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自学考试大纲
汉语言文学学科基础考试内容
汉语言文学学科基础考试内容1. 古代文学作品那绝对是汉语言文学的一大块呀!就好比《诗经》,那可是古代诗歌的宝藏啊!“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多美啊!这不就跟现在我们听好听的歌一样让人陶醉嘛!古代文学作品你说重要不重要呢?2. 现代文学也不能小瞧呀!像鲁迅的文章,那犀利的文字,简直就是在敲打着我们的灵魂啊!《狂人日记》里那句“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这多深刻啊!这现代文学是不是得好好学呀!3. 语言学概论也很关键哟!文字、语音、语法,就像搭积木一样,构建起我们的语言大厦。
比如说汉语的声调,那高低起伏的,不就像音乐的旋律一样嘛!语言学概论是不是超级有意思呢!4. 文学理论听起来好像很抽象,其实啊,就像是给文学作品找规律一样。
好比一部好电影,为啥好呢,文学理论就能给你分析个一二三出来。
这可不是故弄玄虚,而是真正有用的东西呀,你不想了解了解?5. 中国古代文论也超有魅力的呀!那些古代的文学批评家们,对作品的见解那叫一个独到。
“诗言志”这句话听过吧,多经典!这古代文论能不认真对待嘛!6. 外国文学那可是打开了另一扇窗啊!从荷马史诗到莎士比亚,再到近现代的各种作品,那简直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哈姆雷特》里的经典台词“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是不是让你也陷入思考了呢!外国文学是不是超棒呀!7. 写作也是汉语言文学的重要部分啊!你看那些好文章,不都是用心写出来的嘛。
就跟盖房子一样,要一砖一瓦地搭建。
平时多练笔,才能写出好文章呀,这写作是不是很重要呢!我觉得呀,汉语言文学学科基础考试内容真的都很重要,每一个部分都像是一块拼图,拼出我们对汉语言文学的全面认识。
只有认真学习每一块内容,才能真正领略汉语言文学的魅力呀!。
汉语言文学考试纲要
汉语言文学考试纲要第一部分考试内容一、中国古代文学第一编先秦文学一、《诗经》1、《诗经》的名称、性质;2、《诗经》内容的分类;3、《诗经》的艺术特点二、《左传》1、《左传》中的战争描写2、《左传》的叙事特征三、《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1、《孟子》的散文特征2、《庄子》的性质及文学艺术四、屈原与楚辞1、楚辞的含义;2、《离骚》的内容和艺术;第二编汉文学1、《史记》的叙事艺术;2、《史记》的人物刻画三、两汉乐府诗1、乐府的概念;2、乐府诗的叙事手法四、《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及艺术特点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一、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二、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一、盛唐诗人群体1、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成就;2、高适、岑参边塞诗的异同二、李白1、李白乐府诗的创新及成就;2、李白绝句的特点;3、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三、杜甫1、杜诗的艺术风格四、白居易与元白诗派1、元白诗派的概念;五、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六、李商隐无题诗的内容和艺术特点七、晚唐五代词1、花间词的概念;2、李煜词的成就第五编宋辽金文学一、柳永词的新变二、苏轼1、苏轼的散文成就2、苏轼诗歌的内容和艺术风格;3、苏轼对词体的革新三、陆游四、辛词的艺术成就第六编元代文学一、王实甫的《西厢记》1、《西厢记》的戏剧冲突;2、《西厢记》的人物塑造、语言艺术二、白朴与马致远的代表作第七编明代文学一、《三国志演义》1、《三国志演义》拥刘反曹的倾向;2、《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二、《水浒传》1、奸逼民反与替天行道;2、用白话塑造传奇英雄的群像三、《西游记》1、寓有人生哲理的“游戏之作”;2、神幻世界的奇幻美与诙谐性第八编清代文学一、《长生殿》的主题和艺术二、《桃花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三、《聊斋志异》1、孤鬼世界的建构2、狐鬼世界的内涵四、《儒林外史》1、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2、理想文士的探求;3、《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五、《红楼梦》1、贾宝玉与《红楼梦》的悲剧世界2、《红楼梦》的人物塑造;3、《红楼梦》的叙事艺术二、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章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和五四新文学运动第一节“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的意义第二节五四文学革命的理论建设和创作实绩第三节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第二章20年代文学第一节鲁迅的《呐喊》与《彷徨》第二节人生写实派小说的创作特点第三节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第四节郭沫若的《女神》第五节李金发与象征诗派第六节冰心的散文与朱自清的散文第三章30年代文学第一节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第二节老舍市民小说的艺术风格第三节巴金的长篇小说《家》第四节京派小说的主要特点第五节戴望舒诗歌的艺术特点第六节曹禺话剧的艺术特点第四章40年代文学第一节张爱玲的小说和钱锺书的《围城》第二节张恨水的通俗小说第三节艾青与七月诗派第四节穆旦与九叶诗派第五章50年代、60年代文学第一节农村小说和战争小说的创作概况第二节梁斌《红旗谱》的艺术成就第三节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第四节茹志鹃的短篇小说《百合花》第五节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青年人》第六节秦牧散文的艺术风格第七节老舍《茶馆》的艺术成就第六章70年代、80年代的文学第一节舒婷、顾城的诗歌创作第二节王蒙的意识流小说第三节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小说”第四节巴金《随想录》的思想价值第七章池莉的新写实小说创作第二节90年代女性小说的创作倾向第三节新生代小说的创作特点第四节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第五节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三、现代汉语(一)现代汉语概述1、普通话;2、现代汉语七大方言(二)语音1、声母(发音方法、发音部位);2、韵母(单韵母、鼻韵母);3、声调(调值、调类、四声);4、音节(音节结构分析,音节拼写)(三)汉字1、汉字形体演变(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2、汉字结构(笔画、笔顺、偏旁、部首);3、汉字标准化;4、纠正错别字(四)词汇1、语素类型;2、合成词结构分析;3、多义词;4、同义词辨析;5、基本词汇的特点;6、常用字典、词典(五)语法1、划分词类的依据、标准;2、实词和虚词;3、词的兼类;4、词类运用中的错误;5、短语结构类型;6、句法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7、多义短语分析;8、陈述句和疑问句;9、主谓句;10、几种特殊的动词谓语句;11、句子分析(阶梯式图解法、符号法);12、多重复句分析;13、句子语法错误分析(六)修辞1、句式的选择(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2、常见辞格(比喻、比拟、借代、拈连、夸张、双关、仿词、反语、对隅、排比、顶真、回环、对比、反复、设问、反问);3、辞格综合运用四、古代汉语部分(一)汉字1、古代汉字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2、繁简字、异体字和通假字(二)词汇1、古今词义范围差异(扩大、缩小、转移);2、词的本义与引伸义;3、同义词辨析(三)语法1、实词的活用(使动、意动);2、常用虚词的用法;3、词的顺序(宾语前置等);4、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四)修辞方式引用、譬喻、代称、并提、互文、夸饰、倒置、委婉(五)文言文的标点与翻译五、《文学理论》与《写作》了解《文学理论》与《写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重在考核学生的写作能力。
现代汉语 考试大纲
现代汉语考试大纲一、课程名称《现代汉语》二、适用专业及层次《现代汉语》课程是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专科及非师范各专业本、专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大纲适用以上各专业。
三、基本要求本课程贯彻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原则,要求考生了解并掌握有关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借以提高考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语文的教学能力。
本考试大纲根据《现代汉语教学大纲》拟定。
1.考核既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查,又重视应用能力的考查。
2.按照认知能力,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进行命题。
识记:是指学习本课程后,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必须有透彻的了解,并且能够准确地表述。
理解:在识记基础上,系统地掌握本课程的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正确的解释。
应用:是指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去分析和说明现代汉语的一般问题,初步掌握分析语言的能力。
3.试题的认知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各个认知能力层次中都可以含有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
在命题时二者兼顾,统筹安排。
四、考试方式与时间1、考试方式:实行统一闭卷考试。
2、考试时间:120分钟五、考试主要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考核目的:本部分介绍语言的性质和功能,阐明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本概念、汉语方言的情况、汉语规范化的重要意义等,要求考生对现代汉语的基本情况和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考核知识点:1.语言的性质和功能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及方言3.现代汉语的特点4.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考核要求:1.语言的性质和功能识记:(1)语言的性质;(2)语言的功能。
