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年中国科学院大学考研试题 遥感概论

合集下载

遥感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遥感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遥感概论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遥感技术中,"遥感"一词的英文缩写是:A. RSB. GISC. GPSD. AI2. 以下哪项不是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A. 农业监测B. 城市规划C. 军事侦察D. 电影制作3. 遥感图像的分辨率是指:A. 图像的清晰度B. 图像的尺寸C. 图像中每个像素所代表的地面面积大小D. 图像的色彩数量4. 关于光谱分辨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光谱分辨率越高,图像的色彩越丰富B. 光谱分辨率越高,图像的清晰度越高C. 光谱分辨率越高,图像的噪声越低D. 光谱分辨率越高,图像的覆盖范围越广5. 以下哪种传感器是主动式传感器?A. CCD相机B. 红外扫描仪C. 激光雷达D. 多光谱扫描仪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遥感技术可以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等多个领域。

2. 遥感数据的获取主要依赖于______、______和______等设备。

3. 光谱分辨率是指传感器能够分辨的最小光谱范围,它影响着图像的______和______。

4. 空间分辨率是指图像中每个像素点所覆盖的地面面积,它与______和______有关。

5. 遥感数据的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______和______等步骤。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2. 描述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过程及其重要性。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多时相遥感数据在农业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2. 论述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并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

五、案例分析题(共20分)某地区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

请分析以下遥感图像,并回答以下问题:- 图像中显示的土地利用类型有哪些?- 如何通过遥感图像识别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 该地区在过去十年中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是什么?注意事项:- 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

遥感考研复习题

遥感考研复习题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复习题及作业参考答案概念题:遥感:通过仪器远距离、无接触地获取并分析目标的电磁辐射特性,借以估计目标的其他物理属性、几何属性等,或者进一步地对目标进行识别的技术。

(以上是狭义定义。

广义定义为“借助仪器对目标的远距离、无接触探测技术”,其中包括利用力场、机械波等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

对地遥感:主要是从地球表面以外的空间对地球表层目标进行探测。

它是空间探测遥感的一种(以空间目标为探测对象,以信息获取为目的,遥感技术是其手段。

后者又可从遥感的空间范围分为对地遥感(以地球为探测目标)和宇宙遥感(以地球以外的宇宙天体为目标)。

遥感器:遥感中用于采集地物的电磁辐射能量的仪器。

其核心部分是对不同波段的电磁辐射敏感的各种传感器(sensor)。

遥感平台:搭载遥感器的各种工具。

包括车、船、高架、热气球、飞机、卫星、飞船等等。

其中卫星和飞机是目前最主要的遥感平台(platform)。

遥感平台大体上可分为四类: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和航宇平台。

主动遥感:遥感方式为遥感器发射电磁波,然后接收目标地物对该电磁波的散射回波。

被动遥感:遥感方式为遥感器接收目标地物对太阳电磁辐射的反射或地物自身的电磁辐射。

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同。

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多普勒效应:由于波的接收器与波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引起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公式由相对论给出。

波的干涉:两列或以上(离散)的波,因波的迭加而引起传播交迭区域内振动强度(振幅)重新分布(加强或削弱)的现象。

波的干涉必须满足相干条件:频率相同;存在相互平行的振动矢量;相位差稳定。

波的衍射:“连续”分布的相干波源引起振动强度(振幅)重新分布(加强或削弱)的现象。

波的偏振:偏振是波的振动矢量在与传播方向垂直的平面内的振动状态。

因此偏振现象是横波所特有的。

波的偏振分为线偏振:在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平面内,振动矢量的轨迹为一直线;圆偏振:振动矢量的轨迹为一圆;椭圆偏振:振动矢量的轨迹为一椭圆。

2013考研遥感概论名词解释总结

2013考研遥感概论名词解释总结

黑体:黑体概念是理解热辐射的基础。

黑体被定义为完全的吸收体和发射体。

它吸收和重新发射它所接收到的所有能量(没有反射)。

它的吸收率和发射率均为1。

也就是说,在任何温度下,对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能的吸收系数恒等于1的物体称为黑体。

