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育种学复习资料总结知识点
育种复习资料
![育种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c2ee2e9a216147916112809.png)
2021复习题名词解释1.品种:是由人工创造的,已被作为生产资料利用,具有大致一样的生物学特性、经济学特性、形态特征,并能适应一定地区自然生态条件和栽培条件的栽培植物集团优良品种:具有优良的种性和优良的品质,其遗传特性符合当地农业生产的要求,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并能适时供给产品的品种2.简单引种::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广,或者是原分布区及引入地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更适合植物的生长,以致植物不改变遗传性也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
驯化引种: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很窄,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及原产地的差异太大,植物在自然状况下生长不正常或死亡,但通过人为的干预措施对植物的遗传特性进展逐步改进使原本不能生存的植物可以适应新的环境而正常生长3.就地保存:指在资源植物的产地, 通过保护其生态环境到达保存资源的目的迁地保存:常针对资源植物的原生境变化很大, 难以正常生长及繁殖、更新的情况, 选择生态环境相近的地段建立迁地保护区, 有效地保存种质资源。
4.授粉:将花粉传播到柱头上的操作过程。
受精:5.芽变选种:指利用发生变异的枝、芽进展无性繁殖,使之性状固定,通过比拟鉴定,选出优系,培育成新品种的选择育种法实生选种:从播种无性繁殖园艺植物自然授粉的种子所产生的植株中,选育优良品种的方法6.雌性系:指雌雄同株异花的作物,只生雌花,不生雄花且该种性状能够稳定遗传的品系。
〔黄瓜、甜瓜、南瓜中应用较多〕雌株系:雌雄异株作物,如菠菜,通过选育获得遗传稳定,系统内全部为纯雌株的系统。
7.保持系:给不育系授粉能保持不育系的不育性的品种或自交系恢复系:用来给雄性不育系授粉,使杂种一代品种群体中每个植株恢复雄性繁殖能力的纯合自交系8.自交不亲和性:指两性花植物,雌雄性器官正常,在不同基因型的株间授粉能正常结籽,但是花期自交不能结籽或结籽率极低的特性。
自交不亲和系:具有自交不亲和性的植株,经多代自交选择后,其自交不亲和性能稳定遗传,同一株系的后代株间相互授粉亦不亲和的系统9.雄性不育性:两性花植物中,雌性器官正常,雄性器官畸形退化,不能产生功能正常的雄配子〔花粉〕的现象雄性不育系:对于可遗传的雄性不育,通过人工选育,在雌器官发育正常的两性花植物中获得遗传性稳定的雄性不育系统10.一般配合力:指一个自交系或品种在一系列杂交组合中的平均生产力。
作物育种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作物育种学基本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eb9325d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56.png)
作物育种学基本知识点总结一、植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1. 植物育种学的定义植物育种学是研究植物遗传育种,利用遗传的原理和方法,对植物进行改良和培育的学科。
2. 植物育种的目的植物育种的目的是培育出对环境适应性强、生长迅速、产量高、品质优良、抗病虫害和逆境条件适应性强的新品种,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
3. 植物育种的基本原则(1)选择原则:选择适合育种对象的种质资源,选择优良的亲本材料。
(2)遗传变异原则:利用植物自然的遗传变异和人工的诱变来创造新的优良品种。
(3)杂交原则:利用不同基因型的亲本进行人工杂交,产生优良的后代。
(4)连续选择原则:利用连续选择和交配提高品种的产量和品质。
二、植物遗传育种的基本知识1. 植物的遗传基础植物的遗传基础是染色体和基因,染色体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决定着植物的性状。
植物的遗传方式有自交和杂交两种,自交容易固定性状,而杂交能够产生优良的后代。
2. 植物的遗传变异植物的遗传变异是植物育种的基础,它是指在自然条件下或人工干预下,植物个体之间产生的遗传变异。
遗传变异的来源有自然变异、诱变、转基因等途径,这些变异为育种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变异材料。
3. 植物的种质资源植物的种质资源是植物育种的基础,它是植物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和重要资源,包括有性系和无性系的种质资源。
有性系种质资源主要是指植物的自然种质和育种材料,无性系种质资源主要是指植物的无性系繁殖材料和细胞工程材料。
三、植物育种方法1. 选种植物育种的基础是选种,它是根据植物基因型和表型的性状,选择优良的亲本材料。
选种的目的是遴选出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抗逆性强的种质资源,作为育种的亲本材料。
2. 人工杂交人工杂交是植物育种的重要方法,它是利用不同基因型的植物进行人工交配,产生优良的杂交后代。
通过人工杂交,可以使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相互补充,获得优秀的后代。
3. 同源杂交同源杂交是利用相同基因型的植物进行人工杂交,目的是提高表现型的稳定性和遗传纯度,促进优良种质资源的利用。
育种知识点总结
![育种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90df0f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b.png)
育种知识点总结一、育种的基本概念1.1 育种的定义育种是指通过人为干预,利用优良的遗传资源进行自然或人工选择,培育出符合特定需求的新品种的过程。
育种的目的是通过改良种质,提高作物和动物的产量、抗逆性和品质,以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
1.2 育种的原理育种的基本原理是遗传变异和遗传选择。
通过变异的产生,选择出有益的遗传特性,逐步改良种质。
遗传变异是育种成功的前提,而遗传选择是引导变异朝着有益的方向变化,实现育种目标的关键。
1.3 育种的目标育种的目标是培育出具有高产、高效、高抗、高品质等性状的新品种,满足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
具体目标根据不同作物和动物的需求而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目标是提高经济性状,适应环境变化,增强抗逆性等。
1.4 育种的分类根据育种对象的不同,育种可以分为植物育种和动物育种。
植物育种主要包括谷物、豆类、油料、蔬菜、果树、经济作物等;动物育种则包括家畜、家禽、水产等。
另外,根据育种目标的不同,育种可分为经济作物育种、抗逆作物育种、优良品质育种等。
1.5 育种的原料育种原料是指进行育种工作所需要的遗传资源和相关信息。
植物育种的原料主要包括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信息、分子标记信息等;动物育种的原料包括家畜、家禽、水产资源等。
二、育种的方法2.1 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通过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对材料进行挑选和配制,培育出具有所需性状的新品种。
人工选择是指根据特定的需求,通过观察、选配和杂交等方式进行选择;自然选择则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选择,培育适应环境的品种。
2.2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通过杂交不同亲本,结合双亲的优良性状,培育出杂种或杂种后代,实现种质的改良。
杂交育种包括单交法、复交法、自交系育种等。
2.3 突变育种突变育种是利用辐射或化学诱变等手段,诱发植物的遗传变异,通过选择或杂交等方式,培育具有有益性状的新品种。
突变育种包括物理诱变和化学诱变两种方式。
2.4 基因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是指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植物或动物进行基因编辑、转导等操作,实现目标性状的改良。
植物育种学复习资料
![植物育种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619ceeb31b765ce0508149f.png)
1.人类面临的三大威胁:⑴粮食安全问题⑵能源危机⑶环境恶化2.粮食产量降低的原因:①耕地面积减少;东中部,西北部②农民种粮意向减弱;③气候因素;④水资源短缺3.生物进化的三要素:遗传、变异和选择。
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和动力,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外因,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植物育种就是适当利用自然进化的人工进化4.遗传改良:指植物品种改良5.品种:植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经过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某种植物的某种群体6.品种的特性:品种的三性(DUS):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7.植物育种学:⑴性质: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植物优良品种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⑵特点:综合性;实践应用性⑶任务:①选育优良品种;②繁育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8.现代植物育种学的特点:①育种目标提高;②育种基础理论研究加强;③种质资源工作得到重视与加强;④性状鉴定手段现代化,选育效率高;⑤开拓许多育种的新方法与新技术。
第1xx育种目标1.作物的育种目标(breeding objective):在一定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选育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也就是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要求。