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及方言识记:(1)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2)七大方言简况理解: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3.现代汉语的特点理解:(1)汉语音节结构特点;(2)汉语词汇的特点;(3)语语法的特点。
4.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识记:(1)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2)国家有关语言文字规范化的主要规定。
古汉语学习自考汉语言大纲
古代汉语学习大纲一、古代汉语的性质1.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是现代汉语的前身,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和开展。
2.古代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形式:文言文和古白话。
3.文言文是在先秦口语根底上所形成的书面语,在开展中日益及口语相脱离,并从历代口语中吸取营养,及时俱新。
4.古代汉语的学习对象是文言文。
二、古代汉语的教学目的及要求1.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以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
2.提高运用及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
三、古代汉语课的学习方法学习古代汉语必须遵循理论及实践相结合、感性及理性相统一的原那么。
汉字教学要求:一般了解汉字的性质,重点熟悉“六书〞说,认识分析汉字形体构造对了解词义的意义,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的特点及汉字借用的两种情况。
汉字的形体构造一、简述汉字的表意性质汉字具有“因形示义〞的特点。
二、传统的“六书〞说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造字法,转注、假借属用字法。
三、汉字的形体构造及古书阅读1.象形字构造及词义2.指事字构造及词义3.会意字构造及词义4.形声字构造及词义5.形符具有标示义类的作用6.形符具有判断词义的辅助作用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一、古今字1.什么是古今字,古今字形成的原因2.古今字的类型〔1〕同音假借而形成的古今字〔2〕同源分化而形成的古今字3.古今字的特点二、异体字1.什么是异体字2.异体字的类型〔1〕造字异体〔2〕繁简异体三、通假字1.汉字通假的一般情况〔1〕什么是通假〔2〕通假及假借的异同2.汉字通假的条件〔1〕必须是音同或音近词汇教学要求:一般了解古今词汇继承及开展的关系,熟悉古汉语词的构成的特点;重点要求能分辨古今词义的差异,尤其是同中有异;把握词本义和引申义。
词的古义和今义一、简述古今词汇二、古今词义的一般情况〔一〕古今词义根本一样的〔二〕古今词义有差异的1.词义程度上的差异〔1〕词义变化显著的〔2〕词义变化微殊的2.词义范围上的差异〔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3.词义感情色彩上的差异〔1〕词义褒贬的差异〔2〕词义轻重差异三、怎样辨析古今词义的差异1.要树立词义开展变化的历史主义观点2.辨析的重点在异,在同中有异3.要积累相关的语言材料,经常进展古今比拟4.要充分利用工具书和古书注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词的一词多义现象1.词义的不断开展,形成了一词多义,构成了词义系统2.在词义系统中有一个义项是本义,其它义项是由本义派生的引申义二、词的本义1.什么是词的本义2.怎样推求词的本义〔1〕根据汉字初形〔2〕也可以根据词义开展规律,从多义归纳比拟中求得二者都需要有文献上的参证。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试大纲
宿州学院2023年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汉语言文学》专业课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二、考试大纲《现代汉语》(一)主要考核内容第一章绪论主要考核要求:1.掌握现代汉语的定义。
2.了解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形成过程。
3.掌握现代汉语七种方言及其代表性地点方言。
4.了解现代汉语的特点。
5.了解汉语规范化的必要性和具体内容。
第二章语音主要考核要求:1.了解语音的三大属性。
2.熟悉发音器官的构造。
3.掌握语音的基本概念。
4.掌握普通话辅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5.掌握普通话元音的发音原理和舌位图。
6.掌握普通话韵母的发音状况。
7.掌握普通话声调的调值、调类和调号。
8.掌握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特点,了解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
9.了解普通话的音变规律。
第三章文字主要考核要求:1.了解文字的性质、起源、特点和作用。
2.了解文字形体演变的规律。
3.了解文字的结构。
4.掌握汉字的造字法。
5.了解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6.了解如何正确使用汉字。
第四章词汇主要考核要求:1.掌握词汇单位及词的结构类型。
2.掌握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3.了解多义词的意义构成,了解义素分析的方法。
4.掌握语义场的类型和同义词的辨析。
5.掌握反义词的类型及表达作用。
6.了解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7.了解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8.了解熟语的类型和特点。
9.了解词汇发展变化的状况和规律。
10.了解词汇规范化的原则。
第五章语法主要考核要求:1.了解语法和语法体系的含义,认识语法的性质,了解四级语法单位。
2.了解划分词类的依据和标准。
3.掌握各类实词和虚词的类型和语法特征。
4.掌握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掌握短语的层次分析法,掌握分化和消除歧义的方法。
5.了解句法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掌握句法成分分析法。
6.了解句型、句式、句类的分类标准,掌握各类句子的结构特点、语气特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句子变换的方法和作用。
7.掌握单句运用中常见的句法失误和修改原则。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试大纲
汉语言文学公共基础课考试大纲: 《文学基础》一、考试要求“大学语文”的考试范围和基本内容,限于本“考试大纲”规定的28 篇精读课文和欧阳修的《五代伶官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汉乐府《十五从军征》、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惊梦)》、汪曾祺《受戒》8 篇课文(以下简称36 篇精读课文)。
其他泛读课文可用作阅读理解的例题材料。
具体考试内容包括:1 、语言知识:考核文言文课文中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和句式。
现代文不考语言知识;2 、文体知识:考核文言文课文所涉及的古代文体分类及其主要形式特征。
现代文不考文体知识;3 、作家作品知识:考核与精读课文相关的古代与现代作家作品基本知识;4 、课文阅读分析:考核精读课文的主要观点(或主旨、主题、主要感情倾向)、思想内容、写作特点、语言修辞等。
要求既能从整体上领会掌握课文,又能结合课文的有关段落进行分析论述。
5 、文字表达:考一篇800 字左右的作文,不限文体,但诗歌除外。
二、36 篇精读课文的考核要求(一)课文阅读分析的总体考核要点:1 、把握并归纳课文的主旨(议论文的中心论点,说明文的说明对象特征,记叙文的中心思想,诗词曲赋的基本思想感情,小说的主题),理解其思想认识意义。
2 、领会课文的主要写作特点或艺术表现手法,如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记叙文、小说中的叙事方法,景物和人物描写方法,诗文作品的情景交融、比兴象征等抒情方法,要求能联系课文有关段落进行具体分析;3 、熟记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或富于艺术表现力的精彩词句,对其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给出简要说明;4 、识记并理解课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反语、用典、借代、暗示、层递、设问、反诘等。
并能具体说明其表达作用。
(二)36 篇精度课文具体考核要点:1 、《庄子•养生主(节选)》(1 )理解本文中心观点所具有的普遍意义。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试说明及考核考试大纲
7.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8.初步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四、现代文阅读
能读懂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类作品。
1.理解文中重要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
3.概括中心意思。
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
5.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二、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1.识记教材涉与的中外重要作家与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
2.默写教材要求背诵的名句名段名篇。
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和实用文体常识)。
三、文言文和古代诗歌阅读
理解教材所选文言文和古代诗词;初步阅读课外浅显文言文和古代诗歌。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理解文中重要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
3.概括中心意思。
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
