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
粉尘:
新华网2009年9月16日电 (记者单纯刚) 省新密市寨镇农民工海超“开胸验肺”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海超16日向新华社记者证实其已获得振东耐磨材料各种赔偿共计615000元。
海超说:“我的工伤赔偿问题在新密市政府等有关部门的调解下得到解决,目前已与振东耐磨材料签订了赔偿协议,赔偿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住院期间伙食补偿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伤残津贴及各项工伤保险待遇共计615000元,我自己也与振东耐磨材料终止了劳动关系。”
海超告诉记者:“虽然经历了种种曲折,事情最终有了结果,我的几个工友也在调解之下得到了相应赔偿,各个程序都特事特办地解决了,我很幸运被关注,但也更希望有关部门更多地关注和重视生活在社会各个角落的农民工群体。”
今年28岁的海超,从事破碎、开压力机等有害工种工作3年多后,因怀疑在工厂得了“尘肺病”,长年奔波于、多家医院反复求证,而职业病法定诊断机构--市职业病防治所给出的专业诊断结果,引起他的强烈质疑。在多方求助无门后,被逼无奈的海超不顾医生劝阻,执著地要求“开胸验肺”,以此证明自己确实患上了“尘肺病”。
.
.
海超“开胸验肺”事件经媒体披露后,引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主要领导同志作出批示。省卫生厅和市有关部门立即成立了调查处置领导小组,在做好病人诊断救治及善后工作的同时,依法追究了有关部门、有关人员的责任。
毒物:
塘厦镇一家手机屏幕厂生产部的员工陆续出现四肢无力、麻木等症状,至2014年4月11日已有10名员工疑似正己烷中毒住进市职业病防治中心治疗。昨日上午,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医院住院部还有8名长安镇一家手机屏幕厂员工住院,院方证实也为疑似正己烷中毒,“没有特效药,只能对症治疗”。
据市旭顶光电(位于塘厦镇)多名出现病征的女工介绍,工厂大约有200名员工,出现病征的员工均在生产部工作。主要的生产环节为:用抹布蘸上俗名为“抹机水”的液体,擦拭手机屏幕表面,一方面可清洁,另一方面这种液体很快干燥,方便贴膜等下一步生产工序。
据住院女工介绍,今年春节后,有辞职的女工因为四处求医,做过“肌电图”检查后,检查的医生说怀疑是职业病,要求到职业病医院检查治疗。随后,多名女工到市职业病防治中心检查,被诊断为疑似正己烷中毒,陆续有8女1男9名员工住院。至昨日,又有1名女工入院治疗。
.
.
2014年4月10日上午,记者在市职业病防治中心采访10名住院女工时,被诊断为疑似正己烷中毒的女工说,还有8名跟她们情况类似的病患,也是在手机屏幕厂打工,也要用到“抹机水”这种液体。
市职业病防治中心相关主治医师和副院长介绍,除了市旭顶光电的10名女工被诊断为疑似正己烷中毒外,还有长安一家工厂的8名员工也被诊断为疑似正己烷中毒。“据我们了解,工人使用的抹机水为正己烷,”院方介绍,正己烷进入人体后,主要侵害神经系统,造成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病人出现四肢无力、麻木等症状。院方介绍,正己烷中毒的治疗目前没有特效的解毒药,只能对症治疗,目前院方主要通过针灸理疗、营养神经药物和功能锻炼来对症治疗,相关治疗费用,均由工厂承担。主治医生介绍,从医学上来讲,正己烷中毒分轻度、中度和重度中毒,这些员工多为轻度中毒,少数为中度中毒,对症治疗后基本能够恢复,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
市职业病防治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职业病的诊断有十分严肃的调查和集体诊断过程,要求确定员工病症和职业环境有直接因果关系。目前陆续入院的员工均已诊断为疑似正己烷中毒,院方按照规定,将这一情况上报给了市安监、卫生等相关部门。
.
.
正己烷,是低毒、有微弱的特殊气味的无色液体。正己烷是一种化学溶剂,主要用于丙烯等烯烃聚合时的溶剂、食用植物油的提取剂、橡胶和涂料的溶剂以及颜料的稀释剂,具有一定的毒性,会通过呼吸道、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长期接触可导致人体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四肢麻木等慢性中毒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晕倒、神志丧失、甚至死亡。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致周围神经炎。
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本品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共济失调等,重者引起神志丧失甚至死亡。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胃纳减退;其后四肢远端逐渐发展成感觉异常,麻木,触、痛、震动和位置等感觉减退,
.
.
尤以下肢为甚,上肢较少受累。进一步发展为下肢无力,肌肉疼痛,肌肉萎缩及运动障碍。神经-肌电图检查示感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物理因素(放射源丢失):
法制晚报讯 2014年5月7日,天津市宏迪工程检测发展在市中石化第设院进行探伤作业期间,丢失用于探伤的放射源铱-192一枚。据央视报道,截至昨天(5月10日)下午6:05,放射源被找回并安全放入铅罐。
环保部将此事定性为重大事故。省卫生厅确定市第一医院为定点收治医院。市环保局核与辐射平安监督经管处处长世达称,目前放射源已经回收,不会再对周围环境产生辐射。“它不带有传染性,也不带有遗留性,移走之后不会留下放射源,放射性全部解除了。”
目前,我国根据国际标准,将放射源按核素种类、能量大小以及放射性活度等分为极高危险源、高危险源、中危险源、低危险源、极低危险源五类。
据央视报道,专家解释,这个放射源被放置在密闭的环境里面的,它的外面有一个像手链一样的密闭容器,所以它放到土壤里后会持续放射出放射线,但装到安全箱里后放射线被阻隔,理论上讲这个地方
应该是安全的,不会对土壤、水源有任何的污染。但是安全起见,已
.
.
经对现场土壤和水进行取样检测。
周启甫说,方面丢失的铱-192用于工业探伤,是5个月前新买的,其目前的活度风险比较高。
专家表示,如果放射源被人捡到,或者近距离接触,可能会导致人体受到辐射剂量较大。此前曾经发生过有人员皮肤烧伤,或者因将放射源放在裤兜中,最终导致截肢的情况。如果接触时间更长,也有致命的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