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文化三大特色分析
中国建筑特点及文化内涵
中国建筑特点及文化内涵
中国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特点,它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中国建筑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1. 依山傍水:中国建筑注重环境和谐,喜欢在山水之间建造房屋。
2. 讲究规划:中国建筑崇尚整体规划和设计,注重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强调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3. 造型奇特:中国建筑注重形式美感,前赴后继的历史亦孕育出了许多著名的建筑,如故宫、长城、泰山等等。
4. 注重装饰:中国建筑讲究精细的屋顶和立面装饰,注重细节和雕刻。
5. 强调文化内涵:中国建筑在设计时,强调体现华夏文化的内涵,富有哲学思想和艺术性。
6. 以木材为主要材料:中国建筑常采用木材作为建筑结构和装饰材料,是其它国家建筑不具备的显著特点。
总而言之,中国建筑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富有独特魅力与历史积淀,请您好好欣赏、品味中国建筑的美丽。
中式建筑的特点
中式建筑的特点中式建筑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建筑,是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体现。
中式建筑有着别于其他建筑的特点,其中最为显著的包括:布局严谨、靠山面水、讲究轴对称、注重灵性和氛围。
一、布局严谨中式建筑的布局非常严谨,采用了“四合五常”、“抱朴守一”等规则,追求建筑和谐统一的整体感。
四合指的是主要建筑物形成的四边形,五常指的是中央和四角处有五个关键点,如门楼、屏墙、庭院、隔扇等。
这种布局方式可以使建筑物不仅外观端庄美观,而且内部空间分配合理,并且符合古人的美学观。
二、靠山面水古人喜爱的“山靠背,水成腰”的理念也反应到了中式建筑中。
中式建筑的采光、通风等方面均考虑到了山水的存在,构建了多种与山水相配合的结构和功能,在建筑与自然之间实现了和谐的联系。
三、轴对称中式建筑对称美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
建筑中门楼、主题殿、快游堂、八卦亭等都可以看到这种对称美的体现。
这种对称性体现了中式建筑对空间和时间的理解,对做事的严谨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表现得很充分。
四、注重灵性传统中式建筑强调灵性,通常不直接面对主路,而是在大门的左右设置石狮,或只开设小门。
建筑造型和布局的设计也愿意与里面的文化保持一致。
就像建筑人说的“服从文化,建筑即折服文化”一样,建筑的尺度、造型、比例,都必须和所谓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相合。
五、氛围中式建筑的建筑氛围主要依靠建筑的园林特点。
园林中的山水、植物、建筑、水体相互交错、呼吸,形成一种柔美而又自然的气氛,令人心情舒畅。
同时,中式建筑注重细节,每个细节都能体现出中国历史文化的特色,从大到小,处处透露着中国文化的厚重感。
总之,中式建筑的特点一直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大骄傲。
这种文化在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中已没有在原来的地位中了,但是,它仍然在越来越多的商业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和内化。
期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中式建筑使我们思考一下文化与建筑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可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
中国建筑有哪些主要特点
中国建筑有哪些主要特点中国建筑的主要特点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独具的艺术价值。
首先,中国建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建筑历史悠久,吸收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传统,融合了哲学、文学、绘画等多个艺术形式,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文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五留、七讲、十三行”,即“留白、留声、留气、留香、留味”,“尺度、平衡、比例、轴线、结构、界定、空间”,以及“匠作、古法、朴实、清洁、规则、雅观、金石、砖木、色彩、装饰、雕刻、涂画、书法、园林”。
其次,中国建筑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以山水为背景,采用建筑物与山水相互呼应的布局。
中国建筑的传统风格有四合院、屋脊风水与彩绘等,这些风格独具特色,成为中国建筑的独特标志。
此外,中国建筑还注重坚固耐用,无论是皇宫、宫殿还是普通民居,都经过精心设计和严格建造,能够承受各种自然灾害和长期使用。
再次,中国建筑具有独具的艺术价值。
中国古代建筑讲究雅致、丰富的艺术形式,建筑中融入了中国文化的美学理念。
中国建筑注重造型美与结构美的统一,追求线条的简洁、造型的圆润和色彩的和谐。
中国古建筑物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是艺术的结晶。
例如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建筑物如故宫、长城和壶口瀑布等,都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建筑风格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此外,中国建筑还注重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中国建筑追求建筑形式与使用功能的完美结合,建筑物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能够反映出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
例如中国传统的四合院结构,以其适应社会生活需求的合理性和居住功能的完善性成为经久不衰的建筑形式。
总而言之,中国建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独具的艺术价值。
中国建筑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辨识度深受世界各国的喜爱和赞赏,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和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特有的建筑文化,其特点共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国传统建筑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这也是中国建筑的重
要特点。
2. 遵循几何比例原理:中国传统建筑遵循几何比例原理,从建
筑的基础设计到建筑的细节装饰,均严格遵循着一定的数学原理,
以达到美学的完美效果。
3. 强调平衡和谐: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强调平衡和谐,即通过
建筑的形式色彩,构造和门窗的布局等方面,营造出同一建筑群体
中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和谐关系。
4. 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中国传统建筑不仅是一种物理建
筑结构,也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呈现,其设计和装饰风格深受中国哲