5.初步赏析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6.初步评价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特点。
五、写作
能写作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与常用应用文。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1.基础等级。
容
一、现代汉语基础知识与其应用。
1.文字: 正确读写3500个常用汉字。
2.词语: 正确理解和运用常用词语(包括熟语)。
3.句子:(1)辨析并修改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2)扩展语句、压缩语段。(3)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4.修辞: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符合题意。
汉语基础考试大纲
202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354科目名称:汉语基础考纲说明:汉语基础考试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
攻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入学考试汉语基础科目考试内容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课程内容。
汉语基础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的汉语语言学相关基础知识和汉语语言分析及运用能力。
现代汉语考查目标1.要求考生具有较全面的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
2.要求考生具有较高的汉语应用能力。
3.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汉语语言分析能力。
考查范围绪论一、现代汉语的含义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三、现代汉语方言四、现代汉语的特点五、现代汉语的地位第一章语音第一节语音概说一、语音的性质二、语音单位三、记音符号第二节辅音与声母一、辅音的发音二、声母的发音三、声母辨正第三节元音与韵母一、元音的发音二、韵母的发音三、韵母的结构四、韵母辨正第四节声调一、什么是声调二、调值和调类三、普通话的声调四、古今调类和四声平仄第五节音节一、音节的结构二、拼音三、音节的拼写规则第六节音变一、变调二、轻声三、儿化四、语气词“啊”的音变第七节音位一、音位简说二、普通话音位第八节朗读和语调一、朗读二、语调第九节语音规范化一、确立正音标准二、推广正音标准第二章文字第一节汉字概说一、文字的性质二、汉字的起源三、汉字的特点第二节汉字的形体一、现行汉字的前身二、现行汉字的形体第三节汉字的结构一、结构单位二、笔顺三、造字法第四节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一、汉字改革问题二、汉字的整理三、汉字的标准化四、汉字的信息处理第五节使用规范汉字一、掌握整理过的汉字二、纠正错别字第三章词汇第一节词汇概说一、词汇二、词汇单位三、词的结构类型第二节词义及其性质和构成一、什么是词义二、词义的性质三、词义的构成四、词义的理解与词的运用第三节义项和义素一、义项二、义素第四节语义场一、语义场二、同义义场和同义词三、反义义场和反义词第五节词义和语境的关系一、语境对解释词义的作用二、语境对词义的影响第六节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一、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二、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三、行业语、隐语第七节熟语一、成语二、谚语三、惯用语四、歇后语第八节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一、词汇的发展变化二、词汇的规范化第四章语法第一节语法概说一、语法和语法体系二、语法的性质三、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第二节词类(上)一、划分词类的依据二、实词第三节词类(下)一、虚词二、词类小结三、词类的误用第四节短语一、短语及其分类二、短语的结构类型三、短语的功能类型四、多义短语五、短语分析小结第五节句法成分一、主语谓语二、动语宾语三、定语四、状语五、补语六、中心语七、独立语八、句法成分小结第六节单句一、句型二、几种常用句式三、变式句四、句子的变换五、句类六、单句分类小结第七节单句语病的检查和修改一、常见的句法失误二、检查语病的方法三、修改语病的原则第八节复句一、概说二、复句的意义类型三、多重复句和紧缩句四、复句语病的检查和修改第五章修辞第一节修辞概说一、什么是修辞二、修辞和语境三、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四、修辞学与语用学五、修辞的作用和学习修辞的目的第二节词语的锤炼一、意义的锤炼二、声音的锤炼第三节句式的选择一、长句和短句二、整句和散句三、主动句和被动句四、肯定句和否定句五、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第四节辞格(一)一、比喻二、比拟三、借代四、拈连五、夸张第五节辞格(二)一、双关二、仿词三、反语四、婉曲第六节辞格(三)一、对偶二、排比三、层递四、顶真五、回环第七节辞格(四)一、对比二、映衬三、反复四、设问五、反问第八节辞格的综合运用一、辞格的连用二、辞格的兼用三、辞格的套用第九节修辞常见的失误与评改一、韵律配合不协调二、词语选用不恰当三、句子表意不畅达四、辞格运用不恰当第十节语体一、公文语体二、科技文体三、政论文体四、文艺文体古代汉语考查目标1.要求考生具有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808《中国古代语言文学基础》考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古代语言文学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中国古代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包含了汉语言文学大学本科的两门主要基础课:古代汉语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语言部分主要考查古代汉语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应用古代汉语阅读和翻译古代文章的能力,文学部分主要是考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能力以及相关知识。
要求学生掌握运用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学作品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考试的内容第一部分古代汉语(一)古汉语通论:汉字学方面的知识1.传统“六书”理论2.汉字的形体演变与结构方式3.古今字、通假字、假借字4.汉字的繁简、异体问题5.汉字形体构造与词的本义问题重点内容:用六书说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六书说的价值及局限;汉字形体的演变规律;异体字问题。
(二)古汉语通论:词汇及词义方面的知识1.古今词义的异同2.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3.词的本义和引申义重点内容:本义的确定;引申的类型;引申序列的确定。
(三)古汉语通论:古代汉语语法方面的知识1.古代汉语的一些基本句式2.古代汉语的特殊语法重点内容:宾语前臵句的类型与条件;被动句的发展。
(四)古汉语通论:文史类工具书的知识重点内容;文史类基本工具书的概况;相关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五)古汉语通论:古书的传承与古代的注疏1.古书版本的基本知识2.古代注疏的基本体例(六)古汉语通论:古代文化常识1.古人的衣食住行2.古人的姓氏名号3.古代官职及天文地理知识4.古代的婚丧嫁娶重点内容:古代名物制度;古人姓氏名字的关系及反映的精神观念。
(七)古汉语通论:汉语音韵学知识1.反切2.四声(八)古汉语通论:文体、修辞与声律1.赋的构成2.古汉语的修辞3.诗的格律问题4.词牌及词律问题5.曲律与元杂剧问题重点内容:诗律;词律;元曲曲律;元曲用词特色。
说明:古代汉语考试内容详参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修订本).北京:中华书局,1981.第二部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先秦部分(一)诗歌《诗经》(四首)氓[卫风]七月[豳风]采薇[小雅]何草不黄[小雅](二)文1.历史散文尚书(一篇)无逸左传(三篇)宫之奇谏假道秦晋肴之战郑子产相国国语(一篇)邵公谏弭谤战国策(三篇)苏秦始将连横冯谖客孟尝君鲁仲连义不帝秦2.诸子散文论语(两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长沮桀溺耦而耕章孟子(二章)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鱼我所欲也章荀子(一篇)劝学篇庄子(一篇)养生主[节录]韩非子(二篇)内储上[节录]说难[节录]3.辞赋楚辞(三篇)湘君湘夫人哀郢秦汉部分(一)辞赋贾谊赋(一篇)鵩鸟赋(二)诗歌乐府民歌(五首)战城南有所思陌上桑十五从军征焦仲卿妻[并序]古诗十九首(录三首)行行重行行涉江采芙蓉明月何皎皎(三)文司马迁文(二篇)魏其武安侯列传李将军列传[节录]班固文(一篇)苏武传三国两晋南北朝部分(一)辞赋王粲赋(一篇)登楼赋陶渊明辞(一篇)归去来兮辞[并序]鲍照赋(一篇)芜城赋(二)诗歌曹操诗(三首)短歌行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神龟虽寿]蔡琰诗(一首)悲愤诗曹植诗(三首)送应氏[步登北邙阪]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阮籍诗(三首)咏怀诗[夜中不能寐][嘉树下成蹊][洪生资制度]左思诗(二首)咏史[郁郁涧底松][皓天舒白日]陶渊明诗(五首)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饮酒[结庐在人境][清晨闻叩门]杂诗[白日沦西阿]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谢灵运诗(一首)石壁精舍还湖中作鲍照诗(三首)梅花落拟行路难[写水臵平地][对案不能食]谢脁诗(二首)玉阶怨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庾信诗(二首)寄王琳重别周尚书[阳关万里道]乐府民歌(七首)子夜歌[始欲识郎时][今夕已欢别]读曲歌[打杀长鸣鸡]西洲曲企喻歌辞[放马大泽中]琅琊王歌辞[新买五尺刀][敕勒歌](三)文诸葛亮文(一篇)出师表孔稚珪文(一篇)北山移文梗概:第一部分是第一段,主要是泛论各类隐士的行径不同。
汉语基础考试大纲.doc
汉语基础考试大纲科目名称:汉语基础科目代码:354适用专业: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参考书目:1.《现代汉语》(增订5版),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版;2.《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彭小川、李守纪、王红著,商务印书馆2003版;3.《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4版),陆俭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版。
