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分析化学基础知识清单

高考化学分析化学基础知识清单

高考化学分析化学基础知识清单化学分析学基础知识清单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 原子与分子- 原子的结构与性质- 元素与化合物的区别- 分子的构成与命名规则2.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离子键和共价键- 单质的晶体结构与性质- 分子的空间结构与化学性质3. 化学反应- 反应类型与方程式的表示- 平衡常数和平衡原理- 化学反应速率与速率常数二、溶液的性质和平衡1. 溶液的组成和浓度- 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摩尔浓度和质量浓度的计算 - 饱和溶液和溶度的关系2. 溶液的性质- 酸碱指示剂和酸碱滴定-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 配位化合物和络合反应3. 溶液的平衡- 平衡常数和离子积的计算- 酸碱中和与溶解度平衡-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极电势三、分析化学方法和技术1. 分析化学基础-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概念 - 分析样品的预处理和处理方法 - 分析结果的统计处理2. 常用的分析方法- 酸碱滴定和沉淀滴定- 电化学分析和光谱分析- 质谱和色谱的应用3. 分析仪器的原理与应用- 原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 - 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 - 质谱仪和电化学分析仪器四、质量守恒和能量转化1. 化学反应的质量守恒- 遗失烧杯和损失火焰的原因 -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 气体反应中的质量守恒2. 化学反应的能量转化-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焓变- 反应热和热功效应- 反应焓和焓变的计算3. 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 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平衡态和平衡常数以上是高考化学分析化学基础知识的清单,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祝你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完整版)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1.分析方法的分类按原理分: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光学分析方法:光谱法,非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伏安法,电导分析法等色谱法: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其他仪器方法:热分析按分析任务: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按分析对象:无机分析,有机分析,生物分析,环境分析等按试样用量及操作规模分:常量、半微量、微量和超微量分析按待测成分含量分:常量分析(>1%), 微量分析(0.01-1%), 痕量分析(<0.01%)2.定量分析的操作步骤1) 取样2) 试样分解和分析试液的制备3) 分离及测定4) 分析结果的计算和评价3.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反应按一定的反应方程式进行➢反应要定量进行➢反应速度较快➢容易确定滴定终点4.滴定方式a.直接滴定法b.间接滴定法如Ca2+沉淀为CaC2O4,再用硫酸溶解,用KMnO4滴定C2O42-,间接测定Ca2+c.返滴定法如测定CaCO3,加入过量盐酸,多余盐酸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返滴d.置换滴定法络合滴定多用5.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基准物质: 能用于直接配制和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

要求:试剂与化学组成一致;纯度高;稳定;摩尔质量大;滴定反应时无副反应。

标准溶液: 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配制方法有直接配制和标定两种。

6.试样的分解分析方法分为干法分析(原子发射光谱的电弧激发)和湿法分析试样的分解:注意被测组分的保护常用方法:溶解法和熔融法对有机试样,灰化法和湿式消化法7.准确度和精密度准确度: 测定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度,用误差衡量。

绝对误差: 测量值与真值间的差值, 用 E 表示 E = x - x T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占真值的百分比,用E r 表示 E r =E /x T = x - x T /x T ×100% 精密度: 平行测定结果相互靠近的程度,用偏差衡量。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3)能斯特(Nernst)方程 电极电位与浓度及温度的关系用能斯特方程表 示。这是电化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程。
[Ox ] 2.303RT log nF [ Re ]
0
式中:0 —— 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R —— 气体常数,8.314J/mol K; T —— 绝对温 度;F —— 法拉弟常数,96500C/mol;n —— 电极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 [Ox],[Re]分别代表电极反应中的氧化态物质
CH3CH2OH十3O2 = 2CO2 +3H2O 如果用化合价来说乙醇中C的化合价是4,二氧 化碳中的C也是4,似乎没有变,为了更好地说明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得失,人为地规定了“氧 化数”的概念。 ②“氧化数”:表示元素被氧化的程度,它可以 用 一定的数值来表示,这数值就是“氧化数(值)”。 “氧化数”:是指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荷电数,该 荷 电数是假定每一个化学键中的电子指定给电负性 更大的原子求得的。 确定“氧化数”的规则:
§3-2
重量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一般是将试样中被测组分分离 后,用分析天平直接称量,根据称得的重量计算 出试样被测组分的含量。
重量分析法是化学分析法中最经典的方法,适 用于测定含量大于1%的常量组分。它通过直接称 量即可得到分析结果,不需要用基准物进行比 较,故准确度较高,相对误差不超过士0.1%, 缺点是操作费时麻烦,不适于生产中的控制分析。 在废水分析中,常常用重量分析法测定水中总 残渣、过滤性残渣;非过滤性残渣、油分、硫酸 盐等。
基准物质,故EDTA可以直接称量配制成标准溶 液。 (2)EDTA络合物的特点 ① 从EDTA的结构式可以看出,它同时具有氨 氮和羧氧两种络合能力很强的配位基,因此 EDTA可直接与五十多种金属离子形成可溶性的 络合物。由于EDTA分子中有六个配位原子,两 个氨氮原子和四个羧氧原子与同一金属离子配位 形成四个螯合及一个螯合环,这些螯合环均是五 元环。因此在EDTA.络合物分子中能形成多个 五元环,故非常稳定。

