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说课比赛一等奖《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课件(另配套说课稿供下载)

合集下载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初中八年级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公开课课件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初中八年级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公开课课件
B
练一练
1.实验原理
2.测量仪器:
天平、量筒
3.测量对象:
二、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1)实验讨论: 以下方法测量的?
1.测量液体的密度
(2)实验步骤:1.调节天平;2.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待测液体,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总;3.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余 ; 4.记录倒入量筒中的一部分液体的体积V;5 .根据密度公式 计算盐水的密度。
思考
(1)这个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 是毫升(mL)还是立方厘米(cm3)?
(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
(3)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
mL
100 mL
1mL
3.量筒的读数方法
若液面是凹液面,视线应以凹液面底部为准
正确读数
俯视使读数偏大
仰视使读数偏小
4.使用原则(1)被测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量程。(2)在测量范围内,应选择分度值较小的量筒,目的是提高精确度,减小测量误差。(3)不能用量筒测量对玻璃有腐蚀性的液体。
0
学习目标
实验室测量液体的体积一般是用量筒或量杯。
一、量筒的使用方法
2
课堂活动
2.量筒上的标度 单位: 毫升 mL 1 mL = 1 cm3 最大测量值:常用100 mL,200 mL 分度: 1 mL, 2 mL,5 mL
1.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
1.要想较准确地一次量出密度为0.8×10³kg/m³、质量为100g的酒精的体积,有下面四种量筒可供选用(前面的数值为量程,后面的数值为分度值),你应选用的量筒是( ) A、25mL 1mL B、150mL 2mL C、250mL 10mL D、150mL 10mL

最新初中物理《密度》教师招聘获奖说课稿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说课稿最新精品精编优秀优质实用说课稿

最新初中物理《密度》教师招聘获奖说课稿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说课稿最新精品精编优秀优质实用说课稿

初中物理《密度》最新获奖说课稿
各位考官/老师大家好,我是×号考生,我说课的内容是《密度》,现在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下面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密度》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二节,主要讲授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密度的学习也是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的基础,密度知识抽象难懂,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学情
(过渡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
我所面对的是初中八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抽象能力虽然已经有所发展,但对于本节课的认识还是不够的。

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对于比值定义物理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但在教学最大的不同就是密度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需要在探究基础上进行深化理解。

三、教学目标
(过渡句: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学会、会学、乐学三个维度,所以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认识到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且单位体积的同种物质的质量是一个定值,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一个物理量。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册(沪科版)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册(沪科版)


课堂练习
1.关于用天平、量筒和水测量一个枇杷密度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D ) A.应该先测枇杷的体积,再测枇杷的质量 B.用调好的天平称量时,枇杷应放在右盘 C.所用量筒的分度值越大,测得体积越精确 D.枇杷浸没水中,表面附有气泡,测得密度偏小
2.如图所示,小刚在“测量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中,先用天平称出小 石块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 示,再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该小石块的质量 ___3_9______g,密度为 ___2_._6_×_1_0_3_kg/m3。
③测量烧杯和剩余盐 水的总质量m2。
4. 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称出装有适量盐水的烧杯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 的质量m2。 ③测出量筒内盐水的体积V。 ④计算出量筒中的盐水密度ρ=(m1-m2)/V。
5. 实验数据
烧杯和盐水 的总质量
m1/g
烧杯和剩余 盐水的质量
m2/g
量筒中盐水 的质量 m/g
量筒中 盐水的体积
V/cm3
120.7
65.7
55.0
50
6. 计算盐水的密度
根据密度公式 ρ=
m—1-V—m计2算盐水的密度.
ρ=
m1-m2 V
120.—7g-65.70g = 50cm3
=1.1g/cm3
盐水的 密度 ρ/(g/cm3)
1.1
Ⅱ、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6.由不同材料制成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之比m甲:m乙=3:1,体积 之比为V甲:V乙=2:3,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 9:2 。
四、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Ⅰ、测量盐水的密度
1.实验原理: ρ m V

