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A》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A类)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编号:实验学时:实验学分:面向专业:非物理学本科一、本实验课的性质、任务与目的(一)课程性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独立的、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受到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基本训练的开端,是理工科类专业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的重要基础。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和物理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们既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又有各自的任务和作用。
(二)课程的任务与目的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物理量的测量,学习物理实验知识,加强对相关物理学原理的理解。
2、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①能自行阅读实验教材或资料,作好实验前的准备;②借助教材或仪器说明书能正确使用仪器;③能够运用物理理论对实验现象进行初步分析;④能正确记录数据,掌握列表法、作图法和遂差法等数据处理方法,初步具备处理数据、分析结果、用不确定度表示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能撰写完整规范的实验报告;了解并学会使用本课程的网上教学系统。
⑤能够完成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3、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质,要求学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和遵守纪律、爱护公共财产的优良品质。
4、掌握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为后继的实验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
二、本实验课的基本理论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的一门必修课,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本实验课是基于大学物理理论的重于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实验课程。
(一)误差基本理论(在绪论课中介绍,并在各实验的学习中逐步掌握):1、测量与误差的基本知识2、测量的不确定度和测量结果评定3、有效数字4、数据处理方法(列表法、作图法和逐差法)(二)各实验原理所依据的物理理论知识1、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近代物理的基本知识2、各实验的设计思想和基本原理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实行分层次教学:基础(必做)实验教学→开放(选做)实验教学1、基础实验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对于基础(必做)实验的教学要求:(1)由指导教师讲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基本要求、目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大学物理实验AⅠ、AⅡ》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AⅠ、AⅡ》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02111004 0702111005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AⅠ、AⅡ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AⅠ、AⅡ学分:2 总学时:48开设学期:一年级第二学期、二年级第一学期适用专业:四年制本科工科各专业先修课程:大学物理一、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了解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初步能力。
2、通过物理实验的基本训练,要求学生能够自行完成预习,进行实验和撰写报告等主要实验过程,能够调整常用实验装置,并基本掌握常用的操作技术,能够进行常用物理量的一般测量,了解常用仪器的性能,并学会使用方法,如测长仪器、计时仪器、测温仪器、变阻器、电表、电桥、电位差计、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分光计及常用电源和常用光源等。
在进行以上基本训练过程中,要学生重视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引导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
二、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能力。
(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采用不确定度方法对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误差进行评估。
(2) 处理实验数据的一些常用方法,包括列表法、作图法等。
随着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的不断普及,应具有用计算机通用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能力。
掌握常用的实验操作技术:如零位调整,水平、铅直调整,光路的共轴调整,消视差调整,根据给定的电路图正确接线,以及在近代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中广泛应用的仪器的正确调节方法。
三、实验方法、特点与基本要求1、掌握常用的物理实验方法,如比较法、换测法、放大法、补偿法、平衡法、干涉和衍射法等,以及在近代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广泛应用的其他方法。
2、了解实验室常用仪器的性能,并学会使用,如长度测量仪、计时仪器、变阻器、电表、交、直流电桥、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分光仪、激光器、常用电源和光源等常用传统仪器。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要逐步创造条件引进在近代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中广泛应用的现代物理技术,如激光技术、传感器技术、微弱信号检测技术、光电子技术、结构分析波谱技术等。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大学物理 A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学分:具体学分课程总学时:具体学时授课对象:适用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大学物理 A 是高等院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熟悉自然界物质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物理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3、了解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一)力学1、质点运动学(1)理解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等基本概念。
