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基础

合集下载

石油地质基础

石油地质基础

砂岩储层有效 孔隙度5~30%, 一般10~20%。 碳酸盐岩储层的 孔隙度一般<5%。
39
渗透率
渗透性:在一定的压差下,岩石允许流体通过其连通孔 隙的性质。
K=Q·μ·L/F·△P
K-渗透率,μ m2; Q-流量,m3/s;
μ-粘度,Pa ·s; L-长度,m; F-截面积,m2; △P-压力差。
据统计资料表明,虽然世界上大多数油田都分布在沉积岩之中, 但在 某些国家和地区由于特定的地质条件,也发现了少量的油、气田 是以 岩浆岩为油气储集层。例如日本的新泻盆地中的一些油、气田, 其 油、气就储集在石英安山岩、石英粗面岩之中。还有我国的胜利 油田 特也定在花岗岩、玄武岩中发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事实说明,在18
尚月平
井下培校
一、石油、天然气 二、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三、油气的生成 四、生油层、储集层和盖层 五、油气运移、圈闭、油气藏 六、油水井完成方法
2
石油的概念
石油是天然生成的以碳 氢化合物为主的液态混合物, 是可燃有机产物之一。成分 上以烃类(碳氢化合物)为 主,含有数量不等的非烃化 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相态 上以液相为主,溶有大量烃 气及少量非烃气,并溶有数 量不等的烃类和非烃类的固 态物质。
①碎屑物质: 这类物质主要是岩石或矿物颗粒。这些颗粒性质上较稳定,多数为矿
物颗粒,如石英、长石、云母等,少数为岩石碎屑,简称为岩屑。 ②溶解物质: 矿物中那些易溶解的成分,如K、Na、Ca、Mg等遇水便发生溶解。
还有一些胶体,呈悬浮状态存在于水中,如SiO2、Al2O3等。这些物 质虽然没有溶解,但却可随水而去。 ③残余物质 主要是转移性能较低的化学成分,如Si、Fe、Al等所形成的风化残余 物质,如高岭石、水白云母、铝土矿等。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六(含答案)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六(含答案)

试题六课程名称:《石油地质基础》适用班级:班级:姓名:学号:分数: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地温梯度:2、干酪根:3、断口:4、断层:5、石油:6、化石:7、岩石:8、变质岩:9、岩浆:10.风化作用: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内力地质作用是指由地球和地球所引起的地质作用。

2、根据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将矿物归纳为五大类:、、、、。

3、促使岩石变质的外在因素主要有、、以及。

4、沉积岩的颜色按成因可分为和,又进一步分为继承色和自生色。

5、根据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河流相可进一步划分为、、及。

6、角度不整合接触系指上、下两套地层的接触关系。

7、油田水是指范围内直接与连通的地下水。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每小题2分,共10分)1、光泽的作用是消除假色,减弱他色,保存自色。

()2、层理是沉积岩所具有的重要特征,是区别于岩浆岩的主要标志。

()3、粉砂岩由于粒度比较细,故此它属于粘土岩的范围。

()4、国际性的年代地层单位有:宙、代、纪、世()5、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都属不整合接触。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沉积岩与油气关系是什么?2、三角洲相与油气关系?3、有机质向石油转化有哪几个阶段?4、如何解释地层的接触关系?分哪两种类型?各是什么?5、什么叫盖层?有何特点?五、论述题:(15分)试论述油气藏富集的条件有哪些?六、作图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断层依据两盘相对移动的性质可分哪几类?绘图示意?2、绘图示意褶曲根据形态可分为哪两种类型?《石油地质基础》(6卷)答案一、名词解释:10、地温梯度:常温层以下,深度每增加100米时所升高的温度值。

11、干酪根:是指沉积岩(物)中分散的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也可理解为油母质。

