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法律规则的三要素文档
是法律规则中有关适用该规则的条件和情况的部分,包括适用条件和主体行为条件;行为模式即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如何具体行为之方式的部分,包括可为(授权)模式、应为(义务)模式和勿为模式;法律后果是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在作出符合或不符合行为模式的要求时应承担相应的结果部分,包括肯定的后果和否定的后果。
法律规则的要素1、“旧三要素说”该学说认为,法律规则通常由假定、处理和制裁三个要素构成。
法律规则在逻辑结构上形成了“如果—则—否则”的公式。
2、“两要素说” 该学说认为,和相应的法律后果组成。
这种观点认为,在法律条文中常常没有假定部分,或在法律总则中作了原则的规定,甚至有时候假定部分已包含在行为模式中,所以没有必要单列“假定”或“适用条件”部分。
法律规则的要素事物的要素,是指构成某种事物必须具备的条件及其内在逻辑关系。
的逻辑结构,它一方面是指法律规则作为一个整体由哪些必须具备的内在条件构成,另一方面又指这些构成条件之间是何种逻辑关系。
本来,任何事物应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法律规则也是一样,作为一个概念,它本身就表达着一个整体。
但人们之所以还要在这个整体中目的就在于更深入地进入法律规则概念内部,解析其逻辑构成机理,认知其内在原理。
学术观点,大致有如下三种,即“三定、处理和制裁三要素。
这在上世纪主张的缺陷是明显的,且不说在词语上,处理和制裁在行外人看来具有明显的逻辑包含关系,更重要的是这种学说所表达的是一种强烈的以刑为因此,不利于人们自觉地接受法律观念。
指出该观点对以刑为主或者高压与强制的关注,不是说这些学者就在字里行间这样表述法律(而是我们通过其构成要素说所做的推论,也许主张者自身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也不是说这种看法本身是合理的,而我们仅仅是出于对以刑为主的反对而“恨乌及屋”。
事实上,这种对法律规则及其构成要素的看法是与法律不符的。
“两要素说”-法律规则的要素有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要素。
尽管这种观点是针对三要素的弊端提出来的,并且它对有效克服“三要素说”的逻辑弊端和事实错误确有裨显,特别是它对假定的否定,恰恰把了。
第九章 法律规范逻辑 法律逻辑学课件
4、等差关系推理 Op→Pp O﹁p→P﹁p ﹁Pp→﹁O﹁p ﹁P﹁p→﹁O﹁p
※行政机关应当不干预法院独立审判,所以, 允许行政机关不干预法院独立审判。
※并非被告不可以为自己辩护,所以,并不 禁止被告为自己辩护。
第三节 法律标准适用推理
▪ (定罪与量刑三段论见第五章课件〕
4、纯法律标准三段论
纯法律标准三段论是指两个前提和 结论均是法律标准命题的三段论。 例如:所有的法必须是统治阶级意志的 表达,
刑法必须是法, 所以,刑法必须是统治阶级意志的 表达。
典型案例
▪ 某大型超市在出口处贴有告示:
▪ “本超市保存对消费者进行盘查的权利。〞一天, 一位女消费者在该超市出口处遭到了保安人员对 其所购商品的盘查,在查无所获的情况下,又将 女消费者带至保安办公室由女保安强行搜身。原 来,超市疑心该消费者在消费时行窃,但查无证 据。女消费者一气之下,状告该超市侵权。被告 那么认为,他们所采取的行为是为了保护自身利 益的盘查行为,且有告示在先,因此,不构成授 权。
法律内部的东西:法律标准 法律外部的东西:道德、社会的、文化价值
等
2、法律标准选择推理的特征:
第一,法律标准选择推理是在 法律适用中面临相互矛盾的命题 或已有的法律标准不能直接涵盖 案件的事实时所进行的。
第二,法律标准选择推理是为 了解决因法律规定的复杂性所引 起的疑难问题,包括各种法律漏 洞等。
▪ 对这一规定的理解必须是在一般情况下, 给予从轻或者减轻处分或者免除处分。但 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认为从轻或者减轻 处分,或者免除处分不适宜的〔犯罪分子 还有其他从重处分情节等〕,也允许不从 轻或者减轻处分,或者免除处分。
2010-2015法硕联考专业综合课(法学、非法学)主观题大题真题及答案解析汇总
2010专业综合课(非法学)三、简答题(64-66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请将参考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64.简述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包括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
2(1)假定(条件)是指法律规则中规定的适用该规则的条件和情况的部分,即规则在什么时间、空间对什么人适用以及在什么情景下对人的行为有约束力的问题。
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法律规则的适用条件,即法律规则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域生效,对什么人生效;二是行为主体的行为条件,包括行为主体的资格构成和行为的情境条件。
2(2)行为模式是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具体行为的方式的部分,包括可以这样行为、应该这样行为和不得这样行为三种模式。
2(3)法律后果是指法律规则中对遵守或违反规则的行为予以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的部分,包括肯定性法律后果和否定性法律后果。
