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碳相图详解
(完整word版)铁碳相图分析
二、铁碳合金相图的分析Fe-Fe3C相图如图3-25所示。
可以看出,Fe-Fe3C相图由三个基本相图(包晶相图、共晶相图和共析相图)组成。
相图中有五个基本相:液相L,高温铁素体相δ,铁素体相α,奥氏体相γ和渗碳体相Fe3C。
这五个基本相构成五个单相区(其中Fe3C为一条垂线),并由此形成七个两相区:L+δ、L+γ、L+ Fe3C、δ+γ、γ+ Fe3C 、γ+α和α+ Fe3C。
图3-25 以相组成物标注的铁碳合金相图在Fe-Fe3C相图中,ABCD为液相线,AHJECF为固相线。
相图中各特征点的温度、成分及其含义如表3-2所示。
Fe- Fe3CHJB水平线(1495︒C)为包晶线,与该线成分(0.09%~0.53%C)对应的合金在该线温度下将发生包晶转变:L0.53+ δ0.09→γ0.17(式中各相的下角标为相应的含碳量),转变产物为奥氏体。
ECF水平线(1148︒C)为共晶线,与该线成分(2.11%~6.69%C)对应的合金在该线温度下将发生共晶转变:L4.3→γ2.11 + Fe3C。
转变产物为奥氏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称为莱氏体,用符号“Le”表示。
莱氏体的组织特点为蜂窝状,以Fe3C为基,性能硬而脆。
PSK水平线(727︒C)为共析线,与该线成分(0.0218%~6.69%C)对应的合金在该线温度下将发生共析转变:γ0.77→α0.0218 + Fe3C。
转变产物为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称为珠光体,用符号“P”表示。
珠光体的组织特点是两相呈片层相间分布,性能介于两相之间。
共析线又称为A1线。
此外,Fe- Fe3C相图中还有六条固态转变线:GS、GP为γ⇄α固溶体转变线,HN、JN为δ⇄γ固溶体转变线,例如,GS线是冷却时铁素体从奥氏体中析出开始、加热时铁素体向奥氏体转变终了的温度线。
GS线又称为A3线,JN线又称为A4线。
ES线为碳在γ-Fe中的固溶线。
在1148︒C,碳的溶解度最大,为2.11%,随温度降低,溶解度下降,到727︒C 时溶解度只有0.77%。
详解铁碳相图
详解铁碳相图(注:在解读上面铁碳相图之前,我们要明白纯铁在不同的温度下会发生同素异晶转变,这个对于我们解读上面相图很有用。
)1:ACD线:ACD线上面完全是液相,没有固相产生。
在温度1538℃时候,此时的液态铁的晶格类型为δ-Fe,如果此时的碳溶解在δ-Fe的晶格间隙中,那么就会产生一种新的相,即为铁素体相,为了区别碳溶解在α-Fe中的铁素体相,分别给它们前面加上一个δ或者α,即如果是碳溶解到晶格类型为δ-Fe的间隙中形成间隙固溶体相的就命名为δ-铁素体或直接写δ,如果是溶解到晶格类型为α-Fe的间隙中形成间隙固溶体相的就命名为α-铁素体或α或F。
伴随着温度的下降,组元----温度----成分三者是这个铁碳相图的核心理念。
要看懂这个相图,弄明白组元----温度----成分关系,就能读懂这个相图。
从图中你可以看见,即便同一个温度,不同的碳含量,它的成分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要提到组元----温度----成分这三者关系的原因。
而铁碳相图会一直要用到这三者的关系来加以理解。
重点:铁素体就是碳溶解到δ-Fe和α-Fe的晶格间隙而形成的一种间隙固溶体相。
2:AEC区域和CDF区域AEC和CDF区域有液相也有固相,但是,它们的成分是不一样的,AEC区域为什么是奥氏体+液相呢?为什么CDF区域是渗碳体+液相呢?首先,AEC区域之所以是奥氏体+液相,那是因为在1500℃---1148℃时候δ-Fe会转变成γ-Fe(转变温度为1394℃),也就是说,当温度从1394℃再次冷却到1148℃的时候,这时候δ-Fe已经转变成了γ-Fe,此时的碳就会溶解到γ-Fe晶格中形成一种新的间隙固溶体相,即为奥氏体,由于受到温度原因,液相并没有全部结晶,所以在AEC区域中的成分就是奥氏体—液相。
很有意思的如果碳含量达不到析出渗碳体的碳含量要求的话,液相是不会析出渗碳体,那么从图中可以看出,要从液相中析出渗碳体的的碳含量要求是必须大于或等于3.4%,即为图中的点C,而这个点也有意义的,它就是共晶点。
铁碳相图详细介绍
本章小结
三种典型的金属晶体结构 晶体缺陷:点、线、面 过冷度、结晶过程 晶粒大小对金属性能的影响、细化晶粒的方法 同素异构 合金的相结构、固溶强化 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铁碳合金相图
因而常温下碳在铁碳合金中主
要以Fe3C或石墨的形式存在。
铸铁中的石墨
渗碳体组织金相图
⑷珠光体:铁素体与Fe3C的机械混合物,用P表示。
珠光体的组织特点是两相 呈片层相间分布,性能介 于两相之间。
珠光体
珠光体 ( P )
⑸莱氏体: 与Fe3C的机械混合物
高温莱氏体:727 ℃以上,奥氏体与渗碳体,以Le表示 低温莱氏体:727 ℃以下,珠光体与渗碳体,以L’e表示 为蜂窝状, 以Fe3C为基,性能硬而脆。
铁素体组织金相图
⑵ 奥氏体:
碳在 -Fe中的固溶体称奥氏体。用A或 表示。