灰体:太阳辐射:太阳是一个电磁辐射源,是遥感的主要能源。

作为一个炽热气体球的太阳.其中心温度15 x 106K,表而温度约6000 K。

太阳辐射的总功率为3.826 x lO26W,太阳表而的辐射出射度为6.284 x 10W m-2。

太阳的辐射波谱从X 射线一直延伸到无线电波,是个综合波谱。

单位时间内,垂直于太阳射线的单位面积上,所接收到的全部太阳辐射能。

其数值为1.36x 2护w.m-z。

此值实际为大气圈外太阳光的光谱辐照度在全波段范围内的积分值。

D是以日地平均距离为单位的日地之间的距离o B是太阳天顶角(与法线的夹角)。

当B为某地正午时分太阳天顶角时,.E为到达某地的最大地面辐照度Em。

二。

地面接收的太阳辐照度与太阳夭顶角有关。

在忽略大气损失的情况下,可近似认为地面辐照度E与cosB成正比。

之n}oosB 式中;£。

是太阳常数,一个描述太阳辐射能流密度的物理量。

地球辐射:地球辐射可分为短波辐射(0.3一2. Sam)及长波辐射(6}m以上)。

图1.7显示地球的短波辐射以地球表面对太阳的反射为主,地球自身的热辐射可忽略不计。

地球的长波辐射只考虑地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在这区域内太阳辐照的影响极小。

介子两者之间的中红外波段(2.5---6}em)太阳辐射和热辐射的影响均有,不能忽略。

对于地球的短波辐射的反射辐射而言,其辐射亮度与太阳辐照度及地物反射率有关。

黑体辐射:电磁波谱:电磁波谱是按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或频率来划分的。

它包括从无线电波、微波、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Y射线、宇宙射线等。

波谱区的划分没有明确的物理定义,因而界线并非严格、固定,是一种相互渗透的过渡关系。

中科院遥感所GIS考研历年试题

中科院遥感所GIS考研历年试题

2003遥感所硕士试卷GIS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 地理信息系统2. 空间信息网格3. 空间数据挖掘4. 数据互操作性5. 空间索引二.填空题(每空答对得2分,不答或答错不扣分,共40分)1、地理信息系统萌芽于()年代。

2、我国的地理信息系统工作起始于()年代,其标志是()。

3、()、()和()是地理空间分析的三大要素。

4、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转换主要包括()和()。

5、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分为()、()和()三个层次。

6、空间关系通常分为()、()和()三类。

7、手扶跟踪数字化的精度受()、()和()三种条件的影响。

空间信息查询方式主要有()、()和()三种方式。

三.判断题(请根据判断在每题的括弧中写入“对”或“错”,每一题答对得4分,答错不扣分,共20分)1、若某一弧段的左、右多边形分别为A和B,则A、B两个多边形相邻。

()2、若弧段A和多边形P无交点,则A和P是分离关系。

()3、利用游程编码数据结构一定能够减少数据存储空间。

()4、对于等角投影,面积越大,造成的畸变越大,因而大面积的区域制图不适合使用等角投影。

()5、开放式GIS的目的是实现异构分布数据的共享和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

()四.简答题(共三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地理空间数据库的特点及发展趋势2、简述空间数据质量的标准要素3、简述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的内容及意义五.论述题(共两题,45分)1. 长江三峡工程是举世注目的重大水利工程。

若根据蓄水前后的水位计算淹没区范围、淹没耕地面积及淹没区移民数量,你需要哪些基本数据?并结合GIS的功能给出详细的技术方案和实现过程。

(25分)2. 给定某一海域的海面观测点分布地图及每个点的海面日平均温度观测数据,现需要计算该海域内某一天的海面温度等值线分布及温度变化梯度分布,请利用GIS的功能给出求解方法和步骤。

(20分)2005遥感所硕士试题GIS一、填空题1. 数据建模的三个步骤:2. 空间分析的三种类型:3. 矢量对象按其维数分为五类:分别判断集中对象是人为、还是自然空间对象。