《物质的密度》 说课稿

《物质的密度》 说课稿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的密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物质的密度》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

密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既是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也是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物质的特性有更深入的理解,为后续学习浮力、压强等知识做好铺垫。

本节课主要包括密度的概念、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单位的换算以及密度的测量等内容。

教材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得出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质量和体积的概念,并且能够使用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

但是,对于物质的特性以及如何用物理量来描述物质的特性,学生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此外,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于抽象的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来理解密度的概念,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单位换算。

(3)学会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通过对密度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对密度在生活中应用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密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物理说课比赛《密度》说课稿

物理说课比赛《密度》说课稿

《密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密度这一节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

它是在已有知识质量和体积的基础上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概念。

也为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物理量打下了基础。

密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现阶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不高,学生已有“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生活经验,已初步掌握了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同时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欲望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欠缺,在本课密度概念教学时,将通过实验、讨论、辨析和训练,强化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实验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2.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及换算;3.密度的简单计算和应用。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依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的能力;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过程中的讨论和交流,养成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2.密度概念的理解。

难点: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一种性质”。

五、教法与学法及教学手段教法: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

学法:交流讨论法、分组实验法、实验观察法、总结归纳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教学。

六、教学过程程设计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八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新课引入出示一杯水、一杯酒精、铜块、铝块。

1.这里有一杯水和一杯酒精,请问那杯是水?那杯是酒精?(学生说)2.这里还有一块铜块和铝块,请问你又如何区分那块是铜?那块是铝?(学生说)设计意图:用生活实例导入,以现象激发兴趣,用问题产生困惑,又从生活的经验中解决问题。

3.如果我把铜块和铝块用纸包起来,能不能在不撕开纸的情况下,你还能区分那块是铜块?那块是铝块吗?(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叫一组的代表来发言)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通过前面的例子,更加迫切想解决疑惑为什么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质量不同呢?所以我们接下来探究物体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密度说课稿

密度说课稿

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们,你们好!我是18号选手,某某某。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探究—物质的密度》,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学情、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课。

第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通过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感念,并介绍了密度的单位以及常见物质的密度。

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质量、体积、测量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学习了这部分内容,能为以后学习密度的测量、压强和浮力的有关计算提供依据。

因此本节课在初中物理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物理新课标要求让学生经历科学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正是我在课堂上所强调和努力的方向。

第二,说学情本节课知识内容和思想方法很多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比如;第一次接触比值定义法,复合单位,计算公式,物质的特性等。

八年级学生认知能力不高,数学工具不完整,比如,正比例函数都没有接触到。

但他们对于知识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对于物理概念认识还不够深刻,因此最好通过学生亲自实验,思考、交流讨论,才能完成对学生密度概念的更好建立,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根据以上,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体验科学探究所带来的乐趣。

2.通过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特性。

3.了解密度的单位,会查密度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

4.会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同种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密度的概念以及密度的应用。

第三,说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状态以及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并且物理新课标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实验探究为主,并与提问法、讲授法、及多媒体教学方法相结合,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分析归纳建立密度的概念。

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生活中所说的铁比木头重实际上是指铁的密度 比木头的密度大,而不是质量。
内容四:密度的应用