学思想影响,尤其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思想。
5. 巧妙运用自然元素:中国传统建筑巧妙地将自然元素融入其
设计中,包括使用传统文化中象征意义的建筑元素,如飞檐、斗拱、鸟兽等等,以及运用自然光线、风、水等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建筑
形式和风格。
6. 重视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一方
面注重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扬,在另一方面也不断进行创新、发展
和改进,以适应现代建筑需求的同时,保护传统文化遗产。
1。
古今中国建筑特点
古今中国建筑特点
中国建筑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历经漫长的历史发展以及地域与气候的不同,中国建筑形式大为不同。
古今中国建筑有以下特点:
1. 工艺独特
中国建筑具有独特的工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
中国工匠在材料处理、墙面装饰、檐口雕琢等方面都有独特的工艺,这些工艺在各个时期的建筑中都能看到。
2.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建筑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从营造环境、室内布局、装饰到构件设计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意义。
3. 反映地域特色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个民族深受土地所塑造,建筑风格也因地域之别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色。
4. 历经千年的传承
中国建筑历史有着悠久的传承和发展历程,长期的传承和演化使得中国建筑在材料、结构、工艺、装饰等方面层出不穷。
5. 依托环境景观
中国传统建筑不是孤向栖身,而是做在一种环境之中,这种环境中包含着周围的山水、建筑之间的关系、房间布局等。
因此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成为衡量房屋好坏的标准之一就是其环境之美。
6. 历久弥新的永恒美
中国建筑艺术在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等各个领域都有高度成就,它既是科学的,又是一门融哲学、美学于一体的艺术,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财富和传统文化的象征。
7. 以准备灾害为前提
中国古代结构设计是在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的。
例如,明清时期北京古建筑群的建筑均为水泥混合物结构,以减少易爆炸的木材使用,从而减少火灾发生概率,还有很多其他的准备措施都在建筑结构与设计中体现。
论述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色
论述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讲究对称和平衡:中国古代建筑非常注重对称和平衡的美学原则,建筑物中左右对称,前后对称和空间分布的平衡都是非常重要的。
2. 建筑材料和构造技术:中国古代建筑在材料和构造技术上有独特的工艺特点,如斗拱、榫卯、飞檐翘角等。
木材、石材、砖瓦、瓷器、彩绘等都被广泛应用。
3. 色彩和图案装饰: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以黄、灰、绿、红、白五种主色为基础,图案装饰则以龙、凤、麒麟、花鸟等为主题,讲究纹饰的丰富以及色彩的和谐。
4. 围合式布局:围合式布局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点,建筑物通常都是四合院、三进院、庭院等集团式布局,空间的开放与私密性的平衡体现了中国古代居住文化中家族团结与安全的核心价值观。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建筑强调和谐、对称、平衡、装饰的精美与内敛,具有非常独特的抽象性和象征性。
从其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美学价值观的体现。
中国建筑的特征完美版
中国建筑的特征完美版中国建筑源远流长,凝聚了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和智慧,以其独特的特征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中国建筑以其完美的形式和深厚的内涵,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目光。
本文将从建筑形式、建筑材料以及建筑风格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建筑的特征。
一、建筑形式中国建筑以其精妙的形式而闻名于世。
传统的中国建筑注重和谐的比例与布局,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
典型的中国建筑通常由主体建筑、次体建筑和围墙等组成,形成一个整体统一的建筑群。
主体建筑常采用楼阁、殿堂等形式,体现尊贵和庄重。
次体建筑多以回廊、亭台、假山等作为装饰,增添了建筑的艺术气息。
围墙作为界定空间的边界,既起到了防护作用,又增添了建筑的庄重和封闭感。
二、建筑材料中国建筑材料的选择也是其特征的一部分。
传统中国建筑通常使用木结构和砖石材料。
木材是中国建筑中常见的建筑材料,其柔韧性和可塑性使得建筑更加符合中国人对于和谐与柔美的审美追求。
砖石材料则常常被用于建筑的墙面和地面,其坚固性和稳定性使得建筑更坚实耐用。
三、建筑风格中国建筑的风格多种多样,每个地区都有其自己的特色。
著名的风格有宫殿式建筑、庙宇式建筑、园林式建筑等。
宫殿式建筑以太和殿、乾清宫等为代表,注重庄严、壮丽的氛围。
庙宇式建筑则以佛教寺庙和道教宫观最为著名,富有宗教氛围和神秘感。
园林式建筑以苏州园林和北京颐和园为代表,追求自然与人工的融合,注重景致的布局与细腻的构造。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中国建筑还有其他特征值得一提,比如对于颜色的运用和对于自然环境的融合。
传统的中国建筑在颜色选择上注重朴素和谐,以红色、黄色、绿色等为主色调,给人以温暖和亲切的感觉。
同时,中国建筑也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常常巧妙利用周围的山水、湖泊等自然元素,使建筑与环境相融合,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
综上所述,中国建筑的特征完美地体现在其建筑形式、建筑材料以及建筑风格等方面。
传统的中国建筑以其独特的样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中国建筑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建筑的特点是什么?中国建筑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大型文化遗产,其具有浓厚的中华文化和多元文化的烙印。
中国建筑较之西方建筑的简洁和明朗,更注重前后左右的对称,讲究意境,糅合东方哲学和宗教文化的精髓,彰显了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那么,中国建筑的特点有哪些呢?本文将深入探讨。
一、中国建筑的传统审美中国建筑作为中华文明的代表,其审美理念已经广为传承和演化。
传统的审美观念是,建筑应该融入自然,与环境和谐共处,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
建筑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中国人“大雅”的审美观,这也是中国建筑独特魅力的来源。
1. 总体布局优美和谐。
中国建筑通常布局都遵循五行生克的原则,要注意它与整个环境的和谐统一。
古代中国人认为,肺腑之间要求精神与身体相得益彰,这样才能产生最佳的效果。