2.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机械化。
3.高产(一):产量的形成:⑴生物产量(biomass):作物整个生育期间,通过光合作用和生产积累有机物的总量(有机物质90%~95%,矿物质占5%~10%。
经济产量(economicyield)栽培目的所需要的经济价值的那部分产量(子粒、块根、块茎等)。
经济系数(coefficient of economics)或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即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⑵高产品种的重要特征特性:“源、流、库”学说:同化产物多,运转能力强,且要有相应的贮藏产品的器官。
园艺植物育种学知识点
![园艺植物育种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cfca01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a8.png)
第一章绪论1、园艺植物的进化:进化的基本要素:达尔文把这些进化的要素归为变异、遗传和选择2、品种的概念: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3、品种的特性:特异性、整齐性(或一致性)、稳定性、优良性、适应性4、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育园艺植物新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其具体内容:1、园艺植物种质资源调查、搜集、保存、研究及利用。
2、用园艺植物新品种的选育原理与方法,从现有园艺资源中选育优良的变异类型,并通过人工有性杂交、诱变及基因工程等方法,创造新的变异类型,从而选择、培育新品种。
3、园艺植物的良种繁育,即采用科学的繁育技术,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制度,提高现有品种的种性,防止品种退化,加速新品种的繁育与推广。
第二章园艺植物的繁殖习性品种类别与育种特点1、1.自花授粉植物:天然异交率在5%以内;2.异花授粉植物:天然异交率在50%以上;3.常异花授粉植物:天然异交率达5%—50%2、自花授粉植物:豆科植物(蚕豆除外)、番茄、莴苣、茼蒿;三色堇、紫罗兰、凤仙花、金盏菊;小麦、大麦、水稻等。
常异花授粉植物:指以自花授粉为主,但也发生部分异花授粉的植物。
例如:蚕豆、茄子、辣椒、黄秋葵;翠菊、牡丹、莲;棉花及高梁等作物。
异花授粉植物:天然异交率在50%以上雌蕊接受其它花朵的花粉、接受其他植株、品种的花粉为主。
特点:1)雌雄异株:菠菜、芦笋、银杏、猕猴桃、山葡萄、杨柳、苏铁、红豆杉、罗汉松、南洋杉。
(100%)2)雌雄同株异花:葫芦科植物(甜瓜除外)、甜玉米、醉蝶花、核桃、板栗、榛、松、柏、杉(100%)3、园艺植物的品种类型:(一)同型纯合类:1.纯育品种(pure line cultivar):纯系品种、常规品种、定型品种.2、自交系(inbred line):单株经过若干代连续强制自交严格选择而获得的群体。
(二)、同型杂合类3、.杂交种4.营养系品种(三)、异型纯合类5.杂交合成群体6.多系品种第三章育种对象和目标主要育种目标:1、高产稳产2、优质3、适应性强4、抗病虫害和除草剂5、不同成熟期6、适于保护地目标性状:1、产量性状2、品质性状3、适应性4、对病虫害和除草剂的抗耐性5、成熟期6、对保护地生产的适宜性第四章种质资源1、种质(germplasm):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作物育种学复习
![作物育种学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933be524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06.png)
作物育种学一、名词解释1、自交不亲和:是指具有完全花并能产生正常雌、雄蕊及正常雌、雄配子的植物,但自花授粉不能结实的特性;2、近等基因系:具有相似遗传背景、而只在个别性状上有差异的许多品种;3、种质资源:遗传育种领域内,把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4、育种目标: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即在一定地区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计划要选育出的品种应具有哪些优良性状以及各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指标;5、稳产:优良品种在推广的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间产量变化幅度较小,在环境多变的条件下能够保持均衡的增产作用;6、经济系数: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指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即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7、引种:广义的引种crop introduction指从外地或外国引入优良品种、新植物、新作物、品系以及供研究用的或有价值的种质资源或遗传资源材料;从生产的角度讲,引种是指从外地或外国引入优良新作物或新品种,通过适应性试验,直接在生产上推广种植;8、选择育种:是指对现有品种群体中出现的自然变异通过性状鉴定、选择,再经过品系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9、驯化则是人类使植物适应新的地理环境能力、并对其加以改造和利用的过程10、间接鉴定:根据性状间的相关变异的原理,借助于与目标性状有高度相关的性状的表现来对目标性状进行的鉴定称为间接鉴定;11、直接鉴定:根据性状的直接表现对其进行鉴定的方法称为直接鉴定;12、田间鉴定:在田间栽培条件下,对有关性状进行的鉴定称为田间鉴定;13、室内鉴定:品质等生理生化性状则必须在实验室条件下,借助于某些实验仪器设备才能进行鉴定;14、自然鉴定:当被鉴定的性状在自然条件下能正常、充分地表现时在田间自然条件下对其进行的鉴定,这就称为自然鉴定;15、诱发鉴定:在人工诱发条件下所进行的鉴定称为诱发鉴定;16、杂交育种:不同品种之间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对杂种后代进行选择以育成纯系新品种的育种方法;17、组合育种:是将分属于不同亲本的优良基因通过杂交分离和重新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基因型,通过定向选择育成集双亲优点于一体的新品种,其遗传机理主要是基因的重组和互作;18、超亲育种:将分散在不同亲本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多个微效基因积累于一个个体中,形成在该性状上超过亲本的类型,其遗传机理在于基因的累加与互作;19、一般配合力:指某一亲本品种与其它一系列品种杂交后,杂种后代F1在某个性状上表现的平均值称为这一亲本品种在该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 20、核心亲本:指综合性状优良、一般配合力高、在育种工作中使用频率高、以它们为亲本容易培育出新品种的种质材料;21、杂交方式:是指在一个杂交组合里要用几个亲本以及各个亲本杂交的先后次序;22、外照射:指被照射的种子或植株所受的辐射来自外部某一辐射源,如钴源、X射线源和中子源等;23、内照射:将辐射源引人生物体组织和细胞内进行照射的一种方法;24、远缘杂交:通常将植物分类学上不同种species、属genus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所进行的杂交称远缘杂交wide cross 或 distant hybridization,所产生的杂交种称远缘杂种;25、异附加系:是指某物种染色体组型的基础上,增加一对或两对其他物种的染色体,从然形成一个具有另一物种特性的新类型;26、异替换系:是指某物种的一对或几对染色体被另一物种的一对或几对染色体所取代而成为一新类型;27、异位系:是指某物种的一段染色体和另一物种的相应染色体的片段发生交换后,基因连锁群也随之发生改变外而产生的新类型;28、单倍体:是指含有配子染色体数的孢子体n;29、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的现象,一般是指遗传性状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适应性以及产量、品质等性状超过其双亲的现象;30、中亲优势:是指杂交种的某一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P1和P2同一性状平均值差数除以双亲平均值;31、超亲优势:指杂交种F1的某一性状的平均值与高值亲本HP的同一性状平均值差数除以高亲平均值;32、超标优势:指杂交种F1的某一性状的平均值与当地推广品种CK同一性状的平均值差数除以CK平均值,也称为竞争优势;33、杂种优势指数:是指杂交种F1某一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同一性状的平均值的比值;34、自交系:是经过多年多代的连续人工强迫自交和单株选择所形成的基因型纯合、性状整齐一致的自交后代;35、配合力:是指一个亲本与另一个亲本杂交后所产生的杂种一代的生产力或其它性状表现的水平;36、特殊配合力:是某特定的组合F1的某一性状数值与双亲的一般配合力数值的偏差;37、雄性不育:是指不能产生有功能的雄性配子而失去生殖功能的特性;38、高不育系:是指有少量自交结实的不育系,这种自交结实的种子能够使高不育特性得以遗传;39、田间试验设计按照试验的目的要求和试验地的具体情况,将各试验小区在试验地上作最合理的设置和排列,称为田间试验设计;40、重复:重复是指试验中将同一试验处理设置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试验单位上;41、随机排列:随机排列是指试验中的每一处理都有同等机会设置在一个重复中的任何一个试验小区上;42、局部控制:在小环境或小组内使非处理因素尽可能一致,实现试验条件的局部一致性,这就是局部控制;43、边际效应:指小区两边或两端植株的生长环境与小区中间植株的生长环境不一致而表现出差异;44、生长竞争:指当相邻小区种植不同作物或相邻小区进行不同肥料等处理时,由于株高、分枝分蘖力或生长期的不同,小区边际通常有一行或多行受到影响;45、区域试验:由品种审定机构在省级或省级以上的范围内按不同生态区域统一布置的、以鉴定作物新品种使用价值和适应区域范围的一种多点试验;46、品种适应性:作物品种对环境的适应范围和在一定范围内的适应度;47、品种稳定性:生物体能自身调节表现型的状态,以适应于变动的环境,使其生长发育,并保持主要性状相对稳定的能力;48、作物细胞工程:以作物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以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in vitro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愿产生某种物质的过程;21、胚胎培养是指使胚及具胚器官如子房、胚珠在离体无菌培养条件下简答题:1、简述天然异交率的测定过程;答:在作遗传试验确定自然异交率时,应选用遗传简单的、由单基因控制的性状作为标志性状;通过选用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品种间异交情况进行测定;一般作法为:选具隐性性状的品种作母本,用具纯合显性性状的另一品种作父本;按父、母本成间行或围绕式种植,任其自由授粉,从母本植株上收获种子,统计F1群体中显性性状个体百分率,即为自然异交率;++++++++++++++0000000+0+0+0++++++++++0+0++0000000+0+0+0+┇┇父母本间行种植围绕式种植+父本0母本自然异交率%=F1中显性个体数/F1总个体数×1002、制定作物育种目标的原则;答:一、立足当前、展望未来、富有预见性;二、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三、明确具体,性状指标落实;四、必须面向特定的生态地区和栽培条件;3、简述“纯系学说”的主要内容;答:1.