是面心立方晶格的间隙固溶体。溶碳能力比铁素体大, 1148℃时最大为2.11%。727 ℃时为0.77%
组织为不规则多面体晶粒, 晶界较直。强度低、塑性
好,钢材热加工都在 区
进行. 碳钢室温组织中无奥氏体。
析转变。 二个重要温度: 1148 ℃ 、727 ℃ 。
Fe - Fe3C 相图
A
T°
L
D
L+A
E
A
G
A+ຫໍສະໝຸດ A+F S Fe3CⅡ F P ( F+ Fe3C )
P
Q P+F
P+Fe3CⅡ
1148℃
C
L+ Fe3CⅠ
F ( A+Fe3C )
Ld
Ld+Fe3CⅠ
A+Ld+Fe3CⅡ
铁碳相图和铁碳合金(白底+简化)资料
1、 铸锭(件)的三晶区 (结晶不均匀性 )
金属凝固后晶粒较为粗大(宏观可见)
三个晶区:激冷区、柱状晶区、等轴晶区
2018/12/21 54
1、 铸锭(件)的三晶区 (结晶不均匀性 )
①激冷区:紧邻型壁的一个 外壳层,它由无规则排列的 细小等轴晶组成; ②柱状晶区:它由垂直于型 壁,彼此平行的柱状晶组成; ③等轴晶区:它处于铸锭(件) 的中心区域,由等轴晶粒组 成。
2018/12/21 22
Fe-Fe3C相图中四条重要的固态转变线
( 3 ) GP 线:碳在 铁 素 体 (α) 中 的 固 溶度线 在 α+γ 两相区,温 度变化时,铁素体 中的含碳量沿这条 线变化。
2018/12/21 23
Fe-Fe3C相图中四条重要的固态转变线
( 4 ) PQ 线 : 碳 在 铁 素 体 (α) 中的固溶度线 ( 共析 温度以下) 在 727℃时,铁素体含碳 量为 0.0218 %,在 600℃ 时仅为 0.008 %,因此温 度下降时铁素体中将析 出渗碳体,称为三次渗 碳体记作Fe3CIII。 图中 (770℃) 线表示铁素 体的磁性转变温度 ( 居里 温度),常称A2温度。 230℃水平虚线表示渗碳 体的磁性转变温度 24
由于凝固过程中所发生的包括液-固相变的一 系列物理化学变化,造成了铸件(铸锭)在宏观 范围内的不均匀。(不均匀性分为三类)
2018/12/21 52
三、 合金铸件的组织与缺陷
不均匀性分为三类(根据形态): 物理不均匀性,包括缩孔、疏松、气泡、 裂纹等; 结晶不均匀性,指初生树枝状晶的大小、 形状、位向和分布; 化学不均匀性,包括树枝状偏析(晶内偏 析)和区域偏析。
铁碳相图(有各特征点、线顺序演示画法)
共析转变线PSK: (A1线)
AS 727℃ FP+ Fe3C P
A
F
珠光体是铁素体 和渗碳体片层相 间的组织, 呈指 纹状。 较高强度和硬度, 塑性较差
HJB: 包晶反应 LB+δH⇄ AJ
δ
L
A
三条重要的相界线 Acm
A3
三、典型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
㈥ 亚共晶白口铁的结晶过程 L → L + A→ A(初生) + Ld → A+ Fe3CⅡ+ Ld → P+Fe3CⅡ+Ld’ • 亚共晶白口铁室温组织为P+Fe3CⅡ+Ld’。
㈦ 过共晶白口铁的结晶过程 L → L+Fe3CⅠ →Ld+ Fe3CⅠ →Ld’+ Fe3CⅠ,
• 过共晶白口铸铁室温组织为Fe3CⅠ+Ld’。
1 2
L+A
A
3
3’
F +Fe3C
4
• 珠光体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片层相间的组织, 呈指 纹状。
㈢ 亚共析钢的结晶过程 L→L+δ →L+ A → A → F+A → F+ P (F+Fe3C)
F中析出Fe3CⅢ, 量少,忽略不计. 室温组织: F+P
亚共析钢室温组织: F+P, 随C%增加,P含量增加。
>0.9%C, Fe3CⅡ为晶界 连续网状, 强度下降, 但硬度仍上升。
>2.11%C, 组织中有以 Fe3C为基的Le’,硬度高 脆性大, 难以切削加工。
⒊ 含碳量对工艺性能的影响 ① 切削性能: 中碳钢合适 ② 可锻性能: 低碳钢好 ③ 焊接性能: 低碳钢好 ④ 铸造性能: 共晶合金好
铁碳相图(1)讲解
1 基本组元: Fe、C 2 基本相: (1)铁素体(α或 F ) :
良好塑韧性→钢 中基体相
定义: C在体心立方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
但C在α-Fe中的溶解度极小:
0.0008% (20℃) ~0.0218% (727℃)
性能: 强硬度低(50HBS~80HBS),
γ +Fe3C
A1 727℃
K 6.69
0.0008 Q
Fe
α+Fe3C 常温下的组织构成:
C%
F+Fe3CⅢ
Fe3C
合金②:共析钢
L+δ
A δ
1495℃
B
J
N
Tγ
G
α+γ
α
0.77
P
S
0.0218
Q
Fe
铁碳相图
L+γ
2.11 E
L L +Fe3C D
4.3 1148℃ F C
727γ℃SA1时γ 发+7F生(2eα73℃P共C+析F转e3C变6).6:=9KP
Fe3C
包晶线HJB
L+δ
A 1495℃
δ
B
HN J
T
γ
LB+δH γJ
共晶线ECF
L
LC γE+Fe3C
L +Fe3C D
L+γ 2.11
E
4.3 C
1148℃
F 共析线PSK
G α+γ 0.77 PS
α 0.0218
γ +Fe3C A1 727℃
α+Fe3C
γS αP+Fe3C
二元相图——铁碳相图部分
室温P组织中Fe何时二次渗碳体的含量 最大? 约多少?