中科院大学843遥感概论问答2.0

中科院大学843遥感概论问答2.0
Remote sensing 2.0
2014:
1.遥感过程 (1 )数据获取(2012): 所应用的科学,物理,电子空间,信息; 内容:①能源 ②大气传播 ③到达地面的能量与地表物质相互作用,大气反射大气吸收;折射 ④再次的大气传播 ⑤遥感系统 ⑥图像数据产品,模拟图像(胶片),数字图像(数字磁介质) (2)处理分析:所应用的科学,数学,计算机; 内容:⑦处理分析与解译,处理:信息恢复,辐射校正,卫星姿态校正,投影变换,数据转换,通用 数据格式,模拟信号(记录在胶片) 解译、分析:目视解译或模拟图像处理 技术:于像元色调/颜色的统计识别技术,纹理组合,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模糊逻辑 (3 )数据应用 地学规律为基础,地球科学、生命科学 内容:⑧信息产品 ⑨多目标用户 2. 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 (1)资料的采集与预处理:历史资料;调查资料;遥感数据 (2)分类系统的确定:耕地;林地;城镇建设与工矿用地;水域;其它 (3)变化信息的遥感提取:不同年份的假彩色合成;多时相遥感数据空间配准的基础上,分别进行 自动分类;主成分分析,比值分析 (4)GIS 支持下的遥感快速动态监测:背景数据库;空间分析 (5)结果分析: 3. 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可见光——红外多光谱扫描仪) a.信息特点: 时间尺度,3-5 天; 空间尺度,4-5km,海岸 1km; 波段,叶绿素吸收峰,叶绿素反射射峰,悬浮泥沙敏感波段 b.应用领域: 海洋水色测定,水温测定,通过水色差异测水深,多光谱图像分析: 4.重复自组织数据分析(ISODATA)算法★★★★ (1 )需定义: CMAX,通常比最后分类图像的类别多;在循环中,最大类别不变的像元百分比,达到时 isodata 停止; 最长时间,当算法执行的时间达到这个值,无论是否达到最大百分比都停止;每个集群串中最小的像 元数量、最大的标准方差;最小的集群均值间距离,小于则合并;集群分散值,常为 0 (2 )基本步骤:1.初始随机 CMAX 的选择中心;2.计算像元到这些中心的距离,按最小距离规则划分 到其对应的集群中;3.重新计算每个集群的均值,按照前面定义的参数合并或分开集群组;4 重复 2 和 3,直到达到最大不变像元百分比或者最长运转时间 5.提高遥感定位精度的途径★★ (1)通过地面控制点参数,改进几何精纠正方法 (2)发展提高定位精度的相关技术:轨道参数与姿态参数的量测技术、微波或激光测距技术、GPS 技术,获取地面三维信息,生成 DEM 消除地形影响,提高定位精度 (3)多角度观测、同轨或异轨的立体监测技术 (4)改善遥感器数据获取方式 6. 合成孔径成像雷达(SAR)在海洋遥感中的运用★★★★

2013年中国科学院大学考研真题遥感概论硕士研究生专业课考试试题

2013年中国科学院大学考研真题遥感概论硕士研究生专业课考试试题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遥感概论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大气散射 2.亮度温度 3.光谱分辨率 4.方位分辨率5.纹理6.植被覆盖度 7.辐射校正 8.图像空间增强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健康植物从生长发育到成熟期,其光谱是如何变化的?
2.简述太阳辐射的特点及其在遥感中的用途。

3.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大气校正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简述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的几何特性。

5.进行图像的几何校正时,地面控制点的选取需遵循哪些基本规则?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如何理解“遥感”是以电磁波与地球表面物质相互作用为基础,来探测、研究地面目标的科学。

2.举例说明色调或颜色在遥感图像解译中所起的作用。

3.如果需要对某个南方多云多雨的城市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请叙述整个工作流程和其中的注意事项。

4.结合实例说明在全球尺度上进行生态环境监测,遥感的潜力、遥感的局限性和对这些局限性有何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科目名称:遥感概论第1页共1页。

遥感概论试题(归纳)

遥感概论试题(归纳)

名词解释1.遥感——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目视解译——指专业人员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辅助判读仪器在遥感图像上获取特定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

3.三原色——若三种颜色,其中的任一种都不能由其余两种颜色混合相加产生,这三种颜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形成各种色调的颜色,称为三原色。

红绿蓝是最优的三原色,可以方便的产生其他颜色。

4.密度分割——单波段黑白遥感图象可按亮度分层,对每层赋予不同的色彩,使之成为一种彩色图象,这种方法叫密度分割。

5.非监督分类——是在没有先验类别(训练场地)作为样本的条件下,即事先不知道类别特征,主要根据像元间相似度的大小进行归类合并(将相似度大的像元归为一类)的方法。

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

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

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依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指根据已知样本区类别信息对非样本区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

非监督分类指事先对分类过程不施加任何先验知识,仅凭遥感影像地物的光谱特征的分布规律进行分类,即按自然聚类的特性进行“盲目”分类。

1.遥感平台遥感中搭载传感器的工具统称为遥感平台,常见的有气球、飞机、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器。

2.微波遥感指利用某种传感器接收地面各种地物发射或者反射的微波信号,籍以识别、分析地物,提取所需的信息。

遥感概论考研试题整理

遥感概论考研试题整理

遥感概论考研试题整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概论》考试大纲本《遥感概论》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自然地理学、环境科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遥感概论》的主要内容包括遥感的物理基础与成像机理、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和遥感应用等。

