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优秀教案教学实录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优秀教案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优秀教案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掌握地球仪的基本构造,能够在地球仪上准确指出地轴、南北极点、赤道、纬线、经线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地球仪和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全球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仪上的基本要素。

2. 教学难点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及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地球的卫星照片,提问学生:这是什么?它的形状是怎样的?从而引出课题。

2. 讲授新课地球的形状讲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天圆地方→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

让学生观察地球仪和教材中的图片,总结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大小展示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大小。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地球仪展示地球仪,介绍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包括地轴、南北极点、赤道、纬线和经线等。

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出地轴、南北极点、赤道、纬线和经线,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讲解纬线和经线的特点及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在地球仪上找出一些重要的纬线和经线,如赤道、本初子午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并说出它们的度数和意义。

3. 巩固练习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回答得又快又准确。

4.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的基本构造以及纬线和经线的特点等。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和评价。

5.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掌握了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和纬线、经线的特点。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相关推荐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篇1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示意图;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

2.使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纬线和赤道的意义,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纬线、两极和赤道。

3.使学生知道纬度的确定方法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记住南北半球的划分,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南北半球。

4.通过讲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自然界物质运动与变化的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

教学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纬度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3.南、北半球的划分。

教学难点:纬度的划分。

教具:地球仪、投影仪、自制投影片、经纬仪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和谈话法、电化教学法。

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如果有人问你,人类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地球”。

但是,作为地球上的公民,恐怕你对地球还知之甚少。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地球的“庐山真面目”,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况,首先学习“地球和地球仪”。

(板书)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看图)看地球卫星照片(课本封底彩页)指出地球形状是球体。

(出示投影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讲述)众所周知,地球是个球体,但是古代人却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是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大锅,有“天圆地方”的说法。

后来人们逐渐发现,有很多自然现象表明了地球表面是圆的,特别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地球的球形形状。

现在,人造卫星从宇宙空间拍摄到的球状的地球照片,更是一目了然。

(想一想)有哪些现象证明地球是圆的?(出示投影片:人们从海边观察船从远处驶来或船离岸远去的现象)(板书)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个球体(提问)地球是个球体,但它是不是绝对圆的圆球体呢?(看图)看《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示意图》(谈话)地球半径是否等长?(结论:不等长,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所以,地球不是绝对圆的圆球体。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教学设计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热爱地理、探索未知的精神品质。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观念。
-结合地球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现实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激发他们保护地球、珍惜资源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熟练操作地球仪,识别经纬网,查找地理位置的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球仪解决实际问题,如查找指定地点、规划旅行路线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和地球仪的相关知识。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思考、提问的习惯。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地球和地球仪基础知识的掌握。
-绘制一张简易的地球仪,标注出主要的经纬线和一些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以提高学生对地球仪的认识和操作能力。
紧接着,我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地图知识,为学生搭建起学习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地球和地球仪”,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使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期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首先介绍地球的基本概念,如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通过地球模型和动态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是一个不完美的椭球体,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原理。
-鼓励学生创新思维,以多样化的形式展示作业成果。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区一等奖)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区一等奖)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一)
学案导引:
一、忆历程,识地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是。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有哪几个代表性事件、、、。

3、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你有哪些证据说明地球是球体(至少说出四个)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那么我们如何认识地球了解地球的面貌呢
2、与地球的真面貌相比,地球仪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教学反思:
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知识点少,考点更少,却是很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题材。

由于教材所给材料比较单薄,往往在教学中简化,所以设计过程为收集资料,讨论,谈感悟。

通过学生收集资料,汇总,补充了教材材料的不足。

同时,丰富了师生的历史地理知识,提高了学生收集资料,归纳整理资料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合作学习,进行了很好的科学史教育。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教案(精选10篇)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教案(精选10篇)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教案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教案(精选10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过对地球形态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难点地球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方法谈话法和讲授法。

教学媒体教学挂图、地球仪和学生用小型地球仪,自制投影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线和经度与东西半球的划分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人类居住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的形状是个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读一读”,思考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几个阶段?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愈来愈正确。

特别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圆形球体。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多少千米?如果我们将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这个差值还有多少?学生活动:经过计算得出,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21米,如果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时这个差别几乎就看不出来了。

因为差别很小,通常人们仍将地球看成圆球体。

【板书】1、地球是一个十分接近圆球体的不规则球体运用课本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并计算地球的平均半径,运用地球的赤道半径,计算赤道的周长,它约为4万千米。