2.11 0.77 22.6% 6.69 0.77
Fe3C II
22
过共析钢的室温组织
硝酸酒精浸蚀
苦味酸浸蚀
23
亚共晶钢的结晶过程
亚共晶铸铁的结晶组织
P(黑色树枝状)
图中树枝状的大块黑色组成体是先共晶A转变成 的P,其余部分为变态莱氏体。由先共晶A中析出的二 次渗碳体依附在共晶渗碳体上而难以分辨。
25
P(由初生 A 转变而来)
亚共晶白口铁的室温组织
26
共晶组织结晶
共晶铸铁的结晶组织
P(黑色颗粒)
1148C L4.3 2.11 Fe3C
28
P(黑色颗粒)
渗碳体
共晶白口铁的室温组织
29
二次渗碳体的相对量由杠杆法则计算可达11.8%,其实常依附于共晶渗碳体而无法分辨。
过共晶组织
2.4 二元相图实例分析
Fe-Fe3C相图
1. 铁碳合金中存在哪些基本相?
铁素体(BCC结构)----C原子溶于 - Fe形成的固溶体; 奥氏体(FCC结构)----C原子溶于 - Fe形成的固溶体; 渗碳体(正交点阵)------C与铁原子形成复杂结构的化合物; 石墨(六方结构)------碳以游离态石墨稳定相存在。
奥氏体
渗碳体(Cementite, Fe3C )
• Fe 和 C 形成的复杂结构的金属化合物(间隙化合物), 其碳含量为Wc=6.69%,熔点为1227℃,
根据生成条件不同 , 有条状、网状、片状、粒状等形 态, Fe3C的大小、数量、分布对铁碳合金性能有很大影响。
4%硝酸酒精浸蚀 呈白色
4%苦味酸溶液浸蚀 呈暗黑色
铁碳相图经典版本讲解
强化作用.
σb :770MPa
δ: 20-35%
硬度: 180HB
ak: 3×105-
4×105J/m2
3. 亚 共 析 钢 的 结 晶 过 程
4. 过 共 析 钢 的 结 晶 过 程
(a) 0.01%C 铁素体 500倍
(b) 0.45%C 铁素体+珠光体
500倍
(c) 0.77%C 珠光体 500倍
P%=A%-Fe3C%=(59.4-13.4)%=46% 相组成物:F、Fe3C
相组成物相对量:
F%=(6.69-3)/6.69×100%=55.2%
Fe3C%=3/6.69 ×100%=44.8%
F+Fe3C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五).Fe-Fe3C相图中铁碳合金的分类
(1) 工业纯铁 [ w(C)≤0.0218%]
(2) 钢
[0.0218%< w(C)≤2.11%]
亚共析钢
0.0218%<w(C)<0.77%
共析钢
w(C) = 0.77%
过共析钢
0.77%<w(C)≤2.11%
(3) 白口铸铁 [2.11%<w(C)<6.69%]
硬度≈80×w(F)+800×w(Fe3C) (HB) 拉伸强度(σb)≈230×w(F)+770×(P) (MPa) 伸长率(δ )≈50×w(F)+20×w(P) (%)
铁碳相图讲解讲课文档
现在四十一页,总共一百零七页。
现在四十二页,总共一百零七页。
亚共晶白口铸铁 ( Wc = 3.0% )
现在四十三页,总共一百零七页。
亚共晶白口铸铁组织金相图
现在四十四页,总共一百零七页。
亚共晶白口铸铁 ( Wc = 3.0% )
相组成: α +Fe3C
%6.693.05.52%
6.69
F3 C e % 1 5.2 5 % 4.8 4 %
组织组成: Fe3C+P+Ld’——?
