原尚未被鉴定。

虽然过敏原筛选品质和生物效价有了很大进步,但过敏原提取物的质量仍有待提高。

区分临床无关和相关敏感性的能力是研究的重要方向。

未来重组过敏原用于SPT可通过降低生物衍生提取物(尤其是食品提取物)中含有的刺激性化合物来实现,从而提高SP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今后的研究重点是:比较不同制造商的过敏原提取物或重组过敏原;调查受试者内部的变异性;确定SPT与泛过敏原的相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