化学分析基础知识

化学分析基础知识

化学分析基础知识化学分析是化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性质的方法和技术的总称。

化学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

它们是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可以用来确定其中一种物质的存在、浓度和组成,帮助科学家和工程师在研究领域和生产过程中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定性分析是指确定物质组成的分析方法。

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色谱法、质谱法、红外光谱法等。

例如,用色谱法可以检测和分离混合物中的各种物质成分,通过比对样品与标准品的色谱图谱,可以确定物质的组成。

定量分析是指确定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

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重量法、容量法和光度法等。

例如,在化学实验室中常用酸碱中和反应来确定物质的化学浓度,通过加入适量的指示剂或使用pH计来判断反应的终点,并根据反应物的摩尔比例来计算物质的含量。

结构分析是指确定物质分子结构的分析方法。

常用的结构分析方法有核磁共振谱(NMR)法、质谱法和X射线衍射法等。

例如,核磁共振谱法可以通过分析物质的核自旋和相互作用来确定分子的结构,在有机化学和药物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化学分析方法还可以根据分析过程中所需的样品形态进行分类。

常用的样品形态有固体、液体和气体等。

对于不同形态的样品,需要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和样品处理技术。

例如,对于固体样品,通常需要进行样品的研磨和溶解处理,以便提取样品中的目标成分进行分析。

在化学分析中,还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仪器和设备来进行实验。

常用的仪器有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质谱仪和红外光谱仪等。

这些仪器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高精确度,能够帮助实验人员获得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总之,化学分析是化学科学的基础和核心,是实现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分析的重要方法和技术。

通过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可以获得物质的相关信息,为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化学分析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化学分析知识点

化学分析知识点

化学分析知识点化学分析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和性质的学科,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医学检验等。

在化学分析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以确保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分析知识点。

一、样品制备技术样品制备是化学分析的关键步骤之一。

它的目的是将原始样品转化为适合进行分析的形式。

样品制备技术包括样品的采集、样品的前处理和样品的处理方法等。

在样品制备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样品的保存、标记和传递等环节,以避免造成样品的污染或变质。

二、常用的分析方法化学分析中常用的方法有物质定性分析和物质定量分析两类。

1.物质定性分析物质定性分析的目的是确定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颜色反应试剂法、酸碱中和滴定法和沉淀反应法等。

例如,通过酸碱中和滴定法,我们可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质,通过沉淀反应法,我们可以检测溶液中是否存在特定的离子。

2.物质定量分析物质定量分析的目的是确定物质中某个组分的含量。

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溶液浓度分析、比重测定法和质量分析法等。

例如,通过溶液浓度分析,我们可以计算出溶液中溶质的浓度;通过质量分析法,我们可以确定样品中某个元素的含量。

三、仪器分析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学分析仪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仪器分析技术通过使用一系列的仪器设备,可以快速、精确地进行分析。

常见的仪器分析技术有质谱仪、气相色谱仪和红外光谱仪等。

这些仪器不仅具有高灵敏度和精确度,还可以分析样品中微量的组分。

四、质量控制在化学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包括标准品的制备和使用、实验方法的验证以及各种测定结果的精度和准确度的评估等。

通过合理应用质量控制方法,可以排除人为因素和仪器误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总结:化学分析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应用广泛。

在进行化学分析时,我们需要掌握样品制备技术、常用的分析方法、仪器分析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知识点。

只有通过全面、准确的分析,我们才能获得有价值的分析结果,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应用提供支持。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d.分子发射光谱分析法。依据分子对特征谱线、化学能或其他能 量的吸收而发光,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被称为分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例如:分子荧光分析、磷光、光导纤维传感 分析、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等。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方法
分析化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间并不长(始于20世纪初),但它 的存在与应用的历史却是非常悠久的,且从化学起源时就存在,例 如:古代炼金术、氧气的发现、质量守恒定律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建 立等。
只要直接或间接涉及化学现象的研究都涉及分析化学内容,因此, 分析化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并应用在不同的领域,
上一页 下一页
物质组成的分析,主要包括定性与定量两个部分。
下一页
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方法
定性分析的任务是:确定物质由哪些组分(元素、离子、基团或化合 物)组成;定量分析的任务是:确定物质中有关组分的含量。结构分析 的任务是:确定物质各组分的结合方式及其对物质化学性质的影响。 通俗地讲就是:有没有,有多少,相互间以什么形式存在。
第三章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方法 第二节 定量分析的误差 第三节 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第四节 滴定分析概述
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方法
一、分析化学的任务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是千变万化、形形 色色的,而物质又是由各种元素组成的。对这些物质及元素的发现、 检验都需要一种手段。使用这种手段对它们的化学组成、结构进行 研究,这就是分析化学的内容。分析化学是人们获取物质的化学组 成与结构信息的科学,即表征和测量的科学。分析化学的任务是对 物质进行组成分析和结构分析,研究获取物质化学信息的理论和方 法。
②电化学分析法。 以物质的电学或电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被称为电化学分析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分析化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间并不长(始于20世纪初),但它 的存在与应用的历史却是非常悠久的,且从化学起源时就存在,例 如:古代炼金术、氧气的发现、质量守恒定律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建 立等。
只要直接或间接涉及化学现象的研究都涉及分析化学内容,因此, 分析化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并应用在不同的领域,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房地产权属登记概述
三、房地产权属登记的功能 1.权利确认功能 2.公信功能 3.公示功能 4.管理功能 四、房地产权属登记的效力 房地产权属登记的效力是指法律赋予房地
产权属登记的强制力。在我国,房屋登记 簿及其权属证书具有法律推定公信力,即 权利正确性推定效力。这种公信上一力页主要在 返回
②电化学分析法。 以物质的电学或电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被称为电化学分析
法。电化学分析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a.电导分析法。以测量溶液电导为基础,确定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
被称为电导分析法。电导分析法包括直接电导法和电导滴定法。 b.电位分析法。通过测定无电流通过时溶液的电位差,而确定物质
含量的分析方法,被称为电位分析法。电位分析法包括直接电位法和 电位滴定法。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方法
(2)仪器分析法。 依据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使用特殊的仪器进行分
析测定的方法被称为仪器分析法。根据其分析原理和使用仪器的不同, 可将其分为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等。
①光学分析法。 以物质的光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被称为光学分析法。光学 分析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a.吸光光度分析法。根据物质对光选择性的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定 性、定量或结构分析的方法,被称为吸光光度分析法。例如可见吸光 光度分析法、紫外吸光光度分析法、红外吸光光度分析法。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1.共振吸收线:原子从基态激发到能量最低的激发态(第一激发态),产生的谱线。