一、考试性质和目的:汉语基础考试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由教育部授权的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
本考试大纲力求反映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汉语基础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的汉语语言学相关基础知识和汉语语言分析及运用能力。
二、考试基本要求:1.要求考生具有较全面的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
2.要求考生具有较高的汉语应用能力。
3.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汉语语言分析能力。
三、考试形式和内容:试卷满分为150分。
其中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60分,汉语应用能力40分,汉语语言分析50分。
1.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60分填空题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判断题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选择题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2.汉语应用能力40分语音能力题(标注拼音题、选择题、判断题等),共10分汉字能力题(改正错别字、汉字书写、选择题、判断题等),共15分语法词汇规范(选择题、判断题等),共5分文言文阅读题(加标点、填空题、选择题等),共10分3.汉语语言分析50分语音分析题(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共5分词语辨析题,共10分语法分析题(辨别词性、句子分析),共10分病句修改题,共5分语言现象分析题,共20分附:《汉语基础》考试一览表。
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课程代码:08566 2009年7月版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和特点本课程是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文导游专业(专科)的基础课程,是为中文导游人员学习、掌握专业文化基础知识而设置的课程。
本课程是提高导游从业人员中文导游专业水平和职业文化素质的必备课程。
本课程以导游人员必备的汉语文化知识为基础,从“现代汉语”、“汉语表达(写作)”和“中国古代文学”的学科体系中选出与导游业务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突出实用性、职业性的特点,课程内容重知识、重方法、重技巧,培训学生在导游实践中的汉语言文学应用能力和技巧。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识记重点旅游景点讲解中常见生僻字词的读音,规范导游普通话的发音;了解汉字发展的历史,掌握汉字识繁用简的原则,正确书写常用汉语字词;熟悉汉字文化知识在旅游景观中的内容和作用,理解旅游行业中常用汉语字词的含义。
为训练汉语导游语言表达技巧,本课程通过分析讲解旅游景点优秀导游讲解词,让学生熟悉导游词的表达规律和特点,理解汉语表达艺术与导游实践的融合性,熟悉汉语书面语与口语表达的不同方式,掌握汉语导游工作中的口语表达技巧。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旅游文学作品了解我国旅游景点的分布情况,在分析文学作品中熟悉旅游景点的内容,从中加深理解文学作品反映的旅游场景形象和文化特征,进而学会用文学语言讲解、描述旅游景观,提高对旅游景点文化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
三、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涉及“现代汉语”、“汉语表达(写作)”和“中国古代文学”的学科内容,要求考生要具备高中汉语言文学的基础。
课程内容与“旅游景点文化”、“导游基础”密切相关,考生可以通过本课程学习巩固与旅游相关的课程内容,加深对旅游景点文化的认识,提高从业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汉字文化导游知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汉字的历史、种类及特点;理解汉字在语言表达中的功能;熟悉汉字在旅游景观中的作用;识记导游讲解中出现的难读字词的读音。
2022年黑龙江自考汉语言文学教育独本汉语言文学教育学考试大纲
合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独立本科段)课时:45学时一、课程性质与设立旳目旳教育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师范教育类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本科段旳一门基本理论课、必考课。
也是师范教育类考生旳一门公共课。
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旳考生,除了要具有必须旳专业基本知识外,还必须具有教育学方面旳知识,从理论上掌握教育旳科学规律旳措施,树立对旳旳教育观念。
本课程设立旳总目旳是使考生通过本门课程旳学习,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有关教育旳一系列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现象和解决教育问题旳措施,并能指引考生旳教育实践。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旳第一章绪论(3学时)(一)学习目旳与规定本章重要论述教育学这门课程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发展历史以及研究措施等内容。
通过本章旳学习,规定考生理解这些问题,思考这些问题,结识这些问题是教育学旳最基本旳理论。
本章所列旳知识点中,重点是教育旳含义,教育学发展各阶段旳特性、出名旳教育家和代表作以及教育学旳研究措施。
难点是教育学旳功能。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教育学旳对象、性质与功能(1学时)第二节教育学旳发展(1学时)第三节教育学旳研究措施与学习措施(1学时)(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规定1.规定达到“识记”层次旳知识1.1 教育学含义1.2 各历史阶段旳基本特性1.3 各历史阶段旳教育事件、教育家及代表作2.规定达到理解层次旳知识教育学旳功能 (1)结识功能 (2)实践功能3.规定达到“简朴应用”层次旳知识,教育学研究旳基本措施第二章教育旳历史(3学时)(一)学习目旳与规定本章具体论述了教育旳来源及其三种重要旳理论观点,明确各社会发展阶段教育旳基本特点。
通过这章内容旳学习,重要使考生获得基本旳有关教育历史方面旳知识,并引导考生学会用历史旳眼光来审视现实旳教育问题。
本章所列旳知识点中,重点是教育旳含义、教育来源旳三种重要理论、教育发展各阶段旳基本特点。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教育旳来源(1学时)第二节教育旳发展(1学时)第三节世界教育发展及其趋势(1学时)(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规定1.规定达到“识记”1.1 广义教育、学校教育、义务教育旳含义1.2 广义教育旳类型1.3 国内最早旳学校2.规定达到理解旳知识2.1 三种教育来源旳观点、代表人物2.2 学校产生旳条件2.3各阶段教育旳特点2.4 奴隶社会教育旳发展①国内西周时期旳教育②古希腊旳教育2.5封建社会教育旳发展①国内唐代旳教育②欧洲旳教育第三章教育与社会(4学时)(一)学习目旳与规定本章通过探求教育与经济、教育与政治、教育与文化、教育与科技旳关系,阐明与社会旳关系。
《汉语基础》考试大纲
《汉语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汉语基础考试是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入学考试科口之一,各语种考生统一用汉语答题。
汉语基础考试的U的是测试考生的汉语语言学相关基础知识和汉语语言分析及运用能力。
各招生院校根据考生参加本考试的成绩和其他三门考试的成绩总分来选择参加第二轮,即复试的考生。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汉语基础考试是山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考试大纲,教育部授权的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
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和汉语分析应用能力。
三、考试基本要求1.具备较全面的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
2.具备较高的汉语应用能力。
3.具备较强的汉语语言分析能力。
四、考试形式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考生的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和汉语分析应用能力。
试题分类参见 "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本考试包括两个部分: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汉语语言分析应用能力。
总分150 分。
I.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1.考试要求要求考生对语言学基础、汉语概况、现代汉语语音、现代汉语词汇、现代汉语语法、汉字以及古代汉语等方面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并能比较准确地加以理解和掌握。
2.题型题型有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
参考考试时间约为50分钟。
II.汉语语言分析应用能力1.考试要求该部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学有关汉语语言知识进行应用,测试辨音和标音能力、字形字义辨别分析能力及汉字规范书写能力、语法、词汇分析应用能力、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等。
2.题型题型包括汉字字形、字义辨别分析题、改正错别字;改正偏误句子并进行分析说明、语法分析题;词语辨析;古文今译、加注标点等。
共计100分。
参考考试时间约为130分钟。
六.答题和计分要求考生用钢笔或圆珠笔做在答题卷上。
《汉语基础》考试内容一览表。
汉语言文学综合考试大纲