要求考生对其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系统地掌握地物电磁波谱和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内容,掌握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和方法,并具有综合应用遥感信息分析地理现象和特征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一)遥感的基本概念1、遥感的概念、特点、类型2、遥感系统的组成3、遥感的发展概况及其展望(二)遥感的物理基础1、电磁波谱与电磁辐射2、太阳辐射及大气对辐射的影响3、地球辐射与地物波谱(三)遥感成像原理与图像特征1、遥感平台,摄影成像、扫描成像及微波成像的原理及图像特征2、常用遥感图像(TM、ETM+、SPOT、CBERS、MODIS等)的基本技术参数和各波段的主要应用范围等3、遥感图像的特征(空间、时间、光谱、辐射分辨率)(四)遥感信息提取1、遥感图像(光学图像和数字图像)的基础知识2、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解译标志及解译方法3、遥感图像的校正与增强处理方法4、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五)遥感的应用1、了解遥感在植被、水体、土壤及地质、环境等方面的应用2、3S技术的综合应用二、考试要求(一)遥感的基本概念理解并掌握遥感的基本概念、特点、类型,了解遥感过程及其技术系统;了解遥感的发展与前景。

(二)遥感的物理基础理解并掌握电磁波、电磁波谱及电磁辐射等基本概念与专业术语;理解并掌握太阳辐射及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理解并掌握地球辐射与地物波谱;掌握反射率及反射波谱等基本概念,掌握常见地物反射波谱特征,理解环境对地物光谱特性的影响。

(三)遥感平台与遥感成像了解遥感平台;理解并掌握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的成像机理和图像特征;了解目前常用的传感器及其主要技术参数和各波段的主要应用范围等;熟悉遥感图像的特征。

2012—中科院843遥感概论试题

2012—中科院843遥感概论试题

2012中科院考研试题回忆版中科院考研试题回忆版中科院考研试题回忆版中科院考研试题回忆版(精心整理,希望对考中科院遥感所的学弟学妹有所帮助,祝考研成功!)
一:名词解释(20分)1、辐射亮度2、植被指数3、几何光学模型4、干涉5、成像光谱仪
二:填空题(4*6)1、维恩位移定律波数2、摄影成像里的比例尺与线对数3、4种极化方式4、合成孔径雷达方位分辨率与孔径的关系5、雷达散射计(风速、风向)6、栅格数据、矢量数据
三、多选题(4*4)(一般有7至8个选项)1、植物冠层反射率的影响因素2、雷达回波强度的影响因素3、DEM的作用4、土壤水分的检测方法四:是非辨析题(4*5)1、朝霞与夕阳呈红色是因为太阳温度的变化2、地表温度越高,反射率越高3、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管理与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图像融合4、微波遥感都是主动遥感,可见光遥感都是被动遥感5、同一地物不存在“同物异谱”现象
五:简答题(5*5)1、遥感数据的特征用哪些参数表示?2、结合地表的二向反射原理,分析“草色遥看近却无”现象?3、变化监测的方法4、土地覆盖的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区别?5、DEM在遥感中的应用?
六:综述题(3*15)1、电磁波与大气的相互作用有哪些?CO2、水汽、气溶胶对图像质量有哪些影响?怎样进行大气纠正?2、高分辨率相机、热红外相机、高光谱相机的成像原理、图像特征、发展前景?3、煤层自然的理论依据、数据源的要求、监测方法、技术流程?。

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843遥感概论考研(历年真题+答案+梅安新、赵英时笔记)复试分数线