现在四十五页,总共一百零七页。
现在四十六页,总共一百零七页。
过共晶白口铸铁 ( Wc = 5.0% )
现在四十七页,总共一百零七页。
过共晶白口铸铁组织金相图
现在四十八页,总共一百零七页。
P % 1 7 .2 % 6 9 .7 2 % 4
现在三十七页,总共一百零七页。
a) 硝酸酒精浸蚀
白色网状相为二次渗碳体
暗黑色为珠光体
b) 苦味酸钠的浸蚀 黑色网状为二次渗碳体
浅白色为殊光体
现在三十八页,总共一百零七页。
共晶白口铸铁 ( Wc = 4.3% )
现在三十九页,总共一百零七页。
现在九页,总共一百零七页。
奥氏体(Austenite)
碳在γ-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A), 最高溶碳量为1148℃时的wc=2.11%;奥氏体具 有高塑性、低硬度和强度,其力学性能为: σb400MPa、δ40%~50%、170~220HB。
奥氏体主要存在于727℃以上的高温范围内,利 用这一特性,工程上常将钢加热到高温奥氏体状 态下进行塑性成形。
现在三十五页,总共一百零七页。
铁碳相图解析
解析铁碳相图中的点与线铁碳合金的基本相与Fe-Fe3C相图铁素体:碳溶解于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体心立方结构,塑性好,呈铁磁性,表示为F或α。
奥氏体:碳溶解于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面心立方结构,塑性好,呈顺磁性,表示为A或γ。
渗碳体(Fe3C):铁与碳形成的间隙化合物,正交晶系.含碳量6.69%,硬而脆,230℃以下具有一定铁磁性各温度下的同素异构转变1538℃:L→δ-Fe(bcc结构)1394℃:δ-Fe→γ-Fe(fcc结构)912℃:γ-Fe→α-Fe(bcc结构)其实还存在两个特殊温度线,即1148℃共晶线,此线共晶点处由液相生成两种固相,另外一条是727℃共析线,此线共析点处由一个固相生成两个不同的固相Fe-Fe3C相图分析包晶转变(水平线HJB):δ0.09+L0.53=γ0.17(1495℃)共晶转变(水平线ECF):L4.3=γ2.11+Fe3C(1148℃)反应产物称为莱氏体,以Ld表示。
凡是含碳量在2.11%-6.69%范围内的合金,都要发生共晶转变。
共析转变(水平线PSK):γ0.77=α0.0218+Fe3C(727℃)反应产物称为珠光体,以P表示。
凡是含碳量在0.0218%-2.11%范围内的合金,都要发生共析转变.几个重要的点A(0%,1538℃)B(0.51%,1495℃)C(4.3%,1148℃)E(2.11%,1148℃)G(0%,912℃)H(0.09%,1495℃)J(0.17%,1495℃)N(0%,1394℃)P(0.0218%,727℃)三条重要的线GS线:GS线又称为A3线,它是冷却过程中由奥氏体析出铁素体的开始线。
ES线:ES线是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曲线,当温度低于此曲线时,从奥氏体中析出二次渗碳体,用Fe3CⅡ表示,因此该曲线又称二次渗碳体的开始析出线。
ES线也叫Acm 线。
PQ线:PQ线是碳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曲线。
当温度低于此曲线时,就要从铁素体中析出三次渗碳体,用Fe3CⅢ表示,因此该曲线又称三次渗碳体的开始析出线。
铁碳相图详解
Fe-C相图详解图1 Fe-Fe3C合金相图1、相图中的基本相及其符号表示(1)液相(L):铁碳合金在熔化温度以上形成的均匀液体。
(2)高温铁素体(δ):碳固溶在δ-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呈体心立方晶格结构;因存在的温度较高,故称高温铁素体或δ固溶体,在1394℃以上存在;在1495℃时溶碳量最大,碳的质量分数为0.09%。
(3)铁素体(α/F):碳固溶在α-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呈体心立方晶格结构;由于晶格间隙很小,其溶碳能力很低,常温下仅能溶解为0.0008%的碳,在727℃时最大的溶碳能力为0.02%,因此其性能几乎和纯铁相同,强度、硬度不高,但具有良好的塑性与韧性。
(4)奥氏体(γ/A):碳固溶在γ-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呈面心立方晶格结构,是钢铁的一种层片状的显微组织;由于八面体间隙较大,因此可以容纳更多的碳;奥氏体塑性很好,强度较低,具有一定韧性,不具有铁磁性。
(5)渗碳体(Fe3C):铁与碳形成的金属化合物;渗碳体的含碳量为ωc=6.67%,熔点为1227℃;其晶格为复杂的正交晶格,硬度很高,塑性、韧性几乎为零,脆性很大;在铁碳合金中有不同形态的渗碳体,其数量、形态与分布对合金的性能有直接影响:一次渗碳体(Fe3C I):液相合金冷却到液相线以下时析出的渗碳体,为块状。
共晶渗碳体(Fe3C共晶):莱氏体中的渗碳体,呈骨骼/树枝状。
二次渗碳体(Fe3C II):由奥氏体中析出的渗碳体,为网状。
共析渗碳体(Fe3C共析):珠光体中的渗碳体,呈片状。
三次渗碳体(Fe3C III):从铁素体晶界上析出,沿铁素体晶界呈断续片状/短棒状分布。
(6)珠光体(P):铁素体和渗碳体一起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力学性能介于两者之间。
