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专题讲解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①有利于加强君权,有利于统治阶级实行仁政。 ②唯心主义成分多,神学迷信色彩浓厚
二、提出:董仲舒发展的新儒学内容
材料三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与诸阴阳之道。君 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 ……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春秋繁露· 基义》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 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祐,而享鬼神之灵,德施 于外方,延及群生也。 ——《汉书· 董仲舒传》
探 究 学 习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请回答:你 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 据。 有道理。 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都是为 了适应加强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需要(目的 相同)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措施(性质相同 )。
(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初年怎样的经济状况?由此 统治者采纳了什么统治思想和政策?
状况:经济凋敝;
思想:黄老之学,“无为而治”; 政策:休养生息
材料二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无)事,非 遇水旱贯朽而不可校(计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仟佰之 间成群,乘牸牝(泛指雌性的牲畜)者摈而不得会聚。 守闾阎者食粱肉,则民人给家足。都鄙(边境)廪庾 (粮仓)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 为 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汉书· 食货 志》
(前179-前104)
演 稿
示
文
1 2 3 后
等
印度神油官方网站 嶒尣夻
二、提出:董仲舒发展的新儒学内容 请据以下材料概括董仲舒的主要思想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 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 ,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 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 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董仲舒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学习 探究
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
继承:先秦儒学的“仁”, “礼”“民本”思想。 发展:“四结合”,提出“大一 统”。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 出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三纲五常”。 区别: 地位不同:百家之一;正统独尊 主题不同:谈论现实;神话皇权 功能不同:追求真理;服务实政
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背景
吸取秦亡教训,重视人才
鼎盛时期的社会问题,需要人才
边境不宁、王国割据、
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
从“无为”到 “有为”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背景
2、方法:
3、影响:
推荐——策问(成为定制) 发掘治国之才 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
“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 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 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 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 气起,而天地之阴气亦宜应之而起。”
/ 免费彩票计划软件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a 新儒学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b 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 到了关键性作用。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原因) 儒学成为正统
1、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 2、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a 起用文学儒士参政 b 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让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教科书:儒家经典—五经 教官:五经博士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思想改造儒家思 想,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儒学体系。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详解
2.带有神学迷信色彩,为了维护封建专制 和等级制度而宣扬纲常伦理
复习
• 回答问题: • 1.秦朝治国理念是什么?“焚书坑儒”的实
质是什么? • 2.汉初治国理念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那样
的理念? • 3.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当
时国家面临哪些问题?
焚了哪些书,又保留了哪些?手段如何?
鲁壁 位于山东曲阜孔庙内。据说是秦朝时孔子第
九代孙孔鲋藏《论语》等儒家经典的墙壁
一、秦汉时期治国理论:
秦
Hale Waihona Puke 汉初汉武帝时重法轻儒 道家“无为”思 (焚书坑儒)想
2、汉初的“无为”
汉 初
战争 破坏
“无为”
与 民 宽松
形 势
社会 凋弊
黄老之学 (道家)
休 息
面汉对兴汉,初接秦如之此敝形,势诸侯,并如起果,民你失是作刘业邦而大,
——顾颉刚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思想 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1
、 政治 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措
施
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教育 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从
此,教育被儒家垄断。
2、汉 代 教 育 状 况
教科书:儒家经典—五经 教官:五经博士
——儒学垄断教育
官办最高学府:太学,考试合格做官 ——凭儒学入仕
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董仲舒附会当时 政治,写了篇文章,认为这些灾异都是天在表达它的 意志,应该诛杀不法诸侯和大臣。文章上奏前,被告 发。武帝召集大臣进行讨论。董仲舒的建议引起了许 多重臣的愤怒,建议把他定为死罪,但汉武帝赦免了 他。——《文化发展历程》(岳麓版)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一方面神化君权, 加强皇帝的权威,使得君主的权力神圣化而至高无上; 另一方面,又用天意来限制君权,用灾异来警示君主, 这是汉代儒学思想的重要发展。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 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
三、儒汉学代成儒为学正成统为(正原统因思) 想
பைடு நூலகம்
1、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
2、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a 起用文学儒士参政 b 兴办台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让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加强君权的需要
