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望岳》教学设计
望岳教学设计(共4篇)
望岳教学设计〔共4篇〕第1篇:《望岳》教学设计《望岳》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知识目的:学习古代诗歌朗读技巧。
才能目的: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德育目的:进步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借诗歌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考虑的才能。
一、导入我国山河秀丽,风光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在众多景物之中,中国人对山是情有独钟。
而群山之首当属五岳。
古人曾说“王岳归来不看山”。
师:你知道五岳指哪五座山?〔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嵩山〕师:五岳之首呢?泰山确实,我国自汉代确立“五岳”之说以来,泰山就以它五岳之首的独有风姿卓然屹立在世人面前,留下了无数经典传说和美词佳句。
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望岳》。
二、板书课题:望岳三、教学过程:1、杜甫共写过三首《望岳》,一首是咏东岳泰山,一首是咏西岳华山,还有一首是咏南岳衡山。
今天我们学的这首《望岳》是咏东岳泰山的。
这是杜甫现存作品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的蓬勃朝气。
题解:什么是岳?〔高大的山〕标题是“遥望泰山”之意。
作者简介:〔屏幕〕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现实诗人。
2、介绍本诗写作背景〔屏幕〕3、指导朗读:师:要理解一首诗,朗读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怎么来读呢?大家一定还记得:“凡读书必需要做到字字响亮,不可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全诗。
指导学生朗读。
老师范读全诗。
4、整体感知诗意:指导学生参照诠释,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1〕巡视。
随机指导。
〔2〕引导学生质疑,学习释疑。
5、内容品析。
“诗联赏析法”来品析这首诗。
它需要以下几个步骤:〔屏幕〕第一步:讲解注释〔借助书下注释,无注释的补充资料。
字典等工具书〕第二步:描绘诗联〔将零散的字词解释连成一句通顺的话〕第三步:品析字句〔哪个字用的好,用的准,写出了什么,表现了什么〕第四步:揣摩情感〔全诗表现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前两局部内容6、串讲四联意思〔借助书下注释〕7、赏析:师:杜甫被称为“诗圣”。
《望岳》教案(通用16篇)
《望岳》教案(通用16篇)《望岳》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知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能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德育: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背诵此诗。
5、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二、教学过程(一)查上首诗的默写。
(二)背景和作者简介:(略)(三)齐读本诗二遍。
(四)理解此诗的意境“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
“岱宗”,即泰山。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
“夫如何”,到底怎么样呢?“夫”,在这里无实在意义。
接句自问自答,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苍都,绵延不绝。
“齐鲁”,春秋时两诸侯国,后用为该地域的简称。
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
“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都,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
这一句是远望,摹写泰山卧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晓”的景象写泰山高耸云端、万仞摩天的高伟雄俊。
这里是近望,赞叹大自然把天地间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
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两大部分:阳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
这奇伟壮观的景象真是鬼设神施,造化所钟。
“造化”,指天地自然。
“钟神秀”,天地间神奇秀美皆聚泰山。
“钟”,聚集的意思。
“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
”这两句是想像之辞。
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
使之豁然开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会更加敏锐,连一掠而过的归鸟也收入眼底。
这两句写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
“荡胸”,心头涤荡,胸襟为之开豁。
“荡胸”,句的意思是,山上层云叠起,冲击涤荡着心胸,胸襟为之开豁。
“决眦”,眼睛睁大,眼角欲裂,形容极力张大眼睛。
“眦”,眼框。
“入”,收入眼里,看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结尾两句写有望岳而引起的决心。
古诗《望岳》教学设计7篇
古诗《望岳》教学设计7篇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大意。
2、力量目标:背诵、默写名句,并作简要分析。
2、情感目标: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及其难点1、教学重点:情景交融,托物寓理。
2、教学难点: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或蕴含的哲理。
教学手段和方法1、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2、教学方法:讲授法为主,适当佐以朗读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12-4-52)教学内容及其过程1、学习杜甫的《望岳》(1)杜甫简介(资料卡片)杜甫(712—770),字子美,巩县(今属河南)人,出身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官僚家庭。
祖父是初唐闻名诗人杜审言。
开元中,年轻的杜甫曾漫游吴、越、齐、赵一带。
天宝三载(744)在洛阳与李白相识,结下了深厚友情。
天宝五载(746)赴长安应试落第,困顿京城十年。
天宝十四载(755)四十四岁时,才被授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微职。
安史乱起,在流离颠沛中被叛军所俘,后从长安只身逃奔凤翔,受任左拾遗。
不久,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二年(759),弃官西行,经关陇、秦州、同谷入蜀,定居成都浣花溪草堂。