2.分配系数K: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s)与流动相(m)中的浓度(c)之比。

K=C s/C m3.分离度R:是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时间之差与两色谱峰峰宽均值之比。

4.化学位移δ:由于屏蔽效应的存在,不同化学环境的氢核的共振频率(进动频率,吸收频率)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化学位移。

5.保留值: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停留的时间或将组分带出色谱柱所需流动相体积的数值。

6.直接电位法:是选择合适的指示电极与参比电极,浸入待测溶液中组分原电池,通过测量原电池的电动势,根据Nernst方程直接求出待测组分活(浓)度的方法。

7.电极电位:金属与溶液之间的相界电位就是溶液中的电极电位。

8.离子选择电极(ISE),饱和甘汞电极(SCE),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红外吸收光谱发(IR),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核磁共振波谱法(NMR),质谱法(M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9.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信号指示系统,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温度,溶剂,PH,时间。

10.化学位移标准物一般为四甲基硅烷(TMS),影响因素屏蔽效应和磁各向导性、氢键。

11.自旋偶合是核自旋产生的核磁矩间的相互干扰。

12.有机质谱中的离子:分子离子、碎片离子、同位素离子、亚稳离子。

13.色谱法:气相(GC),液相(LC),超临界(SFC),气固(GSC),气液(GLC),液固(LSC),液液(LLC),柱(填充柱、毛细管柱、微填充柱),平面(纸、薄层TLC、薄膜)14.色谱法基本理论:热力学理论、塔板理论、动力学理论、速率理论。

