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比喻句的应用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学写比喻句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学写比喻句](https://img.taocdn.com/s3/m/8b46586c852458fb770b56b0.png)
学写比喻句
一、解析课文句段
同学们,通过学习《荷花》这篇课文,优美的荷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把荷叶比作大圆盘。
你看,作者这样描写,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
读着想着,我们就感受到了荷叶的优美!这就是作者运用比喻的妙处。
二、梳理比喻特点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一般来说,比喻包括三部分:本体、喻词、喻体。
例如:这个小男孩像猴子那样顽皮。
在这个比喻句中,本体是小男孩,喻词是像,喻体是猴子。
用我们熟悉的事物进行比喻,表达的内容更生动了。
三、如何写比喻句
在我们说话,写文章的时候,恰当的使用新鲜、生动的比喻,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来看这个句子:
弯弯的月亮
同学们,试试把它改写成一个比喻句吧。
就像这样: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红叶像什么?
红叶挂满树枝,像燃烧的火焰。
树叶上的露珠,像一颗水晶。
学会写比喻句,会让你写的句子更精彩。
你也来试试吧!
春天的田野,到处是金黄色的油菜花儿,一簇簇,一丛丛,一片连着一片,
像铺满了一地的金子。
(在这个句子里,本体是油菜花儿,比喻词是像,喻体是金子。
)
天空飘着白云。
(什么样的)天上飘着(怎样的)云,像(什么)。
蓝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它有时变成可爱的小狗,有时变成凶猛的老虎,有时变成庞大的大象,真是有趣极了!
一阵秋风吹过,空中的落叶好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正翩翩起舞。
枫叶好像一颗颗美丽的红五星,又像是一只只张开的小手掌,红的那么鲜艳,那么漂亮。
三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本我变成了一棵树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
![三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本我变成了一棵树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https://img.taocdn.com/s3/m/2de8059d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ec.png)
三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本我变成了一棵树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英英,吃饭了!”我在树下玩得好好的,一点儿都不想吃饭。
“英英,吃饭了!”妈妈的噪门又大了许多。
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
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我会请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如果你喜欢也可以住进来。
你怎么住进来?别担心,我会弯下腰,让鸟窝离你很近很近,你只需轻轻一跳或者轻轻一爬,就像平时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
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我的心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你好!”妈妈向我点了点头,“请问我可以住在那个三角形的鸟窝里吗?”她不知道我变成了树!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
一些树枝轻轻地垂下,妈妈顺着这些树枝爬了上来,坐在那个三角形的鸟窝里。
妈妈打开背包,从里面拿出好多东西:巧克力、香肠、面包、花生、牛奶……她把这些好吃的分给小动物们。
他们一起在我的鸟窝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咕噜噜……”我的肚子里发出一种怪怪的声音,把他们吓了一跳。
他们也只是奇怪地互相望了一眼,又继续吃起来。
“咕噜噜……”我肚子里的声音越来越响了。
这时候,我开始想念家里那些香喷喷的饭菜,好像还看见爸爸正在大口大口地啃着一块糖醋排骨。
天哪,那可是我最喜欢吃的东西!“咦,下雨了。
”小狐狸抬头望了望,可天空中一丝乌云都没有。
“是你的牛奶打翻了吗?”小鳄鱼问小松鼠。
“你看,这不好好的嘛。
”“那么,可能是一只虫子撒的尿。
”“不对,是大树在哭。
”小白兔发现了树干上不断往下滴的水珠。
唉,变成了树真麻烦。
他们连水珠是从我的嘴巴里流出来的都不知道。
三年级下册语文22课课文比喻和过渡句有哪些
![三年级下册语文22课课文比喻和过渡句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5b7971f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34.png)
三年级下册语文22课课文比喻和过渡句有哪些比喻句
1、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
2、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3、一天结束了,落日的余晖不时变幻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
4、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5、秋天带着金黄色的光辉神奇地来到了,那时,道路上好像洒满了光芒。
6、冬天,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它们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
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
