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通用5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通用5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通用5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篇11、教材分析《观潮》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从而激发同学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感情。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生动细腻的词语、生动的比喻紧紧地抓住大潮的声音、景象两个方描写,逼真的再现了大潮那雄奇壮阔、动人心魄的气势。
2、说重点本单元的重点训练是要继续培养同学“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要引导同学根据课文的特点,了解叙述的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抓住大潮的特点—声音大、气势壮,抓住声音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来理解词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教学目标依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三点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同学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同学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依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
培养同学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生字新词;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4、说教具: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录音机、投影片、录像等教学教具,目的是充沛用电化教学手段,协助同学入情入境,理解课文内容,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说教法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同学带到一个钱塘江大潮来临时雄伟壮美的景象中。
让同学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三、说学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同学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同学“边听边看,边读边思”的方法来同学,即引导同学在观看录像时要用心看,仔细听,在阅读文章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并能做到联系上下文,读后想前,边读边想,同学采用听、看、读、思、品的方法学习。
四、说学情我班同学虽没去钱塘江,也没观赏到千军万马奔腾的潮水,但他们思维活跃,善于发表个人观点,敢于创新、想像丰富,而且对新鲜事物充溢了好奇心,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采用了多种生动的教学方法和电教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1观潮》讲解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讲解教学课件
1 观潮
人声鼎沸
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 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古代烹 煮食物 的器皿。
锅里的水 煮开了。
传国重器, 国家和权力 的象征。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讲解教学课件
1 观潮
再来一起看看下面的字,你发现了什么?
崩 棚蹦 震 晨震 炖顿
)。湖水声犹如(
),
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
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
)
的地方。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讲解教学课件
1 观潮
谢谢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讲解教学课件
1 观潮
试着用自己的话
描述这两个词语
呈现的画面吧!
满天飞舞连地上的
形容风浪很大,比喻
灰尘都被卷起。形容来
未来会遇到很多严峻的
势很猛,到处都是。
考验。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讲解教学课件
1 观潮
结构梳理
潮来前 平静
远 像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天
观 潮
1 观潮
形状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 两丈多高的水墙。
大潮的气势排山倒海!
一丈约 3.33米,两丈 相当于两层楼 房那么高呢!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讲解教学课件
1 观潮
形态
气势壮观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好像;仿佛
比喻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讲解教学课件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 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人群又( 沸腾 )起来。
四年级上册观潮这篇课文

四年级上册观潮这篇课文《观潮》这篇课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这一单元课文主要围绕“自然奇观”的主题介绍自然景观。
《观潮》是这组课文的第一课,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
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体验中感受钱塘潮之“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下边整理分享这篇课文的原文、段落大意及中心思想。
观潮赵宗成、朱明元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看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段落大意】《观潮》共包括5个自然段,按内容可以分成四部分,段意内容如下: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的介绍钱塘江大潮。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象。
第三段(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写潮退后的景象。
【中心思想】本文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烘托将钱塘秋潮这一天下奇观,让我们看到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更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魅力与神奇,增强了我们对宏伟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小学四年级《观潮》的说课稿优秀10篇

小学四年级《观潮》的说课稿优秀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观潮》的说课稿优秀10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观潮》说课稿篇一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宋代周密的《观潮》我按以下五个程序说课,主要说每个程序的要点:首先,我说教学分析。