汉语言文学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介绍汉语言文学综合考试是一种评估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学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性考试。
该考试旨在测试学生对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对汉语语法、词汇、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1. 语法知识考生需熟悉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包括词类、句法结构、时态、语气、语序等方面的知识。
2. 词汇掌握考生需具备一定的汉语词汇量,能够理解和运用基础、常用的词汇。
3. 阅读理解考生需通过阅读各类文章,能够准确理解文中的主旨、观点、论述等内容,并能回答相关的问题。
4. 写作表达考生需能够书写语法正确、逻辑清晰、表达流畅的文章,包括短文、作文等形式。
三、考试要求1.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 题型设置考试分为选择题和主观题两个部分。
选择题包括填空、判断和选择题;主观题包括阅读理解和写作题。
3. 答题要求考生需用书写工具(如钢笔或圆珠笔)完成答题卡或答题纸上的题目。
4. 注意事项考生需要认真审题,准确回答问题,并注意字迹工整、语法正确、表达准确。
四、考试评分1. 选择题得分选择题按题目难度和错误数量计分,每题一分。
2. 主观题得分主观题按照答案的完整性、语法正确性、表达清晰度、立意深度等方面评分。
五、备考建议1. 建立良好的语言环境在平时的学习中,积极参与汉语言文学相关的活动,如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参加讨论会等,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记忆词汇通过多读、多写、多背单词的方式来扩充和巩固词汇量,提高词汇使用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3. 提高阅读能力多读一些汉语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增强阅读速度和阅读准确性。
4. 综合能力训练进行模拟考试和练习题的训练,提高对整个考试的把握和应对能力,同时注意文案的写作能力的提升。
六、结语汉语言文学综合考试旨在评估学生在汉语言文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汉语言文学的重要基础。
通过充分的备考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考生将能够在该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同时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学习汉语言文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自学考试大纲
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B040112)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08566)自学考试大纲上海师范大学自学考试办公室编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组编2018年版Ⅰ、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的目的和要求(一)本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的目的汉语言文学基础是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的公共必考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1、通过对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具备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
2、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而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著和文学作品,能读懂难易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3、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有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初步能力。
4、掌握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具有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尤其应当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提高人文素质。
2、能准确地阅读、理解现当代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并能解释常见的字词和语言现象。
3、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具备一定写作能力的同时,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汉语言文学基础》是培养、提高自学者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的基础性课程,它是考生学习其它相关课程的基础。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部分语文知识部分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并掌握、运用基本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具有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课程内容(一)语言基础知识(二)文学基础知识三、考核知识点(一)语言基础知识课文中出现的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等等语言基础知识。
(二)文学基础知识课文作者的姓名字号、所处时代、所属国别、主要的文学成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名称;常见文体的特点等等。
汉语言文学基础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汉语言文学基础科目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汉语言文学基础考试涵盖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的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相关问题,并具备初步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3.试卷内容结构①文学知识 100分②语言学知识 50分4.试卷题型结构填空题 10分(共10分,每空1分)名词解释 30分(每小题6分)简述题 60分(6小题选做4题,每小题15分,多选不给分)论述题 50分(3小题选做2题,每小题25分,多选不给分)三、考查范围(一)文艺学1.文学本体①中西“文学”概念的不同②审美与文学的关系③文学是人学的基本内涵④虚构的内涵与作用⑤文学语言的艺术性⑥艺术真实的判断标准⑦形象与意象的异同2.文学文本①文学文本结构及关系②文学体裁分类的意义③诗歌的抒情性特征④散文的基本特征⑤小说叙事的虚构性⑥小说叙述者的几种类型⑦小说中的人物类型及作用⑧舞台演出对剧本的要求⑨戏剧冲突对戏剧艺术的意义⑩戏剧语言的特性3.文学类型①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的形成原因②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③典型人物的整体个性④浪漫主义文学在西方文学史上的地位⑤现代主义文学对文学传统的颠覆有哪些表现⑥象征对现代主义文学的根本性作用⑦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异化表现4.文学创作①文学创作的对象化②情感(理解)在创作构思中的作用③文学创作与文化传统的关系④原型与母题的异同⑤创作个性对作家的重要性⑥想象与艺术构思的关系⑦风格的含义及表现5.文学接受①文学接受与文本意义的生成②文学接受与文学创作的互动关系③文学接受与文学功能的实现④文学欣赏的主要过程及特征⑤召唤结构对再创造的意义⑥期待视野对再创造的意义⑦文学批评的含义及尺度6.文学活动①道德在文学中的地位与作用②女性批评的意义及局限③文学与阶级的关系体现④文学与民族的关系体现⑤政治对文学的指导性作用⑥经济对文学的基础性作用⑦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之间的不平衡(二)中国古代文学1.先秦文学①《诗经》:《诗经》的内容、艺术特点、现实主义精神、风雅颂赋比兴②《左传》、《战国策》、《孟子》和《庄子》的内容和艺术特点③屈原和楚辞:屈原的人生经历;《离骚》和《九歌》;宋玉与《九辩》2.秦汉文学①赋:汉赋的发展流变;重要辞赋家的创作②《史记》:《史记》的写作目的、体例、叙事艺术和人物刻画③乐府诗和《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3.魏晋南北朝文学①建安文学:曹操和曹丕的诗歌;曹植的诗赋;建安七子②竹林七贤;阮籍《咏怀诗》;陆机《文赋》;左思《咏史》③陶渊明: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成就;散文和辞赋;后世接受④南朝文学:谢灵运的山水诗;鲍照诗歌;永明体;谢朓诗歌特色;《世说新语》4.隋唐五代文学①初唐诗歌:初唐四杰;沈宋;陈子昂的诗歌主张;张若虚与刘希夷②盛唐诗歌:孟浩然、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高适、岑参的边塞诗;王昌龄诗歌③李白:李白的生平与思想;李白的乐府歌行和绝句;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④杜甫:杜甫的生平与思想;杜甫的律诗;杜甫诗歌的主要内容;三吏三别;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地位和影响⑤中唐诗歌:大历十才子;韩孟诗派;元白诗派;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刘禹锡、柳宗元、李贺的诗歌;杜牧、李商隐的诗歌⑥传奇与词:传奇的分期和成就;花间词与花间词派;南唐词与李煜的创作5.宋代文学①北宋词:晏殊、欧阳修、范仲淹、柳永、晏几道、秦观、贺铸、周邦彦的词②南宋词:李清照和“易安体”;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风格和影响;姜夔、吴文英、张炎词的艺术成就③宋诗:晚唐体、西昆体;欧阳修、王安石诗歌的艺术成就;江西诗派;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色;诚斋体;范成大的山水田园诗;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永嘉四灵;江湖诗派④苏轼:苏轼生平与思想;苏轼的诗文;苏轼的词与“以诗为词”;苏轼的影响⑤宋代古文运动的兴起与成就6.