过渡句
1、你看天空的珍藏—
2、再看大地的珍藏一。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下册全册比喻句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下册全册比喻句](https://img.taocdn.com/s3/m/40300366a8114431b90dd8bc.png)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下册全册比喻句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句话把荷叶比作碧绿的大圆盘,突出了荷叶又绿又大又圆的特点。
“挨挨挤挤”,一个紧靠着一个,说明荷叶密密层层,数量很多。
这句话写出了荷叶旺盛的生命力。
2、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镜子。
这句话把池水比作镜子,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池水清澈的特点。
3、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这句话先用两个“多么”写出了鹿匀称的身段、精美别致的角,再把鹿角比作珊瑚,将一只漂亮的鹿展现在读者面前。
4、夏天,积了大半缸雨水,从葡萄架的空隙里漏下的阳光,洒落在水面上,像许多大大小小的圆镜。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漏下的阳光比作大大小小的圆镜,写出了缸里阳光的特点,突出了阳光的美好。
5、只要把头发像紫菜卷那样卷在身上,就成了松松软软的被子了。
这句话把“头发”比作“紫菜卷”和“松松软软的被子”, 形象地写出了小真的头发又长又松软的样子。
6、躺在岸边,让河水冲洗头发,头发就在水里轻轻地荡来荡去,好像海带一样。
这句话把“头发”比作“海带”,写出了头发在水中飘荡的样子,突出了头发的长与柔软。
7、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这句话把“溪水”比作“镜子”和“绿玉带”,形象地写出了溪水的平静、透明、碧绿的特点。
8、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这句话把“群星”比作“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形象地表现出满天繁星发出微弱的光芒、闪闪烁烁的样子。
9、冬天,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它们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
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
“冰柱”像“锋利的刀剑”,“小水滴”像“一颗颗珍珠”,作者这样比喻,既生动又形象,赋予了这些事物以美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0、他们设法找到一些布,试着做了几顶圆帽子,像碗一样扣在头上,很舒服。
这句话把“圆帽子”比作“碗”,写出了圆帽子的形状,表现了圆帽子舒适贴合的特点。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咏柳》比喻句赏析课件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咏柳》比喻句赏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66ecb7a3b3567ec102d8a4f.png)
最后,我们对《咏柳》中的三个比喻句进行 总结: 1、“碧玉妆成一树高” 把柳叶比作碧玉。
2、“万条垂下绿丝绦” 把柳条比作绿丝绦。 3、“二月春风似剪刀” 把二月春风比作剪 刀。
希望同学们以后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收集比喻句,并 参照文章中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联系转换,运用到自己的 写作中去,相信大家一定能写出更好的文章。
咏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这首诗写得形象生动,用了三个比喻句来对 初春二月的柳树进行描写,歌颂春天,赞美春天呈 现出的勃勃生机。
什么是比喻句?
比喻句就是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 种事物的句子。
二月春风似剪刀
似:像。 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二月春风”比 作“剪刀”。“二月春风”是作者感受或者看到的事 物,叫本体。“剪刀”是作者联想到的事物,叫喻体, 作者把“二月春风”想象成为“剪刀”。 在这句比喻句里,我们可以很直接地找到本体和 喻体,但有些比喻句中,只有喻体,本体却隐藏起来 了。
人教2001课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咏柳》比喻句赏析
长治市郊区鹿家庄学校 贾晓成
同学们都知道,“比喻”是非常常 见的一种修辞手法,而比喻句在我们 的日常学习阅读中经常遇到,用比喻 来对某种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 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 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 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 现在我们就以《咏柳》这首诗中的比 喻句为例,一起感受比喻之美。
在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片片绿色的柳叶从树上垂 下来,作者看到这一片片碧绿碧绿的柳叶,就仿佛是看到 了一块块绿色的玉,因此作者写下了下面的诗句: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认识比喻句》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认识比喻句》精品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50cf62bc8d376eeafaa310a.png)
(美丽的尾巴 );喻体是 (大扇子 );比喻词是 (像 )
课堂小结
1.同学们,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呀?