265.简述我国宪法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规定及其意义。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由委员长、副委员长若干人,秘书长、委员若干人组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中应当有适当名额的少数民族代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4(2)意义:各民族在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上享有平等权利,有利于少数民族利益的保护,加强民族团结。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体现权力分工与制约原则,确保各职能部门的相对独立,保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做好本职工作。
4PS:全国人大常委会乃至其他国家机关的有关宪法规定需要牢记,最好将宪法的全部相关法条背诵下来。
66.简述清末的领事裁判权制度。
(1)领事裁判权指一国通过其驻外领事对在另一国领土上的本国国民按照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属于“治外法权”的一种。
2(2)清末领事裁判权制度确立于1843年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及其后的《虎门条约》,并在随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得以扩充。
第九章法律规范逻辑
〔一〕判决三段论
• 定罪三段论
• 凡故意合法剥夺他人 生命的行为都构成故 意杀人罪。
• 现查明,某甲故意合 法剥夺他人生命。
• 所以,某甲犯故意杀 人罪。
• 量刑三段论
• 故意损伤罪处三年以上 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张三犯故意损伤罪,
• 所以,张三应处三年以 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案 例:周正龙虎照案
必需依法行政
→
允许依法行政
不允许酒后驾车
→ 必需酒后驾车是不对的
必需不得酒后驾车 →
允许不酒后驾车
不允许不依法行政 → 必需不依法行政是不对的
第三节 法律规范适用推理
一、概念:在法律适用进程中运用明白详 细的法律规范,结合法律理想导出详细判 决或裁定的推理。
二、类型 〔一〕判决三段论 〔二〕法律类推
调停书出错引出司法为难
• 2007年4月,张勇与武汉市长江流域农林迷 信院,在仲裁庭掌管下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张 勇将合同标的木炭设备退回迷信院,院方那么 向张勇支付7.5万元。仲裁委就此协议制造调 停书,可是谁也没发现调停书写错了。写成〝 央求人应在被央求人送交设备三日内,一次性 将人民币7.5万元付至央求人的银行账户〞。 由于一个〝被〞字打错了位置,变成了张勇应 向自己付款7.5万元。
• 第五十六条 对判决书中的文字、计算错误或许仲裁 庭曾经判决但在判决书中遗漏的事项,仲裁庭应当补 正;当事人自收到判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可以央求 仲裁庭补正。〞
• 依据第五十一条之规则,仲裁调停书和判决书〝具有 同等的法律效能〞;既然仲裁书可以修正,那么与其 具有相反性质和效能的调停书也可以修正,即调停书 也可以适用第五十六条的规则。
管理委员会告上区法院,要求法院制止〝黑色 分校〞,却遭败诉。
关于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与法律条文
关于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与法律条文
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乃是法律条文体现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法律文书中,每一
条条文中都会包含有以逻辑结构来承载其内容的法律规定。
法律规定则以规范、方针或者其他指导性文字形式表达,可以说这些文字就是法律规则的基石。
它以具体、清晰、明确且有条理性的信息组成逻辑体系,从而形成了法律文字。
针对不同类型及层次的法律行为,它们所承载的逻辑结构也不相同。
例如,一
般的法律行为规定,可以采用约束的形式,即强制性的法律行为,要求本着“必须执行”的原则;或者采取推动的形式,即积极的推动行为,以实施某种社会的保护活动,等等。
法律条文则是法律具体规定的体现,它可以说是一种囊括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司法裁量、政策及行政规。
它是一种具有定力、权威以及强制力的指令,它既受宪法的控制,其内容也受某一特定领域的其他规定和条款的约束。
它将法律的精神内涵以文字的形式体现出来,它的内容与法律的本质密不可分,因此其中的每一句话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因此,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与法律条文融为一体,形成了法律行为规范的基本
特征:一是为了保障国家、社会的利益,达到合理的公正;二是以法律条文表达强制性的约束,以规则形式凸显出各项实践行为所带来的权利和义务,完善法律概念的构成结构,为解释、实施和判断法律提供依据,其中的每一项条文都构成了法律的精髓及基石,是法律秩序在世界各国中的基石。
法律规则逻辑结构的理论阐述