15.评价柱效:塔板数和塔板高度。

16.气相色谱仪:气路系统、进样系统、色谱柱系统、检测和记录系统、控制系统17.气相色谱检测器:火焰光度(FPD)、热离子化(TID),浓度:热导(TCD)、电子捕获(ECD)a,热导检测器(TCD)浓度型,原理:根据物质具有不同的热导系数原理制成。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化学分析:
*
酸碱滴定
配位滴定
氧化还原滴定
沉淀滴定
电化学分析
光化学分析
色谱分析
波谱分析
滴定分析
电导、电位、电解、库仑极谱、伏安
发射、吸收,荧光、光度
气相、液相、离子、超临界、薄层、毛细管电泳
红外、核磁、质谱
化学分析
分 析 化 学
仪器分析
分析化学的作用
在化学学科发展中的作用:分子科学、遗传密码 在化学研究工作中的作用:新物质鉴定 结构与性能 在现代化学工业中的作用:质量控制与自动检测 分析化学与社会:环境、体育、破案
*
第三节 定量分析数据处理
一、误差的种类、性质、产生的原因及减免
1. 系统误差 (1) 特点 a.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比较恒定; b.在同一条件下,重复测定, 重复出现; c.影响准确度,不影响精密度; d.可以消除差——选择的方法不够完善
*
2. Q 检验法 步骤: (1) 数据排列 X1 X2 …… Xn (2) 求极差 Xn - X1 (3) 求可疑数据与相邻数据之差 Xn - Xn-1 或 X2 -X1 (4) 计算:
01
例:重量分析中沉淀的溶解损失;滴定分析中指示剂选择不当
b.仪器误差——仪器本身的缺陷
02
例:天平两臂不等,砝码未校正;滴定管,容量瓶未校正。
03
例:蒸馏水不合格;试剂纯度不够(含待测组份或干扰离子)。
04
例:对指示剂颜色辨别偏深或偏浅;滴定管读数不准。
2.偶然误差
( 1) 特点 不恒定 难以校正 服从正态分布(统计规律) ( 2) 产生的原因 偶然因素 滴定管读数
*
3.注意点
分数;比例系数;实验次数等不记位数;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液相色谱法
电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激光色谱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4.2、光分析法的分类
原子吸收法 原子发射法
紫外可见法 光分析法 荧光法
红外法 核磁法
2.5、其他分析法的分类
质谱分析法
毛细管电泳
核磁共振 热分析法
其他分析法
联用技术 生物芯片
免疫分析
3、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向
微型 高效 自动 智能
谢谢! 16
2.5、其它分类
测定2含.1量、研按究分结析构任、务活性
鉴定组成
2.1.1定性
2.1.2定量
2.1.3结构
鉴定组成
测定含量
研究结构、 活性
测定2.含2、量按研分究析结对构象、活性
鉴定组成
2.2.1无机
2.2.2有机
鉴定组成 测定含量
官能团分析 结构鉴定
2.3、按测试定样含用量量研和究操结作构规、模活性
鉴 定 组2.3成.1常量
2.3.2半微量 2.3.3微量
2.3.4痕量
试样含量>100mg 试样体积:>10ml
试样含量:10-100mg 试样含量:0.1-10mg 试样含量<0.1mg 试样体积:1-10ml 试样体积:0.01-1ml 试样体积0.01ml
2. 4、按分析原理
酸碱
沉淀 氧化还原
滴定分析
重量分析
挥发法 萃取法
沉淀法
基础 发展
2.4.1 化学 分析
2.4.2 仪器 分析
分析方法
光化学分析 电化学分析 色谱分析 质谱分析
热分析
2.4.1、酸碱滴定法
有机弱酸或弱碱 变色范围 指示剂选择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农业、 农业、动物科学 农作物科学、食品科学、 农作物科学、食品科学、 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考古学 园艺学和土壤科学 人类学和法医学
分析方法的分类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结构分析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 例行分析和仲裁分析 例行分析是指一般化验室日常生产中的分析 例行分析是指一般化验室日常生产中的分析 仲裁分析是指不同单位对分析结果有争议时 仲裁分析是指不同单位对分析结果有争议时 请权威单位进行裁判的分析
方法的选择:常量组分, 方法的选择:常量组分,微量组分 4.分析结果的计算与评价 4.分析结果的计算与评价 计算结果、获得数据的可信程度 分析报告 计算结果、获得数据的可信程度,分析报告
精密度与准确度之间的关系:
精密度好且准确度高
精密度好但准确度不高
精密度,准确度均不好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好的必要条件:即精密度不好,准确度肯定 不会好;精密度好,准确度也不一定好。 不会好;精密度好,准确度也不一定
2
6
定量分析过程
样品制备
Sample Preparation
3
数据分析
Data Analysis
样品测定
5
2011-8-24
4
Sample Analysis
分析过程的基本步骤
1. 取样
均匀,具有代表性, 均匀,具有代表性,符合实际 ,留样
2.试样的预处理 试样的预处理
溶解、消除干扰 溶解、
3. 测定
习题1
• 作为一名非化学专业的学生,你为何要选 择本门课程?你希望通过本课程学到那些 知识? •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但并不限于,如通 过自学、互联网等渠道),你了解了那些 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尽量提供些有趣的、 有用的实例) • 请描述一下你所了解的分析化学学科的整 体概况,分析工作的步骤。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一、天平•天平室管理P155•1、天平室应防震、防尘、保持温度稳定。

•2、天平室内除放置与天平使用有关的物品外,不可放置其他物品。

•3、天平室不要经常敞开门窗,以免灰尘侵入天平框内。

称量时应关好门窗以防对流空气影响称量结果。

•4、放置干燥剂•5、防止环境湿度过大•6、固定专人管理。

二、电子天平•人们把用电磁力平衡被称物体重力的天平称之为电子天平。

其特点是称量准确可靠、显示快速清晰并且具有自动检测系统、简便的自动校准装置以及超载保护等装置。

•(一)、按电子天平的精度可分为以下几类•1、超微量电子天平•超微量天平的最大称量是2至5g•2、微量天平•微量天平的称量一般在3至50g•3、半微量天平•半微量天平的称量一般在20至100g•4、常量电子天平•此种天平的最大称量一般在100至200g(二)、电子天平使用步骤1、检查、清洁并调整水平仪气泡至中间位置2、按说明书的要求进行预热3、开机自校后,进行校准4、称量:直接称量法、固定重量称量法、递减称量法5、记录数据6、取出被称物,关上侧门。

7、关机、切断电源,使用情况登记电子分析天平使用注意事项:1.称量范围不准超载。

2.不准称量带磁性的物质。

3.称量过程中天平门应经常关闭。

4.称量前预热0.5-1小时。

5.天平再使用前一般都应进行校准。

6.被称量物质放在称盘中央。

7.称量完毕清洁称盘中央及周围,切断电源,填写使用记录。

8.要按电子天平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二、常用加热仪器•电炉、电热板和高温电炉:电源的电压应与电炉的额定电压一致。