(2)掌握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定义及计算。
(3)熟练掌握质点运动学方程的建立及求解。
2、质点动力学(1)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2)理解惯性系和非惯性系的概念,掌握惯性力的计算。
(3)掌握功、功率、动能、势能等概念及计算,熟练掌握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3、刚体的定轴转动(1)理解刚体的概念,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运动学描述。
(2)掌握转动惯量的概念及计算,熟练掌握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二)热学1、气体动理论(1)理解理想气体的模型,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掌握压强和温度的微观本质,了解能量均分定理。
(3)掌握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2、热力学基础(1)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应用,理解热功转换的关系。
(2)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了解熵的概念及熵增加原理。
(三)电磁学1、静电场(1)掌握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的定义及计算。
(2)熟练掌握高斯定理的应用,理解电场线和电通量的概念。
(3)掌握电势的定义及计算,了解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
《大学物理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学》课程性质:职业能力必修课学分:4分计划学时:160学时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选用教材:《大学物理学》1.前沿1.1课程定位大学物理学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重要的核心基础课。
定位于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好物理基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
它是研究物质世界最普通、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深入系统地加强物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从而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本专业的工作,特别是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
与创新能力。
在教学目标的设置和组织上,与学校建设国际先进的研究型军医大学的定位相匹配,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启发式教学,灵活利用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运用视频录像、课件、网络课程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1.2设计思路《大学物理学》课程标准是在充分理解总参军训和兵种部印发的《军队院校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精神的前提下,结合国家教委工科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通过的《高等工业学校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及外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以及教研室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
(1)课程标准符合《军队院校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精神,体现“创新思维”,“以人为本”,“为军服务”的现代教育观念。
(2)课程标准力求构建我校新的大学物理学课程体系,更新、拓展课程内容和最新研究成果。
不局限于课堂基本理论教学,而是把实验教学、前沿专题讲座、读书报告、课外科研活动等内容纳入课程体系教学中,丰富大学物理学课程的内涵。
(3)课程标准在全面贯彻《军队院校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精神下,结合我校学生状况、教学资源等实际,力求使课程达到既有前瞻性、科学性又实事求是。
《大学物理实验A(下)》教学大纲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
3
6
声速的测定
(1)双踪示波器的ຫໍສະໝຸດ 用。(2)压电陶瓷换能器的功能。
(3)用共振干涉和相位比较法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波速。
3
7
基本电荷的测定
(1)油滴仪测定油滴带电量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方法。
(2)用油滴仪测定油滴的带电量。
(3)验证电荷的不连续性。
3
8
交流谐振电路
3.
能够根据需求设计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并能够运用物理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
培养学生安全操作实验的意识,并了解相关实验的规范要求,在实验中能考虑安全和环境因素。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支撑度
毕业要求1
1.2能够运用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方法,解决矿物加工工程中的复杂问题
(1)研究RLC串联电路的交流谐振现象,学习测量谐振曲线的方法。
(2)学习并掌握电路品质因数Q的测量方法及其物理意义。
3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考试
50
预习报告
20
实验报告
30
六、课程的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
课程考核结束后,任课教师对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分析。主要分析依据为学生的期末考试试卷、预习及实习报告和作业。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指导委员对任课教师的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进行审核。教师应根据达成度分析结果,改进相应教学方法、内容、考核等环节,以便学生更好地达到课程教学目标要求。
