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室内分布系统设计原则

合集下载

室分设计规范及原则

室分设计规范及原则

方案设计规范及原则一、移动规范及原则(一)频率配置原则中国移动TD-SCDMA可使用1880~1900MHz(F频段,原A频段)、2010~2025MHz(A频段,原B频段)和2320~2370MHz(E频段,原C频段),总计85MHz。

室内分布频率配置原则为:1.室内覆盖与室外覆盖尽量采用异频组网方式。

在频率紧张的情况下,应保证与室外有切换关系的室内小区的主载频与室外小区主载频保持异频。

2.2320~2370 MHz(E频段50MHz)目前只允许用于室内覆盖,建议将该频段主要用于热点区域TD-SCDMA系统室内覆盖的扩展频段。

(二)信源选取原则室内覆盖系统在选择信号源时,主要应根据物业点区域的话务需求、资源情况、无线环境情况和所选室内覆盖系统类型确定。

目前TD-SCDMA系统主要设备类型为基带拉远型(BBU+RRU)基站,基带拉远型设备(BBU+RRU)能适合各类使用场景,相对于传统的信源具有组网灵活、可分散分布功率资源、易于组成超级小区等优点,非常适合作为各场景下室内覆盖系统的信源,TD室内分布信源原则上采用基带拉远型(BBU+RRU)设备。

(三)功率配置原则TD-SCDMA室内分布选用BBU+RRU作为信源,应使用PCCPCH信道功率进行分布系统功率预算,为保证公共信道和上下行各业务平衡,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时按照PCCPCH信道功率(双码道)为32dBm取定,对部分覆盖面积较小的场景可降低功率设计。

(四)RRU配置原则1.RRU使用原则:单通道RRU具有功率大、安装灵活,在室内分布系统建设中建议优选单通道的RRU。

2.多频段RRU的配置原则:为推动产业界对E频段的支持进度,新建室内分布系统应在部分业务需求高的站点采用支持A/E混合组网的RRU,混合组网的RRU根据厂家支持情况可采用二合一RRU或独立RRU串接;对于业务需求高的室内分布系统,如现有A频段载波不能满足业务需求,鉴于目前E频段终端不能有效吸收业务量,可通过新增F频段RRU进行扩容3.RRU分区规划原则:对于使用多个RRU覆盖的物业点需进行RRU的覆盖分区规划,规划时应使得各个RRU分区间的隔离度尽可能高(建议隔离度应大于12dB),以利于提高空分复用性能及后期扩容,降低改造工作量。

室分三网合一设计原则-09.03.10

室分三网合一设计原则-09.03.10

室分三网合一(GSM、TD-SCDMA、WLAN)设计原则一、引言室内分布覆盖主要是指在室外宏基站无法穿透的楼宇内通过分布式天线系统实现的室内覆盖。

室内分布系统与室外分布系统构成统一的无线覆盖网络。

室内分布系统是将信号源信号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内部的每个地方,以实现室内覆盖。

这种方式可以彻底解决室内覆盖的问题,室内分布覆盖产品包括信源和用于信号放大和信号分配的有源和无源器件以及天馈设备。

二、三网合一的必要性现在中国移动室内覆盖主要有三个系统:GSM、TD-SCDMA、WLAN。

移动通信决胜的战场在于室内。

据2G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室内的覆盖面积只占移动通信覆盖的区域总面积的20%左右,用于解决室内覆盖的基站数量只占总基站数的25%左右,但在室内却产生了所有覆盖区域的业务量的70%。

据专家分析,室内用户分布密度一般大于室外用户两倍以上,高价值商务客户主要集中在室内,室内静止用户更有可能使用移动通信丰富多彩的数据业务,而根据预测,90%以上的3G数据业务会发生在室内。

可以说,保证网络良好的室内覆盖,是提高服务等级、发展客户的关键,是决定3G成败的重要因素。

在TD-SCDMA及WLAN网络的建设中,室内深度覆盖对网络性能和用户感受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目前中国移动GSM网络的室内深度覆盖已经比较完善,所以TD-SCDMA及WLAN室内分布系统建设,需要架构在GSM分布系统的基础上,主要采用共室内分布系统的模式。

由于三个网络工作在不同的频段,共用分布系统需要对原有室内分布系统进行改造.因此进行三网合一的改造是非常必要的。

三、各种相关文件标准(1) 《中国移动WLAN设备规范》(2) 《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工程总体建设方案》(3) 《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工程设计规范》(YD5104-2005);(4)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900/1800MHz GSM数字移动通信网话路网技术体制》(QB-TZ-004-2003)(5)《无线通信系统室内覆盖工程设计规范》(YD 5120-2005);(6) 原邮电部《900/1800MHz TDMA数字移动通信网基站子系统设备技术要求及无线指标测试方法》(YD/T883-1999)。

5G室内分布系统规划与设计

5G室内分布系统规划与设计

5G室内分布系统规划与设计广东省广州市邮编:510000摘要: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

同时,移动网络也由5G取代以往的3G、4G。

5G作为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时延低、速率高的特点,能够为用户带来大容量和极致体验。

5G是开启物联网时代的前提,在各行业中均有所应用。

5G的应用,涉及到民众的居住环境、交通出行及日常工作。

在将该技术应用于各种场景时,需要采用专门室内同实现对场景的覆盖。

基于此,文章一方面对5G室内分布系统进行规划。

另一方面,分析5G室内分布系统设计原则及流程。

关键词:5G;室内分布;系统规划前言:市场经济环境中,移动通信技术使民众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尤其是5G网络的发展,将空间对人类的限制打破,使人类进入到信息化社会中,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信息流动与交互。