“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糅合道家、阴阳五行思想改造儒家思想, 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儒学体系
探究学习
“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 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 下之人同归之,若归父母,……”
“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 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 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 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 气起,而天地之阴气亦宜应之而起。”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一、从“无为”到“有为”
1、背景
吸取秦亡教训,重视人才 鼎盛时期的社会问题,需要人才
边境不宁、王国割据、 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董仲舒地位、生平与贡献
汉代儒学代表、大学问家
三次应对策问《天人三策》
受赏识、为官
晚年著《春秋繁露》 创制新儒学思想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例题解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例题解析典例导析【例1】(2004年某某)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点拨:董仲舒的回答实质上是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而此时的儒家经过董仲舒的发展,提出了“大一统”和“天人感应”的思想,恰好迎合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答案:D【例2】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点拨: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儒家学说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秦始皇为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焚书坑儒政策,儒家学派遭到沉重打击。
西汉初期,儒家思想逐渐复苏;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局面,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学说取得独尊的地位。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秦始皇的“坑儒”,还是汉武帝的“尊儒”,都是为了满足专制统治的需要而采取的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
由此可知,D项是正确的答案。
④具有相当大的干扰性,实际上,汉武帝以后,儒家以外的各学派诸如道家、法家等都有一定发展,并非“消亡”。
答案:D【例3】经历战国、秦、汉初三个阶段,儒家思想到汉武帝以后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它得到了广大人民的理解和拥护B.它与其他各家思想糅合渗透在一起C.适应了专制制度的时代需要D.它主X“仁政”“德政”“民贵君轻”点拨:本题考查通过历史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本题易错选D项。
儒家思想经过战国、秦、汉,汲取各家精华,顺应时代发展,已经形成“外儒内法”的完整体系,符合专制制度的需要,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答案:C思维启示【例1】1.思想文化的发展与时代要求有着紧密的联系。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但也导致了文化多样性的缺失和文化传 承的困难。在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政策时,应该看到其历史背景和实施过程。 当时的中国处于分裂状态,各种思想流派互相争鸣,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因此,推 崇儒家思想并排斥其他学派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总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项重要政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我们应该在评价这一政策时考虑到其历史背景和实施过程,同时也应该看到其局限性 和问题所在。在传承传统文化时,应该保持文化多样性和思想自由的重要性,推动中国文 化的多元化发展 除了在政治层面上的影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对中国的教育、学术和思想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在教育方面,由于儒家思想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儒家经典成为了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这意 味着,所有想要进入官场或成为士人的学生都必须学习儒家经典。这种教育制度一直持续 到清朝末期,严重限制了人们的知识视野和思想自由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学术方面,"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导 致了中国学术界的一 元化。学者们主要研 究儒家经典,而对于 其他学派和学科的研 究则相对较少。这种 局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学术的发展 和创新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思想方面,由于儒家思想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其他学派的思想逐渐被边缘化或消失。这 导致了中国思想的单一性和缺乏多样性。虽然儒家思想有其优点和价值,但这种局面也限 制了中国思想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xxxxxxxxxxxxxxxxxx
汇报人:XXXXX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பைடு நூலகம்
董仲舒像
董仲舒,西汉广川<今XX省枣强 县广川>人,生于公元前179年,卒 于公元前104年,享年75岁.董仲 舒自幼勤习儒家经典,是研究《春 秋公羊》学的著名学者 ,有"博学 君子"、"汉代孔子"之美誉.汉景 帝时期 ,当上了"博士".汉武帝 时期,其三篇对策都被采纳,成为 汉代治国安邦的三大文教政策先后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与儒家的兴起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宋明理学 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学习要点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一、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1、董仲舒的生平、历史地位及贡献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2、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 3、独尊儒术的结果
汉武帝像
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
家大政
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 学儒家经典
为儒家思想上升到独尊的地位 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
A、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B、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C、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担任江都王相、胶西王相 .晚年辞官 著有《春秋繁露》.
董仲舒的历史地位及贡献
历史地位: 董仲舒是汉代儒家代表人物,也是使 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的关键人物.