西川节度使严武荐举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社工部。
永泰元年(765),离蜀东下,滞留夔州二年。
大历三年(768),携家出峡,漂泊于江陵、公安、岳州、衡阳一带。
五年(770),病逝于湘水舟中。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表、祸乱迭起的时代。
在政局日趋腐败的形势下,他那“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彻底破灭,饱经忧患的不幸遭受使他对人民群众的苦难有了亲身的感受。
他的诗歌相当真实地反映了宽阔的社会生活,布满着剧烈的忧国忧民感情,被誉为“诗史”。
他是我国古代最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擅长从一切优秀文学传统中吸取养分并加以发扬光大,形成了“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
他兼长各体,尤其对七律的进展作出了出色奉献。
他的很多反映民生苦难的诗歌,继承了《诗经》和汉乐府的传统,又有自己的开拓和艺术制造,是白居易提倡的新乐府运动的先声。
望岳七年级语文教案3篇
望岳七年级语文教案望岳七年级语文教案3篇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望岳七年级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望岳七年级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a、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b、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教学重点:a、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b、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教学难点:a、诗中哲理的理解;基础知识:a、作者生平;b、泰山的有关知识;c、字音、字形;教学方法:朗读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
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二、讲授新课:1、板书课题,指名简介作者。
我们学过很多杜甫的诗篇,下面我首先请一位同学将杜甫介绍一下。
师板书: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2、范读课文,强调字音、字形。
这首诗有一些字的注音和字形,同学们要注意一下。
如:岱宗、夫如何、决眦;同学们一齐读两遍。
3、初读课文,了解诗句大意。
下面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文中的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
阅读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提问词句的含义。
然后老师将点名抽查掌握情况。
4、精读课文,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
下面同学们将课文一齐朗读一遍。
缺乏感情。
第一、二两句,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读呢?为什么?讨论一下,再试着读读。
同学们再一起将这首诗朗读一遍。
首联远望泰山,表现了作者惊叹之情;那么颔联、颈联、尾联又分别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泰山的景色的,又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讨论一下,然后我请同学来读。
《望岳》教学设计(优秀5篇)
《望岳》教学设计(优秀5篇)杜甫大家都十分熟悉,是我们古代的伟大诗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古诗词作品,让我们受益无穷。
望岳就是其中一首。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5篇《望岳》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望岳的写作思路。
《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篇一我们伟大的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山大川数不胜数。
要说山,较有名的当然是“五岳”了。
那么,请问大家“五岳”分别指的是哪几座山?哪一座山是“五岳之首”呢?(学生回答)从古到今,为赞美、歌颂泰山,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其中,一位唐代大诗人所写的一首诗历来被人们誉为吟诵泰山的压卷之作。
那么,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呢?作者是如何描绘、赞美泰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学生自己结合课下注释解题,明白是作者近岳而望,并没有登山。
天宝三年,25岁的杜甫科举不第。
当时,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杜甫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
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呢?1、教师配乐朗诵《望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本诗的诵读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
3、学生个别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4、学生齐读。
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学习小组交流,有否疑难及互答)2、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3、《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试对此做具体归纳。
1、透过一联,你可以知道泰山的怎样的形象?2、第二联,哪两个词用得较好?表现了泰山怎样的形象?3、第三联表现了泰山怎样的形象?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小组研讨展示,教师总结)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此神奇秀丽,严峻挺拔,那么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南龙山下,那么大家用你们手中的笔来描绘一下你心中的南龙山吧!学生作品展示。
1、背诵默写全诗;2、预习本课其余两首诗歌。
附:板书设计望岳杜甫写景:一、二句:远望之景:夫如何、青未了(绵延深远、青翠苍郁)三、四句:近望之景:钟神秀、割昏晓(神奇秀丽、巍峨高大)五、六句:细望之景:生层云、入归鸟(云雾缭绕、飞鸟盘旋)七、八句:极望之情:凌绝顶、众山小(勇于攀登、俯视一切)抒发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望岳》教案设计模板5篇