说说有你的收获。 2016
2.师生共同归纳本课知识点。 3.反思学习情况。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 谢 观 赏
2016
再见!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微型课堂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认识比喻句
认识比喻句
彩虹挂在 雨后的天空。
美丽的彩 虹就像一座七 彩的桥高挂在 雨后的天空。
同学们,这两个句子,你喜Hale Waihona Puke 哪一句?为什么呢?认识比喻句
准确、是比鲜的喻明,,、像俗生第称动一打。句比我这方们样。将的就这句是样子把的可一句以个子更物称好体为地或比表人喻达比句思喻。想成感另情一,个使物语体言。
认识比喻句
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月儿和小船这是个两句种子不写同了类哪的两事样物事,物但,它它们们有有共什同么之共处同,点都?是弯弯的,而 且两头尖,所以这个句子是比喻句。
认识比喻句
一通般常来把说被,比一的个事比物喻叫句作包“括本三体个”部,分把:拿本来体作、比喻的体事和物比叫喻作词“。喻 体”,把用来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作“比喻词”。
认识比喻句
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这个比喻这句个中比,喻本句体中是,弯本弯体的、月喻儿体,、喻比体喻是词小各船是,什“么像?”是比喻词。
认识比喻句
同学们,刚才通过对 比喻句中本体、喻体、比 喻词的学习,你们学会了 吗?
让我们来做下面一道练习。
认识比喻句
孔雀那美丽的尾巴抖 动着,像一把五彩洒金的 大扇子。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比喻句的应用-三年级下册语文比喻句大全共39页文档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比喻句的应用-三年级下册语文比喻句大全共39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cfbf1f9db307e87100f69672.png)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比喻句的应用三年级下册语文比喻句大全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认识比喻句》微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认识比喻句》微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e6130015acfa1c7aa00ccab.png)
《认识比喻句》微课教学设计
赵县沙河店镇中心小学张立哲
设计意图:1、使学生了解比喻句的特点,知道什么是比喻句
2、会判断一些简单的比喻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微课的题目是----认识比喻句。
二、新授
(一)我们先来看两组句子
1、蒲公英的花可以张开、合上。
2、蒲公英的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1、一棵高大的橡树挺立在路旁。
2、一棵高大的橡树像草原的哨兵挺立在路旁。
我们发现第二个句子比第一个句更形象更生动更能感染人,我们把这样的句子成为比喻句。
(二)出示比喻句的定义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两种不同类的事物有相似点,便用甲事物比方乙事物。
例如: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月亮和小船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有相似点。
前面的两组句子中“蒲公英的花”和“我们的手掌”,“橡树”和“哨兵”都是此种情况。
(三)了解比喻词
常用的比喻词好像、如、犹如、似乎、仿佛 ......它们都是像字的好朋友,都是常用的比喻词。
(四)判断比喻句
1、树上的苹果仿佛一个个的红灯笼。
2、树叶上的露珠仿佛一颗颗宝石。
3、小明长得像他爸爸。
4、妹妹急得像要哭了。
第一句和第二句苹果和红灯笼,露珠和宝石都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有相似之处,是比喻句。
第三句小明和爸爸是同类,虽然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句。
第四句虽然有像,但是没有相似的事物,所以也不是比喻句。
(五)判断比喻句的方法
为了便于大家判断比喻句,老师编了一个顺口溜
判断比喻看仔细
别被像字所蒙蔽
定要甲物比乙物
同类事物不可比。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导读课_4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导读课_4](https://img.taocdn.com/s3/m/e92bcefdd0d233d4b04e6931.png)
二找:喻体。喻体是比作的事物。
三找:喻词。常见的比喻词有像、好 像、是、好似、如、如同、宛如、 仿佛等。
一比:看两者所说的事物本质是不是 一类,如不。 (3)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纺出的线一样
。
相同的事物做比较不是比喻句
谢谢!