2 、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再来观察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教案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教案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教案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用表演的形式模拟人类对地球外形的熟悉过程。

通过对课本的阅读,培育同学的分析、比较力量。

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人类逐步熟悉地球外形的过程,使同学受到科学史(教育),培育同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通过观看事物和制作地球模型,熬炼同学的观看力量、动手力量和表达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证明地球外形的证据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

难点:引导同学找出前人熟悉地球外形的历程的四个关键点。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地球和地球仪的区分。

【教学预备】地球卫星图片、地球仪。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早上(下午)好!老师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惊奇的梦,在梦里,我遇见了三个不同的人,他们都分别问了老师不同的问题。

第一个人说:“我是从湖南省来的,你是哪来的?”老师回答:“我是从贵州省来的。

”其次个人说:“我是从美国来的,你是哪来的?”老师回答:“我是从中国来的。

”第三个人很特殊,他对老师说:“我是从火星来的,你是哪的啊?”老师:同学们,老师应当怎么回答他呢?同学:地球的。

老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是地球的。

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地方。

那么我们对地球有多少了解呢?例如:地球毕竟是什么外形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熟悉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了解地球。

板书: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外形吗?同学:圆的……老师:指着课前在黑板上预备好的地球卫星照片挂图。

老师:这是人类进入太空,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很明显的就能知道地球的外形,可在远古时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迷,我们的祖先经过了漫长而曲折的熟悉过程。

请同学们翻到课本其次页,看一看图1、1老师组织课堂争论:将同学分为四个大组,每一组分别代表对不同时期的探究图进行争论(1分钟),然后在各组请出一名代表说出那一时期人们对地球外形的熟悉。

1.2.1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七年级地理(人教版2024)

1.2.1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七年级地理(人教版2024)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教师:展示地球表面积、平均半径、赤道周长的数据,并出示“地球大小歌”帮助学生记忆。

学生:认真背诵,记忆地球大小的数据。

【设计意图】通过歌谣帮助学生记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小组活动:用你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做比较,感受地球的大小。

(1)地球表面积约等于 729亿个足球场。

赤道周长约等于客机飞行50 个小时的距离。

(2)观看视频,感受地球在宇宙中的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对比,感受地球的庞大;通过观看视频,感受地球在宇宙的渺小。

3.探究学习:地球仪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

观察:认识地球仪上的点的线。

①地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象的轴。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大全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大全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大全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大全一教学设计: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部分课例背景分析一、课标及课标解读(一)课程标准:①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②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③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④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二)课程标准解读:①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要求同学们通过阅读“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图和阅读材料“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和该过程中人类对于真理的勇于探索和执着追求精神。

②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对于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并不要求学生记住,只要求会用这些数字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③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这里要求学生一定要把地球仪当作一种学习工具来看待,通过对地球仪的观察,说出那些事经线,哪些是纬线;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从它开始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各划分为180°;赤道为0°纬线,从它向北为北纬,向南为南纬,各划分为90°。

④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该标准有以下要求:一是给出某地的经纬度,能在地球仪上找出该地;二是地球仪上任意一点,都可以用经度和纬度来确定某位置。

描述一个地点的位置,必须把东西经和南北纬以及度数讲明确。

二、学情分析①学生年龄特点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大多在11-12岁左右,对世界充满了好奇。

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地理课,没有系统学习过地理课程。

在生活中有一些经验;大多学生知道地球是“球”,但不知其所以然。

③学生学习风格分析:此阶段学生对于自己熟悉但不知道原理的事物会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于没有系统学习过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所以对很多问题敢于大胆猜测和解释。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一般行星;把握地球的形状、大小;明白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明白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赤道,明白经线和纬线的特点;把握经纬度的划分方法;记住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会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目标: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球体;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借用地球仪,了解经线和纬线的含义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过程,明白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限的,以及科学技术的进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隐秘的志趣;培养学生的观看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通过对经纬度变化规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变化差不多上有规律的,而规律又是能够认识的。

二、重难点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及其划分、本初子午线的位置和含义、运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及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与教具讲授法、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地球仪、多媒体课件四、课型与课时新授课3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第一课时)同学们,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写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对地球又有多少了解呢?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的差不多情形,第一学习“地球和地球仪”。