•高温炉:灼烧完毕后,先切断电源,然后将炉门半开,让其稍冷后再将炉门完全开启,防止炉膛骤冷断裂。

•烘箱:箱内不要存放和烘烤能挥发的腐蚀性物质。

•水浴锅:使用时应注意使锅内保持一定水位,水位切不可低于电热管所在的平面。

三、常用玻璃仪器(一)、烧杯类:烧杯:高型烧杯、低型烧杯,用于试剂的配制、试液的加热等。

锥形瓶:三角烧杯具塞三角瓶和碘量瓶:防止固体的升华和液体的挥发。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分析化学及其任务和作用定义: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科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第二节分析方法的分类一、按任务分类定性分析:鉴定物质化学组成(化合物、元素、离子、基团)定量分析: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或纯度结构分析:确定物质化学结构(价态、晶态、平面与立体结构)二、按对象分类:无机分析.有机分析三、按测定原理分类(一)化学分析定义:以化学反应为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分析法.分类:定性分析重量分析:用称量方法求得生成物W重量定量分析滴定分析:从与组分反应的试剂R的浓度和体积求得组分C的含量反应式:mC+nR→CmRnX V W特点:仪器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较低.分析速度较慢.适于常量组分分析(二)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分类:电化学分析 (电导分析、电位分析、库伦分析等)、光学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等)、色谱分析(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质谱分析、放射化学分析、流动注射分析、热分析特点:灵敏.快速.准确.易于自动化.仪器复杂昂贵.适于微量、痕量组分分析四、按被测组分含量分类-常量组分分析:>1%;微量组分分析:0.01%~1%;痕量组分分析;< 0.01%五、按分析的取样量分类试样重试液体积常量分析 >0.1g >10ml半微量 0.1~0.01g 10~1ml微量 10~0.1mg 1~0.01ml超微量分析 <0.1mg ﹤0.01ml六、按分析的性质分类:例行分析(常规分析)、仲裁分析第三节试样分析的基本程序1、取样(采样):要使样品具有代表性.足够的量以保证分析的进行2、试样的制备:用有效的手段将样品处理成便于分析的待测样品.必要时要进行样品的分离与富集。

3、分析测定:要根据被测组分的性质、含量、结果的准确度的要求以及现有条件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课件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课件

重量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是一种通过称重方法 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它通过将待测物质经过化学反应 或分离富集后,进行称重,根据 称得的重量计算待测物质的含量

重量分析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 精密度,适用于高纯度物质和标
准物质的测定。
吸光光度法
吸光光度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对光 的吸收程度来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现代分析化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分析化学 在理论、方法和技术等方面不断 创新和发展,如光谱学、色谱学 、质谱学、电化学等领域的突破
和应用。
02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 念
误差和偏差
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可以分 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偏差
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与单次测量值 之间的差值,反映测量结果的离散程 度。
详细描述
质谱分析法的原理是将样品分子离子化后,根据其质量与电荷比的不同来进行分离和检测。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 、高分辨率和广泛应用等特点,常用于化学、生物学、医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
05
分析化学的应用
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结词
环境监测是分析化学的重要应用领域,通过 分析化学方法可以检测和监测环境中的污染 物、有毒物质和放射性物质。
06
分析化学的未来发 展
分析化学与计算机技术结合
计算机辅助分析
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
自动化分析系统
结合计算机技术实现分析流程的自动化,减少人为误差和操作时间 。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在分析化学中应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对复杂数据的快 速识别和预测。
分析化学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

大学分析化学知识点

大学分析化学知识点

大学分析化学知识点大学分析化学是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涵盖了许多基础和实用的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和重要的分析化学知识点,并探讨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用来确定样品中的金属离子含量。

它的原理是当金属离子处于其原子态时,吸收特定波长的光;通过测量吸收光的强度,我们可以得到样品中金属离子的浓度。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在环境监测、农业科学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监测水、土壤、植物等中的重金属污染。

二、气相色谱气相色谱是一种常见的分离和检测技术,常用于分析复杂的混合物。

它的原理是利用样品各组分在固定相或液体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从而实现不同组分的分离。

通过测量组分在色谱柱中的保留时间,我们可以定性和定量地分析样品中的成分。

气相色谱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医药化学等领域中,可以帮助我们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药物中的杂质等。

三、荧光光谱分析荧光光谱分析是一种基于物质发射和吸收荧光现象的技术,常用于研究和分析有机化合物。

它的原理是当激发光照射到样品中时,样品会发射出特定波长的荧光光,通过测量荧光的强度和波长可以推断样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浓度。

荧光光谱分析在生物医学研究和环境监测中有重要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研究细胞、疾病,并监测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

四、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精确测量分子质量和结构的技术,常用于分析和鉴定复杂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

它的原理是将样品中的分子转化为离子,并通过加速器、分离器和检测器等组件对离子进行分析。

质谱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分子的分子量、结构和组成,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药物研发等领域。

五、电化学分析电化学分析是一个研究电化学现象并利用它们进行分析的领域,常用于分析电池、腐蚀等问题。

电化学分析涉及到电极反应、电位测量和电流测量等内容,通过测量电极反应产生的电流或电位,我们可以定性和定量地分析样品中的化学物质。

电化学分析在材料科学、环境监测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材料的电化学性质和环境中的电化学过程。

化学分析基础知识

化学分析基础知识

化学分析基础知识化学分析是一种科学方法,用于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结构。

它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化学分析的基础知识,包括化学分析的类型、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一、化学分析的类型化学分析可以根据分析目的的不同,分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

