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公园景观创新理念

遗址公园景观创新理念
遗址公园景观创新理念

1与遗址公园相关的概念

遗址是遗址公园的主题,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均是围绕着遗址展开的,因此,首先要明确遗址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对遗址的定义为“毁坏的年代较久的建筑物所在的地方”。我国现存有大量的遗址,如北京皇城根遗址、陕西秦始皇陵遗址等,国外著名的有意大利罗马竞技场、庞贝古城遗址等。

遗迹、古迹、文物、文化遗产这四组概念与遗址即包含相同的内容又有各自不同的领域,极易混淆。因此将这几组概念进行对比,以便进一步明确遗址的含义。

(1)古迹:《高级汉语大辞典》对古迹的定义为“古代留存下来的文化遗迹,多指古代流传下来的建筑物”强调古迹以历史文物建筑为主体。它既可以是古代遗留下来的各类楼阁庙宇等单体建筑,也可以是一座完整的古典园林。

(2)文物:《高级汉语大辞典》对文物的定义为“历代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等”。古迹属于文物。

(3)遗迹:《现代汉语词典》对遗迹的定义为“古代或旧时代的事物遗留下来的痕迹”。从定义上看遗迹的范围包括了遗址、古迹、文物。

(4)文化遗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文化遗产的概念进行了规定,它包括纪念物(Monunents)、建筑物的群组(Groups of Buildings)和历史地段(Historic sites)三个部分。“纪念物”:从历史的、艺术的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的价值的建筑作品、纪念性的雕刻和绘画作品,具有考古价值的构造物、碑刻、洞窟和各种遗迹;“建筑物”:分散的或者互相联系的建筑群。这些建筑物,由于它们的建筑艺术、它们的一致性(Homogeneity)或它们在风景环境中的位置而具有突出的、普遍的历史、艺术或科学价值;“历史地段”:从历史、美学、古人类学或文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工工程或人力与自然合成的工程以及如考古现场等区域”。[2]

那么从以上概念看,这几组名词的关系可用以下图解表示:

遗址→古迹→文物→遗迹→文化遗产

从以上论述中可明确遗址的所属范畴,那么对遗址的保护也就属于文物古迹保护甚至文化遗产的保护领域,这也为下文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参考点,例如圆明

园遗址公园也是历史园林,那么对它的保护研究就可以直接参考《佛罗伦萨宪章》,秦始皇陵遗址属于世界文化遗产,对它的相关研究就可以参考《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2遗址公园的概念探讨

2.1遗址公园与纪念性公园、历史园林之比较

遗址公园并不是一种全新创造的公园类型,而是在遗址保护与城市更新两者发展过程中,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不断探索和解决问题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是利用遗址发展起来的,而遗址又从属于文物及文化遗产,因此遗址公园与纪念性公园、历史园林,即有一定相同点,也有各自特点,现将三者做个简单对比,以便更加了解遗址公园的特点。(见表1)

表1 遗址公园与纪念性公园、历史园林之比较

遗址公园纪念性公园历史园林

主题内容遗址遗迹即历史名人

活动过的地区,烈

士就义地,墓地等古迹、文化遗产即以其历史性和艺术性被广为关注的营造兼园艺作品

代表案例北京皇城根遗址

公园、元大都遗址

公园南京中山陵、雨花

台烈士陵园、成都

杜甫草堂

苏州拙政园、网师

园,扬州个园

基本目标保护遗址景观,利

用周边环境资源挖掘历史文化资

源,延续地方文脉

保持历史园林原

初景观空间和意

匠的永恒性

功能爱国主义教育与

体验、娱乐游憩、

生态效应爱国主义教育与

体验、娱乐游憩

一种文化遗产,历

史、艺术和社会的

重要见证

理论基础文物保护、建筑设

计、景观设计、城

市规划与设计文物保护、景观设

世界文化遗产保

护公约及法律条

设计手法遗址保护手法与

现代园林设计的

结合现代园林设计手

长期修复政策,修

复方案必须在职

业道德规章基础

上,并考虑到多期

七种景观设计风格

七种景观设计风格 (2014-01-18 15:04:11) 转载▼ 标签: 房产 景观 从专业的角度而言,地产景观是对地产建筑的环境配合,因此地产景观设计是附属于地产项目的建筑设计风格的,景观风格不能独立于建筑风格之外另起炉灶,这样会使建筑与景观互相分离,不能自然的融合在一起。那些不顾建筑风格如何一味特立独行的景观风格通常都是一些经验不足的年轻景观设计师设计的,除了手法稚嫩青涩外,往往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不专业。如果是有了相当从业时间,还一味强调一种游离于建筑风格之外的景观风格,那只能打上手法单一、知识面狭窄或者是孤芳自赏的记号了,相信这种只能做一两种风格的设计师的市场空间也不会太大。 既然景观风格必须跟着建筑风格走,那么对于景观设计师来说,所接手项目的建筑风格就基本决定了这个项目的景观设计风格,要把景观设计做好,与建筑很好的匹配协调,景观设计师对于项目建筑设计风格的解读和把握就成为关键。就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建筑风格来分析,景观设计的风格也就基本可以总结出来了,以大类而分,基本可以分为传统欧陆风格、现代欧陆风格(也称为简欧风格)、传统东南亚风格、现代东南亚风格、传统中式风格、现代中式风格及纯现代风格七种。 下面就这七种主要的景观设计风格简要说明其不同的特点。 一、传统欧陆风格。 传统欧陆风格是针对欧洲各国的不同风格的一种总称,主要有英伦风格、地中海风格、法国风格、西班牙风格等,有时候也把美式风格包含进去。传统欧陆风格的主要特点是基本传承传统欧陆建筑中的皇家贵族气派,以厚重、圆润、贵气为主要特点,从十年前开始流行,到今天大部分的高端楼盘里依然是被采用最多的一种风格。因为其必须传承传统元素的缘故,基本都是在原有的框框里打转,鲜有创新的作品,所以这也是一种最保守的风格,一如英国皇室一样,无论外面的世界怎么变?都二十一世纪了,但为了那份皇家的贵族气质,英国人依然固我的推崇他们的女皇陛下。 二、现代欧陆风格。 这是一种既要追求欧陆风格中的贵族气质,又要享受现代化生活的两面派风格,在面对高收入中青年人群的房地产楼盘中使用最多。其特点是继续保留传统欧陆风格中那种厚重、贵气的特点,同时又把那些繁复的线条适当简化,融入一些现代简约美的气息,而那些最能体现皇家气派的传统人物雕塑就基本去掉,取代他们的是一些线条简洁、造型唯美的现代雕塑,特别厚重的花瓶栏杆也基本会换上铁艺栏杆或者图案更简单的木栏杆,这样的设计其实是一种变革型的设计,其设计特点是保留为主、创新为辅,目的是为了适应更多的年轻人群的欣赏品味。由于现代审美品味的变革给景观设计师提供了一定的创新空间,因此这是目前正在发展当中的一种设计风格。 三、传统东南亚风格。