练习:
1、天上的星星仿佛钻石在闪烁。( 比喻句 ) 2、天上的星星在夜空中眨着眼睛。( 拟人句) 3、弯弯的月亮像小船。(比喻句) 4、春姑娘迈着轻快的步子来到人间。(拟人句)
比喻句:
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 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 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判断比喻句的方法:三找一比
天上的星星仿佛 钻石 在闪烁。(比喻 ) 弯弯 的月亮像小船。( 比喻 )
拟人句
拟人句就是给植物、动物赋予了人的 思想、情感、语言、行为,即在句子 中能不能找到事物身上有人的思想、 情感、语言、行为的词语。
天上的星星在夜空中眨着眼睛。
(拟人)
春姑娘迈着轻快的步子来到人间。
(拟人)
闯关练习
(1)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2)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 蓝绸子。 (3)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 跳舞。 (4)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 线条,一个麦穗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0 22课我们奇妙的世界的比喻句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0 22课我们奇妙的世界的比喻句](https://img.taocdn.com/s3/m/963b311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02.png)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0 22课我们奇妙的世界的比喻句
1. 大地是蓝色的地球的皮肤,江河是它的静脉。
2. 花儿像小姑娘,穿着五彩缤纷的花衣,争相展现自己的美丽。
3. 树是大地上的巨人,它们的枝叶像伸出的手臂,给我们遮风挡雨。
4. 月亮是圆圆的大饼,轻轻飘在夜空里,给人们带来安宁和温馨。
5. 雨像天空的精灵,开出了无数的雨花,滋润了万物。
6. 太阳像一个大火球,散发出温暖的阳光,把大地照耀得金灿灿的。
7. 群山像巨龙蜿蜒盘旋着,把大地紧紧地抱住。
8. 风儿是神秘的旅人,四处漂泊,带来了和煦的春风和狂暴的台风。
9. 海洋是一个深不可测的迷宫,里面有无数的奇异生物在其中游荡。
三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本蜜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
![三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本蜜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https://img.taocdn.com/s3/m/6593a470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96.png)
三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本蜜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比喻句:
1.千万只蜜蜂在蜂箱前飞动,嗡嗡声好像许多小小的发动机。
2.几百只马蜂,拉开散兵线似的,成半月形护卫着它们巢穴的洞口。
3.一群蜜蜂像云朵般地聚集在香气四溢的花丛里,尽情吮吸着大自然的结晶。
4.一群群金色的蜜蜂,像一片片金色的云,铺天盖地地向百花盛开的苜蓿地扑去。
拟人句:
1.蜜蜂在花的海洋中翩翩起舞。
2.蜜蜂姐姐在花丛中摆弄着自己的新裙子,时不时地跳上一段舞来
3.淘气的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跟同伴捉迷藏呢
4.蜜蜂嗡嗡地飞,好像是在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排比句:
那只蜜蜂显得有些笨拙,好像刚睡醒似的,晕头转向的。
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
一头扎向一个花朵去采粉。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比喻句的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比喻句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76eff63bb307e87100f69649.png)
三年级语文 李旭艳
认识比喻句
什么是比喻句?
• 一种修辞方式,就是打比方,用浅
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 理解的事物。
• 例: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 可以张开、合上。
比喻句有什么作用?
比喻说明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 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印象。 例: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 小山包,远远看上去真像 一个绿色的大绒团。
• 2、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 3、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是一朵荷花,穿着雪 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不是比喻句
谢谢大家
语文人教三年级下册《比喻句》教案
![语文人教三年级下册《比喻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0b82daec3a87c24028c463.png)
内容
画面
时间
片头(6秒以内)
您好,我这个微课重点讲解句子专项训练——认识“比喻句”。
第1至1张PPT
正文讲解(4分40秒左右)
第一节内容:上课让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吧。身体轻又轻,空中来飞行,有时像棉花,有时像鱼鳞(猜一自然现象)——是云,你猜到了吗?