应用一、物质鉴别 应用二、间接测量质量 应用三、间接测量体积 应用四、其他应用 交通工具、航空器材中,生活建材常采用高 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材料、玻璃钢等复合材 料 发现新物质:阅读氩气的发现。
返回
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在教师指 导下让学生自主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 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学习科学 方法,培养能力。主要教法有:提问法、谈 话法、实验法、分组讨论法、归纳法等。 •教具学具准备 : 天平、量筒、铁钉、铁块、 20m³ 、30m³ 的正方体铜块、细线、烧杯、水。
返回
⑴密度概念的建立。 ⑵密度概念的理解,知道密度的公式,并 会进行简单计算。 ⑶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 本节的关键点。 难点是学生对密度概念的建立与理解。
返回
学生虽然从生活经验上对知识有一定的 感知,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对密度的相关知识非常的陌生。八年级 学生认识能力仍以感性认识为主,因此学 习过程需要以感受体验作为依托,逐步从 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所以更应当引 导学生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经历基本的 科学探究,在锻炼能力的同时更好的掌握 知识与技能。
返回
学以致用:
① 有一枚北京奥运会纪念币,它的质量是16.1g, 体积为1.8cm3,请判断这枚纪念币是不是金制 成的?
返回
② 一桶金龙鱼的油5l,油的密度是0.92g/cm3 求这桶油的质量? ③已知ρ 铝=2.7g/cm3,v=30cm3,m=54g,中间 是空心的,求v空=?
回放反思:

单位体积
内容二:实验探究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沪科版(优秀教案)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沪科版(优秀教案)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教案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本节是沪科版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第七章第节,是力学的基础部分,与前几章的“简单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本节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九年级的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沉条件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由三个段标组成,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的公式和密度单位、密度知识的应用。

教材首先由“铁块的质量比木块大”的问题的争论开始,用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来认识物质密度这一特性,内容丰富;对于密度公式和单位的认识,教材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以及查看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表等活动方式,来自己得出密度公式和密度单位;对于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材通过三条途径来展开的:一是根据密度的大小比较,来鉴别物质、发现物质;二是通过密度公式变形测算出物体的质量;三是通过密度公式变形测算出物体的体积。

、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

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

知道水的密度大小。

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方法,认识到某中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⑶情感态度目标:用实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密度是物质本身特性的讨论,对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知识或现象产生关注。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⑴密度概念的理解。

⑵密度概念的建立。

⑶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

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现阶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不高,学生已有“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生活经验,已初步掌握了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同时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欲望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欠缺,在本课密度概念教学时,将通过实验、讨论、辨析和训练,强化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17页PPT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17页PPT
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七年级科学上册4.3物质的密度教案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PPT课件

七年级科学上册4.3物质的密度教案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PPT课件

练:用量杯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量 杯共同质量m关系如图所表示,从图中求出: (1)该液体密度是______1_×__1_0_3kg /m3。 (2)量杯质量是______4_0__g;
7/10
4、特殊改变:
例1:一杯水倒掉二分之一后,它密度不__变____, 剩下半杯水放入冰箱结成冰,此时密度 变小 .
➢物质状态发生改变时,物质密度也会发生改变。
例2:一钢瓶中氧气密度为ρ,当被用去半瓶后此时
密度为
0.5 ρ.
练:一个气球中气体受热膨胀时,气体( )
A.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B.质量和密度都变小
C.质量变大,密度变小 D.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气体密度与气压、温度相关。
8/10
1、冰密度是0.9g/cm3,把质量为360g冰完全熔化成水 时,以下关于它们质量和体积改变说法正确是( )
2/10
三、密度应用
密度公式: m v
公式变形: m= ρV V = m /ρ
应用1:已知任意2个量,可求第3个量
例1、有一金属块质量为3.12×103千克,体积为400分 米3,这种金属块密度是多少千克/米3,合多少克/厘 米3,它可能是什么金属呢?
解:由题意可得:
m
V
= 3.12×103千克 = 400分米3
5/10
3、图像识别:
如图为质量--体积图象,请依据图象回答以下问题:
⑴甲物质密度ρ甲= 2克.7/厘米3;
⑵甲物质密度是乙物质密度
倍3 ;
⑶当体积为2厘米3时,m甲= 5.4 克,m乙= 1.8 克;
⑷当质量都为1.8克时,甲、乙两种物质体积分别为
V甲= 0.67 厘米3,V乙= 2 厘米3。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课件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课件