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创新理念

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创新理念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人们生活的水平在不断提高,对住宅小区中的景观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对住宅小区中的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充分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将其解决。当代景观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阐述,依据对景观进行设计的原则进行创新,希望可以提供一定参考。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人们生活的水平在不断提高,对住宅小区景观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住宅小区中,景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在对住宅小区中的景观进行设计时,要注重生态的设计。在过去的设计中,大多数是以空间的形态为出发点,依据相关的美学原在对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充分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将其解决。 一、对景观设计时存在的问题 (一)客观方面 因为住宅小区中的土地范围是有限的,住宅小区的开发商为了实现最大化的利益,在有限的土地中大量的进行住宅建设,使有限的土地逐渐减少。在住宅之外的土地上进行景观的设计,也就导致景观的占地面积非常小,不能够满足居民需求,在进行设计时景观要求以及要素就没有办法体现。 (二)主观方面 1、没有重视环境价值。在住宅小区中,景观的作用是补充城市

的环境以及恢复自然的环境,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住宅小区景观设计方面,没有重视环境价值,例如景观、地貌以及生物的种类等等。在对景观进行设计时,不管自然的条件怎样,都将其弃之不用,进行全新布局,破坏了住宅小区的原有生态。 2、与地形、生活的习惯以及气候等不相符。气候以及地形的不同,生态的系统必然会不同。在不同地域中,景观方面会呈现出不同的文化习俗,可以说每一个住宅小区都具备独有的特点。在对景观进行设计时,往往忽略了住宅小区具备的特点,为了追求不符合当地实际的景观而进行景观的设计,使地域的文化遭到破坏。 3、在对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较多,对住宅小区中的植被造成了破坏。在住宅小区的景观中,我们往往可以见到许多硬质的材料,如人造的地砖以及大理石等等,这些材料会使住宅小区出现温室效应,对住宅小区是非常不利的。 4.在对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在住宅小区中,我们可以见到成片的绿地,这些绿地虽然具备绿化的作用,但是使居民休息的空间明显减少,同时没有重视树木的作用。 二、对景观进行设计时遵循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 在对住宅小区中的景观进行设计时,要将以人为本作为一个原则进行景观的设计。以人为本的进行设计能够使住宅小区中的景观改变原有的模式,不再是单纯追求绿化以及设施的模式,而是能够满足居民不同的需要。在对住宅小区进行设计时,要对居民不同的需要进行调查,

国内外古镇旅游开发模式

国内外古城(镇)旅游开发模式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基本每个省都有自己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落且各具特色,而目前国内发展较好的古镇主要有丽江、平遥、歙县、西递宏村、周庄和乌镇。所以在天府古镇开发不仅要吸取其他地方古镇的成功经验,也要立足与自己本生的特色才能有效的达到其独特价值的体现。 一、国内古镇的发展模式概况 1、丽江发展模式——丽江模式 “丽江模式”,即政府投入巨资实施,通过建章立制,使积极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其行动计划的实施包括建立机构、制定遗产保护资金管理机制和在核心区鼓励传统文化的开展。主要包括: ①文化经营:从战略高度经营民族文化产业。 ②古城风貌打造:将一座“死城”变成“活城”。 ③发展模式:创造了“民族文化和经济的成功对接”的“丽江现象”和“世界遗产带动旅游发展”的“丽江模式”。 ④开发保护: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处理好遗产保护与旅游业之间的协调关系。 ⑤可持续发展:着眼未来,不追求黄金周的短期效应,而力求可持续发展。 2、平遥发展模式——政府主导 一是组建成立全省旅游行业首家股份制企业平遥古城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二是门票管理体制的改革,实施古城景区门票一票制,大大加快了平遥古城由社区向景区的转变过程; 三是组建成立了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和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形成了旅游业政府主导,民营、股份齐头并进的局面; 四是通过打包整合旅游资源,开发多层次的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业向农村的延伸与辐射。全县14个乡镇中,将有11个乡镇的30多万农民从中受益;