《望岳》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望岳》。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我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望岳》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本篇课文是一首诗歌,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不畏惧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学习本诗,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了解杜甫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创造风格和杜甫宽广的心胸和凌云的壮志,体会杜诗的高妙。
二、说学情我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学生从小就背诵诗歌,但是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还稍显不足。
她们已经接触过杜甫的诗歌,对杜甫有了一定的了解。
大多数学生只听过,没有亲眼见过泰山,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世界还是有着一颗强烈的好奇心,因为有了一定的诗歌学习基础,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能够理解这首诗歌的内容,本课的重点是教学生如何分析诗歌。
三、说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背诵诗歌。
2.通过赏析诗歌,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解读思想感情的能力。
3.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四、说教学重难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重点:同小组讨论和朗读,重点解读“望”。
难点:领略泰山雄奇的景色,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方法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情境体验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堂好课,必然有一个漂亮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节课我将以“泰山”为切入点,从诗歌入手,吊起学生的胃口。
杜甫《望岳》教案(优秀3篇)
杜甫《望岳》教案(优秀3篇)《望岳》教学设计篇一第一部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文的学习是青少年了解民族传统,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熏陶的捷径。
《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的学习作了明确要求,要求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古今优秀诗文。
本期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我进行了一些探讨,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教学《望岳》这堂课的教学设计。
一、关于教学目标的设计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1、体会《望岳》诗歌的意境及作品风格;2、领略诗歌和音乐完美结合的神韵,吟唱仿写古诗词;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1、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首先要多角度激发诵读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
让学生在开阔的意境中,受到美的熏陶。
2、确定第二个教学目标主要源于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新的教学理念。
诗歌的广阔意境给学生留下了自主开掘的空间,课后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闻乐见的方式重现诗歌。
3、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诗词语言大多可以配乐吟唱,因而具有极强的音乐性,让学生在吟唱中产生特定的审美心境。
柏拉图说过:“音乐把节奏与乐调的强烈力量进入心灵的最深处。
”教古诗时应充分利用音乐盒带,通过听、唱把学生带入音乐的天地、艺术的王国,领会诗歌与音乐完美结合的神韵。
4、吟唱古诗词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运用。
一是指在写作中恰当引用诗句,帮助表达内容,美化文章语言;二是在写作中创造性的使用、模仿、改写诗句。
二、关于教学重点的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是领会《望岳》一诗的意境,并谱曲自唱,尝试古诗词的的写作,古诗的格律不作过多要求。
三、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以吟唱、仿写为主。
针对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我尝试过借鉴过很多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如诵读法、品析法、故事导读法、以画配诗法等等,效果都不错。
我现在所教班级的学生,人才济济。
他们喜欢唱流行歌曲,喜欢模仿,喜欢尝试。
所以,我采用吟唱——仿写的方法来教《望岳》。
望岳教案设计 望岳公开课教案(优秀4篇)
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优秀4篇)望岳篇一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我们的生活处处也有诗歌,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在读唐诗300首诗,我领略了李白的豪迈奔放,清新飘逸和杜甫那种永不衰退的政治热情、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胸怀开阔的乐观精神。
我最喜欢的是杜甫写的《望岳》因为从这首诗中,我明白了人生的哲理。
《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每一句都在写望见的风景。
还有到泰山边上,甚至是还没有进入齐鲁故地,远远的望见了泰山,他便发出了感叹,那传说中的泰山会是何等的雄奇呢?即便是不在齐鲁境内,却绿色作文网依旧可以看到青山连绵,巍峨屹立。
那泰山似乎被造物主所钟爱,将各种美丽的景色都汇聚在了它这里,任由它将山南与山北的阳光割断,一面是清晨,一面是黄昏。
写诗的那年,杜甫才二十四岁,刚刚在洛阳应试,落弟不中,悻悻而归,心中不快。
在被生活和现实所打击后,杜甫开始了他的游学旅程,在这种漫无目的的游荡中。
杜甫来到了泰山,见到了层峦叠嶂,千峰万壑的泰山。
发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呐喊,更是述志,更是自我激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如果踩不过荆棘的小道,如果受不了攀登的辛苦,那么便不配得到绝美的风光。
《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篇二一、激趣以“走近五岳”“走近泰山”“走近杜甫”为题,在介绍某作家及其写作的时代背景的同时,解说本诗的含义,从而提高辨析和想象能力。
二、品读按照“听——读——品——评”的模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把握感情,激发想象。
三、领悟这里的领悟是带领学生悟读诗质。