1、定性分析:旨在确定物质的组成,即确定物质中存在的元素、离子或化合物的种类。

2、定量分析:旨在确定物质中各种元素的含量或化合物的数量。

3、结构分析:旨在确定物质的分子结构,包括分子中各原子的连接方式和排列顺序。

二、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化学分析的基础是化学反应和计量关系。

通过选择适当的化学反应,可以确定待测物质中的某种元素或化合物的存在。

同时,根据反应中物质的数量关系,可以计算出待测物质中某种元素或化合物的含量。

三、常用化学分析方法1、滴定法: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

它通过滴定计量液体中的化学反应来确定物质的含量。

根据所用试剂的不同,滴定法可分为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等。

2、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

它通过测量物质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来确定物质的含量。

分光光度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3、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分析方法。

它通过高能电子束轰击样品分子,产生带电粒子,进而确定分子的分子量和结构。

质谱法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准确性等优点。

4、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方法。

它通过将样品中的组分分离成不同的色谱峰,进而确定各组分的性质和含量。

气相色谱法具有高分离效能、高灵敏度、高准确性等优点。

5、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

它通过测量样品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来确定样品中某种元素的含量。

原子吸收光谱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准确性、高抗干扰能力等优点。

6、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正式)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正式)
m n M
n C n C V V
m C V= m C V M M
20
三、溶液的稀释和浓度的换算
溶液的稀释——在溶液中加入溶剂,体积增 大而浓度变小的过程。 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 即:稀释前溶质的量 = 稀释后溶质的量 也就是:
n1 n2
C1V1=C2V2
21
42
3.2.4乳状液的去乳化 破乳或去乳化作用: 使乳状液破坏的过程。 破乳过程: 分散相的微小液滴首先絮凝成团, 但这时仍未完全失去 原来各自的独立性; 分散相凝聚成更大的液滴, 在重力场作用下自动分层。 破乳方法: 用不能形成牢固膜的表面活性物质代替原来的乳化剂; 加入某些能与乳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 消除乳化剂 的保护作用。 加入类型相反的乳化剂也可达到破乳的目的 此外, 加热, 加入高价电解质, 加强搅拌, 离心分 离, 以及电泳法等皆可加速分散相的聚结, 达到破乳 的目的。 43
18
例题 6
欲配制0.0200mol/l重铬酸钾标 准溶液250ml,应取重铬酸钾多 少g?
M(K2Cr2O7 ) 294.2g / mol
19
例6 解答
m(K2Cr2O7 ) C V M
=0.0200 mol/ l 0.25l 294.2 g / mol 1.471g
M(H 2 SO4 ) 98g / mol
17
例5 解答
m( H 2 SO4溶液)= V=1.84g / m l 1l 1000m l 1840g mH 2 SO4 m( H 2 SO4溶液) w 1840g 95% 1748g m 1748g n 17.84m ol M 98g n 17.84m ol C 17.84m ol/ l V 1l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1、分析化学中常用相对误差来表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2、定量分析中的误差有两大类(1)、系统误差(可定误差,有固定的原因,单向性),分四类:方法误差、仪器误差、试剂误差、操作误差。

(2)、偶然误差(不可定误差,有偶然因素造成的,服从统计规律:大误差出现的概率小,小误差出现的概率大,绝对值相同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大致相等。

可通过增加平行测量次数,取平均值表示测量结果,可以减小偶然误差。

)★3、指出下列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差,并给出它们的减免方法。

答:①砝码受腐蚀: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更换砝码。

②天平的两臂不等长: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③容量瓶与移液管未经校准: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④在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系统误差(方法误差);修正方法,严格沉淀条件。

⑤试剂含被测组分:系统误差(试剂误差);做空白实验。

⑥试样在称量过程中吸潮:系统误差(操作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⑦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另选指示剂。

⑧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偶然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增加测定次数。

⑨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⑩在HPLC测定中,待测组分峰与相邻杂质峰部分重叠:系统误差(方法误差);改进分析方法4、精密度和准确度是衡量结果好坏的两个方面。

只有在消除了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好的分析结果,才可能有较高的准确度。

所以,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

5、系统误差的传递:加减运算是绝对误差的传递,乘除运算是相对误差的传递。

6、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法:①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②减小测量误差③减小偶然误差④消除系统误差。

7、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校准仪器、空白试验、对照试验、回收试验8、有效数字的位数包括所有准确数字和一位欠准数字,是反映测量仪器的准确度,也反映了测量数据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分析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

分析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

分析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1.化学计量学:包括原子、分子和摩尔的概念,原子的相对质量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计算等。

这些知识对于测定元素和化合物的定量分析非常重要。

2.物质的性质与测定方法: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熔点、沸点等)和化学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熟悉不同物质的性质可以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3.溶液的配制与浓度计算:包括溶液的配制方法、溶解度的计算、浓度的计算和标准溶液的制备等。

这些知识对于定量分析中的溶液的配制和测定至关重要。

4.酸碱滴定反应:包括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滴定曲线的判断和滴定终点的确定等。

酸碱滴定反应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了解滴定反应的条件和方法对于完成溶液中酸碱度的测定很有帮助。