五是为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营造良好的旅游业发展环境,遵循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发展要素,不断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六是通过各种节庆活动对外营销平遥古城。如平遥国际摄影节、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等。 3、江南古镇的开发模式 ①周庄发展模式——旅游业+高科技产业 1998年就把传感器这一高科技产业引入周庄。目前,这一国内最重要的传感器产业基地已经基本建成。基地已引进以研发生产传感器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企业18 家,总投资13.5亿元,年生产各类传感器4.5亿个,其中,95%以上销往美国及欧洲、亚洲的国家和地区。如今,这一高科技产业已在周庄GDP中占有近 50%的比重。 ②乌镇发展模式——政府授权特许经营(被联合国冠予古镇保护的“乌镇模式”) 政府对古镇实行保护的同时,对经营性活动实行政府授权下的特许经营。乌镇经过“开门寻历史、闭门搞保护”,使古镇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并与中信实业银行签约投入2.5亿元用于乌镇的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乌镇还在保护的基础上,融入了最具有地方色彩的民间文化进行衬托,如桐乡花鼓戏和皮影戏等。体现了一个立体和展现在现实中的历史遗产群。在古镇风貌方面:乌镇采用以线带面、逐步修复的手段,一条街,一条河,线路合理、连贯、封闭,一进其门就使游人远离现代都市气息,眼中所见的全是久违了的明清小镇民居。另外它在旅游线路的设计安排与市场营销的推广和包装以及古镇情景氛围的营造方面也值得称道。被联合国冠予古镇保护的“乌镇模式” ③南浔发展模式——政企合作 2003年,上海博大投资公司和浙江湖州南浔区签订了共同开发南浔古镇旅游合作协议,总投资23亿元,近期欲把南浔打造成为特色鲜明的江南水乡古镇典范,远期目标则是具有完备城市功能的国际知名旅游胜地。按计划,上海博大首期投资11亿元,一期工程完成后,景区内旅游线路基本贯通,景观打造基本完成,功能配套基本到位,氛围营造基本实现,旅游产业初具规模,将集旅游、休闲、餐饮、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二期投资12亿元,计划实施3年,将南浔古镇建设成为具有独特文化形象与旅游内容的精品旅游,进一步完善古镇旅游整体功能。 2004年4月份,南浔区政府发文正式授权“浙江南浔古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独家拥有30年古镇保护性开发权和旅游经营管理权。而浙江南浔古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则由上海博大投资公司以70%控股.其余30%则由南浔区政府持有。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案例分析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案例分析 一、项目名称: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 二、项目背景: 1、地理环境: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是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中相对独立且主题特色鲜明的开放式园林,坐落在唐代大慈恩寺遗址上,北接大雁塔北广场,东临戏曲大观园,具备得天独厚的历史价值、景观特色和宗教意义。 2、历史文化背景: 园区占地52.9亩,其前身是曲江春晓园。经重新进行艺术定位,借鉴传统北方、皇家园林和佛教寺院建筑风格,改造为佛文化主题遗址公园。作为佛教文化主题园林,园区无所不在地向市民传达了“禅悟”这种中国特有的宗教体验的氛围,达到明心见性“与天和谐,谓之天乐”的目的。 唐大慈恩寺是公元648年(唐贞观二十二年)太子李治(即唐高宗)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在皇宫城南晋昌里的“净觉故珈蓝”旧址营建的新寺。面积342亩,是现存寺院面积的7倍。整个工程“穷班垂巧艺,尽衡霍良木”,寺院建成后,极为壮丽。唐太宗赐新寺名为“大慈恩寺”。当时的大慈恩寺是唐代规模最大的寺院,寺院新落成时,唐代高僧玄装受朝廷圣命,为首任上座主持,寺内的大雁塔是他亲自督造的,并在此翻译佛经十余年,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 从建寺至今,大慈恩寺在战乱中屡次被毁,又屡次重建,唯有大雁塔完整的保存了下来。现存寺院只是当时的西塔院。1988年日本船桥市与西安结为友好城市,并出资在原唐大慈恩寺遗址上修建了“春晓园”。 2007年为了丰富广大市民的日常休闲娱乐生活,在原春晓园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建,并更名为“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 三、功能分区:整个园区可分为观景区及休闲区。 (一)景色分区: 春晓园的景点根据有关传说和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句建造,以诗成景,韵味无穷。包括雕塑区、古亭飞瀑、曲江春晓、白石滩、关石入口、舞马御杯、柳浪亭、鸟鸣涧、竹里馆等景点。 1、雕塑区: (1)高宗建寺 雕塑以圆雕的形式表现了高宗建大慈恩寺的故事,在人物表现上,以高宗李治指挥建寺的场景构成。 (2)玄奘建塔

创新古镇旅游开发模式

关于桃花源古镇的思考 桃花源古镇建设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可以极大程度的解决桃花源景区的配套承载能力,丰富了旅游要素,延长旅游产业链,为游客住下来深度体验“世外桃源”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可能,从而促进桃花源品牌的认知度与美誉度。 桃花源古镇作为一个新建古镇,要盘活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六要素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搞好了会打造成“梦里中国,传世古镇”,搞不好会不伦不类,让游客败兴而归。本人对桃花源古镇经营模式有如下思考: 桃花源古镇的文化气质: 桃花源古镇是依托桃花源景区的配套小镇,所以桃花源的文化精髓“隐逸、质朴、和谐的心灵家园”即是桃花源古镇需要打造的灵魂。简而言之:如果脱离了桃花源的文化,加之本来是凭空新建的小镇,桃花源古镇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会毫无魅力可言。 桃花源古镇的建筑风格: 承接桃花源记文脉,保证湖湘明清古镇风貌,修旧如旧,力求原汁原味。 1、建筑群色调力求自然淡雅,粉墙黛瓦,油饰彩绘不可大红大紫。 2、各种砖雕、石雕、木雕力求精细古朴,不可粗制滥造。 3、各种道路小巷可以收集老旧石板进行铺设,力求古朴自然。 桃花源古镇的经营策略:

遵循上述的桃花源的核心文化内涵,古镇的一切经营活动都必须围绕营造这种特有的文化内涵,用于塑造这种桃花源古镇特有的文化气质。那么如何才能营造出“隐逸、质朴、和谐的心灵家园”的特有气质呢? 一、规划多元业态,统一经营管理。 桃花源古镇因是新建古镇,在业态的规划布局上是比较合理的,基本符合多元业态的要求,但要保证业态规划的落实,还原古镇古色古香、避免商家恶意竞争,就必须由旅游公司统一进行经营。采取些什么措施呢? 1、对入驻商家严把准入关,对商家的经营项目最大限度的强调地域特色、装修设计方案必须修旧如旧,古色古香、商品定价均要严格限价把关,确保符合古镇业态规划,不破坏古镇风貌,避免与其他同类古镇商业雷同,尽最大可能的差异性经营,保证各商家不进行恶性竞争。 2、旅游公司可自持部分商铺,统一经营具有本地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类项目,邀请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进行经营,公司对不盈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营商户进行扶持补贴,纯粹是为保证古镇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让那些极富特色的旧的生活方式、传统民俗、传统手艺、图特产品的制作全部鲜活起来。 3、对客栈、四合院等统一规划统一经营,旅游公司自持经营部分不低于70%,按桃花源本土文化特色及湖湘文化特色精心装修设计,返聘当地居民进行服务,特别是四合院类民宿可限定经营不超过2桌的

景观设计风格分类及代表案例

景观设计风格分类及代表案例 伴随国内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景观行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开始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并已成为决定楼盘品质的最重要因素。景观设计风格随着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要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值得提出的是,环境景观,如同其它事物一样,备受时尚影响,它会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而变化,景观设计要做的应该是要考虑到景观环境的可持续性、经济性、实用性及合理性。人来自于自然,同样回归于自然,设计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大自然原本的环境和原有的特色,达到设计与当地风土人情、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现对景观风格分类及代表案例简述如下: 一、国外风格 1、泛东南亚 A泰式风格特征:形成于东南亚风情度假酒店基础之上,具相当高环境品质,空间富于变化,植被茂密丰富,水景穿插其中,小品精致生动,廊亭较多且体量较大,具有显着特征,成本400-700元/平方米,适用于营造精品、中等以下面积项目。代表案例:万科深圳金域蓝湾一期 B巴厘岛风情风格特征:形成于东南亚风情度假酒店基础之上,具相当高环境品质,空间富于变化、植被茂密丰富,水景穿插其中,小品精致生动,廊亭较多,具有显着热带滨海风情度假特征,相对泰式来说,巴厘岛风格更显自然、朴素及轻松随意,成本400-700元/平方米,适用于南方沿海区域营造精品、中等以下面积项目。代表案例:万科广州蓝山 2、泛欧(北欧、法式地中海、美式欧陆、西班牙、新古典、古典意大利、英伦风情)

A北欧风格特征:具有北部欧洲凝炼庄重的厚实感,色调深沉,气势宏大,植被浓密丰富,成本200-300元/平方米,适用于长江以北地区以打造欧陆风情为主的大面积项目。代表案例:成都挪威森林 B法式地中海风格特征:具南部欧洲滨海风情,与北欧风格相比显得更精致秀气,色调明快响亮,点状水景多,小品雕塑丰富,宏大精致兼具自然随意,成本250-450元/平方米,适用于大中型打造欧式风情的中高档项目。代表案例:青岛百仕凯旋城 C美式欧陆风格特征:建立在欧洲大陆景观风格基础上,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与繁复冗长的传统欧洲风格相比,美式欧陆更倾向于实用主义特征,在保持一定程度欧洲古典神韵同时,形式上趋于简炼随意、现代自然,成本250-450元/平方米,适用于温带、亚热带区域力图打造欧陆风格的大中型项目。 D西班牙风格特征:与其他临地中海欧洲国家一样,西班牙风格具有浅色甚至白色立面外观、宁静的庭院、红色的屋顶,映衬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耀眼,但由于西班牙先后受过罗马人、哥特人及阿拉伯人的长期统治,其景观风格是一种欧式与阿拉伯风格的混合体,庄重中透出随意,隆重中透出宁静的多元、神秘、奇异的特征,成本250-450元/平方米,适用南方尤其沿海地区大中型山地别墅项目。代表案例:招商上海海湾假日花园 E新古典风格特征:在欧式传统风格特别是古典意大利风格基础上的现代化演绎,摒弃繁复的线脚与细部塑造,省略部分过于宏大庄严的轴线、雕塑与水景,在尺度上更显得亲切与人性化,在色调上更趋于明快,在材质上更趋于自然,在一定程度上显得与美式欧陆较为相似,成本250-450元/平方米,适用于建筑欧式风格定位明显的项目。代表案例:华侨城波托菲诺纯水岸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案例分析[1]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案例分析 一、项目名称: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 二、项目背景: 1、地理环境: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是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中相对独立且主题特色鲜明的开放式园林,坐落在唐代大慈恩寺遗址上,北接大雁塔北广场,东临戏曲大观园,具备得天独厚的历史价值、景观特色和宗教意义。 2、历史文化背景: 园区占地52.9亩,其前身是曲江春晓园。经重新进行艺术定位,借鉴传统北方、皇家园林和佛教寺院建筑风格,改造为佛文化主题遗址公园。作为佛教文化主题园林,园区无所不在地向市民传达了“禅悟”这种中国特有的宗教体验的氛围,达到明心见性“与天和谐,谓之天乐”的目的。 唐大慈恩寺是公元648年(唐贞观二十二年)太子李治(即唐高宗)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在皇宫城南晋昌里的“净觉故珈蓝”旧址营建的新寺。面积342亩,是现存寺院面积的7倍。整个工程“穷班垂巧艺,尽衡霍良木”,寺院建成后,极为壮丽。唐太宗赐新寺名为“大慈恩寺”。当时的大慈恩寺是唐代规模最大的寺院,寺院新落成时,唐代高僧玄装受朝廷圣命,为首任上座主持,寺内的大雁塔是他亲自督造的,并在此翻译佛经十余年,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