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110115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物理A》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90902008学时:96学分:6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开课部门:基础教学部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大学物理课程是我校工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实验性强的特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大学物理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三、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2.实践教学要求实践教学具体要求见《大学物理实验大纲》。
四、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质点力学1. 教学内容(1)质点运动的描述(2)牛顿运动定律;(3)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4)冲量和动量动量守恒定律;(5)力矩和角动量角动量守恒定律。
2.重点与难点重点:质点运动的描述、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动量定理、动能定理、机械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难点:牛顿运动定律和三个守恒定律及其成立条件3.课程教学要求教学中要通过把质点力学的研究对象抽象为理想模型,逐步使学生学会建立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
应注意1.质点力学中除角动量部分外绝大多数概念学生在中学阶段已有接触,故教学中展开应适度,以避免重复;2.学习矢量运算、微积分运算等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3.可简要说明守恒定律与对称性的相互关系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地位。
使学生掌握描述质点运动的基本物理量: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理解它们具有的矢量性、相对性和瞬时性,能用求导方法由已知的运动方程求速度和加速度;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及应用;掌握质点的动能和动能定理,理解保守力和势能的概念,理解系统的机械能定理及其应用,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及适用条件与应用;理解冲量的概念,掌握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适用条件与应用;了解力矩和角动量的概念,理解角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
第二章刚体力学基础1.教学内容(1)刚体定轴转动的运动学描述;(2)刚体定轴转动的动力学描述;(3)刚体定轴转动的机械能守恒;(4)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
2.重点与难点重点: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难点:转动定律的应用、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和角动量守恒的条件。
3. 课程教学要求教学中要通过把刚体力学的研究对象抽象为理想模型,逐步使学生学会建立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1.刚体力学中除刚体外绝大多数概念学生在中学阶段已有接触,故教学中展开应适度,以避免重复;2.学习矢量运算、微积分运算等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使学生理解转动惯量的物理意义,了解平行轴定理的内涵,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及应用;了解力矩的功的计算,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应用;理解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
第三章机械振动1.教学内容(1)简谐运动的运动学描述;(2)简谐运动的动力学方程和能量;(3)简谐运动的合成。
2.重点与难点重点:简谐运动的运动学描述。
难点:简谐运动的动力学方程。
3.课程教学要求教学中应强调简谐运动的描述特点及研究方法,突出相位及相位差的物理意义。
振动是应用演示手段较为丰富的部分,教学中应充分应用演示实验和多媒体手段阐述旋转矢量法;展示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现象、振动的合成。
并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展示物理思想和物理现象的多媒体课件。
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的概念及其三个特征量的意义,理解简谐运动的动力学特征及能量特征,理解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运动的合成问题。
第四章机械波1.教学内容(1)平面简谐波的运动学描述;(2)平面简谐波的动力学描述;(3)波的能量和波的强度。
2.重点与难点重点:平面简谐波的运动学描述难点: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3.课程教学要求教学中应强调平面简谐波的描述特点及研究方法,突出相位及相位差的物理意义。
要阐明平面简谐波波函数的物理意义以及波是能量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突出相位传播的概念和相位差在波的叠加中的作用。
讲述机械波要为讨论电磁波(光波),以及物质波的概念提供基础。
波是应用演示手段较为丰富的部分,教学中应充分应用演示实验和多媒体手段阐述旋转矢量法;展示李萨如图形、驻波、多普勒效应等内容。
并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展示物理思想和物理现象的多媒体课件。
使学生掌握平面简谐波的运动学描述,理解波长、波速和频率的意义及三者的关系;了解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理解波的能量和波的强度。
第五章几何光学1.教学内容(1)光在平面上的反射和折射;(2)光在球面上的反射和折射;(3)薄透镜。
2.重点与难点重点:光在球面上的反射和折射难点:光程、光程差和横向放大率的概念。
3.课程教学要求教学中要介绍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和近轴光学成像的分析方法。
使学生理解光在平面上反射成像和折射成像,掌握全反射;理解光程、光程差的概念及薄透镜的等光程性,熟悉符号法则,掌握单个折射球面、反射球面的物象公式;掌握薄透镜的物象公式,理解横向放大率的概念。
第六章光的干涉(1)光的干涉现象;(2)杨氏双缝干涉;(3)薄膜干涉。
2.重点与难点重点:杨氏双缝干涉难点:薄膜干涉3.课程教学要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干涉现象的规律及其变化,帮助学生加深对光学基本理论的理解。
使学生理解光的干涉现象,了解获得相干光的分波阵面法和分振幅法,掌握光的相干条件;理解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基本原理,会熟练计算干涉条纹的位置等具体问题;了解属于薄膜干涉的等倾干涉和等厚干涉。