因此,建筑的总体布局要优美和谐,建筑物的各个部分之间也要适度相互贯通,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个建筑的色彩美感。
2. 色彩斑斓,寓意深长。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的环境中游离了三种主色彩,分别为:绿代表五行中的木,红代表五行中的火,黄代表五行中的土。
在建筑设计之时,设计师们要极力使各个颜色之间的和谐协调,因此在中国建筑中,你可以看到红绿搭配、黄红配合的壮观场面。
这些颜色不仅仅是简单的建筑色彩,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义和文化内涵。
3. 突出以人为本的观念。
中国建筑讲究的是“以人为本”,注重的是人们的体验和感受。
将观念落到工艺与建筑中,就是要将人的身体上下左右处处都体现、贯穿在建筑设计与营造中。
不单单是所谓的“小缝隙”或“大门”,而是建筑物在人体感官上的触感和印象。
二、中国建筑的工艺技术中国建筑的工艺技术是中国传统高度发达的方面之一,并且长期的合理利用具有本土特点的材料也是其独特性之一。
建筑工艺技术繁荣,除了加强结构、防止地震之外,还荟萃了中国人的精湛技艺,深刻诠释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1. 木结构工艺技术古代的中国人天生有一种对木的天赋,他们从树叶、借助自然形成了手工切割的木材,用线材将整个建筑体系连接。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中国建筑的特征中国建筑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而丰富的特征。
它们不仅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高度成就,还展现了中国人民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美的追求。
本文将介绍中国建筑的主要特征,包括建筑风格、材料和结构。
一、建筑风格中国建筑的风格多种多样,但主要可以归纳为古代宫殿建筑、园林建筑和庙宇建筑三类。
古代宫殿建筑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之一,其风格主要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宫殿的建筑布局通常按照“天人合一”的理念设计,以尊崇皇权和追求和谐为目标。
宫殿通常由多个庭院和建筑群组成,呈现出分层次、分尺度的布局特点。
建筑采用传统的木质结构,搭配丰富的雕刻和彩绘,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园林建筑是中国独有的建筑风格之一,其以自然景观为基础,注重营造一种与大自然交融的环境氛围。
园林通常由小桥、流水、假山和植物组成,以营造出静谧、优雅的空间氛围。
园林建筑注重景观的布局和空间的层次感,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和人文的曼妙。
庙宇建筑是中国古代人们宗教信仰的象征,也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庙宇建筑通常以山水为背景,建筑布局强调对称和秩序。
主要建筑包括殿堂、门楼和塔等,具有宏伟壮观的气势。
庙宇建筑注重宗教仪式的规范和庄重,体现了中国人民虔诚信仰和对神圣的敬畏之心。
二、建筑材料中国建筑在选用材料方面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传统的中国建筑主要采用木材和砖石作为建筑材料。
木材因其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可塑性而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宫殿和庙宇的建筑中。
砖石则被用于构建宫殿的基础和墙体,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传统的砖石制作工艺非常精湛,经过研磨和打磨后,墙体光滑如玉,给人以高贵尊贵的感受。
此外,中国建筑在装饰方面也注重选用具有中国特色的材料,如琉璃、翡翠和漆器等。
这些材料透露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建筑增添了独特的艺术价值。
三、建筑结构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体系注重平衡和稳定。
传统的中国建筑多采用木结构,木构架和榫卯结构是其特点之一。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特点1.自然融合:中国传统建筑美学追求与自然的和谐融合。
建筑师通常会选择自然环境中最美的地理位置,如山水之间、湖畔等,以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同时,建筑的设计也会充分考虑自然因素,如阳光、风向、雨水等,以提供最舒适的生活环境。
2.极简精神: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注重把握恰到好处的平衡与简洁。
建筑师追求简明的形式美,避免过于华丽或繁杂的装饰,减少材料的使用,让建筑本身更加纯粹、朴素。
同时,将建筑的功能与形式充分融合,以达到舒适与实用的最佳组合。
3.具有象征性: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常常具有象征意义。
建筑多采用阴阳五行的理念,以及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符号、龙凤、孔雀等元素,以表达吉祥、富贵、祥瑞的寓意。
建筑师通过建筑的形式、颜色以及周围的景观来传递丰富的象征意义。
4.强调空间秩序:中国传统建筑美学非常注重空间秩序的建立。
建筑通常会围合出一个庭院,形成一个有序的内外空间布局。
建筑师通过精心的空间划分,使室内室外的区域有明确的界限,并且合理地连接起来,形成层次感和秩序感。
5.重视材料与手工艺: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注重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建筑常常采用木质结构和砖瓦建筑,以及特殊的中国传统材料,如琉璃、青砖、红木等,以突出建筑的质感和特色。
同时,传统的建筑还非常注重手工艺的精湛,如传统的木雕、石雕、砖雕等,使建筑更具艺术价值。
6.崇尚对称美:中国传统建筑美学追求对称美的原则。
建筑常常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方式,将建筑分为左右两端,形成镜面反射的效果。
同时,建筑的细节设计也常常采用对称的手法,如门窗、雕花、瓦片等,以突出整体的平衡和和谐感。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是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简洁纯粹的设计风格,注重空间秩序和象征意义的传达,同时重视材料与手工艺的精湛。
这些特点使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上独具特色,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特色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特色1.基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深受儒家、道家、佛教等哲学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因此古代中国建筑注重营造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道家思想重视灵性和自然力量,反映在建筑中即表现为独特的设计,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
佛教思想也对古代中国建筑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它注重灯光效果,通过光的折射和投射,创造安静、神秘的氛围。
2.传统建筑材料的使用中国古代建筑材料主要有木材、砖瓦、石料等。
木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色,因为中国地震频发,木结构的柔韧性能更好地承受地震的影响。