5.氧化还原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电位计测定和标准电极电势的计算等。

氧化还原反应在定量分析中常常用于测定物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

6.吸光光度法:包括吸收、输运和发射能量的基本原理,如比尔-朗伯定律和兰伯特-比尔定律等。

吸光光度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定量分析的方法,了解吸光光度法的原理和仪器使用对于分析化学实验很重要。

7.校准与质量控制:包括仪器的校准方法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的质量控制方法等。

正确的校准和质量控制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除了以上的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掌握实验室安全知识,包括化学品的储存、处理和废物处理等。

此外,还需要掌握实验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如称量、分液、过滤、提取等。

总之,分析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是实验人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它涉及到化学计量学、物质性质与测定方法、溶液配制与浓度计算、酸碱滴定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吸光光度法、校准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并具备实验室安全知识和实验操作技巧,才能进行准确可靠的分析化学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CONTENTS
PART 01 绪论 PART 02 定量分析概述
PART 03 滴定及标准溶液 PART 04 习题
1
PART 01
绪论
分析化学的任务
➢ 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 ➢ 地位: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四大基础化学之一。 ➢ 内容: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
学科 ➢ 任务:物质的化学组成,a:是什么?(定性分析)、b:是多少?(定
量分析) ➢ 范围:分析化学包括的范围很广泛。 ➢从分析对象来说,包括各种气态、固态或液态的无机物和有机物; ➢ 从分析要求说,包括各种元素、化合物,原子团和有机官能团等的定
性和定量分析以及它们存在形式和化学结构等方面的分析。 ➢ 从分析方法来说:化学法、物理法、物理化学(仪器分析) ➢ 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大:
滴定分析方法的分类
置换滴定法 当待测组分所参与的反应不按一定反应式进行或有副反应,不能
直接滴定。可先用适当试剂与待测组分反应,使其定量地置换为另 一种物质,再用标准溶液滴定这种物质。
滴定分析方法的分类
如Al3+的滴定,先加入过量的EDTA标准溶液后,剩余的EDTA可用标 准Zn2+溶液返滴定。 如K2Cr2O7标定Na2S2O3标准溶液的浓度。
干燥条件℃
270─300 105─110 140─150
130 105-110 775-825 500─600
标定对象举 例
盐酸、硫酸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
硫代硫酸钠
还原剂
KMnO4 EDTA
AgNO3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为了提高标定的准确度,标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 标定单人应平行测定,至少重复4次,并要求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 不大于0.2% ,双人8平行测定。 ⑵ 为了减少测量误差 ,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不应太少,最少应称取0.15 g以上;同样滴定到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也不能太小,最好在 30-40mL之间。 ⑶ 配制和标定溶液时使用的量器,如滴定管,容量瓶和移液管等,在 必要时应校正其体积,并考虑温度的影响。
配制0.1mol/LHCl标准溶液,先用一定量的浓HCl加水稀释,配制 成浓度约为0.1mol/L的稀溶液,然后用该溶液滴定经准确称量的无 水Na2CO3 基准物质,直至两者定量反应完全,再根据滴定中消耗 HCl溶液的体积和无水Na2CO3 的质量,计算出HCl溶液的准确浓度。 大多数无法通过直接配制的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是通过标定的方法 确定的。
滴定分析方法的分类
按反应原理分类 酸碱滴定法 氧化还原滴定法
按滴定顺序分类 直接滴定法 置换滴定法
络合滴定法 沉淀滴定法
返滴定法 间接滴定法
滴定分析方法的分类
直接滴定法 满足了滴定的条件,用标准溶液直接滴定待测物质。
返滴定法 先准确加入过量的标准溶液,使与试液中的待测物质或固体试样
进行反应,待反应完成后,再用另一种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标准溶液。
(2)物质的实际组成与它的化学式完全相符,若含有结晶水(如硼砂 Na2B4O7.10H2O),其结晶水的数目也应与化学式完全相符。
(3)试剂应该稳定。例如,不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不易被 空气氧化,加热干燥时不易分解等。
(4)试剂最好有较大的摩尔质量,这样可以减少称量误差。常用的基准 物质有纯金属和某些纯化合物,如Cu, Zn, Al, Fe和K2Cr2O7 ,Na2CO3 , MgO , KBrO3 等,它们的含量一般在99.9%以上,甚至可达99.99% 。
一.标准溶液及基准物质定义
标准溶液是指已知准确浓度的溶 液,它是滴定分析中进行定量计算的 依据之一。
能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物质, 称为基准物质或基准试剂,它是用来 确定某一溶液准确浓度的标准物质。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作为基准物质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试剂必须具有足够高的纯度,一般要求其纯度在99.9%以上,所含 的杂质应不影响滴定反应的准确度。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序言
PREFACE