第2至2张PPT
30秒
第二节内容:比喻句在一年级儿歌《小小的船》出现过,在我们三年级上册三单元第十一课《秋天的雨》,在三年级下册园地二“我的发现”中特别提出了。
页码:31
基础知识
听本微课之前需了解的知识:能说完整的一句话,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并有一定的比喻句积累量,对比喻句有感性认识。
设计思路
通过课件演示、启发,让三年级的学生明白用比喻来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第4至4张PPT
40秒
第四节内容:总结比喻句的特点
这里我们总结出比喻句的二个特点:(1) 一般有本体、喻体、比喻词三个部分。 (2)句中本体、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种类的事物,而且有相似之处,存在着比喻关系。
第5至5张PPT
40
了解了比喻句的特点,我们就掌握了比喻句了。你掌握了吗?请让我们分两步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一、让我们来看图找找事物之间的相似处,列出比喻关系,先从颜色入手找:白如雪,绿如玉,粉似霞;再来从形状入手找:像绣球,像玉珠,像龙爪。
那到底什么是比喻句?原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它一般由本体,比喻词和喻体组成. 请看我们三年级下册第三课《荷花》中的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本体:荷叶,比喻词:像,喻体:大圆盘。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比喻与拟人句辨析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比喻与拟人句辨析](https://img.taocdn.com/s3/m/19a9fec4524de518964b7d9f.png)
春天的公园
秋天的田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再见!
4.这只猴子 像 一个小男孩那样顽皮。
例:太 阳 像 火 球。
构成= 本体
+
喻词
+
喻体
•比喻句:把甲比作乙
• 常见比喻词:如“像· · · · · · 似的”“像· · · · · · 一 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真 象”· · · · · 等
•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两个具有相似点的不 同类别的事物!
如像似的像一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真?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两个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别的事物
比喻与拟人辨析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 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 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 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 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 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 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 星星,还眨呀眨的。
如何判断句式是否是比喻句呢?
“三看一比法”:
一看有没有“本体”,
二看有没有“比喻词”, 三看有没有“喻体”。
“一比”就是把本体和喻体相比,看本质是否相同。 本质不同,那就是比喻句。
拟人:把物当做人来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
神态、思想和感情。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比喻句等修辞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比喻句等修辞](https://img.taocdn.com/s3/m/3a84ad9fbceb19e8b8f6ba69.png)
11月16日今天,是个值得记录的日子,是我们南京2017的第一场雪,早上,九妈亲家蕊蕊妈打电话过来请假,我才发现,外面已经是一片雪白的世界。
