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训练课教案

合集下载

朗诵口才训练中班教案

朗诵口才训练中班教案

朗诵口才训练中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良好的朗诵习惯和节奏感。

3. 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4.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朗诵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通过朗诵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幼儿正确朗诵。

2. 如何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教学准备1. 选择适合幼儿的朗诵材料,如儿歌、诗歌等。

2. 准备音乐播放器和音乐。

3. 准备一些小道具,如面具、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讲故事等方式,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对朗诵产生浓厚的兴趣。

2. 选择适当的朗诵材料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儿歌、诗歌等材料,让幼儿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朗诵。

3. 演示朗诵技巧教师可以先给幼儿演示一遍,让他们了解朗诵的基本技巧,如语调、节奏等。

4. 分组练习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练习朗诵,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5. 老师点评老师可以在幼儿朗诵完之后,给予一些指导和点评,让他们能够及时改正错误,提高朗诵水平。

6. 表演展示安排幼儿进行朗诵表演,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朗诵成果,增强自信心。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朗诵。

同时,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勇敢地朗诵出来。

朗诵口才训练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朗诵能力。

幼儿口才诗歌朗诵训练教案

幼儿口才诗歌朗诵训练教案

幼儿口才诗歌朗诵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2.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

3.培养幼儿的记忆能力和表演能力,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

1.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记忆能力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难点。

1.提高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2.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

四、教学准备。

1.准备多种形式的诗歌,包括儿歌、童谣、诗词等。

2.准备音响设备。

3.准备小道具,如花束、玩偶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老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幼儿进入愉悦的氛围中。

然后,老师可以用一句诗句或者用一段小故事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诗歌内容,引起幼儿的兴趣。

2.学习诗歌(15分钟)。

老师向幼儿介绍今天要学习的诗歌,可以先朗读一遍,然后让幼儿跟读。

接着,老师可以逐句解释诗歌内容,让幼儿理解诗歌的意思。

3.朗诵训练(20分钟)。

老师可以分组让幼儿进行朗诵训练,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朗诵。

老师可以给予指导和帮助,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朗诵方法和技巧。

4.表演展示(15分钟)。

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展示,其他幼儿可以进行评价和点评,老师也可以给予评价和鼓励。

5.总结(5分钟)。

老师对今天的课程进行总结,鼓励幼儿继续努力,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诗歌朗诵训练,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激发幼儿的参与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同时,老师要注重引导和激励,让每个幼儿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取得进步。

一年级朗诵课教案模板范文通用精选2篇(3)

一年级朗诵课教案模板范文通用精选2篇(3)

一年级朗诵课教案模板范文通用精选2篇(3)第一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基本的朗诵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练习,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朗诵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朗诵技巧的掌握和运用,课文的流畅朗读。

2. 教学难点:情感的准确表达,声音的抑扬顿挫和语调的转换。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优美的朗诵音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期待。

提问学生对朗诵的理解和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2. 朗读技巧讲解与示范讲解朗诵的基本技巧,如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

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感。

引导学生模仿示范,进行初步的朗读练习。

3. 课文朗读练习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停顿和重音的处理。

集体朗读和个人朗读相结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错误,给予指导和鼓励。

4. 情感表达与表演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指导学生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语调的转换等技巧来表达情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表演,展示各自的朗诵成果,相互评价和学习。

5. 课堂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朗诵的重要性和技巧。

鼓励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朗诵,与家长分享自己的朗诵作品。

布置相关朗诵作业,如录制朗诵音频、准备下一节课的朗诵表演等。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示范教学法:通过教师的示范朗读,让学生直观感受正确的朗诵技巧。

2. 互动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练习和表演,促进相互学习和交流。

3. 评价激励法: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分段朗读和集体朗读练习,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朗诵技巧。

2.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录制一段朗诵音频,并准备下一节课的朗诵表演。

朗诵技巧及训练教案

朗诵技巧及训练教案

朗诵技巧及训练教案1.基本原则朗诵是将演讲者通过发声、调节、表示、理解语言等复杂维度在有限时间内进行的语言表达活动,所以训练朗诵技巧,要根据时间限制和效果要求,采取科学的方法以达到有效表达的效果。

2.训练目标一般来说,训练朗诵技巧的目的有三:第一,提升声音的质量;第二,提高演绎能力;第三,正确表达文本的信息。

3.言语能力训练演讲者在训练朗诵技巧之前,首先要掌握自己已有的语言素养,然后通过不断的训练,来实现语言表达的效果,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表达。

4.音乐训练朗诵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是通过听觉感受来完成的,所以训练朗诵技巧也要与音乐训练结合起来进行。

演讲者通过音乐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的质量,让文本中的意义更易被听众接收。

5.文本训练提高朗诵能力,也要结合文本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演讲者首先要学会认真钻研文本,了解文本的内涵内容;其次,熟悉文本中可能存在的修辞;最后,要有效利用文本中的标点符号符号和句式来加强内容的表达。

6.朗诵训练演讲者在训练朗诵技巧的时候,要多方位的训练。

包括锻炼语言的表达能力,熟悉表达的语调,掌握演讲的音量控制,调整发音心理,正确把握文本的表演要素等。

7.训练方法训练朗诵技巧可以采取录音和自我批评的方法进行,也可以采取具体步骤和分解训练的方法。

步骤包括阅读、理解、节律练习、发声练习、控制和强化练习等。

在阅读、理解阶段,演讲者要仔细阅读,弄清文体,留心文章布局、语句归纳,分析句型结构、词语的用法和表达的真实意思,仔细地揣摩及理解文章内涵。

在节律练习阶段,演讲者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分解出节拍和重音,并结合语言表达进行朗诵,做到固定节律,把握朗诵的速度和节奏。

