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理论研究综述
沉浸理论视阙下跨境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探析
沉浸理论视阙下跨境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探析摘要:在沉浸理论的指导下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应用型高职院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缺乏可操作性环境的缺陷,拓展相关课程实践教学的操作空间,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操作感受,教学成果直观化,实现理论学习、技能训练以及创新创业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沉浸理论;国际贸易;实践教学引言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已逐渐成为国际贸易实践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利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应用型高职院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缺乏可操作性环境的缺陷,拓展相关课程实践教学的操作空间,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操作感受,实现理论学习、技能训练以及创新创业的有机融合。
通过梳理沉浸理论在高等教育中的运用,本文重点研究如何在跨境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构建技能与挑战平衡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沉浸体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1、沉浸理论文献综述人们在日常的工作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自己在某些时候会有一种全心投入、废寝忘食、乐在其中,并焕发惊人创造力的独特体验。
针对这种完全投入情境并沉浸其中的独特心理状态,美国心理学家Csikszentmihalyi(1975)首次提出了沉浸体验(Flow Experience)的概念。
他指出沉浸体验是挑战与技能平衡时人们完全投入活动中的一种愉悦状态;在此状态下,人们的精神高度兴奋,可以集中全部精力面对当前挑战,并伴随着愉悦的感受和巅峰的工作状态[1]。
随后很多西方学者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进一步拓展了沉浸理论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视角。
比如Jackson,Marsh(1996)建立了沉浸体验的9因子结构模型;Hoffman和Novak(1996)首次将沉浸理论应用到在线学习研究领域;Noort等(2012)总结了网络环境中的沉浸体验构成,并利用沉浸理论的分析框架研究教育、学习、管理、游戏设计等领域内的问题[2]。
基于沉浸理论,我国学者也从多个角度探讨了沉浸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学习沉浸体验研究概述及教育启示
沉浸体验(Flow),也译作心流、福乐、流畅感,此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Csikszentmihalyi 1975提出[1],他发现,当人们从事自己热爱的、能胜任的、且顺利的活动时,会获得一种十分兴奋的情绪体验,以至于他们非常愿意持续不断地从事这些活动。
沉浸体验是一种重要的积极情绪,研究表明,它能提升人们在工作条件与非工作条件下的愉悦性和专注性[2]。
因此,对沉浸体验的探索可谓意义深远。
一、沉浸体验(一)沉浸体验的概念Csikszentmihalyi将沉浸体验定义为个体将精力全部投注在某种活动当中以至无视外物的存在,甚至忘我时的状态。
这些活动如在美术、音乐、写作、运动中均有体现。
一些受访者用“水流”一词来描述他们在沉浸体验中的情绪感受,并声称那种流畅体验毫不费力且源源不断地出现[3]。
那么,这种积极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呢?(二)沉浸体验的产生及特点国内学者任俊将沉浸体验产生的条件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个体所从事的活动具有一定结构性特征,它有具体的目标、规则及相应的评价标准;二是个体当前的技能与挑战平衡;三是个体自身人格方面的特点对沉浸体验的产生具有一定影响作用,如“自向性人格”[4]。
由此,沉浸体验的产生取决于个体与活动本身的相互作用。
对于沉浸体验的特点,研究者们几乎都认可并沿用Csikszentmihalyi的维度模型,认为沉浸体验者有如下共同特征:(1)挑战与技能平衡;(2)行动与意识相融合;(3)有明确的目标;(4)及时的反馈;(5)专注于当前的任务;(6)有控制感;(7)自我意识暂时消失;(8)时间感消失;(9)享受活动本身的乐趣。
对沉浸体验的研究使用最多的问卷,如沉浸体验状态量表(FSS)和倾向性沉浸体验量表(DFS)也是以上述九个维度特征为基础而发展出来的[5]。
(三)相关研究目前,除了沉浸体验的自身属性之外,其应用研究也较为广泛。
如沉浸体验在网络、运动、工作、生活、艺术创作等领域的应用,都是研究者津津乐道的话题。
沉浸式教学实践研究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沉浸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
沉浸式教学强调在真实或模拟的环境中,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体验和实践来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沉浸式教学实践的总结和分析,探讨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二、研究背景1. 沉浸式教学的概念沉浸式教学(Immersive Teaching)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一种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学习、探索和实践,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
2. 沉浸式教学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对沉浸式教学的研究和应用逐渐增多。
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尝试将沉浸式教学应用于各个学科,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沉浸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沉浸式教学案例,分析其具体实施过程、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3. 实地调研法:对实施沉浸式教学的学校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其教学环境、实施效果和学生的反馈。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1. 沉浸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沉浸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认知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情境学习理论等。
认知心理学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教育技术学为沉浸式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情境学习理论则强调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的体验和反思。