在4G移动通信网络环境中,发生在室内区域的数据业务流量超过70%。

随着虚拟现实和超高视频等业务的不断发展,发生在室内区域的数据业务流量将超过90%。

相较于4G系统,5G系统的频段更高,传播及墙体穿透的损耗更高。

5G室外覆盖效果,要低于5G室内覆盖效果。

诸如高铁、体育场所或办公区域的室内覆盖,是运营商在5G时代树立品牌和持续发展的关键场景。

综合来看,本文章展开对5G室内分布系统规划与设计十分有必要。

一、5G室内分布系统的规划(一)室内覆盖系统室内分布系统,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分布系统和信号源系统。

采用室内分布系统,可以在室内覆盖区域引入信号并进行合理分配。

良好的室内分布系统,可在覆盖本区域网络的同时,不会干扰其他区域[1]。

室内覆盖系统的特征鲜明,集中体现为几个方面。

首先,高容量性。

在人员密集场所,数据流量需求相对较大,且移动端的数量密度大,需单独规划此场景的网络容量。

其次,室内区域弱场性。

受建筑结构及装修材料的影响,移动通信信号在室内传播时,往往需穿透多层墙体,信号衰落明显,容易出现盲区。

室内分布系统分场景建设原则

室内分布系统分场景建设原则

室内分布系统分场景建设原则室内分布系统是指在建筑物内部设计和布置无线网络设备,以实现无线信号的全覆盖和信号质量的优化。

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原则主要包括场景需求分析、合理规划设计、适当的设备选择、细致的安装和调试等。

下面是室内分布系统分场景建设的原则。

一、办公场所1.场景需求分析:对于大型办公楼,需分析楼层情况、公共区域和办公室、大会议室等具体区域的信号覆盖需求和容量需求,确定分布系统的规模。

2.合理规划设计:根据楼层平面图、建筑结构和电力线路等因素,合理规划无线设备的布局位置,确保信号全覆盖同时避免信号干扰。

3.适当的设备选择:选择适合办公场所的室内分布系统设备,考虑设备的信号覆盖范围、容量、功耗等因素,满足高密度区域的网络需求。

4.细致的安装和调试:确保设备的正确安装和调试,对设备位置、天线方向、功率等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保证系统的稳定和优质的信号覆盖。

二、商场和超市1.场景需求分析:考虑商场和超市的大面积布局和复杂环境,对不同区域的信号覆盖需求进行细致分析,包括进出口、中庭、走廊、购物区域等。

2.合理规划设计:根据商场和超市的平面图和结构特点,合理规划无线设备的布局位置,确保不同区域的信号全覆盖,并对高流量区域进行容量规划。

3.适当的设备选择:选择具备较高串扰隔离能力和载波能力的设备,考虑设备的信号穿透能力,满足大面积覆盖和高密度用户需求。

4.细致的安装和调试:由于商场和超市人流较多,安装和调试时需尽可能避免对顾客的干扰,安装设备时注意保护设备和配套线缆,尽量在非高峰时段进行调试。

三、医院和学校1.场景需求分析:医院和学校有很多房间和楼层,对信号覆盖和容量需求较大,在场景需求分析时需考虑覆盖不同楼层、病房和教室的需求。

2.合理规划设计:根据医院和学校的平面图和楼层规划,确定无线设备的位置,确保信号在不同楼层和病房、教室的全覆盖,在中央节点设置容量较大的设备。

3.适当的设备选择:选择支持多天线技术和高容量的设备,满足医院和学校大面积覆盖和高密度用户的需求。

移动室内分布系统设计原则

移动室内分布系统设计原则

移动室内分布系统设计原则移动室内分布系统是一种针对室内环境优化网络信号覆盖和增强信号质量的解决方案。

它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传输和通信服务,并满足人们对流畅通信和优质网络体验的需求。

在设计移动室内分布系统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强信号覆盖:移动室内分布系统的首要目标是提供稳定且强大的信号覆盖。

为此,需要评估室内环境,包括建筑物的结构、大小、材料和布局等因素,并确定合适的信号传输方式,例如室内天线、中继设备和信号分配系统等。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配置,可以实现全方位的信号覆盖,保证信号强度达到预期水平。

2.高信号质量:除了信号强度,信号质量也是移动室内分布系统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良好的信号质量可以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稳定的通信体验。

为了提高信号质量,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各种可能干扰源,例如建筑物的金属结构、电子设备的干扰等,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这些干扰。

此外,使用先进的调制解调器技术和数据处理算法,也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

3.智能信号调配:移动室内分布系统应具备智能信号调配功能,即能根据用户需求和网络负载情况,自动调整信号的分配和传输。

这可以通过使用智能的信号分配算法来实现,例如根据用户的位置和移动速度,动态分配信号资源,使用户始终享受到最佳的信号覆盖和通信质量。

4.灵活可扩展: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移动室内分布系统需要具备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设计人员应该考虑系统的扩展能力,以便在需要增加覆盖范围或信号容量时,能够快速、方便地进行系统扩展。

此外,移动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应具备模块化和可配置的特性,以便根据具体需求和环境要求进行定制化配置。

5.高效节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在提供高质量通信服务的同时,也需要考虑能源消耗的问题。

设计人员应根据实际需求和环境条件,选择低功耗、高效能的设备和技术,并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信号传输和功率管理策略,以实现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总之,移动室内分布系统设计需要兼顾信号覆盖、信号质量、智能信号调配、灵活可扩展和高效节能等方面的要求。