在发声练习阶段,演讲者可以选择发声范围拓展的方法,从把低音频带练习到高频频率,大声进行口语练习,训练音量控制,从而把握声音的大小和语言的表达效果。

在控制和强化练习阶段,演讲者要根据文章的要求,运用表演要素,充分发挥文本的附加价值,把握语言气氛,运用修辞及表现技巧,从而增强文本的表达效果。

朗诵气息的基本功训练教案

朗诵气息的基本功训练教案

朗诵气息的基本功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朗诵气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和气息控制能力。

3.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气息进行朗诵,提高朗诵效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和气息控制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在朗诵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气息,达到自然、饱满的朗诵效果。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安静、宽敞的教室。

2. 教学设备:录音机、音响设备、教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朗诵气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讲解:(1)讲解正确的呼吸方法:吸气时要慢、深,腹部扩张,呼气时要缓、收,腹部收缩。

(2)讲解气息控制:在朗诵过程中,要根据句子的需要,合理控制气息,保持声音的稳定和音量的适中。

3. 练习环节:(1)分组练习:学生分为小组,互相练习正确的呼吸和气息控制。

(2)教师示范:教师进行朗诵示范,展示如何运用正确的气息。

(3)学生单独练习:学生单独进行朗诵练习,注意运用正确的气息。

4. 反馈与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给予指导和改进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和气息控制能力,能够在朗诵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气息,提高朗诵效果。

六、教学延伸:1. 小组比赛: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朗诵比赛,看哪一组能够更好地运用正确的气息。

2. 角色扮演:学生选择一段文学作品,进行角色扮演,注意在朗诵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气息,增强表现力。

七、作业布置:1. 回家后,练习正确的呼吸方法和气息控制,可以找一段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朗诵练习。

八、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和气息控制能力,是否能够在朗诵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气息。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比赛成绩,评价学生对朗诵气息基本功的掌握程度。

朗诵初中课程教案大全

朗诵初中课程教案大全

朗诵初中课程教案大全年级:初中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朗诵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热爱朗诵,提升语文素养。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

教学内容:1. 朗诵的基本概念2. 朗诵的技巧3. 朗诵的表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播放一些经典的朗诵作品,让学生对朗诵产生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朗诵与口语表达的区别,引发学生对朗诵的思考。

二、教学朗诵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讲解朗诵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朗诵的本质。

2. 介绍朗诵的特点,如语音、语调、节奏等。

三、教学朗诵的技巧(10分钟)1. 教师讲解呼吸控制、声音调节、情感把握等朗诵技巧。

2. 学生进行简单的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四、教学朗诵的表演(10分钟)1. 教师讲解朗诵表演的要求,如舞台表现力、肢体语言等。

2. 学生进行朗诵表演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朗诵的重要性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学生进行朗诵表演,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朗诵的技巧(10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朗诵情况进行讲解,指导学生改进朗诵技巧。

2. 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三、教学朗诵的表演(10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运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增加朗诵表演的魅力。

2. 学生进行朗诵表演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学生在朗诵过程中要注意情感的投入。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朗诵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得到提高。

3. 学生热爱朗诵,积极参与朗诵活动。

老年大学朗诵班课教案

老年大学朗诵班课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培养学员对普通话朗诵的兴趣,提高学员的普通话水平。

2. 通过朗诵训练,增强学员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3. 学习基本的朗诵技巧,提高学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对象:老年大学朗诵班学员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入1. 介绍朗诵艺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分享一些优秀的朗诵作品,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二、理论学习1. 学习普通话发音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讲解朗诵时的呼吸控制、口腔共鸣等基本技巧。

三、实践练习1. 练习普通话单音节、双音节的发音。

2. 进行简单的朗读练习,如朗读诗歌、散文等。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布置课后练习任务。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普通话发音技巧和朗诵基本技巧。

2. 进行学员之间的互相检查和指导。

二、深入讲解1. 讲解朗诵中的情感表达和节奏把握。

2. 分析经典朗诵作品的情感处理和节奏变化。

三、实践练习1. 练习朗诵短小的诗歌或散文。

2. 引导学员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员的表演能力。

四、作品欣赏1. 播放优秀朗诵作品,让学员感受不同朗诵风格的特点。

2. 分析作品中的朗诵技巧和情感表达。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鼓励学员课后多加练习,提升朗诵水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课堂导入:以分享优秀朗诵作品为切入点,激发学员学习兴趣。

2. 理论学习:讲解普通话发音的基本原则和朗诵技巧。

3. 实践练习:进行发音练习和简单的朗读练习。

4. 课堂小结:总结学习内容,布置课后练习任务。

第二课时:1. 复习与巩固: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进行学员之间的互相检查和指导。

2. 深入讲解:讲解朗诵中的情感表达和节奏把握。

3. 实践练习:进行诗歌或散文的朗诵练习,角色扮演。

4. 作品欣赏:播放优秀朗诵作品,分析作品中的朗诵技巧和情感表达。

5. 课堂小结:总结学习内容,鼓励学员课后多加练习。

教学评价:1. 学员普通话发音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朗诵课程设计小学生教案

朗诵课程设计小学生教案

朗诵课程设计小学生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朗诵的基本技巧,如语音、语调、节奏和情感表达;掌握常用的朗诵技巧,如停顿、重音、语速和呼吸控制。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朗诵技巧进行诗歌、故事等材料的表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朗诵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朗诵基本技巧的学习:包括语音、语调、节奏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知识。