2. 沉浸式教学的应用现状(1)学科应用:沉浸式教学在各个学科中均有应用,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沉浸式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游戏化教学等,使学生在互动、体验中学习。
(3)教学效果:实践证明,沉浸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沉浸式教学存在的问题(1)技术支持不足:沉浸式教学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但目前我国教育领域的技术支持尚不完善。
心流(沉浸)理论
活动项目的 挑战
个体参与有责任的活动比无 责任的活动,往往越容易在活动
中体验到沉浸感。
贵州省启点教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内容详解 产公生司原简理介 模市型场发分展析 影营响因销素运营九个投特资征回有报利的风群险体控和制空间特征
4 沉浸状态的九个特征
理 论 背 景
贵州省启点教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内容详解 产公生司原简理介 模市型场发分展析 影营响因销素运营九个投特资征回有报利的风群险体控和制空间特征
5 有利于沉浸体验的群体和空间特征
理
创意的空间排列
场地设计
以可视化增进效能
论 背 景
不被设备所束缚,有便 捷的资源支持、可以实现人 员的自由移动与自由组合
信息的输入与 输出,可以自由表 达思想的场地。
背
景
2.体验沉浸感时,也是正在为未
2.用于产品设计中,有利于消费
来储备资源:技能改进、挖掘潜
者在企业产品的使用中体会到爽
能,使个体“个性化”、“综合 化”
的感觉,这也有利于企业的产品 销售。
贵州省启点教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基本介绍 公司定简义介 市场分背析景 营销运营 投资回报 风险控制
2
理 论 背 景
贵州省启点教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基本介绍 公司定简义介 市场分背析景 营销运营 投资回报 风险控制
个人层面
企业层面
2
1.沉浸状态中,个体感觉到认知 高效、动机激发、无比幸福。沉
1.有利于员工工作绩效的提升, 对员工的心理资本进行投资,避
浸体验有助于愉快情绪、积极情
免培训和开发的盲目性。
现 实
感的出现,与生活满意度呈正相 关
内容详解 产公生司原简理介 模市型场发分展析 影营响因销素运营九个投特资征回有报利的风群险体控和制空间特征
沉浸式密室研究报告范文
沉浸式密室研究报告范文沉浸式密室研究报告范文一、研究背景近年来,沉浸式密室逃脱游戏逐渐兴起,成为一种新兴的娱乐方式。
沉浸式密室研究旨在探索沉浸式体验对参与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以及沉浸式密室游戏设计的要素和原则。
二、研究目的1.研究沉浸式密室游戏的心理影响;2.研究沉浸式密室游戏的行为要素;3.探究沉浸式密室游戏的设计原则。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为参与过沉浸式密室游戏的玩家。
问卷包括两个部分:心理影响部分和行为要素部分。
心理影响部分包括沉浸感、兴奋感和满足感等因素。
行为要素部分包括游戏难度、游戏道具和游戏主题等因素。
四、研究结果1.心理影响:参与者对沉浸式密室游戏的沉浸感评分较高,表明他们在游戏过程中沉浸其中,忘却现实世界。
兴奋感和满足感评分也较高,说明沉浸式密室游戏能够给参与者带来愉悦和满足的感受。
2.行为要素:游戏难度是影响参与者参与游戏的一个重要因素。
过低的游戏难度容易让参与者产生无聊和厌倦感,过高的游戏难度容易让参与者感到沮丧和无力。
游戏道具也是吸引参与者参与的一个重要因素,新颖有趣的游戏道具能够提升参与者的兴趣。
游戏主题是吸引参与者参与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有趣的游戏主题能够引起参与者的兴趣和好奇心。
五、研究结论沉浸式密室游戏具有较高的沉浸感、兴奋感和满足感,能够给参与者带来愉悦和满足的感受。
游戏的难度、道具和主题是吸引参与者参与游戏的重要因素。
在设计沉浸式密室游戏时,应注意保持适度的难度,提供有趣的游戏道具和引人入胜的游戏主题,以吸引更多的参与者。
六、研究建议1.进一步探究沉浸式密室游戏的心理影响因素;2.研究沉浸式密室游戏的行为要素之间的关系;3.开展对不同年龄、性别和教育水平参与者的研究,以了解不同人群对沉浸式密室游戏的需求和反应。
七、研究局限性本研究仅针对参与过沉浸式密室游戏的玩家,样本容量较小,难以代表整体人群。
同时,由于缺乏实验条件,无法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
沉浸式学习的理论
沉浸式学习的理论
沉侵式学习理论是指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借助虚拟学习环境,学习者通过高度参与互动、演练而提升技能。
“沉浸式”,指的是没有音乐,没有后期,也没有说话的声音,只有与物品接触的声音,或者小声说话的声音的视频。
“沉浸式”是一种能够让参与者有很强的现场感,让他们感觉自己好像身处其中。
网友们在看这类视频的时候,会感觉非常有代入感,听觉上面感觉很舒适,身心很放松。
当人们进行活动时如果完全投入情境当中,注意力专注,并且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的知觉,即进入沉浸状态。
同时,沉浸式体验是一种正向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它会让个体在参与活动时获得很大的愉悦感,从而促使个体反复进行同样的活动而不会感到厌倦。
沉浸式设计的实际应用
人是一种感官型动物,所以要想有沉浸式的体验,就要抓住人的感官体验,并结合人们的认知体验来做。
通常我们看到的比较容易产生沉浸式体验的虚拟方式有游戏、VR、AR等。
这些都是可以很好的营造氛围,让用户有很强的代入感。
而现实生活中,比如KTV里的灯光和音效氛围,商场的购物氛围,游乐场的娱乐氛围,赌场的金钱氛围等都是可以使用户忘记了时间,沉浸其中。
也正是因为用户的沉浸,才可以使用户在这些场景中花费更多的时间。
基于沉浸理论的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
基于沉浸理论的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沉浸理论概述 (6)2.1 沉浸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7)2.2 沉浸理论的核心观点 (8)2.3 沉浸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9)三、基于沉浸理论的教学模式构建 (10)3.1 沉浸理论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11)3.2 沉浸理论教学模式的关键要素 (11)3.3 沉浸理论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13)四、基于沉浸理论的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14)4.1 沉浸理论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15)4.2 沉浸理论教学模式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 (16)4.3 沉浸理论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18)五、结论与展望 (19)5.1 研究成果总结 (20)5.2 研究不足与局限性 (22)5.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23)一、内容综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沉浸理论在教育领域逐渐受到重视。
沉浸理论是指学习者通过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果和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致力于将沉浸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沉浸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从最初的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的沉浸式学习,到现今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载体的沉浸式教学,沉浸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