贡献: 董仲舒的贡献在于他把道家、阴阳五行 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 造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独尊儒术的结果
西汉后期,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 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 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延续两千年之久.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那些事儿》载:一切的事 情都从1328年的那个夜晚开始,农民 朱五四的妻子陈氏生下了一个男婴, 大家都知道了,这个男婴就是后来的 朱元璋。大凡皇帝出世,后来的史书 上都会有一些类似的怪象记载。比如 刮风啊,下暴雨啊,冒香气啊,天上 星星闪啊,到处放红光啊,反正就是 要告诉你,这个人和别人不一样。朱 元璋先生也不例外,他出生时,红光 满地,夜间房屋中出现异光,以致于 邻居以为失火了,跑来相救。
• 材料五 • 道之大源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天道之 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主刑。刑主杀而 德主生。……是故(天)以此见之,贵阳而 贱阴也。 • 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 主,妻为从。
材料五 道之大源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天道之大 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主刑。刑主杀而德主 生。……是故(天)以此见之,贵阳而贱阴 也。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 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 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 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 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 道,重现蓬勃生机。
探究:董学还是原来的儒学吗?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于君,天意 所予也。 •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 道之大源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天道之大者在 阴阳,阳为德,阴主刑。刑主杀而德主生。王道以 教化为大务,以刑罚为辅。 •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 进。
• 材料四 • 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莫贵于人 • 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 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 ;内有五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 四时数也 • 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故曰:以类合 之,天人一也
高考历史知识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高考历史知识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汉武帝尊儒的措施①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汉武帝说:“今子大夫既已著大道之极,陈治乱之端矣,其悉之究之,孰之复之。
”②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
扩大了官员的队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成为汉武帝文治武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给后世封建王朝在用人方式方法上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迪。
③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这是封建国家利用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提倡儒学,其必然对整个社会的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汉武帝的这两点措施,为儒家思想上升到独尊的地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延续了两千年之久。
二、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①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汉武帝规定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
其中《诗》就是《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书》就是《尚书》,是我国古代商贾文献资料汇编;《礼》就是《周礼》,周代的典章制度,道德规范;《易》就是《易经》,是我国古代一部具有一定的哲学思想的著作;《春秋》,是孔子以鲁国历史为主线所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汉武帝还立专事研究、传播五经的教官“博士”。
挑选“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的人为博士,负责传授学问,设置经学博士7人。
这是西汉大力弘扬儒学最切实际的举措。
②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前124年,汉武帝为了培养官吏,统一人们的思想,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定太学以教救国”,在长安兴办太学。
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太学的学习科目设五经,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教授。
学生可任选一经学习,(相当于今天大学的专科),以自学为主,老师定期讲经,每年考试一次。
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以做官。
太学,是中国历史上董仲舒第一个创办的第一所大学,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古老的正规大学。
太学是官办的最高学府。
起初,太学有经学博士7人和博士子弟50人,后来太学生发展到3 000人。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学指导汉武帝之前儒学发展状况:1.春秋: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2.战国:经过孟子、荀子总结和改造,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3.秦朝:秦统一后,采用法家思想治国,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焚书坑儒”,儒家学派受到打击。
4.汉初:统治者采用“黄老思想”治国,但儒学逐渐复苏。
一、从“无为”到“有为”1.西汉初年的“无为而治”黄老学说的简单定义: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
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
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黄老之学继承、改造了老子“道”的思想。
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
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学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
【自主学习1】阅读材料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孝惠、高后之间,衣食滋殖。
文帝即位,躬修俭节,思安百姓。
——班固《汉书·食货志》结合材料及教材1回答汉初实行无为而治的原因、目的、表现:原因:目的:表现:材料二: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
——班固《汉书·食货志》结合材料及教材2回答汉初实行无为而治的影响:影响: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材料三:元朔元年秋,匈奴入辽西,杀太守、入渔阳、雁门、败都尉,杀略三千余人。
元朔二年春正月,匈奴入上谷、渔阳,杀略吏民千余人。
元朔三年夏,匈奴入代,杀太守;入雁门,杀略千余人。
元朔四年夏,匈奴入代、定襄、上郡,杀略千余人。
——班固《汉书·武帝纪》材料四:偃说上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
第10讲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术思 想的自由发展
董仲舒的新儒学中有哪些积极成分? 哪些又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扬弃的?