12、断口:矿物被打击后,不以一定结晶方向发生破裂而形成的断开面。

13、断层:沿破裂面两侧的岩层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

石油地质基础题库

石油地质基础题库

《石油地质基础》题库第一章地球概况及地质作用1、地球的形状是指大地水准面所圈闭的形状。

2、所谓大地水准面是指:由平均海平面所构成、延伸通过陆地的封闭曲面。

3、地球的形状为:扁率不大的三轴椭球体。

4、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地表形态可分为海洋和陆地两大地形单元。

5、根据海拔高程和地形起伏特征,陆地地形主要可划分为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等多种地形单元。

6、根据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征,可分为大陆边缘、深海盆地及大洋中脊三部分。

7、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包括:地球的密度、地球的重力、地球的磁性、地球的内部温度、地球的弹性及塑性。

8、常温层以下,温度随深度而逐渐增加。

9、地温梯度:常温层以下,深度每增加100m时所升高的温度值称为地温梯度。

10、地温级度:常温层以下,温度每升高1℃所增加的深度值称为地温级度。

11、地球的外部圈层由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构成。

12、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

13、由于软流层温度约为700~1300℃,已接近地幔物质熔点。

据推测,地幔物质已部分熔融,故此认为软流圈是岩浆的发源地。

14、克拉克值:把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即地壳中元素的丰度),称为克拉克值。

15、自然界中岩石种类虽然很多,但根据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等三大类型。

16、地质作用:把自然界引起地壳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各种作用过程,称为地质作用。

17、地质营力:把引起地质作用的各种自然动力称为地质营力。

18、根据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可将地质作用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两大类型。

19、内力地质作用:是指由地球内部的能量(高温、高压)和地球自转的动能所引起的地质作用。

20、内力地质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等。

21、外力地质作用:是指以外能为主要能源而引起地表形态和物质成分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

22、外力地质作用主要在地球表面进行,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及答案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及答案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及答案(总4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石油地质基础》试题一、名词解释(5×2=10分)1、干酪根:是指沉积岩(物)中分散的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也可理解为油母质。

2、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机械运动,称为地壳运动,习称构造运动。

3、沉积岩:是在近地表条件下,主要由母岩的风化产物及其它物质,经搬运、沉积及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4、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并使能阻止储集层中的油气向上溢散的岩层。

5、石油:储存在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由碳氢化合物及少量杂质组成的呈液态或稠态的可燃有机矿产。

二、填空题(30×1=30分)1、根据海拔高程和地形起伏特征,陆地地形主要划分为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平原等。

2、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

地质年代单位:宙、宙、纪、世。

3、地层接触关系分为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

4、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

5、摩氏硬度从1到10的矿物依次是:划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6、地质年代从早到晚依次是: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二、泥盆纪、志留纪、石炭纪、三叠纪、二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三、选择题(10×2=20分)1、风化作用按其性质可分为( c )、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三种类型。

A.沉积风化作用 B.搬运作用 C.物理风化作用 D.岩浆作用2、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 a )、重结晶作用。

A.胶结作用 B.风化作用 C.沉积作用 D.搬运作用3、下列各组选项,均属于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的是( c )。

A.地质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B.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作用C.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D.水平运动、升降运动、固结成岩作用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是( d )。

石油地质基础

石油地质基础

石油地质基础石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和地下的油气资源及其形成、分布、运移和储藏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它是一个基础性、应用性和前沿性学科,涉及化学、物理、数学、地球物理学等多个学科。

石油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鉴定勘探对象的有利地形构造,建立一定的地质模型,进而进行油气勘探预测和储量评估。

首先需要进行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和沉积学等多方面分析,通过对现代和古代地质过程的综合研究,进而探查出地下沙岩、砂质泥岩、古槽填积、盆地砂体和缝隙储层等油气藏类型,然后可以通过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钻探技术等方法进行勘探找矿。