沉浸理论在全球范围内的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程设计: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有沉浸感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利用沉浸理论进行教学策略的改革和创新,如采用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
评估与反馈: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沉浸状态,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以提高教学质量。
尽管沉浸理论在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技术问题: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发展尚不成熟,可能导致学习体验的受限。
沉浸理论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沉浸理论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沉浸理论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发现通过沉浸式教学,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使学习过程更加真实、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此外,文章还探讨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转变以及营造适宜的教学环境的重要性。
关键词:沉浸理论古诗词教学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现行的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成为了教育界亟待研究的问题。
沉浸理论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1沉浸理论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1.2提供情境化学习体验沉浸理论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非常有益。
通过提供情境化的学习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
第一点是引导学生进入古代文化背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向学生讲解古时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等信息,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了解并沉浸在古代文化的氛围中。
第二点是创造身临其境的情景,增强学习体验。
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音频、视频等手段,可以将学生带入到描绘古代风景、描述古人生活的场景中,从而让学生在情感上更为投入,增强学习的效果。
例如:《登鹳雀楼》的沉浸式教学。
另一个成功应用沉浸理论的案例是教授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赏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展示鹳雀楼的真实建筑和周边环境。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倾听,尽可能地了解诗歌所描绘的楼阁、风景和历史背景。
接着,学生将被要求使用丰富的形容词和动词来描述他们对鹳雀楼的感受和印象。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歌,体验不同历史人物的心境和情感。
通过这种沉浸式教学的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中隐藏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沉浸理论在中职旅游教学中的应用
沉浸理论在中职旅游教学中的应用一、沉浸理论概述1.提出背景沉浸理论最早被称为沉浸式教学法,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加拿大首先提出,主要用于第二外语的学习,并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绩。
研究和评估的结果一致表明:通过浸入式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学科课程的成绩均明显高于其他外语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
之后,美国、芬兰、荷兰、新加坡等国家纷纷效仿,对沉浸式教学法进行了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尝试。
20世纪90年代末,沉浸式教学法开始传入中国,应用于国内的英语教学,且取得了较好的影响。
近年来,沉浸式教学也逐渐开始向我国其他学科教学延伸。
2.内容简介沉浸理论即从沉浸式教学法延伸出来的理论,简单来说,就是将师生都“浸泡”在特定的环境中,让师生在真实的互动中,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产生兴趣,继而主动学习并自觉形成某种习惯,以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
要知道,对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两者必须关联起来才便于学生记忆,死记硬背的知识早早地就会被遗忘。
相比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沉浸理论更注重将学生放在特定的环境中,让学生在切身不断地体验中产生情感和思想的共鸣,积极主动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自主、自愿去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旅游原本就是一个以体验为主的活动,在中职旅游课程的教学中,利用沉浸理论,可以让学生切身地体验到旅游的美妙之处,从而很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浸入学习,以取得有效的教学成果。
二、沉浸理论在中职旅游教学中应用的紧迫性旅游专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专业,涉及经济、政治、人文、地理等众多学科。
中职旅游专业的教学也一直处于摸索状态,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
在这个大环境下,中职旅游的教学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有效性偏低教学的有效性即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合规律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效果的教学。
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从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两个方面来分析。
从教学过程中来看,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是:教学目标是否正确,是否能引起学生兴趣。
沉浸理论研究现状及其对远程教育的启示
21 0 0年 2月 源自广州广播 电视大学 学报
J U N LO U N Z O A I ' NV R I O R A FG A G H UR DO& I U IE ST V Y
V 1 1 o 1 o. 0 N .