室内分布系统设计规范-修订稿

室内分布系统设计规范-修订稿

室内分布系统设计规范一、设计规范1.设计原则(1)设计要遵循全楼覆盖的原则,电梯、步梯、消防梯、地下室、卫生间等均要覆盖。

(2)设计要遵循模块化设计原则,便于以后对网络的调整和有利于以后的维护工作。

(3)对于在PHS、GSM分布系统上进行共WCDMA合路的系统,要充分考虑对原有系统的影响、提出相应的补偿调整措施。

(4)考虑WCDMA的设计要求,方案设计尽量利用信号源原有的输出功率进行覆盖设计,遵循“多天线,小功率,少干放”的建设设计原则。

(5)根据国家有关安全辐射标准要求,所有的天线口输出功率都必须小于15dBm/载波。

(6)天线口的输出功率以能完全覆盖要求区域为准,根据实际情况,确保系统开通后,天线口输出功率GSM1800介于8-10dBm,WCDMA室内吸顶天线口导频功率0-5dBm,电梯内定向板状天线2-6dBm。

特殊场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义天线口功率。

(7)计算天线口功率时不含天线增益。

(8)电梯内采用7dBi增益定向板状天线。

布放统一标准:1)主瓣朝下覆盖3层,后瓣覆盖1层,共4层,天线安装在从上向下数的第2层顶部;2)主瓣朝电梯厅覆盖3层,天线安装在中间层中部,尽量对准开门的区域,不要对着厚墙壁。

(9)设计中主干馈线中长度超过30m的均需使用7/8〞馈线。

支路中长度超过40m的均需使用7/8〞馈线。

(10)系统设计方案中必须保证上下行增益平衡。

(11)设计时必须考虑方便以后进行其它信源的合路,主干部分要尽可能的多用功分器而少用耦合器;在合路的工程改造中,如果分布系统中有有源器件存在,2G和3G信号必须走不同的主干,在有源器件以后进行合路。

(12)今后新建楼宇的分布系统设计,2G/3G必须同时设计,天线输出口功率分别注明2G和3G的功率。

2.设计技术要求2.1 2G设计技术要求(1)2G移动用户的忙时话务为0.02Erl;人均手机占有率以30%计。

(2)无线信道的呼损率取定为2%;(3)2G干扰保护比:同频干扰保护比:C/I≥12dB(不开跳频)C/I≥9dB(开跳频)(4)邻频干扰保护比:200KHZ邻频干扰保护比:C/I≥-6dB400KHZ邻频干扰保护比:C/I≥-38dB(5)无线覆盖区内可接通率:要求在无线覆盖区内的98%位置,99%的时间移动台可接入网络;(6)2G无线覆盖边缘场强:95%的区域室内≥-80dBm,RxQ在3及3以下,室外10米以外≤-90dBm;(7)对于电梯、停车场等边缘地区2G覆盖场强要求:≥-85dBm;(8)覆盖区与周围各小区之间有良好的无间断切换。

室内分布系统分场景建设原则

室内分布系统分场景建设原则

室内分布系统分场景建设原则室内分布系统是一项关键的通信基础设施,可以实现室内环境中的无线信号覆盖。

为了确保高质量的通信服务,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需要遵循一些原则。

本文将介绍室内分布系统分场景建设的原则,旨在帮助您在不同的场景中有效地设计和部署室内分布系统。

一、场景一:商业办公楼商业办公楼是许多企业、机构和组织的核心工作地点。

在商业办公楼中,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覆盖全楼:确保整个办公楼内的信号覆盖,包括办公区域、会议室、楼梯间和电梯等。

2. 分级设计:根据楼层和区域的不同需求,采用合适的信号增强设备,确保各个区域的信号强度和质量。

3. 抗干扰性:商业办公楼周围可能存在其他无线设备和信号,应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确保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不受外界干扰。

4. 管理和监控:商业办公楼分布系统应具备管理和监控功能,可以实时监测信号质量、设备状态等,以便及时维护和故障排除。

二、场景二:医院医院是严肃和复杂的场所,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需要考虑以下原则:1. 医疗区域覆盖:确保医疗办公室、手术室、病房等区域的信号覆盖,以保证医生、护士和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2. 抗干扰和安全性:医院内可能存在大量医疗设备和无线通信设备,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应采用抗干扰技术,同时保证通信安全和数据保密。

3. 紧急通信支持:在医院中,需要保证紧急通信的可靠性。

室内分布系统应具备紧急呼叫、短信和定位等功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响应和救援。

4. 电磁辐射控制:医院作为一个特殊场所,对电磁辐射控制有一定要求。

应合理设计室内分布系统,降低辐射水平,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

三、场景三:商场和会展中心商场和会展中心是人流量大、区域复杂的场所,为了保证良好的通信效果,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需要考虑以下原则:1. 区域分级:商场和会展中心通常拥有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需要不同的信号增强方案。

应根据不同区域的需求和特点,分级设计室内分布系统。

移动通信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探讨

移动通信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探讨

移动通信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探讨【摘要】本文介绍了移动通信中的室内分布系统的概念及应用,同时介绍了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以及设计时要关注的要点。

【关键词】室内分布系统;工程设计一、概述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移动电话已逐渐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现代化通信工具,同时广大移动用户对移动通信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已不再单单满足于良好的室外移动通信服务,而且也要求在室内(特别是星级酒店、大型商场、高级写字楼等)能享受优质的移动通信服务。