古代中国木结构建筑也注重材料的处理,追求简洁、纯正的形式。
砖瓦和石料则多用于建筑的墙体和护城墙的建造。
砖瓦制作技艺独特,经过复杂的烧制工艺,具有很高的耐久性和装饰性。
3.神圣性和尊严性的表现中国古代建筑大多数建在山水之间,追求与自然融合并尊重自然。
在建筑设计中,追求严谨、庄重、尊贵的氛围,以体现神圣性和尊严性。
封建社会中,宫殿建筑、庙宇建筑等更加追求庄重、严肃的氛围,可以体现皇权的威严和神的威力。
4.建筑的匠人精神和纪律中国古代建筑鼓励匠人精神,追求工匠的一切“匠心独运”。
在古代中国,建筑是一个极具纪律性的领域,建造时鼓励身心参与,注重灵敏度、高效性和纪律性。
建筑匠人需要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掌握工艺技能,才能成为合格的匠人。
5.建筑的装饰和雕塑总体来说,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建筑材料、神圣性表现、匠人精神和装饰雕塑等方面,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力。
通过对古代建筑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
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木结构:中国古代建筑大多采用木结构,这是因为中国地区的森林资源丰富,木材易于加工,而且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古代建筑中的梁、柱、榫头等构件都是由木材制成的。
2. 建筑风格: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
其建筑风格主要分为宫殿式、庙宇式、园林式、民居式等几种,每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3. 色彩: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以红、黄、绿、蓝、黑、白为主,这些颜色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例如,红色代表吉祥、喜庆,黄色代表皇家、尊贵,绿色代表生命、自然,蓝色代表清新、宁静,黑色代表神秘、庄重,白色代表纯洁、清白。
4. 建筑构造:中国古代建筑的构造非常精细,采用了许多独特的技术。
例如,榫卯结构、斗拱结构、飞檐翘角等,这些构造都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和美学价值。
5. 装饰艺术: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艺术非常丰富多彩,包括雕刻、彩绘、砖雕、瓦雕等多种形式。
这些装饰艺术都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独特的特点,其建筑风格、色彩、构造、装饰艺术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这些特点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与价值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与价值一、传统建筑的审美价值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特色中,序列层次美、自然和谐美、结构精巧美、规格稳定美、造型意境美、屋顶曲线美和异彩纷呈之美,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价值。
1.序列层次美:中国古代建筑强调群体美和序列美,这种美感体现在建筑布局的有序、建筑风格的渐变以及建筑功能的层次上。
如故宫建筑群,从皇城、内廷、御花园到宫苑,呈现出严谨的序列层次美。
2.自然和谐美: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将自然景观融入建筑之中,形成优美的画卷。
如颐和园中的万寿山、昆明湖,与建筑相互衬托,展现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
3.结构精巧美:中国传统建筑在结构方面讲究对称、平衡和稳定,精巧的构件连接,呈现出独特的结构美。
如木质构件上的榫卯结构,既保证了建筑的稳定性,又展现出精巧的工艺。
4.规格稳定美:中国传统建筑在设计上讲究规格和等级,如故宫的三大殿,建筑规格严格,呈现出稳定美。
这种稳定美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
5.造型意境美:中国传统建筑注重造型艺术,通过建筑的线条、色彩、装饰等元素,展现出优美的意境。
如颐和园的佛香阁,其造型典雅,寓意着山水之美和人文之韵。
6.屋顶曲线美: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曲线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如歇山顶、硬山顶、卷棚顶等,曲线优美,富有变化,为建筑增添了动态美。
7.异彩纷呈之美:中国传统建筑在装饰方面丰富多彩,如木雕、砖雕、石雕、彩画等,展现出浓厚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
二、传统建筑的文化价值中国传统建筑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以下是传统建筑在文化价值方面的体现:1.历史传承:传统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如故宫、长城等,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2.地域特色:中国传统建筑在不同地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如北方建筑的雄伟壮观,南方建筑的典雅秀丽,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3.民族融合:中国传统建筑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特点,如藏族建筑、蒙古族建筑等,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包容性。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及大体分类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及大体分类1.应用性强:中国古建筑注重实用性,建筑结构合理、功能齐全。
古建筑作为人们居住、工作或举行仪式活动的场所,建筑形式与功能需求相适应。
2.建筑大胆创新:中国古建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古建筑中常采用独特的构件和装饰,如斗拱、重檐、翘角、飞檐等,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的巧妙设计和艺术创作能力。
3.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中国古建筑讲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注重依山就势、遵循风水理念,将建筑融入自然景观中。
建筑的布局、材料的选取、颜色的运用等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4.富有文化内涵:中国古建筑融合了中国的哲学思想、宗教信仰和文学艺术,以及历史、民俗等多元文化元素。
建筑构件、装饰图案、雕塑等都富有寓意和象征意义,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邃和博大精深。
根据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用途和特征,可以大体上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宗教建筑:包括佛寺、道观和庙宇等。
这类建筑通常庄重肃穆,宏伟壮丽,建筑形式多样,各具特色。
例如北京的故宫、峨眉山的金顶寺等。
2.宫殿建筑:主要是皇宫和统治者的行宫,代表了封建王朝的权力和威严。
这类建筑多采用山水园林的手法,注重布局和景观效果,代表性的有北京的故宫和西安的大明宫。
