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浙江省必修2人民历史 专题一 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一、选择题
1.“抑商”并不是自古就有,它肇始于战国,至秦汉渐成体系。下列关于抑商政策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A.西汉确立商人一入市籍不得为官的制度
B.唐代开始,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C.宋代开始打击富商大贾,强化官营商业
D.明清开始禁止民间贸易,推行朝贡贸易
解析:A A项说法正确,西汉时期规定,商人一入市籍不得为官;B项错误,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是在西汉;C项错误,西汉时期就已经开始打击富商大贾,强化官营商业,宋代对商业限制有所减弱;D项错误,明清开始禁止民间对外贸易,且朝贡贸易并不是在明朝才开始出现。
2.《汉书》中有如下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该材料反映了当时( )
①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②农民的政治地位处于社会最上层
③商人经济地位比农民优越④商人法律上受歧视情形开始转变
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解析:B 根据材料“今法律贱商人”,联系所学可知汉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①正确。法律“尊农夫”,并不意味着农民的政治地位处于社会最上层,根据“士农工商”可知“士”是最上层,故②错误。
根据“商人已富贵”“农夫已贫贱”可知商人经济地位比农民优越,故③正确。商人经济地位虽然有所提高,但“法律贱商人”,商人在法律上仍然受歧视,故④错误。
3.唐初,依《选举令》规定:若在职官员及其家属“亲自执工商,家传其业者,不得仕。其旧经职任,因此解黜。后能修改,必有事业者,三年后听仕;其三年外仍不修改者,追毁告身(做官凭证),即以庶人例”。这一规定反映唐初( )
A.官员不顾禁令纷纷从事商业活动
B.维持商人一入市籍不得为官的制度
C.商人的经济地位远高于一般平民
D.传统的“学而优则仕”观念被打破
解析:B 官员不顾禁令纷纷从事商业活动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亲自执工商,家传其业者,不得仕。其旧经职任,因此解黜。后能修改,必有事业者,三年后听仕;其三年外仍不修改者,追毁告身(做官凭证),即以庶人例”表明商人不得为官,故B项正确;商人的经济地位远高于一般平民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传统的“学而优则仕”观念被打破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
4.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 )
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
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
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
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
解析:C 由材料可知,崇阳知县对农民种植经济作物茶树而“不务耕织”的做法予以制止,对农民到市场买菜予以斥责,理由是没有做到自给自足。这两种做法都体现了该官员的重农抑商思想,C项正确。A项从材料不能看出宋代官府垄断茶利。B项与史实不符,北宋商业发达,农副产品众多,货币使用率高,且出现纸币。D项材料没有提供其他朝代商人地位的信息,不能得出宋代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的结论。
5.明代成化年间,“濒海大姓私造海舰,岁出诸番市易”。嘉靖年间,“联结为寇,溃裂以出”,这时,大海商王直在走私中获利丰厚,据有日本肥前的平户。王直率十多万人骚扰江浙沿海,明廷镇压失败。这反映了( )
A.“海禁”政策导致朝贡贸易体制瓦解
B.私人海外贸易呈现不可阻遏之势
C.走私贸易迅速扩大社会贫富差距
D.“海禁”政策有阻止外国侵略的作用
解析:B 根据材料“濒海大姓私造海舰”“联结为寇,溃裂以出”“据有日本肥前的平户”可知,明代私人海外贸易发展迅速,从只是走私到占据海外根据地,武力反抗,政府镇压失败,这说明私人海外贸易呈现不可阻遏之势,故B项正确。朝贡贸易是指其他国家向明廷朝贡,材料并没有涉及当时朝贡贸易的情况,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说明出现了
王直这样的大海商,但不能看出整个社会贫富差距扩大,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海禁”政策阻止外国侵略中国,故D项错误。
6.金银窖藏是古代中国地主、官僚、商人保藏财产的重要办法。明代福建海商在菲律宾等地经商所积的白银,即多窖藏于地。近年来闽南各地曾屡次发现当年窖藏的西班牙银币。该材料最能反映( )
A.当时民间的中外贸易仍然存在
B.古代中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金银窖藏无益于商品经济发展
D.西班牙银币在世界范围流转
解析:A 通过题干中明代闽南海商窖藏西班牙银币,说明在明朝“海禁”政策之下,民间的贸易并没有断绝,是依然存在的,故A项正确;题干主要论述古代中国金银窑藏保藏财产的重要办法,并未涉及重农抑商的政策,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问题,故B、C两项错误;题干只是提及了西班牙银币曾在中国窖藏,不能以偏概全表述为“西班牙银币在世界范围流转”,故D项错误。
7.清乾隆二十二年谕令,只准洋商在广州一口通商。乾隆二十四年又颁行如图所示的防夷措施。材料反映清政府( )
A.断绝中外经济交流
B.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禁止民间贸易往来
D.严格限制外商贸易
解析:D 根据材料“外国商人在广州”等信息可知,中外经济交流在政府的严格控制下进行,而不是“断绝”,故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重农”问题,故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间贸易问题,故C错误。由材料看出政府对外国商人进行严格控制,故D正确。
8.(2017·浙江4月学考)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1 000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
B.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
C.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
D.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
解析:A 材料表明盐商家庭产生的进士数量之多,反映出在重农抑商、商人地位低下的封建社会,盐商通过让自家子弟积极入仕进入官宦阶层,改变社会地位,A项正确。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材料体现不出,B项错误;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盐商积极入仕的做法,C项错误;盐商家庭能够产生大量进士是通过科举考试实现的,并非政府的优厚待遇,且政府依旧重农抑商,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9.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阅读下列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