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843遥感概论考研(历年真题+答案+梅安新、赵英时笔记)复试分数线
中科院大学 2015 年 843 遥感考研考试科目分析 一、考试范围解析(地学考研中心提供)
考试范围解析:
考察大家对遥感的基本概念和了解,难度一般。
开篇就说要着重考察学生对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对遥感信息处理基本方法的 掌握以及对遥感地学应用问题的基本分析能力。具体来说,就是三块,分别是遥感基本概念 和原理;遥感信息处理基本方法的概念、原理;遥感应用的基本分析能力。这几个方面, 都 强调的是基本能力,也就是说题目不会太难。 ……………… ⑤遥感的应用 包括遥感地学应用的一般工作流程,以及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遥感、植被遥感、水体遥感、 地质遥感中的最基本内容,能够举例说明。注意两点,一是掌握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遥感、 植被遥感、水体遥感、地质遥感中的最基本内容,也就是概念,原理,流程,这些在资料里 面都有涉及;二是要举出代表性例子,书上例子均可。
3、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大气校正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地学考研中心遥感小组解析】 :一要知道大气对电磁波辐射都有哪些影响?一是散射,二 是吸收,三是透射。大气的这些特性都取决于电磁波的特性、大气成分和环境的变化。二要 知道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的范围,那就是 0.38-2.5um。 参考答案: 大气对透过的电磁波会产生吸收、散射和透射的特性。当太阳辐射进入地球表面,必然与大 气有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能量不断减弱。主要有几个方面:大约 30%会被云层和其他大气成 分反射回宇宙空间;17%会被大气吸收;22%会被大气散射;仅有 30%会辐射到地面。 大气吸收方面:具有显著的选择性,吸收太阳短波辐射的主要气体是水汽。在可见光区, 大 气的吸收很少,可以忽略;在红外区,主要是水汽的吸收,可以吸收大约 20%太阳能量,主 要在 1.4 和 1.9um 处………… 大气散射方面:大气散射是电磁辐射能受到大气中微粒(大气分子或气溶胶等)的影响, 而 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其散射强度依赖于微粒的大小、微粒含量、辐射波长和能量传播穿过 大气的厚度,分为瑞利散………… 大气反射方面:由于遥感成像一般都会选择晴朗无云天气,所以大气反射应先排除。 所以, 太阳辐射的衰减主要是由于散射造成的, 散射衰减的类型与强弱主要和波长密切 相关。而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主要就是瑞利散射。所以在此波段的大气校正主要考虑因 素应是空气中的气溶胶或大气分子,一般………… 三、论述题 3、如果需要对某个南方多云多雨的城市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请叙述整个工作流程和其 中的注意事项。 【地学考研中心遥感小组解析】 :关于土地利用遥感调查,也是遥感的主要应用之一,相关 书籍对流程这块都有详细说明。 比例尺方面, 由于已经确定为城市, 影像可选取 TM、 SPOT、 HJ-1 号、ZY-3 等,细节方面考虑使用 IKONOS 影像补充。另外要注意多云多雨这个条件。 一、基本工作流程 土地利用主要研究各种土地的利用现状(包括人为和天然状况) ,一般指地球表面的社 会利用状态,如工业用地、住宅地、商业用地等。土地利用仅反映土地实际用途,而不表示 它的潜在用途和适用性。 运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以摸清土地数量及分布状况, 是遥感应用最早,也是最多的一项基础工作。基本工作流程即为: 遥感图像的选取---图像的分析---解译标志的建立---判读与制图---面积量算---精度分析。 二、具体步骤 1、遥感数据源的选择 目前用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监测的遥感数据主要有 NOAA/AVHRR 数据和 Landsat/TM 数 据,还有 SPOT 数据。NOAA 是美国发射的气象观测卫星,其 AVHRR 数据时间分辨率高,有利 于捕捉地面快速动态变化信息,但空间分辨率低(1.lkm)太低,适于全球、大洲、区域等 大尺度的环境资源研究。 Landsat/TM 数据。 TM 有七个波段, 地面分辨率为 30m(TM6 为 120m) TM 数据光谱分辨率较高,针对性强,可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进行多种组合处理和专题信 息提取, 适于做中小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研究。 最终本项目选择了 TM 和 SPOT 数据。 理由如下: (1)对于城市及周边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SPOT 10 米分辨率、环境系列卫星 15 米的分辨 率是可以满足要求的。 ……………… 5、人工目视解译 (1)解译标志的建立 首先, 根据区域特点, 确定以国家一、 二级分类系统为基础的研究区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遥感概论-考研、考博试题答案汇总

遥感概论-考研、考博试题答案汇总

一、名词解释(陈程)1.成像光谱仪:通常的的多波段扫描仪将可见光和红外波段分割成几个到十几个波段.对遥感而言,在一定波长范围内,被分割的波段数越多,即波谱取样点越多,愈接近联系波谱曲线,因此可以使得扫描仪在取得目标地物图像的同时也能获得该地物的光谱组成.这种既能成像又能获取目标光谱曲线的’谱象合一”的技术,称为成像光谱技术.按该原理制成的扫描仪称为成像光谱仪。