板书:1.1地球和地球仪讲授新课老师先说一个谜语,大伙儿猜猜是什么。

说它像球不是球,肚子里面啥都有。

高山、森林和平原,江河、湖泊和海洋,人物、动物和植物,全都生活在里头。

一年四季不停歇,天天围着太阳转。

学生回答:地球同学们专门聪慧,那么我们的地球是什么形状呢?古代人是如何了解地球形状的呢?(通过问题引起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板书: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读图:课本第三页“地球卫星照片”教师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学生回答:是一个球体。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与地球仪》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与地球仪》教案、教学设计
4.家长协助学生,共同观察夜晚的星空,了解地球自转带来的昼夜变化,并记录观察心得。
5.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地球运动对生活的影响,并以“地球运动与我”为主题,撰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感悟。
6.鼓励学生参加地理知识竞赛,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地理素养。
作业要求:
1.作业需按时完成,字迹工整,绘图清晰。
2.小组作业要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分工明确,共同完成。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地球形状的认识、地球仪的使用和空间定位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其中,地球形状的理解和地球仪的操作是学生的难点,需要通过直观演示、实践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
-教学设想: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卫星照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的真实形状;提供地球仪,指导学生亲自操作,学会使用地球仪查找地理位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堂开始时,首先向学生展示一张地球的卫星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接着,简要介绍地球的神秘与伟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地球与地球仪》。
(二)讲授新知
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3.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地球仪操作、地图绘制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情感体验:通过观看地球环境纪录片的片段,让学生感受到地球的美丽与脆弱,引发对地球环境保护的情感共鸣。
5.反思评价:设置课后反思环节,让学生总结学习收获,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促进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
6.教学拓展:鼓励学生参加地理知识竞赛、地理实践活动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优秀4篇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优秀4篇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优秀4篇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篇一一、说教材课标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材内容,主要以地理知识为主。

学生从社区、城市和村落开始了解,再到对地图的认识,然后是对世界大洲大洋和地形地貌的分布、各类型气候的特点及人口、语言、宗教的分布和各国特点的熟悉,学生在完成了这些基础性知识认识之后,接着要学习地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地球仪。

这是在学习探究一《地图上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把平面的地理知识放在一个立体的空间加以深化,并为学习以后的地理知识建立一个直观的地球空间,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七上的教学体系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教材的设计在内容结构上显示了新教材鲜明的特色,那就是趣味、活泼,从具体到抽象,最终再回到具体,完全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全课内容分观察地球仪与使用地球仪两部分,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然后深入到抽象的经纬线知识,最终回到对具体的中国地理进行分析。

与本课内容对应的课标是:1-4-1认识地图三要素,知道地图的基本种类,运用地图获取所需要的地理信息;(认识地球仪)1-4-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从地图中获取信息)二、说学情目标因为七年级学生的立体空间感不强,而本课内容则是从空间上去把握经度、纬度、经线、纬线,并在观察的基础上使用地球仪,即利用经纬网定位,这是学习地理的基础,但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解决这个难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准备一个实物地球仪,让学生去感受地球仪,认识地球仪,最终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个地球仪。

本课的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其基本构造,掌握经纬线、经纬度的特点。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3)知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纬度带的划分。

根据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重点: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根据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难点: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

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优秀教案教学实录优秀教案

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优秀教案教学实录优秀教案

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优秀教案教学实录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及运动特点。

2.培养学生使用地球仪的能力,提高地理实践技能。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及运动特点;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卫星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

2.提问:地球的形状是什么?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二)探究地球的形状1.分组讨论:地球的形状是如何被人类逐渐认识的?3.讲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引导学生理解地球的不规则球体特点。

(三)探究地球的运动1.观看地球自转和公转动画,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的运动。

2.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3.学生分组讨论:地球运动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四)学习地球仪的使用1.展示地球仪,介绍地球仪的结构和特点。

2.讲解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地球仪。

3.学生分组操作地球仪,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2.强调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技能。

(六)课后作业1.列举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2.利用地球仪,找出我国主要城市的位置。

四、教学实录(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生1:地球是圆的。

师:那你们见过地球的卫星照片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地球的真实面貌。

(展示地球卫星照片)师:通过观察,你们认为地球的形状是什么?生2: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二)探究地球的形状师:很好,那我们来讨论一下,人类是如何逐渐认识到地球的形状的呢?(学生分组讨论)生3:古人认为地球是方的,后来通过观测和航海实践,逐渐认识到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师:很好,那我们来看看地球的真实形状。