在自花授粉植物的自然品种群体内,通过单株选择可以分离出若干个纯系,表明原始群体是由若干种纯系组成的混合群体,这种基于种群本身的分化,对其进行选择是有效的;2.在同一纯系内继续进行选择是无效的;因为同一纯系群体内各个体的基因型都是纯合的而且是相同的,在同一纯系内,不同的性状由于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而表现出一定的变异性,但这些变异只影响个体的体细胞,而不影响生殖细胞,即这些变异性是不能遗传的,因而对其进行选择是无效的;3、纯系学说还强调了通过后代鉴定来判断所得到的变异是否属于遗传,这一结论对作物的选择育种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4、试述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作物品种群体的自然变异和纯系学说;★纯系是自花授粉作物一个纯合体自交生产的后代,即同一基因型组成的群体;★纯系学说是自花授粉作物纯系育种的理论基础之一,它把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在育种工作中,通过后代坚定选择可遗传的变异;★作物群体自然变异的原因:1自然变异引起基因重组;2自然变异;3新育成品种群体中的变异;5、简述杂交育种的原理1、基因重组,综合双亲优良性状2、基因互作产生新的性状3、基因累积产生超亲性状6、简述选配亲本的一般原则(一)杂交的亲本必须具有较多的优点,无突出的缺点,而且在主要性状上优缺点应尽可能达到互补,并且主要性状突出;1.亲本优点多;2.目标性状突出;3.缺点少而且易克服;4.亲本间优缺点互补;其中重点是优缺点互补;其基本遗传理论是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 (二)亲本之一最好是能适应当地条件、综合性状较好的推广品种(三)注意亲本间的遗传差异,选用生态类型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的亲本材料相互杂交(四)杂交亲本应具有较好的配合力7.杂种后代处理的方法、程序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杂种后代处理的方法有:一系谱法:从杂种的第一次分离时代单交F2,复交F1开始,进而进行连续性的单株选择,直到选得优良而又整齐一致的系统,进入产量比较试验;程序:亲本选配,配置组合—→点播,组合编号,淘汰不好组合,去除假杂种、杂株、劣株;分组混合收获、脱粒—→按组合点播品,选优良单株,分株收获和脱粒→ F2中选择单株点播种或株行;选出优良系统再从中选择优良单株,分株收获和脱粒—→按系统把中选单株播成系统,选优良单株,分株收获脱粒,少量稳定品系进行产量试验—→边实验边选择—→稳定品系、进行生产试验、繁殖种子、示范推广;优点:1能较早集中精力于优良株系,可及时组织试验、示范、繁殖; 2系统间的亲缘关系十分清楚,便于查源,便于研究;缺点:1中选率低,多基因控制的性状易丢失;2工作繁重;二混合法:程序:亲本选配、配置组合—→混合播种、混收、混脱粒—→F1—→F2—→F3—→混合播种、开始选株单收、脱粒—→F5入选单株、种成株行—→产量试验,繁种;优点:1早代不选,混收混种,工作简单;2与系谱法比,多基因控制的优良性状不易丢失;缺点:1可能丢失早熟、耐肥、矮杆等类型;2单株难选,因对单株的上下代历史关系不清楚,不能进行比较,优良类型不易确定,评定取舍较难;3选育年限较长;9、衍生系统的工作要点衍生系统法的工作要点是:在第一次或第二次分离世代进行一次选株,以后世代则混播该单株的衍生系统即单株的混合群体而不加以选株,对衍生系统进行测产作为评定优劣的参考,根据综合性状和测产的结果淘汰不良系统,并逐代明确优良的系统;保留优良的系统不再选株,在淘汰系统中的不良单株后混合收获,下年混播;直到性状趋向于稳定的世代F5~F6再进行一次选株,下年种成株系,从中选择优良系统进行比较试验,直至育成新的品种;10、衍生系统的特点衍生系统法实际上是系谱法和混合法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它兼有系谱法和混合法的优点,又在不同程度上消除了两者的缺点;衍生系统法可以在F2或F3针对遗传力高的性状进行选择,而在后期世代针对遗传力低的性状进行选择;与系谱法相比,在早期世代按株系种植,可以尽早获得优良的株系,发挥了系谱法的长处;采用系谱法要连续在系统内选择单株,选株太多会增加工作量,选株太少又可能丧失优良的基因,而采用衍生系统法不会使所处理的材料在若干世代内增加太多,又可在系统内保存有大量的变异,弥补了系谱法的不足;与混合法相比,在早期世代选株后,按衍生系统混合种植,既减少了工作量,又保存了系统内的变异,又由于分系种植,可以减少在混播条件下群体内不同类型间的竞争,这是混合法难以比拟的;另外,采用衍生系统法能集中精力于有希望的优良材料中进行选择,可以减少在选择世代大量选株的工作量;如果将衍生系统法与系谱法用于不同类型的杂交组合,并加以灵活应用,则可以大大提高育种工作的效率;11.简述单籽传法的优缺点优点:1在育种过程中,尽可能保存杂种群体的遗传变异的多样性;2加速杂种群体世代进展的有效途径;缺点:1尽管可加速群体世代进展,但品系的纯化和稳定不及系谱法;2产量试验时差异很大;3每个单株只取一粒种子,可能丢失部分优良基因型,而不理想基因型则予以保留;12.简述回交育种的意义1用于改良品种; 2用于杂种优势利用的育种工作,如将选育雄性不育系或导入标志性状; 3用于远缘杂交工作; 4用于打破基因连锁; 13.简述回交育种法的特点1回交能对杂种群体进行控制,使其向预定的方向发展,增加育种工作预见性; 2便于加代; 3减少中间试验环节;14.简述回交育种工作的局限性1只能对个别性状进行改良,并且改良后的品种难推广; 2多基因控制的性状难以改良、杂交工作量大; 3在目标性状与不利性状紧密连锁时,回交育种有较大的难度; 4回交群体回复为轮回亲本基因型常出现偏离;15.辐射育种中辐射处理的方法及特点答:辐射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即外照射和内照射;1外照射:指被照射的种子或植株所受的辐射来自外部某一辐射源,如钴源、X射线源和中子源等;特点:方法操作简便,处理量大,是最常用的处理方法;外照射方法又可分为急性照射与慢性照射,以及连续照射和分次照射等各种方式;急性照射与慢性照射的区别主要在剂量率的差异,急性照射剂量率高,在几分钟至几小时内就可完成,而慢性照射的剂量率低,需要几个星期至几个月或几年才能完成;连续照射是在一段时间内一次照射完毕,而分次照射则需间隔多次照射才能完成;2内照射:将辐射源引人生物体组织和细胞内进行照射的一种方法;特点:①内照射是一种慢性照射,进入植物体内的放射性元素在衰变过程中不断放出射线作用于植物体;②放射性元素在体内的分布极不均匀,一般在生长点、形成层放射性较高;③放射性元素不断衰变,如果这些放射性元素已成为遗传物质核酸的成分,其衰变本身也会有一定的诱变效应;内照射的主要方法有:1浸泡法;将种子或嫁接的枝条放人一定强度的放射性同位素溶液内浸泡;要求事先对种子在一定浸种时间内的吸水量进行大致测定,以确定所需配制放射性溶液的体积,以便在处理时间内将放射性溶液全部吸干;2注入法;将放射性溶液注入植物的茎秆、枝条、叶芽、花芽或子房内;3施人法;将放射性同位素溶液施人土壤中使植物吸收;4合成法;供给植物14CO2,使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放射性的14C同化到代谢产物中引起变异;进行植物内照射时一定要十分注意安全防护,在实验室内严格遵守放射性实验室的操作规程,严防放射性污染;16.简述化学诱变剂的特点答:①诱发突变率较高,点突变多,染色体损伤轻,不引起染色体断裂;②生理代谢损伤大,容易引起生活力和可育性下降;③使用所需的设备比较简单,成本较低,诱变效果较好;对人体更具有危险性17.简述诱变育种的特点答:1提高突变率,扩大突变谱一般诱变率在千分之一左右,多种诱变因素可使突变率提高到3%;2改良单一性状比较有效,同时改良多个性状较困难3性状稳定快,育种年限短诱发的变异大多是一个主基因的改变,因此稳定较快,一般经3~4代即可基本稳定,有利于较短时间育成新品种;4诱发突变的方向和性质难于掌握突变类型多种多样,但有益变异性状少,要求大群体;诱变育种与其它育种方法的结合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诱变育种与生物技术复合诱变18.简述秋水仙破的作用机理答:特异地与细胞分裂中蛋白分子结合抑制纺锤丝的形成,但不影响染色体的复制,因此复制的染色体不能向细胞的两极分开,使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而形成多倍体;细胞在秋水仙碱处理后,用清水洗净残留的秋水仙碱,细胞可恢复正常;秋水仙碱在适当的浓度范围内,对植物细胞基本上无毒害作用,药剂在细胞中扩散后,无明显的毒害作用,遗传上一般不发生其他变异;19.单倍体在育种上的运用价值答:1缩短育种年限 2克服远缘杂交的困难 3提高诱变育种的效率 4合成育种新材料20.利用杂种优势必需的基本条件答:1、有基因型纯合度高的优良亲本和强优势的杂交组合2 、异交结实率高3、繁殖与制种程序简单易行,种子生产成本低1亲本的繁殖简单易行,便于保持亲本的纯度,提高亲本的种子产量;2杂交制种简单易行,制种产量高;3有健全的种子生产和管理体系;21、简述杂种优势利用中对杂种亲本的要求4分答: a.纯度高基因型纯合,表现型才能整齐一致;b.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一般配合力高的自交系,才能组配出强优势的杂种品种;c.具有优良的农艺性状纯系或自交系农艺性状的优劣直接影响杂种的相应性状;d.亲本自身产量高,开花习性符合制种要求22、简述杂种品种的亲本选配原则4分答:选配亲本的原则概括起来就是配合力高、差异适当、性状好、制种方便、制种产量高;一配合力高根据配合力测定结果,选择配合力高,尤其是一般配合力高的材料作亲本;两个亲本的配合力最好都高,这样容易得到强优势的杂种一代;若受其他性状的限制,至少应有一个亲本是高配合力的;不能用两个配合力低的亲本进行杂交;如采用的是多亲本配制杂交种如双交,则应将最高配合力自交系放在最后一次杂交;二亲缘关系较远两个亲缘关系较远,性状差异较大的亲本进行杂交,常能提高杂种异质结合程度并丰富其遗传基础,表现出强大的优势和较好的适应性;亲缘关系远近有以下表述形式:1.