2.光谱分辨率:遥感器所选用的波段数量的多少、各波段的波长位置、及波长间隔的大小。

即选择的通道数、每个通道的中心波长、带宽,这三个因素共同决定光谱分辨率。

(光谱分辨率是传感器记录的电磁光谱中特定波长的范围和数量。

波长范围越窄,光谱分辨率越高;波段数越多,光谱分辨率越高)。

3.监督分类;监督分类首先要从研究区选择由代表性的训练场地作为样本。

根据已知训练区提供的样本,通过选择特征参数(如像素亮度均值、方差等),建立判别函数,据此对样本像元进行分类,依据样本类别的特征来识别非样本像元的归属类别。

4.合成孔径雷达;是利用遥感平台的前进运动,将一个小孔径的天线安装在平台的侧方,以代替大孔径的天线,提高方位分辨力的雷达。

5.叶面指数:叶面积指数又叫叶面积系数,是一块地上作物叶片的总面积与占地面积的比值。

即:叶面积指数=绿叶总面积/占地面积。

是反映作物群体大小的较好的动态指标。

在一定的范围内,作物的产量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大而提高。

当叶面积增加到一定的限度后,田间郁闭,光照不足,光合效率减弱,产量反而下降。

6.波谱反射率:反射率为地物表面反射与入射的辐照度之比值。

反射率分析乃是对实测的地物反射率和从遥感图像中提取的反射率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用于鉴别地物和直接识别地物的方法。

7.地面反照率:即在地面以上某高度,用一个朝上的短波辐射表测量向下的太阳直接辐射加上大气对太阳光的半球散射(漫射辐射),用另一个朝下的短波辐射表测量地面向上的半球反射辐射。

后者与前者通量之比即为当地的地表反照率。

遥感原理试题及其答案

遥感原理试题及其答案

A卷参考答案要点名词解释1.绝对黑体:指能够全部吸收而没有反射电磁波的理想物体。

2.大气窗口:大气对电磁波有影响,有些波段的电磁波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3.图像融合:由于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难以满足应用需要,而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又具有不同的时间、空间和光谱分辨率以及不同的极化方式,因此,需将这些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这个过程即图像融合。

4.距离分辨力:指测视雷达在发射脉冲方向上能分辨地物最小距离的能力。

它与脉冲宽度有关,而与距离无关。

5.特征选择:指从原有的m个测量值集合中,按某一规则选择出n个特征,以减少参加分类的特征图像的数目,从而从原始信息中抽取能更好的进行分类的特征图像。

即使用最少的影像数据最好的进行分类。

二、简答题(45)1.分析植被的反射波谱特性。

说明波谱特性在遥感中的作用。

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各类绿色植物具有相似的反射波谱特性,以区分植被与其他地物。

(1)由于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色反射作用强,因而在可见光的绿波段有波峰,而在蓝、红波段则有吸收带;(2)在近红外波段(0.8-1.1微米)有一个反射的陡坡,形成了植被的独有特征;(3)在近红外波段(1.3-2.5微米)受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但是,由于植被中又分有很多的子类,以及受到季节、病虫害、含水量、波谱段不同等影响使得植物波谱间依然存在细部差别。

波谱特性的重要性:由于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有着不同的反射率这一特性,1使得地物的波谱特性成为研究遥感成像机理,选择遥感波谱段、设计遥感仪器的依据;2在外业测量中,它是选择合适的飞行时间和飞行方向的基础资料;3有效地进行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前提之一;4用户判读、识别、分析遥感影像的基础;定量遥感的基础。

2.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有哪些?1)图像文件管理——包括各种格式的遥感图像或其他格式的输入、输出、存储以及文件管理等;2)图像处理——包括影像增强、图像滤波及空间域滤波,纹理分析及目标检测等;3)图像校正——包括辐射校正与几何校正;4)多图像处理——包括图像运算、图像变换以及信息融合;5)图像信息获取——包括直方图统计、协方差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等;6)图像分类——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方法等;7)遥感专题图制作——如黑白、彩色正射影像图,真实感三维景观图等地图产品;8)三维虚拟显示——建立虚拟世界;9)GIS系统的接口——实现GIS数据的输入与输出等。

(完整版)遥感真题答案解析

(完整版)遥感真题答案解析

遥感真题答案解析考研遥感专业课真题与课后题答案解析第一套真题答案遥感: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对地观测的综合性探测技术,有广义理解和狭义理解;广义理解: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探测;狭义理解:利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和动态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平台:搭载传感器的工具,按高度分类,可以分为地面平台、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