2.常用朗诵技巧的实践:如停顿、重音、语速和呼吸控制等技巧的运用。

3.朗诵活动的实践:选取适合小学生的诗歌、故事等材料,让学生进行朗诵表演。

4.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朗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教师讲解朗诵基本技巧和常用朗诵技巧。

2.实践法:学生进行朗诵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朗诵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反馈与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适合小学生的朗诵教材,为学生提供学习参考。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朗诵技巧。

4.实验设备:如麦克风、音响等设备,用于学生朗诵表演。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态度和朗诵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2.作业评估:布置相关的朗诵作业,如练习朗诵某个片段,评估学生的完成情况和朗诵技巧的应用。

3.表演评估: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朗诵表演,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其表现,包括语音、语调、节奏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4.自我评估: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朗诵过程中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朗诵训练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朗诵训练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朗诵训练二、课程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朗诵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3. 帮助学生掌握朗诵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课程内容:1. 朗诵基础知识2. 朗诵技巧训练3. 诗歌朗诵4. 散文朗诵5. 故事朗诵6. 小说朗诵7. 朗诵作品鉴赏四、教学课时:共8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朗诵基础知识1. 课堂导入:介绍朗诵的定义、作用及重要性。

2. 讲解朗诵的基本要素:语气、语速、停顿、重音等。

3. 朗诵姿势与表情的训练。

第二课时:朗诵技巧训练1. 气息控制训练:胸腹联合式呼吸法、气息下沉法等。

2. 声音训练:共鸣、音色、音调等。

3. 停顿与重音的训练。

第三课时:诗歌朗诵1. 诗歌朗诵的基本技巧: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节奏、运用情感等。

2. 诗歌朗诵作品赏析:《再别康桥》、《雨巷》等。

3. 学生进行诗歌朗诵练习。

第四课时:散文朗诵1. 散文朗诵的基本技巧:把握散文的意境、情感、节奏等。

2. 散文朗诵作品赏析:《荷塘月色》、《背影》等。

3. 学生进行散文朗诵练习。

第五课时:故事朗诵1. 故事朗诵的基本技巧:塑造角色、把握故事情节、运用情感等。

2. 故事朗诵作品赏析:《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

3. 学生进行故事朗诵练习。

第六课时:小说朗诵1. 小说朗诵的基本技巧:把握人物性格、故事情节、情感变化等。

2. 小说朗诵作品赏析:《骆驼祥子》、《红楼梦》等。

3. 学生进行小说朗诵练习。

第七课时:朗诵作品鉴赏1. 邀请专家进行朗诵作品鉴赏,让学生了解朗诵艺术。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朗诵作品,进行鉴赏与交流。

第八课时:总结与考核1. 对本课程进行总结,回顾所学内容。

2. 学生进行朗诵作品展示,进行自评与互评。

3. 考核学生的朗诵水平,为后续课程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朗诵技巧等。

2. 朗诵作品展示:学生的朗诵水平、情感表达、技巧运用等。

朗诵训练教案

朗诵训练教案

朗诵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朗诵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包括语音、语调、重音、停顿等。

2、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各类文学作品。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增强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纠正学生的语音错误。

(2)学会运用语调、重音、停顿等技巧来表达作品的情感和意境。

2、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朗诵中自然地融入情感,避免做作和夸张。

(2)对于不同体裁和风格的作品,如何选择合适的朗诵方式。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朗诵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巧,让学生有初步的了解。

2、示范法教师进行示范朗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朗诵的魅力和正确的表现方式。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逐渐掌握朗诵技巧,提高朗诵水平。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作品的内涵和朗诵要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精彩的朗诵音频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学生对朗诵的感受和理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15 分钟)(1)介绍朗诵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讲解语音的基本知识,如声母、韵母、声调的正确发音方法,纠正学生常见的语音错误。

(3)讲解语调的变化,包括高升调、降抑调、平直调、曲折调等,以及它们在表达不同情感时的运用。

(4)讲解重音和停顿的作用和类型,如语法重音、逻辑重音、感情重音,以及语法停顿、逻辑停顿、感情停顿等。

3、示范朗诵(10 分钟)教师选择一篇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或小说片段,进行示范朗诵。

在朗诵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刚才讲解的技巧,将作品的情感和意境充分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朗诵的魅力。

4、学生练习(20 分钟)(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练习朗诵,可以是个人练习,也可以是小组练习。

(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朗诵中出现的问题。

5、讨论与分享(15 分钟)(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在朗诵练习中的体会和遇到的问题。

朗诵训练口才教案模板范文

朗诵训练口才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朗诵训练口才二、课程目标1. 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增强自信心。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3. 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