地理远缘国内材料和国外材料,本地材料和外地材料进行组配,由于亲本来自不同的生态区域,可增大杂种内部的基因杂合度,因而优势较大;例如我国推广面积较大的杂种玉米丹玉6号旅28×330和杂种高粱原杂12号原新1号A ×平罗娃娃头等都是地理远缘的品种间杂种;2.血缘较远如选育杂种棉花,以岱字棉系统和斯字棉系统进行组配,由于双亲遗传差异较大,优势表现强大;若亲本血缘近,则异质性不大,优势不明显;3.类型和性状差异较大如玉米硬粒型和马齿型,高粱的南非类型,亨加利类型和中国类型杂交,F1具有强大的杂种优势;三性状良好并互补亲本应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较广的适应性,通过杂交使优良性状在杂种中得到累加和加强,特别是杂种优势不明显的性状,如成熟期、抗病性以及一些产量因素等;杂种的表现多倾向于中间型,只有亲本性状优良,才能组配出符合育种目标要求的杂种一代;任何品种系都会有缺点,但要尽量选优点多、主要性状突出、遗传率高、缺点少且易克服,而且双亲优缺点可以互补的品种系作亲本;亲本在遗传上还应是稳定的,亲本种子要纯度高、质量好;利用雄性不育性时,不育系的不育度和恢复系的恢复力都要高;四亲本自身产量高,花期相近亲本自身产量高可以提高繁殖亲本和制种的产量,有利于降低杂种成本;若不受其他因素限制,应以两亲中产量较高的一个亲本作母本,两亲花期相近并以偏早的作母本,这样可避免调节花期的麻烦,保证花期相遇;父本植株最好略高于母本以利于授粉;23.简述化学杀雄剂必须具备的条件4分答:1处理母本后仅能杀伤雄蕊,使花粉不育,不能影响雌蕊的正常发育; 2处理后不能引起遗传变异;3处理方法简便,药剂便宜、效果稳定;4对人、畜无害、不污染环境;24、优良“三系”的要求技术指标:不育系:1不育度高且稳定,不育度和不育率达到或接近100%;2具有良好的开花习性,雌性器官发育正常,花期长,每朵花开放时间长,柱头外露等,有利于接受父本花粉,提高制种产量;3综合性状良好,配合力高,品质好,抗性强,易配置出强优势组合;保持系是不育系的同核异质体,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保持系就有什么样的不育系,所以对优良不育系的要求也是对保持系的要求, 在选育工作中应该先按要求选育保持系然后再通过保持系传递给不育系;恢复系:1恢复系是一个群体整齐性状一致结实正常的纯系;2它能使不育系的不育性完全恢复正常;3它的恢复性不因世代的增加或环境的改变而变化;4恢复力强,配合力好,具有高产潜力,优良性状多5遗传基础丰富,能与不育系保持较大的遗传距离;6株高稍高于不育系,花期较长,花粉量大,有利于异交结实7品质好,抗性强;26.图示说明“三系二围制”利用杂种优势6分答:不育系繁殖田杂交制种田隔离区I繁殖不育系和保持系隔离区II杂交制种和繁殖恢复系不育系×保持系不育系×恢复系Srf rf↓Nrf rf Srf rf↓S或NRf Rf↓↓自交与姊妹交↓↓自交与姊妹交不育系保持系杂交种恢复系Srf rf Nrf rf SRf rf S或NRf Rf图三系法利用杂种优势示意图27.简述两系杂种品种选配原则4分。
育种学复习资料资料
![育种学复习资料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3a28ea0964bcf84b8d57ba2.png)
一、名词解释:1.MAS(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借助分子标记对目标性状的基因型进行选择。
2.测验种:测交所用的共同亲本。
3.纯系:对突变和杂交基因型经过连续多代自交加选择而得到的同质纯和群体。
4.复交:两个以上的亲本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杂交。
5.光温敏雄性不育:由光、温诱导的雄性不育。
6.回交:两亲本杂交后的杂种F1与亲本之一再次杂交的方式称为回交。
7.基因聚合:将分散在不同品种中的有用基因聚合到同一个基因组中。
8.轮回亲本: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9.配合力:一个亲本与其他若干个亲本杂交后杂种F1的生产力或某个数量性状指标的大小。
10.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其自交不亲和性受配子体基因型控制,表现在雌雄配子间的相互抑制作用11.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群体。
12.双交种:通过双交的杂交方式培育出的种子称为双交种。
13.特殊配合力:某特定亲本品种配置杂交组合在某一数量性状上的实际水平与根据其双亲的一般配合力推算的理论值的偏差。
由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决定,是不能遗传的部分。
14.天然异交率:作物不同品种间天然杂交的概率。
15.系谱法:自杂种第一次分离世代(单交F2,复交F1)开始选株,分别种成株行,以后各世代均在优良系统中选优,直至选育出性状优良一致的系统是升级进行产量实验。
16.选择育种(系统育种):对现有品种群体中出现的自然变异进行性状鉴定、选择并通过品种比较实验和生产实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17.雄性不育性:植株的雌蕊正常而花粉败育,不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
18.一般配合力:某一纯系品种与若干纯系品种杂交后,其杂种一代在某个数量性状上的平均表现。
由基因的加性效应所决定,为可遗传的部分。
19.引种:泛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品系以及供研究用的各种遗传资源材料。
20.诱变育种: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择而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园林植物育种学复习资料
![园林植物育种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c975a51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f.png)
一、单选题(共20题,40分)1、嫁接时适用带木质部嵌芽接的树种是()(2.0)A、苹果B、梨C、桃D、柿子正确答案: D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田间检验的作用的是()(2.0)A、检查制种田的隔离情况B、检查品种真实性和鉴定品种纯度C、检查田间生长情况D、检查品种真实性和品种纯度是否符合种子认证的要求正确答案: D3、下列哪种碱基不会出现在RNA中?(2.0)A、尿嘧啶B、胸腺嘧啶C、胞嘧啶D、腺嘌呤正确答案: B4、种子干燥主要采用晒种法、吹风干燥法和()(2.0)A、熏蒸干燥法B、使用干燥剂C、加热干燥法D、烘烤法正确答案: C5、种子包装材料中,()强度好,但容易透湿,防湿、防虫和防鼠性能差。
(2.0)A、多层纸袋B、铁皮罐C、聚乙烯铝箔复合袋D、麻袋正确答案: D6、()是优良品种的基本特征,也是园艺植物育种的基本目标(2.0)A、适应性强B、抗耐性强C、高产稳产D、品质优良正确答案: C7、西瓜种子发芽很慢的主要原因是()(2.0)A、种子皮太厚B、种子太小C、西瓜太大D、种子不鼓正确答案: A8、大白菜的种子生产上一般采用()种子为好(2.0)A、 1-2年B、 3-4年C、 5-6年D、 7-8年正确答案: A9、宿根花卉和球根花卉合称为()(2.0)A、露地花卉B、切花花卉C、多年生花卉D、温室花卉正确答案: C10、我国目前品种审定的主要()(2.0)A、区域试验结果B、农民反应C、领导部门意见D、已种植面积正确答案: A11、()是引种驯化成功标准之一(2.0)A、产量得到提高B、抗逆性得到提高C、品质得到改良D、原经济价值没有降低正确答案: D12、衡量品种混杂退化的指标可以是()(2.0)A、种子净度B、种子水分C、品种纯度D、千粒重正确答案: C13、选择育种的主要技术环节包括()(2.0)A、取材要适当B、选择目标要明确并有一定的选择数量C、鉴定要准确,多看精选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 D14、在菜豆种子的结构中,能发育成幼苗的茎和叶的是()(2.0)A、胚根B、胚芽C、胚轴D、子叶正确答案: B15、下列选项中,()不是花卉选择育种的选择方向(2.0)A、形态奇特B、花色奇特C、叶色奇特D、病毒积累正确答案: D16、无性繁殖遗传特点主要有:(2.0)A、遗传基础复杂B、性状稳定,不易分离C、可通过有性繁殖进行杂交育种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 D17、水稻正常的叶片组织细胞染色体数是12对,胚乳、胚囊、根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多少(2.0)A、 24,96,24B、 24,48,24C、 36,96,24D、 36,24,24正确答案: C18、在种子净度分析中,对于净种子的判别是()(2.0)A、完整的种粒和大于1/2的破损粒B、完整的种粒和无胚的种粒C、完整的种粒的小于1/2的破损粒D、只指完整的种粒正确答案: C19、千粒重的测定方法有3种。
植物育种学知识点汇总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植物育种学知识点汇总北华航天工业学院](https://img.taocdn.com/s3/m/c3aaf803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1.png)
植物育种学知识点汇总一、名词解释(10个,每个2分,共计20分)1.进化:进化是生物界的基本特征,也是生物界运动的总规律。
2.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育植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3.植物品种:是指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需要选育的某种栽培植物群体。
1.育种目标:是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
是指在一定生态、生产条件下,对所要育成品种应具备一系列优良性状的要求指标。
2.经济产量:栽培所需要的具有经济价值的那部分产量(子粒、块根、块茎等)。
3.收获指数: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是指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即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4.株型育种:改善品种株型态势的育种,以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将光合产物更多输送到籽粒从而提高产量。