3.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人们为了追求生活艺术化而建造的。
这类建筑侧重于自然景观和园林景色的营造,有小桥流水、假山亭榭、花木繁盛等特点。
例如苏州的拙政园和扬州的个园等。
4.民居建筑:代表了普通百姓的居住空间,体现了中国古代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这类建筑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建筑形式简洁、功能齐全。
其中,南方水乡的木屋和北方的四合院都是典型的民居建筑。
5.阳台楼阁建筑:典型的代表有杭州的雷峰塔和黄山的光明顶。
这类建筑通常建在高山或绝壁之上,结构独特,景观优美,是人们休憩、游玩的场所。
总之,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传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生活和自然的理解和追求。
中国建筑的特点和习俗文化
中国民居文化习俗1.四合院的影壁影壁是北京四合院大门内外的重要装饰壁面,主要作用在于遮挡大门内外杂乱呆板的墙面和景物,美化大门的出人口,人们进出宅门时,迎面看到的首先是叠砌考究、雕饰精美的墙面和镶嵌在上面的吉辞颂语。
四合院宅门的影壁,绝大部分为砖料砌成。
影壁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下为基座,中间为影壁心部分,影壁上部为墙帽部分,仿佛一间房的屋顶和檐头。
影壁与大门有互相陪衬,互相烘托的关系,二者密不可分,它虽然是一座墙壁,但由于设计巧妙,施工精细,在四合院入口处起着烘云托月,画龙点睛的作用。
2. 北京胡同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
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
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
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又拆迁改造了一些,发展至今,北京市有街巷名称的约4000多个。
胡同是元朝的产物,蒙古人把元大都的街巷叫做胡同——据说这蒙古语的意思是指水井。
莫非那时候每条胡同都挖有一眼水井(作微型水库),供居住的军民饮用?想一想也可以理解,来自沙漠与草原的游牧民族,是很重视水源的。
当年水井可是深宅大院的居民人抬头不见低头见、摩肩接踵的社交场所,在井边与左邻右舍谈天说地、嘘寒问暖,恰恰可以弥补四合院的封闭性所带来的不足——既保护了每个家庭的隐秘空间,又为邻里之间提供了交流的机会。
胡同与四合院的完美组合。
体现出元大都统治者在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的聪明之处。
胡同横平竖直,四合院错落有致,怎么看都像是军事化管理的结果。
有了胡同的分割与疏通,北京城便成了一座由游牧民族安营扎寨的大军营。
难怪汪曾祺要赞叹:“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
城里有大街,有胡同。
大街、胡同都有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
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
”方位感强恐怕也是蒙古人的遗传,他们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游牧时,一般都要根据日出日落来辨认方向,才不至于迷路。
浅谈中国建筑文化三大特色
■ 朱俊霖
三 、 玄 学 学 说 的 应 用 众 所 周 知 , 中 国文 化 博大 精 深 , 古 人 的 智 慧如 今看来远远超前于现如今 ,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 懂 理知情 的人文情 怀 古 往 今 来 , 中 华 民族 一直 都 是 以 礼 仪 之 邦 称 名 的建筑理念 。由于 建筑文化跟历史有着密不可分 的关联性 , 于世 界 ,中华 民族 一 直 提 倡 的是 人 文 精 神 ,重 情 义 、 所 以我们 将中国历史和 西方 的建 筑特色有效结合 ,旨在分 讲礼仪是 中华 民族 的传 统美德 , 礼 尚往来便是如此 , 析和探讨 中国建筑文化 。总结得 出,中 国建筑文化 含有三 这种 人文情怀在很多时候都影 响着中华民族 的建筑 大明显特色 :具有深远的文学底蕴;懂理 知情 的人文情怀 ; 风格 ,这样才有我们著 名的北 京胡同文化 ,上海弄 玄学学说 的应用 。 堂文化 ,这些具有地方 色彩的建筑群体文化充分 能 够 代 表 中 国特 色 的建 筑 文 化 , 这 些 建 筑 群 体 的 出现 【 关键 词】中国特色 建筑文化 能够充分体现 出中华 民族 的人文情怀 ,作为礼仪之 邦,注重人与人之 间的交往,往往建筑风格是群体 在当今 的建筑创 作中,由于众多历史文化因素 , 式的建筑 ,邻里街坊大 家不分彼此,生活群居在 同 使得很 多设计师 的设计理念是推崇欧美建筑风 的, 块地方 ,其乐融融,这样才充分体现 出中华民族 甚至 ,在他们之 中,还有一部分人对于本土建筑文 的人文情怀 。一个 满含 人文情怀 的居住环境 ,会带 化不屑一顾严重的还会带有鄙夷的思想。 与此 同时 , 给人一个温 馨、恬 静、优雅、和谐 、奋发 向上的精 设 计 师 还 存 在 着 盲 目追 求 形 式 感 ,而 忽 略 了更 深 层 神 向往 以及 力量 后盾,站在这个角度上来说 ,人文 次 的 在 建 筑 文 化 以及 内 涵 上 的 认 识 和 思 考 。大 多数 情怀与其说 是民族 文化的积淀 ,不如说是 时代对建 建筑师所建造 出来 的建筑只能称之为建筑 ,而不 能 筑 设 计 的 召唤 。 称之为 艺术 ,也就 更加谈不上文化 以及 内涵 了,严 以北 京 的 胡 同 文 化 来 简 要 说 明在 中 国 的 建 筑 文 重的设计 ,甚 至可 以被称作只存在一个框架 而根本 化 中,人文情怀 的重要性 。在北 京的四合大院里 , 没有建筑 的理念 以及主题 。我们从建筑 的文 化以及 多是 规整 式住宅,这也正是我 国汉族 地区的传统 民 风 格 出发 ,笔 者 认 为 相 比西 方 古 典 建 筑 文 化 而 言 , 居 。在 北京四合 大院里 ,与 自然 、与邻居都处在一 中国传 统建筑 文化 应当有 以下这样三大基本特 色: 个非 常亲近 的氛围里 。这是 因为 四合 院本身的结构 具有深 远的文学底蕴;懂理知情 的人 文情怀 ;玄学 就属于四面屋子 合围型,并且没有房顶 。通常来说 , 学说 的应用 。 四合院一般都是坐北朝南 ,且 只有一个门 ;这就让 具有 深远 的文学底 蕴 居住 在四合院里 的人们更 加觉 得熟悉且亲切 。建 国 回首历史至今 ,中华 民族 已经经 过 了五千年的 初期,在建设北京 时,出现了新式建筑的修建与老 发展 , 在 这 一 长 久 的发 展 路 途 中 ,积 累 的 文 化 是 深 式建筑的保 留的冲 突性 问题,北京的老胡 同矛盾最 远且不可估量的 ,这一份 先人 留下来的文化底蕴 , 为 明 显 。当 时 ,我 国著 名 建 筑 学 家 吴 良镛 认 真 分析 、 值得后人用各种各样 的方 式传 承 以 及 敬仰 。中国作 有效实践 ,终于成 功地 将建筑与人文情怀相 结合 ; 为 世 界 上 文 明起 源 最 早 的 民族 之 一 , 文 学 底 蕴 是 相 不 仅 改 造 了危 房 , 还成 功 地 保 留 了老 北 京 丰 厚 的 人 当丰富的 。建筑作为建立 在文 化发展上的产物 ,一 文情怀 。以菊儿 胡同为 例,建筑学家将胡 同整体 定 直源 源不断 的创新发展着 。从 黄帝为抵御蚩尤用火 调为简洁淡雅 ,外 墙多用清水砖 ,呈现的是质朴 与 烧泥 巴铸造城墙开始 ,中华民族的建筑文学就 由此 简单 的人文氛 围;在中间还留有一个庭院用 以孩 子 诞生 了。中华 民族 的建 筑文化博大精深 ,不仅有皇 们玩耍打 闹, 自由 自在 ,毫无拘束感和压抑 感;每 宫宫殿一类 的奢华 浮夸 ,也有小桥流水一类 的平 民 个人感觉都 离的很近,好像只用在 门 口叫一声,隔 宜居 ,更有 吊脚楼 这样 的风俗人家 ,也包括立于 红 着墙 也能听到应 答声;小孩子可 以在庭 院中组队跳 尘之外 的寺庙道馆 等有 代表性的建筑 ,这些都是基 橡 皮 绳 、摔 泥 巴 、 下 雪 了还 可 以打 雪 仗 。 总 之 , 身 于中华 民族文化之 上的独特的建筑文化 ,是 中华 民 在胡 同里 的每个 人都可 以享受到来 自邻居 、来 自大 族特有的建筑文化 。 自然 的 馈 赠 与 惊 喜 。