朱朱正巧醒了,我拉开窗帘,告诉朱朱下雪了!朱朱激动地说:“下雪了!冬天到了!”可能在他的眼里下雪才是冬天的开始!朱朱又表达了自己的美好愿望:“下雪了!可以堆雪人了,妈妈,是不是呀?”“是呀!不过妈妈今天要上班!你去二姑妈家吧!”朱朱咳嗽还没有好清,正好二小姑子今天休假,说是让我们送过去!匆匆别过朱朱,我就上班了!晚上,到二小姑子家吃晚饭,二小姑子见到我,就告诉我:“你家儿子早上过来时,说…下雪了!雪像棉花糖一样!‟真是厉害呀!”“雪像棉花糖一样!”短短的七个字,对于我们大人是多么简单,对于孩子却是那么的不容易,因为它是一句比喻句!在很小的时候,我就注意培养朱朱的观察能力,训练他练习观察事物之间的联系!“月亮弯弯像小船!”“月亮圆圆像气球!”朱朱早早就会说了,那没什么骄傲,因为我引导过他,我指导他看月亮,然后问:“今天的月亮是圆的还是弯的?”他会根据情况回答我,我接着就问:“你看像什么呢?”圆的他会说像气球、皮球,弯的像小船、像香蕉!我在引导他说完整的句子:“跟着妈妈会说…月亮弯弯像香蕉!‟”朱朱会重复,然后再看到月亮的时候,他就不会是简简单单地说:“妈妈,你看月亮呀!”而是会说:“妈妈!你看!月亮!今天的月亮弯弯的,像香蕉!看似普通的句子,要知道,在指导一二年级造句“……像……”的时候,这么简单的不一定能说出来!我记得我们班有个孩子曾造过这样一个句子:“冬天的太阳像温暖的荷包蛋!”那时候我真激动!佩服她的观察与联想能力,我就暗暗下决心,也要好好培养朱朱!九月,朱朱逛南京时见人家卖棉花糖,朱朱想吃,又觉得害怕,就问我:“妈妈,那叫什么呀?”我告诉他:“棉花糖!”朱朱说:“棉花糖像什么一样?”我让他把棉花糖举起来,从他的视野可以同时看到棉花糖和天空中的白云,我就暗示他:“你说,棉花糖像天空中的什么?”朱朱很快反应过来:“像白云!”我引导他将“棉花糖像白云一样”连起来说一遍!国庆节回老家,在汽车里仰望天空,朱朱竟然逆向思维,说:“妈妈,你看,白云像棉花糖一样!”我当时很高兴!没想到今年第一次下雪,有举一反三为:“雪像棉花糖一样!”平时朱朱撕了纸会问:“妈妈,这像什么?”甚至吐了口痰看到那形状像什么都要说一遍!比喻句对他来说不是难的事了!只要我们做家长的用心将生活中相似的东西引导孩子联系在一起,潜移默化地对他进行语文训练,那么,语文不会再是难的事了!1 楼朱妈真是抓住每一个教育的时机啊,真是要向朱妈学习才行呢。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句子专项练习-比喻句》研讨课教案_12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句子专项练习-比喻句》研讨课教案_12](https://img.taocdn.com/s3/m/f8c85811cfc789eb162dc801.png)
《句子专项训练-比喻句》学科:语文学段:小学年级:三年级《句子专项练习-比喻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比喻句的作用,认识比喻句的特点。
2、初步判断一句话是不是比喻句。
3、培养学生写比喻句的兴趣,从而乐于表达,乐于说话。
教学重难点:1、了解比喻句的表达特点。
2、初步判断一句话是不是比喻句基础知识:能说完整的一句话,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并有一定的比喻句积累量,对比喻句有感性认识。
设计思路:通过课件演示、启发,让三年级的学生明白用比喻来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
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教学设计一、导入1、让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吧。
小珍珠,真可爱,只能看,不能踩,清晨,你猜到了吗?句中用像小珍长在绿草丛,太阳一出无影踪。
(猜一自然现象)——是露珠。
这样用具体的事物来表述抽象的自然现象——露珠。
这种比喻叙事很重要,能让我们比较直观的感受到事物的特点。
所以我们今天要好好的来学习比喻句。
二、讲授新知1、图画感悟秋天到了,树叶都落了下来,看到这样的画面,老师写出了这样的两个句子:a、秋天到了,树叶从树上飘落了下来。
b、秋天到了,树叶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从树上飘落了下来。
看到这样的两个句子,你个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两个句子描述的对象相同,但第一句比较平实,第二句比较形象生动)2、继续观察比较:(展示图片)比喻句的作用是什麽呢?我们通过欣赏两组图片来体会!(大海草原图、阳光图)学生看课件体会总结:大海和草原的共同点是辽阔,把草原比作绿色的海洋,很形象的写出了草原的辽阔。
用利剑比喻清晨阳光穿过树梢的样子即形象又美丽。
引导学生感悟--比喻使抽象的事物变具体了,生疏的画面变生动了!3、下定义a通过上面的学习谁能试着说说什么是比喻句?学生自由讨论汇报。
b原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用“诸葛亮”代具有聪明才智的人)
⑤材料代本体。 1、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各家大半懒洋洋的踱出一个国民来,撅
2、早晨,警察到门,吩咐道:“挂旗!” 起一块斑驳的洋布。
(用旗帜的制作材料代五色旗) 3、他走进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
诗歌鉴赏中的修辞手法: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诗的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析它作用。 答: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对友人惜别的心 情比做遮拦不断的江南江北的春色。将抽象 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化虚为实,想象奇 特、新颖。
借
(一)什么叫借代?