F b 201 e. 0
去和 现在 以及 未来之 间 的差异 微乎 其微 ” 。 2 “ . 当游 戏 者 完 全 被 活 动 吸 引 时 ,他 们 会 嵌 入 一种 共 同 的经 验 模 式 。这 种 经 验 模 式 以意 识 的狭 窄 聚 焦 为 特 征 ,并 丧 失 自我 意识 ,只 对
通 过许 多 文献 对 网络 与 网 络游 戏 等方 面 的
的网络化 虚 拟 现实 环 境 。它 通 过 建 立 在 高 速 网
调查 研究 ,发 现许 多 网 民能 够 沉 浸 到 网络 或 网 络游 戏 所 营 造 的 环 境 中 ,忘 记 时 间 ,甚 至 会 忘
记 自身 的存 在 。这 种 情 形 不 正 是 传 统 教 育 所 追 求 的学 习者 的 理 想 状 态 以及 我 国当 前 远 程 教 育
所追 求 的吗 ?
一
、
背景
沉浸理 论 中 的核 心 概 念 是 :“ 浸 体 验 ” 沉 。 关 于 沉浸体 验有 几个 不 同的定 义 。 ( ) 沉浸 体验 或心 流 ( o 一 l f w) 美 国 心 理 学 家 M. s s nm hli对 心 流 C i z t ia ke y ( o ) 的定 义有 过两 种不 同方 式 的描述 : l fw 1 “ . 当人 们 全 情 投 入 时 ,获 得 的 一 种 贯 穿 全身 的感 觉 ,在 这 种 状 态 下 ,动作 与 动 作 之 间 似乎 受 到一 种 内在 逻 辑 的指 引 ,而 无 须 行 为 主
沉浸理论与急诊科护理工作沉浸体验的研究进展
过访谈结果制定问卷和系统的访谈提纲进行调查f5】。他认为这 些人是被他们所进行的活动本身所激励,这种激励是来源于 这些活动带来的积极情绪,激励他们持续不断地完成这些活
1.访谈法。访谈法是一种质性研究的方法,是测量沉浸体 验最常用的一种方j去【引。在检索到的文献中,国内外学者进行 沉浸体验的研究时主要是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收集访淡对象对 自身沉浸体验的详细描述。访谈法能深入全面地了解访谈对 象内心的真实感受,但是访谈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访谈对象 不是描述即刻的感受,而是回忆自身沉浸时的感受,受研究人 员和访谈对象主观因素影响。
沉浸(flow)的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米哈伊・西卡森特米 哈伊(MillflyC¥il【s趾n咖illalyi)在上个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沉 浸,也译为福乐、心理流,是指对某一活动或事物表现出浓厚的 兴趣并能推动个体完全投入某项活动或事务的一种情绪体验,
这是一种包含愉快、兴趣等多种情绪成分的综合情绪,而且这
DOI:10.3760/cma.j.teen.1672・7088.2013JD9.032 作者单位:030001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马玉萍);山西 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张莉莉)
engagement)”【引。沉浸体验是一种积极体验,可以使个体从中 获得满足感,促进自我价值感的提升。本文对沉浸体验的理论
3.心理体验抽样法(experience
method,ESM)。心
理体验抽样法(EsM)是一种以自我报告的形式研究心理变化
过程的方法,可以了解受试者心理的动态变化过翟悖l。这种方
法要求被试者在研究期间随身佩带一个传呼机、腕式手表或
4种状态冷漠(apmhy),而得到四通道模型,这也是心理学界 运用最广的Flow理论模型【婀¨,随后Csikszenfimilmlyi和他的 研究小组在1997年又进一步把这4种心理状态细分为8种 不同的心理状态,并用同心圆对它们各自的程度傲了区分,确定
心流(沉浸)理论
内容详解
产生原理
模型发展
影响因素
九个特征
有利的群体和空间特征
2
模型发展
内容详解
产生原理
模型发展
影响因素
九个特征
有利的群体和空间特征
3
影响因素—个人因素
个体因素包括性格特点、经验、自信、心理状态、注意状态、注意力集中品质等。
理 论 背 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米哈里认为那些具有某些具体人格特征的个体与正常个体相比更易实现沉浸体验。 这些具体的人格特征包括好奇心,良好的耐心、专注力、创造力、活力等等,并且高频 次地参加只出于内在动机(这里的内在动机是出于自我实现)的活动。拥有大部分这些 人格特征的个体被称为拥有“自带目的性人格”的个体。
基本介绍
定义
背景
2
理 论 背 景
基本介绍
定义
背景
上世纪 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Mihaly Csikszentmihalyi)观察艺术家为 70年代中期 何热衷于理想
2
理 论 背 景 1975年
米哈里在经过大量、全面的访谈研究后,首次提出沉浸理论
指出只有技能和挑战性呈现平衡状态时,个体才可能获得沉浸体验。
个人或集体 活动项目的 挑战
内容详解
产生原理
模型发展
影响因素
九个特征
有利的群体和空间特征
4
沉浸状态的九个特征
理 论 背 景
内容详解
产生原理
模型发展
影响因素
九个特征
有利的群体和空间特征
5
有利于沉浸体验的群体和空间特征
理 论 背 景
创意的空间排列
不被设备所束缚,有便 捷的资源支持、可以实现人 员的自由移动与自由组合
基于沉浸理论的成人在线深度学习策略探究
基于沉浸理论的成人在线深度学习策略探究沉浸理论是指个体在参与其中一种活动时,对于外界干扰的注意力降低,思路集中在活动本身上,达到全然投入的状态。
在成人在线深度学习中,沉浸理论可以被运用来提高学习效果和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基于沉浸理论的成人在线深度学习策略。
首先,成人在线深度学习的目标之一是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体验。
根据沉浸理论,一个活动在引起沉浸的时候,应该具备一定的挑战性。
因此,在线学习平台可以通过提供难度适中的学习任务,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动力,使其融入到学习过程中。
同时,平台还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让学习者有更多的选择和探索空间,以充分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