着重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训练学生理解古诗能力,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从重点字词到整首诗意的理解以及诗文的写作技法赏析等都让学生在“自助、互动”中训练,在交流中质疑研讨,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做出结论,教师只起“适时点拨,相机诱导”的作用。
四、立志“诗言志”是历代诗人的共识,“志”不仅反映在诗人的言谈中,更体现在他们的诗作里,作何一首诗歌,或对某事物表示一种态度,或抒发一种情感,或揭示某种哲理;无不表现为人之“志”,教学古诗,就要让学生从学习过程中深刻体会诗的本质所在。
杜甫《望岳》教案(6篇)
杜甫《望岳》教案(6篇)杜甫《望岳》教案篇一【教学目标】: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理解并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重点】:a、重点字词的含义;b、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难点】:a、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准备】:ppt【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幻灯1)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透过语言,除了表达文字的意义外,也表达情感与美感。
诗歌是观照诗人情感的一面镜子。
诗配上音乐则称为歌。
诗歌作为中国文学领域的一颗璀璨的名珠,好多诗人的形象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看下面这句话是对哪个诗人的评价?二、作者并背景介绍1.说说你印象中的杜甫师补充要点(幻灯3)我们今天就来欣赏下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笔下的泰山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板书课题,并释题)“泰山” 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2.《望岳》写于唐开元盛世时期,诗人二十四五岁,正值青年时期。
三、初步朗读1、听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节奏。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句式特点为“二二一”或“二一二”)2、自由读、指名读、全体学生齐读。
四、整体感知(分组讨论)1.结合注释,了解诗歌内容。
2.快速抢答,字词解释。
3、释句。
五、深入研读师:诗题叫《望岳》,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幻灯7想一想)2、这首诗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3、诗题为《望岳》,但全诗没有一个“望”字,而句句写向岳而望,而且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分析。
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指导概括并板书:首联:远望绵延不绝、树木苍翠颔联:近望神奇秀丽、巍峨高大颈联:细望云涌云翻、鸟儿归巢尾联:不畏艰难俯视一切六、名句赏析有人说诗歌是要“品”的,就跟茶一样。
你不细细的品,是品不出它的味道的,你要一个字一个字的慢慢的品,才能品出他的味道。
例如这两个字:(幻灯8品一品)1、“阴阳割昏晓”中的“割”一直被后人推崇,为什么?2、赏析“造化钟神秀”中“钟”字的妙用。
《望岳》教学设计
《望岳》教学设计《望岳》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望岳》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2、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教学重点】1、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2、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难点】诗中哲理的理解;【基础知识】1、作者生平;2、泰山的有关知识;3、字音、字形;【教学方法】朗读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
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二、讲授新课1、板书课题,指名简介作者:我们学过很多杜甫的诗篇,下面我首先请一位同学将杜甫介绍一下。
师板书: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2、范读课文,强调字音、字形。
这首诗有一些字的注音和字形,同学们要注意一下。
如:岱宗、夫如何、决眦;同学们一齐读两遍。
3、初读课文,了解诗句大意。
下面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文中的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
阅读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提问词句的含义。
然后老师将点名抽查掌握情况。
4、精读课文,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
下面同学们将课文一齐朗读一遍。
缺乏感情。
第一、二两句,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读呢?为什么?讨论一下,再试着读读。
同学们再一起将这首诗朗读一遍。
首联远望泰山,表现了作者惊叹之情;那么颔联、颈联、尾联又分别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泰山的景色的,又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讨论一下,然后我请同学来读。
诗人由远望到近望,由细望到想象将来登岳远望之景,全诗以“望”字贯穿全诗,“望”字成了全诗的线索。
语文试讲望岳教案模板(共8篇)
语文试讲望岳教案模板〔共8篇〕第1篇:望岳教案《望岳》教学设计活动目的1.初步感受泰山的巍峨雄壮。
2.理解泰山成为“五岳之首”的原因。
3.熟悉本次活动的古诗原文。
理解汉字“鸟”的字故事。
活动准备1.教学DVD、教学CD、挂图和字卡"鸟"。
2.视频《盘古开天地》。
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播放教学CD十一月的古乐《高山》,请幼儿欣赏。
指导语:听这首曲子时,你想到了什么?他的曲名是《高山》,你爬过山吗?你还知道什么山?二.活动展开1.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指导语:我们刚欣赏完古乐《高山》,下面老师给大家播一个有关“天下第一山”的视频。
2.欣赏古诗《望岳》播放教学DVD,结合挂图,和幼儿一起欣赏。
指导语:小朋友,你们知道远远地望着泰山会看到什么样的风景吗?我们一起来听听《望岳》吧!3.文化拓展:“鸟”的字故事。
〔1〕播放“鸟”的字故事。
〔2〕带着幼儿跟着动画里“写大字”环节,用食指在空中画一画。
〔3〕出示字卡,复习稳固。
三.活动完毕播放教学CD十一月的古乐《高山》老师带着幼儿一起表演盘古开天的故事,演到故事结尾,泰山成为五岳之首后,一起重温古诗《望岳》。