而现代建筑由于多以钢筋混凝土为骨架,再加上全封闭式的外装修,对无线电信号的屏蔽衰减特别厉害,使通话质量严重下降。

在此情况下,室内分布系统应运而生。

室内分布系统是针对室内用户群、用于改善建筑物内移动通信环境的一种成功的方案;是利用室内天线分布系统将移动基站的信号均匀分布在室内每个角落,从而保证室内区域拥有理想的信号覆盖。

二、室内分布系统的组成、应用及类型室内分布系统通过功分器、耦合器等无源功率分配器件和干线放大器等有源器件及馈线、室内天线等设备将无线信号均匀分配到室内各个区域,实现无线信号对室内的延伸覆盖。

1.室内分布系统由两部分组成:(1)信号源(微蜂窝、宏蜂窝、直放站、BBU+RRU等);(2)分布系统(同轴电缆、光缆、泄漏电缆、光端机、干线放大器、功分器、耦合器、天线等)。

2.需要建设室内分布系统的区域有:◇室内盲区:新建大型建筑、停车场、办公楼、宾馆。

◇话务量高的大型室内场所:车站、机场、商场、体育馆、购物中心,增加微蜂窝建立分层结构。

◇发生频繁切换的室内场所:高层建筑的顶部,收到多个基站的功率近似的信号。

3.室内分布系统有以下几种类型:(1)同轴电缆分布方式无源分布系统信号源通过组合使用的耦合器、功分器等无源器件进行分路,经馈线将信号均匀分布到室内各个角落。

通过仔细的链路计算,达到信号的均匀分布。

天线使用适合室内使用的吸顶式或壁挂式天线。

室内分布建设原则规范

室内分布建设原则规范

日照移动室内分布工程及小区WLAN建设原则和规范一、室内分布工程建设原则及规范1、方案设计要求:中空旷区域、房间内等天线口的输出功率不低于6dBm,覆盖电梯的天线输出功率不低于10dBm;无特殊情况天线覆盖室内时必需进房间,因业主原因确实无法进房间的需在方案设计中说明;改造站点方案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原有天馈利旧情况,并在方案中体现出哪些部分是利旧老天馈,哪些是新建天馈;由于现场约束导致方案变更的集成商需及时向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提交设计变更申请,待变更通过后在施工。

2、天线布放:室内站点单个天线覆盖半径为6-8米;电梯覆盖时20层以下每三层一个平板天线,20层以上超高层建筑二层一个平板天线;3、效果要求:天线进房间的覆盖效果为房间内信号强度不低于-60;天线未进房间放置在走廊的,走廊内信号强度不低于-45;电梯信号不得低于-65.4、天馈线安装要求:馈线的布放必须按照设计文件(方案)的要求,且应整齐、美观,不得有交叉、扭曲、空中飞线等情况;地下停车场的布线应高于排风、消防等管道,以免因布线过低而引起车辆挂断馈线的现象。

所有馈线、跳线、走线管都应用馈线夹、扎带等加以固定。

安装天线时应戴干净手套操作,保证天线的清洁干净,保持业主天花板的干净,不要弄上手印等污迹,特别是比较新的天花板。

5、标签:光纤贴标签特别是TD及WLAN的光纤必须贴标签标注上下联;网线标签标注AP详细安装位置,主设备标注住设备覆盖区域,馈线器件贴移动标签特别是电井桥架中多家运营商馈线在一块的情况下必须标注移动标签;6、垃圾清理:每个施工单位当天离场或施工完成后撤场时,必须将施工现场余料及垃圾清理完毕,涉及所有工作面及衔接位置的卫生也要一并清理干净。

;二、小区WLAN建设规范要求1、设计原则:每栋楼一台交换机或ONU,每个单元一台AP,一台AP带两个天线分别朝向南北,最南和最北侧楼宇单面覆盖,目前不考虑射灯覆盖。

2、交换机或ONU安装:安装交换机柜,交换机或ONU安装在交换机柜内,固定在中间单元顶楼楼道内,因目前交换机柜为室内机柜防水性能较差,协调时避免协调安装在楼顶。

1.QB-J-003-2012 室内分布系统设计规范

1.QB-J-003-2012 室内分布系统设计规范
中 国 移 动 通 信 企 业 标 准
QB-J-003-2012
室内分布系统设计规范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door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版 本 号 : 1.0.0
2012-10-30 发 布
2012-10-30 实 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Nhomakorabea发布
QB-J-003-2012 目
1. 2. 3. 4. 5.

范围....................................................................................................................................................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术语定义及缩略语 ............................................................................................................................ 2 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总体原则 ............................................................................................ 3 室内分布系统组成和分类 .......................

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规范1. 引言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技术规范”)是为了确保中国移动在室内环境的通信质量和用户体验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本技术规范旨在为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建设、维护和优化提供统一的指导,以满足高质量的通信需求。

2. 术语和定义本技术规范中涉及到的术语和定义如下: - 室内分布系统(In-Building Distribution System,IBS):为满足室内通信需求而设计的系统,包括分布式天线系统(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DAS)、室内小基站等。

- 分布式天线系统(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DAS):将无线信号从主基站通过传输线路分配到室内的天线系统。

- 室内小基站(Indoor Small Cell):在室内布置的小型基站设备,用于增强室内信号覆盖和容量。

- 室内半径(Indoor Coverage Range):室内分布系统能够覆盖的最大距离。

- 室内容量(Indoor Capacity):室内分布系统能够支持的最大用户数或数据传输速率。

3. 技术规范要求3.1 室内分布系统设计3.1.1 网络需求分析在设计室内分布系统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网络需求分析。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 室内覆盖需求:分析室内不同区域的覆盖需求,包括语音通话、数据传输等。