法律规则逻辑结构的理论阐述法律规则是法律规范的组成要素之一,以权利义务内容为核心的受强制力保护的具体行为规范,下面是小编整理推荐的一篇关于法律规则逻辑结构探究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近来,我国法理学界对于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问题,有诸多学者在原有“新三要素说”的基础上,屡发新声。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各学者对这一观点的理论基础有不同见解。
一、当前法律规则逻辑结构的主流观点法律规则是法律规范的组成要素之一,以权利义务内容为核心的受强制力保护的具体行为规范。
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理论在我国经历了“三要素说”、“两要素说”再到“新三要素说”的理论沿革。
当前居主流的法律规则逻辑结构观点“新三要素说”,认为完整的法律规则逻辑结构应当包括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要素缺少任一就意味着法律规则本身的不存在.在三个要素中,假定条件和行为模式是不可分的,因为任何行为模式都是针对一定条件的,不可能存在无条件的权利(权力)和义务规定,所以假定条件和权利义务模式两要素有直接关系;而法律后果要素,和假定条件要素本身没有直接关联,和权利义务模式也没有直接关系,他的发生条件和对象遵守或违背假定条件下的权利(权力)义务规则这一前提有关.“新三要素说”认为缺少法律后果要素的法律规则不是完整规则,“张文显教授……但始终坚持将他所说的‘法律后果’列入法律规则的构成要素之中---这原本就遵循了凯尔森观点的内在构成方式,具有逻辑上的自治性”.纯粹法学家凯尔森认为法律规则中“使得一个规则成为一个规则,是因为规则的内容包括了制裁”,强制因素是法律规则所必要的。
法律规范逻辑
2、下反对关系推理 ﹁Pp→P﹁p ﹁P﹁p→Pp
※并非不允许记者拍照,所以,允许记 者拍照。
3、矛盾关系推理
Op←→﹁P﹁p
O﹁p←→﹁P﹁p
Pp←→﹁O﹁p
P﹁p←→﹁Op
※允许当事人在法庭上提出新的证据,
▪ “禁止P”与“必须非P”、“禁止非P”与 “必须P”意义相同,它们之间是等值的, 可以相互替换使用。
▪ 例如: ▪ ※“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保守秘密”等于说
“禁止国家工作人员不保守秘密”; ▪ ※“禁止随地吐痰”等于“必须不随地吐
痰”。 ▪ OP ←→ F﹁P ▪ O﹁P ←→ FP
又如:“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允许刑讯” 为不妥,所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不应刑讯”为妥。
3、“必须P”和“允许P”,“必须不 P和“允许不P”为差等关系
▪ 在差等关系(从属关系)的规范命题之间, 当“必须P”或“必须不P”为妥时,“允许 P”或“允许不P”也妥;
▪ “允许P”或“允许不P”为不妥时;“必须 P”或“必须不P”一定不妥。
※并非子女必须随父姓,所以,子女可以不 随父姓。
4、等差关系推理 Op→Pp O﹁p→P﹁p ﹁Pp→﹁O﹁p ﹁P﹁p→﹁O﹁p
4、“允许P”和“允许不P”为下反对关系
▪ 当两个规范命题为下反对关系时,其中一个为不 妥,一个为妥推知另一个为不妥(妥否不定)。
▪ 例如:“民法可能不是实体法”为不妥,所以, “民法可能是实体法”为妥。
▪ 又如“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允许对 自诉人提起公诉”为妥,不能推知“自诉案件的 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允许不提起反诉”为不妥。 事实上,“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允 许不提起反诉”为妥。
分析法律说理的逻辑结构与技巧
分析法律说理的逻辑结构与技巧法律说理是法律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它是指通过逻辑推理和论证来解释和应用法律规则的过程。
在法律实践中,分析法律说理的逻辑结构和技巧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法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逻辑结构和技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逻辑结构1.前提分析:法律说理的逻辑结构通常由前提和结论组成。
前提是指法律事实和法律规则,而结论则是根据前提推导出的法律结论。
在进行法律说理时,首先需要对前提进行分析和梳理,明确法律事实和法律规则的关系。
2.论证过程:论证是法律说理的核心环节,它是通过逻辑推理和合理论证来证明结论的正确性。
在进行论证时,可以采用归纳法、演绎法等不同的推理方式,以确保论证的逻辑严密和合理性。
3.反驳与回应:在进行法律说理时,往往会面临不同观点和意见的挑战。
因此,必须具备反驳和回应的能力。
反驳是指对对方观点的否定和批驳,而回应则是对反驳进行解释和辩护。
在进行反驳和回应时,需要注意理性和客观,避免情绪化和主观性的干扰。
二、技巧1.合理解读:在进行法律说理时,需要对法律规则进行合理解读。
这要求我们对法律的背景和目的进行深入了解,理解法律的本意和立法目的,从而能够准确把握法律规则的内涵和外延。
2.引用权威:为了增强法律说理的说服力,可以引用权威的法律文献、法律案例等。
这样不仅能够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还能够显示自身对法律的熟悉和了解程度。
3.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法律说理的基础和核心。
在进行逻辑推理时,需要注意推理的合理性和连贯性。
可以运用一些常见的逻辑推理方法,如因果关系、对比分析等,以确保推理的逻辑严密和合理性。