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 究物质化学组成的表征和测量的科学。它所 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物质中含有哪些组分, 这些组分在物质中是如何存在的,以及各个 组分的含量是多少,是人们认识物质、了解 自然不可缺少的一种科学技术
学习重点、难点
课程重点:分析化学的分类及应用,定量分析、滴定 及标准溶液的配置 课程难点:定量分析、滴定及标准溶液
对于多次测量的数值:
x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精密度与偏差 指在相同条件下n次重复测定结果彼此相符合的程度。用偏差来表示。
绝对偏差: 测量值与平均值的差值,用 d表示
d=x - 平均偏差: 各单个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
n
xi x
d i1 n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在平行次数不多时,常用平均偏差表示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与测量平均值的比值
➢ (一)、农业:
土壤 农药 化肥
(二)、工业: 质检(产品、
原材料)
(三)、生命科学:
分析化学的应用
(四)、环境保护:
➢ 环境监测 ➢ 测定空气中污染物
(五)、军事
➢ 生化武器
(六)、天体科学
(七)、医药卫生
➢ 血的化验 ➢ 兴奋剂检测
分析方法的分类
➢ 一、按分析任务分类: 定性分析(qualitative)的任务是鉴定物质是由哪些元素、 原子团、官能团或化合物而组成的。 定量分析(quantitative是测定物质中有关组分的含量。 结构分析(constructional)是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晶体结构。
法,主要是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容量分析法) ➢ 仪器分析法——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
物理和物理化学分析法。
光谱分析法
色谱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
2
PART 02
定量分析概述
取样
➢ 定量分析的任务是测定物质中某种或某些组分的含量,一般包括以下
几个步骤:
一、取样
➢分析试样应具有代表性, ➢固、液、气体的取样方法是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注意: 有些高纯试剂和光谱纯试剂虽然纯度很高,但只能说 明其中杂质含量很低。由于可能含有组成不定的水分和气 体杂质,使其组成与化学式不一定准确相符,致使主要成 分的含量可能达不到99.9%,这时就不能用作基准物质。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的一般规定: 1.配制及分析中所用的水及稀释液,在没有注明其它要求时,系指其 纯度能满足分析要求的蒸馏水或离子交换水。 2.工作中使用的分析天平、滴定管、容量瓶及移液管等均需较正。 3.标准溶液规定为20℃时,标定的浓度为准(否则应进行换算)。 4.在标准溶液的配制中规定用“标定”和“比较”两种方法测定时, 不要略去其中任何一种,而且两种方法测得的浓度值之相对误差不得大 于0.2%,以标定所得数字为准。
溶液,重晶石(BaSO4)用Na2CO3, ➢ 不能分解的试样(如文物),可用仪器方法测定 ➢ 测定酸碱用酸碱滴定法,测定H2O2用KMnO4法,测定Cl- 用沉
淀滴定法等。
测定
三、测定 ➢ 根据被测组分的性质、含量和对分析结果的要求,采用不同的分析
方法,分析方法很多,可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 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同一对象,每种测定法都有一定
在K2Cr2O7中加入过量的KI,使还原并产生一定量的I2,即可用 Na2S2O3进行滴定。
滴定分析方法的分类
间接滴定法 不能与滴定剂 直接起反应的物质,先变成新的物质,再进行滴定。 如: Ca2+沉淀为CaC2O4,用酸溶解,再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C2O42-,间 接滴定Ca2+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的适用范围,选择性、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应该熟悉每种 方法。 ➢ 测定时应注意干扰的排除,几乎没有无干扰的测定方法,可以说研 究分析测定方法,就是研究排除干扰法。
• 方法有二:一是分离,二是掩蔽。 • 分离法有:沉淀分离,萃取分离,色谱分离等 , • 掩蔽法有:沉淀掩蔽,络合掩蔽,氧化还原掩蔽等。
移液管
吸量管
实验室常用器皿
图1.4(m) 图1.4(n)
图1.4(o)
图1.4(p) 图1.4(q)
玻璃砂芯坩埚 瓷坩埚 玛瑙研体 离子交换柱
图1.4(r)容量瓶 长颈漏斗
3
PART 03
滴定及标准溶液
滴定方法相关概念
将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称为滴定剂,加入的标准溶液与被测物 质定量反应完全时,叫化学计量点。依据指示剂的变色来确定化学 计量点,在滴定中指示剂改变颜色的那一点称为滴定终点。滴定终 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定完全吻合,之间的误差叫终点误差。
图1.4(a) 塑料洗瓶
图1.4(b) 锥形瓶
图1.4(c) 碘量瓶
图1.4(d) 高形称量瓶
实验室常用器皿
图1.4(e) 扁形称量瓶
图1.4(f) 普通干燥器
图1.6(g) 真空干燥器
实验室常用器皿
图1.4(h) 坩埚钳
图1.4(i) 图 1.4( j) 酸式滴定管 碱式滴定管
图1.4(k) 图1.4(l)
因此,这类试剂不能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只能用间接法配制, 即先配制成接近于所需浓度的溶液,然后用基准物质(或另一种物 质的标准溶液)来测定其准确浓度。这种确定其准确浓度的操作称 为标定。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在常量组分的测定中,标准溶液的浓度大致范围为0.01 mol/L至 1 mol/L,通常根据待测组分含量的高低来选择标准溶液浓度的大小。 例如: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二、配制标准溶液的方法 1.直接配制法
用分析天平准确地称取一定量的物质,溶于适量水后定量转入容量 瓶中,稀释至标线,定容并摇匀。根据溶质的质量和容量瓶的体积计 算该溶液的准确浓度。 例如:氯化钠、葡萄糖、K2Cr2O7(重铬酸钾)、KBrO3(溴酸钾)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