其次,成人在线深度学习还需要提供一个符合学习者认知规律的学习环境。
根据沉浸理论,学习环境应该是支持学习者全神贯注的,并且能够帮助学习者把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学习活动上。
在在线学习平台中,可以通过提供清晰的学习目标和指导,为学习者提供明确的学习路径和结构化的学习资源。
此外,平台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图像、音频和视频等,来丰富学习材料,从而增强学习者的参与感和兴趣。
再次,成人在线深度学习需要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奖励机制。
根据沉浸理论,及时的反馈和奖励可以增强学习者的参与和投入程度。
在线学习平台可以通过即时的自动化反馈系统,及时给学习者提供学习进度、理解程度和问题解答等方面的反馈信息。
同时,平台还可以设置奖励机制,如学分、勋章、等级等,来鼓励学习者持续参与和努力学习。
综上所述,基于沉浸理论的成人在线深度学习策略应该包括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体验、构建认知规律符合的学习环境、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奖励机制以及提供社交支持和合作学习机会等方面。
通过运用这些策略,可以促进成人在线深度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和效果,提高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成长。
沉浸理论对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平台构建的指导基于《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学习平台的实践
沉浸理论概述
沉浸理论认为,当个体处于特定情境中时,如果能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所从事 的任务中,将达到一种“沉浸”状态。这种状态下的个体不仅会忘记时间、忘 记周围的环境,还会对任务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满足感。沉浸理论的特点在于, 它强调个体在特定情境中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表现是相互关联的。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平台构 建
WISE科学探究平台对研究性学习 平台建设的启示
首先,WISE科学探究平台的架构开放且包容,可以整合各种优质资源,包括课 程资源、实验室资源、科研团队资源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该平台 还可以根据学科和课题的需求,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其次,WISE科学探究平台注重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与交流。通过在线协作工具和 社交媒体,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方便地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此外, 平台还提供了实时反馈和评估功能,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不足 之处,进而调整学习策略。
沉浸理论,最早由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提出,是指个体全神贯注、完全投 入一种活动时所体验到的一种心理状态。在网络环境下,沉浸理论的应用有助 于创建富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专注于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果。
针对沉浸理论在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平台构建中的应用,本研究以《教育技 术学研究方法》课程为例,探究了沉浸理论的实际指导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研 究中,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的方法,对沉浸理论在网络环境下的应 用进行了深入挖掘。
展望未来,我们期待WISE科学探究平台能在全球范围内产生更广泛的影响,成 为推动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我们也期待我国在研究性学习平台建 设方面能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学习者提 供更好的支持。
随着无线网络的快速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学习平台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越来越广泛。本次演示旨在研究基于无线网络环境的移动学习平台,分析其现 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为未来的移动学习平台设计提供参考。
沉浸理论研究综述
沉浸理论研究综述摘要:自沉浸理论提出以来被广泛地应用于许多领域。
网络学习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
介绍了沉浸感的提出与完善及其产生条件,分析了网络学习的概念和本质,指出了网络学习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沉浸感对网络学习的启示。
关键词:沉浸感;网络学习;虚拟现实技术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学习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但是网络学习在其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够集中,导致网络学习效率不高。