4.语言表达:在进行法律说理时,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至关重要。
要避免使用模糊和含糊不清的词语,要注意用词精准和准确,以确保表达的准确性和明确性。
5.结构组织:合理的结构组织能够使法律说理更加清晰和有条理。
可以采用问题-分析-解决的结构,先提出问题,然后进行分析,最后给出解决方案。
法律规范逻辑基本讲义
• 检察机关指控被告人周正龙所犯诈骗罪和非法持有弹 药罪这两项罪名成立;
• 所以,对被告人周正龙应数罪并罚。
(二)法律类推
1、类推适用
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可在一定 条件下比照与案件最相似的法律条文 进行处理的行为。
2、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必须命题
3、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禁止命题
4、中国公民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5、中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
动的自由。
6、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
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允许命题
不允许开办公司不领取营业执照 被告人可以不请律师
不允许公安人员对犯人刑讯逼供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是10周岁以上的人
4、差等关系推理
• Op → P p • ┐P p → ┐O p • O┐p → P ┐p • ┐P ┐p → ┐O ┐ p
必须依法行政
→
允许依法行政
不允许酒后驾车
→ 必须酒后驾车是不对的
法律规范逻辑基本讲义
路漫漫其悠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第一节 法律规范逻辑概述
一、法律规范的内在逻辑结构
行为模式 + 法律后果
例句:1、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2、中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 和建议的权利。
3、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 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 合议庭评议认为,被告人周正龙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拍 摄假华南虎照片的方法虚构发现华南虎的事实,骗取政府 林业主管部门现金奖励,数额较大,其行为构成诈骗罪; 被告人周正龙违法国家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军用子弹, 其行为构成非法持有弹药罪。检察机关指控被告人所犯两 项罪名成立。对被告人周正龙应数罪并罚,其诈骗所得应 返还,军用子弹应予没收。
法理学:法律规则
法理学:法律规则(一)法律规则的含义法律规则是指具有一定结构形式,并以规定权利义务和相应法律后果为内容的行为规范。
(二)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1.假定条件,是指一个法律规则中关于该法律规则适用情况的部分,包括法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对什么人适用。
包含两个方面:(1)法律规则的适用条件。
其内容有关法律规则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域以及对什么人生效等。
(2)行为主体的行为条件。
2.行为模式,是指一个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具体行为的部分,是法律规则的核心部分。
行为模式可以分为三种:(1)可为模式(权利行为模式),指在什么假定条件下,人们"可以如何行为"的模式。
这种行为模式与授权性规则相联系。
(2)应为模式(义务行为模式),指在什么假定条件下,人们"应当或必须如何行为"的模式。
(3)勿为模式(义务行为模式),指在什么假定条件下,人们"禁止或不得如何行为"的模式。
【注意】可为模式与授权性规则相联系;应为模式和勿为模式与义务性规则相联系。
3.法律后果,是指法律规则中行为人的行为符合或不符合行为模式的要求时,行为人在法律上所得到的评价或应承担的后果。
法律后果可以分为两种:①合法后果,即行为人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则关于行为模式的规定,就会得到法律上的肯定性评价,具体表现为对行为人的保护、许可或奖励。
②违法后果,即行为人的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则关于行为模式的规定,就会得到法律上的否定性评价,具体表现为对行为人行为的制裁、不予保护、撤销、停止,或要求恢复、补偿等。
(三)法律规则与语言1.一切法律规范都是通过语言表达的,具有语言的依赖性;2.法律人适用法律解决具体案件的时不是适用语句的自身或语句所包含的字和词的本身,而是适用语句所表达的意义;3.语言的意义具有歧义性和模糊性,故法律需要解释,也因为此法律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4.表达法律规则的特定语句往往是一种规范语句,根据规范语句所运用的助动词不同,可以分为命令句(必须、应该、禁止等次)和允许句(可以)。
法学理论之法的本体高频考点:法的要素
法学理论之法本体