(展示地球形状模型)(三)探究地球的运动师:地球不仅在空间中自转,还在绕太阳公转。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动画。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地球仪》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地球仪》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地球仪》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球仪作为一个重要的辅助工具,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理解地理知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教学案例以初一地理上册《地球仪》为背景,针对当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设计了一系列实践性强、趣味性浓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地球仪的相关知识,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1.小组共同探讨地球仪的构造和功能,总结使用技巧。
2.小组合作完成地球仪上的某一地理事物的查找和分析。
3.小组间进行成果分享,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四)反思与评价
在本章节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帮助他们总结学习收获,发现自身不足,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1.反思: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本节课我学到了哪些关于地球仪的知识?”“我在地球仪的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通过反思,学生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提高自我认知。
本案例采用问题导向法,设计了一系列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仪相关知识。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地球仪的构造、功能和使用方法。
3.小组合作,提高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是本案例的一大亮点。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性格特点合理分组,使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通过小组讨论、成果分享等环节,学生不仅巩固了地球仪相关知识,还提高了沟通、合作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4.反思与评价,促进自我提升
本案例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收获,发现自身不足。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同时,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为后续学习提供有益指导。

初一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三篇

初一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三篇

初一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三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理解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使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准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理解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使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等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以前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理解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活动:将课本上四幅图用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地方”图2:“盖天说”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图4:地球卫星照片请学生讲述第一幅图:“天圆地方”补充小结: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理解世界.简单地理解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

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

比如: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请学生讲述第二幅图:“盖天说”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学生活动)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

初中地理示范课:地球和地球仪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初中地理示范课:地球和地球仪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初中地理示范课:地球和地球仪教案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及运动特点。

2.培养学生使用地球仪的能力,掌握地球仪的基本操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及运动特点,地球仪的基本操作方法。

2.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的特点。

(2)提问:地球仪与地球有什么相似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2.探究地球的形状(1)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的形状。

(2)提问:地球仪的形状是什么?为什么地球仪是球体?3.探究地球的大小(1)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的大小。

(2)提问:地球仪的大小与地球实际大小有什么关系?4.探究地球的运动特点(1)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纬线。

(2)提问:地球仪上的经纬线有什么作用?地球的运动特点有哪些?5.学习地球仪的基本操作方法(1)讲解地球仪的基本操作方法:如何旋转地球仪,如何查找特定地点,如何利用地球仪学习地理知识。

(2)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轮流操作地球仪,巩固所学知识。

(1)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地球和地球仪有了哪些新的认识?(3)拓展:让学生回家后,利用地球仪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了解地球运动对生活的影响。

四、课后作业1.复习地球的形状、大小及运动特点。

2.练习使用地球仪,查找特定地点。

3.思考:地球自转和公转对生活有哪些影响?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及运动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得到锻炼和提升。

同时,课后作业的布置要注重实践性和思考性,让学生能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

重难点补充:一、探究地球的形状1.对话引导:教师展示地球仪:“同学们,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地球仪,你们觉得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回答:“球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优秀教案教学实录优
秀教案
地球和地球仪第三课时师大附中黄雄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纬线和经线以及纬度和经度的有关知识,请问:纬线和经线的特点有哪些?纬度和经度的范围与变化规律怎样?(学生回答)游戏引课: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就是“找朋友”。

这和我们小时候的“找朋友”游戏不同,我们要在不知道名字的情况下,找到自己想找的朋友。

教师提问:现在我们开学还没多久,老师对各位同学还不是很熟,那么老师在不知道姓名的情况下怎样找到想要找的朋友呢?学生回
答:相貌特征、性格爱好、座位等。

教师引导:我们可以通过座位号很准确的找到某位同学。

活动:教师说出座位号(排列号),请这位同学起立示意。

教师引导:现在我们加深难度,我们把全班分为东西各四组,南北各三组,这样能否找得到想找的朋友呢?(分东西、南北组数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定)学生回答:可以。

活动:1.教师说出东西组号和南北组号,如“东二组、北三组”,请符合要求的同学起立示意。

(学生熟练后,加快速度)2.教师说出第一位同学的组号,由这位同学说出另一个同学的组号,依次传下去。

3.指出一名同学,其他同学说出该同学的位置。

教师引导:联系地球的经线与
纬线,想想我们刚才分的组号和经纬线及经纬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活动:联系刚才我们找朋友的过程,请你们在地球仪上找到以下几个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

xxxx年3月23日,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安全坠入44.4°S、
150°W的南太平洋海域,请找出碎片的具体位置;20时,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在哪里?(课本第八页)教师评价。

学生活动:请完成课本第8页活动1.2.3。

教师提问:请你们说说对全球定位的理解。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利用经纬网找到某个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

学会了正确地读出某个地理位置的经度和纬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