三、课程内容1. 朗诵的基本技巧2. 诗歌朗诵3. 文学作品朗诵4. 朗诵中的情感表达5. 朗诵比赛与表演6. 口才训练与沟通技巧四、教学时间共10课时,每周1课时五、教学进度安排第1课时:朗诵的基本技巧1. 介绍朗诵的定义和作用2. 学习正确的呼吸方法3. 声音的运用和调节4. 语速、语调的控制5. 朗诵时的眼神、手势、表情第2课时:诗歌朗诵1. 分析诗歌的特点和表现手法2. 学习诗歌朗诵的节奏和韵律3. 情感表达在诗歌朗诵中的重要性4. 诗歌朗诵实例欣赏与模仿第3课时:文学作品朗诵1. 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和主题2. 学习文学作品朗诵的技巧3. 文学作品朗诵实例欣赏与模仿4. 学生自主朗诵练习第4课时:朗诵中的情感表达1. 情感表达在朗诵中的重要性2. 如何把握情感,传达情感3. 情感表达的技巧4. 学生情感表达练习第5课时:朗诵比赛与表演1. 朗诵比赛的组织与规则2. 比赛前的准备与心态调整3. 朗诵表演的技巧4. 学生朗诵比赛与表演第6课时:口才训练与沟通技巧1. 口才训练的基本方法2. 沟通技巧的重要性3. 沟通技巧的运用4. 学生口才训练与沟通技巧练习第7课时:朗诵中的语言表达1. 语言表达在朗诵中的重要性2. 如何运用语言表达3. 语言表达的技巧4. 学生语言表达练习第8课时:朗诵中的节奏与韵律1. 节奏与韵律在朗诵中的重要性2. 如何把握节奏与韵律3. 节奏与韵律的技巧4. 学生节奏与韵律练习第9课时:朗诵中的声音运用1. 声音运用在朗诵中的重要性2. 如何运用声音3. 声音运用的技巧4. 学生声音运用练习第10课时:总结与展示1. 总结朗诵训练口才课程内容2. 学生朗诵作品展示3. 教师点评与总结4. 颁发优秀学员证书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朗诵技巧、口才训练等理论知识。

唱歌歌词朗诵训练教案

唱歌歌词朗诵训练教案

唱歌歌词朗诵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唱歌歌词朗诵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2. 帮助学生掌握唱歌歌词朗诵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力。

3.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唱歌歌词朗诵的基本技巧。

2. 歌词朗诵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让学生掌握唱歌歌词朗诵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

2. 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

1. 准备一些有代表性的歌曲,包括流行歌曲、民歌等。

2. 准备录音设备和音响设备。

3. 准备教学课件或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歌曲,让学生欣赏并感受音乐的魅力。

然后与学生讨论音乐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共鸣。

2. 歌词朗诵的基本技巧(2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唱歌歌词朗诵的基本技巧,包括发声、节奏、语气等方面的训练。

然后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技巧。

3. 歌曲学习和朗诵训练(40分钟)。

教师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向学生讲解歌词的含义和情感表达。

然后,让学生进行朗诵训练,要求他们在朗诵时要注重情感的表达,并且要符合歌曲的节奏和音调。

4. 学生表演和互动(30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每组选择一首歌曲进行朗诵表演。

其他学生可以进行点评和互动,提出建议和意见。

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和展望(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唱歌歌词朗诵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音乐表达能力。

同时,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学习唱歌歌词朗诵的基本技巧,并进行实际的朗诵训练和表演,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在朗诵时表现得不够自然和情感不够丰富,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训练。

下节课,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帮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现力。

朗诵气息的基本功训练教案

朗诵气息的基本功训练教案

朗诵气息的基本功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朗诵气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和气息控制能力。

3.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气息,提高朗诵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培养气息控制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气息,提高朗诵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教室2. 教学设备:录音机、音响、诗歌文本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朗诵气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教师讲解正确的呼吸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3. 示范:教师进行气息控制的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4. 练习:学生进行气息控制的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5. 应用:学生运用气息进行诗歌朗诵,教师评价并指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地掌握呼吸方法和气息控制能力。

2. 学生的朗诵表现力和感染力有明显提高。

3.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气息,准确地表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不同风格诗歌的气息控制练习,让学生体会不同风格诗歌的气息运用。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练习气息控制和朗诵,相互评价和指导。

3. 邀请专业朗诵艺术家进行讲座或示范,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气息在朗诵中的重要性。

七、教学实践1. 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要求运用气息控制,展现朗诵魅力。

2.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朗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信心。

3. 鼓励学生参与戏剧表演、演讲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表演能力。

八、教学反馈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练习和表演,了解学生在气息控制和朗诵方面的进步。

2. 学生完成实践任务后,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

3. 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九、教学总结1. 教师总结学生在气息控制和朗诵方面的表现,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努力。

2. 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

朗诵体态训练教案模板范文

朗诵体态训练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朗诵时的基本体态要求,提高朗诵的舞台表现力。

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舞台表现力,提高朗诵水平。

3.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朗诵时的站姿、坐姿要求。

2. 朗诵时的手势、表情运用。

3. 朗诵时的眼神交流与舞台调度。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播放一段优秀的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朗诵的舞台表现力。

2. 提问:同学们认为优秀的朗诵者有哪些特点?二、站姿、坐姿训练1. 讲解朗诵时的站姿、坐姿要求,如:双脚并拢,身体挺直,肩膀放松等。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给予点评和指导。

三、手势、表情训练1. 讲解朗诵时手势、表情的运用,如:手势要自然、适度,表情要丰富、真实等。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眼神交流与舞台调度训练1. 讲解朗诵时眼神交流与舞台调度的技巧,如:与观众进行眼神交流,根据内容进行舞台调度等。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给予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朗诵体态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3. 布置课后练习,如: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注意体态的运用。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是否积极练习、是否认真听讲等。