教学反思:第2篇:《望岳》教案望岳渠县第三中学向超一、教学目的:a、领略泰山宏伟神奇的风光;b、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二、教学重点:a、泰山宏伟神奇的风光b、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三、教学难点:诗中哲理的理解四、根底知识:a、作者生平;b、泰山的有关知识;c、字音、字形;五、教学方法:朗读法六、教学时数: 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风光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
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风光!〔二〕讲授新课:1.板书课题,指名简介作者。
《望岳》教案优秀6篇
《望岳》教案优秀6篇《望岳》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认识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2、理解、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3、探究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个人遭遇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二、教学新课(一)作者及背景简介(二)朗读诗歌1、老师范读《望岳》。
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齐读。
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三)了解诗的内容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四)再次朗诵,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
出示问题,小组研讨: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2、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杜甫《望岳》赏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韵译】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赏析】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
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
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体会《望岳》诗歌的意境及作品风格;2、领略诗歌和音乐完美结合的神韵,吟唱仿写古诗词;二、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及背诵此诗。
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诗的意境。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准备:关于杜甫及《望岳》的相关资料。
六、教学方法:古诗四步法七、教学过程【导入】1、“五岳”,古代道家名山,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欣赏泰山图片并描绘泰山泰山位于山东泰安市中部,海拔为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笔下的泰山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一、作者简介指名介绍作者,补充要点。
二、诗歌内容结合注释,了解内容(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岱宗:泰山夫:无实意,强调疑问语气齐鲁:齐鲁的广大区域青:山色未了:不尽泰山到底是怎样的面貌?它的青色在齐鲁大地的广大区域都能看见。
(2)、以第一联的理解方法步骤,让学生去完成二、三联。
(3)、诗歌大意:出示:泰山到底是怎样的面貌呢?它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
大自然将那神奇和秀丽都集中于它。
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阴暗,截然不同。
层云叠起,令人心胸摇荡,眼角几乎都要裂开了,目送着入巢的归鸟。
三、名句欣赏泰山如此绵延不尽,如此神奇秀丽,如此巍峨高大,杜甫看得心潮澎湃,于是,他情不自禁产生了一个愿望,是什么愿望呢?——爬上泰山,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终当,终要凌:登释义: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放眼望去,所有的山都显得矮小了。
望岳优秀教案(完整文档)
望岳优秀教案(完整文档)望岳优秀教案3篇第一篇:望岳优秀教案《望岳》优秀教案1、自主学习,认识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2、理解、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3、探究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个人遭遇之间的关系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二、教学新课(一)作者及背景简介(二)朗读诗歌1、老师范读《望岳》。
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齐读。
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三)了解诗的内容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出示问题,小组研讨: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2、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研讨后,师生共同赏析:“岱宗”两句:“远望”(补充背景常识:此句说的是泰山山脉,它在山东中部,从东平湖东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长约200公里。
)问(1):“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朗,也更强烈。
)问(2):此句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写的?对你有何启发?(没有抽象地说,而是别出心裁的写出自己的体会,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的高。
“造化”两句:“近望”问:能否通过对这两句品度,各用一个字分别概括诗人眼中泰山的特点?(“神”或“秀”,“高”。
这两句诗突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荡胸”两句:“细望”问:展开合理的联系和想象,用你的语言再现当时的画面。
“会当”两句:由“望岳”想到了将来的“登岳”。
(五)进一步感悟作者情感1、问: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你能看出任何科举败后消极颓废情绪吗?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望岳》教案(精选19篇)
《望岳》教案《望岳》教案(精选1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望岳》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望岳》教案篇1一、导入介绍泰山:1、展示泰山图片。
“天下第一山”的美誉,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之一。
位于山东省中部的泰山,古称东岳,又称岱岳,被尊为五岳之首。