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观潮》是山水游记的佳作,南宋文学家周密用精妙纯熟的语言,形象逼真的描写,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展现在读者面前。
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
这篇文章通过正侧面描写结合,白描与细描相结合,写景与记事相结合,成功地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伟壮丽,又展现了南宋都城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也流露了作者在南宋王朝灭亡之后对过去生活的留恋之情。
2、学生分析初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年的文言文学习基础,学生对文言知识和文言文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
掌握了一定量的文言词汇,了解了一些常见的基本句式,能运用已学知识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根据以上两个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积累常用文言词语;②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③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多修辞、多侧面摹状的写景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反复诵读,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②提供句式,教给学生赏析优美词句的方法。
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钱塘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教学重点1、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
2、研读课文,整体感知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本文形象逼真的描写方法。
人教版最新小学语文四年级《观潮》生字课件

字词学习
音序 部首 形近 组词
D 结构 左右 页 笔画数 10
①项目 ②一吨 顿时 停顿
zhú 笔顺
字词学习
音序 部首 形近 组词
Z 结构 半包围 辶 笔画数 10
①隧道 ②海豚 逐渐 追逐
jiàn 笔顺
字词学习
音序 部首 形近 组词
J 结构 左右
氵 笔画数
11
①惭愧 ②斩钉截铁
渐渐 渐变
dǔ 笔顺
字词学习
音序 部首 形近 组词
D 结构 左右 土 笔画数 11
①赌气 ②熟视无睹 一堵墙 堵住
yóu 笔顺
字词学习
音序 部首 形近 组词
Y 结构 左右
犭 笔画数
பைடு நூலகம்
7
①打扰 ②收拢
犹如 记忆犹新
bēng 笔顺
字词学习
音序 部首 形近 组词
B 结构 上下
山 笔画数
11
①萌生 ②朋友
崩塌 山崩地裂
zhèn 笔顺
大堤 堤岸
kuò 笔顺
字词学习
音序 部首 形近 组词
K 结构 半包围
门 笔画数
12
①阁楼 ②活动
宽阔 广阔
pàn 笔顺
字词学习
音序 部首 形近 组词
P 结构 左右
目 笔画数
9
①吩咐 ②扮演
盼望 期盼
gǔn 笔顺
字词学习
音序 部首 形近 组词
G 结构 左右
氵 笔画数
13
①磙子 ②衮服
翻滚 滚动
dùn 笔顺
字词学习
音序 部首 形近 组词
Z 结构 上下 雨 笔画数 15
①早晨 ②雾气 地震 震天动地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类文拓展 第1课 观潮

1. 观潮(一)观浙江涛【宋】苏轼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红旗青盖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情此景那两得。
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二)钱江看潮记丰子恺阴历八月十八,我客居杭州。
这一天恰好是星期日,寓中来了两位亲友,和两个例假返寓的儿女。
上午,天色阴而不雨,凉而不寒。
有一个人说起今天是潮辰,大家兴致勃勃起来,提议到海宁看潮。
但是我左足趾上患着湿毒,行步维艰还在其次;鞋根拔不起来,拖了鞋子出门,违背新生活运动,将受警察干涉。
但为此使众人扫兴,我也不愿意。
于是大家商议,修改办法:借了一只大鞋子给我左足穿了,又改变看潮的地点为钱塘江边,三廊庙。
我们明知道钱塘江边潮水不及海宁的大,真是“没啥看头”的。
但凡事轮到自己去做时,无论如何总要想出它一点好处来,一以鼓励勇气,一以安慰人心。
就有人说:“今年潮水比往年大,钱塘江潮也很可观。
”“今天的报上说,昨天江边车站的铁栏都被潮水冲去,二十几个人爬在铁栏上看潮,一时淹没,幸为房屋所阻,不致与波臣为伍,但有四人头破血流。
”听了这样的话,大家觉得江干不亚于海宁,此行一定不虚。
我就伴了我的两位亲友,带了我的女儿和一个小孩子,一行六人,就于上午十时动身赴江边。
我两脚穿了一大一小的鞋子跟在他们后面。
我们乘公共汽车到三廊庙,还只十一点钟。
我们乘义渡过江,去看看杭江路的车站,果有乱石板木狼藉于地,说是昨日的潮水所致的。
钱江两岸两个码头实在太长,加起来恐有一里路。
回来的时候,我的脚吃不消,就坐了人力车。
坐在车中看自己的两脚,好像是两个人的。
倘照样画起来,见者一定要说是画错的,但一路也无人注意,只是我自己心虚,偶然逢到有人看我的脚,我便疑心他在笑我,碰着认识的人,谈话之中还要自己先把鞋的特殊的原因告诉他。
他原来没有注意我的脚,听我的话却知道了。
善于为自己辩护的人,欲掩其短,往往反把短处暴露了。
我在江心的渡船中遥望北岸,看见码头近旁有一座楼,高而多窗,前无障碍。
人教版小学语文《观潮》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观潮》课文原文及赏析《观潮》课文原文: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中观赏钱塘江大潮的最佳时期。
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准备观看一年一度的潮水盛宴。
远处,江面上一片平静,只有几只白鹭在悠闲地觅食。
然而,岸边的人群却早已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大家都翘首期盼着大潮的到来。
突然,有人喊道:“来了!来了!”我们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只见远方的江面上出现了一条白线,越来越近,越来越宽。
那白线像一堵移动的墙,带着雷霆万钧之势向我们扑来。
这就是著名的“一线潮”。
随着潮水的逼近,声音也越来越大。
如同万马奔腾,如同雷霆轰鸣,那种震撼人心的气势让人无法忘怀。
潮水撞击岸边,溅起十几米高的水花,场面壮观至极。
然后,潮水开始缓缓退去,留下的是满地的贝壳和淤泥,以及人们惊叹不已的表情。
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让人既敬畏又赞叹。
赏析:《观潮》这篇课文通过生动细致的描绘,展现了钱塘江大潮这一自然奇观的壮丽景象和磅礴气势。
作者以时间为线索,从清晨的平静到潮水的到来、高潮的展现再到潮水的退去,层次分明,节奏紧凑。
课文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将潮水比喻为“移动的墙”、“一线潮”,形象地表现了潮水的形态和动态;将潮水的声音比喻为“万马奔腾”、“雷霆轰鸣”,生动地传达了潮水的震撼力和冲击力。
同时,课文也寓含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叹之情。
通过对潮水壮观景象的描绘,作者引导读者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力量,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总的来说,《观潮》是一篇富有诗意和哲理的散文,不仅让读者领略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美,也启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思考和感悟。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