2. 评价学生的朗诵表现,如:站姿、坐姿是否正确,手势、表情是否自然,眼神交流是否到位等。

3. 关注学生的课后练习情况,如:是否按照要求进行朗诵练习,是否有进步等。

五、教学资源1. 朗诵视频、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

2. 朗诵教材、教案、教学课件等。

六、教学时长1. 1课时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增加或减少教学内容,调整教学顺序等。

朗诵延时课教案模板范文

朗诵延时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朗诵,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课堂互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朗诵技巧训练2. 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朗诵3. 朗诵比赛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朗诵技巧的掌握,文学作品的理解与表达。

2. 难点:如何在朗诵中融入情感,展现作品的内涵。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朗诵的意义和作用。

2. 学生分享自己朗诵的经验和感受。

二、朗诵技巧训练1. 声音控制:讲解气息、音调、音量等方面的技巧。

2. 表情与动作: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表情和动作来辅助朗诵。

三、文学作品朗诵1. 教师挑选一首适合朗诵的诗歌或散文,让学生进行朗诵。

2. 学生分组进行朗诵,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朗诵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朗诵中的收获和感悟。

二、朗诵比赛1. 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朗诵比赛,教师选取适合朗诵的文学作品。

2. 学生进行朗诵,评委打分,评选出优秀选手。

3. 优秀选手分享自己的朗诵心得,其他学生学习借鉴。

第三课时一、导入1. 教师总结朗诵延时课的学习成果。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朗诵中的成长和收获。

二、作品朗诵1. 教师挑选一首适合朗诵的诗歌或散文,让学生进行朗诵。

2. 学生分组进行朗诵,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三、总结1. 教师总结朗诵延时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朗诵技巧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朗诵中的感悟和体会。

四、课后作业1. 学生自选一首诗歌或散文,进行朗诵练习。

2. 学生在课后向家长分享自己的朗诵成果,增进亲子关系。

五、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朗诵技巧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朗诵中的情感投入和表现。

3. 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

朗诵情境训练教案模板范文

朗诵情境训练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朗诵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2. 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包括语调、节奏、语气、停顿等方面的运用。

3. 培养学生的舞台表现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朗诵的基本技巧,包括语调、节奏、语气、停顿等。

2. 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在朗诵过程中如何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2. 学生在舞台上的表现力如何得到提升。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经典朗诵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朗诵的基本技巧和舞台表现力。

2. 提问:你们认为朗诵的关键是什么?如何提高朗诵水平?(二)朗诵技巧讲解与示范1. 讲解朗诵的基本技巧,包括语调、节奏、语气、停顿等。

2. 示范朗诵技巧,引导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三)朗诵作品选择与分组1. 学生自主选择朗诵作品,可从诗歌、散文、小说等体裁中选择。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朗诵作品,进行排练。

(四)小组排练与指导1. 小组成员根据所选作品进行角色分配,明确各自的任务。

2.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每个小组的朗诵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模拟朗诵比赛1. 每个小组进行模拟朗诵比赛,展示自己的朗诵作品。

2.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朗诵进行评分,评选出最佳朗诵作品。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强调朗诵技巧和舞台表现力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朗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诵技巧掌握程度:通过课堂练习和模拟比赛,评价学生朗诵技巧的掌握情况。

2. 学生舞台表现力:通过模拟比赛,评价学生在舞台上的表现力。

3.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诵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

朗诵情景训练教案模板范文

朗诵情景训练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朗诵情景训练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朗诵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

2.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 锻炼学生的舞台表现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三、课时安排1. 总课时:4课时2. 每课时:60分钟四、教学内容1. 朗诵的基本技巧2. 朗诵的情景创设3. 朗诵的情感表达4. 朗诵的舞台表现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朗诵的基本技巧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朗诵的定义和重要性。

(2)播放一段优秀的朗诵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诵的基本技巧讲解(1)呼吸技巧:讲解腹式呼吸、胸式呼吸等呼吸方法。

(2)发声技巧:讲解口腔共鸣、鼻腔共鸣等发声方法。

(3)语速、语调、语气:讲解如何根据稿件内容调整语速、语调、语气。

3. 实践练习(1)学生分组进行呼吸、发声练习。

(2)教师点评,纠正错误。

4. 总结与布置作业(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回家练习呼吸、发声。

第二课时:朗诵的情景创设1. 导入(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2)播放一段带有情景的朗诵作品,引导学生思考情景对朗诵的影响。

2. 朗诵的情景创设讲解(1)了解情景创设的意义。

(2)讲解如何根据稿件内容创设合适的情景。

3. 实践练习(1)学生分组进行情景创设练习。

(2)教师点评,纠正错误。

4. 总结与布置作业(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回家根据一篇散文或诗歌进行情景创设。

第三课时:朗诵的情感表达1. 导入(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2)播放一段带有强烈情感表达的朗诵作品,引导学生思考情感对朗诵的影响。

2. 朗诵的情感表达讲解(1)了解情感表达的意义。

(2)讲解如何根据稿件内容表达合适的情感。

3. 实践练习(1)学生分组进行情感表达练习。

(2)教师点评,纠正错误。

4. 总结与布置作业(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回家根据一篇散文或诗歌进行情感表达。

第四课时:朗诵的舞台表现1. 导入(1)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

朗诵初中课程教案设计

朗诵初中课程教案设计

朗诵初中课程教案设计年级:初中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朗诵的基本技巧和原则,提高朗诵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增强语感。