自古有许多吟诵泰山的诗作,而以杜甫的这首《望岳》最为著名,因此被刻于碑碣,立于山麓。
教师可补充;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敬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它们是:东岳泰山(1532米),位于山东泰安市。
西岳华山(1997米),位于陕西华阴市。
南岳衡山(1512米),位于湖南长沙以南的衡山县。
北岳恒山(2017米),位于山西浑源县。
中岳嵩山(1440米),位于河南登封市。
古代封建帝王把五岳看成是神的象征。
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历代曾有72个皇帝到泰山封禅。
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北岳恒山之幽,中岳嵩山之峻,南岳衡山之秀,早已闻名于世界。
人们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也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的说法。
2、背景:杜甫20—35岁时曾遍游中国的大江南北。
《望岳》这组诗就是在他24岁时写成的。
这组诗共三首,分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书上这首诗即东岳泰山,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壮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二、介绍杜甫杜甫,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人称为杜少陵。
开元后期,举士不第,漫游各地。
后居长安近十年。
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
后曾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诗1400首,这些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及衰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成为唐代社会的历史,历来被称为“诗史”。
《望岳》说课稿(精选7篇)
《望岳》说课稿(精选7篇)《望岳》说课稿(精选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望岳》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望岳》说课稿篇1说教材本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天人对话拓展阅读诗词九首中的第四首。
由于本学期的课程安排前三单元是现代文,后三单元是文言文,考虑到学生接受的问题,我们调整了上课的顺序,第一单元上完,我们就上了第四单元。
说学生我们八年级二班的学生正所谓是参差不齐,程度好的也有,什么也不知道的学困生也不少。
但整体中间学生较多。
我本节课的设计完全是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备的。
说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朗诵诗歌的能力,在朗读、解读、赏析的基础上领会诗歌大意和品味重点字句。
引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结合诗人经历及背景资料体悟诗中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背诵诗歌。
说教学重难点1、训练学生朗诵诗歌的能力,在朗读、解读、赏析的基础上领会诗歌大意和品味重点字句。
引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2、结合诗人经历及背景资料体悟诗中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说教学准备学生自主预习,教师制作课件说教学设计(总体构想)我的这堂课着重是想引导学生朗读、赏析诗句,感受泰山的神奇秀丽高俊等特点,激起学生和作者一样的志趣,培养孩子树立远大的抱负。
具体设计教学环节如下:激趣导入、走近作者、朗读感悟、探究赏析、明确主旨、链接拓展、作业布置。
一、导入新课(3分)(课堂上我喜欢给学生在一开始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同时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所以这节课我采用以图片导入。
) 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单说山,就有很多,下面老师为大家出示我国名山的图片来欣赏,询问学生看了这些名山之后有什么发现、感受。
(徐霞客曾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对此诗人又产生了什么独特的感受。
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
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歌中蕴涵的)○(哲学道理。
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3、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流露出的强烈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更可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扩展他们的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让他们团结协作,锻炼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点讲可以帮助学生完善相关知识点学习。
通过拓展,让学生阅读水平进一步提高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
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心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
全班分6个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将讨论结果写在大卡上。
一。
学习《幽州台歌》①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②你从诗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并说说你是怎么体会到的?③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1.诗句研读:诗人登上幽州台,放眼山河,思绪万千。
他心中到底是忧虑大唐社稷还是感伤文化的萧条呢?诗句中的“独”该怎么理解?2.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
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3.诗人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表达诗人什么情感?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大卡,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结果点讲以上问题,并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二。
学习《望岳》(1)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那种欣喜惊叹仰慕的情形,非常传神。