- 室内容量需求:根据用户数量和数据传输量估计室内分布系统的容量需求。

- 阻挡物分析:分析室内存在的可能影响信号传播的障碍物,如墙壁、楼板等。

3.1.2 设计方案选择根据网络需求分析的结果,选择适合的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方案。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 分布式天线系统(DAS):根据覆盖需求和容量需求,选择适当的DAS系统方案。

- 室内小基站:根据覆盖需求和容量需求,选择适当的室内小基站方案。

3.1.3 设计参数设置根据选择的设计方案,设置相应的设计参数。

1 TD-LTE室分设计原则

1 TD-LTE室分设计原则

成都移动TD-LTE 室分系统设计原则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都代表处目录1总体原则 (3)2覆盖目标 (3)3频率规划 (4)4天线口功率 (4)5信源选取 (4)6传播损耗模型 (5)7天线布放原则 (5)8SISO和MIMO选择 (6)9小区划分 (7)10切换策略 (8)10.11楼出入口切换 (8)10.2车库出入口切换 (8)10.3电梯切换 (9)10.4高层窗边切换 (9)11外泄控制策略 (9)1 总体原则1.TD-LTE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应综合考虑业务需求、网络性能、改造难度、投资成本等因素,体现TD-LTE的性能特点并保证网络质量,且不影响现网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室内分布系统使用双路建设方式能充分体现MIMO上下行容量增益,在TD-LTE规模试商用网工程中应根据物业点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业务需求、改造难度等因素,分别选择适当比例的新建、改造场景部署双路室分系统。

3.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应综合考虑GSM、TD-SCDMA、WLAN和TD-LTE共用的需求,并按照相关要求促进室内分布系统的共建共享。

多系统共存时系统间隔离度应满足要求,避免系统间的相互干扰。

4.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应坚持室内外协同覆盖的原则,控制好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外泄。

5.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应保证扩容的便利性,尽量做到在不改变分布系统架构的情况下,通过小区分裂、增加载波、空分复用等方式快速扩容,满足业务需求。

6.TD-LTE室内分布系统使用E频段。

与室外宏基站采用异频组网方式,室内小区间可以根据场景特点采用同频或异频组网。

7.TD-LTE与TD-SCDMA(E频段)共存时,应通过上下行时隙对齐方式规避系统间干扰。

8.TD-LTE室内分布系统应按照“多天线、小功率”的原则进行建设,电磁辐射必须满足国家和通信行业相关标准。

2 覆盖目标➢覆盖率要求:目标覆盖区域内95%以上的公共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大于-105dBm且公共参考信号信干噪比RS-SINR大于6dB。

LTE室内分布覆盖工程设计方案

LTE室内分布覆盖工程设计方案

LTE室内分布覆盖工程设计方案一、概述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一种标准,其特点是高速率、低时延和大容量。

在移动通信领域,LTE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室内和室外通信网络中。

为了在室内环境中提供良好的LTE覆盖,需要进行室内分布覆盖工程设计。

本文将重点介绍LTE室内分布覆盖工程设计方案,包括设计目标、设计原则、设计步骤和相关技术要点等内容。

二、设计目标1.提供全面的LTE覆盖:确保室内各个角落都能获得稳定、高速的LTE信号覆盖。

2.保证LTE通信质量:保证LTE通信的可靠性、稳定性和高质量。

3.提高LTE系统容量:提高LTE系统的容量,支持更多用户同时使用。

4.降低运营成本: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降低LTE室内分布覆盖的建设和维护成本。

三、设计原则1.根据实际需求确定LTE室内分布覆盖的技术方案和设计参数。

2.采用合适的LTE无线设备和天线,确保LTE信号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3.合理选择LTE室内分布覆盖的布设方案,实现LTE信号的全面覆盖。

4.采用合适的LTE信号优化技术,提高LTE系统的覆盖和容量。

5.考虑室内结构和环境因素,对LTE室内分布覆盖进行优化设计和调整。

四、设计步骤1.确定LTE室内分布覆盖的需求和范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LTE室内分布覆盖的需求和范围,包括覆盖区域、覆盖对象等。

2.设计LTE室内分布覆盖的技术方案:根据LTE室内分布覆盖的需求和范围,设计出合适的LTE室内分布覆盖的技术方案,包括LTE无线设备、LTE天线、LTE信号优化技术等。

3.搭建LTE室内分布覆盖实验平台:搭建LTE室内分布覆盖的实验平台,进行LTE信号传输、弱覆盖区域测试、信号质量测试等实验。

4.验证LTE室内分布覆盖的效果:根据搭建的LTE室内分布覆盖实验平台进行测试,验证LTE室内分布覆盖的效果和性能。

5.优化LTE室内分布覆盖参数:根据测试结果对LTE室内分布覆盖的参数进行优化,以提高LTE系统的容量和覆盖效果。

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指导原则

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指导原则

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指导原则室内分布系统指的是在一个室内空间内建立一套完善的分布式系统,以满足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传输需求。

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需要遵循一些指导原则,以确保系统的高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指导原则:1.需求分析和规划在建设室内分布系统之前,需要充分了解和分析用户的需求。

这包括确定用户对系统功能和性能的具体要求,以及对室内布线、设备安放和空间利用的规划。

通过需求分析和规划,可以确保室内分布系统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也能在空间、成本和技术能力方面做到最优化。