积 极 评 价
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 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1.含有唯心主义的成分
消 极
(3)弘扬——“三纲五常”(维护统治秩序):“三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 、礼、智、信为“五常”,即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
文 化 常 识
纲常名教
纲常是“三纲五常”的简称,孔孟提出相关 内容,董仲舒作了发挥与规范,明确了这一概 念。三纲的腐朽性很强,而五常的积极作用则 很大。 名教,名即名份,教即教化,名教即通过上 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纲 常、等级制度。
西汉初期以“无为”的黄老之学为统 治思想,出现怎样的后果呢?
积极 (可能性)
1.经济恢复 2.社会稳定 3.生活改善
消极
(必要性)
土地兼并, 阶级矛盾尖锐
商贾膨胀 边境不宁,匈奴为患 王国问题,诸侯势力膨胀
积极“有为”的思想成为时代的需
汉武帝 “有为”的表现
政治:必修①: (1)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 (2)加强皇权: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任尚书令、 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经济:必修②: 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稳定物价。实行货币官铸、盐铁专 卖、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等 思想:必修③: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军事:课外补充: 成功反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等
三、儒学成为正统
1、汉武帝尊儒:
①起用儒者参与大政; ②儒家经典“五经”成为国家教科书,垄断教育; ③中央兴办太学授五经; ④地方设立郡县学,儒学在民间也处于独尊地位。 2、结果: ①儒家获得独尊地位,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②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③成为各级学校必修内容和朝廷选官考查标准, ——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作用和影响解析PPT
争议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历史上的汉武帝是鲜有 的贤明君主,他在位期间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可是现代的人们越来越怀疑这件事情的真实 性,许多人认为一个能够用“罪己诏”进行自我批评的君 主,必然做不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事情。随着时 间的推移,近代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发现汉武帝“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的真相,为了提高儒家思想的地位,儒家 信徒班固捏造了事实,让汉武帝背了数千年的锅。
中央集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提出来的,意思是废除其他思想,只尊重儒家的 学说。以后,凡是做官的人都要懂得儒家的学说,用儒家的思想来解释法律。独尊儒 术之后,中国古代的封建正统思想就开始确立了,但真正的全面确立是到了隋唐时期。
第二章 影响与作用
背景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是 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这一政策几乎为 以后各代统治者所遵奉,长达两千年之久,对我 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各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 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对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的发生,古代史学家多认为是汉武帝与董仲舒君 臣撮合而成的,一个是为了建立 大一统帝国的需 要,一个是出于争夺学术地位的需要,因此,三 道策问,一拍即合。
第四章 现代影响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它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 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孔子学院
(文化交流机构) 孔子学院( 英文:Confucius Institute ),是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 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机 构。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 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 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 全球首家孔子学院2004年在韩国首尔正式设立。
专题1.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析版)
专题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西汉初年,大臣陆贾评论秦的统治说:“事愈烦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淫愈炽,兵马益而敌愈多。
”这段话最根本的含义是A.严刑酷法不能保证统治的安定B.减少政事清静无为才是长治久安之道C.秦朝养兵太多反而招致灭亡D.秦朝法网严密却不能阻止民间的反抗【答案】B【解析】材料“事愈烦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淫愈炽,兵马益而敌愈多”认为,事情越弄得麻烦天下反而越不安定,法律越颁布的多反而做坏事的越多,打仗的军队越多反而敌人越多;这就要求减少政事清静无为才是长治久安之道,故B项正确;ACD项材料没有体现。
点睛:对材料“事愈烦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淫愈炽,兵马益而敌愈多”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2.西汉初期,陆贾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其天人学说中;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
这表明当时儒学A.发展成为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B.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学说C.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D.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初陆贾把阴阳家,贾谊把道家,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这些思想与董仲舒的新儒学有着很多相同的地方,因此为董仲舒新儒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以后,A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不能体现当时儒学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当时儒学主要是吸收了阴阳家和道家思想,故D项错误。
故选C。
3.西汉某著作中说:如果君王不知礼节,树木就长不直,并且夏天常有暴风;如果君王言不守信,反复无常,秋天雷电天气就特别多;如果君王不听劝谏,刚愎自用,春夏季节将暴雨成灾。
这些思想A.遏制学术思想自由发展B.有利于规范君主的行为C.根植于先秦的儒学传统D.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思想【答案】B【解析】据材料“如果君王不知礼节,树木就长不……刚愎自用,春夏季节将暴雨成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这有利于规范约束君主的行为,故B项正确;“天人感应”不是独尊儒学的思想,不会遏制学术思想的自由,故A项错误;天人感应思想不是根植于先秦的儒学传统思想体系,故C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辩证意识的内容,故D项错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详解课件
总结历史教训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时期的一项重要政策,旨在确立 儒家思想在国家和社会中的统治地位。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于 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研究这一政策,我们可以认识到,在思想文化领域,强 权的干预和强制推行单一思想会导致文化多样性的丧失和思 想创新的抑制。这不仅限制了个人的自由和创造力,也阻碍 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其他学派的打压与排斥
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下,其他学派受到了打压 和排斥,失去了发展空间和影响力。