《望岳》表格式教案(优秀模板17套)
《望岳》表格式教案(优秀模板17套)《望岳》表格式教案1《望岳》教案设计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出示视频及图片,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二、教学新课(一)作者及背景简介(出示幻灯)(二)朗读诗歌1、配乐诗朗诵《望岳》(出示视频和音频材料)。
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古筝曲)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4、教师范读,学生轻吟。
(三)了解诗的内容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学习小组交流,有否疑难及互答)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四)再次播放配乐诗朗诵(加幻灯图片),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出示问题,小组研讨。
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2、诗题叫《望岳》,看来作者并未登上泰山。
全诗未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研讨后,师生共同赏析:“岱宗”两句:“远望”(补充背景常识:此句说的是泰山山脉,它在山东中部,从东平湖东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长约200千米。
)问(1):“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调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朗,也更强烈。
)问(2):此句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写的?对你有何启发?(未有抽象地说,而是别出心裁的写出自己的体会,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的高。
“造化”两句:“近望”问:能否通过对这两句品度,各用一个字分别概括诗人眼中泰山的特点?(“神”或“秀”,“高”。
这两句诗突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荡胸”两句:“细望” 问:展开合理的联系和想象,用你的语言再现当时的画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古代诗歌朗读技巧。
能力目标: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德育目标: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借诗歌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导入
我国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在众多景物之中,中国人对山是情有独钟。
而群山之首当属五岳。
古人曾说“王岳归来不看山”。
师:你知道五岳指哪五座山?(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嵩山)
师:五岳之首呢?泰山
的确,我国自汉代确立“五岳”之说以来,泰山就以它五岳之首的独有风姿卓然屹立在世人面前,留下了无数经典传说和美词佳句。
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望岳》。
二、板书课题:望岳
三、教学过程:
1、杜甫共写过三首《望岳》,一首是咏东岳泰山,一首是咏西岳华山,还有一首是咏南岳衡山。
今天我们学的这首《望岳》是咏东岳泰山的。
这是杜甫现存作品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的蓬勃朝气。
题解:什么是岳?(高大的山)
标题是“遥望泰山”之意。
作者简介:(屏幕)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
2、介绍本诗写作背景(屏幕)
3、指导朗读:
师:要理解一首诗,朗读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怎么来读呢?大家一定还记得:“凡读书必须要做到字字响亮,不可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
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全诗。
指导学生朗读。
教师范读全诗。
4、整体感知诗意:指导学生参照诠释,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1)巡视。
随机指导。
(2)引导学生质疑,学习释疑。
5、内容品析。
“诗联赏析法”来品析这首诗。
它需要以下几个步骤:(屏幕)
第一步:解说注释(借助书下注释,无注释的补充资料。
字典等工具书)
第二步:描述诗联(将零散的字词解释连成一句通顺的话)
第三步:品析字句(哪个字用的好,用的准,写出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第四步:揣摩情感(全诗表现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前两部分内容
6、串讲四联意思(借助书下注释)
7、赏析:
师:杜甫被称为“诗圣”。
“圣”乃极至也。
无人能敌。
中国文化史上的孔子孟子都是圣。
他们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在这首诗中,你觉得哪些词句超乎寻常?让你感受与众不同?
再读:
读出赞美之情——前三联
读出期盼之意——最后一联
诗人都是站在什么角度来望的呢?
诗言志,诗中到底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怀?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愿望。
点明题旨,气势不凡,意境深远。
表达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诗句中我们并未看出他科举落地的失落,正是眼前的泰山给了他神奇的力量,而他给了泰山以精神的光芒。
使这句成为千古名句。
“诗出于人,有子美之人,而后有子美之诗”。
人们常说心中有笔下才有。
透过这些诗句,你看到了怎样的杜甫?
斗志,渴望,志向远大。
(登了山顶不仅仅是他的志向,对人生充满远大志向)
可见写此诗时的杜甫正是充满人生豪情的年轻时期。
也正是想要实现远大抱负踌躇满志的时期。
他的远大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也有济世苍生的情怀。
杜甫一生各种求官之道都试图找过。
他曾给当时的尚书左丞前后的韦济写过两首诗以求他的援引,韦济虽然赏识杜甫的诗才,但没能给他以实际的帮助。
此时他已在长安求功名三年,结果处处砸壁,素志难伸。
他一生最大的官就是左拾遗。
才一年左右。
(武则天时设的,是对皇帝进行规谏并荐举人才的。
白居易也做过左拾遗)
(屏幕)杜甫人生四个时期
总结全诗。
总结:今天我们再读望岳,不仅感受的是对泰山美景的赞扬,更是一种泰山精神的崇敬。
千百年过去了,《望岳》以及诗歌体现的精神与泰山同垂不朽。
它被誉为写泰山诗的绝唱,以后很多人写泰山诗却无人能敌。
明代有位诗人写到:“齐鲁至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大有眼前有景道不得,早有杜诗在上头之感。
全诗让我们感受到的是自然美与人格美合二而一的优美境界。
让我们再读全诗。
体会作者是斗志豪情!
板书
首联:雄伟宽大——惊叹
望颔联:巍峨高大——赞美
岳颈联:高峻幽深——喜爱、陶醉
尾联:想像,登山决心——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