8.种质资源:通俗讲,指用于培育新品种的原材料;在植物遗传育种领域,把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可用于育种、栽培或生物学研究的各种植物类型及品种总称种质资源。
9.生态型:一种植物在一定的生态地区范围内,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了与该地区生态环境及生产要求相适应的类型。
短日照植物:在日照长的时期进行营养生长,到日照短的时期进行花芽分化、开花结实。
如水稻、玉米、谷子、高粱、甘薯、棉花、大豆、花生、烟草等。
长日照植物:在日照短的时期进行营养生长,到日照长的时期进行花芽分化和开花结实。
如小麦、大麦、黑麦、豌豆、洋葱、甜菜、胡萝卜、莴苣、芝麻、蓖麻等。
临界温度:植物能忍受的最低最高温度的极限,超过临界温度会造成植物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植物不同临界温度也不同。
春化过程:植物的开花结实需要在某一发育阶段有低温刺激,这种低温过程即春化过程。
驯化:通过人工措施使引入的植物适应新的生活条件。
引种驯化:通过人工栽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野生植物、外地或外国的植物适应本地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成为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本地植物。
选择育种:根据育种目标,对现有品种群体中出现的自然变异类型,通过单株选择或混合选择,选出优良的变异个体,经过后代鉴定,选优去劣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杨存义)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杨存义)](https://img.taocdn.com/s3/m/05fa300ec5da50e2524d7fb9.png)
《植物育种学》(杨存义)绪论一、名词解释1. 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遗传特性稳定、性状一致、特性明显的一定群体。
2.优良品种是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栽培条件下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
二、填空题1.每个作物品种一般都有其所适应的地区范围和耕作栽培条件,而且都只在一定历史时期起作用,所以优良品种一般都是具有地区性和时间性。
2.作物品种可分为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五性系品种。
3. 作物进化决定于3个基本因素:变异、遗传、选择。
三、简答题1.优良品种在发展农艺生产中的作用主要有: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进产品品质3)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4)扩大作物种质面积5)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1)研究和掌握作物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发掘、研究和利用各有关作物资源;2)并根据各地区的育种目标和原有品种基础,采用适当的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适于该地区生产发展的高产、稳产、优质、抗(耐)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生育期适当、适应性较广的优良品种或杂种以及新作物;3)在其繁殖、推广过程中,保持和提高其种性,提供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生产用种,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
3.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1)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及创新;3)选择的理论与方法;4)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5)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6)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7)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实验技术;8)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4.现代作物育种的发展动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育种目标要求要高。
现代农业对新品种不仅要求进一步提高单产潜力,增强对多种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的抗耐性,广泛的适应性;而且还要求具有优良的产品品质和适应机械操作的特性等。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19f49746294dd88d0d26be9.png)
绪论1.品种:是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需要,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依据形态学、细胞学、化学等特异性可以和其他群体相区别,个体间的主要性状相对相似,以适当的繁殖方式(有性的或无性的)能保持其重要特性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
2.作物品种的特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适应性、优良性;3.良种: 优良品种,指在适应的地区,采用优良的栽培技术,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并能适时供应产品的品种。
4.良种作用(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进产品品质;(3)提高抗逆性,增强适应性和稳产性;(4)有利于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复种指数;(5)扩大园艺植物种植面积;(6)有利于农业机械化、集约化管理及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一章:育种目标与对象1.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1)生物产量指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内全部光合产物的总量。
(2)经济产量指其中作为商品利用部分的收获量。
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2. 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1)产量(2)品质(3)成熟期(4)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5)对病虫害的抗耐性(6)对保护地栽培的适应性3.育种目标与目标性状(1)育种目标: 对所要育成的品种的要求;如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强、抗病虫害和除草剂、不同成熟期、适应机械化生产等。
(2)目标性状: 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在一定的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的地区栽培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指标第二章:园艺植物的繁殖习性、品种类别和育种特点1.自花授粉:雌蕊接受同一花朵的花粉自花授粉植物:由同一朵花花粉传播到同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由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进行传粉而繁殖后代的植物。
又称自交植物。
(异交率<5%)。
自花授粉植物有:豆科、菊科、茄科等大多数蔬菜花卉植物。
自花受粉植物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特点:(1)雌雄同在的完全花,花瓣没有色彩、缺少香味(2)花器保护严密,外来花粉不易进入(3)花瓣多无鲜艳色彩和特殊芳香,多在清晨或夜间开放,不利于昆虫传粉(4)雌雄蕊长度相仿或雄蕊较长、雌蕊较短,花药开裂部位仅靠柱头,有利于自花受粉(5)花粉不多,不利于风媒传粉(6)雌雄蕊同期成熟,甚至开花前已授粉(闭花授粉)两种形式:①花冠隔离型,如小麦、燕麦,豌豆、豇豆等;②粉药分离型,如番茄、莴苣等2、异花授粉植物异花授粉植物:通过不同植株花朵的花粉进行传粉而繁殖后代的植物,又叫异交植物。
植物育种学重点
![植物育种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5729a08ce53a580216fcfe47.png)
植物育种学重点
杂交育种,选择育种,芽变育种,诱变育种,回交育种,品种,纯系品种,
育种目标,回交,一环系,二环系,单倍体,多倍体,远缘杂交,亚远缘杂交,
远缘杂交不亲和,种质资源,引种。
品种属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
基因库分级:一级,二级,三级
生态型:土壤生态型,气候生态型,共栖生态型
选择的实质:差别繁殖
组合育种的遗传机理:基因重组和基因互作;超亲育种的遗传机理:基因叠加和基因互作
配合力的测定方法:简单配组法,半轮配法,顶交法
1.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3.不同来源的品种资源特点及在育种如何利用
4.瓦维洛夫的主要内容
5.杂交育种的双亲选配原则
6.引种规律
7.杂交育种的杂交方式
系统育种的程序,杂交育种的程序,回交育种的程序
系谱法,混合法优缺点
利用杂种优势途径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在杂种优势如何利用。
(完整版)植物育种学总论整理
![(完整版)植物育种学总论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9f0f044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9.png)