对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 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这就 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学习 方法。
从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 达到提高学生的探究的能力和培养实 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四.说过程
1.引入新课 2.师生互答 3.设计实验 4.教学反思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2.教材分析 3.教学目标 4.教学重难点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1.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粤沪版义务教育课程 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2.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探究性实验课,是对天平和量筒 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实验活动,让 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前面两节所学的天平的 使用,和对量筒的正确运用。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有八九,难免遇到生气的事。这时如果不加节制,火冒三丈,怒发冲冠,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危害健康。如果自我息怒,自己给自己消消气,便会很快转变不健康的情绪。 德国学者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清末文人阎景铭写过一首《不气歌》:“他人生气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倘若生气中他计,气出病来无人替,请来医生将病治,反说气病治 非易。气之为害太可惧,诚恐因气将命废。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 【46】:只有经历过多次失败的人才懂,坚持有多难!也只有成功过的人才知道,坚持有多么的宝贵! 【33】:每个男人心中其实都住着一个三井寿。悔过蹉跎的时间,恨过浪费的机会,但终有一天要擦干泪水,埋藏过去,重新开始坚持自己的梦想。 【35】:我们不比别人差,只是没有比别人努力
(2)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并 用量筒量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
(3)再用天平测量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 M剩;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质的密度》说课课件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质的密度》说课课件
说教材
1、地位与作用
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 鼓励学生利用密度知识来认识物质, 解释与密度相关的简单问题, 领悟物质属性的研究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承前启后,深化拓展
说教材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 表;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 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学习 以比值不变所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 义物理量的方法。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在物理学中,用“密度”来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说教学程序
二、实验探究,建立密度概念
学案指导 1、一桶水和一杯水比较,质量、体积、密度有无区别? 2、一支粉笔用完一半,质量、体积、密度有无变化? 3、将铁块压扁成为铁饼,质量、体积、密度是否变化?
4、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谁的质量大? 5、质量相同的铁块和铝块,谁的体积大?
说教学程序
二、实验探究,建立密度概念
第一大组实验表格
铁块 质量m/g 体积V/cm3 m/V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体 球体
说教学程序
二、实验探究,建立密度概念
第二大组实验表格
铝块 质量m/g 体积V/cm3 m/V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体 球体
说教学程序
二、实验探究,建立密度概念
第三大组实验表格
1、相同体积的铁块,其质量是______;不同体积的 铁块,其质量是______; 2、长方体铁块的体积是圆柱体铁块的______倍,它 的质量是圆柱体的______倍; 3、正方体铁块的体积是球体铁块的______倍,它的 质量是圆柱体的______倍; 4、无论体积如何,质量如何,形状如何,铁块质量 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______。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探究---物质的密度》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探究---物质的密度》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 老师也买了一个铂金做的王冠,老板声称绝对纯 铂金打造,请你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老师鉴别一下, 同时也解决了叙古拉国王的难题:提供的器材有:托盘 天平、量筒(装不下王冠)烧杯(能够装下王冠)胶头 滴管等。
g/cm 单位:
密度 2.7 0.5 1.0 13.6 物质 黄金 铂金 铜 铁 密度 19.3 21.5 8.9 7.9 物质 铝 干松木 水 水银
小实验:比较体积相同的铝块和铜块
比较体积不同的铝块和木块(快速比较)
铜块
铝块
木块
体积相同时,质量不同 不同物质:
质量相同时,体积不同
问题与猜想
质量
体积
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猜 想
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猜想: ▼
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可能相同 不同物质
{质量不同,体积相同
质量相同,体积不同
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可能不同
实验次数 1 2 3 物体 铝块1 铝块2 松木1 质量/ g 54 108 10 体积/cm3 20 40 20 质量/体积 g·cm-3 2.7 2.7 0.5
4
松木2
108
216
0.5
分析上表,可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A:同种物质构成的两个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B: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C: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是不同的 D: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是不同的 选择上述结论填入以下几个空格中: (1)比较1、2或3、4两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2)比较1、3两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3)比较2、4两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3
小结
1.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密度的定义
m 3.密度的公式 ρ= V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设计特色 1 说教材 2 说教法学法
3 说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设计实验,知识拓展 课堂小结,巩固提高 测量液体的密度
测——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算——各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分析—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4设计特色 1 说教材 2 说教法学法