从建寺至今,大慈恩寺在战乱中屡次被毁,又屡次重建,唯有大雁塔完整的保存了下来。现存寺院只是当时的西塔院。1988年日本船桥市与西安结为友好城市,并出资在原唐大慈恩寺遗址上修建了“春晓园”。 2007年为了丰富广大市民的日常休闲娱乐生活,在原春晓园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建,并更名为“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 三、功能分区:整个园区可分为观景区及休闲区。 (一)景色分区: 春晓园的景点根据有关传说和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句建造,以诗成景,韵味无穷。包括雕塑区、古亭飞瀑、曲江春晓、白石滩、关石入口、舞马御杯、柳浪亭、鸟鸣涧、竹里馆等景点。 1、雕塑区: (1)高宗建寺 雕塑以圆雕的形式表现了高宗建大慈恩寺的故事,在人物表现上,以高宗李治指挥建寺的场景构成。 (2)玄奘建塔 雕塑表现了玄奘主持建塔的情景,玄奘亲自设计图样,与官员研究设计方案,右侧的工匠手捧图纸认真地聆听,左侧的小和尚手捧图纸仰望着层层建起的大雁塔,展望着美好的未来,右侧摆放的砖也隐含了玄奘搬砖的故事。 (3)鉴真东渡 在鉴真与空海之间是浪花石雕建起的连接纽带,似中日友好交流的桥梁,表现了中日文化一衣带水、源远流长。 (4)大佛像

曲江遗址公园景观解析

曲江池遗址公园调研报告 Xxxx (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710055) 摘要:景观设计就是通过用地布局和“空间组织”的方式, 在满足人的行为活动功能基础上,营建具有多层次意义的场景和(或)多样性生境的自然或建成环境。景观调查是指对景观设计项目所处环境、地理位置、建筑形式、交通状况、使用性质、文化特征、社会需求等多方面资料的实地考察,是景观认知的必要前提和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曲江池遗址公园的实地调研,对景观设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景观认知景观调查景观空间景观要素 1.背景及基地围研究 1.1 基地研究围确定 曲江池遗址公园位于市东南部,大雁塔东南,北接大唐芙蓉园,南至秦二世陵遗址,与周边的曲江寒窑遗址公园、秦二世陵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等,形成1500亩的城市生态景观带,成为实现城市现代化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谐共生的成功典,为市民提供一个人文、自然、休闲、和谐的城市活动区。 本次调研基地围如图1所示。 1.2 历史文化特点 曲江是中国唐代著名的风景区,在唐长安城东南隅,因水流曲折得名,又叫曲江池。秦代称这里为洲,秦始皇曾在此修建离宫“院”。汉武帝时把曲江列入皇家苑圃。隋建立京城大兴城时,凿其地为池,称为“芙蓉池”。唐玄宗时恢复“曲江池”的名称。 曲江池,兴于秦汉,盛于隋唐,历时千年,是中国古代风景园林之经典。秦

代曲江,一片天然池沼,称为隑洲,建有著名离宫——宫。汉武帝时因其水波浩渺,池岸曲折,“形似广陵之江”,取名“曲江”。隋代修建大兴城,曲江被纳入城廓之中,改称芙蓉池。唐代大规模营建曲江,凿黄渠,辟御苑,筑夹城,建大雁塔,修新开门,曲江池成为水域千亩、名冠京华的游赏胜 图1:调研基地围(自制) 地。“曲江流饮”、“雁塔题名”、“杏园关宴”、“寒窑故事”等典故传说,更使曲江池声名远播,文脉流长。唐玄宗时引水注入曲江,且为芙蓉园增建楼阁。芙蓉园占据城东南角一坊的地段,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唐末,曲江池因战乱宫殿废圮,池水逐渐干涸,后被垦为田圃,园林盛景几无所存。2007年,市依照曲江池历史水系和文物勘探成果,规划建设占地1500亩,集历史文化、文物保护、城市游憩为一体的大型开放式园林生态工程——曲江池遗址公园,于2008年7月1日建成开放。曲江池遗址公园彰显秦汉雄风,传承隋唐源脉,跨原带隰,