(完整版)植物育种学总论整理
概述
本文档总结了植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育种方法,旨在提供一个植物育种学的综合导读。
植物育种学是一门研究植物
遗传和遗传改良的学科,对于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基本概念
植物育种学是通过改变植物的遗传特征来培育具有理想性状的
植物品种的学科。
它涉及植物的遗传基础、遗传变异、遗传改良等
方面的研究。
发展历程
植物育种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农业文明时期,人们开始尝
试通过选择种子和繁殖方式来改良植物品种。
随着遗传学的发展,
植物育种学逐渐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得到了更系统的理论和
方法支持。
育种方法
植物育种学采用多种方法来实现遗传改良,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基因工程和分子标记等。
选择育种通过选择具有理想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以逐步改良植物品种。
杂交育种则是利用植物间的杂交亲和性产生新的优良品种。
基因工程利用基因的转移和编辑技术来改良植物品种,而分子标记则用于辅助选择具有理想基因组的个体。
结论
植物育种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关键作用。
通过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基因工程和分子标记等方法,可以改良植物品种,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育种方面的知识点总结
![育种方面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584e07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bc.png)
育种方面的知识点总结一、育种的原理1. 遗传变异育种的核心原理是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植物或动物的遗传变异来培育具有特定性状的新品种。
遗传变异是指同一物种内个体间存在的遗传差异,这些差异决定了不同个体的性状和表现型。
育种者可以利用这些遗传变异来选择和培育具有特定优良性状的品种。
2. 遗传基础在育种过程中,育种者需要了解目标植物或动物的遗传基础,即其遗传特性和基因组成。
通过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技术,育种者可以深入了解目标物种的遗传背景,为育种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3. 遗传改良育种的目标是通过遗传改良,提高作物或动物的适应性、产量、品质和抗逆性。
遗传改良可以通过杂交育种、基因编辑、转基因等不同方式来实现。
育种者需要根据自己的育种目标和目标物种的遗传特性,选择适当的遗传改良方法。
二、育种的方法和技术1.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育种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交配不同亲本,利用其优良性状的互补效应,培育出具有更好性状的后代。
杂交育种可以提高作物的抗性、产量和品质,并且可以培育出对特定病虫害具有较强抗性的品种。
2. 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育种方法,通过利用CRISPR/Cas9等工具精确编辑目标基因,可以实现快速高效地改良作物或动物的遗传性状。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实现对目标基因的精准修复、删减或插入,使得育种者能够快速培育出具有特定性状的新品种。
3. 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利用外源基因将目标基因组中的特定基因进行调整和改良,以实现对目标性状的改良。
转基因技术可以用于提高作物的抗逆性、抗病性、产量和品质,并且可以为动物的生长速度、产量和品质进行改良。
4.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一种结合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育种方法,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对目标基因进行筛选和标记,以快速高效地实现对目标性状的改良。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可以大大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并且可以避免人为选择带来的副作用。
5. 高通量测序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是一种快速高效的DNA测序技术,可以帮助育种者对作物或动物的遗传组成进行全面深入地解析,为育种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植物育种学复习要点
![植物育种学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181e5c2489eb172dec63b71d.png)
植物育种学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2、种质: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遗传学上称为基因。
3、种质资源:把具有种质或基因并能繁殖的生物体同成为种质资源。
4、驯化引种:如果引入地区与原分布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引种植物适应范围较窄,植物在自然状况下生长不正常或死亡,但通过人为的干预措施对植物的遗传特性进行逐步改良,使原本不能生存的植物可以适应新的环境而正常生长。
5、品种与良种:品种是经人工选择培育,在遗传上相对稳定,在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上相对一致,并作为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作物类型。
品种具有优良、适应、整齐、稳定和特异等五个特性。
优良品种的优质生产用种即良种(优良品种:指群体作为品种时,其主要特性或综合经济性符合市场要求,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品系:指来源于同一祖先,性状表现大致相同的一个群体。
6、基因工程:在基因水平上改造植物遗传物质,可定向改造遗传性状,提高了育种的目的性和精确性,打破物种间生殖隔离障碍,实现了基因在生物界的共用性,因而在园艺植物重要园艺性状的遗传改良、抗逆抗病育种、品质改良与种质创新等方面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
7、单株选择法:从原始群体中选出优良单株分别编号采种,下一代每个单株的后代分株系播种在选种试验圃内,每一株系种一小区,通常每隔5个或10个株系设一对照区。
根据表现,淘汰不良株系,从当选株系内选择优良单株混合留种。
8、母系选择法:此法与系谱法的区别主要是在入选株不进行隔离,对花粉来源不加控制,选择只是根据母本的性状进行,所以称为母系选择法,又称为无隔离系谱选择法。
其优点是无需隔离,比较方便,同时生活力不易衰退;缺点是选优纯合的速度较慢。
此法适用于白菜、甘蓝等自花授粉容易衰退的作物。
9、新品种保护:植物新品种,是指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资料--整理版-改动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资料--整理版-改动](https://img.taocdn.com/s3/m/ca38edf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93.png)
园艺植物育种学一.名词解释 1. 品种:具有在特定条件下表现为不妨碍利用的优良、适应、整齐、稳定和特异性的家养动植物群体。
2. 良种:常说的良种有两层含义:一是优良品种;二是优良种子,即优良品种的优良种子。
即优良品种的优良种子。
3. 种质资源:即携带种质的材料或载体的总称。
即携带种质的材料或载体的总称。
4. 引种:人类为了某种需要把植物从其原分布区移种到新的地区。
人类为了某种需要把植物从其原分布区移种到新的地区。
5. 无性系: 指具有相同遗传组成的植物利用无性繁殖方式所得来的群体。
指具有相同遗传组成的植物利用无性繁殖方式所得来的群体。
6. 无性系品种:采用无性繁殖方法育成的遗传组成同质,个体杂合的一类品种。
采用无性繁殖方法育成的遗传组成同质,个体杂合的一类品种。
7. 自交系品种:群体遗传组成基本同质,个体基本纯合的可用于生产的群体群体遗传组成基本同质,个体基本纯合的可用于生产的群体8. 杂交种品种:指用遗传上纯合的亲本在控制授粉条件下生产特定组合的一代杂种群体指用遗传上纯合的亲本在控制授粉条件下生产特定组合的一代杂种群体9. 遗传力:广义—基因型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百分率;狭义—基因型加性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百分率。
基因型加性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百分率。
10. 芽变:发生在芽内分生组织细胞中的突变,属于体细胞突变的一种。
发生在芽内分生组织细胞中的突变,属于体细胞突变的一种。
11. 异花授粉植物:在人工选择的情况下构成的一个遗传基础比较复杂又在主要经济性状相对一致而保持遗传平衡的异质群体。
传平衡的异质群体。
12. 有性杂交育种:经过有性杂交途径获得新品种的过程经过有性杂交途径获得新品种的过程13. 组合育种: 又叫常规杂交育种,是通过人工杂交,把分散于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在杂种中,对其后代进行多代培育选择,获得基因型纯合或接近纯合的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后代进行多代培育选择,获得基因型纯合或接近纯合的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植物育种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植物育种学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f0c2601844769eae009ede9.png)
3★、简述品种的五性:
论