3.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1. 朗诵的基本技巧和原则。

2. 文学作品的朗诵实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简单的热身活动,引导学生放松身心,进入学习状态。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朗诵吗?谁能简单地说一下朗诵是什么?二、新课内容(20分钟)1. 教师介绍朗诵的基本技巧和原则,如语音、语调、语速、情感表达等。

2. 讲解朗诵时的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的重要性。

3. 示范朗诵一段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朗诵的魅力。

三、实践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文学作品进行朗诵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语调等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3. 邀请部分学生进行展示,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练习朗诵,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展示课后作业成果,互相交流学习经验。

二、深入学习(20分钟)1. 教师讲解朗诵时的情感表达和氛围营造技巧。

2.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如何运用声音和表情传达情感。

3. 学生再次进行分组练习,选择不同的文学作品进行朗诵。

三、课堂展示(15分钟)1. 学生代表进行朗诵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朗诵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3. 邀请学生进行即兴朗诵,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朗诵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练习朗诵,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语言朗诵训练教案模板范文

语言朗诵训练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1课时年级:中班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 通过朗诵训练,使幼儿掌握正确的朗诵技巧,提高朗诵水平。

3.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正确的朗诵技巧,提高朗诵水平。

难点: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1. 教学资源:诗歌、歌曲、故事等。

2. 教学工具:录音机、音响设备、话筒等。

3. 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或多功能厅。

活动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轻快的音乐,引导幼儿跟随音乐做简单的舞蹈动作,活跃课堂气氛。

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朗诵吗?今天我们来上一节语言朗诵训练课,希望大家积极参与。

”二、基本技巧训练1. 教师讲解朗诵的基本技巧,如:呼吸、发声、停顿、语调等。

2. 幼儿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呼吸、发声等基本技巧。

三、诗歌朗诵1. 教师选取一首适合中班幼儿的诗歌,带领幼儿一起朗读。

2. 幼儿分组,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朗诵,其他组员进行点评。

3. 教师针对幼儿的朗诵进行指导,帮助幼儿纠正错误。

四、歌曲朗诵1. 教师选取一首适合中班幼儿的歌曲,引导幼儿进行朗诵。

2. 幼儿分组,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朗诵,其他组员进行点评。

3. 教师针对幼儿的朗诵进行指导,帮助幼儿提高朗诵水平。

五、故事朗诵1. 教师选取一个适合中班幼儿的故事,引导幼儿进行朗诵。

2. 幼儿分组,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朗诵,其他组员进行点评。

3. 教师针对幼儿的朗诵进行指导,帮助幼儿提高朗诵水平。

六、总结与评价1. 教师对幼儿的朗诵进行总结,肯定幼儿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

2. 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分享自己在朗诵训练中的收获和感受。

七、活动延伸1. 教师鼓励幼儿在家庭中继续进行朗诵训练,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师组织一次朗诵比赛,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提高朗诵水平。

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幼儿是否掌握了正确的朗诵技巧。

2. 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幼儿是否积极参与。

朗诵口部操基本功训练教案

朗诵口部操基本功训练教案

朗诵口部操基本功训练教案教案标题:朗诵口部操基本功训练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提高口部操的基本功水平;2.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感知能力;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声音的基本要素:音高、音量、语速、语调;2. 声音的基本技巧:呼吸控制、发声技巧、咬字清晰;3. 朗诵基本姿势和肢体语言;4. 朗诵节奏感和韵律感的培养。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学到的内容,如声音的基本要素。

2. 提问学生关于朗诵的经验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10分钟)1. 介绍朗诵口部操基本功的重要性和作用。

2. 讲解声音的基本要素和技巧,并示范给学生。

第三步:练习(25分钟)1. 练习呼吸控制:引导学生进行深呼吸和放松呼气的练习,提高肺活量和呼吸控制能力。

2. 练习发声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发声练习,如咏唱音阶、练习发出清晰的元音音素。

3. 练习咬字清晰:选择一段简单的诗词或文章,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并指导学生注意咬字清晰。

4. 练习基本姿势和肢体语言:引导学生正确站立和运用手势、面部表情等辅助朗诵。

5. 练习节奏感和韵律感:选择一段有节奏感的诗词或文章,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并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

第四步:总结(5分钟)1. 让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分享感受和收获。

2. 引导学生总结朗诵口部操基本功训练的要点和技巧。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班级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和学习兴趣。

2.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朗诵比赛或演出,提高朗诵口部操基本功的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呼吸控制、发声技巧、咬字清晰等方面。

2. 通过学生的朗诵表演或小组朗诵比赛来评估学生的口部操基本功水平。

教学资源:1. 诗词或文章的选取;2. 音乐或节奏感强的音频资源;3. 朗诵口部操基本功的示范视频。

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适时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诵训练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明确什么是朗诵及朗诵的重要性;2、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掌握一定的朗诵技巧与方法;3、通过朗诵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体味汉语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朗诵训练技巧与方法的掌握教学难点:朗诵训练的方法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训练为主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内容与步骤:一、什么是朗诵?朗诵就是把书面的文章或文学作品用更能表情达意的有声言语表达出来,以期产生更强烈的感染力。