元代文学①杂剧:戏曲的起源与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杂剧的题材特点与元杂剧兴盛的原因②关汉卿:《窦娥冤》的艺术成就;关汉卿杂剧的分类及其艺术成就③王实甫与其他杂剧作家:《西厢记》的故事来源、人物塑造和语言艺术;白朴《墙头马上》和《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的艺术成就④元代散曲:散曲的产生、特点和体制;散曲的代表作家关汉卿、马致远、张养浩、雎景臣的创作⑤南戏:南戏的形成和发展;《琵琶记》的艺术成就;四大南戏⑥元代诗文:元诗四大家;铁崖体7.明代文学①《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的成书与作者;《三国演义》的思想与人物;《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②《水浒传》:《水浒传》的成书与作者;《水浒传》的思想与人物;《水浒传》的艺术成就③《西游记》:《西游记》的成书与作者;《西游记》的思想与人物;《西游记》的艺术成就④其他白话小说和文言小说:三言二拍:《金瓶梅》的人物形象与意蕴⑤明代戏曲:临川四梦:《牡丹亭》的人物形象;沈璟与吴江派;四声猿⑥明代诗文:前后七子与复古运动;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8.清代文学①蒲松龄的生平与创作;《聊斋志异》的内涵;《聊斋志异》的艺术创新②吴敬梓的生平与创作;《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与叙事艺术:③曹雪芹的生平与创作;《红楼梦》的内容与思想;贾宝玉、林黛玉的人物形象;《红楼梦》的叙事艺术与影响④清代戏曲:李渔的戏曲理论与创作;洪昇与《长生殿》;孔尚任与《桃花扇》⑤钱谦益与虞山诗派;吴伟业与梅村体;王士祯和“神韵说”、沈德潜和“格调说”、袁枚和“性灵说”、翁方纲和“肌理说”;陈维松和“阳羡派”、朱彝尊和“浙西词派”、纳兰性德、张惠言和“常州词派”;姚鼐与桐城派(三)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1. 文艺思潮与运动①五四文学革命的内容及意义②胡适、周作人的新文学理论内涵③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④革命文学论争的内容及意义⑤“左联”的活动、工作、特点及缺失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内容、意义、特点及偏颇⑦胡风文艺理论思想的内涵2. 鲁迅①《呐喊》和《彷徨》:“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②阿Q形象接受史③《野草》的思想内涵④鲁迅杂文的意义、思想与艺术特质⑤《故事新编》的创新之处3. 小说①“问题小说”的发生、衰落及其意义②“自叙传”抒情小说内涵及特点③乡土小说内涵及特点④左翼小说的内涵及特点⑤京派小说内涵及特点⑥海派小说内涵及特点⑦京海派文学之争的内容及意义⑧《围城》的多重主题意蕴、幽默与讽刺特征⑨张爱玲小说的特点⑩丁玲早期小说和延安时期小说各自特点4. 通俗小说①民国旧派小说的概念②新文学与旧派争论的内涵及意义③通俗小说雅俗互动的文学态势④张恨水言情小说特点⑤南派和北派通俗小说的各自特点⑥通俗小说雅俗对立的渐趋消解⑦武侠小说北派四大家或北派五大家5. 新诗①早期白话诗特点②新格律诗派理论、代表诗人诗歌特点③早期象征诗派代表诗人及特点④中国诗歌会诗歌理论及创作特点⑤戴望舒诗歌创作分期及特点⑥七月诗人群创作特点⑦“中国新诗派”诗歌创作及特点6. 散文①周作人散文特点②冰心散文特点③朱自清散文特点④“语丝派”散文特点⑤“现代评论派”散文特点⑥林语堂与幽默小品⑦“鲁迅风”杂文代表作家及特点⑧《野草》杂文作家群7. 戏剧①文明新戏的特点②“爱美剧”特点③田汉戏剧特点④丁西林戏剧特点⑤无产阶级戏剧、红色戏剧、国防戏剧、农民戏剧概念⑥夏衍戏剧特点⑦李健吾戏剧特点⑧新歌剧《白毛女》的特点及现实意义8. 郭沫若①《女神》中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特征②《女神》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征③郭沫若历史剧创作内容及特点9. 茅盾①社会分析派小说特征②吴荪甫形象分析③《子夜》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征10. 老舍①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分析②祥子形象分析③《骆驼祥子》的思想内涵及艺术特征④老舍创作的“京味”特征与幽默特色11. 巴金①巴金前期小说创作特点②《家》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与艺术成就③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特点12. 沈从文①“湘西世界”的内涵②《边城》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③沈从文文学理想的内涵④沈从文散文创作特点13. 曹禺①周朴园形象分析②蘩漪形象分析③《雷雨》的艺术特征④《原野》的主题内容⑤《北京人》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征⑥曹禺剧作的接受史14. 赵树理①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②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分析③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征15. 艾青①艾青诗歌独特的意象与主题②艾青忧郁的诗绪的来源③艾青诗歌散文美的内涵中国当代文学1. 文学思潮、运动及理论批评①第一次文代会召开和文学新体制确立的意义②十七年时期政治运动与文艺批判对文学的损害③十七年时期理论论争的内容④第四次文代会召开的意义⑤新时期文艺理论批判的反思历史和回应现实的特征2. 小说①赵树理、周立波、孙犁小说特点②农村生活长篇小说代表作家及其特点③农村生活中短篇小说代表作家及其特点④革命战争小说代表作家及其特点⑤地下斗争小说代表作家及其特点⑥革命历史中短篇小说代表作家及其特点⑦“干预生活”的小说和婚恋题材小说特点⑧工业题材小说特点⑨历史题材小说特点⑩伤痕小说代表作家及其特点⑪反思小说代表作家及其特点⑫改革小说代表作家及其特点⑬女性和新女性小说代表作家及其特点⑭知青小说代表作家及其特点⑮市井小说代表作家及其特点⑯乡村小说代表作家及其特点⑰现代主义小说代表作家及其特点⑱寻根小说代表作家及其特点⑲先锋小说代表作家及其特点⑳新写实小说代表作家及其特点㉑新历史小说代表作家及其特点3. 诗歌①新中国初期代表诗人及其特点②政治抒情诗代表诗人及其特点③“归来的歌”代表诗人及其特点④朦胧诗代表诗人及其特点⑤新边塞诗代表诗人及其特点⑥“第三代诗”代表诗人及其特点4. 散文①散文三大家创作内容及其特点②“三家村”杂文特点③忆旧散文代表作家及其特点④文化散文代表作家及其特点⑤学者散文代表作家及其特点⑥女性散文代表作家及其特点5. 话剧①《茶馆》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②历史剧的代表作家及其特点③“第四种剧本”代表作家及其特点④现实主义剧作代表作家及其特点⑤市民生活剧代表作家及其特点⑥实验戏剧代表作家及其特点(四)现代汉语1.绪论①现代汉语的特点;②方言分区及其代表话;2. 语音①语音的属性和相关术语②声母与辅音;③韵母与元音;④声调(调值和调类)⑤音位和音素⑥Y、W的用法3. 汉字①汉字的性质和特点;②汉字的结构(笔画和部件);③汉字的整理(简化字、异体字、繁体字)和规范化;④使用规范汉字4. 词汇①词汇概说(词汇单位、词的结构类型);②词义的性质和构成(理性义和附加义);③义项和义素(单义词和多义词;词的本义、引申义或比喻义;义素分析);④语义场;⑤现代汉语语汇的构成: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和行业词及科技术语;成语、惯用语、谚语和歇后语;⑥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5. 语法①语法概说(语法规则和4级语法单位)②词类:划分词类的依据;各类实词;各类虚词;兼类词和词性活用③短语:结构类、功用类;复杂短语的层次切分;歧义(多义)短语;④句法成分(含独立成分)⑤单句:句型(把字句、被字句、存现句、主谓谓语句、连谓句、兼语句、双宾句);句类(陈述、疑问、感叹、祈使)⑥复句:单复句的区分;复句的类型;复句的紧缩;多重复句的层次分析(五)古代汉语常识部分1.语文工具书①常用语文工具书的类型:普通字典、词典类;语言文字专著类;类书和专书索引类②常用语文工具书的内容:《说文解字》;《康熙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经籍籑诂》;《诗词曲语辞汇释》;《辞源》;《辞海》;《助字辨略》;《经传释词》;《词诠》2. 文字①汉字产生:汉字起源的传说;汉字产生的主要途径;汉字产生的时代和汉字体系的形成②汉字结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③汉字形体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④古书用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通假字3. 词汇①古今词义的异同:古今词汇;古今词义②词的构成:单音词;复音词③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词的本义;词的引申义;词义引申的方式④同义词辨析:同义词的来源;同义词的关系;同义词辨析的基本方法4. 语法(实词)①实词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用作动词;如何判断名词等活用为动词②名词作状语:普通名词;方位名词;时间名词③特殊动宾关系: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对动用法;因动用法④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无定代词⑤副词5. 语法(虚词):介词;连词;语气词6. 语法(句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双宾语7. 古代文体及古汉语修辞:骈文的特点;辞赋的特点;古汉语修辞8. 音韵及诗词曲律:音韵常识;上古音;中古音;诗律;词律;曲律9. 古书阅读:古书注释;古书标点;古书翻译文选部分第一单元甲骨文、金文第二单元春秋三传第三单元国语、战国策第四单元论语、礼记、孟子第五单元先秦其他诸子散文第六单元战国至宋代散文第七单元骈体文楚辞赋第八单元诗词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B040112)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08566)自学考试大纲上海师范大学自学考试办公室编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组编2018年版Ⅰ、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的目的和要求(一)本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的目的汉语言文学基础是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的公共必考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1、通过对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具备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