园林景观设计的传承及其创新

园林景观设计的传承及其创新 摘要: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理应是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 这是园林艺术的生命能够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本文的研究主要是对园林景观设计 的传承与创新性的现实依据的分析,希望能够帮助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与促进现代 园林的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传承;创新 前言 现代的园林设计理念与方法,急需提高相应的层次,不断创新园林设计。从中国古典园 林的建设中汲取营养,使之充分运用到现代园林的设计中。 1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中的地位 城市景观可概括为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两大类。人工景观诸如建筑物、构筑物及街道、 广场、驳岸等;自然景观包括大自然景观和人造自然景观,即思格斯所说的第二自然,我们 称谓的园林。园林构成因素中面积最大的是绿色植物。惟绿色植物,既可与山水自然景观亲和,又可与人工建筑物亲和,并可有效地利用综合生态环境与景观两方面来隔离过于密集的 建筑景观。园林的规模大小不同,内容繁简不一,但都包含着四种基本的要素,土地、水体、植物、建筑。园林设计的宗旨是不断满足人对自然环境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要求,最大限度 地发挥在生态环境、社会文化、休息游览和经济等方面的综合效益,促进人与自然的健康长 寿和共同持续发展。 2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传承 2.1传承古典园林天人合一 园林景观设计,不仅需要对建筑布置和地形地貌的立意构思,还要考虑道路、场地和植 物种植等。园林的布局是考量各方面后,对其综合价值的充分利用,即充分展现它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就是要根据人们的需求,来不断满足他们对 自然景观的追求,尽量满足人们对生态、文化与休闲娱乐的需求,在不断满足人们的追求中 传承自然景观。我国园林景观在设计中遵守“法天贵真”、“天趣自然”的观念,反对人工粗糙 地进行雕凿和修饰。 我国的古典园林中心思想讲究“天人合一”,因此,成就了我国古典园林地辉煌。“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曾被国外的学者应用,即“在进行最佳空间和时间的选择时,要使人与自然大地 和谐相处,和谐相处即意味着能够获得最大的经济文化效 益,进而取得安宁繁荣的一种艺术”。 2.2传承古典园林季相之美 天地之间是一种无言的美,随时间流逝不断显现出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然而,一 年四季在春暖夏凉等不同季节变化之外,更显现出山水花木随季节变化的种种交替和变化, 这个交替的过程就称之为季相美。在园林四季交替的变化中,不同的季节就会呈现不同的自 然景色,因而营造了不一样的空间意境。园林的景色变化贯穿于整个自然的发展变化过程, 园林的景观就会呈现出千姿百态、丰富多变的景象。在我国园林设计的设计过程中,园林设 计原则总是会遵循传承自然界表现出的季相之美。在季节交替变化时,景色与时间相互交融 贯通,真正实现了抽象时间与具体的景点相互交融,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自然享受与自然乐趣。 2.3传承古典园林景观设计“以小见大”的设计手法 中国人对自然山水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折射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 有鉴于此,我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强调利用一种“以小见大”的设计方法为人们呈现尽可能多 的景观,注重“缩千里江山于方寸之中”,为人们创设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美好境界。 纵观我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先抑后扬、增加空间层次等设计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旨在在 有限的园林空间中营造出仿佛在广阔无垠的大自然中一样的审美体验。开合对比、明暗对比、大小对比等又能产生时而柳暗花明、时而山穷水尽的感觉。这些设计手法都应该被现代园林 景观设计所积极借鉴,给人们营造一种不可捉摸的遐想,体现出我国园林特有的艺术意境。 2.4传承古典园林景观设计的思维方式

特色小镇开发模式

本文汇总了在探索特色小镇开发过程中总结出的特色小镇的综合开发结构与运营模式。 1 特色小镇的本质解读 特色小镇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是旅游景区、消费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三区合一,产城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一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 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本身+产业应用+产业服务”的相关产业集群机构。

2、以旅游为引擎的泛旅游产业聚集结构 以特色产业为基础,发展旅游产业;以旅游的十二要素为内容,打造泛旅游产业集群结构。 3、旅游目的地架构 特色小镇不完全是旅游,但又必须是旅游;每一个特色小镇都是一个以4A景区为主导的旅游目的地。 4、新型城镇化架构 人口聚集,带来城市居住及配套服务的发展,进而形成城镇化架构。 5、智慧化与互联网引擎 以通信和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游客互动体验为根本,以便捷优化管理为保障的智慧化旅游,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因此特色小镇是以“双产业”即特色产业与旅游产业为主,“三引擎”即产业引擎、旅游引擎、智慧化及互联网引擎相协调,“三

架构”及产业链整合架构、旅游目的地架构(景区)、城镇化架构共同支撑的发展架构。 二特色小镇的总体特征 1、以特色的产业及环境资源为基础 产业资源是特色小镇打造的前提;环境资源是特色小镇打造的重要依托;资源如何转化为面向市场的核心吸引力是其核心指向。 2、以坚定的政府政策及投融资支持为依托 以产业为引领,实现“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的四重功能;各功能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大糅合,而是相互之间有机的整合与融合。 3、以产城一体化综合开发为手段 主要表现为产业的综合发展;功能的综合配置;土地的综合开发;配套的综合建设;目标的综合打造等方面。

曲江遗址公园原文译文

照片文字 The Chinese Characters on the Pictures 一、领导关怀 Inspections of Chinese Leaders 照片一:2004年7月2日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视察大雁塔北广场。 Picture one: The North Square of the Big Wild Goose Pagoda was inspected by Jiang Zemin, the former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entral Committee, Presid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Chairman of the Central Military Commission on July 2, 2004. 照片二:2005年5月2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视察大唐芙蓉园。 Picture two: The Theme Park of Tang Dynasty Culture was inspected by Wu Bangguo, member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Political Bureau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entral Committee and Chairman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on May 25, 2005. 照片三:2010年7月1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大唐芙蓉园会见德国总理默克尔。 Picture three: In the Theme Park of Tang Dynasty Culture, Wen Jiabao, member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Political Bureau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entral Committee and Premier of the State Council, met German Chancellor Angela Merkel on July 17, 2010. 照片四:2009年5月18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视察大唐芙蓉园。 Picture four: The Theme Park of Tang Dynasty Culture was inspected by Li Changchun, member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Political Bureau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entral Committee on May 18, 2009. 照片五:2009年3月16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视察大唐芙蓉

景观园林调研报告

景观园林调研报告 :王珂珂 学号:109972 班级:1B11C2 指导老师:马晓燕

1.基地背景,环境文脉; 地处中国,中西两大经济地域组合部,是西北各省通往西南、中原及华东的门户与交通枢纽。在全国经济总体布局上具有承东启位,东联西进的重要战略作用。现辖9区4县,总面积9983平方公里,人口725万人。 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保留着各个历史时期的大量文化遗产,优越的地理区位和深远的历史渊源,使成为中国北方西部最大的商品交流中西与物资集散地。悠久的历史沉积和丰富的人文资料,使居中国六大古都之首,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 不只是古老的,更是现代的;不只是一座拥有丰富历史文化积淀的古老城市,也是一座蓬勃发展、充满活力与希望的现代化城市。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的理念,进一步提高和丰富发展的境界和涵。

曲江新区 曲江新区位于城区东南部,以中外的大雁塔和曲江皇家园林遗址为中心,区历史文化积累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是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及现代都市文化的荟萃之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曲江新区近期规划面积15.88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47平方公里,是城市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五年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 曲江新区是西北唯一的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基地,享受省级旅游度假区优惠政策和管理权限,拥