课题:观潮教材分析《观潮》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文章结构清楚,层次分明,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能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写作的好习惯,能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本班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象帮助理解。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笼罩、若隐若现、风平浪静、漫天卷地”等词语。
2.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握文章脉络。
4.通过自主阅读、思考交流、熟读朗诵的学习,体验边读边想的朗读方法5.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观。
教学难点: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整理钱塘江大潮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课文;2.搜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设疑激趣1.谈话引题:同学们,身在厦门的你们喜欢看大海吗?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涨潮时的海水是什么样?你有什么感受?(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千米,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钱塘江的大潮2.资料展示:(播放一段钱塘江大潮的录像。
)看潮水,听潮声,你觉得钱塘江大潮怎么样呢?请你介绍或者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3.设疑:那么,在作者的眼里钱塘大潮又是怎样的呢?通过预习,请找出一个文中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大潮特点的词语。
(学生说,教师把词写在黑板上:天下奇观。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七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七篇)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篇1【教材分析】《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制第7册第一组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大自然的魅力”为主题,为我们编选了4篇课文,本篇课文叙述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有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壮观和雄伟。
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的手法直接描写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气势和声威,还从观潮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的反映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由衷的发出了“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编选本篇课文的意图有二,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关键词句、重点段落,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学情分析】对于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虽然对于写景文章有初步的认识,但他们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上还是存在较大的难度。
此外,钱塘江大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较难感受体会其奇特、壮观的景色,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好情景,设计好句子理解的坡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知大潮的奇特、壮观、雄伟。
【教学目标】1.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相关资料,学会“潮、称、盐”等13个生字,认识“罩、屹、鼎”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屹立、若隐若现、山崩地裂、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词语。
2.通过“三读(读准、读通、读懂)”,自主学习,乐于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受到自然美的熏陶,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以“潮来之前”“潮来之时”和“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为记叙的主线,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
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体验中感受钱塘潮之“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下边整理分享这篇课文的原文、字词、分段及主题。
观潮赵宗成、朱明元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看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生字组词】潮cháo(热潮、观潮、心潮澎湃)据jù(据守、据说、据为己有)堤dī(河堤、大堤、千里之堤)阔(广阔、宽阔、高谈阔论)盼pàn(期盼、盼望、左顾右盼)滚gǔn(翻滚、滚动、滚瓜烂熟)顿dùn(顿悟、顿时、茅塞顿开)逐zhú(追逐、逐渐、随波逐流)渐jiàn(渐渐、渐变、循序渐进)堵dǔ(堵塞、堵车、堵截、围堵)犹yóu(犹豫、犹如、虽死犹生)崩bēng(崩溃、崩盘、土崩瓦解)震zhèn(地震、震动、震耳欲聋)霎shà(霎时、一霎、片霎、半霎、霎时间)余yú(剩余、余波、高兴之余)【词语释义】霎时:形容时间极短。
2024年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学优秀

2024年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学优秀教案名称:《观潮》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观潮》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发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1.课文中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教学难点:1.学生对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象的想象力培养。
2.学生对课文语言表达的欣赏与理解。
教学准备:1.课文《观潮》2.生字词卡片3.相关教学图片4.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图片,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2.学生观察图片,发表自己对钱塘江大潮的印象。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观潮》,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三、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并记忆。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分享生字词的学习心得。