高频考点:法的要素 一、法律规范 法律是由法律规范组成的。法律规范被区分为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 二、法律规则 (一)法律规则的含义 法律规则是指以一定的逻辑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 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一种法律规范。 (二)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对法律规则的结构,目前学界有不同看法。根据新“三要素说”,认为任何 法律规则均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部分构成。 (三)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 1.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 2.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并不是所有的法律条文都直接 规定法律规则,也并不是每一个条文都完整的表述一个规则或者只表述一个法律 规则。 (四)法律规则的分类 1.按照规则的内容规定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 2.按照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 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3.按照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或程度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强 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三、法律原则 (一)法律原则的含义 法律原则,是指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的、指导性的原理 或价值准则的一种法律规范。 (二)法律原则的适用条件 1. 穷尽法律规则,方得适用法律原则。 2. 除非为了实现个案正义,否则不得舍弃法律规则而直接适用法律原则。
3. 没有更强理由,不得径行适用法律原则。 【强化练习】 1.(单选)《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 37 条规定:“教育、医疗卫生、计划 生育、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 公共企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获取的信息的公开,参照本条 例执行,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机构制定。”这属于( )。 A.准用性规则 B.义务性规则 C.命令性规则 D.委任性规则 2.(单选)关于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的区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适用范围上看,法律规则仅适用某一类行为,而法律原则的适用范围则 广于法律规则 B.法律规则具有排他性(全有或全无),一个案件仅对应一个肯定的规则, 而法律原则不具有排他性,同一个案件,也许多个原则都可以同时适用 C.在审批中,穷尽法律规则,方得适用法律原则 D.排除为了实现个案正义,否则不得舍弃法律原则而直接适用法律规则 3.(多选)关于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是一一对应关系 B.法律规则只能通过法律条文来表现 C.所有的法律条文都体现法律规则 D.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 E.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 4.(单选)法律原则,是指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的、指 导性的原理或价值准则的一种法律规范。它是具有高度的一般化层别的规范。根 据这一定义,下列选项属于法律原则的是( )。 A.无偿献血的血液必须用于临床,不得买卖 B.公司必须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 C.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 D.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有任何特权
第九章法律规范逻辑
• 公安机关以合同诈骗罪移送审查起诉,赞成该定 性的观点认为犯罪嫌疑人付婧婧利用签订、履行 合同的方式进行诈骗,应该认定为合同诈骗罪。
•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犯罪嫌疑人付婧婧并没有在 签订合同、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 而是从头到尾都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受 害人的钱财,签订所谓的就读协议只是其中一种 手段,因此应当认定为诈骗罪。
首页
上页
下页
结束
(3)允许命题 允许命题是陈述人们可以实施或可以不实施
某种行为的命题。自然语言中的“允许”、“可 以”、 “有权”等语词,都是允许命题的规范 词。
允许命题按其性质又可分为: ①允许肯定命题,可用符号表示为: 允许p(或Pp) 例如: 民事诉讼双方的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 ②允许否定命题,可用符号表示为:
• 首先要准确把握刑法第224条所规定的目的。刑 法规范的目的,就是刑法规范所保护的价值或实现 的宗旨。对合同诈骗罪,就必须放在扰乱市场秩序 进而放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体系内范围 内理解。因而,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行为,只有扰 乱了市场秩序,进而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才构成合同诈骗罪,如果侵犯了刑法保护的其他社 会关系,则只能以其他特殊的诈骗犯罪或者普通诈 骗罪定罪处罚。 其次要理解合同诈骗罪,必须将之放在第3章(破 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第8节(扰乱市场秩 序罪)内进行;同时结合第7章(侵犯财产罪)第 266条(诈骗罪)的规定,因为第266条“本法另 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本身指明了合同诈骗罪与 诈骗罪之间的竞合关系。
1、反对关系推理
必须p →不必须非p(Op → ┐O ┐p)
必须非p →不必须p(O ┐p → ┐O p)
例如:子女必须赡养父母,因此禁止子女不赡 养父母。
2.法律规定的逻辑结构(法学笔记系列2)
一、法规范之存在上的逻辑结构(一)法条、法律规定与法规范☆由法条组成法律规定,再由法律规定构成法规范。
(将数个法条组合成一个规定单元后才能发挥其不矛盾的规范功能)1.法条1.1 法条是在制定法下,基于立法技术的需要发展出来的建构单元。
1.2 当一个法律条文事实上规定了两个以上不同的事务,在实务上其实当成数个法条看来。
∙台民184条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第一项)。
違反保護他人之法律,致生損害於他人者,負賠償責任。
但能證明其行為無過失者,不在此限。
(第二项)o该条规定了三套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第一项前后各一套,第二项一套。
实质上包含了三个法条o注意:虽然在外观上以及实务上虽然将台民184条前后段以及第2项当成完整的法律规定加以引用,然而这些构成要件需要其他规定说明、限制和补充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规定(涉及故意或者过失的认定标准、损害赔偿的方法和范围等等都需要其他法条进行说明、限制与补充)。
∙台民638条運送物有喪失、毀損或遲到者,其損害賠償額應依其應交付時目的地之價值計算之(第一项)。
運費及其他費用,因運送物之喪失、毀損,無須支付者,應由前項賠償額中扣除之(第二项)。
運送物之喪失、毀損或遲到,係因運送人之故意或重大過失所致者,如有其他損害,託運人並得請求賠償(第三项)。
o该条规定了三条独立的法条,第一项和第三项属于台民第216条(损害赔偿的填补原则?)的例外。
用以分别按运送人的过失之程度,区别或者限制托运人得请求权赔偿的损害的项目范围,属于两个独立的构成要件;第二项拥有损益相抵的外观,但是其实质在于在双务契约中,请求履行利益赔偿的债权人仍然需要负对待给付义务的原则(黄茂荣:这一项应该挪到最后一项)。
∙还有一种法条类型表现为:“有下列情况之一...”,应当具体判断法条的个数。
(在学习中慢慢识别与积累)o应当识别为一个法条的例子o应当识别为数个法条的例子2.法律规定(法条组成的规范单元)2.1 法条是法律规定的一部分:法规范底下各个法条实际上先在一个领导性的价值观点下组成一个规定的单位(法律规定),然后才能不矛盾的发挥规范功能。
万国2010基础考点胡震法律规则提纲
法律规则(逻辑结构与分类)一、地位说明常考点。
03年81、04年5题、05年56、06年1题、06年55、07年2题、07年3题、07年91题、08年54、09年10题、09年11题、09年12题,共计12次16分。
二、考点剖析1.法律规则: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和相应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
2.逻辑结构:(1)假定条件:法律规则中有关适用该规则的条件和情况的部分(2)行为模式:规定人们如何具体行为的部分(应为、勿为、可为)(3)法律后果:人们在作出符合或不符合行为模式的要求时应承担的相应结果部分注意:法律条文与法律规则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3.法律规则的分类(1)内容:授权性(权利性)与义务性(命令性、禁止性)(2)内容确定性程度:确定性、准用性与委任性(3)规则对行为限定程度:强行性(职权性、义务性)与任意性三、考法交流掌握法律规则分类的重点在于彼此区别的“点”,如行为模式。
【真题1】关于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与法律条文,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08-54)A.假定部分在法律条文中不能省略B.行为模式在法律条文中可以省略C.法律后果在法律条文中不能省略D.法律规则三要素在逻辑上缺一不可【真题2】法律规则是法律的基本构成因素。
下列关于法律规则分类的表述哪一项可以成立?(04-5)A.《律师法》第14条规定:“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不得以律师名义执业,不得为牟取经济利益从事诉讼代理或者辩护业务。
”此规定为义务性规则B.《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国家鼓励中小企业与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开发与交流,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