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下,除了儒家以外的其他学 派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压和排斥。一些与儒家思想相悖 的学派被视为异端邪说,其书籍和学说被焚烧或禁止传 播。这导致了许多学派的衰落和消失,只有儒家思想得 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虽然这种政策有助于强化儒家 思想的正统地位,但也限制了学术思想的多样性和自由 发展。
对其他学派的压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施,对其他学派造成了压制和排挤。
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下,儒家以外的其他学派失去了发展空间和机会,面临着被边缘化和遗忘 的危险。这种压制导致了学派的消失或衰落,使得文化和学术的多样性遭受损失。
对科学发展的阻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施,对科学发展产生 了阻碍作用。
强化了文化传承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经典成为 学习的主要内容,强化了文化的传承 和发展。
对中国政治体制的影响
01
02
03
君主专制强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施 ,强化了君主专制,使得 君主成为国家政治的核心 。
官僚制度发展
课第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汉武帝的治国理念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实现国家统一,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治国理念。
他认为儒家学说符合他的治国理念,强调君主的权威和道德教化,可以用来统一人 民的思想和行为。
因此,他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
02
CATALOGUE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推行
董仲舒的建议
促进文化发展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施 ,使得儒家文化得到了重 视和发展,促进了中华文 化的传承和创新。
消极评价
限制思想自由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施 ,限制了社会的思想自由 ,对于其他学派的学术思 想进行了压制和排斥。
僵化学术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推行 ,使得学术思想变得僵化 ,缺乏创新和变革的动力 。
这一政策对儒家学说的打击是毁灭性的,许多儒家经典和文献被焚毁或失传,儒 学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汉初的黄老之学
汉朝初期,为了恢复经济和稳定社会 ,采用了黄老之学作为治国思想。
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治,让社会自然 发展,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 汉朝初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 同时也导致了思想上的混乱和无序。
05
CATALOGUE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现代意义
对现代政治的启示
政治稳定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统一思想 ,有助于维护政治稳定,减少社
会动荡。
道德建设
儒学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 德规范,有助于提高公民道德水平 ,促进社会和谐。
治理理念
儒学提倡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为 现代政治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董仲舒在汉武帝时期提出了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建议,旨在统一思想, 加强中央集权。
董仲舒强调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如仁、义、礼、智、信等,认为这些 价值观能够引导人们向善,促进社会 和谐。
历史公开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历史公开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在文帝和景帝物质积累的基础上,国力强盛,为解决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实行积极“有为”的治国政策。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思想上加强了统一,并使得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确立正统地位。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2、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3、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不受统治者重视的原因?4、韩非子的思想主张?视时间提问,或者默写,分名为AB 组、董仲舒新儒学体系的内容及其评价 1、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教材,独立归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的历史背景;2、结合教材,分析材料,小组合作概括董仲舒新儒学的具体内容;3、阅读教材,归纳汉武帝的尊儒措施,并总结其影响。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从“无为”到“有为”----背景◆学习提示:看视频,回答相关问题。
归纳汉初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
(41、“无为”(道家)原因:2、“有为”原因: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董仲舒新儒学体系的内容学习提示:学习课文相关内容,阅读材料,合作探究,回答问题。
(4材料一:“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观点: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董仲舒《春秋繁露》观点:材料三:董仲舒按照他“贵阳而贱阴”的大道理论,提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夫妻三种关系是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
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
观点:原因:✧要求学生对应观点论述,不能空泛。
◆归纳总结: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的内容1、2、3、✧作为重点讲述本目内容,深入浅出,尽量让学生清晰,并明确新儒学的的特点。
◆合作探究1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的内容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君权神授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天人感应
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气,而人之
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天地之阴气亦
宜应之而起。
——天人合一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三纲五常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的内容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 通谊。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 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 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 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辟邪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的内容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加强君权的需要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的需要
“仁政”的思想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新儒学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3.董仲舒建立新儒学体系的目的 根本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 的发展形势。
秦末战争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无为而治”的目的
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
3、“无为而治”的表现
① 减轻田租 ② 释放奴婢为庶人 ③ 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免除一定赋税和徭役
4、无为而治的影响
① 恢复和增强了汉朝的经济实力 ② 安定了人民生活,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休与 养民 生休 息息
思考: 古代中国的治国思想有哪几种?