常见修辞
手法
比
(一)什么叫比喻? ——就是打比方。
喻
即用具体的事物比抽象的事物,用大家熟知的事 物比大家陌生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比深奥的道 理。(修辞效果:或通俗易懂或生动形象。)
(二)比喻的四个构成要素:
A、本体:表达对象 B、喻体:用来作比的事物 C、喻词:表示“相似”的词语 D、喻解:即“相似点”
苍翠的屏障。
借喻 夕阳把胭脂抹了一河,便匆匆地落
了山。 博喻 比起北国的秋来,(南国的秋)正像 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 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比喻几种特殊形式。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本体同喻体同位
这里是花的海洋。
本体修饰喻体
书籍——人类的朋友。
喻体注释本体
比喻几种特殊形式。
的两个轮子随手 一拐,进了一条小 马路。
②具体代抽象。 1、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2、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烽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 火,这里代指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
3、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4、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 五星红 旗,我为你自豪。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丝竹代音乐,案牍代公务)
运用比喻应注意三个问题:
其一,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
但又有相 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其二,比喻要合乎 事理。如“广场上人山人
海,人们 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 从情感上 看感觉别扭。
其三,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句。 如“街上仿佛 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 许多。”只是说 明情况,并非比喻。
(三)根据构成方式,比喻分为三类: 1、明喻 : “甲像乙” 本体(甲)、喻体(乙)、喻词都出现。
▲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如、如同、仿佛、宛然、
宛如、
……似的、
…… 一样、
…… 一般
①叶子(荷叶)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②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③那声音(指浪涛声)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 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
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
比喻的表达效果:
春天是四季的一个乐章:春风是旋律,春雨是 歌词,春花、春草是春的跳动的音符。 化平淡为生动 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 大的。 化深奥为浅显 “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 语轻柔得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 伤口。 化抽象为具体 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 (飞机)成阵。 化无情为有情
③部分代整体
1、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2、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3、樯橹灰飞烟灭
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2、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
朴站起来! (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 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①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明喻:小猫踩在稿纸上的脚印像小梅花一样。)
▲三类比喻中,本体、喻体之间的关系:
明喻
↓ 相似 →
暗喻
↓ 相等 →
借喻
↓ 替代
(本体、喻体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和博喻等形式。
明喻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暗喻 远处绵延的燕山褶皱带作了首都的
是不是出现比喻词的都是比喻句?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 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她很像她母亲。
②表示猜测。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 ④表示举例。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 焦裕禄等。
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代
——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的名称,而用相关的 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
(二)借代有何修辞效果?
——借代实际上是利用事物的相关性的一种艺 术换名,可起到简洁精练或具体形象的表达效果。
(三)构成要素:
——本体、代体、相关性(只出现代体)
①特征代本体 1、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 2、花白胡子 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 前…… 3、老麦为避开这些四个轮子,把自己
下列各项中,属于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 一句是 A. 我常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青年,还 像那时一样戴着墨色眼镜观察世界。 B. 各种想法在脑子里像火花似地一个 个爆发,然后又熄灭了。 C. 登高远望,泰山的松树像是和狂风 乌云争夺天日,又像是和清风白云游戏。 D. 我时常告诫自己,不要像小时候那 样,一味贪玩,好动。
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
2、暗喻 : “甲是乙”
喻词用“是、成为、成了、变成”等。
①草原的天气是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②慢慢地,月亮成了小船一般。
③那排冬青越长越高,变成一堵绿色的墙。
3、借喻 : “乙代甲”(不出现本体和喻词)
(明喻:我们之间的隔阂 像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②小猫跳上桌来,在稿子上踩出了几朵小梅花。
通感:一种特殊的比喻——感觉间的互相沟 通。
雪在下,像小夜曲,又像交响乐;像二 胡奏出的悲怆哀婉的老歌,又像钢琴弹出的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 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 的交响 激昂有力的新曲。 (宋 ·秦观《浣溪沙》 ) 乐中飞翔。 (刘白羽《长江三峡》 ) 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作者把荷花的似有似无的清香比作“远 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以听觉写嗅觉才能 感到的事物,准确而形象地表现了荷香似有 似无,忽有忽无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