”此规定为强行性规则C.《宪法》第4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法律规则
2016年法硕联考专题之法律规则【小贴士】1、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关系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
注意: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条文分规范性条文和非规范性条文。
规范性条文既可以表述规则,也可以表述原则。
非规范性条文包括定义性条文【国家工作人员】或者辅助性条文【生效时间】。
《物权法》第二条:“本法所称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物权法》第二百四十七条:“本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2、法律原则的适用条件★★★(1)“穷尽规则”。
“穷尽法律规则,方得适用法律原则。
”(2)“实现个案正义”。
“法律原则不得径行适用,除非旨在实现个案正义。
”(3)“更强理由”。
若无更强理由,不适用法律原则。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8条第1款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
”关于该条款,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1A.规定的是确定性规则,也是义务性规则B.是用“规范语句”表述的C.规定了否定式的法律后果D.规定了家庭成员对待老年人之行为的“应为模式”和“勿为模式”《婚姻法》第19条第1款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
”关于该条款规定的规则(或原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A.任意性规则 B.法律原则C.准用性规则 D.禁止性规则(多选题)关于法律要素,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反垄断法》第三十七条:“行政机关不得滥用行政权力,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规定。
”这属于义务性规则B.《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第三款:“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这既不属于法律原则,也不属于法律规则C.《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十七条:“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获取的信息的公开,参照本条例执行,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机构制定。
法律规范的三要素举例
法律规范的三要素举例篇一:法律规则的三要素文档是法律规则中有关适用该规则的条件和情况的部分,包括适用条件和主体行为条件;行为模式即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如何具体行为之方式的部分,包括可为(授权)模式、应为(义务)模式和勿为模式;法律后果是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在作出符合或不符合行为模式的要求时应承担相应的结果部分,包括肯定的后果和否定的后果。
法律规则的要素1、“旧三要素说”该学说认为,法律规则通常由假定、处理和制裁三个要素构成。
法律规则在逻辑结构上形成了“如果—则—否则”的公式。
2、“两要素说”该学说认为,法相应的法律后果组成。
这种观点认为,在法律条文中常常没有假定部分,或在法律总则中作了原则的规定,甚至有时候假定部分已包含在行为模式中,所以没有必要单列“假定”或“适用条件”部分。
法律规则的要素事物的要素,是指构成某种事物必须具备的条件及其内在逻辑关系。
的逻辑结构,它一方面是指法律规则作为一个整体由哪些必须具备的内在条件构成,另一方面又指这些构成条件之间是何种逻辑关系。
本来,任何事物应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法律规则也是一样,作为一个概念,它本身就表达着一个整体。
但人们之所以还要在这个整体中目的就在于更深入地进入法律规则概念内部,解析其逻辑构成机理,认知其内在原理。
学术观点,大致有如下三种,即“三要理和制裁三要素。
这在上世纪八十年教科书中经常可以看到。
这一主张的缺陷是明显的,且不说在词语上,处理和制裁在行外人看来具有明显的逻辑包含关系,更重要的是这种学说所表达的是一种强烈的以刑为主(高不利于人们自觉地接受法律观念。
指出该观点对以刑为主或者高压与强制的关注,不是说这些学者就在字里行间这样表述法律(而是我们通过其构成要素说所做的推论,也许主张者自身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也不是说这种看法本身是合理的,而我们仅仅是出于对以刑为主的反对而“恨乌及屋”。
事实上,这种对法律规则及其构全方位调整的事实严重不符的。
“两要素说”-法律规则的要素有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要素。
法律规则逻辑结构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甲公司(以下简称甲)与被告乙公司(以下简称乙)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约定乙公司向甲公司供应一批货物,货款总额为100万元。