大气窗口:指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散射和吸收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反射波谱:指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通常用平面坐标曲线表示,横坐标表示波长,纵坐标表示反射率,同一物体的波谱曲线反映出不同波段的不同反射率,将此与遥感传感器的对应波段接收的辐射数据相对照,可以得到遥感数据与对应地物的识别规律。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和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内的夹角,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改变,该轨道叫~BIL格式:逐行按波段次序排列的格式。

波谱分辨率:指卫星传感器获取目标物的辐射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间隔越小,分辨率越高。

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这种散射主要大气中的微粒引起,例如气溶胶、小水滴。

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并且向前散射强度大于向后散射强度,具有明显的方向性。

合成孔径雷达:指利用遥感平台的前进运动,将一个小孔径的天线安装在平台的侧方,以代替大孔径的天线,提高方位分辨力的雷达。

SAR的方位分辨力与距离无关,只与天线的孔径有关。

天线孔径愈小,方位分辨力愈高。

图像锐化:又叫图像增强,是增强图像中的高频成分,突出图像的边缘信息,提高图像细节的反差,图像锐化处理有空间域与频率域处理两种。

1、黑体辐射的特性。

与曲线下面积成正比的总辐射出射度是随温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满足斯忒潘-波尔兹曼定律,即黑体总的辐射出射度与温度四次方成正比MT,作用:对于一般物体来讲,传感器探测到的辐射能后就可以用此公式大致推算出物体的总辐射能量或绝对温度。

(完整)遥感真题(师大考研)

(完整)遥感真题(师大考研)

一、名词解释1、(1)太阳常数:一个描述太阳辐射能流密度的物理量。

它指在日地平均距离处,单位时间内,垂直于太阳射线的单位面积上,所接收到的全部太阳辐射能,其数值为1。

36×10—3W/m2。

2、(1)黑体:一个假设的理想郎伯源,既是完全的吸收体,又是完全的辐射体3、(1)维恩位移定律:描述了物体辐射的峰值波长与温度的定量关系,表示为λmax = A/T。

A为常数,取值为2898μm·K.4、(1)大气窗口:大气吸收较弱,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5、(1)瑞利散射:当引起散射的离子直径远小于入射电磁波波长(d<〈λ)时产生的散射,是一种各向同性散射,且波长越短,散射越强。

6、(1)地表粗糙度:用以描述地面几何形态对入射电磁波反射特性影响的参数,是入射波长的函数。

7、(1)光学厚度:描述介质对入射电磁波吸收强弱的物理量。

定义辐射强度衰减到1/e时的光学厚度为1。

8、(1)漫反射:当入射能量在所有方向均匀反射,即入射能量以入射点为中心,在整个半球空间内向四周各向同性的反射能量的现象.又称为郎伯反射。

9、(1)双向反射率分布函数:来自i方向地表辐照度的微增量与其所引起的r方向上反射辐射亮度增量之间的比值。

它描述了地物方向性反射的这一特性.10、(2)地物反射波谱:用以表示地物反射、吸收、发射电磁波的特征的一种二维曲线。

11、(3)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以某一特定周期以经线轨道运行,这个周期使得卫星到达每一地区上空时的太阳高度角都相同。

12、(3)高光谱:指成像光谱仪能获得整个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热红外波段的多而很窄的连续光谱波段,波段数多至几十甚至数百个,波段间隔在纳米级内。

13、(4)辐射温度:Radiant Temperature,又称表征温度,即T rad = ε1/4T kin,是物体自身由于热辐射现象而表现出的物体能量状态的一种“外部”表现形式.14、(4)亮度温度:Brightness Temperature,即T b = ε1/4T kin,指辐射出与观测物体相等的辐射能量的黑体温度,是衡量物体温度的一个指标,但不是物体的真实温度。

遥感概论试题

遥感概论试题

遥感概论试题(习题集)1. 遥感系统的组成为_信息源、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

2. 遥感技术发展的历史可分为无记录的地面遥感、有记录的地区遥感、空中摄影遥感、航天遥感四个阶段,其中第四阶段是从1957年算起的。

3. NASA的全称是(中文)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英文全称是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4. 1970年4.24,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5. 遥感分类中按遥感平台可分为近地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

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可分为:反射红外遥感,热红外遥感、微波遥感。

12.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_038-0.72um。

14. 按照维恩位移定律的描述,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λmax与黑体绝对温度T成λmax=A/T。