而虚拟现实技术中的沉浸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种问题。
沉浸感从提出到完善,已经应用于许多科学领域,对网络上的学科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沉浸感概述1.1沉浸理论沉浸理论(flow theory)于1975年由Csikszentmihalyi首次提出,解释当人们在进行某些日常活动时为何会完全投入情境当中,集中注意力,并且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的知觉,进入一种沉浸的状态。
之后陆续有学者进行相关的沉浸行为研究并修正其定义以期更能符合沉浸状态的描述。
随计算机科技的发展,沉浸理论延伸至人机互动上的讨论,Webster等人视这种互动具游戏( playful )和探索( exploratory )的特质( Webster,Trevino&Ryan,1993 )。
Ghani和Deshpande( 1994 ),以人机互动对工作的影响进行研究,提出两个沉浸的主要特征:在活动中完全专注( concentration )和活动中被引导出来的心理享受( enjoyment )。
Novak、Hoffman和Yung 等人从1996年开始,即对网络沉浸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与模式发展,有别于原始的沉浸模型,在人机互动中的沉浸主前提( primary antecedents ),除挑战与技巧在一定程度上之外,还必须加上专注(focused attention)。
之后Novak等人针对其模式做修正及更仔细的研究(Hoffman&Novak,1996; Hoffman,Novak&,Yung,1998,2000),并针对不同的网络行为做沉浸模式的检验,研究发现,网络使用行为中,信息寻求最容易进入沉浸,其次为阅读与书写。
沉浸体验的研究综述与展望
沉浸体验的研究综述与展望随着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不断发展,沉浸式体验成为越来越流行的研究和应用领域。
本文对沉浸体验的研究历程、对沉浸体验的定义、影响沉浸体验的因素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综述。
一、研究历程早在1960年代,人们就开始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并在后来的几十年里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沉浸式体验作为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密切相关的研究方向,最早是由斯特拉普(1995)提出的。
此后,大量关于沉浸体验的研究在心理学、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等各个领域展开。
研究者们深入探讨沉浸体验的定义、影响沉浸体验的因素、沉浸体验对人们行为和情感的影响等问题。
这些研究对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沉浸体验的定义沉浸体验是指一个人对现实世界的自我感知程度下降,而对虚拟或增强现实世界产生出建构主义的体验。
沉浸体验不同于被动接受信息的观看或听取经验,它是人与技术之间的交互过程,是在虚拟或增强现实世界中主观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体验。
沉浸体验具有真实性、身临其境、梦境、故事情节性和角色扮演性的特点。
三、影响沉浸体验的因素1.技术因素:技术因素直接决定了沉浸体验的质量。
如显示屏、声音、互动性、流畅性等。
2.个体差异:个体差异包括认知特征、情感倾向、行为模式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沉浸体验的质量。
3.外部环境:外部环境的干扰会降低沉浸体验的质量。
如嘈杂的环境、亮度不足的环境等。
4.任务需求:沉浸体验的任务需求也会影响沉浸体验的质量。
如任务目标的清晰度、任务难度的控制等。
四、未来研究方向1.沉浸体验的量化方法:沉浸体验的量化是许多研究的重要方向。
未来研究可将更多的关注点从主观体验转向客观描述。
如红外成像技术、眼动追踪技术等。
2.虚拟现实的社交互动:未来研究可将沉浸体验与社交学结合,探讨虚拟环境中的社交交互。
3.沉浸体验与认知:未来研究可将沉浸体验与认知研究结合,探索认知特征对沉浸体验的影响。
沉浸式密室研究报告总结
沉浸式密室研究报告总结沉浸式密室是一种逼真的角色扮演游戏,可以让玩家身临其境地体验到探险、解谜的乐趣。
本报告旨在总结沉浸式密室研究的相关成果,并探讨其在游戏领域的应用潜力。
首先,沉浸式密室研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玩家的沉浸感。
研究者们通过游戏情节设计、道具制作、声光效果等手段,力求营造出逼真的游戏环境。
在实验中,玩家们普遍反映沉浸式密室游戏能够让他们忘记自己的身份,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去。
因此,沉浸式密室游戏在娱乐、教育、培训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次,沉浸式密室游戏可以培养玩家的团队合作能力。
由于游戏设计的复杂性,玩家需要互相协作,共同解决谜题,才能顺利通关。
研究显示,沉浸式密室游戏能够提高玩家的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对于企业来说,沉浸式密室游戏可以被用于团队建设、培训和选拔人才等场景。
另外,沉浸式密室游戏还可以提供真实感的学习体验。
研究者们已经开始将沉浸式密室游戏与教育相结合,开发出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密室游戏。
例如,通过设计历史、科学等题材的密室游戏,学生可以在游戏中学习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科学知识的应用等。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尽管沉浸式密室游戏在娱乐、教育、培训等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但是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沉浸式密室游戏的制作成本相对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其次,在游戏设计方面,研究者们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玩家,既避免过度干预,又不让玩家迷失方向。