(7)莱氏体(Ld/Ld’):常温下是珠光体、渗碳体和共晶渗碳体的混合物;当温度高于727℃时,莱氏体由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用符号Ld表示;在低于727℃时,莱氏体是由珠光体和渗碳体组成,用符号Ld’表示,称为变态莱氏。
Fe-C相图详解
铁碳平衡图(iron-carbon equilibrium diagram ),又称铁碳相图或铁碳状态图。
它以温度为纵坐标,碳含量为横坐标,表示在接近平衡条件(铁-石墨)和亚稳条件(铁-碳化铁)下(或极缓慢的冷却条件下)以铁、碳为组元的二元合金在不同温度下所呈现的相和这些相之间的平衡关系。
简史早在 1868 年,俄国学者切尔诺夫(Д.к.Чернов)就注意到只有把钢加热到某一温度”a”以上再快冷,才能使钢淬硬,从而有了临界点的概念。
至1887~1892年奥斯蒙(F.Osmond)等利用热分析法和金相法发现铁的加热和冷却曲线上出现两个驻点,即临界点A3和A2,它们的温度视加热或冷却(分别以Ac和Ar表示)过程而异。
奥斯蒙认为这表明铁有同素异构体,他称在室温至A2温度之间保持稳定的相为α铁;A2~A3间为β铁;A3以上为γ铁。
1895年,他又进一步证明,如铁中含有少量碳,则在690或710℃左右出现临界点,即Ar1点,标志在此温度以上碳溶解在铁中,而在低于这一温度时,碳以渗碳体形式由固溶体中分解出来,随铁中碳量提高,Ar3下降而与Ar2相合,然后断续下降,至含碳为0.8~0.9%时与Ar1合为一点。
1904年又发现A4至熔点间为δ铁。
以上述临界点工作的成果为基础,1899年罗伯茨-奥斯汀(W.C.Roberts-Austen)制定了第一张铁碳相图;而洛兹本 (H.W.Bakhius Roozeboom)更首先在合金系统中应用吉布斯(Gibbs)相律,于1990年制定出较完整的铁碳平衡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铁碳平衡图不断得到修订,日臻完善。
目前采用的铁碳平衡图示于图1,图中各重要点的温度、浓度及含义如下表所列。
当铁中含碳量不同时,得到的典型组织如图2所示。
铁碳平衡图释义纯铁有两种同素异构体,在912℃以下为体心立方的α-Fe;在912~1394℃为面心立方的γ-Fe;在1394~1538℃(熔点)又呈体心立方结构,即δ-Fe。
铁碳相图(有各特征点、线顺序演示画法)
铁碳合金的性能特点
工业纯铁具有较高的磁导率和良好的冷加工性能, 但强度和硬度较低。
钢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同时具有良 好的塑性和韧性。
白口铸铁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但韧性较差。
02 铁碳相图的特征点
CHAPTER
共晶点
总结词
共晶点是铁碳相图中的一个关键点,表 示铁和碳在液态时完全共溶,形成奥氏 体。
控制热处理过程中的相变过程
通过铁碳相图,可以预测和控制热处理过程中铁 碳合金的相变过程和组织转变,以获得所需的组 织和性能。
提高热处理效率和降低能耗
根据铁碳相图,可以优化热处理工艺,提高热处 理效率和降低能耗,节约能源和资源。
谢谢
THANKS
渗碳体的析出点
总结词
渗碳体的析出点是铁碳相图中的另一个特征点,表示渗碳体在不同温度下从液态或奥氏 体中析出的过程。
详细描述
在渗碳体的析出点,渗碳体开始从液态或奥氏体中析出。这个过程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 内进行的,温度越高,析出越快。渗碳体的析出对钢铁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如硬度、强
度和韧性等。因此,了解渗碳体的析出点对于钢铁材料的研究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铁碳相图演示
目录
CONTENTS
• 铁碳相图简介 • 铁碳相图简介 • 铁碳相图的特征点 • 铁碳相图的特征线 • 铁碳相图的演示画法 • 铁碳相图的应用
01 铁碳相图简介
CHAPTER
铁碳合金的分类
根据碳含量,铁碳合金可以分为工业 纯铁、钢和白口铸铁三类。
工业纯铁的碳含量最低,一般在 0.02%以下;钢的碳含量在0.02%2.0%之间;白口铸铁的碳含量在2.0% 以上。
表示铁碳合金开始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温度 。
干货丨铁碳相图顶级解读
干货丨铁碳相图顶级解读铁碳相图基础篇Fe-C合金相图实际上是Fe-Fe3C相图,铁碳合金的基本组元也应该是纯铁和Fe3C。
铁碳合金相图是研究铁碳合金的工具,是研究碳钢和铸铁成分、温度、组织和性能之间关系的理论基础,也是制定各种热加工工艺的依据。
1、Fe-C相图中重要的点2、Fe-C相图中重要的线3、Fe-C合金平衡结晶过程Fe-Fe3C相图中的相:Ⅳ、过共析钢(0.77%<C%<2.11%)Ⅴ、共晶白口铁(C%=4.3%)Ⅵ、亚共晶白口铸铁(2.11%<C%<4.3%)Ⅶ、过共晶白口铸铁(C%>4.3%)是不是已经凌乱了,不要急,咱们再从下面这个角度继续推演这个过程:铁碳相图可视篇组织及相组成计算接下来让我们们看一下含碳量不同的液相的析晶过程:C%很低亚共析共析过共析亚共晶共晶过共晶铁碳相图升华篇板条马氏体:在低、中碳钢及不锈钢中形成,由许多成群的、相互平行排列的板条所组成的板条束。