每 个 人 之 间 的 亲 近感 有 如 一 位 除此之 外,中华民族 自古就产文人 雅士,文人 老奶奶在接 受采访 时说 的:“ 我邻居 是一个 英国人, 留给我们 的除了有大量的诗词歌赋外 ,还有 潜藏在 她每 天在干什么我都一清 二楚 。 ”由此可见 ,胡同里 诗 词 歌 赋 里 的很 多 巧 夺 天 工 的 建 筑 设 计 。 如 : 毛 泽 的人 文 情 怀 是 极 重 的 。 东—— “ 望长城 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 上下,顿失 中国的人文情怀在具有 中国很 多建筑中的都有 滔 滔 。 山舞 银 蛇 , 原 驰 蜡 象 ,欲 与天 公试 比 高 。 ” 表现 ,首先可以从取名 中表现 出来 :中国居住和城 万里长城抵御外敌 。游景仁—— “ 长江 巨浪拍天 市发展讲究的是依 山傍水 ,靠 水流的地方就会有人 浮 ,城 郭相望万景收 。汉水北 吞云梦入,蜀江西带 家和村落 ,很多村取名 都是以河流的弯道取名 ,比 洞庭流 。”——黄鹤楼 的高瞻远瞩 。李白—— “ 长江 如王家湾、陈家湾等 ;其 次具有中华 民族特色的建 巨浪拍 天浮 ,城 郭相望万景收 。汉水 北吞云梦入, 筑通常都会是 以群体为单位 的建筑群体,然并非单 蜀江西带洞庭流 。 ” ——岳阳楼 的诗情 画意。 王勃—— 独 一栋的建筑,通常这些群体 建筑都是以一个姓 氏 “ 闾阎扑地 ,钟鸣鼎食之家 ;舸 舰迷津 ,青雀黄龙 或者一个部落等等 团体 为单位 组建形成的 ,通常会 之舳 。云销雨霁 ,彩彻 区明。落 霞与孤鹜齐飞,秋 分主次 ,辈分或者全力较 高的 占主要位置 ,其他按 水共 长天一色。渔舟唱晚 ,响 穷彭蠡之滨,雁阵惊 照 自己再团体中 的地位或者 只能分布 占据应有的位 寒 ,声断衡 阳之 浦。 ”——滕王 阁的壮志临云等 。 置 ,这就是传统文化 中的等级 制度 ,虽然在封建制 这些 都是富有民族特色 的建筑在 历史 的长河 中流芳 度被 打破之后,这些思想慢慢被 淘汰 ,但 是这些建 百 世 的作 品 , 这 些 都 是 代 表 中华 民族 的 建 筑 , 具 有 筑代 表一个时代的思想被保 留下来,是值 得被借鉴 民族 特 色 代 表 性 的 建 筑 ,拥 有 深 渊 的 文 学 底 蕴 的 建 和 参 考 的 。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特点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展现了传统建筑技艺的精湛,也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宇宙的独特认知。
传统建筑风格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淀,其特点凸显了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念、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从建筑风格、结构体系、装饰艺术以及环境融合等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之处。
一、建筑风格中国传统建筑有着丰富多样的风格,其中最为典型的有宫殿式建筑、庭院式建筑和园林式建筑。
宫殿式建筑以紫禁城为代表,它追求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建筑形式。
庭院式建筑强调私密性与家庭生活的融合,以故宫的后院为典型代表。
园林式建筑则注重景观的塑造与人与自然的和谐,以苏州园林为典型代表。
这些不同的风格代表了中国建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社会发展的变化。
二、结构体系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体系非常独特,主要包括榫卯结构和斗拱结构。
榫卯结构是指利用榫、卯、楣、柱等零部件的相互咬合和连接,使建筑构件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种结构形式不仅能有效地承受外力,还能使建筑整体更加稳固。
斗拱结构则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创造,它以横梁和斗拱的相互支撑来构建建筑的大跨度空间,同时也能起到分散荷载的作用。
这种独特的结构体系在传统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其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三、装饰艺术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艺术堪称精致独特。
其中,彩绘、雕刻和窗棂是最具代表性的装饰手法。
彩绘以其丰富的色彩和精美的图案成为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于绘制壁画、彩灯等。
雕刻则常见于建筑的梁柱、门窗等部位,以其精细的工艺和富有艺术感的造型给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窗棂则是传统建筑中的一大特色,它以其独特的结构和精致的制作工艺,成为建筑的亮点之一。
四、环境融合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建筑的布局常以园林、山水为背景,有意将自然景观纳入建筑之中,形成了独特的空间格局。
同时,传统建筑还注重采光、通风等环境因素的考虑,以确保建筑内部的舒适性与健康性。
中国建筑文化三大特色分析
中国建筑文化三大特色李先逵内容提要创造中国特色建筑理论,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建筑之路,应当认真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华加以汲取。
中国建筑文化有三大基本特色,一是深沉高迈的文化哲理,对建筑名称包含强烈文化意义,从哲学高度理解建筑本质,应用阴阳数理哲学表现艺术美学精神,创造独具一格的礼制建筑;二是重情知礼的人本精神,坚持以人为出发点的设计原则,亲近人的尺度营造空间环境,注重建筑环境的教化功能,强调建筑组群有机整体性,表现了“院落文化”的群体意识;三是“天人合一”的环境观念,人居环境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适应,广泛应用风水学说指导建筑选址规划,创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山水城市,崇尚“中和美”的环境美学观,创造了极富特色的自然式中国园林艺术,把“意境美”的追求作为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最高审美理想。
中国建筑师应加深中国建筑文化修养,融入时代精神创造新的建筑理论。
关键词:中国建筑文化特色理论创新在当今丰富多采的中国现代建筑创作舞台上,凡严肃的负责的中国建筑师都无不在思考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建筑之路。
这是一条艰辛的路。
它需要把传之欧美的现代建筑文明同源之本土的传统建筑文化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富于个性特色的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随国门打开,当代西方现代建筑各种思潮理论、流派如洪水般涌入,虽然仍需要更深入地熟悉,“食洋”求化,但至今已不觉新鲜了。
相反,在“食古”的另一方面,由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对中国文化传统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否定传统文化的余波未尽,暗流潜行,尤其在不少中青年建筑师中,崇洋甚于鉴古。
在当今的建筑创作中,之所以欧陆风盛行,盲目模仿、抄袭西方现代建筑风格大行其道,原因固然复杂,但鄙薄中国传统文化,不重视研究自己本土历史建筑文化的思想倾向,却是一大重要原因。
此外,在如何学习传统建筑文化精神上也存在模糊的观念,认为传统建筑作为一种古典的形式已经过时,提继承发扬传统的创作不能体现时代精神等等。
不少对传统理解的片面性在于只看到外表形式的学习,而没有体味到更实质的学习是在对建筑本质内涵的认识。
中国建筑文化
中国建筑文化中国建筑文化悠久而丰厚,自古以来就在建筑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