15. 实际地物的发射分黑体和灰体两种情况22. 地面接收的电磁波方向与实际太阳辐射之间的夹角,称为_折射值。

遥感是利用地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和散射特性,通过接收电磁波或光波的辐射或散射信息获取地物的特性。

地物的特性分为几何的和物理的两种,即地物的几何特征和物理特征。

地物的几何特征如土壤的粗糙度,房屋的轮廓、各种植被的形状和长势等,是随机过程的统计量;地物的物理特征如地物的介电常数、土壤湿度等,是物质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遥感实际上就是通过接收到的电磁波或光波的信息反推出地物的几何特征和物理特征的反演过程。

28. 遥感技术系统中预处理主要作用:针对噪音和误差进行辐射纠正和几何纠正、图像分幅等,提供用户信息产品(光学图像和CCT磁带)29. 根据卫星的轨道高度,可分为低轨卫星、中轨卫星和高轨卫星三种。

传感器是记录地物反射或者发射电磁波能量的装置,是遥感技术的核心部分。

根据工作方式可分为2类:1)主动式:人工辐射源向目标地物发射电磁波,然后接收从目标地物反射回来的能量。

如:侧视雷达、激光雷达、微波散射计等。

遥感原理与应用答案完整版.docx

遥感原理与应用答案完整版.docx

第一章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名词解释:1、电磁波(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其周围引起变化的磁场,这一变化的磁场乂在较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电场,并在更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磁场。

)变化电场和磁场的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内传播的过程称为电磁波。

2、电磁波谱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就能得到电磁波谱。

3、绝对黑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4、辐射温度如果实际物体的总辐射出射度(包括全部波长)与某一温度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相等,则黑体的温度称为该物体的辐射温度。

5、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

6、发射率实际物体与同温下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辐射能量之比。

7、热惯量由于系统本身有一定的热容量,系统传热介质具有一定的导热能力,所以当系统被加热或冷却时,系统温度上升或下降往往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这种性质称为系统的热惯量。

(地表温度振幅与热惯量P成反比,P越大的物体,其温度振幅越小;反之,其温度振幅越大。

)8、光谱反射率PbE小/ Ex (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9、光谱反射特性曲线按照某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

填空题: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Y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组成。

2、绝对黑体辐射通量密度是温度T和波长入的函数。

3、一般物体的总辐射通量密度与绝对温度和发射率成正比关系。

4、维恩位移主律表明绝对黑体的最强辐射波长入乘绝对温度T是常数2897. 8o当绝对黑体的温度增高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5、大气层顶上太阳的辐射峰值波长为0.47 um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1> 绝对黑体的(②③)①反射率等于1②反射率等于0③发射率等于1④发射率等于0o2、物体的总辐射功率与以下那几项成正比关系(②⑥)①反射率②发射率③物体温度一次方④物体温度二次方⑤物体温度三次方⑥物体温度四次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遥感概论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 遥感平台
2. SAR
3. 直方图
4. 光谱反射曲线
5. 镜面反射
6. 维恩位移定律
7. 比辐射率
8.辐射亮度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 阐述瑞利散射和米氏散射的特点?
2. 存储与分发多波段数字图像时,通常采用哪几种数据格式?请分别介绍其数据
排列方法。

3. 简述几何校正时重采样的方法有哪些?
4. 简要说明植被指数为什么可以突出植被信息?
5. 简要对比中值滤波和均值滤波的特点。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 什么是数据融合?以洪水监测为例说明数据融合的意义。

2. 说明遥感图像分辨率(空间、波谱、辐射及时间分辨率)的含义及其在遥感应
用中的意义。

3. 试比较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方法的特点,并举例说明监督分类的过程。

科目名称:遥感概论 第1页 共1页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遥感概论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大气散射 2.亮度温度 3.光谱分辨率 4.方位分辨率5.纹理6.植被覆盖度 7.辐射校正 8.图像空间增强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健康植物从生长发育到成熟期,其光谱是如何变化的?
2.简述太阳辐射的特点及其在遥感中的用途。

3.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大气校正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简述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的几何特性。

5.进行图像的几何校正时,地面控制点的选取需遵循哪些基本规则?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如何理解“遥感”是以电磁波与地球表面物质相互作用为基础,来探测、研究地面目标的科学。

2.举例说明色调或颜色在遥感图像解译中所起的作用。

3.如果需要对某个南方多云多雨的城市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请叙述整个工作流程和其中的注意事项。

4.结合实例说明在全球尺度上进行生态环境监测,遥感的潜力、遥感的局限性和对这些局限性有何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科目名称:遥感概论第1页共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