空间形状是扁条状的,一个奥氏体晶粒可转变成几个板条束(通常3到5个)回火马氏体:低温(150~250oC)回火产生的过饱和程度较低的马氏体和极细的碳化物共同组成的组织。
这种组织极易受腐蚀,光学显微镜下呈暗黑色针状组织(保持淬火马氏体位向),与下贝氏体很相似,只有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极细小的碳化物质点。
珠光体:铁碳合金中共析反应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组成的片层相间的机械混合物;特征:呈现珍珠般的光泽;力学性能介于铁素体与渗碳体之间,强度较高,硬度适中,塑性和韧性较好马氏体+下贝氏体+屈氏体回火屈氏体:碳化物和a-相的混合物。
特征:它由马氏体在350~500℃时中温回火形成。
其组织特征是铁素体基体内分布着极细小的粒状碳化物,针状形态已逐渐消失,但仍隐约可见,碳化物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分辨,仅观察到暗黑的组织,在电镜下才能清晰分辨两相,可看出碳化物颗粒已明显长大。
莱氏体:奥氏体与渗碳体的共晶混合物。
铁碳相图详解
三、典型铁碳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铁碳相图上的合金,按成分可分为三类:⑴ 工业纯铁(〈0.0218% C ),其显微组织为铁素体晶粒,工业上很少应用。
⑵ 碳钢(0.0218%~2。
11%C ),其特点是高温组织为单相A,易于变形,碳钢又分为亚共析钢(0.0218%~0。
77%C)、共析钢(0.77%C )和过共析钢(0。
77%~2.11%C )。
⑶ 白口铸铁(2。
11%~6。
69%C ),其特点是铸造性能好,但硬而脆,白口铸铁又分为亚共晶白口铸铁(2。
11%~4。
3%C )、共晶白口铸铁(4.3%C )和过共晶白口铸铁(4.3-6.69%C)下面结合图3-26,分析典型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及其组织变化.图3—26 七种典型合金在铁碳合金相图中的位置㈠ 工业纯铁(图3-26中合金①)的结晶过程合金液体在1~2点之间通过匀晶反应转变为δ铁素体.继续降温时,在2~3点之间,不发生组织转变。
温度降低到3点以后,开始从d 铁素体中析出奥氏体,在3~4点之间,随温度下降,奥氏体的数量不断增多,到达4点以后,d 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
在4~5点之间,不发生组织转变。
冷却到5点时,开始从奥氏体中析出铁素体,温度降到6点,奥氏体全部转变为铁素体。
在6-7点之间冷却,不发生组织转变.温度降到7点,开始沿铁素体晶界析出三次渗碳体Fe 3C III 。
7点以下,随温度下降,Fe 3C III 量不断增加,室温下Fe 3C III 的最大量为:%31.0%1000008.069.60008.00218.03=⨯--=ⅢC Fe Q .图3—27为工业纯铁的冷却曲线及组织转变示意图。
工业纯铁的室温组织为a+Fe 3C III ,如图3—28所示,图中个别部位的双晶界内是Fe 3C III 。
图3-27 工业纯铁的冷却曲线及组织转变示意图 图3-28 工业纯铁的显微组织 400× ㈡ 共析钢(图3-26中合金②)的结晶过程共析钢的含碳量为0.77%,超过了包晶线上最大的含碳量0。
铁碳相图讲解
6.69
Fe3C% 1 35.7% 64.3%
组织组成: Fe3C+P——Ld‘
Fe3C%
4.3 0.77 6.69 0.77
15.5%
P% 115.5% 84.5%
4.3.6 亚共晶白口铸铁 ( Wc = 3.0% )
亚共晶白口铸铁组织金相图
亚共析钢组织金相图
亚共析钢 ( Wc = 0.45% )
相组成: α +Fe3C
% 6.69 0.45 93.3%
6.69
Fe3C% 1 93.3% 6.7%
组织组成: α +P
% 0.77 0.45 41.6%
0.77
P% 1 41.6% 58.4%
a
b
a)含碳量0.20%
(渗碳体的)
三条水平相变线:HJB——包晶转变线 ECF——共晶转变线 PSK——共析转变线
1.包晶转变反应式:
LB + H 1495℃ AJ
2.共晶转变反应式:
1148℃
LC
( AE + Fe3C ) Ld
3.共析转变反应式:
AS 727℃ ( FP + Fe3C ) P
4.2.5 三条重要的特性曲线
铁碳相图讲解
4.1 铁碳合金的组元及基本相 4.2 Fe-Fe3C相图分析★ ★ ★ ★ 4.3 铁碳合金平衡结晶过程★ ★ ★ ★ 4.4 含C量对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和性能 的影响 ★ ★ 4.5 钢中的杂质元素及钢锭组织★
温度
Fe Fe3C Fe2C FeC
C
(6.69%C)
渗碳体是个亚稳定的相,石墨才是稳定的相。 但石墨的表面能很大,只有在极缓慢冷却或加入某 些合金元素使石墨的表面能降低,碳才能以石墨的 形式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典型铁碳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铁碳相图上的合金,按成分可分为三类:⑴工业纯铁(<0.0218% C),其显微组织为铁素体晶粒,工业上很少应用。
⑵碳钢(0.0218%~2.11%C),其特点是高温组织为单相A,易于变形,碳钢又分为亚共析钢(0.0218%~0.77%C)、共析钢(0.77%C)和过共析钢(0.77%~2.11%C)。