1★、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植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2★、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栽培植物群体。
a、特异性——是指作为一个品种至少有一个以上明显不同于其他品种的可辨认的标志性状。 b、一致性——指品种内个体间在株型、生长习性、物候期等方面的相对整齐一致和产品主要经济 性状的相对整齐一致。 c、稳定性——是指采用适于该品种的繁殖方式情况下保持前后代遗传的稳定。 d、优良性——是指品种主要性状或综合经济性状符合市场的需求,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e、适应性——是指对一定地区、气候、土壤、病虫害和不时出现的逆境的适应以及对一定的栽培 管理和利用方式的适应。
15、一般自花授粉作物的天然异交率为 0。 (×) 16★、由杂交育种育成的品种是杂交种。 (×) (是纯系品种) (√ ) (√ )
17、生产上推广使用的品种可分为常规品种和杂种两大类。
18、自交系是由自花授粉作物优良单株套袋自交而选育出来的后代群体。 19★、植物的繁殖方式有几类,如何研究确定植物的授粉方式 ? 1)植物的繁殖方式一般可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大类。
4★、限制植物生长的主导生态因子有 温度 、光照 、 降水和湿度(水分) 、土壤 5、生态型一般可分为 气候生态型、 土壤生态型 和 共栖生态型 。
6★、水稻(高温短日植物)南种北引日照由短变(长) ;温度由高变(低) ;生育期由早变(晚) 。 7、影响引种成败的主要因素是 气候条件 。 缩短 。
8★、小麦(低温长日植物)品种南种北引生育期会 9、水稻品种北种南引时,以 早熟品种 易于成功。
2)根据参与受精的雌雄配子的来源不同,又可分为自花授粉植物、异花授粉植物和常异花授粉植物三 种类型。 20★、植物品种可划分为哪几种类型,各具有什么特点 ? A、纯系品种 特点:基因型高度纯和,表现性优良而整齐一致,后代中杂交体频率低, 纯 和的基因型频率不断升高。 B、杂交种品种 特点:基因型高度杂合、性状相对一致和较强的杂种优势
经典整理:园艺植物育种学
![经典整理:园艺植物育种学](https://img.taocdn.com/s3/m/cc495755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15.png)
经典整理:园艺植物育种学1.种质与种质资源:种质是遗传物质,能够决定生物的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
种质资源是指具有种质并能够繁殖的生物体。
2.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配合力是衡量亲本系在其所配的F1中某种性状(如产量或其他性状)的好坏或强弱的指标。
一般配合力是指某一亲本系与其它亲本系所配的几个F1的某种性状平均值与该试验全部F1的总平均值相比的差值。
特殊配合力是指某特定杂交组合的某形状实测值与根据双亲一般配合力算得的理论值的离差。
3.芽变选种与实生选种:芽变是指发生在芽内分生组织细胞中的突变,属于体细胞突变的一种。
芽变选种是将优良的芽变选择出来,经过鉴定培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实生选种是利用选择手段从植物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经过比较、鉴定从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4.合成杂交与添加杂交:合成杂交是指参加杂交的亲本先配成单交种,然后将两个单交种杂交。
添加杂交是指多个亲本逐个参与杂交的方式。
5.童性和童期:童期是植物从种子萌发到植株具备开花潜能的这一段时期。
童性是指植物在童期内未发育出性器官的状态。
6.雄性系和雌株系:雄性不育系是指对于可遗传的雄性不育,经过选育可育成不育性稳定的系统,该系统即雄性不育系。
雌性系是指具有雌性基因,只生雌花不生雄花且能稳定遗传的品系。
7.外照射与内照射:外照射是指核辐照射的一种方式,放射性核素在生物体外,使生物受到来自外部的射线照射。
内照射是指放射性核素进入生物体,使生物受到来自内部的射线照射。
8.CMS和GMS:CMS指细胞质雄性不育,是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的一种自然现象,表现为母体遗传、花粉败育和雌蕊正常。
GMS是指细胞和雄性不育,该类型的雄性不育是由细胞核不育基因控制,不受细胞质影响,没有正、反交遗传效应。
9.品种与品系:品种是经人类选育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要求的、遗传上相对稳定的栽培植物群体。
品系指来源于同一祖先,性状表现大致相同的一个群体。
植物育种学知识点汇总
![植物育种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d865ef2c8d376eeaeaa31c7.png)
植物育种学知识点汇总一、名词解释(10个,每个2分,共计20分):0.进化,植物品种,植物育种学;1. 育种目标,经济产量,收获指数,株型育种;2. 种质资源;3. 生态型;4. 短日照植物、长日照植物、临界温度、春化过程、驯化;5. 选择育种、系统育种、芽变;6. 回交,轮回亲本,非轮回亲本,回交育种;7. 自交系、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测验种、测交、测交种,一环系,二环系;8. 营养系杂交育种,童期,童性;9. 远缘杂交;10. 倍性育种、多倍体、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单倍体;11. 诱变育种;12. 胚珠培养、子房培养、植物离体授粉、原生质体、体细胞杂交、同核体、异核体;13. 逆境,植物抗病性;14.品质,品质性状;15.原原种,原种,良种。
二、填空题(20个空,每空1分,共计20分):0.达尔文在其著作物种起源中概括生物进化的三个基本因素是:,和。
1.植物品种,一般都具有三个基本要求或属性,即,和。
2.按照来源分类,种子资源可以分为那四类:,,和。
3.引种时要综合分析不同地区,,和,土壤及其他生态因子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植物品种的遗传和发育特征。
4.杂交育种中常用几种杂交方式有:,,和。
5.在自然界中,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胁迫因子很多,可以分为三类,即,以及。
6.抗病性有很多类型,从抗病程度上可分为,,和四种类型。
7.我国通常将种子生产程序划分为,和三个阶段。
8. 目前把遗传标记区分为形态标记,,和四种类型。
9. 转基因植株的鉴定中,遗传检测主要有,和三种常用方法。
10.高等植物的繁殖方式,一般分为和两大类。
11.有性繁殖中根据参与受精的雌雄配子的来源不同,可分为,和三种类型。
12.杂交育种中依据杂交时通过性器官与否,可分为和;依据杂交亲本亲缘远近不同,可分为和。
三、简答题(6个,每个5分,共计30分):1.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有哪些?2.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是什么?4.保存种质资源的方法?5.简述低温长日照植物的引种规律?6.简述高温短日照植物的引种规律?7.试述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及程序?8.如何提高选择育种的效率?9.杂交育种的遗传根据是什么?10.亲本选配的一般原则?11.请简述一下单粒传法的具体育种方法,以及其优缺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品种:经人类培育选择和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的遗传上相似而稳定的植物群体。
2、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3、种质;决定生物性状遗传,能把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
4、种质资源(遗传资源);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的统称5、无性繁殖:生物不是通过有性生殖,而是利用营养器官或体细胞等繁殖后代的繁殖方式。
6、有性繁殖;生物通过有性过程产生的雌雄胚子结合,形成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繁殖后代,有完整的个体发育周期7、无融合生殖:指一种近似有性繁殖由无融合生殖胚发育成植株的无性繁殖方式。
8、自花授粉;在自然条件下,雄蕊的花粉一般不借助外力即可直接授到本花雌蕊的柱头上,一般自然异交率在5%以内。
9、异花授粉;在天然授粉情况下,雌蕊主要依靠异株或同株异花的花粉完成授粉、受精。
天然异交率50%以上。
10、品质性状;需要改良的性状称为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与品质有关的性状为品质性状。
11、目标性状;各类作物品种都具有一系列性状,其中特别需要改良的性状称为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这些性状又各有其组成因素及生理生化基础。
12、育种目标: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在一定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的地区栽培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的指标。
13、选择差;当对某一数量性状进行选择时,入选群体与原始群体平均值将有一定差距为选择差14、饰变;由环境条件(土壤、气候、栽培措施)变化引起的变异15、芽变:指发生在芽内分生组织细胞中的突变,属于体细胞突变的一种。
16、选择育种;利用手段从植物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经过比较鉴定从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17、芽变选种;利用发生变异的枝、芽进行无性繁殖。
使之性状固定,通过比较鉴定,选出优系,培育成新品种的选择。
18、实生选种;针对实生繁殖的群体为改进其经济性状,提高品质而进行的选种育种19、引种驯化;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的迁到其它地区种植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与品种。
21、分子标记;基于DNA水平多态性的遗传标记,它通过检测基因组的一批识别位点来估测基因组的变异性或多样性。