2、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而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著和文学作品,能读懂难易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3、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有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初步能力。
4、掌握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具有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尤其应当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提高人文素质。
2、能准确地阅读、理解现当代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并能解释常见的字词和语言现象。
3、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具备一定写作能力的同时,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汉语言文学基础》是培养、提高自学者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的基础性课程,它是考生学习其它相关课程的基础。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部分语文知识部分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并掌握、运用基本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具有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课程内容(一)语言基础知识(二)文学基础知识三、考核知识点(一)语言基础知识课文中出现的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等等语言基础知识。
(二)文学基础知识课文作者的姓名字号、所处时代、所属国别、主要的文学成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名称;常见文体的特点等等。
四、考核要求1、识记:课文作者的姓名字号、所处时代、所属国别、主要的文学成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名称、诗歌散文作品的名句名段等。
2、领会:诗歌散文作品的名句名段;常见文体的特点等。
3、简单应用:要求自学应考者辨识、说明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1)文言实词的考核。
主要是解释常见的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解释常用的文言词语(包括成语)的具体含义。
(2)文言虚词的考核。
主要是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辨识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或作用。
应重点掌握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者、所、以、于、而、则、焉、乃。
(3)文言句式的考核。
主要是了解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用,以及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和倒叙句式等。
要求在古文今译时,能把这些特殊的语法现象正确地转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
4、综合应用:各类语言文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分析。
第二部分课文阅读分析部分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对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使学生能顺利而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著和文学作品,能读懂难易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具有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初步能力,具有良好的汉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意识。
二、课程内容(凡标有“※”者,为精读课文,其余为泛读课文。
)(一)※《大同》(二)※《封建论》(三)※《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四)※《原君》(五)《滑铁卢的一分钟》(六)※《诗经•七月》(七)※《楚辞•招魂》(八)《忆菊》(九)《喝茶》(十)《乡土本色》(十一)※《萧萧》(十二)《故乡的野菜》(十三)※《历史上的北京城》(十四)《飞向泥土的箭》(十五)《西藏是一个形容词》(十六)※《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十七)※《拟选聪颖子弟出洋习艺疏》(十八)《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十九)《美文的沙漠》(二十)《战争,还是和平》(二十一)※《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二十二)※《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二十三)※《牡丹亭•惊梦》(二十四)※《伤逝》(二十五)《迟桂花》(节选)(二十六)《封锁》(二十七)《打错了》(二十八)《伊豆的舞女》(二十九)《面黄肌瘦的孩子》(三十)※《谭嗣同传》(三十一)《敬告青年》(三十二)《共产党宣言》(节选)(三十三)※《西绪福斯神话》(三十四)《我有一个梦想》(三十五)※《老子》五章(三十六)※《饮酒》(选二)(三十七)※《游黄山后记》(三十八)《陶然亭的雪》(三十九)《一九九八廿四节气》(四十)《鸟叫》(四十一)《柯尔庄园的野天鹅》(四十二)《别任草地》(四十三)《大自然在反抗》(四十四)※《西铭》(四十五)※《六祖坛经》(节选)(四十六)《诗八首》(四十七)《回答》(四十八)《命若琴弦》(四十九)《我的信仰》(五十)《敬畏生命》(五十一)※《汉书•贾让治河三策》(五十二)※《马钧传》(五十三)《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五十四)《中国对科学人道主义的贡献》(五十五)《科学不涉及终极关怀》(五十六)《我们的宇宙图像》(五十七)※《世说新语》六则(五十八)※《丹青引》(五十九)《“慢慢走,欣赏啊!”》(六十)※《中国书法》(六十一)※《说园》(六十二)※《佛像和我们》(六十三)《初进罗浮宫》(六十四)※《洛神赋》(六十五)※《春江花月夜》(六十六)※《李白诗二首》(六十七)※《秋兴八首》(选二)(六十八)※《无题》二首(六十九)※《鹊踏枝》(谁道闲情抛至久)(七十)※《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七十一)※《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七十二)※《祭石曼卿文》(七十三)※《赤壁赋》(七十四)※《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七十五)※《临安春雨初霁》(七十六)※《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七十七)《竹林的故事》(七十八)《听泉》(七十九)※《论语》十二章(八十)※《与友人论学书》(八十一)《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八十二)《学术独立与新清华》(八十三)《文学与人生》三、考核知识点(凡标有“※”者,为精读课文,其余为泛读课文。
)(一) ※《礼运·大同》(1)《礼记》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含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等等,下同。
)(二) ※《封建论》(1)柳宗元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史论”基础知识(5)课文的艺术特点(三)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1)王安石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四) ※《原君》(1)黄宗羲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五) 《滑铁卢的一分钟》(1)茨威格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六) ※《诗经•七月》(1)《诗经》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七) ※《楚辞•招魂》(1)屈原简介(2)《楚辞》的基础知识(3)课文的阅读与理解(4)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5)课文的艺术特点(八) 《忆菊》(1)闻一多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九) 《喝茶》(1)周作人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十) 