2.网络设计和布线规划室内分布系统的核心是网络设计和布线规划。

在设计网络时,首先要考虑网络的拓扑结构和架构,包括选择合适的网络协议、设备和拓扑结构。

其次,需要合理规划和布置网络设备的位置和连接方式,以确保网络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布线规划要充分考虑到信号衰减、干扰和安全等问题,选择合适的布线方式和材料,以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和安全性。

3.设备选择和配置室内分布系统的设备选择和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根据室内分布系统的需求和规划,选择合适的设备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选择设备时,要充分考虑设备的品牌、功能、可扩展性和适应性,以及设备的性价比。

在配置设备时,要合理设置设备参数和功能,以满足系统的具体需求。

4.安全性和灵活性室内分布系统的安全性和灵活性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在建设系统时,要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包括数据的加密传输、访问控制和漏洞修补等措施的设置。

同时,要保证系统的灵活性,以便于后期的维护和升级。

系统的各个组件和设备之间应该有标准化的接口和协议,方便对系统进行扩展和升级。

5.工程管理和质量控制在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全面的工程管理和质量控制。

这包括制定详细的工程计划、资源调度和进度管理等,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同时,要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包括设备的选型和质量检测、验收测试和性能评估等,以确保系统的质量和性能达到预期。

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服务技术方案

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服务技术方案

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服务技术方案1. 背景中国移动作为中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为了提供更好的室内无线覆盖,需要设计一种适用于各种室内环境的移动室内分布系统。

本技术方案旨在提供一种可靠、高效的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服务。

2. 设计目标- 提供全面而稳定的室内无线覆盖,确保用户在建筑物内任何区域都能获得良好的通信质量。

- 提高网络容量和系统性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通信需求。

- 降低系统部署和维护成本,提高系统运营效率。

3. 技术方案3.1 网络规划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使用情况,通过合理的网络规划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设备布置和网络拓扑结构,以实现最佳的通信效果。

3.2 设备选择选择高性能、稳定可靠的设备,如基站、天线和中继器,以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和可靠的信号传输,保障用户的通信体验。

3.3 频谱规划根据室内环境的特点,合理规划频段的使用,避免频谱干扰和频段重叠,提高通信质量和网络容量。

3.4 信号覆盖优化通过合理的天线安装和信号调整,优化室内信号的覆盖范围和信号强度,避免信号盲区和覆盖重叠,提高覆盖效果。

3.5 安全性设计设计安全性措施,如用户认证、数据加密等,加强室内分布系统的安全性,保护用户的通信隐私和数据安全。

4. 实施计划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室内分布系统的实施:1. 现场勘测和需求分析2. 网络规划和设备选择3. 设备安装和调试4. 优化调整和测试5. 系统验收和运行维护5. 成果与效益通过本技术方案的实施,将实现以下成果和效益:- 用户在室内任何区域都能获得良好的通信质量,提高用户满意度。

- 增强网络容量和系统性能,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通信需求。

- 降低系统部署和维护成本,提高系统运营效率。

6. 风险与风险应对措施在室内分布系统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风险:- 技术风险:设备兼容性、干扰等技术问题。

应事先进行充分的技术评估和测试,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风险。

- 成本风险:系统设计和设备投入的成本可能超出预期。

移动室分设计技术介绍

移动室分设计技术介绍
初始规划 现场查勘
方案设计
综合施工
工程验收
初始规划 获取楼宇信 息;对机房 位置、容量 配置、室内 频点进行预 规划 建筑物面积、 楼层高度; 建筑物内部 现有信号测 试;楼层弱 电井及桥架 确定 信源选取; 系统框架图; 天线点位; 合适的功率 分配 施工规范, 美观,系统 驻波; 馈线弯曲符 合最小曲率 弯曲半径 按照事先制 定的施工规 范验收,方 便日后维护
室内分布系统技术介绍
室分规划组 谢波
1
目录
一、室内分布系统概述 二、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思路 三、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流程
四、新型室内分布解决方案
2
一、室内分布系统概述
随着移动用户的飞速增 加以及高层建筑越来越多, 话务密度和覆盖要求也不断 上升。这些建筑物规模大、
超高层:宏站难以覆盖楼宇高层
,可能存在信号覆盖不足。

系统切换设计
室内外干扰考虑
馈线损耗
24
三、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流程
覆盖分区
覆盖区容量预测 基站小区提供容量 覆盖区面积 单个小区覆盖面积
根据容量分区
根据覆盖分区 纵向分区
U N IVER SITY
U N I V E R S I T Y U N I V E R S I T Y U N I V E R S I T Y U N I V E R S I T Y U N I V E R S I T Y U N I V E R S I T Y U N I V E R S I T Y U N I V E R S I T Y U N I V E R S I T Y U N I V E R S I T Y U N I V E R S I T Y U N I 器 耦合 器 RRU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室内分布系统设计原则和建设指导意见(内部培训版)目录目录 (1)一、适用范围及背景 (1)二、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总体原则 (1)三、室分覆盖建设规划思路 (1)四、信源建设指导原则 (2)五、室内分布系统网络指标要求 (4)六、室内分布系统设计原则 (5)七、室内覆盖注意事项 (8)八、室内外协调规划应用 (8)九、深度覆盖解决方案: (9)十、小区覆盖整理附表及案例: (13)一、适用范围及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豪华宾馆、大型商业中心、高档公寓、地铁、地下车库等大量涌现,使手机在室内的使用频率日益增加;由此室内分布系统在未来发展的重要性逐渐体现,规范的设计方案及建设思路尤为重要。