3.教师选取部分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四、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并解释其含义。
五、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自然景观,进行观察和描绘。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一个自然景观,用文字进行描绘。
2.家长协助学生进行观察,并给予评价。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2.学生观察图片,发表自己对钱塘江大潮的印象。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观潮》,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三、生字词学习1.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并记忆。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分享生字词的学习心得。
3.选取部分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
2.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自然景观。
2024年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教案(精选8篇)

2024年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教案(精选8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教案篇1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11课《观潮》,这是一篇绘景文,作者以事物原本的发展变化作为观察顺序,用人潮相对,动静对比的方法,写出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从而激发同学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本课要两课时完成,依照大纲要求,第一课时,在指导同学朗读课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同学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同时依据小标题给课文分段。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认知目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逐渐”、“恢复”造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技能目标: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同学从中学习怎样积累资料;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让同学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因为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怎样注意积累资料”,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注意积累资料”,即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学习作者是怎样留心周围事物和积累资料的。
“潮来之时”是文章的重点局部,所以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而讲读课文在语文基本功训练和重点读写项目的训练方面负担着最主要的训练任务,因此,编者将这课布置在这里,是在前两篇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它为例,让同学学习作者是怎样留心周围事物的,在知识体系上,它与上单元的训练重点项目“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街接紧凑。
同时也为下单元“内容中体会思想”奠定了基础。
二、说教法在教学方法上,因为本课是篇文质兼美的写景记叙文,篇幅不长,但“天下奇观”的景象极为少见,因此,我将借助电教手段(录相、录像等)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即让同学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来体会潮来时宏伟的气势,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三、说学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同学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同学“边听边看,边读边思”的方法来学习,即引导同学在观看录像时要用心看,仔细听,在阅读文章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并能做到联系上下文,读后想前,边读边想。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相关知识

《观潮》相关知识1.作者介绍本文作者赵宗成、朱明元。
文章节选自《喜看今日钱塘江潮》。
2.课文出现的语文以外的知识钱塘江涌潮:因受太阳、月球引力影响和地球自转的作用,海面会出现潮汐,这是普通现象。
然而钱塘江的潮涌却分外壮观。
特别是每年秋分时节,农历八月十八日前后潮势更加汹涌,当年苏东坡有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感叹。
钱塘江的潮汐之所以特别大,除了因为这时太阳、月亮、地球都在一条直线上,海水受到的引力最大的原因之外,还有独特的原因。
钱江涌潮,出现在我国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入海处附近,因属海宁市,所以又叫海宁潮,钱塘江入海口呈喇叭形,江口大而江身小。
起潮时,海水从宽达100公里的江口涌入,由于两岸逐渐狭窄,湾内水面固之迅速提高,出现涌潮,加上钱塘江流出的河水因受潮水阻挡难于外泄,反过来又提高了湾内的水位,加强了潮势。
钱塘江口横丰一条巨大的沙坎,潮水涌入时受到沙坎阻挡,速度减慢,而后面的潮水又迅速涌上来,后浪推前浪,潮头也越来越高。
另外,浙江沿海一带夏秋季节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这也助长了潮水的声势。
海宁县盐官镇东南一段河塘,是近代的观潮圣地。
这里建有观潮台、观潮亭和镇海塔。
江面只有两三公里宽,潮势最盛,潮头并列一线,海宁宝一线潮之称。
海潮涨入江口之后,因南北岸势不同,渐成二段。
南段速度,经段速度慢,当南段荡回与北段汇合时,潮头相撞,声如山崩地裂。
盐官镇东8公里的八堡最官观赏此景。
海潮西进,撞上伸入江心的丁字坝时,怒涛惊坚,碎作泼天大雨,潮头反窜塘岸,为返头潮。
距盐官镇12公里的老盐仓是观赏此景的佳点。
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以盐官观潮的人如潮涌。
这时潮头最高时可达3.5米,潮差可差8~9米。
◆扩展阅读《观潮》课文课文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词语解释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小学语文精品资料《观潮》词语解释【潮】海洋中以及沿海地区的江河中受潮汐影响而定期涨落的水。
【涨】课文指水位升高。
【横卧】本课指把钱塘江比作人,说它像人横卧在大地上,形容钱塘江江面非常宽阔。
【横贯】横着通过去。
【霎时】形容时间极短。
【余波】指事件结束以后留下的影响。
课文中指潮头过去以后留下的水浪。
【笼罩】象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本文形容雾很大。
【颤动】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闷雷】声音低沉的雷。
【涌来】急速地流过来。
【天下奇观】天底下罕见的壮丽景象。
本课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钱塘江大潮,有如万马奔腾,成为自然界之壮观。
【昂首东望】抬着头,向东张望。
【漫天卷地】指天和地随着风浪翻卷,本课形容波涛无边无际地涌来的情况。
【若隐若现】好像消失,又好像出现。
形容似有似无的,不真切、不明朗。
【人声鼎沸】鼎,在古时候被用来当成做饭的锅用;沸,沸腾。