第七章光的衍射1.教学内容(1)光的衍射现象;(2)夫琅禾费单缝衍射;(3)夫琅禾费圆孔衍射;(4)光栅衍射。
2.重点与难点重点:夫琅禾费单缝衍射难点:单缝衍射的菲涅耳半波带法3.课程教学要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衍射现象的规律及其变化,单缝衍射对光栅衍射的调制作用及缺级现象,帮助学生加深对光学基本理论的理解。
使学生理解光的衍射现象及惠更斯-菲涅耳原理,了解单缝衍射的菲涅耳半波带法,掌握衍射的分类;掌握夫琅禾费单缝衍射的有关概念,会计算各级明、暗条纹的位置及中央明纹的宽度;了解夫琅禾费圆孔衍射和衍射对光学仪器分辨本领的影响;了解光栅衍射条纹的特点,掌握光栅方程。
第八章光的偏振1.教学内容(1)光的偏振现象;(2)马吕斯定律;(3)布儒斯特定律。
2.重点与难点重点:马吕斯定律难点:马吕斯定律和布儒斯特定律的应用。
3.课程教学要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偏振光的获得,帮助学生加深对光学基本理论的理解。
使学生理解自然光和偏振光的概念及线偏振光的获得和检验方法;掌握马吕斯定律,并能正确用于计算;了解光在反射和折射时偏振状态的变化规律,理解布儒斯特定律。
第九章物质的本性1.教学内容(1)热辐射黑体;(2)光电效应;(3)康普顿散射;(4)物质的本性。
2.重点与难点重点:光电效应方程和物质的本性难点:关于波粒二象性的理解3.课程教学要求突出讲授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物理思想,对中学已讲解的光电效应可适当简化,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使学生了解热辐射和黑体的概念;掌握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和光的波粒二象性及数学描述;了解康普顿散射的实验结果及理论解释;了解德布罗意物质波的假设,掌握物质的本性及数学描述。
第十章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1. 教学内容(1)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2)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3)狭义相对论的动力学基础。
2.重点与难点重点: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和质能关系式难点: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3.课程教学要求教学中通过与绝对时空观的比较,帮助学生建立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
使学生掌握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理解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了解狭义相对论的动力学基础,掌握质能关系式。
第十一章气体动理论1.教学内容(1) 温度和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2)理想气体压强,温度的微观意义;(3)能量均分定理,理想气体的内能;(4)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2.重点与难点重点:理想气体物态方程,理想气体的内能。
难点:麦克斯韦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律和分子速率分布函数的物理意义。
3.课程教学要求教学中要注意对于中学物理介绍得比较多的气体宏观规律,如气体的状态方程等应注意展开适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
注重讲授大量粒子组成的系统的统计研究方法和统计规律,以及热现象研究中宏观量与微观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使学生掌握理想气体物态方程;理解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及温度的物理意义,通过推导气体压强公式,了解从提出模型、进行统计平均、建立宏观量与微观量的联系到阐明宏观量的微观本质的思想和方法;理解能量均分定理,掌握理想气体的内能;了解麦克斯韦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律和分子速率分布函数的物理意义;了解气体分子热运动的最概然速率、平均速率和方均根速率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第十二章热力学基础1. 教学内容(1)热力学第一定律;(2)典型的热力学过程;(3)循环过程和卡诺循环;(4)热力学第二定律。
2.重点与难点重点:热力学第一定律难点:卡诺循环及其效率3.课程教学要求教学中要注意温度是热学的重要概念,除了说明温度的统计意义外,还应讲述为其提供实验基础的热力学第零定律。
强调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重要性,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熵和熵增加原理是自然界(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为普遍实用的定律之一。
使学生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能分析、计算理想气体在等体、等温、等压和绝热过程中的功、热量和内能变化;理解循环过程及卡诺循环的概念,会计算热机效率;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及其等价性,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
第十三章静电场1.教学内容(1)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2)电场强度高斯定理;(3)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势;(4)静电场中的导体;(5)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2. 重点与难点:重点:静电场的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场强和电势的计算。
难点:高斯定理的应用,电介质的极化。
3.课程教学要求教学中要注意:1.中学物理介绍得比较多的电力、静电感应等内容,讲述中应注意与中学教学的衔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
2.强调电场强度、电场力的矢量性。
3.加强学生应用微积分解决物理问题的训练。
4.要介绍场的研究方法使学生理解电荷守恒定律和库仑定律;理解电场和电场强度的概念,掌握静电场的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会计算简单电荷分布电场的场强和电势;理解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了解电极化强度矢量的物理意义,理解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
第十四章恒定磁场1.教学内容(1)恒定电流;(2)磁感应强度毕奥-萨伐尔定律;(3)恒定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4)磁场对运动电荷和载流导体的作用;(5)磁介质。
2.重点与难点重点:安培环路定理难点:磁介质的磁化强度及磁化电流3.课程教学要求教学中要注意:1.对中学物理介绍得比较多的磁力内容,讲述中应注意与中学教学的衔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