最后,沉浸式密室游戏的发展还面临监管政策和游戏文化的认可等问题。
综上所述,沉浸式密室研究在提高玩家的沉浸感、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提供学习体验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且在多个领域有广阔的应用潜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者的努力,沉浸式密室游戏将为人们带来更加丰富、有趣的游戏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浸理论研究综述摘要:自沉浸理论提出以来被广泛地应用于许多领域。
网络学习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
介绍了沉浸感的提出与完善及其产生条件,分析了网络学习的概念和本质,指出了网络学习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沉浸感对网络学习的启示。
关键词:沉浸感;网络学习;虚拟现实技术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学习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但是网络学习在其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够集中,导致网络学习效率不高。
而虚拟现实技术中的沉浸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种问题。
沉浸感从提出到完善,已经应用于许多科学领域,对网络上的学科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沉浸感概述1.1沉浸理论沉浸理论(flow theory)于1975年由Csikszentmihalyi首次提出,解释当人们在进行某些日常活动时为何会完全投入情境当中,集中注意力,并且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的知觉,进入一种沉浸的状态。
之后陆续有学者进行相关的沉浸行为研究并修正其定义以期更能符合沉浸状态的描述。
随计算机科技的发展,沉浸理论延伸至人机互动上的讨论,Webster等人视这种互动具游戏( playful )和探索( exploratory )的特质( Webster,Trevino&Ryan,1993 )。
Ghani和Deshpande( 1994 ),以人机互动对工作的影响进行研究,提出两个沉浸的主要特征:在活动中完全专注( concentration )和活动中被引导出来的心理享受( enjoyment )。
Novak、Hoffman和Yung 等人从1996年开始,即对网络沉浸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与模式发展,有别于原始的沉浸模型,在人机互动中的沉浸主前提( primary antecedents ),除挑战与技巧在一定程度上之外,还必须加上专注(focused attention)。
之后Novak等人针对其模式做修正及更仔细的研究(Hoffman&Novak,1996; Hoffman,Novak&,Yung,1998,2000),并针对不同的网络行为做沉浸模式的检验,研究发现,网络使用行为中,信息寻求最容易进入沉浸,其次为阅读与书写。
不同的网络活动型式,如在线游戏、在线购物、E-mail 等,也会带来沉浸经验的差异。
1.2沉浸体验条件沉浸理论从提出到现在一直备受重视,在我国香港、台湾等地也被大量研究。
Csikszentmihalyi把“心流(Flow)”解释为“由于全神贯注投入而可以更好地完成任务的一种心理状态”。
沉浸体验的发生伴随着9个因素:①每一步有明确的目标;②对行动有迅速的反馈;③挑战和技巧之间的平衡;④行动和意识相融合;⑤摒除杂念;⑥不必担心失败;⑦自我意识消失;⑧时间感扭曲;⑨行动具有自身可控制性和目的性。
2网络学习概述2.1网络学习概念网络学习,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它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和协商学习的方式进行。
相对传统学习活动而言,网络学习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共享丰富的网络化学习资源。
二是以个体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要形式。
三是突破了传统学习的时空限制。
2.2网络学习内涵网络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不仅包括运用网络进行学习的过程还包括利用、改造和开发信息资源的过程。
网络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网络本身,还应把网络当作一种学习环境。
此外,网络学习还代表一种更深刻的观念,即利用网络的便利快捷,形成自己的学习网络。
网络学习主要强调在ELearning中把数字化内容与网络资源结合起来,用技术来改造和引导教育、优化教学效果。
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汇集了大量数据、档案资料、程序、教学软件、兴趣讨论组、新闻组等学习资源,形成了一个高度综合集成的资源库。
2.3网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网络是开放的学习资源,依据网络而存在的网络学习势必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网络学习动力不足。
网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并自主学习的学习模式,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有效进行网络学习的保证。
而大多数学习者把网络当成娱乐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的工具,对网络学习环境的适应和过程控制显得被动。