⑶白口铸铁(2.11%~6.69%C),其特点是铸造性能好,但硬而脆,白口铸铁又分为亚共晶白口铸铁(2.11%~4.3%C)、共晶白口铸铁(4.3%C)和过共晶白口铸铁(4.3—6.69%C)下面结合图3-26,分析典型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及其组织变化。
图3-26 七种典型合金在铁碳合金相图中的位置㈠工业纯铁(图3-26中合金①)的结晶过程合金液体在1~2点之间通过匀晶反应转变为δ铁素体。
继续降温时,在2~3点之间,不发生组织转变。
温度降低到3点以后,开始从δ铁素体中析出奥氏体,在3~4点之间,随温度下降,奥氏体的数量不断增多,到达4点以后,δ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
在4~5点之间,不发生组织转变。
冷却到5点时,开始从奥氏体中析出铁素体,温度降到6点,奥氏体全部转变为铁素体。
在6-7点之间冷却,不发生组织转变。
温度降到7点,开始沿铁素体晶界析出三次渗碳体Fe3C III。
7点以下,随温度下降,Fe3C III量不断增加,室温下Fe3C III的最大量为:%31.0%1000008.069.60008.00218.03=⨯--=ⅢCFeQ。
图3-27为工业纯铁的冷却曲线及组织转变示意图。
工业纯铁的室温组织为α+Fe3C III,如图3-28所示,图中个别部位的双晶界内是Fe3C III。
图3-27 工业纯铁的冷却曲线及组织转变示意图 图3-28 工业纯铁的显微组织 400× ㈡ 共析钢(图3-26中合金②)的结晶过程共析钢的含碳量为0.77%,超过了包晶线上最大的含碳量0.53%,因此冷却时不发生包晶转变,其结晶过程及组织转变示于图3 - 29。
合金液体在1 ~ 2 点间通过匀晶反应转变为奥氏体。
在2 ~ 3点之间,不发生组织转变。
到达3点以后,发生共析转变:γ0。
77 → α0。
0218 +Fe 3C ,由奥氏体相同时析出铁素体和渗碳体。
反应结束后,奥氏体全部转变为珠光体。
继续冷却会从珠光体的铁素体中析出少量的三次渗碳体,但是它们往往依附在共析渗碳体上,难于分辨。
共析钢的室温组织为100%的珠光体,如图3-30所示。
由图3-30可以看出,珠光体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片层相间的组织,呈指纹状,其中白色的基底为铁素体,黑色的层片为渗碳体。
室温下珠光体中两相的相对重量百分比为:,%5.88%1000008.069.677.069.6=⨯--=αQ %5.11%5.88%1003=-=C Fe Q 。
图3-29 共析钢的冷却曲线及组织转变示意图 图3-30 珠光体组织 400×㈢亚共析钢(图3-27中合金③)的结晶过程含碳量在0.09%~0.53%之间的亚共析钢结晶时将发生包晶反应。
现以含0.45%C的钢为例分析亚共析钢的结晶过程,其冷却曲线及组织转变示于图3-31。
该合金从液态缓慢冷却到1点后,发生匀晶反应,开始析出δ铁素体。
到达2点温度时,匀晶反应停止,开始发生包晶转变:L0.53 + δ0.09→γ0.17。
包晶转变结束后,除了新形成的奥氏体外,液相还有剩余。
温度继续下降,在2-3点之间,剩余的液相通过匀晶反应全部转变为奥氏体。
在3-4点之间,不发生组织变化。
冷却到4点,开始从奥氏体中析出铁素体,并且随温度的降低,铁素体数量增多。
温度降到5点,奥氏体的成分沿GS线变化到S点,此时,奥氏体向铁素体的转变结束,剩余的奥氏体发生共析反应:γ0.77→α0.0218 + Fe3C,转变为珠光体。
温度继续下降,从铁素体中析出三次渗碳体,但是由于其数量很少,因此可忽略不计。
亚共析钢的室温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如图3-32所示,图中的白色组织为先共析铁素体,黑色组织为珠光体。
图3-31 亚共析钢的冷却曲线及组织转变示意图(a) 0.20%C (a) 0.45%C图3-32 亚共析钢的显微组织400×室温下,含0.45%C 亚共析钢中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两个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重量百分比为:%6.41%4.58%100%4.58%1000008.077.00008.045.0=-==⨯--=αQ Q P ,。
而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相的相对重量百分比为:%3.93%7.6%100%7.6%1000008.069.60008.045.03=-==⨯--=αQ Q C Fe ,。
在0.0218%~0.77%C 范围内珠光体的相对重量随含碳量的增加而增加。
由于室温下铁素体中含碳量极低,珠光体与铁素体密度相近,所以在忽略铁素体中含碳量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平衡组织中珠光体所占的面积百分比,近似地估算亚共析钢的含碳量:%77.0%%⨯=面积P C 。
式中,P Q P =面积,为珠光体的面积百分比。
㈣ 过共析钢(图3-26中合金④)的结晶过程过共析钢的结晶过程及组织转变示于图3-33。
合金液体在1~2点间发生匀晶转变,全部转变为奥氏体。
冷却到3点后,开始沿奥氏体晶界析出二次渗碳体,并在晶界上呈网状分布。