朗诵是语文学习中必备的基本功。

能够成功地朗诵作品,可以说是能够深入理解和把握作品的表现。

二、朗读与朗诵的区别朗诵必须有文字为依据,这和朗读相同。

但它是一种艺术形式,是供欣赏的表演,因此,朗诵除了必须脱离文字稿用口替作者说话以外,还须有眼神、手势、形体动作相配合来帮助表情达意。

这样,朗诵就不仅令是诉诸听觉的语言艺术,而且有诉诸视觉的艺术造型,因此它和戏剧表演很相近。

而这些,恰恰是朗读不必多加考虑的。

当然,朗读可以从朗诵中吸取大量的营养,甚至可以在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上升为朗诵,以促进朗读水平的提高。

三、朗诵的作用1、朗诵是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语言技能之一;2、朗诵是普通话正音训练的重要方式;3、朗诵是由说到读的重要桥梁,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4、朗诵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充分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重要途径。

四、朗诵的基本要求:1、用准确的普通话读。

要按普通话语音的声、韵、调准确地读,这是严格的基本训练,是朗诵的基础;2、发音要响亮清楚。

响亮清楚不仅仅是音量的问题,也是语言基本功的问题,应该练一练吐字归音,提高字音的清晰度;3、忠于原作,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吃字(即不把字音含糊不清地带过去);4、读得流利,就是说要读得流畅自然,快慢适当,不破词,不破句,不重复字句;5、有感情地读。

有感情地读是朗诵的高要求。

只有发自内心的富有真情实感的朗读,才能引起听众的想象,激发起听众的情感,获得听众的共鸣。

五、朗诵技能训练:(一)吐字归音吐字归音是语言艺术中的咬字发音的方法。

吐字是对声母的发音要求,归音是对韵腹、韵尾的要求。

要掌握好发音部位,吐字有力,韵腹拉开立起,圆润饱满,尾音归音明确,不能模棱两可。

训练:读下列绕口令——1、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

2、八百标兵奔北坡,北边炮兵并排跑;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3、一个胖娃娃,画了三个大花活蛤蟆;三个胖娃娃,画不出一个大花活蛤蟆。

画不出一个大花活蛤蟆的三个胖娃娃,真不如画了三个大花活蛤蟆的一个胖娃娃。

(二)调节气息,科学发音1、运气发声口语表达中的亮度、力度、清晰度,以及音色的甜润、优美、持久等,都主要取决于气息的控制和呼吸的方式。

主要呼吸器官包括:呼吸道、胸腔、肺和腹肌,呼气和吸气时其主要运动状况如下:胸腔:胸内的体腔部分是胸腔。

胸腔外部是胸廓,胸廓的活动是由胸部多组肌肉的收缩与放松来完成的。

胸腔的底部是膈肌(横膈膜),把胸腔和腹腔隔开。

肺:在胸腔的内部,肺组织呈海绵状,吸气时胀起,呼气时瘪缩。

腹肌:是腹部肌肉的总称。

我们把使胸腔扩大以完成吸气的肌肉统称为吸气肌肉群,把使胸腔缩小以完成呼气的肌肉统称为呼气肌肉。

发音时,声带先闭拢,由肺送来的气流在一定压力下冲开声门,这时,声带又因本身的弹性而重新闭合。

由肺送来的气流又因压力增大而再度冲开声门。

这一开一闭称为一个周期。

气流通过声门以后,再经过咽腔、口腔或鼻腔等各共鸣腔体,从唇部或鼻孔发出声音。

呼吸方式主要有:(1)胸式呼吸(浅呼吸),主要是通过提起胸骨扩大胸腔的前后左右径来完成,吸入量小,声音虚而不实,且喉头负担过重,声音不能持久。

(2)腹式呼吸(单纯横膈膜式呼吸),主要是靠降下隔肌扩大胸腔的上下径来吸气。

呼气时腹部放松、外突是采用这种呼吸方式的标志。

容易造成声音闷、暗、空的特点。

(3)胸腹联合呼吸(深呼吸),是胸、腹两种呼吸方式的结合。

吸入量大,有一定的厚度,但吸进得快,排出得也快。

(4)有控制的胸腹联合呼吸,吸入量大,呼气时,两肋逐渐放松,同时小腹自然内收,使呼出的气流均匀、稳劲。

易于产生坚实、响亮的音色,它是多种音色变化的基础。

2、吸气训练通过训练,掌握急吸缓呼、深吸缓出的科学发声方法。

训练要领:扩展两肋,小腹微收,将气吸收肺底。

一般感觉左右展开的幅度大于前后,后腰部大于腹部。

训练方法:(1)以衣襟中间的钮扣为标记,把气缓缓吸到最下面一颗钮扣的位置;(2)坐在椅子的前沿,上身略向前倾,“沿着后背”将气缓缓吸入体内。

这种方法排除了单纯的胸部用力吸气的可能,容易获得两肋打开的实际感觉;(3)闻花香——站立,胸自然挺起,两肩下垂,小腹微收,从容地如闻花香一样地吸气。

觉两肋渐开,气吸进八成满;控制一两秒钟,再缓缓呼出,用这种方法体会降膈和开肋;(4)调整意念,觉得气是从全身的毛细孔吸入体内的。

这样会使你的两肋较充分展开;(5)“半打”哈欠。

不张大嘴地打哈欠,进行最后一刻的感觉和胸腹联合呼吸吸气最后一刻的感觉相近。

3、呼气训练通过训练,锻炼控制气息流速和压力的能力。

做到稳劲、持久。

训练要领:呼气要平稳、有控制,根据内容和情感的变化调节呼气的快慢、强弱。

训练方法:(1)均匀、缓慢地吹去桌面上的尘土(25-30秒);(2)数数1-30(以每秒二个的速度数:1、2、3、4……声音要规整、圆润,不感到挤压、力竭);(3)数葫芦。