(2)网络资源杂乱、学习效率低。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其中资源杂乱无章、良莠不齐,学习者对学习资源的获取有一定困难。
在网络环境下对学习者时间管理、资源管理能力也提高了要求,繁冗的信息给学习者识别、提取、处理信息带来了挑战。
(3)网络课程设计不合理。
现在许多网络课程流行课堂实录视频内容或者全部是文字课件,这种课程教学效果并不好,看的过程中学习者容易不自觉地走神,且这些视频时长与课堂差不多,学习者根本没有时间看。
(4)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缺乏交互。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缺乏教师与学习者的直接交流。
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与教师的互动不是直接和同步的,而是间接和异步的;缺少教师的有效指导使得学习者在遇到学习困难时,无法继续进行学习活动,形成学习障碍。
(5)网络学习者技能不足。
对于许多优秀的网络资源许多学习者不会利用,校园网及其购买或租赁的数据库资源检索麻烦,不易获取。
而网络学习者的技能又影响着网络学习效果。
3沉浸感对网络学习的启示网络学习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种“挑战—技能”矛盾的产生、适应与不断解决过程,学习者必须时时面对各种单元教学目标、任务、作业、考核等挑战,而要顺利通过这些挑战,学习者需要经常与同伴、教师、学习资源等形成一对一、一对多的互动交流,不断更新、提高自己的认知技能。
显然,成功的或高效率的网络教学,在设计、呈现教学任务时,需要通盘考虑“挑战—技能”能否适应不同的学习任务、目标与学习群体?前后任务、内容之间的难度梯度,能否让尽可能多的学习者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挑战—技能”平衡点,进入并且维持一种沉浸学习状态?由于沉浸感学习与拓展“学习内存”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建构沉浸感学习策略的总体思路是营造一种促使成人学习者沉浸其中的多元化学习情境,这种多元化学习情境在学习内容、任务、目标上应该具有层级分解、细化,使之具有高挑战—高技能的完美平衡。
国外学者Gunawardena所提出的知识建构五阶段模型,其实就是一种不断引导虚拟交互深入的路径。
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或探索:(1)适当利用“知觉-幻觉”感知模式在虚拟交互或学习中,教师(网络学习的辅导者)适当利用“知觉-幻觉”感知模式,能够模糊学习者的角色感知,即忘记自己的学生身份,进而产生一种角色幻觉或错位。
这时,学生潜意识中的师生身份差距(如师道尊严)会暂时消失,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为“零”,学习者与辅导者仿佛成为平等的朋友,如同置身于网络游戏中的角色一般,自由自在地交互、交流,共同探讨、完成各种感兴趣的问题,这种虚拟交互更易演变为一种沉浸感学习。
(2)合理设计、平衡“挑战—技能”的难度网络学习就是每个学习者面对的“挑战—技能”之间的不断重复过程。
根据不同成人学习专业、课程的特点,在呈现相关课件、网页、作业等时,不妨适当引入并合理设计、平衡“挑战—技能”的难度,这个难度系数可着眼于相当范围(如一个专业或一个地区)学习者中有相当比例的人(一般为60%)能够达到;或根据具体内容、教学目标的不同,对具有不同“学习内存”的学习者采用难度系数不同的课件或不同类型的呈现媒介(如视频交互、隐喻动画、虚拟空间等),在“各取所需、各得其乐”的学习效果中获得沉浸感体验。
(3)即时有效的反馈与“效率曲线”运用在网络学习中,由于每个成人学习者的“学习内存”、环境条件都不相同,面对同样的信息、符号或问题,认知反应等必然出现一定程度的差异。
而对每个学习者而言,内心都希望在第一时间获得教师(辅导者)及时有效的反馈与评价。
因此,教师(辅导者)如果能运用“效率曲线”,在最短的时间里对不同成人学习者的情况作出适当的评价反馈,就能不断刺激、鼓励学习者深入交互,获得沉浸体验。
(4)学习环境、资源操控权的角色置换在虚拟交互与学习中,目前学习者一般都扮演被动的角色,而教师则是主动角色,即“扮演”着学习操控、指导与评判。
在这样一种角色环境中,无论学习者的技能、“学习内存”如何不同,角色都无法置换,心理上难免存在一种感受“疲劳”。
这时如果适时进行一下角色置换,即让学习者扮演教师,对学习环境、资源具有一定的操控权,让他们自主选择、决定学习内容,比如让学习者设计网页、布置作业、考核评定单元成绩或把相关学习资源(视频、课件、作品等)呈现给所有学习同伴,这种角色置换会带来意外的“双赢”效果:一方面使学习者产生强烈而又别致的心理感受,进而沉浸在这种别样的学习体验中;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教师从全新的视角来反思、改进自己的网络教学。
4.结束语沉浸感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作用,对网络课程的设计、网络学习环境的建设、网络虚拟学习等都有一定的帮助。
但是沉浸感只能解决网络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还有许多问题不能通过沉浸感来解决,如学生学习的硬件不足;许多优秀资源需要付费,学习者不愿支付进行学习;教师无法对全面学习内容进行监控;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较困难;学生没有足够的自制力和充足的学习时间等。
对网络学习进一步加以完善还要综合其它方面的理论,考虑各种因素,同时需要政府加大免费资源的建设力度。
参考文献:[1]陶侃. 沉浸理论视角下的虚拟交互与学习探究——兼论成人学习者“学习内存”的拓展[J].中国远程教育,2009(1).[2]闫振中. 沉浸理论研究现状及其对远程教育的启示[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3]张际平.网络字习之本质属性探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6).[4]周志毅. 网络学习的本质[J].中国远程教育,2005(9).[5]Baidu百科.网络学习[EB/OL].http:///view/4397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