《乡土本色》(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十一)※《萧萧》(1)沈从文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人物形象分析(4)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5)课文的艺术特点(十二)《故乡的野菜》(1)汪曾祺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十三)※《历史上的北京城》(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十四)《飞向泥土的箭》(1)迟子建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十五)《西藏是一个形容词》(1)阿来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十六)※《赵武灵王胡服骑射》(1)司马光简介(2)《资治通鉴》简介(3)课文的阅读与理解(4)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5)课文的艺术特点(十七)※《拟选聪颖子弟出洋习艺疏》(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十八)《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十九)《美文的沙漠》(1)张承志简介(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二十)《战争,还是和平》(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二十一)※《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1)《左传》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二十二)※《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1)司马迁简介(2)《史记》简介(3)课文的阅读与理解(4)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5)课文的艺术特点(二十三)※《惊梦》(1)汤显祖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人物形象分析(4)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5)课文的艺术特点(二十四)※《伤逝》(1)鲁迅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人物形象分析(4)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5)课文的艺术特点(二十五)《迟桂花》(节选)(1)郁达夫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人物形象分析(4)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5)课文的艺术特点(二十六)《封锁》(1)张爱玲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人物形象分析(4)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5)课文的艺术特点(二十七)《打错了》(1)刘以鬯简介(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二十八)《伊豆的舞女》(1)川端康成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人物形象分析(4)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5)课文的艺术特点(二十九)《面黄肌瘦的孩子》(1)杜拉斯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三十)※《谭嗣同传》(1)梁启超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三十一)《敬告青年》(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三十二)《共产党宣言》(节选)(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三十三)※《西绪福斯神话》(1)加缪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艺术形象分析(4)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5)课文的艺术特点(三十四)《我有一个梦想》(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三十五)※《老子》五章(1)《老子》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三十六)※《饮酒》(选二)(1)陶渊明简介(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三十七)※《游黄山后记》(1)徐弘祖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三十八)《陶然亭的雪》(1)俞平伯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三十九)《一九九八廿四节气》(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四十)《鸟叫》(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四十一)《柯尔庄园的野天鹅》(1)叶芝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四十二)《别任草地》(1)屠格涅夫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四十三)《大自然在反抗》(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四十四)※《西铭》(1)张载简介(2)《西铭》简介(3)课文的阅读与理解(4)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5)课文的艺术特点(四十五)※《六祖坛经》(节选)(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四十六)《诗八首》(1)穆旦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四十七)《回答》(1)北岛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四十八)《命若琴弦》(1)史铁生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四十九)《我的信仰》(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五十)《敬畏生命》(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五十一)※《汉书•贾让治河三策》(1)班固简介(2)《汉书》简介(3)课文的阅读与理解(4)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5)课文的艺术特点(五十二)※《马钧传》(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五十三)《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五十四)《中国对科学人道主义的贡献》(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五十五)《科学不涉及终极关怀》(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五十六)《我们的宇宙图像》(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五十七)※《世说新语》六则(1)刘义庆简介(2)《世说新语》简介(3)课文的阅读与理解(4)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5)课文的艺术特点(五十八)※《丹青引》(1)杜甫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五十九)《“慢慢走,欣赏啊!”》(1)朱光潜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六十)※《中国书法》(1)林语堂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六十一)※《说园》(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六十二)※《佛像和我们》(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六十三)《初进罗浮宫》(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六十四)※《洛神赋》(1)曹植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六十五)※《春江花月夜》(1)张若虚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六十六)※《李白诗二首》(1)李白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六十七)※《秋兴八首》(选二)(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六十八)※《无题》二首(1)李商隐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六十九)※《鹊踏枝》(谁道闲情抛至久)(1)冯延巳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七十)※《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1)李煜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七十一)※《八声甘州》柳永(1)柳永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七十二)※《祭石曼卿文》(1)欧阳修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1)课文的艺术特点(七十三)※《赤壁赋》(2)苏轼简介(3)课文的阅读与理解(4)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七十四)※《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1)李清照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七十五)※《临安春雨初霁》(1)陆游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七十六)※《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1)辛弃疾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七十七)《竹林的故事》(1)废名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七十八)《听泉》(1)东山魁夷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七十九)※《论语》(十二章)(1)孔子简介(2)《论语》简介(3)课文的阅读与理解(4)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5)课文的艺术特点(八十)※《与友人论学书》(1)顾炎武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八十一)《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八十二)《学术独立与新清华》(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八十三)《文学与人生》(1)略萨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四、考核要求(凡标有“※”者,为精读课文,其余为泛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