人声鼎沸,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人山人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洁浩荡荡】浩荡,广阔,壮大。
本课形容潮势很大。
【山崩地裂】裂,破裂;崩,崩溃、倒塌。
山崩地裂,是说山岳倒塌,地面开裂,多用于形容巨大的声响。
文中用来形容潮水气势凶猛。
一、 说教材.《观潮》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这组课文是围绕“自然奇观

一、说教材.《观潮》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这组课文是围绕“自然奇观”的专题来写,《观潮》是这组课文的第一课,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通过作者对潮的生动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更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魅力,体会大自然那种魔术般的神奇.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为了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为了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根据农村中年级学生的特点:知识内容广泛了,很多事情都处于好奇,似懂非懂,开始有独立性,自尊心逐渐增强,思想从单纯走向复杂,开始有自己意向.根据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我认为完成这篇课文的学习应该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2、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实用文档3、有感情的课文内容课文,背诵课文地3、4自然段.4、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等词语.为了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要突出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这个重点,突破体会课文中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这个难点.二、说教法.四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因此,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进行教学.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我还将采用朗读法进行教学.三、说学法.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是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因此,我将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进行学习.实用文档四、说教学过程.根据我对农村学生的了解,我认为本课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讲了什么,引导学习生字,并且学习第3、4自然段.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词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受到美的熏陶,同时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由于时间关系,我着重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意图.(一) 质疑导入,激发兴趣.课一开始,我就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潮吗?因为我们这里远离大海,可能大部分学生没有见过,所以我就以课件的方式播放钱塘江大潮的画面,让学生形象地感知.教师解说:我们刚才看到的就是钱塘江大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想知道为什么吗?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观潮》这篇课文,找出答案.板书:观潮(齐读课题)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疑问、矛盾的心理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是启发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有效途径,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实用文档铺垫.(二) 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中年级的课文篇幅比较长,如果让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进行课前预习,这样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让学生在课前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预习的基本内容是这样的:1、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课文边画出本课的生字,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2、遇到不认识或不懂的词语,通过修竹语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还不能解决的做个记号请教老师或同学.3、思考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提出不理解的问题.过渡语:昨天老师已经布置预习了,预习得怎么样?老师来检查检查.1、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出现本课的生字词,以检查的形式,指名学生读一读,当读到“罩”时教师强调翘舌音读到位,读到“鼎、崩”时强调后鼻音读到位.接着,让学生齐读巩固字音.2、让学生说说那个生字记起来有困难,如“鼎”字,笔画复杂,字不常见,我用字理来讲,“鼎”是古代煮东西的锅,上部装东西的部分演变成“目”,下部的三根支架演变成下部分,如果不用字理来讲的话学实用文档生很难理解.3、让学生通过开火车读、赛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进行巩固生字词.这样,多种形式的读,既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过渡语:刚才同学们的生字掌握得太棒了,老师真高兴!接着让老师看看你们更棒的表现,好吗?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因为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2、学生模仿老师朗读的方法进行朗读,要求读出正确的节奏、停顿和速度.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同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然后评一评同学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实用文档在这评价的过程中,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他们为了评价别人而主动学习,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学习的能力.4、教师及时肯定:“同学们读得真不错,接下来让我们找找文中描写得具体形象的句子,再来读读好不好?”作为一个教师,我们不要吝啬自己赞美,赏识的语言,多给学生表扬,激励.因为教师正确使用激励语言,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如“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想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飞奔而来.”