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自主学习:
定义,物理意义; 公式; 单位及换算。
4设计特色 1 说教材 2 说教法学法
3 说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设计实验,知识拓展 课堂小结,巩固提高 测量液体的密度
测——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算——各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分析—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1说教材
2说教法学法 3说教学程序 4设计特色
知 识 与 技 能
过 程 与 方 法
1.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概念; 2.知道密度的公式、单位及应用; 3.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4.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
5.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6.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协作精神。
测——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算——各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分析—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交流与合作
4设计特色 1 说教材 2 说教法学法
3 说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设计实验,知识拓展 课堂小结,巩固提高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测——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算——各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分析—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比较不同体积的同种物体的质量
同种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设计实验,知识拓展 课堂小结,巩固提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比较相同体积不同物体的质量
4设计特色 1 说教材 2 说教法学法
3 说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设计实验,知识拓展 课堂小结,巩固提高
建立密度概念的实验探究课
2说教法学法 3说教学程序 4设计特色
知识的延伸 知识的铺垫
第八章 第九章 压强 浮力
建立密度概念的实验探究课
2说教法学法 3说教学程序 4设计特色
知识的延伸 知识的铺垫 建立密度概念的实验探究课
抽象、难懂
2说教法学法 3说教学程序 4设计特色
3 说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设计实验,知识拓展 课堂小结,巩固提高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测——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算——各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分析—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交流与合作
4设计特色 1 说教材 2 说教法学法
3 说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设计实验,知识拓展 课堂小结,巩固提高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比较相同体积不同物体的质量
4设计特色 1 说教材 2 说教法学法
3 说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设计实验,知识拓展 课堂小结,巩固提高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测——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算——各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分析—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5.3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说 课 人: 魏 巍
2014.12.13
主要内容
1 说教材 2 说教法学法
3 说教学过程
4 设计特色
1说教材 2说教法学法 3说教学过程 4设计特色
2说教法学法 3说教学程序 4设计特色
5.1 质量
5.2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知识的延伸 知识的储备
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3 说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设计实验,知识拓展 课堂小结,巩固提高 测量液体的密度
测——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算——各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分析—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4设计特色 1 说教材 2 说教法学法
3 说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设计实验,知识拓展 课堂小结,巩固提高 测量液体的密度
4设计特色 1 说教材 2 说教法学法
3 说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设计实验,知识拓展 课堂小结,巩固提高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测——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算——各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分析—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交流与合作
4设计特色 1 说教材 2 说教法学法
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自主学习:
定义,物理意义; 公式; 单位及换算。
4设计特色 1 说教材 2 说教法学法
3 说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设计实验,知识拓展 课堂小结,巩固提高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测——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算——各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分析—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测——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算——各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分析—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4设计特色 1 说教材 2 说教法学法
3 说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设计实验,知识拓展 课堂小结,巩固提高 生活中的现象
美国 9.11事件恐怖袭击死伤无数; 影视剧“世贸中心”中楼房倒塌实 际上并无伤亡。
情 感
2说教法学法 3说教学程序 4设计特色
1说教材
2说教法学法 3说教学程序 4设计特色
---个人总结
理解密度的概念
直观形象思维 理论抽象思维 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
4设计特色 1 2 说教材 说教法学法 3 说教学程序
概念教学
科学探究小组合作
2 说教法学法
4设计特色 1 说教材 3 说教学程序
比较不同体积的同种物体的质量
同种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比较相同体积不同物体的质量
4设计特色 1 说教材 2 说教法学法
3 说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设计实验,知识拓展 课堂小结,巩固提高
比较不同体积的同种物体的质量
同种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