22、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借助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遗传标记基因分析鉴定分离群体中含有目标基因的个体,以提高选择的效率,即采用标记辅助选择手段,减少育种过程中的盲目性,从而加速育种的进程。
23、自交不亲和性;两性花植物雌雄性器官正常,在不同基因型的株间授粉能正常结籽,但花期自交不能结籽或结籽率极低的特性。
24、自交不亲和系;通过连续多代的自交选择,可育成自交不亲和性特点且能稳定遗传的自交系25、杂交不亲和性;远缘杂交表现不能结籽或结籽不正常的现象26、自交系;由一个单株经过连续数代自交和严格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基因型纯合,遗传性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27、自交衰退;异化授粉植物在进行连续多代自交后会出现生理机能的衰退,表现为长势弱,抗性差,产量低。
28、体细胞杂交(原生质体融合);不同植物的原生质体相互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在经过人工培养诱导杂种细胞分化形成植株的过程。
29、胚挽救:对一些胚早期败育或因果实发育期短,种胚不能完全发育,可以用组织培养技术使胚继续发育成熟。
30、株选:根据育种目标及相应的选择标准,以特定选择方式采取得选择和淘汰的方法31、单株选择法:从原始群体中选取优良单株分别编号,分别留种,次年单独种植成一单株小区,根据各株系的表现进行鉴定的方法。
32、混合选择法:指从一个原始混杂的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单株、混合留种,次年播种于同一块圃地,与标准品种及原始群体小区相邻种植,进行比较鉴定的选择法。
33、回交;杂交第一代及其以后世代与其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
34、两亲杂交:指参加杂交的亲本只有两个,又称单交。
多亲杂交:指三个或三个以上亲本进行杂交,又称复交。
添加杂交:多个亲本逐个参与杂交的方式合成杂交:参加杂交的亲本先配成单交种,然后将两个单交种杂交,这种多亲杂交的方式35、远缘杂交;亲缘关系疏远的类型之间的杂交。
多指种属间存在杂交障碍的杂交。
近缘杂交:一般指不存在杂交障碍的同一物种内,不同品种或变种之间杂交。
36、杂种优势;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F1植株,在生活力、生长势、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等方面超过双亲的现象。
37、配合力;衡量亲本系在其所配的F1中某种性状的好坏与强弱的指标特殊配合力;指某特定杂交组合的某性状实测值与根据双亲一般配合力算得的理论值的差值一般配合力:某一亲本系与其他亲本系所配的几个F1的某些性状平均值与该试验全部F1的总平均值相比的差值。
38、诱变育种(引变育种,突变育种)人为的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
诱发作物产生遗传变异,在短时间内获得有利用价值的突变体,根据育种目标要求,对突变体进行选择鉴定直接或间接的培育成生产上有利用价值的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39、选择育种:指利用选择手段从植物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经过比较、鉴定从而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40、多倍体育种;通过增加染色体组数以改造生物遗传基础。
培育出符合人类需要新品种的方法41、有性杂交育种(组合育种)通过人工杂交的手段把分散在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中,对其后代进行多代培养选择,比较鉴定,以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有栽培利用价值的定型新品种的育种途径42、芽变育种:指利用发生变异的枝、芽进行无性繁殖,使之性状固定,通过比较鉴定、选出优系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43、分子育种;将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直接或间接手段选育新品种的途径44、雄性不育;两性花植物中,雄性器官表现退化,畸形或丧失功能的现象45、雄性不育系;对于可遗传的雄性不育,经过选育可育成不育性稳定的系统46、雌性系;指具有雌性基因,只生雌花不生雄花且能稳定遗传的品系47、恢复系:用来给雄性不育授粉使杂种一代品种群体中每个植株恢复雄性繁殖能力纯合自交系48、保持系;用来给雄性不育授粉,使每个后代植株继续保持着雄性不育特性的纯合自交系49、半致死剂量;照射种子或植物的某一器官成活率占50%的剂量。
50、致死剂量;剂量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导致处理材料全部死亡,这时的剂量称致死剂量51、原生质体融合;也称体细胞杂交,指不同植物的原生质体相互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在经过人工培育诱导杂种细胞分化进行植株的过程。
●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1高产稳产2品质优良3适应性强4抗病虫和除草5不同成熟6机械化生产的适宜性●园艺植物良种的作用;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进产品品种3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污染4增强适应性和抗逆性,节约能源5延长产品的供应和利用时期6适应集约化管理、节约劳力●园艺植物育种的途径;包括种质资源调查,引种,选择育种三个途径1种质资源调查2引种3选择育种4重组育种5杂种优势育种6诱变育种7离体培养育种8分子育种●园艺植物种质资源保存方法1就地保存;划定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人工圈护稀有良种单株2种质圃保存3种子保存4离体保存5基因文库保存●园艺植物繁殖方式;1有性繁殖(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2无性繁殖(分生繁殖、嫁接、扦插、压条)●育种目标的特点:(1)育种目标的多样性(2)预见品种的高效性(3)供应市场的季节性(4)重视品种的兼用性●引种驯化意义:(1)引种驯化是栽培植物起源于演化的基础(2)引种驯化是丰富并改变品种结构,提高生活与生存质量的快速而有效的途径(3)引种驯化可为各种育种途径提供丰富多彩的种质资源。
●引种驯化原则(1)适地适树,即指在适宜的地方栽培适宜的植物,也将适宜植物栽培在适宜地方。
(2)改树适地;改变形体,遗传改良。
(3)改地适树●制定育种目标的主要原则:(1)满足育成品种之后生产和市场需要(2)考虑育成品种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充分考虑育种目标的可能性(4)近期需要与长远利益兼顾(5)处理好目标性状非目标性状的关系●制定株选标准遵循的原则(1)明确目标性状(2)区分目标性状的主次(3)掌握适宜的选择标准(4)选种时要注意排除误差●芽变的特点1芽变的多样性2重演性3稳定性4芽变性状的局限性和多效性●区分芽变与饰变的分析依据;1变异性状的性质2变异体范围的大小3变异方向4变异性状的稳定性5变异性状的变异程度●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方法;1染色体加倍2注意选择选配亲本,同一亲本正、反交的亲和性往往表现不同3采用染色体较多或染色体倍数高的种作母本杂交亲和性高4有性媒介法5特殊的授粉方法;混合授粉法、重复授粉法、射线处理法、6柱头移植和花柱短截法7化学药剂的应用8试管受精和雌蕊培养9采用温室或保护地栽培远缘杂交的材料,改善授粉、受精条件●杂种优势杂交种子生产方法1人工去雄授粉法2利用苗期标记性状制种法3利用化学去雄剂制种法4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5利用自交不亲和系制种法6利用雌性系制种法7利用雌株系制种法●提高选种选择效果方法1增加群体性状变异幅度2提高性状的遗传力3降低入选率以增大选择强度●影响实生选种选择效果因素1群体性状变异幅度2性状的遗传力3入选率●有性杂交亲本选择原则1广泛搜集符合育种目标的原始材料,从中精选亲本2亲本应尽可能具有较多优良性状3明确亲本目标性状,分清目标性状的主次4重视选用地方品种5亲本的一般配合力要高●杂种优势产生的原因(1)显性假说指是优势来源于等位基因间得显性效应和非等位基因间这些显性效应的积累作用(2)超显性假说(3)上位性与杂种优势(4)基因组互补与杂种优势(5)基因多态性与杂种优势(6)基因网络系统与杂种优势●常规有性杂交育种中亲本选配原则;1父母本性状互补2选用不同生态类型亲本配组3以具有较多优良性状的亲本作母本4亲本之一的性状应符合育种目标5用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配组6注意父母本开花期和雌蕊育性●杂种优势育种亲本选配原则;1双亲的一般配合力高特殊配合力高2双亲性状优良互补3双亲亲缘关系差异适当4双亲自身产量高,花期相近●配合力主要测定方法及优缺点;主要测定方法;1顶交法:简单易行但不能区分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2不等配组法:简单易性且只要每一个亲本配制两个以上组合就可以计算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但因其组合数较少所得结果可靠性差3半轮配法:可以准确测定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但因其组数多工作量大●诱变育种特点和意义;1提高突变率,扩大“变异谱”创造新类型2适于改良品种个别性状3育种程序简单年限短4变异的方向和性质不定5与其它育种方法相结合使用将发挥巨大作用。
与杂交育种相结合。
与远缘杂交相结合,与离体培养相结合●远缘杂交的特点(1)杂交不亲和性:指远缘杂交时,通常表现不能结籽或结籽不正常的现象。
染色体加倍、注意选择选配亲本、有性媒介法、特殊授粉法、柱头移植和花柱头短接法、化学药剂的应用、试管受精与雌蕊培养(2)杂种不育性:胚的离体培养、嫁接、改善发芽和生长条件(3)杂种不稔性:染色体加倍、回交法、蒙导法、延长培育世代、加强选择、改善营养条件(4)近亲现象和“剧烈分离”●防止杂交亲本花期不遇,调节花期措施1调节播种期2植株调整3温、光处理4适宜的栽培管理措施5生长调节剂●化学诱变育种的特点1使用经济方便2有一定的专一性3化学诱变与辐射诱变的突变谱很不相同4诱变机制不同5只有化学诱变剂渗透到植物体内才能发生作用●杂种优势育种与杂交育种异同点;相同点:基本原理与采用的手段相同:都需要进行选择和选配,通过杂交自交的手段以及后代选择的手段,把分散存于各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同一个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