这些句子让学生展示读,教师再指导读.5、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观潮的顺序.(教师随机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这样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理清课文的脉络,知道了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来中、潮来后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我们知道每个同学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课文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他们汇报的过程就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体现他们自己从课文获取知识的过实用文档程.在这个环节,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指名读、自由读、展示读等多种形式指导朗读,这样层层深入,保证了读的时间,保证了读的形式,保持了读的兴趣.这样的读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四)品读重点段,深入感知.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让学生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人物的词语.2、引导学生结合第一幅插图理解“人山人海”的意思,并说说“人山人海”说明了什么?3、再读:体会江面的特点和人们此时的心情.(五)感情升华,拓展训练.想想假如你在场会是什么心情?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六)指导书写.实用文档中年级的教学目标主要是:1、独立识写课文生字,能掌握大部分生字;2、通过老师指导,能够掌握难写、易错的字.所以,在这一课我就重点指导“蒙、薄、昂”这三个字,“蒙”中间的短横不能丢,“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昂”下半部分的左边不能加点.五、板书设计.1、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实用文档。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观潮》知识归类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观潮》知识归类【会认字】昂鼎盐屹顿沸贯震霎浩崩余【会写字】潮阔盼顿据滚堤逐渐崩震堵犹霎余【多音字】mēn(闷热)(闷头儿) chèn(对称)(匀称)闷称mèn(纳闷儿)(烦闷) chēng(称呼)(称号)【重点词】听写词语:观潮宽阔滚动据说大堤犹如逐渐顿时山崩地裂奇观余波霎时农历齐头并进人山人海依旧四字词语:若隐若现人山人海一年一度风平浪静人声鼎沸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风号浪吼齐头并进漫天卷地水天相接近义词:犹如——如同横卧——横贯屹立——耸立霎时——顿时鼎沸——沸腾颤动——颤抖若隐若现——若有若无反义词:人山人海——寥寥无几人声鼎沸——鸦雀无声平静——喧闹风号浪吼——风平浪静若隐若现——一清二楚宽阔——狭窄词语搭配:蒙蒙的薄雾隆隆的响声宽阔的钱塘江雨后的阳光【重点句】1.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解析:未见其面,先闻其声。
用闷雷来形容大潮从远处到来时的声音,十分贴切,也暗示出钱塘江大潮气势的宏大。
2.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解析:这句话写出了“白线”由远及近的变化,十分迅速。
“横贯”是指大潮占满江面,迅速奔涌而来,说明潮水气势雄伟,来的速度很快。
3.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解析:这句话是全文的总起句,总写了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奇”。
4.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解析:这句话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宏伟气势,并通过有声有色的描写,使读者如临其境。
5.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解析:这句话写出了观潮的人多,人们早早赶来,盼望目睹大潮的盛况,从侧面衬托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写法】连续使用恰当的比喻句。
示例: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作者的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观潮读书笔记怎么写

《观潮》读书笔记《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如何观潮以及大潮的雄伟壮观。
以下是我阅读这篇课文后的读书笔记:一、背景介绍《观潮》这篇文章来自于南宋时期,作者周密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色。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南宋时期人们对于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崇敬。
二、深入分析1. 文章结构《观潮》这篇文章共有四个自然段,分别是潮前、潮时、潮后和观潮。
作者通过精心的构思和布局,使得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2. 内容详解第一自然段介绍了钱塘江大潮的背景和特点,为下文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第二自然段则描绘了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第三自然段则描绘了大潮退去后的景象,更加衬托出大潮的雄伟壮观。
第四自然段则介绍了人们对于大潮的观赏方式和态度,使得文章更加贴近生活。
3. 写作手法作者在《观潮》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形象地描绘了大潮的声势;“吞天沃日,势极雄豪”,则形象地描绘了大潮的气势。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得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大潮的雄伟壮观。
三、个人感悟和总结通过阅读《观潮》这篇文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魅力。
大潮虽然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它所展现出来的力量和美却能够让人们为之倾倒。
同时,也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人生如梦”这个道理。
我们应该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和奇妙。
《观潮》这篇文章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散文,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启示作用。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观潮
设计者:廖春莲执教者: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正确概括段意。
3.动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促进朗读。
4.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教学重难点:
1.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是教材的重点部分,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好这一段。
2.理解作者的表达途径和方法,理解比喻句
教学用具:钱塘江大潮录像带、音乐录音带、词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