石油地质学对勘探找矿至关重要。

油气藏的形成和储存需要满足一定的地质条件,如沉积盆地有足够的沉积物供给和适宜的古气候环境,地层构造稳定性好,地下有足够的绝对深度和足够的渗透性储集岩。

此外,沉积岩石和油气生成和分布的规律也是石油地质学的研究重点。

石油地质学还涉及到石油开采,包括地下开采和地面开采等。

地下开采又可分为自然流动采油和人工辅助采油两种方式。

人工辅助采油包括注水、注气、泡沫驱等。

在地面采油中,主要采用油气污口或油气集输系统等工程措施以提高采出率和利用率。

石油地质学还研究了石油的成分和性质、石油化工等领域。

石油地质学在我国发展得比较快。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的石油勘探和生产工作迅速发展。

特别是在大西南区域的勘探活动中,丰富的油气资源被不断发现和开采出来。

从1950年至今,中国石油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成为当今世界石油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总的来说,石油地质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广泛而重要。

石油资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而石油地质学则为油气资源的开发、生产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地质学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和广泛。

石油地质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石油地质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非常广泛,因为石油资源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而石油开采是获取这种能源的最主要手段。

石油地质基础

石油地质基础

(1)生物化学生气阶段
从地表至1500米深处,与沉积物的成岩作 用基本相符,温度介于10~60度,以细菌活动为 主,相当于炭化作用的泥炭-褐煤阶段,以乏氧 的 生物化学降解为生气机制,类似“沼气”,以甲 烷 为主。大部分有机质是以干酪根形式存在于沉积 岩中。
(2)热催化生油气阶段
沉积物埋藏深度达到1500~2500m,有机质经 受的地温达到60~180度,相当于长烟煤-焦 煤阶段,促使有机质转化的最活跃因素是热催化作 用。页岩等粘土岩的催化作用十分关键。粘土矿物 的催化作用可以降解有机质的成熟温度,促进石油 的生成。
– 沉积岩中: 1.1000 1019kg – 煤+泥岩:15 1015kg
– 储集层中的石油:1 1015kg
石油成因
–有机质来源:活的有机体,它们的分泌与排泄,尸体 –烃类来源基础生物分子:脂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 –C要生成烃要C--H结合; 如果C--O结合,则形成CO2;
H要与O结合,则形成H2O。由此可以看出,有机质要
绪 论
一、油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 石油——工业的血液!
• 全球最主要能源:
–70年代:美国油气占一次性能源消耗的70%以上;
–中国:现今能源消耗中,油气不到30%,其中气占的 比例更少(煤占70%以上)
• 润滑油料 • 化工原料---其重要用途:
–染料、农药等 –化肥 –三大合成材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塑料
• 国内: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开发利用石油有2000多年了: 东汉(32-92)班固著“汉书”中记载:“高奴(今延 长县)有洧(音同伟)水可燃”; –9世纪唐朝《北史· 西域记》中记载“(龟兹国)西北大 山中,有如膏者流出成川。行数里入地,状如醍醐,甚 臭”。新疆库车一带远在1000多年前就发现了如奶酪一 样粘稠的沥青,具有臭味。 –“石油”这一名词,是由我国伟大的科学家沈括在《梦 溪笔谈》中最先提出的:针对高奴一带的“脂水”,记 述:“石油….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 “此物后必大行于世,…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 不若松木有时而竭” –我国最早利用天然气煮盐:盐井-四川2000年前自流井 气田

石油地质基础

石油地质基础

一、填空1.地壳可以分为陆壳和洋壳两种基本类型。

前者由沉积岩层、硅铝层和硅镁层组成,后者由沉积层和硅镁层组成。

2.地幔是指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

平均厚度为2800余千米。

3.内动力地质作用常见的有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四种类型。

4.外动力地质作用主要在地球表面进行,包括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作用。

5.根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两个界面,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6.地球的外部圈层构造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

7.根据岩石的成因可将其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型。

的含量不同可将岩浆岩分为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四大类8.根据岩浆岩中 SiO29.碎屑岩的四种基本胶结类型是基底式、接触式、孔隙式和镶嵌式。

10.矿物的力学性质包括解理、断口、硬度等。

11.作为标准化石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演化快、分布广、数量多。

12.根据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产状及其反映的地壳运动特征,不整合可分为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两种主要类型。