清晰地发:“一口气数不了二十个葫芦,一个葫芦,两个葫芦,三个葫芦,四个葫芦……”;(4)齿缝放气:“丝——”4、有控制的胸腹联合式呼吸训练通过训练,学会控制,从而使声音丰满圆润,刚柔相济。

训练方法:长句练习——鲁迅|| 是| 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三)适当运用语言表达技巧语言技巧主要包括停顿、重音、语调、语速等。

1、停顿:停顿就是指词语或语句之间声音上的间歇。

恰当地处理停顿,语言会变得参差错落,间歇有序,语音层次分明。

如:①亲爱的/爸爸,妈妈欢迎您。

②“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停顿有“结构停顿”、“生理停顿”、“语法停顿”、“感情停顿”之分。

(1)结构停顿:结构停顿的时值长短大致是“题目>段落>自然段>层次>句子”。

(2)生理停顿生理停顿即朗诵者根据气息需要,在不影响语义完整的地方作一个短暂的停歇。

要注意,生理停顿不要妨碍语意表达,不能割裂语法结构。

训练:可是“友邦人士”一惊诧,我们的政府/ 就怕了。

(鲁迅《“友邦惊诧”论》)(3)语法停顿:语法停顿是指有明显的语法标志的停顿。

语法标志主要是指文章中的标点符号。

大致是:“。

”> “;”> “,”> “、”。

另外,诗歌中的“音步”停顿也属于语法停顿。

训练:①这晨曲融合了老少几代人的意志,洋溢着生命的活力,跳荡着亢奋的节律。

这晨曲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深深呼唤着勤奋、进取、毅力,面向光明,面向未来,自强不息!(杨子敏《黎明的脚步》)②乡愁〔台湾〕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4)感情停顿为强调某一特定的意义或感情,在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作适当的停顿,这叫感情停顿,又称强调停顿。

训练:①遵义会议║纠正了│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所犯的“左倾机会主义性质”的严重的原则错误,团结了│党和红军,使得│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胜利地完成了长征,转到了│抗日的前沿阵地,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说明:“遵义会议”之后没有标点符号,但是为了突出“遵义会议”的地位,强调“遵义会议”在我党历史上的伟大意义,就应有一个停顿,而且比下面的其它强调停顿时间要长一些。

“纠正了”、“团结了”、“使得”、“转到了”、“执行了”这些词语后面也没有标点,但为清楚显示“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应用停顿,句中划“║”和“│”的都表示强调停顿。

如果不仔细揣度作品而任意作强调停顿,容易产生错误的理解。

例如贺敬之《雷锋之歌)中的一句:“来呵!让我们紧紧挽住雷锋的这三条刀伤的手臂吧!”有人在“三条”之后略作停顿,就会给听众造成“三条手臂”的错觉,影响理解的正确性。

②他们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摆什么“惊诧”的│臭脸孔呢?(鲁迅《“友邦惊诧”论》)2、重音:朗读或说话时,根据结构和表达的需要,会有意识地把一些词语乃至于句子读或者说得重一些,这就是重音。

重音分为词重音和语句重音。

(1)词重音:单音词单念时没有词重音的讲究,在多音节词里,有几种不同的音量格式。

多音节词中的词重音大体可分为以下五种格式:①中重式:国旗、电话、百姓、汽车、春天②重轻式:眼睛、桌子、麻烦、好处、木匠③中次轻重式:世界杯、研究生、展览馆、奥运会④中次轻中重式:武汉大学、东方时空、二氧化碳⑤重轻中轻式:讨论讨论、打听打听、学习学习(2)语句重音语句重音有一般重音和逻辑重音之分。

①一般重音,也叫自然重音、语法重音,是由语言本身的自然节奏所决定的,不因说话人或朗读者的不同而改变。

A、定语、状语、补语比它们的中心词读得重些。

如:a、“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那块丑石。

”b、“雪纷纷扬扬,下得很大。

”c、“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

”B、谓语中心词常重读。

如:a、“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b、“那哀痛的日子持续了很久。

”C、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常重读。

如:“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D、用作比喻的词一般重读。

如:“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腿,领着我们向前去。

”E、人名、地名的最后一个字常重读。

如:“北京、济南”。

②逻辑重音,也叫强调重音。

强调重音根据文句所表现的意图和情感来决定重读部分。

如:“原来你在这儿。

”——原来你并未离开或原来你已经来了。

“原来你在这儿。

”——原来你并不在别的什么地方。

“原来你在这儿。

”——原来是你不是别人。

3、语调:我们把一个汉字音高的升降变化称为声调,一句话的调子的高低升降变化称为语调。

语调分为平调、升调、降调、曲调四种。

(1)平调:语调平稳,变化不大,始终保持同一高低常用来表示严肃、冷淡、叙述、介绍等语气。

例如: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

(用舒缓的语气,读出大海的宁静带给人的愉悦)(2)升调:语调前平后高,或句末上升,常用来表示怀疑、反问、惊讶、号召、呼唤、口令等。

如:①“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呢?”②“老人家,今天上午有人给你钱吗?”③“立正,向前看!”④“让我们团结起来,去奋斗、去开拓、去创造我们美好的未来!”(3)降调:语调先平后降。

常用来表示肯定、感叹或请求等语气。

例如: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