一、从“无为”到“有为” 背景材料:
秦国时期,法家大行其道,但儒学仍旧在 秦国有一定的位置。
秦统一六国之后,儒家地位下降,政治地 位边缘化。私学被禁,典籍被焚。部分儒家向 统治集团靠拢并进而相应改造儒家学说。
儒学境遇
春秋:应运而生 战国:蔚然大宗
秦朝:遭打击 西汉初期:逐渐复苏
一、从“无为”到“有为”
政治:布衣为相 中朝 察举 推恩 刺史 经济: 币制 盐铁 代田法 军事: 大败匈奴 西域问题
汉武帝的“有为”在思想文化政策上的 表现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董仲舒生平
董仲舒(前179~前104),西汉 哲学家、政治家和经学大师。汉景帝 时任博士,教授《公羊春秋》。汉武 帝时,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建 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 帝所采纳。晚年著《春秋繁露》,建 立新儒学体系。
背景材料:
汉立政之初,社会经济凋敝,统治者为了 恢复生产,安定民心,吸取了道家“无为而 治”的思想,与民休息。
随着汉朝经济逐渐恢复,国力增强,到了 汉武帝时期经济已经相当富裕。但社会也潜 伏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边境不宁等 问题威胁着汉武帝的统治。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无为而治” 的背景
课堂练习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C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影响
消极: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积极:①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大一统
②促进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面临问题 解决之道 新儒学
边境不宁 中央集权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诸侯割据 土地兼并
君主专制 限制兼并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限田、薄敛、省役
阶级矛盾
缓和矛盾 制定规范
“三纲五常”
儒学的自我调节满足了时代的要求。 新儒学为儒学赢得正统地位起到了关键作用。
新儒学 “新” 在何处?
董仲舒在先秦儒学思想中糅合了道家、法 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加以改造,形成 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4.汉武帝为什么要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产生了什么影响? 原因:
①汉武帝面临边境不宁、王国威胁、 土地兼并等大量 问题,需要加强中央集权 ②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 (根本原因)
A.人定胜天
B.无为而治
C.君权神授
D.仁政思想
2.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 D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
C.性善论
D.大一统
课堂练习
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 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下列最能够
体现这一观点的思想是 B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 实践德政,推行教化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1、以德治国 2、以法治国 3、无为而治
一、从“无为”到“有为”
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
可能性:经济恢复,社会安定,国力日盛
边境问题
威胁国家统一 和中央集权
必要性: 王国问题
威胁君权和中央集权
土地问题
阶级矛盾尖锐
回忆我们学过的必修Ⅰ和必修Ⅱ教材, 汉武帝的“有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 有何表现?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正统思想?
西汉社会危机潜伏,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 一需要有关思想。
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
汉武帝采取有力措施,推行儒学。
2.表现:
思想上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
政治上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教育上:儒家经典成为教科书; 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天下 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从此,教育被儒家垄 断。
课堂练习
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到汉代转变为
官方学说,主要是因为 A
A.儒学内部的改造 B.统治集团的斗争 C.杜会环境的变化 D.其它学说的衰落
课堂练习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 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董仲舒《深察名
号》)从董仲舒的这句话中可以发现,他 B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不同:
⑴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新儒学被独尊。
⑵先秦儒学关注现实问题,而新儒学的神学 色彩浓厚。
⑶先秦儒学与入仕不挂钩,而新儒学则“学而 优则仕”。
⑷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的新儒学则 长期被当作“圣经”。
课堂练习
1.儒学到了汉朝被赋予的新内容是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