13.与年代地层单位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是:宙、代、纪、世、期、时。

14常见的地层划分方法有年代地层学方法、构造地层学方法、岩石地层学方法、生物地层学方法四种15.沉积相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情况分为海相、陆相、海陆过渡相。

16.油气勘探开发中重点研究的相类型有陆相中的河流相、湖泊相;海陆过渡相中的三角洲相等。

17.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走向、倾向、倾角。

18.根据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断层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三种类型。

19.褶曲的基本形式可分为背斜、向斜两种。

20.断裂构造可分为节理和断层两类22.石油的组分组成一般有油质、胶质、沥青质三种。

23.石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氢,其次是含量很少的硫、氮、氧。

24.石油的相对密度一般介于0.75-1.0之间。

通常相对密度大于0.90的石油称为重质油,小于0.90的石油称为轻质油。

25.石油主要是由三种烃类组成,即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石油地质基础

石油地质基础

石油地质基础
石油地质基础涉及了石油的形成、富集和运移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关于石油地质基础的一些重要信息:
1. 石油的形成:石油是在地球深部的有机质受到高温和高压作用后形成的。

这些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海洋生物残骸和植物残体。

2. 石油富集地带:在地壳深处,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地质构造,被称为石油富集地带。

这些地带通常由含有大量有机质的沉积岩层和具有较好的储集条件的岩石层组成。

3. 储层与盖层:石油富集地带中的储集石油的层位被称为储层。

储层通常由多种类型的岩石组成,包括砂岩、碳酸盐岩和页岩等。

而覆盖储层的岩石层被称为盖层,它可以有效地封闭储层中的石油。

4. 地层与油气系统:地层是地球表面以下一定范围内的地质层序。

石油地质研究常常以地层为基本单位。

油气系统是一个包括源岩、储集岩和运移通道等要素的综合体系,通过源岩中的有机质热解产生石油,然后通过运移通道富集到储集岩中。

5. 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石油地质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探测方法。

通过在地表放置震源和地震接收器,利用地震波在不同地层中的传播速度和反射特性来确定地下结构,从而找到潜在的石油储集层。

6. 钻探技术:钻探技术是石油勘探与开发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
在地表钻探井眼,获取地下岩石样本和地层数据,可以判断地下是否存在石油资源,并评估其潜力和可开发性。

7. 石油地质资源评价:石油地质资源评价是对潜在石油资源进行评估和分级的过程。

通过对地质数据和地球物理数据的综合分析,可以确定石油地质资源的储量、潜力和开发难度等。

以上是关于石油地质基础的一些重要内容,它们对于石油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石油地质基础复习总结

石油地质基础复习总结

第一章地球概论1.盆地:四周是山地或高原、中央相对下凹且较平坦(平原或丘陵)的地形称盆地。

2.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m所增加的温度,用℃表示。

3.莫霍面:位于地表以下数公里到30-40km,纵波速度升高,具有全球性,大陆深,海洋浅。

以上为地壳,以下为地幔。

4.古登堡面:地表以下2900km,横波消失,纵波速度由升高变为降低,位于高密度固体地幔与具有液态外核的地核之间的界面。

5.地壳运动:由内动力地质作用所引起的地壳岩石发生变形、变位的一种机械运动,又常称构造运动。

6.机械沉积作用:指在搬运过程中,碎屑的重力大于搬运介质的搬运力(曳引力、浮力等)时产生的沉积作用。

7.机械沉积分异作用:由于被搬运的碎屑颗粒本身的矿物成分、密度、大小和形状等均有所不同,因而在搬运力发生变化产生沉积作用时,大都会发生根据其本身的特征按—定顺序分选沉积下来的作用。