本方案适合中国移动室分系统规划及设计、建设人员站点勘查及方案设计使用。

二、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总体原则1、室内分布建设应面向于解决客户投诉、弱覆区域、话务吸收、竞争对手对比、经济效益显著等重点目标市场,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

2、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应考虑GSM90O DCS18O0TD-SCDMAWLA多网合一的需求。

3、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是优化网络最重要和最主要的解决方案。

室内分布系统应从网络覆盖、网络容量、网络质量三方面提升网络,是运营商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从根本上体现了无线通信网络的服务水平。

4、建设室内分布系统的物业点应能保证优质的室内覆盖,控制好室内信号,避免对室外构成强干扰;同时做好室内外小区平滑切换关系•5、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应保证扩容的便利性,做到在不改变分布系统架构的情况下,通过增加载波及小区分裂等方式快速扩容,满足业务需求。

6分布系统建设应考虑多系统间的干扰,注意各营运商系统间天线的隔离度问题。

7、室内分布系统应按照“多天线、小功率”的原则进行建设,电磁辐射必须满足国家和通信行业相关标准。

三、室分覆盖建设规划思路室分覆盖建设规划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市场需求、提升用户感知。

但是有限的资源投资和基站价值制约了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采用室外宏站和室内覆盖整体规划,加深网络覆盖的深度。

拟室内覆盖建设站点选取优先级和覆盖方式如下表。

楼宇性质区域细分 覆盖等级覆盖深度要求 备注干道隧道 B 连续覆盖 无盲点覆盖、低话务及话务接续 党政军党政军办公室场所A 全覆盖 无盲点覆盖、中等话务规模 党政军住宅区B 全覆盖无盲点覆盖、中等话务规模 商业中心五星级酒店 A 商场、客房、走廊、 电梯、地下停车场、 餐饮娱乐区、办公 区等全覆盖无盲点覆盖、密集型话务规模大型购物中心 A 无盲点覆盖、密集型话务规模 高档写字楼 A 无盲点覆盖、密集型话务规模 四星级酒店B 无盲点覆盖、密集型话务规模 中型购物中心 B 无盲点覆盖、密集型话务规模一般写字楼 B 全覆盖无盲点覆盖、中等话务规模 一般酒店 C 客房、走廊、电梯 无盲点覆盖、中等话务规模小型购物中心 C 重要区域覆盖 中等话务模型 其他小型场所 C 重要区域覆盖中等话务模型 居民小区高档别墅区 A 住户楼层、电梯、 地下停车场、地下 室、公共区域接续覆盖大型住宅区A 接续覆盖、话务密集区域 中档住宅区B 接续覆盖、话务密集区域 高层住宅楼 B 接续覆盖、话务密集区域其他住宅区 C 重要区域覆盖中等话务模型厂房大型厂房及宿舍A 全覆盖无盲点覆盖、密集型话务规模一般厂房 B 重要区域覆盖中等话务模型学校高等院校A 全覆盖密集话务区域、接续覆盖普通中专、职中 B 重要区域覆盖中等话务模型娱乐场所高等娱乐场所A 全覆盖无盲点覆盖、接续覆盖、话务密集区 域一般娱乐场所B重要区域覆盖密集型话务规模对于上报室分需求,须按照“室内覆盖需求表”填写,由规划分析室审核站 点投诉类型(A :重要领导投诉B : VIP 投诉C :一般投诉)、投诉量、覆盖等级、 区域人流量、区域面积、弱覆盖区域等情况,综合考虑场景划分的优先级和投诉 情况等,纳入立项规模。

四、信源建设指导原则室内覆盖系统在选择信号源时,主要应根据物业点区域的话务需求、资源情附室内覆盖需求表模板:室内覆盖需求模版.xls况、无线环境情况和所选室内覆盖系统类型确定。

目前移动室内分布系统信源建设主要方式有宏蜂窝、BBU+RR华为)、GRRU若西BTS+ GRRU)(BBU+RRU设备以及GRR设备能适合各类使用场景,相对于传统的信源具有组网灵活、可分散分布功率资源、易于组成超级小区等优点,非常适合作为各场景下室内覆盖系统的信源,室内分布信源原则上采用(BB出RRU、GRR设备4.1 信源选择及配置建议4.2. 宏蜂窝的选择主要特点:能提供大的话务容量,扩容方便,每载波输出功率高;需要室内机房、传输资源和电源,建设周期长,成本较高。