有完善的服务和支撑体系。 曲江寒窑 曲江寒窑遗址公园位于曲江新区东南隅,紧贴曲江池遗址公园隅,与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和大唐不夜城隔水相望,以在此地发生的王宝钏的爱情故事为线索, 这里遗址区蕴含着丰富的爱情文化,民俗文化和戏曲文化资源。以此为依托,将规划建设以曲江寒窑遗址为核心的中国第一个爱情为主题公园。

风景园林的创新

园林创新 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园林的发展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始终未能形成具有中国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文化。除了社会经济因素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片面照搬西方园林的内容和手法,而忽视了中国本土自然景观资源和地域文化的特征,中国园林的营造成为无源之水。由此可见,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要取得进步,必须通过对传统园林的深入研究,提炼中国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抛弃传统园林的历史局限,把握传统观念的现实意义,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这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真正的发展方向。 1 植根传统园林的精髓 1.1 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主体和构成要素。乡土材料的精工细作,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国园林强调的“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就是要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与感受。 1.2 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康舒适、清新宜人的小气候条件,是园林的物质生活基础。由于生活环境相对恶劣,中国传统城市与园林都十分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营造更加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湿度等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因子为依据,形成适宜居住生活的理想环

境。 1.3 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 不拘泥于庭园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城市景观、自然景观相联系、相呼应,营造整体性园林景观,无论动观或静观,都能看到美丽的景致。许多现代园林设计师都把视域空间作为设计范围,把地平线作为空间参照,这与传统园林追求的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是殊途同归的。 1.4 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 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且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的空间的局部,似乎是没有尽头的。过渡、渐变、层次、隐喻等西方现代园林的表现手法,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同样得到完美运用。 1.5 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将全园划分景区、水面的设置、游览路线的逶迤曲折以及楼廊的装饰等都是“小中见大”的空间表现形式。“大”和“小”是相对的,现代较大的园林空间的景观分区以及较小的园林空间中景观的浓缩,都是“小中见大”的空间表

成都探索古镇旅游发展的模式解析

成都探索古镇旅游发展的模式解析-旅游管理 成都探索古镇旅游发展的模式解析 马文学 作者简介:马文学(1986- ),男,汉族,甘肃兰州人,现任职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委宣传部。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6.02.003 古镇通俗来讲是指有百年以上历史,供人们集中居住的建筑群。中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广阔土地上有着许多古镇,其中有部分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近年来,旅游业为古镇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但旅游开发却未使得古镇得以有效保护,也未使得原著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产发展得到积极改善。反观古镇现状:建筑老化、基础设施不全等,已经逐渐成为制约古镇旅游经济、带动产业互动的壁垒。如何破解古镇发展难题,实现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地政府、旅游行业和专家学者的当务之急。 一、我国古镇旅游的现状分析 据2013年《中国古镇旅游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现有19522个建制镇和14677个乡,其中百年历史以上古村镇220个,分布在24个省、市、自治区。浙江省古镇数量最多有39个;天津、新疆、内蒙古、甘肃和西藏最少,只有1个;四川省有古镇38个位列第二。从分布情况来看我国古镇呈东、西、中递减趋势;从旅游产品种类多样性来看,我国古镇约有5种类型:节事体验游、美食养生游、文化展示游、探幽访古游、民俗风情游等,并且仍以资源驱动型和观光型为主,在开发上缺乏深层次的文化性和体验性,形式雷同而缺乏特色。

(一)旅游产品以资源型为主,辅以文化、民俗、节庆等体验活动 从小巧精致的江南水乡,到大气豪迈的北方古镇,再到神秘迷人的纳西古城,古老的建筑、古朴的环境、悠久的文化,还有闲适的生活状态,都在旅游催化下,悄然一瞬间转化为最直接、可观的旅游产品。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潜在资源、放大核心资源,已经成为各地提升古镇旅游、打造旅游产品的惯用方法和主要模式,显然也具备了开发周期短、投入资金少、短期见效快等优势,但也存在着旅游市场单一固化、旅游产品延展困难、旅游经济空间有限、旅游主体回报率低等劣势。建筑是古镇的形,而文化是古镇的魂。无论是寄放宗族血脉的习俗,还是历经岁月淬炼、代代传承的文化节庆,都在古镇一砖一瓦、一榫一卯中显露三分。实体的建筑只是古镇的封面,民俗节庆、历史文化才是游人今古交流、读懂古镇的最好导游。 (二)旅游形式以观光游为主,辅以体验、休闲、度假等参与方式 类比景区游等传统旅游发展规律,古镇旅游也将经历从旅游观光到互动体验、产业联动的升级转变。目前,国内除起步较早、转型成功的小部分古镇外,绝大部分古镇仍处于盲目开发和临摹兴建中,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古镇“规模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修旧如旧”的风貌改造。从古镇经营者来看,打造实物景观简单、直接、来的快,投资风险与建设周期都可降到最低,后期经营不需要消耗太多脑力、精力与人力;而从游客角度来讲,旅游的初级需求是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观光旅游即可满足。但游客对于这种一成不变的旅游项目,也往往报以“到此一游”的心态。显然,仅仅满足视觉享受的初级旅游观光,已经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了。如能有机联动一些特色文化体验和休闲度假项目,不仅可以重新激活古镇旅游活力,拓展经营项目、延长旅游周期、提升综合