第二章矿物1.矿物:自然产出的、内部质点排列有序的、可用一定化学式表示的均匀固体。

2.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有一定结晶构造和几何外形的固体。

(矿物是晶体)。

3.矿物的光学性质:颜色(选择吸收、混合色)、条痕(粉末颜色)、光泽(反射光线能力)、透明度(可见光透过程度)。

4.矿物的力学性质:硬度(矿物抵抗外力机械作用)、解理(矿物受力后一定方向规则裂开的性质)、断口(矿物受力后在任意方向上裂成的凹凸不平的面)。

第三章岩浆岩与变质岩1.岩浆:是地球深处天然产出的高温、高压、含大量气体挥发组分,复杂的硅酸盐熔融体。

2.岩浆岩分类:酸性(>65%)、中型(52-65%)、基性(45-52%)、超基性(<45%)。

3.岩浆作用:指岩浆的形成、演化、运移直到冷凝形成岩石的全部过程。

4.岩浆作用类型:喷出活动、浸入活动(深成浸入、浅成浸入)。

5.变质作用:指原有的岩石在地下一定深处,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在保持固态的条件下发生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的变化而形成新岩石的地质作用。

石油地质基础知识讲义

石油地质基础知识讲义
产层评价测井:投产后评价油气层物性参数等。
生产测井:油气井生产过程中的测井
工程技术测井:包括声幅、声波测井,磁定位、井径测井,井温测井等。
注入剖面测井:判断分层吸水量,为调剖、堵水提供依 据。包括同位素测井、自然电位测井、井温测井、流量 生产动态测井 测井、自然伽马测井、磁定位测井等。 产液剖面测井:测各层井温、产液量、压力、含水、磁 定位等参数。
现实当中的背斜与向斜
背斜
向斜
(三)断裂构造
当岩层所受的力超过了岩石的强度,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受破坏 而断开或错动的现象称为断裂。岩层发生断裂后形成的地质构造称为断 裂构造。
断裂构造分为裂缝和断层两类:
1、裂缝 当岩层受力发生断裂后,断裂面两侧岩体沿断裂面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
构造称为裂缝。按断裂缝的产状和岩石产状的关系可分为走向裂缝、倾向裂缝和 斜交裂缝,如图1-5所示。油气藏中存在的裂缝越多,注水开发时油层的水窜现 象就越严重。
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逆断层会使地层产生 重叠现象。
平移断层:两盘沿断层面走向方向相对移动的断层。
断层使地层失去连续性。一个油气藏的地质构造并不是单一的,一般 是褶皱、断层、裂缝几种构造相伴而生。
油气藏中的裂缝和断层越多,油田开采的难度就越大。裂缝越多,注 水开发就越容易形成水窜,影响油藏的水驱油波及系数;断层越多,油 层就会不连续,使注入水受到遮挡,不能及时地补充地层能量。
石油地质基础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它是人们认识地层、 认识石油储存环境特性、认识石油流动过程、认识石油物理性质的基础 知识;也是在生产过程中观测油气井动态变化,及时了解和掌握油、 气、水井各项参数变化的重要依据,对生产动态分析与生产调整起着重 要的作用。

石油地质基础知识讲义

石油地质基础知识讲义
石油地质基础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它是人们认识地层、 认识石油储存环境特性、认识石油流动过程、认识石油物理性质的基础 知识;也是在生产过程中观测油气井动态变化,及时了解和掌握油、 气、水井各项参数变化的重要依据,对生产动态分析与生产调整起着重 要的作用。
需掌握的知识点
地质构造:地质体本身所具有形态特征,包括构造变动、非构造变动
有机质转化成石油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的过程,促使这一过程发生 的因素有细菌的作用、温度作用、压力作用、催化剂作用等。 1)细菌作用
在还原环境里,细菌能分解沉积物里的有机物质而产生沥青质,所以说细菌的作用在 成油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2)温度作用
随着沉积物埋藏深度的增加,温度也随之增高,有机质在地热作用下形成烃类。随着 温度的增高和时间的增长,烃类的数量也增多。在较高温度下,轻烃的含量增加,主要为 气态,则生油过程不需要太高的温度。已探明的油层多低于100℃。 3)压力作用
第一节 地质构造及油气藏
地质构造:是指地质体本身所具有的形态特征。它是由地 壳运动形成的。
由于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岩层变形和变位均称为构造变动。 由重力、流水和冰川等外力作用引起的岩层变形和变位均 称为非构造变动。
构造变动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两类: 褶皱变动和断裂变动。由褶皱变动产生的构造称为褶
皱构造;由断裂变动产生的构造称为断裂构造。这两者之 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往往是同时存在和相伴而生的。
背斜油气藏
断层油气藏
2、地层油气藏 由于地层横向上或纵向上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称为地层圈闭。油气在地层圈闭中
的聚集称为地层油气藏。
3、岩性油气藏 由于沉积条件的变化导致沉积岩岩性发生变化,形成岩性尖灭圈闭和透镜体圈闭,其
中聚集了油气,就形成了岩性油气藏。