主要应用场景:适用于高话务量、覆盖区域大、机房资源比较容易获取的高档写字楼、大型商场和星级酒店等重要场所。

4.3 BBU+RRU GRR的选择主要特点:BBU和RR可以分开放置,组网灵活;能提供大的话务容量,需要光纤资源;对电源和机房环境要求不高(不需在室内站点专门租赁大空间的机房);减/ 扩容方便。

主要应用场景:适用于话务量较高、站点机房资源难以获取的写字楼、商场,和星级酒店等重要场所。

4.4 根据集团公司要求以及建设原则不使用无线直放站五、室内分布系统网络指标要求5.1、GSM网络指标1)楼层无线覆盖要求100%全覆盖(地下室设备间)(采样点覆盖电平85dBm, 95%的采样点覆盖电平75dBm电梯地下室:95%的采样点覆盖电平85dBm 2)话音质量要求:a) 0-9 层,0-3 级97%;(注:0 为地下室各层)b) 10-19F,0-3 级92%;(同频邻频干扰严重)c) 20F-29F,0-3 级95%;d) 30F 以上,0-3 级95%3)无线覆盖区内可接通率:要求在无线覆盖区内的99%位置,99%的时间移动台可接入网络;4)掉话率(含室内外切换测试):<=1%5)无线信道的呼损率取定:(1)话音信道(TCH呼损为2%(2)控制信道(SDCCH呼损为0.1%6)干扰保护比:1 )同频干扰保护比:C/IC/I2 )邻频干扰保护比:200KHZ邻频干扰保护比:400KHZ邻频干扰保护比: 7)泄漏电平要求: 室内泄漏电平比室外主小区低10dB12dB (不开跳频)9dBC/I -6dBC/I -38dB8)在基站接收端的收到的上行噪声电平小于-120dBm;9)室内天线的发射功率要求<=15dBm每载波,电梯井内天线发射功率要求<=20dBm每载波;10)切换成功率要求:步行进出楼宇主要进出口;驱车进出地下车库进出口时;由室外快速进入室内电梯或由室内电梯快速移动至室外;高层小区进出电梯时发生高低小区之间的切换,切换成功率均要求>98%。

11)在室内覆盖范围内关机再开机时,登录入网必须是室内覆盖小区,在空闲状态下手机不能重选到室外小区。

5. 2、TD-SCDM网络指标1)室内分布无线覆盖边缘信号要求:PCCPCH RSCP>=-80dBm C/I>=0dB2)室内信号的外泄要求:在室外10米处应满足PCCPCH RSCP- 95dBm 或室内分布外泄的PCCPCRSCRt匕室外宏站最强PCCPCRSCP低10dB。

3)块差错率目标值(BLERTarget ):话音1% CS64k0.1〜1% PS数据5〜10%。

4)无线信道呼损:无线信道呼损不高于2%。

5)无线覆盖区内可接通率:要求在无线覆盖区内的95%的位置,99%的时间移动台可接入网络。

六、室内分布系统设计原则6.1 、全覆盖原则新建室分系统要求做全覆盖, 对于楼幢部分区域业主方面不同意(或其他因素)暂不能做覆盖的,设计方案需做功率预留. (室内机房部分预留光口资源,RRU 处预留功率余量)6.2、信号源配置原则载频数:需结合现场查勘实际人流量根据话务模型计算出覆盖区所需的载频数;(忙时话务量=人数* 移动用户渗透率*0.023ERL)载频信道总数=1个BCC信道+SDCC信道数+PDC信道数+TCH语音信道1、GS有源设备输出功率有源设备下行的BCC输出功率要求:BCC功率二设备总功率-10logN , (N=t波数)(华为RRU392机顶总功率为80W49DBM)注:为了满足TD系统合路,GS信号源载波功率设计值应与TD系统RRUI道功率相匹配;(2012年单个华为RRU-392无需加电桥即可实现8载频;)GRR近端机耦合BTS言号需加3DB6桥;(注:是否加3DB6桥根据主设备情况、方案情况而定)2、TD-SCDM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时按照PCCPCH道功率为32dBm取定。

6.3、RRU级联原则:考虑网络安全性和性能指标,通常情况下室内分布系统RRU 级联级数建议为3级以内,最多不超过4级。

(各厂家BBU-RRU-RF拉远距离不同)6.4 、小区与分层规划原则1、室内分布系统小区规划要充分考虑室内具体环境。

规划时重点考虑小区之间的隔离。

可以借助建筑物的楼板、墙体等自然屏障产生的穿透损耗形成小区间的隔离。

2、小区数量应均衡覆盖和容量,并结合不同厂家的产品性能及RRL数量综合确定,从而避免后期容量增加对现网室内分布系统做大的调整。

3、采用底层900M +高层1800 M 的分层覆盖方式可在降低频率干扰同时提升网络容量;6.5 、天线布放原则:1 、天线布放要结合覆盖区域合理灵活布放,遵循“多天线、小功率”的原则;2、平层天线布放要结合房间门位置、房间隔断、墙壁类型及厚度、房间深度、过道拐角以及交叉口、电梯厅、楼梯间以及空间损耗等综合考虑;3、地下室、裙楼场所要关注会议室、物管、工程部、监控中心、值班室、员工宿舍、餐厅等功能房间以及人流量大的楼梯口、大厅、大楼出入口、地下车库出入口的覆盖。

4 、为了达到深度覆盖和控制信号外泄,可结合实际合理使用定向及美化天线;5 、针对投诉类站点, 天线布放要重点覆盖投诉区域;6 、面积较大的房间要求天线进房间覆盖; 重点区域(如领导办公室、会议室)布放天线,保证重点区域的覆盖; (如果协调人员明确表示不能进入房间,将不设计,在图纸中体现无法覆盖的说明。

)7 、在室内存在室外干扰信号或室外信号较强的区域,在室内干扰区域,则需要根据室外信号强度和区域来决定室内天线的布放位置。

确保天线布放后,室内信号的导频功率比室外信号导频功率高6dB以上。

(切换重选门限)8 、住宅楼天线布放不必受天线间距的束缚,为了满足房间内部的覆盖要求, 可增加天线数量且定位在门口位置;9 、平面图与现场装修格局不相符的要求查勘要仔细到位,要求存在此类情况的区域性需现场布放定位天线.10 、对于新建楼幢群楼区域需根据装修格局平面图进行天线布放, 物业(或建设方)无法提供装修格局平面图的情况下天线布放密度和馈线长度都要有所增加, 以免后期装修造成弱覆盖.11 、小区覆盖低层美化天线要合理选择全向与定向天线类型, 做好信号覆盖与外泄干扰控制问题,小区外缘单元采用上调仰角定向美化天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