中国建筑文化涵盖了广泛的方面,包括建筑技术、建筑风格、建筑意象等。
这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仅是中国建筑业的发展史,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历史沿革、建筑特色以及文化意义三个方面对中国建筑文化进行探讨。
一、历史沿革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就开始懂得利用木材和土坯进行简单的建筑。
到了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使用为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源和技术。
而到了秦汉时期,砖瓦的运用使得中国建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建筑风格和技术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从古代的宫殿、庙宇,到道观、寺庙,再到明清时期的园林建筑,中国建筑文化逐渐形成独特而多样的风貌。
今天,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古老的建筑遗址,感受到过去历史时期的文化繁荣和建筑美学。
二、建筑特色中国建筑文化的特色在于其与传统哲学思想的紧密结合。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这在建筑中有着明显的体现。
中国传统建筑倡导的“厚重”、“谦和”、“均衡”等特点,都是基于这样的思想构建起来的。
传统建筑中的木结构、青砖灰瓦、中国式的园林景观等,都是中国建筑文化的典型特征。
木质结构的运用使中国建筑在抗震性能和环境适应性方面具备了优势。
青砖灰瓦则赋予了建筑以深厚的历史气息。
而中国式的园林景观则体现了对自然界和人文环境的和谐关系的追求。
三、文化意义中国建筑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
中国传统建筑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和风格。
这种多元化的建筑特色,反映出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多样性的文化传统。
此外,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建筑意象也是文化的重要表达形式。
比如,屋顶的宝莲花形状象征幸福、吉祥。
门楼上的石狮子象征着庄重和勇猛。
这些意象不仅仅是建筑的装饰,更寓意着对美好生活和吉祥如意的向往。
总之,中国建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中国建筑文化及特点
1.大气
体现在大门、大窗、大进深、大屋檐,给人以舒展的感觉。
大屋檐下形成的半封闭的空间,既遮阳避雨,起庇护作用,又视野开阔,直通大自然。
大气,最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天人合一”的思想。
2.生气
体现在四角飞檐翘起,或扑朔欲飞,或者立欲飘,让建筑物(包括塔、楼)的沉重感显得轻松,让凝固显得欲动。
若“大气”产生于理,则“生气”产生于情。
情越浓,艺术性越强。
中国传统建筑造型的艺术性是任何其它民族不能比拟的。
而西方传统建筑的艺术性不在建筑物本身,而在其附着的雕塑或绘画——观赏艺术,无法给建筑物自身带来生气。
3.富丽
体现在琉璃材料的使用。
它寿命长,颜色鲜艳,在阳光下耀眼夺目,在各种环境中富丽堂皇。
其较高的成本,象征着财富和地位。
可见,大气、生气、富丽三者,既有其特定的行色,又有其丰硕的内涵,三者结合形成了中国建筑的传统。
4.重山林风水
中国建筑的传统性还有第四个特点——重山林风水。
中国传统建筑不仅重自然的山林风水,也重人工的山林风水,让人工的与自然的谐调,院内的与院外的衔接,造成“天上人间”之境,使人产生“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心旷神怡之感。
中国传统建筑的第四个特点,更加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一思想恰恰与现代人“回归大自然”的欲望相吻合。
可见,重山林风水的传统思想必将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得以发扬、发展,以创造优美的建筑环境,实现大自然的回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文化三大特色李先逵内容提要创造中国特色建筑理论,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建筑之路,应当认真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华加以汲取。
中国建筑文化有三大基本特色,一是深沉高迈的文化哲理,对建筑名称包含强烈文化意义,从哲学高度理解建筑本质,应用阴阳数理哲学表现艺术美学精神,创造独具一格的礼制建筑;二是重情知礼的人本精神,坚持以人为出发点的设计原则,亲近人的尺度营造空间环境,注重建筑环境的教化功能,强调建筑组群有机整体性,表现了“院落文化”的群体意识;三是“天人合一”的环境观念,人居环境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适应,广泛应用风水学说指导建筑选址规划,创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山水城市,崇尚“中和美”的环境美学观,创造了极富特色的自然式中国园林艺术,把“意境美”的追求作为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最高审美理想。
中国建筑师应加深中国建筑文化修养,融入时代精神创造新的建筑理论。
关键词:中国建筑文化特色理论创新在当今丰富多采的中国现代建筑创作舞台上,凡严肃的负责的中国建筑师都无不在思考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建筑之路。
这是一条艰辛的路。
它需要把传之欧美的现代建筑文明同源之本土的传统建筑文化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富于个性特色的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随国门打开,当代西方现代建筑各种思潮理论、流派如洪水般涌入,虽然仍需要更深入地熟悉,“食洋”求化,但至今已不觉新鲜了。
相反,在“食古”的另一方面,由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对中国文化传统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否定传统文化的余波未尽,暗流潜行,尤其在不少中青年建筑师中,崇洋甚于鉴古。
在当今的建筑创作中,之所以欧陆风盛行,盲目模仿、抄袭西方现代建筑风格大行其道,原因固然复杂,但鄙薄中国传统文化,不重视研究自己本土历史建筑文化的思想倾向,却是一大重要原因。
此外,在如何学习传统建筑文化精神上也存在模糊的观念,认为传统建筑作为一种古典的形式已经过时,提继承发扬传统的创作不能体现时代精神等等。
不少对传统理解的片面性在于只看到外表形式的学习,而没有体味到更实质的学习是在对建筑本质内涵的认识。
也就是说,对中国建筑传统的认识应该从建筑文化学的观点,从建筑观的高度,从建筑哲学原理的把握上去加以阐释和理解。
从这个角度分析,笔者认为相比西方古典建筑文化而言,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应当有以下这样三大基本特色,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新的审视,以吸取其合理的营养。
一、深沉高迈的文化哲理从艺术本质来看,建筑艺术如同音乐艺术一样,富于抽象的寓意性,以特有的符号语言表达一定的情绪和感受,所以,它们属于一种象征主义艺术,用这样的象征手法来映射人类的思想意识。
如西方古典主义建筑中,用罗马式风格表现庄严,用希腊式风格表现公正等等。
虽然其中也反映出一定的文化意义,但较之数千年一以贯之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底蕴来,却是失之浅表。
由于中国文化哲学的早熟,使之对于传统建筑文化的灌注和培育则比其它建筑体系显得格外的悠久、自觉、深刻、成熟,因而中国传统建筑体系的文化哲理更加突出,更具普遍性。