在3~4点之间,二次渗碳体量不断增多。
温度降到4点,二次渗碳体析出停止,奥氏体成分沿ES 线变化到S 点,剩余的奥氏体发生共析反应:γ0.77 → α0.0218 + Fe 3C ,转变为珠光体。
继续冷却,二次渗碳体不再发生变化,珠光体的变化同共析钢。
过共析钢的室温组织为珠光体 +网状二次渗碳体,如图3–34所示,图中的白色网状的是二次渗碳体,黑色为珠光体。
室温下,含1.2%C 过共析钢中二次渗碳体和珠光体两个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重量百分比为:%74.92%26.7%100%26.7%10077.069.677.02.13=-==⨯--=P C Fe Q Q ,。
过共析钢中Fe 3C Ⅱ的量随含碳量增加而增加,当含碳量达到2.11%时,Fe 3C Ⅱ量最大: %6.22%10077.069.677.011.23=⨯--=ⅡC Fe Q 。
图3-33 过共析钢的冷却曲线及组织转变示意图(a) 硝酸酒精浸蚀 (b) 苦味酸钠浸蚀图3-34 过共析钢的显微组织 400×㈤ 共晶白口铸铁(图3-26中合金⑤)的结晶过程共晶白口铸铁的含碳量为4.3%,其结晶过程如图3-35所示。
该合金液态冷却到1点即1148︒C 时,发生共晶反应:L 4。
3 → γ2。
11 + Fe 3C ,全部转变为莱氏体(Le ),莱氏体是共晶奥氏体和共晶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呈蜂窝状。
此时:%2.52%10011.269.63.469.6=⨯--=γQ ,%8.47%2.52%1003=-=C Fe Q 。
温度继续下降,共晶奥氏体成分沿ES 线变化,同时析出二次渗碳体,由于二次渗碳体与共晶渗碳体 结合在一起而不易分辨,因而莱氏体仍作为一个组织看待。
温度降到2点,奥氏体成分达到0.77%,并发生共析反应,转变为珠光体。
这种由珠光体与共晶渗碳体组成的组织称为低温莱氏体,用符号Le’表示,此时,%4.40%10077.069.63.469.6=⨯--=P Q ,%6.59%4.40%1003=-=C Fe Q 。
温度继续下降,莱氏体中珠光体的变化与共析钢的相同,珠光体与渗碳体的相对重量不再发生变化。
共晶白口铸铁的室温组织为Le’(P+ Fe 3C ),它保留了共晶转变产物的形态特征,如图3-36所示,图中黑色蜂窝状为珠光体,白色基体为共晶渗碳体。
室温下两相的相对重量百分比为:%7.35%1000008.069.63.469.6=⨯--=αQ ,%3.64%7.35%1003=-=C Fe Q 。
图3-35 共晶白口铸铁的冷却曲线及组织转变示意图 图3-36 共晶白口铸铁的显微组织 400× ㈥ 亚共晶白口铸铁(图3-26中合金⑥)的结晶过程以含3.0%C 的亚共晶白口铸铁为例进行分析,图3-37为其冷却曲线及组织转变示意图。
当合金液体冷却到1点温度时,发生匀晶反应,结晶出奥氏体,称为一次奥氏体或先共晶奥氏体。
在1~2点之间,奥氏体量不断增多并呈树枝状长大。
冷却到2点以后,剩余液相的成分沿BC 线变化到C 点,并发生共晶转变,转变为莱氏体。
继续降温,将从一次奥氏体和共晶奥氏体中析出二次渗碳体。
由于一次奥氏体粗大,沿其周边析出的二次渗碳体被共晶奥氏体衬托出来。
而共晶奥氏体析出二次渗碳体的过程,与共晶白口铸铁相同。
温度降到3点,奥氏体成分沿GS 线变到S 点,并发生共析反应,转变为珠光体。
其室温组织为P+ Fe 3C Ⅱ+Le’,如图3-38所示,图中树枝状的黑色粗块为珠光体,其周围被莱氏体中珠光体衬托出的白圈为二次渗碳体,其余为低温莱氏体。
室温下,含3.0%C 白口铸铁中三种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重量百分比为:%64.40%10011.23.411.20.3'=⨯--==Le Le Q Q ,%44.13%10077.069.677.011.211.23.40.33.43=⨯--⨯--=ⅡC Fe Q ,%92.45%44.13%64.40%100%1003'=--=--=ⅡC Fe Le P Q Q Q 。
而该合金在结晶过程中所析出的所有二次渗碳体(包括一次奥氏体和共晶奥氏体中析出二次渗碳体)的总量为:%24.18%10011.269.677.011.211.269.60.369.63=⨯--⨯--=总ⅡC Fe Q 。
图3-37 亚共晶白口铸铁的冷却曲线及组织转变示意图图3-38 亚共晶白口铸铁的显微组织400×㈦过共晶白口铸铁(图3-26中合金⑦)的结晶过程过共晶白口铸铁的冷却曲线及组织转变示于图3-39。
合金液体在1--2点间发生匀晶反应,结晶出一次渗碳体Fe3CⅠ。
一次渗碳体呈粗条片状。
冷却到2点,余下的液相成分沿DC线变化到C点,并发生共晶反应,转变为莱氏体。
继续冷却,一次渗碳体成分重量不再发生变化,而莱氏体的变化同共晶合金。
过共晶白口铸铁的室温组织为Fe3CⅠ+Le’,如图3-40所示,图中粗大的白色条片为一次渗碳体,其余为低温莱氏体。
图3-39 过共晶白口铸铁的冷却曲线及组织转变示意图图3-40 过共晶白口铸铁的显微组织400×㈧组织组成物在铁碳合金相图上的标注根据以上对铁碳合金相图的分析,可将组织组成物标注在铁碳合金相图中,如图3-41所示。
组织组成物的标注与相组成物的标注的主要区别在γ+Fe3C和α+Fe3C两个相区,γ+ Fe3C 相区中有四个组织组成物区,α+ Fe3C相区中有七个组织组成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