石油地质基础

石油地质基础

1.地球地球的圈层构造:外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部(地壳地幔地核)2.母岩的风化产物是沉积岩的产物。

3.地质作用:自然界引起的地壳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各种作用过程。

外力地质作用:以外能为主要能源而引起的地表形态和物质成分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

包括: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部的能量(高温高压)和地球自转的动能所引起的。

包括:1.地壳运动(水平造山,升降造海)2.岩浆作用3.变质作用4.地震作用。

地质引力主要有:风、流水、冰川。

地表条件:常温、常压、风、流水 4.地层:与时间有成因联系的岩层。

地层的接触关系:1.整合接触(沉积连续进行,地层产状相同)2.平行不整合(上下地层之间有缺失,地质年代不连续,层与层产状相同)3.角度不整合(沉积间断,地层缺失,层与层之间相交)5.地层划分:对同一地点的地层在纵向上进行划分。

地层对比:不同地点的地层进行研究,找出同一时间形成的地层。

地层划分与对比依据: 1.岩石地层学(沉积岩性特征)2.生物地层学(古生物化石)3.构造学(构造活动,接触关系)4.地球物理方法(地球物理学特征)岩层产状:岩层在空间的位置状态。

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岩层100‘倾角20‘表示为:100‘∠20‘地质构造:地壳运动造成的岩层变位、变形留下的行迹。

常见的构造类型: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6.褶皱:岩石受力后产生一系列波状起伏的弯曲岩层。

褶曲:指岩层向下或向上的单个弯曲。

向下拱的称为向斜褶曲,核部新,两翼老。

向上拱的称为背斜褶曲,核部老,两翼新,用于找油。

褶曲按剖面的分类:直立褶曲斜歪褶曲倒转褶曲平卧褶曲翻卷褶曲。

褶曲按转折形态的分类:圆弧尖棱箱状扇形挠曲。

正地形:向斜成岩、背斜成山7.断层:沿破裂面两侧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节理(裂缝):沿破裂面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断层的主要类型:1.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受引力和重力作用,封闭性较差,造成地层缺失)2.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受水平挤压力作用,封闭性好,造成地层重复)3.平移断层(两盘沿断层面走向相对错动,受水平扭力作用)。