设计风格与理念

建筑设计风格与设计理念 1、自然主义的开端与风格的摇摆 美国广阔的国土、多变的自然地貌使其景观设计有着几乎天生的自然主义追求,奥姆斯特德及其追随者在一系列城市公园系统的规划设计中就倡导自然主义,反对追求庄严和清晰结构的古典主义。公园优美的自然式景观与当时大城市恶劣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满足了回归自然的社会需求。然而,之后的美国景观建筑经过浮华虚饰的后维多利亚折衷主义式(TheLateVictorianEclecticLandscape)、城市美化运动和古典主义复兴的新古典主义等潮流变换,在数十年的风格摇摆中并没有走出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自己的道路。 2、现代主义 二次大战前后,在现代艺术和现代建筑理论和作品的影响下,美国的现代主义景观建筑在所谓的“哈佛革命“之后逐渐形成。现代主义对景观建筑学最积极的贡献并不在于新材料的运用,而是认为功能应当是设计的起点这一理念,现代景观建筑从而摆脱了某种美丽的图案或风景画式的先验主义,得以与场地和时代的现实状况相适应,赋予了景观建筑适用的理性和更大的创作自由。正如“哈佛革命“三之的罗斯(JamesRose)所说的:“我们不能生活在画中,而作为一组画来设计的景观掠夺了我们活生生的生活区域的使用机会。“他最为关心的是空间的利用而不是规划中的图案或所谓的风景秩序。而加州学派的领导人物丘奇(ThomasChurch)的作品中真正鼓舞人心的也不是构成的秩序,而是自由的设计语言以及有设计本身、场地和雇主要求之间的精妙平衡。另一位现代景观设计大师埃克博(GarrettEckbo)则更为强调景观设计中的社会尺度,强调景观建筑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在他看来“如果设计只考虑美观,就是缺乏内在的社会合理性的奢侈品“。而作品最具几何秩序感的克雷(DanKiley)同样认为设计是生活本身的映射,对功能的追求才会产生真正的艺术(图3)。最能象征这一时期景观设计理念和环境关怀的景观建筑师是哈普林(LawrenceHalprin),他的作品体现了现代主义景观建筑学进展的各个方面,包括设计的社会作用、对适应自然系统的强调,以及功能和过程对形式产生的重要性等等。他的一系列以自然作为戏剧化景观场所规划灵感来源的城市公共景观设计,不仅是优美的城市风景而且更是人们游憩的场所,从而成为城市中人性化的开放空间(图4)。20世纪60年代起,社会民主所带来的公众参与决策制度促进了美国社会方方面面的变革,景观建筑设计也同样如此,而哈普林正是这一变革的直接拥护者和倡导者,正是哈普林使他的公司的设计程序适应了新的社会现实,通过讨论会和信息反馈等方式实现的公众参与设计使社会意愿得以在景观设计中体现出来。现代主义景观建筑设计通过对社会因素和功能的进一步强调,走上了与社会现实相同步的道路。 3、生态伦理 70年代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宾夕法尼亚大学景观建筑学教授麦克哈格(LanMcHarg)提出了将景观作为一个包括地质、地形、水文、土地利用、植物、野生动物和气候等决定性要素相互联系的整体来看待的观点。强调了景观规划应该遵从自然固有的价值和自然过程,完善了以因子分层分析和地图叠加技术为核心的生态主义规划方法,麦克哈格称之为“千层饼模式“。其理论与方法赋予了景观建筑学以某种程度上的科学性质,景观规划成为可以经历种种客观分析和归纳的,有着清晰界定的学科。麦克哈格的研究范畴集中于大尺度的景观与环境规划上,但对于任何尺度的景观建筑实践而言,这都意味着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景观除了是一个美学系统以外还是一个生态系统,与那些只是艺术化的布置植物和地形的设计方法相比,更为周详的设计思想是环境伦理的观念。虽然在多元化的景观建筑实践探索中,其自然决定论的观念只是一种假设而己,但是当环境处于脆弱的临界状态的时候,麦克哈格及宾州学派的出现最重要的意义是促进了作为景观建筑学意识形态基础的职业工作准绳的新生,其广阔的信息为景观设计者思维的潜在结构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对于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创新思维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96284937.html,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创新思维 作者:郭弘智 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7年第21期 摘要:时代的变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与质量,而且,在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重视绿色生态城市。在绿色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风景园林则充分体现了人们的高品质追求。当前,虽然我国在园林建设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其发展。因此,想要满足现代化城市的需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要对风景园林进行深入分析,不断创新,合理应用创新思维,设计出具有特色的风景园林。于此,本文主要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创新思维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人士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创新思维 1 当前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园林设计缺乏科学合理性 在我国城市园林规划建设中,其规划工作普遍都是由某单位来承担,这就使得很多城市的园林建筑设计会受制于一些政治因素的影响,不少设计施工的单位在具体设计时,不可避免地去主观性地听取某个别领导的需求,做足了面子工程但却同时使得城市规划设计没有了其该有的历史文化传承的特点,导致在风景园林设计风格上一片混乱不堪的景象,致使一个城市的本土文化无法通过园林风景的设计呈现出来,更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1.2 园林设计中的“拿来主义”现象严重 当前,我国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普遍存在着“拿来主义”现象,很多设计师在融合和借鉴西方园林设计理念和风格的过程中,直接照搬、不作任何修改和选择地移植到国内园林设计中。而风景园林设计的理念其实质即是不同的风景园林所具有的生命个体的呈现,其生命力离不开园林设计的款式、风格,而款式造型以及风格都是与一个城市的自然地貌、文化内涵以及城市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性。但在我国实际的众多园林设计中,真正能代表一个城市风貌和文化的园林设计作品,基本上非常稀缺,普遍都属于照搬照抄,无处不在的各种模仿“造城”,无法真正满足人们的需求,使人感受不到具有中国特色和地域风貌的设计感。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即是园林设计中没有本土文化的支撑,也没有设计师自主的创新设计点,导致最终设计出来的作品没有特色,多种建筑的相似和雷同,甚至还会强化对国外文化的浓墨重彩,从根本上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 1.3 风景园林设计师没有树立设计责任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