合同中约定,乙公司应在合同签订后30日内将货物送达甲公司,甲公司收到货物后10日内支付货款。
合同签订后,甲公司按照约定向乙公司支付了预付款50万元。
然而,乙公司未能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将货物送达甲公司。
甲公司多次催促乙公司履行合同,但乙公司始终未履行。
甲公司遂将乙公司诉至法院,要求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返还预付款50万元并赔偿损失。
二、法律规则分析本案涉及的法律规则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关于违约责任的规定。
根据《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同时,《合同法》第114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当事人一方未履行合同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根据上述法律规则,本案中乙公司未能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履行合同义务,构成违约行为。
甲公司有权要求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三、法律规则逻辑结构分析1. 法律规则的前提条件(1)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
(2)合同中约定乙公司应在合同签订后30日内将货物送达甲公司。
(3)甲公司按照约定向乙公司支付了预付款50万元。
2. 法律规则的逻辑关系(1)乙公司未能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履行合同义务,构成违约行为。
(2)根据《合同法》第107条的规定,乙公司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3)根据《合同法》第114条的规定,甲公司有权要求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3. 法律规则的结论乙公司应承担违约责任,返还预付款50万元并赔偿甲公司的损失。
四、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购销合同》合法有效,双方均应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
乙公司未能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履行合同义务,构成违约行为。
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包括假定(条件)⾏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
(1)假定⼜称条件,是法律规则中关于适⽤该规则的条件的规定,即法律规则在什么时间、空间对什么⼈适⽤以及在什么情境下对⼈的⾏为有约束⼒的问题。
它包含两个⽅⾯:⼀是法律规则的适⽤条件,其内容是法律规则在什么时间⽣效,在什么地域⽣效以及对什么⼈⽣效等;⼆是⾏为主体的⾏为条件,其往往是法律关系产⽣、变更或消灭的事实规定,内容包括⾏为主体的资格构成(⾏为主体的国籍、权利能⼒⾏为能⼒、免责条件等)和⾏为的情境条件(⾏为的时间、地点、程序和状态等)
(2)⾏为模式是指法律规则中关于⾏为的规定,即法律关于允许做什么、禁⽌做什么和必须做什么的规定,它是从⼈们⼤量的实际⾏为中概括出来的法律⾏为要求。
(3)法律后果是指法律规则中对遵守规则或违反规则的⾏为予以肯定或否定评价的规定。
法律后果⼜分为肯定性法律后果和否定性法律后果两种。
【本⽂源⾃⽹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指法律规则从逻辑的角度看是由哪些部分或要素来组成的,以及这些部分或要素之间是如何联结在一起的。
任何法律规则均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部分构成。
所谓假定条件,指法律规则中有关适用该规则的条件和情况的部分,即法律规则在什么时间、空间、对什么人适用以及在什么情境下法律规则对人的行为有约束力的问题。
它包含两个方面:
(1)法律规则的适用条件。
(2)行为主体的行为条件。
所谓行为模式,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如何具体行为之方式或范型的部分。
它是从人们大量的实际行为中概括出来的法律行为要求。
分为三种:
(1)可为模式。
(2)应为模式。
(3)勿为模式。
所谓法律后果,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在做出符合或不符合行为模式的要求时应承担相应的结果的部分,是法律规则对人们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的态度。
法律后果又分为两种:(1)合法后果,又称肯定式的法律后果,是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按照行为模式的要求行为而在法律上予以肯定的后果,它表现为法律规则对人们行为的保护、许可或奖励。
(2)违法后果,又称否定式的法律后果,是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不按照行为模式的要求行为而在法律上予以否定的后果,它表现为法律规则对人们行为的制裁、不予保护、撤消、停止,或要求恢复、补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