石油地质基础

石油地质基础
• 成因与产状 • 用途
河北省任丘市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石油工程系
石油地质基础
图2-8 方解石晶体 (1)—单晶 (2)—双晶
河北省任丘市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石油工程系
石油地质基础
3)白云石
• 化学成分 CaO 30.4%、MgO 21.9%、CO2 47.7%,常
含类质同象混合物Fe和Mn等。
• 形态 常为菱面体,有时发育成柱状或板状,晶面常弯曲
石油地质基础
图2-10 白云石晶形
河北省任丘市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石油工程系
感谢您的关注
石油地质基础
二、矿物的光学性质
1.矿物的颜色 (1)自色 (2)他色 (3)假色
河北省任丘市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石油工程系
石油地质基础
2.矿物的光泽 (1)金属光泽 (2)半金属光泽 (3)非金属光泽
河北省任丘市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石油工程系
石油地质基础
3. 矿物的透明度 (1)透明 (2)半透明 (3)不透明
含有沥青、气体等。
• 形态 晶形完整者少见,有时呈六方板状或片状,集合体常呈片状、
鳞片状、土状等。
• 物理性质 铁黑色至钢灰色,条痕黑色,金属光泽,不透明;一组极
完全解理,硬度为1,易污手,具滑感,比重2.1~2.2,导电,抗腐蚀, 熔点高达3000℃。
• 成因与产状 • 鉴定特征 钢灰色,硬度低,具滑感,污手等。 • 用途
河北省任丘市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石油工程系
石油地质基础
第二节 矿物的物理性质
一、矿物的形态
矿物形态是指矿物的单体及集合体形状而言。 自然界大多数矿物是晶质矿物,常以晶体(即具 有格子构造的固体)的形态出现,具有一定的规 则外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刀刻不动,性脆,无解理,比重4.9~5.2,燃烧后有臭味。
• 成因与产状 • 鉴定特征 以其颜色,条痕,晶面有条纹,硬度大,小刀刻不动及粒
状等特征可与黄铜矿区别。
• 用途 是制取硫酸的主要原料。
2.黄铜矿CuFeS 2
• 化学组成 Cu34.6%、Fe30.5%、S34.9%,有时含微量金
(Au)、硒(Se)、砷(As)等混入物。
• 成因与产状 • 鉴定特征 有咸味,易溶解,烧之呈黄色火焰并有炸裂声

• 用途
2.钾盐KCl
• 化学组成 K 52.5%、C1 47.5%,常含NaCl、Fe 2O3
。等杂质。
• 形态 晶形呈立方体和立方体与八面体的聚形,集合
第三节 常见造岩矿物及其鉴定特征
一、矿物的分类 1.自然元素类 2.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 3.卤化物类 4.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类 5.含氧酸盐类
二、自然元素类
1.石墨C
• 化学组成 化学成分纯净者很少,常含有SiO2、粘土等杂质,有时还
呈六方板状或片状,集合体常呈片状、
四、卤化物类
1.石盐(岩盐) NaCl
• 化学组成 Na 39.4%、C1 60.6%,常含杂质。 • 形态 立方体晶形,晶面上常见有漏斗状的阶梯凹
陷,集合体常呈粒状。
• 物理性质 无色透明或白色,常因含杂质而呈各种
浅色,玻璃光泽,硬度2,性脆,比重2.1~2.2,易 溶于水,有咸味,烧之火焰呈黄色(Na反应)。
规律地连生在一起,称为双晶。
图2-3 常见双晶
4.矿物集合体的形态
• 粒状、块状集合体 • 片状、鳞片状集合体 。 • 纤维状集合体 • 放射状集合体 • 鲕状集合体 • 晶簇 • 结核状集合体 • 钟乳状集合体 • 土状集合体
第二节 矿物的物理性质
一、矿物的形态
矿物形态是指矿物的单体及集合体形状而言 。自然界大多数矿物是晶质矿物,常以晶体(即 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的形态出现,具有一定的 规则外形。
图2-1 常见单形
(2)聚形
• 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形相聚合而成的
形体。自然界产出的晶体,绝大部分都是 聚形晶体。如石英矿物为六方柱和六方双 锥的聚形晶体,即是由柱体和锥体两种单 形聚合在一起 。
2.晶面条纹
• 指晶体生长过程中,留在晶面上的条纹。
图2-2 几种常见矿物的晶面条纹
3.双晶
• 在自然晶体中,常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晶体有
鳞片状、土状等。
• 物理性质 铁黑色至钢灰色,条痕黑色,金属光泽,不透明;一组极
完全解理,硬度为1,易污手,具滑感,比重2.1~2.2,导电,抗腐蚀 ,熔点高达3000℃。
• 成因与产状 • 鉴定特征 钢灰色,硬度低,具滑感,污手等。 • 用途
2.金刚石C
• 化学组成:碳的同质多象变体之一,1850℃以上可转
石油地质基础
二、矿物的形态
1.矿物的单体形态 1)结晶质和非结晶质 (1)结晶质:矿物内部质点(分子、原子、离子)作
有规律的排列,形成一定的格子构造的固体 。
(2)非结晶质:凡是矿物内部质点(分子、原子、
离子)作无规律的排列,不具格子构造的固体 。
2)晶体的形状——单形与聚形 (1)单形 指一个晶体的形体。
2.矿物的断口
矿物的断口 矿物晶体受外力敲击 或挤压后将发生破裂。如果是严格沿着一 定结晶方向破裂,破列成凹凸不平的破裂 面,这种断面称为断口。 (1)钜齿状 (2)贝壳状 (3)参差状
3.矿物的硬度
矿物的硬度矿物对外来刻划和摩擦的抵抗能力称为硬度。
在野外工作中常用一些更简便的物体来代替硬度计,如指甲(约2.5)、小 钢刀(5.5)、石英(7)等。鉴定矿物的硬度必须在矿物的新鲜面上刻划,否则得 不到矿物的真实相对硬度等级。
摩氏硬度计
矿物
滑 石 方解 萤 磷灰 正长 石 黄 刚 金刚
石膏