从宫殿、寺庙建筑直至普通民居、小品园林,莫不充满丰富多姿而又深沉高迈的哲学意识,其建筑形态表象背后蕴含着深层次的思维理念、心理结构以及人生观和宇宙观的体验,从而更加深刻地体现着建筑的本质。
言其中国建筑文化博大精深,实为历史的验证,绝非夸张之辞。
正如英国伟大的哲学家李约瑟博士所指出的,中国建筑精神在于:“皇宫、庙宇等重大建筑自然不在话下,城乡中不论集中的,或是分布于田庄中的住宅也都经常地出现一种对‘宇宙图案’的感觉,以及作为方向、节令、风向和星宿的象征主义。
”这的确颇有见地。
中国建筑文化哲理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举其大要可列陈数端。
首先,在对建筑的名称上,就可看出强烈的文化意义。
如称建筑群中位于主体位置、形体高大的建筑为“殿”或“堂”。
据《释名》则有:“堂,犹堂堂显貌也,殿,殿鄂也。
”这是将形容词名词化,以之命名这种高大壮丽的建筑,可说是形神韵皆备,这名称本身就已含有某种文化意味,其象征意义不言而喻。
不似西方建筑,直呼其名为教堂或神庙那样直白。
又如“馆”这种建筑类型,据《说文》:“馆,客舍也。
”从食、从官,为宾客食宿之处。
初始本义,即“客官居所”,如招待所,因而有欢迎、公共用途之义。
后加延伸义,则赋予社会学意义,“馆”字便大行其道,用于学馆、公馆、会馆,以至现代的图书馆、旅馆、博物馆等等。
这个“馆”字便含有迎接、开朗、活泼、公用的含义,使这类建筑性格特征展露无遗,其文化意蕴也溢于言表。
其次,对建筑这一客观对象的定义理解,中西的观念也大异其趣。
关于“建筑”的意义,在西方建筑学中,不知凡几,不同学派有不同的说法,诸如“建筑是庇护所”、“建筑是艺术和技术的总和”、“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空间的艺术”等等。
这些说法固然都有一定的真理性,但究其建筑哲学的高度,都不及中国的定义别开生面、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
据可能传至汉代的古籍《黄帝宅经》,其中有一句十分特别的话云:“夫宅者乃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
”意思是建筑(住宅)是介于天地间阴阳之气交汇聚集之处,是人类社会家庭生活准则的空间存在模式。
这句话前半句说的是建筑的自然属性,后半句说的是建筑的社会属性。
这是多么全面的大建筑观的定义。
这是建筑的哲学定义。
这是站在整体辩证的高度,以宏观把握的视野道出了建筑更本质的文化哲理内涵。
从现代建筑文化学的观点来看,建筑作为社会文化的最庞大的物化形式和空间载体,既是时代特征的综合反映,又是民族文化品格的集中体现。
归结到一点,它最终应是建筑所有者思维观念的哲学表达。
建筑的本质,可以说是用独特的“住”的建筑语言,表述营造者的艺术精神和文化哲学观念,以及他们对人生观、宇宙观的把握和理解。
应该说,中国建筑文化对于建筑的哲学定义更明确更深刻地揭示了这一点。
第三,应用阴阳数理哲学的方法指导中国建筑的营造,以体现中国建筑的艺术精神,从而成为传统建筑文化的象征主义美学原理。
被誉为中国哲学之源的三千年前的周易哲学奠定了中国数理哲学的基石。
《易·系辞上》:“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
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
”从中可以看出,“数”与“象”关系之密切。
诸如“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天数为阳,地数为阴”等河图洛书中神秘数字的组合所表达的文化哲理都对本身就离不开数字尺度的建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建筑本身就是一种“象”。
以数取象,以象喻理,以理成境,这些原则都强烈地灌注于建筑营造设计之中,达到和谐有序,情理相融的艺术感染力。
如住宅作为“阳宅”采用“阳数设计”,先秦典籍记载建筑等级要求,以横向三、五、七、九开间的奇数展开,高度尺寸也按等级以奇数决定。
帝王大朝金銮殿号称“九五之尊”,则取阔九间、深五间为建筑最高规格。
唯一例外按偶数设计的是藏书楼,如文津阁、天一阁,取开间六、层数二。
则依据《易·河图》“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思想确定设计原则。
至于北京城市规划,天坛布局与个体设计其应用数理象征主义手法更是达到极高成就。
可以说从总体到细部,从建筑型制到构造作法,莫不表现出一种具有深刻寓意的数理关系,从而成为一种极具特色的古典模数理论。
“美在和谐,美在规律”,中国建筑艺术精神理性的浪漫和律动中和美的要义也就蕴含在这里。
第四,独特的礼制建筑是中国建筑博大精深文化哲理的最集中体现。
如明堂、辟雍、坛庙、宗祠等等,其源起悠远。
这种建筑型制具有极为强烈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纪念性,集中反映了宗法礼仪、意识形态、哲理观念,不但在使用上包含着重大政治社会内容,而且要求有更高的艺术形式加以表达。
没有这样的礼制建筑,甚至“国不将国,君不将君”。
因此,这类建筑的哲理精神显得更为鲜明和突出。
它不仅把社会伦理人生哲学作为设计主题,而且更将其上升到把宇宙时空的自然哲学观作为重大的设计主题,同时还使这二者相互结合达到极为神圣、至高无上的境界,在地位等级上超越其它任何建筑类型,有的甚至高于帝王的宫殿。
使这种建筑类型成为名副其实的哲学建筑,这可以说是中国建筑文化史的一大特色,也是世界建筑史的一大奇观。
这类礼制建筑,每一种型制都具有特殊的含义,在传统哲学之母阴阳哲学观指导之下,充分应用象征主义数理设计的方法,创造尽善尽美的艺术形式,追求群体空间有机统一的整体境界,达到社会教化熏陶的目的。
这种设计意念,经历代匠师千锤百炼,在设计手法、构图原理、造型模式、艺术表现上,日臻成熟规范,充满了既理性又浪漫的艺术精神,展现了中华东方文化的无比智慧和独创性风采,同时也展现了建筑的强烈个性和艺术魅力。
三千年前周代《礼记》载明堂型制:“明堂之制,周旋以水,水行左旋以象天,内有太室象紫宫,南出明堂象太微,西出总章象玉潢,北出玄堂象营室,东出青阳象天市。
”这种喻义天象的艺术构思在世界建筑史上可谓独树一帜。
至于“左祖右社”建筑型制,更是作为立国之标志,天下之象征。
还有京城四周的日坛、月坛等五坛制度,以及遍及神州的五岳五镇四渎建筑,都是天下不可复二的特殊礼制建筑。
在这方面,北京的天坛建筑群尤其是其典型的代表作。
天坛以“天”为主题,充分表达中国人的“天园地方”古典自然哲学观,其数理构图比例、群体组合等方面手法和技巧达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祈年殿作为“时间的建筑”,环丘台作为“空间的建筑”,整个天坛就是一座反映东方宇宙时空观的哲学建筑。
这种大手笔使这座建筑成为唯一的天下独步之作,被中外识者赞誉为“完美无暇”的古典建筑精品。
二、重情知礼的人本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更重视以人为本,一切从人的主体出发,体察人与自然和其它事物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相互的关系,使之成为有机统一的整体。
重亲情,讲人伦,知礼仪,劝教化,倡理性,凡事中庸有度,不事张狂,成为其文化特点。
即使信奉宗教,也主张相互并存,宽容兼行,少有宗教迷狂,不知节制。
因此,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在本质上可以认为是一种人伦文化,人本文化。
而中国传统哲学则是一种伦理哲学,人性主义哲学。
不象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古典文化是神的文化和神的哲学。
虽然这种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历史局限性的内容,是为当时的统治阶级服务的。
这是不言而喻的。
如人伦,在封建时期肯定是封建的人伦关系。
但这一原理用于新时期,则应有新时期的人伦关系内容,这也是不言而喻的。
中国传统文化哲学重情知礼的人本精神渗透在中国的几千年社会生活之中,建筑作为社会生活的文化容器,必然在各个方面强烈地体现这种精神。
不仅是宫殿、寺庙建筑,尤其是居住建筑更是如此。
从建筑布局、功能使用、空间环境,到构造尺度、装饰装修、家具陈设等等莫不浸染着人本主义的精神追求。
这种人本精神在设计理念上集中表现在以下诸点。
一是以人为出发点的设计原则。
在平面布置和功能使用要求的安排上,十分注重使用对象相互关系的决定作用,并成为一条设计基本原则,也就是“人伦之轨模”的设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