英玉玉

相对硬 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矿物的其他性质
1.矿物的相对密度矿物的相对密度是指纯净的矿物在空气中的质量与同体积水 在4℃时质量之比值,是无因次的量。 2.磁性是指矿物能被磁铁吸引,甚至本身能吸引铁屑的性能。 3.发光性矿物在外来能量的激发下能发出可见光的性质。 石盐具有咸味,泻利盐有苦味,石墨、滑石等用手摸有滑感,燃烧自然硫和黄 铁矿有硫臭,高岭石吸水成粘稠状、粘舌头等等,这些都是容易觉察到的一些 矿物的感觉性质,也是矿物的鉴定特征之一。
(一)一向延长 (二)二向延长 (三)三向延长
二、矿物的光学性质
1.矿物的颜色 (1)自色 (2)他色 (3)假色
2.矿物的光泽 (1)金属光泽 (2)半金属光泽 (3)非金属光泽
3. 矿物的透明度 (1)透明 (2)半透明 (3)不透明
三、矿物的力学性质
1.矿物的解理
矿物的解理 矿物晶体受外力敲击 或挤压后将发生破裂。如果是严格沿着一 定结晶方向破裂,并能裂成光滑平面的性 质称为解理,这些光滑破裂面称为解理面 。 1)极完全解理 2)完全解理 3)中等解理 4)不完全解理
具萤光性。
• 用途
三、硫化物类
1.黄铁矿FeS2
• 化学组成 Fe 46.6%,S 53.4%,常含CO、Au、镍(Ni)、砷(As
)、锑(Sb)、铜(Cu)等混入物。
• 形态 常见晶形为立方体和五角十二面体。立方体晶形者,晶面具细
纹,两相邻面上条纹互相垂直,集合体为块状、粒状、结核状。
• 物理性质 浅黄铜色,条痕绿黑色,不透明,金属光泽,硬度6~6.5
• 形态 集合体为致密块状或粒状。 • 物理性质 铜黄色,表面常有蓝、紫、褐色斑状,条痕绿
黑色,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3~4,性脆,无解理,导 电,比重4.1~4.3。
• 成因与产状 • 鉴定特征 铜黄色,条痕绿黑色,性脆可与自然金区别,
硬度3~4,一般不呈晶形可与黄铁矿区别。
• 用途 为主要炼铜矿石。
变成石墨。
• 形态:常见有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集合体为不规
则粒状。
• 物理性质: 无色透明,强金刚光泽,硬度10,绝对硬
度为刚玉的150倍,解理中等,比重3.5~3.6,紫外 线光下发紫、蓝、绿色荧光,无磁性,化学性质稳定 ,具高度的抗酸、抗碱性。
• 成因与产状 • 鉴定特征 极大硬度,强金刚光泽,晶体外形完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